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涓子鬼遺方

作者
龔慶宣
朝代
南朝·齊
年份
公元495年至公元499年
底本
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卷一

序論

昔劉涓子晉末于丹陽郊外照射忽見一物高二丈許射而中之如雷電聲若風雨其夜不敢前追詰旦率門徒子弟數人尋縱至山下見一小兒提罐問何往為我主被劉涓子所射取水洗瘡而問小兒曰主人是誰人云黃父鬼仍將小兒相隨還來至門聞搗藥之聲比及遙見三人一人開書一人搗藥一人臥爾乃齊唱叫突三人並走遺一卷癰疽方並藥一臼時從宋武北征有被瘡者以藥塗之即愈論者云聖人所作天必助之以此天授武王也於是用方為治千無一失姊適余從叔祖涓子寄姊書具敘此事並方一卷方是丹陽白薄紙本寫今手跡尚存從家世能為治方我而不傳其孫道慶與余鄰居情疑異常臨終見語家有神方兒子幼稚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尋卷診候兼辨藥性欲以相傳囑余既好方術受而不辭自得此方於今五載所治皆愈可謂天下神驗劉氏昔寄龔方故草寫多無次第今輒定其前後蔟類相從為此一部流布鄉曲有識之士幸以自防齊永元元年太歲己卯五月五日撰道慶曰王祖母劉氏有此鬼方一部道慶祖考相承謹按處治萬無一失舅祖涓子兄弟自寫寫稱云無紙而用丹陽錄永和十九年資財不薄豈復無紙是以此別之耳(案永和只十二年且去宋武甚遠疑元嘉之訛)
黃父曰夫言癰疽何以別之岐伯答曰榮衛稽留於經脈之中久則血澀不行血澀不行則衛氣從之不通壅遏不得行火不止熱勝熱勝則肉腐為膿然不能陷膚於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曰黃何為疽岐伯曰熱氣浮盛當其筋骨良肉無餘故曰疽疽上皮肉以堅上如牛領之皮癰者薄以澤背其候也黃父曰及如所說未知癰疽之性名發起處所診候形狀治與不治死活之期願一一聞之岐伯曰癰疽圖曰
赤疽發額不寫十餘日死其五日可㓨也其膿赤多血死未有膿可治人年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者在額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禽疽發如軫者數十數其四日腫合牽核痛其狀若攣十日可㓨其肉發身核寒齒如噤欲痓如是者十五日死
抒疽發頂若兩耳下不寫十六日死六日可㓨其色黑見膿而癰者死不可治人年十九二十三三十五三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九十九百神在耳下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丁疽發兩肩比起有所逐惡結血流內外榮衛不通發為丁疽三日身腫痛甚口噤如痓狀十日可㓨不治二十日死
蜂疽發髀背起心腧若連肩骨二十日不治死八日可㓨其色赤黑膿見青者死不可治人年一十八二十四三十五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者百神在肩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陰疽發髀若陰股始發腰強內不能自止數飲不能多五日堅痛不治三歲死
㓨疽發起肺腧不寫二十日死其八日可㓨發麵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治人年十九二十五二十九三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百神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脈疽發頸項如痛身隨而熱不欲動悄悄或不能食此有所大畏恐駭而不精上氣嗽其發引耳不可以腫二十日可㓨不㓨八十日死
龍疽發背起胃俞若腎俞二十日不寫死九日可㓨不㓨其上赤下黑若青膿黑死發血膿者不死
首疽發熱八十日一方云八九日大熱汗頭引血盡如嗽身熱同同如沸者皮頗腫淺㓨之不㓨二十日死
榮疽發脅起若兩肘頭二十五日不寫死九日可㓨膿多赤白而可治也人年一歲十六二十六三十二四十八五十八六十四八十九十六百神在脅不可見血見血即死
行疽發如腫或後合相從往來不可要其所在㓨之即愈
勇疽發股起太陰若伏鼠二十五日不寫死其十日可㓨勇疽發膿青黑者死白者尚可治不可治人年十一十五二十三十一三十三四十六五十九六十三七十五九十一百神皆在尻尾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摽叔疽發背熱同同耳聾後六十日腫如聚水其狀若如此者可㓨之但出水後及有血出即除愈也不可治人年五十七六十五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者百神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旁疽發足趺若足下三十日不寫死其十二日可㓨旁疽者白膿不太多其瘡上癢赤黑者死不可治人年十三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一七十三九十三百神在足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沖疽發小腸痛而振寒熱四日五日悄悄六日而變㓨之五十日死
敦疽發兩指頭若五指頭七八日不寫死其四日可㓨其發而黑擁者不堪未過節可治(一方不呼為敦疽恐是刺寫明堂引為敗疽)
疥疽發腋下若兩臂兩掌中振寒熱而嗌乾者飲多即嘔心煩悄悄六十日而漸合者如此可有汗如無汗者死(一方云床疽明堂亦引為床疫)
筋疽皆發脊兩邊大筋其色蒼八日可㓨若有膿在肌腹中十日死
陳干疽發兩臂三四日痛不可動五十日身熱面赤六十日可㓨如刺無血三四日病愈
搔疽發手足五指頭起節其色不變十日之內可㓨過時不刺後為蝕有癰在脈腋三歲死
叔疽發身腫牽核而身熱不可以行不可以屈申成膿㓨之以除
白疽發脾若肘後癢自痛傷乃身熱多汗五六處有者死心主癰疽在股脛六日死發膿血六十日死
黑疽發腫居背大骨上八日可㓨過時不㓨為骨疽
骨疽膿出不可止壯熱碎骨六十日死脅少陽有癰腫在頸八日死發膿血者十日死
瘡疽發身癢後痛此故傷寒氣入臟篤發為瘡疽九日可㓨之不㓨九十日死腰太陽脈有腫交脈屬於陽明在頸十日死發腫七十日死
尻太陽脈有膿腫癰在足心少陽八日死發膿血六十日死或八十日死
頭陽明脈有腫癰在尻六日死發膿血六十日死
股太陰有腫癰在足太陽十七日死發膿血百日死
肩太陽脈有腫癰在頸八日死發膿血百日死
足少陽脈有腫癰在脅八日死發膿血六百日死
手陽明脈有腫癰在淵腋一歲死發膿三歲死
黑疽發淵腋死
黑疽發耳中如米大此疽不治死
黑疽發肩死黑疽發缺盆中名曰伏疽不治死
赤疽發於脾半夜可治出歲死
黑疽發肘上下不死可治
髀解除指本黑頭赤死
黑疽發掌中不死可治
赤疽發陰股軟可治堅死
赤疽發肥腸死
黑疽發脿臏軟可治堅不可治
赤疽發掌中不可治
黑疽發跗上堅死
足下發久腫癰色赤
癰高而光者不大熱用薄雍其肉平平無異而紫色者不須治但以黃耆並淡竹葉湯申其氣耳癰平而痛用八物黃耆薄大癰七日小癰五日其自有堅強色診寧生破發背及乳岩熱手近不得者令人之熱熟先服王不留行散外散外摩發背大黃膏若背生破無毒在乳者熟之候手按之若隨手起便是熟針法要膿看以意消息之胸背不可過一寸針良久不得膿即以食肉膏散差甕頭肉癰口中人體熱氣歇服木瓜散五日後癰欲瘥者排膿內寒散
凡破癰之後病人便連綿欲死內寒熱腫自有似癰而非者當以手按腫上無所連是風毒耳勿針可服升麻湯外摩膏破癰口當合流下三分近一分針唯今極熱便不痛破癰後敗壞不瘥者作豬蹄湯洗之日再下湯二日故可用冬六七日湯半劑亦可用胸中斷氣斷氣者當入暗中以手按左眼視右眼見光者胸中結癰若不見光者瘭疽內發針傷脈血不出住實不寫留成癰腎脈來者大漸小陰結若肌肉痹癰為發寸口如此來大如未漸小矣
有黑色者是石留黃毒有赤色者是丹砂毒有青色者是硇砂毒有似鹽顆者是鍾乳毒有黃水者是杏桃人毒有白水者是附子乾薑毒有膿者熱肉面等毒砂發白雄鴨頂上血一合已來取黑鉛湯一茶碗調服之解鍾乳發雄雞肘上血一合將針粉湯一茶碗調服之解附子發取附子皮三升豉半升相和以水一升煎約一茶碗服之解丹砂發取黑鉛黃耆防風伏龍肝各半兩水一升煎半茶碗去滓服之解

卷二

治金瘡止血散方
烏草根(三兩) 白芷(一兩) 鹿茸(二分燒灰) 當歸(一兩) 芎藭(一兩) 乾地黃(一兩切蒸焙) 續斷(一兩)
上七味搗篩令調著血出處即止
治金瘡血肉瘻蝙蝠消血散方
蝙蝠(三枚燒令煙盡沫下絹篩之)
上以水服方寸匕一日服令盡當下如水血消也
治金瘡肉瘻蒲黃散方
七月七日麻勃(一兩) 蒲黃(二兩)
上二物搗篩為散溫酒調服一錢匕日五服夜再兩服
治金瘡箭肉中不出箭白蘞散方
白蘞(二兩) 半夏(三兩湯洗七遍生薑浸一宿熬過)
上二味為末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若輕淺瘡十日出深二十日出終不停住肉中
治金瘡中腹腸出不能內之小麥飲噴瘡方
取小麥(五升) 水(九升)
煮取四升去滓復以綿度濾之使極冷旁含噴之瘡腸自上漸入以冷水噴其背不中多人見亦不欲令旁人語又不可病人知或晚未入取病人席四角令病人舉搖須臾腸便自入十日之內不可飽食頻食而宜少勿使病人驚驚則煞人
治金瘡腸出欲入磁石散方
磁石(三兩) 滑石(三兩)
上二物下篩理令調日飲方寸匕日五服夜再服
治金瘡煩悶止煩白芷散方
白芷(三兩) 芎藭(二兩) 甘草(二兩)
上三味熬令變色搗為散水調服方寸匕日五服夜再服
治金瘡先有散石煩悶欲死大小便不通止煩消血解散硝石散方
硝石 澤瀉 白蘞 芍藥 寒水 石栝蔞(以上各一兩)
上六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夜各一服或未通稍增之
治金瘡痛不可忍煩疼不得住止痛當歸散方
當歸 甘草(炙) 藁本 桂心 木占斯(以上各一兩)
上五味合搗篩令調水服半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弓弩所中悶絕無所識琥碧散方
琥碧隨多少搗篩以童子小便服之乃熱不過二服
治金瘡弓弩所中筋急屈伸不得敗弩散方
乾地黃 干棗(三枚) 杜仲(二分) 當歸(四分) 附子(四分) 炮故敗弩筋(燒灰取五分)
上七味合搗篩理令勻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增一至三
治金瘡內傷蛇銜散方
蛇銜 甘草(炙) 芎藭 白芷 當歸(各一兩) 續斷 黃芩 澤蘭 乾薑 桂心 烏頭(五分炮)
上十一味搗篩理令勻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中筋骨續斷散方
芎藭(一兩半) 地黃(二兩) 蛇銜(二兩) 當歸(一兩半) 蓯蓉(一兩半) 乾薑(三分炮) 續斷(三兩) 附子(三分炮) 漢椒(三分出汗去目) 桂心(三分)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炙) 細辛(二分) 白芷(三分) 一本用芍藥(一兩半)
上十四味搗篩理令勻調溫酒服之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煩疼麻黃散方
麻黃(六分去節) 甘草(五分炙) 乾薑(三分) 附子(三分炮) 當歸(三分) 白芷(三分) 續斷(三分) 黃芩(三分) 芍藥(三分) 桂心(三分) 芎藭(三分)
上十一味搗篩理令勻調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煩滿疼痛不得眠睡白薇散方
白薇 栝蔞 枳實(炒) 辛夷(去毛) 甘草(炙) 石膏(以上各一兩) 厚朴(三分炙) 酸棗(二分炙)
上八味為末調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去血多虛竭內補當歸散方
當歸(三分) 芍藥(五分) 乾薑(三分) 辛夷(去毛二分) 甘草(三分炙)
上五味搗篩理令勻調溫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去血多虛竭內補蓯蓉散方
蓯蓉 當歸 甘草(炙) 芎藭 黃芩 桂心 人參 芍藥 乾薑 吳茱萸 白芨 厚朴(炙) 黃耆(各一兩) 蜀椒(三分出汗去目閉口)
上十四味搗篩理令勻調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治金瘡內塞澤蘭散方
澤蘭 防風 蜀椒(去目閉口) 石膏 附子 乾薑 細辛 辛夷(去毛各二兩) 芎藭(三分) 當歸(三分炒) 甘草(四分炙)
上十一味搗篩理令勻調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膿多倍甘草渴加栝蔞二分煩加黃芩二分腹滿氣短加厚朴二分瘡中血瘀加辛夷一倍
治金瘡內塞黃耆散方
黃耆(三兩) 芎藭 白芷 當歸 麻黃(去節) 鹿茸 黃芩 細辛 乾薑 芍藥 續斷 桑蟲屎(以上各一兩) 附子(半兩) 炮山 茱萸(一兩)
上十四味搗篩理勻調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漸可至二日
治金瘡中菵藥解毒藍子散方
藍子(五合) 升麻(八兩) 甘草(四兩炙) 王不留行(四兩)
上四味搗篩理令勻調冷水服二方寸匕日三夜二及以方寸匕水和勻塗瘡上毒即解去矣
治金瘡大渴內補瞿麥散方
瞿麥 芎藭 當歸 甘草(炙) 乾薑 桂心 續斷 厚朴(炙) 白蘞 蜀椒(去目閉口汗) 辛夷(去毛) 牡蠣(末) 芍藥 桔梗 乾地黃 防風(各三分) 細辛(二分) 栝蔞(一分) 人參(三分)
上十九味搗篩理令勻調溫酒服方匕日三夜一或筋骨斷更加續斷三分
治被打腹中瘀血蒲黃散方
蒲黃(一升) 當歸(二兩) 桂心(二兩)
上三味搗篩理勻調酒服之方寸匕日三夜一不飲酒熟水下
治癰疽金瘡續斷生肌膏方
續斷 乾地黃 細辛 當歸 芎藭 黃耆 通草 芍藥 白芷 牛膝 附子(炮) 人參 甘草(炙各十二兩) 臘月豬脂(四升)
上十四味㕮咀諸藥納膏中漬半日微火煎三上候白芷色黃膏即成敷瘡上日四正膏中是豬脂煎
治金瘡癰疽止痛生肌甘菊膏方
菵草 芎藭 甘草(炙) 防風 黃芩 大戟(以上各一兩) 生地黃 芍藥(一兩半) 細辛 大黃 蜀椒(去目閉口汗) 杜仲 黃耆 白芷(各一兩)
上十四味㕮咀以臘月豬脂四升微火煎五上下白芷候黃成膏一方添甘菊二兩以敷瘡上日易兩次
治癰疽金瘡生肌膏方
大黃 芎藭 芍藥 黃耆 獨活 當歸 白芷(以上各一兩) 薤白(二兩別方一兩) 生地黃(一兩別方二兩)
上九味合薤㕮咀以豬脂三升煎三上下白芷黃膏成絞去滓用磨之多少隨其意
治金瘡腹內有瘀血烏雞湯方
烏雌雞(一隻) 大黃(三兩) 細辛(三兩)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炙) 地黃(三兩) 杏仁(一兩去皮) 雙人盲蟲(一兩) 當歸(二兩) 芍藥(一兩) 黃芩(一兩) 桃仁(二兩去皮碎) 大棗(二十枚)
上十三味理烏雞如食法以水二斗煮雞取一斗㕮咀諸藥納雞汁中更煮之粥慎食他物
治金瘡內有瘀血未及得出而反成膿烏雞湯方
烏雞(一隻) 白芷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 芍藥 當歸(以上各一兩) 桂心(二兩) 瓜練(二兩)
上八味先理雞如食法以水二斗煮取七升㕮咀諸藥納汁中更煮取三升去滓服七合日三夜勿食
治金瘡有瘀血桃核湯方
䗪蟲(三十枚熬) 虻蟲 水蛭(各三十枚熬) 桂心(三分) 大黃(五兩) 桃核(五十枚去皮切)
上六味酒水各五升㕮咀合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服
治金瘡驚悸心中滿滿如車所驚怛㹠心湯方
㹠心(一具) 人參 桂心 甘草(炙) 乾地黃 桔梗 石膏(末) 芎藭 當歸(二兩)
上九味細切銼諸藥㕮咀先以水二斗煮心取汁八升納諸藥煮取一升一服八合一日令盡
治金瘡癰疽生肉膏方
黃耆 細辛 生地黃 蜀椒(去目汗閉口) 當歸 芍藥 薤白 芎藭 獨活 蓯蓉 白芷 丹參 黃芩 甘草(以上各一兩) 臘月豬脂(二斤半)
上十五味㕮咀以苦酒一升合漬諸藥夏一夜冬二夜浸以微火煎三上候苦酒氣成膏用之
治被打腹中瘀血白馬蹄散方
白馬蹄燒令煙盡搗篩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亦治婦人血疾消為水

卷三

治年四十已還強壯常大患熱癰無定處大小便不通大黃湯方
大黃(三兩) 梔子(五十) 升麻(二兩) 黃芩(三兩) 芒硝(一兩別方二兩)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下消絞調分溫三服快利為度
治發癰疽兼結實大小便不通寒熱已服五痢湯吐出不得下大渴煩悶淡竹葉湯方
淡竹葉(切四升去尖) 栝蔞(四兩) 通草 前胡 升麻 茯苓 黃芩 知母 甘草(炙) 石膏(末以上各二兩) 生地黃(十兩) 芍藥(一兩) 大黃 黃耆(三兩) 當歸(一兩半) 人參(一兩)
上十六味先以水一斗六升煮竹葉去葉取九升納諸藥後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三日三夜一快利便止不必盡湯湯盡不利便合取利
治發背髮乳四體有癰疽虛熱大渴生地黃湯方
生地黃(十兩) 竹葉(四升) 黃芩 黃耆 甘草(炙) 茯苓 麥門冬(去心以上各三兩) 升麻 前胡 知母 芍藥(各二兩) 栝蔞(四兩) 大棗(二十枚去核) 當歸(一兩半) 人參(一兩)
上十五味先以水一斗五升煮竹葉取一斗去葉納諸藥煮取三升六合分為四服日三夜一
治發背乳癰已服生地黃湯取利後服此淡竹葉湯方
淡竹葉(四升) 麥門冬(去心) 黃耆 芍藥 乾地黃 生薑(以上各三兩) 前胡 黃芩 升麻 遠志(去心) 栝蔞 大棗(十四枚) 當歸(一兩)
上十三味先以水一斗八升煮竹葉小麥黃耆芍藥乾地黃生薑取一斗去滓內諸藥再煮取三升分溫三分(上語煮竹葉小麥恐是麥門冬非是小麥也)
治癰疽虛熱生地黃湯方
生地黃(五兩) 人參 甘草(炙) 黃耆 芍藥 茯苓(各三兩) 當歸 芎藭 黃芩 通草(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 淡竹葉(切成三升)
上十二味先以水二斗煮了水取一斗五升去滓復諸藥再煮取四升八合一服八合日三夜再能頓服為佳
治癰疽內虛熱渴甚黃耆湯方
生地黃(八兩) 竹葉(切成三升) 小麥(二升) 黃耆 黃芩 前胡 栝蔞(四兩) 通草 芍藥 升麻 茯苓 甘草 知母(各二錢) 人參 當歸(各一錢)
上十六味先以水二斗煮竹葉及小麥取一斗二升去滓復煮諸藥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小便利除通草茯苓加麥門冬腹滿加石膏三兩熱盛去人參當歸
治背生地黃湯方
生地黃(八兩) 人參 甘草(炙) 芍藥(各二兩) 通草 茯苓 黃耆 黃芩(各三兩) 淡竹葉(切二升) 大棗(二十枚) 當歸 芎藭(各一兩)
上十二味先以水三斗煮竹葉取一斗去滓內諸藥再煮四升一服八合日三夜再若能每服一升佳
治癰疽內虛黃耆湯方
黃耆 人參 甘草(炙) 芍藥 當歸 生薑(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 乾地黃 茯苓(各二兩) 白朮(一兩) 遠志(一兩半)
上十一味以水一斗三升煎取四升去滓分溫四服
治癰疽五味竹葉湯方
竹葉(切二升) 五味子 前胡 當歸 乾地黃 人參(各二兩) 小麥(二升) 黃耆 黃芩 麥門冬(去心) 生薑(各三兩) 甘草(一兩半炙) 升麻(一兩) 大棗(十四枚) 桂心(半兩)
上十五味先以水二斗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治癰疽發背乳大去膿後虛懾少氣欲死服此遠志湯方
遠志(去心) 當歸 甘草(炙) 桂心 芎藭(各一兩) 黃耆 人參 麥門冬(去心三兩) 茯苓(二兩) 乾地黃(三兩) 生薑(五兩) 大棗(十四枚)
上件十三味以東流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治發背乳下復往服此白石脂湯方
白石脂(四兩) 龍骨(三兩) 當歸 桔梗 女萎 黃連(去毛) 甘草(以上各二兩) 白頭翁(一兩) 乾薑(二兩)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下住便止不必盡服當下未即來日止
治發癰疽取利熱小便退不用食物竹葉湯方
淡竹葉(切三升) 小麥(二升) 乾地黃 人參 黃芩 前胡 升麻(各二兩) 麥門冬(去心) 生薑 黃耆 芍藥(各三兩) 大棗(十四枚) 桂心(半兩) 遠志(半兩去心) 當歸(一兩) 甘草(炙)
上十六味切先以水一斗八升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內諸藥又煮取三升分二服羸者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癰疽取下後熱少退小便不利竹葉湯方
淡竹葉(切一升) 小麥(三升) 乾地黃(四兩) 黃耆 人參 甘草(炙) 芍藥 石膏 通草 升麻 黃芩 前胡(各二兩) 大棗(十四枚) 麥門冬(三兩去心)
上十四味先以水一斗六升煮竹葉小麥取九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二合強即分三服羸即四服日三夜一
治癰疽取利後小便不利竹葉湯方
竹葉(切三升) 小麥(二升) 人參 黃芩 前胡 芍藥 甘草(炙) 乾地黃 當歸 桂心 黃耆(三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龍骨 牡蠣(一兩末) 赤蛸螩(三十枚炒) 大棗(十四枚去核)
上十六味以水二斗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內諸藥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發背癰及乳兼味竹葉湯方
淡竹葉(切三升) 小麥(三升) 黃耆 黃芩 五味子 人參 前胡 乾地黃 當歸(各二兩) 大棗(十四枚) 麥門冬(二兩去心) 升麻(一兩) 桂心(半兩) 甘草(一兩炙) 生薑(三兩)
上十五味以水二斗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內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服
治發背已潰而下不住白石脂湯
白石脂(四兩) 龍骨(三兩) 當歸(二兩) 桔梗(二兩) 女萎 白頭翁(各四兩) 黃連(二兩) 乾薑(三兩)
上八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三合去滓服八合日三夜一
治發背已潰大膿汁虛懾少氣力內補黃耆湯方
黃耆(三兩) 乾地黃 人參 茯苓(各二兩) 當歸 芍藥 芎藭 桂心 遠志(去心各一兩) 甘草(一兩半) 麥門冬(去心三兩) 生薑(五兩) 大棗(十四枚)
上十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去滓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治癰疽內虛熱生地黃湯方
生地黃(五兩) 人參 甘草(炙) 芍藥 茯苓 芎藭 通草 黃芩 當歸(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 竹葉(切三升)
上十二味以水三斗煮竹地取半去滓內諸藥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能服一升可佳
治發背黃耆湯方
黃耆 黃芩 遠志 麥門冬(去心二兩) 乾地黃 人參 芎藭 甘草(炙) 芍藥 當歸(各一兩) 大棗(二十枚) 生薑(五兩) 雞肶胵(二具勿去皮) 桑螵蛸(十四枚炙)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取四升五合一服九合日三服夜一服
治炎疽枳實湯方(甘林所秘不得)
枳實(炙) 夜干升麻 乾地黃 黃芩 前胡(各三兩) 犀角(一兩半) 大黃(二兩半) 麝香(半兩) 一方用甘草(二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分溫三服須瘥也
治腸癰大黃湯
腸癰之為病診小腹腫痞堅按之則痛或在膀胱左右其色或赤或白色堅大如掌熱小便欲調時色色汗出時復惡寒其脈遲堅者未成膿也可下之當有血脈數膿成不可服此方
大黃(四兩) 牡丹(三兩) 芥子(半升) 硝石(三合) 桃仁(五十枚去皮炒切之)
上五味㕮咀以水六升五合分為兩服膿下無者下血大良
治背上初欲作疹便服此大黃湯方
大黃(三兩) 梔子(一百枚去皮) 升麻 黃芩 甘草(炙三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為三服得快下數行止不下更服
治婦人妒乳辛夷湯方
辛夷(一升去毛) 大棗(三十枚) 桂(長一尺) 防風(二分) 白朮 甘草(一尺炙) 生薑(二分) 澤蘭(一升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治婦人客熱乳結腫或潰或作癰內補黃耆湯方
黃耆 茯苓(各三兩) 芍藥(二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甘草(二兩炙) 厚朴(一兩炙) 人參(三兩) 生薑(四兩) 乾地黃(三兩)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癰腫患熱盛黃耆湯方
黃耆 麥門冬(三兩去心) 黃芩(六分) 梔子(十四枚) 芍藥(二兩) 栝蔞(二兩) 乾地黃(一兩) 升麻(一兩)
上八味銼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治發癰疽腫潰去膿多里有虛熱內補黃耆湯方
黃耆 茯苓 桂心 人參 麥門冬(三兩去心) 甘草(六分炙) 生薑 遠志(二兩心) 當歸(二兩) 五味子 大棗(二十枚)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日四夜二
治癰去膿多虛滿上氣竹葉湯方
竹葉(切二升) 半夏(二兩湯洗) 甘草(二兩炙) 厚朴(三兩炙) 小麥(四升) 生薑(五兩) 當歸(一兩) 麥門冬(二兩) 茯苓 桂心(各一兩) 黃芩(三兩)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半先煮竹葉小麥取九升去滓又煮諸藥取二升分溫三服
治癰疽腫煩熱增損竹葉湯方
竹葉(一握切) 當歸 茯苓 人參 前胡 黃芩 桂心 芍藥(各二兩) 甘草(三兩炙) 大棗(二十枚) 小麥(一升) 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六升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一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服日三夜重加黃耆二兩胸中惡加生薑六兩下者減芍藥黃芩各六分如體強羸者以意消息之
治癰疽後補塞去客熱黃耆湯方
黃耆 生薑 石膏(末) 甘草 芍藥 升麻 人參(以上二兩) 知母 茯苓(各一兩) 桂心(六分) 麥門冬(二兩去心) 大棗(十四枚) 乾地黃(一兩)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卷四

黃父一疽論

九江黃父問於岐伯曰余聞腸胃受谷上焦出氣以溫分宍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注溪谷而燥經脈津液和調而變化赤為血血和則乘脈先滿乃注經絡經絡皆盈乃注於經絡(句有脫誤)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謂之從虛去實瀉則不足疾則氣留去虛補實則有餘血氣已調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氣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知聞乎
岐伯曰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故大宿失度日月薄蝕也經始紀冰道流溢草薷不成五穀不植經路不通民不往來庵聚邑居別離異處血氣猶然則言其故
夫血脈榮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泣則不通不通則歸之不得復及故癰腫與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水髓消不當骨肉不瀉筋枯空虛筋骨肌肉不得相親經脈敗漏熏於五臟五臟傷故死矣
黃父曰願聞於癰疽之形與其期日
岐伯曰略說癰疽極者一十八種癰發於嗌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則化為膿膿塞其咽半日死其為者寫則已含豕膏無冷寫三日而已(一方無冷食)發於頸者名曰夭疽其狀癰大而赤黑不急則熱氣不入淵脈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脈十餘日死陽氣大發消腦名曰腦漯其色不樂項痛如㓨以藏頭乘心者不治(本作留字)發於肩及臑者名曰雌癰其狀赤黑急治之此令大汗出至足不害五臟
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𥐦石欲細長疏或云塗豕六膏日以勿裹其癰堅而不潰者馬刀夾纓乃治之
發於胸者名曰並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十日死
發於臆者名曰甘疽其狀如谷實萎瓜常寒熱急治之去其寒十歲(似誤)死死後膿自出
發於脅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久之其疾大癰膿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銼陵翹草陵根各一升水六升煮之竭為三升即強飲厚衣坐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發於股陽明名曰股甕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
發於股陰名曰赤施疽不急治六日死在兩股之內不治六日死(一方云十六日死)發於尻名曰兌疽其狀赤堅大急急治之不速治三十日死
發於膝名曰雌疽其狀癰色不寒熱而堅勿破破之死須以手緩柔之乃破諸疽發於節而相應之者不可治之也
發於陽者百日死
發於陰者四十日死
發於腦名曰菟齧其狀疾赤至胃急治之不治煞人
發於踝名曰走援其狀癰也急不變灸而止其寒熱不死
發於足上名曰四淫其狀如癰不急治之百日死
發於足名曰癘疽其狀初小指發急治之去其黑者不輒益不治百日死
發於足指名曰脫疽其狀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漸去之治不去必死矣
夫癰疽者初發始微多不為急此實奇患惟宜速治之急治不苦速成病難救以此致禍能不痛哉具述所懷以悟後賢謹按黃父癰疽論所著緩急之處生死之期如有別癰之形色難易之治如左僧納私撰是用非是先賢恐後高雅故記之名字令惑之耳
發皮宍淺腫高之赤即消不治亦愈
發筋宍深腫下之堅其色或青或黃白黑或復微熱而赤宜急治之成消中半發附骨者或未覺肉宍肉宍已殃者癰疽之甚也(肉宍似誤按宍即肉字也)
凡發背外皮薄為癰皮堅為疽如此者多現先兆宜急治之皮堅甚大多致禍矣
夫癰壞後有惡宍當者以豬蹄湯洗其穢次敷飲宍膏散惡宍盡乃敷生肌膏散乃摩四邊令善宍速生當須絕房室慎風冷勿自勞動須筋脈復常乃可自勞耳不爾新宍易傷則重發便益潰爛慎之慎之

相癰疽知是非可灸法

癰疽之甚未發之兆肥渴為始始發之始或發日疽臰似若小癤或復大痛皆是微候宜善察之欲知是非重按其處是便隱復按四邊比方得失審定之後即灸第一便灸其上二三百壯又灸四邊一二百炷小者灸四邊中者灸六處大者灸八處壯數處所不患多也亦應即貼即敷令得所即消內服補暖湯散不已服冷藥外即冷敷不已用熱貼貼之法開其口泄熱氣

相癰知有膿可破法

癰大堅者未有膿半堅薄半有膿當上薄者都有膿便可破之所破之法應在下逆上破之令膿得易出用排針膿深難見上宍厚而生宍火針若外不別有膿可當其上數按之內便隱痛者宍殃堅者未有膿也按更痛於前者內膿已熟也膿泄去熱氣不爾長速速即不良治癰疽腫松脂帖方
黃柏 芎藭 白芷 白蘞 黃耆 黃芩 防風 芍藥 菵草 白蠟 當歸 大黃(各一兩) 細辛(二分) 膒脂(三兩) 松脂(二斤)
上十六味切曝乾極燥微火煎三上下手不得離布綿絞去滓貼之
治癰疽腫松脂帖方
當歸 黃耆 黃連 芍藥 黃芩 大黃 臘蜜 芎藭(各一兩) 松脂(一斤半) 陳膒脂(各一合半)
上十味細切合煎微火三上下膏成綿絞去滓向火塗紙上貼之
治癰疽松脂帖腫方
松脂(一斤) 大黃(三分) 膒脂(一兩) 細辛(半分) 黃芩(一分半) 防風(半分) 白芷 白蘞 芎藭 當歸 芍藥 菵草 黃連 白蠟 黃柏(各一分)
上一十五味細切曝令極燥先煎脂蠟下松脂烊盡內諸藥三上下候色足絞以綿布水中以新竹片上火炙之施紙上貼之此藥大秘實有奇效不妄傳之
治癰疽升麻薄極冷方
升麻(一兩) 大黃(一兩) 白蘞(六分) 黃耆(一兩) 黃芩(六分) 白芨(一分乾者) 牡蠣(二分粉) 龍骨(一兩) 甘草(二分炙) 芎藭(一兩)
上十味篩和以豬膽調塗布敷之癰上燥易之
治癰白蘞薄方
白蘞 大黃 黃芩(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和雞子白塗布上敷癰上一燥輒易之亦可治又以三指撮置三升水中煮三沸綿注汁拭腫上數十過以寒水石沫塗腫上紙覆之燥復易一易輒以煮汁拭之晝夜二十易之
治癰疽始一二日痛微內薄令消豬膽薄方
黃耆 龍骨 青木香 梔子仁 羚羊角 乾地黃 升麻 白蘞 大黃 黃柏 黃芩 芎藭 赤小豆 麻黃(去節) 黃連 犀角(一兩)
上十六味各等分搗篩以豬膽調令如泥以故布開口如小豆大以泄熱氣
治癰腫熱盛口燥患渴除熱止渴黃耆湯方
黃耆 栝蔞 乾地黃 升麻(各二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梔子(二十枚) 芍藥 黃芩(一兩半)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治客熱鬱積在內或生癤黃耆湯方
黃耆(二兩) 人參(一兩) 芎藭 當歸 甘草(炙各一兩) 遠志(去心) 乾地黃(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 生薑(五兩) 麥門冬(去心五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治癰未潰黃耆湯方
黃耆(四兩) 甘草(二兩炙) 桂心(三兩) 芍藥 半夏 生薑(各八兩) 飴(一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飴化分三服
治癰內補竹葉黃耆湯方
竹葉(切一升) 黃耆(四兩) 甘草(二兩) 芍藥(四兩) 黃芩(一兩) 人參(二兩) 桂心(一兩如冷用半兩) 大棗(十二枚) 乾地黃(二兩) 升麻(三兩) 茯苓 生薑(各一兩)
上十二味以水二斗煮竹葉澄清取九升內諸藥更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治補度冷下赤石脂湯方
赤石脂 人參 甘草(炙) 乾薑(各二兩) 龍骨(一兩碎) 附子(大者一枚炮)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十里進一服
治取冷過寒下蝕見出溫中湯方
甘草(六分炙) 乾薑(六分) 附子(炮去皮破六分) 蜀椒(二百四十粒去口者出汗)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治斷下補骨附子湯方
附子(二分炮) 當歸 人參 黃連 甘草(炙各一兩) 乾薑 桂心 芍藥(各二分) 蜀椒(去汗目閉口半分)
上九味以水五升煮取一斗五合去滓分溫二服
治癰瘡及惡瘡有惡宍豬蹄湯洗方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 白蘞(二兩) 白芷(二兩) 黃連(一兩) 狼牙(二兩) 芍藥(二兩) 黃芩 獨活 大黃(各一兩)
上九味以水三斗煮豬蹄一斗五升去蹄內諸藥煮煮五升洗瘡日四次甚良
治癰疽腫壞多汁豬蹄湯方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 芎藭 甘草(炙) 大黃 黃芩(各二兩) 芍藥(三兩) 當歸(二兩)
上七味先以水一斗五升煮蹄取八升去蹄內諸藥更煮取三升去滓及溫洗瘡上日三亦可布內湯中敷瘡腫上燥復之
治肘疽方
黃連 皂莢(各等分炙去皮子)
上二味搗下和以淳苦酒調令如泥塗滿肘以綿厚敷之日三易
治癰疽最膿增損散方
黃耆(五分膿多倍之) 小豆(一分熱口乾倍之) 芎藭(二分肉未生倍之) 白蘞(三分有膿瘡不合倍之) 栝蔞(三分若小便利倍之)
上六味搗篩令細酒調溫服方寸匕日三
治癰消膿木占斯散方
木占斯 桂心 人參 細辛 敗醬 乾薑 厚朴 甘草(炙) 防風 桔梗(以上各一兩)
上十味搗篩酒服方寸匕入咽覺流入瘡中若癰及疽之不能發壞者可服瘡未壞去敗醬已發膿納入敗醬此藥時有化癰疽成水者方正桂為異故兩存焉(案正桂句似誤)
治發背及婦人發房並腸癰木占斯散方
木占斯 厚朴(炙) 甘草(炙) 細辛 栝蔞 防風 乾薑 人參 桔梗 敗醬(以上各一兩)
上十味搗篩清酒服方寸匕日七夜四以多為善敗醬草名也病在上者當吐在下者當下膿血此謂腸癰之屬也諸病在裡惟服此藥即覺有力及癰疽便即腹痛長服治諸瘡及疽痔瘡已潰便即早愈凡俗流醫不知用此藥發背有不善而渴便勤服之若藥力行覺渴心便消散若雖服壞終無苦但晝夜服勿懈也發此藥消散不覺腫去時即愈或長服即去敗醬偏治婦人乳腫諸產疵速愈良又云惟服有異始覺背有不善之也
治諸癰疽已潰未潰瘡中疼痛膿血不絕瞿麥散方
瞿麥 白芷 黃耆 當歸 細辛 芍藥 薏苡仁 芎藭 赤小豆(末各一兩)
上九味先以清酒小豆出於銅器中熬令乾後漬漬後復熬五過止然後治末合搗篩溫酒服方寸匕晝夜各五三日後痛癢者肌肉也又方用苦酒漬小豆多痛倍瞿麥瘡口未開倍白芷多膿倍黃耆薏苡仁芍藥等
治癰食惡宍散方
藜蘆(一分半) 真珠(一分半) 石硫黃 雌黃 麝香(各三分) 馬齒 礬石(熬) 漆頭 蘆茹(各三分)
上九味篩搗粉瘡上亦可為膏和敷瘡上
治癰疽食惡宍散方
雄黃(一兩) 礬石(一分熬) 蘆茹(一兩)
上三味搗篩稍著之隨用多少不限一兩
治癰疽兌膏方
當歸 芎藭 白芷 松脂(各二兩) 烏頭(一兩) 豬脂(二升) 巴豆(十枚去心皮)
上七味㕮咀納膏中微火合煎三沸已納松脂攪合相得以綿布絞之去滓以膏著綿絮兌頭丈作兌兌之瘡雖深淺兌之膿就兌盡即善肉瘡淺者不起兌著瘡中日三惡肉盡則止
治食宍青龍膏方
白礬(二兩火煉末之) 熟梅(二升去核) 鹽(三合) 大錢(二十七枚)
上四味於銅器中猛火投之摩滅成末乃和豬脂搗一千杵以塗瘡上甚痛勿怪此膏食惡宍盡復著可敷蛇銜膏塗之令善宍復生
治癰疽金瘡生肉膏方
大黃 芍藥 黃耆 獨活 白芷 芎藭(各一兩) 當歸(一兩) 薤白(二兩) 生地黃(三兩)
上九味㕮咀以盛煎豬膏三升煎三上下以綿布絞去滓用兌摩多少隨意常用之
治丹癰疽始發焮熱浸淫長成㩉湯方
升麻 黃芩(各三兩) 黃連 大黃(各二兩) 當歸(一兩) 甘草(一兩炙) 芎藭(二兩) 芒硝(三兩) 羚羊角屑(各一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五升絞去滓鐺中納芒硝上火攪令成沸盡滓稍分適冷熱貼帛㩉腫上數過其熱隨手消散王練甘林所秘不傳此方

卷五

治癰疽敗壞生肉地黃膏方
生地黃(一斤) 辛夷 獨活 當歸 大黃 芎藭 黃耆 薤白 白芷 芍藥 黃芩 續斷(各二兩)
上十二味切以臘月豬脂四升微火煎白芷色黃膏成絞去滓敷日四
治癰疽瘡生肌黃耆膏方
黃耆 細辛 生地黃 蜀椒(去目閉口汗) 當歸 芍藥 薤白 白芷 丹參 甘草(炙) 蓯蓉 獨活 黃芩(以上各一兩) 臘月豬脂(一斤半)
上十四味細切以苦酒一升二合夏即漬一日冬二夜微火煎三上下酒氣盡成膏敷之極良
治發背乳口已合皮止急痛生宍膏方
丹參 防風 白芷 細辛 芎藭 黃芩 芍藥 甘草(炙) 黃耆 牛膝 槐子 獨活 當歸
上十三味切以臘月脂五升微火煎三上白芷黃膏成病上摩向火日三四
治癰腫堅強不消不可用敷貼處黃芩膏方
黃耆 黃芩 芎藭 白蘞 防風 菵草 白芷 芍藥 大黃 細辛 當歸(以上各一兩)
上十一味㕮咀以豬脂四升微火上煎一沸一下白芷黃即成膏敷之堅硬者日可十易
治癰疽止痛生肌鷗脂膏方
松脂(七兩) 芍藥 當歸 芎藭 黃芩(各一兩) 鷗脂(七兩) 白蠟(五兩)
上七味㕮咀以臘月豬脂二升二合微火煎一沸一下三十過成以摩於瘡上
治癰疽金瘡續斷生宍膏方
續斷 乾地黃 細辛 當歸 芎藭 黃耆 通草 芍藥 白芷 牛膝 附子(炮製) 人參 甘草(炙以上各二兩) 臘月豬脂(四升)
上十四味㕮咀著銅器中下膏諸藥漬之半日微火煎三上下白芷候黃膏成敷之瘡上日四五過良
治癰疽瘡止痛生肉甜竹葉膏方
甜竹葉(五兩) 生地黃(四兩) 大戟(二兩) 臘月脂(四升) 當歸 續斷 白芷 菵草 芎藭 防風(各二兩) 甘草(一兩半炙) 芍藥(一兩半) 蜀椒(半兩去目汗閉口) 細辛 大黃 杜仲(各半兩) 黃耆(半兩)
上十七味㕮咀以豬脂微火煎五上下候白芷黃膏成敷瘡上甚良
治癰疽敗壞生肉菵草膏方
菵草 當歸 薤白 黃芩 甘草(炙各二兩) 生地黃(五兩) 白芷(三兩) 大黃(四兩) 續斷(一兩)
上九味㕮咀以豬脂三升微火煎三上下白芷黃膏成敷瘡良
治癰疽膿爛並小兒頭瘡牛領馬鞍及腸中諸惡耳聾痛風腫腳疼金木水火毒螯所中眾瘡百疹無所不治蛇銜膏方 蛇銜 大戟 大黃 芍藥 附子(炮) 當歸 獨活 菵草 黃芩 細辛 芎藭 蜀椒(去目閉口汗) 薤白(以上各一兩)
上十三味㕮咀以苦酒漬之淹一夜以豬脂一升半微火煎三上下膏成綿布絞去滓病在內酒下彈元大
治癰疽食宍膏方
松脂(五兩) 雄黃(別研) 雌黃 野葛皮(各二兩) 豬脂(一斤) 漆頭蘆茹(三兩) 巴豆(一百枚去皮膜心)
上七味先煎松脂水氣盡下諸藥微火煎三上下膏成絞去滓納雄雌二黃攪調以膏著兌頭內瘡內口方六匕及宍兼新故初用病更腫赤但用如節度惡宍盡止勿使過也
治癰疽大黃食宍膏方
大黃 附子 莧草 芎藭 雄黃 真珠末(各一兩) 白蘞 礬石 黃芩 漆頭蘆茹(各二兩) 雄黃(一兩)
上十一味㕮咀六物以豬脂一升四合微火煎三上下末蘆茹下煎成膏中以塗兌頭敷瘡中須惡肉盡勿使過也
治癰疽茹食惡肉蘆茹散方
漆頭蘆茹 礬石 硫黃 雄黃(以上各二分)
上四味搗篩攪令著兌頭內瘡口中惡宍盡止勿使過也
治癰疽始作便敗壞發瘡膏方
羊髓(一兩) 甘草(二兩) 胡粉(五分) 大黃(一兩) 豬脂(二升)
上五味切合脂髓煎二物令烊納甘草大黃三上下去滓納胡粉攪令極調敷瘡日四五上
治久病疥癬惡瘡膏方
丹砂 雄黃 雌黃 亂髮(洗) 松脂 白蜜(以上各一兩) 蘆茹(漆頭者三兩) 巴豆(十四個去皮心) 臘月豬脂(三升)
上九味先煎亂髮消盡內松脂煎三上下成膏絞去滓末茹內膏中煎攪極調敷瘡上日三易之
治久病疥癬諸惡瘡毒五黃膏方
雌黃 雄黃 黃連 黃柏 黃芩 青木香 白芷(各二兩) 亂髮(一團) 雞子 大雞 舌香(一兩) 狼跋子(四十枚)
上十味㕮咀以苦酒半升漬諸藥一夜以臘月脂三升先煎發一沸納諸藥三五沸止絞去滓成膏敷瘡上日五易之
治病疥癬惡瘡散熱水銀膏方
水銀 礬石 蛇床子 黃連(各一兩)
上四物兩度篩以臘月豬脂七合和並水銀攪令調打數萬過不見銀膏成敷瘡若膏少益取並小見瘡良(龔慶宣加蘆茹一兩)
治面黃疱麝香膏方
麝香(二兩) 當歸 附子 芎藭 白芷 芍藥(以上各一兩) 細辛(二合) 杜衡(二分)
上八味㕮咀以臘月豬脂一升二合煎諸藥三上下絞去滓別末研麝香安膏中攪令調敷疱上三易之
治面查疱木蘭膏方
木蘭 防風 白芷 青木香 牛膝 獨活 藁本 當歸 芍藥 杜衡 辛夷 芎藭 細辛(各一兩) 麝香(一分) 附子(二分炮)
上十五味㕮咀諸藥以臘月豬脂一升微火煎三沸三上下去滓末下攪令調膏成敷疱上日三
治查疱鸕鷀屎膏方
上取鸕鷀屎一升搗篩臘月豬脂調和敷之
治頭頹生髮白芷膏方
白芷 蔓荊子 附子 防風 芎藭 菵草 細辛 黃芩 當歸 蜀椒(各一兩去汗閉口) 大黃(一兩半) 馬鬃膏(五合此所用多無)
上十二味切以臘月豬脂三升合諸藥微火煎三上下白芷色黃膏成洗頭澤發勿近面
治婦人乳腫痛丹參膏方
丹參 芍藥(各二兩) 白芷(一兩)
上三味以苦酒漬一夜豬脂六合微火煎三上下膏成敷之
治頭白頹瘡發落生白經年不瘥五味子膏方
五味子(二分) 菟絲子(五分) 蓯蓉(二分) 雄黃(一分) 松脂(二分) 蛇床子 遠志(去心各三分) 雌黃 白蜜(各一分) 雞屎(半分)
上十味以豬膏一升二合煎先納雌黃次納雞屎次納蜜次納松脂次納諸藥並先各自末之膏成先以桑灰洗頭後敷之
治疽瘻瘑疥諸惡瘡連年不瘥並小兒頭瘡悉治之膏方
藜蘆 附子 蘆茹 桂心 天雄 蛇床子 野葛皮 雄黃 亂髮(洗) 白芷 半夏(湯洗) 礬石 細辛 杏仁 芎藭 芍藥 白朮 烏頭(各二兩) 黃連 當歸 藁本(以上各二兩) 斑蝥 菵草 巴豆(去皮心) 黃柏 吳茱萸 蜀椒(各一兩去目閉口汗)
上二十七味㕮咀以苦酒漬一夜以臘月豬脂四斤微火煎令酒氣盡膏成日四五敷用多妙
治久瘑疽諸瘡冶葛膏方
冶葛皮 黃連 細辛 杏仁 菵草 芍藥 藜蘆 附子 乳發 蘆茹 芎藭 白芷 蛇床子 桂心 藁本 烏頭 白朮 吳茱萸 雄黃 礬石 天雄 當歸(以上各二兩) 斑蝥 巴豆(去皮心) 蜀椒(去目汗閉口) 黃柏(各一兩)
上二十六味㕮咀各搗篩以豬脂五升於銅器內微火煎諸藥七沸上下絞去滓更煎攪勻成膏以敷瘡上日四五
丹砂膏方三首
丹砂(五兩) 芎藭(三兩) 大黃(二兩) 蜀椒(二兩去目出汗) 白芷(二兩) 麝香(三兩) 升麻(二兩) 冶葛皮(二兩) 麻黃(五兩去節) 丹參(五兩) 巴豆(二升去皮心) 桂心(二兩) 附子(十二枚) 皂莢(二兩去皮子)
上十四味以豬脂六升春夏共用調合在後方消停
又方
丹砂(三兩) 芎藭(三兩) 大黃(二兩) 蜀椒(去目出汗二兩) 白芷(二兩) 麝香(六兩) 術(二兩) 附子(十二枚) 乾薑(五分) 冶葛(二兩) 丹參(六兩) 細辛(二兩) 巴豆(三升去皮心)
上十三味秋冬共用亦在年中有所宜以意消息藥各搗羅之巴豆細切以苦酒漬一夜量足不須覆之明旦以豬脂成六升鐺中微火煎三上下膏成勿使旁人及雞犬貓見其膏同治共敘此方須是細意事持
又方
丹砂(二兩末) 蜀椒(去目閉口汗) 大黃 白芷 甘草(炙以上各二兩) 巴豆(三升去皮心) 麝香 芎藭(各二兩) 附子(二枚) 升麻(二兩) 冶葛皮 犀角 當歸 烏頭(各二兩) 丹參(一斤)
上十五味切以苦酒漬之一夜以豬脂六升微火煎三上下膏成絞去滓用之此膏是四時常用日三此方無比
丹砂膏敘治百病傷寒溫毒熱疾服如棗核大一枚鼻塞取半核大納鼻中縮氣令人聰里若耳聾取如兩棗核大烊之如水納其耳中三五年聾可瘥或寒癖腹滿堅脹及飛屍惡毒楚痛溫酒服霍亂當成未成已吐未痢白湯服棗核大若已痢一兩行而腹煩痛更服之眼中風膜膜或痛常下淚取如粟大注眼中自當下止或半自痛便愈
又胸背喉頸痛摩足口中亦稍稍令常聞有膏氣人體自有不同者易為藥當服取利為度老小增減服膏之法得利若不利如人行十五里可與熱飲發當預作白薄粥令冷若過利要止者多進冷粥便住若能忍待藥勢儘自止更佳
赤膏
治百病方(治病同丹砂膏用之)
冶葛皮(一兩) 白芷(一兩) 蜀椒(二升去目閉口汗) 大黃 芎藭 巴豆(三升去皮心) 附子(十二枚) 丹參(一斤) 豬脂(六升)
上九味㕮咀以苦酒漬一宿合微火煎三上下白芷黃即膏成絞去滓用傷寒鼽鼻溫酒服如棗核大一枚
賊風癰疽身體惡氣久溫痹骨節疼痛向火摩之瘑疥諸惡瘡以帛縛之鼠瘻疽痔下血身體隱軫癢搔成瘡汁出馬鞍牛領以藥敷之即愈腰背手足流腫拘急屈伸不快以膏敷之日三婦人產乳中風及難產服如棗核大並以膏如摩腹立生如食魚哽日五服愈如耳聾以膏如小豆大著耳中患息肉以膏納鼻中愈眼齒痛以膏如粢注背中白蘆醫當童子視以膏如粟注眥愈
治熛疽丹妙膏方
丹砂(末) 犀角 夜干 大黃 芎藭 麝香(末) 黃芩(各二兩) 生地黃(十兩切) 升麻 前胡 沉香(各三兩) 青木香(一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苦酒漬淹一宿以豬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下絞去滓納丹參麝香末攪調稍稍服之
治疽麝香膏方
麝香末 凝水石 黃芩 丹砂末 芎藭 雞舌香 青木香(各二兩) 菵草(三兩) 升麻(三升) 羚羊角 夜干 大黃 羊脂(各三兩) 地黃汁(一升)
上十四味切以苦酒漬一夜用豬脂六升微火上煎三上下絞去滓納麝香丹砂末攪令調成以摩病上甚良
治疔腫生芎藭膏方
生芎藭汁(一升) 丹砂(二兩) 生地黃(二斤) 白芷(三兩) 大黃(三兩) 麝香末(三兩) 甘草(三兩炙) 當歸(二兩) 升麻(二兩) 薤白(八兩)
上十味㕮咀以苦酒漬一夜豬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下膏成摩於腫上
治熛疽始發未曾治宜速服丹砂膏方
丹砂末 犀角(二兩) 夜干(三兩) 生地黃(十兩) 大黃(三兩) 升麻(三兩) 芎藭(三兩) 麝香(二兩) 前胡(三兩) 沉香(二兩) 黃芩(三兩) 青木香(一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豬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下止絞去滓入麝香丹砂末攪令調溫酒服如棗核大日三服
治風溫瘑疽諸惡瘡經年不瘥其著胸臆背日大不可視之恐見肺肺髓者皆主之敷當火須以意用之
丹砂膏方
丹砂 雄黃末 附子 天雄 乾地黃 大黃 當歸 秦膠(各二兩) 烏頭 桂心 黃連 松脂 茴芊(各四兩) 蜀椒(一升去目汗) 乾薑(二兩) 巴豆(一百枚去皮心) 蜈蚣(四枚去頭足赤者) 石南草(二兩)
上十八味㕮咀十六味以苦酒一斗漬一夜以豬脂六升微火煎三上下藥色膏成絞去滓納二石末攪令調敷瘡有口亦可兌瘡口此脂多治合即隨多少苦酒不必盡一斗以意量用之
治瘑疥癬諸惡瘡丹砂膏方
蜀椒(三升去目汗) 丹砂 細辛 桂心(各二兩) 附子(三十枚) 前胡 白芷(各切一升) 芎藭(切) 白朮 吳茱萸(各一升) 當歸(一兩)
上十一味㕮咀諸藥唯椒茱萸不搗以苦酒漬一夜合淹以豬脂不中水者十斤細切合諸藥於銅器內煎三上下白芷黃成膏以綿布絞去滓如患風溫腫不消服如彈元大一枚
若鼻塞不通以膏著鼻中若青盲風目爛眥癢痛茫茫不見細物以綿絮裹箸頭注膏中以敷兩眥至臥時再敷之齒痛亦如耳聾亦准之諸惡痛皆治之金瘡牛領馬鞍瘡亦敷之治下赤腹中有癰並癰疾在外即摩之在內即服之如彈元大一枚日三服此膏無所不治
治小兒頭瘡並惡紫草膏方
紫草(三兩) 黃連 女青 白芷(各一兩) 礬石(三兩燒令汗出) 苦酒(五合) 生地 榆根(一兩)
上七味納三味礬石紫草黃連為末入諸藥煎白芷黃膏成敷瘡上
治小兒熱瘡水銀膏方
水銀(二兩) 胡粉(二分) 松脂(二兩) 豬肝(四升)
上四味煎松脂水銀氣出下三物攪令不見銀放冷以敷瘡上
治火瘡柏皮膏
右皮去黑皮用白肉以豬脂少多煎去滓候凝隨實使之
治熛疽浸淫廣大赤黑爛壞成瘡羊髓膏方
羊髓(二兩) 大黃(二兩) 甘草(一兩) 胡粉(二分)
上四味㕮咀以豬脂二升半並胡粉微火煎三上下絞去滓候冷敷瘡上日四五
治熱毒並結及腫成瘡升麻膏方
升麻(三兩) 白朮(一兩) 牡蠣(三分) 白芨(二兩) 白蘞(二兩) 菵草(二分) 夜干(二兩) 大黃(二兩) 黃連(二兩)
上九味㕮咀以豬脂三升微火煎膏成絞去滓以敷瘡上日四五
治熱瘡生地黃膏方
生地黃 白蘞 白芷 黃連 升麻 黃芩 大黃(以上各十兩)
上七味㕮咀以豬脂一升半微火煎成膏絞去滓敷瘡日四五
治惡瘡皆爛雄黃膏方
雄黃 礬石(末) 藜蘆 當歸 黃連 附子(各二兩) 菵草 芎藭 白芨(各一兩) 巴豆(六十枚去皮心)
上十味㕮咀以豬脂二升微火煎成絞去滓納石末攪調敷瘡日四五
治瘑疽瘻水銀膏方
水銀(二兩半) 胡粉(二兩) 松脂(二兩) 豬脂(四升)
上四味先煎松脂水氣盡下胡粉攪令水銀盡不見可敷瘡日三亦治小兒疳熱瘡頭瘡
治痱瘰癧瘡白蘞膏方
白蘞(三兩) 白芷(三兩) 芎藭 大黃 黃連(各二兩) 當歸(二兩) 黃柏(二兩) 豉(八分炒) 羊脂(三兩) 豬脂(二升)
上十味㕮咀以二脂合煎納諸藥微火煎膏成去滓候凝敷之
治皮膚中熱痱瘰癧白蘞膏方
白蘞 黃連(各一兩) 生胡粉(一兩)
上三味搗篩溶脂調和敷之
治熱瘡生地黃膏方
生地黃(四兩) 黃連(四兩) 大黃(三兩) 黃柏 甘草(炙) 白蘞 升麻(各二兩)
上七味㕮咀以豬脂二升半微火合煎膏成絞去滓候凝可敷之
治熱瘡生地黃膏方
生地黃(四兩) 黃連(五兩) 白蘞 芍藥 白芨(各二兩) 苦參 升麻(各三兩)
上七味㕮咀以豬脂二升半納諸藥同熬膏成去滓候凝敷之
治溫熱諸瘡黃連膏方
黃連 白蘞 白芷(各二兩) 生胡粉(一兩)
上四味細篩用豬脂調塗之
治熱瘡蛇床子膏方
蛇床子 乾地黃(二兩) 苦參(一兩) 大黃 通草(二分) 白芷 黃連 狼牙(二分)
上八味搗篩為細末用豬脂以意調和塗之
治熱瘡木蘭膏方
木蘭(一兩) 白芷 黃連(各三兩) 黃柏(二兩) 芍藥(一兩) 梔子(二十一枚) 黃芩(二兩) 狼牙(二兩) 夜干(一兩) 蛇床子(一兩)
上十味㕮咀以豬脂二升合諸藥微火煎膏成去滓
治熱瘡黃連膏方
黃連 生胡粉(各三兩) 白蘞(二兩) 大黃(二兩) 黃柏(二兩)
上五味為末用豬脂以意調和塗之
治灸瘡甘草膏方
甘草(一兩) 當歸(一兩) 胡粉 羊脂(一兩半) 豬脂(三兩)
上五味㕮咀以豬羊脂並諸藥微火煎成膏絞去滓候凝敷之
治諸癰破後大膿血極虛黃耆膏方
黃耆 附子 白芷 甘草 防風 大黃 當歸 續斷 芍藥(各一兩) 蓯蓉(一分) 生地黃(五分) 細辛(三分)
上十二味切以豬脂三升納諸藥微火慢煎候白芷黃色膏成絞去滓候凝塗瘡摩四邊口中日四過
治癰疽已潰白芷摩膏方
白芷(三分) 甘草(三分) 烏頭(三分) 薤白(十五枚) 青竹皮
上五味以豬脂一升合煎候白芷黃膏成絞去滓塗四邊
治諸疽瘡膏方
蠟(一兩) 亂髮 礬石(熬各一兩) 松脂(一兩揀) 豬脂(四兩)
上五味先下脂煎令消下發發消下礬石礬消下松脂松脂消下蠟蠟消膏成濾過候凝塗敷之
治鼻中塞利鼻白芷膏方
白芷 通草 蕤核(各一分) 薰草(二株) 羊髓(八銖) 當歸(一分)
上六味以清酒煉羊髓三過㕮咀諸藥煎膏成絞去滓用小豆大納鼻中日三
治竹木所刺入手足壯不出膿疼痛羊屎膏方
上取干羊屎搗篩用豬脂和以塗之瘡口立出
治湯淚入宍爛壞術膏方
術(二兩) 附子(二枚大者炮) 甘草(一兩) 羊脂(五兩) 松脂 雞子(大一塊) 豬脂(五兩不入水者)
上六味微火上煎豬脂後納羊脂並諸藥又煎膏成絞去滓候凝塗瘡上日三
又方
柏樹皮(四兩去黑處) 甘草(三兩細切) 淡竹葉(二兩切)
上三味以不中水豬膽一升二合入藥煎膏成絞去滓塗瘡上日三
又方
麻子(一合取仁) 柏皮(一兩取白) 白芷(一兩) 生柳皮(一兩去白)
上四味㕮咀以脂一升同煎膏成濾去滓候凝敷瘡日三
治宍疽疥癬及惡瘡蘆茹膏方
蘆茹(三兩漆頭者) 雄黃 雌黃末(各一兩) 丹砂(一兩研) 亂髮(半兩洗)
上五味搗篩令調煎以先用豬脂二升半煎發取盡納諸藥微火更煎候膏成不令他人雞貓犬見日上三四
治婦人妒乳生瘡雄黃膏方
雄黃 白蘞 雄黃 漆頭蘆茹(各一兩) 亂髮(一團如雞子大)
上五味各研搗篩以不中水豬脂二升先煎亂髮令盡下諸藥再微火煎候膏成放凝塗瘡上日三四
治諸惡瘡麝香膏方
麝香 冷石 雄黃 丹砂(各五分)
上四味各細研如粉以臘月豬脂量其多少調和如塗敷瘡時先用大黃湯放溫洗了淹干然後塗膏
治頭瘡惡瘡骨疽等牛屎熏方
取苦瓠截除底斷其鼻取牛屎者地上燒以無底瓠籠屎上引煙從瓠空出以瘡著煙上熏之自然止過三度即除
六物滅瘢膏方
衣中白魚 雞屎 白鷹糞 白芍藥 白蘞 白蜂
上藥研如粉以乳汁和塗瘢上日三
小品滅瘢方
雞矢白(一兩) 辛夷仁(四分) 白附子(二分) 細辛(二分)
上四味酒浸一宿以羊脂六合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傷瘢以甘草湯洗訖塗之一方又有桂心一分
又方
鷹屎白(一兩研)
白蜜和塗瘢上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