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濂胎產方案
高淑濂《胎產方案》序(原名《秘書》)
女科至胎產,重之尤重者也,《濟陰綱目》備矣。素日無披閱之功,臨時往往迷惘難得正案,即得矣,而數方或十數方,尤其精而難擇之勢。《女科》全集清晰矣,而症又略焉未備,如萬方之針線,及各家之全集,無不備有婦科及胎產一門,大抵皆以此科為綦重。既關人之宗嗣,尤關人一家榮桔之要鍵。設因一產而傷中年之婦,再娶與不娶,俱有無窮之苦。吾友淑濂兄與玉髦年訂交,同科游泮,當日雖有命算、堪輿、岐黃各學術,俱與文苑之暇涉獵領略之而已。不數年與玉談及世運,每匝月遊岱一次。登臨之頃,恍然若別有會心,慨乎之言,曰:「吾雖長汝數歲,何功名?念至今始淡耶。人生在世,大則名教,小則著述,吾願與藝術之中,擇一有神於世,施之立效者。不敢云創,亦不敢云述,不過博採而約收之。取其不繁而備,略通古今之變,酌乎貧富之宜,編成此書。如能傳之其人,斯此生不虛矣。吾弟幸為弁數言於首,不求粉飾,不求誇張,使略通文義者,開篇能曉,方不負濟世活人之真性也。」玉應曰:「唯唯。」隨筆之,以俟付梓之期云,是為序。
清光緒二十一年戊戌冬月,書於岱陽杞陰屋。清廩生如弟(梅村)韓玉田謹識。
活人之術,首推岐黃,承衣缽而起者,罔不本精力所到。實驗所得者,著書成編,以教世,膏盲豎子無處藏身,非一日矣。然古來專精醫術,不名一家,大都於人生感受陰陽寒暑疵癘之後,施以救濟,以補天地大生之缺憾。至人生命源,各名家雖多所發明,欲求一屢試屢驗之書,置之案頭,倉卒之間,可以索驥者,蓋亦鮮矣。淑濂高先生身列黌宮,淡懷名利,思擇術以利人,遂潛心醫術作岱下游。瑛與先生為舊好,時相過從,暢談平生,知於醫道三折肱者,所著《胎產》秘書正在編輯,擬脫稿示余,並附弁言以記其事。乃有志未逮,而先生已溘然逝,惜哉!哲嗣仲岱得先人之秘傳,出而問世,名籍甚,家藏《胎產》秘書欲梓而行之。俾婦科之中得一靈光秘室,於一切受胎之先及既生以後,經過病狀,皆有一定之方案,著手而即可成春,策保萬全,生生無所苦,其造福為何如也!余於醫道少所窺見,然苟利於人,則未嘗不竭力玉成之,此書傳先生之名,亦與之俱傳矣。不朽盛業,詎不賴繼起之有人哉,是為序。
清庚子辛丑併科舉人,葛延瑛鞠躬謹識。
民國十二年申子春月。
高淑濂《胎產方案》序
汶陽高淑濂,余之舊執交也。性倜儻,有大志,好讀書,尤邃於古。少年習舉子業,連不得志於有司,遂決然捨去,專精於醫。本其淵博淹貫之學,聊盡利物濟人之責,質疑辨難,著手成春,是以醫名大振,而於婦科為尤著。居恆本坤道之原則,考女子之心理,益徵以古書所未備,參以己見所獨得,積數十年閱歷經驗,參互錯綜,以筆而出之,名曰《高氏胎產方案》。凡所以安胎前、保產後以及臨盆保赤之方,無不至精且備,試可謂女界之慈航,醫林之寶筏矣!書既成,藏之篋笥,功僅可以詔後昆,猶未敢以公諸世也。適海上醫學社徵集全國醫案,其次子仲岱,攜是書問序於余,余固喜先生之有後,更深幸先生之書之有是傳焉,是為序。
中華民國十四年夏曆乙丑仲春之月。
清巳酉拔貢如弟(伯芑)揚茂周謹識。
高淑濂《胎產方案》敘言
予友高淑濂先生,績學篤行士也。善詩古文辭,尤遂於醫。前清末葉在城懸壺,一時盛名大噪。去今已二十年,猶令人稱道不去口。先生交遊遍知名士,獨契予尤厚,酒後耳熱,與縱談天下事及古今治亂興哀之由,論議迥迢流輩,辯難經史奧義,往往發前人所未發,即此可覘先生之抱負如何矣。先生長於吟詠而不以詩名於時,嘗記其春夜遊北郭,偶佔得句云:「雪侵春月冷,天壓夜山低」。先生並未筆於紙,惟口以授予,予嘗舉以質諸當代名家,莫不擊節歎賞。而先生則初不願以詞人自命,生平詩文並未存稿,知先生胸中自有千秋不朽之事業,非淺見者所能窺矣。民國癸丑,先生歸道山越十餘年,始由其哲嗣仲岱,袖先生所著《胎產方案》及《孝經箋註》謂序予,予不解醫,弗審其所論當否?第就《胎產方案》捧讀一過,覺其詞旨淺顯,似可與世傳《達生編》並垂久遠,為窮鄉僻壤急切不易延醫者所取。便予之序言,第敘先生之為人可耳,至書之內容,則非門外人所得妄贊一詞矣。
民國十五年歲次丙寅九月,弟子之李星坡拜撰。
高氏《胎產方案》聯語
龍見穆穆,燕居申申。
此聯外試墨四頁,即蘭竹菊梅,四幅末附跋語如下:
淑濂仁兄大人,學深品正,心切濟世。因科停不獲登進,假岐黃以贊化功。於視聽言動無輕忽,寓穆穆申申之意,實為今世模楷。特集商簋銘字為聯,以志企慕深衷。並奉試墨四頁,望祈哂政。
(陸山)夏象吉,塗予岱宗第一峰前。
《胎產方案》商篆聯語記
庚戌之歲,先嚴館於岱麓益壽號堂。是歲季冬,夏陸山仁叔以商篆聯語墨畫四頁,持贈先嚴。閱而愛之,指予言曰:「此汝夏仁叔之手澤也,當寶之。」岳對曰:「唯唯。」有傾,夏仁叔與先嚴談《內經》,論司天在泉。及夏仁叔去,先嚴語於眾曰:「岱麓醫士能談《靈》、《素》者,陸山也。」次朝,夏仁叔復來,正遇先嚴筆削《胎產秘書》(改名《方案》),視之乃曰:「真後世之津梁也。」岳問聯文,夏仁叔曰:「上聯文曰:『龍見穆穆』,下聯文曰『燕居申申』,穆字上草下正,申字亦然。」岳唯曰:「小侄謹識之。」先嚴與夏仁叔,不數年相繼辭世。昔韓愈云:「人既歿,其人文字益重。」今因《胎產方案》付梓,將聯語弁其首,與之並傳焉。
民國二十三年歲在甲戌仲夏之月,次男綜岳沐手謹志於岱麓倚岱山房。
高氏《胎產方案》序言
高淑濂先生乃汶陽之名醫,岱下之宿儒也,與予相交有素。先生早年入泮,以世道關係,棄舉子業而專精醫術,非圖藉取名利,實為濟世活人。當懸壺泰城,四方求醫者絡繹於途,日不暇。及遇病則著手成春,名聲大振,遐邇共聞。而於婦人科等症經驗尤深,參照古今之醫術,及念餘年之閱歷,著有《胎產方案》一書,久藏篋笥,未敢貢獻於世者,蓋有深意存焉。今哲嗣仲岱君欲梓行於世,非希顯揚先生之仁術,實施拯救後人之慈航,請序於予。予不曉醫道,何敢妄加評贊?惟憶前清宣統元年,予因奔走保礦會事,見嫉於敵,方暫避其鋒,留學河南,在中州公學法政講習肄業。曾接家報內子於九月二日生女,名清秀,天寒不慎,乏人照拂,致受寒氣,小便不通至一晝夜,坐立不安,情勢危險。幸家祖母聞悉,趕延先生療治,以產房不便出入,口述病狀,擬方後囑速煎服,乃竟藥到病除。是見醫術之高妙,救濟之捷敏,不避俚俗,直書事實,藉作敘言。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歲次甲戌,荷月上浣。
河南中州中學法政講習科畢業,愚弟李恩泰拜撰
《胎產方案》序
汶陽高叔濂、韓梅村兩先生,余執友也。余因梅村而交淑濂,淑濂、梅村均長余,余故以兄事之。兩先生於書無所不讀,往史而外兼通卜筮、星相、堪輿、岐黃等書。攻科舉業均屢困秋圍,乃慨然曰:「古人不為良相,即為良醫。」乃決意以濟世為懷,精研醫理,所有抱疾而來者,無不應手奏效。先後懸壺岱下,醫名大噪。梅村自民元以來,因內戰連年,萁豆相煎,悲憐益深,乃更肄力於佛學。朝五臺,持清素,老當益壯。茲不具論淑濂於民國癸丑棄世,計至今已越二十餘年矣。其仲子仲岱能世其業,兼通西法,名益遠震。以其先德所著《胎產方案》不日付梓行世,問序於余。余忝系通家舊好,其何敢以不文辭?惟余對醫術一門向不求甚解,然據梅村所言,淑濂此書所載胎前三十四症,臨產四症,產後四十七症以及難產救治調護諸方,確係經驗所得。苟家家各備一冊,無庸延醫,臨時按症眼藥用之,萬勿一失。梅村誠愨人也,必不致阿其所好,而以人命為兒戲,以是知淑濂救世人心切矣。夫吾國人口號四萬萬,富庶之家延醫用藥不惜巨資;而貧寒之戶,蟄居窮鄉僻壤,四方探詢,偶延一知半解之醫生,奉若神明。投藥一有不慎,胎兒夭殤,產婦喪命。產婦因產而授命者,十無一、二,因誤投藥餌而授命者,當必十有八九也。庸醫殺人籲可畏已。此書一出,誠可為婦女之秘寶,救世之慈航也。仲岱且對余宣言曰:「書成,擬定廉價,以廣流傳。」深體乃翁好生之心,淑濂可謂有子矣。昔於公治獄有陰德,高大駟馬之門,余謂淑濂治醫較於公治獄尤為普及,其門間當必更為高大也,仲岱其勉之。
民國二十三年,太歲在甲戌五月。
第二屆考取縣知事,愚弟趙春芳(子芬)甫於岱下剛廬。
讀高氏《胎產方案》記
予平生有兩大慚事,一為鹵莽滅裂,讀書無所成就。試檢所存舊稿,無一完成者,望而知為無恆之人。一為不克成已,即不能成人繼志述事,後顧茫然。西人格言云:「要看你的果子,定你的行為」。慚何如哉!今得吾友高淑濂氏遺著,讀之見其方,謹完成到底不懈,而仲岱世兄尤能讀父書,光大而發輝之,是此兩慚。昔蘊之於小我者,今補償於吾友矣。人我界限不必分明,何幸如之哉!倘吾中華民國同志,共懷此慚,因愧生奮,由小及大,吾知其所補償者,當不在小也。因藉以語仲岱,且以識吾亡友。
民國二十三年夏曆甲戌六月。
愚弟(明樞)範炳辰拜讀。
芬弟鑑:我這個稿子實在是拿不出門來,請你費心改正方好。
明 樞
《胎產方案》敘言
自西醫流入中國,而產科在西醫學上幾佔一重要位置。我國在昔對生產等書亦皆著有專集,然或略而不詳,又或詳而不備,以致醉心西醫者多謂產科,學理及其手術駕中醫而上之。余曠覽我國生產等書,既詳且備,以個人心得成一家專集,未有如泰邑高淑濂先生所著《胎產方案》者也。餘生也晚,未獲一親先生遺範。然自十七年夏,來泰執行律師業務,始得與先生之哲嗣仲岱,交以道德,把唔談心之餘,由仲岱出其先人所著《胎產方案》,內載胎前三十四症,臨產四症,產後四十七症,以及難產救治調護諸方,捧讀一過,確由個人經驗所得,闡醫學之心傳,補前人所未備。人苟家置一編,不惟省延醫之勞費,並可臨時按症施藥,有百效而無一失。仲岱繼事述志在泰城,懸壺多年,聲名洋溢,其亦家學淵源乎。士君子誦詩讀書,懷才抱異,以民胞物與之懷,施濟世活人之術。得志則為一國良相,不得志則為一鄉之良醫。良相良醫相濟為用,均可造福蒼生,傳施不朽。高先生淑濂身列膠癢,素懷大志,屢困棘圍,一第未獲,退而為岐黃妙術。凡遇疑難大症,無不著手成春。而胎前產後等症,尤可得心應手,卓著奇效,真所謂不得志於時之醫國手也。先生物故今已二十餘年,凡經先生施治之家,猶稱道之。不置先生之德可以傳,先生所著《胎產方案》一書尤可以傳矣。現泰邑人士多知先生著有是書,均擬梓行於世,以廣流傳。而仲岱亦能體先人救世之苦心,竭力付諸剞劂,囑序於余。余讀先生之《方案》而贊之曰:「是書也,婦女之秘寶,救世之慈航」,是為序。
民國二十三年七月日
(山東法政專門學科法律畢業,前泰安律師公會會長,濟寧後學鍾承陽謹序。)
《胎產方案》序
容之族兄,號淑濂,諱蓮溪,清癢生也。愚嘗與之講學岱陽石上,言:「修己治人之功,道統不傳之緒,多有契合。」愚喜有同志者。憶吾兄早知八股詩賦之不可為,而先去之以就醫,斯誠見之明行之決,而勇於進退者也。斯時也,予亦久厭詩文,辭場不入,而就雅言四教之正,志願足矣。嗚呼!幸矣哉!吾兄弟得就有用之路,不埋沒於詩書無用之中也,可為慶賀。後余多年東遊,就正有道,每於海右濟陽歸岱宗,必造盧拜謁。一日遇兄,以醫學名當時已久矣,則見夫車馬盈門,求者滿座,疾者愈,病者輕,人謂我兄為一方之福星,豈不信哉!兄精於醫,而為婦科為尤精,於是著為《胎產方案》一書,兄子宗岳,藏之有年。一日將鋟板,遂捧書請序於余,余拜讀一過,知是書採擇也備,論斷也詳。且會其義,不必泥其辭;用其說,不必名其人。期歸於至當而已,誠為醫家善冊,救坤良方。書成呈之公家,錄之《四庫》,則嘉惠後世無窮矣。但請序一節,非余所長,余自幼厭作文,加以治經而益荒。然義不容辭,故不揣固陋,是為序。然吾聞李星坡公之:「為人子者,當學高仲岱,其於先嚴片紙隻字,無一拋棄。」余謂:「此書外如家譜、年譜、文集,皆散者輯之,缺者補之,不惜重資,或謄真或板印,無不詳詳整裝璜,使吾兄將敗之故紙,燦然可觀,其餘可稱者多,茲不盡述,至吾稱仲岱亦云,星坡公云。無奈余於仲岱本家也,譽辭不應吾,然有曰有,無曰無,古之直道也,言之遵古道耳。」
民國二十三年夏,岱宗西南城子寨,族愚小弟子大安容敬撰寫於岱宗講愚處。
《胎產方案》弁言
淑濂先生,余契友也,余連年設帳於鄉,恨不能習見。每逢清大比之年,公車北上,余與淑濂或先之,或後之。比到寓所,把酒論文,聯床話詩,往往作徹夜之談。不意屢困名場,淑濂遂棄儒就醫,醫術超妙,全活多多。不數年,而淑濂先歸道山,其令哲嗣仲岱君,執弟子之禮甚謹與余,訂為世交。且余家有病,皆經診視,無不霍然,足徵有家學也。甲戌夏,余適在仲岱醫院,乃出其先人所篆《胎產方案》,余細閱一過,胎前三十四症,臨產四症,產後四十七症,俱發前人所未發,方頭不大,利濟蒼生;費錢不多,恩彼窮士,洵可當醫國也。惜余老矣,不能發明其醫道之高明,謹拈十四字以見贈:
不信人間有活佛,
那知妙手能回春。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歲在甲戌孟秋之月,既望。
清五品銜試用州同,庚戌歲貢生,民國參事員八十三歲,契友(子昌)範夢九謹識。
高氏《胎產方案》序
淑濂先生,余之文義友也。精醫術,婦科尤長,每遇胎產諸症,著手成春。本其得心應手,屢試屢驗之良方,逐章立案,詳細解釋,彙集成秩,命名曰《胎產方案》。計分四卷,其於胎、產、產後諸病方,羅列迨盡,剖析疑似,斟酌加減,師古而不泥古,從權而不離經,其立論、施方、治法諸要旨。若者為確當,若者為精良,若者補前人之不及,非門外人所能道其隻字。余素不知醫,何敢於是編稍加品題,第即先儒之。以人子初度之晨,即母命懸絕之日,壽誕不受賀之言,思之是人生最苦之境,為天下人所同歷者此也。而是編於婦人之病,於胎病,於產病,於產後,無一不詳立方案,揭明主要,俾閱者一目瞭然。先生之究心是書,仁術之懷以大矣哉,是為記。
友弟陶維經未是草。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甲戌十一月日。
高氏《胎產方案》前序(原名《秘書》)
淑濂先生系湄之舊友也,少年同應試,壯年同游泮,科第停後同習活人術,惟湄對諸方書涉獵最寡,不及淑濂先生採集眾多也。湄竊查岐黃注《內經》,為原醫家之體;伊尹造湯藥,為醫家之用;西漢仲景注《傷寒》、《金匱》等書,為醫家之體用兼備之聖傳。但其書詞句古奧,意理精深,令人研究數年,而不得一解。近有淑濂之哲嗣仲岱君,挾其父所注「胎產前後秘書」一種,囑湄為文以記之。湄詳細讀閱,書中理深詞淺顯而易明。其有益於婦女之處,不惟能補仲景之缺,真能使後學,以為婦科之寶鑑矣。
時在民國甲戌冬月,云湄氏記於積善堂窗下。
高氏《胎產方案》序
西人論醫術之難,每曰:「能醫十男子,不醫一婦人。」豈非以婦科中胎產一門,頭緒紛繁,比他科尤為艱深哉?余家世業醫,掇芹後絕意進取,於前清光緒丁未,考入省垣中醫專校,主教者為楚州楊硯農夫子、津門劉鏡軒夫子等,皆一時醫界知名士,於胎產俱特別注意。及卒業,即從軍,走秦隴,荏苒逾二十載。至民國乙己春,因親老東歸,僦居岱麓,懸壺自活。藉與高君仲岱,時相過從,見其醫術深邃,兼通西法,婦科尤擅盛名,竊意必有家藏秘笈,淵源有自繼,乃出其先德淑濂翁所遺《胎產方案》一書,云:「欲付梓以廣流傳。」余披讀一周,其中審病之精,處方之妙,真令人不可思議!無怪其效捷浮鼓,名噪當時若此也。吾知此書一出,人皆以先睹為快。未病者知所預防;已病者可以自療;居家者讀之,如請醫師顧問;業醫者讀之,可增治療經驗。一舉而數善備,則高君顯親救世之苦心,為何如乎!余少承家學,牽於俗累,於先世所遺秘冊未及付印行世,而高君竟先我而為之殆印,所謂先得我心之所同體耳,特志數語以抒敬仰云爾。
甘肅任用縣知事,鄉後學劉如祐沐手敬識。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冬月
高淑濂先生小傳
泰山下有隱君子曰:「高淑濂以醫學名於當世,一時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婦人、孺子,罔不知有高先生者,醫術之精,為晚近所未有。求罔弗應,應罔弗效,弗效延他醫,終弗能治病者。」嘗以先生之診,視卜咎,蓋百不失一焉!先生平居,恂恂如,無他長。酒後耳熱,與縱橫談天下大事,抉摘利弊,動中肯繁,折中經史奧義,往往發前人所未發。又工文詞,擅吟詠,零篇斷什,傳藉人口。先生初不以是存稿為身後名計也。先生世居邑南鄉,西遙地方武家莊,為先賢高子羔之後裔,曾祖聖智,視永鋒。父際檀,家世儒素。先生原名繼昌,行六,字蓮溪,以字行後改字淑濂,別號六愚。幼讀書,志趣異常,兒稍壯,即擬拋棄呫譁貼括之學,專以濟世利物為職,為諸生後,連上秋圍不第,即慨然發奮,以專攻醫學為務。故於醫理有專精獨到之處。尤遂於婦科,專著《胎產方案》輯要一書行世。館泰安城最久,醫名大噪,車馬日盈於門。先生無貧賤富貴,遇之如一。生平淡於榮利,衣冠樸素,自奉儉約,束帛之儀,視若無足輕重。家足饘粥,無他營求,儼然古德君子也。生於清咸豐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時,歿於民國二年十一月初六戌時,年六十一歲。哲嗣宗岳,能世其學,現亦以醫名於時,造詣所致,方興未艾。先生配艾氏,生三子,長宗嵐,三宗峻,俱業農,宗岳其次也。葬某,原另詳志銘,茲不俱。
民國十六年仲夏之月,清增生(訾垣)李星坡謹述。
李星坡曰:「予與先生道義交也。歿後,其哲嗣宗岳(字仲岱),幼秉家學,能世其業,以通家誼。時相過從,予見其年華方盛,而謹願過於乃父。言必信,行必果,耿介敦樸,學亦克紹前徽。常年館穀所入,盡蓄之於泰山下,購地建祠一楹,祀其祖子羔子,而以先生之附祀焉。以其父生平頗相推重丐予,為作小傳,以揭於壁。予若自忘其不能文,而率爾操觚者,感於仲岱之志,且顯親而遭時不偶,不能有所發奮憑藉,而又不能自己之苦哀耳。」
韓梅村曰:「高淑濂者,予之契友也。清季同居泰郡,十有餘年。凡予之友若云庵、建屏、洗陳、心如、仲果、子芬、云湄、伯豈、良駟等賢,無不相契至深。而仲岱又能敬成父志,使父執輩均能貼然,欣然與之處。岱麓先賢之祠,以集眾賢贊襄之力,不克期而告成,益信天下無難事,在人之志何如耳?適仲岱以訾垣所述,淑濂兄之小傳並跋,囑書石以志不忘。雖久不染翰,乃不覺一揮而就,非僅不計工拙也,亦喜得此哲嗣,而情不自己也。
民國十六年歲在丁卯秋,立石於岱麓先賢高子祠。
淑濂子年譜
清咸豐三年,歲在癸丑十一月二十七日丙辰時,淑濂子,生於山東省泰安縣,汶陽區西遙地方,東武家莊人。姓高氏,諱蓮溪,字淑濂。其先姜氏,炎帝之裔。至太公旺,佐周克殷,周有天下,武王以功封於齊,都營邱(今山東青州府),世稱齊候。傳至文公,公諱赤,生二子,長子高子,次成,文公命高讓成為世子,子高子即承命,讓成為世子,後繼候位,曰齊成公。子高子隱而不仕,因名變姓,曰高氏。後十三世,曰高柴,字子羔,受業於孔子。又後二十七世,曰高允,字伯恭,號汶陽子(居汶陽之始,見《泰安縣誌》之與「地誌」第四張)。又後三十世,曰高騰,字云衢。又後十世,曰高際檀,字樹園,即子之父也(此篇見《高氏世寶》及《高氏族譜》)。
咸豐庚申,子年八歲。初為學,師大吳王清堂讀《百家姓》,一日問於師曰:「高姓始自何時?」堂曰:「高,姜姓也。始自周季。」異日,清堂謂其友曰:「小子知尋其源也。」
咸豐辛酉,子年九歲,能語《孝經》、《大義》,逢人語之曰:「能遵《孝經》之訓者,可稱君子,否則反是。」
同治甲子,子年十二歲,師黃石琴之門人,艾瑾先生。十三歲通《小學》,十五通《四書》。侍師登黃府,拜太老師壽一次。
同治戊辰,子年十六歲,師汶東滕村(庫生)翟相經。通詩書經,是年考幼童。
光緒乙亥,子年二十三,通《文經》,設塾訓蒙。
光緒丙子,子年二十四,師申村趙漪軒(向子)講學,文章始曉,又長於詩。
光緒丙戌,子年三十四,館於泣岸衛駕莊王宅,是年人邑癢,題云「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文詳見《文集》。
光緒丁亥,子年三十五,設塾岱陽駝窪莊孫宅。
光緒壬辰,子年四十歲,因親老設塾己宅,以便事奉。是年來學者益眾矣,子配艾夫人,事姑孝,太夫人病,臥床三年,夫婦不離側。凡便溺,夫人以手取之,朝夕弗衰,見聞者皆以孝稱無間言。是年,子因延醫艱難乃讀醫書。
光緒戊戌,子年四十六歲,設館故里。
光緒癸卯,子年五十一,設館於邑南灌莊。
光緒甲辰,子年五十二,館於安駕莊。
光緒乙巳,子年五十三,館於孫家廟。
宣統已酉子年五十七歲,就聘於泰安城內益壽堂,是年正月初三日,到館月許,岱麓名士皆以「大醫」稱。
宣統辛亥,子年五十九,署衙街居,感子醫治之德,議定懸匾頌揚,以告之於子,子堅辭之,曰:「吾平生無他益於世,僅以醫術而除人病,是吾應盡之職務,又何頌揚之足云?」乃止發起者。縣帳房丁志揚知者益賢之,而問教請方之友益眾。
中華民國壬子,子年六十歲,館於本邑保合堂。
中華民國癸丑,子年六十一歲,館於保和堂,是年夏曆九月二十八日,子因病還里。仲岱館於亭亭山右,是日,即召仲岱事之一旦命之,曰:「汝在塾勤讀醫書,醫亦濟人之一也。」夏曆十一月初四日,子病痊愈,家眾稱賀,子將一切事物囑於仲岱,且曰:「惟恐吾病愈而命終」。家眾皆憂,子呼曰:「人而有生,即有死,何憂之有?」,夏曆十一月初六日戌時,子乃壽終。
華居子之門有年,所知故深,今又訪諸子之鄰里、父老,及諸同學而仲岱等議,著是譜。
華又與諸同硯兄弟公議,吾師若以高子稱,而稽諸春秋,經吾師之三世,祖高溪者,孔子已稱高子矣,今也依孔氏子思不以孔子稱,而曰子思子,遂以吾師稱淑濂子云。子著有《孝經箋註》、《高氏胎產醫案輯要》、《詩詞錦著》,載之文集。
民國三年甲寅仲春,門人劉緒華訪著。
民國十三年甲子季春,如弟韓玉田:
眷弟李珍廷:同參訂。
門人李承寅:
例言
書內所載湯飲丸散,各方用人參者居多,服藥之家,應分有力,稍有力,無力三等,若有力者,宜照方用之;稍有力者,減辦用之;無力者,以黨參代之。
書內所載胎前三十二症,臨產四症,產後四十七症,以及難產救治調護諸法,均系經驗,按症引方用之,萬無一失。
書內所載妊娠、產婦病症,逐一分晰詳明,但依法治之,不必延醫診脈。
書內所載催生開骨方,難產如聖散,產畢生化湯,各藥當於受孕十月滿足之先,預備數貼於家,以便臨期取用,恐窮鄉僻壤,以及更深夜靜之際,有呼應不及之虞。
著者識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原名《秘書》)
如弟韓玉田(梅村)
山東泰安高蓮溪(淑濂)甫著 眷弟李珍廷(珠泉)同校
次男宗岳(仲岱)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
胎前總論
凡孕婦脾胃健旺,氣血充足,則胎安產順,毋庸用藥調理。惟稟賦不足,而氣血衰,脾胃弱,勞役過,以致諸症百出,不得不資藥力矣。昔丹溪定補母安胎之方,以補氣血為主,以順氣清涼為佐。參、朮、黃芩為安胎之聖藥,芎、歸、熟地為補血之良劑,加以蘇、陳等定為常主方。至胎成六月,茯苓性降不宜多用,黃耆肥胎不可常加,香附雖快氣疏肝,過則耗氣無補,砂仁能止嘔定痛,多亦動血行胎,此誠先賢之法戒,後學之準繩也。而猶以為未備,因分晰胎前諸症,擬成數十餘方,以便臨期酌用。
胎前脈法
婦人有孕,陰搏陽別。
脈以寸為陽,以尺為陰。尺脈搏指而動,與寸回然分別者,此孕成之候也。
少陰獨動,其胎已結。
少陰心脈也,心主血,今心脈往來流利而獨動,乃血旺成胎之象,故可知其有孕。又曰:動者,如豆粒之逼指而動也。
滑疾不散,胎必三月。
疾即數之有餘也,《金鑑》云:六至為數,七至疾是也。不散者,按之愈有力而不散也,其胎必三月矣。
弦疾不散,五月可決。
滑脈如珠流行,弦脈端直且硬,滑而疾,胎三月;弦而疾,胎五月,可決矣。
孕一二月滑而數,三四月滑而疾,五月之後皆弦而疾,但日愈久而脈力愈大,蓋三五七之月為陽,與他異常。
總之按而不散者為有力,故斷之為胎。亦間有損症似此者,須細辨之。
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
三部之脈,浮沉正等,無他症而月經不通者,乃有孕也。三部之脈,浮沉正相等,是無病之脈也。又何以不月?既已不月者,是有病之驗也,又何以無他病?故脈雖不顯而受孕可知。
脈沉實為男,沉實為坎中滿,屬真陽也。浮虛為女,浮虛為離中虛,屬真陰也。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虛為女。兩手沉實為雙男,兩手浮虛為雙女。一手沉實,一手浮虛,不拘左右,為一男一女也。
惡阻
凡妊娠一二月,惡阻嘔逆,煩悶嗜臥,即俗所謂病兒也。此由婦人本元虛弱,平時喜怒不節,寒暑不調,中脘夙有停痰積飲,受孕經閉,飲食相搏,氣不宣通,以致心下煩悶,頭眩眼花,四肢倦怠,聞食即吐,喜酸嗜鮮,多臥少起,甚至嘔逆不食,法當順氣理血,豁痰導水,而諸症自除,以加味參橘飲治之。
加味參橘飲
人參(一錢) 白朮(二錢,土炒) 砂仁(二分,圓粒炒研) 厚朴(一錢,姜炒) 橘紅(四分) 當歸(一錢) 香附(五分,炒研) 甘草(三分) 竹茹(五分) 生薑(三片)
若無財力服人參,以黨參加五倍換之。嘔過甚者,再加半夏曲八分,水煎食遠溫服。韓梅村曰:「以後凡不注字者,皆是水煎服。」
胎動不安
凡妊娠二三月,胎動不安者,蓋因子宮久虛,氣血兩弱,不能攝元養胎,至令不安欲墮,急服安胎飲以保之。若先經墮過者,可先服大造丸,繼杜仲丸,庶無半產之患。
湯氏云:半產多在三、五、七個月,如前次在幾個月墮者,後必如期復然。故當追算前三個月墮者,即於未墮半月前,先服清熱養血固胎之藥數帖,以補其虛;五月七月墜者,亦於未墜者半月前,預先服藥,方保平安。此據受孕後夾熱者而言,蓋三五七系陽月,緣火能銷鑠故也。
安胎飲
人參(一錢) 當歸(二錢) 熟地黃(三錢) 條黃芩(一錢) 川芎(三分) 白朮(二錢,土炒) 陳皮(四分) 全紫蘇(四分) 甘草(四分) 大棗(二枚,燒)
如虛肥人,陳皮去白加川黃連五分;如脾胃溏瀉加蓮子十粒、砂仁五分,去熟地黃、黃芩;怒而多瀉加木香三分;渴加麥冬二錢(去心);怔忡、驚悸加酸棗仁二錢(炒見火色),益智仁一錢(炒)龍眼肉十枚。以上五條,皆按病各將原方加減之。
梅村曰:凡用潞黨參代人參者,當加一分之五。
大造丸
紫河車(一具,泔水洗淨、炙酥) 枸杞果(一兩) 人參(一兩五錢) 全當歸(二兩) 麥門冬(一兩) 三錢(一兩) 天門冬(一兩) 益智仁(一兩,炒) 白茯苓(二兩) 五味子(五錢) 熟地黃(二錢,姜炒) 川牛膝(五錢) 山藥(八錢,炒) 菟絲子(四兩,鹽炒) 川貝母(一兩,鹽水炒)。上十四味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滾白水送下,每服五十丸,旦夕用。
杜仲丸
杜仲(姜炒炭)、川斷(酒浸,各一兩)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米湯送下,每服六十丸,食遠用。
胎動腹痛
凡妊娠胎動腹痛者,或因飲食冷熱及動風毒物,或因交感搖動骨節,傷犯胞胎,或因服藥太過,血氣不調所致,宜服順氣補血之藥,如加味安始飲,或如聖散皆可。
加味安胎飲
人參、黃芩、當歸、麥冬(去心)、砂仁(炒研)、熟地各(二錢) 陳皮、紫蘇(各二分) 生白朮(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 大棗(二枚,燒) 生薑(三片)
上方,凡妊娠元氣不足,精神倦怠,胎動不安,或身體微熱者,皆宜服之,必一日二服,方可平安。如腹痛,去麥冬,加蘄艾七分(炒炭),或再加四制香附各二分半,如咽燥多痰兼失血者,加川貝母一錢半,荊芥炭一錢。
艾毓學先生曰:「凡治痛先通氣,不獨婦科,然諸症皆然。古人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是也,惟妊娠通氣先固氣,勿令損胎。」
如聖散
鯉魚皮、阿膠、當歸、川斷(各二錢) 熟地黃(三錢) 白芍藥(一錢) 川芎(一錢) 甘草(六分) 苧根(五分) 生薑(五片,引) 空心服。
胎漏下血
凡妊娠胎漏,經血妄行,此是胎息未實,或因勞役過度,傷動胞胎,或因房事驚觸,致令子宮虛滑,經血淋漓。若不急治,日漸胎乾子母不保,急服寄生散,或參歸飲,或阿膠濟陰湯,或保生無憂散。
寄生散
桑寄生、川斷、阿膠、香附(炒黑)、人參、白朮(土炒)各等份,生薑(五片,引)
參歸飲
人參、全當歸、桑寄生、生地黃(即乾地)、熟地黃、條黃芩、香附(炒研)、茯苓、阿膠(各二錢) 川芎(二分) 甘草(五分,生用) 白芍藥(二分) 黃耆(一錢半) 黃楊葉(三片) 生薑(三片) 上十五味水煎溫服,甚者日進一劑。
韓梅村曰:「此方若以黨參代人參,當用黨參六錢。」
阿膠濟陰湯
阿膠(四錢) 白朮(一錢,土炒) 生地黃(一錢,乾用) 白芍藥(一錢半) 全當歸(一錢半) 川芎(二分) 原砂仁(五分,研) 條黃芩(二錢) 蘄艾(五分,炒黑) 香附(一錢,炒研) 甘草(五分,炙) 黏米(一撮) 水二湯碗,煎至一碗溫服。
如下血塊加地榆炭;腰痛加杜仲炭;觸患胞胎加金銀花,須一晝一夜三服,以防敗血攻心;如血不止加續斷二錢,荊芥炭一錢半,黑大豆四十九粒;如因傷瘀而痛甚者,加桂心三分或四分。
保生無憂散
黃耆(二錢半,生用) 當歸身(一錢,酒炒) 川芎(一錢) 甘草(一分,生用) 菟絲餅(二錢) 羌活(四分) 川樸(一錢) 枳殼(六分,炒) 蘄艾(三分,醋炒) 荊芥穗(一錢) 川貝母(一錢) 白芍藥(一錢,酒炒) 水煎服。如不見血,加生薑二片;上方或臨月或小產,不能固胎時,服之催生保母;胎若能固,或服前首一二方,或服加味六君子,方保子母兩全。
加味六君子湯
人參(一錢,貧人以黨參六錢代之) 白朮(二錢,土炒) 茯神(四錢,抱木上辰砂二分拌) 陳橘皮(一錢) 半夏片(姜炒,三錢) 揀砂仁(一錢,炒研) 乾地炭(三錢,存性) 棕皮炭(二錢,炒燼) 蒲黃炭(三錢,炒燼) 阿膠珠(三錢,蛤粉炒珠) 甘草(二錢,炙) 蓮子房(一枚,炒) 上十二味,水煎溫服。
如腹痛,加醋炒香附二錢;如血不止,再加荊芥炭二錢(炒燼) 地榆炭三錢(炒燼);如腹痛甚,血不止,加醋炒當歸三錢,醋炒五靈脂三錢,醋炒白芍藥三錢;臨症量酌加減,不致失誤。
漏胎
凡受孕之後,經血不時點滴,謂之「漏胎」。蓋因勞傷,氣血虛弱之故,或因惱怒或食炙熱物所致,宜補中安胎飲。
補中安胎飲
條黃芩(三錢) 白朮(三錢,土炒) 人參(三錢,或黨參一兩代之) 熟地黃(三錢) 全當歸(三錢) 白芍藥(三錢,酒炒) 生甘草(六分) 紫蘇梗(引) 水煎服。
跌僕動胎
凡妊娠跌僕動胎,下血不止,急服安胎參蘇飲。
安胎參蘇飲
人參(三錢) 蘄艾(二分,炒黑) 川芎(二分) 全當歸(一錢) 條黃芩(二錢) 生白朮(二錢) 陳橘皮(四分) 全紫蘇(四分) 生甘草(四分) 阿膠(二錢,研沖)
上十味水煎服,有外感者,加蔥白四寸;腹痛者,減蘄艾,減川芎,加揀砂仁四分(炒研);腰疼加川斷二錢,杜仲二錢,減黃芩。
小便帶血
凡妊娠小便中帶血,此由形體勞苦,或過食煿炙之物所致,宜清膀胱之火,服加味逍遙散;勞苦受寒,四君續仲湯。
加味逍遙散
白朮(二錢,土炒) 全當歸(二錢,炒) 柴胡(一錢) 白芍藥(一錢,酒炒)
粉牡丹(七分) 雲茯苓(七分) 桅子(七分,炒研) 甘草(八分,生) 燈芯草(七寸) 水煎服。
若血不止,去當歸,柴胡,丹皮,加黃芩炭三錢,黃柏炭三錢,棕皮炭二錢;若血再不止,或妊婦在三十餘歲之上下,診其脈弱,乃由勞苦受寒所傷,血必在尿後,宜服四君續仲湯。
四君續仲湯
人參(一錢) 白朮(二錢,土炒) 云茯神(三錢) 甘草(二錢,蜜炙) 川斷(三錢) 杜仲(三錢,鹽水炒炭存性)
子淋
凡妊娠小便淋漓,此由調攝失宜,酒色過度,傷損營衛,致令子宮氣虛而然;又或下焦有熱而閉塞者,名曰「子淋」,宜服安榮散或小單方;若清涼通利不效,宜補中益氣湯。
安榮散
人參(三錢) 麥門冬(一兩,去心) 通草(一兩) 滑石粉(一兩) 全當歸(五錢) 細辛(一錢) 燈芯草(五錢) 甘草(五錢),共為細末,每服四錢。滾白水衝下。
又方:桑螵蛸一味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江米湯送下。
又方:陳倉大米煮爛,濃取汁服之,此方並治男子癃閉即小便不通症也。
按:此子淋一症,由飲食無忌,熱積膀胱者居多。楊氏用古芎歸湯加木通、麥冬、人參、燈芯草、甘草、滑石治之。如清涼通利等藥不效,即用補中益氣湯加車前子二錢,益氣一提,則下竅自開,況車前子利水通淋,一提一降,自然見效。
補中益氣湯見子滿門。
子腫
凡妊娠面目虛浮,四肢有水氣,名曰「子腫」。蓋由脾胃虛弱所致,宜服全生白朮散或鯉魚湯。
全生白朮散
人參(一錢) 白朮(二錢,生) 茯苓皮(八分) 甘草(三分) 全當歸(二錢) 川芎(六分) 全紫蘇(四分) 陳橘皮(四分) 生薑(兩片)
如不見消,加蒲種殼三分或干浮萍一錢,生薑皮三分並冬瓜子三錢。
鯉魚湯
鯉魚(二尾) 當歸(五錢) 白朮(五錢,土炒) 白茯苓(四錢) 陳皮(二錢) 生薑(七片)
上六味,先將鯉魚過斤者兩尾若不足斤者三尾,去鱗洗淨,去臟,以清水煮熟去魚,用魚湯一碗半煎上之五味藥餌,旦暮服之,以愈為度。
上方以二尾鯉魚之湯能煎藥四五劑,非一次同用也。楊氏云:子腫於五六個月時多有之,或腹大高過心胸,氣逆不安,此由胎中蓄水所致,若不早治,必然生子殘疾,子母難保,常煮鯉魚粥食之最善。
鯉魚粥
鯉魚(一二大尾去鱗去臟,洗淨煮爛去魚取湯合米作粥) 江米(三兩) 苡米(三兩),共作爛粥食之。
子滿(子氣同,皺腳同。)
凡妊娠腿膝浮腫,腳面足指出水,氣促滿悶,此由脾虛,血化為水所致,名曰「子滿」又名「子氣」,宜服加味天仙藤散,如脾氣虛甚者,宜服補中益氣湯。
加味天仙藤散
天仙藤(六分,洗,略炒) 木瓜(一錢) 香附(六分,酒炒) 紫蘇子(四分,研) 陳橘皮(四分) 烏藥(七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
虛甚者加人參一錢,全當歸二錢,白朮二錢(土炒)。
補中益氣湯
人參(一錢五分) 黃耆(一錢五分,蜜炙) 甘草(五分,蜜炙) 白朮(一錢,土炒) 當歸身(一錢) 陳橘皮(七分) 柴胡(三分) 升麻(三分)
病甚者加川椒目、車前子各一錢(炒研),水煎服。
按:妊娠七八個月,兩足浮腫者,乃胞漿水濕下流之故。其微腫者,名曰「皺腳」,得之易產,其腫甚或出黃水者,始服補中益氣湯。
凡妊娠胎氣不和,上湊心胸,滿痛難忍,謂之「子懸」,以紫蘇散治之,或安胎順氣飲,或蓮房酒治之。
紫蘇散
紫蘇子(研) 陳皮、白朮、大腹皮、全當歸、川芎(各二錢) 人參、甘草(各一錢) 生薑(五片) 蔥白(五寸),水煎空心服。
安胎順氣飲
即前方去大腹皮,加揀砂仁(三粒,炒研),廣木香(三分,研)。
蓮房酒(西遙趙敦榮先生傳)
蓮房陳、新各一枚,(炒黑、研細),黃酒送下。
按:受孕至三五個月,斯時相火養胎,火盛胎熱則氣逆湊心,多有此症。
子煩
凡妊娠心驚膽怯,煩悶不安,名曰「子煩」。宜服竹葉安胎飲。
竹葉安胎飲
人參(三分) 白朮(土炒) 條黃芩、全當歸(各二錢) 酸棗仁(八分,炒) 遠志(八分,去心,甘草水炒) 陳皮(三分) 川芎(七分) 生甘草(四分) 生地(一錢五分) 麥門冬(一錢,去心) 竹葉(十片,去尖) 生薑(三片) 大棗(二個,燒)
夏陸山曰:「有痰,原方加竹瀝一小瓶。」
韓梅村曰:「虛甚,人參加三倍;瀉,加芡實(二錢,炒研),減生地。」
按:此症多在三五個月之時,相火用事,或因夏令君火大行,俱能乘肺以致煩躁。
湯建中曰:「因君火者,加黃連五分(川產),因相火者加知母二錢」。
子嗽
凡妊娠子嗽,因外感風寒者,參蘇飲去人參,半夏,加桑白皮、杏仁;因火乘肺金者,二陳湯去半夏加芩、連、枳、桔、貝母;痰而喘者,加蔞仁、前胡、桑白皮;如咳嗽吐血不止者,用地黃飲;如風壅相攻,胸滿久嗽者,用百合散。
加減參蘇飲(因去人參,加杏仁,名曰蘇杏飲)
蘇葉杏仁(制)、橘紅(各一錢) 枳殼(七分,麩炒) 前胡(八分) 廣木香(三分) 桔梗(七分) 葛根(七分) 桑白皮(七分) 甘草(四分)
加減二陳湯
陳橘紅(一錢) 陳枳殼(八分,麩炒) 川貝母(一錢) 白茯苓(一錢) 桑白皮(一錢,炒) 前胡(七分) 甘草(五分,生) 枯黃芩(二錢) 川黃連(一錢) 蔞仁(一錢,炒研)
地黃飲(即加減犀角地黃湯) 生地黃(地黃有三:生地黃、乾地黃、熟地黃,俗呼生地即此也。三錢) 烏犀牛角(三分,先煮) 白芍藥(酒炒) 知母、天門,冬、麥門冬(各二錢) 黃芩(八分) 苦桔梗(八分) 當歸(二錢) 紫菀(一錢五分,蜜炙) 甘草(四分)
喘,加蔞仁(一錢,炒研)。
百合散
生百合(二錢) 桑白皮(七分) 前胡(八分) 桔梗(七分) 白芍藥(一錢) 赤茯苓(八分) 川貝母(一錢) 橘紅(一錢) 甘草(五分) 紫苑(一錢,蜜炙) 款冬花(二錢,蜜炙) 生薑(二片) 水煎服,其分量之輕重,諒症酌用之。
子瘧
凡妊娠病瘧,多由營衛虛弱,脾胃不足,或感風寒,或傷生冷,傳為虐疾,名曰「子瘧」。宜服驅邪散。熱多寒少者,清脾飲去半夏;寒少熱多者,人參養胃湯去半夏;久而虛者,加味四陳湯主之。
驅邪散
藿香、白朮(土炒)、白茯苓(各二錢) 甘草(八分,生) 草果(三分,炒研) 知母(一錢) 橘紅(八分) 揀砂仁(八分,炒研) 生薑(二片) 大棗(一個,炒,引)
慎齊曰:「有表寒邪者,加蘇葉八分,蔥白五寸。」
趙氏曰:「表熱邪者,加春柴胡八分。」
清脾飲
白朮(土炒)、白茯苓、知母(各一錢) 青皮(四分,醋炒) 川厚朴(八分,姜炒) 黃芩(二錢) 甘草(五分) 生薑(三片) 柴胡(一錢)
韓梅村曰:「生薑、柴胡不並用。」
人參養胃湯
人參、蒼朮(米甘炒)、藿香、川樸(姜炒,各一錢) 陳橘皮(一錢五分) 草果(六分,炒研) 白茯苓(一錢二分) 甘草(五分),水煎服。
嘔,加生薑二片;渴,加烏梅一個。
加味四陳湯(此後底本缺一頁,其中包括「子癇」的內容)。
荊瀝(半瓶,無者以竹瀝代之,沖。)
子喑
凡妊娠三五個月,忽失音不語者,胞絡脈絕也,名曰「子喑」。蓋胞系於腎,腎脈貫舌,故失音。此非藥可治,分娩即自出聲。然前症俱由妊娠脾土不運而生濕,濕生熱,熱生風,如子腫,濕也;惡阻,痰也;子煩、子淋,熱也;子癇,風也;子懸,氣也;轉脬,虛也。治法雖有清熱消痰,滲濕順氣,疏風補虛之不同,要不外「祛邪保胎」四字為總訣也(分娩即產子也)。
外感風寒
凡妊娠外感風寒,渾身壯熱,眼花頭旋,此因風寒格於肌表,侵入脾胃,傷損營衛,是以憎寒,發熱,頭疼,眼痛,甚至心腹煩悶,不可妄投峻劑,只宜芎蘇散,表其寒邪。
按:經云:「婦人天癸未行,屬少陰;天癸已行,屬厥陰;天癸已絕,屬太陰。胎產之病,治厥陰者溯化之源也。」故《機要》曰:「胎產病,當從厥陰經論,毋犯胃氣及上、中二焦,謂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是也。汗則痞滿,下則傷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中州枯燥。故受孕三五個月時,不可用一毫辛散滑利之藥,惟七八個月後,倘有閉結,乃敢稍施以滑利之劑。」故曰不可妄投峻劑。
加味芎蘇散
全紫蘇、羌活、陳橘皮、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川芎、白芷(各八分) 乾薑、甘草(各五分) 生薑(二片)
慎齋曰:「胎前直清涼,非十分受寒者,乾薑還須忌用。」
霍亂吐瀉
凡妊娠霍亂吐瀉,心燥腹滿,宜服六合湯。
六合湯
藿香、揀砂仁(炒研,各五分) 陳橘皮、白茯苓、甘草(各四分) 人參、木瓜(各一錢) 白扁豆(二錢,炒研) 杏仁(十粒,制) 半夏曲(六分) 生薑(二片) 大棗(二個,炒) 竹茹(五分)
下痢
凡妊娠下痢赤白,此由生冷傷脾,鬱積傷胃,以至濕熱相干,氣血凝滯。其濕熱傷於氣分,則下白痢;傷於血分,則下赤痢。腹鳴後重,下痢頻頻,急服姜連丸治之,如腹痛胸滿,宜服九味歸芍湯,或八味歸芍湯。
姜連丸
川黃連、白朮(土炒) 揀砂仁(炒炮) 阿膠、炮乾薑、川芎(各一兩) 枳殼(五錢,麩炒) 乳香(三錢,炒透,先另研為末)
上八味共為末,加鹽少許,楊梅枝各一枝,醋少許,打糯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白痢,淡薑湯下;赤痢,甘草銀花湯下;赤白痢,甘草生薑湯送下;白痢腹痛,可加青皮;姜炒黃連治痢不可少,又不必分赤屬熱,白屬寒,拘泥於薑湯甘草送下也。
九味歸芍湯
全當歸(土炒) 白芍藥(炒) 枳殼(炒) 山楂(各一錢) 川厚朴(八分,炒) 陳橘皮(六分) 廣木香(三分,沖) 甘草(四分) 黃芩(二錢)
服後忌生冷。
八味歸芍湯
全當歸(三錢,土炒) 白芍藥(二錢,半生半炒) 萊菔子(二錢,炒研) 廣木香(八分,研) 檳榔(七分) 甘草、車前子、山楂(糖炒,各一錢五分) 白痢加生薑,赤痢加白糖。
積已清而腸薄不止,始用姜連丸,並服阿膠、人參、黃耆可也。
一味五行草飲
凡熱痢初起,用馬齒莧一味,不拘多少,水煎代茶,亦有大效。其馬齒莧葉青,梗紅,根白,花黃,子黑,因名五行草,又名五方菜,有奇功,凡下痢俱可用之。
熱症
凡妊娠病熱,嘔吐不食,胸中煩燥,宜安胎涼膈飲。如熱甚,發赤黑斑,小便如血,胎漸落將危者,急以梔子石膏湯救之;遲則墜矣。如火熱痰壅,心煩口渴者,宜清心潤肺湯。
安胎涼膈飲
知母、麥門冬、人參、白茅根、葛根、梔子(炒黑)、竹茹(各等份) 蔥白(一寸)
梔子石膏湯
梔子(研) 黃芩、生地(即乾地黃,各二錢) 煅石膏(四錢) 青黛(五分) 升麻(一錢五分) 淡豆鼓(一錢) 蔥白(五寸) 服上方若不甚效,原方加玄參、連翹各二錢。
若遇氣虛心熱,胎將落時,減地黃、石膏,加犀角一錢。
清心潤肺湯
梔子(研)、黃芩、麥門冬(各二錢) 知母、天花粉、人參(各一錢) 甘草(五分) 犀角(三分) 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炒)
按方內用人參,恐火得補而益熾,治熱之方去之為善。
因怒滿悶
凡妊娠因多怒氣,胸膈滿悶,或服順氣耗氣之藥太過,以致滿悶益增者,宜散氣消悶散治之,然烏藥、香附、枳殼、砂仁等必須少用。
散氣消悶散
人參(一錢) 白朮(二錢,土炒) 川芎(三分) 廣木香(三分,沖) 紫蘇葉、黃芩、甘草(各三分) 生薑(三片),溫服。
小腹重墜作痛
凡妊娠腹痛時作,小腹重墜,此緣氣虛下陷,間有兼寒者,宜加味安胎飲治之。
加味安胎飲
熟地黃、白朮(土炒)、全當歸(各二錢) 陳橘皮、紫蘇梗、川芎、甘草(各四分) 揀砂仁(五分,炒研) 煨鮮姜(一塊),溫服。
寒多者,加吳茱萸五分,乾薑五分;或去乾薑,加醋炒高良薑七分,生綿黃耆一錢五分,母丁香四分。
小腹虛脹閉滯
凡妊娠少腹虛脹,因食硬物傷胎,胎既受病,傳於脾胃,胃氣虛冷,下逼小腸若奔豚,腰重或大便閉澀,兩脅虛鳴喧呼,致令胎驚,筋骨傷痛,四肢不安,急以大聖散治之。
大聖散
人參、黃耆(蜜炙)、廣木香(研末)、甘草(各五分) 全當歸、川芎、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各三錢) 生薑(三片)
頭旋目暈、痰壅將危
凡妊娠頭旋目昏,腮項腫硬,此因胎氣有傷,熱毒上攻太陽,沉痛欲嘔,背項拘急,致令眼暈生花,若再痰壅,危在片時,急以消風散治之。
消風散
雨前茶、甘菊花、羌活石膏(煅、研)、全當歸、川芎、羚羊角、白芷、荊芥、防風(各一錢) 甘草(八分) 生薑(二片)
兩目不明、腮頂腫滿
凡妊娠將臨月,忽然兩目不明,燈火不見,頭痛項腫,不能轉頸,此由常居火閣,衣襟臥褥,伏熱在內,或服補藥熱物太過,致令胎熱而肝臟壅極,風熱上攻入腦,故見此症,急以天冬飲子治之。大忌酒蒜、炙、油膩一切辛熱發物,否則眼不復明矣。
天冬飲
天冬、荊芥(各錢半) 全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知母、白茯苓(各二錢) 人參(六分) 五味子(十五粒,口北產) 防風(一錢) 茺蔚子(一錢,炒研)
每日一劑,病稍退,二日一劑。
遍身刺痛、喘滿筋攣
凡妊娠遍身刺痛脹滿,此由五臟不利,血氣虛贏,因食生冷。或發熱憎寒,唇白麵青,筋脈拘攣,骨節痠痛,皮毛乾澀,氣急上喘,大便不通,嘔吐頻頻,此危症也,急以平安散保之。
平安散
厚朴(姜炒) 陳橘皮(各一錢) 熟地黃(八分) 甘草(六分) 川芎、廣木香(沖,各五分) 生薑(三片) 煨鹽(五分),水煎服。
因失血類中風
凡妊娠因吐血衄血,或被傷失血,驀患口噤,項背強直,類中風症,宜服加減安胎飲。
加減安胎飲
人參、白朮(土炒)、麥門冬(去心)、全當歸、熟地黃、天麻(各二錢) 防風、荊芥(各一錢) 陳橘皮、甘草(各五分) 生薑(三片或加川貝母一錢,研) 天竺黃(一錢)
心煩腹脹、百節痠痛、小便閉澀
凡妊娠面赤干,舌苦心煩,腹脹,百節痠疼,小便不通,此由恣意飲酒,及食瓜果魚肉,一切腥膻熱毒之故,以歸涼節命飲治之。
歸涼節命飲
苧根、白芍藥、全當歸、川芎、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白朮(一錢五,生) 揀砂仁(炒研) 甘草(六分) 紅殼米(二錢) 蔥白二寸,因中酒者,加葛根一錢;因積食者,加山楂(炒),麥芽(炒)各一錢;小便閉者,加赤茯苓、大腹皮各一錢。
半產
凡妊娠月未足而半產者,由氣血虛弱,臟腑皆虛,加以病患相感,情欲相擾,以致精血攻衝,侵損營衛,而胎無所養,與枯枝落葉無異,如既墮以生化湯加減治之,未墮而血行腰痛,急以十聖散速進數貼,或阿膠補血湯,或保生無憂散皆無不效。
十聖散
人參、黃耆(各二錢) 全當歸、白芍藥、川芎、白朮(土炒,各一錢) 熟地黃(一錢) 揀砂仁(五分,炒研) 川斷(七分) 甘草(三分) 生薑(一片) 大棗(一枚,炒)
食遠服,忌惱怒、生冷、辛熱之物,如腎不足,加枸杞(一錢五分) 杜仲炭(二錢)
阿膠補血湯
阿膠、白芍藥、川芎、白朮(土炒)、杜仲(炒炭)、黃耆、人參、五味子、廣木香(沖,各一錢) 甘草(八分) 生薑(一片) 大棗(二枚,炒)
保生無憂散
半產一症,將此散一日二貼,連服七八劑更妙(方詳見胎漏下血門)。
腹中兒啼
凡妊娠臨月或九個月,腹中兒啼者,緣兒在母腹,口含臍帶隨母呼吸,妊母或將手搬高取物,提出兒口臍帶故鳴,但令其母如男子作輯,使臍帶仍入兒口,即不啼矣,或煎黃連濃汁呷之,或用九枚錢置地上,令其母一步一個拾之,皆效。
轉脬(披交切音,泡,膀胱也)
凡妊娠將足月,脬為胎壓轉在一邊,以致臍下急痛小便不通,但升舉其胎,脬仍還舊處,而水道自通,宜六君四物湯去茯苓,探吐以提之,不宜專用滑滲之藥。產後亦有此症,搗蔥白鋪於臍上炙之,立效。
六君四物湯
陳皮(一錢,去白) 半夏(二錢,炒) 人參 白朮(土炒) 甘草(各五分) 生地(二錢) 白芍(酒炒)、川芎(各一錢半) 當歸(四錢,酒浸)
乳吹
凡妊娠胎前,兩乳硬腫疼痛,寒熱併發者,此名「內吹」。乃督任不通,經絡不和,寒束毛竅,氣閉血滯,乳管阻塞,治宜加減無憂散,或鹿角酒,或腐皮散、遠志酒等方,治之甚效。
加減無憂散
生黃耆(三錢) 全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冤絲餅(二錢) 厚朴(八分,姜炒) 枳殼(一錢,麩炒) 羌活(七分) 荊芥穗(一錢) 川貝母(一錢)
生甘草(一錢,研) 遠志肉(一錢五,炒,去心) 蒲公英(一錢五) 生薑(二片) 服後飲紹酒(一杯)
腫甚者,原方加鹿角屑五分,金銀花一錢。
鹿角酒
以鹿角屑五錢,紹酒四兩和水煎服。
腐皮散
以豆腐皮一兩,帶色制焦乾,研末,紹酒二兩沖服(若無紹酒,以黃酒代之)。
遠志酒
以遠志肉二兩,紹酒二兩,河水一大碗煎服,作三次四次服之,服後再用遠志渣灸(注)之。
遠志灸法
以前遠志渣搗爛,鋪乳硬處。再用蔥白三寸,生薑四錢,搗爛和食鹽少許,鋪遠志上,用艾灸[注]七大壯,重者用青黃散治之。
青黃散
青皮(二錢,醋炒),麻黃三錢共為末,紹酒調服(此方三次用之,夏月忌)。
按:「乳吹」一症,有內外之別,上列六方皆治「內吹』。「內吹」者,胎前症也;產後患此,名曰「外吹」。若治「外吹」,即可照第三方用之,無不神效。
不宜服瘦胎方辨
凡妊娠臨產艱難者,大率由口饜肥甘,身耽安逸,既飽即臥,遂令胎胞肥厚,行動氣急,以致臨盆難產。宜於胎將足十月之時,時時動作,勿食肥鮮,勿貪坐臥,勤行勤走,此即不藥滑胎之妙方也。乃世醫咸謂:安胎之後,必須更進滑胎藥,始為合宜。豈知滑胎名目,昔人原為湖陽公主而設,蓋以貴家居養豐逸,身體肥盛,誠恐軀脂凝結,胞系堅固,特藉此以蕩其肥滯耳。若平常婦人,一母之氣血,分蔭其胎,尚虞不敷,復加無憂、易產名目,一概施之,是猶窶人而復遭削奪,其能勝此乎?然恐後人疑為未備,特詳錄二方,以為體肥稟厚者採擇。
湖陽公主每產累日不下,南山道人進以滑胎枳殼散,用枳殼二兩、炙甘草二兩共為末,每服二錢,滾白水送下,一日三服殊效,蓋為壯實者立法也。
無憂散
乳香(一錢,去油) 白芍藥(一錢二分,炒) 枳殼(二錢) 全當歸(二錢) 麥門冬(一錢,去心) 血餘(二分,炒) 神麯(一錢,炒) 陳橘皮(八分) 廣木香(三分,沖) 訶子(二枚,炒,去核) 甘草(八分)
易產湯
乾地黃、川芎、全當歸、大腹皮、陳皮、甘草(生)、白朮(生)、益母草各等份
胎前禁藥歌
紅斑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與天雄;野葛水銀共巴豆,牛膝薏苡並蜈蚣;三稜莪朮芫花麝,大載甘遂黃雌雄;代赭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硇砂乾漆蟹甲爪,地膽牙硝是禁中。
附增異症(並方)
腹內鐘鳴 腹內作鐘鳴或哭者,用多年空房內鼠穴中土為末,黃酒送下或干噙之,即止。
慘慼嘔吐 有臟臊悲傷,慘慼嘔吐者,大麥芽、甘草、大棗水煎服。
哭笑 有自哭自笑者,紅大棗燒存性,米湯送下。
妊娠生痘 妊娠患痘,無從用安胎補劑,若用攻藥,必致去血泄氣,立危之症也,不必服藥。
或曰若慮攻藥,去血泄氣立危,而火毒內攻,獨不立危乎!是在按症輕重以為消息,不必拘泥於妊娠患痘之不可攻之,必攻也。故曰:按症輕重以為消息,可攻則攻,可和則和,可守則守者是也。
胎形(附收胎飲二,驗胎方一,安胎方一)
人胎之形,一月如露珠,二月如桃花,三月分男女,四月形像具,五月骨節成,六月毛髮生,七月動右手(是男於母左,是女於母右),八月動左手(是男於母右,是女於母左),九月三轉身,十月始滿足。
生生收胎飲
此方治血熱有瘀不收胎,屢用屢驗之妙方也。
生丹參、生地黃各五錢,水沖代茶,三付收胎。
參參收胎飲
此方治婦人氣血虛弱而有瘀,血期忽前忽後不收胎者,用之或一劑數劑,血色以正則胎收,百發百中。
大潞參(五錢) 炒丹參(五錢) 大熟地(五錢) 揀砂仁(五分)
艾葉驗胎湯
艾葉(三分,醋炒研末) 白水沖服,稍時腹疼即胎也,急服六君安胎飲為善,否則恐有不安也。
六君安胎飲
陳皮、半夏、川斷、杜仲炭(各一錢) 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甘草(各一錢五分)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終
附禁忌所宜各一則
妊娠禁忌:
怒氣惡暴,不孝不賢,一切犯上之事,及隨便食飲腥葷,隨便語言是非,如此不禁不止,生子凶惡奸盜,非善即為。
妊娠所宜:
孝順(翁、姑、父母)賢惠夫主,和睦妯娌,慈愛小叔、小姑、一切少小者,恭敬長上者。聽讀書聲,聞善言,視山水,觀善事,言仁義;坐立端正,飲食清潔,遵此所囑,產子聰明正直,忠孝仁義。
高氏(胎產方案》卷二
臨產總論(產子,又名分娩。)
婦人以血為主,血和則氣順,氣順而產亦順。奈富貴之家,居尊養優,耽於安樂,全不運動,使精血凝於胞胎,氣不流通。抑或臨產驚恐,穩婆冒昧,坐草太早。迨產母困倦無力送兒,以致難產。即如腹痛或作或止,名曰「弄胎」;漿水點滴微來名曰「試水」。此時兒方轉身,切莫倉皇,並禁穩婆將手人探腹上揣摩,直至腰痛如折,眼中火出,水破淋漓,兒逼產門,方可坐草用力送之,小孩自來。而猶遲遲末下者,始服催生之藥。然又不可輕用峻劑徒滲水道,愈令難產。時逢盛暑,氣散血沸,產室宜水缸以收熱毒。節屆嚴冬,氣滯血凝,產室宜備火盆以解寒邪,此調護之法,當因時以制宜也。
臨產脈法
欲產之脈散而離經
脈一呼三至,曰「離經」,是陽加於陰一部也;一呼一至,亦曰「離經」,是陰加於陰一部也。蓋由胎動於中,是以脈亂於外,故能知其欲產。
沉細而滑,不日分娩。
沉細而滑,乃腎臟本脈之形,腎系胞胎,故見此脈者,亦與「離經」同也。
楊子建十二產難論
一曰正產 懷胎十月,陰陽氣足,忽然作陣疼痛,胎至產門,漿破胎下,兒即正產。
二曰傷產 胎未足月,有所傷動,以致忽然臍腹疼痛;或服催生藥太早,或產母用力太過,逼兒錯路,以致不能正生。故分娩須待兒身轉動,頭對產門,然後努力一送,自然產下。
三曰催生 欲產時,兒頭已至產門,而生猶遲滯者,方用藥催之;又或挨延日久,產母困倦難支,宜服藥以助其氣血,令兒速生。
四曰凍產 天氣寒冷,產母氣血凝滯,不能速生。務要產室和暖,衣被加厚,使產母溫和,不致血凝胎滯。
五曰熱產 暑天產母熱甚,則頭痛面赤昏暈,或產室人多氣逼,亦致此患,名曰暈。宜多置水盆,以收熱毒,庶免崩暈。然或遇涼風陰雨又當謹避。
六曰橫生 此由兒方轉身,產母努力逼之,以致兒頭不正。當令產母安然仰臥,推兒身正直,撥頭對產門。推撥時以中指深兒肩,不令臍帶系絆,方用藥催之,繼以努力一送,兒即生矣。
催生保母飲
葵子(三錢,天葵) 阿膠(四錢) 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滑石(三錢) 上五味共為末,紹酒蜂蜜調服,古用三脫散蜜調服。
三脫散(方見本卷集催生諸方門)
七曰倒生 由兒尚未掉頭努力一逼故也。亦令安然仰臥,令穩婆徐徐將兒足推送入腹,候兒身自順,切勿驚惶。如良久不生,信穩婆輕輕用手推足,就令一邊漸漸順下,正對產門,然後服催生藥,努力一送即生矣。
八曰偏生 由兒頭未順生路,產母努力一逼,以致兒頭偏墜一邊,雖已露頂,實乃頭角也。亦當令仰臥,輕輕用手撥正,小兒頭面直對產門,一送即下。若兒頭頂後骨偏墜穀道而先露頭,則令穩婆以綿衣烘暖裹手於穀道外旁,轉手推兒努力送之自生,名曰「側生」。
九曰遺(宗岳按:第八段自「若兒頭頂後骨」一句,至段末即第九段)
十曰坐產 言兒欲生時,當於高處牢掛手巾一條,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足,良久,兒即順生。
十一曰盤腸生 臨產時,小腸先出,然後生兒其腸不收,名曰「盤腸」。急以熱水浸軟舊布蓋住其腸,不可包托。外以醋半盞,新汲水半盞,默噀產母背面一噴,令一縮,再噴再縮,以盡為度,不可驚惶。可用如聖膏塗頂心,收盡即洗去;或以半夏末吹鼻即收;或以麻油紙菸熏鼻;或用磨刀水少許,火上溫過,以潤其腸後,用好磁石(即吸鐵石)煎湯一盞,服之自收。蓋用磨刀水之故,即以借其勢。如腸久出而風吹乾不能收者,用淨器盛貯,煎黃耆湯浸之。
如聖膏又名收線子母膏(見產後奇異症門,又見胎衣不下門)
十二曰交骨不開、陰門不閉 二症皆由元氣素弱,胎前失於調攝,以致氣血不能運達而然。交骨不開者,陰氣虛,加味芎歸湯;陰門不閉者,氣血兩虛也。用十全大補湯。
加味芎歸湯
龜板(一兩)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十全大補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陳皮、半夏各等份
將產昏倒
凡將產忽然昏倒,或坐草之時,驀然口噤目翻吐沫者,皆因產前不能忌口,恣食肥甘,以致五臟氣滯,六腑不和;且胎氣既肥,用力太早,遂令胎驚猝倒,治以瘦胎金腋丸可保無憂矣。
瘦胎金腋丸
(公、母)羊糞(各二錢五,燒存性) 飛生毛(腋下者,燒存性) 人發(各五錢,無病者燒存性) 揀砂仁(五分,生研) 黑鉛 水銀 灶心土(各一錢)
共八味,先將後四味入鍋內溶化,拌勻取出研碎,再與前四味共為末,用江米粽子角(不論多少),搗和為丸如綠豆大,遇前症及橫生倒產,以急流水吞下五丸,則子母俱保。
交骨不開
凡將產真陰枯滯,或中年破腹,交骨不開以致難產者,宜服開骨千金不易湯。
開骨千金不易湯
敗龜板(三錢,醋炙研) 人頭髮(一錢,燒存性) 川芎(三錢) 全當歸(六錢) 紹酒(一盞)
此方初產婦人更宜服,方中用發以無泥垢者為嘉,其發不拘男女皆可用。
死胎不下(並雙胎一死一生)
凡胎死腹中,外現指甲青黑,脹悶不食,口中極臭,用平胃散加朴硝五錢,水酒煎服,其胎化成血水而下。如血乾而寒者,芎歸湯下,或服桂香丸,或服立竿見影方;雙胎服蟹爪湯。
加硝平胃散
蒼朮(炒)、川樸(炒)、陳皮、甘草(各一錢) 朴硝(五錢) 紹酒(一兩)
芎歸湯即佛手散(見集催生諸方門)
桂香丸
邊桂(三錢) 麝香(一分) 蜂蜜為丸桐子大,白水送下。
立竿見影方
黃葵花(三錢) 牡丹皮(三分) 真蕪荑茶(三分) 麝香(一分) 蠶(半個) 巴豆(半粒,去油) 蓖麻子(半粒,去油)大黃(一錢,研末)
上八味,用前七味共為末,醋糊為丸,彈子大,大黃為衣。臨用研碎一丸,熱紹酒和芝麻油少許送下。
按:此方用蔥汁糊為丸更妙,此方活水瘦胎軟骨,一切橫生逆產,死胎立下。
蟹爪湯
蟹爪(一兩) 甘草(二兩,生) 東流水十盞,煎至三盞去渣,人阿膠三兩(研末沖)。此藥作三次頓服,每服一次相隔一小時。
上方專治一婦孕雙胎,一死一活者,用此方一劑,能令活者安,死者出。
胎衣不下
凡胎衣不下,由產母困倦無力送胎衣;或停滯已久,外乘冷氣凝滯血道;或胎前素弱,血氣枯涸而衣遂傳留。三者俱速煎生化湯大料進之,血旺復和衣自下矣;或兼送益母丸,次送鹿角灰,外貼如聖膏均無不效。但服藥固須盡調理之宜。
生化湯(見產後惡露門)
益母丸
益母草(一斤,端陽後小暑前收,連根、葉、花、子當風陰乾)為末,蜜丸如彈子大,臨時捺一丸於熱湯盞內化開,生化湯送下。
鹿角灰
鹿角片(一錢,炒黑為末)生化湯送下。
如聖膏
雄黃蓖麻子(去殼,各二錢)
共搗成膏,塗手足心,胎衣已下即洗去。
胎衣不下調護潔
胎衣未下時,產母只宜坐守,不可臥倒,必須先斷臍帶,用草鞋一隻系之,否則胞上抱心而斃。如寒日至,母到床依人坐定,用火籠被中蓋覆,時換熱衣暖服,自然血旺衣下,但下後防虛,仍須速進生化湯三四帖[注]方妙(貼[注]即劑也)。
生化湯(方見產後惡露門)
——產畢不可即時臥倒,當依人坐定,令人以熱手從心下輕輕揉挪至臍腹五六次,然後臥下,亦不可久坐,以致耗乏。臥後仍不時揉按,庶使惡露不滯。其法須將兩足曲豎,不可直伸。其睡須高枕厚褥,四壁無風。
——產畢即煎生化湯二三帖連服數碗。如飢則服一煎後食白粥,不可過飽,片時即服第二煎。如不飢將藥服完然後進食,自然無塊痛諸病。
——產母腹皮,時用小衣烘暖溫之。雖暑天亦不可缺被,或以薄棉衣蓋護心腹。如春冬天氣嚴寒,尤當密閉產室,四圍置火,常令和暖。且下部衣被更宜加厚,方免胎寒血凝,變生諸症。
——初產不可問是男是女,恐因言多泄氣或以愛憎動氣,皆能致病。不可獨宿,恐致虛驚。犯時微若秋毫,成病重於山嶽,可不慎哉!
——凡產生之後一月之內,無論新產舊產,無論春夏秋冬,每產母食飲及用小方,均令周身潮潤。且忌大汗,又忌無汗,能今日日潮潤,必免生諸症。
集催生諸方
佛手散
全當歸(八錢) 川芎(四錢)
按:此方氣血虧者,尤當必服,血旺則胎自下。如胞衣已破者,恐其乾涸,將上原方加冬葵子三錢。
二脫散
蛇脫(一條,白者) 蠶脫(一張)
煅存性,紹酒送下或榆皮為引。
《濟陰綱目》云:「二脫散須加榆白皮一錢調下,連進三服,覺痛便生。」
三脫散
人脫(男子脫下頭髮,如雞子大一團) 蟬脫(十四枚) 蛇脫(一條) 俱煅灰為末,分三服紹酒送下。
上方並可治橫生、難產、胎死腹中。
三脫六一散
蛇脫(一條,白的) 蠶脫(一張) 蟬脫(五枚) 滑石(一錢二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共為末,紹酒送下。
桂乳散
上邊桂心(一兩) 乳香(一兩,去油)
共為末,作三服,芎歸湯送下。
香桂散
麝香(五分,另研) 官桂(三錢,去粗皮,研) 各為末和勻,作三服,童便紹酒下。
此方系下死胎之聖藥,宜慎用之。用時蔥白汁調服,須臾,如手推下。
滑胎飲
益母草、川芎(各三錢) 當歸身(六錢) 冬葵子(二錢) 阿膠(一兩,炒珠) 滑石粉(三錢)
凡胞漿已破而胎猶不下者,當連進二劑;或原方加蘇油一兩,(藥煎畢將油和勻)即下。
屢次經驗催生秘方
魚膠一兩用紅棉布一尺,卷魚膠以罐盛貯封固,火煅存性為末,每服一錢,用芝麻油、蜂蜜、紹酒各半盞調服立下。
此方胞漿水破,瀝乾不下者可用。
油蜜煎
芝麻油、蜂蜜、童便各一碗,和勻入銅鍋,慢火煎三沸,掠去浮沫,調入白滑石粉一兩;或不用滑石,用益母草末一兩,亦可拌勻頓服。外以油蜜於母臍上下摩之,此方治難產瀝漿,胞胎不下最妙。《濟陰綱目》云:「此方甚妥。蓋童便取破血,又有濁陰下降之理,而摩法更妙。」
催生如聖散
黃葵子,不拘多少焙乾為末,熱酒調下二錢,神效。如無葵子,葵花亦可。若漏胎血乾,難產極痛者,並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即產。如打撲死胎,紅花酒下。
又方曰:黃葵子,炒服七十粒,難產危時免哭泣。
華佗肘後方
巴豆肉(三粒) 蓖麻子(七粒) 麝香(少許)
共研如泥捻作餅,貼於臍上,須臾分娩矣。
王叔和難產生死歌
身重體寒熱又頻,舌下之脈黑復青,舌上反冷子多死,腹中須遣母歸冥。
身重者,胃氣絕也;體熱者,陰氣虛也;寒慄者,陽氣衰也;舌卷、舌下脈青黑及舌反冷不溫,乃子母俱傾之候。
面赤舌青獨留母
面赤是營衛流行之氣,故留母。舌上青色是妊娠絡絕,故子死。
唇口俱青子母傾
唇口俱青,營衛氣絕也。舌青而又營衛俱青,故子母俱死。
面舌俱青頻出沫,母亡子活定須應。
面舌俱青是營衛兩絕,吐痰沫是胎氣上衝,脾胃氣絕,乃子活母死之症。
王叔和生死脈訣歌
新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逆分明,寸口滑絕不調死,沉細附骨命可生。
按:產後身發寒熱,其脈多數,切不可因熱而作熱治。蓋緣血虛陰虧而然,只須重用當歸,則身熱自退,其脈數自漸除。若遇前醫生過用桂附者,且產母直言心燒將斃,生化湯去姜,加酒洗乾地黃三錢,即愈。
新產禁補
丹溪云:「產後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昔有陳氏婦,新產四五日腹痛寒熱,醫者拘於大補之語,誤進參耆,遍身紫黑髮喘而死。殊不知其言治末者,即標本之謂也。陳氏婦瘀血未淨惡露發熱,所謂「急則治其標」,正合用生化湯倍加當歸,先去其瘀血,則身熱自然漸退矣。今驟然大補,是失丹溪「主末」二字之義也。又有一婦張氏,產後血暈,用參附而愈。蓋一因血虛補之而痊,一因惡露不淨誤補而死,一症也,一藥也,而病不同。利害立判,是在臨症細心斟酌。必須問其惡露有無,按之痛與不痛,審症的確,然後施治,方保萬全。如瘀血未淨,腹痛便結,脈現澀滯沉實有神,浮洪有力,治宜生化湯;若或寒或熱,脈浮而數,按之無力者,當遵產後大補氣血為主也。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產後上
產後總論
凡病起於血氣之衰,脾胃之虛,況產婦氣血脾胃之虛弱,殆有甚焉。丹溪論:「產後當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故治法有氣勿專耗氣,有食勿專消食,熱不用芩連,寒不用桂附。如中虛外感,見三陽表症之多,似可汗也;在產後而用麻黃,則重竭其陽。見三陰里症之多,似宜下也;在產後而用承氣,則重亡其陰。至若耳聾、脅痛,腎虛、惡露之停,休用柴胡。譫語汗出,中風類痙之症,莫作風治。其由陽氣之衰,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即如因陰血之涸,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又乍寒乍熱,發作有期,症類瘧也,若以瘧治,淹滯難痊。神不守舍,言語無倫,病似邪也,若以邪治,危亡可待。去血而大便燥結,蓯蓉加於生化。汗多而小溲短澀,六君倍用參耆。脫肛、茄帕俱是氣虛下陷,補中益氣是良方也。口噤拳攣,無非血燥類風,加參生化,大有益焉。產戶入風,服以養榮羌獨。玉門傷冷,洗須床菟萸硫。怔忡驚悸,生化湯加以遠志。似邪恍惚,安神丸兼服。脾氣因喘咳而滿悶虛煩,生化湯加木香為佐。因過食而嘔吐惡逆,六君子加神麯為良。蘇木、稜、莪大能破血;青皮、枳實最消膨脹。一應耗氣破血之藥,汗出泄下之方,只可施於強壯,不宜用於虛弱。大抵新產之後,先問惡露何如,塊痛何如,參朮不可遽加。至若亡陽汗脫,氣虛喘促,加參生化是從權也。如亡陰大熱,暈厥血崩,升舉大補乃急救耳。王太僕云:「治下補下,制以緩急,制緩以滋道路,制急乃氣味俱薄,力與緩同。」是製法當遵丹溪服法,須效太僕。雖未盡產症之詳,已統括治療之要。敢曰《濟陰》之指南,其於《女科》不無小補云。
生化湯論
產後氣血大虛,理宜大補。但惡露未盡,用補須防滯血,乃生之而化之,能化能生。攻血塊,無損元氣;行中又帶補血,方許萬全,治無一失。世以四物湯治產,地黃性寒滯血,芍藥酸寒無補,其不誤人者幾希矣。
按:生化湯者,因藥性之功而立名也。蓋產後以化舊生新為要。考諸藥性,川芎當歸、桃仁三品,能善破舊血,驟生新血,佐以薑炭、甘草引三品入於肝肺,生血理氣。五味成方,行中有補,化中有生,實產後之聖藥也,故因以生化名之。凡孕婦至月足,照方預備數帖,至胞水一破,速煎一劑,候兒降生即服,不問半產正產,雖少壯婦女,平安無事,俱宜服之。
生化湯
川芎(三錢) 全當歸(八錢)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 薑炭(五分) 炙甘草(五分)
上五味,用水三碗煎至八分,加紹酒二兩溫服。
按:生化湯要在產後一二個時辰內,未進飲食之先,相繼而服,則下焦血塊速化,新血驟生,自免血暈等症。但此湯頻服,精血漸增,產後諸症不能乘虛而襲矣。其或勞甚血崩,喘汗不止,急進加參生化湯數帖,或加紅花、延胡索生化湯,或加桂心生化湯等,一一如下及其他變症,以生化湯加減之,皆一一如下之生化湯加減法。
生化湯加減法
——產後勞甚血崩,汗喘不止,生化湯減甘草加人參二錢,大棗三枚,或原方加紅花五分,延胡索一錢五分(研、醋炒),或原方加桂心七分(研)。
——產後七日內未服生化湯,塊痛未除,仍照前原方服生化湯數帖;痛甚加延胡索一錢半(醋炒、研),益母草二錢,自然塊消痛止。不可遽加人參、黃耆、白朮、補住遊血,禍不可言。
——產後一二日內,塊痛雖未除,其產婦氣血虛脫,或崩或厥,或汗多而厥,或形色脫去,口氣漸冷,或煩渴不止,或氣喘短促,無論塊痛,從權加人參、黃耆以扶急危。如體倦無力,氣虛短促,本方多加人參;兼汗加黃耆;煩躁加竹茹;渴加麥門冬、五味子;喘加杏仁、桔梗。
——產後大便不通或至八九日者,由血少腸燥故也。宜生化湯加麻仁(火麻)三錢、肉蓯蓉五錢以潤之,一日自通。如大虛加人參二錢,勿用承氣湯。
——產後七日內或傷寒冷,血塊凝結痛甚,生化湯加肉桂五分、延胡索一錢。或食冷物,因之心腹皆痛者,再加肉蔻一錢。
——產後肥人多痰,宜生化湯加天花粉一錢五分,竹瀝半瓶,薑汁二錢,或加橘紅四分,毋輕用牛黃及寒冷等味。
——胎前素虛弱者,產後一二日,已服生化湯三四帖,塊痛稍減,可按揉而定,宜生化湯加人參三錢。
——產後雖暑月,亦要和暖,如失蓋衣被,腹不溫和,風邪乘虛而入,雖服生化湯,恐塊痛不止,宜加肉桂四分(研)炒,五靈脂一錢。
——產後勞倦血暈,服生化湯一劑。第二劑加人參二錢,汗多亦加人參二錢。如形脫去,只用鹿角炭二錢(研末),用本湯送下或用本湯送益母丸。亦可外用韭菜搗爛,納入磁瓶內,將熱滾醋兩碗衝入,封其口,用有嘴的瓶口既封嘴,注產婦鼻中,斂其精神即醒。
——產後發熱汗出,手足厥冷,或血崩氣短,神昏氣脫,乃大虛症,急須大補,庶可回生,宜加參生化湯速進數劑,再以生脈代茶。毋信《產室百問》,及《婦人良方》等書。
——產後日久不食,聞藥即吐,須用獨參湯以安胃氣,如聽其胃虛不能受藥則危矣。
獨參湯即人參(三錢或二錢,或以黨參代之)生薑三片江米二錢。
又方用胡椒少許,人乳汁一盅,熱和勻微辣飲,加以獨參湯,頻頻進之效甚。
兒枕惡露
產後惡露有塊,名曰「兒枕」。世多先消後補,殊不知舊血雖當消化,新血亦宜生養。若專攻舊,則新血不寧矣。世以濟坤丹,攻血塊下胞胎者,一時雖見速效,元氣未免虧損,不得已而用之,只可一丸,不宜多服,且須隨進補劑,庶免虛弱之害。
濟坤丹(古方)
益母草(二兩) 當歸(一兩) 川芎(四錢) 白芍(四錢,炒) 五靈脂(四錢) 延胡索(三錢,炒) 上邊桂(一錢) 丹參(八錢,炒),共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紹酒送下。
產後用藥十誤
一、產後誤用順氣耗氣藥,反增飽悶,雖陳皮亦不可多用。
二、產後誤用消食藥過多,致減食損胃,甚至不進食。
三、產後誤用芩連知柏,致倒胃增熱,甚至不食。
四、產後塊痛未除,誤用參耆白朮,輕則瘀血不行,重則立斃。
五、產後誤用地黃以滯惡露,獨用枳殼、枳實以消塊痛,致耗元氣。
六、產後誤用大黃、芒硝以通大便,必成膨脹。
七、產後誤用三稜、莪朮、蘇木以行塊,輕則傷新血,重則傷性命。
八、產後虛弱之婦,誤用山楂煎酒以攻血塊,必傷元氣以致汗出不止。
九、產後誤用濟坤丹下胞衣,至三四五丸,以致百病皆作。
十、產後誤信《產室百問》及《婦人良方》,多至不救。
產後血暈
凡分娩之後眼花頭旋,不知人事謂之「血暈」。其因有三,一因勞倦甚而氣竭神昏;二因去血多而元氣欲絕;三因痰火乘虛泛上而昏憒不清。患此三者,魂不隨神往來而幾運幾息也,急服加味生化湯二三劑,以行塊止痛。外用醋韭法沖鼻,使產母聞氣令精神不散,此救血暈之急法也。大約病弱產母臨盆之際,須預煎生化湯,預備韭醋瓶,以防患此為萬全。及兒降生,不可喜子慢母,母亦不宜顧子忘倦,又不可產訖即臥,與夫憤怒氣逆,皆能致暈也,慎之慎之!
加味生化湯
荊芥(五分) 川芎(二錢) 全當歸(六錢) 薑炭(四分)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 甘草(五分) 水煎八分,入紹酒一盅,溫服。
血塊不痛或無血塊而汗多者,原方加人參二錢,黃耆二錢。
血塊痛甚者,原方加肉桂五分。
渴,原方加寸麥門冬一錢(去心),五味子十粒。
有痰,原方加竹瀝半瓶,薑汁一匙。
痰火乘虛泛上而暈,原方加橘紅四分。
兩手脈伏或右手脈絕者,原方加麥門冬一錢(去心),人參四錢,五味子二錢。
按:三等血暈,切不可用破血耗氣等藥,雖山楂性緩,亦不宜服。其塊痛者,生化湯送益母九及鹿角炭。倘氣脫將絕,牙關緊閉,藥不下咽者,用鵝翎筒插咽灌之,如灌下漸溫暖,則不拘劑數灌之。又當用熱手自單衣外從心揉至腹上,又時換熱衣溫暖之,自然漸漸甦醒。如醒後塊痛仍未除者,宜用原方生化湯不加不減,待塊消痛止,再進參耆。
產後厥逆
凡產母產時用力太過,勞倦傷脾,脾氣耗竭,不能注於四旁,故足冷逆而厥氣上行。經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逆氣上行,滿於經絡,則神氣浮越,去身而飄矣!苟非大補,焉能回陽而復神,必用仁壽生化湯倍人參,連進二劑,使氣血旺而神復厥止。如渴,另用生脈散代茶,助津以滋臟燥。雖有四肢厥冷、泄漏或類傷寒陰症,亦不可用四逆湯,必倍參生化佐以黑姜(即炮姜也),或加熟附一片,以回陽止逆則可已,足以行參耆之力矣。
仁壽生化湯
人參 川芎(各二錢) 當歸(四錢) 炮姜(四分)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 甘草(四分) 大棗(二枚,燒),水煎服。
如厥回,去人參,待塊痛除再加之,此治新產發厥。
生脈散(古方)
人參(四錢,或用黨參一兩) 五味子(二錢) 麥門冬(一錢,去心),代茶。
滋榮益氣復神湯
此方治產後發厥,但無塊痛者宜服。
人參、全當歸(各二錢) 麥門冬(去心) 焦白朮、川芎(各一錢) 熟地(二錢) 甘草(四錢,炙) 橘皮(三錢) 五味子(十粒)
如汗多,以原方加麻黃根一錢(炙),酸棗仁一錢(炒黑)。
有塊痛,減人參,加肉桂五分(研)。
大便閉,原方加肉蓯蓉、火麻仁(研)各二錢。
小便閉,原方加通草三分。
有痰,原方加竹瀝、薑汁、橘紅各四分,紹酒一杯。
手足口氣漸冷,原方加漢附子五分,人參倍用。
口渴服原方,間常以生脈散代茶(即前方)。
按:厥逆屬陽虛者居多,若無塊痛腹脹等症,純用參附加肉桂可也,有桂則瘀亦去矣,不可遲疑。
暈逆總論
大抵產後暈厥,皆由氣血兩竭,神將去而幾息,僅有一線生意耳。若非大補,不能回將絕之元陽。但暈在臨盆尤甚於厥,宜頻服生化湯。先補血分之虧,可期塊化血旺,神清暈止。如無汗脫、神倦氣虛等症,切勿遽加參耆。或厥在分娩之後,氣血兩竭,宜用仁壽生化湯以復其神。總之,治暈,問有塊痛,參朮未可驟進,問無塊痛,參朮地耆必須並用。
仁壽生化湯(見產後厥逆門)
產後血崩
產後血水大來,須看顏色之紅紫,形氣之虛實。如顏色多紫,乃當去之敗血,勿以崩論。若紅而色鮮,乃是驚傷而心不能生血,怒傷而肝不能藏血,勞傷而脾不能攝血,則當以崩治。法以先服生化湯數劑,則行中有補,血自生旺矣!至若形脫氣虛或汗出不止,宜仁桂生化湯以益氣。斯陽生則陰長而血乃旺,非棕炭等藥可治也。如產後滿月外,患此崩症,宜五灰散,又宜升舉大補湯治之。凡年老有積虛弱人患此崩者,均宜服此末二方也。
生化湯(見本卷產後血崩門)
仁桂生化湯
人參(三錢) 全當歸(四錢,炒) 川芎(三分) 荊芥(四分,炒黑)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 肉桂(五分,研,二劑後去之) 酸棗仁(二錢,炒黑) 炙甘草(五分)
如汗多,原方加黃耆、人參各三錢。
渴,原方加麥門冬一錢、五味子五分。
瀉,原方加白茯苓、蓮子(去心炒)各二錢。
六脈俱伏或右手絕者,宜用生脈散倍加人參(見產後厥逆)。
痰多,仁桂生化湯原方加竹瀝、薑汁各一錢,紹酒一杯。
咳嗽,上原方加杏仁、知母、桔梗各一錢。
驚悸,原方加酸棗仁(炒黑)、柏子仁(炒,各研)各二錢。
久不進飲食,聞藥即吐,用人參一錢,水一杯煎焦,以煙氣薰之,即引開胃口。
鮮血來多不止,以仁桂生化湯加升麻、白芷各五錢。
如無汗脫等症而血崩者,宜服生化湯,原方加荊芥炭二錢(炒透黑),服之自安。
世言:芎歸活血,不可治崩,殊誤。
五灰散
荊芥(二錢,炒透存性) 棕皮(二錢,炒透存性) 地榆(三錢,炒透存性) 杜仲(四錢,炒透存性) 續斷(四錢) 黃芩(二錢五分,炒黑存性) 人發(五分,燒灰) 茯神(三錢,辰砂拌)
上方服後,血止即換潤補之方。然過用主燥干之疾,當以升舉大補湯潤之即可。
升舉大補湯
人參、白朮(土炒,各三錢) 川芎(一錢) 全當歸(一錢五分) 熟地(三錢) 黃耆(二錢,炙) 白芷(四分) 陳橘皮黃連(炒老研) 黃柏(炒,瀉者勿用) 羌活、防風(各四分) 升麻、甘草(各五分)
上方治產後,日久血崩不止,或如雞卵大塊,或去血如片,宜大補脾胃,升提氣血,少加鎮墜心火之藥,此方並治老少血崩等症。
如渴,原方加麥門冬(去心)、五味子各五分。
瀉,原方加蓮子一錢五分(去心炒)。
痰,原方加半夏二錢(姜炒)。
兼白帶,原方加蒼朮(炒)、半夏(姜炒)各一錢。
產後類傷寒三陰症
產後潮熱有汗,大便不通,毋專論為陽明症;口燥咽乾,毋專論為少陰症;腹滿嗌乾,大便秘結,毋專論為太陰症;又汗多譫語,毋專論腸胃有燥糞。其諸症多由勞倦傷脾,運化稍遲,氣血枯竭所致。治宜養正通幽湯,勿執偏門,妄用承氣,致沾唇莫救。
按:此論更當細玩,即書所謂,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之意,又即甘溫能除大熱之旨也。
養正通幽湯
蓯蓉(五錢) 廣橘皮(四分) 川芎(二錢五分) 甘草(五分,炙) 桃仁(五粒,炒去皮尖) 火麻仁(三錢,炒研)
諸症加減如前,惟汗出譫語便實,乃氣血兩虧,神衰,心主失守,急宜養榮安神,此方加茯苓、酸棗仁、柏子仁、人參、黃耆、白朮各一錢。
大便至十日燥結不通,肛門必有燥糞,用蜜煎人皂角末,或豬膽汁及枯鹽導之,勿用下藥泄瀉不止,或致虛閉以成膨脹,為害不淺。產訖第一須服生化湯數劑,必無血燥腸枯之症。
產後類傷寒三陽症
產後七日內,發熱、頭痛、惡寒,勿專論為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疼,勿專論為少陽症,二症皆由氣血兩虧,陰陽不和而類外感,切不可用麻黃湯,以治太陽類症;用柴胡湯,以治少陽類症。蓋脫血之餘又發汗,以重亡其陽,是使陰陽兩竭,禍不勝言。即或症中真感傷寒,而橘仁生化湯內芎姜亦能散寒,且營衛調和,諸症自退。
橘仁生化湯
橘皮(三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炒研) 川芎(一錢) 全當歸(三錢) 薑炭(五分) 甘草(五分) 大棗(二枚,炒),上方連進二劑。如感冒風邪,二劑不退,第三劑加羌活四分、蔥白二寸,或加益母草二錢、減甘草。
產後美中風痙症
產後手足搐搦,眼目上視,角弓反張,口眼歪斜,舌喑不語,痰涎上湧,不省人事者,皆由風寒入於腠理,經絡不和所致。與中風相類,切不可作風治,急須補氣壯陽為主,治宜右歸飲,加味續命湯等。若用風燥藥,重耗其陽,以亡其陰,如蘇合丸之類,入口即斃。
加味右歸飲
熟地(八錢,姜炒) 枸杞(三錢,酒炒) 山萸肉(四錢,酒炒) 山藥(四錢,炒) 澤瀉(二錢) 丹皮(二錢,酒炒) 附子(三錢) 桂心(一錢) 茯苓(三錢) 鹿角膠(三錢) 巴戟天(三錢,去心) 炮姜(八分)
加味續命湯
人參(二錢) 白朮(二錢,土炒) 茯苓(二錢) 炮姜(八分) 附子(三錢) 細辛(五分) 黃耆(三錢,用防風二錢酒拌炒) 當歸身(三錢) 法半夏(一錢) 甘草(八分,炙) 枸杞(三錢) 鹿角膠(三錢)
語而不認人,時語時不語者,原方加九節石菖蒲一錢五(米汁炒),天竺黃一錢五分。
白通膽汁湯
白朮(二錢,土炒) 乾薑(八分) 附子(二錢,制) 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炙) 蔥(二棵,去葉去白)
水煎,人豬膽汁三匙,沖服。回族用此方,以牛膽汁一匙代之即可。
真武湯
附子(三錢) 乾薑(二錢) 白朮(二錢,土炒) 茯苓(二錢) 歸身(二錢) 肉桂(一錢) 甘草(八分,炙) 白芍(一錢五,炒) 酸棗仁(二錢,炒研)
黑錫丹
黑錫一兩,舶硫磺一兩(研),此二味先和入溶化,結成砂子研細,漢附子五錢(制),肉桂三錢,盔沉香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黃檀香三錢,肉寇三錢(煨),陽起石三錢(煨),乾薑一錢,胡蘆巴三錢(炒),廣木香三錢(煨),白蔻三錢,川楝子五錢(炒),公丁香二錢,共為細末,水打為丸,如核桐子大,陰乾,用黑淨布袋裝入搖之,至光如銀亮為度,收藏。每用四十九粒或三十二粒,淡薑湯送下。
按:此丹不拘中風痙症、痰鳴氣喘者,皆可服之。
產後癱瘓症
凡產後癱瘓類風病者,皆因去血過多,元氣已損,氣血不能生新,以致經絡不調,筋骨疼痛,甚至半身不遂,風廢床褥,經年不愈,手足麻木不仁,拘攣不知痛癢。若誤認為風症,妄用祛風散血燥烈等藥,多致不救,治宜虎骨鹿茸丸及保安萬靈丹。
虎骨鹿茸丸
虎脛骨一對(如不得,以虎骨膠三兩代之,或虎脊骨十四兩亦可) 鹿茸(一對,羊酥蒸炙,如不得,以鹿角膠四兩代之) 枸杞(三兩,小茴一兩,紹酒一兩拌炒) 菟絲餅(三兩) 巴朝天(三錢,去心酒炒) 蒺藜(二兩,酒炒) 補骨脂(一兩五,鹽水炒) 肉桂(一錢五) 陳皮(一兩) 威靈仙(一兩五) 防風(一兩) 川杜仲(三錢,鹽水炒斷絲) 淫羊藿(三兩,山羊油炙) 蠍子爪(三錢,酒洗淡炒) 當歸身(三錢,酒炒) 川萆薢(一兩) 鱉甲(二兩,醋炙) 鹿筋(一斤,如無之牛筋亦可,亦一斤)十八味,若用虎鹿二膠,先用砂鍋溶化入鹿筋以燉爛如泥為度,將彼十五味共研為末,江米一斤炒研末,煮稠糊,和飴糖三斤溶化,以上和勻,搗為稠泥,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錢,紹酒浸紅花,蘄艾少許煎水送下,忌生冷。若用虎骨、鹿茸,即將前十七味共為末,入筋泥與米糊,內和糖為丸。
保安萬靈丹(古方)
又名筋骨風疼丸,此方治風寒百症,如左癱右瘓,筋骨疼痛等症。
明天麻真、何首烏(各一兩) 蒼朮(八兩) 麻黃、川羌、芥穗、防風、細辛、川烏、草烏、川芎、金石斛、全蠍子、當歸、甘草(各一兩) 明雄黃(六錢) 共為末蜜丸三錢一丸,雄黃為衣,黃酒紅糖引,旦夕服用,以治外科,亦效如神。
產後類瘧
產後寒熱往來,應期而發,此由氣血並竭。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晝輕夜重或日晡潮熱,一日二三度,其症雖似乎瘧,而發無常期,只須四君生化湯倍加當歸,則身熱自退。即或應期而發,症與瘧同,亦必調和氣血為主,勿用芩連等治熱及常果檳楂等截瘧。如汗多加參耆,熱多倍用川芎、當歸。若產及一月,其人素虛而患瘧,用人參養胃湯並服人參白朮膏。
四君生化湯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土炒) 茯苓(八分) 甘草(三分,炙) 當歸(二錢) 青皮(二分) 川芎(一錢) 廣藿香(八分) 烏梅(二枚)
渴,原方加麥冬一錢(去心),五味子三分。
痰,原方加半夏八分(姜炒)、竹瀝、薑汁各五分。
汗,原方加黃耆、酸棗仁各一錢(各炒)。
傷米食,原方加神麯、麥芽各一錢(各炒)。
傷肉食,原方加山楂、砂仁各五分(研)。
人參蕎胃湯
人參、白朮(土炒)、當歸(各二錢) 茯苓、半夏(各八分,炒) 青皮(炒)、草果、甘草、藿香(各四分) 烏梅(二枚)
人參白朮膏
白朮(一斤,土炒) 人參(一兩) 水六碗煎,去其半取汁,如法再煎。如此三次,去渣,汁九碗,慢火熬至一碗,每日服半酒杯,滾白水沖服。
產後疸症
黃疸症平人皆有,產後更甚,多致不救。蓋甲乙木屬肝膽,乃東方資生之氣,膽屬足少陽,乃半表半裡之經。若外感風寒,內束經絡,醫治不善,寒濕入膽,久郁為熱,擾害清淨之腑,逼出膽汁,浸淫毛竅,化為黃色,甚至汗黃眼黃,便黃如金汁者,甚為費手。治宜加減陰疸湯。陽虧者加桂附;陰虛者加當歸身、熟地;微熱者加丹皮。
茵陳清涼等藥,治濕溫黃疸之聖藥,然產後黃疸則忌之。產後黃疸名陰疸,發肝膽,故宜加減陰疸湯。
加減陰疸湯
人參(二錢) 柴胡(一錢) 白芍(八分,酒炒) 甘草(八分,炙) 乾薑(一錢) 法半夏(一錢,研) 西黨參(三錢,姜炒),服至十劑,其症自愈。
若寒家患此症,用此方者,以黃耆三錢(炒)代人參。陽疸即以清涼藥,如茵陳等藥治之,雜科諸書皆詳。
產後汗出不止
產後汗出不止,由勞傷脾,驚傷心,怒傷肝。患此三者,不宜即加斂汗之藥,但令神寧則汗自止,且血塊作痛,耆朮未可遂加。凡產畢有汗,先服生化湯兩劑以消塊,繼服調衛止汗湯。若倦甚而和和然,汗出形色俱脫,乃亡陽汗脫也。難拘常法,從權以參耆調衛救急,待產母稍有精神,又減參耆以除塊痛。若汗多而陰竭陽微,以筋脈拘急,項強口噤、牙噤、發搐,類傷寒痙症者,慎勿作傷寒治,宜天麻生化湯隨症加減。汗雖有自汗、盜汗之分,治當兼理血分藥品,余方但非產後盜汗所宜。若服參耆大劑,汗多不止及頭面汗出不止,腰足青色者死,不青色者生。
調衛止汗湯
黃耆(炙) 麻黃根(炙) 全當歸(各一錢) 人參(五分) 防風(三分) 桂枝(三分) 甘草(五分,炙) 大棗(二枚) 汗多而渴,原方加麥冬一錢(去心),五味子五分。
汗多亡津而小便不利,毋用利水等藥;產母多痰,毋用半夏、生薑,只可原方加橘紅四分。
從權參耆調衛湯
人參(三錢) 黃耆(一錢五,炙) 麻黃根(一錢五,炙) 當歸(二錢) 桂枝(五分)
汗少減,則加防風三分,大棗二枚(炒)。
若汗出不止,真陽已衰,衛外之陽不固,方內當加漢附子酸棗仁(炒黑),白朮(土炒),壯力粉黃耆(炙)各二錢,重用為佳,亦酌量用之,以適宜為本。
天麻生化湯
天麻(八分) 黃耆(一錢五) 川芎(三錢) 當歸(六錢) 甘草(五分,炙) 人參(三錢,虛人倍用) 荊芥(八分) 大棗(三枚,炒)
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五分。
脈脫,原方加人參三錢,漢附子四分(制)。
大便閉,原方加火麻仁三錢。
痰,原方加竹瀝,薑汁各五分。
忌蔥、韭辛熱食物。
產後氣短髮喘
產後血脫勞傷過甚,氣無倚仗,呼吸止息,各違其常,氣出短促而喘,言語不相接續,是血脫氣虛之至。速煎小參苓生化湯二劑以救急,或服續氣養榮湯,再備醋韭瓶以防暈,毋疑參能助喘,不用及少用皆致不救。惟一切降氣之藥禁用。若虛不受補,聞食即吐,胃氣將絕,不治之症也,如原方加訶子或可望生。
小參苓生化湯
人參(二錢) 茯苓(一錢) 川芎(一錢) 當歸(三錢) 炮姜(五分) 甘草(五分,炙) 桃仁(三分,炒去皮尖)
汗多,原方加黃耆二錢(炙)。
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五分。
喘急不止,原方加訶子二錢(炒,去核)。
胃虛不食,聞藥即嘔,見寒涼等物益吐,宜高麗參三錢,生薑三片,黃米一撮,煮湯飲之即安。
以黨參一兩,江米四兩,生薑五片,煮食亦效。
續氣養榮湯
人參(二錢) 黃耆(一錢) 炮姜(五分)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甘草(五分,炙) 熟地酸棗仁(砂研) 山藥(炒,各一錢) 陳皮(三分)
足冷,原方加漢附子三分。
汗多,原方加麻黃根一錢(炙),浮小麥一撮(研炒)。
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五分。
大便閉,原方加肉蓯蓉、火麻仁各三錢。
宗岳曰:「先嚴昔治此症,喘哮不止,以原方減熟地、甘草、山藥,加訶子、款冬花各三錢,紫蘇子一錢(研)。」此處遺,今補之。
產後咳嗽
產後旬日內,感冒風寒,咳嗽,鼻塞聲重,惡寒,併兼身熱頭疼,宜服加參寧肺湯,毋用麻黃以發汗;或喘及兩脅痛,毋用小柴胡湯以散邪;或患干嗽有聲,痰少面赤,亦毋用涼藥以清火,惟有調理氣血為主。若半月干嗽有聲而痰少者,可用加味四物湯治之。
加參寧肺湯
人參(二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 桔梗(四分) 橘紅(四分) 杏仁(去皮尖,十粒) 款冬花(炙,一錢) 桑白皮(炙,七分) 半夏(炒,八分) 知母(一錢)
如虛人痰盛,原方加竹瀝(一小盞),薑汁(三匙),甘草四分。
加味四物湯
熟地、當歸(各二錢) 川芎、蔞仁(炒研)、知母、訶子(炒,去核,各一錢) 桔梗、馬兜鈴(各四分) 款冬花(炙,六分)
參蘇飲(薛立齋)
此方治產後瘀血入肺,使之咳嗽喘急。
人參(三分) 蘇木(一分),溫服。
服後喘仍不止,原方加萊腋子一錢。
產後譫語
產後妄言妄見,由氣血兩虛而神魂無所依也。輕則睡中呢喃,重則不睡妄言,或因痰客上焦,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有虛妄,誤認鬼邪,治法當論產期新久,塊痛有無以為緩急。如塊痛者,宜服寧神生化湯;塊痛已除,宜服益榮安神湯。
寧神生化湯
柏子仁(炒研,一錢) 桃仁(炒去皮尖,十粒) 炮姜(五分) 酸棗仁(炒研) 川芎(各二錢) 甘草(炙,五分) 當歸(四錢) 大棗(去皮,二錢)
虛甚者,原方加人參二錢。
益榮安神湯
柏子仁(炒研)、酸棗仁(炒研)、茯神(各一錢)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橘紅(五分)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龍眼肉(八個) 竹茹(五分) 大棗(炒,二枚)
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一錢。
汗多,原方加黃耆三錢,人參倍用,麻黃根三錢。
痰多,原方加竹瀝、薑汁各一錢。
泄瀉,原方加茯苓,白朮(土炒)各一錢。
大便閉,原方加肉蓯蓉二錢,火麻仁三錢(研)。
產後怔忡驚悸
產後憂驚勞倦,去血過多,心中煩動不寧,謂之「怔忡」;如惕然而驚,心中怯怯若人捕之狀,謂之「驚悸」。二症當調和脾胃,補養心血,使氣寧神足,氣舒心安。以加減養榮湯,其病自愈,兼送安神丸益善。
加減養榮湯
人參、茯苓、白朮(土炒,各一錢) 甘草(炙)、陳皮(各五分) 當歸(二錢) 川芎(八分) 麥冬(去心)、酸棗仁(炒研)、遠志(去心,甘草水炒)、黃耆(炒,各一錢) 龍眼肉(八個) 生薑(三片)
虛煩,原方加柏子仁(炒研)一錢,丹參一錢五,竹茹三分。
痰多,原方加竹瀝、薑汁各五分。
安神丸
川黃連、乾地(紹酒人乳拌,蒸九次)、當歸(各二錢) 甘草(八分)
上搗為餅,曬乾再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四十丸,用前方養榮湯送下。
產後忿怒
產後因忿怒,氣逆不舒,胸膈滿悶,血塊大痛,宜廣木香細末三分,用生化湯原方沖服,而塊自行矣。若偏用香砂、枳實、烏藥之類以散氣行塊,則反使元氣耗損,而滿悶愈增。如怒後即食,胃虛傷滯,當審所傷何物。如傷肉食加砂仁、山楂;傷米食,加神麯、麥芽;傷冷物作痛,留滯腹脅,加肉桂、吳茱萸逐寒定痛。慎勿服檳榔丸疏氣以消食。宜健脾化氣飲。
生化湯(見本卷產後血崩門)
健脾化氣飲
人參 白朮(土炒)、當歸(各二錢) 川芎、炮薑、甘草(炙,各四分)
如塊痛未除,仍用生化湯送廣木香末三分,方再加肉桂(研末)八分更佳,以桂能平肝而利氣也。
產後傷食
產後形體勞倦,脾氣受傷,不宜多食厚味。食之胃雖少納,脾轉運滯,以致痞塞暖酸,治當溫補氣血,健脾助胃,養正兼消,並審所傷何物,佐以消導,斯脾氣復而運轉如常,滯物行而胃始納穀矣。若消導過多,必致絕谷難治,急以長生活命飲救之。
長生活命飲
人參二錢,水二碗煎八分,以饅頭燒焦(研末)三錢,調服。
如寒窘之人不能服參者,單用焦饅頭末水沖服之,或以白朮二錢,煎湯調服亦可,胃開即愈。
山藥主化湯
山藥(炒,一錢) 當歸(二錢) 炮薑、甘草(炙,各五分) 川芎(一錢)
完穀不化,原方加肉蔻(煨)一個。
塊痛,原方加桃仁(炒,去皮尖)十粒。
痛止而虛者,原方加人參、白朮(土炒)各一錢。
所傷何物,治如產後忿怒門及產後傷食門。身熱禁用寒冷藥;痞滿禁用耗氣藥。
產後泄瀉
產後泄瀉,大率虛弱食積,土虛不能勝濕而然。但惡露未除,脾胃又弱,難於消燥而用補也。治法先服生化湯,一煎後即加茯苓一錢,以利小便。俟血生化,然後議補、議消、議燥,使無滯澀虛滑之失。若產畢即瀉者,宜蓮子生化湯。若胎前久瀉,產後不止者,宜大參苓生化湯,從權以防虛脫。若久瀉不止或脾瀉者,須服參朮蓮子飲百劑,甚至形脫眼花者,服丹溪救急方(「蓮」字「溪」字,岳先嚴之諱也,岳當不書,然古之先工云:「臨文不諱,否則後之請者不曉」。此家藏之本,不著明此意,恐子孫惑之。凡岳也之藥方上,皆以聯字代之)。
蓮子生化湯
蓮子(福建產者,去心炒,八分) 茯苓(一錢) 五訶子(炒,去核,八分) 桃仁(炒,去皮尖,十粒) 炮姜(五分) 當歸(土炒,一錢五) 川芎(一錢) 甘草(炙,五分) 生薑(一片)
水煎二劑。如瀉不止,原方加人參三錢。
大參苓生化湯
人參(二錢) 茯苓(一錢) 五川芎(一錢) 當歸(土炒,二錢) 炮姜(五分) 甘草(炙,五分) 陳皮(一錢) 白朮(土炒,一錢五) 肉蔻(煨研)、訶子(炒,去核,各一錢) 蓮子(炒,去心,研,八分) 糯米(一撮)
寒瀉,原方加砂仁五分。
熱瀉,原方加黃連(薑汁炒)三分。
久瀉,原方加升麻三分。
水瀉,原方加蒼朮(炒)一錢。
瀉出肉食如敗卵及噫氣,原方加神麯、砂仁各八分,山楂、麥芽(各炒焦)各五分,肉蔻、公丁香各一分。
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五錢。
參朮蓮子飲
人參、白朮(土炒、各二錢) 茯苓(一錢) 當歸(一錢五) 白芍(酒炒,八分) 甘草(炙,五分) 陳皮、升麻(各三分) 山藥(炒,一錢) 蓮子(去心,炒研,十粒),生薑(一片)。
如腹痛,原方加乾薑五分。
丹溪救急方
人參(五錢) 白朮(土炒,三錢) 茯苓(三錢) 漢附子(制,一錢)
以上各方,虛渴者,均可加五味子二十粒(酒炒),麥曲粉(炒黃)二錢;虛脫者,暫加枯礬少許以澀之,然後再按症加減。
產後痢症
產後七日內患赤白痢疾,後重頻數最為難治,八日亦然。欲調氣血而推蕩邪穢,又慮產後元氣虛,欲滋榮養氣而大補脾腎,又恐補住瘀邪,惟生化湯減炮姜,加陳皮、木香等味,善消惡露兼行痢疾,並行而不悖也。再服加味香連丸,以俟一二日後,病勢稍減可保無虞。若七日外,患褐色後重虛痢,則當加補無疑。其產母稟厚,產期已過二十日,可於生化湯加芩連芍枳及加味香連之類,承氣等藥斷不可用。若產母虛弱,雖及月餘,行積峻劑,切不宜用。若產後陰虛,血痢日久愈甚,當用四物湯加人參矣。
陳皮生化湯
陳皮(五分) 木香(二分) 茯苓(一錢五) 川芎(二分) 當歸(四錢) 桃仁(炒,去皮尖,十粒)
血痢(一名紅痢,腹痛者,原方煎湯送香連丸三十粒。)
加味香連丸
木香(二錢) 黃連(姜炒,三錢) 蓮子(去心,炒,五錢) 水打為丸,綠豆大。
連芩生化湯(又名黃連生化湯)
黃連(薑汁炒,研,六分) 黃芩(酒炒,四分) 白芍(酒炒,一錢) 枳殼(麩炒,五分) 川芎(一錢五) 茯苓(一錢) 木香(三分) 甘草(四分) 當歸(土炒,三錢)
病重者,加山楂(炒焦)一錢,人參二錢。
按:產後痢症不一,總以人參為主,歸芍次之。兼有瘀未淨者,則兼以肉桂、益母草、黃連湯,重用人參自效,蓋桂益去瘀也。如資稟薄痢症,輕者一日六七次,兼有糞色,亦能飲食。重者空痛,一日夜數十次,不思飲食,睡臥不寧,非人參不能救也。
人參四物湯
人參(三錢) 川芎(五分) 當歸(二錢,土炒) 乾地黃(一錢,炒焦) 白芍(二錢,酒炒)
申論瀉痢十方
產後瀉痢,氣血暴虛,必用生化湯加減。然致病之由,雖系濕熱,多因食傷脾而起,故重申余意,另立十方於後。
一、產後瀉黃色,乃脾土真氣虛也。宜補中益氣湯加木香四分,煨肉蔻一枚,炮姜四錢。
補中益氣湯(見卷一,胎前子滿門)
二、產後久瀉不止,元氣下陷,大便不禁,肛門如脫,宜服六君子湯加木香四分,煨肉蔻一枚,炮姜四分,升麻五分。
六君子湯 陳皮(一錢) 半夏(二錢) 茯苓(三錢) 人參(三錢) 白朮(二錢) 甘草(一錢)
三、產後傷麵食,宜六君子湯加麥芽三錢;傷穀食,加神麯三錢(方見上條)。
四、產後傷肉食,宜六君子湯加山楂(炒)、砂仁各五分,神麯一錢(炒)。
五、產後胃氣虛弱,瀉痢完穀不化,宜六君子湯加木香三分,肉蔻一枚(煨)。(方見第二條)
六、產後瀉痢,脾虛四肢浮腫,宜六君子湯加五皮飲(六君子湯方見第二條),五皮飲(大腹皮一錢半 茯苓皮三錢 地骨皮三錢 五加皮三錢 陳橘皮三錢)。
七、產後諸症兼嘔者,諸方俱宜加藿香一錢,痰多,加半夏八分(炒)。
八、產後諸症兼小便短澀者,諸方俱宜加茯苓一錢,澤瀉五分,燈芯十二根,車前子一錢(炒研)。
九、產後泄瀉不止,宜六君子湯加蓮子十粒,酸石榴皮一錢(六君子湯見本門第二條)。
十、產後患赤痢,久而不愈者,香連丸二錢,人參二錢,煎湯送丸即愈。勿過用木香、薑汁之類,蓋血之一部見熱則行,寒則止。然下赤痢,紅即血者,宜香連丸。人參、地榆炭,煎湯送丸。以上諸方必須問其有塊痛否,無則宜之。若有塊痛,仍以生化湯為本。
產後嘔逆
人之胃腑為五穀之海,水穀之精上輸肝肺,分布五臟,化為氣血,榮潤百骸。產後勞傷,脾胃正氣虧損,邪氣易乘,如入於脾胃,則氣逆嘔吐而食不下矣。若七日內嘔吐不止,全不納穀,血塊未除,治當消塊佐以溫藥,宜服安胃行血湯。若痛已除而嘔不止,不納穀者,宜服加減六物湯,及後溫中和胃飲。若嘔而氣血不足,食物不能如常,宜服補中和胃湯。
安胃行血湯
藿香砂仁(炒研,各四分) 川芎(一錢) 當歸(四錢)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 炮姜 甘草(炙,各五分) 人參(一錢) 生薑(三片,有汗勿用)
加減六物湯
白茯苓、人參、川芎(各一錢) 當歸、白扁豆(炒研,各二錢) 山藥(一錢五分,炒) 藿香(五分) 豆仁(即山豆根苗上子也,四分) 炮姜(四分) 陳皮(三分) 甘草(五分,炙) 生薑(三片)
嘔止去豆仁。
溫中和胃飲
人參、茯苓(各一錢) 當歸、白扁豆(炒研,各二錢) 陳皮、藿香、甘草(炙)、丁香(公丁,各三分) 生薑(三片)
寒,原方加吳茱萸一錢,嘔止減丁香。
補中和胃湯
人參 白朮(土炒)、白扁豆(炒研)、當歸(各二錢) 茯苓(一錢) 山藥(一錢五分,炒) 陳皮、炮薑、甘草(炙,各四分)
按:產後諸症以嘔逆為甚,急當用香砂六君子湯加制漢附子、吳茱萸、柿蒂;如不效加酒炒黃連、肉桂;若更不效,則必用二氣丹矣。
香砂六君子湯
陳皮(五分) 半夏(一錢,炒) 人參(二錢) 白朮(一錢,土炒)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木香(五分) 砂仁(四分,炒研)
嘔逆甚急,上原方加漢附子、吳茱萸、柿蒂各一錢,如不效再加黃連(酒炒)肉桂各五分。
二氣丹
水銀(三錢) 硫磺(三錢)
上二味同入鐵鍋內結成砂子,研細末不見銀星為度,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加至四十九粒,皆公丁香,柿蒂各一錢,煎湯送丸。水銀得硫磺自化,呢逆霍亂皆可用之。
產後霍亂
產後勞氣傷血,臟腑虛損,不能運化食物,及冷風相乘,以致陰陽升降不順,清濁亂於腸胃,冷熱不調,邪正相搏,上吐下瀉,名曰「霍亂」。若塊痛未除,宜生化六合湯;塊痛已除,宜藿香和胃散。
生化六合湯
陳皮(四分) 當歸(四錢) 川芎(二錢) 炮姜(四分) 炙甘草(四分) 茯苓(一錢) 砂仁(六分) 生薑(一片)
藿香和胃散
廣藿香(四分) 川樸(八分,姜炒) 陳皮、炮姜(各四分) 當歸 白朮(土炒,各三錢) 人參(一錢) 甘草(三分,炙) 生薑一片,若手足逆冷,原方加漢附子三分。
產後膨脹
胎前素弱,產後又虧,胃難納穀,脾不健運。或因傷食而停滯,或因血虛而便閉。誤進消耗等藥,胃氣益損,滿悶益增,氣不升降,滋熱助積,鬱積之久遂成膨脹。治當審其誤用何物,如誤用耗氣藥,宜益氣湯;誤用消導藥,宜健脾湯;誤用攻下藥,宜養生化滯湯。
益氣湯(古方)
人參白朮(土炒)、當歸(各三錢) 川芎、白芍(酒炒)(各八分) 紫蘇梗、甘草(炙,各五分) 茯苓(一錢五) 陳皮、厚朴(姜炒,各四分) 大腹皮(六分) 木香(二分,研末) 萊菔子(五分,炒研) 木通(五分)
健脾湯(古方)
人參、白朮(土炒)、全當歸、茯苓、白芍(酒炒)神麯(各一錢) 川芎(七分) 陳皮(四分) 甘草(炙) 砂仁(炒研,各五分) 大腹皮(五分)
食物傷胃,原方加麥芽五分;
冷物傷胃及冷物入腹作痛,原方加吳茱萸(鹽炒)一錢。
養生化滯湯
人參(一錢五) 當歸(四錢) 川芎(二錢) 白芍(一錢,酒炒) 茯苓(一錢) 白朮(二錢)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 大腹皮(四分) 肉蓯蓉(一錢五,酒洗)
脹甚,原方白朮加倍,首三味減半。
塊痛未除,原方送三消丸一錢(方見產後下,產後總三方第一方)。病劇者,須服至數十劑。
按:產後脹症最為難治,如服前方未效,非大劑金匱腎氣湯不能去其病。若慮方內熟地黃之滯,則用薑汁、砂仁拌炒,桂附更當重用。再加椒目、蒲種殼、冬瓜子以利水化氣,或加浮萍草為引,以開鬼門,多服益善。俟脹消後則用六君子、八珍等湯調理,可以復原去根,此經驗已多,故附增之。
金匱腎氣丸(古方)(乾地黃八兩山萸肉、山藥各四兩白茯苓、牡丹皮各三兩肉桂、制漢附子各一兩,共為末,蜜為丸)
六君子湯(古方)(二陳湯、四君子湯並用,即六君子湯也。陳皮、半夏、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八珍湯(古方)(四君子湯與四物湯並用,即八珍湯也。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地黃、白芍)
產後口渴或兼小便不利
凡產後口燥咽乾而渴,兼小便不利,由血枯而多汗,且勞倦傷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生化之氣不運,滲泄之令不行。是以上無津液流通,而有咽乾燥渴之症;下則膀胱閉滯,而有水道不通之候。治當助脾益肺,升降氣血,則氣血流行,陽升陰降,自然津生而便利矣。若認口渴為火盛,而用芩連知柏以降之;便澀為水滯,而用五苓等味以通之,非徒無益而反害之。
梅村曰:「此論非常真切,小便由於氣化,氣足小便順,否則反是。書曰:「氣化則能出矣!」故補氣生津,實至言也。膀胱藏津液之所,真陽不足,元氣不升,則不出矣!是以補氣填精為上。」(書云:「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以此證之,男女各有精也。」宗岳集註)
助脾益肺湯
人參 黃耆 麥冬(去心)、當歸(各二錢) 五味子(十粒) 升麻(四分) 茯苓(一錢五) 葛根(一錢) 甘草(四分,炙)
汗多,原方加酸棗仁二錢(炒研)、麻黃根一錢(炙)。
大便不通,原方加肉蓯蓉二錢。
小便不利而產母壯盛熱劇者,暫以原方加知母、滑石粉各一錢,便稍利則減。渴甚以生脈散代茶。
生脈散(古方)
麥冬(去心,二錢) 五味子(一錢) 人參(三錢),水沖或水煎,皆可。
高氏《胎產方案》卷四
產後下
產後便數淋症
凡產後小便數者,由腹內夙有冷氣,因虛而發。宜桑螵蛸散。或以益智仁二錢,炒研為末,米飲送下。若淋漓作痛,亦由產母虛弱,冷氣客於腹中,以茅根湯治之,或御製通便秘方,或以金鑰匙散治之。
桑螵蛸散
桑螵蛸(二十枝) 人參(三錢) 黃耆(三兩) 鹿茸,牡蠣、赤石脂(各二兩)
共為末,每服二錢,大米湯送下。
白茅根湯
白茅根、瞿麥、茯苓、車前子(炒研)、通草、滑石粉、麥冬(去心)、甘草(分數臨症酌用)、燈芯五寸
御製通便秘方(清朝宗室秘方,專通小便。)
用陳倉小米半斤,淘濃泔澄清熱服,小便即通。
若血淋,米泔湯加淮牛膝二錢。
金鑰匙散(龔狀元方)
此方專行通淋。
滑石、蒲黃各三錢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沸水沖服。
產後傷脬小便淋數不止
產後傷脬,此緣穩婆不慎之故,急以白及散治之。
白及散
白及鳳凰衣(即生雛之雞卵皮)、桑螵蛸各三錢,共為細末,入豬脬內,煮爛食之即愈。
產後水腫
產後四肢浮腫,皮膚光滑,脾虛不能制水,腎虛不能行水故也。當大補氣血為主,佐以蒼朮、白朮、茯苓等藥。虛加人參;熱加木通、麥冬、黃芩;若因風冷濕氣傷表,無汗而腫,宜五皮散加姜皮、半夏、蘇葉以微表之,使水氣從皮毛而出,然後以補劑調理。
利水大補湯
人參、黃耆、何首烏(各二錢) 白芍(酒炒) 茯苓皮(各二錢) 白朮(三錢,土炒) 陳皮(六分) 木瓜(八分) 蒼朮(炒)、川樸(炒)、大腹皮、木通(各一錢)
加味五皮散
大腹皮、五加皮、茯苓皮、地骨皮、姜皮、青皮(醋炒)、半夏(姜炒)、蘇葉各一錢,水煎服。
產後熱蒸成勞瘵症
產後勞瘵症,皆由嗜欲無節,起居不時,以致真陰耗竭,虛火上炎。或蒸而熱,或往來寒熱,似瘧非瘧;或咳血咯血,自汗盜汗;或心神恍惚,夢與鬼交;或經水閉塞,日漸羸瘦,皆緣陰虛生內熱所致。熱鬱積久,變成虛怯。宜清熱止嗽,潤肺瀉火,滋補真陰,以復其元。患此者,必須寡欲內養,方能有效,否則不治。
保真湯
川貝母(去心)、茯苓(各五分) 川芎、麥冬(去心)、地骨皮(各一錢) 當歸、生地白芍(酒炒,各二錢) 五味子(十粒,研) 天冬(一錢半,炙) 桔梗(八分) 甘草(三分,炙) 大棗(二枚)
虛甚,原方加人參一錢,黃耆八分。
脾胃弱,原方加白朮(土炒)、山藥(炒)各二錢,砂仁三粒(炒研)。
加味大造丸
紫河車(一具,清水洗淨,新瓦燒乾) 生地(一兩) 人參、當歸、山藥(炒)、枸杞(各一兩) 知母(一錢) 五金、石斛(酒蒸)、麥冬(去心,各八錢) 銀柴胡(六錢) 龜板(五錢,醋炙)
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水送下,旦夕用。
按:以上二方,但舉其概,至辨症施治,全在臨時裁取。如補中益氣湯、六味腎氣丸、八珍湯、十全大補湯、還少丹、加味逍遙散,此數方俱可治勞瘵,因症選用可也。
蓋產後氣血已虧,陰陽兩竭,應得大溫大補,助真陽以生真陰。引火歸原法,當用真阿膠,上肉桂為主,將虛火假熱下降丹田。加以苓朮參耆,健脾補氣;略以龜膠、石斛、炒熟地、沙苑蒺藜,補陰以佐助之,服至四五劑,必見效矣。切不可用滋陰清肺等藥以重危之也。俟其胃開脾運,火降陽回,然後再於溫補之中,加入治嗽等味,自可活人。如服清涼藥過多,必至真陰上越,如症現兩顴紫紅,氣虛上喘,眼白處淡紅,須用製附子,遲則陽脫矣。
補中益氣湯(方見卷一,胎前子滿門。)
六味腎氣丸
熟地黃(八兩) 山萸肉、山藥(各四兩) 雲茯苓、牡丹皮(各三兩) 桂枝(一兩)
共為末,蜜丸桐子大,紹酒送下。
八珍湯(古方,見卷三膨脹門。)
十全大補湯(即八珍湯加邊桂、黃耆。)
喻氏還少丹
山藥、牛膝、遠志、山萸、白苓、五味、巴裁、寸云、菖蒲、楮實、杜仲、茴香、枸杞、熟地黃各二兩,蜜丸酒引。
加味逍遙散(方見卷一,胎前小便帶血門)。
產後心腹痛(附真心痛)
產後心痛即胃脘痛,以胃脘在心下,俗謂之心痛,實胃脘痛也。平常亦有之,皆因傷寒氣及生冷食物故作痛。平常專散寒行氣,而消積化食。產婦用生化湯,佐以散寒消食之品,無有不效。若腹內痛,必血塊未除,只服生化湯,佐以益母丸、鹿角炭治之,則瘀消痛止。若風冷乘虛作痛,亦宜茱桂生化湯,因方有肉桂、吳茱萸,可以溫散之也。
茱桂生化湯
肉桂(八分,研) 吳茱萸(七分,鹽炒)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炮薑、甘草(炙,各五分)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研) 生薑(三片)
傷米食心胃痛,上原方加神麯、麥芽(各一錢,炒)。
傷肉食心胃痛,上原方加砂仁、山楂(炒焦)各一錢。
中怒氣心胃痛,上原方加烏藥、白蔻各五分,延胡索一錢(醋炒)。
若中寒氣,倍加桂姜。然心痛有九種,皆以加味理中湯治之。
加味理中湯(此方治九種心痛)
人參(一錢) 白朮(二錢,土炒) 茯苓(二錢) 甘草(七分,炙) 乾薑(一錢,因血痛減半炒炭用之) 漢附子(二錢) 肉桂(一錢五分,研) 白蔻(五分) 延胡索(一錢,醋炒) 乳香(一錢五分,炒,去淨油)
一、氣心胃痛原方加木香一錢,鬱金一錢(酒炒),良薑一錢(醋炒),丁香十隻(紫色)。
二、血心胃痛原方加五靈脂一錢五(醋炒),蒲黃七分(炒),當歸身二錢(酒炒)。
三、寒心胃痛原方加吳茱萸一錢(鹽炒),蘆巴二錢(鹽炒,)小茴香一錢五分(鹽炒)。
四、食心胃痛原方加神麯一錢五(炒),山楂二錢(炒),雞內金二錢(焙),廣橘皮一錢,母丁香七分。
五、蟲心胃痛原方加川椒四十粒,烏梅二個,黃連(先用一錢煮汁,以連汁炒吳萸八分),榧子肉三錢。
六、痰心胃痛原方加法半夏二錢,肉蔻一錢(煨),海沉香一錢,牡蠣粉二錢,橘紅一錢。
七、積心胃痛原方加母丁香八分,盔沉香一錢,佛手柑一錢,巴豆霜三分(焙乾,用濕豆腐皮包裹作小丸形,用前汁冷透送下此丸)。但巴豆霜必積痞現(脾積為之氣痞)而不化,病甚急,他藥不效時實不得已而始用之,再察霜中去淨油否,慎之。男子用之不必去淨油。
八、虛心胃痛虛有陰虛,陽虛之別。陰虛原方加熟地一錢(益智仁、砂仁各六粒研,合薑汁同拌,炒焦用),枸杞(二錢,酒炒),阿膠(二錢,蒲黃炒銑),萸肉(二錢,酒炒),姜(將原方中之乾薑減半,炒黑);陽虛原方中人參、乾薑加一倍。
九、實心胃痛原方減人參,白朮,肉桂,附子,加枳殼二錢(炒),草蔻一錢(研),桂枝八分(醋炒);甚者原方加川大黃三錢(將大黃先為末,用菲菜汁拌均,九蒸九曬)。
特真心痛,指甲青黑,手足冷,朝發夕死,以美芙蓉炭五分,水沖服立愈。
按:產後胃氣痛,其人必素有舊病。產後氣血大虧,其病自然加甚。但症有九種,當辨氣血寒食蟲痰積虛實,治宜加味理中湯為主。以上各症加減,必須認明證侯,然後施治為要。
產後遍身疼痛及腰腹痛
凡產後遍身疼痛,由產時百節開張,血脈凝滯,累日不散,則經脈經絡不舒,故腰背不能轉側,手足不能動履,或兼身熱頭痛。若誤認太陽表邪而發汗,則手足逆冷,變成險症矣。宜祛痛散治之。婦人腎位系胞,腰為腎府,至產勞傷腎氣,損動胞絡;或產未平復而風寒乘之,二者皆致腰痛。宜養榮壯腎湯,或加味大造丸。若小腹作痛,未曾服生化湯,問惡露如何,若可按揉而稍止者屬虛,並宜桂延生化湯治之。
光緒丁酉,泰安城汛把總周振甲先生之夫人,患產後遍身疼痛,以祛痛散加減,三劑而愈;繼服桂延生化湯,二劑復元(即本門第四方)。
祛痛散
人參、白朮(炒,各一錢) 當歸(二錢) 黃耆(八錢,炒) 川牛膝(三錢) 獨活(一錢) 半肉桂(五分,研) 韭白(一撮) 生薑(一片) 秦艽(三錢),水煎。
有汗,減生薑,獨活。無汗,加益母草三錢。肚痛,加醋炒五靈脂四錢,減參耆。
養榮壯腎湯
續斷杜仲(炒炭)、獨活桂心(研)、川芎(各八分) 防風(四分) 當歸(二錢) 桑寄生(八分) 生薑(三片)
加味大造丸(方見本卷熱蒸成勞瘵門)
桂延生化湯
肉桂(研)、延胡索(炒)、炮姜(各四分) 甘草(三分)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研) 川芎(一錢) 當歸(三錢)
如痛止,原方減肉桂、延胡索。
如臍下無血塊,而仍痛不止者,原方加熟地三錢。
產後乳癰乳疽
產後乳癰乳疽初發時,寒熱往來如瘧,不可作瘧治,亦不可全用敗毒消疽等味,當大補氣血,佐以金銀花等味,以散邪毒。若膿未成,痛不可忍,宜瓜蔞乳沒散;已成膿,宜排膿大補湯,外用馬蹄香搗爛敷之;若膿已出,而虛弱日甚,宜十全大補湯。
瓜蔞乳沒散
全瓜蔞(一枚,皮仁皆搗爛) 當歸、金銀花(各三錢) 白芷(一錢) 青皮(五分) 乳香(去油)、沒藥(炒,各五分) 甘草(四分,炙) 蒲公英(五錢)
水煎,加酒一盅服。
排膿大補湯
人參、白朮(土炒)、生地、金銀花(各二錢) 全當歸(三錢) 茯苓(三錢) 黃耆(四錢,炒) 連翹(五分,去心) 青皮(三分) 烏梅(一個,研) 白芷(五分) 大棗(一枚)
十全大補湯(古方,本卷第四章略述,此詳之。)
人參(三錢) 白朮(二錢,土炒) 熟地(五錢,炒) 當歸(三錢) 茯苓(四錢) 川芎(一錢) 甘草(二錢) 肉桂(一錢,研) 黃耆(三錢) 白芍(三錢,酒炒)
泄瀉,原方加蓮子十四粒(研)肉豆蔻一枚(煨研)。口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一錢。不長皮,原方加雞內金二錢。不收口,以參末膏藥貼之;或原方加浙貝母三錢。
按:乳癰乳疽潰後,總以十全大補湯為最宜。若或稍有火毒,原方減肉桂,加金銀花、蒲公英、遠志肉、紹酒煎,日服三煎自安。
產後流注
產後惡露流注於腎腰關節之處,或漫腫,或結塊作痛,久則腫起,肢體倦怠,急用蔥熨法以散外腫,內服參歸生化湯以散血滯。至已潰、未潰,其法參之乳癰症中。
蔥熨法
用生蔥一握搗為餅,貼患處,加厚布三四層以炭火斗熨之,立效。此方又治癰疽初起。
參歸生化湯
人參(二錢) 當歸(三錢) 川芎、黃耆(各一錢半) 肉桂(八分,研) 甘草(五分) 白芷(一錢半)
五香餅灸法
公丁香、木香、沉香、肉桂(各一錢) 麝香(五分)
上五味共為細末。
五香餅灸流注法,以五香末用米湯為餅,先以大蒜泥鋪初起之患處,以五香餅放蒜泥上,用艾火球灸在餅上,痛者灸至不痛,而癢則止;癢者灸至痛則止;如不痛不癢者,灸至皮肉融洽為度,多灸一二次為貴,毒自散矣。若灸陰毒、無名腫痛風毒,原方加白芷、紫蘇、薑黃、血竭花各五分,同和為餅,灸法同流注。
產門腫痛
臨產用力過多,以致戶門兩旁腫痛,手足不能舒伸者,用四季蔥(即芽蔥)入乳香末搗成餅,貼腫痛處,良久即愈。
陰門突出
臨產用力逼送,陰門突出者,四物湯加龍骨少許,連進二服。外用如聖膏貼頂,少收即拭去。
龍骨四物湯
龍骨(一錢) 熟地(四錢) 全當歸(四錢) 白芍(四錢,酒炒) 川芎(二錢)
如聖膏(又名收線子乳膏,方見臨產胎衣不下門,又見諸異症門。)
產後陰癢
陰門發癢者,乃產後脾胃不和,氣血不調,宗氣下陷,濕熱下逼陰中,因之而生蟲,其癢者乃蟲咬陰戶也。治宜加減補中益氣湯,外用薰洗、貼法。
加減補中益氣湯
黃耆、人參(各錢半) 當歸身、甘草(炙)、白朮(土炒,各一錢) 陳皮(五分) 升麻(三分) 川椒(二十粒) 烏梅(三個) 吳茱萸(三分,用川黃連同炒) 生薑(三片) 大棗(三個,燒)
外用薰洗法
蛇床子(一兩,炒研) 川椒(三錢) 蔥白(五寸) 苦參(五錢) 熟艾葉(三錢)
煎湯取汁,盆中先熏後洗。若薰洗不效,連用三四次。如再不愈,用椿白蛇床方,或用豬肝貼法即愈。又方:椿白皮四錢,蛇床子四錢,煎水薰洗,其癢自止。
外用貼法
豬肝一頁(回族以羊肝代之),竹刀切一分厚之片,用芝麻油搽過,放新瓦上用火炙之,至熱氣香時,乘熱即貼陰門癢處,冷再換之,換三次即愈。用時先洗後貼。
又方:用小雞一隻,剖開去毛,去臟腑,煮熟用滾醋烹透,貼癢處即愈。
陰門生瘡
陰門生瘡,亦下陷濕熱所致,宜服加味補益敗毒散。
加味補益敗毒散
生黃耆、人參(各二錢) 白朮(一錢,土炒) 甘草(八分,炙) 陳皮(一錢) 當歸身(二錢) 升麻(五分) 荊芥(一錢) 銀柴胡(一錢) 肉桂(五分,研) 乳香(一錢) 防風(一錢)
外治熏洗方
金銀花、甘草、元參、土茯苓蒼朮(炒)、霜桑葉、白芷、苦參、蔥白、蒜梗、川椒各等份 槐枝五寸,水煎薰洗。
加昧三仙丹(原方列本門之末)
三仙丹底加大黃、黃連(各一錢) 象皮(二錢) 無名異(一錢) 輕粉(五分) 冰片(一分) 樟腦(五分,研調) 煅甘石、黃柏各二錢,共為細末摻瘡。如干,用豬膽汁和芝麻油調搽之甚效。
《本草備要》:「治金瘡折傷,癰疽腫毒。醋磨塗,止痛生肌。人受杖時,須服三五錢,不甚痛傷。生川廣,小黑石子也。」
升樟腦法
樟片(一兩) 薄荷葉(一兩,鮮) 好磁碗二個,將薄荷葉鋪一碗內鋪均,將樟片放在薄荷上,用一碗蓋之,以竹紙封口二三重,勿冷泄氣,用木炭火緩緩燉三炷香為度,止火待碗冷,開碗上蓋,碗上之霜即樟腦也。
升三仙丹
水銀輕粉(研)、火硝(研)各一兩,拌均,入一大傾銀罐內,上以小罐蓋之,用鹽泥封固。以木炭火煅至三炷香為度,取出冷定,蓋上霜為丹頭,底下為丹底。拔毒用丹底,收口用丹頭。凡各瘡毒摻藥俱奇效。一方火硝、白礬,用小鍋一口,將藥入內,蓋一磁碗亦可升丹。
乳汁不通(附孕四年產子缺乳)
產後乳汁不通,其故有二。一由氣血兩虛,乳汁稀少;一由氣閉血滯,壅塞不行。蓋婦人多優思忿怒,憂思則氣結而血亦結,忿怒則氣逆而血亦逆。甚至乳硬管塞,脅痛煩熱,故古方於通乳藥中多用香附,木香、青皮者,以行氣故也。用玉不留通乳而兼行也。惟由氣血虛弱,則不用利氣之藥。須服豬蹄湯、公雞飲、鍾乳飲等方,以年紀大小壯弱酌用之。
豬蹄湯(此方純補四十歲後,氣虧血虛者宜之。兼滯,公雞飲。)
豬前蹄(一對,用公豬擇過的) 糯米(一斤) 生黃耆(一兩) 西黨參(一兩) 通草(五錢),先將藥煎汁去渣,將藥汁入大砂鍋內,再入豬蹄、糯米,用河水楊木火煮爛飲之,食之效甚。
公雞飲(此方半行半補,三十歲後氣血虛者,有滯宜之。)
大白公雞(一隻,去毛臟) 西黨參(一兩) 黃耆(一兩) 穿山甲(三錢,炒銖) 王不留(三錢,炒)
先煎藥汁一碗(去渣),再與長流水數碗煮雞,飲食之,乳汁自通。
鍾乳飲
鍾乳粉(二錢) 漏蘆(三錢),水煎服。
鯽魚飲
鯽魚(半斤) 木通(五錢),水煎服。
大豬蹄湯
七星豬蹄(一隻) 當歸(五錢) 熟地(六錢) 人參(二錢) 川芎(一錢) 半通草(一錢) 枸杞(三錢) 黃耆(三錢,炙)
先煮豬蹄濃汁,以蹄汁煎藥服之。凡乳汁不通,皆由氣血不足之故。如人稍壯氣閉,則加王不留行一錢(炒)。
化滯通乳湯(此方新產年少,氣血盛閉者宜。)
香附(二錢,酒炒) 木香(一錢,研) 陳皮(一錢,炒) 胡蘆巴(一錢,炒研) 通草(一錢) 穿山甲(一錢,炒銖) 王不留(二錢,炒) 皂角刺(一錢) 川芎(一錢)
懷孕四年產子缺乳
余故里有戶婦人者,懷孕四年產一子,其間均以為病,用行滯消脹等藥皆不效。至臨產前十日,延余診治。其脈,左尺滑實而數,余曰:「是喜也,非病也,將臨產矣。」因用耗氣藥太多,余以六君子救之,服二劑而產一子。因體虛缺乳,用十全大補湯五劑,大豬蹄湯二劑,乃復其元,乳亦流矣。余悅曰:「幸而有夫,若是寡婦,何處洗冤?」聞者皆奇之。
六君子湯(見卷三產後膨脹門)
十全大補湯(見本卷產後乳癰乳疽門)
大豬蹄湯(見本門第五方)
按:上症前醫誤為癥瘕,用破藥百餘劑,產一男子,全體決然無恙。莫非天賜其子乎?其子毛髮指甲皆長於普通赤子三四倍,滿月扎小辮,四月能步行,非常頗實。一旦謂宗岳曰:「爾開診後,遇寡婦患此,當以為標而救之。」不獨此案,然古人亦有之,詳見《濟陰綱目》。
消乳
產後無子飲乳,有乳而欲消者,以麥芽一兩(炒末),四物湯調服即消。或用神麯二錢(炒末),紹酒調服,日用一次。
產後諸異症
下物如缽
產後陰中下一物如缽狀,有二歧者,乃子宮也。用補中益氣湯去柴胡,連進二三劑,一響而收後,以四物湯加人參調理。白芍終須少用,至七日外,另行斟酌。
下物如帕
產後陰中下一物如帕,約重斤余者,因臨產勞役或肝痿所致。又有黏席不上者,則系脂膜無妨,治法同缽症。
下物如茄
產後陰中下一物如茄,蓋兒袋也。名曰「茄症」。由產時用力過多,元氣下陷之故,治宜補中益氣湯以升提之,自然漸退。
補中益氣湯(方見卷一胎前子滿門,缽症、帕症、茄症皆宜之。)
下肉線
產後倉遑驚擾,用力過多,以致育膜有傷,垂出肉線一條,約長一二尺,牽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動之,則痛苦欲絕,宜先服失笑散數劑,再用生薑三斤,搗爛以清油二斤拌均炒,令油於焦為度,即用熟絹五尺折作數層,令穩婆輕手盛起肉線,使屈曲一圈納陰戶口,用絹袋兜前油姜,稍溫敷在肉線上熏之。姜冷則以木炭火熨熱,使常有姜氣。如姜氣已過,又用姜照前制度熏一日一夜,其線即縮入一半,二日縮盡。再用芎歸湯調理,萬不可使肉線斷作兩截,一斷則不治矣。
失笑散
蒲黃、五靈脂各二錢,共研末醋調服。
芎歸湯
川芎(一錢) 當歸(二錢)
補中益氣湯
去柴胡重用黃耆,產後下物各症,服之皆效。(方見胎前子滿門)服之線不收者,貼子乳膏自效。
收線子乳膏(又名如聖膏,正方見胎衣不下門。)
蓖麻子肉(一兩) 滴乳香(五錢,去油),研為膏攤布上,貼頭頂心,所下之肉線即收。盤腸下生者,貼之腸自收。凡用此方腸以已收矣,即去膏貼,肉線者亦然。
乳懸
產後瘀血上攻,忽兩乳伸長,細小如腸,直過小腹,痛不可忍,名曰「乳懸。」用川芎、當歸各一斤,水煎濃汁,不時溫服。再用芎歸二斤,燒煙於病床前,令病人曲身低頭,將口鼻及患乳常吸菸氣,則瘀血消而乳復舊矣。若收不復舊,再用一料即愈。或以收線子乳膏貼之,乳收膏去,遲遲有損。收線子乳膏見下肉線門,即上案末方。
陰挺下脫(產後平常皆有之)
產後陰中下精肉一塊,如菌或如雞冠,約長寸許,甚至有滿尺者,名「陰挺下脫」,即平常婦人皆有之。總因元氣下陷所致,治法與茄症相似,用補中益氣湯。產婦減柴胡,平婦用原方,以內有升麻提脾氣,而症自愈矣。
補中益氣湯(方見子滿門)
產後癰疽並內外腸癰
產後癰疽,此由氣衰血阻,營衛不調,經絡不行,瘀而為毒,甚則發為內外腸癰。外腸癰不易治,內腸癰更難療。稍有不善必致穿腸爛肚,無可救矣!宜服加味十全大補湯。內腸癰腫痛,當臍必硬,外用灸法,內用托補方。如肚腹脹痛者,內腸癰是也。
內托方
加味十全大補湯
黃耆(五錢,生) 人參(一錢) 白朮(土炒)、茯苓、遠志肉(甘草水炒)、金銀花(炒,各二錢) 甘草(炙)、白芍(酒炒)、白芷、肉桂、防風(各一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 半熟地(六錢)
此方宜用之疽症或他癰症,產後未滿一月時,方中加益母草三錢紹酒一盅。腸癰去白芷,加荊芥一錢;去防風,加毛慈姑二錢。
如毒已久將成膿,加皂角針一錢,蘆薈一錢,瓜蔞皮一個,蔥白三寸。
杏圃問曰:「外腸癰眼藥後,內毒已消,往往有寒毒結如雞腸者,何也?」淑濂子曰:「因內托藥力已到,毒必從臍出矣,牢不可斷,不可疑為人腸也,用太乙膏蓋之自退下。」
內腸癰若潰,必從大便瀉膿血也,用太乙膏作丸,服之自愈。
千金活命丹(孫思邈方)
黃耆(四錢,生) 人參(一錢) 漢附子(二錢) 鱉蝨、小胡麻、當歸身(各二錢) 白朮(二錢,土炒) 肉桂(一錢,研) 蒺藜(炒) 茯苓 甘草(炙) 毛慈姑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二錢) 何首烏(四錢,法制) 文蛤粉、白芷(各一錢) 荊芥(一錢半)
外灸法(凡癰疽初起紅腫者,陽毒也,易治。平凹硬結不痛,頭如米粟者,陰毒也,難療。)
三辛附子片(此方灸陰毒)
漢附子生用一片,放患處,用生蔥薑蒜搗為泥,置附子片上,再用大艾壯置泥上,燃艾灸之。或十四壯、二十一壯灸後,能散更好,如爛則用塗法。
塗法
塗癰疽,用山上陳牛糞搗末,芝麻油調塗之。或蔥白三寸,蜂蜜一兩,保安萬靈丹三錢搗塗(方見卷三癱瘓門)。忌用涼藥塗,致毒內攻,禍不旋踵。涼藥者,塗陽毒症也。平時癰,塗宜涼藥,如藍葉,或公英,或馬齒莧,搗塗皆效。
太乙膏
《醫宗金鑑》方,內癰外瘡俱用之,分量按症酌宜用之。
元參、赤芍、白芷、當歸(各二兩) 柳枝、槐枝(各一百寸) 肉桂(二兩) 沒藥(三錢) 大黃(二兩) 木鱉(二兩) 輕粉(四錢,研不見星) 生地(一兩) 阿魏(三錢) 黃丹(四十兩,水飛) 乳香(五錢) 血餘(一兩)
真芝麻油五斤,上藥十六味子,留下黃丹,其餘入油煎焦去渣,熬至將油滴水成珠,下丹收膏入水中聽用。
產後狐惑
產後狐惑症,乃外感傷寒,邪傳入里,寒變為熱。里有不清,則濕熱結為陰毒,流注大腸。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濕熱鬱久生蟲,漸蝕肛門,萬難救一。蓋產後氣血虧,又兼外感,所謂兩感症也。忌用柴胡、山梔、黃芩、川連、知母、黃柏、丹皮涼瀉等藥,遏郁寒邪,謂之引賊入院。宜十全大補或補中益氣加減治之,人參斷不可少也。
十全大補湯(見本卷產後乳癰乳疽門)
補中益氣湯(見卷一胎前子滿門)
此處用上二方內加文蛤二錢(粉)大胡麻四錢(炒研)
產後脫肛
產後脫肛,宗氣下陷,非大補不可治,宜加味益氣湯。
加味益氣湯
人參(一錢) 茯苓 黃耆(炙)、白朮(土炒)、甘草、菟絲餅(各五錢) 熟地(八錢) 淡附子(五錢) 歸身(四錢) 升麻(七分) 川芎(一錢) 五山萸肉(四錢) 桂心(一錢,研) 煨生薑(一錢) 大黑豆(四十九粒) 龍眼肉(一枚)
脫肛外治法
鱉頭膏
鱉頭一個(煨),荊芥三錢,共為細末蜂蜜調為稀膏,塗肛門上,用陳草鞋一隻烤熱,緩緩托上,鞋冷再烤,敷肛門,連三四次自愈。
三豆膏(此方亦治痔瘡)
大黑豆、綠豆、赤小豆各一錢,枯礬五分,共為末,蜜調塗肛門,用溫草鞋托上即愈。
產後頭風鼻淵
產後頭風皆由氣虛血弱,督脈不通於腦,任脈不交於腦,而髓海空虛,風寒乘入所致。積久則鼻流黃涕,稠黏腥臭,腦痛如破,頭痛。如畏風不可作風治,照古書所言:「治風先治血,血活風自滅」之意。治產後更當治血,治氣。蓋氣足自能生血也。況頭為諸陽之會,則補陽又不可缺,法當腎氣大補湯加減治之。
加減腎氣大補湯
熟地、萸肉、山藥(炒)、漢附子(制)、黃耆(炙)、當歸身、甘枸杞、菟絲餅(各四錢) 茯苓(三錢) 丹皮、澤瀉、肉桂(研) 川牛膝(各二錢)
巔痛,原方加川芎一錢,藁本五分,細辛七分,童便一盅(沖)。兩太陽穴痛,原方加荊芥,防風各一錢,淫羊藿二錢,童便一盅。
牽引眼痛,原方加殭蠶(炒),威靈仙,蟬蛻各一錢。
面上起塊如餅,原方加蠍子梢八分,海桐皮一錢五,石決明二錢(煅),乾蟾蜍一支。
面上紅腫如遊風,原方加白頭翁、牛蒡子各二錢,獨活、羌活各一錢,地丁二錢(黃花)。
眼珠紅沿出淚,原方加穀精草一錢,霜桑葉十片(炙),乾蟾蜍一隻(香油炙酥,研為末,以藥汁沖服,見火無功)。
補血湯
黃耆二錢(炙)、當歸身(三錢) 甘草(一錢,炙)
獨芥散
荊芥二錢(研磨),煮大黑豆汁調服。
獨萍散
浮萍草三錢(研末),煮黑大豆汁調服。
產總後三方
三消丸,消死血,套積痰結;烏金散,治產後十八症;濟坤丹,治產後氣疼瘀痛,一一如下。
三消丸(又名化堅丸)
治婦人死血、套積痰結、塊痛等症,無不神效。
吳茱萸(四錢) 川黃連(一錢) 益智仁(一錢) 萊菔子(一兩,炒) 川芎、桃仁、梔子(炒黑)、麥麩、神麯(炒)、三稜、文術(醋炒,各五錢) 山楂、香附(童便炒,各一兩)
先將吳茱萸煎汁浸黃連,待浸透,炒乾一半,下半再同益智仁炒乾,去益智仁炒乾,去益智仁同下十味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服,每用五十丸,補中益氣湯送下。或每服四十丸,白朮二錢(炒)當歸三錢陳皮一錢引。
補中益氣湯(見卷一子滿門)
烏金散治產後十八症
(一)產難(十)失音不語
(二)胎衣不下(十一)血邪癲狂言語
(三)死胎不下(十二)心腹痛
(四)眼花(十三)百節痠痛
(五)口乾心悶(十四)舌乾津枯鼻中出血繞頂生瘡
(六)寒熱如瘧(十五)腰痛如角弓
(七)咳嗽寒熱不定(十六)小便短縮
(八)敗血入肝(十七)喉如蟬聲
(九)敗血入四肢浮腫(十八)胸膈氣滿,喘逆不食
烏金子(即黑大豆)紫威(即凌霄花)大薊根當歸肉桂(研)血餘(無病之人發灰)蒲黃(炒黑)木香赤芍牙皂角(炒黑)蠶脫紙(燒存性)棕皮炭(炒盡)各五分紅花一兩川烏一枚(生用五分)辰砂血竭花各少許。
上除燒灰者以外,另研細末灰,藥末和勻,每服一錢,生薑湯酒送下,甚至一日三劑。濟坤奪命丹即回生至寶丹,功同烏金散,取效更速,但過於峻,非萬不得已,不宜用之。
濟坤奪命丹(有古方濟坤丹,見產後上惡露門。)
此方一名回生至寶丹。惡露不下,陣陣作疼,中痞,心胃疼,腰腹疼,瘀血疼,兒枕疼,小便不利疼,氣不和,風寒等症,用之皆效。
乳香(炒去油)、沒藥(炒黑,各三錢) 麝香(三分) 木香(六錢) 熟地、蒲黃、桃仁、牛膝、當歸、川芎(各一兩) 三稜、酒白芍、羌活、橘紅、萸肉、五靈脂(各五錢) 青皮、良薑、香附、元胡、蒼朮(炒)、坤草(各一兩) 天葵子、甘草(各五錢) 烏藥(一兩五錢) 大黃(一斤,研末) 蘇木(三兩) 大黑豆(一斤) 紅花(三兩,炒)
上先將前四味為細末,再將後二十一味為末和勻,再將大黃末入醋三斤煮乾,再將蘇木、大黑豆用河水煮汁,再將紅花用南酒煮汁,然後將蘇、豆紅汁入大黃內曬乾,與前藥共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重五錢,每服一丸或二丸,旦夕用,南酒送下。
以上三方俱治標之藥,若可稍緩,仍當以大補為本,即萬不得已而用之。只可二丸,隨迸補劑,不然取快一時,非無速效,禍不旋踵,悔無及矣!
胎產應備藥品
凡胎產藥品,必選地道,必得炮製,萬一不善,藥反有礙,謹列於下。
熟地,以河南淮寧產乾地黃大塊者十斤,生薑四斤取汁,益智仁四兩,揀砂仁四兩均研末,紹酒二斤與薑汁、二仁末同拌地黃內,日曬令汁水皆歸地黃中,以得陽氣,再加紹酒四兩拌,九蒸九曬,再用牛乳一兩拌其中,收磁器內聽用。
當歸,以甘肅秦安產者佳。泄瀉用陳壁淨土調水,浸炒乾,余方用南酒或醋炒,或生用(土炒止瀉,酒炒散瘀,醋炒斂汗,生用生血。)
川芎,酒炒余方生用,個大香甚者佳。
白芍,酒炒,一概不可生用,以杭州產者佳,大者美。
人參,人參以長白山野產為最好,其山人養者次之,山鄰高麗產者尤次之,其價皆昂。貧寒之人無財力者,以潞黨參加二倍代之,必用生薑汁、粳米拌蒸,再略炒,總不及人參力久。人參為末吞下,再服藥為最宜。黨參有潞黨、東黨之別,性大同,少用則逆,多用則順,亦酌宜用之。
白朮陳黃土炒,若咽乾發燥,用人乳汁炒,於白朮亦然。
蒼朮、術者,古人無分白、蒼、於三種,乃後人細推而分之。白補;蒼滲;有燥痞,於朮兼功而潤而順。因於術價昂,貧寒之人,乃以蒼白代之,蒼米泔炒。
茯苓人乳汁拌蒸,白上、赤下、茯神中,守廣產者為上,野產者更好。
茯神以抱木者即茯苓心,治怔忡、盜汗、驚悸,用豬心血拌蒸炒或硃砂拌。
甘草去皮蜜炙,若遇中滿脹悶等症、嗜酒之人忌用。虛症莫缺,產汾州者佳。
黃耆胎前生用,產後酒炒,勿用蜜炙,性過滑潤也。產北口者佳。
邊桂去粗皮曰「肉桂」,靠骨處去茸皮曰「桂心」。單取心薄片,入藥鍋煎一沸即止。凡香味久煎減功,如丁香、沉香等味皆畏火,宜研末沖服功大。產安南者佳,產廣州者亦佳。
紅花真西藏紅花細長絲,每用只可二三分。人造花與魯豫花同功,西藏花一分頂魯豫花一錢。
吳茱萸用止腹痛,以黃連汁炒用,去寒滯,單用湯泡五次可也。曬乾鹽水炒,以黑灰色淨豆者佳。
延胡索又名玄胡,又名元胡,堅肥者佳。五靈脂(糖者佳),良薑(肥者佳),蘄艾此四味俱用醋炒。
貢阿膠、鹿角膠、龜板膠此三味,治失血薄黃炒;嗽,蛤粉炒;余方生用,皆細亮不醒而味清者佳。
淫羊藿、鹿茸(馬鹿茸以肥短輕嫩者為上,細小者否。)皆羊酥炙。
枸杞補陰藥則青鹽水炒或黑芝麻炒;補陽藥用小茴香、胡蘆巴、川椒拌炒皆可。以甘肅產者佳。
益智仁、胡蘆巴、小茴香、蒺藜,此四味俱鹽水炒。
川杜仲鹽水炒或薑汁炒,皆將杜仲炒斷絲存性。
益母草又名坤草,為產後去瘀生血之聖藥,按瘀血多少酌宜用之。
枳殼麥麩子炒,老黃色肥白者佳。
大黃產四川,又名川軍,有錦紋者佳。熱症,酒炒;痢積,韭菜汁拌蒸,九蒸九曬;至於傷寒、溫疫、陽症中生用。
黃連吳茱萸汁炒。遇熱症,酒炒;嘔吐,生薑汁炒。肥大者佳,產四川。
乾薑用止血破瘀,則以醋炒黑;其餘微炒或生用,肥白者佳。
知母、黃柏,皆鹽水炒。上焦有疾則酒炒。其餘生用,肥者佳。
黃芩北口產者,不枯色鮮佳。
丹皮產毫州,香而肥者佳。
山藥產淮寧堅者佳,皆酒炒。
山萸肉治脹症用醋炒,其餘生用。
何首烏無論男女老少,久用諸病皆已。以泰山特產為佳,入藥生用。單食去皮煮爛用之,或為末入米粥飲之皆可。
行醫規則及辨症
蓋行醫者,以求人生而除痛苦為任。勿為已便而救富貴為懷。如此診婦女更進一禮,凡長我者,作母當視之;平我者,作姐妹視之;晚我者,作女侄視之。男女之有別,吾儒之必要。若診尼僧營妓之病,當正顏端坐,命方即退,勿輕己身也。可及診寡婦處女,多留心焉,尺滑實數之脈,或辭或救邪,言不可出口。尺實有力不動者,確是癥瘕,用加減四物湯有驗。加減四物湯:川芎當歸白芍丹參蘇木紅花上邊桂枳實檳榔酌宜用之。《洗冤錄》云:「凡寡婦、處女腹內癥瘕,結塊自下,多似胎孕,則疑似難明。須知胎孕必有衣膜癥瘕只是血塊。其或成形如鱉如蛇等,則受異氣所致,有結成鬼胎者,此不可不辨。又有血盛思念成胎者,及用男子溺器成胎者,是二者皆生子無骨,或有亦軟,尤宜辯之。」
保嬰全書(附胎產方案後)
心亭問於杏圃曰:「幼科一門,載之胎產篇末,何也?」杏圃曰:「老師有言,僅保嬰耳。一月之後,小兒百病自有專科司其責。然新產七日內外,調護失宜,其家因醫治產後,即乘便求救,而概諉不能,未免拂人之意,非所以濟世也,故並及於此。」
保嬰要訣
嬰兒初生不啼,或肛門為脂皮所塞者,用玉簪或金簪通開。《分臺秘訣》云:「兒生不啼由產母少氣也,取臍帶向身持之,令氣人兒腹,仍呵之百度,自啼矣,又以石菖蒲取汁,滴兒口即活。」
夢生
《濟陰綱目》曰:「初生不能發聲為之『夢生』,切不可斷臍,須以棉包兒,將胞連帶用大油紙燃,烤其臍帶,待兒能啼,方斷可也。」
拭口法
小兒將降生,備一清心湯,待兒生下即灌二三匙,再以上等硃砂末抹口中,打盡腹中舊糞;次用朱蜜膏抹口中,不特鎮心安神,亦能解除先天之惡毒。葛氏云:「先以黃連、甘草拭口,使吐其惡汁,稍定再以朱蜜膏抹口中,此安心神而解惡毒之法也。惟兒面色青白,啼聲之響則不須服,宜服甘桃汁,用淨細線布包甘桃泥與兒吮之,後以良善少婦乳哺繼之,永無寒滯之患。」
清心湯
甘草(三分,去皮) 黃連(二分,研),水煎。濃汁,灌兒口中,繼令食乳。或先以硃砂飛末半分,抹兒口中,稍頃乳哺之。
朱蜜膏
硃砂(取色紅如血透亮者,半分飛淨)蜂秋蜜五分,煉好和硃砂末為膏,抹兒口中,繼以乳哺。然兒面色青白,啼聲不響者,此等嬰兒先天軟弱,黃連硃砂之類不宜用之,當以甘桃汁為宜。
甘桃汁
甘草(八分,煮汁) 胡桃(一枚,去殼去仁,上薄皮搗為泥)
上方以甘草汁浸胡桃泥,淨布包乳頭形與兒吮之,繼以乳哺,永無寒滯之虞。
斷臍法
產後要訣:兒出胎洗淨後,方斷臍帶,則不傷水濕,無以致病。斷臍須將汁持盡,否則寒濕入腹,或作臍風。又須於近臍四五寸處,以棉緊扎,用棉包裹,以口咬臍蓋緊扎,則兒血不貫於胞衣,自然痿縮不脹而易下,則胞衣未下,以此方治之,雖延緩數日,亦無大害。斷臍不用剪刀,自無冷氣內侵,可免腹中吊痛之虞。所留臍帶不可太長,則難乾而傷肌肉,且恐引外風為臍風。然亦不可太短,太短則逼內而傷臟,或致腸痛而夜啼。只以兒之手掌長短為度。《千金論》云:「須令足趺上為度,總之以衣尺五寸,斷臍則可矣。」
米牙(除驚風之原)(附板牙、頂珠)
凡兒生下,每日夜將苦茶蘸軟絹攪兒口內,如齒邊有白點,即「米牙」也。即用細銀針挑破,用上京墨汁塗之,永無驚風嘬口之病。有牙床緊硬者名「板牙」,亦須挑破。亦有喉間腫突者,名曰「頂珠」,須以手指蘸冰片擦之,其突自下一方,以雞子清磨銀子水,令兒吮二三匙即愈(板牙治同米牙)。
米牙挑破後,用殭蠶一條燒存性,研硃砂末少許,麝香少許同研,擦挑處,無嘬口、驚風、噤口之病,臍風嘬口亦可用。
臍風
張煥云:「嬰兒斷臍帶後,宜用厚軟布裹護。若乳母不慎或因浴而水入,或兒尿繃中未換,為濕氣所浸,或當風解視,七日內遂成此疾。令兒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即成臍風也。用真白殭蠶四條,炒,去絲嘴為末,蜜調抹唇內即愈」。
嘬口
嘬口之症必先大便熱,須用生犀角及真羚羊角研汁,和蜜調飲之有效。急則用大黃二錢,甘草二錢,水煎服,效甚。
哺乳法
乳者你也,哺者食也,乳後不得與食,哺後不得與乳。蓋乳食相併,難以克化,大則成癖,小則成積,疳氣自此始矣。《保生要》云:「小兒多睡,勿強於乳。守此法者,幼則頗實,長則健壯,至老無陳病,否則反是。」
夜啼
小兒夜啼,用溏雞糞塗兒臍上極桂。或男兒用雌雞糞,女兒用雄雞糞。(此方對世俗農工人言,即公雞母雞。)
護兒法
《精要》云:「初生小兒,夏忌飲冷食生,冬忌火炙衣被,且曰:要得小兒安,多受飢合寒,真至良言也」。《養子真訣》云:「吃熱莫吃冷,吃軟莫吃硬,吃少莫吃多,真至妙之言也。」
稀豆法
《綱目》云:「臍帶干,落安靜瓦上,四周以木火炙之,止令煙盡,勿使成灰,取出以磁碗扣地上良久,待火毒出,研極細。每用一分,加上辰砂五釐共研末,次日以乳汁調塗乳頭上,令兒食之。一日內作二三次服盡,勿待異日,否則不效。」
韓梅村曰:「上法食之,永不生斑疹,生亦輕矣。」
又方:小兒百日內用淨金銀花一兩,甘草五錢,煎湯久服,即出痘亦少。
一方:小兒始降生時,搗韭根自然汁灌兒腹中二三匙,則吐出胎血,永免生痘。
一方:綠豆,大黃豆,大黑豆各一合煎湯,四時八節給兒服,名曰三豆湯,用之稀痘良。
一方:蓖麻子四十九粒,去殼去油,硃砂二錢,麝香二分共為末收磁器內,每年到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旦起擦兒手足心中,及胸背前後心上,擦三四年,出痘自稀。
一方:小兒初生用豬膽汁二三枚,傾盆遍身洗之,使其兒永不生瘡疥。
高氏《胎產方案》附保嬰訣終
高氏胎產方案後序(原名《秘書》)
且甚哉,治病之難莫難於治婦人之病矣!又莫難於治婦人胎前產後之病。同一傷寒也,若傷寒在胎前及傷寒在產後,不能執一方,以為治療。古人有言曰:「胎前以清熱安胎為主;產後以補氣養血為主;其所得之時疫,兼而治之。」況胎前有子懸、子煩、子癇、子腫、子氣、子滿、子淋、子鳴等症;產後有心痛、腰痛、腹痛、頭痛、發熱、大渴、泄瀉、尿血等症;既有一定之病症,既有一定之方藥。詳細辨明,按症施治,庶為良工矣。源攻婦科約有三十餘年矣,對於胎前產後各病苦無把握,時常臨症以後,雖有案而元方,即有方焉而用藥又恐不底確,倘魯莽施治,則人命危在旦夕,可不懼哉。近讀淑濂先生所著《胎產秘書》一種,論症詳明,治法完備。其有俾於婦人之病者,良非淺顯。源得藉此得,闢前日之夢寐,增後日之智識矣,是為序。
時在甲戌仲冬,百源氏再序於積善堂。
讀高氏《胎產方案》贅言
古來有明儒不明醫者,斷無明醫不明儒者,何則?以醫術本乎學術,要非執拗成性,不近人情者,所克何也。余師《胎產方案》全部分為四卷,胎前三十四症,臨產四症,產後四十七症,以及難產救治調護諸法,均系經驗心得,百治百效者。果能家家備此一部,按症用方,實度人之慈航,救世之活佛也。范文正公云:「不為良相,即為良醫,可為余師誦之。」
民國二十三年歲在甲戌九月既望。
清庠生受業李承寅(學海)甫,沐手謹識。
《胎產方案》說
《胎產方案》一書,余先嚴為便大眾也,而授之岳曰:「天下之人眾矣,不外勞心、勞力二種。醫者乃救人而使之安,與為民上者之官,同有勞心之責。且較之居官權能自操,要視學力何如耳。今願汝曹業農業讀,務求實學,學優則或官或醫,不致無業斯可耳。」光緒戊申夏,先嚴親教以刈麥並稷獲鋤等事,岳為之。而炎熱當午,不堪其苦,乃慨然曰:「身如在丹爐之煅煉,其疲乏也,如將軍戰陳之回壘。」自此乃學為醫,永不再事勞力矣。先嚴大悅,遂講演而複習之。民國初以《胎產秘書》改名為《方案》,而示之曰:「吾因事親病延醫難,而習其事《靈》、《素》、《難經》,各科咸備,臨症細揣,百不一失。惟《胎產》一科,恨無專門,而《達生》與各書之胎產,又略而不備。予乃集古之論,與己之方,擇其屢驗者而編之。汝開診後,經絡脈理,遵《靈》、《素》與嵩崖處方,依《金鑑》調方,依景岳婦科雜症,遵《綱目》至《胎產》一門,本此即可,有同好者抄錄之,多多益善。惜義淺文拙,不堪付梓耳。且異日開診,當有請即至,莫使作難,時時不忘安民主義,即勞心君子也,反是即非吾子。」岳即立應曰:「兒必盡心醫科,力除眾人痛苦,富貴非兒志也。」先嚴大悅,今因素者多,抄錄難,岳鉛印二百部,量力以濟世人,以答先嚴之意,如有心於此者,廣為流傳,當再付印以繼之,岳頓首。
民國二十三年歲在甲戌冬十一月,次男宗岳在依岱山房沐手謹識。
仲岱此說,醫以救人為急,仁也。而又時時不忘乃父孝也,本此心何事不成?況專心一致,能不成功耶?書已印出,效蓋有極,可賀可喜。
梅村識
民國二十三年,冬十一月。
高淑濂胎產方案
全書四冊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出版
定價:一元二角
著作者 泰安高淑濂
校正者 韓梅村 李珠泉 高宗岳
校對者 劉鑾廷 高曉然 高宗峻 王宗海
印刷者 大陸書社
山東泰安大關街
發行者 大陸書社
贈《胎產方案》書壹百部
宗族戚友一體大鑒:
去年在大陸書社印有《胎產方案》貳百部。初定印時,約計全書不過八十張。斯後加頁一半,即名人贈字贈序等文,印成乃為壹百五十六張矣。印費當然再加數十元,然大陸經理李彼顏主持信用,一言出口,不再翻舌。宗岳即將全價交付外,留書於大陸一半,任其變價以補加張頁之資,並將版權送為大陸所有。但本書所印太少,願要者從速,由大陸購買者,價由大陸主持。若有仁壽贈送者,乃非賣品,系宗岳完全奉贈。恐有未知,特此敬布。
贈書地址:泰安西門裡仁壽書店
自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一日起,贈完為止。
高宗岳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