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book:普濟方:313 [2012/07/06 16:56] jc-bot [f22] 修改常見錯字: 雲、朮、製、鬱 |
book:普濟方:313 [2015/06/22 19:07] (目前版本) jc-bot [f24] 修正語法錯誤 |
||
---|---|---|---|
行 13: | 行 13: | ||
疽深而惡。寒勝熱則血為癰膿也。瘍有頭小瘡也。胗浮而小癮胗也。氣瘤、赤瘤、丹 熱勝氣火之色也。諸瘡之證。或腫或潰。或硬或軟不瘥者。皆藉以膏劑去臭腐。排惡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以此也。 | 疽深而惡。寒勝熱則血為癰膿也。瘍有頭小瘡也。胗浮而小癮胗也。氣瘤、赤瘤、丹 熱勝氣火之色也。諸瘡之證。或腫或潰。或硬或軟不瘥者。皆藉以膏劑去臭腐。排惡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以此也。 | ||
- | <u>方</u> | + | __方__ |
- | <u>十香膏 治五發惡瘡。結核瘰 。疳 疽痔。</u> | + | __十香膏 治五發惡瘡。結核瘰 。疳 疽痔。__ |
沉香 麝香(各一錢) 木香 乳香 甘松 丁香 白芷 安息香 零陵香(各五錢同為細末) 藿香(五錢為細末) 當歸 川芎 黃 木香 芍藥 細辛 升麻 白蘞 獨活川椒 本 菖蒲 厚朴 木鱉子 官桂(銼各二錢) 桃仁(五錢) 商陸根(二兩銼) 杏仁柏子仁 松子仁(各五錢) 槐枝 桑枝 柳枝 松枝 沒藥 輕粉 雄黃 朱砂 雲母石生犀角 亂髮灰 白礬灰(各二兩另研如粉) 真酥 豬脂 羊腎脂(各二兩) 青芝麻油(三斤) 黃丹(一斤) 上先用木炭火煉油香熟。下十六味銼藥。並四枝、四仁。熬至紫黑。 | 沉香 麝香(各一錢) 木香 乳香 甘松 丁香 白芷 安息香 零陵香(各五錢同為細末) 藿香(五錢為細末) 當歸 川芎 黃 木香 芍藥 細辛 升麻 白蘞 獨活川椒 本 菖蒲 厚朴 木鱉子 官桂(銼各二錢) 桃仁(五錢) 商陸根(二兩銼) 杏仁柏子仁 松子仁(各五錢) 槐枝 桑枝 柳枝 松枝 沒藥 輕粉 雄黃 朱砂 雲母石生犀角 亂髮灰 白礬灰(各二兩另研如粉) 真酥 豬脂 羊腎脂(各二兩) 青芝麻油(三斤) 黃丹(一斤) 上先用木炭火煉油香熟。下十六味銼藥。並四枝、四仁。熬至紫黑。 | ||
行 23: | 行 23: | ||
放瓷盒內封密收。每用量瘡口大小。緋帛攤貼。腸胃癰疽。可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空心溫酒下。 | 放瓷盒內封密收。每用量瘡口大小。緋帛攤貼。腸胃癰疽。可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空心溫酒下。 | ||
- | <u>消毒膏 治五發惡瘡。消毒散腫。</u> | + | __消毒膏 治五發惡瘡。消毒散腫。__ |
當歸 黃 川芎 杏仁 白芷 白蘞 零陵香 槐白皮 柳枝(嫩者) 木鱉仁 甘松(各半兩銼) 乳香 沒藥(各三錢) 麝香 朱紅 朱砂(各半錢) 黃丹(半斤炒紫色) | 當歸 黃 川芎 杏仁 白芷 白蘞 零陵香 槐白皮 柳枝(嫩者) 木鱉仁 甘松(各半兩銼) 乳香 沒藥(各三錢) 麝香 朱紅 朱砂(各半錢) 黃丹(半斤炒紫色) | ||
行 33: | 行 33: | ||
下黃蠟候熔開出火。下丹急攪百十轉。下乳香、麝香、朱砂等六味。不住手攪至凝。瓷盒內收貯。白軟絹上攤之。 | 下黃蠟候熔開出火。下丹急攪百十轉。下乳香、麝香、朱砂等六味。不住手攪至凝。瓷盒內收貯。白軟絹上攤之。 | ||
- | <u>消毒膏 治一切腫毒。結硬疼痛。</u> | + | __消毒膏 治一切腫毒。結硬疼痛。__ |
玄參 葛根 木香 當歸 升麻 槐白皮 甘草 白蘞 川芎 桃仁(湯去皮尖) 杏仁(浸去皮尖) 白附子 木通 赤茯苓(各三錢半) 牛膝 本(一錢半) 亂髮(水洗浸淨令干用二錢半) 牡丹皮 蒼朮(去皮) 細辛(各一錢半) 羌活 何首烏 天麻(各二錢) | 玄參 葛根 木香 當歸 升麻 槐白皮 甘草 白蘞 川芎 桃仁(湯去皮尖) 杏仁(浸去皮尖) 白附子 木通 赤茯苓(各三錢半) 牛膝 本(一錢半) 亂髮(水洗浸淨令干用二錢半) 牡丹皮 蒼朮(去皮) 細辛(各一錢半) 羌活 何首烏 天麻(各二錢) | ||
行 41: | 行 41: | ||
於瓷罐子內。密封三日三宿。取出傾於鍋內。慢火輕溫。再濾去滓。傾出瓷碗中。用慢火再熬數次。下黃蠟一十五兩。用竹 子不住手攪令勻。次下黃丹再攪令勻。以慢火再熬。動抬下攪令勻。續次再上火。三日膏方成。於瓷盒內密封。每用時軟白絹上攤藥。貼患處。 | 於瓷罐子內。密封三日三宿。取出傾於鍋內。慢火輕溫。再濾去滓。傾出瓷碗中。用慢火再熬數次。下黃蠟一十五兩。用竹 子不住手攪令勻。次下黃丹再攪令勻。以慢火再熬。動抬下攪令勻。續次再上火。三日膏方成。於瓷盒內密封。每用時軟白絹上攤藥。貼患處。 | ||
- | <u>神效鬼哭膏 治杖瘡不疼不發無痕。及治癰疽。遠年惡瘡腫毒。風寒暑濕。疼不可</u> | + | __神效鬼哭膏 治杖瘡不疼不發無痕。及治癰疽。遠年惡瘡腫毒。風寒暑濕。疼不可__ |
- | <u>忍者。</u> | + | __忍者。__ |
香油(五斤) 柳槐桑杞枝(四兩半) 蘇木 降真節(各四錢) 甘草(三錢) 防風(二錢) | 香油(五斤) 柳槐桑杞枝(四兩半) 蘇木 降真節(各四錢) 甘草(三錢) 防風(二錢) | ||
行 55: | 行 55: | ||
候經一宿用。 | 候經一宿用。 | ||
- | <u>紫金膏 治諸般惡毒。</u> | + | __紫金膏 治諸般惡毒。__ |
乳香 沒藥 當歸 人參 羌活 獨活 蒼朮 白芨 黃柏 蓖麻子 木鱉子 桔梗烏頭 五倍子 知母 貝母 白芷 防風 本 蛇蛻 陳艾 苦參 赤芍藥 良薑 亂髮蔥白 桃枝 柳枝 槐枝 米醋 雲母石 甘草 巴豆 丁香 白蘞。 上各等分研碎。內除蔥白、桃槐枝、大蒜、米醋一大碗。鍋內煮三四遍。下香油一斤。至八沸去滓。每用黃丹半斤。下前已碾藥味入油熬。用桃槐枝一順攪至千余遍。待勻住火。滴水中不散為度。 | 乳香 沒藥 當歸 人參 羌活 獨活 蒼朮 白芨 黃柏 蓖麻子 木鱉子 桔梗烏頭 五倍子 知母 貝母 白芷 防風 本 蛇蛻 陳艾 苦參 赤芍藥 良薑 亂髮蔥白 桃枝 柳枝 槐枝 米醋 雲母石 甘草 巴豆 丁香 白蘞。 上各等分研碎。內除蔥白、桃槐枝、大蒜、米醋一大碗。鍋內煮三四遍。下香油一斤。至八沸去滓。每用黃丹半斤。下前已碾藥味入油熬。用桃槐枝一順攪至千余遍。待勻住火。滴水中不散為度。 | ||
行 61: | 行 61: | ||
傾入水中出火氣。如稀即再熬。堅則加油勻之。忌孝子、婦人、雞、犬見。 | 傾入水中出火氣。如稀即再熬。堅則加油勻之。忌孝子、婦人、雞、犬見。 | ||
- | <u>白龍膏 治一切惡瘡。 赤腫痛。</u> | + | __白龍膏 治一切惡瘡。 赤腫痛。__ |
沉香 黃 白芍藥 防風 白芷(各二錢半) 白茯苓(去皮) 白檀 木香 栝蔞根川芎 白朮(各二錢半) 甘草 白芨(各二錢) 白附子 桔梗 白薇 生乾地黃(各一錢) | 沉香 黃 白芍藥 防風 白芷(各二錢半) 白茯苓(去皮) 白檀 木香 栝蔞根川芎 白朮(各二錢半) 甘草 白芨(各二錢) 白附子 桔梗 白薇 生乾地黃(各一錢) | ||
行 69: | 行 69: | ||
木鱉子(去殼) 人參(去蘆各一錢半) 木香 獨活 川升麻 槐白皮 零陵香(各一錢半) 臘日澄清芝麻油(一斤二兩) 苦參(一錢) 上並粗銼。用油浸七日七夜。於淨石鍋或銀器中慢火煎。候白芷焦黃色取下。以綿濾去滓。於瓷罐子內密封。澄三日三宿。候取出傾於鍋內。以慢火輕溫。再濾去滓。傾瓷碗中。用慢火再熬數次。下黃蠟十四兩。用竹篦子不住手攪勻放溫。次入丸粉再攪勻。以慢火輕熬。勤抬下攪令勻。續次再上火。三日方膏成。於瓷盒內盛密封。每用時軟白絹攤。貼患處。 | 木鱉子(去殼) 人參(去蘆各一錢半) 木香 獨活 川升麻 槐白皮 零陵香(各一錢半) 臘日澄清芝麻油(一斤二兩) 苦參(一錢) 上並粗銼。用油浸七日七夜。於淨石鍋或銀器中慢火煎。候白芷焦黃色取下。以綿濾去滓。於瓷罐子內密封。澄三日三宿。候取出傾於鍋內。以慢火輕溫。再濾去滓。傾瓷碗中。用慢火再熬數次。下黃蠟十四兩。用竹篦子不住手攪勻放溫。次入丸粉再攪勻。以慢火輕熬。勤抬下攪令勻。續次再上火。三日方膏成。於瓷盒內盛密封。每用時軟白絹攤。貼患處。 | ||
- | <u>烏龍德生膏 治一切惡瘡腫毒。及小兒腫毒、脾癖之類堅硬。</u> | + | __烏龍德生膏 治一切惡瘡腫毒。及小兒腫毒、脾癖之類堅硬。__ |
黃 青木香 連翹 玄參 木鱉子(去油殼) 生地黃 桃仁(去皮尖) 防風 川芎白芷 羌活 白芨 白蘞 金銀花(各一兩) 蓖麻子(三百枚去殼) 亂髮(一兩燒灰) 桂花頭(五錢) 五香連翹湯 人參拔毒散 復元通氣散 十奇內補排膿散(各五錢一貼) 上將黃等十七味。五香、連翹湯四藥 咀。用小油三斤半。入鐵鍋內先浸五日。用慢火煎至藥味黃黑為度。以槐柳條一握。不住手攪。再用重絹濾去滓。秤淨油三斤。先將黃丹一斤半炒黑色。下小油一處。於慢火同熬得所。滴入水中不散成珠。後下雄黃 血竭 乳香(另研) 沒藥陀僧 輕粉 龍骨 楓香(各五錢) 麝香(一錢加蘇合油半兩火炒) 上將雄黃等藥末。 | 黃 青木香 連翹 玄參 木鱉子(去油殼) 生地黃 桃仁(去皮尖) 防風 川芎白芷 羌活 白芨 白蘞 金銀花(各一兩) 蓖麻子(三百枚去殼) 亂髮(一兩燒灰) 桂花頭(五錢) 五香連翹湯 人參拔毒散 復元通氣散 十奇內補排膿散(各五錢一貼) 上將黃等十七味。五香、連翹湯四藥 咀。用小油三斤半。入鐵鍋內先浸五日。用慢火煎至藥味黃黑為度。以槐柳條一握。不住手攪。再用重絹濾去滓。秤淨油三斤。先將黃丹一斤半炒黑色。下小油一處。於慢火同熬得所。滴入水中不散成珠。後下雄黃 血竭 乳香(另研) 沒藥陀僧 輕粉 龍骨 楓香(各五錢) 麝香(一錢加蘇合油半兩火炒) 上將雄黃等藥末。 | ||
行 75: | 行 75: | ||
下前膏內化開。攪千余遍和勻。又試水中得所成膏藥可攤為度。如堅少加小油。如軟加些黃丹。須要攪勻成膏。切忌雞犬婦人孝子見。須誠心靜意修合。如小兒脾疳諸癖等證。量病堅硬大小。用紙或緋帛攤藥貼之。候藥力盡。自脫下再換。小兒疳瀉痢證。貼肚皮上。咳嗽貼脊梁中心。其病即愈。 | 下前膏內化開。攪千余遍和勻。又試水中得所成膏藥可攤為度。如堅少加小油。如軟加些黃丹。須要攪勻成膏。切忌雞犬婦人孝子見。須誠心靜意修合。如小兒脾疳諸癖等證。量病堅硬大小。用紙或緋帛攤藥貼之。候藥力盡。自脫下再換。小兒疳瀉痢證。貼肚皮上。咳嗽貼脊梁中心。其病即愈。 | ||
- | <u>紫金膏 治瘡腫疼痛。辟風斂瘡。</u> | + | __紫金膏 治瘡腫疼痛。辟風斂瘡。__ |
當歸 續斷 骨碎補 桂(去粗皮) 附子 澤蘭 芍藥 白芨 牛膝 羌活 川芎 木香麒麟竭 生乾地黃 白僵蠶 白附子(各一兩) 沉香 丁香(各半兩) 栝蔞(三枚大者) | 當歸 續斷 骨碎補 桂(去粗皮) 附子 澤蘭 芍藥 白芨 牛膝 羌活 川芎 木香麒麟竭 生乾地黃 白僵蠶 白附子(各一兩) 沉香 丁香(各半兩) 栝蔞(三枚大者) | ||
行 85: | 行 85: | ||
即傾入瓷器內盛。每用看瘡大小用之。 | 即傾入瓷器內盛。每用看瘡大小用之。 | ||
- | <u>滅瘢膏 治諸色癰疽惡瘡腫。瘥後有瘢痕。</u> | + | __滅瘢膏 治諸色癰疽惡瘡腫。瘥後有瘢痕。__ |
安息香 礬石 野狼毒 羊躑躅 烏頭 附子 野葛 白芷 烏賊骨 皂莢 天雄 芍藥川芎 赤石脂 大黃 當歸 莽草 石膏 乾地黃 地榆 白朮 續斷 鬼臼 蜀椒 巴豆細辛(各一兩) 上為末。用煎成豬脂四斤和。以此為準。煎三上三下。以鹽一大匙下之。 | 安息香 礬石 野狼毒 羊躑躅 烏頭 附子 野葛 白芷 烏賊骨 皂莢 天雄 芍藥川芎 赤石脂 大黃 當歸 莽草 石膏 乾地黃 地榆 白朮 續斷 鬼臼 蜀椒 巴豆細辛(各一兩) 上為末。用煎成豬脂四斤和。以此為準。煎三上三下。以鹽一大匙下之。 | ||
行 91: | 行 91: | ||
膏成須服者與服。摩之。忌產婦及妊娠婦人。若滅瘢者。以布揩令傷敷之。鼻中息肉者。取如大豆許內鼻中。如瘀血者。酒服棗核大。痔 者綿裹梅子大。內下部。中風者摩患上。崩中者亦取滅瘢。以少許。和鷹屎白敷之。修合宜用臘日。 | 膏成須服者與服。摩之。忌產婦及妊娠婦人。若滅瘢者。以布揩令傷敷之。鼻中息肉者。取如大豆許內鼻中。如瘀血者。酒服棗核大。痔 者綿裹梅子大。內下部。中風者摩患上。崩中者亦取滅瘢。以少許。和鷹屎白敷之。修合宜用臘日。 | ||
- | <u>摩風膏 止癢消腫定疼。治頭面唇鼻諸瘡。肌肉裂破。</u> | + | __摩風膏 止癢消腫定疼。治頭面唇鼻諸瘡。肌肉裂破。__ |
黃 (去粗皮一兩一錢) 白芍藥 茅香 甘草 防風(各二錢半) 當歸(去蘆) 白芷杏仁(湯去皮尖) 桃仁 霍香葉 零陵香 檀香 川芎(各三錢) 白附子 沉香 白芷 白蘞天麻 獨活 木香(各一錢半) 木通(二錢) 龍腦(研四錢) 木瓜蔞(瓤銼一兩) | 黃 (去粗皮一兩一錢) 白芍藥 茅香 甘草 防風(各二錢半) 當歸(去蘆) 白芷杏仁(湯去皮尖) 桃仁 霍香葉 零陵香 檀香 川芎(各三錢) 白附子 沉香 白芷 白蘞天麻 獨活 木香(各一錢半) 木通(二錢) 龍腦(研四錢) 木瓜蔞(瓤銼一兩) | ||
行 101: | 行 101: | ||
下黃蠟攪勻放溫。次下研細龍腦末。於瓷盒內盛。每用少許。摩搽患處。 | 下黃蠟攪勻放溫。次下研細龍腦末。於瓷盒內盛。每用少許。摩搽患處。 | ||
- | <u>至聖膏 治一切瘡癤腫毒。</u> | + | __至聖膏 治一切瘡癤腫毒。__ |
蒴 大黃 當歸 夜合花 桑白皮 白蘞 槐白皮 白芷 細辛(去苗葉) 天麻 芎槐枝 柳枝 敗龜 虎骨 附子(去皮臍各半個) 乳香(研細二錢) 麝香(細研二錢) | 蒴 大黃 當歸 夜合花 桑白皮 白蘞 槐白皮 白芷 細辛(去苗葉) 天麻 芎槐枝 柳枝 敗龜 虎骨 附子(去皮臍各半個) 乳香(研細二錢) 麝香(細研二錢) | ||
行 109: | 行 109: | ||
以綿絞去滓。再煎下丹。柳 攪候變色黑。滴水中成珠。軟硬得所。次下乳香等研藥。更攪勻。瓷盒盛。發背、魚臍、瘰 。並貼之。日二上。 | 以綿絞去滓。再煎下丹。柳 攪候變色黑。滴水中成珠。軟硬得所。次下乳香等研藥。更攪勻。瓷盒盛。發背、魚臍、瘰 。並貼之。日二上。 | ||
- | <u>乳香中黃膏</u> | + | __乳香中黃膏__ |
白芷 當歸 赤芍藥 生地黃 地龍 穿山甲 血竭 防風 大黃 玄參 苦參 本蒼朮(各三錢) 草烏尖(半兩) 牙皂(十條) 兩頭尖(半兩無草烏代) 南星(二錢) | 白芷 當歸 赤芍藥 生地黃 地龍 穿山甲 血竭 防風 大黃 玄參 苦參 本蒼朮(各三錢) 草烏尖(半兩) 牙皂(十條) 兩頭尖(半兩無草烏代) 南星(二錢) | ||
行 119: | 行 119: | ||
穿山甲、蔥白焦黃。用布濾去滓。藥油另收。入松香在鍋內熬開。藥入在內同前化。又用布濾去滓。藥油與松香同熬。以桃柳枝攪勻。滴水中不散為度。如硬入油少許。藥嫩加松香方入乳、沒末攪勻。再以布濾入水盆中。候冷。用水抽洗黃色為度。 | 穿山甲、蔥白焦黃。用布濾去滓。藥油另收。入松香在鍋內熬開。藥入在內同前化。又用布濾去滓。藥油與松香同熬。以桃柳枝攪勻。滴水中不散為度。如硬入油少許。藥嫩加松香方入乳、沒末攪勻。再以布濾入水盆中。候冷。用水抽洗黃色為度。 | ||
- | <u>萬痊膏 治一切瘡瘍。已潰未潰。膿水不絕。及灸瘡久不瘥。斂口生肌。每用黏在</u> | + | __萬痊膏 治一切瘡瘍。已潰未潰。膿水不絕。及灸瘡久不瘥。斂口生肌。每用黏在__ |
- | <u>鐵 子上。炭火炙消攤紙上。貼患處。兩日一換之。</u> | + | __鐵 子上。炭火炙消攤紙上。貼患處。兩日一換之。__ |
乳香 沒藥(各四錢半另研) 半夏(不銼) 當歸 續斷 杏仁 桃仁 巴豆(和皮捶碎) | 乳香 沒藥(各四錢半另研) 半夏(不銼) 當歸 續斷 杏仁 桃仁 巴豆(和皮捶碎) | ||
行 131: | 行 131: | ||
兩日一換。 | 兩日一換。 | ||
- | <u>萬靈膏 治一切惡瘡腫毒。</u> | + | __萬靈膏 治一切惡瘡腫毒。__ |
青木香 連翹 木鱉仁 桃仁 蓖麻仁 巴豆仁 地黃 白芷 防風 川芎 黃 羌活當歸 黃連 蓬莪朮 露蜂房 槐枝 柳枝 桃枝(以上皆 咀) 沒藥(研) 輕粉(各半兩) 黃丹(十五兩) 上將前藥入真香油三十兩浸。春秋七日。夏五。冬十日。慢火熬至巴豆、蓖麻仁。抹開如泥黑色。濾去滓。逐漸入丹。以槐柳枝不住手攪。候丹盡。然後下乳沒。 | 青木香 連翹 木鱉仁 桃仁 蓖麻仁 巴豆仁 地黃 白芷 防風 川芎 黃 羌活當歸 黃連 蓬莪朮 露蜂房 槐枝 柳枝 桃枝(以上皆 咀) 沒藥(研) 輕粉(各半兩) 黃丹(十五兩) 上將前藥入真香油三十兩浸。春秋七日。夏五。冬十日。慢火熬至巴豆、蓖麻仁。抹開如泥黑色。濾去滓。逐漸入丹。以槐柳枝不住手攪。候丹盡。然後下乳沒。 | ||
行 137: | 行 137: | ||
滴水中成珠為度。提起離火。攪至微溫。入輕粉攪勻至冷。以碗覆地上出火毒。收藏時先用真蛤粉撲裹。卻入淨瓮器內收貯用之。 | 滴水中成珠為度。提起離火。攪至微溫。入輕粉攪勻至冷。以碗覆地上出火毒。收藏時先用真蛤粉撲裹。卻入淨瓮器內收貯用之。 | ||
- | <u>黑金膏 治男子婦人。癤毒、惡瘡、 瘡、發背、風毒瘡。</u> | + | __黑金膏 治男子婦人。癤毒、惡瘡、 瘡、發背、風毒瘡。__ |
黃 黃連 黃柏 黃芩 大黃 防風 白蘞 白芷 南星 花粉 荊芥 豬牙皂莢露蜂房 木鱉(二枚) 烏頭(小者一枚碎) 蓖麻子(十枚) 桃仁 杏仁 柳枝 槐枝 柏枝梢(各五錢) 上用香油一斤同煎。藥焦濾去滓。候溫。入黃丹半斤。入五靈脂末。乳香、沒藥末各三錢。再煎滴水碗內為膏。油煙起便住。欲用以帛攤之。 | 黃 黃連 黃柏 黃芩 大黃 防風 白蘞 白芷 南星 花粉 荊芥 豬牙皂莢露蜂房 木鱉(二枚) 烏頭(小者一枚碎) 蓖麻子(十枚) 桃仁 杏仁 柳枝 槐枝 柏枝梢(各五錢) 上用香油一斤同煎。藥焦濾去滓。候溫。入黃丹半斤。入五靈脂末。乳香、沒藥末各三錢。再煎滴水碗內為膏。油煙起便住。欲用以帛攤之。 | ||
- | <u>太乙靈應膏 治諸般惡瘡惡毒。並可外貼內服一丸。每丸如櫻桃大。蛤粉為衣。各</u> | + | __太乙靈應膏 治諸般惡瘡惡毒。並可外貼內服一丸。每丸如櫻桃大。蛤粉為衣。各__ |
- | <u>隨後項飲子服之。亦治杖瘡。</u> | + | __隨後項飲子服之。亦治杖瘡。__ |
玄參(半兩) 生地黃(半兩補血) 大黃(二錢同上) 黃柏(三錢同上) 黃芩(二錢同上) | 玄參(半兩) 生地黃(半兩補血) 大黃(二錢同上) 黃柏(三錢同上) 黃芩(二錢同上) | ||
行 155: | 行 155: | ||
秋七冬十日。浸畢。就文武火熬。待藥枯黑如炭。然後退火。令其自冷。將粗布一幅濾過。枯葉不用。將藥油再入鍋內熬。先以黃丹十兩。新瓦炒丹紫色為度。每熬油一沸。入丹二兩。熬至五沸。入丹了畢。前後俱用柳枝條捶碎。去其末攪之。去火毒。然後攤貼患處。 | 秋七冬十日。浸畢。就文武火熬。待藥枯黑如炭。然後退火。令其自冷。將粗布一幅濾過。枯葉不用。將藥油再入鍋內熬。先以黃丹十兩。新瓦炒丹紫色為度。每熬油一沸。入丹二兩。熬至五沸。入丹了畢。前後俱用柳枝條捶碎。去其末攪之。去火毒。然後攤貼患處。 | ||
- | <u>神仙太乙膏下木通膏 治諸瘡腫。四時可用。若未成膿即消。已成膿即破。</u> | + | __神仙太乙膏下木通膏 治諸瘡腫。四時可用。若未成膿即消。已成膿即破。__ |
春用木通(三兩) 白芷 細辛(去苗葉) 摩勒香(各二兩) | 春用木通(三兩) 白芷 細辛(去苗葉) 摩勒香(各二兩) | ||
行 167: | 行 167: | ||
放冷下黃蠟五兩。候消盡。入鉛丹十兩。先下六七兩。看軟硬得所即止。不須入盡十兩。以急火煎。用柳篦攪。勿令住手。點物上其色漆黑即膏成。用時先嚼少鹽搽瘡上。次貼之。 | 放冷下黃蠟五兩。候消盡。入鉛丹十兩。先下六七兩。看軟硬得所即止。不須入盡十兩。以急火煎。用柳篦攪。勿令住手。點物上其色漆黑即膏成。用時先嚼少鹽搽瘡上。次貼之。 | ||
- | <u>無比膏 治諸般癰疽瘰 。發背惡瘡。</u> | + | __無比膏 治諸般癰疽瘰 。發背惡瘡。__ |
香油(一斤二兩) 黃連 黃柏 當歸 木鱉子 白芨 白蘞 何首烏 赤芍藥 桃仁川芎 生地黃 熟地黃 南星 半夏(各三錢) 巴豆(十四枚) 防風 草烏 白芷 白芍藥(各三錢) 上將香油煎至黑色。去滓。次入黃丹半錢。又入黃蠟一塊。乳、沒、韶粉各半兩。煎至熟。 | 香油(一斤二兩) 黃連 黃柏 當歸 木鱉子 白芨 白蘞 何首烏 赤芍藥 桃仁川芎 生地黃 熟地黃 南星 半夏(各三錢) 巴豆(十四枚) 防風 草烏 白芷 白芍藥(各三錢) 上將香油煎至黑色。去滓。次入黃丹半錢。又入黃蠟一塊。乳、沒、韶粉各半兩。煎至熟。 | ||
- | <u>當歸膏 治諸般癰疽發背。瘰 惡瘡。</u> | + | __當歸膏 治諸般癰疽發背。瘰 惡瘡。__ |
當歸 川芎 木鱉子 穿山甲 蓖麻子 敗龜板 油頭發 白蘞 白芨 白芷 草烏(各等分) 四物湯(一貼) 敗毒散(一貼) 以上香油一斤。於罐內浸此藥。春五夏三。 | 當歸 川芎 木鱉子 穿山甲 蓖麻子 敗龜板 油頭發 白蘞 白芨 白芷 草烏(各等分) 四物湯(一貼) 敗毒散(一貼) 以上香油一斤。於罐內浸此藥。春五夏三。 | ||
行 183: | 行 183: | ||
再下油或十兩或九兩。使黃丹四兩。槐柳桃枝各七寸。杏仁半兩。再煎勻煙淨。用沒藥末半兩。乳香半兩。皂針攪勻成膏。收於罐內。大小攤之。 | 再下油或十兩或九兩。使黃丹四兩。槐柳桃枝各七寸。杏仁半兩。再煎勻煙淨。用沒藥末半兩。乳香半兩。皂針攪勻成膏。收於罐內。大小攤之。 | ||
- | <u>萬應膏 治一切瘡瘍初生腫。</u> | + | __萬應膏 治一切瘡瘍初生腫。__ |
黃芩 大黃(各二兩) 白蘞(一兩) 黃柏 芍藥 白芷 黃 木鱉子仁 杏仁 當歸白芨 生地黃 官桂 玄參(去皮各五錢銼) 沒藥 乳香(各五錢研) 黃蠟(一兩) 芝麻油(三升半) 黃丹(一斤) 上將十四味藥入油內浸一宿。絕早入砂鍋慢火熬。用生柳條攪至申時。以焦褐色出火去粗滓。又重綿濾過。入丹再熬。滴水中成珠不散。出火絕煙。入乳香、沒藥、黃蠟攪勻。用瓷器內收貯。於土內埋七日。取出攤用。 | 黃芩 大黃(各二兩) 白蘞(一兩) 黃柏 芍藥 白芷 黃 木鱉子仁 杏仁 當歸白芨 生地黃 官桂 玄參(去皮各五錢銼) 沒藥 乳香(各五錢研) 黃蠟(一兩) 芝麻油(三升半) 黃丹(一斤) 上將十四味藥入油內浸一宿。絕早入砂鍋慢火熬。用生柳條攪至申時。以焦褐色出火去粗滓。又重綿濾過。入丹再熬。滴水中成珠不散。出火絕煙。入乳香、沒藥、黃蠟攪勻。用瓷器內收貯。於土內埋七日。取出攤用。 | ||
- | <u>應痛膏 治癰疽及諸瘡毒。</u> | + | __應痛膏 治癰疽及諸瘡毒。__ |
當歸 秦艽 何首烏 敗龜 白蘞 白芨 白朮 白芷 杏仁(去皮尖) 木鱉子仁 芎密陀僧( 研各半兩用麻油八兩熬煎藥杏仁黃黑色為度去藥滓後入) 乳香(研) 麒麟竭(研) 沒藥(研) 楓香脂(研各一分) 鉛丹(三兩) 上先用油八兩。煎前十二味。至杏仁黃黑色為度。去滓。入後五味再熬。用柳枝攪勻令黑色膏即成。如治發背。加附子末一分同熬勻。紙上攤貼。 | 當歸 秦艽 何首烏 敗龜 白蘞 白芨 白朮 白芷 杏仁(去皮尖) 木鱉子仁 芎密陀僧( 研各半兩用麻油八兩熬煎藥杏仁黃黑色為度去藥滓後入) 乳香(研) 麒麟竭(研) 沒藥(研) 楓香脂(研各一分) 鉛丹(三兩) 上先用油八兩。煎前十二味。至杏仁黃黑色為度。去滓。入後五味再熬。用柳枝攪勻令黑色膏即成。如治發背。加附子末一分同熬勻。紙上攤貼。 | ||
- | <u>保安膏 治一切瘡腫。</u> | + | __保安膏 治一切瘡腫。__ |
當歸(切焙) 附子(去皮臍) 芎 防風 白蘞 升麻 細辛(去苗葉) 側柏 萆(各一兩) 桃仁(去皮) 甘草 桑根白皮 垂柳枝 白芨 黃 白芷 白僵蠶(各半兩) | 當歸(切焙) 附子(去皮臍) 芎 防風 白蘞 升麻 細辛(去苗葉) 側柏 萆(各一兩) 桃仁(去皮) 甘草 桑根白皮 垂柳枝 白芨 黃 白芷 白僵蠶(各半兩) | ||
行 203: | 行 203: | ||
箭入骨貼之自出。喉閉含之即通。產難及胎死腹中。並酒化下半兩。血氣衝心。生薑自然汁。加小便同煎。溫酒化下一匙。但諸惡瘡數年不痊者。以鹽湯先洗。然後貼之。其效如神。 | 箭入骨貼之自出。喉閉含之即通。產難及胎死腹中。並酒化下半兩。血氣衝心。生薑自然汁。加小便同煎。溫酒化下一匙。但諸惡瘡數年不痊者。以鹽湯先洗。然後貼之。其效如神。 | ||
- | <u>透骨金絲萬應膏</u> | + | __透骨金絲萬應膏__ |
牛膝(一兩研) 木鱉子(一兩研) 當歸(半兩銼) 金剛骨(九錢切) 自然銅(半兩) 蓖麻子(二兩切破) 川烏頭(二枚切破) 紫花地丁(半兩切) 白龍骨(半兩為細末) 以上藥用小油一斤浸一宿。慢火煎。後入桃枝槐枝同熬藥焦。綿濾去滓。入黃丹六兩。熬二沸。次入白膠(半兩) 乳香(一錢研) 白丁香(一錢) 雄黃(一錢) 沒藥(一錢) 密陀僧(一錢) | 牛膝(一兩研) 木鱉子(一兩研) 當歸(半兩銼) 金剛骨(九錢切) 自然銅(半兩) 蓖麻子(二兩切破) 川烏頭(二枚切破) 紫花地丁(半兩切) 白龍骨(半兩為細末) 以上藥用小油一斤浸一宿。慢火煎。後入桃枝槐枝同熬藥焦。綿濾去滓。入黃丹六兩。熬二沸。次入白膠(半兩) 乳香(一錢研) 白丁香(一錢) 雄黃(一錢) 沒藥(一錢) 密陀僧(一錢) | ||
行 209: | 行 209: | ||
上研細同熬勻。再用綿濾過。看硬軟取之收貯。隨瘡大小。紙上攤貼。 | 上研細同熬勻。再用綿濾過。看硬軟取之收貯。隨瘡大小。紙上攤貼。 | ||
- | <u>血竭膏 治發背、惡瘡、瘡腫。</u> | + | __血竭膏 治發背、惡瘡、瘡腫。__ |
川當歸(去蘆酒洗) 白芷 大黃 黃柏(去粗皮) 黃連(去須) 木鱉子仁 皂莢(去皮子弦) 杏仁(去皮尖生用) 漢椒 苦參(去蘆) 露蜂房(各一兩) 男子亂髮(一兩) | 川當歸(去蘆酒洗) 白芷 大黃 黃柏(去粗皮) 黃連(去須) 木鱉子仁 皂莢(去皮子弦) 杏仁(去皮尖生用) 漢椒 苦參(去蘆) 露蜂房(各一兩) 男子亂髮(一兩) | ||
行 215: | 行 215: | ||
虢丹(過羅六兩) 乳香(別研) 沒藥(別研) 血竭(各二兩另研) 上除乳、沒、血竭外。余藥銼碎令勻。用真麻油八兩浸一宿。卻入鐵銚內。文武火煎令發焦為度。綿濾去滓。取油秤過多少。再入銚內煎令沸。每兩清油。入虢丹一字。柳枝攪不住手。候加減看軟硬得所。就水中試之。不黏手為度。再入乳、沒、血竭三味攪勻。候冷取出。用白皮紙就熱火上隨瘡口大小熨開。剪去四邊。白紙貼瘡口上。合藥宜辰日。天德月德天醫吉日為佳。 | 虢丹(過羅六兩) 乳香(別研) 沒藥(別研) 血竭(各二兩另研) 上除乳、沒、血竭外。余藥銼碎令勻。用真麻油八兩浸一宿。卻入鐵銚內。文武火煎令發焦為度。綿濾去滓。取油秤過多少。再入銚內煎令沸。每兩清油。入虢丹一字。柳枝攪不住手。候加減看軟硬得所。就水中試之。不黏手為度。再入乳、沒、血竭三味攪勻。候冷取出。用白皮紙就熱火上隨瘡口大小熨開。剪去四邊。白紙貼瘡口上。合藥宜辰日。天德月德天醫吉日為佳。 | ||
- | <u>萬金膏 治諸般惡瘡。</u> | + | __萬金膏 治諸般惡瘡。__ |
五倍子(一錢) 赤芍藥 白芷 大黃 官桂 川芎 玄參 乾地黃(各一錢半以上第一次煎) 虢丹(四兩第二次入) 當歸(二錢半) 羌活 雲母(別研各一錢) 巴豆(三十五粒以上第二次煎) 乳香(別研) 白膠(別研各二錢) 滑石(一錢別研) 沒藥(別研各二錢半) | 五倍子(一錢) 赤芍藥 白芷 大黃 官桂 川芎 玄參 乾地黃(各一錢半以上第一次煎) 虢丹(四兩第二次入) 當歸(二錢半) 羌活 雲母(別研各一錢) 巴豆(三十五粒以上第二次煎) 乳香(別研) 白膠(別研各二錢) 滑石(一錢別研) 沒藥(別研各二錢半) | ||
行 223: | 行 223: | ||
候藥焦色。用綿濾去滓。再將藥油入銚略沸。下虢丹四兩。打轉看紫色。將油一兩點。滴在水面成珠。即便傾出。置安穩處。再將清油半斤。如前煎沸。下當歸、羌活、雲母、巴豆、青柳枝皮指面大一二十片同煎。候藥焦色。用綿濾去滓。再下乳香、滑石、膠香、沒藥、虢丹同煎。候如前紫色。滴水中才成珠。卻將前煎藥油傾作一處。同前打勻為度。煎藥時不要火大緊。恐煎過藥味。昔有一人。頦頰間苦一漏瘡年余。用此膏藥兩枚而愈。後以治他人亦多驗。 | 候藥焦色。用綿濾去滓。再將藥油入銚略沸。下虢丹四兩。打轉看紫色。將油一兩點。滴在水面成珠。即便傾出。置安穩處。再將清油半斤。如前煎沸。下當歸、羌活、雲母、巴豆、青柳枝皮指面大一二十片同煎。候藥焦色。用綿濾去滓。再下乳香、滑石、膠香、沒藥、虢丹同煎。候如前紫色。滴水中才成珠。卻將前煎藥油傾作一處。同前打勻為度。煎藥時不要火大緊。恐煎過藥味。昔有一人。頦頰間苦一漏瘡年余。用此膏藥兩枚而愈。後以治他人亦多驗。 | ||
- | <u>松脂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潰後日夜疼叫口不合。</u> | + | __松脂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潰後日夜疼叫口不合。__ |
松脂(一斤) 豬脂(半斤) 大黃(一兩) 白蠟(四兩) 細辛 防風 黃芩 芎白蘞當歸 芍藥 莽草 黃柏 白芷 黃連(各半兩) 麻油(半兩) 上 咀。先煎二脂、白蠟令烊。次內諸藥三上三下。以綿絞著水中為餅。取少許火炙之。敷油紙上。貼瘡處(一方有黃一兩一方無麻油) | 松脂(一斤) 豬脂(半斤) 大黃(一兩) 白蠟(四兩) 細辛 防風 黃芩 芎白蘞當歸 芍藥 莽草 黃柏 白芷 黃連(各半兩) 麻油(半兩) 上 咀。先煎二脂、白蠟令烊。次內諸藥三上三下。以綿絞著水中為餅。取少許火炙之。敷油紙上。貼瘡處(一方有黃一兩一方無麻油) | ||
- | <u>善應膏 治癰疽毒腫。</u> | + | __善應膏 治癰疽毒腫。__ |
當歸 白芨 桂 白蘞 白芷 木鱉子仁 杏仁(各一兩銼如豆) 黃丹(三斤) 油(五斤) 乳香 亂髮灰 沒藥(各半兩) 黃 當歸梢(各加二錢末) 瀝青(少許) 上將藥油內煎令焦黃。濾去滓。再煎清油沸。下黃丹。濕柳木篦不住手攪熬六時。展滴水中成珠住火。 | 當歸 白芨 桂 白蘞 白芷 木鱉子仁 杏仁(各一兩銼如豆) 黃丹(三斤) 油(五斤) 乳香 亂髮灰 沒藥(各半兩) 黃 當歸梢(各加二錢末) 瀝青(少許) 上將藥油內煎令焦黃。濾去滓。再煎清油沸。下黃丹。濕柳木篦不住手攪熬六時。展滴水中成珠住火。 | ||
行 233: | 行 233: | ||
入沒、乳、黃 、當歸梢末攪。盆收貯。 | 入沒、乳、黃 、當歸梢末攪。盆收貯。 | ||
- | <u>神聖膏 治一切惡瘡。</u> | + | __神聖膏 治一切惡瘡。__ |
當歸(半兩) 沒藥(三錢) 白芨(二錢半) 乳香(三錢) 本(半兩) 琥珀(二錢半) | 當歸(半兩) 沒藥(三錢) 白芨(二錢半) 乳香(三錢) 本(半兩) 琥珀(二錢半) | ||
行 241: | 行 241: | ||
濾去滓。再煎清油沸。下黃丹。濕柳木篦不住手攪。卻將油澄清。再熬成膏。用緋絹攤。凡是腫毒惡瘡。皆可貼。 | 濾去滓。再煎清油沸。下黃丹。濕柳木篦不住手攪。卻將油澄清。再熬成膏。用緋絹攤。凡是腫毒惡瘡。皆可貼。 | ||
- | <u>神效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潰後肌肉不生。</u> | + | __神效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潰後肌肉不生。__ |
當歸(二兩) 白芷(一兩半) 乳香(三分細研) 松脂(一兩) 芎 (一兩) 白蘞(一兩半) 緋帛(半兩細研) 亂髮灰(半兩細研) 甘草(一兩半) 黃丹(十兩) 木鱉子仁(二枚) | 當歸(二兩) 白芷(一兩半) 乳香(三分細研) 松脂(一兩) 芎 (一兩) 白蘞(一兩半) 緋帛(半兩細研) 亂髮灰(半兩細研) 甘草(一兩半) 黃丹(十兩) 木鱉子仁(二枚) | ||
行 247: | 行 247: | ||
杏仁(一兩湯浸去尖雙仁) 木香(一兩半) 黃蠟(二兩) 麻油(二斤) 上取油安鐺內。煉令香熟。將八味藥細銼。下油中浸一宿。以文武火煎白芷色黑赤。濾去滓。下松脂、蠟、乳香、緋帛、發灰等。更煎令消。以綿濾去滓。入鐺內。下黃丹不住攪。變黑光色。滴水中為珠則膏成。用瓷器盛。每用以故帛攤貼。日二易。 | 杏仁(一兩湯浸去尖雙仁) 木香(一兩半) 黃蠟(二兩) 麻油(二斤) 上取油安鐺內。煉令香熟。將八味藥細銼。下油中浸一宿。以文武火煎白芷色黑赤。濾去滓。下松脂、蠟、乳香、緋帛、發灰等。更煎令消。以綿濾去滓。入鐺內。下黃丹不住攪。變黑光色。滴水中為珠則膏成。用瓷器盛。每用以故帛攤貼。日二易。 | ||
- | <u>乳香膏 治癰疽發背。及一切惡瘡。</u> | + | __乳香膏 治癰疽發背。及一切惡瘡。__ |
乳香(一兩) 附子(生用五兩) 烏頭 木鱉子仁(各一兩) 當歸 秦艽(各一兩) | 乳香(一兩) 附子(生用五兩) 烏頭 木鱉子仁(各一兩) 當歸 秦艽(各一兩) | ||
行 257: | 行 257: | ||
次下乳香等六味。依次逐味火熬。柳木篦不住手攪。候熬成膏。滴水中成珠為度。攤紙上看瘡大小用之。 | 次下乳香等六味。依次逐味火熬。柳木篦不住手攪。候熬成膏。滴水中成珠為度。攤紙上看瘡大小用之。 | ||
- | <u>全寶赴筵膏 治諸惡毒瘡。並一切疔瘡等證。</u> | + | __全寶赴筵膏 治諸惡毒瘡。並一切疔瘡等證。__ |
大黃 黃 地龍(去土) 當歸 龍骨 海藻(各半兩) 乳香 沒藥(各二錢) 腦子(一錢) 江子(十一枚去皮) 麝香(少許) 粉霜 砂 穿山甲 輕粉(各三錢) 上用蕎麥灰一斗煎淋灰。三復淋之。汁煎三分之下。用云裡雁糞五錢。煎十來沸。提起放冷澄清。 | 大黃 黃 地龍(去土) 當歸 龍骨 海藻(各半兩) 乳香 沒藥(各二錢) 腦子(一錢) 江子(十一枚去皮) 麝香(少許) 粉霜 砂 穿山甲 輕粉(各三錢) 上用蕎麥灰一斗煎淋灰。三復淋之。汁煎三分之下。用云裡雁糞五錢。煎十來沸。提起放冷澄清。 | ||
行 263: | 行 263: | ||
再熬入大黃末煎三沸。次入朴硝。花鹼各三兩。每藥一兩加入鍛石三兩。黃丹半兩。逐旋攪之。待煎滴水中直到底不散。方可提起。用瓶盛。如用入麝香、腦子。 | 再熬入大黃末煎三沸。次入朴硝。花鹼各三兩。每藥一兩加入鍛石三兩。黃丹半兩。逐旋攪之。待煎滴水中直到底不散。方可提起。用瓶盛。如用入麝香、腦子。 | ||
- | <u>保安膏 治男子婦人。癰疽發背。疔腫瘰 瘡癤。諸般腫毒異證。</u> | + | __保安膏 治男子婦人。癰疽發背。疔腫瘰 瘡癤。諸般腫毒異證。__ |
香油(三斤) 木香(半兩) 木鱉子(二兩) 當歸(一兩) 赤芍藥(二兩) 白芍藥(三兩) | 香油(三斤) 木香(半兩) 木鱉子(二兩) 當歸(一兩) 赤芍藥(二兩) 白芍藥(三兩) | ||
行 269: | 行 269: | ||
白芨末(十兩) 乳香(半兩) 沒藥(半兩) 黃丹(八兩) 柳枝(二十五根) 桃枝(一十四根各長二寸半) 沉香(一錢半) 上藥各銼碎。用香油三斤浸煎。內除乳、沒、黃丹。煎藥試白芷黃色為度。去藥滓。將油再熬沸。下黃丹。柳枝急攪。滴油水中不散。看老嫩。下乳香、沒藥。再試。傾入水中出火三日用。 | 白芨末(十兩) 乳香(半兩) 沒藥(半兩) 黃丹(八兩) 柳枝(二十五根) 桃枝(一十四根各長二寸半) 沉香(一錢半) 上藥各銼碎。用香油三斤浸煎。內除乳、沒、黃丹。煎藥試白芷黃色為度。去藥滓。將油再熬沸。下黃丹。柳枝急攪。滴油水中不散。看老嫩。下乳香、沒藥。再試。傾入水中出火三日用。 | ||
- | <u>白膏 治一切風熱毒腫。及臟氣鬱結。丹石發動。結為癰疽、瘰 、諸瘡腫。未破</u> | + | __白膏 治一切風熱毒腫。及臟氣鬱結。丹石發動。結為癰疽、瘰 、諸瘡腫。未破__ |
- | <u>即令消散。久漏浸淫。膿潰淋漓。</u> | + | __即令消散。久漏浸淫。膿潰淋漓。__ |
白蘞 白薇 白芨 白芷 薤白(各半兩銼洗干用油一斤煎至半斤去滓) 黃 甘松藿香 零陵香 防風 當歸(各半兩再入前油煎去滓) 定粉(二兩) 黃蠟 寒水石(水氣過二兩去滓) 用油一斤。煎白蘞等五味。煎至半斤去渣。再入黃 等六味煎去滓。後入定粉等三味。煎至滴水成珠為度。瓷器盛之。以腦子少許糝其上。攤用。 | 白蘞 白薇 白芨 白芷 薤白(各半兩銼洗干用油一斤煎至半斤去滓) 黃 甘松藿香 零陵香 防風 當歸(各半兩再入前油煎去滓) 定粉(二兩) 黃蠟 寒水石(水氣過二兩去滓) 用油一斤。煎白蘞等五味。煎至半斤去渣。再入黃 等六味煎去滓。後入定粉等三味。煎至滴水成珠為度。瓷器盛之。以腦子少許糝其上。攤用。 | ||
- | <u>萬應膏 治諸般癰疽、瘡癤、瘰 。已成、未成、已破。及風毒眼。貼太陽穴。一</u> | + | __萬應膏 治諸般癰疽、瘡癤、瘰 。已成、未成、已破。及風毒眼。貼太陽穴。一__ |
- | <u>切蛇蟲大傷皆可。</u> | + | __切蛇蟲大傷皆可。__ |
當歸 黃 防風 香白芷 五倍子 生熟地黃 白蘞 白芨 赤芍藥 玄參 乳香沒藥(各半兩) 黃丹(六兩) 油(一斤) 上藥 咀。入油煎黑色。卻入乳沒同煎。用綿濾去滓。將藥油熬。漸入黃丹。用柳枝攪候黑。滴水中不散為度。入地穴三日。出火毒用。 | 當歸 黃 防風 香白芷 五倍子 生熟地黃 白蘞 白芨 赤芍藥 玄參 乳香沒藥(各半兩) 黃丹(六兩) 油(一斤) 上藥 咀。入油煎黑色。卻入乳沒同煎。用綿濾去滓。將藥油熬。漸入黃丹。用柳枝攪候黑。滴水中不散為度。入地穴三日。出火毒用。 | ||
- | <u>芎 膏 治諸般癰疽發背。</u> | + | __芎 膏 治諸般癰疽發背。__ |
川芎(微炮) 當歸 皂莢(去皮) 白芨 赤芍藥 何首烏 無名異 木鱉子 穿山甲(火炮) 黃柏 半夏 乳香 沒藥(各等分) 上 咀。用香油一斤。藥末三兩。春秋一斤油。用藥四兩。冬用六兩藥。夏用二兩藥。夏月加黃柏三兩。冬加一兩。春秋加二兩。槐柳條攪之。滴水如珠可用。 | 川芎(微炮) 當歸 皂莢(去皮) 白芨 赤芍藥 何首烏 無名異 木鱉子 穿山甲(火炮) 黃柏 半夏 乳香 沒藥(各等分) 上 咀。用香油一斤。藥末三兩。春秋一斤油。用藥四兩。冬用六兩藥。夏用二兩藥。夏月加黃柏三兩。冬加一兩。春秋加二兩。槐柳條攪之。滴水如珠可用。 | ||
- | <u>青龍五生膏 治癰疽痔 瘡膿血出者。</u> | + | __青龍五生膏 治癰疽痔 瘡膿血出者。__ |
生梧桐白皮 生桑白皮 生青竹茹 生柏白皮 生龍膽(各五兩) 蜂房 皮 蛇蛻皮雄黃 雌黃(各一兩) 蜀椒 附子 芎 (各五分) 上 咀。以三年苦酒二斗浸一宿。 | 生梧桐白皮 生桑白皮 生青竹茹 生柏白皮 生龍膽(各五兩) 蜂房 皮 蛇蛻皮雄黃 雌黃(各一兩) 蜀椒 附子 芎 (各五分) 上 咀。以三年苦酒二斗浸一宿。 | ||
行 291: | 行 291: | ||
於炭火上炙干搗篩。以豬脂二斤半。微火煎攪令相得如飴。著未入水新白瓷器中盛。稍稍隨病深淺敷之。並以清酒服棗核大。日一。 | 於炭火上炙干搗篩。以豬脂二斤半。微火煎攪令相得如飴。著未入水新白瓷器中盛。稍稍隨病深淺敷之。並以清酒服棗核大。日一。 | ||
- | <u>犀角膏 治五發惡瘡。結核瘰 。疳 疽痔。</u> | + | __犀角膏 治五發惡瘡。結核瘰 。疳 疽痔。__ |
當歸 川芎 黃 白芷 白蘞 杏仁 木鱉子 官桂 乳香 沒藥(各一兩) 黃丹(二斤) 清油(五斤) 亂髮灰(半兩) 上將前八味細銼。於油內先浸一宿。於木炭火上熬至白芷、杏仁焦。濾去滓澄清。再煎油沸下丹。以柳木篦不住攪旋。滴藥水中如珠不散。出火。候二時辰下乳、沒、發灰。攪勻。於瓷盒內收。依常法攤貼。 | 當歸 川芎 黃 白芷 白蘞 杏仁 木鱉子 官桂 乳香 沒藥(各一兩) 黃丹(二斤) 清油(五斤) 亂髮灰(半兩) 上將前八味細銼。於油內先浸一宿。於木炭火上熬至白芷、杏仁焦。濾去滓澄清。再煎油沸下丹。以柳木篦不住攪旋。滴藥水中如珠不散。出火。候二時辰下乳、沒、發灰。攪勻。於瓷盒內收。依常法攤貼。 | ||
- | <u>勝金黑膏 治癰疽發背。諸般惡毒瘡癤。</u> | + | __勝金黑膏 治癰疽發背。諸般惡毒瘡癤。__ |
當歸 蓬莪朮 玄參 肉桂 生地黃 續斷 赤芍藥 香白芷 大黃 槐枝 柳枝 香油黃丹 上各等分 咀。浸三日。熬熱去滓。再熬用柳枝攪下丹。滴水中不散為度。 | 當歸 蓬莪朮 玄參 肉桂 生地黃 續斷 赤芍藥 香白芷 大黃 槐枝 柳枝 香油黃丹 上各等分 咀。浸三日。熬熱去滓。再熬用柳枝攪下丹。滴水中不散為度。 | ||
- | <u>勝金膏 治惡瘡疼腫惡癤。</u> | + | __勝金膏 治惡瘡疼腫惡癤。__ |
穿山甲(一兩) 白膠香 當歸(切) 沒藥 乳香 血竭(各半兩研) 南星 黃柏(各一兩半研) 黃丹(一斤) 清油(二斤半) 木鱉子(一兩研) 赤芍藥(三兩半) 青柳枝(四指長十莖) 上將前七味與油文武火熬。候柳枝黑色住火。綿濾去滓不散。入後五味攪勻。候冷丸彈子大。油紙裹。盛瓷器內收。 | 穿山甲(一兩) 白膠香 當歸(切) 沒藥 乳香 血竭(各半兩研) 南星 黃柏(各一兩半研) 黃丹(一斤) 清油(二斤半) 木鱉子(一兩研) 赤芍藥(三兩半) 青柳枝(四指長十莖) 上將前七味與油文武火熬。候柳枝黑色住火。綿濾去滓不散。入後五味攪勻。候冷丸彈子大。油紙裹。盛瓷器內收。 | ||
- | <u>神異透骨膏 治遠年近日。一切惡瘡毒注等。消腫定痛生肌。</u> | + | __神異透骨膏 治遠年近日。一切惡瘡毒注等。消腫定痛生肌。__ |
露蜂房(細剪至極碎) 杏仁(去皮尖各五錢) 清油(十兩) 穿山甲(四錢) 當歸(一兩) | 露蜂房(細剪至極碎) 杏仁(去皮尖各五錢) 清油(十兩) 穿山甲(四錢) 當歸(一兩) | ||
行 313: | 行 313: | ||
候有微煙起。即提起藥銚。滴水面上凝結成珠膏成矣。攪無煙卻入乳、沒、丹攪勻。傾瓷器內。新汲水一日一換。將藥器放水內三日出火毒。此膏可加玄參半兩。黃 四錢。 | 候有微煙起。即提起藥銚。滴水面上凝結成珠膏成矣。攪無煙卻入乳、沒、丹攪勻。傾瓷器內。新汲水一日一換。將藥器放水內三日出火毒。此膏可加玄參半兩。黃 四錢。 | ||
- | <u>白龍膏 治五發惡瘡。及湯燒凍破潰爛。止痛生肌。清血脈。消毒散腫。通氣脈如</u> | + | __白龍膏 治五發惡瘡。及湯燒凍破潰爛。止痛生肌。清血脈。消毒散腫。通氣脈如__ |
- | <u>神。至可無瘢痕。</u> | + | __神。至可無瘢痕。__ |
黃蠟(半斤) 定粉(半斤另研) 輕粉(半兩另研) 乳香(三兩另研) 白薇 桑白皮(各一兩) 白芷 白蘞 黃 商陸根 柳根白皮(各一兩) 杏子油(一斤如無麻油代之) 上藥銼油內。揉浸三日。於木炭火上煎白芷黃色。濾去滓。於油中下黃蠟、乳香。候熔開出火。 | 黃蠟(半斤) 定粉(半斤另研) 輕粉(半兩另研) 乳香(三兩另研) 白薇 桑白皮(各一兩) 白芷 白蘞 黃 商陸根 柳根白皮(各一兩) 杏子油(一斤如無麻油代之) 上藥銼油內。揉浸三日。於木炭火上煎白芷黃色。濾去滓。於油中下黃蠟、乳香。候熔開出火。 | ||
行 321: | 行 321: | ||
再濾候微冷。下輕粉急攪至冷。瓷盒內收。每用緋絹上攤貼。 | 再濾候微冷。下輕粉急攪至冷。瓷盒內收。每用緋絹上攤貼。 | ||
- | <u>大聖膏 治發背瘡口未合。</u> | + | __大聖膏 治發背瘡口未合。__ |
當歸 柳根白皮(切各二兩) 桂心(一分銼) 槐實 白蘞 白芨(銼) 沒藥 柏皮(銼各一兩) 鉛丹(研) 乳香(研各半兩) 麝香(研一分) 蘆薈(半兩) 上用臘月豬脂半斤。 | 當歸 柳根白皮(切各二兩) 桂心(一分銼) 槐實 白蘞 白芨(銼) 沒藥 柏皮(銼各一兩) 鉛丹(研) 乳香(研各半兩) 麝香(研一分) 蘆薈(半兩) 上用臘月豬脂半斤。 | ||
行 327: | 行 327: | ||
黃蠟四兩。清油半斤。同前八味煎。候藥焦色去滓。再入後四味熬成膏。以瓷瓶盛。入地內七七日取出。用時將熟絹片留孔攤貼瘡口上。去盡惡物。瘡口自合。 | 黃蠟四兩。清油半斤。同前八味煎。候藥焦色去滓。再入後四味熬成膏。以瓷瓶盛。入地內七七日取出。用時將熟絹片留孔攤貼瘡口上。去盡惡物。瘡口自合。 | ||
- | <u>萬靈膏</u> | + | __萬靈膏__ |
清油(八兩) 亂髮(一兩) 側柏葉(一兩) 瀝青(一兩) 側柏 白芷(一兩) 當歸(一兩) | 清油(八兩) 亂髮(一兩) 側柏葉(一兩) 瀝青(一兩) 側柏 白芷(一兩) 當歸(一兩) | ||
行 337: | 行 337: | ||
用柳枝不住手攪。以重絹濾去滓。再熬油滾。下白膠香、乳、沒、黃丹、剪刀草。並次第逐漸下。慢火熬滴水成珠子。就地用新汲水泥去火毒。先以蔥鹽湯洗淨。次用軟帛火炙攤留孔貼之。 | 用柳枝不住手攪。以重絹濾去滓。再熬油滾。下白膠香、乳、沒、黃丹、剪刀草。並次第逐漸下。慢火熬滴水成珠子。就地用新汲水泥去火毒。先以蔥鹽湯洗淨。次用軟帛火炙攤留孔貼之。 | ||
- | <u>白蘞膏 治一切惡瘡腫毒。</u> | + | __白蘞膏 治一切惡瘡腫毒。__ |
白蘞 白芨 白僵蠶 當歸 大黃 乳香 桃枝 柳枝 槐枝 桑枝 皂莢枝 上等分為末。每用香油一斤。入前藥浸三宿。緩火熬。以焦黃色為度。濾去滓。入黃丹半斤。候油欲再滾。即掇鍋於地上。用槐枝頻攪勻。滴水中不散為度。 | 白蘞 白芨 白僵蠶 當歸 大黃 乳香 桃枝 柳枝 槐枝 桑枝 皂莢枝 上等分為末。每用香油一斤。入前藥浸三宿。緩火熬。以焦黃色為度。濾去滓。入黃丹半斤。候油欲再滾。即掇鍋於地上。用槐枝頻攪勻。滴水中不散為度。 | ||
- | <u>善應膏 治五發惡瘡毒。</u> | + | __善應膏 治五發惡瘡毒。__ |
當歸 白芨 官桂 白蘞 白芷 杏仁 木鱉子(各一兩銼研) 黃丹(二斤) 乳香 沒藥(各半兩研) 芝麻油(五斤) 上將藥銼。同油煎令白芷焦黃去滓。再煎油沸下丹。用柳篦不住手攪勻。滴水中成珠住火。入乳香、沒藥再攪勻。以瓷盒收。每用依常攤貼。一方有白礬。 | 當歸 白芨 官桂 白蘞 白芷 杏仁 木鱉子(各一兩銼研) 黃丹(二斤) 乳香 沒藥(各半兩研) 芝麻油(五斤) 上將藥銼。同油煎令白芷焦黃去滓。再煎油沸下丹。用柳篦不住手攪勻。滴水中成珠住火。入乳香、沒藥再攪勻。以瓷盒收。每用依常攤貼。一方有白礬。 | ||
- | <u>乳香膏</u> | + | __乳香膏__ |
白膠香(一斤) 當歸 木鱉子(十枚) 薑黃(半兩) 南星(半兩) 生地黃(一兩) 白芷(一兩) 赤芍藥(半兩) 乳香(一兩) 沒藥(一兩) 川烏(一枚) 上將清油五兩。入前藥熬作三兩。用柳枝攪焦為度。濾去滓。次後入白膠香。滴水中不散為度。 | 白膠香(一斤) 當歸 木鱉子(十枚) 薑黃(半兩) 南星(半兩) 生地黃(一兩) 白芷(一兩) 赤芍藥(半兩) 乳香(一兩) 沒藥(一兩) 川烏(一枚) 上將清油五兩。入前藥熬作三兩。用柳枝攪焦為度。濾去滓。次後入白膠香。滴水中不散為度。 | ||
- | <u>松脂膏 治癰腫。</u> | + | __松脂膏 治癰腫。__ |
松脂(一斤半) 豬脂(一斤) 黃芩 黃連 黃 當歸 大黃 芍藥 芎 蠟(各一兩) 上八味 咀。合二脂微火煎三上三下。用綿及布絞去滓。火炙敷紙上。隨腫大小貼。 | 松脂(一斤半) 豬脂(一斤) 黃芩 黃連 黃 當歸 大黃 芍藥 芎 蠟(各一兩) 上八味 咀。合二脂微火煎三上三下。用綿及布絞去滓。火炙敷紙上。隨腫大小貼。 | ||
行 355: | 行 355: | ||
日三易之。 | 日三易之。 | ||
- | <u>神聖膏 治瘰 一切惡瘡。</u> | + | __神聖膏 治瘰 一切惡瘡。__ |
當歸(半兩) 杏仁(四十九枚) 瀝青(一兩) 木鱉子仁(去殼) 黃丹(三兩) 乳香(四錢別研) 麝香 鷹條 輕粉(以上三味不以多少) 桃柳枝(各四十二枚每長二寸) 上用小油半斤。以綿裹當歸、杏仁、木鱉子、桃枝、柳枝。於砂石器內文武火熬。用粗槐一枝嫩者。 | 當歸(半兩) 杏仁(四十九枚) 瀝青(一兩) 木鱉子仁(去殼) 黃丹(三兩) 乳香(四錢別研) 麝香 鷹條 輕粉(以上三味不以多少) 桃柳枝(各四十二枚每長二寸) 上用小油半斤。以綿裹當歸、杏仁、木鱉子、桃枝、柳枝。於砂石器內文武火熬。用粗槐一枝嫩者。 | ||
行 363: | 行 363: | ||
使軟硬得所。後入乳、麝等畢。傾於水盆內凝滯。 | 使軟硬得所。後入乳、麝等畢。傾於水盆內凝滯。 | ||
- | <u>如聖膏 治諸般惡瘡。</u> | + | __如聖膏 治諸般惡瘡。__ |
當歸 熟地黃 玄參 大黃 香白芷 續斷 赤芍藥 官桂(各二兩) 黃丹(秋夏用三斤半春冬用三斤) 蓬莪朮(一兩) 上麻油六斤。將前八味銼碎。共白芷一塊入鍋內。以炭火熬白芷焦黃色。濾去諸藥不用。候油冷。下黃丹。用柳枝不住手攪。再生火熬色轉為度。待冷自成膏矣。 | 當歸 熟地黃 玄參 大黃 香白芷 續斷 赤芍藥 官桂(各二兩) 黃丹(秋夏用三斤半春冬用三斤) 蓬莪朮(一兩) 上麻油六斤。將前八味銼碎。共白芷一塊入鍋內。以炭火熬白芷焦黃色。濾去諸藥不用。候油冷。下黃丹。用柳枝不住手攪。再生火熬色轉為度。待冷自成膏矣。 | ||
- | <u>清涼膏 治發背。候取下毒瓦斯貼之。</u> | + | __清涼膏 治發背。候取下毒瓦斯貼之。__ |
(一方先用白散子之次用此藥) | (一方先用白散子之次用此藥) | ||
行 373: | 行 373: | ||
川當歸 香白芷 白芨 木鱉子 黃柏 白芍(各一兩) 膩粉(一斤) 乳香 白膠(各半兩) 黃丹(五兩) 上用麻油十二兩煎前七味。候紫色去滓。以槐柳枝不住手攪。依法下丹。膏成下乳香、膠香二味。用時攤貼。 | 川當歸 香白芷 白芨 木鱉子 黃柏 白芍(各一兩) 膩粉(一斤) 乳香 白膠(各半兩) 黃丹(五兩) 上用麻油十二兩煎前七味。候紫色去滓。以槐柳枝不住手攪。依法下丹。膏成下乳香、膠香二味。用時攤貼。 | ||
- | <u>膏藥方 治諸瘡腫毒。</u> | + | __膏藥方 治諸瘡腫毒。__ |
一脂二油巴豆五 輕粉麝香加沒乳 琥珀朱砂石腦油 七味將來同少杵 文武火上用心熬苦杖攪末如野狼虎 不問諸瘡並腫毒 貼上如同神鬼取 | 一脂二油巴豆五 輕粉麝香加沒乳 琥珀朱砂石腦油 七味將來同少杵 文武火上用心熬苦杖攪末如野狼虎 不問諸瘡並腫毒 貼上如同神鬼取 | ||
- | <u>定痛沒藥散 按摩導引。令血氣復行。</u> | + | __定痛沒藥散 按摩導引。令血氣復行。__ |
乳香 沒藥 當歸 芎 地黃 細辛 羌活(各一錢) 蛤粉(一兩) 黃丹(二錢半) | 乳香 沒藥 當歸 芎 地黃 細辛 羌活(各一錢) 蛤粉(一兩) 黃丹(二錢半) | ||
行 383: | 行 383: | ||
蒲黃(三錢) 上為細末。每用干捻在痛處。手搽摩。捻十余遍。然後上大紅膏。 | 蒲黃(三錢) 上為細末。每用干捻在痛處。手搽摩。捻十余遍。然後上大紅膏。 | ||
- | <u>大紅膏 治從高下墜。落馬墮車。骨節疼痛。</u> | + | __大紅膏 治從高下墜。落馬墮車。骨節疼痛。__ |
乳香 當歸(各二兩) 琥珀 白芷 白芍藥 白芨 白蘞(各一兩) 黃丹(十兩) 瀝青(十六兩) 小油(四兩) 沒藥(一兩) 上將八味為末。同瀝青一處放於瓷碗內。用文武火熬。以瀝清化開。次將小油徐下之。看硬軟得所。綿濾在水盆內。放溫。次下丹熬成膏。若用攤於紙上貼之。 | 乳香 當歸(各二兩) 琥珀 白芷 白芍藥 白芨 白蘞(各一兩) 黃丹(十兩) 瀝青(十六兩) 小油(四兩) 沒藥(一兩) 上將八味為末。同瀝青一處放於瓷碗內。用文武火熬。以瀝清化開。次將小油徐下之。看硬軟得所。綿濾在水盆內。放溫。次下丹熬成膏。若用攤於紙上貼之。 | ||
- | <u>血竭大紅膏</u> | + | __血竭大紅膏__ |
當歸(銼) 木鱉子(銼) 赤芍藥 天台烏藥(銼各一兩) 小油(四兩) 琥珀(碎研一兩) 乳香(研二兩) 黃丹(羅過十兩) 瀝青(六兩) 沒藥(二兩) 血竭(另研半兩) 上將小油浸前四味七日七夜。濾去滓。卻將乳香、瀝青入鐵鍋內。以慢火熬令消盡為度。時月看硬軟。旋入前浸藥油。加減用之。候硬軟停當。以綿濾在水中盆內。持拔白色。旋入黃丹。 | 當歸(銼) 木鱉子(銼) 赤芍藥 天台烏藥(銼各一兩) 小油(四兩) 琥珀(碎研一兩) 乳香(研二兩) 黃丹(羅過十兩) 瀝青(六兩) 沒藥(二兩) 血竭(另研半兩) 上將小油浸前四味七日七夜。濾去滓。卻將乳香、瀝青入鐵鍋內。以慢火熬令消盡為度。時月看硬軟。旋入前浸藥油。加減用之。候硬軟停當。以綿濾在水中盆內。持拔白色。旋入黃丹。 | ||
行 393: | 行 393: | ||
再持拔顏色勻。於瓷盒內存放。每用鐵 攤在濃紙上貼。 | 再持拔顏色勻。於瓷盒內存放。每用鐵 攤在濃紙上貼。 | ||
- | <u>乳香膏 治一切癰疽潰後。肌肉不生。</u> | + | __乳香膏 治一切癰疽潰後。肌肉不生。__ |
干死鼠(一枚中者) 大黃(一兩) 乳香(半兩) 杏仁(半兩去皮尖) 雞子黃(一兩) | 干死鼠(一枚中者) 大黃(一兩) 乳香(半兩) 杏仁(半兩去皮尖) 雞子黃(一兩) | ||
行 399: | 行 399: | ||
亂髮(雞子大) 蠟(一兩) 鉛丹(一兩) 水銀(半兩) 油(一斤) 上將先熬油令沸。下亂髮、死鼠、大黃。煎候鼠焦色。綿布絞去滓。下鉛丹、蠟、杏仁煎。以柳枝攪令黑色。即下雞子黃、水銀、乳香等。攪勻滴水中成珠得所。瓷盒盛。用故帛攤貼。 | 亂髮(雞子大) 蠟(一兩) 鉛丹(一兩) 水銀(半兩) 油(一斤) 上將先熬油令沸。下亂髮、死鼠、大黃。煎候鼠焦色。綿布絞去滓。下鉛丹、蠟、杏仁煎。以柳枝攪令黑色。即下雞子黃、水銀、乳香等。攪勻滴水中成珠得所。瓷盒盛。用故帛攤貼。 | ||
- | <u>膏藥方</u> | + | __膏藥方__ |
桃柳青青淡竹黃 枸杞松槐更及桑 當歸柴胡香白芷 二十四氣為正量 黃丹二兩油加倍湯火之中要恰當 乳香沒藥加鱉子 切莫輕狂亂傳方 | 桃柳青青淡竹黃 枸杞松槐更及桑 當歸柴胡香白芷 二十四氣為正量 黃丹二兩油加倍湯火之中要恰當 乳香沒藥加鱉子 切莫輕狂亂傳方 | ||
- | <u>神仙太乙膏 治惡瘡。</u> | + | __神仙太乙膏 治惡瘡。__ |
- | <u>麒麟乳香膏 治諸瘡腫硬軟疼。及膿潰肌肉腐爛。兼治腐肉不退者。</u> | + | __麒麟乳香膏 治諸瘡腫硬軟疼。及膿潰肌肉腐爛。兼治腐肉不退者。__ |
南乳香(一兩) 沒藥(半兩) 松脂(五兩) 血竭(二錢) 小油(二兩) 木鱉子(三錢用仁去皮二錢) 當歸 赤芍藥 天台烏藥(各三錢) 上除乳、沒、松脂、血竭四味。將前四味於油內浸五日。慢火同煎十數沸。濾去滓。澄清一宿。入乳香等。用柳木枝不住手攪成膏。 | 南乳香(一兩) 沒藥(半兩) 松脂(五兩) 血竭(二錢) 小油(二兩) 木鱉子(三錢用仁去皮二錢) 當歸 赤芍藥 天台烏藥(各三錢) 上除乳、沒、松脂、血竭四味。將前四味於油內浸五日。慢火同煎十數沸。濾去滓。澄清一宿。入乳香等。用柳木枝不住手攪成膏。 | ||
- | <u>紅藥子 治癰疽、發背、毒腫、惡瘡。</u> | + | __紅藥子 治癰疽、發背、毒腫、惡瘡。__ |
辰砂 乳香(各四錢半研) 硼砂(一錢) 明雄黃(三錢) 砒霜(五錢) 白礬(六錢火飛枯研) 麝香(三分) 虢丹(六錢) 上為細末。入淨鍋內與黃蠟和勻。隨瘡孔竅大小深淺。 | 辰砂 乳香(各四錢半研) 硼砂(一錢) 明雄黃(三錢) 砒霜(五錢) 白礬(六錢火飛枯研) 麝香(三分) 虢丹(六錢) 上為細末。入淨鍋內與黃蠟和勻。隨瘡孔竅大小深淺。 | ||
行 415: | 行 415: | ||
臨時作條子插入瘡孔中。一日一換。約用三五次。令其毒肉淨。卻以膏藥貼之。 | 臨時作條子插入瘡孔中。一日一換。約用三五次。令其毒肉淨。卻以膏藥貼之。 | ||
- | <u>膏藥方</u> | + | __膏藥方__ |
當歸 官桂 川烏 香白芷 草烏 玄參 大黃 乾地黃 赤芍藥(各半兩) 桃柳枝(各二十一寸) 黃丹 白膠香(各半斤) 蠟(二兩半) 密陀僧(一兩半) 上熬藥用清油十兩。先將當歸、桃柳枝等十味。油內煎以黑為度。去藥滓濾淨油。慢火再煎。徐徐入黃丹。 | 當歸 官桂 川烏 香白芷 草烏 玄參 大黃 乾地黃 赤芍藥(各半兩) 桃柳枝(各二十一寸) 黃丹 白膠香(各半斤) 蠟(二兩半) 密陀僧(一兩半) 上熬藥用清油十兩。先將當歸、桃柳枝等十味。油內煎以黑為度。去藥滓濾淨油。慢火再煎。徐徐入黃丹。 | ||
行 421: | 行 421: | ||
用長柳枝頻攪勻。藥將成。入白膠香。次入蠟。又次入密陀僧。滴水中成珠為度。出藥坐水中一日夜。出火毒用。 | 用長柳枝頻攪勻。藥將成。入白膠香。次入蠟。又次入密陀僧。滴水中成珠為度。出藥坐水中一日夜。出火毒用。 | ||
- | <u>乳香膏 治一切癰腫瘡癤。</u> | + | __乳香膏 治一切癰腫瘡癤。__ |
清油(一斤) 皂莢(五握皮銼) 蔥白(五握銼) 鉛丹 團粉(各六兩) 松脂(四兩) 乳香(一兩) 當歸(一兩) 桂心(一錢) 上先用清油一斤。於銚子內慢火煎熟。入皂莢、蔥白、桂心。以煎令黃赤色濾去滓。後下松脂、乳香。候沸下團粉、鉛丹再煎。看老嫩滴在水中成珠為度。瓷盒內收。故帛上攤貼。每日早晚換。 | 清油(一斤) 皂莢(五握皮銼) 蔥白(五握銼) 鉛丹 團粉(各六兩) 松脂(四兩) 乳香(一兩) 當歸(一兩) 桂心(一錢) 上先用清油一斤。於銚子內慢火煎熟。入皂莢、蔥白、桂心。以煎令黃赤色濾去滓。後下松脂、乳香。候沸下團粉、鉛丹再煎。看老嫩滴在水中成珠為度。瓷盒內收。故帛上攤貼。每日早晚換。 | ||
- | <u>佛手膏 治一切瘡毒癤毒。</u> | + | __佛手膏 治一切瘡毒癤毒。__ |
清麻油(半斤) 鉛丹(三兩) 柳根白皮(二兩銼) 皂莢刺(四十九枚銼) 當歸(半兩末) | 清麻油(半斤) 鉛丹(三兩) 柳根白皮(二兩銼) 皂莢刺(四十九枚銼) 當歸(半兩末) | ||
行 433: | 行 433: | ||
下柳皮、皂刺煎。候赤黑色。以帛濾過。下丹煎。以柳篦攪。候變黑色。即下諸藥末攪勻。滴水中成珠得所。以瓷盒盛。用故帛塗貼。日二上。 | 下柳皮、皂刺煎。候赤黑色。以帛濾過。下丹煎。以柳篦攪。候變黑色。即下諸藥末攪勻。滴水中成珠得所。以瓷盒盛。用故帛塗貼。日二上。 | ||
- | <u>黃 膏 治癰疽瘡癤。能散腫毒。止疼痛。</u> | + | __黃 膏 治癰疽瘡癤。能散腫毒。止疼痛。__ |
黃 (銼半兩) 零陵香(一分) 赤芍藥(銼) 芎 (銼) 天麻(銼) 防風(去叉銼) 生乾地黃(銼各一錢) 黃蠟(二兩半) 清油(半斤) 上除蠟外作一處。入銀石器內。以油浸七日。文武火煎焦黃色。綿濾去滓。下蠟再煎。令蠟化於瓷器中。每用以軟帛薄攤貼。如皮膚瘙癢。筋脈緊。遂用少許塗摩。 | 黃 (銼半兩) 零陵香(一分) 赤芍藥(銼) 芎 (銼) 天麻(銼) 防風(去叉銼) 生乾地黃(銼各一錢) 黃蠟(二兩半) 清油(半斤) 上除蠟外作一處。入銀石器內。以油浸七日。文武火煎焦黃色。綿濾去滓。下蠟再煎。令蠟化於瓷器中。每用以軟帛薄攤貼。如皮膚瘙癢。筋脈緊。遂用少許塗摩。 | ||
- | <u>垂柳膏 治一切瘡腫。</u> | + | __垂柳膏 治一切瘡腫。__ |
垂柳枝白皮(三兩銼) 蒴 根(四兩銼) 熟雞子黃(一枚) 丹砂(一分細研) 熊膽(半兩研銼) 故青帛(十七寸燒銼研) 蠟(一兩) 鉛丹(四兩) 清油(一斤) 上熬油沸。下柳皮、蒴 根煎。候赤黑色濾出。以綿濾去滓。下丹、蠟煎。以柳篦攪。候變黑色。下熟雞子黃等四味藥。更攪勻。滴水中成珠。以瓷盒盛。如用故帛下攤貼。日二上。或患瘡癰。綿裹半棗許。含化咽津。眼暗作鋌子。針刺孔三十五十個貼眼上。耳聾作鋌子。當中刺為孔塞耳中。日二換。打損塗貼患處。無此用後萬應膏。 | 垂柳枝白皮(三兩銼) 蒴 根(四兩銼) 熟雞子黃(一枚) 丹砂(一分細研) 熊膽(半兩研銼) 故青帛(十七寸燒銼研) 蠟(一兩) 鉛丹(四兩) 清油(一斤) 上熬油沸。下柳皮、蒴 根煎。候赤黑色濾出。以綿濾去滓。下丹、蠟煎。以柳篦攪。候變黑色。下熟雞子黃等四味藥。更攪勻。滴水中成珠。以瓷盒盛。如用故帛下攤貼。日二上。或患瘡癰。綿裹半棗許。含化咽津。眼暗作鋌子。針刺孔三十五十個貼眼上。耳聾作鋌子。當中刺為孔塞耳中。日二換。打損塗貼患處。無此用後萬應膏。 | ||
行 445: | 行 445: | ||
便下黃丹。即用柳枝左攪三千。卻入乳、沒、木香、白芷末。再攪勻候得所。出火毒。冷收貯。遇用旋攤。 | 便下黃丹。即用柳枝左攪三千。卻入乳、沒、木香、白芷末。再攪勻候得所。出火毒。冷收貯。遇用旋攤。 | ||
- | <u>神異膏 治癰疽諸腫惡瘡。已成未成者。</u> | + | __神異膏 治癰疽諸腫惡瘡。已成未成者。__ |
鬼面烏頭(不去皮尖) 木鱉子(去殼不去油) 當歸(去蘆) 貝母 南星 半夏(各一兩) | 鬼面烏頭(不去皮尖) 木鱉子(去殼不去油) 當歸(去蘆) 貝母 南星 半夏(各一兩) | ||
行 451: | 行 451: | ||
白芷 白朮(各半兩) 上為粗末。用真香油六兩浸之愈久。煎藥赤黑色。綿子濾去滓。再煎油三五沸。入黃丹二兩。桃柳枝攪。逐旋下用黑為度。春夏秋宜以罐瓶收之。皮紙攤貼留白。 | 白芷 白朮(各半兩) 上為粗末。用真香油六兩浸之愈久。煎藥赤黑色。綿子濾去滓。再煎油三五沸。入黃丹二兩。桃柳枝攪。逐旋下用黑為度。春夏秋宜以罐瓶收之。皮紙攤貼留白。 | ||
- | <u>雄黃膏 治癰疽惡瘡。生肌引膿。排毒瓦斯。蝕惡肉。除死肌。</u> | + | __雄黃膏 治癰疽惡瘡。生肌引膿。排毒瓦斯。蝕惡肉。除死肌。__ |
雄黃(細研半兩) 巨勝油(七兩) 丹砂(細研) 密陀僧( 研各半兩) 鉛丹(三兩) 蠟(一兩) 蛇黃(半兩 醋淬七次搗末) 牡蠣( 三分分研) 上研和勻。先熬油令沸下蠟熔盡。次下丹。以柳篦攪。候變黑色。下諸藥末攪勻。滴水中成珠。以瓷盒盛。故帛上塗貼。 | 雄黃(細研半兩) 巨勝油(七兩) 丹砂(細研) 密陀僧( 研各半兩) 鉛丹(三兩) 蠟(一兩) 蛇黃(半兩 醋淬七次搗末) 牡蠣( 三分分研) 上研和勻。先熬油令沸下蠟熔盡。次下丹。以柳篦攪。候變黑色。下諸藥末攪勻。滴水中成珠。以瓷盒盛。故帛上塗貼。 | ||
行 457: | 行 457: | ||
日二易之。 | 日二易之。 | ||
- | <u>膏藥方 治一切毒瘡腫毒。</u> | + | __膏藥方 治一切毒瘡腫毒。__ |
木鱉子仁 五靈脂 巴豆肉(五粒) 白芷 芫花(如無爐甘石代亦得) 黃丹 白膠香香油 上為末。先用前五味同油煎赤色。濾去滓。入丹、膠香熬。無油珠不黏手為度。 | 木鱉子仁 五靈脂 巴豆肉(五粒) 白芷 芫花(如無爐甘石代亦得) 黃丹 白膠香香油 上為末。先用前五味同油煎赤色。濾去滓。入丹、膠香熬。無油珠不黏手為度。 | ||
- | <u>黃柏膏 治一切惡瘡腫毒。</u> | + | __黃柏膏 治一切惡瘡腫毒。__ |
黃柏(二兩) 黃連(二兩) 大黃 黃芩 穿山甲 木鱉子(去殼各二兩) 槐枝(四兩) | 黃柏(二兩) 黃連(二兩) 大黃 黃芩 穿山甲 木鱉子(去殼各二兩) 槐枝(四兩) | ||
行 467: | 行 467: | ||
黃丹(一斤) 上為粗末。用香油二斤。入前藥浸三宿。暖火熬。以穿山甲焦黃色為度。濾去滓。將黃丹摻入油內。略候欲再滾即掇下鍋。頻攪勻。亦用槐枝攪。滴水不散為度。 | 黃丹(一斤) 上為粗末。用香油二斤。入前藥浸三宿。暖火熬。以穿山甲焦黃色為度。濾去滓。將黃丹摻入油內。略候欲再滾即掇下鍋。頻攪勻。亦用槐枝攪。滴水不散為度。 | ||
- | <u>赤芍藥膏 治發背。諸般惡瘡、 瘡等疾。</u> | + | __赤芍藥膏 治發背。諸般惡瘡、 瘡等疾。__ |
赤芍藥(五錢) 蓖麻子(六十枚) 豬麻子 巴豆(六十枚) 當歸(五錢) 垂柳枝(七條長三寸) 黃丹(四兩) 香油(八兩) 上以香油煎各藥。文武火三上三下。濾去滓。方入黃丹用柳枝不住手攪。滴水中試之不散為度。冬月增油。夏用油六兩。有患內癰腸癰。用此為丸。米飲。瀉下惡物。 | 赤芍藥(五錢) 蓖麻子(六十枚) 豬麻子 巴豆(六十枚) 當歸(五錢) 垂柳枝(七條長三寸) 黃丹(四兩) 香油(八兩) 上以香油煎各藥。文武火三上三下。濾去滓。方入黃丹用柳枝不住手攪。滴水中試之不散為度。冬月增油。夏用油六兩。有患內癰腸癰。用此為丸。米飲。瀉下惡物。 | ||
- | <u>膏藥方 治諸般惡毒瘡。</u> | + | __膏藥方 治諸般惡毒瘡。__ |
雄黃(二錢半) 黃丹(一兩) 老松脂 輕粉(一錢) 龍骨(二錢) 乳香(一錢半) 降真香(二錢) 巴豆(二錢半或又用二枚) 上用香油二兩半。煎熬末藥。巴豆黃黑色為度。 | 雄黃(二錢半) 黃丹(一兩) 老松脂 輕粉(一錢) 龍骨(二錢) 乳香(一錢半) 降真香(二錢) 巴豆(二錢半或又用二枚) 上用香油二兩半。煎熬末藥。巴豆黃黑色為度。 | ||
行 477: | 行 477: | ||
再入松脂、又入丹。收成膏入雄黃等攤貼。如瘡未破。再將去殼巴豆一枚搗爛。置膏中心。貼患處。 | 再入松脂、又入丹。收成膏入雄黃等攤貼。如瘡未破。再將去殼巴豆一枚搗爛。置膏中心。貼患處。 | ||
- | <u>神異膏 治癰疽發背。惡毒瘡癤。其效如神。</u> | + | __神異膏 治癰疽發背。惡毒瘡癤。其效如神。__ |
黑參 白芷 露蜂房 杏仁 木鱉子仁 男生發(洗焙各二錢) 蛇蛻 肥白巴豆(十五枚)上銼細。麻油五兩。同藥入砂銚浸一宿。慢火煎。更換柳枝攪。候藥色焦頓冷。生絹濾去滓。再入銚內。緩入淨虢丹二兩。柳枝急攪。候黑色滴入水成珠。入乳香末二錢拌和。傾入瓷器。候凝覆泥地三日。貼之。 | 黑參 白芷 露蜂房 杏仁 木鱉子仁 男生發(洗焙各二錢) 蛇蛻 肥白巴豆(十五枚)上銼細。麻油五兩。同藥入砂銚浸一宿。慢火煎。更換柳枝攪。候藥色焦頓冷。生絹濾去滓。再入銚內。緩入淨虢丹二兩。柳枝急攪。候黑色滴入水成珠。入乳香末二錢拌和。傾入瓷器。候凝覆泥地三日。貼之。 | ||
- | <u>神異膏 治發背癰疽。諸般惡毒瘡癤。其效如神。治疽疾、先以麥飯石膏塗敷。候</u> | + | __神異膏 治發背癰疽。諸般惡毒瘡癤。其效如神。治疽疾、先以麥飯石膏塗敷。候__ |
- | <u>其瘡根腳漸收。止於寸徑大。卻用神異膏貼之。收口。此藥隨其人病深淺取效。合時不</u> | + | __其瘡根腳漸收。止於寸徑大。卻用神異膏貼之。收口。此藥隨其人病深淺取效。合時不__ |
- | <u>可與婦人、雞、犬、貓、厭穢物見之。</u> | + | __可與婦人、雞、犬、貓、厭穢物見之。__ |
露蜂房(淨洗二兩有兒者妙) 玄參(去蘆半兩) 綿黃 (去蘆三分) 全蛇蛻(鹽水洗焙半兩) 黃丹(細羅五兩) 杏仁(去皮尖切一兩) 真麻油(一斤) 男子亂髮(洗制焙乾) 上將麻油入銀銚中。同發於慢文武火熬。候發焦熔盡。以杏仁投入。候變黑色。用好綿濾去滓。 | 露蜂房(淨洗二兩有兒者妙) 玄參(去蘆半兩) 綿黃 (去蘆三分) 全蛇蛻(鹽水洗焙半兩) 黃丹(細羅五兩) 杏仁(去皮尖切一兩) 真麻油(一斤) 男子亂髮(洗制焙乾) 上將麻油入銀銚中。同發於慢文武火熬。候發焦熔盡。以杏仁投入。候變黑色。用好綿濾去滓。 | ||
行 495: | 行 495: | ||
治疽之時神效。無出於此方。千金不換。杖瘡尤效。 | 治疽之時神效。無出於此方。千金不換。杖瘡尤效。 | ||
- | <u>金絲膏 治諸般瘡。</u> | + | __金絲膏 治諸般瘡。__ |
木鱉子(五枚) 乳香(三錢) 沒藥(四錢) 當歸(五錢) 雄黃(四錢) 白膠(半兩) 黃蠟(三錢) 上先用小油半斤。和蠟一處看硬軟。次入余藥末攤貼。 | 木鱉子(五枚) 乳香(三錢) 沒藥(四錢) 當歸(五錢) 雄黃(四錢) 白膠(半兩) 黃蠟(三錢) 上先用小油半斤。和蠟一處看硬軟。次入余藥末攤貼。 | ||
- | <u>黑神膏 治諸瘡營衛未腐。腫痛堅硬。 赤不消。</u> | + | __黑神膏 治諸瘡營衛未腐。腫痛堅硬。 赤不消。__ |
當歸(一兩) 黃丹(六兩) 柳枝 桃枝(各二十兩) 小油(二十兩) 血余(如雞子二塊) | 當歸(一兩) 黃丹(六兩) 柳枝 桃枝(各二十兩) 小油(二十兩) 血余(如雞子二塊) | ||
行 505: | 行 505: | ||
杏仁(湯浸去皮尖一百枚) 上除黃丹外入鍋內。以火熬兩時辰。綿濾去滓。再入鍋內。熬滴水成珠不散。入黃丹用文武火熬成黑膏用。 | 杏仁(湯浸去皮尖一百枚) 上除黃丹外入鍋內。以火熬兩時辰。綿濾去滓。再入鍋內。熬滴水成珠不散。入黃丹用文武火熬成黑膏用。 | ||
- | <u>木通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疼痛不止。</u> | + | __木通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疼痛不止。__ |
木通(二兩) 黃丹(五兩) 細辛(一兩) 茵陳(一兩) 琥珀(半兩別研) 朱砂(一兩細研) 上先煎油令沸。即下細辛、木通、茵陳。煎五七沸去滓。即入琥珀、朱砂末更煎。用柳木篦攪。候滴水中成珠膏成。收於瓷盒內。每攤膏於故帛上貼。日二易。 | 木通(二兩) 黃丹(五兩) 細辛(一兩) 茵陳(一兩) 琥珀(半兩別研) 朱砂(一兩細研) 上先煎油令沸。即下細辛、木通、茵陳。煎五七沸去滓。即入琥珀、朱砂末更煎。用柳木篦攪。候滴水中成珠膏成。收於瓷盒內。每攤膏於故帛上貼。日二易。 | ||
- | <u>丁香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疼痛不可忍。</u> | + | __丁香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疼痛不可忍。__ |
丁香(半兩) 麻油(一斤) 黃丹(七兩) 丈夫頭發(一兩) 蠟(一兩) 桂心(半兩末) | 丁香(半兩) 麻油(一斤) 黃丹(七兩) 丈夫頭發(一兩) 蠟(一兩) 桂心(半兩末) | ||
行 517: | 行 517: | ||
候色黑。滴水內如珠。即下丁香、桂心、當歸等末攪勻。以瓷器盛。用故帛攤貼。日二換。 | 候色黑。滴水內如珠。即下丁香、桂心、當歸等末攪勻。以瓷器盛。用故帛攤貼。日二換。 | ||
- | <u>五枝膏</u> | + | __五枝膏__ |
香油(一斤) 桃枝 柳枝 橘枝 梅枝 桑枝 蓖麻子(六十七粒去殼) 上各藥浸油中。同煎赤色。撈上五枝。用帛濾淨。下乳香一錢。次下沒藥三錢。逐旋下黃丹半斤。次下瀝青。不住手攪之。膏成為度。 | 香油(一斤) 桃枝 柳枝 橘枝 梅枝 桑枝 蓖麻子(六十七粒去殼) 上各藥浸油中。同煎赤色。撈上五枝。用帛濾淨。下乳香一錢。次下沒藥三錢。逐旋下黃丹半斤。次下瀝青。不住手攪之。膏成為度。 | ||
- | <u>萬應膏 治一切惡瘡疼痛。</u> | + | __萬應膏 治一切惡瘡疼痛。__ |
乳香(一錢) 木鱉子(四個去皮) 當歸(半兩) 黃丹(四兩) 桃枝 槐枝(各四寸) 清芝麻油(半斤) 上入油內慢火熬。不住手攪勻。變色為度。入黃丹熬。滴水中不散。入乳香攪勻收用。 | 乳香(一錢) 木鱉子(四個去皮) 當歸(半兩) 黃丹(四兩) 桃枝 槐枝(各四寸) 清芝麻油(半斤) 上入油內慢火熬。不住手攪勻。變色為度。入黃丹熬。滴水中不散。入乳香攪勻收用。 | ||
- | <u>止痛拔毒膏 治一切瘡發腐爛不可近。未破貼則破。已破則生肉。亦治杖瘡疔瘡。</u> | + | __止痛拔毒膏 治一切瘡發腐爛不可近。未破貼則破。已破則生肉。亦治杖瘡疔瘡。__ |
斑蝥(四十九個) 柳根(四十九條) 木鱉子(七個) 乳香 沒藥 麝香(少許) 松脂(三錢) 上用真清油十四兩煎柳條焦枯。濾去滓。入黃丹五兩。滴入水中成珠為度。卻入諸藥攪勻。入瓷器中收了。後用神效。 | 斑蝥(四十九個) 柳根(四十九條) 木鱉子(七個) 乳香 沒藥 麝香(少許) 松脂(三錢) 上用真清油十四兩煎柳條焦枯。濾去滓。入黃丹五兩。滴入水中成珠為度。卻入諸藥攪勻。入瓷器中收了。後用神效。 | ||
- | <u>千金錠子</u> | + | __千金錠子__ |
蟾酥(不以多少) 粉霜(少許) 雄黃(少許) 麝香(少許) 巴豆(一枚去殼) 八角兒(四個柳樹上者) 乳香 上將八角兒先研如泥。化開黃蠟少許。入前藥末。和成膏子如麥粒大。如有患瘡者。先用鈹針針破。疼時用槐條兒送下藥。隨後用雀兒糞瘡口內放黏黏。如瘡疼者回也。不須再下藥。如針破無血。系是著骨疔。即於男左女右中指甲內刺。無血即於腳上大趾甲內刺。取血糊塗藥丸下瘡口內效。如是都無血時。恐證難醫。必至死。然如此可再用香油二斤。黃丹一斤。白巴豆四百八十個。銅鍋內煎油熟。次入桃枝二十根。煎枯將出。 | 蟾酥(不以多少) 粉霜(少許) 雄黃(少許) 麝香(少許) 巴豆(一枚去殼) 八角兒(四個柳樹上者) 乳香 上將八角兒先研如泥。化開黃蠟少許。入前藥末。和成膏子如麥粒大。如有患瘡者。先用鈹針針破。疼時用槐條兒送下藥。隨後用雀兒糞瘡口內放黏黏。如瘡疼者回也。不須再下藥。如針破無血。系是著骨疔。即於男左女右中指甲內刺。無血即於腳上大趾甲內刺。取血糊塗藥丸下瘡口內效。如是都無血時。恐證難醫。必至死。然如此可再用香油二斤。黃丹一斤。白巴豆四百八十個。銅鍋內煎油熟。次入桃枝二十根。煎枯將出。 | ||
行 539: | 行 539: | ||
第四日方可用。 | 第四日方可用。 | ||
- | <u>野葛膏 治癰疽、惡瘡、痔漏。婦人妒乳、漆瘡。</u> | + | __野葛膏 治癰疽、惡瘡、痔漏。婦人妒乳、漆瘡。__ |
野葛 芍藥 薤白 當歸 通草 附子(各一分) 上 咀。醋浸半日。先煎豬脂八合。 | 野葛 芍藥 薤白 當歸 通草 附子(各一分) 上 咀。醋浸半日。先煎豬脂八合。 | ||
行 545: | 行 545: | ||
令煙出。加入亂髮二分。令消盡下之。待冷。又內松脂八分。蠟二分。更著火上和。次內諸藥。煎令沸。三上三下去滓。以故帛敷藥貼腫上。干即易。如春月去附子。其發須淨洗。不爾瘡痛。 | 令煙出。加入亂髮二分。令消盡下之。待冷。又內松脂八分。蠟二分。更著火上和。次內諸藥。煎令沸。三上三下去滓。以故帛敷藥貼腫上。干即易。如春月去附子。其發須淨洗。不爾瘡痛。 | ||
- | <u>烏犀膏 治一切惡瘡、瘰 、癰疽、發背、陰瘡、灸瘡、湯火瘡。及閃挫撲損。</u> | + | __烏犀膏 治一切惡瘡、瘰 、癰疽、發背、陰瘡、灸瘡、湯火瘡。及閃挫撲損。__ |
白芷 板藍根 苦參 芎 (並銼各一兩半) 鉛丹(六兩) 清麻油(十五兩) 上先將油同前四味慢火熬煎。令色焦黑。用綿濾去滓。再入鍋內。亦用文武火煎沸。下鉛丹。以柳木篦攪勻。滴水內成珠為度。即傾瓷器內密封收。如用無灰紙攤貼。 | 白芷 板藍根 苦參 芎 (並銼各一兩半) 鉛丹(六兩) 清麻油(十五兩) 上先將油同前四味慢火熬煎。令色焦黑。用綿濾去滓。再入鍋內。亦用文武火煎沸。下鉛丹。以柳木篦攪勻。滴水內成珠為度。即傾瓷器內密封收。如用無灰紙攤貼。 | ||
- | <u>胡粉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日夜發歇。疼痛不止。</u> | + | __胡粉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日夜發歇。疼痛不止。__ |
胡粉(四兩) 油(半斤) 蠟(三兩半) 乳香(半兩細研) 麝香(一錢細研) 沒藥(半兩細研) 上以文火熬令油熟。下胡粉後下蠟。臨成下麝香、乳、沒攪勻。勿住手。待星花上即住。以瓷器內盛。於故帛上塗貼。日二換。 | 胡粉(四兩) 油(半斤) 蠟(三兩半) 乳香(半兩細研) 麝香(一錢細研) 沒藥(半兩細研) 上以文火熬令油熟。下胡粉後下蠟。臨成下麝香、乳、沒攪勻。勿住手。待星花上即住。以瓷器內盛。於故帛上塗貼。日二換。 | ||
- | <u>無名異膏 治一切瘡毒。</u> | + | __無名異膏 治一切瘡毒。__ |
無名異(細研) 麒麟竭(細研各一分) 柳枝(銼二兩) 蠟(一兩) 鉛丹(五兩) | 無名異(細研) 麒麟竭(細研各一分) 柳枝(銼二兩) 蠟(一兩) 鉛丹(五兩) | ||
行 561: | 行 561: | ||
並宜塗貼。 | 並宜塗貼。 | ||
- | <u>如聖膏 治一切惡瘡癤毒。</u> | + | __如聖膏 治一切惡瘡癤毒。__ |
薔薇根(銼) 乳香 阿魏(研各一兩) 柳枝(二兩銼長一寸) 鉛丹(六兩) 清油(一斤) | 薔薇根(銼) 乳香 阿魏(研各一兩) 柳枝(二兩銼長一寸) 鉛丹(六兩) 清油(一斤) | ||
行 567: | 行 567: | ||
上熬油令沸。下柳枝、薔薇根煎候黃黑色。以綿濾過。下丹煎。攪候變黑色。次下乳香、阿魏。更攪令勻。一切瘡腫。並用故帛上塗貼之。如患赤眼、頭痛、眼澀貼太陽兩次。驢傷馬墜。婦人血氣。並當歸酒下三丸。如梧桐子大。癬瘡先抓破。取膏塗貼。 | 上熬油令沸。下柳枝、薔薇根煎候黃黑色。以綿濾過。下丹煎。攪候變黑色。次下乳香、阿魏。更攪令勻。一切瘡腫。並用故帛上塗貼之。如患赤眼、頭痛、眼澀貼太陽兩次。驢傷馬墜。婦人血氣。並當歸酒下三丸。如梧桐子大。癬瘡先抓破。取膏塗貼。 | ||
- | <u>白膏 治一切瘡癤癰腫。及 瘡杖瘡等症。</u> | + | __白膏 治一切瘡癤癰腫。及 瘡杖瘡等症。__ |
定粉(三兩) 清油(四兩煉熟取三兩) 鉛丹(二錢) 商陸根(三分曝乾秤) 蠟(四兩) | 定粉(三兩) 清油(四兩煉熟取三兩) 鉛丹(二錢) 商陸根(三分曝乾秤) 蠟(四兩) | ||
行 573: | 行 573: | ||
白柳枝(半兩青白而葉大者是采後去粗皮取內白皮切作片子曝乾秤) 上先以熟油熬商陸根、柳枝令色變。後入粉、蠟、丹。攪之不住手。直至滴水內為珠。攤帛上貼之。熬時始則色微紅。次微青乃熟也。取出久而色白。冬色愈白。 | 白柳枝(半兩青白而葉大者是采後去粗皮取內白皮切作片子曝乾秤) 上先以熟油熬商陸根、柳枝令色變。後入粉、蠟、丹。攪之不住手。直至滴水內為珠。攤帛上貼之。熬時始則色微紅。次微青乃熟也。取出久而色白。冬色愈白。 | ||
- | <u>乳香膏</u> | + | __乳香膏__ |
香油(二兩) 蓖麻(六十五粒去殼) 赤芍藥(三錢) 當歸(一錢半) 木鱉(三個去殼) | 香油(二兩) 蓖麻(六十五粒去殼) 赤芍藥(三錢) 當歸(一錢半) 木鱉(三個去殼) | ||
行 579: | 行 579: | ||
楊枝(十束) 上將藥沒油中煎。去滓藥淨。次下乳香二錢。瀝青十二兩入內。調成膏。滴水中不散為度。 | 楊枝(十束) 上將藥沒油中煎。去滓藥淨。次下乳香二錢。瀝青十二兩入內。調成膏。滴水中不散為度。 | ||
- | <u>黃蠟膏 治 瘡。</u> | + | __黃蠟膏 治 瘡。__ |
槐條 椿皮 桃條 楝條 柳條 荊芥 上各條熬湯蕩洗。用絹帛 干。用生黃蠟於紙上。量瘡大小攤膏十個。十層拴於瘡上。三日一次洗。除去著瘡蠟紙膏一個不用。不久一月。 | 槐條 椿皮 桃條 楝條 柳條 荊芥 上各條熬湯蕩洗。用絹帛 干。用生黃蠟於紙上。量瘡大小攤膏十個。十層拴於瘡上。三日一次洗。除去著瘡蠟紙膏一個不用。不久一月。 | ||
行 585: | 行 585: | ||
無問年深近日。必可。 | 無問年深近日。必可。 | ||
- | <u>金絲膏 治諸般惡瘡疼痛。</u> | + | __金絲膏 治諸般惡瘡疼痛。__ |
白膠香(五錢) 瀝青 黃蠟(三錢) 小油(三錢) 沒藥(二錢另研) 乳香(二錢半另研) | 白膠香(五錢) 瀝青 黃蠟(三錢) 小油(三錢) 沒藥(二錢另研) 乳香(二錢半另研) | ||
行 591: | 行 591: | ||
上將油、蠟、白膠、瀝青。用柳枝攪化盡。後用乳、沒入藥內。再攪勻。綿濾過。傾水內持拔三二十遍後。任意攤用。 | 上將油、蠟、白膠、瀝青。用柳枝攪化盡。後用乳、沒入藥內。再攪勻。綿濾過。傾水內持拔三二十遍後。任意攤用。 | ||
- | <u>調聖膏 治二十四腫瘡毒等證。</u> | + | __調聖膏 治二十四腫瘡毒等證。__ |
新石炭 蕎麥杆灰(半錢) 胡椒(三十粒) 巴豆(三十粒去殼) 木鱉子(去殼) 落藜草灰(半斤) 上以三灰一處和勻。三藥一處研細。別置箱箕。攤帛於箕內。置灰帛上。下置丸缽盛貯。用沸湯五盞。淋取汁。候稍澄。勿用腳。將汁入銚熬沸。才干又添。直待煎至半盞許。如兩呷多大。干即劃起。入瓷器內。以椒、豆、木鱉等藥攪令勻。便用黃蠟封固。勿泄氣。候冷。挑一星許。微點舌頭上。即時潰爛此少。過一刻便無事。此其驗也。 | 新石炭 蕎麥杆灰(半錢) 胡椒(三十粒) 巴豆(三十粒去殼) 木鱉子(去殼) 落藜草灰(半斤) 上以三灰一處和勻。三藥一處研細。別置箱箕。攤帛於箕內。置灰帛上。下置丸缽盛貯。用沸湯五盞。淋取汁。候稍澄。勿用腳。將汁入銚熬沸。才干又添。直待煎至半盞許。如兩呷多大。干即劃起。入瓷器內。以椒、豆、木鱉等藥攪令勻。便用黃蠟封固。勿泄氣。候冷。挑一星許。微點舌頭上。即時潰爛此少。過一刻便無事。此其驗也。 | ||
- | <u>膩粉膏 治風邪熱毒等證。客搏皮膚之間。以致身體生瘡。或癢或痛。及大小頑癬</u> | + | __膩粉膏 治風邪熱毒等證。客搏皮膚之間。以致身體生瘡。或癢或痛。及大小頑癬__ |
- | <u>疥瘡。 赤疼痛。黃水浸淫。侵展肌、汁不絕。</u> | + | __疥瘡。 赤疼痛。黃水浸淫。侵展肌、汁不絕。__ |
甘草(一兩末) 豬脂(煉六兩) 松脂(半兩) 膩粉 胡粉 黃連(末各二兩) 上藥先以豬脂煎松脂。次入黃蠟二兩。濾去滓。次下膩粉並四味攪勻。仍於瓷器中收貯。每用少許塗之。日三四易。此膏拔熱毒。止疼痛。生肌肉。斂瘡口。 | 甘草(一兩末) 豬脂(煉六兩) 松脂(半兩) 膩粉 胡粉 黃連(末各二兩) 上藥先以豬脂煎松脂。次入黃蠟二兩。濾去滓。次下膩粉並四味攪勻。仍於瓷器中收貯。每用少許塗之。日三四易。此膏拔熱毒。止疼痛。生肌肉。斂瘡口。 | ||
- | <u>乳香金絲膏 治一切瘡腫。</u> | + | __乳香金絲膏 治一切瘡腫。__ |
玄參(三兩) 黃芩 柳枝 槐枝 當歸(各二兩) 黃 (一兩) 上用香油一斤。 | 玄參(三兩) 黃芩 柳枝 槐枝 當歸(各二兩) 黃 (一兩) 上用香油一斤。 | ||
行 607: | 行 607: | ||
慢火熬藥至黑色。濾去滓。入黃丹四兩。飛過。熬至黑色。滴水中不散為度。於冷用紙攤貼。香油半斤。料總計六兩。夏用三兩。冬用二兩半。春秋二兩八錢。 | 慢火熬藥至黑色。濾去滓。入黃丹四兩。飛過。熬至黑色。滴水中不散為度。於冷用紙攤貼。香油半斤。料總計六兩。夏用三兩。冬用二兩半。春秋二兩八錢。 | ||
- | <u>碧油膏 止痛排膿。未潰用之。則消腫散毒。已潰破則排膿生肌。及治炙瘡後。便</u> | + | __碧油膏 止痛排膿。未潰用之。則消腫散毒。已潰破則排膿生肌。及治炙瘡後。便__ |
- | <u>用此膏貼尤佳。</u> | + | __用此膏貼尤佳。__ |
桃枝 柳枝 桑枝 槐枝 皂莢枝 上焙乾為末。麻油十兩同煎取八兩。去滓令淨。入黃丹、乳香、血竭末各半兩。再熬成膏。熬約七兩以下。用瓷器盛。埋地中一宿去火毒。以無灰紙攤貼。 | 桃枝 柳枝 桑枝 槐枝 皂莢枝 上焙乾為末。麻油十兩同煎取八兩。去滓令淨。入黃丹、乳香、血竭末各半兩。再熬成膏。熬約七兩以下。用瓷器盛。埋地中一宿去火毒。以無灰紙攤貼。 | ||
- | <u>善應膏 治癰疽潰後。長肌敷瘢。</u> | + | __善應膏 治癰疽潰後。長肌敷瘢。__ |
白芷 黃 (各一兩) 甘草(一錢) 黃蠟(二兩) 黃丹(二兩半) 上前三味並為粗末。 | 白芷 黃 (各一兩) 甘草(一錢) 黃蠟(二兩) 黃丹(二兩半) 上前三味並為粗末。 | ||
行 621: | 行 621: | ||
以柳枝不住手攪勻。滴水成珠即止。用如常法。 | 以柳枝不住手攪勻。滴水成珠即止。用如常法。 | ||
- | <u>紫金膏 治一切瘡腫。</u> | + | __紫金膏 治一切瘡腫。__ |
皂莢(一錢不蛀者去皮) 蔥(五莖去根) 鉛丹(研) 團粉(研各四兩) 松脂(研二兩) | 皂莢(一錢不蛀者去皮) 蔥(五莖去根) 鉛丹(研) 團粉(研各四兩) 松脂(研二兩) | ||
行 627: | 行 627: | ||
上清油半斤。先煎皂莢、蔥二味焦黃。綿濾去滓。次下鉛丹。又下團粉、松脂。以柳木篦不住手攪。滴水中不散為度。隨瘡大小攤貼之。 | 上清油半斤。先煎皂莢、蔥二味焦黃。綿濾去滓。次下鉛丹。又下團粉、松脂。以柳木篦不住手攪。滴水中不散為度。隨瘡大小攤貼之。 | ||
- | <u>寒水石膏 治發背。</u> | + | __寒水石膏 治發背。__ |
寒水石(二兩為末謂之石膏明者擇明月盈夜埋地中露天三日夜薄土蓋挹其月華取出不見入研) 清麻油(四兩) 黃蠟 黃丹(各一兩) 楓香(二兩) 上將油熬黃蠟等三味成稀膏。 | 寒水石(二兩為末謂之石膏明者擇明月盈夜埋地中露天三日夜薄土蓋挹其月華取出不見入研) 清麻油(四兩) 黃蠟 黃丹(各一兩) 楓香(二兩) 上將油熬黃蠟等三味成稀膏。 | ||
行 633: | 行 633: | ||
提起藥銚候無煙。下寒水石末。急調勻。又露月下三夜。日間收起。若陽證變熟背瘡用之立效。不問破與不破。貼之如冰。 | 提起藥銚候無煙。下寒水石末。急調勻。又露月下三夜。日間收起。若陽證變熟背瘡用之立效。不問破與不破。貼之如冰。 | ||
- | <u>生肌長肉膏 治一切癰疽惡瘡。</u> | + | __生肌長肉膏 治一切癰疽惡瘡。__ |
清油(十兩) 龍骨(研二兩) 木香 檳榔 黃連(去須各三分同三味為細末) 上將油入鍋內。慢火熬滴水成珠。下龍骨末。更熬如稀膏則止。去火候稍溫。入三味藥。不得住手攪。 | 清油(十兩) 龍骨(研二兩) 木香 檳榔 黃連(去須各三分同三味為細末) 上將油入鍋內。慢火熬滴水成珠。下龍骨末。更熬如稀膏則止。去火候稍溫。入三味藥。不得住手攪。 | ||
行 639: | 行 639: | ||
候冷。以瓷盒盛收。隨瘡大小攤貼。 | 候冷。以瓷盒盛收。隨瘡大小攤貼。 | ||
- | <u>玄武膏 治癰疽、發背、疔腫、內外 瘡、陰毒諸惡瘡。及頭頂癰腫。不問已潰未</u> | + | __玄武膏 治癰疽、發背、疔腫、內外 瘡、陰毒諸惡瘡。及頭頂癰腫。不問已潰未__ |
- | <u>潰皆可用。大能排膿散毒。止疼生肌。屢有神驗。若疔腫先用銀 或鹿角針。於疔瘡</u> | + | __潰皆可用。大能排膿散毒。止疼生肌。屢有神驗。若疔腫先用銀 或鹿角針。於疔瘡__ |
- | <u>中間及四畔針破。令惡血出。以追毒餅如小麥大。搽入孔中。卻以此膏貼之。如瘡壞爛</u> | + | __中間及四畔針破。令惡血出。以追毒餅如小麥大。搽入孔中。卻以此膏貼之。如瘡壞爛__ |
- | <u>至甚。難以藥貼。</u> | + | __至甚。難以藥貼。__ |
- | <u>則將皂角二、三片煎。油調勻此膏如稠糊薄敷之。若瘡毒未愈。再數次敷之干愈妙</u> | + | __則將皂角二、三片煎。油調勻此膏如稠糊薄敷之。若瘡毒未愈。再數次敷之干愈妙__ |
- | <u>。</u> | + | __。__ |
巴豆(二兩淨) 木鱉子仁(二兩) 黃丹(四兩) 清油(十兩) 槐柳嫩枝(各七條每長三寸銼碎) | 巴豆(二兩淨) 木鱉子仁(二兩) 黃丹(四兩) 清油(十兩) 槐柳嫩枝(各七條每長三寸銼碎) | ||
行 655: | 行 655: | ||
上將木鱉子、巴豆、槐柳枝。用瓷器或銅鐵銚盛。油浸藥一宿。慢火煎熬諸藥黑色。用生絹帛濾去滓。復將所濾油於慢火上再熬。卻將黃丹入油內。用長條槐柳枝不住手攪。候有微煙起。即將出藥點滴在水面上。凝結成珠不散成膏矣。傾入瓷器內收貯。置新汲水內三日。出火毒後攤用。 | 上將木鱉子、巴豆、槐柳枝。用瓷器或銅鐵銚盛。油浸藥一宿。慢火煎熬諸藥黑色。用生絹帛濾去滓。復將所濾油於慢火上再熬。卻將黃丹入油內。用長條槐柳枝不住手攪。候有微煙起。即將出藥點滴在水面上。凝結成珠不散成膏矣。傾入瓷器內收貯。置新汲水內三日。出火毒後攤用。 | ||
- | <u>烏膏 療一切瘡。引膿、生肌、殺蟲。</u> | + | __烏膏 療一切瘡。引膿、生肌、殺蟲。__ |
烏麻油(一升生清者) 黃丹(三兩羅) 松脂(半兩末) 薰陸香(一兩乳頭者) 蠟(半兩末煉淨並大升兩) 上先空煎油三分減一。停待冷。次入黃丹。更上火緩煎。又三分減一。 | 烏麻油(一升生清者) 黃丹(三兩羅) 松脂(半兩末) 薰陸香(一兩乳頭者) 蠟(半兩末煉淨並大升兩) 上先空煎油三分減一。停待冷。次入黃丹。更上火緩煎。又三分減一。 | ||
行 661: | 行 661: | ||
又停冷。次入薰陸香末。不冷即恐溢沸出。煎候香消盡。下松脂及蠟。看膏稍稠。即點鐵物上試之。斟酌硬軟適中乃罷。先問所患瘡是熱。即減薰陸香及松脂。若所患瘡久不瘥。此涉於冷。依方煎之。其杖瘡者。油若一升。地黃汁半合。黃丹二大兩。蠟一小兩。余準上法。 | 又停冷。次入薰陸香末。不冷即恐溢沸出。煎候香消盡。下松脂及蠟。看膏稍稠。即點鐵物上試之。斟酌硬軟適中乃罷。先問所患瘡是熱。即減薰陸香及松脂。若所患瘡久不瘥。此涉於冷。依方煎之。其杖瘡者。油若一升。地黃汁半合。黃丹二大兩。蠟一小兩。余準上法。 | ||
- | <u>乳香膏 治諸瘡癰癤等。及小兒瘡。</u> | + | __乳香膏 治諸瘡癰癤等。及小兒瘡。__ |
乳香(一兩) 膩粉 松脂 密陀僧(各半兩) 生地黃(半合) 上拌勻。用好油四兩。黃蠟二兩煉熟。下諸藥熬成膏。入麝香一錢。取出罨一宿。每用看瘡大小攤貼。日一二換。 | 乳香(一兩) 膩粉 松脂 密陀僧(各半兩) 生地黃(半合) 上拌勻。用好油四兩。黃蠟二兩煉熟。下諸藥熬成膏。入麝香一錢。取出罨一宿。每用看瘡大小攤貼。日一二換。 | ||
- | <u>神仙膏 治馬汗血入瘡。</u> | + | __神仙膏 治馬汗血入瘡。__ |
(一名膏藥方) | (一名膏藥方) | ||
行 675: | 行 675: | ||
用柳木篦攪。向左轉不住手。至稠、取膏少許。滴水中若真墜下水底。不散在水面。其膏成矣。傾在瓷器中候冷。卻以新汲水浸一宿。來晨去水收貯。勿令雞犬婦人見。每用少許攤貼。 | 用柳木篦攪。向左轉不住手。至稠、取膏少許。滴水中若真墜下水底。不散在水面。其膏成矣。傾在瓷器中候冷。卻以新汲水浸一宿。來晨去水收貯。勿令雞犬婦人見。每用少許攤貼。 | ||
- | <u>乳香膏 治發背癰疽腫痛。一切瘡癤。</u> | + | __乳香膏 治發背癰疽腫痛。一切瘡癤。__ |
黃蠟(一兩半) 定粉(二兩半) 乳香(一兩) 小油(四兩) 上用瓷碗盛油蠟。 | 黃蠟(一兩半) 定粉(二兩半) 乳香(一兩) 小油(四兩) 上用瓷碗盛油蠟。 | ||
行 681: | 行 681: | ||
放湯鍋熬。消盡蠟入乳香、定粉。用柳枝攪沫散。放冷水內去火毒。量瘡攤帛紙隨用。忌鐵器。 | 放湯鍋熬。消盡蠟入乳香、定粉。用柳枝攪沫散。放冷水內去火毒。量瘡攤帛紙隨用。忌鐵器。 | ||
- | <u>白玉膏 治縮收癰疽。不令散衍。切忌用冷藥。</u> | + | __白玉膏 治縮收癰疽。不令散衍。切忌用冷藥。__ |
杏仁(二十一粒去皮尖別研) 川椒(四十九粒去目出汗為末) 清油(一斤) 上同熬至紫黑色。新綿濾過。用無灰薄紙。看瘡大小。剪作梳樣。攤藥在上。於瘡暈盡處兩邊。圍繞貼之。候暈漸收近裡。別剪差小者。再攤藥圍貼。暈又收。即又再移近裡貼。仍頻換。候暈已收見瘡根腳、或瘡口。即用次方。凡貼大惡瘡。毒瓦斯方盛。不可以藥當上貼。恐遏散毒瓦斯瘡益大。此藥能收暈見瘡。其法大妙。 | 杏仁(二十一粒去皮尖別研) 川椒(四十九粒去目出汗為末) 清油(一斤) 上同熬至紫黑色。新綿濾過。用無灰薄紙。看瘡大小。剪作梳樣。攤藥在上。於瘡暈盡處兩邊。圍繞貼之。候暈漸收近裡。別剪差小者。再攤藥圍貼。暈又收。即又再移近裡貼。仍頻換。候暈已收見瘡根腳、或瘡口。即用次方。凡貼大惡瘡。毒瓦斯方盛。不可以藥當上貼。恐遏散毒瓦斯瘡益大。此藥能收暈見瘡。其法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