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氏醫案
一、女科時症門(二百四方)
(案1)女,產後彌月,形凜身熱,津津汗出,脈細濡數,來去靡定,舌紅渴飲。此因營陰內虧,冬令過暖,溫邪襲匿於痰中,相交為患。治法和陽化溫,清降痰氣。
炒桑葉 青竹茹 製半夏 南花粉 炒丹皮 雲茯苓 炙橘紅 川石斛
女,寒熱互作,有汗不止,渴飲舌絳,脈濡空軟,痰吐不爽。產後陰分本虧,冬溫挾痰內伏,營氣不與衛氣和諧,若再纏綿不已,恐致陰傷風動。擬和陽益陰化溫除痰,陽旦、溫膽、交加三方出入之所。
桂枝 白芍藥 竹茹 半夏 淡芩 炙甘草 枳殼 橘紅 薑汁炒 生地
女,寒熱之勢已緩,而仍漐漐有汗,體痛偏左,咳嗽,痰不易出,脈弦滑數。冬溫兼挾痰氣,阻痹肺之絡。當理絡化痰,宣通氣機。
枇杷葉 細生地 鉤鉤 橘紅 白杏仁 青竹茹 半夏 茯苓 大豆黃卷
女,寒熱了而不了,營氣猶不和諧,左脅痛引背,股絡中氣血不通。再議和養氣血,佐以宣絡。
荊芥炭 楂炭 穀芽 陳皮 炙甘草 茯神(此方與脈案不合疑有錯誤)
(案2)女,經居四月,脈象虛弱,內熱食少,腰痠腹痛膨脹。營虛氣滯。防其暴下虛波,擬和養肝脾氣血。
炒鬆生地 四制香附 川杜仲 金毛狗脊 炒黑歸身 白芍藥 川續斷 粉丹皮
(案3)女,心悸,頭鳴,咳嗆,食少作脹,脈形細數。素體虧弱,氣火上升。恐增寒熱,且先清肺和胃。
竹茹 甘草 川貝 六曲 雲苓 蛤殼 杏仁 鉤鉤 枳殼 陳皮 料豆 穀芽
(案4)兩脈濡數無力,脾陽久虛,聚濕生痰,胃氣失和,足浮,痰多,納少,無寐。瘧後營衛失諧,元氣益虛。擬和養脾胃,安神化痰。
潞黨參 甘草 竹茹 棗仁 制於術 半夏 枳殼 姜皮 白茯苓 陳皮 秫米 紅棗
(案5)女,經居五十餘日,奔走勞力,動絡下血,一日頗多腰痠腹支急,飲食減少,脈形濡數。衝任營絡損傷,防其腹痛暴下。擬和養健脾。
甜於術 縮砂仁 厚杜仲 川石斛 懷山藥 炒香穀芽 蘇蘇梗 廣陳皮 川續斷
(案6)女,失音半載,咽乾口燥,經阻兩月,脈形細數。陰傷肺熱,恐入損途。
丹參 杏仁 竹茹 牛蒡子 沙參 枳殼 橘白 抱茯神 川貝 桔梗 甘草
(案7)咳嗽頭脹皆減,耳鳴驚惕,中指發麻,痰多食少,脈虛細弦。血虛肝陽化風,靜養慎調。
西洋參 東白芍 石決明 茯苓 制首烏 川貝 鉤鉤 金斛 料豆衣 橘紅 歸身
(案8)女,血虛脾弱,經阻半載,腹痛便溏,耳鳴食少,脈形細澀。病頗深,損怯可虞也,理之不易。
大生地 赤芍藥 山楂炭 炒穀芽 全當歸 懷山藥 橘皮白 甘草 粉丹皮 紫丹參 茺蔚子 雲茯苓
(案9)肝氣挾痰上擾,頭痛心悸,痰咳嘔惡,腹痛食減,脈細弦數,舌黃口乾。病久體虛,恐有痙象。
首烏 棗仁 石決明 甘草 料豆 茯神 淨鉤鉤 穀芽 半夏 竹茹 甘菊花 陳皮 枳殼 川石斛
(案10)濕熱傷脾,便血泄瀉,腹膨食減,舌白脈濡。恐增腹滿之虛,擬清脾和濕。
洋參 秫米 六曲 茯苓 冬朮 木香 陳皮 大腹皮 地榆 砂仁 豬苓 澤瀉
(案11)女,產後四十餘日,下血如崩,營傷脾弱,遍體浮腫,舌白便溏,脈形濡細無力,氣急鼻衄。陰陽兩傷,防喘塞泄濁虛變。
冬朮 澤瀉 赤苓皮 陳皮 歸身 五加皮 大腹皮 薑炭 薏米仁 大紅棗
女,產後月餘,下血如崩,營傷脾弱,肢體腫脹,氣急便溏,咳嗆舌白,脈形濡細。脾肺腎三焦皆病,防喘塞虛波,病機險重之症。
懷山藥 廣陳皮 川貝母 姜皮 大腹絨 加皮 紫石英 紅棗 茯苓 米仁 沉香屑歸身炭
女,產後去血過多,營傷脾弱,肢體浮腫,咳嗽氣喘,食少便溏,舌白脈細。三焦皆病,喘塞可虞,不可忽視。
甘枸杞 炙甘草 紫石英 茯苓 生薑皮 加皮 陳皮 紅棗 歸身炭 川貝母 懷山藥 大腹皮 沉香屑
(案12)女,肝陽上擾,頭暈嘔惡,白帶頗多。陰虛胃弱,防其淹纏增重。
制首烏 廣陳皮 茯神 竹茹 左牡蠣 料豆衣 鉤鉤 白芍 半夏 石決明 金斛
(案13)女,七月妊軀,腿足腫脹,面浮溲少,脈形細濡,咳嗽頭脹,舌白食少。脾虛濕勝,防驟產虛波。
土炒白朮 福澤瀉 甜杏仁 紅棗 雲茯苓 大腹皮 川貝母 甘草 廣陳皮 生薑皮
(案14)女,寒熱較減,面目黃色稍退,脘痛徹背,經阻兩月,頭脹食少。肝鬱濕熱,氣血失於流暢也。
制香附 白茯苓 廣陳皮 烏藥汁 制茅朮 六神麯 淨當歸 沉香汁 木豬苓 川芎藭 綿茵陳 福澤瀉 赤芍藥 黑山梔
(案15)女,產未滿月,瘀盡,白帶頗多,少腹痛而腰痠,咳嗽食少,舌白脈細。營虛寒凝氣阻,防其增重。
全當歸 炮乾薑 川貝母 香穀芽 赤芍藥 山楂炭 廣陳皮 江枳殼 厚杜仲 枸杞子 白茯苓 炙甘草
(案16)女,經後營虛,肺熱音閃,胃弱食少,脘脹。此時尚難進補。
竹茹 穀芽 橘白白 桔梗 金斛 川貝 六曲 枳殼 杏仁 茯神
(案17)女,自乳體虛,伏邪留戀,寒熱間兩日一發,左脅背部作痛,咳嗽食少,脈息小弦,最淹纏也。
柴胡 生草 青皮 橘絡 當歸身 旋覆花 枳殼 茯苓 赤芍藥 新絳屑 川貝 蔥管
(案18)女,天癸不調,來則腰痠,且腹與渾身骨痛,近日徹夜無寐,大便泄瀉,頭脹,牙齘開合不利。心脾營虛氣滯,兼有伏風,防其增重,毋忽!
歸身炭 橘絡 六曲 湖藕 中生地 煨木香 丹皮 棗仁 白芍藥 桑葉 山藥 鉤鉤
(案19)心陰內虧,衛陽外薄,神倦少寐,自汗不止。
大生地 棗仁 歸身 於術 清阿膠 白芍 黃耆 陳皮
(案20)先形寒肢冷,昏昏嗜臥,而後增熱,體痛胸脘痞悶。此積勞陽傷,風溫與濕相搏。舌絳苔白,將恐化而為熱,且從表分達泄。
淡豆豉 枇杷葉 江枳殼 連翹殼 蔥頭白 甜杏仁 桔梗 麥芽
(案21)身熱肢冷,去來無定,得微汗或止或不止,脈數左弦,舌苔白,神倦囈語,頭疼體痛。邪兼太少兩陽,若明日一候不解,恐其內陷。
陽旦湯(即桂枝湯加黃芩。)
平旦更衣之後,寒熱勢緩,而脈未靜,舌絳苔白,溫邪挾濕,蒸中不化,病情尚未定著,且與和解化痰,以消息之。
溫膽湯加枇杷葉、白杏仁
夜來先形寒,逾時而熱,後熱後得汗而解,脈弦數,邪伏少陽陽明,竟有瘧狀。柴胡溫膽,未知可否。
柴胡溫膽湯
屢屢得汗,熱已退解,但脈沉細數,舌絳,苔微黃,咳嗽,痰不易出,胸脅隱痛。且與理肺和胃化痰,以視明日動靜。
溫膽湯去半夏,加枇杷葉、白杏仁、川貝、穀芽。
漐漐汗出,脈漸和平,此時只宜和胃養陰,使其神安加谷,宜《內經》法。
半夏 竹茹 茯苓 秫米 橘紅 炙草(長流水煎)
多夢紛紜,神倦譫語,舌尖紅,苔薄白,脈數空弦。穀食不加,此乃汗解之後,心陰內耗,肺胃熱邪又留未盡。再擬養心安神,清痰熱,和胃經法。
洋參 淮麥 竹茹 川貝 麥冬 南棗 茯神 半夏
寢食皆安,脈亦和平。扶正安神,一定成則。
人參 茯神 淮麥 麥冬 橘白 川斛
(案22)痰喘口渴,便溏肛墜。手足太陰皆虛,宜補土生金。
五味異功散加麥冬、川貝、海石
(案23)素體極弱,心力俱勞,二氣交虛矣。風溫乘襲,背寒身熱,心中嘈雜如飢。此屬內傷而兼外感者,病之輕重未定,姑從溫膽湯和之。
溫膽湯加玉竹條
(案24)素體陰虧,煩勞陽傷,冬溫乘襲,身熱九日,咳嗆氣喘,自利煩渴,徹夜無寐,口不仁面垢,唇焦齒乾,舌濁脈數濡。深恐正虧邪陷,當從肺胃清泄。
枇杷葉 葛根 桔梗 白杏仁 赤芍 生甘草 犀角 淡芩 蘆根
汗出不徹,熱退不淨,咳嗆胸痞,唇焦渴飲,肺胃熱邪未清,仍宜宣泄上焦。
桑葉 川貝 黃芩 枇杷葉 豆豉 連翹殼 杏仁 生草 蘆根
(案25)妊娠八月,陡然昏厥,甚至上竅血溢,揚手擲足,發熱神昏,咬牙脈亂。冬溫挾痰,陷入厥陰,肝陽挾胎氣上迫,勢極危急,無從著手,不得已勉與暴厥應下之法,參入熄風化痰,以冀萬一。
白紋銀 鉤藤鉤 枳實汁 青葶結 石決明 礞石滾痰丸(三錢) 羚羊角 黑山梔
女,又,損胎既下,仍然昏痙暈厥,手臂強直,脈弦滑數。此邪痰惡血,蒙閉心胞,正在險津也,謹防陡變。
羚羊角 薑汁 澤蘭 石菖蒲 橘紅 楂炭 竹瀝 丹皮 化服回生丹一粒。
(案26)未老先衰,勞倦感溫,身熱八日,熱退,面青肢冷,額汗津津,神倦呃忒,痰喘如鋸,脈滑細如絲,舌濁而干。邪熱匿於痰中,中氣交脫之象。其勢不得不補,然須得補耐補乃幸。
人參 茯苓 竹瀝 熟地 半夏 薑汁 麥冬 橘紅 紫石英
得補雖安,虛態不減。病前遠行,振動陽絡,咳痰帶血,最恐多溢,此時又以和絡止血為急。然納補之藥,仍未敢撤也。
人參 麥冬 竹茹 熟地 川貝 藕汁 阿膠 茯神 墨汁
(案27)溫邪九日,身熱不揚,瞀悶不揚,燥擾,舌絳苔白,氣喘耳聾,痰咳不爽,斑發紫黯,隱約不出肉,脈細,濡數而伏。此屬邪陷膻中,有昏厥立危之勢。急急清營透表,邪達乃幸。
犀角(二錢) 鬱金(五分) 牛蒡(三錢) 枇杷葉(一兩) 赤芍(一錢半) 荊芥(五錢) 青蒿(三錢) 川貝(錢半) 連翹(三錢) 蘆根(三錢)
身微熱,四肢不溫,神蒙耳聾,舌紅渴飲,瞀悶囈語,斑發不掀,脈浮不出。溫邪痰熱,內擾蒙閉,漸入心營之勢,恐陡然昏痙厥閉。今擬清營解表,辛香開泄,以冀轉機。
犀角 連翹 杏仁 枇杷葉 牛蒡 川貝 菖蒲 桔梗 芍藥 鬱金 柴胡
身熱不揚,昏狂叫喊,囈語喃喃,脈數不出,煩渴引飲。陽明邪火極熾,仍慮昏痙厥閉。再擬清營辛開,甘寒化熱,扶過兩候方可。
竹葉(三錢) 石膏(五錢) 生草(五分) 麥冬(二錢半) 犀角(二錢) 生地(七錢) 川貝(三錢) 菖蒲(五錢半) 枇杷露(三錢)
又,夜來得汗之後,昏狂煩熱似定,舌色亦少淡薄,但大便連行,而脈甚細軟,神志倦怠。最恐邪去未淨,而正氣先虛,今宜清解和胃安神養陰方。
生地 粳米 茯神 石斛 川貝 石決明 甘草 麥冬 竹葉
又方:大生地 沙參 川貝 粉丹皮 大麥冬 茯神 川斛 石決明
(案28)溫邪蒸熱旬余,斑疹發不出膚,舌紅苔白,大便溏泄,邪伏陽明,深恐里陷變喘,不可忽視。
葛根 桔梗 赤芍 赤苓 芩連 甘草 連翹 荷葉
病情如昨,泄瀉數減,脈來細數,而寸不出。乃太陽邪熱入太陽陽明,舌紅苔黑,深恐昏厥。
犀角 赤芍 豆卷 黃連 炙草 連翹 青芩 赤苓 荷葉
熱勢退緩,舌紅苔濁,脈數口乾,陽明之邪未淨,小溲短赤,是濕熱癃閉州都所致。
犀角 連翹 滑石 竹葉 丹皮 草梢 赤苓 川柏
(案29)滋陰清熱。
香犀尖 丹皮 麥冬 川石斛 細生地 連翹 茯神
(案30)溫病八日,身熱不揚,脈左空弦,右模糊,膺悶呃忒,面赤如醉,舌紅苔白,邪熱苔白。痰濕混阻,其勢頗危。
旋覆花 鬱金 杏仁 竹瀝 枇杷葉 川貝 豆卷 薑汁
大戰一晝夜,邪熱勢猛,幾危屢次,幸而膚黃斑透得解,轉致咽喉微痛,頰車失開,舌絳口乾,面油目昏,脈數左弦。乃陽明之經猶熱,少陽之氣內虧,濕反化燥之時,猶恐泛而復聚。今當清營滋化,理咽除痰,不致再生更張乃吉。
犀角地黃湯加連翹、川貝、竹茹、桔梗、人中黃
頰車失張,咽嗌哽痛。少陰自虛,陽明尚未清肅,滋養少陰之中,少佐清泄。
元參 甘草 金斛 葛花 生地 桔梗 川貝 雞距子
(案31)身熱不揚,氣逆咳嗽,痰中映紅,脈數,左細軟,右浮滑。冬令過暖,溫邪蘊伏肺中,嗆傷營絡,恐增喘急。陰分本虧,只宜輕濟清泄,慎勿辛溫發散。
葦莖湯加藕肉、川貝、蜜炙枇杷葉
(案32)身微熱,畏風惡寒,瞀悶氣喘,體痛右甚,脈浮滑數。勞倦感邪,氣痹不宣,恐其厥逆。
蘇子 豆豉 前胡 桑皮 枳殼 杏仁 桔梗 川樸 蔥白
(案33)肝氣挾痰塞逆,心脘掣痛,陡然寒顫,壯熱痙厥,洊至汗出如雨,膚冷如石,脈細如髮,語言不出。是痰邪內伏,肝風鴟張,正氣欲脫,危如朝露,無可奈何。勉擬扶正滌痰,回陽救逆,以冀萬一。
人參 龍骨 半夏 竹瀝 附子 牡蠣 橘紅 薑汁
(案34)冬溫九日,身熱不揚,神煩瞀悶,脈數不暢,舌紅苔黃,手腕搐搦,痰邪內伏,肝風欲動,恐其復厥。
豆豉 半夏 連翹 桔梗 蔥白 橘紅 杏仁
(案35)冬溫內伏,陽虛胸痹。其病不輕。
瓜蔞皮 桂枝 枳殼 茯苓 薤白 半夏 川樸 黃芩
(案36)冬溫咳嗆,挾食壯熱,咳嗆。其勢極險。
蘇子 杏仁 象貝 萊菔汁 前胡 桔梗 連翹 桑葉 枳殼 蘆根
(案37)形寒身熱,面赤戴陽,嘔惡舌濁,脈沉細,少腹拘急,終宵不寐,氣上衝心。高年濕熱內盛,冬溫深入厥少。其勢危篤,勉與仲聖厥陰治法。
川連 桂木 細辛 川柏 乾薑 黨參 附子 歸身 烏梅
(案38)病後熱留營中,更兼喪明之痛。
犀角地黃湯加川貝、萱花
(案39)脈浮,頭項強而惡寒,此太陽病也。病後陰虛,宜兼滋養。
桂枝湯(即陽旦湯)加黃芩,再加生地(即陽旦湯加生地)
(案40)外受風寒,內傷酒醴,濕熱。
蘇子 枇杷葉 橘紅 茯苓 杏仁 米仁 桔梗 桑皮
(案41)煩勞耗陰,冬溫伏邪。
沙參 麥冬 海石 川貝 玉竹 蛤殼 米仁 梨皮
(案42)濕熱肝氣內郁,風寒外遏,心中懊憹不食,目黃,舌絳唇乾,脈不通暢。治當疏達。
柴胡 黑梔 神麯 青皮 麥芽 茵陳 香附 連翹 豆豉
(案43)冬溫搐肺,金實則啞。
蘇子 桑皮 川貝 活水蘆根 杏仁 前胡 桔梗 生瓜子殼
(案44)冬溫伏胃,蒸熱膚黃,嘔吐拒納。
藿香梗 茵陳 茯苓 連翹 宋半夏 陳皮 黃芩 神麯
(案45)此大頭天行毒也,若毒邪內攻則昏亂,何小視之耶?
普濟消毒飲
(案46)陰虛感溫,肝陽上逆。
溫膽湯加金石斛、石決明
(案47)失血損體,勞煩感溫,防其新邪舊病,因時病併發。
葦莖湯加南沙參、象貝、湖藕
(案48)風寒壅遏,食滯停積,肝氣上逆,寒熱昏躁,胸悶脈伏,勢將昏痙厥閉。若此重症,如何來此就醫?勉擬方速載歸,而勿再來也。
黑山梔 枳實 連翹 桔梗 淡豆豉 麥芽 杏仁 鬱金
(案49)冬溫夾食,來勢不輕。
豆豉 茵陳 蘇梗 杏仁 山梔 連翹 川樸 枳殼
(案50)肢冷身熱,煩躁呻吟,脈沉數。冬溫,食滯阻中,暴寒外遏。其勢棘手。
葛根 淡芩 連翹 麥芽 柴胡 石膏 甘草 枳實
(案51)肝氣內郁,風寒外遏。
豆豉 枳殼 半夏 萊菔子 黑梔 杏仁 生薑 蔥白 橘紅
(案52)女,產後營虛,溫邪乘襲,寒熱匝月,咳嗆氣短,腹膨,脈細,神倦。恐其邪正兩脫,至險至險,勉擬一方。
桑葉 楂炭 丹皮 茯苓 玉竹 陳皮 歸身 穀芽
(案53)冬溫身熱旬余,勢將陰傷風動。
青蒿 連翹 枳殼 桑葉 黃芩 竹葉 麥芽 蘆根
(案54)冬溫九日,形凜身熱,脈細數,舌絳苔白。陰虧不能運泄,將恐邪陷昏憒。
豆豉 枳殼 麥芽 桑葉 山梔 杏仁 連翹 蘆根
身熱夜重,自利渴飲,舌絳苔黃,脈細,嘔惡不食。陰虧之體,冬溫內伏,防其昏陷。
葛根芩連湯加神麯、柴胡、赤苓、穀芽
(案55)冬溫傷肺,咳嗆痰血,喘不得臥,其險極。
桑葉 南沙參 石膏 生甘草 杏仁 枇杷葉 麥冬
高年積勞陽傷,冬溫入伏,咳嗆氣短,正不克邪之象。
豆豉 蘇子 橘紅 蔥白 杏仁 半夏
冬溫之病,辛燥頻進,肺胃受傷,木火上逆,咳嗆痰濁,嘔吐拒納,理之極難。
竹茹 甜杏仁 米仁 瓜子 橘白 川貝母 茯苓 稻須
下虛之體,冬溫重感,身熱痰嗽,喘不能臥,反復淹纏,極難用藥。
葦莖湯加枇杷葉、桑皮、蛤殼、川貝
(案56)身熱旬余,微汗不解,脈細數不出,舌絳苔黃,渴飲便閉。溫邪夾食也,恐其內陷轉重。
小陷胸湯加山梔、豆豉、連翹、生穀芽
(案57)冬溫八日,瞀悶脈伏,邪食並重,恐其內陷。
蔥白 川樸 枳殼 秦艽 豆豉 杏仁 桔梗 麥芽
(案58)積勞陽傷,營衛不和,或寒或熱。
桂枝湯加當歸、陳皮、茯苓
熱退不淨,咳嗆嘔吐,脈弦而數,寐則囈語,肝膽之陽挾溫邪而上升也。
溫膽湯去甘草,加青蒿、黃芩、生薑
冬溫伏邪,營衛不和。
陽旦湯加杏仁
(案59)濕熱痰食混中焦,正不敵邪則內結外脫。
川連 橘紅 羚羊角 黃芩 生草 連翹 鉤鉤 葛根 麥芽
熱退未淨,防其復盛。
前方去羚羊角、麥芽,加神麯
(案60)身熱不揚,遍體浮腫,脈緊,舌黃口乾,咽哽胸悶。冬溫內伏,嚴寒外遏,肺不清達,最恐喘急,不是小病。
麻杏石甘湯
(案61)身熱去來靡定,得汗解而旋覆燥渴引飲,舌白中濁,脈濡數,不食不寐。此暑風濕熱混蒸陽明太陽,居素交虛,惟恐里走,或得轉而為瘧乃幸。
藿香 半夏 神麯 石決明 川樸 陳皮 茯苓 鮮荷葉
夜來熱退不淨,神煩無寐,脈數軟,舌乾微黃。暑熱蘊伏,惟恐復熱,擬從肺胃達泄。
枇杷葉 半夏 茯苓 荷葉 白杏仁 橘紅 竹茹
果然復熱,昏譫鼻衄,煩渴引飲,脈數不暢,舌紅苔白,小溲短赤,煩躁無寐。暑傷心,寒傷氣,肺胃邪火鴟張,惟恐陰傷風動,已屆一候,病情未定。今擬清解達泄,冀其轉瘧如何。
山梔 連翹 羚羊角 杏仁 豆豉 竹葉 枇杷葉 蘆根
熱緩不退,脈細數不出,舌紅苔黃,鼻衄盈盞,煩渴引飲,徹夜無寐。暑熱深伏陽明營分,將恐熱迫陰傷,當清營滋泄,得轉癉瘧乃幸,仍不可泛視也。
犀角 連翹 知母 地黃 竹葉 貝母 淡豆豉 蘆茅根 西瓜翠衣
夜來熱甚神昏,平旦醒而熱退不淨,似乎瘧象而未准者,但症陽脈陰,深恐正不勝邪,轉虛迅速,頗難立法,擬清氣熱和胃陰法。
洋參 花粉 半夏 粳米 麥冬 甘草 竹葉
頭額常熱,身肢卻有退時,癉瘧之象,今日之來,冀其輕緩,不致昏憒譫語,庶無內陷之虞。仍擬清熱和陰。
洋參 半夏 竹葉 麥冬 粳米 花粉 生草 青蒿 蘆根
昨午表熱不壯,而自覺心中甚熱,陽亢陰虧所致。脈象模糊,神煩無寐,額熱不退,舌心剝落,口苦吞酸,陽明濕熱不化,心肝氣火內盛,必須耐性以調之,如躁急心熱更張或多失。仍擬扶正養陰、和胃安神以消息之。
洋參 半夏 茯神 麥冬 竹茹 青蒿 生草 橘白 稻葉
暑濕痰熱混蒸三焦,似轉瘧而去來靡定,朦朧將睡時囈語喃喃,肢搐身瞤,神憒,耳聾不聰。此屬臟陰內虧,痰火蒙閉,風陽竊動,尚慮變幻多端。急當扶正安神,熄風化痰,不致虛波陡起乃幸。
洋參 石決明 羚羊角 竹茹 大生地 麥冬 連翹 茯神 鉤鉤 橘紅
身涼額亦不熱,脈象稍出,左弦右空,舌苔膩白。暑濕若有未楚者,然尚慮散而復聚。煩渴漸減,正亦漸弱,宜未雨綢繆,勿使虛態畢集。
黨參 麥冬 石決 鮮蓮子 生地 茯神 橘紅 生穀芽
昨身熱至曉退解,脈左弦右數,舌紅苔白。究是暑濕伏於陽明而為癉瘧,扶正安神,化痰清熱,一定成則。
黨參 陳皮 茯神 麥冬 竹葉 石決 半夏 穀芽 鮮蓮子
昨瘧之象雖不重,而熱退汗出津津,口苦咽乾,心恍體倦,二氣漸露虛象。必當扶正養陰,以化餘邪。
參鬚 中生地 金斛 半夏 麥冬 肥知母 茯神 橘紅
昨發瘧得汗而解,茲診其脈,仍依舊弦數,得毋欲變日至乎?仍與扶正養陰,化痰和胃。
洋參 金斛 橘紅 麥冬 茯苓 石決明 知母 蓮子 稻葉
熱甚而長退時,汗少口乾,舌紅脈數空弦。肺胃之邪尚蘊,心腎之陰已耗。急宜壯水以制陽光,鹹苦入陰法。
生地 貝母 橘白 蓮子 天冬 花粉 茯苓 知母 連翹 沙參(此方與案不合)
小補之後,余焰復烈,癉瘧發熱三日,不分界限,不易外達也。滋清之中復兼利濕消暑。
青蒿 骨皮 連翹 鱉甲 大生地 荷葉 知母 六一散 鮮佛手
忽涼忽熱,汗出不徹,舌轉濁白,脈數不暢,究是熱蒸濕蘊。清滋養陰之中,兼滲三焦分利。
青蒿 地骨皮 荷葉 鱉甲 斛藿 鮮佛手 知母 六一散 神麯
暑濕交蒸,熱不退解,汗出不徹。已屆秋令,性天先生主以喻氏,頗合病機,增損為治。(性天即薛公望。)
冬桑葉 杏仁 阿膠 知母 枇杷葉 石膏 麥冬 川貝
附薛性天案:
熱自里發,值於暑濕交蒸之時,且奪精於病前,今為期三候,寒熱不定,多於申酉之間。脈靜脈大則身和,脈大則身熱,最易液涸風動。
昨熱盡退,茲診脈,仍數,額微熱,口苦耳聾,悉屬少陽陽明見症,暑濕未能盡化,而陰氣孤絕,陽氣獨發也。與仲景方,清氣熱養胃陰。
竹葉石膏湯加沙參、桑葉、丹皮
(案62)暑為陽邪,心為離火,暑先入心,汗乃心液,暑病三候之外,君主焉有不虧之理?擬加生白芍錢半,與性天先生同議。
參葉 茯神 半夏 秫米 麥冬 甘草 橘紅 鮮蓮
(案63)大清大涼之後,脾胃焉有不虧之理?和脾胃專務參朮,恐其太早,若再清涼,更苦脾溏,曷若微清微涼,則兩得其平矣。
人參葉 橘紅 麥冬 鮮蓮子 絲瓜葉 茯苓 穀芽 半夏 甘草 生白芍
(案64)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兼茲以里邪兼發,又被暑濕交蒸疊進,清解暑濕退熱,邪之流弊未楚,是以咽痛嗌乾,脈不數而少納,四肢清涼也。擬少陰立法。
百合 雞子清 蛤殼 元參 女貞子 麥冬 清阿膠 旱蓮草 貝母
咽紅腫痛,蒂舌下墜,口咽皆干,舌紅苔糙,中心剝落。暑濕大病之後,心腎真陰耗散,孤陽上僭。法當救陰潛陽,壯水制火。同性天先生議。
大生地 白芍 知母 淡天冬 龜板 淡元參 真阿膠 淡秋石 雞子黃
(案65)七夕表熱已解,而轉增咽哽阻咽,咳嗆痰稠,脈數右大。少陰本虧,真陽上燔。鹹苦滋救,仲景成法也。公議方。
雞子黃連阿膠湯 豬膚湯
復診:昨方加知母。
咽痛未定,身涼復熱,不但陰虧火炎,猶有暑濕餘氣,時散時聚。今議養陰利濕,使從小便而出。
豬苓湯、三豆湯代茶
咽痛漸平,大便頻泄,少腹急痛,舌苔灰白,暑濕餘邪挾食滯困中。恐其由瘧變痢,宜從陽明開提泄熱,仍佐兼顧少陰。
葛根芩連湯、洋參、阿膠、白芍、佛手
熱不復來,利亦減緩,惟舌本絳而苔花,搭脈右甚數。肺胃餘熱未清,心腎之陰頗虧,此時尚須清肺和胃,滋養心腎,為善後之計。
麥冬 阿膠 黃芩 佛手 川斛 白芍 炙草 蓮子
諸恙漸平,惟穀味寡納,寤言不寐,左寸關不靜。今當靜心安神,和胃養陰,務祈怡神靜養,不致再生更張乃吉。
洋參 茯神 炙草 麥冬 石決明 穀芽 棗仁 宋半夏 阿膠
倦怠不嗜食,寤寐紛紜,脈細軟數。皆屬邪去正虛,心陰內虧之故。擬安神補心,和胃養陰,然後再商峻補。
黨參 阿膠 秫米 生地 半夏 木瓜 麥冬 牡蠣 茯神
形神色脈,悉屬轉虛,必須扶正養陰。
參鬚 牡蠣 茯神 阿膠 半夏 秫米 大生地 麥冬 木瓜 (此方與前方同)
邪去正虧,當以滋補。慎寒暖,節飲食,勿使功虧一簣。
人參 蓯蓉 茯神 懷山藥 熟地 萸肉 麥冬 新會皮
(案66)夜來小便,寤寐不安,口乾舌燥,背脊轟熱,脈數右大。皆繫心腎內虧,陽亢陰虛。權宜攝陰潛陽。
人參 龜板 山藥 海參 熟地 牡蠣 白芍 天冬 茯神 陳皮
此案諸方,悉屬有本而來,惟當用清燥救肺之際,補劑略早一步,是以其熱反復,淹留不退也。歷觀前案自明。
(案67)深秋涼風觸動暑濕伏邪,初起間日癉瘧,已屬陽明見症,爾來熱無定時,脈空數,兩關獨大尺短,舌絳邊碎,口糜氣穢,咽哽塞。胃中邪熱內蒸,陰液日漸告涸。不但慮其病久正脫,抑恐毒氣內陷,則胃敗不食。姑擬徹熱救陰、清胃解毒之法,以消息病機。
黃連 生地 人中黃 川貝 黃芩 阿膠 川石斛 銀花
平旦潮熱又發,燥而渴飲,胸痞氣粗,口糜氣穢,鼻癢舌乾,脈數。悉屬肺胃蘊熱,陰液內涸之象。喻西昌為的對之方,但其熱勢猖狂,深恐鞭長莫及。
清燥救肺湯用參鬚、人中黃,去麻仁
連進苦泄滋陰,甘寒化熱,津液不回,神識模糊,脈數無力。邪熱匿於痰中,蒙閉心營,正氣不得振托,明日三候陡然昏厥,將何料理?不忍束手,竭蹶擬方,以冀弋獲。
犀角 麥冬 知母 生地 石膏 石決明 人參 川貝 竹瀝
夜來得微汗,神醒而倦怠懶言,脈右弦數,唇仍干,身熱暫解。目前之急,痰邪終未能出,慮其明日復然,治法不外清營化痰,公議方損益。
犀角 麥冬 石決明 竹瀝 生地 石膏 川貝母 蘆根 人參 知母 霍斛
晚診:更衣不暢,渴飲脈數,邪火之勢未衰也,胃中津液大虧。若明晨忽然風動,將何以御之?此時滋清熄風之外,無他道也。
羚羊角 麥冬 川貝 燈心 石決明 蘆根 南沙參 生地 霍斛 竹葉
病情如昨,脈象稍遜,寤言不寐,邪熱逗留不去,正氣日漸消除磨,假使今晚復熱,豈不大費躊躇也乎?公議清陰中之熱,和膽胃之熱。
生地 麥冬 川貝 竹茹 鱉甲 石決明 橘白 花粉 川斛 丹皮
晚診:熱不復發,固屬轉機,然脈軟少神,更衣怯力,口乾舌蹇,陰液頗虧,伏熱不清,怕其驟虛,口疳糜爛。責在專司滋陰和胃,以熄余焰。
生地 川斛 丹皮 橘白 麥冬 川貝 茯神 稻須
脈形雖軟,病情未減,即古云難成而易虧者,陰氣也。口糜不除,胃中自覺熱氣上升,乃余焰未熄。宗前法滋陰清化,和胃生津。
生地 茯神 稻須 甘蔗汁 丹皮 川斛 麥冬 石決明
晚診:諸症仍若,毋庸多贅,惟似寐非寐,醒則喉間咳嗆,足見肺胃陰液不能上供。本擬再用滋劑,因未及一晝夜藥已兩進,恐藥力過病,擬用色白味甘性潤者扶助胃氣,清泄肺胃而已。
沙參 冬瓜子 通草 麥冬 川斛 蘆根 川貝 茯苓
又,診得右關獨大,喉間作痛,嗌乾,二便時難,知飢少納,此皆陰液少於涵養,水火有亢炎之勢。急請專司調治,以免蔓延。宗前法復入咸降之品。
生地 麥冬 料豆衣 天冬 桔梗 綠豆衣 川斛 生草 淡秋石
交今日來大便三次,便後氣粗神倦,寐則眼睛露白,漸次有諸虛之象。擬用三才加味,一以攝納正氣,一以靜攝肝陽,頻頻灌溉,庶幾免太過不及之象。
人參 天冬 川斛 淮麥 生地 石決明 茯神 南棗
夜來又作潮熱,熱時神蒙,幸喜為刻無多,脈形仍數,翻覆不已,究屬餘邪留戀。擬清骨散以搜剔之,佐以清胃。
生地 骨皮 知母 川斛 鱉甲 丹皮 麥冬 草梢
(案68)間日瘧停久,倏又往來潮熱,病情變幻多端,究是此熱不泄,津液不復。口出熱氣穢濁。前議胃中有熱,間可畏也。仍與滋陰潤燥,宣上徹下,使從小便而出。
沙參 天冬 丹皮 桔梗 生地 茯苓 澤瀉 生草
(案69)脈數,左關弦,右關大,蒸蒸潮熱,莫往莫來,邪誠在陽明,若云不涉少陽者,恐未必然也。然病久陰液已涸,豈僅和解可溉?自應清滋化熱,少佐宣達,亦迎其機而導之之法也。
生地 丹皮 青蒿子 茯苓 鱉甲 骨皮 川石斛 澤瀉
潮熱兩度退而不盡,渴飲舌乾,脈弦數。暫停滋膩,獨取陽明。
蘆根 川貝 青蒿子 花粉 骨皮 白粳米
(案70)漐漐汗出,且發白疹,莫非伏邪外達,然神倦,脈軟,口穢舌乾。邪熱未去,正氣已虛,最恐陡然轉虛,成敗未卜也。用和胃養陰、扶正化邪法。
沙參 麥冬 茯神 穀芽 生地 玉竹 石決明
白疹未暢,旋即退收,邪終未泄,繼而復熱,氣粗鼻掀,肺虛火盛,不克宣降恐其熱勢復烈。擬用錢仲陽法,復入清通之品。
補肺阿膠湯加蘆根、佛手
熱退脈小緩,熱來則數大,此邪之聚散也,舌苔稍潤,渴飲溺赤,斑發未艾。清滋解泄,一定成則,昨宵法合當,繼之。
照昨方。
絡續得汗,可知邪未復聚,所以潮熱不來,舌雖潤紅而有裂紋。肺胃之陰殊難恢復,專以清之化之。
沙參 玉竹 麥冬 茯苓 生地 川斛 橘白 穀芽
身涼脈靜,不比昨日,其邪若有未淨者。然養陰和胃為主,清泄少陽為佐。
生地 玉竹 茯苓 桑葉 麥冬 川斛 橘白 丹皮
(案71)舌紅裂紋,渴飲,上猶燥也,而腹鳴溺赤,口疳復生,濕熱蓄於中下。今當滋上分下。
川斛 阿膠 丹皮 澤瀉 麥冬 沙參 茯苓 淡竹葉
(案72)舌不幹而口乾,胃中津液虧也。仍舊滋陰和胃以化之。
沙參 阿膠 麥冬 人中白 生地 石斛 丹皮 穀芽
(案73)病已逾月,舌紅苔黃,脈數關大,渴飲溲赤,痰濁口膩,不更衣者六日。雖未可云腑實,而陽明之熱究屬未清。須得便通之後,舌淡脈靜,方可填納。然乎?否乎?方未錄。
濕溫病後,飲食不節,復熱十餘日,戰汗不解,遍體紅紫,藍斑密布,齒衄成流,脈芤澀。濕溫熱毒,深傷陽明,營分血得熱而沸騰也,勢極危篤。
犀角汁(石膏湯磨) 板藍汁 金汁 羚羊角汁(石膏湯磨) 方諸水 茅根汁 鮮生地汁 藕汁 銀花露
復診:照前方去羚羊角,加生軍汁。
大便連行,熱甚不解。若不進谷,胃氣內憊,終難成功也。
犀角 丹皮 生石膏 生地 洋參 明玳瑁 茅根 人中黃 板藍根
復診:前方去玳瑁、石膏,加藿香、鮮蓮子。
穀食漸進,身熱漸緩,皆是邪毒化解之機,然其斑如玳瑁者,未能轉色,尚在險途。擬清營解毒。
茅根三豆湯代茗
犀角地黃湯加西洋參、人中黃、板藍根
(案74)暑風濕熱夾痰食交蒸,十六日不得汗解,神志昏蒙,唇腫舌強,脈沉滑數。邪結膜膈,漸入心營,大勢棘手。勉擬清營泄熱,開竅豁痰,以冀萬一。
犀角 薄荷 豆豉 竹瀝 山梔 連翹 鮮地 菖蒲汁 竹葉 淡芩
另用紫雪丹五分,竹葉湯送下先服。
(案75)咳嗆不爽,至圊不便,邪食阻踞膜膈,有昏閉危厥之勢。勉擬背城借一。(涼膈散拆寫)
竹葉 薄荷葉 黃芩 元明粉 連翹 生草 生軍 桑皮 枇杷葉 黑梔
(案76)濕溫疫邪九日,神呆,脈伏,斑點模糊,內陷之象,其勢棘手。
犀角 連翹 檳榔 菖蒲汁 牛蒡 草果 鬱金 知母 半夏 赤芍
必得斑隨汗化,方有希冀。
犀角 竹葉 杏仁 赤芍 鬱金 桔梗 連翹 川貝 豆卷
痰食內閉,尚未坦途。
犀角 鬱金 連翹 黑膏 菖蒲 山梔 赤芍 川連 天竺黃
(案77)暑濕疫邪互蒸,病初起有汗,表氣外泄則穢氣入走營分,發見斑疹,氣弱不克振托,所以隱躍不出肉清營熱,開手經一定之理,否則內陷昏閉。
犀角 連翹 竹心 枇杷葉 牛蒡 鬱金 桔梗 蘆根 豆卷 川貝
病情如昨,而斑疹仍不掀發,以致風動,大便瘕泄。又不可滋膩,頗難著手。今擬清營解肌,佐以開提氣分,必期化汗而解方幸。
犀角 赤芍 豆卷 稻葉 牛蒡 鬱金 橘紅 連翹 桔梗 荷葉
退而復熱,脈芤舌絳。陰陽邪復伏,若至兩候不解,勢必內陷風動。
青蒿 犀角 杏仁 荷葉 黃芩 連翹 佛手 西瓜翠衣 豆卷
外用七葉湯揩洗,易去衣單。
(案78)壯熱氣喘,頭汗如蒸籠水,脈數不暢。暑濕熱三氣蒸蘊陽明太陽,恐其昏厥。
小陷胸合蒼朮白虎湯
(案79)女,身熱十九日,乍重乍輕,既汗既下,熱仍不退,神志恍惚,手肢搐搦,脈數模糊。此屬暑濕熱三氣交蒸,產後營虛不克,振拓以致熱甚生風,液虧成痙,頗難立法,勉擬一方。
羚羊角 丹皮 鉤鉤 中生地 石決明 茯神 桑葉 花粉 蓮子
(案80)身熱不揚,忽輕忽重,濈然汗出,舌紅苔黃,目赤面垢,脈右軟左弦,渴不多飲,嘔惡吞酸,初起胸滿引背,繼發疹點。少陽而兼陽明也。神倦聲少,兩候之內,不致虛波陡起,乃幸。
黃連溫膽湯加枇杷葉、黃芩、青蒿、稻根
(案81)胸痞呃忒,面赤戴陽,肢冷自汗,脈軟尺空。暑濕內閉,陰濁上干,陽氣外脫,生脈八味極當。僭擬白通繼進。
人參 乾薑 豬膽汁 白童便 附子 蔥白
(服白通湯後脈得微續,可否繼進?)
暑濕內燔,陽氣外脫,其勢危急,甘露飲深合病機,以此背城借一。
桂枝 人參 於術 寒水石 石膏 茯苓 澤瀉 麥冬
(案82)瘧來呃忒煩冤,瞀悶躁擾,退則汗出,膚冷神憊,脈微。此正不敵邪,若今夕再來,恐其虛脫,姑與攝納,亦既竭吾才,欲罷不能也。
生脈散加熟地、牡蠣、茯神、烏梅肉
復診:前方加炙草、附子。
(案83)脾虛肝鬱,腹脹膨滿,非指日可愈。而又寒熱如瘧,乃感近日之風溫,邪與濕交蒸也,恰在陰陽交替之時。深恐更張或多,勉與《內經》木鬱達之之法。
逍遙散加黃芩、山梔、丹皮
(案84)溫濕交蒸,身熱有汗不解,腹膨滿脅,腹泄,全不思谷,脈細而數。肝腎內傷,大勢棘手。若曰播逃,則我不敢。勉擬培中泄熱。
於術 白芍 神麯 川連 炙草 澤瀉
(案85)暑濕傷氣,體倦脈軟。
煨葛根 歸身 澤瀉 真茅朮 川柏 陳皮 麥冬 神麯 甘草
(案86)陽微之體,陰暑內侵,不可清涼,不可發表。
消暑丸每日四錢,鮮蓮子湯送下。
(案87)暑濕熱三氣傷中,身熱體楚,喘咳自汗,其勢極重。
葛根芩連湯加茯苓、荷梗
(案88)女,產後腹痛偏右,虛中有瘀,身熱咳嗆,音啞脈數,兼夾客感,防其內陷昏憒。(此亦女科套方)
桑葉 澤蘭 細生地 丹參 荊芥 楂炭 益母草 全歸身
(案89)暑濕熱三氣交蒸,身熱脈數,煩渴溲赤,匝月不已,恐其轉重。
甘露飲去寒水石,加橘皮、半夏
(案90)暑熱伏胃,陽氣不通。
桂枝白虎湯加蔻仁
(案91)暑濕食滯,混阻中焦。(此則通套病通套方)
藿梗 川連 枳實 神麯 香薷 川樸 麥芽 連翹
(案92)暑濕熱食混阻膜原,形浮色黃,腹脹起塊,其勢極重,深恐變遷。
茅朮 草果 茯苓 神麯 川樸 淡芩 陳皮 茵陳 檳榔
(案93)陰分本虧,暑濕伏邪觸動深秋涼風,而發寒熱,不能成瘧,舌紅苔黃脈濡,煩渴咳嗆,噁心鼻衄。邪火甚熾,恐其內陷風動,不可泛視。擬喻西昌法。
清燥救肺湯去阿膠
(案94)陽微濕勝之體,夏病纏綿未復,將交寒露,寒熱復作,二便失司,脘痞呃忒,自汗鼻冷,神疲脈微。中下無陽,陰霾痰濁混阻上干,形神色脈,無一不脫,兼不進穀食,將何恃而不恐?擬扶正通陽,滌痰泄濁,以冀弋獲。
人參(一錢) 丁香(三隻) 乾薑(七分) 橘紅(七分) 附子(錢半) 柿蒂(三個) 肉桂(五分) 半夏(錢半)
(案95)暑濕熱食困中。
草果 黃芩 赤苓 檳榔 神麯 澤瀉 川樸 麥芽 茵陳
(案96)因食而復,恐其轉重,宗仲聖法。
枳實梔豉湯
(案97)前已回謝,云何又來?
竹葉 枳殼 半夏 石膏 桔梗 蔻仁
(案98)邪陷陰涸,恐其昏脫。
竹葉石膏湯用黨參
(案99)暑濕阻痹氣機,強迫其汗無益。
青蒿 枳殼 半夏 蔻仁 黃芩 桔梗 茯苓
(案100)熱緩汗多,額脹面垢,舌黃,濕熱蒸中,上干為熱。
山梔 青蒿 茯苓 連翹 豆豉 淡芩 滑石 茵陳蒿
(案101)久病之體,暑濕浸淫,理之極難。
半夏(醋炒) 金斛 穀芽 黃芩 蔻末 佩蘭
(案102)陰虛濕熱浸漬,極為棘手。
黃連阿膠湯加豬苓
(案103)伏暑秋燥,纏有二十四日,身熱煩渴,咳喘嘔穢。陰液已涸,最恐風動,急與喻西昌法。
清燥救肺湯
秋燥傷及肺絡,咳嗽失血,近則恐驚,遠則恐癆。
清燥救肺湯用砂仁,去阿膠、麻仁
(案104)伏邪晚發,寒熱如瘧,最怕昏陷。
柴胡 川連 半夏 滑石 黃芩 川樸 蔻仁 赤苓
(案105)失血損體,伏邪晚發,熱解肢冷,汗出呃忒,脈微細。虛波不測,最防其脫。
救逆湯加黨參、熟地
伏邪晚發,似瘧似痢,舌絳苔干,脈細數。日中少安,夜多煩躁。陰傷已極,正氣不支,最恐虛脫。扶正救陰泄熱,一定成則,舍此之外,無他道也。
人參 阿膠 黃連 生草 生地 麥冬 白芍 雞子黃
(案106)暑濕伏邪,發在秋冬之交,寒熱嘔吐,其勢方張。當用苦辛開達,不可升散。
溫膽湯去甘草,加川連、生薑
若不進谷,終恐其脫。前診回絕,云何頻來?
竹葉石膏湯
(案107)體倦,膚黃,足軟,舌白,脈遲而空。中下陽微,暑濕內困,當與扶陽理濕。
六君子湯去人參,加乾薑、附子、米仁
(案108)女,小產之後,下血過多,暑濕熱邪內蘊,遍體浮腫,微熱咳嗆,頭脹脈數,口乾,舌苔白膩。虛中有熱,恐成蓐癆。
桑葉 杏仁 生地 通草 丹皮 米仁 歸身 紫菀 桔梗 橘紅
(案109)伏邪初秋即發,類乎癉瘧,序將入冬,熱不了了,口淡食少,乾咳氣短,脈空數,舌絳苔白。正氣受伐,而虛熱仍伏肺胃。只宜輕劑化解,若恣意疏散,藥過病所矣。仿孫真人法。
葦莖湯加桑葉、枇杷葉、麥冬、川斛、梨肉
伏邪不清,痰濕困中。
二陳湯去甘草,加草果、檳榔、川樸、知母、神麯
(案110)伏邪恰髮霜降,表熱不壯,心中煩灼如焚,舌絳渴飲,脈空數。陰液被劫,勢將風動昏厥。此非人力所能為也。擬兼顧。
沙參 霍斛 連翹 生草 生地 花粉 竹葉 麥冬
(案111)伏邪發在秋初,身熱屢汗不解,悶煩自汗,脈象濡數,舌絳苔白。其邪蘊於少陽陽明,正氣欲虛,恐其變痢。
二陳湯加葛根、淡芩、神麯、連翹
(案112)積勞陽傷之體,痢後元未恢復,邪藏隱僻之處,寒熱去來靡定,深非所宜也。
三甲飲
(案113)伏邪發在初秋,夜多煩熱,寤言不寐,早用清營分之熱,焉用達泄?
豆卷 薄荷 山梔 竹葉 青蒿 淡芩 枳殼 連翹
(案114)表熱不壯,痞脹不食,少腹隱隱攻痛,舌苔黃濁,脈不流暢。此必陽邪陷入陰經,肺氣不通所致,頗為費手。仿仲景法,兼佐以濁泄濁。
四逆散加薤白頭
(案115)伏邪發於秋杪,淹纏半月,形凜身熱,日晡則甚,平旦則減,脈弦細數,舌黃無苔。煩勞素虛之體,不但陽傷,陰氣亦傷,自難送邪外達,復脈法如何?
復脈散去人參、麻仁,加丹皮
(案116)伏邪至兩月,胸腹灼熱始終未退,而復發寒熱,熱後大便瘕泄,痰嗽氣逆,嘈雜如飢,寤言不寐,舌絳干,苔黃膩,脈空數。酒客平素濕熱蘊蓄中焦,扶外邪必逆滿,病久正虛邪痹,最恐陰陽風動,議用瀉心法。
川連 乾薑 黨參 茯苓 淡芩 半夏 炙草
(案117)胸脹悶熱,咳嗽痰塞,大便頻泄,邪踞中下二焦,但脈數空軟,舌伸發抖,下真自空。陡然虛波,不敢不慮。
二陳湯加黃芩、黃連、洋參、竹茹、枇杷葉
邪匿痰中,風陽漸動,正氣欲撒,若不滌痰,邪無出路。
性天方中加竹瀝、薑汁
伏邪廿四日,膚黃不解,邪蒙語雜,脈空大滑數。咳喘痰血,舌苔濁干,大便仍泄。病久五臟之陰皆傷,痰熱矇蔽心營,肺胃勢必內閉外脫,危如朝露。不得已勉擬清營滋泄合喻西昌法,以冀弋獲。
枇杷葉 麥冬 犀角汁 藕汁 石膏 清阿膠 鬱金汁 川貝 生地 人參汁 竹瀝
熱亦短,氣亦短,正又虛也。恐其昏陷,急急補之清之。
竹葉石膏湯
熱勢猛烈,陰虧風動,尚未坦途。玉女白虎合劑。
生地 石膏 洋參 粳米 麥冬 知母 甘草
(案118)伏邪晚發,濕熱內蒸,腹痛脅脹,膚黃,舌黑,右脈如絲。恐其邪結正脫,至險至險。
茵陳五苓用白朮、川樸、川連、神麯、陳皮,去豬苓
(案119)伏暑發在秋杪,是以辛溫傷陰,以致形削色痿,今雖漸回,尚未恢復。診得脈左弦數,右軟細。是肝升太過,肺虛降令不及,使之然耳。
沙參 蛤殼 杏仁 冬瓜子 麥冬 川貝 米仁 梨肉
(案120)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喻云則用涼以撤熱,辛苦以泄其滿。
葛根 姜渣 橘紅 連翹 淡芩 黃連 半夏 茯苓
二、瘧疾門(二十四方)
(案1)瘧用截止乃致壯熱一晝夜。弄巧成拙,可笑可笑。
二陳湯去甘草,加杏仁、川樸、柴胡、桂枝、黃芩
(案2)深秋一瘧,藥難奏功。
鱉甲(五兩) 龜甲(七錢) 穿山甲(七分)
(案3)日瘧轉間,邪伏愈深,何拔松之有?
二陳湯 黃芩 柴胡 鱉甲 姜 棗
(案4)帶瘧煩勞,遂為瘧癆。藥餌難治,當即歸養。
歸芍異功散 姜 棗
(案5)不能忘情,瘧止又來。
四獸飲
(案6)瘧用截止,經至即止,舌絳煩渴,晝明夜語,邪陷血室,最恐陡厥,大險症也。
犀角地黃湯加柴胡、黃芩、豆豉、甘草、澤蘭、楂炭
(案7)邪入三陰,瘧來無定,營衛不和,正不勝邪。
二陳湯 首烏 歸身 鱉甲 姜 棗
(案8)陰瘧淹纏百日,近增咳嗆,形神色脈空虛,項背筋惕,病在沖督。歷來守不服藥,為中醫之戒,恐其因循成怯,不得不為熟籌之。
首烏 龜甲 知母 歸身 鹿角霜 鱉甲 麥冬 (此名鹿首正陽丹)
(案9)積勞傷陽之體,伏邪發在深秋,瘧來有寒無熱,邪在陰分。
鱉甲 半夏 威靈仙 鹿角霜 生草 薑棗
(案10)三瘧邪伏在陰也,便溏脈遲。脾腎之陽已衰,當先溫陽截藥。
真武湯加牛膝
(案11)三瘧淹纏,正氣日漸消磨,脈左弦右滑,舌絳,膚黃,遍身瘙癢。濕熱風痰混伏擾亂。若不疏風滌痰,其正焉能支持?
威靈仙 知母 半夏 茯苓 穿山甲 草果仁 橘紅 姜 棗
(案12)瘧發三陰,纏淹四月,脈細數,胸悶舌紅,神倦形削,正氣已虛,邪又未達,理之不易。
柴胡 炙草 歸身 姜 首烏 陳皮 茯苓 棗
(案13)陰瘧久發,峻劑傷中,上嘔下瀉,最防其脫。
六君子湯 姜 棗
(案14)中陽式微,痰濕困中,邪匿痰中,三瘧不已。仿四獸飲意,淋濁姑置勿論。
四獸飲加姜(即六君子加烏梅、草果、生薑、大棗。)
(案15)陰瘧久發,當搜邪滌痰。
三甲飲(治瘧) 合二陳湯(治痰)
(案16)瘧疾幾及三月,形神色脈皆虛。若再淹纏反復,驟然脫厥可虞。
二陳湯加桂枝、於朮、首烏、歸身、薑、棗
(案17)高年三瘧,而更浮腫,真陽大虧,頗非細故。擬以補正扶陽,兼和營衛。
人參(七分) 附子(一錢) 肉桂(四分) 生薑(一片) 於術(錢半) 茯苓(三錢) 牛膝(一錢) 大棗(二枚)
(案18)暑濕間瘧,臍腹膨滿。邪伏膜原,恐其發厥。
柴胡 草果 川樸 半夏 茯苓 檳榔 淡芩 甘草
(案19)暑風濕熱為瘧,體盛脈小,陽氣虛也。舌如傅粉,胸痞脘悶,其邪未離膜原,惟恐瘧來昏厥。
達原飲加柴胡、半夏、茯苓,去白芍
(案20)暑濕伏於膜原,間瘧發於深秋。
二陳湯去甘草,加柴胡、黃芩、草果、知母、檳榔
(案21)瘧疾變證,邪入血室。其為至重。
柴胡 淡芩 黃連 橘紅 半夏 茯苓 竹茹
(案22)中秋伏邪,瘧後元氣未恢,脈細數,形神削奪,上咳下瀉。肺脾同病,土不生金,恐不成瘧癆。
沙參 山藥 米仁 炙草 於術 麥冬 茯苓 建蓮
(案23)瘧發秋杪,匝月而止,痰邪結痞,左脅有塊,乃受陰藥之累也。必得再來,方有出路。
二陳湯去甘草,加柴胡、黃芩、青皮、薑、棗
(案24)瘧來深秋,三翻四復,延至冬半,左脅結痞,脈弦細數,形神削奪,面色㿠白。伏邪久踞,正虛不敵,洵可畏也。
首烏 沙參 橘白 鱉甲 麥冬 炙草
(案25)瘧不了了,咳嗆脈數。當補肺陰。
沙參 鱉甲 苡米 川斛 麥冬 丹皮 茯苓 麥芽
三、痢疾門(十八方)
(案1)女,伏邪痢疾,慮其妨胎。
白芍 黃芩 白朮 桔梗 黃連 炙草 枳殼 荷蒂
(案2)伏邪為痢,纏綿五旬,近因寒熱而痢頓減,脈細數,唇紅舌白,形削色㿠。暑去濕存,中陽式微矣。急急扶正,惟恐不及。
補中益氣湯
(案3)脾腎兩虧,痢紅不痛。
黑地黃丸加地榆
(案4)久痢腹痛,舌白,穀食艱運。濕熱下著,中氣大虧。
白朮 炙草 木香 白芍 炮姜 茯苓 川連 楂炭
又方:白頭翁湯加木香、炮薑、茅朮
(案5)伏邪身熱,自寒露纏自小雪,既瘧既痢。正氣不勝,則恐其脫。
人參敗毒散
(案6)復痢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五苓散
(案7)身熱腹痛,塊攻下痢頻頻,脈微神倦。邪從下陷,正氣不守,頗為棘手,勉擬逆流挽舟法。
人參敗毒散
(案8)脾腎兩虧,濕熱下著。若不戒酒,痢無止期。
白頭翁湯 四神丸
(案9)痢久中虛,而濕熱尤復,下著。
白頭翁湯加木香、炮姜
(案10)暑濕食滯釀痢,腹痛,後重裡急,其勢猛烈。
敗毒散加黃芩
(案11)高年休息久痢,恐非陰藥所宜。
連理湯(即理中加連)加木香、秦皮
(案12)夏秋病後,元未恢復,輒而動勞,更受秋涼,似瘧似痢,正氣欲脫,全不進谷。將何療治?(清暑益氣意,分兩須輕。)
葛根 陳皮 白芍 川黃柏 蒼朮 神麯 甘草 黨參 升麻 補骨脂
(案13)伏邪瘧後,自不慎守,里陷為痢,形脈皆虛,飲食減少,將何恃而不恐?
黨參理中湯加熟地、歸身、煨木香、菟絲子、茯苓。
(案14)素居陰虧營熱,肝氣抑鬱,秋初半產之時,以後寒熱如瘧,邪傳太陰,則腹脹消而變痢。痢無休息,復又寒熱互作,骨瘦如豺,脈微如絲,舌光如鏡,皺紋如紗,此屬陰液乾涸、陽氣外脫、營衛分爭之勢。正秋冬之交,歷歷危懼竭蹶。擬方:
人參 炙草 生薑 白朮 歸身 大棗 阿膠 橘白 稻葉
(案15)由瘧變痢,起自半秋,纏綿休息,近冬不瘳,腹中微痛,面黃不澤,舌苔白膩,脈左關弦右濡,下痢紅白相兼,大便不實。此因濕暑傷中,氣分有濕,血分有熱,脾虛肝盛所致。治以扶中養肝,清熱利濕。
四君子湯加白芍、陳皮、楂炭、藕節炭、荷蒂,焦鍋巴代水
(案16)古方痢疾名曰滯下。滯者,言其濕熱之邪蒸釀為痢也。若不清理濕熱,則漫無止期。陽藥既多,自當以丸劑圖之。
炒焦茅朮(一兩) 煨木香(五錢) 炒地榆(八錢) 大白芍(一兩) 土炒於術(兩半) 六神麯(一兩) 川黃連(五錢) 北秦皮(一兩) 福建澤瀉(一兩) 南楂炭(兩半) 烏梅肉(三錢) 炙甘草(三錢) 白雲茯苓(兩半) 炮薑炭(三錢) 川黃柏(七錢)
炒黃米湯泛丸,每日服五錢,參湯送下。午後服東引臭椿根皮去木洗潔,曬乾切片,磨粉炒糯米粉,黑糖拌服。
(案17)女,久痢命門酸墜,脈細數,舌紅,腹痛後重。恐陰虧氣陷,暑濕黏著,最恐妨胎之險。
焦白朮 白芍 黃芩 穀芽 雲茯苓 炙草 川連 荷蒂
(案18)酒醴濕熱,蒸傷臟腑,夕陽在山之象。
葛花 川連 茯苓 雞距 秦皮 神麯
四、肝火、肝風門(三十四方)
(案1)心腎陰虧,肝陽上旋。
制洋參 元武板 酸棗仁 淮山藥 淡天冬 鹿角霜 雲茯苓 大熟地 左牡蠣 女貞子
(案2)腎肝陰虧,水不涵木,風動挾痰混擾,氣根不固則喘。治宜滋腎養肝,熄風化痰,燥熱剛劑與病相左。
熟地 橘紅 牡蠣 竹瀝 天冬 阿膠 白芍 淮麥 川貝 茯苓
(案3)濕熱蘊蒸肌表,遍體發瘰瘙癢。高年腎真下虧,風陽上旋眩暈。
細生地 桑皮 米仁 石決明 白芍藥 丹皮 茯苓 川石斛
(案4)肝膽氣火升逆,陽明頭額掣痛,莫作風醫。
黃連溫膽湯
(案5)素體陰虧,肝風挾痰擾亂。
黃連溫膽湯加石決明
(案6)此肝急病也,得之思慮驚恐。若躁擾不已,則防變端。當甘以緩之,酸以收之。
甘麥大棗湯加白芍藥
(案7)氣血並弱,脾虛肝熱。
於術 炙草 歸身 川連 茯苓 陳皮 白芍 丹皮
(案8)少陰咽哽,遍體浮腫,膚黃,舌濁,脈細弦數。陰虧肝鬱之體,濕熱內蒸也。當以養陰泄熱,疥瘡存而不論。
黃連阿膠湯
(案9)陰虧痰盛之體,煩勞過度,心陰耗散。肝家風陽內煽,肢麻心恍。
溫膽湯去枳,加石決明、棗仁
(案10)九竅不和,即屬胃病。平肝即以和胃。
石決明 淮小麥 半夏曲 秫米 鉤藤鉤 白茯苓 廣陳皮 金斛
(案11)恍惚驚悸,眩暈怔忡,脈芤澀,形疲,色不華。皆由心陰過虧,暗吸腎真,水不涵木,則無風而自動矣。
熟地 白芍 淮麥 茯神 山藥 甘草 南棗 牡蠣
(案12)心神不寧,痰火風陽煽動,忽惡寒,忽惡熱,恐懼疑惑而動其中。當此陰陽交接之節,宜與養補元神。
洋參 棗仁 淮麥 牡蠣 生地 茯神 橘紅
(案13)酒醴濕熱傷中,為之頭重足輕。
桑葉 黑梔 半夏 石決明 甘菊 橘紅 竹茹
(案14)手不定,心亦不定。當細思之。
麥冬大棗湯加生地、白芍、燈心
(案15)心營內耗,暗吸腎陰,少寐氣短似喘。孤陽上冒,面赤足冷,肝逆犯胃,吞酸妒谷,表陽外薄,汗出津津。色脈皆虛,非補不可,更須息心靜養,庶幾藥力奏功。
兩儀 茯神 橘白 棗仁(豬膽汁拌) 炙草 竹茹 龜板 淮麥(煎湯代水)
(案16)精氣神皆脫,真陰下竭,孤陽上越,危形已迫矣,奈何?勉與鹹苦滋泄,載神返宅。
人參 方諸水 胡黃連 生牡蠣
再以鹹苦直入至陰,佐以扶正。
前方加天冬二錢、生地五錢、龍齒一兩
(案17)邪說暴行又作,陰陽不相維繫,而徒然昏脫。合鹹苦直入至陰之外,無他道也。
人參 牡蠣 天冬 生地 胡黃連 方諸水 龍齒 龜板 白童便
(案18)肝陽化風,內有伏痰,治當熄風緩肝,不可香開,不可克削。
甘麥大棗湯加白芍、鉤鉤。
(案19)脈細左弦右澀,營虛水虧,肝木失涵,虛風內動,所以見症若此。當養肝腎之陰,佐以滋鎮熄風。
歸身 阿膠 麥冬 紫石英 白芍 熟地 石決明 沉香汁
(案20)久病隱曲旁雜,不離肝臟。姑以甘緩酸泄,鹹寒內沁,以消息之。
甘麥大棗湯加白芍,雪羹湯代水
(案21)肝腎陰虧,風痰濕熱上蒙清竅,耳為苦鳴,臍為之漏。
六味丸加山梔、甘菊、石決明
(案22)真陰下虧,虛陽上冒。舍鹹苦滋納之外,別無他路。
洋參 天冬 女貞 淡貢菜 熟地 知母 牡蠣 十大功勞葉
(案23)頭痛滿蒙,右半尤甚,鼻塞涕濁,脈數弦滑。肝陽挾痰火上升無制,治當清降化痰。用風藥升散,無怪其難忍矣。
二陳湯加生石膏、天冬、石決、竹茹
(案24)肝胃風火,挾痰痹絡,頸項牽痛核起,當清肝疏風化痰。
羚羊角 甘菊花 山梔 甘草 鉤藤鉤 橘紅 連翹 夏枯草
(案25)脈澀右空左細,四肢麻木,形容不澤。心腎陰虧,肝木失涵,風陽竊動,當乙癸同源。
熟地 白芍 阿膠 歸身 天冬 炙草 甘菊 南棗 淮麥 杞子
(案26)血虛營熱,木火煽爍。酸甘以化之。
淮麥 白蜜 風雨梅 甘草 白芍
(案27)營血久虧,肝陽化風挾痰,擾亂神明,陡然痙厥,去來靡定。
羚羊角 石決明 白芍 茯神 鉤藤鉤 中生地 麥冬 白薇 薑汁 竹瀝
(案28)脈象病情並無進退,而終歲嘵嘵,心陰暗耗,陽豈能潛?今當秋冬,自宜養陰,不必煉真說假。
熟地 黃精 鮑魚 麥冬 山藥 牡蠣
復診:洋參 白芍 土貝母 阿膠 石決明
三診:今日胸腹不飢。貝母解鬱,嫌其苦寒。照昨方加金柑皮。
四診:勞傷心脾,不能生血灌溉,以致舌乾腹鳴,神煩少寐。治當補養心脾,潤肺滋肝。
黨參 白芍 麥冬 棗仁 首烏 丹皮 阿膠 茯神
五診:且和肝脾。
白芍 炙草 炒黃米 灶心土
六診:邇日脈形細軟,兩尺微數,面黃肌瘦,舌起刺。心腎之火不靖,脾陽不運,肝氣升逆,肺失肅降。治宜運中固下,勿拘拘於養陰,若雜亂無章,焉能向愈?系痛癢相關,敢不瀝忱苦告候,諸同學印可。
豬肚丸晨昏各服一錢五分,炒黃米湯送下 過冬至再議。
七診:養陰清肝。
毛青布 決明子 阿膠 夏枯草 生白芍 鮑魚
五、痰門(二十一方)
(案1)肝風痰火擾亂神明。
羚羊角 石決明 橘紅 薑汁 鉤藤鉤 川貝母 竹瀝
(案2)脾虛生痰,木火擾胃。
丸方:於術 半夏 川樸 茯苓 陳皮 川連 竹瀝為丸。
(案3)內風痰中衝擾。
羚羊角 石決明 膽星 薑汁 鉤藤鉤 天麻 竹瀝
前診付藥十劑,才越三日,又來問治,如此性急,因何病纏半載,今且服完前藥四劑,接近指迷茯苓丸一月再診。痰之為病,莫作怪治。
三子養親湯合二陳湯去甘草,加天竺黃、杏仁
(案4)痰之為病,變怪不測,心緒不寧,痰熱擾亂。
指迷茯苓丸
(案5)中虛積飲。
六君子湯加乾薑、附子
諸氣膹郁,皆屬於肺。濁氣在上,則生䐜脹,必有痰氣阻痹,上焦不得宣化。前所服藥姑緩。
枇杷葉 橘紅 米仁 川貝母 杏仁 蘇子 通草
(案6)中下陽微,痰氣上泛,神憊脈緩。
六君子湯加乾薑、附子
(案7)脾為生痰之源,肺為置痰之器。脾肺同病,治當兼顧。
二陳湯去甘草,加於朮、沙參、藿斛、枇杷葉、海石
(案8)午後嗆甚痰稠,脈弦滑數,是肺火上浮。以輕劑清苦降之。
川貝 知母
申刻復診,咽癢則嗆甚,覺有冷氣上衝,肺雖有火,痰性本寒也。前方加蘇子,使其降氣滌痰。
夜來痰咳小緩,寐亦少安,仍從昨法稍為損益。
桑葉 甜杏仁 元參 茯苓 枇杷葉 阿膠 瓜蔞霜 米仁 沙參 川貝母 蘇子
(案9)飲食之後,舌蹇,言語不清,脈弦數,是水穀之氣挾痰火上升。法宜養胃並治,再仿溫膽之意。
竹瀝 霞天曲 茯苓 瓜蔞仁 枳殼 陳皮 蘇子 枇杷葉
(案10)肝家風火挾痰擾亂,若心神不定,恐成癲癇。
黃連溫膽湯
(案11)肝升肺不降,脾胃痰上泛。
化肝煎加蘇子、旋覆花
(案12)中下陽微,陰濁寒痰上升,嘔吐涎沫,心中嘈雜,脈濡細舌白。序屆冬至,陰陽交潛之時,恐其不相維繫。世兄方甚合,僭加附子一錢。
人參 茯苓 橘紅 紫石英 熟地 白芍 牡蠣 沉香汁
脈如蛇行,遍體漉漉有聲,胸膺瞀悶,咳嗆不爽。此必痰飲水濕,凝結經絡,補之固屬無益,而峻攻又恐伐元,極難取效者。
六君子湯去人參,加鉤鉤、米仁,用薑汁、竹瀝泛丸,先服控涎丹一錢五分,勻三日,薑湯下。
(案13)高年不憚勤動,從高墜下,趺痛,左肋艱於轉側,脈有歇止,氣喘咳嗽,呃忒頻頻,寢食皆少,是陰虧內熱,肝升肺不降也,最恐呃而致痰塞氣厥。
陳皮 白芍 石決明 薑汁 半夏 白薇 旋覆花 竹瀝
(案14)病後神魂失藏,心中有瘀血惡痰。
白金丸(錢半)
(案15)中氣虛,寒痰凝阻,肝氣升逆。
旋覆代赭石湯
六、肝氣門(三十三方)
(案1)肝邪犯胃,寒濕困中。
吳茱萸湯加白芍、茯苓、甘草
(案2)心緒不寧,氣火流入小腸,不通則痛。宜宣通腑陽之郁,不可溫,不可攻。
烏藥 山梔 木香 木通 赤芍 赤苓
(案3)病後邪伏不清,元不復反,煩勞以致肝氣逆胃,不飢不便,色脈皆虛。若不進谷,何恃而不恐?
左金丸(青果二枚泡湯送下)
(案4)陽虛陰痹,氣阻痰凝。
桂枝湯合二陳加瓜蔞、薤白
(案5)胸膺掣痛,經久不愈,必有痰濁凝阻。
三味旋覆花湯加桃仁、湖藕、枇杷葉
又診:文蛤散
(案6)胃氣受寒,脘痛嘔吐,脈遲而滑,老年陽衰所致。
吳萸 蘇梗 陳皮 乾薑 茅朮 甘草
(案7)沖氣陰虧,肝氣悒鬱,左脅痞結絞痛。法當和養肝陰。辛燥剛熱,破氣破血,必然弄成臌脹。
化肝煎加阿膠、生地。
(案8)右腹有形攻痛,此肝氣也。
烏梅 赤苓 山梔 歸鬚 木香 木通 茴香
(案9)血虛氣滯,肝鬱作脹,消補皆礙。古人治肝之病,諸藥不效者,則有雪羹湯,咸涼內沁之法。
雪羹湯
(案10)積勞陽傷,氣血並弱,肝邪攻逆犯胃,痰飲不降。難進疏達,必兼扶正。
吳萸 人參 炙草 半夏 川楝 白芍 橘紅 茯苓
(案11)養陰通絡,脅痛不減,當開肺氣。
枇杷葉 新絳緯 杏仁 湖藕 旋覆花 青蔥 桔梗
(案12)營絡既阻,氣絡亦痹。
三味旋覆花湯加紫菀、桔梗、歸鬚、柏仁、藕汁
(案13)無法了障肚腸痛也。
烏梅 青皮 赤芍 木通 檳榔 木香 丹皮 山梔
(案14)腰痛腹脹,嘔吐酸水,脈弦左小,舌絳苔白,面赤足冷,肝氣貫膈入胃,腎病善脹使然。當與苦辛泄降,咸涼內沁,分頭而治。
左金丸出境 雪羹湯
(案15)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煩勞多飲,陽虛胸痹。
瓜蔞 薤白 桂枝
(案16)陽虛胸痹,背膊作痛,便閉,理之非易。
瓜蔞 桂枝 半夏 檳榔 薤白 川連 枳實
(案17)邪入厥陰,風木擾亂,胃腹中絞痛陣作,蛔上攻也,恐其閉脫。
安蛔丸
(案18)少腹之痛偏左,上逆欲嘔,中氣大虧,肝鬱不舒。補之恐脹,瀉之轉虛,姑與化之。
化肝煎
(案19)肝鬱不疏泄,氣從上逆,則胸膈痞塞,當與化之。
化肝煎加旋覆花
(案20)厥陰之氣衝斥,陽明升逆則病,降則平復。
吳萸 白芍 赤苓 川楝 川牛膝 甘草
(案21)攻藥傷中,肝木乘脾,元氣受戕,以致形神削奪,脈空數,左脅痛引及背,纏綿日久,氣營並虧,又自不能節勞,極難恢復。當和脾養肝。
於術 沙參 白芍 鉤鉤 炙草 茯苓 阿膠 橘紅
(案22)營虛絡痹,不特肝氣。
三味旋覆花湯加歸鬚、柏仁、藕肉
(案23)酒醴濕熱,久阻中焦,肝氣逆胃,脘痛嘔吐,食鴉片者病進,藥每不靈驗。擬丸方。
吳茱萸(三錢) 炙草(四錢) 烏梅(五錢) 延胡索(一兩) 小川連(一兩) 青皮(一兩) 茯苓(三兩) 半夏(一兩五錢) 白芍(三兩) 當歸(二兩) 川楝(一兩) 生術(二兩)
(案24)氣鬱血瘀,思慮傷脾,惱怒傷肝,木乘中土,上衝則嘔,下奪則瀉。法當苦辛泄木,酸甘和陰,病久正虛,必須兼益氣之品。
人參 生白芍 炙草 金鈴子 延胡索
(案25)腹痛欲死,此中虛受寒也。
當歸建中湯
(案26)虛里穴痛,引及胸脅,飲食阻咽,脈芤澀。肝氣抑鬱,營絡空虛,未老先衰,恐成膈症。辛燥開氣,清涼凝滯,皆與病左。
旋覆花 瓦楞子 須歸 湖藕 柏子仁 首烏 阿膠
(案27)心痛徹背,時發時止,脈細澀。中焦營虛,肝氣貫膈入衛。當和營養血,柔肝利絡,不可香燥克氣。擬膏方。
旋覆花(二兩) 柏仁(四兩) 白芍(二兩) 川楝子(二兩) 甘草(五錢) 新絳緯(二兩) 延胡索(二兩) 文蛤殼(八兩) 青蔥(二兩) 阿膠(二兩) 歸身(二兩) 湖藕(八兩)
(案28)脈細數弦滑,肝氣素盛,酒醴濕熱化火化痰。木火橫逆,則脅脹背痠;肺金不肅,則痰塞咳嗆。治當化肝降肺。
化肝煎加蛤殼、麥冬
(案29)怒則氣上,思則氣結。
旋覆花 蘇子 石決明 丹皮 枇杷葉 杏仁 山梔 麥芽
(案30)陰虛肝旺,血少氣多,恣意香燥,必然乾癟癟。
化肝煎加阿膠、橘葉
(案31)肝鬱氣脹,左升太過,右降不及。
枇杷葉 桔梗 白芍 杏仁 青皮 丹皮 枳殼 山梔 麥芽
(案32)心焦營傷,心脘絞痛。
當歸建中湯
(案33)營瘀痹阻,胸脅隱痛。
三味旋覆花湯加歸鬚、桑白皮、丹皮、湖藕
(案34)中虛肝乘,腹膨痹痛。
桂七味丸
七、疝氣門(三方)
(案1)肝疝痛脹,溫氣苦泄不效,勢屬難治。
天真丸(錢半) 開水下。
(案2)陰絡受寒,氣與濕痹。
當歸四逆散加川斷肉、杜仲、金毛狗脊,去棗
(案3)痛在臍下,形寒怯冷,脈數,舌乾白,春寒襲入厥陰,深慮發厥,與仲聖方。
當歸四逆散 桂枝 白芍 細辛 甘草 木通 大棗
八、喘門(五方)
(案1)氣不歸根,喘塞不得臥,最有虛脫之慮。病人前不便直言。
都氣丸(—兩) 紫石英(—兩)
絹包同煎,衝入沉香末五分。
(案2)肺有風寒,兼受秋風,喘急不已,慮其驟脫。
桂枝湯合麻杏石甘湯(越婢意)
(案3)怒則氣喘,驚則氣亂,若不歸根,則神明散失。
都氣丸 龍骨 牡蠣
絹包同煎,入沉香末小匙。
(案4)三陰並虛,氣不歸根,食少事繁,孔明年紀。
金水六君煎加紫沉香
(案5)本有喘哮,更受嚴寒,痰如鋸聲,其勢危急。
小青龍湯
九、中風門(九方)
(案1)偏中在左,最怕悠悠忽忽而脫。
六君子加天麻、殭蠶、竹瀝、薑汁
(案2)痰濁困中,真陽欲脫,理之棘手。
白通湯加竹瀝、薑汁
(案3)已成癱瘓,藥難奏功,勉給一方,不必再來。
生地 鉤鉤 橘紅 當歸 石決明 竹瀝 白芍 天麻 薑汁
(案4)陰虧,風襲陽明經絡,內風竊動,而為類中之象,不是小病。治風必兼養陰化痰,前恙姑置勿論。
生地 鉤鉤 橘紅 薑汁 羚羊角 天麻 石決明
(案5)廉泉穴開,寐中流液。
於術 橘紅 石決明 丹皮 半夏 茯苓 黑山梔
(案6)痰濕本盛,猝然舌澀語澀,瘖始基,當戒意之。
六君子去人參,加天麻、竹瀝、薑汁
(案7)心腎陰虧,廉泉穴開。
熟地 萸肉 棗仁 五味 山藥 牡蠣 雲苓 南棗
(案8)下焦空虛,廉泉穴開,口吐涎沫,宜都其氣。
都氣丸
(案9)三陰並虧,內風挾痰,旋繞不息,廉泉穴開。
河間地黃丸(四兩) 薑汁(三匙) 開水和勻送下。
十、痹痿門(二十四方)
(案1)脾腎兩虧,筋骨痿弱。
健步虎潛丸 鹽湯送下。
(案2)幼年陰虧腎熱,家富過分溫飽,醫藥雜投,熱補弄成骨痿,可發一笑。
大補陰丸
(案3)氣血皆虛,肝陽化風內煽,恰至冬至大節,陡然昏暈神迷,右肢不用,脈細滑數。此偏中也,七日以內,謹防昏厥汗越,非指日可愈者,不敢泛視。
陳皮 石決明 竹瀝 於術 半夏 遠志肉 薑汁
(案4)類中口眼歪斜。
陳皮 天麻 半夏 於術 菊花 鉤鉤 殭蠶 薑汁
(案5)濕熱痹絡,筋骨不束,機關不利,治在足太陰陽明。
生於術 米仁 石膏 嫩桑枝 赤苓 萆薢 山楂
(案6)病入經絡,藥難奏效,若性急,則更醫調治。
生地 鱉甲 桂枝 晚蠶沙 黃耆 桑枝 秦艽 歸身 牛膝 杜仲
(案7)牙齦不腫而痛,脈數左細右大,陽明有餘,少陰不足,右股痹痛,亦屬陽明絡熱,非寒也。
玉女煎
(案8)陰虧腎熱,漸成骨痿,而又中焦虛寒,病殊兩歧,當分頭而治之。
陳皮 生薑 米仁 半夏 於術 大補陰丸(衝入)
(案9)脈細數,此陰虧腎熱症也。又誤投剛劑燥,形疲肉消。古人云:人火無物不消。漸漸骨痿,不起於床矣。奈何奈何?急進鹹苦滋泄,猶恐鞭長莫及。
大補陰丸
(案10)病在左臂,晝輕夜重,脈滑疾。自必氣血兩虛,風痰襲絡。法宜補氣養血,熄風化痰,兼通營絡。擬膏方。
桂枝 清阿膠 防風 旋覆花 羚羊角 川貝母 黃耆 新絳緯 桑枝 鉤鉤 虎脛骨 橘紅 大生地 茯苓 於術 歸身 薑汁 竹瀝
(案11)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則筋骨痿弱。
熟地 黃耆 蒺藜 萸肉 歸身 杜仲 山藥 杞子 牛膝
(案12)陰虧腎熱,左膝腫痛,經年恐成骨痿。
大補陰丸,外用活絡丹酒磨搽患處。
(案13)漏肩風,乃積勞陽傷、氣血交衰所致。
桂枝 威靈仙 五加皮 嫩桑枝(鴨血拌炒) 黃耆 歸身 左秦艽 鱉甲 枸杞子 茅柴根
(案14)陰虧胃熱,肌肉作痛,清之補之。
人參 麥冬 花粉 茯苓 生地 川斛 橘白 甘草
(案15)陽明絡熱,有風有痰,筋骨不束,機關不利也。
酒炒桑枝 鹽水炒牛膝 熟石膏
(案16)痛無定處,氣絡先痹,營絡亦痹。三載之病,急切難治。
白麻骨 茜根炭 瓦楞子 紫菀頭 大豆卷 生菟絲 白蒺藜 湖藕肉
(案17)風濕與熱,搏激陽明經絡,白虎歷節風是也。
白虎湯加牛膝、桑枝
(案18)陽微之體,痰飲濕熱,痹著經絡。
於術 米仁 防己 川柏 陳皮 半夏 萆薢
(案19)風濕與熱,相搏陽明絡中,為之行痹。認真服藥,避風忌口,匝月方愈。
桂枝白虎湯加牛膝、桑枝
(案20)右肱麻木痛楚,脈空右大。營氣交虛,風濕痹絡。
羚羊角 虎脛骨 金斛 萆薢 桂枝 天花粉 茯苓 桑枝
(案21)濕熱與風相搏,筋骨折痛,腿足漫腫。
羚羊角 花粉 豆卷 牛膝 桂枝 防己 車前 鉤鉤 萆薢 桑枝
(案22)寒濕痹絡,筋骨掣痛。
桂枝 金毛脊 歸身 杜仲 獨活 萆薢 牛膝 陳皮
(案23)沖年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濕熱痹絡,流入骨髓,漸成痿弱。當養陰清熱,不可表散溫經。擬丹溪法。
大補陰丸 淡鹽湯下。
(案24)營絡空虛,痰飲流著,麻木掣痛,屈伸不利。
桂枝 桑枝 首烏 米仁 羚羊角 鉤鉤 歸身 橘紅 竹瀝 薑汁
十一、黃疸門(二方)
(案1)積勞陽傷,濕鬱不化,脘脹膚黃,治之非易。
茵陳五苓散加附子
(案2)陽微之體,濕熱困中,發黃晦暗,恐變黑疸。
茵陳五苓散加附子
十二、郁門(二方)
(案1)氣鬱血熱,肝藏偏勝,與之和養,使各得其平。
生地 山梔 白芍 香附 丹皮 柴胡 川芎
逍遙合越鞠意
(案2)憂鬱傷肺,從革作辛也。
白芍 天冬 牡蠣 茯苓 甘草 生地
十三、勞怯門(二十二方)
(案1)十九年矣,猶有童疾,天癸不至,痧癆成矣。藥所難治,且以飲食消息之。
三仙粥
(案2)當知夕陽在山,何必再來問治?
八仙長壽丸
(案3)五勞七傷,草木難治。
河東大造丸
(案4)陰虧腎熱,筋骨凸起,損證之見端也。急急保真,庶或可救。
大補陰丸
(案5)童勞已成,云何無事?
秦艽 前胡 紫菀 甘草 鱉甲 川貝 桑葉 銀柴胡 茯苓 歸身
(案6)努力太過,陰絡受傷。此人自為之,非天生之病。
大補陰丸
(案7)陰虧勞熱。
秦艽 丹皮 生地 甘草 鱉甲 麥冬 銀柴胡 骨皮 當歸 茯苓
(案8)陰陽氣血皆虛,如之何其撐持?
大補十全丸,每服四錢。棗五枚,龍眼肉九枚,煎湯下。
(案9)氣血並弱,四歲之下尚乳,必然陰乾陽盡,成其怯症矣。何為用雜藥石?
女科八珍丸 米湯送下。
(案10)陰乾陽盡,中氣告竭,藥餌難治矣。百里而來,勉給一方。如不見效,切勿往返。
補中益氣湯
(案11)秋初失血,吐之甚狂,癸水自此不至,逢節必發,脈細數,咳嗆,形凜骨蒸,已成勞損矣。憂自乳子,何不惜身命若此?
沙參 芍藥 蛤殼 百合 生地 阿膠 川貝 歸身 麥冬 地骨皮
(案12)久病纏綿反復,形神色脈皆虛,當此一陽將萌,更何恃而不恐?不敢用藥,勉擬飲食調養,以冀扶延。
建蓮 山藥 茯苓 米仁 倉米 砂仁
各味磨粉黑糖拌,不拘時取服
(案13)上吐下瀉,脈軟音瘖。法扶土生金。
山藥 白朮 麥冬 冬瓜子 扁豆 茯苓 米仁 炙甘草
(案14)耽酒惡酒,其病已成。
葛花 淡芩 半夏 神麯 雞距 石斛 赤苓 澤瀉
(案15)損怯而至音啞,喉痹。骨瘦如柴,色脈皆脫,已是末傳,非草木能療者。
豬膚湯
(案16)沖年失血虛損,更兼痰核焮腫,癧癆之漸,可不懼乎?
六味湯加海帶菜、夏枯草、牡蠣
(案17)鼻塞,薰蕕不聞,是沖年自不保真,上實下虛,當與補之,不可傷肺者。
六味丸加百合
(案18)脈象左弦微細,右空若谷,何虛之如是?
洋參 天冬 茯苓 龜板 熟地 山藥 牡蠣 百合
(案19)憂思傷肺,惱怒傷肝,陰竭陽亢,以致損怯。擬錢仲陽法。
補肺阿膠湯加敗叫子、蛤殼、百合
(案20)損及中焦,藥餌難行,勉擬慰遠。
大熟地 炙草 山藥 制於術 當歸 阿膠 炒白芍 茯苓 麥冬
(案21)積勞陽傷之體,深秋痰嗽失血,纏淹百日,形脈皆衰,理之非易。
人參 當歸 麥冬 生薑 黃耆 炙草 阿膠 大棗
(案22)沖年陰虛,瘧後不復,咳嗆痰稠,脈細空數,形神皆奪,是近怯之機,可不懼乎?
沙參 麥冬 當歸 橘紅 首烏 茯苓 米仁 川貝
十四、咳嗽門
(附:肺癰 十一方)
(案1)咳而欲嘔,其病在胃。
竹茹 杏仁 川貝 茯苓 金斛 米仁 麥冬
(案2)酒濕,秋燥爍金,痰咳經久不愈。
葦莖湯加枇杷葉、川貝、麥冬
(案3)久嗽痰腥,肺癰之象。
清燥救肺湯去人參、阿膠、甘草
(案4)深秋風燥傷肺,咳嗆痰血,誤食豬肺,斂邪牢固,弄巧成怯症,好事者為之也。
葦莖湯加川貝、湖藕
(案5)風傷皮毛,熱傷血脈,咳吐痰血,氣腥,恐成肺癰。
葦莖湯加地骨皮、川貝母、知母、藕汁
(案6)脈滑,舌白,因痰而咳。
二陳湯加白朮、乾薑,藕汁
(案7)咳嗆夜甚,嗽而欲嘔,動則氣喘,脈細數。腎陰下虧,肝火上逆,肺不肅降。必須養肝攝腎,和胃化痰,斷不可開泄上焦矣。
黨參 熟地 阿膠 竹茹 蛤殼 麥冬 川貝 茯苓
(案8)金實則啞,金破亦啞,肺病難治。
白麻骨 通草 冬瓜子 杏仁 嫩竹衣 蛤殼 金銀花 米仁
(案9)嗽而欲嘔,其病在胃,杳不進谷,洵可畏也。(方俟續。)
(案10)咳嗆匝月,誤服酸梅,以致咳吐,濁痰上泛如飲,背凜冽,嗆甚,灼熱不休,肌瘦脈數舌白,勢將成癆矣。案云:溫邪內郁,挾痰飲,蓄結於肺俞,所以背寒則咳嗆,邪為酸斂,固結不解,熱戀傷陰,肌膚焦灼,飲蓄於中,舌白不濁矣。此症近似勞怯而非怯也,斷乎不可以補,若補,邪愈無出路,而成怯症矣。肺俞二字是看病眼目。
葶藶大棗湯合葦莖湯、瀉白散主之。
復診:背寒灼熱已解,而咳逆得松。照方加紫菀。
此等症最易差誤,故治病必求其本,泛泛用藥,斷難取效,又最易以此為勞症也。
十五、吐血門(二十方)
(案1)勞役奔走,震動陽絡,咯血匝月,近因秋燥上干,咳嗆咯痰。仿喻西昌法。
清燥救肺湯
(案2)陰虧秋燥失血。
清燥救肺湯去石膏,加湖藕、梨肉
(案3)咳嗽傷肺絡,屢屢失血。
山藥 麥冬 紫菀 川貝 生地 鮮生地 款冬花 杏仁 沙參 地骨皮
(案4)陽絡傷血從上溢,陰絡傷血從下滲,上下失血,陰分大虧。
大補陰丸加洋參、阿膠、血餘、藕節
(案5)衄血屢發,天癸不至。
玉女煎加梔子、丹皮
(案6)腹痛痢下,重於隆冬;溫邪入絡,咯吐痰血。
黃芩 橘紅 米仁 瓜子殼 桔梗 川貝 茯苓
(案7)陰虧火炎,春咳徂臘,失血盈盞,症成怯矣。
生地 藕汁 沙參 童便 麥冬 墨汁出境 茜草
(案8)咳傷肺絡,失血,不難成怯矣。
葦莖湯加地骨皮、湖藕肉
(案9)冬溫蘊肺,咳傷肺絡,失血,其勢不輕。
葦莖湯加茜草、墨汁、藕汁、童便
(案10)失血咳嗆,屢發不已,脈細澀。心腎之陰已竭,急宜平補。偏寒偏熱,均未得其病之旨。
黃耆 熟地 麥冬 茯苓 黨參 百合 歸身 甘草
(案11)春初咯血,較之冬半倍多,脈數,左空弦,舌顴赤。肝腎陰虧,孤陽上冒,最恐暴脫。擬乙癸同源。
熟地 知母 白芍 豬脊髓 龜板 阿膠 童便
復診:照前方加牡蠣。
(案12)肝陽失血。
山梔 生地 茜草 藕汁 丹皮 阿膠 墨汁 童便
(案13)病後失調,咳嗆痰血,脈數右空,肺已損傷,勢難治也。
補肺阿膠湯
(案14)秋燥傷肺,木反侮金,咳嗆失血,氣逆不得臥。自宜清降,且勿滋補。
葦莖湯加桑皮、地骨皮、枇杷葉、通草
(案15)絡傷失血,不可亂藥。
炙黑甘草(三錢) 井河水(各一碗,煎)
(案16)負重遠行,震動絡血。
生地 桑葉 桃仁 藕汁 丹皮 茜草 米仁
(案17)肺胃絡傷,咯血經載,漸入虛門矣。
茜草根 蒲黃炭 生地黃 白扁豆 牡丹皮 藕節炭 側柏炭 小青皮
(案18)痰血下午偏多,氣分熱熾。
大沙參 金石斛 貝母 冬桑葉 天花粉 知母
(案19)馳騎習武,百脈震動,動則絡逆為痛,血沸出口,納食起居,無異平日,非虛損也。凡氣為血帥,氣順血自循經,不必用沉降重藥。
枇杷葉 蘇子 苡仁 金石斛 桃仁 降香末
十六、腫脹門(十七方)
(案1)足腫腹脹,筋見臍凸,舌白、脈沉細。此虛臌也,急切難治。
附子理中湯
(案2)慳長本是癆名,今足腫腹脹,大筋見臍突,且兼膨脹,將何療治?
五苓散加姜皮、大腹皮、桑皮
(案3)內傷飲食,外感風寒,單腹脹,最恐驟變。
柴胡 葛根 莪朮 黃連 麻黃 山稜 半夏 神麯
(案4)脾腎陽虛,水濕浸漬,浮腫下甚,神倦脈微,最易虛脫。
真武丸
(案5)風水皮水,音啞短氣,治在上焦。
桑皮 連皮杏仁 蟬衣 牛蒡子 米仁 帶皮茯苓 通草 稻根鬚
(案6)一身悉腫,下焦尤甚,咳嗆喘急,便溏不爽,肺風皮濕。症屬棘手,勉擬兩開太陰太陽。
五苓散合五皮飲
(案7)泄瀉便溏,腹大筋見,臍突咳嗆,脈數。膨脹癆損已成,甚為棘手。
桑皮 大腹皮 桔梗 砂仁殼 杏仁 茯苓皮 川連 炒麥芽
(案8)臍凸腹脹偏左,脈細數。肝氣抑鬱所致,不易速效者。
化肝煎加柴胡、香附
(案9)濕濁困中,肝氣作脹。
茅朮 青皮 栝樓 枳殼 川樸 檳榔 薤白 麥芽
(案10)中下陽微,囊腫腹脹,數進通陽理中罔應,豈不棘手?
天真丹
(案11)莖衄甫止,遍體浮腫,脈細數澀。血化為水,邪熱走入空竅也。
茯苓 米仁 稻須 紅棗 黑豆 桑皮 通草
(案12)瘧後變臌,勢屬難治。
柴胡 川連 杏仁 黃芩 瓜皮 薤白 半夏 枳殼 桔梗
(案13)瘧用截止,邪陷中焦,更以盪滌中傷變臌,邪無出路,正立消亡,理之極難。勉與四逆散,仿陽邪陷入陰經之例解。
柴胡 白芍 枳殼 炙甘草
(案14)瘧截變臌,必得復來,方有出路。
柴胡 青皮 神麯 茯苓 黃芩 草果 川樸 大腹皮
(案15)老年中下陽微,漸成水腫。
水泛濟生腎氣丸(三錢)
(案16)瀉後腫脹從下起,脈遲細,舌白。中下陽微,恐其悠悠忽忽而脫。
白朮 桂枝 炮姜 椒目 附子 川樸 茯苓 牛膝(案17)脈細左弦右澀,腹大囊腫,筋青臍凸,此因鬱怒傷肝、思慮傷脾所致。木來剋土,血不歸經,致成臌脹,苦寒溫熱皆與病左,且擬薛立齋法以消息之。
加味歸味湯
十七、噎膈門(十一方)
(案1)痰氣噎膈。
薤白汁 竹瀝 藕汁 黃牛乳 薑汁 枇杷汁
(案2)酒濕薰蒸肺胃,久久漸成膈症。
旋覆花 陳皮 枇杷葉 竹瀝 雞距 半夏 杏仁 薑汁
(案3)陽虛氣痹,防其噎膈。
旋覆代赭湯加枇杷葉、蓽澄茄
(案4)氣血痰火阻結,上關下格,理之棘手。
旋覆花 橘紅 乾薑 紫菀 制軍 單桃仁 半夏 降香 柏子仁
(案5)嗜酒,中氣自虛,痰濕痹阻賁門而成膈症,理之非易。
旋覆花 桃仁 陳皮 藕汁 枇杷葉 半夏 竹瀝 薑汁
(案6)高年酒醴濕熱與痰氣阻膈,得進稀粥,方可苟延。
黃牛乳 枇杷露 竹瀝 地慄汁(即荸薺) 薤白汁 藕汁 薑汁 隔湯煎滾服。
(案7)血膈已成,藥難奏效,胡不歸?勉擬慰望。
枇杷葉 川楝 紅藍花 湖藕肉 桃仁 延胡索 降香汁
(案8)積勞,陽虛寒痰凝阻,恐其噎膈反胃。
蓽澄茄 半夏 茯苓 枇杷葉 生薑 橘皮 桃仁
(案9)上關下格,胃中泛逆,急切難治。
蓽茇(三個) 半夏 黃牛乳
(案10)氣鬱血熱,肝膽之氣充斥陽明,噎者,膈之始基也。
溫膽湯去枳殼、半夏,加黃連、白芍
(案11)痰火氣血阻結賁厭,而為噎膈,證屬難治。
旋覆花 竹瀝 枇杷葉 藕汁 單桃仁 薑汁 降香汁 菜汁
十八、噯噫、痞塊門(四方)
(案1)怒則氣上,驚則氣亂。
旋覆代赭湯
(案2)臍腹起痞有形,略偏於左,脈細數,左弦右軟,舌苔干質。高年氣血兩衰,思慮傷脾,鬱怒傷肝,乃為中虛氣痞之症,理之諒非易也。
於術 黃連 白芍 沉香 炙草 肉桂 牡蠣 茯苓
(案3)飢飽失時,中虛氣痞。
旋覆代赭湯
(案4)過分香燥克消,因致中虛氣痞。
旋覆代赭湯
十九、不食、不寐門(五方)
(案1)此腎開胃閉,若培中則胃愈窒,當從下補。
熟地 菟絲子 陳皮 沉香汁 萸肉 茯苓 石英
(案2)寤言不寐,膽胃不和。
溫膽湯加石英
(案3)陽蹻脈滿,令人不寐。
黃連溫膽湯
(案4)膽熱不寐,虛煩自汗。
溫膽湯加棗仁
(案5)心脾陰虧,徹夜無寐,便溏食少,肝火閃爍,嘈雜噁心,自汗。
黑歸脾湯加黨參、川連。
二十、癃閉、腸痹門(四方)
(案1)氣陷小便不通。
補中益氣湯,外用大蒜梗煎洗。
復診:六味湯加益智、黃柏。
(案2)心主無為而治,小腸代心行事,有所鬱而氣痹。治當宣通腑陽。
烏藥 赤芍 赤苓 木香 木通 赤小豆
(案3)病逾百日,身熱來去靡定,脈數舌絳,小便數欠。此屬童年陰虧,濕熱癃閉州都所致,氣化失司。法當養陰利濕,使其熱從小便而出。
豬苓湯
二十一、遺泄門(二方)
(案1)二氣交虛,精神失守。
黨參 天冬 牡蠣 熟地 白芍 川柏 茯神 龍骨 山藥
(案2)恐則精卻,神志失守。
熟地 丹皮 茯神 棗仁 山萸 山藥 龍骨 遠志
二十二、泄瀉門(五方)
(案1)脾腎兩虛,濕困中焦。
於術 茯苓 木香 山藥 炙草 乾薑 陳皮 菟絲
(案2)形寒身熱,一載有餘,便溏,脈細澀。表裡皆虧,氣虛下陷,擬東垣法。
補中益氣湯
(案3)脾虛肝盛,腹痛泄瀉,遍身作脹。
逍遙散加鉤鉤、香附
(案4)寒濕困中,脾傷不磨。
蘇梗 神麯 枳殼 川樸 白芍 茯苓 木香 麥芽 炙草
(案5)上咳下瀉,形神削奪,脈細,舌白。肺脾虛寒,治在中焦。
於術 白芍 煨姜 茯苓 陳皮 黑棗
二十三、便血門(五方)
(案1)形偉,脈小細而且澀。心脾陰虧,血從下溢。
歸脾湯去遠志、桂圓,加白芍、阿膠、焦鍋巴
(案2)肝脾受傷,腹痛便血,塊攻有形,理之不易。
人參 炙草 炮姜 藕節 黃耆 歸身 川柏 於術 木香 升麻
(案3)脾虛氣陷,濕熱下注。
洋參 歸身 陳皮 於術 白芍 槐米炭 炙草 醋炒升麻 炒木耳
(案4)嗜酒中氣自虛,操勞過度,心脾陰傷,忿怒抑鬱,肝陰亦傷。肝不藏血,脾不統血,血不歸經,滲而為瘀。今留血上下皆溢而絡空氣痹,脘背兩脅少腹連及腰走注疼痛,右脈芤澀,左寸空谷。面部浮黃,肌膚失澤,氣營並病,有虛有實,理之非易。必須靜養怡悅,多方調治。若躁急心熱,藥難奏效。公議益氣養血,和營通絡法。
人參 柏仁 旋覆花 白芍 歸鬚 新絳緯 阿膠 橘紅 湖藕
(案5)大便連行,糞黑居多,仍是瘀也。滿腸皆痛,遍體浮黃,少食無寐,六脈空谷。二氣交虛,精神失守,怕其悠悠忽忽而脫,急急補養平調,猶恐鞭長莫及。
人參 炙草 熟地 醋炒升麻 白朮 茯神 阿膠 廣木香 於術 棗仁
二十四、淋症門(十四方)
(案1)濁病皆由心氣虛,不宜只作肝腎醫。
四君子湯加遠志
(案2)尿血三載,陰絡大傷,理之極難。
洋參 甘草梢 白絲綿灰 生地 血餘炭 醋炒升麻 阿膠 藕節炭 白綿紙灰
(案3)濕火未清,且勿止澀。
赤苓 丹皮 生地 草梢 澤瀉 山梔 川柏
(案4)酒色過度,陰絡大傷,瘀濁凝阻,愈藥愈亂,無從下手,姑與扁鵲方,先解藥毒。
三豆湯 甘草節
(案5)心腎兩虧,陽明濕熱。
豬肚丸
(案6)血淋半載,陰絡大傷。若再通利,弄成損症。
生地 麥冬 血餘炭 元武板 洋參 白綿紙炭 阿膠 草梢 藕節炭
(案7)濕熱敗精阻竅,小水不通。
威喜丸(一兩勻三日,嚼碎) 牛膝(錢半,煎湯下)
(案8)心陰受傷,熱移小腸,莖痛溺血,不是小病。
洋參 阿膠 草梢 藕節 生地 川柏 血餘
(案9)白濁患於文墨之人,是必心虛所致。景岳歌云:「濁病皆由心氣虛,不宜只作腎肝醫。四君子湯加遠志,兩服之間效更奇。」古人豈欺我哉?世俗養陰通瘀利濕皆通套治法,與病無益。
四君子湯加遠志
(案10)跌傷陰絡,溲難尿血,理之極難。
生地 牛膝 草梢 歸尾 阿膠 琥珀 血餘 川柏
(案11)陰絡受濕熱所傷,淋濁莖痛,二字全戒為要。
川柏(一錢) 萆薢(一錢) 赤苓(三錢) 血餘(錢半) 澤瀉(錢半) 阿膠(錢半) 血珀(研沖,七分) 生地(一錢) 草梢(錢半)
(案12)肝腎陰虧,濕熱下注。
萆薢 黃耆 茯苓 女貞子 川柏 蓮鬚 澤瀉 甘草梢
(案13)夏暑秋風傷肺,移熱大腸,溏泄便血,濕阻州都,則為莖痛。治宜清熱導濕。舌光脈數,陰液大虧,當兼顧之。
豬苓湯
(案14)陰絡受傷,血出溺道,已棘手矣,云何勿礙?
生地(五兩) 血餘(一錢) 升麻炭(三分) 琥珀(五分) 阿膠(錢半) 川柏(一錢) 舊筆頭(三個) 燈心(一分) 藕節(一兩) 草梢(五分,合研)
二十五、蟲門(二方)
(案1)陰虛之體,濕熱蒸於腸胃則寸白蟲生,不易速愈。
黃連 枳實 川楝 茯苓 乾薑 檳榔 神麯 澤瀉
(案2)鬲腸不便,上為口糜,下為滯下,內生蟯蟲,勞心抑鬱所致。
胡黃連 赤芍 小木通 鶴蝨草 苦楝根皮 檳榔
雌雞淡清湯先飲少頃,然後服藥。
二十六、產後調經,胎前崩漏門
(十四方)
(案1)產後營虛,氣不歸根。
熟地 麥冬 石英 歸身 五味 沉香 炙草 山藥 茯苓
(案2)心脾陰虧,氣滯血熱。
歸脾湯加山梔、丹皮、生地
(案3)氣瘕乾血。
四物湯加香附、丹參、山楂、麥芽
(案4)心脾極虛,八脈損傷,崩漏不已,最恐虛波。
黑歸脾湯加元武板、紫石英
(案5)陰虛肝熱,經至不止。
生地 龜板 丹皮 歸身 女貞 陳皮 白芍 山梔 茯苓
(案6)病在八脈,急切難治。
砂仁炒熟地 紫石英 沉香汁 茴香炒歸身 桂酒炒白芍 元武板 枸杞子 鹿角霜
(案7)年屆七七,癸水應絕而反,來日苦多,去日苦少,脈細數,語言窒塞,肝腎本虧,心脾復傷,氣不攝血。擬黑歸脾法,然非旦夕可愈。
黑歸脾湯
(案8)產後腹痛,癸水衍期,形神削奪,脈微細軟。氣營大虧,非補不可,從未服參,反為不對,是何言歟?
黑歸脾湯
(案9)春產徂臘,月事不來,臍下癥瘕,隱隱作痛,吞酸谷少,脈數而虛。此屬肝氣抑鬱,血不流行所致。今且和其肝胃,緩其腹痛,然後再商消痞。
白芍 丹皮 茯苓 牡蠣 歸身 陳皮 麥仁 川楝
又,溫膽湯
(案10)氣不攝血,腹痛下墜,崩漏不已,其勢手棘。
炒熟地 炙草 木香 醋炒升麻 炒歸身 於術 黨參 新絲棉 黃耆 茯苓 牛角腮
(案11)產後營虛,肝不疏泄,面浮足腫,少腹痞硬,天癸衍期,脈微細澀。急當溫補氣血以調達肝氣。黑逍遙散。
砂仁炒熟地 炙甘草 茯苓塊 酒炒歸身炭 於術 柴胡 加炮薑炭、丹參、香附
(案12)經事垂絕之年,忽然崩中,奇經受傷,若不急補,則恐其脫。
人參 白芍 牡蠣 紫石英 熟地 阿膠龍骨 歸身 女貞 淡貢菜
(案13)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
熟地 鹿角霜 枸杞子 潼沙苑 歸身 元武板 用杜仲、羊腰子煎湯代水。
附 釋成方(三方)
貞元飲加乾薑、肉桂即理陰煎,以此治肺腎虛寒飲泛者,想有奇效。
達元飲用檳榔多厚朴、草果、芩、知母、菖蒲、芍藥、生甘草,溫疫方中記勞哦。達元因濕熱蘊結於膜原,非芳香辛烈不能開其邪之鬱結,故果、檳、蒲、樸為必用之藥,又恐燥烈傷津,故加芍、知母、草以顧津液。
昏昏如憒者非此不可,普濟回春散。
制川樸 丁香 煨木香 炮附子 法半夏 木瓜 廣藿香 檀香 制茅朮
共為細末,陰陽水煎透,腿上青處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