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證治大全

作者
下津壽泉
底本
出自《皇漢醫學叢書》第九冊,1936年上海世界書局刊行(國家圖書館掃描本

夫嬰童良方數千愚採摭一千餘件以便日用近間二三閱之者曰此書所編盡取前賢舊方補瀉溫涼等之劑摘其要點能用之者藏於藥笥以便調劑遺忘則豈云無少補乎
寶永六年己丑歲冬十月吉旦攝陽下津氏

一 胎寒

小兒初生百日內覺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時發戰慄曲足握拳晝夜啼哭不已或口噤不開名曰胎寒其證在胎時母因腹痛而致寒經云胎寒多腹痛亦有產婦喜啖生冷或胎前外感風寒暑濕治以涼藥內傷胎氣則生後昏昏多睡間哯乳瀉白若不早治多成慢驚
【醫林】川白姜散 治產婦胎中受寒令兒腹痛不乳
木香 陳皮 檳榔子(各一分) 肉桂 白姜 甘草(各半分)
上水煎綿蘸與之嘔加木瓜丁香 南豐李氏曰面青四肢冷去檳榔子加當歸川芎 東井翁曰加藿香砂仁去檳榔子為良方
【薛氏】六君子湯 腹痛手足冷惡寒依本方加炮姜以溫中
【醫統】當歸散 治小兒胎中受寒面色青白腹痛啼哭不寧
當歸 官桂 川芎 白姜(炮) 香附 木香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字以乳汁調下日二服看大小加減服之
【大全】當歸散(楊氏方) 治小兒胎寒面青肢冷大便青黑腹痛
當歸 黃耆 細辛 黃芩 龍骨 桂心 赤芍(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字以乳汁下
【醫統】今氣散 治小兒胎寒咳嗽氣喘腹脹
桔梗 陳皮(一錢) 砂仁 茴香(各五分) 白姜(二分半) 粉草(四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空心沸湯調下
【醫統】參苓白朮散 治小兒脾胃虛寒瀉泄不思乳食
【醫統】白芍藥湯 治胎腹痛乳母同服
白芍(炒) 澤瀉(各一錢) 炙甘草 薄荷(各一分)
上水煎入姜三片鉤藤一錢如乳母服宜大劑

二 胎熱

巢氏曰小兒在胎母食熱物之物或熱藥令兒生下身熱面赤眼開口熱痰盛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澀多因胎中受熱或因誤服溫劑致令熱蓄於內蒸胎氣固有此證若久而不治則鵝口重舌紫赤丹瘤急驚風搐皆由此而生也
【入門】釀乳方(楊氏方) 主生下面赤眼閉二便不通不飲乳
生地黃(二錢) 澤瀉(二錢半) 豬苓 赤茯苓 天花粉(各一錢半) 茵陳 甘草(各一錢) 山梔子
上水煎令乳母捏去宿乳卻服藥少頃乳之
【醫統】木通湯 治小兒胎熱諸熱腸腑開澀瘡毒丹班母子同服
木通 扁豆(各五錢) 大黃 赤茯苓 甘草(各三錢) 瞿麥 滑石 山梔子 車前 黃芩(各一錢)
上入燈心薄荷水煎服
【醫統】甘豆湯 治小兒胎熱
甘草(一錢) 黑豆(二錢) 淡竹葉(十片)
上入燈心水煎服
【準繩】四聖散 治芽兒受熱毒生下兩目不開
燈心 黃連 秦皮 木賊
上入棗水煎澄清去渣無時洗面目自開後服地黃膏
【準繩】地黃膏 治小兒胎熱
山梔子 綠豆粉(各一兩半) 粉草(六錢)
上為末用生地黃搗杵兩半和好蜜一兩半以薄瓦器盛在銅銚內煮成膏如稀糊候冷候分入前末同在乳缽內再研勻和丸芡實大每以半丸麥門冬湯化服
【綱目】胎熱地黃湯 治兒生下面赤眼閉身體壯熱哭聲不止熱如湯乃胎熱之候也
生乾地黃 赤芍 川芎 當歸 栝蔞根
上水煎產婦可服抹些入兒口
小兒初生有胎熱證者宜先以木通散煎與母服使通於乳令兒飲之通心氣解煩熱不可求速效乳母服藥漸次解熱百無一失若以涼藥攻之損脾胃必致嘔吐變生大患也

三 胎肥

小兒生下肌肉厚遍身紅如血色滿月已後漸漸肌瘦目白睛紅花色五心熱大便難時時吐涎者是也當用浴體法主之
【直訣】浴體法 治肥胎並胎怯胎熱
烏蛇肉(酒浸焙末) 白礬 青黛(各三錢) 蠍梢 辰砂(各五分) 天麻(二錢) 麝香(一字)
上同研勻用水三碗入藥三錢桃枝一握同煎至十沸溫浴之勿浴背
薛氏曰案浴體法乃開發腠理疏泄陽氣者也其胎氣果熱在暑月庶幾可用其或胎怯用前法恐復傷真氣也

四 胎瘦

【醫林】長生丸 主治瘦怯面黃白睛多喜哭身肌肉薄大便色白屬肺
檳榔子 枳殼(各一兩) 木香(五錢) 砂仁 半夏 丁香 肉豆蔻 蠍梢(各二十個)

五 不乳

不乳者謂初出胞胎而不吮乳也嬰兒初出胎時其聲未發急以手拭其口令惡血淨盡不得下咽即無他病若拭口不全惡穢入腹則令腹滿氣短不能吮乳或產母取冷過度胎中受寒致令兒腹痛也宜茯苓丸
【醫林】茯苓丸
赤茯苓 黃連 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乳汁化下
【準繩】硃砂丸 治三歲以下口胃閉不吃乳
硃砂 牛黃 麝香 丁香 甘草(炙) 人參(各一分) 犀角 黃耆 石膏(研細水飛) 五靈脂(各半兩)
上搗羅研勻蜜丸如綠豆熟水下三丸日四五服治穢惡入腹令兒嘔吐不乳方
木香 乾薑(生) 茯苓 甘草 木瓜 丁香(各等分)
上水煎綿蘸滴與之

六 胎驚

巢氏曰小兒在胎因母驚悸有所觸撲驚氣入胎子乘母氣降生之後其兒精神不爽顏色虛白初則溫溫有熱其後頰赤多驚物動則恐聲響則悸印堂青色壯熱哯乳睡中多驚手足微掣久則成癇
【醫統】青龍丸 治小兒胎熱化痰鎮驚
人參 天麻 茯神 白附子(炮) 南星(各一兩) 甘草(炙錢半) 青黛(一錢) 硃砂(水飛半錢) 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用鉤藤皂莢子煎湯研化不拘時服
【醫統】參蠍散 治小兒胎驚定心神
天漿子 天竹黃 人參 硃砂 全蠍 天麻 蟬退 麝香(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金銀湯下
【準繩】獨活湯 治胎驚發散風邪
羌活 獨活(各一分) 檳榔子 天麻 麻黃 甘草(各半分)
上水煎服於內加南星末蜜調下可貼囟用
【醫林】至聖保命丹 治小兒胎驚內吊腹肚堅硬目睛上視手足抽掣角弓反張但是涎痰壅盛一切急慢驚風並治
全蠍(十四個) 白附 天南星 白殭蠶 硃砂(另研) 麝香(另研各一錢) 防風 天麻(各二錢) 金箔(十片) 蟬蛻(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以粳米煮飯取中心軟者搜為丸每兩作四十丸初生兒半丸乳汁化下周歲兒一丸金銀薄荷湯化下十歲左右有急候者二丸薄荷湯化下常服鎮心
【醫統】豬乳膏 治小兒諸驚胎癇
全蠍(一個) 琥珀 硃砂(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字麥門冬煎湯調下
【醫林】一方(湯氏) 治胎中受驚故未滿月而發驚
辰砂(研細) 牛黃(少許)
上取乳汁調稀抹入口中加麝香少許吮妙乳母服防風通聖散

七 胎黃

千金論云小兒生下遍身面目皆黃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濁赤不思乳食啼叫不止此胎黃之候也皆因母受熱而傳於胎也
【準繩】生地黃湯(湯氏方) 治小兒生下胎黃
生地黃 赤芍 川芎 當歸 栝蔞仁(各等分)
上水煎乳母服時時少抹入兒口中
【全幼】犀角散 治小兒胎熱一身盡黃
犀角 茵陳 栝蔞根 升麻 甘草 龍膽草 生地黃 寒水石(煅各等分)
上水煎服
【準繩】地黃湯 治胎黃
生地 赤芍 天花粉 赤茯苓 川芎 當歸 豬苓 澤瀉 甘草 茵陳
上水煎服
【醫統】生地黃飲子 治小兒生下滿身面目俱黃狀如金色面赤身熱眼閉不開大便不通小便如梔汁滿身生瘡
生地 赤芍(各二錢) 羌活 當歸(各一錢) 甘草(二分)
上為極末用燈心煎湯服產婦宜服抹少入兒口內

八 撮口

聖惠論小兒撮口皆由在母胎中挾於風熱兒生之後氣血未調洗浴當風而成此病若口吐白沫四肢覺冷必難用藥也小兒患諸風疾傳入惡候至於撮口病致危急凡有臍風撮口胎風撮口鎖肚撮口釣腸撮口卵疝撮口應病悉入成風入心脾俱能撮口夫患在撮口者皆由結鬱於中及於腸胃閉不得通氣不能化腹中滿脹肚下青筋撮口不乳證候甚急若不速與利下無可救療若將撮口以為常少緩之則斃矣
【醫林】姜蠶散(湯氏方) 治面目黃赤氣息喘急啼聲不出蓋由胎氣挾熱流毒心脾故令舌強唇青撮口飲乳有妨
真姜蠶
上為末蜜調塗口又牛黃研竹瀝調一字抹口中(聖惠方
【醫統】辰砂姜蠶散 治初生撮口
辰砂(水飛五分) 姜蠶(炒一錢) 蛇退(炒一錢) 麝香(研半分)
上為細末少許用蜜調傅唇口
【準繩】撮風散 治小兒撮口
赤腳蜈蚣(半條炙) 鉤藤(二錢半) 硃砂 姜蠶 全蠍梢(各一錢) 麝香(一字)
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
【醫林】天麻丸 治釣腸鎖肚撮口
天南星(炮二錢) 白附子 牙硝 天麻 五靈脂 全蠍(焙各一錢) 巴豆霜(一字) 輕粉(半錢)
上為末稀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調下
【準繩】甘草湯 治小兒撮口取肚
甘草(生一錢)
上煎服令吐出痰涎即以豬乳點入口中即痊
【醫林】益脾散 撮口用龍膽湯天麻丸類以去痰涎後用此方補脾胃
茯苓 人參 草果(煨) 木香 甘草 陳皮 厚朴 紫蘇子(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水煎服

九 口噤

巢氏病源云小兒在胎母吃熱物入臟腑兒生之後熱毒結聚滿口舌上其形如粟令兒不能開口名曰口噤
【醫統】定命散 治小兒初生口噤不乳
蟬蛻(十枚) 全蠍(七個)
上為極末入輕粉少許和研用乳汁調化服
【醫林】辰砂膏 治眼閉口噤啼聲漸少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吃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皆不通蓋由胎中感受熱氣流毒於心脾故形見於喉舌或為風邪所搏致之
辰砂(三錢) 硼砂 馬牙硝(各一錢半) 玄明粉(二錢) 全蠍 真珠末(各一錢) 麝香(一字)
上為細末好油紙包裹自然成膏每用一豆許乳汁調敷乳頭上吃下金銀薄荷湯下亦可有潮熱甘草湯下
【全幼】辰砂全蠍散 治初生兒口噤
辰砂(飛半錢) 全蠍(炙二十枚) 硼砂 龍腦 麝香(各一字)
上為極末用乳母唾調塗口唇里及牙齒上或用豬乳少許調入口內
【兵部】一方 治小兒口噤體熱用竹瀝二合暖飲分三四服
【本草】一方 治小兒口噤牙關不開
天南星(一枚)
上煨熟紙裹斜包剪一小孔透氣於口中牙關自開也 一方用生南星同薑汁擦之自開

 鎖肛

小兒由胎中受熱熱毒壅盛結肛門閉而不通無復滋潤所以有鎖肛之候若至第三日不通急令婦人以溫水漱口吸嘔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凡四五次仍以輕粉半錢蜜少許溫水化開時時將少許服之以通為度如便不通即是肛門內令當以物透而通之金簪為上玉簪次之須探入二寸許以蘇合香丸納入孔中糞出為快也若肚腹膨脹不能飲食作呻吟聲至於一七難可望其有生也
【醫統】蘇合香丸 治小兒鎖肛大便不通
蘇合香油(入安息油內各一兩) 安息香(別為末無灰酒一升熬成膏) 薰陸香(另研一兩) 青木香 麝香 白檀香 沉香 丁香 白朮 烏犀屑 硃砂(研水飛) 訶梨勒 香附子 蓽茇(各一兩) 龍腦(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
【醫統】豬膽煎 治導法入小兒肛門
豬膽(一枚以竹管一個插入膽內以絲線密密扎定以竹管插入肛門方逼膽汁入即通

一一 臍突

臍為兒之根帶胎氣固則形體壯臍深則根命長受氣乖違形萎臍突凡兒斷臍利益漸長漸深吻乳調和愈實是血脈之相順致形體之相資初生之見有熱在胃及胸堂則頻頻伸引呃呃作聲努脹其氣抑入根本之中所以臍突腫赤虛大可畏無識之人將謂斷臍不利而使然者則非也斷臍不盈亦一臘之內隨其根帶自腐實者深之弱者淺之深淺之理以其稟賦得之良由胎中母多驚熱宜與散熱之藥其臍歸本不必以毒藥傅之恐毒傷入為害
【醫統】山梔五苓散 治小兒臍突
梔子(炒) 白朮(炒)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 官桂(五分)
上為極末每服一錢或五分用蜜湯燈心湯調下
【醫統】二豆湯 治前證
赤小豆 豆豉 天南星 白蘞(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用芭蕉自然汁調傅臍四旁一日一次二日二次若得小腑下白即安
【準繩】外消散 治嬰孩初生旬日外臍突或不痛痛則啼聲不止
大黃 牡蠣(炒各五分) 朴硝(二錢)
上前二味銼焙為末仍入朴硝乳缽內同杵勻抄一錢或二錢取田螺淨洗再以水半碗活過一宿去螺用水調塗腫處即消其螺仍放水中勿害之昔賢有曰殺生救生去生遠矣物命雖微亦可戒

一二 月里生嘔

【醫林】硃砂丸 月里生嘔先用之下之如利後用朱沉煎惡物下而不嘔也
硃砂 南星 巴豆(各半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丸量病虛實大小或天吊目睛上視每服四五丸薄荷湯下
【醫林】朱沉煎 治小兒嘔吐不止
硃砂(二錢) 藿香(三錢) 滑石(五錢) 丁子(十四粒)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新汲水一盞香油滴成花抄藥在上須臾墜下澄去水別用水空心送下

一三 變蒸

小兒之初生血氣未足陰陽未和臟腑未實骨格未全有變蒸之候每三十二日一發熱或吐或汗或呻吟不食此為長血脈全智意之常候不須治而自愈按諸家所論皆謂乃小兒長骨脈臟腑與神智也自生之日始每三十二日一變凡人有三百六十五骨除手足四十五碎骨外止有三百二十骨自生下骨而上一日十骨三十二日乃為一變骨氣始全一變生一臟或一腑十變則臟腑始足每變發為虛熱諸證亦有胎氣壯實暗變無發熱證者此骨節臟腑由變而全胎毒亦因變而散為兒醫者可不審乎
【準繩】柴胡湯 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止
人參 甘草(炙) 麥門(各二錢) 防風 龍膽(酒炒黑各一錢) 柴胡(五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服
【百問】調氣散 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慢驚欲發
木香 香附 人參 陳皮 藿香 甘草(炙各一錢)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林】當歸散 治變蒸有寒無熱泉按醫統有寒熱者用之云
當歸(二錢) 人參(一錢) 醫統只用三分 官桂(一錢) 醫統(三分) 甘草(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統】調元散 治小兒變蒸脾弱不乳吐乳多啼
人參 陳皮 白朮 厚朴(薑製) 香附子(各二錢) 藿香 炙甘草(各五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統】參杏膏 治小兒變蒸潮熱
人參(半錢) 杏仁(一錢) 炙甘草(一錢) 升麻(煨五分)
上為極末百日已前每用一字麥門冬煎湯調服
【經驗】柴胡飲子 治兒變蒸之期有似傷寒兩疑之間用之極穩
柴胡 紫蘇 薄荷 陳皮 黃芩(各五分) 炙甘草(三分) 桔梗(五分) 芍藥(五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寶鑑】紫陽黑散 治小兒變蒸壯熱亦治傷寒發熱
麻黃(二錢) 大黃(酒炒黑一錢) 杏仁(二錢)
上同一處搗和燒存性以杏仁膏和之密器盛每服一豆許乳汁調和灌之
【醫統】平和飲子 治嬰兒變蒸於三日後三日進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內宜服
人參(錢半) 白茯苓(一錢) 炙甘草(五分) 升麻(二分)
上水煎服弱者加白朮一錢

一四 眼閉

小兒初生眼閉不開者由產母食熱毒之物致成斯疾治法當以熊膽少許蒸水洗眼上一日七八次如三日不開用生地黃湯服仍洗乳頭須要山茵陳湯以開眼
【醫統】生地黃湯 治兒初生眼不開
乾生地黃 赤芍 川芎 當歸 栝蔞根 甘草(各一錢)
上為末少許抹兒口中燈心煎湯調抹入口中連服效
【醫統】山茵陳湯 釀乳
山茵陳 澤瀉(各三錢) 栝蔞根 豬苓 甘草(生) 生地黃(各一錢半)
上為㕮咀水煎服初服二服且捏去宿乳第三服後卻令兒吃乳若產母自乳亦可服
【準繩】四聖散 治嬰孩胎受熱毒生下兩目不開
燈心 黃連 秦皮 木賊 棗(各半兩)
上㕮咀水煎澄清去渣無時頻洗兩目自開

一五 臍風

小兒生後有臍風證者多因斷臍帶後為風濕所傷而成也風入臍者令臍腫腹脹口撮多啼不能飲乳謂之臍風若入經絡多變為癇當作癇證治之
【醫統】控痰飲 治臍風宜先用此吐風痰次用益脾散和脾又用辰砂膏利驚即愈或手足攣拳口不開不治
蠍梢 銅青(各五分) 硃砂(一錢) 膩粉(一字) 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字臘茶清調下先吐風痰然後和胃
【醫統】宣風散 治小兒初生因斷臍後外傷風濕唇青不乳多喘撮口
全蠍(二十一個頭足全去毒用無灰酒炙塗為末用) 麝香(一字另研)
上為極末用半字金銀煎湯或麥門冬湯調化食遠服
【準繩】防風散 治初生兒臍風
防風 羌活 白芷 當歸 黃耆 甘草(各五分)
上為極細末少許燈心麥門冬煎湯調化
【正傳】張氏方 治小兒臍風撮口因臍斷傷風或尿在胞中遂成臍風發熱面赤啼聲不出
赤腳金頭蜈蚣(一條) 瞿麥(五分) 蠍梢(四個) 殭蠶(七個)
上為末鵝毛管吹些少入鼻中如噴嚏叫聲可治後用薄荷汁調與服之
【入門】千金龍膽湯 治小兒初生臍風撮口月內胎驚氣逆發熱
龍膽 鉤藤 柴胡 黃芩 桔梗 赤芍 茯苓 甘草(各半分) 大黃(一分) 蜣螂(一枚)
上為末每一錢或五分棗湯調服一方去蜣加人參川芎水煎服治小兒疳魃病
【準繩】大連翹湯 治胎熱臍風小便不通及諸般瘡毒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赤芍 當歸 防風 柴胡 滑石 蟬殼 甘草(炒各一錢) 山梔子 黃芩(各五分)
上水煎服

一六 夜啼

按夜啼者有陰陽二證陰者臟冷也夜則陰盛與冷相搏臟氣交擊故作痛而啼陽者臟熱夜則陽衰與臟熱交擊亦作痛而啼也
【醫統】安神散 治小兒一百二十日內夜啼
蟬蛻(四十九個只用後半截)
上為細末分作四服用鉤藤煎湯不時調化服
【全幼】萬金散 治嬰孩小兒臟冷夜啼
當歸 丁香 乳香 人參 五味子(各二錢半) 白朮(半分) 沉香(一錢半) 肉桂(半錢) 赤芍(炒半分)
上水煎食後服
【丹溪】治小兒夜啼
人參(二錢半) 黃連(一錢半) 炙甘草(半錢) 竹葉(二十片)
上姜水煎
【直訣】當歸散 治夜啼不乳
當歸 白芍 人參(各二錢半) 甘草(一錢二分) 桔梗 陳皮(各一錢)
上水煎灌之
【百問】鉤藤散 治小兒夜啼及臟冷
鉤藤 茯神 川芎 當歸 木香 甘草 白芍(各一錢) 茯苓(二錢)
上薑棗煎服
【醫統】五味子散 治小兒夜啼及腸痛至夜則似鬼祟
五味子 當歸 赤芍 白朮(各五錢) 茯神 陳皮 肉桂 甘草(炙各二錢)
上水煎服
【醫統】燈花膏 治小兒夜啼不已
燈花(七分) 硃砂(一字)
上研末白蜜調兒睡抹唇內
【綱目】小兒夜啼黃連(薑汁炒)甘草竹葉煎服
【醫鑑】一方 用燈心燒灰付乳上令兒吮之
【入門】四君子湯 治夜啼氣虛者
本方加山藥扁豆 挾熱加黃連竹葉
【入門】一方 治氣血俱虛腹痛夜啼者
黃耆 當歸 赤芍 木香 甘草(等錢)
上為末著乳頭上使吮乳服之
【濟世】一方 治驚啼用亂髮燒灰酒調服
【直訣】蟬蛻鉤藤散 治肚痛驚啼
鉤藤 天麻 茯苓 川芎 白芍(各二錢) 甘草 蟬蛻(各一錢)
上燈心水煎服
【百門】六神散 治腹痛啼哭面青口中冷氣四肢亦冷曲腰而啼或大便泄瀉及不吮乳
人參 山藥 白朮(各半兩) 甘草(二錢) 白茯苓 白扁豆(炒各一兩)
上薑棗煎服

一七 客忤

小兒客忤是外人帶來穢惡之邪氣忤之一若人中是為客忤雖是父母家人或從遠來外至經履神廟喪門飲酒騎馬乍至汗氣穢氣近兒若一染之皆為客忤凡兒中忤率然驚駭啼哭不已心志恍惚聞聲即跳常欲躲避之狀者是也
【玉案】安魂湯 治客忤立效
棗仁 茯神 遠志(各一錢) 當歸 膽星(各七分)
上入燈心二十莖水煎服
【大全】真珠散(湯氏方) 治小兒客忤驚風痰熱煩躁恍惚睡臥驚跳時或咬牙啼叫不已小便赤澀或吐黃沫
真珠末 海螵蛸 滑石(各一錢) 茯苓 白附子 人參(各二錢) 甘草 全蠍(各半錢) 硃砂(二錢) 腦子 麝香(各一錢) 金銀箔(五片)
上為末每用半錢燈心麥門冬入蜜少許下之(方見物觸門)
【醫林】犀角散 治客忤(方見物觸門)
【醫林】黃土散 治客忤
灶心黃土 蚯蚓糞
上二品研末水調塗兒頭上及五心
【醫林】伏龍肝散 治客忤
【備急】一方 治小兒客忤死不能言
桔梗燒研三錢米湯服之仍吞麝香豆許
【外臺】一方 治小兒客忤口不能言
細辛 桂心(等分)
上末以少許納口中
【肘後】一方 治小兒客忤中惡真丹寸寸蜜三合和灌之

一八 中惡

中惡天吊者為惡鬼之氣所中兩目上攛吊起而不能𦞂也此因胎氣不足精神失守虛之所在邪必腠之心虛則神離肺虛則魄亂肝虛則魂凶脾虛則意擾腎虛則精乏而鬼得以犯之矣其症面白帶青或土色目睛上視口吐白沫手足拘攣身冷如冰也
【玉案】安神散 治中惡天吊
茯神 遠志 南星 麥門(各五錢) 石昌(二錢) 琥珀(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滾湯調下
【保元】辟邪膏 治小兒卒中惡毒心腹刺痛悶亂欲死等症
降真香 白膠 沉香 虎頭骨 鬼臼 龍膽草 人參 茯苓(各五錢)
上末入雄黃半兩麝香一錢煉乳為丸乳香湯下
【全幼】中惡者卒然心腹刺痛悶絕煩死腹大而滿蘇合香圓研麝香雄黃用降真香煎湯研化食遠服(方見鎖肛)

一九 哭無聲

幼幼心書云鍾洪聲大澗遠流長形處胞胎之中受氣充足水火兼濟心腎不虧所以發聲清韾洪亮是其根本深壯稟賦充實抑自然之理也初生啼哭發聲不出或短促呃呃上下氣不相乘此由胎氣不足根本不壯何必藥焉縱使以意投藥終非長大之見醫者不可不察

 內釣

病源曰驚風內釣腹痛多啼汗出糞清咬乳睛慢流涎或唇焦黑囊腫傴僂眼內紅筋班血虎口脈紋侵入掌中
【醫統】桃符丸 治小兒內釣
銀硃(半錢) 乳香(一錢) 蒜(煨一個)
上為細末用蒜研勻丸如黍米大半歲兒五丸薄荷煎湯化下
【百問】保命丸 治小兒胎驚內釣腹肚堅硬睡眠不安夜多啼哭
全蠍(十四個) 防風(二錢) 殭蠶(炒) 天麻(各二錢) 南星 白附子 麝香(五分) 金箔(十片) 蟬蛻 硃砂(各一錢)
有熱症加牛黃片腦硼砂
上為末粳米糊丸每兩作四十丸常服鎮心安神化痰除一切驚風諸症一方加人參白茯苓二錢
【阮氏】一方 治小兒內釣腹痛
乳香 沒藥 木香(等分)
上水煎

二一 急驚風

急驚風症牙關緊急壯熱涎潮竄視反張搐搦擅動唇口眉眼眨引頻並六脈浮散洪緊此蓋屬肝風邪痰熱有餘之症也
【醫統】消驚丸 治小兒驚風鎮心利痰解熱
人參 天麻 茯苓 硃砂 全蠍 姜蠶 羚羊角 犀角 南星(四錢) 麝香(一字)
上為極末煉蜜丸如芡實大用菖蒲煎湯研化食後服
【錢氏】利驚丸 治小兒急驚痰熱抽搐
天竹黃 輕粉 青黛(各一錢) 牽牛(五錢)
上細末煉蜜丸梧子大以薄荷煎湯研化食前服
【保元】南極壽星湯 治小兒急驚搐搦眼番口噤搖頭天吊痰咳喘熱
膽星 防風 白附子 蟬蛻 薄荷 甘草
上水煎服濟世無白附子名之曰鎮驚散人參羌活散治初作急驚散風邪除熱
羌活 獨活 柴胡 川芎 人參 甘草 茯苓(各一兩) 前胡 桔梗 地骨皮 天麻(各半兩) 枳殼(一兩)
上入薑棗薄荷苛水煎服瘡疹未發亦可服
【醫鑑】敗毒散 治急驚風初起發熱手足搐搦眼上視等證並一切感冒風寒頭痛發熱咳嗽鼻塞聲重及瘡疹欲出發搐並宜服之
人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茯苓 枳殼 桔梗 川芎 天麻 全蠍 殭蠶 白附子 地骨皮 甘草(各等分)
上姜三片水煎服
【直訣】抱龍丸 治傷風溫疫驚風潮搐及蟲毒中暑
雄黃(二兩半) 辰砂(另研五錢) 天竹黃(一兩) 南星(四兩) 麝香(五錢正傳云恐太多用二錢半)
上為末甘草湯丸皂子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痰壅咳嗽薑湯下之 錢仲陽加天麻一方加牛黃五分珍珠一錢琥珀一錢水煮甘草膏為丸金箔十片為衣治驚風百病大有神效 薛氏曰煎丸化痰祛邪清熱之功居多屬肝心實熱而致者殊效若脾肺虛弱而見昏睡痰嗽者寶鑑天麻湯
【醫統】抱龍丸 治小兒諸驚四時感冒瘟疫邪熱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發搐並宜用此常服驅風化痰解鎮心熱和脾胃益精神鎮虛驚恐怖譫語
人參 天竹黃 琥珀 檀香 茯苓(各一兩五錢) 甘草(炙三兩) 枳殼 枳實 辰砂(飛五兩) 山藥(炒一斤) 南星(炒一兩) 金箔(一百片)
上極末隨手新汲水和勻如芡實大陰乾薄荷湯下
【局方】防風導赤散 治小兒初驚
生地 木通 防風 甘草(等分)
上入竹葉少許煎服嘗有一老醫云小兒驚搐多是熱證者若首先便用驚風藥白附子全蠍姜蠶川烏之類便成壞證後有醫幼科驚藥只此方進一二服導去心經邪熱其搐隨手便止次服寧志膏神效
寧志膏
麥門(半兩) 麝香(三分) 茯神 硃砂(各一兩)
上煉蜜丸薄荷湯下之
【準繩】木通散 治小兒肝心有熱驚悸
羌活 山梔(各二錢) 大黃(煨) 木通 赤茯苓 甘草(各一錢)
上入紫蘇葉些少水煎服 泉按此方瀉肝風降心火利驚熱也
【準繩】仁濟犀角湯 治心驚熱盛
犀角 防風 木通 赤茯苓 桑白皮(炒) 甘草(炙各等分)
上水煎服
【直訣】瀉青丸 治肝熱急驚搐搦等症
羌活 大黃 川芎 山梔 龍膽 當歸 防風(各等分)
上末蜜丸芡實大每半丸至一丸煎竹葉湯入砂糖化下 薛氏云前症若大便秘結煩渴飲冷飲食如常形病俱實宜此
【濟世】一方 治小兒發熱驚啼
防風 蟬蛻 芍藥 木通 車前 赤茯苓 麥門 甘草
上入燈心水煎服
【局方】至聖保命丹 治小兒胎驚內吊腹肚堅硬目睛上視手足抽掣角弓反張痰涎壅盛(方見胎驚)
【保元】千金散 治小兒痰喘急慢驚風至死但能開口灌下無不活者(內閣秘傳)
全蠍 姜蠶(各三分) 硃砂(四分) 牛黃(六釐) 冰片 天麻 黃連(各四分) 膽星 甘草(各二分)
上為末每服五七釐薄荷燈心金銀煎湯不拘時調下
【保元】安神散 治驚風退後恍惚虛怯安神定志調理之劑
人參 茯苓 遠志 天麻 白附子 麥門 全蠍 蓮肉 茯神 硃砂(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燈心湯調下
【醫統】定志丸 治小兒驚風已退神志未定以此調之
琥珀 茯神 人參 遠志(薑製焙) 白附子 天麻 麥門 酸棗仁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皂角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調下
【濟世】抑肝散 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
當歸 白朮(炒) 茯苓 鉤藤鉤(各一錢) 川芎(八分) 柴胡(五分) 甘草(三分)
上水煎子母俱服如蜜丸名抑青丸 中山氏云小兒屬少陽故病則肝火症多是方也柴胡鉤藤能抑肝火芎歸能補肝血木乘土則脾胃衰術苓草所以補助脾氣也
【準繩】奪命丹 治急慢驚風諸藥無效此藥隨手奏功
白附(三錢) 黑附(半兩急驚不用) 南星(一兩) 天麻(三錢) 辰砂(另研二錢半) 防風 半夏(各半兩) 全蠍(七枚) 蜈蚣(炙一條) 麝香(半錢) 姜蠶(炒慢驚不用)
上為末三歲兒半錢薄荷生薑自然汁加好酒沸湯各少調服 泉按上方急慢通治之良方也

二二 慢驚

慢驚症因病後或吐瀉或藥餌傷損脾胃肢體逆冷口鼻氣微手足瘛瘲昏睡露睛此脾虛生風無陽之症也
【醫統】理中湯 治小兒慢驚風脾胃虛寒泄瀉
人參 白朮 乾薑(各二錢) 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 龔雲林云小兒吐瀉日久成慢驚風默默不語昏睡露睛遍身手足厥冷十分危篤死在須臾百藥罔效加附子用之得神驗也
【錢氏】白朮散 治小兒脾虛吐瀉積痛頻泄欲成慢驚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甘草(炙加半分) 藿香(各等分) 木香(少許) 葛粉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薑棗湯服丹溪加白扁豆山藥肉豆蔻用姜煎服若慢驚已作加全蠍天麻細辛白附子
【醫統】惺惺散(王氏) 治小兒吐瀉脾弱內虛生驚
人參 茯苓 木香 天肉 扁豆 全蠍(炙) 陳米(炒各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統】星香全蠍散 治小兒慢驚風昏迷痰搐
木香 南星 人參 陳皮(各一錢) 全蠍(炙) 甘草(炙各五分)
上入紫蘇三葉薑棗水煎服
【準繩】生附四君子湯 治小兒吐瀉不思乳食凡虛冷病先與數服以正胃氣
人參 白朮 附子(生) 木香 茯苓 陳皮 甘草(各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小青】烏蠍四君子湯 治小見慢驚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一錢) 川烏(生) 全蠍 甘草
上入薑棗水煎服次服去川烏
【準繩】醒脾散 治吐瀉脾困不食痰作驚風
全蠍(焙半錢) 白附子(炮) 天麻(焙) 甘草(炙) 人參 茯苓 石菖蒲 木香 石蓮肉 白朮(各一錢)
上為末每三字薑棗煎服有熱去木香或加南星半夏陳皮陳米
【準繩】大醒脾散 小兒胃虛不消乳食尤須節約
天南星 茯苓 橘紅(各一分) 全蠍 甘草(炙) 白附(炮) 蓮肉 人參 木香(各半分) 陳倉米(二百粒)
上為末每服三字薑棗煎服二方通用驅風醒脾亦可釀乳
【醫統】醒脾散 治小兒吐瀉不止作慢驚
人參 白朮 茯苓 木香 全蠍 姜蠶 天麻 白附子(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上入薑棗水煎服
【全幼】調中湯 治嬰孩小兒慢驚
人參 白朮 茯苓(去皮) 甘草(炙) 白芷 石蓮肉 藿香 天麻(煨) 橘皮 白扁豆(生薑汁浸炒去皮) 半夏 木香(各半錢)
上劑入生薑棗水煎不拘時候服之按上方和脾胃止吐瀉溫中正氣之良劑屢用效東井翁曰手足厥冷加附子
【家傳】六君子湯 東井曰小兒諸疾服剛劑成慢驚者加附子有奇效
【薛氏】芍藥參苓散 治肝木克脾土目劄面青食少體倦
芍藥 人參 茯苓 白朮 陳皮(各七分) 柴胡 山梔 甘草(各五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泉按脾土虛則木乘之面色青者肝亢之兆不食體倦者脾虛候此方中有柴芍梔抑肝木有五味異功散補助脾土最良劑也
【錢氏】溫白丸 治小兒吐瀉久病轉成慢驚身冷瘛瘲等症
人參 防風 白附(生) 姜蠶 全蠍(各一錢) 南星 天麻(各二錢)
上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薑湯下泉按此方驅風豁痰定驚良劑也
【入門】加味朮附湯 治小兒吐瀉後脾虛變成慢驚身如弓如髮直吐乳貪睡汗多宜此
附子 白朮(各一兩) 肉豆蔻(一個) 木香 甘草(各五錢)
上入薑棗水煎服泉按此方溫寒燥濕行氣健脾玄治翁加人參柴胡
【東垣】黃耆湯 治小兒慢驚風之神藥也
人參(一錢) 炙甘草(五分) 黃耆(二錢) 芍藥(一錢)
上水煎服
【綱目】豆卷散 治小兒慢驚多因藥性大溫及熱藥治之有驚未退而別生熱症者
大豆黃卷 管仲 板藍根 炙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每半錢水煎服
補遺
【全幼】定命飲子 治嬰孩小兒吐瀉脾胃虛弱發作慢驚風
半夏 天麻 甘草(炙) 茯苓 白朮 老生薑
上入薑棗水煎服或為末服
【醫統】全蠍觀音散 治小兒吐瀉脾虛發作慢驚
全蠍(炒十個) 天麻 防風 白芷(各二錢) 人參 黃耆 茯苓 甘草(炙) 白扁豆(炒各一錢半)
上為極細末棗一枚冬瓜仁炒煎湯調下
【醫統】調氣散 小兒慢驚之後以此調理
木香 陳皮 藿香 香附子 人參 甘草(各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大全】保生丹 治嬰孩小兒慢驚尚有陽證
全蠍(炒) 白附子(炮) 姜蠶(炒) 南星(炮) 蟬蛻 琥珀(各一錢) 麝香(二分半) 防風 硃砂(各半錢)
上為末粟米煮糊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用薄荷煎湯研化食遠服

二三 慢脾

【保元】加味四君子湯 治慢脾之症面赤額汗舌短頭低眼合不開睡中搖頭吐舌頻嘔腥臭噤口咬牙床手足微搐不收或身冷或身溫者四肢冷蓋慢驚之後吐瀉損脾病傳已極總歸虛處惟脾所受故曰慢脾風世所謂慢驚難療者慢脾是也
人參(一錢) 茯苓(五分) 蒼朮(三分) 炮乾薑(四分) 白朮(炒六分) 製附子(一分) 羌活(三分) 炙甘草(四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百問】生附四君子湯 治慢脾風助胃回陽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生附(各一錢)
上入薑棗水煎如厥冷逆加附子一錢
【全幼】加味大醒脾散 治小兒慢脾風內虛昏迷不醒
人參 白朮(炒) 橘紅 丁香 茯苓 木香 南星 全蠍 天麻 白附(煨) 山藥 砂仁 石蓮肉 肉豆蔻 石昌 甘草
上入薑棗水煎服回陽加附子
【保元】回生錠 治慢驚慢脾之聖藥也一錠即有起死回生之功頃刻奏效故名回生錠真海上仙方也急驚亦效
人參(五錢) 白朮(一兩) 茯苓 山藥 桔梗(各一兩) 甘草(三錢) 膽星(五錢) 辰砂(三錢) 赤石脂(煅五錢) 乳香(另研二錢) 蒙石(煅金色三錢) 牛黃(一錢) 麝香(一錢)
上為末五月五日午時取粽搗勻作錠子金箔為衣陰乾每服三五分薄荷湯化下
【全幼】吉朋醒脾散 治證同前大醒脾胃
人參 橘紅 甘草(炙) 白朮 茯苓 全蠍(各五錢) 木香 半夏(各二錢半) 白附(四個) 天南星(煨一個) 陳倉米(二百粒)
上入薑棗水煎服

二四 物觸

大抵小兒隨其心性不可觸逆凡有所愛之物不可強直取之心神所好若不遂欲心氣解散神逐物遷不食不言神昏如醉四肢垂嚲狀如中惡醫士見之莫之措手如有此證詢其母及左右順其所欲然後用藥則安也
【醫統】沉香順氣散 治小兒物忤逆觸
沉香 茯神 紫蘇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細末紫蘇梗煎湯調化不拘時服
【醫統】安息香散 治小兒物忤逆觸
安息香 蘇合香 檀香 藿香 甘草 南星(各等分)
上為細末薑汁調作小餅每用磨化塗奶上及焚煙避一切客忤及物觸
【醫統】犀角散 治客忤驚啼壯熱
犀角 麥門 天麻 鉤藤 硃砂(各一錢) 鐵粉 雄黃(各五分) 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半錢金銀煎湯調服
【醫統】伏龍肝散 治客忤驚啼壯熱
灶心黃土(二兩研) 雞子(一枚)
二件和水少許調勻塗五心及頂門

二五 天釣

(如魚之上釣故云天釣
錢氏云小兒天釣病皆由乳母飲酒食肉房勞熱毒之氣流入乳中兒食其乳遂使傳其熱毒痰涎蘊積不得宣通加之外挾六淫致有此證其患壯熱驚悸眼目翻騰手足抽掣或啼或笑喜怒不常甚者爪甲皆青如祟之狀初得之時四肢瘛瘲壯熱無時頻頻呵欠脈大而實海法宜速解利風熱
【醫林】鉤藤散 治小兒天釣潮熱
鉤藤 人參(各半錢) 犀角(三分) 甘草(炙二分) 全蠍 天麻(各一分)
【醫統】天竹黃散 治小兒天釣目睛釣上四肢瘛瘲
天竹黃 臘茶 甘草(炙各一錢) 全蠍(生薄荷葉裹煨炙七個) 綠豆(半生半熟炒四十粒) 荊芥 雄黃(水飛) 枯礬(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人參煎湯調服
【準繩】鉤藤飲子 治驚風天釣卒然驚悸眼目翻騰
鉤藤(炒五分) 麻黃 甘草(炙各三錢) 天麻 川芎 防風 人參(各七分) 全蠍(炒去毒五個)
上入薑棗煎服

二六 癇證

內經曰癇為神不守舍謂神亂也大抵癇證皆由驚動是臟氣不平鬱而生涎閉塞諸經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驚或幼少感風寒暑濕或飲食不節逆於臟氣而成者有矣胎內受驚與飲食作癇者多而外感者間而有之
【醫統】安神散 治小兒截癇安心神
人參 茯苓 菖蒲 白蘚皮 遠志(各五錢) 石膏(二錢半) 犀角 甘草(炙各一錢)
上加麥門冬一撮水煎服
【醫統】牛黃膏 治小兒風癇迷悶抽搐潮涎
南星 全蠍(炒) 蟬蛻(各二錢) 姜蠶(炒) 白附子 防風 天麻(各一錢)
上為細末蒸棗肉研膏丸如小豆大用荊芥淡薑湯調服
【全幼】太乙散 治小兒胎癇正發分瘥後
天漿子(炒) 全蠍(各二十一個) 防風 天麻 辰砂(各五分) 麝香(一字)
上細末用乳汁調化不時服
【錢氏】五癇丸 鎮一切癇
硃砂(半兩) 水銀(一錢) 鉛(二兩) 雄黃(一兩) 珍珠(一兩)
上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一丸金銀薄荷煎湯下
【醫統】南星散 治癇後瘖不能言
天南星
上為末每服一字豬膽汁調下
【錢氏】利驚丸 治食癇熱癇者宜下之
輕粉(一錢) 天竹黃 青黛(各一錢) 牽牛(炒取頭末五錢)
上細末煉蜜丸梧子大以薄荷煎湯研化食前服
【百問】當歸大黃湯 治諸癇壯熱利下心中惡血
大黃(濕紙裹略煨) 甘草(炙) 當歸(各三錢半) 半夏 赤芍(二錢五分) 川芎(各一錢半)
上薑棗煎服

二七 感冒

【局方】惺惺散 治小兒風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兼鼻塞清涕兼治變蒸
人參 白朮 細辛 栝蔞根 茯苓 桔梗(各一錢半) 薄荷(三葉)
上入姜水煎服入門加川芎芍藥邪熱甚者本方加柴胡黃芩嗽咳痰喘加桑白皮杏仁全幼心鑑惺惺散加枳殼防風泉按古方謂小兒壯熱昏睡生風風熱瘡疹傷食證皆相似未能辨別疑似之間宜服之中山氏曰小兒形質俱脆雖有外邪難用發散峻劑惟調衛氣則邪可自去也是方也參朮苓草可以保養衛氣細辛桔荷辛溫所以疏陽邪栝蔞苦寒所以和其陰分然外邪甚盛正氣不弱者雖小兒敗毒十神等豈可舍而不用乎是亦有活方而已勿執一偏也
【全幼】惺惺散 治嬰孩小兒傷寒鼻塞發熱驚悸頭痛嗽咳時行瘡痘兒寒熱不問傷風風熱先與此藥數服往往必愈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細辛 桔梗 栝蔞根 加川芎
上入生薑薄荷同煎食後服
【全幼】惺惺散 治證同
蒼朮 川芎 細辛 羌活 防風 白芷 桔梗 茯苓 栝蔞根 甘草(炙) 赤芍 麻黃 荊芥 當歸
上入生薑薄荷水煎服
【濟世】香葛散 治小兒傷寒夾食夾驚四時瘧疾瘟疫
香附子 紫蘇 陳皮 青皮 甘草 葛根
上入生薑水煎服東井先生曰小兒感冒大科同惟常須兼用清痰消食之藥蓋小兒易傷食而熱則生痰故劑中宜略用輕輕疏解令汗微出也予常用此方加減百發百中最得神驗也
【全幼】香葛湯 治嬰孩小兒時氣瘟疫頭痛發熱肢體頰痛瘧疾
葛根(一兩) 羌活(五錢) 升麻(煨二錢) 桔梗(炒) 芍藥(炒) 川芎 茯苓 白芷 甘草(炙各五錢)
上用生薑蔥白一莖水煎服
【全幼】人參羌活散 治嬰孩小兒寒邪溫病時疫瘡疹頭痛體疼肢熱多睡及治潮熱煩渴痰實咳嗽作驚風
人參 羌活 柴胡 川芎 獨活 甘草(炙) 枳殼 茯苓(各五錢) 桔梗(炒) 前胡 地骨皮 天麻(煨各二錢半)
上入薄荷三葉生薑二片水煎服按上方乃解肌發表化痰利氣之良劑也
【濟世】參蘇飲 治小兒感冒風寒發熱頭痛痰涎咳嗽上壅喘促胸膈痞悶嘔逆
紫蘇 陳皮 半夏 茯苓 前胡 枳殼 桔梗 乾葛 人參 甘草
上入生薑水煎服按上方發散和緩之劑小兒感冒欲發表者用之最良也
【全幼】解肌散 治嬰孩小兒傷寒夾驚傷風面赤嗞呀渾身壯熱
人參(一錢) 石膏(煨二錢) 甘草(炙) 麻黃(各一錢半) 葶藶(炒二錢) 茯苓(半錢) 杏仁(二十個) 鉤藤 枳殼(炒) 川芎(各一錢半)
上為極細末用姜三片棗一個去核同煎湯不拘時候調化服
【全幼】和解散 治嬰孩小兒四時感冒風邪壯熱煩躁鼻塞清涕驚悸自汗四肢骨節疼痛疹痘已發未發
羌活 防風 川芎 人參 甘草(炙) 升麻(炮) 葛根
上入薑棗水煎服自汗加白朮
【直訣】秘旨清肺湯 治小兒感冒發熱鼻流清涕
或咳嗽吐痰輕者勿藥自愈重者用此輕和之劑
橘紅 半夏 桔梗 川芎(各五分) 茯苓 桑白皮(各七分) 甘草 防風(各四分) 薄荷 黃芩(炒各三分) 白朮(一錢)
上入生薑水煎服

二八 濕證

巢氏曰濕者水氣也活人書云風雨襲虛山澤蒸氣豈止大人中濕小兒亦有受濕者緣小兒入復以來脾胃虛弱腠理開疏或連日陰雨或地上蒸濕小兒坐臥於上便受熱氣脈見沉緩身體煩痛發熱惡寒或多汗惡風精神昏悶或小便不利大便溏瀉若久不愈則手足垂軃入臟則瘖啞不言治法大要疏利小水其濕自除不可發汗及峻攻之
【大全】不換金正氣散 治感冒風濕頭目昏重時發壯熱(方見霍亂門 和劑方)
【全幼】參朮散 治嬰孩小兒初受濕氣身體疼痛發熱惡風多汗面浮作嘔小便不利
人參 白朮 豬苓(各一錢) 乾薑(一錢) 澤瀉 赤茯苓 木通(各三錢)
上入燈心七莖車前子一捻水煎服
【醫統】除濕湯 治小兒寒濕所傷手足軟弱吐瀉不能抬舉疼痛
人參 白朮 蒼朮 茯苓 半夏 厚朴 陳皮 藿香 大腹 甘草(炙各等分)
上水煎服

二九 諸熱

【家傳】藿香正氣散 東井曰小兒食滯身熱不止頭痛額肚腹熱甚或夜熱晝涼面黃嘔惡不思飲食者宜之
【家傳】錢氏白朮散 半井翁曰小兒一切病後餘熱最妙
【醫林】惺惺散 主虛弱面白汗出
泉按全幼曰虛熱證面色青白身微熱溫冷口氣冷手足心不熱大小便自利恍惚神慢噓氣軟弱泄瀉多尿虛汗自出叔和曰虛熱不可太攻熱去則寒起惺惺散四君子湯錢氏白朮散之類主之
【醫鑑】大連翹湯 治小兒心經邪熱眼目腫赤唇口生瘡涕唾稠盛驚風痰熱等症宜此常利小腸小兒諸熱表裡俱宜
連翹 瞿麥 滑石 車前子 牛蒡子 赤芍(各一分) 山梔子 木通 蟬蛻 當歸 防風(各半分) 黃芩 荊芥(各一分半) 柴胡 甘草(各二分)
上水煎服風熱痰變蒸肝熱大腸熱加麥門實熱丹熱加大黃胎熱瘡疥餘毒熱加薄荷
【濟世】碧玉散 治小兒十分潮熱五七日不退
滑石(一兩) 青黛(五錢) 石膏(煅五錢) 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滾湯調服熱不退柴胡薄荷湯下
【醫林】地骨皮散 治虛熱潮熱亦治傷寒壯熱
知母 柴胡 人參 甘草 地骨皮 半夏 茯苓(各等分)
上入姜水煎服按解風熱壯熱清勞熱虛熱之劑小兒風熱不止久成勞熱虛熱日日羸瘦骨立終及危殆者用之有奇效也
【準繩】四順清涼飲 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安四肢驚利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下不調小便少大便澀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毒一切壅滯並宜服之
赤芍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上煎服 小便不通加燈心木通

 脾胃

蓋小兒臟腑怯弱乳食過度則傷脾胃貴乎謂理得中無有太過不及否則脾胃受傷面恍無色口中涼氣不思乳食嘔吐肌瘦虛弱腹中作痛則當補脾益胃凡人以胃氣為本惟治病亦然胃氣有虛有實虛則有嘔吐不食之證實則有否滿內熱之證虛者益之實者瀉之欲得其平則可
【局方】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乳食心腹疼痛口苦無味嘔噦噁心噫氣吐酸面色痿黃體弱肌瘦肚痛泄瀉並服之
厚朴 陳皮(各三兩) 蒼朮(五兩) 甘草(一兩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一片棗二枚水煎空心入鹽少許調服常服快氣暖胃化宿食消痰
【醫統】快膈消食丸 寬中快膈消乳食正顏色
砂仁 橘紅 三稜(煨) 莪朮 神麯 麥芽(炒各半兩) 香附子(炒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綠豆大食後紫蘇湯下二十丸
【局方】溫脾湯 治脾胃不和腹脅虛脹不進乳食困倦無力
訶子(炮) 人參(七全半) 木香 桔梗(各半兩) 茯苓 藿香 陳皮 黃耆 甘草(各二錢半) 白朮(半兩)
上入薑棗水煎服
【局方】和中湯 治小兒脾胃不和嘔逆噁心冷熱不調減食泄瀉腹痛腸鳴少力嗜臥
厚朴 白朮 乾薑 甘草(各二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二片水八分煎乳食前溫服
【局方】四君子湯 小兒脾胃虛弱或因克伐之劑致飲食少思或食而難化或欲作嘔或大便不實脾胃虛損吐瀉少食宜此
人參 白朮(土炒) 茯苓 甘草(炙)
上入薑棗水煎服調理小兒諸疾和胃養氣胃冷嘔吐加丁香嘔逆加藿香脾胃不和加木香砂仁脾弱腹脹不思飲食加扁豆粟米傷食加神麯泉按此方理脾胃之主藥補虛進食此其人之本歟拔萃方加陳皮一味名異功散快脾和氣最妙
【薛氏】六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調肢體消瘦面色痿黃之症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
上入薑棗水煎服
【仁濟】保和丸治小兒食傷發熱欲成疳證常服益脾胃食則不傷
白朮(五兩) 茯苓 半夏 山楂 神麯(炒各三兩) 陳皮 連翹 蘿蔔子(各二兩) 蒼朮 枳實 香附子 厚朴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一兩)
上細末薑汁打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漸加至五六十丸食後茶湯下
【大全】加減觀音散 調理脾胃常服正顏色消飲食(楊氏方)
白朮(炒) 人參 扁豆(炒) 茯苓 麥芽(炒) 黃耆(炙) 甘草 山藥 神麯(炒) 香附(炒)
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下
【醫統】調中散(湯氏方) 治脾胃不和
人參 茯苓 木香 白朮 甘草(炙) 乾薑(煨) 藿香(洗) 香附 砂仁 丁香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湯下
【局方】參苓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嘔吐泄瀉及大病後調助脾胃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甘草(炙) 山藥(炒) 白扁豆(炒各一斤) 蓮子 砂仁 薏苡仁(炒) 桔梗(炒各半斤)
上為末每服一錢棗湯調服或飲湯亦可
【東垣】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不足困睡發熱元氣虛弱感冒風寒諸症或乳母勞役致發兒諸病
【局方】丁香散 治胃虛氣逆哯乳不食
人參(五錢) 丁香 藿香(各一錢半)
上水煎
【袖珍】醒脾散(湯氏方) 治小兒脾胃怯弱為風冷所乘體熱頭痛霍亂
天南星(八錢) 白朮 丁香 藿香 茯苓 人參 甘草(炙各一兩)
上水煎
【經濟】白朮散 治小兒脾胃虛弱
青皮 茯苓 白朮 甘草 肉豆蔻 丁香(各等分)
上為末紫蘇湯調下

三一 腹脹

夫腹脹由脾胃虛氣攻作也亦有實者必悶亂喘滿可下之不喘滿者虛也不可下若誤下致脾虛生大變謹之謹之
【直訣】搨氣丸 治小兒虛脹如腹大者加蘿蔔子名褐丸子
胡椒(一兩) 蠍尾(去毒半兩)
上細末麵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陳米飲下一方有木香一錢薛氏曰按前症屬脾肺虛水氣泛而喘急浮腫必兼溫補脾土以生肺金而氣自運行矣但前藥性屬辛熱雖能祛散寒邪而恐真氣反傷不可過劑
【正傳】消積丸 小兒腹中有食積結糞小便黃微喘脈伏而實時欲飲水能食者用之可下之
丁香(九個) 縮砂(十二個) 烏梅肉(三個)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三歲已上三五丸已下一二丸溫水下
【家傳】藿香正氣散 治小兒宿食不消腹脹滿悶
【回春】消脹散 治小兒腹脹
蘿蔔子(炒) 蘇梗 乾葛 陳皮 枳殼(各等分) 甘草(少許)
上水煎服食少者加白朮
【薛鎧】小兒傷食腹脹胸滿有痰用異功散而痊後復傷食腹脹兼痛或用下劑痛雖止而脹益甚更加氣喘此脾益傷而肺益虛也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調補而愈
【薛鎧】補中益氣湯 小兒停食服通利之劑作嘔腹脹此脾胃傷用之
【本事】調中丸 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乾薑 橘紅 白朮 茯苓 木香 砂仁 官桂 良薑
上細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熟水服
【無擇】肥兒丸 治小兒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豎發熱無精神
黃連 神麯 麥芽(炒半兩) 木香(二錢) 檳榔(三個) 使君子 肉豆蔻(麵裹煨各半兩)
上為末糊為丸如梧桐子每二三丸熟水吞下
【綱目】十全丹 丁奚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此方主之
【丹溪】寄子年五歲痘後肚急
白朮(一錢) 陳皮 木通(各五分) 犀角 川芎 白芷 蘇梗 甘草(炙各三分)
上水煎服

三二 傷食

夫小兒傷食皆因乳哺不節過食生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積滯中脘外為風寒所搏或因夜臥失蓋以致頭痛身熱面黃目胞微腫腹痛脅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惡食或噁心或嘔或噦或口噯酸氣或大便敗卵臭或氣短痞悶或胃口作痛或心下痞滿按之則痛葛氏曰乳者奶者哺者食也乳後不可與食食後不可與乳緣小兒脾胃怯弱乳食易傷難以消化初得成積久則成癖成疳變為百病可不慎乎
【醫鑑】萬億丸 治小兒乳食生冷所傷發熱肚脹諸症
硃砂 巴豆 寒食麵
上先將硃砂研爛即將巴豆同研極細卻以寒食麵好酒打成糕入藥中仍同研百餘下再揉和為丸如黍米大二三丸清茶下泉按此藥峻利中氣不足之兒勿與之
【保元】太和散 治小兒內傷乳食肚腹脹痛外感風寒頭痛發熱
紫蘇 陳皮 香附子 麥芽 蒼朮 川芎 枳殼 山楂 神麯 甘草 羌活
上入生薑水煎服
【回春】消食丸(又名消乳丸) 治宿食不消
砂仁 陳皮 三稜(炒) 神麯 麥芽(各五錢) 香附(一兩) 白朮(炒五錢)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食後白湯下綱目曰湯氏方無白朮也
【濟世】消食散 治小兒傷食腹痛
山楂 神麯 砂仁 麥芽 白朮 陳皮 青皮 甘草(炙)
上入生薑水煎服
【局方】不換金正氣散 東井先生曰小兒內傷生冷濕面等寒熱吐瀉腹痛者此方主之依本方加山楂神麯而最可也
【直訣】清中解鬱湯 治脾胃虛弱飲食停滯鬱熱生痰或身熱赤暈
白朮 茯苓 山梔 山楂 神麯 陳皮 麥芽 川芎 桔梗 甘草
上水煎服
【直訣】六君子湯 治小兒傷食嘔吐發熱面赤依本方加升麻柴胡
【局方】八解散 玄治翁曰小兒傷食嘔吐腹痛用之有奇效也
【保元】消食餅 小兒時常傷食皮黃肌瘦肚大腹脹用此焦餅令常食之
蓮肉 山藥(炒) 茯苓 芡實 神麯(炒) 麥芽(炒) 扁豆(炒) 山楂(各等分)
上為末每四兩入白麵一斤水同和烙焦餅用
【醫鑑】啟脾丸 此藥消食止泄止吐消疳消黃消脹定腹痛益元氣健脾胃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山藥 蓮肉(各一兩) 山楂 陳皮 澤瀉 甘草(炙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三四十丸空心米湯送下小兒常患傷食諸疾服之立愈
【保元】保嬰丸 健脾胃進飲食消積滯殺疳蟲長肌肉乃保嬰第一方也(方見疳門)

三三 腮腫

薛氏曰腮屬足陽明胃經其生癰者多因兒食甘甜厚味脾胃積熱所致
【本事】治小兒毒氣攻腮赤腫可畏
皂角(二兩) 天南星(生二錢) 糯米(一合)
上為末薑汁調塗立效
【百問】連翹漏蘆湯 治小兒腮腫
漏蘆 麻黃 連翹 升麻 黃芩 白蘞(各一錢) 甘草 枳殼(各半錢)
上水煎服熱甚加大黃朴硝
【準繩】升麻防風湯 治胃經實熱咽痛口燥腮癰等症
升麻 防風 黃蘗(炒) 茯苓 芍藥(炒) 陳皮(各五分) 連翹 當歸(各七分)
上水煎仍量大小用之
【準繩】清咽利膈湯 治心脾蘊熱或咽喉腮舌腫痛
玄參 升麻 桔梗(炒) 甘草(炒) 茯苓 黃連(炒) 黃芩(炒) 牛蒡子(炒杵) 防風 芍藥(炒各等分)
上水煎

三四 疳證

丹溪曰小兒臟腑嫩嬌飽則易傷乳哺飲食一或失常不為疳者鮮矣皆因飲食不調肥甘無節而作也或嬰幼乳缺粥飯太早耗傷形氣則疳之根延及歲月五疳病成錢氏曰疳皆脾胃耗傷亡津液之所作也
【醫統】加味肥兒丸 治諸疳身黃肚大痞塊泄瀉瘦弱
胡黃連 黃連 木香 檳榔子 三稜 莪朮(煨) 青皮 陳皮 神麯(炒) 麥芽(炒各一兩) 使君子 香附子 蘆薈(各半兩)
上為末以神麯麥芽面打糊為丸綠豆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如小兒無熱去胡黃連泄瀉加肉豆蔻人參茯苓
【醫統】大蘆薈丸 治疳殺蟲和胃止瀉
蘆薈 黃連 胡黃連 木香 蕪荑 檳榔子 雷丸(白者) 青皮(各半兩) 藿香(少許)
上為末用豬膽汁丸麻仁大每服十餘丸米飲下
【保元】消疳湯 治小兒大便色疳白小便渾濁如米泔肚大而青筋見者疳病也
山楂 白芍 黃連(薑汁炒) 茯苓 白朮 澤瀉(各一錢) 青皮(四分) 甘草(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濟世】消疳飲 治小兒疳疾身熱面黃肚大青筋瘦弱通治諸疳
人參 白朮 茯苓 黃連 胡黃連 神麯 青皮 砂仁 甘草
上水煎服傷食加山楂有蟲加使君子
【保元】消疳退熱飲 治小兒疳積發熱肚大青筋骨瘦如柴
山楂 烏藥 竹茹 檳榔 史君 蕪荑 木通 牽牛 大黃 柴胡 莪朮 枳殼 黃芩 葶藶 燈心
上水煎服
【醫統】五疳保童丸 治小兒一切疳證無不保安
蟾頭(一枚炙令黃色) 白鱔頭(炙焦黃) 龍膽草 蘆薈(各二錢) 黃連 胡黃連 五倍子 苦楝根皮 夜明砂 天漿子(各五錢) 麝香(五分) 青皮(五錢) 熊膽(一錢) 雄黃(二錢) 青黛(三錢)
上為細末糯米飯丸麻子大一歲兒二十丸米飲下不拘時日進三服
【醫統】五疳消食丸 治小兒五疳八痢肚大青筋療勞疳走馬牙疳唇爛口臭此藥中和大能進食長肌
使君子 蕪荑 黃連 橘紅 麥芽 龍膽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粟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醫統】通神丸 治小兒冷熱疳
黃連 胡黃連(各二錢) 蕪荑 使君子 木香(各一錢) 丁香(五分) 肉豆蔻(一錢) 大蝦蟆(酥炙為末)
上為末飯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局方】肥兒丸 治諸疳多因少乳吃食太早或因病人胃虛脾弱生蟲日漸黃瘦肚大青筋不能行立發豎發熱口臭牙疳
黃連(姜炒) 神麯(炒) 麥芽(炒各半兩) 檳榔子(二枚) 木香(二錢) 肉豆蔻 使君子(煨各半兩)
上為末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直訣】四味肥兒丸 治小兒食積脾疳目生雲翳口舌生瘡牙根臍爛發熱瘦怯遍身生瘡又小便澄白腹大青筋一切疳症
蕪荑 神麯 麥芽 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水糊丸一二十丸空心白滾湯送下
【醫鑑】肥兒丸 消疳化積磨癖消熱伐肝補脾進食殺蟲養元氣
人參(三錢半) 白朮(三錢) 茯苓(三錢) 黃連(姜炒三錢半) 胡黃連(五錢) 使君子(四錢半) 神麯(三錢半) 麥芽(三錢半) 山楂(三錢半) 甘草(炙三錢半) 蘆薈(二錢半)
上為末黃米糊為丸米湯化下
【萬氏】肥兒丸 健脾胃進飲食消積滯殺疳蟲補疳癆長肌肉仍保嬰之第一方也
人參(三錢) 白朮 橘紅 山藥 蓮肉 神麯(各五錢) 茯苓(四錢) 青皮 山楂(各三錢) 砂仁(二錢半) 使君子 甘草(各二錢)
上為極細末用生荷葉包粳米煮熟去荷葉將米杵爛以淨布扭出再煮成糊為丸如麻仁大每服二十五丸陳倉米炒熟煎湯下泉按上方加木香而壽世保元名保嬰丸
【回春】蘆連消疳丸 治小兒五疳痞塊發肚脹壯脾胃消飲食平肝火磨積塊
蘆薈 胡黃連 黃連(酒炒) 蕪荑 檳榔(各五錢) 白朮 茯苓 當歸(各二兩) 芍藥(八錢) 人參 神麯(各六錢) 甘草(四兩) 山楂子 使君子(各七錢)
上為末湯泡蒸餅打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回春】消疳丸 治五疳皮黃肌瘦髮直尿白肚大青筋好食泥炭茶米之物或吐或瀉腹內積塊諸蟲作痛
蒼朮 陳皮 厚朴 枳殼 檳榔 神麯 山楂 麥芽 三稜(煨) 莪朮(煨) 砂仁 茯苓 黃連 胡黃連 蕪荑 使君子 蘆薈
上為末使君子殼煎湯泡蒸餅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清米湯化下可
【正傳】一方 治小兒疳病
黃連 白朮 山楂(各五錢) 胡黃連 蘆薈(各二錢) 蕪荑(二錢五分) 神麯(二錢)
上為細末豬膽汁為丸如麻子大量兒大小加減丸數與之
【正傳】祖傳經驗秘方檳榔丸 小兒疳病積氣成塊腹大有蟲等證其效如神
檳榔子(一兩) 三稜(煨醋炒) 莪朮(醋炒各半兩) 青皮 陳皮(半兩) 蕪荑(二錢半) 雷丸(五錢) 鶴蝨(三錢) 乾漆(五分) 木香(二錢) 良薑(二兩陳壁土同炒) 砂仁(一錢) 麥芽(五錢) 胡黃連(三錢) 甘草(炙三錢) 神麯(五錢) 山楂(五錢)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薑湯送下
【醫統】茯神丸 治小兒心疳熱
茯神 茯苓 遠志(姜炒) 黃連(炒) 琥珀(各三錢) 鉤藤 蝦蟆(煅各二錢) 菖蒲(一錢) 蘆薈(五分) 麝香(二分半)
上為末粟米煮糊丸如黍米大薄荷煎湯下一二十丸
【醫統】龍膽丸 治小兒心疳頰赤面黃鼻乾心躁口內生瘡驚悸
龍膽 赤茯苓 黃連 胡黃連 硃砂(各二錢) 麝香(一字)
上為極末蒸餅泡為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食遠白湯下
【醫統】天麻丸 治小兒肝疳風疳眼疳
青黛 黃連 天麻 五靈脂 川芎 夜明砂 蘆薈(各一錢) 龍膽 防風 蟬蛻(各錢半) 全蠍(二枚焙) 麝香(少許)
上為末豬膽汁浸糕丸麻子大每服薄荷湯下
【醫林】生熟地黃湯 治肝疳搖頭揉目白膜遮睛腦熱羸瘦
生地黃 熟地 川芎 茯苓 枳殼 杏仁 黃連 半夏 天麻 甘草 地骨皮 當歸
上入生薑三片黑豆十五粒水煎服
【醫統】靈脂丸 治小兒脾疳食疳
靈脂 砂仁 白豆蔻 麥芽 莪朮 青皮 使君子 陳皮 蝦蟆(炙焦)
上為細末麵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醫統】捉疳丸 治小兒脾胃受疳面黃腹脹多睡如醉吃生米酒土
丁香 木香(各半兩) 黃連 蕪荑 蚌粉 神麯 三稜(煨) 青皮(各二錢)
上為細末豬膽汁煮糊丸黍米大食遠米飲下
【醫林】清肺湯 治肺疳咳嗽多喘揉鼻咬甲寒熱
桑白皮(五錢) 紫蘇 前胡 黃芩 當歸 天門冬 連翹 防風 赤茯苓 桔梗 生地 甘草(各二錢半)
上水煎服
【入門】地黃丸 主腎疳耳焦天柱倒齒脫手足冷如水
熟地黃(四錢半) 赤茯苓 山茱萸 牡丹皮 山藥(炒各三錢) 使君子 當歸 川芎 川楝子(焙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
【醫統】黃耆湯 癆疳者潮熱往來五心煩熱盜汗骨蒸咳嗽憔悴或瀉而渴腹硬如石面色如薰用此
黃耆 人參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 蝦蟆 鱉甲(炙焦各錢半) 茯苓 陳皮 柴胡 使君子(煨各一錢)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統】十全丹 丁奚哺露者皆因脾胃久虛不能克化水穀榮氣血故肌肉消瘦腎氣不足漸致肉枯骨露亦有胎中受病於母手足極細項小骨高腹大臍突或生谷瘕是為丁奚若往來蒸熱顱囟分開吐乳吐蟲煩渴嘔噦是為哺露此蓋疳症之極而因其形以名之也用此
青皮 陳皮 莪朮 川芎 五靈脂 白豆蔻 檳榔子 蘆薈 木香 使君子 蝦蟆(各二錢炙)
上為末豬膽汁浸糕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醫統】大蘆薈丸 治前症
【回春】異攻散 治小兒疳疾四肢消瘦肚腹脹大行步不能頗能飲食作渴發熱等症用之加減而得奇效
【回春】四君子湯 小兒面色痿黃眼胞微腫作渴飲食少思腹中一塊或移動小便澄白大便不實依本方加山梔蕪荑兼肥兒丸
【東垣】厚腸丸 治小兒失乳以食飼之不能克化或生腹脹四肢瘦弱或利色無常
陳皮(三分) 麥芽(五分) 半夏(三分) 枳殼 蒼朮(三分) 青皮(二分) 人參 厚朴(各二分) 面末(五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湯送下忌飽食
【濟世】補中益氣湯 諸疳癖塊久治不愈多服尤效

三五 虛羸

錢氏曰虛羸者脾胃不和不能食乳致肌瘦亦因大病或吐瀉後脾胃尚弱不能傳化穀氣有冷者時時下痢唇口青白有熱者身壯熱肌肉微黃此冷熱虛羸也冷者木香丸熱者胡黃連丸(虛羸與疳同治也
【家傳】錢氏白朮散 東井翁曰小兒初病疳津液少肌瘦者用之當生胃之津液唯多則妙
【準繩】潔古云小兒疳病肌瘦血氣不足同大人癆瘵之疾治之以潔古此言論之不拘冷熱虛羸皆用四君子地黃丸與前藥相兼服為得也
【錢氏】異功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吐瀉不食虛冷證先與數服以正胃氣
【準繩】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虛弱體疲食少或發煩渴等證
【聖惠】訶梨勒散 治小兒羸瘦脾胃氣弱挾於宿食不欲乳食四肢不和
訶梨勒皮 陳橘皮(各半兩) 黃耆 人參 白朮 藿香 桂心 白茯苓(各二分) 甘草(炙半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小兒大小以意加減
【準繩】溫脾湯 治小兒脾氣不和食少無力肌膚羸瘦(方見脾胃)
【錢氏】橘連丸 治疳瘦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
橘皮(一兩) 黃連(米泔浸一宿一兩半)
上為細末另研入麝香五分用豬膽七個分藥入膽內漿水煮候臨熟以針微刺破以熟為度煮粟米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加減無時海藏云黃連苦燥可以瀉脾火長肌肉

三六 嘔吐

凡小兒乳哺不宜過飽若滿則溢故令嘔吐乳母無知但欲速得兒長更無時度或兒睡著而強乳自此受病之源漸至日深遂成嘔吐蓋有冷吐有熱吐有積吐有傷乳吐也
【活幼】參砂和胃散 治小兒胃氣弱而有寒嘔吐不思飲食或食下即吐其吐多順快而無聲面青白唇淡精神倦怠
人參 砂仁 半夏(各四分) 白朮 茯苓(各五分) 藿香 陳皮(各三分) 炙甘草(二分) 煨姜(少許)
上水煎服
【醫統】白豆蔻散 治小兒脾胃不和憎寒壯熱腹痛嘔吐不納乳食
枇杷葉 白豆蔻 陳皮 黃耆(各半兩) 木瓜 人參 甘草(各二錢半) 川芎(一錢)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統】人參散 小兒止嘔逆併除煩渴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後燥渴不解宜此
乾薑(二兩) 人參 茯苓(各一兩) 木香 甘草(各二錢半) 藿香(二錢半)
上水煎服按此方調中和氣之良劑
【醫統】丁香散 治小兒胃虛氣逆嘔吐不定精神不安羸困霍亂
人參(五分) 丁香 藿香(各二錢半)
上水煎入乳汁少許可
【醫林】定吐紫金核 治丈夫婦女一切嘔吐小兒尤效
半夏 人參 白朮 木香 丁香 藿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用沉香硃砂為衣或煎湯亦可
【經濟】藿香散 治小兒吐哯嘔逆身熱面青不進乳食
藿香(一錢半) 丁香 人參 白朮 茯苓 扁豆 神麯(各半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罌粟米飲調下陳皮煎米飲下亦可
【醫林】通心飲 治嘔吐作渴
木通 連翹 瞿麥 山梔 黃芩 甘草
上入燈心藿香水煎服按此治熱吐之劑或小柴胡湯多加生薑亦可
【百問】竹茹湯 治胃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止
乾薑(七錢半) 半夏(半兩炮) 甘草(二錢)
上入竹茹一塊姜五片水煎服一方加茯苓尤妙
【醫林】加味四君子湯 交精吐乳眼慢糞多穢氣乃父母交合時吃乳所致本方加藿香木香
【家傳】錢氏白朮散 東井曰治前症最可一小兒有乳癖而壅滯胃口吐哯加枳實妙也
【回春】定吐飲 治小兒吐逆投諸藥不止服此有神效
半夏(二兩) 生薑(一兩) 薄桂(三錢)
上姜切作小方塊如綠豆大前半夏和勻入小鐺內慢火順手炒令香熟帶干方下桂再炒勻微有香氣以紙攤開地上去火毒候冷略播去黑焦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空心少與緩服
【袖珍】助胃膏(湯氏方) 治小兒冷氣入胃嘔吐不止
白豆蔻(十四個) 木香(三錢) 砂仁(四十個) 人參 茯苓 白朮(各半兩) 丁香(五錢) 山藥(一兩) 肉豆蔻(四個) 甘草(炙半兩)
上為末每一錢陳紫蘇木瓜湯調下
【拔萃】朱沉煎 治小兒嘔吐不止
硃砂(二錢水飛) 沉香(二錢) 藿香(三錢) 滑石(半兩) 丁香(十四個)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新汲水一盞芝麻油點成花子抄藥在上須臾墜濾去水卻用別水送下
【醫林】安神丸 因驚吐乳面色青者宜此
天門 牙硝 茯苓 山藥 寒水石(各五錢) 硃砂(三錢) 甘草(五錢) 龍腦(一字研)
上為末煉蜜丸藿香煎湯化服
【醫統】消乳丸 消乳食
香附子(一兩) 砂仁 陳皮 甘草(炙各半兩) 神麯(炒) 麥芽(炒各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黍米大七歲兒丸綠豆大食後薑湯吞下二三丸按上藥溫中快膈止嘔良品也
【綱目】半夏散 治小兒胃虛嘔吐水穀不化
半夏(一兩泡) 陳糯米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統】丁香散 治吐乳傷食
丁香 蓮肉 枇杷葉(薑汁塗炙熟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醫統】益胃散 快膈益脾止嘔進食
木香 丁香 藿香 陳皮 砂仁 白豆蔻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生薑棗湯下
【醫統】茯苓半夏湯 治諸嘔噦心下堅痞膈間有水痰眩悸
半夏(五分) 茯苓(二兩)
上入生薑水煎
【全幼】丁香圓 治嬰孩小兒嘔吐不止
丁香 半夏(各一錢) 青皮(五錢) 陳皮(一兩)
上為極細末煉白蜜丸如芡實大用滾白湯研化食前服
【全幼】紫蘇子飲 治嬰孩小兒飲乳母氣奶嘔吐
紫蘇子 人參 沉香(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半) 縮砂(二錢半) 茯苓(四錢)
上為極末用生薑煎湯調化食前服
【全幼】沉香散 治嬰孩小兒補虛調胃氣止吐瀉進乳食
沉香(一分) 藿香 丁香 甘草(炙各一錢) 木香 桂(各半錢) 茯苓(一分)
上為極末用紫蘇木瓜同煎湯調化食前服
【本事】治小兒嘔吐脈數有熱
麥門 半夏 人參 茯苓(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上入生薑水煎服
【湯氏】清膈飲子 治小兒伏暑嘔吐
香薷 淡竹葉(各一兩) 茯苓 人參 半夏 檀香(炙) 甘草(炙各半兩) 白粳米(一合)
上入姜水煎服大小加減
【玉機】藿香散 治脾胃虛有熱面赤嘔噦
麥門冬 半夏 甘草 石膏(各半兩) 藿香(一分)
上姜水煎
【丹溪】萬安膏 調脾順氣定驚脾胃不足吐乳黃疸治小兒一切疾
木香 沉香(各二錢) 檀香(三錢) 香附(一兩) 檳榔(半兩) 白朮(二兩) 肉蔻(半兩) 辰砂(三錢) 薄荷(二兩) 人參(半兩) 甘草(二兩) 琥珀 真珠 青黛 犀角(各二錢) 黃耆(一兩) 麝香(五分) 使君子(一兩) 天竺黃(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臨臥服薄荷汁或蜜水米飲化下
【準繩】萬安膏 治小兒脾胃虛弱腹生疳蟲癥瘕食積泄瀉常服消疳去積助胃氣和中疏氣滯
人參 厚朴 陳皮 青皮 乾薑 肉桂(各一兩夏不用) 木香 沉香 藿香(各半兩) 甘草(半兩) 澤瀉(冬不用春秋減半) 使君子(一個)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食前米飲化下如熱薄荷湯下一方無木香沉香藿香青皮使君子有白朮蒼朮茯苓豬苓也
【得效方】一方 治小兒吐乳胃寒者
白豆蔻(十四個) 縮砂(同) 甘草(生二錢炙二錢)
上為末常摻入兒口中
【明堂】吐乳灸中庭一壯

三七 吐水吐蟲

【錢氏】面㿠白無精光口中氣冷不思食吐水當補脾益黃散主之(方見泄瀉門)
【丹溪】冬月吐蛔多是胃虛寒而蟲作吐用錢氏白朮散加丁香二粒(方見慢驚門)
【錢氏】吐水不心痛者胃冷吐水心痛者蟲痛口中吐沫水者後必蟲痛
【玉案】一方 治小兒口中常吐出蟲
黑錫灰 檳榔(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花椒煎湯送下

三八 泄瀉

泄瀉乃脾胃顓病凡飲食寒熱三者不調此為內因必致泄瀉又經所論春傷風復飧泄夏傷暑秋傷濕皆為外因亦致泄瀉醫者當於各類求之毋徒用一止瀉之方而云概可施治此則誤兒豈淺云耳若不治本則瀉皆止暫而復瀉耽誤久脾胃益虛變生他證良醫莫救
【局方】藿香正氣散 中濕泄瀉腸鳴肚腹脹痛
【醫統】六神湯 治脾虛吐瀉不進飲食
黃耆(炙) 扁豆(炒) 人參 白朮 茯苓 粉草(炙各等分) 加藿香亦可
上入薑棗水前服或作末薑棗湯調服
【醫統】人參安胃散(出東垣方) 治暑熱傷乳損其脾胃吐瀉久恐成慢風
人參(二錢) 黃耆(四錢)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一錢) 芍藥(二錢) 茯苓 陳皮 黃連(各二錢)
上水煎
【醫林】錢氏白朮散 治小兒冷瀉臟腑冷洞瀉如水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木香 藿香 葛根
長澤氏曰小兒脾胃虛寒而兼發熱惡寒泄瀉者理中湯大溫難輕用補中益氣湯之峻補未適當於此時必投之謂之中治也
【活幼】加減五苓散 治小兒暑月水瀉小便赤澀或全不小便者
赤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 木瓜(五分) 白朮(六分) 木通(八分) 車前子(略炒四分)
上入燈心一圍水二鍾煎一鍾入鹽少許令藥微有鹹味飢時服之小便自利其瀉立止
【回春】五苓散 小兒傷食作瀉腹脹四肢浮腫小便不利加木香用之而愈
【回春】益元散 小兒水瀉殊效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 加白朮(一兩)
上為極末米湯下一錢許
【直訣】五味異功散 治小兒脾胃虛冷腸鳴腹痛自利不思飲食按薛氏曰小兒食積瀉飲食已消而泄瀉未止此脾胃氣傷宜此
【醫述】參朮薑桂飲 小兒久瀉面色赤身熱口渴屬脾胃極虛陽氣外散者此方主之俗概為有餘邪熱用寒涼之藥則殺人者不為不多矣
人參(五分) 白朮(炒六分) 乾薑(炒) 桂 茯苓 扁豆(薑汁炒) 山藥(炒各六分) 陳皮 甘草(各四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統】藿香散 治小兒脾胃不調作瀉青黃黑白乳食不消糞中有如雞子清兼瀉如水其證腹痛微熱
陳皮 藿香 枳殼(炒) 厚朴(制)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紫蘇湯調下或米湯下亦可如黃白色木瓜湯下如瀉止棗湯下大能和胃進食
【百問】參苓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泄瀉不止及大病後以此養胃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白扁豆 山藥 砂仁 蓮肉 薏苡仁 桔梗(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分棗湯米湯送下
【醫統】香橘餅 治積瀉冷瀉傷食泄瀉
木香 青皮 陳皮(各二錢半) 厚朴 神麯 麥芽(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餅或米湯下
【醫統】胃苓湯 治泄瀉脾胃不和傷食瀉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厚朴 陳皮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燈心陳米煎湯調服
【錢氏】益黃散 小兒不能食乳瀉褐色身冷無陽也宜此
陳皮(十兩) 青皮 訶子(各五兩) 丁香(一兩) 甘草
上細末白湯調下
【準繩】田氏云便青者因驚風內藏脾氣不和宜白朮湯
【丹溪】瀉青亦是寒宜用蘇合香丸平胃散各等分蜜湯調服
【中藏經】白朮圓 治小兒白瀉
白朮 當歸 芍藥 木香(減半)
上等分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十五丸米飲下
【濟世】一方 治小兒久瀉用山藥炒為末不拘多少入粥內食之立愈

三九 霍亂吐瀉

凡小兒上吐不止下瀉不住皆因內外傷侵兼以調護失常乳食不節遂使脾胃虛弱清濁相干蘊作而成有先瀉而後吐者乃脾胃虛冷其候先瀉白水吐亦不多口氣緩而神色慢額前有汗六脈沉濡此為冷也先吐而後瀉者乃脾胃有熱氣促唇紅吐來面赤脈洪而數渴飲水漿此為熱也冷熱之分須要詳審
【局方】不換金正氣散 治山嵐瘴氣寒熱往來霍亂吐瀉臟虛寒
厚朴 藿香 陳皮 半夏 蒼朮 甘草(各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統】藿香散 治時氣吐瀉退熱
藿香 厚朴 半夏 白朮 乾葛 甘草(炙各等分)
上入姜水煎服
【全幼】藿香散 治嬰孩小兒脾胃虛弱乳食不調身熱風熱作驚吐瀉不止
藿香 人參 茯苓 丁香 羌活 防風 半夏
上入生薑棗水煎服
【活幼】加味平胃散 治小兒傷食吐瀉
蒼朮 厚朴 山楂(各六分) 陳皮 青皮 麥芽 香附 砂仁 川芎(各四分) 甘草(炙二分)
上入生薑水煎服
【直訣】五味異功散 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炙) 陳皮(等分) 一方加木香
上入薑棗水煎服按凡小兒虛冷病先以數服正其氣溫中和胃之劑也薛氏曰按前方補脾胃之聖藥也況人之一身以脾胃為主若小兒乳食失節寒涼失宜或乳母六淫七情失調兒飲其乳諸病頓起當專以此藥治之其應如響
【活幼】藿香和中湯 治感寒停食吐瀉
藿香 紫蘇 香附子 蒼朮 厚朴 山楂 川芎(各六分) 羌活 砂仁 麥芽 白芷 陳皮(各四分) 炙甘草(二分)
上入生薑水煎服
【直訣】助胃膏 治胃寒吐瀉乳食不化
白朮 茯苓 人參(各五分) 甘草(一錢) 白豆蔻(十四個) 山藥(一兩) 砂仁(四十個) 丁香(一錢) 肉豆蔻(四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芡實大每二三丸米飲磨化龔氏回春此方有木香藿香陳皮全幼心鑑更加沉香
【全幼】助胃膏 治嬰孩小兒慢驚風吐瀉不進乳食
人參 白朮 蓮肉(各二錢) 白豆蔻 甘草(炙) 茴香(炒)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一錢)
上為極細末煮粟米糊圓如芡實大用陳米飲研化食前服
【全幼】助胃膏 治嬰孩小兒助養脾止吐
人參 白朮 茯苓 砂仁 山藥 甘草(炙各三錢) 沉香 木香(各一錢) 丁香(五粒) 肉豆蔻(一個)
上為極末煉蜜圓如芡實大用生薑煎湯研化食前服
【保元】七味白朮散 治小兒脾胃久虛嘔吐泄瀉頻並不止津液枯竭發熱煩渴多燥但欲飲水乳食不進羸困失治變成慢驚風癇不問陰陽虛實並宜服之
人參 白朮 木香 茯苓 藿香 甘草 葛根
上入薑棗水煎服薛氏曰胃傷則嘔脾傷則瀉故用上藥調補胃氣以化生津液如無他症只因胃氣虛而津液不足者用四君子湯尤效泉按若胃虛不能食而大渴不止者不可用淡滲之藥但胃元氣少故也以本方補之
【全幼】藿香正氣散 治嬰孩小兒傷寒頭痛憎寒壯熱痰喘咳嗽心腹疼疼吐瀉虛腫疳傷
藿香(一錢半) 甘草(炙) 腹皮 白芷 白朮 桔梗 陳皮 厚朴(各五錢)
上入薑棗水煎服
【全幼】不換金正氣散 治嬰孩小兒四時傷寒五臟氣噎咳嗽痰涎霍亂吐瀉
藿香 厚朴(各二錢半) 甘草(一錢半) 蒼朮(二錢) 人參 茯苓 木香(各一錢) 半夏(三錢) 陳皮(二錢)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統】五苓散 治傷暑霍亂吐瀉身熱口渴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 官桂(三分)
上入姜燈心水煎服
【局方】觀音散 治小兒外感風冷內傷脾胃嘔逆吐瀉不進乳食
石蓮肉(一分) 茯苓(一錢半) 人參 白芷 木香 綿耆(各一錢) 神麯(炒二錢) 白扁豆 甘草(三錢炙)
上入藿香水煎服
【袖珍】香樸飲子(幼幼方) 治小兒伏熱吐瀉虛煩悶亂如發驚狀
人參 茯苓 甘草 紫蘇 木瓜 澤瀉 香薷 半夏 扁豆 陳皮 厚朴 烏梅
上入薑棗水煎服
【全幼】掌胃膏 治嬰孩小兒脾虛胃弱吐瀉不止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肉豆蔻 白豆蔻 陳皮 枇杷葉 青皮 丁香 沉香 木香 藿香 縮砂(各一錢)
上為極細末煉白蜜丸如芡實大用米飲研化食前服東井先生此方用半夏乾薑水煎與之治小兒吐瀉屢得奇效也
【保元】加減柴苓湯 治小兒夏秋月霍亂吐瀉身熱口渴
豬苓 澤瀉 香薷 葛根(各七分) 茯苓(一錢) 白朮 黃連 甘草(各五分) 天花粉(二錢)
上入生薑水煎服腹痛加桂芍藥
【準繩】六君子湯 治脾胃氣虛吐瀉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虛痰嗽喘促惡寒或肝虛驚搐目眩自汗諸證東井翁小兒虛而吐瀉者必投之有奇效也程仁甫曰常治小兒吐瀉之疾得捷效者甚多須辨寒熱如夏月熱症必加姜炒黃連少用藿香白豆蔻之類徐徐服之不可火急頓服即不納如寒月依本方加乾薑砂仁藿香白豆蔻類或有傷食吐瀉者初劑加神麯麥芽山楂一二劑而決可取效如不效者有必發慢驚死屢試皆爾
【醫統】銀白散 治小兒吐瀉壯胃治糞清
扁豆 糯米(各一兩) 藿香 丁香 白朮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紫蘇湯下
【醫統】加減四君子湯 治小兒吐瀉不止調胃進食
扁豆 藿香 甘草 黃耆 人參 茯苓 白朮(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入鹽點服或用水煎亦可
【百問】益黃散 治小兒吐瀉脾虛不食米不穀化困倦力少滑腸夜起並疳虛盜汗並治涎沫流出(方見泄瀉門)
【回春】又方 治吐瀉四君子湯加藿香陳皮一劑而愈
【醫統】理中湯 治脾胃不和心腹攻痛痰逆噁心嘔吐心下虛煩否滿膈塞不通飲食減少短氣羸困溫中逐水止汗去濕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霍亂吐瀉手足厥冷並治
人參 白朮 乾薑(煨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入薑棗水煎服腹痛加人參渴加白朮寒加姜附吐多去白朮加生薑瀉多仍用術悸者加茯苓四肢厥冷下利轉筋可加附子為末煉蜜丸名理中丸治厥冷臟寒吐長蟲或胃中虛冷先服理中丸
【醫統】縮脾散 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止吐利霍亂之後服熱藥太多致煩躁者並治之
砂仁 烏梅肉 草果(煨去皮) 甘草(炙各半兩) 乾薑 白扁豆(炒各三錢)
上每服二錢白水煎服
【醫統】參香散 治伏熱瀉虛煩悶亂飲引不止
人參 白朮 香薷 半夏 陳皮 茯苓 扁豆(炒)
上水煎服
【宣明】人參散 治小兒虛熱煩渴因吐瀉煩渴不止
人參(半兩) 茯苓(二兩半) 生犀 桔梗(各二錢半) 甘草 乾葛(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中盞入燈心五莖同煎至六分放溫不計時候煩渴者以新竹葉湯下量年紀加減
吐瀉過多脾胃虛乏欲生風候者四君子加白附減半生薑煎服
【綱目】和中散 和胃止吐瀉定煩渴治腹痛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炙) 乾葛 黃耆 白扁豆 藿香(等錢)
上入薑棗水煎服海藏曰和中散四君子湯加減法
【丹溪】小兒周歲吐乳腹瀉
滑石(煅二錢) 白朮(炒三錢) 乾葛(三錢) 陳皮(炙三分)
上為粗末煎飲之
【海藏】吐利四肢脹逆腦門低陷四君子加藿香丁香芍藥等分服
【準繩】溫中丸 治小兒瀉白胃寒故也腹痛腸鳴吐酸水不思飲食霍亂吐瀉
人參 白朮 甘草(等分)
上為末薑汁麵糊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二三十丸
【準繩】吐瀉昏睡露睛者胃虛熱也錢氏白朮散和中散可也吐瀉昏睡不露睛者胃實熱益元散之類
【入門】升陽益胃湯 吐瀉久不止者乃清氣下陷胃口陽虛飲食少進四肢無力
黃耆(二錢) 人參 甘草 半夏(各一錢) 白朮 柴胡 白茯 澤瀉(各三分) 陳皮(四分) 羌活 獨活 防風 芍藥(各五分) 黃連(一分)
上薑棗煎服泉按南豐李氏曰小兒吐瀉皆當溫補若已虛損尤當速生胃氣惟尋常時行瀉症不可遽投熱藥慎之慎之

 痢疾

小兒痢疾大抵多由脾胃不和飲食過傷停滯不能克化又為乳母恣食生冷熱毒厚味以傳之又為風寒濕熱之邪以干之故有此疾有裡急窘迫急痛者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大法與大人同惟劑輕重耳
【準繩】一方(丹溪方) 治小兒痢疾
黃連 黃芩 大黃 甘草
上水煎服赤痢加桃仁紅花白痢加滑石末同煎按熱痢初宜下
【丹溪】一小兒八歲下痢純血作食積治
蒼朮 白朮 黃芩 芍藥 滑石 茯苓 甘草 陳皮 神麯
上水煎下保和丸泉按玉案曰下痢純血者在大人則為難治在小兒則為食積而無所妨而治小兒之痢又宜以消積為主
【澹寮】敗毒散 治小兒禁口痢毒氣上衝心肺食即吐逆
人參 茯苓 甘草 前胡 川芎 羌活 獨活 桔梗 柴胡 枳殼 陳倉米(各等分)
上入生薑水煎服
【直訣】香連丸 治小兒赤白痢疾
黃連(二十兩) 吳茱萸(十兩)
上先將二味用熟水拌和入磁器內置熱湯中頓一日同炒至黃連紫黃色去茱用連為末每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米飲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滾湯下
【醫鑑】萬億丸 治小兒下痢赤白腹痛立效泉云兒實壯積滯深重者其效如神
【玉案】通快飲 治小兒痢疾始發
山楂(一錢) 麥芽 蒼朮 萊菔子 枳實 木通(各七分) 大黃 檳榔子(各一錢二分)
上入生薑水煎服
【保元】清熱化滯湯 治小兒痢主方
黃連(吳茱萸煎湯拌炒) 白芍 陳皮 茯苓 枳殼 黃芩 甘草
上入生薑一片水煎空心服初起積熱正熾加大黃芒硝血痢加酒炒黃芩當歸地榆白痢加厚朴枳殼 赤白並下加川芎歸尾桃仁紅花滑石陳皮乾薑(炒黑) 白痢久虛加白朮黃耆茯苓去芩赤痢久虛下後未愈去芩加川歸白芍白朮川芎阿膠裡急後重加木香檳榔腹痛加白芍川歸玄胡枳殼小便赤少加木通豬苓澤瀉下如豆汁加白朮蒼朮防風食積加山楂枳實麥芽神麯久痢氣血兩虛加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升麻肉蔻下後二便流利惟後重不去者氣陷於下也以升麻提之
【醫統】地榆散 治小兒赤痢因大腸停積熱毒得之或點滴鮮紅
地榆 訶子肉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湯調下一方加黃連枳殼芍藥
【醫統】小連丸 治小兒赤白痢脾胃虛弱糟粕不聚腹脹不食時作陣痛煩渴身熱
黃連(三兩) 乾薑(炮一錢) 當歸 阿膠(炒各兩半)
上為末阿膠膏丸小豆大三歲三十丸食前米湯化服
【家傳】和中湯 治小兒傷於飲食濕面之物患泄痢稍後重赤白相交一身無熱者
青皮 厚朴 枳殼 芍藥 藿香(各中) 白朮 蒼朮 砂仁(各小)
上水煎服按上方延壽院所制小兒多此證屢用屢驗
【局方】胃風湯 治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殼不和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毒下痢如豆汁瘀血日夜無度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川芎 當歸 芍藥 桂(少許)
上入粟米數粒水煎食前服
【選方】一方 治小兒噤口痢
石蓮肉(去殼留心)
上研為末每服五分陳米飲調下此是毒氣上衝心腹藉此以通心氣便覺思食
【全幼】參苓白朮散 小兒痢疾久不愈脾胃虛弱有熱氣關閉胸中禁口加石膏枳殼粳米一撮同煎食前服心氣通胃脘開便能食(方見泄瀉門)
【全幼】參香散 治嬰兒臟腑氣虛怯冷熱不調積在臟腑作成痢疾或下鮮血或如豆汁魚腦瘀血或下紫黑血或赤白相雜或成五色裡急後重日夜頻並臍腹絞痛甚不可忍及禁口疳蟲時瘟諸痢無問新久
人參 白扁豆(炒) 木香(各四錢) 肉豆蔻 茯苓(八錢) 陳皮(去白) 罌粟殼(去筋帶炙二兩四錢)
上為極細末用米飲調化食前服
【醫統】豆蔻香連丸 治小兒乳食不節腹胃虛弱冷熱之氣客於腹間下赤白痢腸內疼痛日夜頻並不思乳食
黃連(炒七錢半) 肉豆蔻(二枚麵包煨) 丁香(二錢半) 木香 訶子(炮各半兩)
上末粟米糊丸黍米大三歲服十丸米飲下
【醫統】烏梅散 治下痢後津液減少臟腑虛燥煩渴引飲長治諸病後煩渴引飲無度
烏梅肉(半兩微炒) 茯苓 木瓜(各一兩)
上入姜水煎服
【醫統】桃花丸 治下痢赤白多並泄瀉青水
赤石脂 乾薑(各等分)
上為末糊丸如麻子大空心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經濟】木香散 治諸般瀉痢日久不安並皆治之
白朮(用麵炒) 麥芽 當歸(一錢) 木香 人參 陳紅曲(各一錢) 甘草 茯苓 神麯 青皮(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白湯調下一方用紫蘇木瓜湯調下
【袖珍】木香圓(幼幼方) 治下痢赤白
黃連(一兩用吳茱炒去茱不用) 肉豆蔻(二個) 木香(二錢半二件一處面浸)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赤痢粟米飲下白痢厚朴湯下大全赤白相雜陳米飲下
【宣明】厚朴散 治小兒虛滑瀉痢不止
使君子(一個) 揀丁香(十個) 厚朴(半兩) 吳白朮 茯苓 青皮(各二錢) 甘草(一寸炒) 訶子皮(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量歲數加減用清米湯下
【袖珍】木香散 治冷痢肚痛不食
木香 白朮(各一分) 厚朴 龍骨 當歸(各半兩) 乾薑 訶子(各一分)
上入薑棗水煎
【全幼】香梅飲子 治嬰孩小兒腸胃受積脾虛下痢赤白腹肚疼痛裡急後重
木香(一片生一片煨) 烏梅(半生半煨) 當歸(半生半煨) 甘草(半生半炙) 陳皮(去白半生半炒二錢半) 木香(一錢) 黑豆(半生半炒三十粒)
上水煎生黑豆不可打破全用食前服泉按木香一錢恐木瓜乎按上方安和五臟順益三焦陰陽既分腸胃自厚蓋生熟藥而治冷熱病可謂切要而穩當也一本後木香作木通也
【全幼】地榆散 治嬰孩小兒下痢赤白頻並
地榆(一分) 甘草(二分) 芍藥(一字) 當歸(一錢)
上水煎服
【海藏】赤痢 四君子加當歸赤芍入粟米少同煎服白痢 四君子等分加乾薑減半入粟米少同煎
【百問】五苓散 治中濕下痢煩渴飲水
【保元】補中益氣湯 治小兒久痢裡急後重欲去不去手足並冷皆胃氣虛寒下陷也此方主之本方加木香補骨脂倍加升麻柴胡

四一 腹痛

小兒腹痛之病誠為急切凡初生二三個月及一周之內多有腹痛之患無故啼哭不已或夜間啼哭之甚多是腹痛之故大都不外寒熱二因夫寒者面白唇青或瀉痢清白以熱綿裹腹而啼少止即是寒也因於熱者面赤唇紅得暖啼甚即是熱也一周之外能吃飲食則有傷食腹痛或瀉或不瀉口渴而臭面黃身熱即是積痛久而不愈必致成疳矣
【局方】藿香正氣散 東井曰小兒一切腹痛用之有效依本方加木香
【醫鑑】消食散 治小兒腹痛多是飲食所傷治宜和脾消食
山楂 砂仁 麥芽(各一錢) 神麯 陳皮 青皮 香附子(各七分) 白朮(二錢半) 甘草(五分)
上入姜水煎服受寒作腹痛加藿香吳茱泉按小兒腹痛多是飲食所傷用上方和脾消食而奇效
【丹溪】食積腹痛硬必用紫蘇蘿蔔子之類
【湯氏】三稜散 治積氣肚痛
砂仁 甘草 益智 三稜 莪朮 青皮(各等分)
上為末白湯點下
【丹溪】一方 治冷熱不調嘔逆腹痛
枳殼 桔梗 青皮 陳皮 當歸 甘草 木香
上入姜水煎服
【玉案】運脾散 治小兒飲食所傷腹中作痛
香附 蘿蔔子 陳皮 山楂(各六分) 木香 白朮 青皮 丁香(各四分)
上入生薑水煎服
【正傳】一方 治小兒腹痛
甘草(炙) 乾薑(各二錢) 伏龍肝(一兩) 人參 茯苓 百草霜 白朮(各五錢)
上細末粥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陳皮湯下
【薛氏】六君子湯 腹痛若手足指冷呃逆泄瀉寒水侮土也本方用炮薑肉桂不效急加附子
【薛氏】五味異功散 服克滯之藥致腹作痛按之不痛脾氣復傷也宜之
【錢氏】益黃散 胃虛冷面㿠白色腹痛不思食主之(方見泄瀉門)
【醫統】理中湯 治小兒受寒腹痛
人參 白朮 甘草 乾薑(炮)
上水煎服
【醫統】七氣湯 治七氣傷脾結聚大腹痛不能乳食
半夏(一兩) 人參(二錢) 甘草(炙) 桂心(各一錢)
【醫統】芍藥甘草湯 治熱腹痛小便不通
芍藥(一錢)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加黃芩名黃芩芍藥湯
【錢氏】安蟲散 治小兒蟲痛
胡粉(炒黃) 檳榔 川楝子 鶴蝨(各三錢) 枯白礬(二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五六分痛時米飲調下泉按錢氏曰蟲痛者當口淡而沫自出薛氏云蟲動之因多屬胃氣虛弱或聞飲食氣味而動前方乃化蟲之劑若因脾胃虛弱者須當調補中氣魯氏云有胃受極寒極熱亦令蟲動或微痛或不痛遽然吐出法當安蟲為上若以治蟲反傷胃氣固不可也因寒而動者用理中湯加烏梅水煎服因熱而動者用㕮咀五苓散亦加烏梅水姜煎服

四二 心痛

小兒心痛當於大人心痛門參用之心痛吐水者蟲痛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錢氏】靈礬散 治小兒蟲咬心痛欲絕
五靈脂(二錢) 白礬(火飛半錢)
上同研每服一二錢水一鍾煎至五分溫服無時當吐出蟲
【錢氏】安蟲散 治蟲動心痛(方見腹痛)
【準繩】金鈴散 治小兒心痛
金鈴子 莪朮(炮各一錢) 茴香 木香(炮) 三稜(炮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半錢用熱湯調下

四三 癖疾(並食積)

癖塊者僻於兩脅痞結者否於中脘此因乳哺失調飲食停滯或乳母七情而所致也癖塊久則脾氣必虛宜以養胃氣為主
食積者因脾胃虛實乳食不化久而成積其症至夜發熱天明覆涼腹痛膨脹嘔吞酸足冷肚熱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
【家傳】錢氏白朮散 治小兒積痛和胃東井翁曰小兒癖積加青皮尤可也
【保元】淨府湯 治小兒腹中癖塊發熱憎寒口乾小便赤或大便稀溏或腹脹腫滿或痰嗽喘熱不思飲食面黃肌瘦四肢困倦等症
柴胡 山楂(各一錢) 黃芩 半夏(各八分) 白朮(八分) 人參(三分) 茯苓(二錢) 豬苓(五分) 澤瀉(二錢) 三稜 莪朮(各七分) 胡黃連(三分) 甘草(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濟世此方有麥門冬各等分而名之消癖湯也
【直訣】肥兒丸 治小兒癖其效如神
蕪荑(炒) 黃連(炒) 神麯 麥芽(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一二丸空心白湯下半井翁曰兒稟弱而有癖者此藥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五六丸以錢氏白朮散煎汁用之緩緩治之可也
【玉案】消麻散 治小兒諸食所傷以致肚腹膨脹面色黃瘦
莪朮 三稜 陳皮 山楂 草果
上為末每一錢姜淡湯下
【百問】九味蘆薈丸 治小兒癖疾並食積
胡黃連 黃連 蕪荑 蘆薈 鶴蝨 木香 雷丸 青皮(各半兩) 麝香(二錢另研)
上為末粟飯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米飲下
【濟世】參朮肥兒丸 治小兒癖塊發熱王道之劑久服除根
人參 山楂 麥芽 黃連 神麯(各三錢半) 使君子(四錢半) 胡黃連(五錢) 白朮 茯苓(各三錢) 蘆薈(二錢半) 甘草(三錢炙)
上為末陳小黃末粉糊為丸綠豆大每六七丸米湯下
【保元】抑肝扶脾散 治小兒癖積日久不消元氣虛弱脾胃虧損肌肉消削肚大青筋發熱口乾肚腹脹滿
人參(五分) 白朮(土炒) 茯苓 龍膽草 白芥子 山楂(各八分) 陳皮 神麯(各六分) 柴胡(三分) 黃連(姜炒一錢) 青皮(六分) 胡黃連(三分) 甘草(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回春】千金消癖丸 治小兒癖疾積塊有殊效
蘆薈 阿魏(另為糊) 青黛 木香 檳榔 厚朴 陳皮 甘草(炙各一錢) 使君子 胡黃連 山楂 香附 三稜(醋炒) 莪朮(煨酢炒各一錢) 麥芽 神麯 水紅花子(微炒各四錢) 人參 茯苓 白朮(各三錢)
上為末將阿魏一錢研水和麵打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四五十丸米飲白湯任下
【直訣】消積丸 治食積大便酸臭發熱
丁香(九個) 砂仁(十二個) 烏梅肉(三個) 巴豆(二粒)
上為末麵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
【直訣】保和丸 治食積
山楂(三兩) 神麯(二兩) 半夏 茯苓(各一兩) 陳皮 連翹 蘿蔔子(各五錢)
上為末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下
【簡易】勝紅丸 治小兒食積
陳皮 青皮 三稜 乾薑(炮) 良薑(各一兩) 莪朮(一兩二味醋煮) 香附(炒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薑湯下東井翁曰癖疾食積等久則皆脾胃虛憊生變症五味異功散錢氏白朮散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宜兼服

四四 咳嗽(附喘急)

經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大抵素秋之氣宜清肅及動之則氣上衝而為咳嗽久則動脾濕而為痰也大法與大人同
【醫統】參蘇散 治嬰兒感冒風寒發熱頭痛咳嗽痰涎並宜服之
人參 蘇葉 葛根 前胡 半夏 茯苓 陳皮 枳殼 桔梗 甘草(各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若肺實有邪去人參加黃芩桑白皮杏仁
【直訣】阿膠散 治小兒咳嗽口乾作渴
阿膠(一兩) 馬兜鈴(五錢) 糯米(一兩) 杏仁(七粒) 甘草(一錢) 牛蒡子(二錢半)
上水煎服蓬溪李氏曰阿膠散用馬兜鈴非取其補肺乃取其清熱降氣也邪去則肺安矣其中所用阿膠糯米則正補肺之藥也
【醫統】葶藶丸 治乳食傷脾傷風咳嗽面赤身熱痰盛喘促
甜葶藶(炒) 黑豆(炒) 杏仁(另研) 漢防己(各一兩)
上為末入杏膏蒸棗肉和搗成劑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薑湯下乳食後或臨臥服量兒加減
【直訣】瀉白散 治肺實熱咳嗽痰喘
桑白皮 地骨皮(各二錢) 甘草(五分)
上入粳米二十粒水煎服
【大全】人參散 治小兒咳嗽發熱氣喘面紅
人參 天花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
【家傳】藿香正氣散 東井翁曰感外邪挾食咳嗽者宜之於本方加杏仁
【薛氏】人參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
人參 陳皮 甘草 地骨皮 茯苓 知母 五味子 青皮 天門冬 桑白皮
上水煎服
【玉案】平肺飲 治小兒感風邪咳嗽痰多灑淅惡寒
陳皮 前胡 桑白皮 薄荷 防風(各五分) 栝蔞仁 蘇子 桔梗(各四分)
上入生薑水煎服
【綱目】紫蘇子散 治小兒咳逆上氣因乳哺無度內挾風冷傷於肺氣或小兒啼氣未定與乳飲之與氣相逆氣不得下
紫蘇子 訶子 萊菔子 杏仁 木香 人參(各等分) 甘草 青皮(各減半)
上入姜水煎服
【家傳】不換金正氣散 半井翁曰小兒食滯生痰五更咳嗽者甚多矣予用此得奇效
【玉案】涼肺湯 治肺咳嗽痰盛音啞
黃芩 貝母 天花粉 枳殼(各七分) 橘紅 山梔子 桔梗 麥門 甘草(各五分)
上入燈心三十莖水煎服
【玉案】定嗽湯 治小兒肺有寒痰咳嗽並作氣喘
款冬花 杏仁 橘紅(各八分) 桑白皮 桔梗 枳實(各六分) 栝蔞仁 膽星(各五分)
上入生薑水煎服
【醫統】杏蘇飲 治嬰兒痰氣咳嗽不止
杏仁 蘇子 陳皮 赤茯苓 桑白皮 大腹皮 半夏 甘草(炙各一錢)
上入姜水煎服
【醫統】百部丸 治小兒肺寒壅嗽微喘
百部 麻黃(各三錢) 杏仁(四十粒)
上和勻煉蜜丸皂角子大溫水下二三丸
【直訣】甘桔湯 治咳吐熱涎咽喉不利
甘草(二錢) 桔梗(一錢)
上為末每二錢入阿膠半斤水煎服
【丹纂】二陳湯 治小兒傷風咳嗽本方加防風枳殼白朮桔梗
【回春】補中益氣湯 小兒傷風咳嗽發熱服解表之劑加喘促出汗此脾肺氣虛加五味子
【醫林】人參胡桃湯 治小兒喘急不得臥
人參(一錢半) 胡桃肉(連皮五十個)
上入姜三片水煎服古今醫鑑曰治肺虛發喘少氣難以布息
【回春】六君子湯 小兒有哮病其母遇勞即發兒飲其乳亦嗽依本方加桔梗杏仁桑白皮治之子母並服
【潔古】人參荊芥散 治身熱痰嗽胸膈不利宜下痰去熱
人參(半兩) 荊芥(一兩) 大黃(二錢)
上水煎調檳榔木香細末五分輕粉一字乳後服如身熱潮熱宜服清涼飲子去大黃三服之後一二日卻入大黃服之令疏利則愈不可便動臟腑
【潔古】黃耆湯 治小兒咳嗽喘逆身熱鼻乾燥者是熱入肺經為客熱呷呀有聲
黃耆(二兩) 人參(二錢半) 地骨皮(五錢) 桑白皮(三錢) 甘草(二錢半)
上水煎放溫頻頻服之
【海藏】涎嗽 四君子加杏仁桑白皮等分半夏曲減半同煎 咳嗽四君子末煎紫蘇湯調下
【準繩】牛黃奪命散 治小兒肺脹喘滿胸膈起急兩脅扇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喝聲嗄而不鳴痰涎潮如塞
白牽牛 黑牽牛(半生半熟各一兩) 川大黃 檳榔(各一兩) 若不治死在旦夕俗云馬脾風
上為細末三歲兒每服二錢冷漿水調下涎多加膩粉少許無時加蜜少許泉按田氏云暴喘俗傳為馬脾風也大小便哽宜急下之用牛黃奪命散後用白虎湯平之馬脾風暴喘而脹滿也在百日內者不治
【準繩】無價散 治風熱喘促悶亂不安俗謂之馬脾風
辰砂(二錢半) 輕粉(五錢) 甘遂(麵裹煮焙乾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用溫漿水少許入滴油一點挑藥在上沉下去卻以漿水灌之立效

四五 瘧疾

小兒瘧不外乎風痰與食無食不發熱無風不作寒而痰食風之所成矣蓋三者不全則不能成瘧也治法惟宜兼用消食疏風化痰焉但量其所屬輕重可也師曰大抵嬰兒之瘧皆自飲食上得之者居多須以消導扶胃氣為本此秘訣也
【濟世】清脾飲 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不能食口苦舌乾心煩渴飲水小便黃赤大便不利
青皮 厚朴 白朮 草果 柴胡 茯苓 半夏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入姜水煎服東井曰小兒食瘧嘔吐痰沫及時行瘴瘧不問先寒後熱諸瘧通用加檳榔子
【直指】四獸飲 治小兒瘧疾和胃消痰
半夏 人參 茯苓 白朮 陳皮 草果 烏梅 生薑 大棗(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水煎服
【局方】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溫中快膈能闢山嵐瘴氣寒瘧脾胃虛寒嘔逆噁心並宜服之
厚朴 蒼朮 半夏 藿香 草果 茯苓 人參(各半兩) 甘草(二錢半) 陳皮(七錢半)
上入棗姜搗梅水煎服
【大全】草果飲(張氏方) 治小兒瘧寒多熱少或遍身浮腫
厚朴 青皮 草果 藿香 半夏 甘草 丁香皮 神麯 良薑(各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醫統】大腹皮湯 治小兒瘧疾因藥退熱太早變作浮腫外腎腫大飲食積於脾胃宜服
枳殼 蒼朮(各二兩) 甘草(二錢) 大腹 檳榔子 三稜 莪朮(各一錢)
上入姜皮蘿蔔子椒目同煎服
【玉案】疏脾飲 治小兒因風成瘧
紫蘇 柴胡 半夏(各一錢) 防風 青皮 厚朴 川芎(各五分)
上入姜水煎服
【玉案】平安飲 治小兒痰瘧來時作嘔
半夏 貝母 橘紅 柴胡(各七分) 黃芩 草果 白朮 枳殼(各五分)
上入生薑水煎服
【玉案】檳陳湯 治小兒因食成瘧
山楂 青皮 草果(各八分) 檳榔子 枳實 半夏 柴胡 麥芽(各六分)
上入姜水煎服
【保元】截瘧飲 治嬰兒瘧疾主方
白朮 青皮 柴胡 陳皮 蒼朮 豬苓 常山 澤瀉 黃芩 甘草
上入薑棗水煎露一宿溫服有汗而熱多加黃耆人參前胡知母無汗而熱多加葛根紫蘇寒多加乾薑草果痰多加貝母半夏食積加山楂枳實麥芽神麯夜發者為陰分加當歸升麻二日三日一發者加人參黃耆白朮烏梅去蒼朮單寒加乾薑附子人參去柴胡黃芩豬苓澤瀉腹痛加厚朴檳榔
【醫統】參苓湯 治小兒瘧後面赤黃泄瀉不止乳食不消此乃胃氣虛弱故脾虛則泄胃虛則吐宜服之
丁香 訶子(二錢炮) 青皮 陳皮 白朮 茯苓 人參 肉豆蔻(煨各三錢) 甘草(炙二錢)
上末每服二錢陳米一勺姜一片同煎
【家傳】錢氏白朮散 古林氏曰小兒瘧疾用藥病邪漸輕乳食不進時時寒熱者用之
【醫統】麻黃根湯 治小兒瘧疾盜汗寒熱進退
麻黃根 知母 檳榔子 三稜 莪朮(各一錢半) 半夏(三錢) 白芷 貝母(五分) 常山 甘草(各一錢)
上入姜二片小麥十五粒煎
【局方】藿香正氣散 小兒瘧疾寒多熱少周身浮腫腹滿悶不食者加前胡
【局方】八解散 小兒瘧因飲食而得者

補遺

【玉素】鱉甲飲 治小兒久瘧不住
何首烏 鱉甲(酒炙) 當歸 白朮 人參 黃芩(各八分)
上入棗水煎服
【保元】一方 治乳兒瘧疾痞塊
川芎 生地 芍藥(各一錢半) 陳皮 半夏 黃芩(各一錢) 甘草
上入姜水煎下鱉甲末半錢
【袖珍】常山飲(張氏方) 治一切瘧疾
厚朴 草果 常山 人參 半夏 貝母 知母 甘草 茯苓
上入薑棗水煎空心服
【準繩】青皮湯(湯氏方) 治小兒瘧疾作浮腫兼寒熱不退飲食不進
白朮 茯苓 青皮 厚朴 陳皮 半夏 大腹 檳榔子 三稜 莪朮 木通 甘草
上入姜水煎服泉按此方皆克泄元氣之藥若病久脾虛而作腫者當以錢氏異功散為主少佐以五皮湯誤用此必至不救
【濟生】鱉甲飲子 治瘧久不愈腹中結為癥瘕名曰瘧母
鱉甲(醋炙) 白朮 黃芩 草果 芎藭 橘紅 檳榔子 甘草 厚朴 白芍
上入薑棗水煎服
【準繩】小柴胡湯 治小兒瘧疾往來寒熱
人參 半夏 柴胡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明堂】小兒瘧久不愈灸內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各一壯)大椎百會

四六 鵝口瘡

小兒鵝口瘡者胃中之濕熱也何以名之鵝口也鵝口者滿口皆白有似鵝之口中俗謂之雪口是也分而言之重舌屬心鵝口屬肺合而言之總為心熱何者心統於脾故曰治於口也使不由於心熱則口雖白而舌自赤何為而舌上皆白耶大法內服瀉心清熱之劑而外敷涼藥則重者可消白者可退矣
【醫林】小兒鵝口瘡用發纏指頭蘸井花水拭口令淨用濃煎煮粟米汁以綿纏箸頭拭之更以煅過黃丹摻之即愈(葛氏方)
【正傳】一方 治小兒鵝口瘡不能食乳
地雞
上擂水塗瘡即愈地雞即匾蟲也人家磚石下多有之
【局方】珠礬散 治小兒鵝口瘡不能吮乳
硃砂 白礬
上為細末使亂髮纏指揩舌上令淨以藥敷之
【保元】牛黃散 治小兒口中百病鵝口瘡重齶不能吮乳及咽喉腫塞一切熱毒
黃連 黃柏(各八分) 牛黃 冰片 硼砂 辰砂(各一分) 雄黃 青黛(各二分) 牙硝(一分半)
上共入乳缽內研勻每用少許敷口內
【子母】一方 治小兒鵝口不能飲乳以黍米汁傅之
【子母】一方 治小兒鵝口瘡桑白皮汁和胡粉傅之
【聖惠】一方 治小兒鵝口滿口白爛貝母去心為末半錢水五分蜜少許煎三沸繳淨沫之日四五度

四七 口瘡

小兒口舌生瘡乃心脾受熱也口瘡赤心藏熱白脾藏冷口瘡黃脾藏熱
【聖惠】瀉心湯 治小兒口瘡屬實熱者
黃連
上為末每一字蜜水調下
【千金】甘露飲 治小兒胃中客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或牙齦腫出膿血等症
枇杷葉 生地 熟地 天門 麥門 枳殼 茵陳 石斛 黃芩(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本事方無麥門茵陳加山豆根犀角屑大有神效
【東垣】柴胡地骨皮散 小兒口瘡心胃壅熱者
柴胡 地骨 升麻
上水煎服
【直指】升麻湯 治小兒心脾有熱口舌破裂生瘡
升麻 玄參 川芎 生地 麥門(各五錢) 大黃 赤芍 黃連 黃芩(焙各三錢)
上水煎服
【集成】黑參散 治小兒口舌生瘡久不愈
天門 麥門 黑參(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白湯下
【準繩】五味異功散 治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因誤服克伐之劑脾胃復傷而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吐瀉不止飲食少思或驚搐痰嗽睡而露睛手足並冷若母有病致兒患者子母並服泉按口瘡有虛有實若不辨虛實一向用苦寒清冷之劑則作虛虛之患也準繩云若元氣虧損或服寒涼之藥或兼作嘔少食者此虛熱也用本方加升麻柴胡
【宮氣方】治小兒舌上生瘡如粥皮桑白皮汁傅之三兩度痊
【千金】一方 治小兒舌上生瘡乳飲不得
白礬
上和雞子置醋中塗兒足底二七即愈
【保元】加味五苓散 治小兒滿口白爛生瘡口糜
白朮 豬苓 澤瀉 木通 生地 赤茯苓 肉桂 甘草
上水煎服
【大全】湯氏方 治小兒心有客熱滿口生瘡
天南星
上為末醋調貼腳心
【家傳】錢氏白朮散 古林氏曰小兒病後口舌生瘡者此藥最可也舌胎亦用之妙也泉按舌胎者俗云志多志登岐
【百問】吳茱萸散 治初生兒吃乳後口內即生白屑煩躁吳茱萸不拘多少醋調傅兒腳心內退即去之泉按藥性雖熱能引熱下行
【準繩】清熱消毒散 治小兒實熱口舌生瘡及一切瘡瘍腫痛形病俱實
黃連(炒) 山梔子(炒) 連翹 當歸(各五分) 川芎 芍藥 生地(各六分) 金銀花(一錢) 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乳母同服
【正傳】白梅散 治小兒口瘡
鹽白梅(燒存性) 鉛丹(火飛) 紅棗(去核燒存性) 人中白(火飛) 龍腦(少)
上為末服之神效也
【宮氣方】一方 治小兒口瘡及風疳瘡等
晚蠶蛾
上細研貼瘡上妙也
【正傳】一方 治小兒口瘡
黃柏 細辛
上為末傅之
【入門】一方 治滿口生瘡糜爛者
黃柏 細辛 青鹽
上為末噙之吐涎三日即愈大人亦宜
【醫林】一方 治小兒口瘡通白者及風疳瘡蝕透者以白姜蠶炒令黃色拭去蠶上黃肉毛為末用蜜和傅之立效
【直訣】薛氏曰口舌生瘡作渴飲冷屬胃經實熱者瀉黃散可也作渴畏冷屬胃經虛熱者四君子湯或錢氏白朮散五味異功散
【無擇】牡蠣散 治小兒口瘡
牡蠣(煅通紅取出候冷研細以紙裹入土中七日出火氣三錢) 甘草(炙為末一錢)
上和勻時時挑少許摻口中或吐皆無害
【田氏】口瘡之治方 乳母同見宜服洗心散瀉心湯而後用黃柏末研細糝之瀉心湯黃連一味為末蜜水調不可煎
【湯氏】治口瘡驗方
黃柏(蜜炒半兩) 青黛(二分)
上為末頻摻口內
【斗門】口瘡服冷藥不愈者此中焦之氣不足虛火泛上宜附子理中湯
【簡易】一方 治小兒口瘡不能吮乳
密陀僧末醋調塗足心瘡愈洗去

四八 重舌

重舌者心脾熱盛也何以名之重舌矣重舌者舌下腫突其狀又若一層故謂之重也非真有兩舌也
【醫統】黃藥湯 治小兒重舌及舌腫
黃藥 甘草(炙各一兩)
上水煎服
【醫統】一方 治重舌
生白礬 黃丹 五倍子
上為細末蜜調塗舌上少頃以水漱之再塗以瘥為度
【玉案】清熱飲 治小兒重舌
黃連 生地黃(各一錢) 甘草 木通 連翹 石蓮子(各五分)
上入淡竹葉七片時時灌入口中
【子母】一方 治小兒重舌
黃丹
上加大豆內管中以安舌下
當歸連翹湯 治小兒心脾有熱舌下有形如舌而小者曰重舌及唇口兩傍生瘡
當歸尾 連翹 白芷(各三分) 大黃(煨) 甘草(炙各一錢)
上水煎服
【濟眾】一方 治小兒卒然重舌
蜂房(燒灰)
上細研酒和為膏傅兒舌下三四次用之
【千金】一方 治小兒重舌
竹瀝青 黃柏
上和勻點舌上即退
【濟眾】一方 治小兒重舌欲死
亂髮灰
上極末以半錢傅舌下
【子母】一方 治小兒重舌
烏賊魚骨(燒)
上和雞子黃傅之喉及舌上
【姚和】一方 治小兒重舌
蛇脫(炙焦)
上研末傅舌下日三次
【千金】一方 蒲黃塗之即痊
【千金】一方 用膽礬研細敷之
【湯氏】小兒重舌木舌者用三稜針於舌下紫脈刺之出惡血痊
【姚和】治小兒重舌 馬牙硝塗舌下日三度
【丹溪】小兒重舌 桑白皮煮汁塗乳飲之

四九 木舌

小兒木舌乃舌腫硬不柔和也此脾經實火也
【醫統】玄參散 治小兒心脾熱壅木舌腫脹
玄參 升麻 大黃 犀角(各七分) 甘草(半兩)
上水煎服
【醫統】飛礬散 治木舌漸腫大滿口若不急治即殺人
上為細末捻糟茄自然汁調服
【回春】瀉黃散 治小兒木舌
藿香(七分) 山梔子(一錢) 石膏(五分) 防風(四分) 甘草(七分)
上水煎服
【丹溪】一方 治木舌
百草 芒硝 滑石
上為末酒調傅之
【田氏】一方 治木舌塞口欲滿
紫雪(二錢) 竹瀝(半合)
和勻頻頻傅口即痊
【準繩】川硝散 治木舌
朴硝(一兩) 紫雪(五錢) 鹽(二錢半)
上細末每服五分入竹瀝三兩點用白湯調塗舌上咽津無妨
【入門】一方 治木舌
用黃柏為末以竹瀝調點舌上甚者加朴硝白鹽
【直指】一方 治小兒木舌
黃蜀葵花為末一錢黃丹五分傅之

 弄舌

小兒舌微露而即收名弄舌屬心脾虧損也用補脾散補之舌舒長而收緩名之吐舌乃心脾積熱少用瀉黃散主之大病未已而弄舌者凶
【保元】補脾散 治小兒弄舌
人參 白朮(各一錢) 白芍(酒炒) 茯苓(各八分) 陳皮 川芎(各六分) 黃耆 當歸(酒洗) 甘草(炙各四分)
上入生薑水煎服
【薛氏】瀉黃散 治小兒吐舌
藿香(七分) 梔子(一錢) 石膏(五分) 甘草(七分半)
上水煎服泉按上方心脾積熱而為吐舌者用之效
【薛氏】四君子湯 弄舌作渴畏冷胃經虛熱宜此
【薛氏】七味白朮散 弄舌食少作渴大便不實脾胃虛弱也主之(方見泄瀉門)

五一 走馬牙疳

牙床腐爛一時脫落不救謂之走馬牙疳言其速也此蓋熱毒蘊積既久故令一時發作如火鬱於灶突之中久矣一發而勢焰燎然莫之能御病此者十無一生惟初發時急以疳藥搽之漱之內瀉陽明胃火庶可愈者
【回春】清胃升麻湯 治小兒牙腫流涎腮腫走馬牙疳等症
升麻 川芎 半夏 芍藥(各七分) 葛根 黃連(酒炒二次) 甘草 防風(各五分) 白芷(二分) 白朮(七分) 石膏(煅一錢)
上水煎服能漱即含漱而吐之漱藥不用白朮半夏
【醫統】立效散 治小兒走馬牙疳
青黛 黃柏末 白枯礬 五倍子(各一錢)
上為末用米泔水攪口內摻入患處
【正傳】一方 治小兒走馬牙疳其效如神
白礬(炒) 黃丹(飛) 京棗(連核燒存性)
上為細末傅之
【丹溪】三仙散 治走馬牙疳一時腐爛即死
婦人溺桶中垢(白者火煅一錢) 銅綠(三分) 麝香(一分)
上為極細末傅齒上不可太多
【醫林】銅青散 治走馬牙疳口內生瘡牙齦潰爛齒黑欲脫或出血臭氣丈夫婦女同
白芷(五錢) 馬牙硝 銅青(各一錢) 麝香(一字)
上為末敷口角擦齒上仍服蟾酥丸
【醫林】蟾酥散 治走馬牙疳齒齦臭爛浸蝕唇鼻一應疳瘡
蚵蚾(燒) 黃連 青黛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敷之

五二 吃泥土

小兒愛吃泥土乃脾虛胃熱所致也
【保元】清胃養脾湯 治小兒愛吃泥土面色青黃或是蟲動者此藥治之若不急療癖症生
石膏 黃芩 陳皮 白朮 茯苓 甘草 胡黃連 使君子
上各等分水煎服或為末於干飲食內令兒服之
【回春】黃金餅 治小兒好吃泥土
干黃土
上為末黃連汁和為餅服之立痊
【濟世】指迷七氣湯 小兒好食壁泥或好食生米或好食茶炭咸辣等物者有蟲積也此方有效
青皮 陳皮 三稜(醋炒) 莪朮(醋炒) 香附子 益智 藿香 官桂 桔梗 檳榔子 大黃 甘草
上水煎露一宿五更空心服之
【準繩】一方 治小兒吃泥土
石膏 黃芩 陳皮 茯苓 甘草 白朮
上水煎服春甫曰小兒愛吃泥土脾臟生蟲矣愛吃木炭是肝臟生蟲吃茶葉知為心臟吃生米須識脾宮推之以理度之以意斯為醫哲圓融也
【薛氏】小兒嗜食泥土困睡泄瀉遍身如疥此脾經內外疳也用六君子及四味肥兒丸而愈
【準繩】治小兒吃泥及䑋肚膩粉一分用沙糖搜丸如麻子大空少米飲下一丸瀉出士瘥(䑋如掌切脹也)
生生子曰吃生米者此胃中有蟲也亦宜健脾清熱肥兒丸之類可也蓋吃泥吃米皆疳之漸當於疳門尋治大蘆薈丸之類方酌而用之
【錢氏】益黃散 治小兒脾熱面黃腹大食泥土當補脾(方見泄瀉門)
【玉案】一方 治好吃壁泥
黃泥(一斤) 砂仁(四兩泥炒)
上為末黃連熬膏為丸每服二錢五更糖湯下
【準繩】訶梨勒九 治小兒食疳水穀不消心腹脹滿好吃泥土肌體瘦弱
訶梨勒皮(三分) 肉豆蔻(一枚) 青黛 麝香 蘆薈 硃砂 熊膽(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酒煮粳米飯和丸如黍粒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二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五三 赤遊丹毒

小兒丹毒赤遊腫者蓋熱毒客於腠理搏於血氣發於外皮上赤如丹砂熱毒與血相擊而風乘之所以赤腫遊走遍身也此由乳母食酒面煎炙等物過度與夫烘衣與兒不候冷即著多成此疾
【醫林】犀角解毒丹 治小兒赤白丹瘤壯熱性躁
睡臥不安胸膈痞悶咽喉腫痛通身丹毒
牛蒡子(炒半兩) 荊芥(半兩) 防風 甘草(各二錢) 犀角(一錢半)
上入竹葉水煎服一云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一方有黃芩
【醫統】防風升麻湯 治小兒丹瘤赤腫
防風 升麻 山梔子 麥門 木通 甘草(各一錢)
上入竹葉水煎服
【直訣】白玉散 治丹瘤
白土(二錢五分) 寒水石(五錢)
上為細末醋或清水調傅之
【醫統】升麻散 治五種丹毒
升麻 鬱金 桔梗 甘草 葛根 天花粉(各等分)
上為末薄荷湯入蜜少許調下按醫林無升麻而名之牛黃散也
【薛氏】四物湯 加連翹山梔小兒頻浴或著烘衣而發丹者宜此
【薛氏】四君子湯 加柴胡神麯因飲食發熱而發丹
【玉案】防犀飲 治丹疹遍身如灑珠
防己(三錢) 朴硝 犀角 黃芩 黃耆 升麻(各八分)
澹竹葉十五片煎服按此湯氏所制也名之防己散矣曰大抵丹毒雖有多種病源一也有赤丹毒遍身癢者或女子十五六而脈未通者多發丹疹皆由有風毒乘之宜服此藥
【醫林】一方 治發丹
青黛 土朱
上為末井水入蜜調敷
【綱目】張三太尉女十五歲病此諸醫百藥俱試而不能中召余視之以生料四物湯加防風黃芩一日而愈
【綱目】生料四物湯 治血熱生瘡遍身腫癢及脾胃常弱不禁大黃等冷藥尤宜服
生地 赤芍 川芎 當歸 防風(各半兩) 黃芩(一錢半)
上水煎量大小加減忌酒面豬羊肉豆腐
【醫統】一方
青黛 五味子
上為末井水入蜜調傅
【薛氏】加味逍遙散 治因乳母鬱火而其兒發丹
【醫林】平血飲 治小兒風熱積毒發於面頭手足如胭脂色敗毒散加赤芍葛根升麻天麻蟬蛻薄荷生地麥門紫草是也
【全幼】葛根白朮散 治嬰孩小兒赤白丹毒腫
白朮(一錢) 茯苓(三錢) 木香(一錢半) 甘草(二分半) 葛根(三錢) 枳殼(一錢)
上水煎服
【千金】小兒丹發 慎火草生一握搗取汁傅之效
【子母】治小兒赤遊丹行於上下至心即死搗芭蕉根汁煎塗之
【子母】小兒赤遊行於體上下至心即死以芒硝納湯中取濃汁以拭丹上
【丹溪】小兒天火丹臍腰起者赤溜不妨用蚯蚓泥炒研細香油傅之
【田氏】又法用牛膝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生搗碎水煎一大盞去渣調伏龍肝塗之
【湯氏】又傅丹毒方只一夜消盡用花蕊石生薑薄荷自然汁調鵝毛刷上患處為妙
【丹溪】小兒赤溜主傷血熱宜生地木通荊芥芍藥帶發表之類外以芭蕉油塗患處
【準繩】丹癢 搗韭菜入些鹽與香油以手摩熱于丹上揩之立愈
【丹溪】小兒丹瘤蓖麻子五個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調塗之甚效
【保幼】一方 赤遊風丹漸漸腫大五味子焙研熱酒服服一錢自消神效

五四 喉痹

小兒喉痹會厭兩傍腫者為雙乳蛾易治下傍腫者為單乳蛾難治乳蛾差少者為喉痹熱結於咽喉且麻且癢腫繞於外名纏風喉痹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風
【回春】甘桔湯 治小兒咽喉腫痛風熱等毒
桔梗(三錢) 防風 荊芥 黃芩 甘草 薄荷(各一錢)
上水煎服
【心鏡】一方 治小兒喉痹腫痛
蜂房(燒灰)
上以乳汁和一錢匕服
【千金】治小兒咽喉腫
鯉魚膽(二七枚)
上和灶底土以塗咽喉立愈妙
【濟世】蘇危湯 治小兒喉閉腫痛危急之甚
桔梗(二錢) 山豆根(一錢) 牛蒡子(一錢) 荊芥(一錢) 玄參(八分) 升麻(三分) 防風(八分) 甘草(少) 竹葉(五分)
上水煎頻服外用硼砂一品含化嚥下降痰消腫
【拔萃】桔梗湯 治熱腫喉痹
桔梗 甘草 薄荷 梔子 連翹 黃芩(等分)
上入竹葉煎服
【澹寮】牛蒡子湯 治風熱上壅咽喉腫痛或生乳蛾
牛蒡子 玄參 升麻 桔梗 犀角 黃芩 木通 甘草
上入生薑水煎服
【本事】利膈湯 治小兒脾肺有熱虛煩上壅咽喉瘡腫
薄荷 制芥 防風 桔梗 人參 牛蒡子 甘草(各等分)
上水煎服
【普濟】一方 小兒咽腫杏仁炒黑研爛含咽

五五 眼疾

小兒兩眼腫痛上焦火盛也
【保元】吹鼻散 治小兒暴發赤眼疼痛
乳香 沒藥(各五分) 雄黃(三分) 火焰(一兩) 黃丹(一分)
上為細末每少許吹兩鼻孔
【丹溪】祛風清熱飲 治小兒熱眼腫痛
防風 黃連 連翹 升麻 桔梗 梔子 草決明 赤芍 當歸
上水煎服
【濟世】小兒自脫胎時兩目赤腫或作癢或生翳此稟賦之肝火也用九味蘆薈丸六味地黃丸二藥而愈
【保元】拔毒膏 治小兒未周患兩眼腫痛
黃連
上一品為末水調敷腳心手心自愈如腫痛難開加薑黃牙皂朴硝為末同敷太陽穴手心足心加蔥搗爛敷之尤妙
【醫鑑】一方 治小兒眼腫痛
熟地黃(一兩)
上以新汲水浸透搗爛貼腳心布裹住效
【醫統】二草散 治小兒疳眼疼並赤眼腫痛
甘草 龍膽草(各一錢) 細辛(五分) 當歸(一錢)
上為末每一錢水煎服
【聖惠】一方 治小兒雀目
蒼朮(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
【醫統】合明散 治小兒雀目至夜不見物
石決明 夜明砂 蛤粉 甘草
上為細末三歲者每服五分煮豬肝汁沸後調服
【千金】一方 治小兒雀盲
地膚子(五兩) 決明子(一升)
上為末米飲和丸每服二三十丸
【準繩】復明散 治小兒每至日暮即不見物乃雀目也
蒼朮(二兩) 穀精草(一兩) 地膚子 決明子 黃芩(各半兩)
上荊芥入少許煎服
【醫統】秦皮散 治小兒風毒赤眼腫痛癢淚眵淚昏暗並痘毒入眼
秦皮 滑石 黃連(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沸湯泡去渣乘熱洗目
【湯氏】導赤散 治心熱小便赤眼目赤腫
赤芍 羌活 防風(各半兩) 大黃 甘草(各一錢)
上為末燈心黑豆煎食後服
【準繩】小防風湯 治小兒熱毒眼
大黃(蒸) 山梔子 甘草(炙) 防風 赤芍 川當歸(洗) 羌活(各等分)
上水煎溫服
【本事】治小兒赤熱腫眼
大黃 白礬
上為末冷水調作罨子貼眼立效
【入門】小兒眼患多是胎毒及食毒內服敗毒散外洗解毒湯
【綱目】余平生有赤眼之患用之如神大人小兒可通用凡眼赤澀之初只用自己小便張目溺出用一指接抹眼中便洗閉目少頃即效此以真氣逼去邪熱也
【準繩】闢塵膏 治小兒塵埃入目揩成腫熱作痛啼哭不已
上以油煙細墨新汲井水濃磨入玄明粉半錢和勻為膏用筆多點目內三五次即效忌飲酒一晝宵
【明堂】眼忽大小眥赤合谷灸三壯熱毒風盛眼痛灸中指本節頭二壯

五六 耳疾

耳者腎之外候小兒腎經氣實其熱上衝於耳致津液壅滯為稠膿為清汁者此也亦有沐浴水入耳中水濕停留搏於氣血釀成耳膿久不痊變成耳重也
【醫統】龍骨散 治停耳小兒因沐浴水入耳中水濕停留搏於血氣醞釀成膿耳
枯礬(一錢) 龍骨(煅一錢半) 黃丹 胭脂(一錢) 麝香(少許) 一方無胭脂
上為細末先用綿杖子捻出耳中膿水次用鵝翎管入耳中一字
【保元】升陽散火湯 治小兒耳腫疼痛或出膿汁者此三陽風熱壅遏所致
升麻 葛根 羌活 獨活 芍藥 人參(各六分) 甘草(炙一分) 柴胡(三分) 防風(二分半) 生甘草(二分) 加黃柏知母(少許)
上入生薑水煎晚服兼服金花丸
【保元】金花丸方
黃連 黃柏 黃芩 山梔
為末滴水為丸
【準繩】清黃散 治耳出黃膿名曰聤耳內有風熱外為水濕所幹醞久而成
防風 滑石(五分) 甘草(炙一錢) 梔子(酒炒三錢) 藿香 酒黃連(各二錢)
上為末白湯調二錢食後服
【百問】蔓荊子散 治內熱耳出膿汁
升麻 木通 赤芍 桑白皮 生地黃
麥門冬 前胡 甘菜花 赤茯苓 蔓荊子 甘草(炙各等分)
上薑棗水煎服
【回春】羽澤散 治小兒耳中出膿或疼痛或出水
枯礬(少)
上為細末吹入耳中即愈
【保元】清腎湯 治小兒耳熱出汁作癢此痰也腎穴之上炎也主之
黃柏(鹽炒) 茯苓 白芷 蔓荊子 天麻 半夏 防風 天花粉 貝母 玄參(各五分) 甘草(三分半)
上入生薑水煎服
【百問】干胭脂膏 治小兒聤耳常出膿水不止
干胭脂 白龍骨 白礬(煅) 白石脂(研等分)
上研如粉用棗肉和丸棗核大以綿裹丸納耳中日三換之
【田氏】紅玉散 治小兒膿耳
枯白礬 干胭脂 麝香(各一錢)
上同研勻先以綿裹杖子捻淨摻之
【本草】治小兒聤耳用胭脂滴耳中
【外臺】治小兒聤耳硫黃末以粉耳中日一夜一瘥止
【姚和】治小兒耳後月蝕瘡胡粉和土塗上
【楊氏】治小兒耳後月蝕瘡黃連為末傅之
【子母】一方 治小兒耳後月蝕瘡燒蚯蚓糞合豬脂敷之
【醫統】月蝕瘡 小兒勿指月耳後生瘡曰月蝕瘡用蝦蟆末傅
【醫統】薔薇散 治小兒月蝕瘡
薔薇根(四錢) 地榆皮(二錢) 輕粉(五分)
上為末先用鹽湯洗過後傅之
【準繩】白蘞散 治小兒凍耳成瘡或癢或痛
黃柏 白蘞(半兩)
上為末先以湯洗瘡後用生油調塗

五七 鼻瘡

小兒熱壅傷肺肺開竅於鼻故鼻上生瘡紅點集集名曰肺風或鼻下兩傍及人中濕爛癢潰名曰鼻䘌其瘡有不痛者瘡汁流處卻又成瘡名淫瀝瘡
【醫統】澤瀉散 治小兒肺經積熱鼻上生瘡及鼻下赤爛
澤瀉 鬱金 山梔仁 甘草
上為細末用甘草煎湯食後調服量大小與之
【丹溪】治小兒赤鼻
雄黃 黃丹(各等分)
用無根水調傅(無根水者天落雨水用碗盛之者是也) 泉按薛氏曰鼻色赤乃脾胃實熱也用瀉黃散微赤乃脾經虛熱也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
【醫統】清金散 傅鼻下爛瘡
銅青 白礬(各一錢)
上為末傅患處
【醫統】秘驗方 治黃水浸濕流汁成瘡
枯礬 海螵蛸(各一錢) 赤石脂 鉛粉(各二錢) 雄黃(三錢) 黃丹(二錢) 輕粉 孩兒茶(各五分)
上為末干搽上不黏者香油調傅
【保元】一方 治小兒鼻瘡久不愈膿極臭
百草霜
上研細每服五分冷水調服
【千金】治小兒鼻塞生息肉方
通草 細辛(各一兩)
上二味搗末取藥如豆著綿纏頭內鼻中日二
【千金】治齆鼻有息肉不聞香臭方
瓜蒂 細辛(各半兩)
上二味為散絮裹豆大塞鼻中須臾即通
【湯氏】五福化毒丹 治䘌臭清膈涼血
玄參 桔梗(各一兩) 赤茯苓 人參 馬牙硝 青黛 甘草(各一分) 麝香(五分) 一方有龍腦(五分)
上除麝香牙硝另研一處為末次和青黛等煉蜜丸如芡實大金銀箔為衣薄荷湯化下
【準繩】枇杷葉散 治鼻疳赤爛
枇杷葉(去毛陰乾一兩) 山梔子(半兩) 百部 檳榔(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兒小者二錢更小一錢白湯調下
【準繩】吉氏家傳 治鼻下赤爛疳方
青黛(一錢) 麝香(少許) 熊膽
上末睡時貼少許在鼻下
【子母】一方 治小兒鼻下赤色以米泔洗淨用黃連末傅之日三四次

五八 頭瘡

小兒頭瘡者風熱胎毒也
【袖珍】黃連散(張子和方) 治小兒頭瘡
黃連 黃柏 真輕粉 草決明
上為細末用生小油調藥於瘡上塗立愈
【正傳】通聖散 治小兒癩頭
川芎 防風 當歸 芍藥 連翹 薄荷 麻黃(各四分) 石膏 桔梗 黃芩(各八分) 白朮 梔子 荊芥(各三分) 滑石(二錢四分) 芒硝(四分) 甘草(五分) 大黃(四分)
上酒拌除大黃另用酒炒共為末再以酒拌焙乾每服一錢水煎服外以白炭燒紅淬入水中乘熱洗之更以胡荽子伏龍肝懸龍尾黃連白礬為末油調敷之
【正傳】又方 治癩頭 以松樹皮燒存性二兩黃丹火飛一兩白礬火枯黃連大黃各五錢白膠香火飛上六品石上一兩輕粉四盝共為末熱香油調敷
【事林】一方 治小兒頭瘡杏仁燒研傅之
【保元】一方 治小兒頭瘡胎毒諸風熱惡瘡痘瘡
黃柏 黃連 白芷 五倍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井花水調稀稠得所塗開在碗內覆架兩磚上中空處灼艾煙薰蒸以黑干為度仍取下前藥再研作末清油調塗如有蟲則用煎油調搽立效
【回春】一掃光 治小兒頭上肥瘡或多生蝨子搔癢或成瘡膿水出不止
細茶(三錢口嚼爛) 水銀(入茶內研一錢) 牙皂 花椒(各二錢)
上為末香油調搽
【丹溪】一小兒二歲滿頭生瘡一日瘡忽自平遂患痰喘知其為胎毒也詢其母孕時多食辛熱物遂以人參連翹黃連甘草陳皮川芎芍藥木通濃煎入竹瀝與之數日而安
【濟世】一方 治小兒頭瘡胎毒等瘡
五倍子 白芷(各一兩) 花椒 黃丹(各五分) 枯白礬(一錢)
上為末瘡濕乾摻瘡干香油調搽
【保元】一方 治小兒頭瘡經年不瘥者
白礬(五錢) 胡粉(一兩) 水銀(一兩) 大黃 黃連 苦參 松脂(各一兩半) 黃芩(一兩) 蛇床子(十八銖)
上為細末以臘月豬脂和研水銀不時敷之
【聖濟】一方 治小兒頭瘡用烏梅肉燒存性研末茶油調塗效
【聖惠】一方 治小兒頭瘡水磨檳榔曬取粉和生油塗之
【聖惠】一方 治小兒頭瘡吳茱萸炒焦為末入汞粉少許豬脂醋調塗之
【藥性論】一方 治小兒頭瘡蓼子為末蜜和雞子白同塗之
【子母】一方 小兒頭瘡菟絲苗煮湯頻洗之
【子母】小兒頭身諸瘡燒雞卵殼和豬脂傅之

五九 白禿瘡

白禿之候頭上白點斑剝初似癬而上有白皮屑久則生痂瘰成瘡遂至遍頭洗刮除其痂頭皮瘡孔如箸頭大里有濃汁出不痛而有微癢時其里有蟲甚細微難見九蟲論亦云是燒蟲動作而成此瘡乃至自小及長大小不瘥頭髮禿落故謂之白禿也
【產乳】一方 治小兒禿瘡
榆白皮
上為末醋和塗之蟲當出
【千金】一方 治小兒白禿
葶藶
上搗末以湯洗訖塗之
【本草】一方 主小兒禿瘡 油煎胡荽傅之
【聖惠】治小兒頭瘡 梁上塵和油取餅下滓以皂角湯洗後塗上
【肘後】治小兒白禿發不生用臘月豬屎燒末傅之
【姚和】治小兒白禿頭瘡團團白色以牛屎傅之
【產乳】治小兒白禿瘡及發中生癬取熊脂傅之
【食療】治小兒白禿用白齒莧煎為膏塗之
【肘後】一方 治小兒頭瘡耳上生瘡
竹葉燒末和豬脂塗上又以雞子白傅之亦妙
【楊氏】一方 治小兒頭瘡白禿用馬屎洗之
【楊氏】一方 治小兒禿瘡收未開桃花陰乾與桑椹赤等分作末先用灰汁洗去瘡痂用豬脂調藥敷上
【食療】一方 治白禿瘡用青銅錢一個搗為末入杏仁七枚同搗爛將瘡洗淨用燈窩油調搽極效或早朝以蒜揩白處亦可
【千金】治小兒頭無發 燒鯽魚末醬汁和傅之
【子母】香薷散 治小兒白禿不生髮燥痛
陳香薷(二兩) 胡粉(一兩) 豬脂(半兩)
上用水一大盞煎香薷取汁三分去滓入胡粉豬脂相和合勻塗於頭上日頻用之

補遺

一方 治白禿
土器 松脂
上等分胡麻油調傅
一方
干蕪
上黑燒胡麻油調傅
一方
茵陳
上黑燒胡麻油調傅
一方 雞卵胡麻油和傅之
一方 禿瘡及惡瘡
苦楝根皮
上黑燒以豬油調傅

 臍瘡

巢氏曰因浴兒水入臍中或尿濕䙀袍致臍中受濕腫爛成瘡或解脫為風邪所襲入於經絡則成風癇若臍腫不幹久則發搐
【聖惠】一方 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並赤腫痛
枯礬
上為細末干敷
【姚和】一方 治小兒臍腫
桂心
上炙令熱熨之日可四五度
【子母】一方 治小兒臍瘡不合
黃柏
上為末塗之
【保元】又方
蠶繭殼
上燒灰存性摻之亦可
【千金】治小兒臍瘡久不瘥者
馬齒菜
上燒末傅之
【保元】礬龍散 治小兒因煎臍外傷於風邪以致臍瘡不幹
枯礬 龍骨(煅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乾摻臍上
【聖惠】治小兒臍風濕腫久不痊
蜂房
上燒末傅之
【東井】一方 小兒臍瘡汁出久不痊妙也
蒼朮 麝香
上為細末傅之
【子母】一方 治小兒臍瘡久不痊
伏龍肝
上為末傅之
【醫林】一方
釜底墨
上研勻傅之亦妙也
【錢氏】柏墨散 治斷臍後為水濕所傷或襁褓濕氣傷於臍中或解脫風冷所乘致令小兒四肢不和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宜速療之
黃柏 釜下墨 亂髮(燒)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用少許傅之
【丹溪】臍風濕 鹽二兩豉二合杵成餅子如錢灸熱熨臍上安又以黃柏末傅之
【子母】治小兒臍赤腫杏仁杵如脂傅臍腫上
【醫說】一方 小兒初生未滿月多啼叫致臍中出血以白石脂末貼之即愈
【醫說】小兒臍久不幹當歸焙乾為末著臍中
【準繩】異功散 治臍中瘡
龍骨(煅) 薄荷葉 蛇床子(各二錢) 輕粉(半錢)
上為極細末少許乾摻臍
【明堂】臍腫 腰對臍骨節間

六一 蛔蟲

凡蟲證者古云濕熱生蟲龔雲林曰假如禾苗雨灑日照則蟲生此說明矣其為患嘈雜腹痛嘔吐涎沫面色痿黃眼眶鼻下青黑以致飲食少進肌肉不生沉默寒熱皆是飲食傷脾所致也
【寶鑑】化毒丸 治小兒蟲病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肥甘而動其動則腹中疼痛發作積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則哭不休閤眼仰身撲手心神悶亂嘔噦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肉或寒或熱沉沉默默不的知病之處其蟲不療則子母相生無有休止若服此藥其蟲大者即下細者盡化為水
鶴蝨 檳榔 苦楝根 胡粉(炒各一兩) 白礬(枯二錢半)
上為細末水糊丸麻子大空心米飲下五丸
【保元】楝陳湯 治蛔蟲作痛
苦楝根皮(二錢)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入姜水煎服
【丹溪】錢氏白朮散 治小兒冬月吐蛔蟲多是胃寒胃虛所致
人參 白朮 茯苓 藿香 木香 乾葛 甘草(各一錢) 丁香(二粒)
上水煎服
醫余曰既蟲九蟲之數人腹中皆有之小兒失乳而哺早或食甜物過多胃虛而熱生蟲今人腹痛惡心口吐清水腹上青筋用火煨使君子與食以殼煎湯送下甚妙然世人多臨於臥服之又無日分多不驗唯月初四五里五更而服之至日午前蟲盡下可用溫平和胃藥調理一二日凡蟲在腹中月上旬頭向上中旬橫之下旬頭向下故中旬下旬用藥則不入蟲口所以不驗也牛馬之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並肩而行下旬生者後隨之貓之食鼠亦然天地自然之理物皆由之而莫知之虞天民云丹溪曰濕熱之生蟲臟腑虛則侵蝕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已上二月字恐並當作日字蓋蟲無半月一轉頭之理也先以蜜或砂糖少許吃引蟲頭向上然後用殺蟲藥矣春抱此說最韙之
【外臺】一方 治小兒蛔蟲
苦樹根 檳榔 鶴蝨
上濃煎飲之
【家傳】嘉禾散 半井春蘭子家傳書云小兒吐蛔用之有奇效
茯苓 砂仁 薏苡 枇杷葉 桑白皮 沉香 五味子(各五錢) 木香 青皮 谷蘖 藿香 桂仲 隨風子 石斛(酒炒) 大腹 陳皮 半夏 神麯 檳榔(各三分) 白豆蔻 丁香 人參 白朮 甘草(炙各五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集成】取蟲丸 治小兒肚大青筋有蟲
牽牛(三錢) 檳榔 錫灰(各半兩) 大黃(六錢)
滴水丸梧子大楝根使君子湯下五丸以下蟲為度
【正傳】經驗檳榔丸 治小兒疳病積氣塊痛腹大有蟲等症
三稜(醋炒) 莪朮(醋炒) 青皮 陳皮 雷丸 乾漆(炒煙盡) 麥芽 神麯(炒黃色各半兩) 檳榔 蕪荑(二錢半) 鶴蝨 木香 砂仁 甘草(炙) 胡黃連(炒各三錢) 良薑(土炒二錢) 山楂(五錢)
上為細末醋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丸空心薑湯下今方中加使君子五錢尤妙
【經驗】抵聖散 治小兒蛔蟲
苦楝根(二兩) 白蕪荑(半兩)
為末每一二錢水煎服之
【方老】烏梅丸 胃虛藏寒得食而嘔蛔從上出者此方主之
烏梅(三十枚) 人參 細辛 黃柏 附子(炮) 桂枝(各六錢) 黃連(一兩六錢炒) 乾薑(一兩炮) 當歸 蜀椒(去目及閉目者各四錢)
方老曰烏梅味酸蛔得之而軟黃柏味苦蛔得之而伏椒細味辛蛔得之而死乾薑附桂溫臟寒也人參歸補胃虛

六二 尾骨痛

(臀尖椎盡處)
小兒尾骨痛乃是陰虛火所致也
【回春】補陰降火丹(丹溪方) 治陰虛尾骨節痛
當歸(酒選) 川芎 白芍(酒炒)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 熟地黃(各等分)
上銼少用官桂為引或以前胡木香為引如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回春】化痰降火湯 治痰火尾骨痛
陳皮 半夏 茯苓 澤瀉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 甘草(各等分)
上銼必用前胡木香為引蓋陰虛故痰盛若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六三 陰腫

夫小兒陰腫者皆由膀胱蘊熱風濕相乘或濕熱水腫流注或疝氣攻作或暴風客熱及啼叫怒氣結聚或蟲蟻吹毒所致詳其所因施以方治
【大全】三白散 治膀胱蘊熱風濕相乘陰囊腫脹二便不利(方見疝氣門)
【錢氏】地龍膏 治小兒外腎腫或疝氣風熱暴腫及陰瘡腫
【醫統】桃仁丸 治小兒啼叫怒氣閉於下結聚陰腫不散
桃仁(三錢) 官桂 牽牛 白蒺藜 牡丹 大黃(各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不拘時用青皮木通蔥白鹽少許同煎湯送下或煎木香流氣飲
牡蠣散(方見疝氣門)
蟬蛻散(同斷)
【醫統】遇仙方 治小兒外腎焮赤腫痛日夜呻吟退皮殼愈了又發用老杉木燒灰入膩粉香油調敷
【湯氏】海蛤散小兒陰腫由啼叫怒氣閉縱於下成此疾宜此
海蛤(三錢) 茴香(炒七錢半) 薏苡仁 白朮 檳榔子(各半兩)
上為末食前溫酒調下大小加減按滯氣陰腫者宜此
【準繩】桃仁丹 治陰腫
桃仁(炒七錢半) 牡丹 桂心 白蒺藜(炒各半兩) 郁李仁(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黍米大每服十粒以溫酒下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亦可水煎服
【曾氏】一方 治小兒陽明經風熱濕氣相搏陰莖無故腫或痛縮
木香 枳殼(各二錢半) 甘草(二錢)
上水煎服
【集玄】一方 治小兒陰㿉腫大不消硼砂一分水研塗之大有效
【危氏】一方 小兒陰腫多因坐地風襲及蟲蟻所吹用蟬蛻半兩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腫消痛止
【危氏】一方 治小兒陰腫
以蔥椒湯暖處洗之唾調地黃末傅之外腎熱者雞子清調或加牡蠣少許

六四 脫囊

小兒脫囊陰囊腫大墜下而不收也亦有囊皮脫爛者
【丹溪】一方 治小兒脫囊
木通 甘草 黃連 當歸 黃芩
上水煎服囊爛者以野紫蘇葉為末香油調傅皮脫兩丸露者外以青荷葉包之傅藥後自生皮

六五 陰腫疝氣

小兒陰腫者足少陰為腎之經其氣下通於陰或有少陰之經虛而受風邪者氣衝於陰氣與血搏結則陰腫也然兒有大小壯弱起止中節可也苟腎氣虛或坐石不起冷氣凝之或近地經久風邪濕氣傷之不為陰腫幾希矣間有啼叫怒氣閉擊於下結聚不散加以水實不行亦能發為此疾
【醫統】勻氣散 治嬰兒調補通利後及冷疝腹痛氣滯不和
桔梗(一兩炒) 陳皮(去白半兩) 砂仁 茴香(各二錢) 白姜(炮錢半) 甘草(炙二錢)
上為細末滾白湯調下冷疝腹痛燒鹽湯下食前服
【準繩】烏梅散 治腹痛及初生臍下冷痛疝氣
烏梅(一個) 延胡索 甘草(半生半炙各二錢半) 乳香 沒藥 鉤藤(各一錢半)
上水煎服
【準繩】金茱丸 治嬰兒冷疝氣痛及脬囊浮腫
金鈴子(半兩) 吳茱萸(二錢半)
上末酒煮糊丸黍米大食前鹽湯下二七丸
【醫統】青木香丸 寬中快膈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及陰腫
黑豆(炒半兩) 木香 破故紙(炒) 蓽澄茄 檳榔(各四錢)
上先將檳榔粟飯包濕紙包裹煨焦去飯用檳榔同前藥為末滴水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白湯下
【醫統】傅藥方 治小兒外腎腫大光明
牡蠣灰(二錢) 乾地龍(一錢)
上為末津唾調塗熱者雞子清調
【錢氏】地龍膏 治小兒疝氣腫痛及陰瘡先以蔥椒湯洗次用地龍末雞子清調敷又方研桃仁泥唾調敷
【大全】三白散 治小兒膀胱蘊熱風濕相乘陰囊腫脹大小便不利
牽牛(二兩白者) 桑白皮 木通 白朮 陳皮(各半兩)
上入姜水煎
【保元】必方 治小兒陰腫疝氣
五倍子燒存性為末以好酒調服出汗立愈
【回春】又方 治小兒外腎腫大
牡蠣
上不拘多少為末用雞子清調塗上即消
【醫林】金鈴散 治小兒疝氣曲腳腰啼哭唇乾額汗或外腎釣上陰囊偏大極效
金鈴子(半兩) 砂仁(七錢半) 蓽澄茄 木香(各半兩)
上為末鹽湯或酒調下二錢
【入門】牡丹皮散 治小兒外腎偏墜
防風 牡丹皮(等分)
上為末每二錢溫酒或鹽湯調服外用鹽湯洗之
【入門】五苓散 治陰核氣結腫大釣痛謂之㿗疝有因坐石冷氣凝之或近地風濕傷之
【湯氏】家傳妙方 治小腸疝氣
芫花(醋浸炒) 木通 檳榔 三稜(各半兩) 茯苓 青皮 全蠍 桂枝 附子 硼砂(各二錢半)
上為末將硼砂浸澄去土頓在湯瓶上候成膏子和糖醋打麵糊為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未效再服
按丹臺玉案曰夫小兒偏墜當以食積治蓋食積不消脾濕下行流入肝部故成此症豈以大人之疝治之

六六 盤腸氣

小兒盤腸氣者痛則腰曲乾啼額上有汗是小腸為冷氣取搏然耳其證口閉腳冷上唇乾者是也此是生下洗遲感受風冷或大便青色不實也
【醫統】乳香散 治盤腸氣凡有此證急煎蔥湯淋洗其腹揉其蔥熨臍腹間良久尿自湧出其痛自止服此藥
乳香 沒藥(各等分)
上為末木香湯調下或煎數沸亦可
【百問】當歸散 治小兒夜啼者臟寒而腸痛也面青手冷不吃乳是也宜用此方
當歸 白芍 人參(各二錢半) 炙甘草 桔梗 陳皮(各一錢)
上水煎服
【醫林】茴香散 治小兒盤腸氣痛
茴香(炒) 木香 黑附子(煨) 金鈴子 蘿蔔子 檳榔 破故紙(炒) 白豆蔻(煨各等分)
上水煎入鹽少許服
【經濟】木香散 治小兒盤腸氣痛不已面青手冷日夜啼叫尿如米泔
川楝子(七個去皮核用巴豆三十五粒去皮同炒令巴豆黃去豆不用) 木香 延胡 茴香(各一分) 使君子(二分)
上為末清米飲空心調下量兒大小服之
【醫林】鉤藤膏 治小兒盤腸內吊腹中極痛乾啼
乳香 沒藥 木香 薑黃(四錢半) 木鱉子(十二個去殼研爛成膏
上以木鱉膏和外四味更入爛蜜少許丸櫻桃大煎鉤藤湯化下次服魏香散
【大全】魏香散 治盤腸內吊
莪朮(半兩) 阿魏(一錢)
上先用溫水化阿魏浸莪朮一晝夜焙乾為末每服一字紫蘇米飲下
【直指】一方 小兒盤腸用蘿蔔子炒黃研末乳香湯服半錢

六七 脫肛

小兒脫肛者皆因久患瀉痢得之大腸頭自糞門出而不收也此大腸虛滑也
【保元】提氣散 治小兒肛門脫下極效
黃耆 人參 白朮 當歸 白芍(炒) 乾薑(炒) 柴胡 升麻 羌活 炙甘草
上水煎服泉按上之證脾肺虛寒所致宜之
【海上】一方 治小兒瀉痢肛帶出用胡荽切一升燒煙薰肛即收
【正傳】治小兒肛門脫下
鱉頭
上燒存性香油調傅一云以此物燒煙薰之良久自收
【經濟】一方 治小兒脫肛
陳槐花
上一品不拘多少為末陳米飲下
【海上】一方 治小兒脫肛不收
浮萍草
上為末摻患處(陳無名之水聖散)
【正傳】一方 治小兒肛門脫下(丹溪方)
陳壁土
上一品泡湯先薰後洗
【回春】提肛散 治小兒肛門脫出(醫統名龍骨散也)
龍骨(二錢半) 訶子(煨) 沒食子 罌粟殼(酢炙) 赤石脂(湯氏方無赤石脂)
上為末用米飲調食前服仍將蔥湯薰洗令軟凝凝托上
【錢氏】赤石脂散 治小兒因痢後努躽氣下推出肛門不入(躽於建反用力努腹也)
赤石脂 伏龍肝
上等分為末傅腸頭上頻用按入
【正傳】一方 治小兒肛門脫
五倍子
上為細末敷而頻托入之
【海上】一方 治小兒脫肛
萆麻子
上搗爛貼頂上腸收即去之
【回春】小兒脫肛洗法
苦參 五倍子 東壁土
上等分水煎湯洗次用木賊末搽上
【醫統】澀腸散 治小兒久痢大腸頭脫出不收
訶子肉(煨) 赤石脂 龍骨(各等分)
上為末茶少許和藥摻腸頭上以帛揉入治痢木通湯調下
【百問】苦參湯 治脫肛並痔
枳殼 黃連 大黃 甘草 荊芥 苦參 芍藥 黃芩(各等分)
上銼散每用五錢以車前子茅草同煎薰洗
【三因】香荊散 治小兒脫肛不收
香附子 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末每用三五錢水二碗煎五七沸熱淋洗
【潔古】五倍子散 治小兒脫肛
五倍子 地榆(各等分)
上細末每服半錢空心米飲調下
【薛氏】小兒脫肛多因吐瀉脾氣虛肺無所養故大腸之氣虛脫而下陷也補中益氣或四君子為主

六八 遺尿

小兒遺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約於水故也夫腎主水腎氣下通於陰小便者津液之餘也膀胱為津液之府腎與膀胱俱虛而冷氣乘之衰弱故不能約制其水出而不禁故遺尿也又有尿床者亦由膀胱冷夜屬陰小便不禁睡里自出謂之尿床也
【醫統】雞腸散 治小兒遺尿
雞腸 牡蠣 茯苓 肉桂 龍骨(各二錢半) 桑螵蛸(炒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黃湯調服
【濟世】益智散 治小兒遺溺
益智 桑螵蛸(各七個)
上為末酒調服
【準繩】胡紙散 治膀胱虛冷夜間遺尿或小便不禁
破故紙(炒)
上為末每服一錢熱湯下
【準繩】又方 破故紙炒為末黃蘗湯調下
【外臺】治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者
官桂
上為末雄雞肝一具等分搗丸如小豆大溫水送下每日進一二服
【醫統】一方 治小兒遺尿
益智 茯苓
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湯下
【縮泉】治小兒尿床及產後損脬遺尿
用豬脬豬肚各一個糯米半升上將米入脬內將脬入肚內煮爛入鹽椒勻如飲食日常服效
【保元】治小兒下元虛弱遺尿失禁
六味丸加人參肉桂破故紙益智
【薛氏】補中益氣湯 治脾肺氣虛者
加補骨脂山茱萸
按醫宗必讀云嬰兒遺尿挾熱十居七八此又不可不辨也

六九 白濁

小兒尿白者由乳母乳哺失節過傷於脾故使清濁不分而尿白如米泔也久則成疳亦心膈伏熱而得之宜和脾士消食化積利小便也
【回春】澄清飲 治小兒大便白小便濁或澄之如米泔此濕滯於脾胃
白朮 茯苓 白芍(炒) 黃連(薑汁炒) 澤瀉 山楂(各一錢) 青皮(四分) 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醫林】茯苓散 治小兒尿白狀如米泔
三稜 莪朮 砂仁 赤茯苓(各半兩) 青皮 陳皮 滑石 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麥門冬調下或加燈心煎
【湯氏】三稜散 治小兒尿白濁久而成疳此藥實脾土消食化疳積(實字作疏綱目)
三稜(炮) 莪朮(炮各一兩) 益智 甘草(炙) 神麯(炒) 麥芽(炒) 陳皮(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調下
【醫統】分清飲 通心氣補漏精治小便余溺赤白濁
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烏藥(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燈心煎可加茯苓白芍(各等分)
【準繩】益黃散 初出黃白久而白濁者乃冷疳之候也冷者主之
【全幼】香砂圓 治嬰孩小兒白濁
香附子(炒一兩) 縮砂(五錢) 三稜(煨) 莪朮(煨) 陳皮 麥糵(炒各四錢) 蘆薈(五錢半)
上為極末煮麵糊圓如黍米大用米飲鹽湯食前服

 便血

論曰小兒初生七日內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氣熱盛所致也母食酒面炙煿熱物流入心肺兒在胎內稟受熱毒亦傳心肺且女子熱入於心故小便有之男子熱入於肺故大便有之血出淡淡有水胚紅色盛則其血鮮凡有此證不可以他藥只以生地黃取自然汁入蜜少許和勻溫服自愈男女皆效甘露飲茅根及茅花湯兼服亦好
【醫統】甘露飲 治小兒胃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時出膜血或肌煩不欲飲食及赤目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及身面皆黃肢體腫大便不調小便澀黃並治
熟地 麥門 枳殼 甘草 茵陳 枇杷葉(去毛) 石斛 黃芩 生地 天門(各等分)
上水煎服
【醫統】聚金丸 治大便下血發熱煩躁腹中熱痛作渴脈來弦數或驚熱目赤昏澀或有酒毒去血並治
黃連(一兩水浸曬乾一兩炒一兩炮一兩生用) 黃芩 防風(各一兩)
上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醫統】千金地黃丸 治心熱腸風臟毒去血
生地(半斤研取汁連渣二味拌勻曬乾) 黃連(四兩)
上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麥門冬湯下
【外臺】治小兒大便失血出車釭一枚燒令赤內水中服之痊
【回春】一方 用生蒲油頭髮燒灰各一錢為末生地黃汁或米飲乳汁調同服
【御藥】阿膠丸 治小兒腸風下血
黃連 阿膠 赤茯苓(各等分)
上將連茯為末調阿膠酒熬眾手和丸食前米湯送下
【本事】槐花散 治小兒腸風臟毒下血
槐花 側柏葉 荊芥 枳殼
上為末每用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七一 淋疾

小兒諸淋者膀胱津液內郁水道不通停積於胞熱則澀故令水道不利小便淋瀝故謂之淋其狀小便出少小腹急痛引臍是也名雖有五總屬於熱
【醫統】葵子散 治小兒諸淋小便不通
葵子 車前 木通 瞿麥 赤茯苓 桑白皮 梔子 甘草(各等分炙)
上水煎服
【醫統】冬葵子散 治小兒小腹急悶小便淋漓
冬葵子(一兩) 木通(半兩)
上入燈心水煎服
【保元】五淋散 治小兒下淋乃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如熱淋尿血
赤茯苓(六分) 赤芍 山梔(各二分) 黃芩(三分) 當歸 甘草(各五分) 一方加生地澤瀉木通猾石車前子各二分
上燈心一團水煎服
【百問】立效散 治小兒諸淋不通莖中疼痛
木通 甘草 白孩兒花(名王不留行) 胡荽 滑石 海金砂 山梔 檳榔(各等分)
上煎服
【醫統】車前子散 治小水不利
茯苓 豬苓 香薷 車前子 人參(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下
【醫統】金砂散 治小便淋瀝不通
鬱金 海金砂 滑石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木通燈心煎湯下或冬瓜湯下亦可
【全幼】草豆湯 治嬰孩小兒沙石淋
甘草(一寸生) 黑豆(百二十粒)
上用新水煮乘熱入滑石末煎食前服
【湯氏】治血淋神效方
紫草 連翹 車前子
上水煎
【準繩】又方
海螵蛸 生地 白茯苓
上為末柏葉車前草煎湯調下
【寶鑑】導赤散 治小兒血淋
生地黃 木通(各二錢) 黃芩 甘草(生用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井水入燈心煎服仍以米飲調油發灰空心灌下
【準繩】治氣淋
赤芍(一兩) 檳榔(一個)
上為末燈心同棗子煎湯調下
【薛氏】補中益氣湯 淋脾氣下陷
【薛氏】兒早近色欲小便澀滯或作痛及去後大小便牽痛者皆屬肝腎不足也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加牛膝車前肉桂未應當參五臟所勝不可輕用滲泄寒涼之藥大損胃氣慎之

七二 尿血

【醫林】朱珀散 治小兒尿血
滑石 硃砂 琥珀 甘草
上末每服一錢燈心湯調下
【姚和】治小兒尿血
甘草(五分)
上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滓一歲兒一日服令盡
【姚和】一方 治小兒尿血
蜀升麻(五分)
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一歲兒一日服盡
【準繩】穴府丹 治小兒小便出血
木通 生地黃 甘草 黃芩
上為末水煎溫服
【丹溪】一方 治小兒尿血用甘草升麻煎湯調益元散
尿血方
生蒲黃 生地黃 赤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煎調發灰食前服
【全幼】又方 小兒出血生地黃汁生薑汁入生蜜同調化食前服

七三 吐血

夫吐血證者由營衛氣逆也營者血也衛者氣也營衛相濟不失常道一則所盛則致妄行血者水也決之東則東流決之西則西流氣之使血其勢如此
【簡要】秘方 治小兒吐血不止
黃連(一兩)
上為末每一錢豆豉二十粒水煎服
【回春】一方 治小兒吐血
山梔子(炒黑三錢)
上入生薑水煎服
【錄驗】一方 治小兒咯血吐血衄血
白芍藥(一兩) 犀角(二錢半)
上為末新水服一錢匕血止為限
【保元】柏枝散 治小兒吐血衄血
柏枝(曬乾) 藕節(曬乾各等分)
上為末三歲兒服半錢藕汁和蜜一匙白湯調下
【準繩】紫參散 治吐血
紫參 山梔子 生乾地黃(各一兩) 刺薊(一分燒灰) 亂髮(一分燒灰俱存性已上搗羅為細末次用) 蒲黃 伏龍肝(各一分並細研)
上件都拌勻每服半錢至一錢煎竹茹湯調下
【回春】黃芩丸 治小兒吐血衄下血
黃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實大鹽湯下每一二丸
【聖濟】一方 治小兒吐血不止
蒲黃
上每半錢用地黃汁調下量兒大小加減或入發灰等分
【聖惠】雙荷散 治小兒卒暴吐血
藕節(七節) 荷葉頂(七個)
上入蜜一匙擂爛水二盞煎八分去渣溫服

七四 鼻衄

夫鼻衄者是五臟熱結所為也血隨氣行通流臟腑冷熱調和不失常度無有壅滯亦不流溢血得寒則凝結得熱則流散熱乘於血血隨氣發溢出於鼻竅也有因傷寒溫疫諸陽受病不得其汗熱毒停聚五臟故從鼻而出也血熱不循經從鼻出血隨其氣肺主氣外屬鼻故衄也
【大全】一方 治小兒衄
生蘿蔔
上去葉搗汁仰頭滴入鼻中或血妄行取汁飲之立效
【拔萃】黃芩芍藥湯 治鼻衄吐血
黃芩 芍藥 甘草
上水煎服
【湯氏】地黃湯 治營中熱及肺壅鼻血生瘡一切丹毒
生地黃 赤芍 當歸 川芎(各等分)
上水煎服量大小加減如鼻衄臨熟入生蒲黃少許生瘡加黃耆等分丹毒加防風等分
【三因】白芨散 治鼻衄
白芨(不以多少)
上為末冷水調貼鼻竅中泉按時珍曰白芨性澀而收得秋金之令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瘡也
小柴胡湯 傷寒證衄者依本方加生地
【準繩】膠黃散 治小兒大衄口鼻耳出血不止十五六歲兒陽盛多此病
阿膠(一兩) 蒲黃(半兩)
上為末三歲兒半錢生地黃汁微煎調下
泉按口鼻耳皆出血者難治之症也丹臺玉案云耳目口鼻一齊逆流藥不及煎針不及下死在頃刻間此猶血症之至極者也醫者豈可無急治之法

七五 小便不通

小兒小便不通者皆因心經不順或伏熱或驚起心火上炎不能降濟腎水不上升故使心經愈熱而小腸與心合所以小便不通也
【回春】神通散 治小兒小便緊急不通或去血
小便閉澀不堪言為用兒茶末一錢
萹蓄煎湯來送下霎時溲便湧如泉
【袖珍】木通散(湯氏方) 治小兒心經伏熱小便不通
木通(一兩) 牽牛(半兩) 滑石(一兩)
上為末燈心蔥白煎服
【醫統】梔子仁散(湯氏方) 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妨悶心神煩躁
梔子(五枚) 茅根 冬葵子(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
上水煎服
【袖珍】勻氣散 治小兒脾肺氣逆喘嗽面浮胸膈痞悶小便不利
桑白皮(一兩) 陳皮(一兩半) 桔梗(一兩炒) 甘草(炙一兩) 藿香(半兩) 木通(四兩) 赤茯苓(一兩)
上水煎服
【保元】治小兒小便不通腹脹欲死
野地蒺藜子
上一品不拘多少焙黃色為末溫酒服立通
【保元】又方 用火麻燒灰酒調下
【東井】治小兒小便不通肚腹膨脹
滑石
上為末和蜜為餅敷臍中
【陳藏器】一方 治小兒卒不尿用炒鹽裹帛臍上下及肚臍熨之暫時通來
【局方】五苓散 治小兒小便不通
豬苓 澤瀉 茯苓 白朮(各等分) 官桂(減半)
上水煎服加車前子燈心尤妙
【阮元】一方
大田螺(十五個)
上新水養候螺中出泥澄去上清水以底下泥入膩粉調塗臍上尿即通將田螺放長流水中若殺之病不得愈
【錢氏】捻頭散 治小便不通
玄胡 苦楝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捻頭湯調下量多少與之捻頭湯即湯中滴油數點食前服按因汙血而小便閉者宜此
【準繩】五淋散 治熱結膀胱而不利者
【薛氏】補中益氣湯 肺虛而短少者本方加山藥麥門
【藥性】一方 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

七六 大便不通

小兒大便不通者臟腑有熱也
【醫鑑】萬億丸 治小兒大便不通其驗如神
硃砂 巴豆 寒食麵
上先將硃砂研爛即將巴豆同研極細卻以寒食麵好酒打成糕入藥汁仍同研再餘下再揉和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二丸茶清下
【回春】沒藥散 治小兒風與熱滯留蓄上焦胸膈高起大便不通
沒藥 大黃 枳殼 桔梗(各二錢) 木香 甘草(炙各一錢)
上入姜水煎服
【家傳】藿香正氣散 延壽院曰小兒風氣大便秘依本方加枳殼
【家傳】錢氏白朮散 半井翁曰小兒稟弱或癖積鬱熱大便艱難加枳殼黃芩
【百問】四順清涼散 通順大腸令無壅閉
赤芍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上水煎

七七 大小便閉

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脹欲死急令人以溫水漱口淨口吸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每一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為度須臾自通不爾則無生意
【經驗】治小兒大小便不通
用老蘿蔔頭煎湯冷服即通
【大全】八正散(局方) 治小兒心經積熱大小便秘
大黃 瞿麥 木通 滑石 萹蓄 山梔 車前子 甘草
上入燈心水煎服
【保元】治新生小兒二三日不大小便用蔥汁人乳各半調勻抹在口中同乳帶下即通
【回春】掩臍法 治小兒大小便不通取連根蔥白一莖生薑一塊淡豆豉二十粒鹽一小匙同研爛捏作餅子貼臍中烘熱貼之用絹帛扎定良久氣透自然通不通再易一餅
【百問】大連翹湯 治二便閉結(方見諸熱門)
【準繩】惠眼芍藥散 治大小便下藥不通者
芍藥 大黃 甘草(炙) 當歸 朴硝(各一分)
上為末水煎服即通

七八 腫脹

丹溪云脾虛不能制水腎虛不能行水胃與脾合為水穀之海因脾虛而不能傳化腎水氾濫反得以浸漬脾土於是三焦停滯經絡壅塞水滲於皮膚注於肌肉而發腫也其狀自目胞下微起肢體重著咳嗽怔忡股間清冷小便澀黃皮薄而光手按成凹舉手即滿是也諸家只知治濕多利小便之說執此一途用諸利水之藥往往多死殊不知脾極虛損雖劫目前水氣復來束手待斃大都小兒尤是飲食傷脾不能行水而作脹滿只用實脾為主佐之分證治而得之矣
【局方】藿香正氣散 半井春蘭子祿驗書云小兒水腫腹脹用之有數功
【濟世】實脾散 治小兒陰水發腫用此先實脾土
厚朴 白朮 木瓜 木香 乾薑(煨各一兩) 草果仁 大腹 附子 茯苓 甘草(炙各半兩)
上入薑棗水煎服按水氣肢體浮腫口不渴大便不秘小便不澀者陰水也此方主之名曰實脾散者實土以防水也雖其藥味不皆實土然能去其邪乃所以使脾氣之自實也
【丹溪】加味五皮散 治小兒四肢腫滿陽水陰水皆可服之
茯苓皮 陳皮 桑白皮 生薑皮 大腹皮(各一錢) 薑黃 木瓜(五分)
上水煎服
【經驗】大橘皮湯 治濕熱內攻腹脹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陳皮(一兩半) 木香(二錢半) 滑石(一兩) 檳榔(三錢) 茯苓(一兩) 豬苓 白朮 澤瀉 肉桂(各半兩)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按竹氣治濕熱利水道之劑此蓋五苓散合益元散加陳皮木香檳榔子
【醫統】三稜丸 治小兒停積腹脅脹滿乾嘔噁心全不入食
三稜 木香 神麯 陳皮 半夏(各一兩) 丁香 桂心(各半兩)
上為末麵糊丸粟米大乳食後薑湯下十餘丸
【醫鑑】加減胃苓湯 半井翁云小兒水腫用之最有奇功
陳皮 豬苓 澤瀉 茯苓 木瓜 白朮(各一錢) 厚朴 神麯 檳榔(各八分) 香附子 大腹 山楂 砂仁(各七分) 蒼朮(二錢半) 甘草(炙二分)
上入生薑燈心水煎服
【醫林】五苓散 治小兒通身浮腫小便不利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桂
上入燈心長流水煎時時灌服小便利則愈
【醫統】溫肝散 治小兒脾不和虛脹不乳食憎寒壯熱困倦無力
訶子 人參(各七錢半) 甘草(二錢半炙) 白朮 木香 茯苓 黃耆 藿香 陳皮 桔梗(各半兩)
上入薑棗水煎服
【幼幼集】補中行濕湯 治小兒諸般虛腫小水不利者
陳皮 人參 茯苓 白朮 豬苓 肉桂 澤瀉 蒼朮 厚朴 甘草
上姜燈心水煎服泉按丹溪云諸濕腫脹補中宮故補中行濕治腫滿之要法也
【御藥】勻氣散 治脾肺氣逆喘嗽面浮小便不利
陳皮(七錢) 桑白皮 桔梗 赤茯苓 甘草(各半兩) 藿香(三錢) 木通(二兩)
上入姜燈心水煎服
【全幼】營衛飲子 治嬰孩小兒調補氣血俱虛四肢頭面手足浮腫以致喘急
當歸 熟地 人參 茯苓 川芎 白朮 甘草 芍藥 枳殼 陳皮 黃耆(蜜炙各二錢)
上水煎服
【全幼】分氣飲子 治嬰孩小兒調理腫脹作喘氣短促急坐臥不任四肢浮腫飲食吐逆神困喜睡
五味子 桔梗 茯苓 甘草 陳皮 桑白皮 草果 枳殼 大腹 白朮 當歸 紫蘇 蘇子 半夏
上入薑棗水煎服一方無五味子當歸白朮
【丹溪】白文舉兒五歲身面皆腫尿少
山梔(炒) 桑皮(炒各一錢) 黃芩(二錢半) 白朮 蘇梗(各一錢半)
上作三貼水一盞半煎至半盞食前溫服
【湯氏】退腫氣方
赤小豆 陳皮 蘿蔔子 甘草(炙各半兩) 木香(炮一錢)
上入薑棗煎服大小加減
【綱目】又方 用錢氏益黃散加木香去丁香加蘿蔔子去訶子為末大小加減米飲調下(方見泄瀉門)

七九 黃疸

錢氏曰凡小兒身皮自皆黃者黃病也身痛髆皆強大小便澀一身皆黃面目指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如黃深此黃疸也二證多病於大病後又有一證生下百日及半年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黃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經云諸疸皆屬於熱色深黃者是也若淡黃者兼白胃怯胃不和也丹溪云不必分五同是濕熱如𨠭曲相似此理甚明也全嬰方論云夫發黃者皆由寒濕之氣蘊結於脾胃蒸發而成也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熱壅必發黃巢氏曰小兒百日半歲非傷寒疸病而身微黃者亦是脾胃熱不可灸火灸之則熱甚此是將息過度所為微薄其衣欲與除熱丸散投之自歇不得妄與湯劑及灸為害不淺淺也
【家傳】藿香正氣散 小兒黃疸腹脹不食者有神驗也
加茵陳
【醫統】茯苓滲濕湯 治小兒黃疸寒熱嘔吐渴欲飲水身面俱黃小便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飲食
茯苓(五分) 澤瀉(三分) 茵陳(六分) 豬苓(二錢) 黃芩 黃連 梔子 防己 白朮 蒼朮 陳皮 青皮 枳殼(各一錢)
上水煎徐徐溫服龔氏壽世曰如小便不通加木通如傷食不思飲食加砂仁神麯麥芽
【直訣】瀉黃散 治小兒黃疸屬脾胃實熱者
藿香 甘草(各七錢半) 山梔(一兩) 石膏(五錢) 防風(二兩)
上水前服小兒旬日內先兩目發黃漸及遍身用之而痊
【醫統】加減瀉黃散 此藥退脾土復腎水降心火
黃連 茵陳(各五分) 黃蘗 黃芩 茯苓 山梔(各三分) 澤瀉(二分)
上水煎服
【圖經】一方 治小兒四歲發黃
王瓜生搗絞汁三合與飲不過三飲已
【子母】一方 治小兒患黃
搗韭根汁滴兒鼻中如大豆許
【薛氏】錢氏白朮散 小兒病後身目皆黃或肢體黃胖者脾氣虧損而真藏為病半井秘傳一本加茵陳小兒黃疸用之有奇效云云
【醫統】梔子蘗皮湯 治小兒身黃發熱
梔子(十枚) 甘草(炙一兩) 黃蘗(一兩)
上水煎服
【丹溪】一方 治小兒吐瀉黃疸
三稜 莪朮 青皮 陳皮 神麯 麥芽 黃連 甘草 白朮 茯苓(各等分為末)
上每服一錢溫湯調服傷乳者麥芽湯調時氣用紫蘇湯發熱者薄荷湯茵陳五苓散沸湯調服
【薛氏】越麴丸 小兒因母食鬱飽脹咽酸而患遍身皆黃用此治其母以瀉黃散治其子並愈
蒼朮 神麯 香附子 山楂 山梔 川芎 麥芽
上為末水調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滾湯下
【子母】一方 治小兒忽發黃面目皮肉並黃搗生栝蔞根取汁二合蜜一大匙二味暖相和分作二服與服之
【綱目】犀角散 治小兒黃疸一身盡黃
犀角(一兩) 茵陳 乾葛 升麻 龍膽草 生地黃(各半兩) 寒水石(四錢)
上水煎服一方治小兒忽發黃面目皮肉盡干黃以乾葛汁和蜜調服袖珍方無干葛用瓜蔞
【總微論】一方 治小兒黃疸
胡黃連 川黃連(各一兩)
上末用王瓜一個去瓤留蓋入藥在內合定麵裹煨熟去面搗丸綠豆大每量大小溫水下

 汗症

夫小兒氣血嫩弱膚腠未密若厚衣太暖臟腑生熱搏心為邪所勝津液不能內藏蒸出肌膚而為汗也又或傷於冷熱陰陽不知津液發泄亦令睡中汗出其有虛者諸病後汗出多血氣弱潮熱自汗或寒熱發過之後身涼自汗日久令兒黃瘦失治則變蒸骨疳癆是也盜汗乃熟睡時溱溱然汗以覺則止而不復出矣是亦心虛宜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錢氏云上至頭下至項謂之六陽虛汗不須治之
【孫尚藥】柴胡丸 治小兒盜汗潮熱往來
胡黃連 柴胡(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一丸至三丸銀器中用酒少許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放溫食後和渣服
【直訣】止汗散 治小兒睡而自汗
胡蒲扇(燒)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全幼】團參湯 治嬰孩小兒虛汗盜汗心血液盛亦發為汗收斂心氣
人參 當歸(炒各二錢)
上用豬心一片水煎一方加黃耆蜜炙
【醫統】牡蠣散 治血虛自汗或病後暴虛津液不固自汗
牡蠣(二兩) 黃耆 生地(各一兩)
上入小麥麻黃根水煎服
【醫統】三稜散 小兒無疾但睡中汗出如水覺而經久不幹此名積證盜汗脾冷所致宜此益黃散主之
三稜 莪朮(各一兩) 益智 甘草 神麯 麥芽 陳皮(各半兩)
上水煎服
【醫林】人參黃耆湯 治小兒發熱自汗虛煩
人參 黃耆 芍藥(各五錢) 甘草(三錢)
上入薑棗浮麥水煎服
【醫統】酸棗參苓飲 治小兒盜汗
人參 茯苓 酸棗仁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或水煎服
【保元】治小兒盜汗
五倍子
上為末調津液塗臍中一宿即止
【保元】又方 用何首烏為末調津液塗臍內
【醫統】通神丸 治小兒夜間遍身多汗
龍膽草(不拘多少)
上為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
【醫林】益黃散 治小兒汗上至頭下至臍此胃虛也(方見泄瀉門)
【直訣】六君子湯 薛氏曰小兒汗胃氣虛者宜此
【全幼】止汗散
人參 白朮 茯苓 黃耆 當歸 甘草(炙)
上用生薑三片入麥麩同煎食前服
【全幼】撲汗方
牡蠣 麻黃根 赤石脂 糯米粉 貝母
上極末綿包藥撲汗
【薛鎧】一方 治小兒胃氣虛而汗
白朮(炒)
上為末以浮麥炒濃煎湯調服全幼曰白朮五錢
小麥一撮煮水乾去麥白尤杵極細末用黃耆煎湯食前服
【濟世】一方 治小兒盜汗
鬱金
上為末塗兩乳下立效東井曰牡蠣末加之甚妙
【方老】撲粉 汗出多不止以此粉撲之
龍骨 牡蠣 糯米
上為末吳昆曰龍骨牡蠣之澀以固脫入糯米者取其黏膩雲爾乃衛外之兵也
【直訣】參附湯 治稟賦不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或病久陽氣脫陷急宜服之
人參(五錢) 附子(一兩)
上每一錢姜水煎
【直訣】耆附湯 治稟賦氣虛陽弱自汗不止肢體倦怠或大病後陽氣虧損並急服之多有生者
黃耆(蜜炙) 附子(等分)
上姜水煎

八一 解顱

小兒解顱(頭縫不合也)因母氣虛與熱多也錢氏云生下而顱不合腎氣未成也雖長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面㿠白色肢體消瘦多愁少喜也
【丹溪】八珍湯 治小兒解顱有熱
加酒炒芩連外用布帛緊束及以白蘞末敷之
【薛氏】補中益氣湯 治小兒囟門不合
依本方加山茱萸山藥兼六味丸加鹿茸服
【簡要】治小兒解顱不和
顱蹄不計多少燒灰研以生油和傅於頭骨縫上以痊為度
【簡要】一方 治小兒解顱不合
生蟹足骨(半兩焙乾) 白蘞(半兩)
上為末用乳汁和貼縫骨上以痊為度
【準繩】調元散 主稟受元氣不足顱囟開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腫致語遲行遲手足如分筒神昏慢齒生遲服之效(方見行遲門)
【無擇】三辛散 治小兒頭顱應合不合頭骨開名曰解顱
細辛 桂心(各五分) 白姜(七錢半)
上為末乳汁調敷干再敷之小兒面赤即效
【回春】人參地黃丸 治小兒顱囟開解頭縫不合此乃腎氣不成腎主骨髓而腦為髓海腎氣不盛所以腦髓不足故不能合
人參(二錢) 熟地(四錢) 鹿茸 山藥 茯苓 牡丹 山茱萸(各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大用人參煎湯研化食遠服
【百問】柏子仁散 治小兒囟門不合
防風 柏子仁
上等分為末乳汁調塗囟門上
【養生方】一方 小兒解顱
防風 白芨 柏子仁(各等分)
上為末以乳汁調塗一日一換

八二 鶴膝

小兒稟受不足氣血不充故肌肉瘦薄骨節呈露狀如鶴膝抑亦腎虛得之腎虛則精髓內耗層革不榮易為邪氣所襲日就枯悴其殆鶴膝之節乎
【醫統】加味地黃丸 治小兒鶴膝
熟地(四兩) 山茱萸 山藥(各二兩) 澤瀉(一兩) 牡丹皮 茯苓(各半兩) 鹿茸(酥炙) 牛膝(各三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三歲兒已上與十五丸一方加當歸
【局方】大防風湯 治鶴膝風腫痛不消或潰而不斂
牛膝(酒炒) 附子(炮) 甘草(各一錢) 白朮 羌活 人參 防風(各二錢) 杜仲 川芎 肉桂 黃耆 熟地黃 芍藥(炒各一錢半)
上水煎量兒大小用之

八三 行遲

小兒行遲者因稟受肝腎氣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藏血腎藏精血不足則筋不營精不足骨不立故不能行也
【回春】錢氏地黃丸 治肝腎虛弱骨髓不充不能行
依本方加酒炙鹿茸牛膝五加皮同服自然髓生而骨強即能漸漸行也
【醫林】五加皮散 治小兒四五歲不能行
五加皮(一兩) 牛膝 木瓜(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湯下日二服服後再用好酒半盞與兒飲仍量兒大小
【醫統】虎骨丸 治小兒腳軟行遲
虎脛骨(酥炙) 生地 酸棗仁 茯苓 防風 川芎 牛膝 肉桂 當歸
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酒送下或木瓜湯下
【準繩】調元散 治小兒稟受元氣不足行遲手足如筒
山藥(五錢) 茯苓 白芍 茯神(各二錢半) 白朮(二錢半) 菖蒲(一錢) 人參 熟地 當歸 黃耆 川芎(各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半)
上入薑棗水煎服嬰兒乳母同服
【袖珍】羚羊角丸(錢氏方) 治小兒五六歲骨氣虛腳筋弱不能行
茯苓 酸棗仁 羚羊角 虎脛骨(醋炙) 生地(各五錢) 黃耆 桂心 防風 當歸(各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食前以溫酒化下二三丸服之一月漸漸即可行也
【醫統】五加皮散 治小兒三歲不能行五加皮為末以酒服

八四 語遲

巢氏云小兒四五歲不能言心氣不足而不能言也
【醫林】菖蒲丸 保幼須知云言心之聲也小兒在胎時其母卒有驚怖邪氣乘心故兒感受母氣心宮不守舌本不通四五歲而不能言者宜此
人參 石菖 麥門冬 遠志 川芎 當歸(各三錢) 乳香 辰砂(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粳米飲下
【錢氏】菖蒲丸 治小兒心氣不足五六歲不能言
石菖(三錢) 人參(五錢) 丹參(三錢) 天門(一兩) 赤石脂(二錢)
直指有當歸川芎硃砂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溫水下十丸至二十丸日二三服久服效又有病後腎虛不語宜兼服六味地黃丸(海藏云地黃丸足少陰也與葛蒲丸上下通經)
【本草】治小兒久不語百舌鳥炙食之(百舌鳥今之鶯也名百舌)
【薛氏】加味逍遙散 薛氏曰乳母五火遺熱閉塞氣道而不語者宜之
【薛氏】七味白朮散 小兒病後津液內亡會厭乾涸而不言者宜此
【薛氏】補中益氣湯 小兒脾胃虛弱清氣不升而言遲者
【直訣】團參湯 小兒心氣虛而不能言語
【綱目】雞頭丸 治小兒諸病後不能語
雄雞頭(炙一錢) 鳴蟬(炙焦三個) 大黃(煨一兩) 甘草(一兩) 當歸(三分) 木通 黃耆(各半兩) 川芎 遠志 門冬(各三分)
上同為細末煉蜜丸如小豆大平旦米飲下五丸空心日三四服兒大者加之久服取效雞蟬二物宜求死者用之不可旋殺孫真人所謂殺生求生去生更遠矣
【直訣】錢氏云腎怯失音相似病吐瀉及大病後雖有聲而不能語此非失音為腎怯不能上接於陽故也當補腎地黃丸主之失音乃捽病耳口禁不止則失音聲遲亦同
【明堂】五六歲不語者灸心腧三壯

八五 齒遲

聶氏云稟受腎氣不足者則齒生而遲齒骨之餘骨乃腎之候腎不足故骨不長而齒生遲
【丹溪】芎黃散 治小兒齒生遲或齒嚼物少力
川芎 生地 山藥 當歸 芍藥(炒) 甘草(各等分)
上各別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將此干藥末擦牙齦即生按醫林此方加沉香
【入門】腎氣丸 主齒遲因稟氣不足則髓不能充骨或十全大補湯加黃柏知母
【全幼】三香檳榔圓 治嬰孩小兒稟受腎氣不足腎主骨髓髓不充於齒故齒不生
香附(炒) 沉香(各二錢) 檳榔 人參 蝦蟆(燒灰各二錢半) 麝香(少)
上為細末羊髓煮爛丸如黍米大用米飲食後服

八六 發遲

本事方兒稟受血氣不足不能榮於發故頭髮不生或者呼之為疳病胙也
【入門】蓯蓉丸 小兒發遲乃血氣不能二束
蓯蓉 川芎 當歸 熟地 芍藥(各等分) 胡粉(減半)
上為極細末蜜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六丸黑豆煎湯下仍磨化抹頭上
【湯氏】香粉膏 治小兒白禿不生髮燥痛
香薷(一兩) 胡粉(五分) 豬脂(二錢半)
上用水一小鐘煎香薷取汁三分入胡粉豬脂調勻頭上塗一日三次
【肘後】治小兒頭上白禿發不生用椿楸樹葉心取汁傅之大效
【永類】一方 治小兒發遲
陳香薷(二兩)
上水一盞煎汁三分入豬脂半兩和勻日日塗之

八七 龜胸

龜胸乃胸高脹滿其狀如龜此肺經受熱所致蓋因乳母酒面無度或夏月熱煩熱乳與兒得之或乳母多食五辛亦成此疾
【醫林】百合丹 治小兒龜胸
大黃(焙七錢半) 天門 杏仁 百合 木通 桑白皮 甜葶藶 軟石膏(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五丸食後臨臥熟水下
【正傳】瀉白散 治肺熱脹滿攻於胸膈成龜胸
桑白皮(一錢) 地骨皮(一錢) 甘草(炙五分) 加黃芩(一錢)
上水煎服
【丹溪】治小兒龜胸
蒼朮 黃柏(酒炒) 芍藥(飛炒) 防風 山楂 威靈仙
加當歸又利後加生地
上為末煉蜜丸食後溫水下

八八 龜背

聖惠論云龜背者小兒初生未滿半周強令早坐遂使客風吹背故令背高如龜之狀
【入門】松蕊丹 主龜背客風吹脊入於骨髓
松花 枳殼 防風 獨活(各一兩) 麻黃 前胡 大黃 桂心(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黍米大每十丸粥飲下
【醫統】枳殼防風丸 治客風入背而高聳
枳殼 防風 獨活 前胡 麻黃 當歸 大黃(煨各一錢)
上為末麵糊丸黍米大食後米飲下
【百問】龜胸丸 治小兒龜胸龜背
大黃(煨一錢) 天門冬 百合 杏仁(炒) 木通 枳殼 桑白皮(蜜炙) 甜葶藶(炒) 朴硝(各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用一丸溫湯化服

八九 囟陷

囟陷乃因臟腑有熱渴引水漿致成泄痢久則血氣虛弱不能充腦髓故囟陷如坑
【百問】當歸散 治小兒囟門陷下
甘草(炙半錢) 桔梗 陳皮 當歸(各一錢)
上水煎服
【本草】一方 治小兒囟陷半夏末水調塗足心
【準繩】烏附膏 理囟門陷
綿川烏(生) 綿附子(生各五錢) 雄黃(二錢)
上件為末用生蔥和根葉細切爛杵入煎藥同煎空心作成膏貼陷處
【聖惠】一方 以天靈蓋炙令黃搗羅為末以生油調塗

 囟填

囟填乃囟門腫起也蓋脾主肌肉乳食不常飢飽無度或寒或熱致使臟腑不調其氣上衝為填脹囟突而毫毛髮短黃若寒氣上逆則堅硬熱氣上衝則柔軟寒者溫之熱者涼之肝盛風熱交攻亦然
【入門】瀉青丸 治小兒肝盛風熱交攻以致囟填突起者
龍膽草(三錢) 當歸 川芎 山梔 大黃 羌活 防風(各五分)
為末蜜丸芡實大每一二丸竹葉薄荷煎湯化下
【普濟】一方 治小兒生下囟腫者黃蘗末水調貼足心

九一 手拳不展

【醫林】薏苡仁丸 治小兒稟受肝氣怯弱致兩手伸展無力兩膝攣縮
當歸 秦艽 薏苡仁 酸棗仁 防己 羌活(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一丸麝香荊芥湯下
【聖惠】薏苡仁散 治兒有胞母臟腑虛為風冷所乘兒生肝氣不足致筋脈攣縮不得伸展
薏苡仁(七錢五分) 秦艽 防風 酸棗仁(炒) 甘草(微炙赤各半兩) 當歸(焙) 桂心(各二錢半)
為散每一錢水一小盞煎五分不計時候量兒加減
【準繩】羚羊角散 治兒手不展是風邪滯氣所客令營衛不通
羚羊角 羌活 五加皮 白蘚皮 桂心(各二錢半) 麻黃(半兩) 甘草(炙一錢二分半)
上為散一錢水煎量兒加減

九二 腳拳不展

【醫林】海桐皮散 治稟受腎氣不足血氣未營腳指拳縮不能伸展
海桐皮 牡丹 當歸 熟地 牛膝(酒浸各一兩) 山茱萸 補骨脂(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下
【聖惠】當歸散 治兒在胞母臟腑有積冷為風邪所乘生後腎氣不足血未營故腳指拳縮不展
當歸(焙) 麻黃(各半兩) 羌活 酸棗(微炒) 人參 杜仲(微炒) 桂心(各二錢半)
上姜水煎量兒大小乳前服

九三 白虎

小兒有白虎一病不可不察據統天曆遊年圖云白虎在太歲前一辰也假如太歲在巳則為白虎在辰大歲在申則為白虎在未余仿此其神所值之方小兒不知禁忌出入居處稍有觸冒便能為病其壯身微熱有時少冷啼叫屈指為數物手足不瘛瘲是也
【醫統】集香散 治白虎病
降真香 沉香 乳香 檀香 人參 安息香 茯神 甘草(炙) 酸棗仁
上等分水煎射一字調入不拘時服藥渣房內燒

九四 魃病

小鬼者小兒所以有魃病因其母未及周年即有胎孕小兒乳之故曰魃病其證令兒寒熱黃瘦骨空發落日漸羸瘦是也治法速與斷其乳溫平胃氣調和血脈自然而愈
【醫統】龍膽湯 治小兒魃病
龍膽草 鉤藤 柴胡 桔梗 芍藥 川芎 茯苓 甘草(炙各一錢) 人參(一分) 大黃(蒸半錢)
上水煎服後夜用紅紗袋盛夜明砂與佩之吉
【醫林】龍膽湯 治孕婦被惡祟導其腹中致令兒病其證下利寒熱去來又治婦人有兒飲乳復有娠孕兒吃此乳亦作此病
龍膽草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鉤藤皮 甘草(炙) 茯苓(各二錢半) 蜣蜋(二枚) 大黃(二兩煨)
上水煎服得利則止量兒大小多少與服
【聖惠】治小兒生下十餘月後母又有妊令兒精神不爽身體萎瘁名為魃病
伏翼
上燒灰細研以粥飲調下半錢日四五服效
【濟世】養真益元膏 治小兒魃病虛羸面黃肌瘦體熱
人參(五錢) 白朮(炒) 茯苓 陳皮 麥門 山藥(各一兩) 山楂(一兩) 甘草(炙五分)
上為細末⿰火聚蜜丸芡實大每三丸棗湯化下

九五 諸瘡癬疥

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小兒臟腑本是火多況有失調外受風寒鬱而為熱內襲母乳五味七情之火發於內者則為內驚發於皮膚之間則為瘡癬癤毒治法當先清其乳母謹忌食味次調和小兒氣血不可峻用攻發之劑當緩以和之得其治道
【田氏】苦瓠散 小兒疥癬浸淫瘡漸展不止
苦瓠(二兩) 蛇退皮(半兩燒灰) 露蜂房(半兩微炒)
上為細末生油調塗故帛上貼
【田氏】青金散 治小兒濕癬浸濕瘡
白膠香(二兩研) 蛤粉(半兩) 青黛(二錢半)
上細末乾摻瘡上
【千金】一方 小兒癬瘡蛇床子杵末和豬脂塗之
【濟眾】一方 小兒浸淫瘡痛不可忍發寒熱者刺薊葉新水調傅瘡上干即易
【保幼】一方 小兒疥癬藁本煎湯浴之並以浣衣
【準繩】當歸飲子 治小兒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發見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膿水浸淫
當歸 赤芍 川芎 生地 蒺藜(炒) 荊芥穗 防風(各一兩) 何首烏 黃耆 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姜煎服

九六 眉瘡

薛氏曰眉瘡者謂小兒兩眉間生瘡如疥癬當求其因而藥之
【醫統】金銀散 小兒眉間生瘡名曰鏈銀瘡
煅金銀鍋(一個) 輕粉(五分)
上為細末麻油調傅
【準繩】治眉煉 燒小麥存性研細好油調塗

九七 凍瘡

按凍瘡因受稟虛怯故寒邪易乘氣血凝滯久而不愈則潰爛成瘡治法須壯脾胃溫氣血
【湯氏】生附散 治爛腳瘡
用生附末面水調敷之愈
【子母】治小兒凍瘡
萑兒腦髓塗之立效
【湯氏】白蘞散 治凍瘡
白蘞(一兩) 黃蘗(炒黑五錢)
為末乾摻患處
【子母】一方 治足上凍瘡
以醋洗足研藕傅之

九八 湯火瘡

【肘後】治小兒湯火瘡
水煮大豆汁塗上易瘥無斑也
【準繩】薛云湯火之證若發熱作渴小便赤澀者內熱也用四物加山梔連翹甘草若肉未死而作痛者熱毒也用四君子加芎歸山梔連翹若肉已死而不潰者氣血虛也用四君加當歸黃耆外傅當歸膏或柏葉末蠟油調搽至白色其肉自生
【準繩】神效當歸膏 治湯火等瘡不問已潰未潰肉雖傷而未壞者用之自愈已死者用之自潰新肉易生搽至肉色漸白其毒殆盡生肌最速蓋當歸地黃麻油二蠟皆主生肌止痛補血續筋與新肉相宜
當歸 生地(各一兩) 麻油(四兩) 黃蠟(一兩白者止用五錢)
上先將當歸地黃入油煎枯去滓將蠟溶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凡塗患處將細紙蓋之發者癰疽杖瘡潰爛用之尤效凡死肉潰爛將脫止有些須相連者宜用利刀剪去蓋死肉有毒去遲則傷新肉死肉去盡尤宜速貼蓋新肉最畏風寒不可忽也
【準繩】乳香定痛散 治損傷一切瘡瘍潰爛疼痛
乳香 沒藥(各五錢) 滑石(一兩) 冰片(一錢)
上為細末搽患處痛即止
【準繩】治湯火所傷方
用黃蜀葵花浸油內以油敷患處或收黃蜀葵花曬乾碾末香油調敷亦可又方用蓖麻子肉碾爛入蛤粉等分如干再入香油些少調搽患處

九九 懸癰

小兒初生口內血氣凝結上齶及舌上有泡如癤或如蘆籜樣名曰懸癰一名垂癰凡在此急宜以針用綿纏裹惟留針鋒如粟米許刺皰上泄出黃赤血汁用鹽湯洗用蜜調一字散如聖散鵝翎蘸刷之一刺不消次日再刺不過數次自消盡
【醫統】一字散
硃砂 硼砂(各五分) 冰片(少許)
上為細末蜜調少許鵝翎刷入口內嚥下無妨
【醫統】如聖散
真鉛粉(一錢) 牛黃 辰砂 太陰玄精石
上為末摻入口內患處

 發斑

【醫統】葛根橘皮湯 治小兒發斑癮疹如錦紋嘔吐清汁發熱此冬溫暖小兒感乖戾之氣未即病至春或被積寒所折毒氣不能泄至天氣暄熱溫毒始發也
葛根 橘皮 杏仁 麻黃 知母 黃芩 甘草
上水煎
【百問】黃連橘皮湯 溫毒發熱兼治麻證泄瀉並去血
黃連 陳皮 杏仁 枳實 麻黃 葛根(各半兩) 厚朴 甘草(炙各錢半)
上水煎服
【回春】防風通聖散 治小兒身常發熱風斑及腳紅常紅腫此脾經風熱也去硝黃加鼠黏子酒炒黃連為末亦用防風白芷薄荷黃連黃芩黃耆黃柏煎湯浴之宜避風
【準繩】玄參升麻湯 治癍疹已發未發或身如錦紋甚則煩躁言語喉閉腫痛
玄參 升麻 甘草
上水煎服
【準繩】犀角消毒散 治癍疹丹毒發熱痛癢及瘡疹等症
牛蒡子 甘草 荊芥 防風(各五分) 犀角(末二分) 金銀花(三分)
上水煎熟入犀角傾出服
【東垣】人參安胃散 治癍疹因服峻厲之劑脾胃虛熱泄瀉嘔吐飲食少思等證
人參(一錢) 黃耆(炒二錢)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酒炒七分) 白茯苓(四分) 陳皮(三分) 黃連(炒二分)
上為末水煎服

一 癰毒腫節

小兒癰毒腫節者皆因血氣凝滯而有熱毒之氣乘之故結聚成癰節腫毒也始初微見頭紅㿔起痛者急用不語唾夜半頻頻塗之即消如不退用萬病解毒丸磨塗並服立效若已成當用天烏散貼凡小兒諸癰瘡毒皆可服漏蘆湯熱甚者解毒丸四順清涼飲加防風連翹玄參之劑五福化毒丹連翹湯之類
【醫統】天烏散 塗一切腫毒
天南星 草烏 赤小豆 黃蘗(各等分)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調貼患處或用米醋亦佳
【醫統】解毒丸 治小兒一切瘡腫毒節丹毒赤遊腫
玄參 連翹 升麻 黃芩 芍藥(各三錢) 當歸 羌活 防風 生地 荊芥 甘草(各一錢)
上煉蜜丸如雞頭子大以青黛為衣燈心薄荷湯下
【局方】五福化毒丹 治小兒蘊積熱毒口舌生瘡身體多疥
玄參 桔梗(各半兩) 茯苓(二兩) 人參 牙硝 青黛(各半兩) 甘草(七錢) 麝香(一字) 金銀箔(十片)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一歲兒服一丸分四服薄荷湯化下及治痘疹後痘毒上攻口齒涎血臭氣仍以雞翎掃藥於口內
【醫統】玄參散 解諸熱消瘡毒
玄參 生地(各一兩) 大黃(半兩煨)
上為末煉蜜丸燈心淡竹葉湯下或入砂糖少許有加防風羌活赤芍連翹
【醫統】漏蘆湯 治小兒癰瘡及丹毒瘡節
漏蘆 麻黃 連翹 升麻 黃芩 甘草 芒硝(各二錢) 大黃(一兩) 白蘞(十錢)
上水煎服量兒大小加減
【準繩】神效解毒散 治一切瘡毒初起腫者即消已潰仍腫者即散巳潰毒不解者即愈
金銀花(一兩) 甘草節(五錢) 黃耆 皂角刺(炒) 當歸(各三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
上為散每服二錢酒煎溫酒調服亦可嬰兒病乳母亦服如瘡已潰腫痛已止者去乳金銀花倍加黃耆甘草
【直訣】仙方活命散 治一切瘡毒未成內消已成即潰此消毒排膿止痛之聖藥也若膿出而腫痛不止者元氣虛也當補之
穿山甲 白芷 防風 沒藥 甘草 赤芍 當歸尾 乳香 天花粉 貝母(各一錢) 金銀花 陳皮(各三錢) 皂角刺(一錢)
上每服二三錢酒水各半煎

二 瘰癧

小兒瘰癧是臟腑久伏積熱而頸項筋宛之中及項下有核如梅李初生漸次而多謂之瘰癧瘰癧者結核是也或在耳後或在耳前或在耳下連及頤項或在頸下連鈌盆皆謂瘰癧或胸前及胸側或在兩脅是為馬刀瘡手足少陽經主之
【醫統】散癧湯 治小兒結核成癧先用此方
連翹 桔梗梢 甘草稍 天花粉 貝母 黃柏 大黃 玄參 青皮 赤芍(各等分)
上入燈心二十根水煎服
【準繩】玄參飲 治瘰癧及頭上生惡核腫痛
玄參 升麻(各五錢) 川烏 草烏 當歸 川芎 赤葛 生乾地黃 赤芍(各二錢半) 甘草(三錢) 大黃(半生半炮四錢)
上銼姜水煎溫服
【醫統】白芨散 治瘰癧已潰膿汁出不幹
白芨 貝母(各半兩) 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先以檞皮洗過後用清油調傅
【醫統】檞皮散 小兒瘰癧痛以此洗之
檞皮(去粗皮此木在處有之即包益檞萊木是也)
上不拘多少切碎水煎溫湯頻洗
【醫統】柴胡通經湯 治小兒項側有核堅而不潰名曰馬刀
柴胡 歸尾 桔梗 生甘草 連翹 三稜 鼠黏子 黃芩 黃連(各五錢) 紅花(少許)
上水煎服
其餘瘰癧治法與大人同惟在量其大小虛實加減耳

三 滯頤

小兒滯頤者多涎流出而漬於頤間也此由脾胃冷涎多故也脾之液為涎緣脾胃虛冷不能制其津液故流出於頤法當溫脾按湯氏此論未詳也何者內經曰舌縱涎下皆屬熱然湯氏言脾胃虛冷此恐一偏見也故生生子曰此症亦有脾熱者但清其熱則涎自不泛上寒熱二字人看其面色審其兼症問其二便庶治不偏
【百問】溫胃散 治滯頤者涎流出積於頤上此由脾冷涎多故也
半夏 人參 肉豆蔻 白朮 乾薑 甘草(各半兩) 丁香(一兩)
上每服二錢生薑三片煎服
【錢氏】益黃散 治小兒滯頭
泉按名醫方考曰滯頤者頤額之下多涎滯也皆土弱不能制水之象火能生土故用丁香甘能補土故用甘草香能快脾故用陳皮澀能去滑故用訶子用青皮者謂其快膈平肝能抑其所不勝爾
【入門】木香半夏丸 冷涎自流者乃胃虛不能收約也
木香 半夏 丁香(各五錢) 白姜 白朮 青皮 陳皮(各二錢半)
上為末蒸餅丸麻子大一歲十丸二歲倍之米湯灌下
【準繩】金朱丹 治脾熱多涎
金箔(二十片) 硃砂(水飛) 半夏 天南星(各一兩) 石膏 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生薑汁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人參煎湯下乳後
【入門】通心飲 熱涎稠黏者乃胃火炎上也
木通 連翹 瞿麥 山梔子 黃芩 甘草(各三分) 麥門
上入燈心水煎服
清解散 因脾熱滯頤者
白朮 白滑石(各五分) 甘草(一錢) 黃連(酒炒二錢) 扁豆(炒) 茯苓(各三錢) 葛根(一錢半) 石斛(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燈心湯調下
【家藏】錢氏白朮散 龜溪道三先生曰小兒滯頤用此湯加升麻
【綱目】清心導痰丸 治小兒舌縱涎下多唾甚妙也
白附子(一兩) 南星(薑汁二兩) 半夏(二兩) 黃連(炒七錢半) 天花粉(一兩) 白姜蠶(炒去絲嘴半兩) 川烏(鹽制二錢) 鬱金(七錢半) 天麻 羌活(各半兩)
上為末薑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用通天愈風湯吞下
【薛己】六君子湯 小兒口角流涎或痰氣壅盛脾不能攝也
【聖濟】一方 治小兒流涎
皂莢子仁 半夏(一錢二分)
上為末薑汁丸麻子大每溫水下五丸
【直訣】蕪荑散 治蟲動口內流涎
白蕪荑 乾漆(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六分米飲下

四 痘瘡

痘瘡之由因兒在胎食母五臟血穢伏於命門或至天行時氣或郁駭跌撲或飲食所傷因而發之狀類傷寒其症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咳嗽嚏噴足稍冷耳冷尻冷多睡驚耳後有紅絲赤脈此其候也五臟各具一症肝藏水疱肺臟膿疱心臟班脾臟疹歸腎變黑
丹溪曰虛者益之實者損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此治痘之大要也舍是四者無治法矣又發熱之初急宜表散要在表熱盡退為佳既出之後隨證溫涼務在解肌消毒調氣活血使營衛和暢則無塵滯陷伏之患又必謹避風寒戒絕房事調節飲食禁止穢氣自然獲吉矣
【三因】三豆湯 凡值天時不正鄉鄰痘瘡預服之則不發
赤小豆 黑豆 綠豆(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水煎熟逐日任意吃豆飲汁七日其瘡自然不發也
春抱按龔居中曰黑豆解腎經毒制相火也赤小豆解心經毒制君火也綠豆解陽明經毒制胃火也龔雲林曰誠此能活血解毒則不染也用豆者又以形治以類從也易簡而便理胃開食治於童稚其為神巧矣乎或曰古人方書往往有食療而存矣然當時鄙之鮮有用之者乎子於此書間舉之者有何補矣春曰世醫以食療鄙之者此庸淺之俗醫也故李南豐曰人知藥之藥人而不知食之藥人矣孫真人曰醫者先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也豈食療可絕廢乎
【濟世】升麻葛根湯 治時行瘟疫頭痛發熱肢體煩痛痘疹未發疑似之間宜服一見苗不可服慎之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上水煎服痘出不快清便自調者乃邪在表也當本方微發散若痘出太稠密加人參當歸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風桔梗若痘出自利加條芩若痘出腹痛加木香青皮枳殼若痘出腰痛加獨活細辛若痘出頭痛加羌活藁本蔓荊子若痘出驚搐加木通(安心)生地黃(生血寧心)燈心(清心熱)痘出衄血加山梔玄參(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肅清而瀉無根之火為聖藥)生地黃痘出眼痛加蜜蒙花柴胡(明目益精龍)龍膽草(治兩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也)痘出咽痛加桔梗連翹若手足痘不起脾胃不足也加防風官桂人參黃耆若痘泄瀉者裡虛也加白朮人參茯苓痘後遍身瘡癬如疥如癩膿血浸淫皮膚潰爛日久不瘳此毒氣深漫散於皮膚此方主之
按此發表出痘疹之劑也藥品皆輕薄傷寒傷風痘疹之間宜用此方山甫曰表熱壯盛此邪實於表也經曰輕可以去實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甘草佐之可以和在表之氣芍藥佐之可以和在表之營去其實邪和其營衛風寒則解痘疹則出誠初間之良劑也
又按此方錢氏所制也保赤全書曰或痘已出表熱甚者亦宜此湯又曰以本方加紫蘇箏尖各五分山楂牛子各一錢冬加麻黃一錢服之痘易出易斂又按凡見紅點則禁後服者恐一偏見歟師曰此蓋為痘疏毒少者言不達立言之旨處謂凡痘才見紅點真不可服殊不知四味乃發表解毒疏通氣血升降陽之劑痘太密正宜常服以解之令陷者升之燥者潤之郁者疏之過者平之陰精不衰而陽毒不亢也苟謂痘疏毒少者雖他藥不可服況此湯乎
【醫御】參蘇飲 治小兒發憎寒咳嗽或過天時或感風寒異氣痘疹疑似之間最宜服此發散
紫蘇 陳皮 半夏 茯苓 乾葛 桔梗(各一錢) 甘草(五分) 人參(七分)
上水煎服
按保赤全書曰加山楂最妙冬加麻黃也此方亦發熱疑似之間可用之山甫曰風寒客於外故用紫蘇乾葛以發表痰嗽壅於內故用半夏前胡桔梗陳皮茯苓以安里邪去之後中外必虛人參甘草急固其虛此則表和而痘易出里和而氣不虛表裡無失斯良劑也
【醫御】惺惺散 治小兒風寒時氣發熱必作痘疹宜服此
人參 白朮 茯苓 桔梗 細辛 天花粉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一盞薄荷葉同煎三分去滓服要和氣入姜煎山甫加芍藥
山甫曰發熱之初未明是痘形體怯弱者此方主之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防其虛也乃細辛桔梗所以疏其陽天花粉白芍所以和其陰
【醫御】敗毒散 治痘瘡壯熱已出未快咽喉腫痛胸膈不利
人參 桔梗 甘草 柴胡 荊芥 防風 陳皮(各等分) 牛子(加倍)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四分去滓食後溫服按保赤全書方升麻乾葛紫蘇川芎羌活防風荊芥前胡薄荷桔梗枳殼牛蒡子蟬蛻山楂地骨皮甘草十六味也又方無葛根加紫蘇上姜水煎服初熱壯盛等症宜此
【保赤】蘇解散 治痘初壯熱頭痛或腰痛腹痛作脹一切熱毒甚者
紫蘇 乾葛 防風 荊芥 白芷 蟬蛻 紫草 升麻 牛子 木通 甘草
上水煎服
【保赤】紫草化毒湯 痘已出未出熱壅不快並宜服之
紫蘇(二錢) 陳皮(一錢) 升麻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小便赤加木通
山甫曰紫草活竅利血化毒陳皮快膈消痰利氣升麻消風發散瘡痍甘草補虛和中解熱木通之加為導熱邪由溺而泄肅
【壽世】消毒飲 痘瘡欲出已出熱尚未解毒氣太盛稠密成片急進此三四服快透消毒如神專治內蘊邪熱咽喉不利痰涎壅嗽眼目赤臉腫腮項結核腫壅毒聚遍身風疹痹毒赤痛等症
牛蒡子(微炒四錢) 荊芥 甘草(各一錢) 防風(半錢)
上水煎服一方加黃芩(一錢) 犀角(五分)
按上方出和劑局方而無防風醫學正傳方有防風犀角李氏入門有防風升麻犀角黃芩而名犀角消毒飲山甫曰咽喉腫痛膈上熱盛者此方主之牛蒡子疏喉中風壅之痰荊芥清膈間風壅熱生甘草緩喉中風壅之氣乃防風者散諸風不去之邪也
【玉案】鼠黏子湯 治痘疹稠密身熱等症
鼠黏子 當歸 甘草 柴胡 連翹 黃芩 黃耆 地骨皮(各等分)
上水煎服
【回春】神功散 治痘出毒氣太盛血紅一片不分地界如蚊蠶種或諸失血或吐瀉七日以前之諸症可服解毒
黃耆 人參 白芍 紫草 紅花 生地黃 牛子(各等分) 前胡 甘草(減半)
上水煎服熱甚者加黃芩黃連(各二錢) 未退者加大黃有驚加蟬蛻(一個)
【保赤】清地退火湯 治痘不退熱而出名為火里苗急用此方以退其熱則後無青黑干陷之患
地骨(一錢) 地膚子(九分) 牛子(七分) 柴胡(一錢五分) 紫草(八分用糯米一撮制過) 葛根(八分) 連翹(六分) 當歸(五分) 木通(三分) 蟬蛻(二分)
上姜水煎服
【保赤】連翹升麻湯 治痘一發密如針頭形勢重者輕其表而涼其內
連翹 升麻 黃芩 葛根(各一錢) 麥門(二錢)
上水煎服
按上方此膀胱胃經藥也
【保赤】化毒湯 治痘已出未愈熱毒解毒清熱涼血毒一解不致黑陷血一涼不致紅紫
紫草 升麻 甘草 蟬蛻 地骨皮 黃芩(酒炒) 又加木通
上各等分水煎服
【保赤】如聖湯 治痘已出未愈身熱如火
紫草 升麻 乾葛 白芍 甘草 木通 猴梨
上各等分水煎服心煩加麥門赤苓煩渴加人參五味子麥門七八九月身如火者加酒炒黃芩地骨皮
【保赤】涼血解毒湯 治痘出未曾退熱紅不分地或痘苗乾枯黑陷急用此方可起脹貫漿
紫草(一錢) 生地(八分) 赤芍(三分) 紅花(二分) 蘇木(三分) 防風(三分) 荊芥(三分) 黃連(三分) 牛子(四分) 天麻(二分) 柴胡(八分) 木通(三分) 牡丹皮(七分) 甘草(二分)
上姜一片燈心二十根糯米一撮水煎服
【保赤】大保元湯 治頂陷根窩雖紅而皮軟且薄血有餘而氣不足也
黃耆(三錢) 人參(一錢五分) 甘草(二錢) 川芎(一錢) 官桂(一分) 白朮(炒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準繩】十神解毒湯 專治身發壯熱腮紅臉赤毛焦色枯已出未出二日以前痘點煩紅燥渴欲飲睡臥不安小便赤澀者此熱盛故也
當歸 生地黃 紅花 牡丹皮 赤芍 桔梗 木通 腹皮 連翹 川芎
燈心水煎服此方得安表和中解毒三法盡善誠痘科之神方也丹溪云熱者清之實者平之其此方之謂歟毒盛綿密加荊芥牛蒡渴加天花粉竹葉滑石小便尿血加犀角梔子吐血乾嘔加犀角黃連發紅斑加犀角黃芩黃蘗山梔子玄參小便溢加豬苓澤瀉小便秘加滑石瞿麥大便秘加枳實前胡煩躁加麥門冬天花粉煩渴狂亂譫語加知母石膏麥門冬嘔吐加豬苓澤瀉黃連咽喉痛加甘草牛蒡子荊芥泄瀉加澤瀉防風加陳皮
【保赤】解毒防風湯 治痘七日後壯熱毒盛氣弱痘出不快及痘出而聲又啞
防風(五分) 地骨皮(醫學綱目易水先生方也) 黃耆 枳殼 芍藥 荊芥 牛蒡子(各二分半)
上水煎服
【心法附】紫草木香湯 治瘡出不快及大便自利
紫草 木香 茯苓 白朮(各一錢) 甘草(少許)
上入糯米煎湯春抱按楊氏云紫草能利大便白朮木香佐之又按李氏入門有人參或隱或加藿香
【心法附】疏氣飲 治氣實痰鬱發不出者
蒼朮 白芷 防風 升麻 黃芩 芍藥 連翹 當歸(各等分) 甘草節(減半)
上水煎
【心法附】紫草木通湯 治痘出不快(醫學綱目海藏王氏方也)
紫草 木通 人參 茯苓 糯米(各四分) 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如大便利者去紫草加木香
【醫林】快透散 治痘出不快
紫草 蟬蛻 人參 木通 白芍 甘草
上水煎服春抱按此方入門名透肌散
一方有升麻
吳山甫曰氣弱痘出不盡者此方主之人參甘草能益氣而補中紫草木通能透肌而起痘升麻蟬蛻能退熱而消風乃芍者所以調陰氣而和營衛也
【正傳】五積散 天時嚴寒為寒所折不能起發宜散寒溫表冬三月寒甚紅斑初見宜五積正氣散參蘇飲楊氏調解散陳氏木香散
白芷 川芎(各三分) 桔梗(一分半) 芍藥 茯苓 甘草(炙) 川歸(各錢半) 肉桂 半夏(各二分) 陳皮 枳殼 麻黃 蒼朮(各一錢) 乾薑 厚朴(薑製各四分)
上除肉桂枳殼白芷三味另為粗末外一十二味細切漫火炒令轉色攤冷次入三味末令均作一服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粗稍熱服
【正傳】辰砂五苓散 炎暑隆盛煩渴昏迷瘡出不快五苓散加辰砂細研為末是也
上煎生地黃麥門冬調服
【直訣】參耆四聖散 治痘瘡已出至六七日不起發不成膿
人參 黃耆(炒) 白朮(炒) 茯苓 當歸 芍藥(炒) 川芎(各五分) 紫草 木通 防風(各三分) 糯米(二百粒)
上作二劑水煎服
【玉案】人參透肌散 治虛而有熱雖能出快長不齊整隱於肌膚者
人參 白朮 白苓 紫草 當歸 白芍 木通 蟬蛻 甘草 糯米(各五分)
上水煎不拘時服
【醫統】保元湯 治痘令其內固外護扶助陽氣則氣旺血附氣血無恙一身之元氣可保而無壞亂矣區區痘毒藉此領載則何難出之有惟其有回生起死之功轉危就安之力故曰保元夫保元湯轉補元氣氣載血血載毒則痘自無內陷而為害者矣
人參(一錢) 黃耆(二錢) 甘草(五分)
上水一盞加姜一片煎五分不拘時服血虛而燥大便閉澀加當歸川芎痘白灰陷頂者有寒者加肉桂渴煩而燥加麥門冬泄瀉者加白朮茯苓小便不利車前子或合五苓散調入熱甚者黃芩
抱按本草魏氏方也論曰此方原出東垣治慢驚土衰火旺之法今備而治痘以其內固營血外護衛氣滋助陰陽作為膿水其症雖異其理則同去白芍加生薑改名保元湯襲氏醫鑑曰活血加當歸五分芍藥(一錢)勻氣加陳皮五分解毒加玄參牛蒡子各七分頂陷加芎色不光澤加芍糯米色昏紅紫加木香當歸不能成漿加桂漿足濕潤下斂加朮發渴加麥門五味子頭額不起脹加芎六分為引面部不起脹加桔四分為引兩手不起脹加桂枝二分為引春抱又按保赤全書曰或本方加桂以助參耆之力吳山甫曰氣虛陷頂者此方主之氣者長養萬物者也氣盛即物壯氣弱即物衰故痘瘡陷頂者責之氣虛也魏桂嵓自論云人參益內甘草和中實表宜用黃耆助陽須憑官桂前三味得三二之道體後一味扶一命之顛危
【醫統】補中益氣湯 治痘疹發熱難出或脾胃虛陷發及陷附倒靨此能補中益氣可以為痘疹之內托十分穩當寒熱得中而無太過不及之弊內有參耆以補元氣有當歸以生血有術陳以健脾有升柴以發表托裡不致內陷寒加桂乾薑熱加芩血不行者加紫草渴加麥門
吳山甫曰難經謂氣主煦之故氣者噓長萬物者也痘不起脹氣之弱也可知矣故用參草以補氣用柴升以升陽有歸可以活其榮陣可以利其氣
【醫統】六君子湯 治痘疹脾胃虛弱泄瀉不食方四君子加半夏陳皮
【壽世】參苓白朮散 治痘疹胃虛不進飲食或口乾發熱或吐瀉等(方見脾胃門)
春抱按保赤全書曰治痘已靨身熱不退煩渴不止者名參苓白朮散者則錢氏七味白朮散而加麥門者也此藥極能清神生津云
【醫統】藿香正氣散 治痘疹或感風寒頭痛發熱咳嗽噁心惡食嘔吐出不快者此藥發散溫和調中散表
【醫統】導赤散 治痘疹心經蘊熱煩躁不寧小便不利面赤多渴
人參 生地 麥門 木通 甘草
上水煎服加竹葉同煎服更妙春抱按吳氏加燈心曰內熱故用地黃小便黃赤故導以木通竹葉燈心口乾煩渴故潤以參甘草乃氣化而津液自生也
【玉案】犀角地黃湯 治熱血痘初出太熱大便黑糞或衄血小便出血
犀角 牡丹皮(各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 生地黃(三錢)
上水煎服一方有當歸一錢半
按吳山甫曰心主血生地所以涼心血肝納血白芍所以和肝血火能載血牡丹皮所以去血之火熱能行血生犀角所以解諸經之熱
【醫統】四君子湯 治痘疹脾胃虛弱而不思飲食氣弱不能載痘頂陷灰白宜用之
【醫統】八物湯 治痘疹氣血兩虛不能載毒故有內陷不起或枯澀不潤或不灌漿或不結靨多是氣血不足故也不拘日期並宜服
山甫曰氣體虛弱痘證雖順此方主之書貴未然之防痘證雖順若氣體虛弱不補恐有後失故用人參茯苓白朮甘草以補氣當歸川芎芍藥地黃以養血
【醫統】十全大補湯 治證同前虛之甚則又宜此
山甫曰痘證十日以上血氣虛弱者此方主之甘草大補氣也肉桂大補血也氣血平補故曰十全
【醫林】四物湯 治痘瘡出入不快顏色不紅潤光澤不透者為血澀故也此藥能活血調和營衛無如此妙活人書用白芍一味為末治痘瘡不快以此知四物湯誠痘瘡之仙方也一方加甘草尤妙
山甫曰痘根淡血弱者此方主之痘至五六日氣尊血附之時痘根淡者為血弱故用當歸活血川芎行血熟地補血芍藥斂血
【入門】加味四聖散 治痘出不快及變陷倒靨小便赤身熱未退或風吹復胃者
紫草 黃耆 人參 甘草 川芎 蟬蛻 木通 木香
上加糯米百粒水煎服大便秘加枳殼便調(加糯米能解毒發痘也)
【準繩】理中湯 痘始出手足便冷者其人先有吐利四肢者皆稟氣於胃脾胃氣弱而不得至經此方主之
依本方加桂
上薑棗水煎服
按保赤全書曰寒瀉便清不渴而嘔吐者首尾可用之若陰寒手足厥冷腹痛自利者加附子
山甫曰胃中虛寒或又誤服涼藥瀉而手足厥冷者此方主之甘草之甘溫所以補虛乾薑附子之辛熱所以回陽
【濟世】內托散 治氣血虛損或風邪穢毒沖觸使瘡毒內陷伏而不出或出不勻快用此活血勻氣調胃補虛內托瘡毒使之盡出易收易靨
黃耆 人參 當歸(各二錢) 川芎 防風 桔梗 厚朴 白芷 甘草(生各一錢) 木香 肉桂(各三分)
上水煎服於紅紫黑陷屬熱毒者去桂加紫草紅花黃芩
【陳氏】木香散 治發痘疹裡虛泄瀉而作渴者
木香(五分) 丁香(五粒) 人參(五分) 肉桂(八分) 陳皮 半夏(各八分) 赤茯苓 甘草 前胡 訶子 大腹皮(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龔氏回春去腹加耆
按薛氏曰案若痘瘡已出未出之間其瘡不光澤不起發不紅活五七日內泄瀉作渴或肚腹作脹氣促作喘或身雖熱而腹脹足指冷或身熱作渴或驚悸腹脹或汗出不止或寒戰咬牙瘡不結痂此皆脾胃虛寒津液衰少急用此藥治之若誤認為實熱用寒涼之藥及飲蜜水生冷瓜果之類必不治
蘴溪吳氏曰胃虛而寒則生泄瀉失津液則令人渴是方也參草補胃溫胃調胃乃訶子者所以止瀉而生津也此亦以胃氣為主蓋胃不虛寒則瀉自止津液自生而渴自除矣
【陳氏】異功散 治痘出欲靨未靨之間頭溫足冷腹脹瀉渴急服此藥能除風寒濕痹調和陰陽滋養血氣使痘易出易靨不致癢塌切忌食蜜
木香 肉桂 當歸 茯苓 白朮 人參 陳皮 厚朴 半夏 丁香 肉蔻 附子
上薑棗水煎服龔氏回春加芎訶子去肉
薛氏曰按前方若痘瘡不光澤不起發不紅活不結靨謂之表裡俱虛宜用此藥治之若悶亂煩渴吐瀉不食腹痛腹脹痰喘氣急謂之表裡虛寒急用此藥送豆蔻丸或十日至十一日當靨不靨煩渴咬牙手足並冷飲沸湯而不知熱此陽虛脫陷急用此湯救之亦有復生者
丹溪先生曰陳氏方大率歸重於太陰經蓋以手太陰屬肺主皮毛也足太陰屬脾主肌肉肺金惡寒而易於感脾胃土惡濕而無物不受觀其用丁香官桂所以治肺之寒也用附半夏所以治脾之濕也使其肺果有寒脾果有濕而兼有虛也量而與之中病則止何傷之有今也不然徒見其瘡之出遲者身熱者泄瀉者驚悸者氣急者渴思飲者不問寒熱虛實率投木香散異功散若誤投禍不旋踵
山甫曰參朮茯歸所以補胃桂附丁豆所以溫胃半術陳樸所以調胃胃陽明也
陳氏云陽明主肌肉胃氣充足則肌肉溫暖自然光澤起脹而無癢塌之患也
【準繩】參附湯 治痘疹陽氣虛寒咬牙寒戰手足並冷
人參(一兩) 附子(三錢)
上生薑水煎服
【壽世】獨參湯 治痘出至貫膿收靨之時倒塌陷伏心慌喘急悶亂死在須臾
人參(一兩)
上水煎濃汁灌下即蘇
【保赤】胃風湯 治痘下痢膿血
人參 白朮 茯苓 官桂 川芎 當歸 白芍
上加粟米一百粒水煎服
按此方出和劑局方而劉宗原曰名之為治風而實非治風乃補血和血益胃氣之藥下血痢而挾虛者實可倚仗也
【保赤】阿膠駐車丸 治痘後下痢膿血並腸垢
當歸(二兩) 黃連(四兩) 乾薑(炮一兩五錢)
上為末阿膠二兩炒成珠醋煮膏和末藥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三服小兒研化
【保赤】涼血芍藥湯 治痘出作痛
芍藥(酒炒) 當歸(酒洗) 生地黃(酒洗) 地骨皮 紅花
上各等分水煎服
【保赤】犀角消毒飲 治痘出作痛
犀角 牛子 荊芥 甘草
上水煎服
按痘出而痛者治各不同初出時痛者發未盡也宜和解既出稠密痛者毒盛血瘀也上二方最宜也
【保赤】加味四聖解毒湯 治痘癢大便秘者
紫草 木通 枳殼 黃耆 桂枝 大黃
上水煎服
按群玉曰痘瘡發癢如能食而大便堅結者此邪氣內實正氣外虛也此湯主之
【保赤】消風火解毒湯 治痘發癢
防風 荊芥 升麻 芍藥 桂枝 牛子 葛根
上各等分淡竹葉為引水煎服
按心書曰痘瘡作癢者火邪傳於肌膚之間不能即出或血方流行而為風寒外束故鬱滯而作癢者此湯最宜
【保赤】八物湯 治痘發癢剝去痂皮仍灌漿如瘡疥者
人參 黃耆 甘草 白朮 當歸 川芎 白芍 地黃
上各等分水煎服或加薑棗
按痘癢屬氣血虛者宜此
【保赤】參耆內托散 治瘡色淡白精神虛怯小便利大便頻至夜癢甚者此氣血兼脾俱虛也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防風 厚朴 桔梗 白芷 桂 紫草 木香 糯米(一撮)
上等分水煎服
【保赤】加味四物湯 瘡色紅紫煩躁大小便不利渴欲飲湯水甚而至抓破流血者此氣虛血熱毒盛而血行氣分血味鹹醃螫皮肉而癢也用之治
依本方加參耆丹皮連翹蟬蛻白芷甘草
上等分水煎服
補遺方
【全幼】疹痘護眼人多用胭脂塗目四邊仍以黃柏膏塗之
【醫林】黃蘗膏 醫學綱目護眼膏錢氏方也
黃蘗(一兩) 新綠豆(一兩半) 甘草(四兩)
上為末香油調從耳前至眼眶厚塗之日兩三次如早用則瘡不至面縱有亦稀也
【濟世】吹雲散 治痘後餘毒入眼生翳或紅或腫痛
黃丹(水飛一錢) 輕粉(三分) 片腦(一釐)
上為末鵝管吹耳內如左眼患吹入右耳右眼患吹入左耳一日三次兼服後藥須得早治遲則必難為矣
【保赤】一方 用黃丹輕粉各一錢為末吹照前法效
一加雄黃麝香少許最妙
【保赤】化毒湯 治痘後餘毒生翳
當歸 川芎 赤芍 生地 防風 葛根 菊花 天花粉 蟬蛻(各等分) 穀精草
上水煎服赤腫痛加黃連梔子翳加木賊
【丹溪】一方 治熱眼
防風 黃連 連翹 升麻 桔梗 梔子 草決明 赤芍 當歸
上水煎服
【保赤】地黃散 治痘瘡入眼心肝壅熱目赤腫痛或生赤脈或白膜遮睛四邊散漫者易治若暴遮黑睛多致失明宜速用此大人亦宜
熟地黃 當歸 防風 蟬蛻 羌活 白蒺藜 穀精草 木賊(各一錢) 玄參(五分) 犀角(一錢) 黃連 大黃 甘草 木通(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每五分量兒大小用羊肝煮汁調服忌口將息一方有生地黃
【保赤】洗肝散 治痘毒攻眼障腫遮睛
川芎 歸尾 防風 羌活 薄荷 梔子 甘草
上等分水煎食後服如睛痛昏暗加石膏穀精草綠豆皮翳膜加蟬蛻白蒺藜熱實便秘加黃芩大黃
按羌活防風薄荷清肝經之風熱蓋目者肝之竅肝木藏也喜散而惡郁故上件三味散之則條達也當歸和肝部之血川芎甘草和肝部之氣山梔清鬱火也丹溪曰目病屬風熱血少夫痘蘊非常之熱自里而達外苟氣血弱而不能逐毒則火內郁而血脈逆行斯痘毒入於目矣況熱毒生風肝應於木而目病由茲作焉是故有赤腫痛不能開者此方主之
【保赤】撥雲散 治痘毒入眼生翳
防風 甘草 羌活 黃芩 黃連 菊花 白芷 荊芥 龍膽草 石膏 川芎 大黃 石決明 草決明
上研末蜜水調下
【保赤】蜜蒙花散 治痘入目翳膜遮暗
蜜蒙花 菊花 石決明 蒺藜 木賊 羌活
上為末茶清調下
【醫林】人齒散 治痘疹初出光壯忽然黑陷心煩在躁氣喘妄語或見鬼神並宜速治不然毒氣入臟必死
人齒(燒存性)
上為末每齒作一服酒下
按保赤全書用麝香少許俱二味為末用雞冠血調成膏好酒半盞乳半盞入蔥白一撮煎調下
山甫曰痘之為物外感穢氣則陷入內食穢物則凸出牙灰麝香亦穢物耳故用之以起陷中之痘錢氏云變黑歸腎而用骨余以治之非通論也
【全幼】阮氏闢穢丹 薰解穢惡法
蒼朮 細辛 甘松 川芎 乳香 降真
上為末用水圓烈火焚解穢氣
【全幼】小兒痘瘡房室中時時燒大黃蒼朮以闢穢氣不可燒沉檀腦麝乳白膠等香煎煼肉油氣並切忌之
【正傳】天花散 治痘後失音
天花粉 桔梗 茯苓 訶子肉 石菖蒲 甘草
上為末用水調半匙在碗內外以小竹七莖黃荊七條縛作一束點火在碗內煎臨臥服
【醫統】清涼飲子 治痘毒癰癤驚痰壯熱
大黃 連翹 當歸 芍藥 羌活 防風 梔子 甘草
上水煎服
【醫林】五福化毒丹 治痘疹餘毒上攻口齒及治蘊積毒熱驚惕狂躁頰赤咽乾口舌生瘡
人參(半兩) 玄參(半兩) 茯苓(一兩) 青黛 甘草(各五錢) 桔梗(一兩) 牙硝(半兩) 麝香 腦子(各半錢) 一方無腦子而有金銀箔
上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二丸一歲兒一丸分作四服用薄荷湯化下瘡疹上攻涎血臭氣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用雞翎刷口內熱疳肌肉黃瘦雀目不見物陳粟米泔水化下食後臨睡服
【濟世】治痘後不問蘊毒發於何經初起紅腫用黑豆綠豆赤豆三豆以酸醋浸研漿時時以鵝翎刷之隨手退去
【保元】清金散 痘餘毒在脾肺者則發咳嗽
陳皮(中) 半夏(中) 貝母(上) 天花粉(上) 麥門冬(上) 桔梗(上) 梔子(炒) 黃芩(各等分) 甘草(生下)
上水煎食遠服
【保元】麥門冬飲 痘毒發熱作渴咽痛
麥門冬(四分) 黃芩(三分) 甘草(五分) 人參 玄參(各三分) 金銀花(五分)
上水煎服咽痛加桔梗(五分)
【方考】十三味敗毒散 痘後腫毒此方主之
當歸 陳皮 白芷 赤芍 乳香 穿山甲 沒藥 貝母 金銀花 皂角刺 防風 甘草 天花粉
上水煎服
山甫曰實證補之則生癰毒是方也防風白芷解表而泄其熱乳香沒藥散血而消其毒穿山甲皂角刺能引諸藥至有毒之處金花赤芍能解熱毒於瘀壅之中痰中諸熱貝母天花粉可除氣血不調甘草陳皮當歸可療
【正傳】十六味流氣飲 痘後餘毒氣流於陰陽脾經則癰發四肢手腕並膝臏而腫痛宜此湯
當歸 川芎 芍藥 人參 黃耆 檳榔子 防風 白芷 紫蘇 木香 肉桂 桔梗 厚朴 烏藥 枳殼 甘草
上水煎服
按此方出於外科集驗也丹溪曰此方乃表裡氣血之藥也復以疏風助陽之藥參入非脈之洪緩沉遲緊細者不宜用
或語云向井氏曰痘疹留毒腫痛者熟梨一枚去實搗渣滓俱取之敷於腫上而不日消散妙也曾於二男三歲而患痘疹愈後左手肘下留毒腫痛按之其熱如燒手以上件法而敷處有氣如焢二三日而全消散矣春抱按梨微酸寒蘇恭曰切片貼湯火傷止痛不爛云云此痘疹留毒焮痛清解之理一也最信從其言也
【方考】治痘瘡濕爛方 或以敗草灰或以蠶繭灰入枯礬少許傅之或以牆上白𧒮螄螺燒灰敷之或以蛤粉敷之四法者皆是濕者燥之意

五 水痘

夫水痘亦類傷寒之狀身熱二三日而出或咳嗽面赤眼光如水或噴嚏或唾涕與平痘不同易出易靨不宜燥濕苟能燥之亦不為害不能結痂矣
【保赤】麥湯散(古本只此一方或作湯服亦可
地骨皮 滑石 甘草(各五分) 甜葶藶 麻黃 大黃 知母 羌活 人參(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分用小麥七粒煎水服

六 麻疹

古謂麻即疹也疹出如麻成朵痘出如豆成粒皆象其形而名也夫胎毒一也痘出於五臟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其症寒熱備有也疹出於六腑腑屬陽主氣故疹有形而無漿其形多實熱而無寒也為症既異則治法亦殊痘宜內實可用補劑疹忌內實只宜解散惟初熱發麥略相似耳既出之後痘則補氣以生血疹宜補陰以制陽何也蓋疹熱甚則陰分受其熬煎而血多虛耗故治以清火滋陰為主而不可少動其氣所以燥悍之劑首尾當深忌者也世知痘證所繫之重而不知疹之殺人尤甚方書多忽而不備良可太息矣
【壽世】升麻葛根湯 疹之初起呵欠發熱惡寒咳嗽噴嚏流涕頭眩者宜此湯
升麻 葛根 白芍藥 甘草
上水煎服李氏入門曰此方麻症初起之神劑也潮熱甚加黃芩黃連地骨皮
按此方麻疹初起之聖藥也蓋發熱之初多似傷風惟疹子則有上件諸症而或眼胞腫面浮腫雙腮赤噁心乾嘔等此麻疹之先兆也宜此湯山甫曰麻疹已山未出此方皆主之諸疹未出升葛根能出之諸疹已出升麻葛根能散之芍藥和營甘草和衛
【醫統】敗毒散 斑疹出未快寒熱頭痛身疼者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人參 桔梗 甘草 川芎 茯苓 枳殼
上水煎
【濟世】消毒飲 麻疹既出見一日而又沒者乃為風寒所沖麻毒內攻若不治胃爛而死可服此藥熱退遂安如麻見一二日退後若有被風寒之症又宜神妙也(方見痘門)
【醫鑑】蘇葛湯 初熱未見點發表之藥暫用分兩量兒大小服之
紫蘇(二錢) 葛根(二錢) 甘草(二錢) 白芍(一錢半) 陳皮(五分) 砂仁(五分)
上姜水煎服
【醫鑑】加味升麻湯 治小兒麻疹表藥也或鄰家已有疹證預服
升麻 玄參 柴胡 黃芩(各五分) 乾葛 赤芍(各四錢) 獨活(一錢) 甘草(二錢)
上水煎服
【保赤】防風解毒湯 治麻疹初發熱如時令和緩以此辛涼之藥發之
防風 薄荷 荊芥 石膏 知母 桔梗 牛子 甘草 連翹 木通 枳殼 淡竹葉
上各等分加燈心水煎服
【保赤】黃連解毒湯 治麻疹初發熱如時令暄熱以此辛寒藥發之
黃連 黃芩 黃柏 山梔 牛子 甘草 防風 荊芥 知母 石膏 桔梗 玄參 木通
上姜水煎服
【醫鑑】麻疹出時如色紅紫乾燥暗晦乃火盛毒熾急用六乙散解之或四物湯去地黃加紅花炒芩進之
【保赤】竹茹石膏湯 治麻症作吐
陳皮 半夏 石膏 茯苓 竹茹 甘草
上水煎服
【玉案】必勝飲 治痧已出而瀉不止
陳皮 厚朴 蒼朮 茯苓 牛子 澤瀉 木通
上姜水煎
【濟世】四苓散 治麻疹泄瀉須分新久新瀉熱瀉宜之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上加木通水煎服
按醫鑑曰疹症寒瀉者十中無一如有傷食傷冷不得已以理中湯一服而止
【保赤】升麻澤瀉湯 治麻疹自利
豬苓 澤瀉 滑石 赤茯苓 甘草 黃連 升麻
上各等分水煎服
【保赤】平胃散 治麻疹出之時泄瀉者
蒼朮 厚朴 甘草 陳皮
上各等分水煎服或為末調服亦可
按疹出之時自利不止或瀉稀水頻數者最為惡候但要看其疹若遍身稠密太盛或紫色或紅色甚者則又不妨蓋毒在大腸非泄則鬱遏而不解惟用平胃散加葛根連翹以解之而已疹一發透依期收去自然瀉止若疹已收而瀉尤不止者疹必未盡再用前藥加連翹黃連牛蒡子木通澤瀉以分利之若用訶子肉蔻等澀滯之藥則變腹脹痞滿喘急不治之症矣
【醫鑑】一方 小兒疹後赤白痢疾
黃連 甘草 杏仁 桔梗 木通 厚朴 澤瀉
上各等分燈草水煎服如下墜加枳殼
【保赤】黃芩芍藥湯 治麻症滯下者
條芩(三錢) 白芍 升麻(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保赤】三黃丸 治麻後赤白痢裡急後重身實者
黃芩(蒸) 黃連(炒) 大黃(蒸過)
上各等分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二三丸白湯下量大小虛實加減
【保赤】香連丸 治症同前身虛者以此和之
黃連(一兩) 吳茱萸(五兩)
上用少水拌勻頓滾水內半日取出炒乾揀去茱萸不用加木香三兩不見火共為細末醋糊丸米湯下量大小加減
按黃連苦寒直折心家之火恐其大寒之性凝而不行故以茱萸之辛溫制之木香以通利三焦氣行而火降矣且能監製黃連此方也一冷一熱寒因熱用最得制方之妙
【保赤】黃芩湯 治麻後赤白痢
黃芩(炒) 黃連(炒) 當歸(酒洗) 川芎 人參 木香 青皮(炒) 枳殼(炒) 檳榔 甘草
上各等分水煎好再加益元散調服
按疹出之時曾作瀉痢未經清解至疹退之後變為休息痢不問赤白裡急後重晝夜無度頻並者此餘毒在大腸也須分虛實治之實者三黃丸利之虛者香連丸和之後用黃芩湯養血行氣為治河間曰養血而下利自止行氣而後重自除誠哉斯言也鑑之
【濟世】導赤散 治麻疹已出譫語小便閉者
生地 木通 甘草 淡竹葉
上水煎
按此方清利心小腸之熱良劑
【保赤】甘桔湯 疹出之時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此毒火怫鬱而上薰咽喉也以此湯
甘草 桔梗
上水煎服加玄參牛蒡子連翹
【保赤】利咽解毒湯
山豆根(一錢) 麥門(一錢) 牛蒡子(炒七分) 玄參(七分) 桔梗(七分) 防風(五分) 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
【玉案】玄桔湯 治痧症咽喉腫痛
玄參 桔梗 牛蒡子 連翹 天花粉 甘草 淡竹葉(七片)
上生薑水煎服
【保元】清金降火湯 治麻疹後熱乘肺金聲啞不出或咳或喘
蘇梗 陳皮 黃連 黃芩(酒炒) 山梔子(炒) 石膏 玄參 貝母 瓜蔞 天門冬 麥門冬 當歸 生地 茯苓 桑白皮 杏仁 白芍 甘草
上生薑水煎服
【保元】一方 小兒疹後咳嗽腹脹喘急煩躁泄瀉聲啞唇口青黑
黃連 黃芩 連翹 玄參 知母 桔梗 杏仁 白芍 麻黃 牛子 葛根 陳皮 厚朴 甘草
上水煎服
【回春】防風通聖散 麻疹已出大小便閉
防風 川芎 當歸 白芍 連翹 薄荷 麻黃(各四分) 石膏 桔梗 黃芩(各八分) 白朮 山梔 荊芥(各三分) 滑石(二錢) 芒硝(四分) 甘草(一錢) 大黃(四分)
上水煎服
【壽世】白虎解毒湯 麻疹已出譫語煩躁作渴者
石膏 知母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甘草
上水煎服
【壽世】犀角解毒湯 麻疹已出大便下血或小便下血吐血衄血或二便閉澀瘡疹稠密熱渴赤痛等症
犀角(一錢升麻代之) 生地(五分) 牡丹(一錢) 赤芍(一錢)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上水煎服吐血衄血加炒山梔童便和服
【入門】疹子沒復餘熱內攻循衣摸床譫言妄語神昏喪志者死如熱輕餘毒未除必先見諸氣色雖預防之始終以升麻葛根湯為主或消毒飲黃連解毒湯隨症選用乃忌魚腥蔥蒜之物
【入門】麻疹始終雜症皆熱熾也初起已沒及一切雜症與痘毒大同但始終藥宜清涼雖然麻愛清涼痘愛溫不易常道虛則補實則瀉醫家治法故治麻亦有血虛而用四物湯氣虛而用四君子湯天寒傷冷則溫中理中之藥一時之權也
【家藏】龜溪道三先生曰疹後微熱不止者錢氏曰白朮散
【醫鑑】麻疹正出之時雖不進飲食者但得麻疹淡紅潤澤真正不為害也蓋熱毒未解內蘊實熱自不必食也退後若不食當隨用四物湯加砂仁神麯一二帖決能食矣如胃氣弱者忌少下地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