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選方
- 作者
- 日本·丹波元簡
- 朝代
- 清
- 年份
- 公元1810年
- 底本
- 出自《皇漢醫學叢書》第十二冊,1936年上海世界書局刊行(國家圖書館掃描本);聿修堂蔵板(早稲田大学図書館掃描本)
序
華元化曰。人有危病。急如風雨。命醫不及。須臾不救。觀其橫夭。實可哀憐。先府君有深慨於斯。因撰國字方書三卷。寬政初。鏤版於醫學以傳。於是自通邑大都。以及窮陬僻壤。藉此而全活者。陸續尤多。乃為世之鴻寶焉。而又將別編一書。以資醫家應急之便。有志而不果。亡何罹沉疴。今年夏五溘逝。簡泣血之餘。念所以仰承先志。質性鈍嗇。不能紹述其萬一。尚何有所發揮也。嘗歷睹今代醫師。孰不研其學而逞其技。以理療危險之疢難。而至其稍粗者。則有宿食在上脘。宜用鹽湯若瓜蒂湧吐之。而卻用備急。升降乖錯。悶焉而死者。有中風脫證。當與參附峻補之。而認為發沙。挑血而立斃者。霍亂不辨乾濕。驚風不別急慢。疔瘡灼艾。火燒貼膏之類。亦間有焉。又至其最下者。則遘卒暴之病。少異於尋常者。⿰目⿳罒工𠃌眙不知所出。孟浪處措。或至殞命。歸之於天。恬不為怪。為醫如斯。不獲罪於冥冥者幾希。此無他。因不講明救卒拯急之術於素常也。而世所傳。如救急易方。雖名曰救急。其實不論病之緩急。採輯方藥單省。倉卒易辨者。以具各門。不足耑為危急諸疾之備也。簡丁艱以來。臥病者五閱月。其間時時披閱架藏諸書。於危證門中。遴擇最簡捷者。勒為上下編。名曰救急選方。唯恐捃摭不精。持一漏百。未知副先志否。九原叵起。趨庭亡期。徒增慟哭而已。然竊意斯書諸方。悉是前賢所詒。已述其明驗。而有試之於今。其效應如影曏者。後進之士。常熟此編。能諳其證理。預備其藥劑。則奏迴天之功於逡巡咄嗟之間者。或有之矣。雖然。古人有言曰。病之變狀。不可一概言之。所以醫方千卷。猶未盡其理。若至臨其變。則當推未盡之理而運用之。圓機之妙。在於神悟矣。
享和紀元冬十一月望丹波元簡廉夫撰
凡例
一是書耑為拯急救危之備焉。凡閒暇之時。宜翻閱之。知某法可以療某病。某物可以理某證。留心記憶。或預畜。或預製。一遇危急。察脈揣腹。審辨甄別。即與拯救耳。卒病暴疢。或有萬無生機。而翻然致蘇者。則呻吟窘迫。呼吸危亡之際。須竭心力。死中求活。此仁人之心術。先府君所以深望於醫家輩。簡區區。所以葺此書之一大關鍵也。
一病有陰陽塞脫之不同。倉猝之際。或難辨認者。間揭其厓略。以為蒙學指南。
一中風腳氣之類。證候多端。茲彙輯倉皇拯救諸方而已。其稍涉輕緩。可以從容調理者。概置不錄。
一輯仲景而降。歷代諸方。旁及本邦所傳。有一證而臚列數方者。非騖博也。地異產殊。時移物換。此之所有。彼之所無。欲因便取材耳。是乃拯急救危之本急也。
一每方各注所出書目。然多隨見採摘。未遑一一尋究。恐未免差錯。且如拯救諸法。有疏於前。而詳於後者。今特採其詳。而切乎施用者。不拘於出典之前後。又如本草綱目附方。盡載出典。而其元書佚於今。而無由乎讎對詳明者。姑以本草附方四字概之。
一金瘡攧撲疔瘡獨輯內科方。至如貼傅膏散等。責在瘍醫。故一概不錄。
一分兩升合。隨時更變。輕重不等。今每方直依元書而載之。不敢以意改易。用者當視病淺深。察藥柔峻。酌古准今。以從俗便。
一稿本未繕。及門洊催傳布。蕆工入梓。如其遺漏。當為續方而嗣刻。
丹波元簡識
上卷
諸卒死門
三物備急丸(金匱) 主心腹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屍卒死。
大黃(一兩) 乾薑(一兩) 巴豆(一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乾薑為末。研巴豆內中。合治一千杵。用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貯之。莫令泄氣。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差。如未差。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案古今錄驗。司空三物備急散。療卒死及感忤。口噤不開者。即本方為散。服如大豆二枚。)
還魂湯(金匱) 救卒死客忤死。
麻黃(三兩) 杏仁(七十個) 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療諸感忤。裡實者。用備急丸。表實者。用還魂湯。(金鑑)
救卒死方(金匱) 雄雞冠。割取血。管吹內鼻中。薤搗汁灌鼻中。
又方(肘後) 半夏末。如大豆許。吹鼻中。(案此千金療五絕法。心下溫者。一日亦可治。)
又方(同上) 灸臍中百壯。 又方。令人痛爪其人人中取醒。 又方。以細繩。圍其人肘腕中。男左女右。伸繩從背上大椎。度以下行脊上。灸繩頭。(一云。五十壯) 又從此灸。橫行各半繩。此凡三灸。各灸三壯。即起。 又方。灸鼻下人中三壯。 又方。並兩足大指爪甲聚毛中七壯。此華陀法。一云。三七壯。
又方(秘方集驗) 燒炭火一杓。以醋澆之。令患人鼻受醋氣。即蘇。
救卒死而壯熱者。(金匱) 礬石半斤。以水一升半煮消。以漬腳。令沒踝。
救卒死而張目反折方。(金匱) 灸手足兩爪後各十四壯了。飲以五毒諸膏散。(有巴豆者。)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金匱) 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洗之。又以牛洞一升。溫酒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差。
小兒卒死(本草附方) 無故者。取蔥白納入下部。及兩鼻孔中。氣通。或嚏即活。
卒死。或先有病痛。或居常倒僕。奄忽而絕。皆是中惡之類。(肘後)取蔥中央心。刺鼻令入七八寸無苦。使目中血出乃佳。一云。耳中血出佳。 又方。令二人以衣壅口。吹其兩耳。極則易人。亦可以葦筒吹之。並捧其肩上。側身遠之。莫臨死人上。 又方。以蔥刺耳。耳中鼻中血出者。勿怪。無血難療之。有血者是活候也。 又方。視其上唇裡弦。有青息肉。如黍米大。以針決去之差。 又方。以綿漬好酒。內鼻中。手按令汁入鼻中。並持其手足。莫令驚動也。 又方。取皂莢。如大豆。吹其兩鼻中。嚏則氣通矣。 又方。灸其唇下宛宛中。名承漿。十壯。大良。
備急。療卒死而口噤不開者。(外臺)縛兩手大拇指。灸兩白肉中二十壯。
集驗。療卒死而有脈形候。陰氣先盡。陽氣後竭故也。方(外臺)嚼薤哺灌之。驚怖卒死。(本草附方)溫酒灌之。即醒。
療火盜兵戈。驚氣入心。不能言語者。(危證簡便)密陀僧末一錢。清茶調下。驚則氣亂。陀僧之重。以去怯而平肝也。
小兒驚死(醫法指南)用生慈姑汁。和白蜜灌之。
偶見人斬血籍籍。驚愕卒死者。(本朝經驗) 溫酒灌之。釅醋亦可。
療火燒悶絕不識人。以新尿冷飲之。及冷水和蜜飲之。口噤絞開與之。(千金)
療因回祿煙薰致死者。(古今醫鑑)生蘿蔔搗汁頻咽。並嚼塗火瘡。
(附)免煙薰死法。(醫林集要) 居民逃避石室中。賊以煙火薰之。欲死。迷悶中。摸索得一束蘿蔔。嚼汁下咽而蘇。又炭煙燻人。往往致死。含蘿蔔一片。著口中。煙氣不能毒人。或預曝乾為末備用。亦可。或新水擂爛干蘿蔔飲之亦可。
又法(李樓怪症方) 一口呵地。即不死。
退煙散(本朝經驗方) 預服免煙薰死。 蒿雀數個。去腸實硃砂末。浸蘿菔自然汁一宿。取出。內瓦器中。鹽泥固濟煅存性。研末。每服五七分。白湯及冷水下。(又療產後血暈。止吐血衄血。) 又法。 葡萄多食免死。(成膏為備尤良。)
療笑死(壽域神方) 凡口有微氣。心下溫者。用食鹽成塊者二兩。火燒令通赤。候冷研細。以河水一大碗。同煮至三五沸。放溫分三次服之。後以鵝翎探於放喉中。吐去熱痰三五升。後服黃連解毒湯三二服。則笑自定。人可活矣。(案張子和。療一婦人喜笑不休半年。用此法。醫統云。黃連解毒湯。加半夏竹瀝薑汁。療喜笑不休。極效。) 喜笑欲死者。針列缺二穴。在手大指後。臂上三寸。及大陵二穴。在掌後橫紋中。針三分。立效。
療入井塚悶冒方。(外臺)取其水。灑人面。令飲之。又以灌其頭及身體。即活。若無水。取他水用也。
又方(壽世保元) 以水噀其面。並含水。調雄黃末一二錢。入水噀之。
又方(本朝經驗) 急解患人衣。偃臥濕地上。以醋噀其面。蓋以草荐。半時許即蘇。
救暈針法(針灸聚英) 假令針肝經氣暈以補肝經。針入復甦。 甘草一二錢。水煎灌下。(本朝經驗)
又方(玉機微義) 暈針者。奪命穴救之。男左女右。取之不回。卻再取右。女亦然。此穴正在手膊上側筋骨陷中。蝦蟆兒上。自肩至肘。正在當中。(醫學綱目云。在曲澤上一尺針入三分。)
針暈者。神氣虛也。不可起針。以針補之。急用袖掩病人口鼻回氣。內與熱湯飲之。即蘇。良久再針。甚者針手膊上側陷中。即蝦蟆肉上。惺惺穴。或三里。即蘇。若起針壞人。(入門)
入浴暈倒(本朝經驗) 以冷水噀面。及澆周身。苦酒一鍾。灌口鼻中。或醒後。衄者。蘇子降氣湯。調辰砂末飲之。
苓朮湯(三因) 治暑濕鬱發。或入浴暈倒。口眼喎邪。手足嚲曳。皆濕溫類也。
附子 茯苓 白朮 乾薑 澤瀉 桂心
上等分。水煎服。
凡人暴死。多是疔毒。急取燈遍照其身。若是小瘡。即是其毒。宜急用萬靈奪命丹之類。(瘍醫大全。方出疔瘡門)
中惡門
朱犀散(得效) 治中惡中忤鬼氣。其證暮夜或登厠。或出郊野。或遊空冷屋室。或人所不至之地。忽然眼見鬼物。鼻口吸著惡氣。驀然倒地。四肢厥冷。兩手握拳。鼻口出清血。性命逡巡。須臾不救。此證與屍厥同。但腹不鳴。心脅俱暖。凡切勿移動其屍。即令親戚圍繞。燒麝香安息香樟木之類。直候醒知事。方可移歸。
犀角末(五錢) 麝香 硃砂(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井水調下。如無前藥。用雄黃末。服一錢。煎桃枝湯調灌。
走馬湯(金匱附方) 療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
杏仁(二枚) 巴豆(二枚)
上二味。以綿纏。捶令啐。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當下。老小量之。通治飛屍鬼擊。
又方(外臺) 仰臥以物塞兩耳。以兩個竹筒。內死人鼻中。使兩人痛吹之。塞口傍無令氣得出。半日所。死人噫噫。勿復吹也。
又方(肘後) 灸兩足大拇指上甲後聚毛中。各灸二七壯。即愈。 又方。灸右肩高骨上。隨年壯良。
中惡之證。因冒犯不正之氣。忽然手足逆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錯言妄語。牙緊口噤。或頭旋暈倒。昏不知人。即是卒厥客忤。飛屍鬼擊。吊死間喪。入廟登塚。多有此病。蘇合香丸灌之。(方見中風)候稍蘇。服調氣平胃散。(要訣)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兩) 藿香 甘草(各八兩) 砂仁(四兩) 蒼朮(八兩) 厚朴 陳皮(各二兩)
上薑棗水煎。入鹽十捻。
五絕死門
療五絕死方(千金) 夫五絕者。一曰自縊。二曰牆壁壓迮。三曰溺水。四曰魘寐。五曰產乳絕。皆取半夏一兩。細下篩。吹一大豆許。內鼻中。即活。心下溫者。一日亦可活。(案夷堅續志。添無病卒死。為六絕死。亦主此方。又醫說。載劉大丞毗陵人。有鄰家朱之質。有一子。年三十一歲忽然卒死。脈全無。大丞取齊州半夏細末一大豆許。納鼻中良久身微暖。氣更蘇。人問卒死大丞單方半夏。如何得活死人。答曰。此南嶽魏夫人方。。此方三因。名半夏散。療五絕及諸暴絕證。)
救自溢死法(金匱) 旦至暮。雖已冷必可療。暮至旦。小難也。恐此當言陰氣盛故也。然夏時夜短於晝。又熱。猶應可療。又云。心下若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活。(醫學心悟曰。予嘗見自暮至旦。而猶救活者。不可輕棄也。)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令可少桂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乃稍止。兼令兩人。以兩管吹其兩耳彌好。(千金云。以氍毹覆口鼻。兩人吹其兩耳。)此法最善。無不活也。
又方(千金) 皂莢末。蔥葉吹其兩鼻孔中。逆出復內之。 又方。以藍青汁灌之。又極須安定身心。徐徐緩解。慎勿割繩。抱取心下猶溫者。刺雞冠血滴口中。即活。男用雌雞。女用雄雞。 又方。雞屎白。以棗許酒半盞和。灌口鼻中。即活。 又方。梁上塵。如大豆。各內一筒中。四人各一筒。同時吹兩耳鼻中。極力吹之。
又方(願體集) 凡自縊之人。若繩細痕深者。最稱難救。須急令人抱。將結解開。切勿割斷繩子。以手揉其項痕。捻圓氣管。並摩按胸腹。或用手捫其口鼻。或用口對口接氣。令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挽其發。常令扯急。不可使頭低下。再令一人。以膝蓋或手厚裹衣服。緊緊抵住穀道。婦人並抵陰戶。勿令泄氣。若手腳已經僵直。必須盤曲。如僧打坐之狀。急以兩管。吹其兩耳。再碾生半夏末皂角末。吹入鼻孔。以針尖刺鼻下人中穴。以艾灸腳心湧泉穴。男左女右。各三醮。男刺雌雞冠血。女刺雄雞冠血。滴入口中。以安心神。再以薑湯。化蘇合丸灌之。如無蘇合丸。以濃薑湯灌之。其一切治法。必待氣從口出。呼吸眼開。方可歇手。甦醒後。只宜少飲粥湯。潤其咽喉。不可驟與飯食。依此拯救。再無不活之理。(瘍醫大全云。必須心口尚溫。大便未下。舌未伸出者救治。)
又方(管氏五絕治法) 徐徐放下。將喉氣管捻圓。揪髮向上揉擦。用口對口接氣。糞門用火筒吹之。以半夏皂角搐鼻。以薑汁調蘇合香丸灌之。或煎木香細辛湯調灌亦得。如蘇可治。繩小痕深過時身冷者。不治。
用救法活。卻用降氣湯三和湯蘇合香丸灌之。(居家必用)
救壓死法(三因) 以死人安著。將手袖掩其口鼻眼上。一食頃活。眼開。仍與熱小便。若初覺氣絕而不能言。可急劈口開。以熱小便灌之。打撲者亦用此。
療壓死。及墜跌死。心頭溫者。(奇效單方) 急扶起。將手提其發。用半夏末吹入鼻內。少蘇。以薑汁同香油。打勻灌之。次取藥服。
又方(萬全續方) 以雄雞一隻刺血。以好酒一碗。攪勻熱飲。外用連根蔥。炒爛傅上包裹之。冷再換。(余當與攧撲門互考。)
救溺死法(金匱) 取灶中灰兩石余。以埋人。從頭至足。水出七孔。即活。(李時珍云。用灶灰一石埋之。從頭至足。惟露七孔。良久即蘇。凡蠅溺水死。試以灰埋之。少頃即便活甚驗。蓋灰性暖。而能拔水也。)
又方(肘後) 取甕傾之。以死者伏甕上。令口臨甕口。以蘆火二七把。燒甕中。當死人心下。令煙出少入死者鼻口中。鼻口中水出盡。則活。蘆盡更益為之。取活而止。常以手候死人身及甕。勿令甚熱。冬天常令火氣能使死人心下足得暖。若卒無甕。可就岸穿地。令如甕。燒之令暖。乃以死人著上。亦可。 又方。便脫取暖釜覆之。取溺人伏上。腹中出水。便活也。
又方(千金) 屈兩腳。著生人兩肩上。死人背向生人背。即負持走行。吐出水。便活。 又方。解死人衣。灸臍中。凡落水經一宿。猶可活。 又方。綿裹皂莢。內下部中。須臾出水。又裹石灰。內下部中。水出盡則活。
又方(得效) 用酒罈一個。以紙錢一把。燒放壇中。急以壇口覆溺水人口面上。或臍上。冷則再燒紙錢於壇內。覆口面臍上。去水即活。奈人不諳曉。多以為氣絕。而不與救療可憐。
又方(奇效單方) 將醋半盞。灌鼻中。(案本朝經驗。用熱醋一碗。奇效。)
凡遇溺水者。視其心坎尚溫。以圓器覆地下。置門一扇於上。令溺者仰臥。以鴨血灌之口中。或大小便出水。即蘇。(廣筆記)
凡人溺水。往往壁泥覆罨。或倒提出水。皆未全驗。惟用鹽。不拘多少。使強有力者。自頂及踵。四肢腹背用力摩擦。須臾水自百毛孔中出。良久漲消氣蘇。雖過時可活。(博聞類纂)
又方(本朝典藥寮方) 雄雞冠血。將一茶鍾灌之。少頃水出即活。神驗。
凡水溺之人。夏月可救。冬天難救。撈起時。切勿倒控。急急將口撬開。橫銜箸一雙。使可出水。以竹管吹其兩耳。碾生半夏末。吹其鼻孔。皂角末置管中。吹其穀道。如系夏月。用牛一隻。將溺人肚皮。橫覆牛背之上。兩邊使人扶住。牽牛緩緩行走。腹中之水。自然從口中並大小便流出。再用蘇合丸。化開灌之。或生薑汁灌之。若無牛以活人仰臥。令溺人如前將肚皮。橫覆於活人身上。令活人微微動搖。水亦可出。若一時無牛。兼活人不肯拯救。或覆鍋一口。將溺人覆於鍋上。亦可。如系冬月。急將濕衣解去。一面炒鹽。用布包熨臍。一面厚鋪被褥。取灶內灰。多多鋪於被褥之上。令溺人覆臥於上。肚下墊以綿枕一個。仍以灰將渾身厚蓋之。灰上再加被褥。不可使灰眯於眼內。其撬口銜箸。灌蘇合丸。生薑湯。吹耳鼻穀道等事。俱照夏天救法。冬天醒後。宜少飲溫酒。夏天甦醒後。宜少飲粥湯。(願體集)
溺水死。若五孔有血者。不活。(五絕療法)
救魘死法(肘後) 臥忽不寤。勿以火照之殺人。但痛齧其腳踵。及足拇指甲際。而多唾其面則覺也。 又方。皂莢末。以竹筒吹兩鼻孔中。即起。 又方。以蘆管吹兩耳。
又方(外臺) 以鹽湯飲之。多少任意。 又方。雄黃細篩。管吹兩鼻中。
又方(千金翼) 灸兩足大指聚毛中。二十一壯。
救魘死。不得著燈火照。亦不得近前急喚。多殺人。若原有燈。即存。(得效。醫學心悟云。臥處原有燈。則存。如無燈。切不可以燈照其面。只可遠遠點燈耳。)
雄朱散(得效) 治魘死其證初到客舍。或館驛。及久無人居冷房中。睡覺鬼物魘魅。或聞其人吃吃作聲。便令人叫喚。如叫不醒者。此乃鬼魘。須臾不救即死。
牛黃 雄黃(各一錢) 硃砂(半錢)
上為末。和勻。先挑一錢許燒。次挑一錢用酒調灌之。
魘絕者。神虛氣濁。風痰客於心肺。所以得夢不覺。濁氣閉塞而死。氣動不蘇。面青黑者不活。急以搐鼻散。引出膈痰。次以蘇合丸。導動清氣。身動則蘇。若身靜色陷者。不療。(五絕療法)
搐鼻通天散
豬牙皂角(去皮弦一兩) 細辛 半夏(各五錢)
共為極細末。每用一二分。吹鼻中。得嚏則蘇。
救產乳絕法(救法。出下婦人急證門。)
卒中風門
療卒中法(直指) 天南星 木香 蒼朮 半夏 細辛 甘草 石菖蒲(各一錢)
生薑七厚片。水煎。乘熱調蘇合香丸三丸灌下。痰盛者加全蠍二枚炙。療一切卒中初作皆可用此。先以皂角。去弦皮。細辛或生南星半夏為末。揭以管子。吹入鼻中。候其噴嚏。即進前藥。牙噤者。中指點南星細辛末並烏梅肉。頻擦自開。 又方
木香(二錢) 南星(七片) 生薑(七片) 石菖蒲(二寸)
上水煎乘熱調木香末一錢。蘇合香丸三丸與之。
三生飲(易簡) 療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療痰厥飲厥。
南星(一兩) 川烏(半兩) 生附(半兩) 木香(一分)
上姜十片。水煎。或口噤不省人事者。用細辛。皂角。各少許。或只用半夏為末。以蘆管吹入鼻中。候噴嚏其人少蘇。然後進藥。痰涎壅盛者。每服加全蠍五枚。仍服養生丹鎮墜之。 一法。氣盛人。止用南星八錢木香一錢加生薑十四片煎兩服。名星香散。
生薑生附湯(三因) 療卒中風涎潮。昏塞不知人。
大附子(一枚)
上生薑一兩。水煎冷服。 一法。加沉香一錢。 一法。加辰砂末少匕。此藥能正氣消痰散風。神效。
療中風忽然昏若醉。形體昏悶。四肢不收。風涎潮於上。鬲氣閉不通。宜用救急稀涎散。(本事)
豬牙皂角(四挺。肥實不蛀者。去皮。) 白礬(一兩)
上細末。研勻。輕者半錢。重者三字。溫水調灌下。不大嘔吐。但微微冷涎出一二升。便得醒。醒後緩緩調理。不可便大段。亦恐過傷人。
諸中卒倒。身體強直。口噤不語。脈沉或伏。應用蘇合香丸灌之。一時無藥。用皂莢末搐鼻。或瓜蒂為末。水調服吐之。 又方。用香油。或生薑自然汁灌之。即蘇。(萬全備急方)
中風口開。喘急如鼾。撒手遺尿。汗出不止。陽虛暴絕死證也。當以大劑人參附子救之。(萬全備急方) 又方。當急灸百會人中氣海。( 危證簡便方)
中風痰涎湧盛。昏不知人。應用四生散。(南星附子烏頭人參)若熱者。以膽南星三錢。木香一錢。水煎灌之。(萬全備急方)
凡中風昏倒。最要分別閉與脫。二證明白。如牙關緊閉。兩手握固。即是閉證。用蘇合香丸。或三生飲之類開之。若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眼合肝絕。遺尿腎絕。聲如鼾肺絕。即是脫證。更有吐沫直視。肉脫髮直。搖頭上攛。面赤如妝。汗出如珠。皆脫絕之證。以人參(二兩)熟附。(五錢)煎濃灌下。及灸臍下。雖曰不理。亦可救十中之一。若誤服蘇合香丸之類。即不可救矣。(醫宗必讀)
口噤。用甘草二段。每段長一寸。炭火上塗麻油。炙乾。抉開牙關令咬定。約人行十里許。又換甘草一段。然後灌藥。極效。(醫宗必讀)
療初中風筋急口噤。牙關不開。不能進藥者。烏梅肉頻擦牙。牙關痠軟。則易開矣。(危證簡便方) 又方。天南星為末。中指蘸。擦左右大牙。各二三十指。其口自開。(一方。加片腦等分。一方。加烏梅肉細辛。揉和擦之。) 又方。白礬鹽梅等分擦之。涎出自開。
療中風中暑中氣中惡中毒乾霍亂。一切卒暴之疾。(心法附余) 生薑汁。與童便各半。和勻。徐徐灌之。立可解散。蓋姜能開痰下氣。童便降火故也。
卒暴僵仆。不省人事。牙關緊急。喉中痰聲。須設法將藥灌下。或人銜藥汁於銅管中。努力吹。衝入咽嗌而下。妙也。服下不宜眾人亂嚷。益加恍惚。將患人兩掌摩之。及揉二中指。並掐鼻下人中。(醫經會元)
沉香半夏湯(針灸資生經) 主氣去痰。
附子(炮一隻) 沉香(等分) 人參(半兩) 半夏(二錢) 南星(一錢)
上生薑十片。水煎。
延年。療膈上風熱。心藏恍惚如醉。(外臺)
竹瀝(三升) 羚羊角屑(二分) 石膏(十分) 茯苓(六分)
上水煎。合竹瀝服。
獨參湯。加竹瀝薑汁。療氣虛有痰。(金匱鉤玄)
奪命散(青囊雜纂) 療卒暴中風。痰涎壅塞。牙關緊急。目上視等危證。大有神效。
青礞石(四兩。焰消煆過。)
研為末。每服半錢。酒調下。功效不可盡述。(案幼幼新書。用此散。療急慢驚風。痰涎壅塞咽喉。命在須臾。服此墜下風痰。乃療驚利痰之聖藥也。焰消用一兩。)
蘇合香丸(局方) 療卒中昏不知人。及霍亂不透。心腹撮痛。鬼疰客忤。癲癇驚怖。狐貍等病。或攧撲傷損。氣暈欲絕。凡是倉卒之患。悉皆療之。
香附子 青木香 烏犀角 白朮 硃砂(研水飛) 丁香 訶梨勒(煨取皮) 白檀香 安息香(別末。無灰酒一升熬膏。) 沉香 麝香 蓽茇(各二兩) 龍腦(研) 薰陸香(別研) 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各一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勺。用安息香膏。並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華水。溫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兒。可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得。
養正丹(局方) 療元氣虛虧。陰邪交蕩。正氣乖常。上盛下虛。氣不升降。呼吸不旋。足頭氣短。及中風涎潮。不省人事。陽氣欲脫。
水銀 硫黃(研細) 硃砂(研細) 黑錫(去滓秤與水銀結沙各一兩)
上用黑盞一隻。火上熔黑鉛成汁。次下水銀。以柳杖子攪勻。次下硃砂。攪令不見星子。放下少時。方入硫黃末。急攪成汁和勻。如有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研如粉極細。用糯米粉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粒。加至三十粒。鹽湯下。此藥升降陰陽。既濟心腎。空心食前。棗湯送下。神效不可具述。
暴中卒厥。卒然仆倒昏憒。痰涎壅盛潮作。若或口開手撒聲鼾遺尿眼合。此是臟絕。不理。若不全見。猶可。其有搖頭攛目。面妝髮直。吐沫汗珠。面黑遺尿。眼閉口開喘多。與夫吐出紫紅。此為不理之疴。(嵩厓尊生書)
卒中風不語者。用黃雌雞一隻。生破其腹。緊縛在臍上。即醒能言。亦神方也。(是法明人墨書。以偶得之附此。)
脫陽門
大固陽湯(得效) 療脫陽證。或因大吐大瀉之後。四肢逆冷。元氣不接。不醒人事。或傷寒新瘥。誤行房。小腹緊痛。外腎搐縮。面黑氣喘。冷汗自出。亦是脫陽證。須臾不救。
大附子(一兩) 白朮 乾薑(各半兩) 木香(一分)
上水煎。放冷灌服。 又方。桂枝二兩。好酒二升。煎至一升。候溫分作二服灌之。 又蔥白連須三七莖。細銼。砂盆內研細。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三服灌之。陽氣即回。生薑三七片。切碎研。酒煎服。亦效。仍炒蔥白或鹽熨臍下氣海。勿令氣冷。
久曠之人。或縱欲之人。與女交合。泄而不止。謂之走陽。其女須抱定。勿使陰莖出戶。急呵熱氣於口中。以指捻尾閭。即救矣。若女人驚而脫去者。十有九死。亟以童女接氣。灌以大劑獨參湯。亦可活者。(醫宗必讀。丹臺玉案此證亦名脫陽。用大固陽湯。及蒸臍法。)
色厥暴脫者。必以其人本虛。偶因奇遇。而悉力勉為者有之。相因相慕日久。而縱竭情欲者亦有之。故於事後。則氣隨精去。而暴脫不返。宜急掐人中。仍令陰人摟定。用口相對。務使暖氣噓通。以接其氣。勿令放脫。以保其神。隨速用獨參湯灌之。或速灸氣海數十壯。以復陽氣。庶可挽回。(景岳全書)
男女交接而死者。男子名走陽。女子名脫陰。男雖死陽事猶然不倒。女雖死陰戶猶然不閉。有夢中脫泄死者。其陽必舉。陰泄。容猶帶喜笑。為可證也。皆在不救。(證治匯補)
諸厥門
屍厥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金匱)菖蒲屑內鼻兩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著舌下。剔取左角發方一寸。燒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
崔氏。凡屍厥為病。脈動而形無所知。陽脈下墜。陰脈上爭。榮衛不通。其狀如死。而猶微有息。其息不常。人乃不知。欲殯殮者。療之方。(外臺)急以蘆管吹其兩耳。極盡以氣吹之立起。若人氣極。別可易人吹之。 又方。灸鼻下人中七壯。又灸陰囊下。去下部一寸百壯。婦人灸兩乳中間。
又方(千金) 灸百會百壯。
硃砂丸(聖惠) 療屍厥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如死。不療三日當死。
硃砂 雄黃 附子(各三分) 桂心(一兩半) 巴豆(二十枚去油)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不知更下二丸。若利多即止之。
硫黃散(得效) 屍厥驀然死去。四肢逆冷。不省人事。腹中氣走如雷鳴。命在頃刻。
焰硝(半兩) 硫黃(一兩)
共為末。作三服。每服用舊酒一大盞煎。覺焰消起。傾於盞內蓋著。服如人行五里。又一服。不過三服。即醒。兼灸百會穴四十九壯。臍下氣海丹田三百壯。覺身體溫止。又方。用附子七錢。重包煨熱。去皮臍為末。作二服。用酒三盞。煎一盞服。如無附子。生薑自然汁半盞。酒一盞。同煎令百沸。並灌二服。仍照前灸。(惠濟不用焰硝。用馬牙硝。)
氣厥即中氣。因七情內傷氣逆為病。痰潮昏塞。牙關緊急。但七氣皆能使人中。因怒而中尤多。中氣之狀。與中風相似。所以別者。風中身溫。氣中身冷。急以蘇合香丸灌之。(要訣)
氣實而厥者。其形氣憤然勃然。脈沉弦而滑。胸膈喘滿。此氣逆也。理宜以四磨飲蘇合香丸之類。(景岳)
四磨飲(濟生) 療七情傷感。上氣喘急。
人參 檳榔 沉香 烏藥
上各濃磨水。和煎服。或服養正丹尤佳。(衛生家寶。不用人參。用木香。)
痰厥氣虛。身微冷。面淡白昏悶。不知人事。宜順元散。(即三生飲。烏附南星並炮。) 氣盛身熱面赤。宜星香湯。(即南星木香。見中風門。)又用生清油一盞。灌入喉中。須臾逐出風痰立愈。(得效方)
風涎暴作。氣塞倒僕。(本草衍義)用瓜蒂為末。每用一二錢。膩粉一錢匕。以水半合調灌。良久涎自出。不出。含砂糖一塊。下咽即涎出也。
痰厥者。卒然不省人事。喉中有水雞聲是也。用牙皂二根。白礬二錢。二味生研為末。吹入鼻中。即燒竹瀝薑汁少許。灌入喉中。須臾痰涎逐下立愈。(普渡慈航)
痰涎發厥。脈弦滑者。二陳湯。加竹瀝。挾寒。加生附子。挾火。加芩連山梔竹瀝。凡厥證。為顛。為眴僕。為妄見。或腹脹。二便不利。或嘔。或心痛。皆痰火鬱氣病也。(入門)
痰厥者。因氣逆痰壅。故忽然昏迷卒倒。咽中涎潮。如拽鋸聲。宜先以瓜蒂散吐之。後用順氣導痰之類藥。(證治大還)
痰厥起死回生方。(危證簡便)斗大石灰一塊。先入陰陽水。高一二指。候澄清。出水一小杯。研入麝香一分。撬開牙關。灌下立蘇。以尿出腸鳴為驗。
療痰迷不省人事。(危證簡便)
明礬(一兩) 硃砂(一錢)
共為一服。一錢白湯下。 又方。明礬末。打陰陽水灌之。再服再吐。極妙。
吐痰丹(危證簡便) 善吐頑痰。起死回生。牙關開後。即宜進此。
生雄黃(一錢) 膽礬(一錢) 生滑石(一錢)
共為細末。大人五分。小兒三分。白湯調下。一時即吐頑痰。
食厥者。醉飽過度。或感風寒。或著氣惱。以致填塞胸中。陰陽否隔。升降不通。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舉。若誤作中風中氣療之。必死。凡遇此等卒暴之病。必須審問曾否醉飽過度。有此。加以氣口脈緊盛。且作食滯療之。先煎鹽湯。探吐其食。吐之後。若別無他證。只用平胃散。加半夏曲糵之類調理。(醫碥)
血厥之證有二。以血脫血逆皆能厥也。血脫者。如大崩大吐。或產血盡脫。則氣亦隨之而脫。故致卒僕暴死。宜先掐人中。或燒醋炭。以收其氣。急用人參一二兩。煎湯灌之。但使氣不盡脫。必漸蘇矣。然後因其寒熱。徐為調理。血逆者血因氣逆。必須先理其氣。氣行則血無不行也。宜通瘀煎之類主之。候血行氣舒然後隨調理。(景岳)
通瘀煎(景岳)
當歸 山楂 香附 紅花(各二錢) 青皮(錢半) 烏藥(一二錢) 木香(七分)
水酒煎服。
還魂湯(醫統) 療血逆卒厥。併產後血厥。昏暈目閉口噤。惟婦人多有此病。
當歸 芎藭 肉桂 乾薑 芍藥 甘草 黑豆(炒) 紫蘇(各等分)
上水煎。或為末。酒調灌下。
芎歸養榮湯(玄珠) 有吐衄不知人而厥者。此血厥也。療之無論其脈。急用此湯。或獨參湯以救之。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黃柏 知母 人參 麥冬 枸杞子 甘草
上水煎服。
大怒載血。瘀於心胃。而暴死者。名曰血升。逐瘀行血。婦人產後經行。偶著恚怒。多有之。(證治匯補。案當考後產乳絕門)
寧神散(入門) 療失血過多。心神昏悶。言語失常。不得睡臥。
辰砂 乳香(各五錢) 酸棗仁 人參 茯苓(各一兩) 琥珀(七錢半)
為末。燈心棗子煎湯。調服一錢。
酒厥縱飲無節之人。多有此病。全似中風。輕者猶自知人。重者卒爾暈倒。忽然昏憒。或躁煩。或不語。或痰涎如湧。或氣喘發熱。或咳嗽。或吐血。大便乾燥。脈實。喜冷者。此濕熱上壅之證。進雪梨漿綠豆飲。以解其毒。(景岳)
綠豆飲(景岳) 用綠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任意飲食。若火盛。口甘。不宜厚味。但略煮半熟清湯。冷飲之。尤善。
雪梨漿(景岳) 用清香甘大梨。削去皮。別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於水中。少頃。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勿食其柤。
酒厥生薑細搗。自然汁。溫灌喉中。立起之。(惠濟)
疫厥(亦名瘟疫暴亡) 凡人感瘟疫。視其證脈。尚不至殞命不救。而突然無氣。身直。甚至無脈。且不可驚慌。視為告終。此疫厥也。急用臘月雄狐膽。溫水研灌即活。若牙關已緊。即攪開灌之。雄狐膽。必臘月預為構收為妙。松峰曰。如得此症。不論有無狐膽。總宜先針少商穴。並十指甲上薄肉。攝出惡血。並用好豬牙皂末吹鼻。可活(松峰說疫。案無狐膽。用真熊膽。亦得。)
色厥(見於脫陽門)
乳厥(見於婦人門)
癲癇門
(是多屬緩證。然其發卒暴。故收載一二應急之方。常與小兒驚風門互考。)
沉香天麻湯(拔萃) 療癇瘈筋攣。
沉香 益智 川烏(各二錢) 天麻 防風 半夏 附子(炮各三錢) 羌活(五錢) 甘草 當歸 姜蠶(各一錢半)
生薑三片。水煎。(案此方。原出衛生寶鑑。療小兒驚癇。多服寒涼之劑。復損傷元氣。動則如癡。)潔古云。晝發灸陽蹻申脈穴。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際是也。夜發灸陰蹻照海穴。在於足內踝下陷中是也。先灸兩蹻各二七壯。然後服前藥。
五生丸(永類) 療癇有神效。
南星 半夏 川烏 白附子(各一兩) 大豆(去皮秤二錢半)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不得過七丸。薑湯下。
熊參湯(本朝經驗) 療元氣虧損。癇厥掣瘲。 熊膽。豆粒許。煎人參湯化開灌之。
柴胡加牡蠣龍骨湯(傷寒類方) 此方。能下肝膽之驚痰。以之療癲癇必效。(即仲景原方)
柴胡 龍骨 生薑 人參 茯苓 鉛丹 黃芩 牡蠣 桂枝(各一兩半) 半夏(二合) 大棗(六枚) 大黃(二兩)
上水煎。
鉤藤湯(錦囊) 療諸癇。
橘紅 鉤藤 膽星 天麻 姜蠶 人參 遠志 犀角 石菖蒲
加燈心水煎。臨服加牛黃。
清心湯(統旨) 療心熱痰迷胞絡。
茯神 黃連(各二錢) 酸棗仁 石菖蒲 遠志(各一錢) 柏子仁 甘草(五分)
上水煎。痰壅。加南星薑汁竹瀝。
禹攻散(袖珍) 療癲癇卒暴昏憒。不知人事。牙關緊硬。藥不可咽。
牽牛頭末(一錢) 茴香(二錢半)
上為末。用生薑自然汁。調藥少許。灌之入鼻立醒。一方用黑牽牛木香妙。
墜痰丸(衛生寶鑑) 療風癇。 天南星(九蒸九曝)
上為末。姜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人參湯下。菖蒲麥門冬湯亦得。
鐵粉散(神巧萬全) 療風癲癇。
鐵粉 天竹黃 辰砂 鉛霜(各一兩)
上細研如面。無時以竹瀝調下半錢。
二白丸(元戎) 療癲與癇。白礬一兩。以濕麵包蒸熟。去面。入輕粉三五分。量虛實加減。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
療諸癲癇證。俗呼為牛癲馬癲羊癲豬癲等證。(危證簡便) 白礬末五錢。辰砂末一錢。共為細末。臨發時。以物撬開口。熱酒一鍾。和前藥灌之。立時一吐而愈。屢驗。(三因二味等分。名鎮心丹。煎人參湯下。療狂證。)
五癇膏(本草附方) 療諸風取痰如神。 翹頤大皂莢半斤。去皮子。以蜜四兩塗上。慢火炙透捶碎。以熱水浸一時。援取汁。慢火熬成膏。入麝香少許。攤在夾紙綿紙上。曬乾。剪作紙花。每用三四片。入淡漿水一小盞沖洗淋下。以筒吹汁入鼻內。痰涎流盡即愈。立效。(案瑞竹堂方。來蘇膏。不用蜜及麝香。療遠近風癇心病風狂。牙關不開。痰涎潮塞。將小竹管盛藥。扶病人坐定。微抬頭。以藥吹入左右鼻孔內。良久扶起。涎出為效。欲要涎止。將溫鹽湯。令服一二口便止。)
中寒凍死門
中寒之證。由平素體氣虛弱。冬月出外。一時為嚴寒所中。則口噤失音。遍體拘急。四肢厥冷。畏寒腹痛。脈息沉微。昏沉不知人事者。宜急用熱酒入生薑汁。和而灌之。候少甦醒。然藥用姜酒。脈出者生。不出者死。更覆手取之。而無脈則絕矣。(危證簡便)
灸法(危證簡便) 命蒂穴(即臍中) 丹田穴。關元穴。用艾火。各灸三七壯。手足暖脈至。知人事。汗出即生。如無汗。手足不暖。不省人事者死。
乾薑附子湯(三因) 療中寒卒然暈倒。或吐逆涎沫。狀如暗風。手腳攣搐。口噤四肢厥冷。或復燥熱。
乾薑(炮) 附子
上水煎。
救凍死方(肘後) 以大器中多熬灰使暖。囊盛以薄其心上。冷即易。心暖氣通。目則得轉。口乃開。可溫尿粥清稍稍含之。即活。若不先溫其心。便持火炙其身。冷氣與火相搏。則死。
凡冬月凍倒人。急與冷水一二口。扶在溫暖處。不得與熱湯。如便與熱物。及向火炙必死。雪泥中行。便近火即腳指隨落。(奇效良方)
又方(願體集) 用厚綿被。將凍人捲住睡臥。使二人推來轉去。候血脈和通。身上漸溫。則活。如無綿被。氈單草荐亦可。
又方(救急易方) 用前法。更以熱酒。或薑湯。或粥飲少許。灌之即活。
療凍死已經救活者。(奇效良方) 宜用生薑帶皮。搗碎。陳皮捶碎。用水三碗。煎一碗。溫服。
冬月溺水之人。及被凍極之人。雖纖毫人事不知。但胸前有微溫。皆可救。倘或微笑。必為急掩其口鼻。如不掩。則笑而不止。不可救矣。切不可驟令近火。但一見火。則必大笑。不可救藥。(洗冤錄)
凍倒人。不得近火。近火即逼寒氣入心。而死矣。北方之人。手足凍僵。若湯浴火炙。則肢節脫落。須緩緩搓之。候其回暖。或反以雪搓之引出寒氣。氣舒暖回。乃愈。即其理也。(醫碥)
中暑暍死門
中暑悶倒。急扶在陰涼處。切不可與冷。當以布巾衣物等。蘸熱湯熨臍中及氣海。續以湯淋布上。令徹臍腹。暖即漸醒。如倉卒無湯處。掬道上熱土於臍。以多為佳。冷即易。古法道塗無湯。即掬熱土於臍上。仍撥開作窩子。令人更溺於其中以代湯。續與解暑毒藥白虎竹葉石膏湯。凡覺中暑。急嚼生薑一大塊。冷水送下。如已迷亂。悶嚼大蒜一大瓣。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立醒。(三因)
中暑為證。面垢悶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瀉。切不可以冷水。及用十分冷劑。蘇合香丸用湯調灌。或剝蒜肉入鼻中。或研蒜水解灌之。初覺中暑。即以日曬瓦。或布蘸熱湯。更易熨其心腹臍下。急二氣丹末。湯調灌下。(要訣)
二氣丹(局方)
硝石 硫黃(各等分)
上為末。於銀石器內。火炒令黃色。再研。用糯米糊丸。如梧桐子。每服四十丸。新井水送下。
道路城市間。中暑昏僕而死者。此皆虛人勞人。或飢飽失節。或素有疾。一為暑氣所中。不得泄。則關竅皆窒。非暑氣使然。氣閉塞而死也。大蒜一握。道上熱土。雜研爛。以新水和之。濾去滓。刔其齒灌之。有頃即蘇。(避暑錄話)
又方(千金) 張死人口令通。以暖湯。徐徐灌口中。小舉死人頭。令湯入腹。須臾即蘇。 又方。使人噓其心令暖易人為之。 又方。灌地漿一盞。即愈。
又方。濃煮蓼。取汁三升。飲之。即愈。不瘥更灌。 又方。乾薑橘皮甘草。煮飲之。稍稍咽。勿頓使飽。
又方(壽域) 連皮生薑一塊。搗爛。熱湯灌下。即蘇。急卒不得熱湯。以冷水亦可。
又方(澹寮) 皂莢一兩。燒存性。甘草一兩。微炒為末。溫水調灌之。
療暑證諸藥不救者。(居家必用) 硃砂研細。水調灌下。
有本於陰虛。復遇暑途。飢困勞役。暴僕昏絕者。此暑邪乘虛而犯神明之府。生脈散加香薷。(證治匯補)
生脈散(辨惑論)
麥門冬 人參(各兩) 五味子(十五粒)
上水煎。
蘇後冷汗不止。手足尚逆。煩悶多渴者。宜香薷飲。蘇後為醫者。過投冷劑。致吐利不止。外熱內寒。煩躁多渴。甚欲裸形。狀如傷寒陰盛隔陽。當用溫藥。香薷飲加附子浸冷服。(要訣)
香薷飲(局方)
白扁豆(微炒) 厚朴(各半斤) 香薷(一斤)
上水煎服。
曾有客人。中暑迷悶。四肢厥冷。冷汗如雨。裸形欲投水中口吻涎沫流溢。此中暑已深。陰陽離絕難除。(要訣)
霍亂門
霍亂有兩種。一名干霍。一名濕霍。干霍死者多。濕霍死者少。俱繇飲食不節。將息失宜。干霍之狀。心腹脹滿。攪刺疼痛。煩悶不可忍。手足逆冷。甚者流汗如水。大小便不通。求吐不出。求利不下。須臾不救。便有性命之慮。濕霍之狀。心腹亦攪痛。諸候有與干同。但吐利無限。此病始得。有與天行相似者。亦令頭痛骨肉酸楚。手足逆冷。四體發熱。干霍大小便不通。煩冤欲死。宜急與巴豆等三味丸服之。服取快利。(外臺許仁則論)
巴豆等三味丸 即三物備急丸。但用巴豆(百枚) 乾薑(三兩) 大黃(五兩) 初服三丸如梧子大。
鹽吐法(千金) 療乾霍亂心腹絞痛。欲吐不吐。欲下不下。
先以極鹹鹽湯一盞頓服。候吐出令透。不吐再服。吐訖復飲。三吐乃住靜止。此法大勝諸治。俗人以為田舍淺近。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病。即須先用之。
姜鹽飲(直指) 療乾霍亂。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痰壅腹脹。
鹽(一兩) 生薑(半兩)
上同炒。令色變。以童尿兩盞。煎一盞。分為二溫服。
厚朴湯(奇效) 療乾霍亂。
厚朴 枳實 良薑 朴硝(各七錢半) 大黃(炒一兩)
上每服三錢。水煎服。
吐利不止。元氣耗散。病勢危篤。或水粒不下。或口渴喜冷。或惡寒戰掉。手足冷逆。或發熱煩躁。欲去衣被。此蓋內虛陰盛。卻不可以其喜冷欲去衣被為熱。宜理中湯。甚則附子理中湯。不效則四逆湯。並宜放十分冷服。(要訣)
姜附湯(濟生) 療霍亂轉筋。手足厥冷。多汗嘔逆。(方出中寒門)氣乏。加人參。利不止。加肉豆蔻。
附子粳米湯(千金) 療霍亂四逆嘔多。
附子(一枚) 粳米(五合) 半夏(半升) 大棗(十枚) 乾薑 甘草(各一兩)
上水煎。
回生散(百一) 療霍亂吐瀉。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無不回生。
藿香 陳皮
上等分。水煎溫服。 加良薑甘草。名良薑散。(直指)療霍亂神效。
四順湯(千金) 療吐瀉過多。手足逆冷。六脈沉細。氣小不語。急服。
附子 乾薑 人參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霍亂轉筋。理中湯。如凍膠一錢。(活人書加附子)令其縶縛腿脛。若筋入腹。及通身轉筋者。不可療。轉筋者。以蓼汁暖熱浸。或用濃鹽湯浸。(要訣。當與後轉筋門參看)
四片金(衛生家寶) 療霍亂上吐下利。心下懊憹。其證因形寒飲冷。飢飽乘舟車露走。動傷胃氣。頭旋手足轉筋。四肢逆冷。用藥遲緩。須臾不救。命在頃刻。
吳茱萸 木瓜 食鹽(各半兩)
上三味。同炒令焦。先用磁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入前件三味炒藥。同煎至二升已下。傾一盞。冷熱當隨病人意。與服藥。入咽喉即止。
鹽熨方(直指) 療霍亂吐瀉。心腹作痛。炒鹽二碗。紙包紗護。頓其胸前。並腹肚上。截以熨斗火熨。氣透則蘇。續又以炒鹽熨其背。則十分無事。
灸法(千金) 上脘(療煩悶急脹。) 臍中(同上。以鹽內臍中灸上。二七壯。) 中脘(療腹痛) 天樞(療洞下。) 關元(療繞臍痛急。) 大都(療下利不止) 湧泉 隱白 承山(並療轉筋。)
療霍亂神秘起死灸法(千金) 以物橫度病人口中。屈之。從心鳩尾度以下。灸度下頭五壯。橫度左右。復灸五壯。此三處。並當先灸中央畢。更橫度左右也。又灸脊上。以物圍令正當心厭。又夾脊左右一寸。各七壯。是腹背各灸三處。
華佗。療霍亂已死。上屋喚魂者。又以諸療皆至。而猶不差者法。揍病人覆臥之。伸臂對。以繩度兩肘尖頭。依繩下夾背脊大骨空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壯。無不活者。所謂灸肘椎。空囊歸。已試數百人。皆灸畢即起坐。(外臺)
霍亂諸法不效。灸大椎。即效。已死但有暖氣者。灸承筋七壯。立蘇。(醫學綱目)
霍亂務在溫和將息。若冷則遍體轉筋。凡此病定已後。一日不食為佳。仍須三日少少吃粥。三日以後。乃可恣意食息也。七日勿雜食為佳。所以養脾氣也。(千金)
霍亂之後。陽氣已脫。或遺尿而不知。或氣少而不語。或膏汗如珠。或大躁欲入水。或四肢不收。皆不可療。(要訣)
攪腸沙門
療攪腸沙。發即腹痛難忍。陰沙腹痛手足冷。看其身上紅點。以燈草蘸油。點火燒之。陽沙。腹痛手暖。以針刺其十指背近甲處一分半許。血出即安。仍先自兩臂捋下其惡血。令聚指頭。血即出為好。(衛生易簡) 痛不可忍。須臾能令人死。古方乾霍亂。急用鹽一兩。熱湯調灌口中。鹽氣到腹即定。又將石沙。炒令赤色。令水淬之。良久。澄清水一合一服。或用香油茶吐之。
又方(拯急遺方) 上患痛之人。兩臂腕中有筋。必致黑色。急敲磁器。務取鋒尖者一塊。即劈竹箸一隻。微開露磁鋒夾定。以線縛牢。就虛按於左腕中筋之上。卻將尺或匙擊之一下。必紫血即出。待食一碗飯間。若痛止。以手摩臂屈之。其血即止。若痛不止。卻再於右腕中脈之上。如前法擊之。即可。
又方(衛生易簡) 陳樟木 陳皮(醫林集要用陳艾) 東壁土(各等分)
上水煎。去滓。連進三四服。即愈。 又方。用苧麻。劄十指尖。以針挑出惡血。
又方(醫林集要) 先以艾湯飲之立吐。方是其證。用白礬為末。白湯調一錢。泡起服之。
又方(壽域神方) 用白蜜馬糞。不拘多少。擂碎。新汲水化下。去滓頓服一碗。雖曰穢汙。卻有神效。
又方(滋德堂方) 以手蘸溫水。於病人膝腕。用力拍打。有紫黑處。以針刺去惡血。
絞腸沙。垂危將死者。尿屎已出。急用芋艿一斤。放在病人口中咽汁。下喉即醒。醒後再吃幾片。亦可生。(秘方集驗) 胡椒二十四粒。綠豆二十四粒。同研。熱酒調服。即愈。鹽少許。置刀頭。燒紅。淬入水中。乘熱飲。即死者亦蘇。
凡痧脹夏月多患此證。面色紫赤。腹痛難忍。使飲熱湯。便不可救。即溫湯亦忌。如遇此證。速取生黃豆。咀嚼嚥下。約至數口。立刻止痛。平人食生豆。最引噁心。止在痧脹人。食之反覺甘甜。不知腥氣。此方既可療病。且可辨證。真奇方也。(葉天士方)
案攪腸沙。始見於危氏得效方。云乾霍亂。俗謂攪腸沙是也。而此所載。別是一種病。名同而其候殊異。乾霍亂。得吐下而愈。此證則不爾。明末亦呼為鬼箭。蔣示吉曰。其人衛氣素虛。腠理不密。賊風乘虛而入。客於經絡。經絡閉塞。閉塞則榮衛不通。不通則大痛作。若有鬼以射之也。故服藥之外。用挑血法。總令氣血宣通之意。(詳出痧脹玉衡。今不繁引。
腳氣衝心門
凡小覺病有異。(謂頑痹不仁。或腳脛腫。或緩縱不隨。或屈弱不能行。或行卒屈倒。或酷冷疼煩。或覺轉筋等候。) 即須大怖畏。決意急療之勿緩。氣上入腹。或腫。或不腫。胸脅逆滿。氣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寬者數日必死。不可不急療也。但看心下。急則氣喘不停。或白汗數出。或乍寒乍熱。其脈促短而數。嘔吐不止者。皆死也。(千金)蘇長史曰。脈沉緊者多死。洪數者並生。緩者。不療自差。(外臺)
茱萸湯(千金) 療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 文仲云。毒氣攻心。手足脈絕。此亦難濟。不得已。作此湯。十愈七八。(外臺)
吳茱萸(六升) 木瓜(兩顆切)
上水煎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熱悶即瘥。此起死回生方。
廣濟。療腳氣急上衝心悶欲死。(外臺)
檳榔(三顆細末) 生薑汁(三合) 童子小便(二升新者不須暖)
上攪頓服。須臾即氣退。若未全差。更服最佳。利三兩行無所忌。
文仲。療腳氣冷毒悶。心下堅。背膊痛。上氣欲死。(外臺)
吳茱萸(三升) 檳榔(四十枚) 木香(二兩) 犀角(三兩屑) 半夏(八兩) 生薑(六兩)
上水煎服。大效。破毒氣。尤良。
又腳氣入腹心悶。(外臺) 濃煮大豆汁。飲一大升。不止更飲。大驗。
又療腳氣入心。悶絕欲死者。(外臺)
半夏(三兩) 生薑汁(二升半)
上二味。內半夏。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
養正丹(易簡) 腳氣之患。入腹衝心。或見嘔吐之證。無法可療。不若用此。更須多服。以大便流利為度。此有利性。服之無疑。
杉木節湯(盧氏續易簡方) 腳氣毒勝痰逆。悶絕喘急。汗流昏塞。搐搦咬齒。上視致垂死者。惟此湯為至妙。百發百中。垂死復生。
杉木節(斫碎一握) 大腹子(連皮剪碎七個) 青橘葉(銼碎一握無葉以皮代之)
分二服。童子小便一小碗。同煎。絞汁半碗服之。未通再服。其方出外臺及董汲總論許氏本事等方。但庸醫不透。棄而不用之。
三將丸(盧氏續易簡方) 腳氣入腹。奔上絞痛嘔吐。用此最捷。
吳茱萸 木瓜 大黃(各等分)
上細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未應多加丸數。蓋茱萸木瓜。已是理腳氣要藥。又賴大黃。領而宣泄之。為至巧也。(得效方云。大黃隨其病加減。)
大戟丸(聖濟) 療腳氣攻注。心腹脹滿。小便赤澀。
大戟 芫花 葶藶(各炒兩半) 巴豆 續隨子(各炒二錢半)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十丸。燈心湯下。(案二便閉塞。心腹脹急悶亂欲死。屬大實者。用此宣泄。)
唐侍中。療苦腳氣攻心。此方甚散腫氣。極驗(外臺)
大檳榔(七枚) 生薑(二兩) 橘皮 吳茱萸 紫蘇 木瓜(各一兩)
上水煎。 衛生良劑方。以此方名檳茱湯云。療風濕毒氣。中於足經。遂為腳氣。下注兩腳。腫脹疼痛。履地不得。及內攻心腹。手足脈絕。悶亂煩喘。氣不得息。極有神效。(性全萬安方)
蘇長史云。腳氣盛發時。自腰以上。並不得針灸。當引風氣上。則殺人。若氣上擊心不退。急灸手心。(案即勞宮穴)三七炷。氣即便退。若已灸腳。而胸中氣猶不下滿悶者。宜灸間使五十炷。兩手掌橫文後。一云。三寸。兩筋間是也。若胸中氣散。而心下有脈。洪大跳。心急忪悸者。宜以手按捻少腹下兩傍。接髀大斜文中。有脈跳動。(案即氣衝穴) 便當文上灸三七炷。跳即定。灸畢皆須灸三里二十炷。以引其氣下也。 若心胸氣滿。已灸身脛諸穴。及服湯藥。而氣猶不下。煩急欲死者。宜急兩足心下。(案即湧泉穴)當中陷處。各七炷氣即下。此穴尤為極要。而不可數灸。但極急。乃灸七炷耳。凡灸不廢湯藥。藥攻其內。灸泄其外。譬如開門驅賊。賊則易出。(外臺)
諸卒失血門
側柏散(衛生家寶) 療吐血下血。其證皆因內損也。或因酒食太過。勞損於內。或心肺脈破。血妄行。其血出如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
側柏葉(一兩半蒸乾) 人參(一兩) 荊芥(燒灰一兩)
上三味。為末。每服二錢。入飛羅面二錢相和。用新汲水。調如稀糊。啜服。血如湧泉。不過二服。即止。(拯急遺方。去荊芥。。此方原出中藏經。)
花蕊石散(十藥神書) 療五內崩損。噴血出斗升。用此療之。
花蕊石煅存性。研如粉。以童子小便一鍾。男入酒一半。女入醋一半。煎調服三錢。甚者五錢。能使瘀血化為黃水。後以獨參湯補之。
療諸般吐血(聖濟) 硃砂 蛤粉(等分) 為末。酒服二錢。
療吐血。及傷酒食醉飽。低頭掬。損肺藏。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聲未失者。用鄉外人家百草霜末。糯米湯服一錢。(劉長春方)
暴驚風。九竅出血。其脈虛者。(直指)靈砂百粒。分三次。人參煎湯下。此證不可錯認。血得熱則宣流。妄用涼藥誤矣。
療人大驚。九竅四指岐。皆血濺出。乘患人勿知。忽以井華水。猛噀其面即止。此法。又療衄血。如神。(本草)
療大衄久衄。及諸竅出血。(聖惠)人中白一圍。雞子大。綿五兩。燒研。每服二錢。溫水服。(醫說不用綿。只用人中白味。)
凡耳目鼻血出不止。以涼水浸足。貼囟貼項。噀面。薄胸。皆妙。(本草)
山梔子散(本事) 山梔子不拘多少。燒存性。末之。搐入鼻中。立愈。
鼻衄過多。昏冒欲死。(本事)用香墨。濃研。點入鼻中。
補肺散(楊氏家藏) 療暴吐損肺。吐血不止。成煉鍾乳粉。
上每服二錢。煎糯米湯調下。立止。如無糯米。只用粳米。
瀉心湯(金匱) 療心氣不定。吐血衄血。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上水煎服。 加生地犀角。名犀角地黃湯。療熱甚血積胸中(拔萃)
吐血不止。就用吐出血塊。炒黑為末。每服三分。以麥門冬湯調服。蓋血不歸元。則積而上逆。以血導血。歸元則止矣。(諸證辨疑)
衄血不止。用白紙一張。接衄血令滿。於燈上燒灰。作一服。新汲水下。勿用病人知。(聖濟)
或吐血。或心衄。或內崩。或舌上出血。如簪孔。或鼻衄。或小便出血。並用亂髮灰。水服方寸匕。(聖濟) 肺疽吐血。發灰一錢。米醋二合。白湯一盞調服。(三因)
鼻血眩冒欲死者。亂髮燒研。水服方寸匕。仍吹之。(本草附方)
人參湯(直指) 療吐血咯血。 新羅人參。慢火煎服。
凡一切手足皮膚。偶然血出不止。或槍刀刺傷。或傷破血管。血出不止。急用手指緊捺患處。或麻繩扎住半日。或一日。即住。內急服補氣之藥為妙(危證簡便)
婦人產後去血多。傷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拔牙齒去血多未止。心中懸虛。心悶眩冒。頭重目暗。耳聾懣。舉頭便悶欲倒。宜且煮當歸川芎各三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服。即定。展轉續次。合諸湯療之。(千金。案此節局方三因。名芎歸湯是。)
耳目口鼻竅中。一時出血。藥不及煎。死在旦夕俄頃。用冷水。當面噀幾口。急分開頭髮。用粗紙數層。蘸醋令透。搭在囟門。血即止。次以當歸一兩。煎好。磨沉香五錢。加秋石三錢服之。如無秋石。以童便和服。亦可。(急救丹方。瘍醫大全。用沉香降香各五錢。不用秋石。唯用童便云。服之血自歸經。然後以四物湯。加人參黃蓍五味麥門冬。為湯服之。可收萬全之功。)
卒心腹痛門(附卒疝奔豚 積氣鬱冒)
卒心急痛。牙關緊閉欲絕。以蔥白五莖。去皮須。搗膏。以匙送入咽中。灌以麻油四兩。但得下咽即蘇。少頃蟲積皆化黃水而下。永不再發。累得救人。(瑞竹堂方)
陰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縮。六脈欲絕者。用蔥一束。去根及青。留白二寸。烘熱安臍上。以熨斗火熨之。蔥壞則易。良久熱氣透入。手足溫有汗即瘥。乃服四逆湯。若熨而手足不溫。不可療。(活人書)
必效療蜎心痛方。(外臺)熊膽如大豆。和水服大效。
附子建中湯(易簡) 療或吐或瀉。狀如霍亂。及冒涉濕寒。賊風入腹。拘急切痛。即小建中湯。加附子。去膠飴。
神仙沉麝丸(蘇沈良方) 療一切氣痛。不可忍者。
沒藥 血竭 沉香 麝香 辰砂(各一兩) 木香(半兩) 甘草(二兩)
上為末。熬甘草為膏。搜和。每服一丸。姜鹽湯嚼下。
小品解急蜀椒湯(外臺) 主寒疝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自汗出欲絕。
蜀椒(二百枚) 附子(一枚炮) 粳米(半升) 乾薑(半兩) 半夏(十二枚洗) 大棗(十二枚) 甘草(一兩炙)
上水煎。療心腹痛困急欲死。解結逐寒。上下痛良。
卒得諸疝。少腹及陰中相引絞痛。自汗出欲死。此名寒疝。亦名陰疝。張仲景飛屍走馬湯。亦佳。(外臺方見中惡)
姜鹽湯(入門) 食物填塞心胸作痛。宜吐之。(當與乾霍亂互考)
返魂丹(十便良方) 療腸內一切卒暴百病。(即三物備急丸。當與乾霍亂互考。)
香附散(得效) 療心脾疼不可忍者。
良薑 香附(炒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米飲調下。
療暴心痛。面無顏色欲死方。(千金)以布裹鹽。如彈丸大。燒令赤。置酒中。消服之。利即愈。
療急心疼(劉長春方) 用定粉二錢。蔥白二寸。研爛。蔥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好酒送下。立效。
絳雪散(劉長春方) 療諸心氣痛。不可忍者神效。
硃砂(一錢) 金箔(三葉) 明礬(一兩枯)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輕者一錢。空心白湯送下。
療諸心氣痛(儒門事親) 用生礬一皂子大。醋一盞。煎七分服。立止。
療腹中疼痛。或寒或熱。或積良。或積血不辨。藥不能施。有起死回生之功。(危證簡便)生薑三四斤。搗爛。略擠去汁。入鍋炒熱。用布袱兩個。先以一個。包姜一半。熱鋪痛處。候熱氣蒸熨。冷即易之。勿令間斷。如姜炒乾。以所擠出薑汁拌之。須輪流換熨。痛止乃已。
療卒厥逆上氣。淹淹欲死。此謂奔豚病。(肘後)
生薑(一斤) 半夏 吳茱萸(各一升) 桂心(五兩) 人參 甘草(各三兩)
上水煎。 千金。名奔豚湯。療大氣上奔。胸膈中諸病。發時迫滿。短氣不得臥。劇者便悁欲死。
積氣從臍左右起。上衝胸滿。氣促鬱冒。厥者。先用醋炭法。熊膽小豆大。白湯化開。調辰砂末五七分。灌之。立醒。(本朝經驗)
陰冷漸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日夜疼悶欲死。(千金)以布裹椒包囊下。熱氣大通。日再易之。以消為度。
陰核入腹。急痛叫呼欲死。(本朝經驗)以手挽陰囊。令不上縮。山茶實不拘多少。銼細。水煎服奇效。
急喉痹門
喉痹垂死。止有餘氣者。巴豆去皮。線穿。內入喉中牽出。即蘇。(千金)
喉痹口噤不開。欲死。(本草附方)
草烏 皂莢
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擦牙。並搐鼻內。牙關自開。
又方(嚴氏)
草烏 石膽
等分為末。每用一錢。醋煮皂莢汁調稀。掃入腫上。流涎數次。其毒即破也。
解毒雄黃丸(局方) 解毒。療纏喉風。及急喉痹。卒然倒僕。失音不語。或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鬱金 雄黃(研飛各二分) 巴豆(去皮出油十四個)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用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涎。立便蘇省。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頭猶熱。灌藥不下。即以刀尺鐵匙斡開口。灌之。(拯急遺方。為末。用每服半字。如口噤咽塞。用小管吹入。)
急喉痹。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曏者。此為肺絕之候。用獨參湯。加竹瀝薑汁。又咽痛有陰氣大虛。陽氣飛越。脈必浮大虛。亦服此。(醫學綱目)
小便急閉門
凡飽食後。或忍小便。或走馬。或忍小便大走。及入房。皆致胞轉。臍下急滿不通。亂髮急纏如兩拳大。燒為末。醋四合。和二方寸匕。服之。(千金。三因云一法。與葵子等分為末。飲服一錢。)
凡尿不在胞中。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蔥葉除尖頭。內陰莖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脹津液大通。即愈。(千金)
療胞轉小便不得。(千金)
蔥白(四七莖) 阿膠(一兩) 琥珀(三兩) 車前子(一升)
上水煎服。
療小便難小腸脹。不急療殺人。(本事)用蔥白三斤。細銼炒令熱。以帕子裹。分作兩處。更替熨臍下。即通。
療小便不通立效方。(聖惠)
燈心(二束) 生薑 黑鉛(各半兩錯為末)
上用井華水一大盞。煎取五分。去滓。以蔥一枚。慢火燒令熱。拍破。先安在臍內。後頓服。
療小便不通。腹脹氣急悶。(聖惠)
滑石(搗研) 自己腳手爪甲(燒灰細末)
上以水一大盞。煎滑石。至五分。去滓。調指甲灰服之。
螻蛄麝香散(聖濟) 療小便不通。諸藥無效。
螻蛄(活者一枚)
生研入麝香少許。新汲水調下。立通。
蔥白湯(得效) 療小便卒暴不通。小腹膨急。氣上衝心。悶絕欲死。此由暴氣乘膀胱。或從驚憂。氣無所伸。鬱閉而不流。氣衝胞系不正。
陳皮(三兩) 葵子(一兩) 蔥白(二莖)
上水煎。
導氣除濕湯(蘭室) 療小便急閉。乃血澀致氣不通。而竅澀之證。
知母(酒洗) 澤瀉 黃柏(酒洗各二錢) 茯苓 滑石(為末各三錢)
上水煎。
療胞轉不得小便。(外臺)
吸芥真琥珀(一兩) 蔥白(十四莖)
上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蔥白末琥珀。細篩下湯中。溫服一升。日三服。(衛生易簡。不用琥珀。用滑石。)
療小便不出。胞轉膨滿欲死者。(衛生易簡)用亂髮。燒灰。冷水調下方寸匕。 又方。用發灰二錢。滑石末一錢。桃白皮煎湯調下。
小便不通。臍下狀如覆碗。痛悶難堪。療法有二。如氣不能化而不通。則陳皮茯苓湯。調木香沉香末二錢。空心服。兼用吐法以提之。如血汙於下而不通。則用桃仁承氣湯之類破之。(醫學綱目)
療實熱小便不通。(入門)砂糖水。調黑牽牛末一二錢。服探吐之。
又方(危證簡便) 食鹽三兩。火煅。和溫水二升。服之探吐。上竅通則下竅自利。妙法也。
附子散(醫統) 療小便不通。兩尺脈俱沉微。乃陽虛故也。曾服通利之藥不效者。宜服此。
附子(一個) 澤瀉(一兩) 燈心(二十莖) 水煎。
琥珀散(準繩) 療虛人心氣閉塞。小便不通。 用琥珀為末。每服一錢。濃煎人參湯下有驗。
小便不通。臍腹脹痛不可忍。諸藥不效者。不過再服。(聖濟)用續隨子。去皮一兩。鉛丹半兩。同少蜜。搗作團。瓶盛埋陰處。臘月至春未。取出研。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湯下化破尤妙。病急亦可旋合。
又方(本草附方) 蓖麻仁三粒。研細入紙捻內。插入莖中即通。 又方。濕紙包白鹽燒過。吹少許入尿孔中立通。 又方。蚯蚓搗爛浸水。濾取濃汁半碗服立通。
小便不通。百藥無效。(危證簡便)大蒜甘遂。同搗作餅。貼臍上。以艾火灸二七壯極效。
小便急閉。下部脹痛悶亂。(本朝經驗)琥珀油(西洋來者)蘸紙捻。徐徐插入莖中五六寸許。良久抽出。尿從而通。此法甚捷。
卒暴雜證
(轉筋 牙關緊急 舌卒腫 目睛突出 落下頦 卒聾卒瘂 暴肓 瘡毒內攻 傷寒並熱霍亂)
轉筋入腹欲死者。(葉氏) 上以四人。捉手足。灸臍左邊二寸。十四壯。 又方。生薑一兩。擘碎。酒五盞。煮濃頓服。 又方。醋煮衣絮令微溫。裹轉筋處。 又方。濃煮鹽湯。通手足。洗胸脅間。
轉筋男子。以手挽其陰。女子以手牽其乳近兩旁。此千金妙訣也。甚則舌卷卵縮者。難療也。(醫學集成。案此法出千金。療霍亂轉筋。)
孫尚藥療腳轉筋疼痛攣急。(醫學綱目)
松節(三兩細銼如米粒) 乳香(一錢)
上藥。用銀石器內。慢火炒令焦。只留一分性。出火毒。研細。每服一錢。至二錢。熱木瓜酒調下。同是筋病。皆療之。 轉筋而疼。灸承山而可療。(針經指南)
療人呵欠口不能合。及卒然牙關緊急。水不能入。以致不救即死。(拯急遺方)
上用鹽梅二個。取肉擦牙。即當口開。若開又不能合。再用鹽梅肉。擦兩牙注。候開合當止。卻須服療風藥調理。
舌卒腫起。如吹泡。滿口塞喉。須臾不療殺人。(葉氏原出外臺)上以指刮破舌兩邊皮。或刀破。次用釜下墨煤。和鹽塗舌上。用酒調。亦得。
眼睛突出一二寸者。以新汲水灌漬睛中。數易之自入。(本草附方)
物傷睛突。輕者臉胞腫痛。重者目睛突出。但目系未斷者。即納入。急搗生地黃。綿裹傅之。仍以避風膏藥。護其四邊。(聖濟。本朝經驗。以唾塗睛納入。最妙。)
落下頦拿法。患者平身正坐。以兩手托住下頦。左右大指入口內。捺槽牙上端。緊下頦。用力往肩下。捺開關竅。向腦後送上。即投關竅。隨用絹條。兜頦於頂上。半時許去之。即愈。(正宗)
凡伸欠頰車蹉。但開不能合。以酒飲之。令大醉。睡中吹皂角末。搐其鼻。嚏透即自正。(三因)
笑脫下頦。用線纏綿球二個。塞於左右牙床後。用手托上妙。(壽域)
療患乍瘂。用杏仁三分煎熬。別研。桂一分。和搗如泥。每用如杏核大。綿裹含。徐徐熱之。日五夜三服。最妙。(壽域) 又方。用皂莢一挺。去皮子。蘿蔔三枚。切片。水二盞。煎一盞服之。不過三四服。其聲即出。
耳卒聾閉。芥子末入乳汁。和以綿裹塞之。(外臺)
又方 巴豆一粒。紙裹。針刺孔通氣。塞之取效。(本草附方) 又方。蚯蚓入鹽安蔥內化水。點之。立效。
暴盲氣虛者。用大劑人參膏。血虛者大劑黃蓍當歸煎湯。調服人參膏。濕者。白朮為君。黃蓍茯苓陳皮為臣。附子為佐。最忌金石墜鎮之藥。以其神氣浮散於上。犯之必死。(張氏醫通)
瘡毒入腹心。上衝逆滿。(元戎)
綠豆粉(半錢) 干胭指(三分) 澱粉(三錢)
為細末。新水調下。神效。
追毒散(宣明) 療生瘡發悶。吐逆霍亂。
螺兒青 甘草(各一兩) 白礬(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立止。
療惡毒腫。或著陰卵。或著一邊。疼痛攣急。引入小腹。不可忍者。一宿殺人方。(千金)取茴香草。搗汁飲一升。日三四服。滓傅腫上。冬月闕生者。根亦可用。此是外國神方。起死回生神驗。
忽喘悶絕。不能語言。涎流吐逆。牙齒動搖。氣出轉大。絕而復甦。名傷寒並熱霍亂。(得效)
大黃 人參(各半兩)
上水煎熱服。
婦人急證門
芎歸膠艾湯(金匱) 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此湯主之。 集驗。療頓僕失踞。胎動不安腹痛。(外臺)
芎藭 阿膠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三兩) 芍藥 乾地黃(各四兩)
上水酒煎服。
佛手散(本事) 療妊孕至五七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已。口噤欲絕。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此藥催生神妙。
當歸(六兩) 川芎(四兩)
上水酒煎服。口噤灌之。
奪命丸(大全良方) 專療婦人小產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增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或胎上搶心。則悶絕欲死。冷汗自汗。喘滿不食。或食毒物。胎尚未損。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
牡丹皮 茯苓 桂心 桃仁 芍藥
上各等分。為細末。以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淡醋湯送下。速進兩丸。至胎腐腹中危甚者。立可取出。(即金匱桂枝茯苓丸)
羚羊角散(濟生) 療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筋脈攣急。言語蹇澀。痰涎不利。或發搐不省人事。名曰子癇。
羚羊角 獨活 酸棗 五加皮(各半錢) 薏苡 防風 當歸 芎藭 茯神 杏仁(各四分) 木香 甘草(各二分半)
上生薑五片。水煎。
療諸痙子癇絕。起死也。當速辨竹作瀝汁。(外臺)
芩連四物湯(方考) 療子癇陰虛火亢。 四物湯黃芩黃連半夏(各等分)
生薑水煎。
鉤藤湯(大全良方) 療妊娠八九月。胎動不安。心腹㽲痛。面目青。冷汗出。氣欲絕。此由勞動用力傷胎宮。宜急療之。
鉤藤 當歸 茯神 人參(各一兩) 苦梗(一兩半) 桑寄生(半兩)
上水煎服。煩熱加石膏二兩半。臨產月。加桂心一兩。 孕婦忽然顛仆抽搐。不省人事。謂之子癇。用此湯。(金鑑)
二合湯(壽世保元) 療妊娠忽然口噤吐沫。不省人事。言語錯亂。 四物湯。合二陳。加麥門遠志石菖竹茹。
黑神散(大全良方) 療胎死腹中。緣兒死身冷。不能自出。服之暖其胎。須臾胎即自出。 本方有附子。無蒲黃。(本方見後)
加味芎歸湯(幼幼集成) 催生及產後。最為穩當。功亦鉅大。
當歸(一兩) 芎藭(五錢) 上青桂(二錢)
催生。但用此三味。水煎酒對服。立下。預防血暈。以本方加酒炒荊芥二錢。先將此藥煎好。俟胞衣已下。隨即服之。永無血暈之患。
脫花煎(景岳) 凡臨盆將產者。宜先服此藥。並療難產經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當歸(七八錢或一兩) 肉桂(一二錢或二錢) 川芎 牛膝(各二錢) 車前(一錢半)
水二鍾。煎八分熱服。或服後飲酒數杯。亦妙。 水煎加酒對服。若胎死不下。及胞衣不來。再加芒硝五錢。氣虛困劇者。加人參二三錢。更加附子二錢。無不下者。此方比平胃散加芒硝。(出良方下死胎)功勝百倍。(幼幼集成)
療產難及橫生逆產。或血海乾枯。以致胎死不下。惶惶無措。死在須臾。(幼幼集成)
皮硝(五錢) 熟附子(一錢五分) 好酒 童便(各半杯)
同煎三沸溫服。立下。百發百中。
趙和叔傳下死胎方。(本事)
桂心末(二錢) 麝香(一個)
上同研。溫酒調服。須臾如手推下。何氏方。無麝香。每用桂末二錢。痛陣密時。用溫童子小便調下。名觀音救生散。兼療產難。及橫倒生。
奪命丹(產育集) 療胞衣不下。或惡血湊心。其證心頭迷悶。胎衣逆上衝心。須臾不救。其母即死。
附子(半兩炮) 牡丹皮(一兩) 乾漆(一分碎之炒令煙盡)
上為細末。以釅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淡醋湯吞下。須臾又進二服。其胎衣立下。(拯急遺方。去牡丹。云。此藥可預先合下。備急為奇。)
產乳暈絕。含釅醋噀面即愈。凡悶即噀之。(千金)
黑神散(局炒) 方療產後血暈。神昏眼黑口噤。瘀血諸疾。血暈。胸腹脹痛氣粗。外證兩手握拳。牙關緊閉。此血逆也。宜此方。無脹無痛者屬虛。大劑芎歸湯。加肉桂。 黑豆(炒去皮半升) 熟地 當歸 肉桂 炮姜 甘草 芍藥 蒲黃(各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半盞。童便半盞。同煎調下。
清魂散(產育) 療產後血暈極甚者。悶絕不知人。口噤神昏。
澤蘭葉 人參(各二錢半) 荊芥(十錢) 川芎(五錢)
上為末。溫酒調一錢。急灌之。下咽即開眼。氣定省人事。
牡丹散(產育) 療產後血暈。悶絕狼狽。若口噤則拗開灌之。
牡丹皮 大黃 芒硝(各一兩) 冬瓜子(半合) 桃仁(三七粒)
上水煎服。(即腸癰大黃牡丹湯是。)
獨得散(大全良方) 療產後血暈。昏迷不省。衝心悶絕。 五靈脂(二兩半炒半生)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口噤者。拗開灌之。入喉即愈。
產後血暈(便產須知) 鹿角(燒灰出火毒)
上為細末。好酒調下。即醒。行血極快。
氣脫證。產時血既大下。則血去氣亦去。故昏暈不省。微虛者少刻即蘇。大虛者竭絕即死。但察其面目。如眼閉口開。手撒手冷。六脈微細或浮。此即氣脫證。速用。 人參(五七錢至三十錢)
加入炒米煨姜紅棗煎湯。徐徐灌之。但得下咽。即可救活。若少遲延。則無及矣。(幼幼集成) 若兼口鼻氣冷。手足厥冷。此為真虛挾寒。速宜溫補。每用人參兩餘。而以姜附佐之。庶得回春。不可忽也。(醫學心悟)
一婦面白形長。心郁。半夜生產。侵晨暈厥。急於氣海。(臍下一寸五分)灸十五壯。而蘇。後以參朮等藥。服兩月而安。(丹溪纂要。案此氣脫證)
血運求療。極宜靜肅。喧叫則死。(簡明醫彀)
六味回陽飲(幼幼集成) 凡真元已敗。氣血既亡。陰陽將脫。非此莫能挽回。誠迴天贊化。第一之功。此景岳新方。知者尚少。
人參(一二兩) 附子(二三錢) 甘草(一二錢) 炮姜(二三錢) 熟地(五錢) 當歸(三錢)
上水煎。加鹿茸數錢。功更捷。
參蘇飲(大全良方) 療婦人產後。血入於肺。面黑髮喘。欲死者。(方見攧撲門) 產後氣喘。極危證也。因下血過多。孤陽上越。用參附湯。若因惡露不行。敗血上攻。面色紫黑。宜此方。(金鑑)
愈風散(中藏) 療產後中風。口噤牙關緊急。手足瘈瘲。如角弓狀。亦療血暈四肢強直。不省人事。或心眼倒築。吐瀉欲死。 荊芥穗(輕炒過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豆淋酒調下。用童便。亦可。其效如神。口噤者灌。齒齦噤者吹鼻中。皆效。(本草。名舉卿古拜散是。) 加當歸等分。水一盞。酒少許。煎至七分。灌之。下咽即有生理。不問多少便服。不可以藥味尋常忽之。屢用救人有效。(十便。入門名古荊歸湯此清神氣通血脈。其效如神。)
乳自出如湧泉。甚而昏暈者。名乳厥。先以獨參湯灌之。更以十全大補湯。服數十劑方安。(證治大還)
小兒急證門
凡有臍風撮口。胎風撮口。鎖肚撮口。瘹腸撮口。卵疝撮口。皆出結鬱於腸胃。閉不得通。腹中滿脹。肚上青筋。撮口不乳。最為惡候。一臘內見之尤急。用紫丸子利之。才通疾去兒和。用者敬信而已。(直指)
紫丸(千金) 赤石脂 代赭石(各一兩) 巴豆(三十枚) 杏仁(五十枚)
上為末。巴豆杏仁別研為膏。相和。更搗二千杵。入少蜜。同搗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兒服如麻子大一丸。與少乳汁令下。
龍膽湯(千金) 小兒初出。面目悉黃。而啼。閉目聚口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皆是血脈不斂也。
龍膽 鉤藤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 甘草(各六銖) 大黃(一兩)
上水煎灌之。(原方有蜣螂二枚今依神巧萬全方。嬰童百問等去之。)
療小兒胎熱撮口。(聖惠)
牛黃(細研一錢) 竹瀝(一合)
上令勻。時時與少許服之。
瓜蒂散(袖珍小兒方) 療臍風撮口。吹入鼻內。啼則可療。又療小兒三歲。忽發心滿堅硬。腳手心熱。則變為黃病。不急療殺人。
瓜蒂(七枚) 赤豆(七粒) 秫米(七粒)
上為末。用一豆許。吹兩鼻內。令黃水汁出。殘藥未盡。水調服之。得吐黃水。即瘥。
臍風一成。必有青筋一道。上行至肚。而生兩岔。宜灸筋頭三壯。截住。若見兩岔。即灸兩岔筋頭各三壯。十活八九。遲則上行攻心死矣。又法。以小艾炷。隔蒜灸臍中。(歐氏保嬰錄)
急驚屬實熱。宜用清涼。慢驚屬虛寒。宜用溫補。二病若霄壤之相隔。療法若冰炭之相反。而諸方書。多用一藥。以療二病。何其謬妄之甚也。(活幼心法)
嚏開散(活幼心法) 半夏(生用一錢) 皂角(五分)
上為細末。用一小豆許。用管子。吹入鼻立醒。
稀涎散(活幼心法) 每服二匙。白湯調下。若牙關緊不可開。即從鼻灌之。(方出中風門)
此二方。姑存以備驚風急用。
龍膽湯(千金) 療急驚身熱。面赤搐搦。上視牙關緊硬。口鼻中氣熱。痰涎潮壅。忽然而發。發過容色如故。有偶因驚嚇而發者。有不因驚嚇而發者。然多是身先有熱。而後發驚搐。未有身涼而發者。此陽證也。(方見前)
肘後療驚癇瘲掣。(幼幼新書) 上取熊膽一兩豆大。和乳汁。及竹瀝汁服。並良。得去心中涎效驗。
柴胡加大黃湯(袖珍小兒方) 療急驚風。最利痰熱。 即小柴胡湯。加大黃。(量虛實加之)
救急驚神方(滋德堂方) 生白石膏研末十兩。辰砂研末五錢。二味和勻。每服一歲至三歲一錢。四歲至七歲一錢五分。八歲至十二歲二錢。十三歲至十六歲二錢五分。用生蜜調下。
黑附湯(直指) 慢脾風之候。面青額汗。舌短頭低。眼合不開。困睡中搖頭吐舌。頻嘔腥臭。噤口咬牙。手足微搐而不收。或身冷。或身溫。而四肢冷。其脈沉微。陰氣極盛。胃氣極虛。十救一二。(活幼心法云。慢脾風者。即慢驚失理而甚者。其實難大分別。)
附子(炮三錢) 木香(一錢半) 白附子(一錢) 甘草(炙半錢)
上生薑五片。水煎。以匙送下。加人參一錢半。名黑附子湯。(保嬰撮要)
虛風湯(幼幼新書) 療慢驚多因吐瀉。或因久瀉而得之。身冷麵或白或黃。不甚搐搦。目微微上視。口鼻中氣塞。大小便清白。昏睡露睛。筋脈拘攣。此危證也。
黑附子 南星(各一個) 白附子(七個) 全蠍(一個)
上水煎。
肘後療卒得癇方。(外臺)
鉤藤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如小棗大。
人參牛黃散(總微論) 療小兒驚熱。
牛黃 人參(各等分)
上為末。以薄荷水調下。最佳。
琥珀散(嬰童百問) 療小兒急慢驚風。入口立效。驚癇發作。常服除根。
辰砂(一錢半) 琥珀 牛黃 天麻 殭蠶 全蠍 白附子 乳香 蟬蛻 代赭石(煆醋淬七次各一錢) 麝香 片腦 牛膽南星(各一字)
上為末。薄荷湯下。慢驚加附子一分。(薛氏撮要。去龍麝。)
紫金錠(類萃) 療一切驚風癇證。痰涎壅盛。功過牛黃等劑。(即萬病解毒丸。加雄黃辰砂。方出中飲食毒門。)
暴喘。俗傳為馬脾風也。大小便哽。宜急下之。用牛黃奪命散。後用白虎湯平之。(醫學綱目) 馬脾風。在百日內者。不理。
牛黃奪命散(綱目) 療小兒肺脹。喘滿胸膈起急。兩脅扇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喝。聲嗄而不鳴。痰涎潮塞。俗云馬脾風。若不急療。死在旦夕。
白牽牛 黑牽牛(各一兩半生半熟) 大黃 檳榔(各一兩)
上為細末。三歲兒每服二錢。冷漿水調下。涎多加膩粉少許。無時加蜜少許。(幼幼集成。去檳榔。加枳實。)
無價散(綱目) 療風熱喘促。悶亂不安。俗謂之馬脾風。
辰砂(一錢半) 輕粉(五錢) 甘遂(麵裹煮焙乾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用溫漿水少許。入滴油一點。挑藥在上。沉下去卻。以漿水灌之。立效。(入門。名馬脾風散。)
又一法(綱目) 小兒喘脹。俗謂之馬脾風。又謂之風喉者。以草莖量病兒手中指里。近掌紋。至中指尖截斷。如此二莖。自乳上微斜直立兩莖。於梢盡頭。橫一莖。兩頭盡頭點穴。灸三壯。此法多曾見愈。
小兒生下。有走馬候。甚即遍沾作崩砂候。牙邊肉腫。爛齒齦紫色。口內氣臭。身微有潮熱。吃食不得。齒縫出鮮血。齒動似欲脫。肉爛自漏落。此候因肚中疳氣盛。而奔上上焦。熱蒸得牙如此。若先落齒一個即死。不活。先以淡鹽湯洗口內。次摻藥。
譚氏殊聖療走馬疳方。(幼幼新書) 上用尿桶內白。不拘多少。焙乾為末。入麝香少許。研細揩牙立效。
聖散子(新書) 療小兒走馬疳。
膽礬 龍膽草(各一兩)
上同於瓦瓶中。煅煙盡。略存性。貼瘡上。(入麝香少許。名黑神散。)
雄黃散(新書) 療走馬疳。
雄黃(半兩) 水銀 銅綠(各半錢) 麝香(半字)
上先將雄黃。同水銀研。令星盡。次入銅綠麝香。研勻細。先用鹽漿水揩患處。搵冷干。次貼藥。有涎吐之。先翦去死肉。貼藥。其效甚捷。
檳榔散(新書) 檳榔 大黃 青皮(各一分) 黑牽牛(一錢) 木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蜜水下。
牛黃散(新書) 甘草(二兩) 鬱金(一兩) 馬牙硝(半兩) 硃砂(二錢)
上為細末。袞伴令勻。每服一錢。或半錢。新汲水調下。 上二方。並療走馬疳。
黃連解毒湯(兒科方要) 療牙疳。清血中之熱。瀉胃中之火。
黃連 甘草 玄參(各一錢) 射干(一錢半) 貝母 桔梗 連翹(各七分) 生地(八分) 犀角(水磨一錢藥熟入)
水煎服。
三黃犀角地黃湯(本朝經驗) 走馬疳宜速服之。 即三黃湯合犀角地黃湯。
療卒然腹皮青黑而死。灸臍上下左右。去臍各半寸。並鳩尾骨下一寸。凡五處。各灸三壯。仍用酒和胡粉。塗其腹。(得效)
小兒暴腹滿欲死。半夏不以多少。微火炮為末。酒和為丸。如粟米大。三五粒。淡薑湯。或蜜湯下。(得效)
小兒中惡暴死。蔥白納下部。及鼻中立活。或用菖蒲著舌底。及吹入兩鼻兩耳中效。(得效)
下卷
疔瘡急證門
程山齡曰。療疔之法。貴在乎早。初起即療者。十全十活。稍遲者十全五六。失療者十全一二。內服莫妙於菊花甘草湯。(外科十法)
甘菊花(四兩) 甘草(四錢)
水煎頓服。揸再煎服。
消疔簡便方(大全) 疔瘡及諸惡毒初起。但未成膿者。服之神效。
白礬(研三錢) 蔥白(七莖)
上同搗極爛。分作七塊。每塊用熱酒一杯送下。服畢。用厚被蓋之。再進蔥白湯一鍾。少頃汗出如淋。從容去其覆物。其病如脫。此雖味澀難服。其效甚妙。
萬靈奪命丹(大全) 療一切疔毒入腹。煩悶噁心。並癰疽發背惡瘡。
硃砂(水飛) 蟾酥(人乳泡) 輕粉 膽礬(各五錢) 銅綠 血竭(各一兩) 雄黃 枯礬(各二兩)
共為細末。麵糊丸芡實大。每服一丸。令病人先將蔥白三寸嚼爛。吐在手心。將丸包在蔥內。熱湯吞下。出汗。
疔毒已篤者。二服即愈。(丹方彙編)
土蜂房(一具) 蛇蛻(一條)
黃泥固濟。燒存性為末。每空心好酒服一錢。少刻大痛。痛止其瘡已化為黃水。
追疔奪命湯(急救仙方) 能內消腫毒。
羌活 獨活 防風 青皮 黃連 芍藥 細辛 甘草 蟬退 殭蠶 澤蘭 金線重樓
上等分水煎。加少酒服。以衣被蓋覆。汗出為度。病退減。後再加大黃。利一兩次。以去餘毒。
黃連解毒湯(正宗) 療疔毒入心。內熱口乾。煩悶恍惚脈實者。
黃連 黃芩 黃柏 山梔 連翹 甘草 牛蒡子(各等分)
燈心二十根。水煎服。
救命仙方(外科纂要) 療疔毒走黃。打滾欲死者。一服見效。
牡蠣 山梔 銀花 木通 連翹 牛蒡子 乳香 沒藥 角刺 瓜蔞仁 大黃 地骨皮(各八分)
上水酒煎。便秘者加朴硝。(即正宗疔毒復生湯。花粉代瓜蔞仁耳。)
太乙紫金丹(正宗) 解諸毒。療諸瘡。真能起死回生。(方出飲食中毒門)
疔瘡生根。入腹者便死。用磨針刀鐵漿水一碗。絲綿濾淨。銀鍋內煎三四沸服之。病者須臾腸鳴。行利一二次。甦醒方妙。(瘡瘍經驗全書)
托裡護心散(啟玄) 療諸疔疽發背。曾經汗下。毒氣攻心迷悶。嘔而痛。二三服而安。
乳香(明淨一兩) 綠豆粉(四兩)
上細末。每服三錢。甘草湯調下。(此方原出於精要)
金瘡攧撲門
傷重昏憒者。急灌以獨參湯。雖內瘀血。切不可下。急用花蕊石散內化之。(方出卒失血門)恐因瀉而亡陰也。凡瘀血在內。大小便不通。用大黃朴硝。血凝而不下者。急用木香肉桂末二三錢。以熱酒調灌服。血下乃生。若口噤手撒。遺尿痰盛。唇青體冷者。虛極之壞症也。急投大劑參附湯。多有得生者。(正體類要)
參蘇飲(類要) 療出血過多。瘀血入肺。面黑喘促。
人參(一兩) 蘇木(二兩)
上水煎服。
雞鳴散(三因) 療從高墜下。及木石所壓。凡是傷損。瘀血凝積。氣絕欲死。
大黃(一兩) 杏仁(二七個)
上研細。酒一碗。煎至六分碗。捩去滓。雞鳴時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覺氣絕不能言。取藥不及。急擘口開。以熱小便灌之。
療亂打血攻心。(醫法指南)
大黃 當歸 蘇木 紅花(各三分)
酒水各半煎服。(案斯方。勝於大成湯。)
凡被打損。血悶搶心。氣絕不能言。可擘開口以熱尿灌入口中。令下咽即醒。又墮車落馬。及車碾木打已死者。以死人安著。以手袖掩其口鼻眼上。一食頃活。眼開與熱小便二升。(千金)
跌撲傷損。去血過多。脈微欲死。獨參湯。如童便。接住元氣再處。大法傷損。及金瘡失血過多。與產婦同。脈來和緩者生。急疾芤者死。宜虛細。不宜數實。(證治大還)
摧壓跌打。從高墜下。及竹木所磕。落馬撲車。氣沉重。取藥不及。擘開口。以熱尿灌之。用半夏末吹鼻。以艾灸臍。再將患人盤膝坐住。將發提起。使氣從上升。則可活矣。(願體集)
又方(危證簡便) 皂莢末。急吹入鼻。亦可。如活即以生薑汁。和香油打勻灌之。
療人被人打死或踢死。(危證簡便)急取百會穴。艾灸三壯。立蘇。
撲打墜損。惡血攻心。悶亂疼痛。(救急易方)用乾荷葉五斤。燒令姻盡。空腹以童便溫一盞。調下三錢。
傷經。砍斷血筒。血出如湧泉者是。(醫學集成)銅末敷之。又用蔥一斤。炒乘熱熨之。
自刎者。乃迅速之變。須救在早。遲則額冷氣絕。必難救矣。氣從口鼻通出。
生薑(五片) 人參(二錢) 白米(一合)
煎湯灌之。接補元氣。急用縫合法。(正宗)
自行被攧。穿斷舌心。血出不止。以米醋用雞翎刷所斷處。其血即止。仍用真蒲黃杏仁去皮尖。硼砂少許。研為細末。煉蜜調藥。稀稠得所。噙化而安。(得效方)
順血散(本朝經驗) 療一切金瘡撲損。及產後血暈。
當歸 芎藭 芍藥 蒲黃 澤瀉 枳殼 人參 大黃 沉香 茯苓(各一錢) 甘草(三分) 接骨木(五錢)
上銼細。每服二錢。入麻布袋。用沸湯擺服之。
五金所傷。並竹木刺。流血不止。上身被傷。急以銀一錠。燒紅烙傷處。如下身。急以鐵一塊。燒紅烙傷處。其血立止。此急救良方也。(瘍醫大全)
可法良規云。凡傷損之症。若誤飲涼水。瘀血凝滯。氣道不通。或血上逆。多致不救。若入於心即死。急飲童便熱酒以和之。若患重而瘀血不易散者。更和以辛溫之劑。睡臥要上身墊高。不時喚醒。勿令熟睡。則血庶不上逆。故患重之人。多為逆血填塞胸間。或閉塞氣道。咽喉口鼻。不得出入而死。(瘍醫大全)
破傷風門
大豆紫湯(千金) 療破傷風。入四體。角弓反張。口噤不能言。或產婦墮胎。凡得此者。太重不過五劑。
大豆(五斤) 清酒(一斗)
上二味。以鐵鐺猛火熬豆。令極熱焦煙出。以酒沃之。去滓。服一升。日夜數服。服盡更合。小汗則愈。
破傷風。瘡口作白痂。無血者殺人。最急療之。(葉氏方) 上以雄鼠糞。直者是。研細熱酒調半錢服。
鎮風散(正宗) 療破傷風。諸藥不效。事在危急者。用之必應。
鰾膠(銼斷微焙) 杭粉(焙黃即宮粉) 皂礬(炒紅色各一兩) 硃砂(三錢別研)
為細末。每服二錢。無灰熱酒調下。外灸傷處七壯。知痛為吉。如一切豬羊癲風。發時昏倒不省人事者。每服三錢。二服。即愈不發。
玉真散(本事) 療風自諸瘡口入。為破傷風。項強牙關緊欲死。
防風 天南星
上為末。每服三錢。童子小便一大盞。煎至七分熱服。(三因名防風散)打傷至死。但心頭微溫。以童子小便調下二盞。並三服。可救二人性命。
香膠散(三因) 療破傷風。口噤強直。 魚膠(燒七分留性)
上研細。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酒調下。不飲酒。米湯下。或以蘇木煎湯下。
破傷風。血凝心。針入肉。三症。如神方。(證治大還)烏鴉翎。燒灰存性。細研。服一錢。滾湯下。
大芎黃湯(活法機要) 療破傷風在裡者。宜疏導。
川芎 羌活 黃芩 大黃(各二錢)
上水煎服。臟腑通和。為度。
湯火傷門
凡火燒損。慎勿以冷水洗之。火瘡得冷。熱氣更深。轉入骨壞人筋骨難瘥。初被火燒。急向火更炙。雖大痛強忍之。一食頃。即不痛神驗。(千金)
火氣入腹熱悶。柳葉一升。煎湯服。(萬全備急)
火燒欲死(廣筆記) 煮好酒三壇。入浴缸內。令患者沒酒中。極重不死。
療人卒中煙火毒。用黃豆醬一塊。調溫湯一碗灌之。即蘇。(本草匯言) 療人遭火燒。身爛垂死者。用臭醬一兩。取水白酒一二甕。將酒頓溫。不可過熱。調醬於中。令患者浸酒中。燒極重不死。(天啟甲子秋八月。教場火藥發。燒死藥匠數百人。內十餘人。遍體赤爛。未死者。令行此方。浸活如數。)
療火傷(肘後) 破雞子。取白塗之。又取暖灰。以水和。習習爾以數之。亦以灰汁洗之。
又方(衛生易簡) 凡湯燒。先用鹽末摻之。護肉不壞。後用藥傅。
又方(本草附方) 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樹夾取黃葵花。收入瓶內。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傷者。以油塗之。甚妙。
平時收老黃瓜。不拘多少。覓厚實磁瓶貯之。藏暗濕處。自爛為水。將此水塗湯火傷處。立時止痛。可不起泡。此余幼時墜入烈火。半體皆傷。連療不效。得此方愈。(願體集)
清涼散(奇方類編) 耑療湯泡火燒。敷之止疼立愈。 大麥淨沙鍋內炒。至漆黑為度。取出以紙鋪地上。出火氣。研細末。爛者干揸。未破者。以香油桐油調揸。
療湯火傷(暴證知要) 雞黃油。如法取傅。 法。用雞子。不拘多少。煮熟去白留黃。入銅杓內。每十個加菜油一小酒盞。煎枯去查。出火氣用傅。甚佳。黯齋陳君。每用藥油救人。即此也。
湯煎膏火所燒(外臺) 熟搗生胡麻如泥。以厚塗瘡上。
滾湯煎膏所灼。火焰所燒。(外臺)牛糞新者。和以雞子白塗之。比常用之。亦不作瘡。不痛。神效。
火湯熱油傷(公選良方) 雞子清油調淋洗。或用蜜塗。
火藥傷(危證簡便) 取雞蛋清。多年陰溝泥。和勻傅神效。 又方。先吊臘酒冷洗。以拔其毒。再以雞子十數個。熟去白。以黃炒焦黑。取油約一盞。用大黃研末二兩。和勻傅上。三日全好。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金匱) 療火邪。
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牡蠣(五兩熬) 龍骨(四兩) 大棗(十二枚) 蜀漆(三兩去腥)
上水煎。
玄妙飲(丹臺玉案) 療湯火所傷。先服。恐火毒攻心。
黃連 花粉 玄參(各二錢) 陳皮 桔梗 山梔(各一錢五分)
竹葉十片。水煎。如藥不便。只用好酒溫。洗拔其熱毒。內服童便。以護其心。使火毒不內攻。隨取大黃末。桐油調敷。即垂危者。皆保無恙。
逐火丹(石室秘錄) 療無意之中。忽為湯火所傷。遍身潰爛。與鬼為鄰。服之可以變死而生。
當歸(四兩) 茯苓 黃蓍(各三兩) 大黃 甘草(各五錢) 荊芥(炒黑) 黃芩 防風(各三錢)
上水煎。
火燒湯潑。粥燙油燙奇方。(瘍醫大全)平日泡過茶的茶葉。剩下的茶腳。不拘甚的粗細茶葉。用瓦壇一個。放朝北地上。日逐裝在壇內。聚之已滿。用大磚一塊。蓋好。須得一年。用之方妙。愈陳愈好。凡遇上症。不問已潰未潰。搽上即定痛結疤。第一驗方。
火燒滾湯起泡。(瘍醫大全)陳蕎麥麵。打糊裱上。立止疼痛結靨。
滾粥熯傷。(瘍醫大全) 錫箔遍貼神效。如受傷重者。可吃溫香油一鍾。
顧世澄曰。凡被火傷之人。宜用羌活一兩煎服。俾火毒得汗外泄。庶免內攻。(瘍醫大全)
咬傷門
人齒咬破指頭。痛不可忍。久則爛脫手指並手掌。諸方不載。急用人尿。使瓶盛之。將患指浸在內。一宿即愈。如爛者用龜殼燒灰敷之。如無龜。用龜殼燒灰搽敷。亦可。(壽世保元) 人咬傷者。用龜板或龜甲。燒存性為末。以香油調搽。(奇效單方)
又方(危證簡便) 咬時一日內。先用熱小便浸傷處。洗淨牙黃瘀血。次以龜板或龜甲調搽。若腫痛焮發疼甚者。亦與童便浸洗拭乾。用粗草紙捻。蘸麻油點火。用煙焰薰腫痛上。良久方住以解牙毒。如臭腐淋漓。用蔥白三兩。粉草五錢煎湯。每日洗淨。再用藥搽。
又方(集驗良方) 人咬。用溏雞屎塗咬處。立刻止痛。不成膿。又方。用生栗子。嚼爛敷之。
又方(丹方彙編) 用熱尿洗去牙黃瘀血。以蟾酥丸塗入孔中。或嚼白果塗之。如痛用麻油紙捻。火焰薰之。用幹人糞。裝荔枝殼內。安定咬處。加艾團灸之。以不痛為度。
又方(危證簡便) 人咬指。用飯店內陳久快子(案即筋兒) 頭數十個。燒灰存性。研細。用米湯調。做一個套子套上。雖極重者。亦可救。
療猘犬咬人方(肘後) 先嗍卻惡血。灸瘡中十壯。明日以去。日灸一壯。滿百乃止。(案嗍卻惡血。人不肯為之。宜用角法嗍之。)
又方(後肘) 生食蟾蛤鱠絕良。亦可燒炙食之。不必令其人知。初得齧便為之。則後不發。
又方(千金) 急用針刺去血。以人小便洗淨。用胡桃殼半邊。以人糞填滿。掩其瘡上。著艾灸之。殼焦糞干。則易之。灸至百壯。次日又灸百壯。灸至三五百壯。為佳。(出東醫寶鑑案千金無所考)
又方(聖濟) 杏仁去皮尖研。作湯頻服之良。 又方。黑豆煮汁服之。甚良。
又方(奇效單方) 急於無風處。以冷水洗淨。即服韭汁一碗。隔七日又一碗。四十九日共七碗。百日忌食。徐本齋云。風犬一日咬三人。止一人用此方得活。親其驗。一用膽礬末。傅患處立愈。(秘方集驗云韭菜汁一碗服之。百日內常食韭菜。更妙。。此原出千金。)
又方(萬全備急) 將番木鱉子。煆灰一錢。熱酒調服。
又方(秘方集驗) 番木鱉一錢。銅鍋妙。雄黃四分。為末。冷水調三分五釐服之。大小便出血。即愈。
又方(奇方類編) 番木鱉(三個) 虎脛骨(三錢) 甘草(一錢)
上水酒各半煎服。
又方(壽域) 用生杏仁。搗爛傅之。立效。(千金療凡犬咬。杏仁熬黑研傅。)
療顛犬所傷。或經久復發。無藥可療者。用之極驗。(醫方大成)
明雄黃(五錢) 真麝香(五分)
上研勻。用酒調二錢服。如不肯服者。則捻其鼻而灌之。服藥後。必使睡。切勿驚起。令其自醒。候利下惡物。再進前藥。則見效。
犬咬涎入瘡。令人昏悶。浸椒水。調莽草末塗之。(本草附方)
療風狗咬(本朝經驗) 鐵砂(一錢) 番木鱉(六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小兒減半。若過劑。令人迷悶不醒。
又方(本朝經驗) 急用熱小便。洗淨咬處。生杏仁研爛封之。日一換。宜服
防風 升麻 葛根(各五分) 杏仁(一錢) 甘草(一分)
上水煎。此方甚效。
又方(本朝經驗) 灸咬處。宜服 金銀花(五錢) 木鱉 檳榔(各三錢) 白芷 橘皮(各二錢) 番木鱉 礬石 杏仁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或加鐵漿一匕。或加韭汁為妙。服此藥。每五日內。再用寬中丸。瀉下五七行。下盡毒為度。
狗咬寬中丸 青黛 百草霜(各三錢) 檳榔 木鱉 杏仁 黑牽牛 黃連 番木鱉 黃芩 大黃 雄黃 鐵粉(各一錢) 巴豆(四十粒)
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大人三十丸。小兒十丸。白湯送下。以上二方。神效無比。
眾療不差。毒攻心煩亂。㖦已作犬聲者。天靈蓋燒灰末。以東流水和服方寸匕。以活止。(外臺。。㖦音董。多言也。)
又方(本朝經驗) 斑蝥(五分) 大黃(一錢) 甘草(二分)
上為末。水調下。不肯飲。捻鼻灌口內。當救萬一。
凡風犬咬者。百日內忌飲酒。忌食雞鵝羊豬肉肥膩諸口味。及發風毒物。
麻物赤小豆。俱不可見。一年勿食茄子。終身忌食狗肉。(危證簡便) 蕎麥赤小豆三年勿食之。青梅實。百日勿食之。
崔氏云。凡初被咬。即覓一切物與吃。後不發也。(外臺)
療常犬咬人。傷處毒痛心悶。(聖惠) 杏仁(半兩生用) 桃白皮(一兩銼)
上水煎服。當吐狗毒差。
療狗咬人(聖惠) 以火灸瘡中腫上。搗韭汁飲三合。日三五度。瘡差即止。
又方(危證簡便) 先用米泔水洗傷處。令極淨。再以杏仁口內嚼爛敷之。以帛縛之。即差。 又方。松香為末傅之。極效。
凡犬傷人。量所傷大小。杏仁爛咬沃破處。以帛系定。至差無苦。(本草衍義)
又方(危證簡便) 白礬納瘡中裹之。止痛速愈。
又方(回春) 銀杏塗傷處。
又方(袖珍) 蓖麻子五十粒。去殼。以井花水。研膏。先以鹽水洗咬處。乃貼此膏。(危證簡便續方云。萆麻仁研如膏先以藍水洗淨敷上。即愈。)
又方(山居便宜) 燒蟾蜍為末。傅之。
狗咬血不止。急以砂糖塗之。立愈。(博聞類纂)
犬咬傷。瘡重發者。用蔓青根搗汁服之。(肘後) 又方。以蠟炙溶。灌入瘡中。(山居便宜云。搗生蘿蔔汁服之可解。)
療狗咬極重者。雖遍身咬碎。搽立刻止疼神效方。(續危證簡便方)用蚯蚓。搗爛搽敷狗咬眼內。以帕縛之。數日令愈。奇驗。
療犬咬傷。不可便貼膏藥。及生肌類。閉毒於內也。當先用舟車丸禹功散通。經散等藥。隨便服。利十餘次。腫減痛止。後方數貼。(儒門事親)
療貓兒咬(百一) 研薄荷汁塗之。立效。
療貓咬傷人。常有隔窗放尿。被貓咬其陰頭。其人將死。用老鼠糞燒灰麻油調傅。立效。豈非物類相感。而可以相制乎。(壽域神方)
療貓咬(本朝經驗) 雄黃末。水調塗咬處。 若貓毒不盡。寒熱時發。或遍身發斑者。用鼠毒神方。兼服紫金錠甚效。
療鼠咬(聖惠) 麝香封咬處。上以帛系之。
又方(壽域) 用砂糖調水冷服。立效。 又方。貓屎揉之即愈。
又方(危證簡便) 桐油塗之。 先以鹽湯洗淨。次傅藥。
又方(秘方集驗) 斑蝥燒灰。麝香少許。津唾調敷。
又方(本朝經驗) 急以火硝。盛咬處。點火發之。以散毒氣。次將牡蠣石灰黃柏三味為末。調繁縷汁。塗咬處。服後方。
鼠毒神方(本朝經驗) 療鼠咬毒。或經久寒熱淋瀝如勞。或遍身發紫赤斑。或骨節疼痛。精神不爽。
當歸 芎藭 生地 芍藥(各一錢) 沉香 洋參(各五分) 茯苓(七分) 紫檀(八分) 白檀(六分) 甘草(二分) 千屈菜(八錢六分)
上每貼二錢。水煎服。忌食一切油膩動風物。若發斑。於其上以針去惡血。兼服紫金錠。(亦療貓咬毒)
柞木皮湯(本朝經驗) 療鼠咬傷。
柞木皮(二錢) 當歸(三分) 川芎(三分) 金銀花(一錢) 大黃(五分) 甘草(一分)
上水煎服。(柞木即櫟也。實名橡斗者是。)
療馬咋。及踏人作瘡。有毒腫熱疼痛。(肘後)灸瘡中及腫上。即差。
又方(外臺) 割雞冠血。點所齧瘡中日三。
又方(救急易方) 灸訖。或人屎。或馬屎。或鼠屎。燒為末。和豬脂。但取一味。皆可傅。
又方。 用益母草細切和醋炒封之。
又方(醫說) 用栗子。細嚼敷之。立效。
又方(秘方集驗) 艾灸傷處。內服蘇木湯一碗。即止痛。 服童便韭汁。亦妙。寒水石末。敷傷處。旬日亦愈。
馬咬毒入心。用馬齒莧煎湯。服之。立瘥。(聖惠)
馬咬成瘡腫痛。石灰傅之效。(危證簡便)
豬齧人(千金) 煉松脂貼上(山居便宜云。以松脂熔作餅子貼之。以帛縛定。) 又方。屋霤中泥以敷之。(救急易方云。即今之承溜也。)
又方(危證簡便) 梓樹葉。搗敷之。
豬咬成瘡(本草附方) 龜板燒研。香油調搽之。
療蛇咬方(十便) 大衍方云。黃蠟熔化。滴瘡口內。蛇齒有四。凡咬處必有四竅。每竅滴入黃蠟。應時不痛。其毒立散。經時毒氣已入腸胃者。用黃蠟為丸。綠豆大。研雄黃為衣。酒吞下十丸。或十五丸。毒氣內消。
又方(丹溪心法) 急以小便。洗出血。次取口中唾塗之。又以牙垽。封傷處。傅而護之。甚妙。且不痛腫。(山居四要云。用犬糞患處。亦佳。)
路行卒被蛇咬。當急扯裹腳帶。扎縛傷處。上下寸許。使毒氣不能惔傷肌體。又急用白礬安刀頭。火上溶汁沸。滴於傷處。待冷以長篦子速挑去靨。則毒血隨出。黯腫尚未退。更滴之。以退為度。村居山僻。及途中夜行。卒被蛇傷咬。難來白礬處。速作艾炷灸五壯。以唾調鹽塗之。如黯腫尚未消。當更灸更搽。毒涎自然流出。且不透里傷人。蜈蚣咬亦宜灸。(醫學綱目)
趙延禧云。遭惡蛇所螫。即帖蛇皮。便於其上灸。引去毒氣即止。(醫說)
療蛇咬(醫學綱目) 細辛(五錢) 白芷(五錢) 雄黃(二錢) 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
蛇傷潰爛。百藥不愈。以新水數洗淨腐敗見白筋。挹干。以白芷末。入膽礬麝香少許摻之。惡水湧出。數十日平復。(夷堅志)
回生酒(醫鑑) 療毒蛇所傷至死。 槓板歸。不拘多少。研爛。用汁與生酒調服。隨量飲之。渣貼患處立已。
療蛇咬(聖惠) 白礬 甘草(各一兩)
上為散。如蛇螫著之時。心頭熱躁。眼前暗黑。用新汲水服一錢。即止。(瑞竹堂方名解毒散)
又方(救急易方) 急於無風處。以麻皮縛咬處上下。刀剜去傷肉。小便洗令淨。燒鐵物烙之。然後填蚯蚓泥。次填陳年石灰末。絹扎住。輕者針刺瘡口並四旁出血。小便洗淨。以蒜片著咬處。艾灸三五壯。
又方(願體) 用藍葉搗汁。調雄黃末敷之。或用雄黃一錢。生礬二錢。杓內溶化。將箸頭蘸藥傷處。冷則易之。連點七次。若毒走腫痛者。以麻油焰熏之。再用解毒紫金丹一錢。酒磨服之取汁。
魚腥草(即蕺菜) 療蛇傷。用之輒愈。亦解蕈毒。(吳蕈譜)
毒蛇咬。菸袋燒熱。滴油搽之。百試百效。(瘍醫大全) 又菸袋內油。塗四邊腫處。即消。切不可塗咬傷孔內。
又方(本朝經驗) 生柿。及柿餅。搗爛。傅咬處。極效。若無生柿及柿餅。用柿漆亦佳。蛇咬。忌食酸物梅子。犯之大痛。(醫學綱目)
療卒為蛇繞不解(千金)以熱湯淋之。無令人尿之。
療蛇入口或入七竅(千金)一人因熱逐涼睡熟。寤著有蛇入口中。挽不出。用刀破尾。入生椒二三粒裹著。須臾自出。
又方(肘後) 艾灸蛇尾即出。若無火。以刀周匝割蛇尾。截令皮斷。乃將皮倒脫即出。 至道方云。蛇出後。急以雄黃硃砂細研。煎人參湯調下灌之。取蛇毒。(十便)
蛇入七竅。劈開蛇尾。納川椒數粒。以紙封之。其蛇自出。更煎人參湯飲之。或飲酒食蒜。以解內毒。如被蛇咬。食蒜飲酒。更用蒜杵爛塗患處。加艾於蒜上灸之。其毒自解。凡毒蟲傷並效。(口齒類要。衛生易簡云。急以手捻定。用刀刻破。以辛辣物置破尾上。用綿系之。自出。不可拔。)
又方(瘍醫大全) 以針刺其尾。不過二三針。則褪出。
蜈蚣螫人(肘後) 割雞冠血塗之差。又嚼鹽塗之效。又嚼大蒜若小蒜。以塗之。
又方(外臺) 按藍汁以漬之。即差。 又方。取錫炙令熱。以熨之。不越十度即差。
又方(聖惠) 取蝸牛。捺取汁。滴入咬處。須臾自差。此方神驗。 又方。取蠟少許。將筆管。坐所咬處。熔蠟滴向管內。令到創上。三四滴便止。
又方(衛生易簡) 以生薑汁調雄黃末。貼傷處瘥。 又方。用燈草。蘸油點燈。以煙薰之。不問他毒蟲傷。皆可用。此方極驗。(壽域方云。用筆管一個。合在傷處。用紙點燈火。燒著吹滅。將煙入筆管內。用煙薰傷處止。)
又方(秘方集驗) 用艾於傷處灸三五壯。拔去毒即愈。
中蜈蚣毒。舌脹出是也。雄雞冠血。浸舌並咽之。一男子為蜈蚣入咽喉中咬之。垂死之際。一醫令殺生雞。血乘熱灌喉中。蜈蚣即出而愈。實良方也。(青囊雜纂)
蜂螫人(肘後) 取人溺新者洗之差。又刮齒垢塗之。
又方(千金) 以淳醋沃地。取泥塗之。
又方(救急易方) 用釅醋磨雄黃。塗傷處。
又方(本草衍義) 用生芋梗塗之。立效。 又生芋頭。刮汁傅之。(夢溪筆談)
又方(醫法指南) 用吐沫調硃砂擦之。又療蜈蚣傷。
療壁宮咬(聖惠) 取青麻葉心七枚。以手挼令汁出。塗之差。 又方。磠砂雄黃。各半兩。同細研。挑破瘡。內藥在瘡中。
又有(願體) 壁虎咬傷。最難救療。以青苔塗擦。再用敗毒散。加青苔三錢煎服。
蜘蛛咬(外臺) 取生鐵衣。以醋研取汁。塗之差。
又方(千金) 以烏麻油和胡粉。如泥塗之。干則易之。取差止。
又方(外臺) 以蒜摩地。取泥塗之。
又方(聖惠) 雄黃(一分) 麝香(一錢) 藍汁(一大盞)
上為末於藍汁中。以塗咬處。立差。 又方。嚼薤白傅。立效。 又方。嚼續隨子傅之。立差。
又方(直指) 縛定咬處。勿使毒行。以貝母末。灑服半兩。至醉良久酒化為水。自瘡口出。水盡仍塞瘡口。甚妙。
又方(本草附方) 烏雞屎。浸酒服。又取冠血塗之。
又方(醫學綱目) 蜘蛛咬。諸般蟲咬。用葛粉生薑汁調傅。
壁鏡毒人必死(酉陽雜俎) 桑柴灰三度沸取汁。調白礬末為膏。塗瘡口。即差。
又方(救急易方) 醋磨雄黃塗之妙。
又方(本草附方) 用大黃。研醋水塗傷處。立效。
毛蟲螫人(本草附方) 赤痛不止。馬齒莧搗熟封之妙。
又方(醫學綱目) 雜色毛蟲極毒。凡人觸著。則放毛入人手足上。經數日癢在外。而痛在內。骨肉皆爛。有性命之憂。此名射工毒。諸藥不效。用鍋底黃土為末。以酸醋捏成團。於癢痛處搓轉。其毛皆出在土上。痛癢立止。神效。無比(黃土即伏龍肝也。)又取蒲公英根莖白汁傅之。立瘥。
又方(危證簡便) 甘草口內細嚼傅之。立時愈。 又方。如肉已爛。用海螵蛸為末傅之愈。(經驗良方)
療惡蟲咬(聖惠) 蛇蛻皮。煮湯洗三兩度。又燒灰水和傅瘡上。 又方。紫草浸油塗之。
療蛇毒。及一切蟲傷。但有小氣。可以下藥。即活神效。(千金)麥門冬煎湯。調香白芷末服之。腥穢黃水。自口中出。
凡蛇傷蟲咬。倉卒無藥去處。以大藍汁一碗。雄黃末二錢調勻。點在所傷處。並令細細服其汁神驗。如無藍。以澱花青黛代之。(醫說)
療諸蛇蟲傷毒。用青黛雄黃等分為末。新汲水調一錢服。(衛生易簡)
諸蟲咬傷(本草附方) 以燈火熏之。出水妙。
又方(救急易方) 諸惡蟲傷。以膩粉生薑汁。調傅傷處。
又方(奇效良方) 用白礬雄黃黃蠟等分。丸如指頭大。遇有傷處。匙上溶開。滴傷處。或以竹筒按上滴入。則毒不散。
雄黃散(千金) 療一切惡蟲。咬著人成瘡。不可辨認。醫療不效者。
雄黃 磠砂 白礬 露蜂房(各等分)
上為細末。入麝香少許。同研勻。用醋調塗瘡上。難辨認者。尤宜速療。三五日。毒氣入心。不得聞器聲。(衛生易簡無白礬。有乳香。療二十七般蟲。咬傷人及瘡腫。)
凡蟲畜所傷。痛極危急。或因傷經風。而牙關緊閉。角弓反張。不省人事者。此毒流經絡也。急用蒜切片。以艾灸之。令傷處著火。痛裂則氣聚。而毒隨氣返。返則毒提。傷處得火而散。即隨火瘡而泄。不致內攻矣。若灸十餘壯。不應。即加至三五十壯。無不應手而愈者。故療癰毒者。以隔蒜灸法。有回生之功也。古人有淋洗灸刺等法。正以引導經絡。祛邪解散之意。予遇施此法。而應手者比比。故記之。(醫級)
誤中蛇虺百蟲毒(瘍醫大全)
雄黃(一錢) 巴豆(去油一粒) 乾薑(五分) 麝香(一分)
共研細開水調服。
諸物入耳門
(附 入鼻 入目 眼被物撞著)
療耳中有物不可出方。(千金)以弓弦。從一頭令散。傅好膠。拄耳中物上停之。令相著。徐徐引出。(肘後附方云。麻繩剪令頭散。)
百蟲入耳(千金) 蜀椒末一撮。以醋半升調。灌耳中。行二十步即出。 又方。火熨桃葉卷之。取塞耳立出。 又方。以蔥涕灌耳中。蟲即出。 又方。若甲蟲入耳者。以火照之。即嚮明出。或蚰蜒諸蟲入耳。以酢灌之。或麻油。或人尿亦佳。
又方(衛生易簡) 用雞冠血。滴入耳中即出。 又方。用蒼耳草。搗自然汁。灌少許於耳內。其蟲即傾出。
百蟲入耳。不可驚動。如在左耳。以手緊閉右耳。及兩鼻孔。努氣至左耳。蟲自出。右耳亦然。(集驗良方) 又方。宜閉口勿言。以紙塞耳竅鼻竅。只空蟲入之耳。用麻油滴入耳竅中。或出或死。(瘍醫大全)
如蟲夜間暗入者。切勿驚慌喊叫。逼蟲內攻。宜正坐點燈光向耳竅。其蟲見光即出。對面有人。其蟲不出。(正宗)
蜈蚣入耳(肘後) 以木葉裹鹽。炙令熱。以掩耳上。即出。冷復易之驗。 又閉氣。滿即吐之。復閉准前。以出為度。或死耳中。徐徐以鉤針出之。
又方(救急易方) 用生薑汁。灌耳中自出。 又方(本朝經驗) 用蘿蔔汁。灌耳中亦佳。
蚰蜒入耳(聖惠) 小蒜搗研取汁。灌耳中自出。 又方。地龍一條。納蔥葉中。化水滴耳中。其蚰蜒亦化為水。
又方(瑞竹堂方) 蝸牛全捶碎。置於耳邊即出。
又方(衛生易簡) 用龍腦少許。吹入耳中。其蟲即化為水。 又方。用貓尿灌耳中立出。取貓尿。用盆盛貓。以生薑擦牙。
飛蛾入耳(肘後) 先大嗡氣。仍閉口掩鼻呼氣。其蟲隨氣而出。 又方。閉氣以葦管極吸之即出。亦療百蟲入耳。(百代醫宗。吸蟲訣云。療諸蟲入耳。藥品不便者。此法最妙。竹管入透半耳中。使口用力一吸。其蟲隨氣而出。俗人未識此捷。)
又方(衛生易簡) 用醬汁灌耳中。又擊銅器於耳傍。
蟻入耳(肘後) 燒陵鯉甲末。以水和灌之。
療小蟲蟻入耳挑不出(衛生易簡) 燈心浸油釣出蟲。
療百節蚰蜒並蟻入耳(本草附方) 苦酒注之。起行即出。
水入耳中(救急易方) 用薄荷汁點之立效。又用麻油點耳內立出。
水銀入耳。及入六畜等耳皆死。(怪症方)以金銀著耳邊。水銀即吐出。
療黃豆入耳(救急易方)用鵝翎管。截作長一二寸許。去其中膜。留少許於一頭。以有膜之頭。入耳中。口氣吸之即出。
又方(本朝經驗) 若在左耳。以手緊塞右耳。及兩鼻孔。令閉氣。一人將中指緊按豆入耳根下凹處。一手將耳朵向下引挽。患人一勢努氣。豆自出。右耳亦然。
諸物入鼻不出(本朝經驗) 作紙捻刺鼻打嚏一聲即出。若不出。頻頻取嚏為佳。
療目萃芒草沙石輩眯不出(肘後)磨好墨。以新筆點注目中瞳子上。
又方(聖惠) 療雜物眯目不出。雞肝血注目中。神效。 又方。白蘘荷根。搗絞汁注目中即出。 又方。書中白魚。以乳汁和研注眼中良。
又方(聖濟) 生慄七粒嚼爛。取汁洗之即出。
又方(本草) 大藕洗搗綿裹。滴汁入目中即出。
麥芒入眼不出方(外臺) 煮大麥汁注眼中。即出良。
眼被物撞著(聖惠) 杏仁爛研。以人乳汁浸頻頻點。
又方(葉氏方) 牛漩日兩三次點之避風。黑睛破亦可。
又方(本朝經驗) 水仙花根掘取洗研爛。和沙糖點眼中。 又方。麻蠅頭數十個。研和砂糖水。點眼中。 又方。鹿茸為細末。調人乳。頻頻滴眼中。
誤吞諸物門
誤吞鉤方(肘後) 若繩猶在手中者。莫引之。但益以珠璫若薏子輩。就貫之著繩。稍稍令推至鉤處。小小引之則出。
誤吞錢(外臺) 搗火炭末。服方寸匕。則出。
又方(聖濟) 葵菜不以多少。絞取汁。冷飲之。即出。
又方(魏氏方) 爛嚼鳧茈咽之。多為妙。生熟皆可。(百一方云自然消化成水)
又方(事林廣記) 草索頭寸剪十四段。燒葵菜汁調服。
誤吞銅錢(經驗良方) 木賊草為末。每服一錢。用雞子白調下。
又方(怪症方) 多食胡桃。自化出也。胡桃與銅錢共食成粉。可證矣。
又方(博聞類纂) 以小羊蹄草。嚼咽即下。
誤吞金銀或銅錢入腹(衛生易簡) 石灰(一杏仁大) 硫黃(一皂莢子大)
同研末。酒調服。
又方(續醫說) 韭菜熟而不斷。與蠶豆同咽之。不過二次。從大便出。
又方(救急易方) 肥肉與葵菜作羹。即食數頓。則銅鐵自然下。
誤吞銅錢(救急良方) 用桑柴灰。細研。米飲調下二錢。或用綠豆粉。冷水調下三錢。或生茨菰。取呷。或濃煎艾湯飲。或多服飴糖。立出。 又方。用艾蒿五兩。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之。立下。 又方。以蜜一升。服之即出。
療誤吞鐵石骨刺等不下危急(百一方)
王不留行 黃蘗皮(等分)
上為細末。蒸餅丸如彈子大。以麻線穿之。掛當風處。每用一丸。冷水化開灌下。立效。
誤吞銅錢。或金銀等物不能化。(得效)用砂仁。濃煎湯服之。自下。
誤吞針類(救急易方) 用好磁石含之。即出。或為末服方寸匕。 又以香油一盞服之。次用乾麵燒餅令人食飽。其針隨大糞中出。
誤吞針。刺咽中痛者。(瘍醫大全)亂麻筋一團。搓龍眼大。以線穿繫留線頭在外。以湯浸濕。急吞下咽。頃刻扯出。其針必刺於麻中而出。如一回不中節。再吞再扯。 又方。針入咽。無藥可施。癩蝦蟆數個。將頭剁去。倒垂流血。以甌接之。得一杯許。灌入喉中。移時連針吐出。針自軟曲。
兒誤吞針。哽喉不下。死在須臾。(保元)用黑砂糖。和黃泥為丸。令兒吞下。泥裹針於內。大便而下。
誤吞鉤線(聖惠) 螻蛄去身。吞其頭數枚。勿令本人知。
誤吞線錘(續醫說) 啖以餳半斤。即於穀道中。隨穢而下。凡誤吞五金者。皆可啖也。
誤吞竹木。入喉咽出入不得者。(本草附方)故鋸燒令赤。漬酒中。及熱飲之。 又方。秤錘燒紅淬酒飲之。
誤吞稻芒(本草附方) 白餳頻食。又用脂麻炒研。白湯調下。
又方(直指) 蓬砂牙硝等分為末。蜜和半錢含咽。
誤吞蜈蚣(瘍醫大全)急吞生雞蛋二枚。不可嚼。次日即裹出。 又方。生公雞熱血。灌入喉中。蜈蚣即出。(案堅觚集載以上二方。並云更飲菜油盞許。須臾大吐。以蜈蚣畏油故也。)
又方(醫法指南) 韭菜連根擂水。一大碗灌之。
誤吞水蛭(本草附方) 藍靛和酒絞取汁服。
又方(口齒類要) 食蜜即愈。試以活蛭投蜜中。即化為水屢驗。一書云。井中生蛭。以白馬骨投之。即無。試之亦驗。夫垤。即螞蝗也。雖死為末。見水復活。吞之為害不小。療以前法。無不愈者。
誤吞馬蝗腹痛(壽域) 用田中泥為丸。水吞下。其蟲必隨吐瀉出。
誤吞水蟲。食蜜即化。(醫法指南)
誤吞田螺。下喉將死者。(奇方類編) 將鴨一隻。以水灌之。少時將鴨倒懸。令吐涎。與病人服之即化。
誤吞小蛇。悶亂欲死。(本朝經驗) 柿餅五六枚。水煎多飲之。瀉下而愈。
木屑搶喉(奇方類編) 鐵斧磨水灌之。即愈。
誤吞發。繞喉不出。(本草附方) 元頭亂髮。燒作灰。水服一錢。
誤吞大骨(綠竹堂方) 南硼砂含化。即愈。
誤吞硝子碎片。哽喉不下欲死。(本朝經驗) 款冬花根莖。燒灰為末。白湯勻服之。又方。山崖黃土。水攪頻頻飲之。極驗。硝子得土即消也。
吞桃枝竹杖(瘍醫大全) 但口中數數多食白糖。自消去。
誤吞磁鋒(瘍醫大全) 生紅蘿蔔搗爛吞下。其磁鋒即從大便而出。
誤食諸蟲(本草附方) 蜀椒制其毒。
誤食蜘蛛暴死(本草附方) 取貓涎送下解毒藥。
諸物哽噎門
(附 兒頭入臼 指入竹筒)
療魚骨鯁在喉中。眾法不能去。(外臺) 取飴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不去。又吞。此用得效也。 又方。以少許磠砂。口中咀嚼咽之立下。 又方。小嚼薤白令柔。以繩系中央。持繩一端。吞薤到哽處引。哽當隨出。(救急易方云。綿一小塊。以蜜煮用。即與此法同。)又方。作竹篾刮令滑。綿纏內咽中。令至哽處。可進退引之。哽即出。 又方。好蜜一匙抄。稍稍咽之。令下良。
又方(續醫說) 速取新綿白糖二物。將綿裹糖如梅大。令患人嚥下。入喉間。留綿一半於外。時時以手牽掣。俾喉中作癢。忽然痰涎壅出。其骨黏於綿上矣。
又方(魏氏) 砂糖如雞子大爛嚼。仰面以熱酒嚥下。骨隨酒便下。又白梅取肉去核。以砂糖含化。須臾骨軟自下。此方甚驗。
又方(百一) 縮砂甘草等分為末。綿裹含之咽汁。當隨痰出。
咽中骨哽欲死者(本草附方) 白鳳仙子。研水一大呷以竹筒灌入咽。其物即軟。不可經牙。或為末吹之。
療食諸魚骨鯁久不出方(本事) 上以皂角末少許。吹鼻中。得鯁出。多秘此方。(禮云。魚去乙。謂其頣間有骨如乙字形者。鯁人不肯出也。。案此方原出聖惠。)
金銀銅鐵哽(本草百病主治) 縮砂(濃煎服或加甘草) 鳳仙子及根(擂汁下銅鐵物哽) 薤白 慈姑汁 鳧茈 胡桃 石灰(同硫黃少許酒服)
竹木哽(百病主治) 半夏(服取吐) 鯽魚膽(點) 象牙(為末水服)
桃李哽(百病主治) 麝香(酒服)
棗核哽(萬全續方) 人頭垢為丸。茶下十丸吐之。
小兒誤吞一錢。在咽中不下。以淨白表紙。令卷實如著。以刀縱橫亂割其端。作鬅鬆之狀。又別取一箸縛針鉤於其端。令不可脫。先下咽中輕提輕抑。一探之覺鉤入於錢竅。然後以紙卷納之咽中。與鉤尖相柢。覺鉤尖入紙卷之端。不礙肌肉。提之而出。(儒門事親)
療諸鯁方(十便) 胡氏方云。以木炭皮為細末。研令極細。如無炭皮。堅炭亦可。粥飲調下二錢。日四五服。以鯁下為度。此法人家皆有。(沈存中雲在漢東。乃目睹其神。有劉晦土人。鄰家一兒誤吞一錢。以此飲之下一物。如大烏梅。割之乃炭裹一錢也。池州徐使君。極寶此方。數數用之。末有不效者。近歲累有人言得此方之效不復悉載。)
療竹刺筅帚須鯁在喉中(綠竹堂方) 用多年舊籬笆竹。截斷煎濃湯吃下。立愈。
竹絲鯁(瘍醫大全) 不拘黑白。芝麻炒熟。泡湯飲。再以干芝麻嚼服幾口或以芝麻搗爛。嚼食。
吞銅在喉不出(瘍醫大全) 麩炭末。指彈入喉中。其銅當即咯出。
誤吞桃李不下(瘍醫大全) 以少許水。灌小兒頭。承其水與飲即出。
誤吞鐵釘。橫喉不下。(本朝經驗) 馬腹中石。研末。水調嚥下。少頃吐出。神驗。
糍糕噎咽。逡巡至死。(本朝經驗) 釅醋灌鼻孔中。立噴出。 又方。蘿菔自然汁。灌鼻中。亦佳。 又方。鐵漿少許。灌口中。 又方。雞冠血和生薑汁。灌口鼻中。雖死立出而蘇。 又方。冬葵子。水煎灌。亦佳。
一小兒五歲。因戲劇。以首入搗藥臼中。不復出。舉家驚呼無計。或教之。使執兒兩足。以新汲水急澆之。兒驚啼體縮。遂得出。(醫說)
兒頭入臼(事林廣記) 兒頭入鐵臼。以噴嚏藥。著鼻中。即出。
指入竹筒(事林廣記) 以石灰浸水。蘸餉時。即出。
諸物入肉門
療針折入肉中(千金) 刮象牙為末。水和聚。著折針上。即出。
又方(瑞竹堂方) 螻蛄腦子(捶爛塗上即出)
上用硫黃研細調貼。以紙花貼定。覺癢時。其針即出。
針棘竹水諸刺。在肉中不出。鼠腦搗爛。厚塗之。即出。(肘後。危證簡便方云。療醫針人病。而釘折在肉中。)
針誤入肉。無眼者不動。有眼者隨氣血遊走。若走向心窩胸膛者險。(瘍醫大全)急用烏鴉翎數莖。炙焦黃色。研細末。酒調服一二錢。俱可。
如聖膏(瘍醫大全) 療針入肉。 車脂輦油。不拘多少。研如膏。調磁石細末。攤紙上。如錢許。貼之。每日換二次。
竹木刺在肉中不出(千金) 頭垢塗之即出。 又方。嚼白梅以塗之。又溫小便漬之。
又方(劉涓子方) 鹿角燒灰末。以水和塗之立出。久者不過一夕。
蘆葦刺入肉(外臺) 細嚼栗子。粗盦傷處。
療竹木刺入肉(良朋彙集) 萆麻子。搗爛塗上。即出。
又方(瘍醫大全) 收晚蠶蛾。入竹管內塞之。凡遇竹木刺戳入肉內。即取蠶蛾。研細。和津唾調塗之。即出。
又方(本朝經驗) 螳螂頭。研和米糊。攤紙花上貼之。並療針入肉效。
如神散(本朝經驗) 療針及竹木刺入肉。並一切骨哽悉效。
松葉 鳳仙花莖葉並子
上燒存性。各等分為末。每服五七分。溫酒送下。針及竹木刺入肉者。頃刻出。其效如神。
療少腸魚刺(醫方集宜) 用大麥。不拘多少。濃煎。薰洗傷處。即止。(案海鷂魚。食鑑一名少陽魚。藏器云。尾有大毒。海人被刺毒者。以扈竹。及海獺皮解之。)
又方(本朝經驗) 焚樟腦或樟木枝葉薰之。以解刺毒。
中藥毒門
甘豆湯(千金) 甘草。解百藥毒。此實如湯沃雪有同神妙。方稱大豆汁解百藥毒。余每試之。大懸絕。不及甘草。又能加之。為甘豆湯。其驗尤奇。(百一選方。加淡竹葉。)
凡中相反藥毒。面青脈絕。腹脹吐血。(瘍醫大全) 蠶退紙。(即出過蠶的紙)燒灰研一錢。冷水調服。雖危可活。
石藥毒。用白鴨屎人參。(千金) 甘草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解百藥毒。(本草)
雄黃毒。用防己。(本草)
鐵粉毒。用磁石 皂莢 乳香。(本草)
錫毒。用杏仁。(本草)
礜石毒。用大豆汁。(本草)
桔梗毒。用白粥。(本草)
躑躅毒。用梔子汁。(本草)
杏仁毒。用藍子汁。(本草)
金銀毒。水銀服數兩即出。雞屎汁。煮蔥白汁。鴨血。及屎汁。並療。(本草)
大戟毒。用菖蒲汁。(本草)
甘遂毒。用黑豆汁。(本草)
芫花毒。用防己 防風 甘草 桂汁。(本草)
藜蘆毒。用雄黃 溫湯 煮蔥汁。(本草)
半夏毒。用生薑及乾薑汁。 南星毒。同(本草)
蜀椒毒。用葵子汁 蒜 桂汁 人尿 冷水 土漿 雞毛燒吸菸。及調水服。(本草)
磠砂毒。用綠豆汁 浮萍。(本草)
丹砂毒。用藍青汁 鹹水(本草) 用鹽半兩。以冷水攪勻。令澄。旋旋服之。又以蚌肉食之良。(奇效良方)
桂毒。用蔥汁。(本草)
銅毒。用慈姑 胡桃 鴨通汁。(本草)
苦瓠毒。用稷米汁 麥穰汁。(本草)瓜蒂毒。用麝香。(本草) 又方(本朝經驗) 服瓜蒂。吐不止。啜味噌汁。又令患人踞床。以桶盛冷水。漬腳至膝立止。(案博物志。以冷水漬至膝啖瓜至數十枚。)
解砒霜毒(本草) 煩躁如狂。心腹疼痛。四肢厥冷。命在須臾。黑鉛四兩。磨水一碗灌之。 又方。麻油一碗灌之。(經驗良方云。立可起死神驗。。暴證知要云。緊束其腹吐之。)
又方(百一) 白扁豆不拘多少。為細末。入青黛等分。細研。再入甘草末少許。巴豆一枚。去殼。不去油。別研為細末。取一半。入藥內。以砂糖一大塊。水化開。添成一大盞飲之。毒隨利去。後服五苓散之類。(醫林集要。用益元散。) 又方。釅醋多飲之。吐出毒即解。不可飲水。
又方(危證簡便) 急以人屎汁灌之。即解。若在胸中作楚者。急以膽礬三分。研細。冷水調灌。即吐出。若在腹中痛甚者。宜用黑鉛四兩。磨水兩三碗。漸磨漸灌。即大瀉出毒氣而愈。 在膈上。則瓜蒂散吐之。在腹中則萬病解毒丹下之。(入門)
救急丹(辨證錄) 大下毒藥。莫此為甚。救法必須吐其毒。
甘草(二兩) 瓜蒂(七個) 玄參(二兩) 地榆(五錢)
水煎服。一下喉即吐。再煎渣服之又吐。砒霜之毒必盡。
苦參湯(辨證錄) 此方亦神妙。苦參三兩。煎湯一碗。一氣服之。即大吐而愈。總以吐解毒盡為度。醒後仍顛不語者。每日以綠豆水飲之。毒儘自愈。(秘方集驗)
瀉毒神丹(石室秘錄) 服砒霜之毒。五藏欲裂者。腹必大痛。舌必伸出。眼必流血而死。最可憐也。急用此。
當歸(三兩) 大黃(一兩) 白礬(一兩) 甘草(五錢)
水煎湯數碗飲之。立時大瀉。則生。否則死矣。
砒霜服下未久者。取雞蛋一二十個。打入碗內。攪勻入明礬末三錢灌之。吐則再灌。吐盡便愈。(洗冤錄)
解砒毒神驗方(秋燈叢話) 白礬三錢。調水飲之。立解。
黃礬散(醫學心悟) 服毒者。砒信為重也。用小薊根搗汁飲之。立救。或用此散療。據云奇效。
大黃(一兩) 明礬(五錢)
共為末。每服三四錢。冷水調下。
誤中砒毒。橫身紫累。百解不效。此名砒霜累瘡。(瘍醫大全) 黃土地上。挖一斗大坑。以井水滿之。攪令渾濁。以一碗與之。少刻又與之。待渾身紫累俱散。一吐即蘇。雖冬月間。亦宜用此法。必效。
解斑蝥毒(百一) 以澤蘭挼汁飲之。乾者為細末。白湯調下。
又方(青囊雜纂) 玉簪根擂。水服之。即解。
又方(洗冤錄) 黑小豆汁服之差。用肥皂水灌下。再以鵝翎絞喉數次。令吐即活。 又方。用生雞卵。開孔灌入口中。連灌五六枚。得吐即活。倘閉以箸抉開灌入。
療食野葛已死者方(肘後) 以物開口。取雞子三枚。和以灌之。須臾吐野葛出。 又方。取生鴨。就口斷鴨頭。以血瀝口中。入咽則活。若口不開。取大竹筒。以一頭拄其胸脅。取冷水注筒中。數易注之。須臾口開。則可與藥。若甚者。兩脅及臍。各筒注之。甚佳。 又方。飲甘草汁。但唯多更善。
又方(千金) 煮桂汁飲之。又啖蔥涕佳。(蔥涕療諸毒)
又方(秘方集驗) 急以升麻湯探吐。亦妙。 又方。用犬糞汁灌下。即可解。或用韭菜汁灌下。亦可。
通腸解毒湯(辨證錄) 療服斷腸草。氣不能通。腹痛便閉而死。
甘草(一兩) 大黃(一兩) 金銀花(一兩) 水煎服。一瀉。
胡蔓草(即鉤吻) 葉如茶。其花黃而小。一葉入口。百竅潰血。人無復生。廣西愚民。私怨茄以自斃。家人覺之。急取抱卵未生雞兒細研。和以清油斡口灌之。乃盡吐出惡物而蘇。少遲不可救矣。如人誤服此藥者。止以前法解之。(嶺南衛生方)
烏頭天雄附子毒。用大豆汁遠志防風棗肉飴糖。(本草) 又用人參汁陳壁土(泡湯服) 綠豆汁井華水。(案朱子文集云。中鳥頣毒。勢甚危惡。多飲新水。大嘔泄而解。此亦不可不知也。)
又方(百一) 多年壁土。熱湯泡。攪之令濁。少頃乘熱去腳取飲。不省人事灌之。或掘地以水攪漿水。飲亦妙。
又方(本草) 童尿飲之。又黃連湯飲之。
又方(瑣碎錄) 麻痹不省者。竹青濃煮汁溫冷服之。
又方(保元) 嘔吐不止。以香油灌下立解。
又方(暴證知要) 目赤狂躁。用蘿菔汁。入黃連甘草汁。各半盞服。
又方(博聞類纂) 急以冷水漱口。飲一二口尤佳。蓋野豬每中藥箭。必走入溪澗飲水。此其驗也。一方。飲少生麻油。
一人服附子酒多。頭腫大如斗。唇裂血出。急取綠豆黑豆。各數合。生嚼。並煎濃汁飲之。乃解。(危證簡便)
巴豆毒。用煮黃連汁。大豆汁。菖蒲汁。煮寒水石汁。冷水。(本草)
又方(肘後) 下利不止。黃連乾薑等分為末。水服方寸匕。又大豆煮汁一升飲之。
又方(危證簡便) 以黃連黃柏煎湯冷服。忌食熱湯熱性藥物。
又方(百一) 生油即解。
又方(怪證方) 芭蕉根汁。解之。
又方(本朝經驗) 下利不止。困頓。用參連湯。人參(二錢) 黃連(一錢)
水煎。兼啜冷粥。
解輕粉毒(本草) 齒縫出血臭腫。貫眾黃連各半兩。煎水冰片少許。時時漱之。
又方(醫方摘要) 出山黑鉛五斤。打壺一把。盛燒酒十五斤。納土茯苓半斤。乳香三錢。封固。重湯煮一日夜。埋土中。出火毒。每日早晚任性飲數杯。後用瓦盆接小便。自有粉出為驗。服至筋骨不痛乃止。
又方(暴證知要) 誤吞輕粉。筋骨痛。川椒半斤。湯泡曬乾。三泡三曬為丸。天花粉為衣。空心溫酒下五十丸。
又方(萬全備急) 黑鉛燒熱。淬酒數次。飲之。
又方(奇方類編) 川椒。去目。每日清晨吞之。任意不拘多少。白湯下。
中水銀毒(萬全備急) 生炭為末。煎汁服。
又方(本草) 黑鉛解之。
又方(瘍醫大全) 揀開口花椒二兩吞下。即裹水銀從大便出。
解鉛粉毒(秘方集驗) 砂糖調水服。又肥皂搗爛。取汁灌下皆效。 又方以麻油調蜂蜜與服。(敬信錄)
皂礬毒(瘍醫大全) 急取麵糊一缽服之。
多服犀角令人煩。(入門) 麝香一字。調水飲之。
硫黃毒。用米醋黑鉛鐵漿朴硝。(本草) 又方。黑錫煎湯服即解。
又方(聖濟) 硫黃毒發。令人背膊疼悶。目暗漠漠。烏梅肉焙一兩。沙糖半兩。漿水一大盞。煎七分呷之。
啞芙蓉毒(保元) 或不省人事。用釅醋溫熱。入砂糖灌下一二碗。探吐之。
大黃芒消毒(暴證知要) 泄瀉不止。用炒乾姜半兩。甘草二錢。烏梅二個。水煎服。(陶氏殺車捶。更有粳米人參白朮附子皮升麻。上燈心一握水煎。入炒陳壁土一匙調服。)
麻黃毒(暴證知要) 汗出不止。將病人發。撒水盆中。足露於外。用炒麩皮。布裹款款烙之。如再不止。用撲粉。
撲粉方(醫方考) 龍骨 牡蠣 糯米(各等分)
上為末撲之。(孝慈備覽。用麩皮糯米粉各一升龍骨牡蠣各二兩。極細末。以疏絹包裹。周身撲之。)
誤食螣黃(萬全續方) 吃海蟄。即解。(案續醫說云。水母。吳人名為海蟄。)
誤服銀硃螣黃(瘍醫大全) 虀菜水溫服。即解。
誤服銀粉(瘍醫大全) 麻油 黃蜜 紅砂糖
撐勻服之。 又方。多食生荸薺。即解。 又方。香油灌之。 又方。急搗蘿菔汁飲之。
桐油毒(本草) 吐不止。乾柿餅食之。又甘草解之。
又方(救急易方) 熱酒飲之良。
中石炭毒昏瞀。飲冷水即解。(本草)
服藥過劑悶亂者(外臺) 水和胡粉 水和葛根 地漿 蘘荷汁 豉汁 粳米瀋 乾薑 黃連 飴糖 飲藍汁 吞雞子黃 刮東壁土少少。以水一二升和飲之良。 燒犀角。水服方寸匕。 凡此諸藥。飲汁解毒者。雖危急。亦不可熱飲之。待冷則解毒。熱則不解毒也。
凡解藥毒湯劑。不可熱服。宜涼飲之。蓋毒得熱則勢愈盛也。然此特以中熱毒為言耳。若解木鱉菌蕈黃連石膏之類。而中陰毒者。豈仍避熱。而猶堪以寒飲乎。(瘍醫大全)
集驗。療中諸毒藥未死。但聞腹中煩冤。剝裂作聲。如腸胃破斷狀。目視一人成兩人。或五色光起。須臾不救方。(外臺)取新小便。和圊邊久屎一升。絞取汁一升頓服。氣已絕。但絞口與之。入腹便活也。已死萬一冀活。但數與屎汁也。
療藥毒不止煩悶。(千金翼) 甘草(二兩) 白粱粉(一升) 蜜(四兩)
上水煎。如薄粥飲一升。(楊氏家藏方。不用白粱粉。用綠豆粉。名甘粉散。解一切藥毒。)
礬灰散(三因) 療中諸毒。白礬 牙茶(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一得吐即效。未效再服。(楊氏家藏方。名備急散。此藥入口味甘。而不覺苦者。是中毒也。)
青黛雄黃散(三因) 凡始覺中毒。及蛇生咬。癰疽才作。即服此令毒氣不聚。
上好青黛 雄黃(等分)
上為細末。新汲水調下二錢。
化毒散(楊氏家藏) 療中藥毒吐血。或心痛。或舌尖微黑。口唇裂。嚼豆不腥者是。
巴豆(一枚去心膜研如泥) 黃丹(半錢) 雄黃(一字向研細)
上用烏雞子一枚。煎盤內。煎成餅。摻藥在上。卷為筒子。臨睡一服。爛爝茶清送下。當夜取下毒。
解毒藥。用露蜂房甘草等分。用麩炒令黃色。去麩。為末。水二碗。煎至八分令溫。臨臥頓服。明日取下惡物極妙。(壽域神方)
誤食毒藥。咽喉急閉。(魏氏家藏) 用羊蹄根。細研。醋調飲。吐出涎。灌蜜水。聲方出。
療中諸藥毒(衛生易簡) 用四物湯香蘇散。各一貼。和煎服。或萱草根研汁飲之。
解一切藥毒(百一) 白扁豆。生煞干為細末。新汲水調下二三錢。吳內翰備急方云。服砒霜。大渴利。腹脹欲裂。以水調。隨所欲飲與之。即安。 又方。續隨子隨多少。以熱湯送下。毒即隨大便利去。
療吐卻惡毒物後。覺胸心不安穩。(聖惠)
茯苓 麥門冬 人參(各一兩) 青竹茹(半兩)
棗三枚。水煎服。且宜食粥。
中飲食毒門
飲食中毒煩懣。療之方。(金匱) 苦參(三兩) 苦酒(一升半)
上煮三沸。三上三下服之。吐食出即差。或以水煮亦得。 又方。犀角湯亦佳。
貪食。食多不消。心腹堅滿痛。(金匱) 鹽(一升) 水(三升)
上煮。令鹽消。分三服。當吐出食。便差。
蜀椒閉口者有毒。誤食之。戟人咽喉。氣便欲絕。或吐下白沫。身體痹冷。急療之方。(金匱) 濃煎豉汁飲之。 桂煎汁飲之。 飲冷水一二升。或食大蒜。 或飲地漿。
誤吞椒閉氣不通。(百一) 吃京棗三個。解之。
食諸菌中毒。悶亂欲死療之方。(金匱) 大豆濃煮汁飲之。 人糞汁飲一升。土漿飲一二升。 服諸吐利藥並解。
食楓樹菌。而笑不止。療之以前方。(金匱)
誤食野芋。煩毒欲死。療之以前方。(人種芋三年不收。成野芋。並殺人。。金匱)
療中蕈毒同菰毒(聖濟) 左纏藤。取枝莖。煎汁服之。
又方(夷堅志) 取金銀花生啖。甚驗。
又方(得效方) 用芫花。生為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服。以利為度。
又方(朱氏集驗) 茱萸煎湯服。吐下解。又熟艾煮服三五盞。雄雞取熱血灌之。
又方(湯方集驗) 六一散。(滑石六錢。甘草一錢。研勻。)每服二錢。水調服效。
又方(鄉藥集成) 生苽少許。和油食之。(村家救急方。作冬瓜)癸丑年。家僮摘蕈燒於火中。戲云。食之味甘。一婢信之。食少許。又二婢在傍。取食些少。須臾三婢眩悶。一倒灶中。二入房而倒。倉卒無藥。令食生苽。又吃與真油一小滴。然後目開。渠云。眩悶中。生苽入口。則一路冷徹咽中。始知有生理。
療蕈毒欲死(百一) 用石首魚頭。白水煮濃汁灌之。
解菌湯(辨證錄) 療誤食毒菌。胸脹心疼腹痛。腸瀉而死。 甘草(二兩) 白芷(三錢)水煎服。服後乃用鵝翎。掃其咽喉。引其上吐。必盡吐出而愈。
又方(辨證錄) 白礬(五錢) 瓜蒂(七枚)
水煎服。非吐即瀉。而愈。
食松蕈中毒(本朝經驗) 吃豆腐解之。
諸蕈如糖蕈之屬。經久皆毒。人食之。並有害。茄子水煮食之。且飲煮汁解之。(本朝經驗)
野菌毒(百病主治) 甘草(煎麻油服) 防風(汁) 胡椒 生薑 梨葉(汁) 荷葉(煎) 阿魏 童尿 人屎汁(案吳蕈譜云。食蕈中毒二便頻遺。身軟口呿。以甘草濃煎灌之。獲愈。)
食芋中毒(本朝經驗) 地漿 生薑汁
食蟹中毒。療之方。(金匱) 紫蘇煮汁飲之。搗汁飲之亦良。
又方(本草) 生藕汁 煮乾蒜汁 冬瓜汁 丁香
上服之並佳。
又方(證治要訣) 丁香末。薑湯服五分。
又方(鄉藥集成) 大黃 紫蘇 冬瓜
上水煎。一大盞服之效。
蟹柿相反。令人吐血。服此解。(本草) 蘆根汁。
蟹柿反惡。若連食時。莫教吐盡。血隨之。(澹軒方)
木香急煎湯飲之奇效。(蟹柿反惡大吐繼之以血。昏不識人。病垂殆。用木香餅子灌之。見百一方。)
食鯸鮧魚中毒。(金匱) 蘆根煮汁服之。即解。
又方(百一) 五倍子 白礬
上等分。為細末。水調灌之。 又方。槐花腦子。上為細末。水調灌之。 又方。以麻油灌之。大吐毒物盡出瘥。
又方(綠竹堂方) 用新鮮肥皂一個。如無半新者亦可。去筋膜內子。去黑殼。搗爛如黃豆數粒。硼砂少許。再共搗勻。切作指頂大。放入中。井水灌下。即愈。
又方(醫法指南) 用雞血灌之。
又方(萬全備急) 人屎清汁灌之。吐出得生。蘆根汁。綠豆粉。橄欖。甘蔗。皆不及也。
瓜蒂散(辨證錄) 人有食河豚。舌麻心悶。腹脹氣難舒。口開而聲不出。療法宜吐出其肉。
瓜蒂(七枚) 白茅根(一兩) 蘆根(一兩)
水煎汁飲之。必大吐。吐後前證盡解。
食河豚毒(本朝經驗) 白鯗水煎服。灸食亦可。烏賊魚墨。最制其毒。 又方。無患子。燒存性。調水服。 又方。蘘荷根。研取汁服之。 又方。古文錢一文。含口中。咽津唾。
食魚中毒。面腫煩亂方。(金匱) 橘皮濃煎汁服之。即解。
鱠食之在心胸間不化。吐復不出。速下除之。療之方。
橘皮(一兩) 大黃 朴硝(各二兩)
上以水一大升。煮至小升。頓服即消。
食魚中毒(萬全續方) 橄欖汁。蘆根汁。吃下俱妙。
又方(秘方集驗) 冬瓜搗汁飲之。
蟲魚毒(百病主治) 蓬砂(同甘草浸香油) 獺皮(煮汁並解一切魚肉蝦蟹毒) 苦參(煎醋) 羊蹄葉(搗汁或煎解河豚及諸魚毒)
療自死六畜肉中毒方(金匱) 黃蘗屑。搗水服方寸匕。
療食生肉中毒方(金匱) 掘地深三尺。取其下土三升。以水五升。煮數沸。澄清汁。飲一升即愈。(此即地漿)
療食六畜肉中毒方(千金) 燒赤小豆一升。為末。服三方寸匕。神良。
療食鬱肉漏脯中毒方(郁肉密器蓋之。隔宿者是也。漏脯。茅屋漏下沾著者是也。。金匱) 燒犬屎酒服方寸匕。每服人乳汁亦良。(犬屎。肘後作人屎。) 飲生韭汁三升。亦得。
化漏湯(辨證錄) 療食漏脯。致胸膈飽滿。上吐下瀉。大腸如刀割疼痛。
山楂(三錢) 甘草(五錢) 大黃(三錢) 厚朴(三錢) 白芷(二錢) 麥芽(二錢)
水煎服。
療六畜鳥獸肝中毒方(金匱) 水浸豆豉。絞取汁。服數升愈。
療食馬肉中毒欲死方(金匱) 香豉(二兩) 杏仁(三兩) 蒸一食頃熟杵之服。日再服。 又方。煮蘆根汁飲之良。
療食牛肉中毒方(金匱) 甘草煮汁飲之。即解。
療食野菜馬肝肉諸脯肉毒(千金) 取頭垢如棗核大吞之。起死人。 又狗屎燒灰。水和絞取汁飲之。立愈。
療諸食中毒方。(千金) 飲黃龍湯。及犀角汁。無不療也。飲馬尿亦良。又服韭汁數升。
黃龍湯(本草) 即糞清。大明曰。臘月截淡竹。去青皮。浸滲取汁。療天行熱疾中毒。
療以雉肉作餅臛。因食皆吐下方。(千金) 犀角為末。服方寸匕。
食雉子毒(事林廣記) 飲醋少許即消。 又方。(本草) 飲薑汁。
療食鴨肉成病。胸滿面赤不下食。(聖惠) 糯米泔。溫服一中盞。
療食白瀹雞子過多致病(鄉藥集成) 蘇一升。煮服。一云。蒜一升煮服之。(萬全備急云。取蘇子一升煮食之。吐而愈。)
療中鳩毒氣欲死者(聖惠) 用葛根三合。水三中盞。調飲之。如口噤者。以物揭開灌之。
食雞中毒吐不止。(萬全續方) 生犀角末。新汲水調下。即愈。
諸鳥肉毒(事林廣記) 生白扁豆末。冷水服之。
食鱸魚中毒欲死(聖惠) 生蘆根。舂取汁多飲。乃良。並療蟹毒。亦可煮蘆峰茸汁飲之。
食章魚中毒(本朝經驗) 鹿角菜。湯浸化飲之。亦解諸魚毒。 又方。熱灰投滾湯中。澄清服之。
食鰹魚中毒(本朝經驗) 炒豆屑湯攪飲之。 又方。鐵漿飲之。 又方。大黃為末五六分。白湯送下。 又方。櫻葉水煎服。嚼櫻子。亦佳。 樵樹蕈乾者。水煎服。 又方。眼子菜水煎服。大效。
解食毒鱉(秘方集驗) 飲藍汁數碗。如無。藍汁靛青水亦可。
駒溺湯(辨證錄) 療食鱉而腹痛欲死。 馬尿(一碗) 甘草(一兩)
水煎服。得吐即愈。不吐即再飲。二煎無不愈者。
中鱉毒(瘍醫大全)
白芷 雄黃(各三錢) 丹砂 山楂 枳實(各一錢) 茯苓(五錢)
水煎服。一劑痛止。二劑毒出矣。
又方(本草) 胡椒解之。
馬刀毒(本草) 飲新汲水解之。
食肉傷(萬全備急) 山楂三十個。捶碎。濃煎湯飲。 又方。阿魏煎湯飲。
療飲酒連日醉不醒(肘後) 蕪菁菜。並少米熟煮。去滓冷之。內雞子三枚。或七枚。調勻飲之二三升。 又方。搗生葛根汁。及葛藤餅。和絞汁飲之。無濕者。乾葛煎服佳。干蒲煎服之。亦佳。
飲酒中毒經日不醒者。今人謂之中酒也。用黑豆一升。煮取汁。溫服一小盞。不過三服即愈。(醫說)
飲酒過多不解(萬全備急) 雞距子煎汁啜之。
酒肉過度腹脹。以食鹽擦牙漱下。如湯沃雪。(萬全備急)
燒酒醉死(本草) 急以新汲水。浸其發。外以故帛浸濕。貼其胸膈。仍細細灌之。至蘇乃已。
又方(秘方集驗) 冷汙泥。搭胸前。燥即再搭。直至泥濕為度自愈。凡酒毒至死。黑大豆二升煎汁飲愈。
又方(醫法指南) 飲好醋二杯。即醒。
又方(願體) 將頭髮浸入新汲水內。用熱豆腐切片。遍身貼之。冷即更換。再煎葛根湯飲之。醒後宜食綠豆湯。
又方(東醫寶鑑) 過飲燒酒中毒。則面青口噤。昏迷不省。甚則腐腸穿脅。遍身青黑冷。吐下血。死在須臾。初覺便脫衣。推身滾轉之無數。吐之即蘇。又以溫湯。裸體浸灌。常令溫暖。若灌冷水即死。又取生瓜及蔓菁。搗取汁。斡開口灌之不住。又碎冰頻納口中。及肛門。又葛根搗取汁。灌口中。漸醒而愈。
燒酒以錫壺盛。經宿飲之。令人醉悶不省。以陳壁土。攪水澄清。入甘草湯灌之。即醒。(危證簡便)
飲酒中毒(本朝經驗) 眼子菜。水煎服之。
飲點剁酒中毒(西洋造者是。。本朝經驗) 食鹽水煮飲三四碗。乃瘥。
食熱面中毒(本草附方) 蘿蔔搗取汁飲之。無生者。則取子。水研取汁飲之。又地骨皮。煮取汁飲之。又赤小豆末和水服。即愈。
又方(萬全續方) 暖酒和薑汁服。
食粽傷(萬全續方) 以水和壁上黃土一錢。即瘥。
食蕎麥中毒(本朝經驗) 楊梅皮為末。白湯送下。 又方。多服蘿蔔汁亦可。又杏仁生啖即消。 又方。萩花莖葉。(即隨軍茶)銼水煎服。 又方。柑皮搗絞汁服。乾者水煎服。又方。海帶。水煎服。
豆粉毒(百病去治) 杏仁 豆腐 蘿蔔
療豆腐毒(朱氏集驗) 蘿蔔。煎湯飲之。
又方(入門) 杏仁水研取汁飲之。
又方(東醫寶鑑) 過食豆腐。腹脹氣塞欲死。新汲水多飲即安。若飲酒即死。
解鹽滷毒(秘方集驗) 豆腐漿灌下。如無生漿。將黃豆浸濕。搗爛灌下。抹桌布水。或肥皂水。皆能令吐。切不可用熱。
又方(辨證錄) 鹽滷之毒。必至口咸作渴。腹中疼痛。身踡腳縮而死。療法必用甘以解之。用甘草三兩。煎湯救之。如服已久。加當歸二兩。腸潤未必皆死也。
多吃茶中毒(本朝經驗) 砂糖 甘草 白梅 釅醋 並解其毒。
食竹筍中毒(本草) 生薑。及麻油。能殺其毒。
又方(本朝經驗) 腹緊滿。手不可近。蕎麥殼水煎多飲之。又海帶煮汁服之。亦可。
吃油煠諸物中毒(本朝經驗) 柑皮水煮飲之。
水芹毒(百病主治) 硬糖 杏仁(同乳餅粳米煮粥食)
食銀杏中毒(百病主治) 香油多飲吐之。又地漿藍汁甘草汁飲之。
又方(方便書) 銀杏樹根。煎濃湯灌下。即活。
又方(公選良方) 小兒食之過多。胞脹欲死。急用白鯗頭煎湯。頻頻灌之。少頃自定。(秘方集驗云。白果多食之。成瘋。療法同上。瘍醫大全云。凡中白果毒。驟然一聲即暈去。儼如驚狀者是。療法亦同。)
中白果毒(敬信錄) 將木香滾水磨汁。入麝香少許。服之即解。或將白果殼。搗爛煎服。
食桃成病(外臺) 桃梟燒灰二錢。水服。取吐即愈。
食梨過傷(事林廣記) 梨葉煎汁解之。
食柑毒(事林廣記) 柑皮湯解。鹽湯亦可。
食菱傷作脹(萬全備急) 生薑汁飲之。立消。又麝香少許。水煎服。
食瓜過多(本草) 但飲酒及水。服麝香。
又方(萬全續方) 食白鯗魚。即化為水。或加麝香少許。 又食瓜果傷。心腹堅脹。痛悶不安。用鹽二兩水一碗。煎消燉服。吐下即安。
食西瓜中毒(本朝經驗) 番椒。銼浸水飲之。
食胡椒中毒(本朝經驗) 綠豆粉解之。嗆而欲絕者。香油灌之。(番椒同)
療食諸菜中毒方(千金) 甘草 貝齒 胡粉(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服方寸匕。 又小兒尿。乳汁。共服二升。亦好。
又方(外臺) 取雞毛。燒末。以飲服方寸匕差。
療食諸菜中毒。發狂煩悶。吐下欲死。(聖惠) 雞糞燒灰為末。水服一錢。未解更服。
又方(本草) 甘草 香油 並佳。
中萵苣毒(醫說) 生薑汁。或濃薑湯服。
食雜苽果子過多。腹脹氣急。(東醫寶鑑) 桂心為末。飯丸綠豆大。以水吞下十丸。未愈再服。又桂皮濃煎。取汁飲之。又服瓜蒂散吐之。即愈。
又方(入門) 桂心末五錢。麝香一錢。飯丸綠豆大。白湯下十五丸。即效。名曰桂香丸。
吃果腹痛(事林廣記) 高良薑末。熱湯調服。立見效。
凡海中菜。多食損人。令腹痛發氣。吐白沫。飲熱醋即安。凡海菜傷皆同此法。(東醫寶鑑)
飲冰水。及涼水過多。心脾疼痛。(萬全續方) 用川椒二十粒。浸於漿水中一宿。還以水吞之。其病即愈。永不發。
解煙毒(秘方集驗) 砂糖調水服。
煙毒發熱。咳嗽大作。服之而痊。(醫意商)
麥冬 知母 山梔 花粉 黃芩 蘇子 甘草 蔞仁 枇杷葉
煎成去滓。入砂糖一兩和服。
食諸肉中毒。或吐下血。胡荽子一升。煮令發裂取汁。停冷。每服半升。又生韭汁飲之。(本草附方)
療食諸毒肉。吐血不止。痿黃甚者。用蔥子一升。洗煮使破。取汁停冷。服半升。日夜各一服。血定止。(衛生易簡)
消肉化毒丹(辨證錄) 人有食牛犬之肉。一時心痛。欲吐不能。欲瀉不可。宜用吐法。亦有探吐之不應者。療法宜消化解毒。
神麯 雷丸 山楂 大黃(各三錢) 厚朴 枳實(各一錢)
上水煎服。此方乃逐下之神方。倘可上湧。不必用此方。
黃龍湯(奇效良方) 療因食中毒。 上將灶底當釜直下掘赤土。為細末。以冷水調。隨多少服之。或以犀角水磨取汁飲。亦療食六畜肉中毒。大效。
飲食毒物(瑞竹堂方) 硼砂四兩。真香油一斤。瓶內浸之。遇有毒者。服油一小盞。久浸尤佳。
又方(本草) 雄黃。青黛。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下。
神仙解毒萬病丸(百一) 解一切藥毒。惡草菰子菌蕈金石毒。吃自死馬肉河豚發毒。時行疫氣。山嵐瘴瘧。急喉閉。纏喉風。沖冒寒暑。熱毒上攻。或自縊死。落水打折傷死。但心頭微暖。未隔宿者。並宜用生薑蜜水。磨一粒灌之。須臾復甦。癰疽發背未破。魚臍瘡。諸般惡瘡腫毒。湯火所傷。百蟲犬鼠蛇傷。並東流水磨塗。並服一粒。良久覺癢立消。打撲損傷折。炒松節酒磨下半粒。(朝鮮李宗准。紫金丹方云。如無松節酒。以炒松節。入酒湯用。)乃以東流水。磨塗。男子急中。及顛邪喝叫亂走。女人鬼氣鬼胎。並宜暖酒磨下。一丸可分兩服。有毒即吐。或利。毒儘自止。(李宗准云。通利一兩行無妨只用溫粥止住。大抵下泄藥。例多上吐。如欲吐則吐。溫粥一二匙壓下。則不吐。)孕婦不可服。
文蛤(三兩。淡紅黃色者。捶碎洗淨。本草云。五倍子一名文蛤。) 紅芽大戟(一兩半淨洗) 山茨菰(二兩洗。即鬼燈檠金燈花根也。。臞仙活人心云。人皆不識以老鴉蒜為之。其山茨菰者。俗名金燈籠其葉似韭。花似燈籠。其色白。上有黑點。結子三稜。二月長苗。三月開花。四月苗枯。挖地得之。其茨菰上有毛包裹。人不可識採時。可於有苗時。記其地。至秋冬取之。此藥中其山茨菰不真。則藥不效。李宗准曰。本草云。葉如車前。根如慈姑。則與余所得根如小蒜。葉如韭者病。乃知臞仙所云者。與余同。而亦為本草所謂零陵團茨菰無疑矣。但其花上黑點。或有或無。亦豈風土之異矣。。案葉氏錄驗。楊氏家藏並云。山茨菰。乃是玉簪花根白花者。今考本草無其說。尤可疑。錄以待識者辨之。) 續隨子(一兩。去殼枰。研細。紙裹壓出油再研如白霜。) 麝香(三錢研)
上將前三味。焙乾。為細末。入麝香續隨子。研。令勻。以糯米粥為丸。每料分作四十粒。於端午七夕重陽日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可。於木臼中杵數百下。不得令婦人孝子不具足雞犬之類見之。(李宗准云。今案合末重七兩八錢。然為飛羅所次。不過七兩五錢。每劑可用糯米二合。淘淨作濃飯。重六兩六錢合糊重十四兩強。杵後重十四兩三四錢。蓋搗時或黏著。乾燥則添水故也。陳自明臞仙王應猗。皆以一劑分為四十粒。余恐人不度氣之強弱老幼。概服一粒也。今分為八十粒。王應猗所謂每服半粒。亦此意也。) 萬病解毒丸(得效) 文蛤(一兩半) 山茨菰(一兩) 續隨子(半兩) 麝香(一錢) 大戟(七錢半) 全蠍(五枚) 山豆根(半兩) 硃砂 雄黃(各二錢) 主療修制同上 太乙神丹(一名追毒丹。乾坤生意。) 文蛤(三兩) 山茨菰(二兩) 大戟(兩半) 千金子(一兩) 麝香(三錢) 雄黃(一兩) 硃砂(五錢) 上主療修制同上。(外科正宗。太乙紫金丹即是。。案解毒萬病丸。始見葉氏錄驗方。名聖授奪命丹。又觀音散。而湯氏家藏方加板藍根。名解毒丸。然其主療修制之詳。至百一方而備焉。後世或名玉樞丹。或名紫金錠。皆此方耳。而諸家增味頗多。時危氏萬病解毒丸。臞仙太乙神丹。諸家多采用。故附於此。)
跋
醫有讀汗牛之書。而不能施理者焉。又有好施理術。而不識一丁字者焉。故世人恆嘲言。讀書者不善理。善理者不讀書。其為弊也久矣。殊不知讀書而不善理者。剡精刓神於無用之學也。施理而不讀書者。師心逞臆於司命之職也。均是吾道蠹賊。其不罹天網者。僥倖而已矣。吾先人創建醫學。意在矯此二弊焉。伯兄廉夫繼先志。上自乾元崇文之秘帙。石包天承之奧冊。下至山經地誌。稗乘媵說。苟涉系吾道者。莫不搜索而採擷也。今日所處劑者。即昨日所抄謄。善讀而善理者。唯吾伯兄有焉。如此。然後可能解世人之嘲矣。頃伯兄著救急選方。此亦抄謄之所得也。其書援據該博。在讀者自知之。蓋先人選濟急方。有意補續。未果而逝。故伯兄繼其志云。此書之行。不特在救疾疢之危急。而在革醫家之宿弊焉。伯兄之志。能達寰宇。則醫家負書簏之謗者。與錯用錫餳之人。均當愧沮而悔改焉。其功於吾道。豈淺淺乎哉。癸亥正月初九日胞弟湯川倓安道跋
家君以濟眾為己任。每慨今世醫家。或平素不研其術。一旦遇卒暴之證。錯愕失措。遂致夭橫。乃病在蓐也。著此書。以備應急之資。其啟來學。惠亦溥矣。享和初付之開雕。未幾毀於火。今茲再命翻梓。廣刷行之。醫家預讀此書。精窮其術。使世人無復斃乎委靡手。則家君濟眾之功。亦與天壤不朽云。
文化庚午孟冬既望不肖男元胤奕祺謹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