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作者
吳塘
朝代
年份
公元1798年
底本
《中國醫學大成·吳鞠通醫案》,1936年上海大東書局印行(國家圖書館掃描本

醫案之作昉於明人。《四庫全書醫家類著錄薛己陳桷兩家醫案世鮮傳本惟明·江瓘名醫類案》、國朝魏之琇續名醫類案》,乾隆間長塘鮑氏刊行之同治間有重刻本江氏徵引古今方論附以評語頗多辨證魏氏採摭尤繁富而不能免蕪雜之累若喻嘉言寓意草》,自述其所治驗而不以醫案名葉天士臨證指南》,盛行吳越間市醫淺學奉若科律然中多門弟子偽託不皆出於天士故純駁互見膠柱鼓瑟貽誤後來識者病焉淮陰吳鞠通氏以醫名大江南北所著溫病條辨》,上為吳又可之諍臣下導王孟英之先路亦既家有其書矣金君月笙覃精靈蘭之秘博觀醫家書得鞠通氏醫案手稿分類編次釐為五卷金君謹齋為排印行之而督余序其端余於醫學無所得顧少而善病頗事涉獵因受而卒業為竊嘆是書也可以為醫門之階梯矣其辨微也分肌擘理若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其糾繆也若老吏讞獄雖情偽萬變執吾法以繩之而無所於撓至若療章氏顛狂之疾而先激其羞惡之良心几几於窮理盡性之學治陳某腫脹之疾與陳頌帚論藥齊輕重以決其效不效折座客之氣而卒以服頌帚之心於戲可不謂神矣乎昔杭先生大宗序名醫類案》,括以三言曰審脈曰辨藥曰慎思其論絕偉余於是書則但取鞠通氏之自道認證無差一言盡之矣認證無差非多讀古書善察時變者不能今世言醫者十九下工耳不讀古書不察時變苟焉以醫為市其戕賊於芒昧中者不知其凡幾矣夫守一家之言詎遂足為高手醫然得是書而深究其處方用意之所在觸類以充其識隅反以神其悟由是上通五運六氣三部九候之旨不愆於湯齊先後緩急之序毋以學醫人費蒙世詢病馴至於祲診潛消民無夭札則金君傳布是書之舉不誠為仁人之用心矣乎
歲在柔兆執徐涂月吳慶坻序

卷一

風溫

初六日 風溫脈浮數邪在上焦胸痞微痛穢濁上干清陽醫者誤認為痰飲陰邪之干清陽而用薤白湯又有誤認傷寒少陽經之脅痛而以小柴胡治之者逆理已甚無怪乎譫語煩躁而胸痞仍不解也議辛涼治溫以退熱芳香逐穢獨以止痛
連翹(三錢) 知母(錢半) 藿香梗(二錢) 銀花(三錢) 苦桔梗(二錢) 牛蒡子(二錢)人中黃(一錢) 薄荷(八分) 石膏(五錢) 廣鬱金(錢半)
牛黃清心丸一丸日三服
初七日 風溫誤汗昨用芳香逐穢雖見小效究未能解今日脈沉數乃上行極而下也渴甚議氣血兩燔之玉女煎法合銀翹散加黃連夜間如有譫語仍服牛黃丸
生石膏(八錢) 連翹(四錢) 知母(四錢) 生甘草(二錢) 丹皮(五錢) 真川連(錢半)銀花(六錢) 細生地(六錢) 連心麥冬(六錢)
煮取三碗分三次服
初八日 大勢已解余焰尚存今日脈浮邪氣還表
連翹(二錢) 麥冬(五錢) 銀花(六錢) 白芍(錢半) 丹皮(二錢) 炒知母(一錢) 黃芩炭(八分) 細生地(三錢) 生甘草(一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九日 脈沉數有力邪氣入里舌老黃微黑可下之然非正陽明實證大滿大痞可比用增液足矣
元參(兩半) 麥冬(一兩) 細生地(一兩)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完如大便不快再作服快利停服
初十日 昨服增液黑糞已下舌中黑邊黃口渴面赤脈浮下行極而上也自覺飢甚陽明熱也仍用玉女煎加知母善攻病者隨其所在而逐之
生石膏(八錢) 細生地(五錢) 生甘草(三錢) 生知母(六錢) 麥冬(六錢) 白粳米(一撮)
斷不可食粥食粥則患不可言
十一日 邪少虛多用復脈法二甲復脈湯
姚 三十二歲 三月初二日 風溫誤認傷寒發表致令神呆譫語陽有汗陰無汗大便稀水不爽現在脈浮下行極而上也先渴今不渴者邪歸血分也
連翹(二錢) 銀花(三錢) 元參(三錢) 竹葉心(一錢) 丹皮(二錢) 犀角(二錢) 桑葉(一錢) 甘草(一錢) 麥冬(三錢)
牛黃清心丸三次服六丸
初三日 昨用清膻中法今日神識稍清但小便短脈無陰大便稀水議甘苦合化陰氣法其牛黃丸仍服
大生地(五錢) 真川連(一錢) 生牡蠣(一兩) 黃芩(二錢) 丹皮(五錢) 犀角(三錢) 麥冬(五錢) 人中黃(一錢)
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明早再一帖
初四日 即於前方內去犀角
生鱉甲(一兩) 白芍(一兩)
初五日 大熱已減余焰尚存小便仍不快用甘苦合化陰氣法
細生地(八錢) 炒黃柏(二錢) 丹皮(四錢) 炒知母(二錢) 連心麥冬(六錢) 生甘草(二錢) 生白芍(四錢) 生牡蠣(五錢) 生鱉甲(八錢) 黃芩(二錢)
今晚一帖明日二帖
初七日 溫病已解邪少虛多用復脈法
真大生地(六錢) 炒白芍(六錢) 連心麥冬(六錢) 炙甘草(二錢) 麻仁(三錢) 生牡蠣(六錢) 知母(二錢) 黃柏(二錢) 生阿膠(三錢)
三帖三日
十一日 熱淫所遏其陰必傷議於前方內去黃柏知母加鱉甲沙參以杜病後起燥之路即於前方內去知母黃柏
生鱉甲(六錢) 沙參(三錢)
湯 甲子年四月十三日 風溫自汗
連翹(三錢) 銀花(二錢) 甘草(一錢) 苦桔梗(二錢) 杏仁(二錢) 牛蒡子(三錢) 薄荷(八分) 豆豉(二錢) 蘆根(三把)
今晚二帖明早一帖午前服完
十四日 即於前方內加
連心麥冬(三錢) 細生地(三錢)
王 十歲 風溫發疹初起肢厥脈不甚數勢非淺鮮
連翹(五錢) 薄荷(三錢) 甘草(二錢) 牛蒡子(五錢) 桑葉(三錢) 荊芥穗(三錢) 藿梗(四錢) 鬱金(三錢) 桔梗(五錢) 元參(五錢) 蘆根湯煎
共為細末六錢一包一時許服一包明日再服
李 六十歲 三焦濁氣不宣自覺格拒用通利三焦法仍以上焦為主
藿梗(三錢) 廣皮炭(二錢) 鬱金(二錢) 桔梗(三錢) 黃芩炭(錢半) 杏仁(三錢) 連翹(錢半)
服三帖病痊
陳氏 七十歲 風溫咳嗽黏痰脈弦數曾吐血絲血沫此風溫而誤以治風寒之辛溫法治之也當用辛涼甘潤
桑葉(二錢) 生甘草(一錢) 白扁豆皮(三錢) 沙參(三錢) 杏仁(二錢) 桔梗(二錢)茶菊(二錢) 麥冬(二錢) 梨皮(五錢)
以上三人溫病日久不解六脈全無目閉不言四肢不動宛如死去有一日一夜者有二日者有三日者有手足不溫亦不甚涼者有涼如冰者有微溫者誠如吳又可所云體厥脈厥之證僉用紫雪丹續續灌醒繼以復脈湯收功
趙 二十六歲 乙酉年四月初四日 六脈浮弦而數弦則為風浮為在表數則為熱證現喉痛卯酉終氣本有溫病之明文雖頭痛身痛惡寒甚不得誤用辛溫宜辛涼芳香清上蓋上焦主表表即上焦也
桔梗(五錢) 豆豉(三錢) 銀花(三錢) 人中黃(二錢) 牛蒡子(四錢) 連翹(三錢) 荊芥穗(五錢) 鬱金(二錢) 蘆根(五錢) 薄荷(五錢)
煮三飯碗先服一碗即飲百沸湯一碗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後第二三碗不必飲湯服一帖而表解又服一帖而身熱盡退
初六日 身熱雖退喉痛未止與代賑普濟散日三四服三日後痊愈
趙 四十二歲 丙戌年正月初九日 脈浮風溫咽痛項強頸微腫舌伸不長宜開提肺氣為主
桔梗(三錢) 連翹(三錢) 殭蠶(三錢) 人中黃(二錢) 銀花(三錢) 牛蒡子(二錢) 荊芥(三錢) 薄荷(二錢)
張 六十七歲 甲申年正月十六日 本有肝鬱又受不正之時令濁氣故舌黑苔口苦胸痛頭痛脈不甚數不渴者年老體虛不能及時傳化邪氣也法宜辛涼芳香
連翹(三錢) 桔梗(三錢) 豆豉(三錢) 荊芥(二錢) 薄荷(錢半) 生甘草(一錢) 鬱金(二錢) 元參(三錢) 銀花(三錢) 藿梗(三錢)共為粗末蘆根湯煎
十七日 老年肝鬱挾溫昨用辛涼芳香今日舌苔少化身有微汗右脈始大邪氣甫出但六脈沉取極弱下虛陰不足也議辛涼藥中加護陰法
桔梗(三錢) 麥冬(三錢) 元參(五錢) 甘草(錢半) 豆豉(二錢) 細生地(三錢) 連翹(二錢) 銀花(三錢) 蘆根(三錢)
今日一帖明日一帖每帖煮二杯
十八日 老年陰虧邪退十分之七即與填陰耳聾脈芤可知其陰之所存無幾與復脈法
炙草(三錢) 白芍(六錢) 阿膠(三錢) 麥冬(八錢) 麻仁(三錢) 大生地(八錢)
十九日 較昨日熱退大半但脈仍大即於前方內加鱉甲六錢以搜餘邪
二十日 脈靜便溏再於前方內加牡蠣八錢收陰甘草三錢守中
風溫者震方司令而化溫也溫邪化熱先傷乎肺繼而變證甚繁總之手三陰見症為多治法宜辛涼不宜辛溫宜甘潤不宜苦降蓋辛溫爍肺苦降傷胃今觀先生之治則有辛涼解肌甘寒退熱芳香利竅甘苦化陰時時輕揚存陰退熱諸法種種有條方全法備則先生不亦神聖工巧之手乎(舒配瑭)

溫疫

章 七十歲 溫熱發斑咽痛
生石膏(一兩) 人中黃(二錢) 苦桔梗(六錢) 知母(四錢) 射干(三錢) 芥穗(二錢)元參(五錢) 銀花(六錢) 牛蒡子(五錢) 黃芩(二錢) 連翹(六錢) 馬勃(二錢) 犀角(三錢)
葦根白茅根煎湯煮成四碗日三服夜一服
溫斑三日猶然骨痛胸痛咽痛肢厥未張之穢熱尚多清竅皆見火瘡目不欲開脈弦數而不洪口乾燥而不渴邪毒深居血分雖有藥可治恐高年有限之陰精不足當此燎原之勢又恐不能擔延十數日之久刻下趁其尚在上焦頻頻進藥速速清陽再以芳香透絡逐穢俾邪不入中下焦可以望愈
約二時間服紫雪丹二分宣泄血絡之穢毒
連翹(一錢) 銀花(一錢) 犀角(五分) 薄荷(三分) 牛蒡子(一錢炒研) 丹皮(五分) 人中黃(三分) 桔梗(一錢) 白茅根(五分) 元參(一錢) 鬱金(四分) 藿香梗(五分) 炒黃芩(三分) 芥穗(三分) 馬勃(三分) 葦根(五分) 射干(五分)
周十二時八帖
照前方加金汁五匙仍周十二時服八帖
照前方加犀角三分黃連三分炒枯仍周十二時八帖
邪有漸化之機但心火熾盛陰精枯而被爍當兩濟之
犀角(一兩先煎) 銀花(六錢) 生白芍(六錢) 細生地(八錢) 連翹(六錢) 麥冬(一兩連心) 黃連(四錢先煎) 丹皮(一兩) 生甘草(四錢) 白茅根(五錢) 鮮荷葉(四錢)
煮成四碗分四次服
仍用前藥一帖先煮半帖約八分二杯除先服昨日余藥一碗外晚間服此二碗余藥明早煮成緩緩服之
如前日法邪去八九收陰中兼清肺胃血分之熱而護津液
生白芍(六錢) 大生地(一兩) 沙參(三錢) 炙草(三錢) 柏子霜(三錢) 火麻仁(三錢) 麥冬(八錢) 白茅根(五錢)
八分三杯三次服
裡熱甚胸悶骨痛必須補陰而不宜呆膩
生白芍(四錢) 沙苑子(二錢) 細生地(五錢) 沙參(三錢) 麥冬(五錢) 柏子霜(三錢) 冰糖(二錢) 廣皮炭(錢半)
王 三十八歲 五月初十日 溫熱系手太陰病何得妄用足六經表藥九帖之多即以傷寒論自開闢以來亦未有如是之發表者且柴胡為少陽提線經謂少陽為樞最能開轉三陽者今數數用之升提太過不至於上厥下竭不止汗為心液屢發不已既傷心用之陽又傷心體之陰其勢必神明內亂不至於譫語顛狂不止也今且救藥逆治病亦在其中溫病大例四損重逆難治何謂四損一曰老年真陽已衰下虛陰竭一曰嬰兒稚陰稚陽未充一曰產婦大行血後血舍空虛邪易乘虛而入一曰病久陰陽兩傷何謂重逆?《玉函經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今犯逆藥至九帖之多豈止重逆哉
連翹(三錢) 銀花(三錢) 薄荷(八分) 麥冬(八錢) 丹皮(五錢) 桑葉(三錢) 元參(五錢) 細生地(五錢) 羚羊角(三錢)
辛涼芳香甘寒法辛涼解肌分發越太過之陽甘寒定騷擾復喪失之陰芳香護膻中定神明之內亂
十一日 過服辛溫汗出不止神明內亂譫語多笑心氣受傷邪氣乘之法當治以芳香
紫雪丹(五錢) 每服一錢其湯藥仍服前方日二帖
十二日 靈樞溫熱論曰狂言失志者死況加以肢厥冷過肘膝脈厥六部全無皆大用表藥誤傷心陽致厥陰包絡受傷之深如是現在危急之秋只有香開內竅使錮蔽之邪一齊湧出方妙且喜舌苔之板者已化微有渴意若得大渴邪氣還表脈出身熱方是轉機即於前方內加犀角三錢如譫語甚約二時辰再服紫雪丹一錢
十三日 肢厥脈厥俱有漸回之象仍服前方二帖晚間再服紫雪丹一錢牛黃丸一粒明早有譫語仍服紫雪丹一錢不然不必服
十四日 厥雖回而噦目白睛面色猶赤
連翹(二錢) 元參(五錢) 丹皮(三錢) 銀花(二錢) 麥冬(五錢) 犀角(一錢) 細生地(五錢) 煅石膏(三錢) 羚羊角(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五日 即於前方內加
柿蒂(六錢) 黃芩(二錢) 鬱金(三錢)
日二帖
十六日 諸症悉減但舌起新苔當防其復
連翹(二錢) 元參(三錢) 丹皮(二錢) 銀花(二錢) 麥冬(三錢) 犀角(五分) 黃芩(二錢) 鬱金(二錢) 牛蒡子(二錢) 柿蒂(二錢) 細生地(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謝 五月初三日 酒客脈象模糊苔如積粉胸中鬱悶病勢十分深重再舌苔刮白大便晝夜十數下不惟溫熱且兼濁濕豈傷寒六經藥可治
連翹(錢半) 滑石(三錢) 鬱金(二錢) 銀花(二錢) 藿香(二錢) 生苡仁(三錢) 杏仁(三錢) 黃連(錢半) 豆豉(二錢) 薄荷(一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四日 溫病始終以護津液為主不比傷寒以通陽氣為主
連翹(三錢) 黃芩(二錢) 桑葉(三錢) 甘草(八分) 麥冬(五錢) 銀花(三錢) 薄荷(一錢) 豆豉(二錢) 黃連(二錢) 滑石(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五日 舊苔已退新苔又出邪之所藏者尚多脈象之模糊者較前稍覺光明
連翹(三錢) 麥冬(四錢) 通草(八分) 銀花(三錢) 薄荷(八分) 天花粉(三錢) 桑葉(二錢) 滑石(三錢) 黃芩(二錢) 杏仁(三錢) 藿香葉(八分) 黃連(二錢) 鮮蘆根(三錢)
初六日 脈洪舌滑而中心灰黑余皆刮白濕中穢濁須重用芳香
連翹(三錢) 荷葉邊(二錢) 豆豉(三錢) 銀花(二錢) 通草(錢半) 鬱金(三錢) 薄荷(一錢) 滑石(五錢) 藿香(三錢) 黃芩(二錢) 蘆根(五錢) 黃連(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七日 溫病已有涼汗但脈尚數而協熱下利不止議白頭翁湯法
白頭翁(五錢) 生白芍(二錢) 秦皮(三錢) 黃芩(三錢) 黃連(三錢)
初八日 熱邪雖退而脈仍未靜尚有餘熱未清大泄十餘日大汗一晝夜津液喪亡已多不可強責小便再胃之上脘痛有責之陽衰者有責之痰飲者有責之液傷者茲當熱邪大傷津液之後脈尚未靜猶然自覺痰黏斷不得作陽衰論且陽衰胸痹之痛不必咽津而後痛也與甘苦合化陰氣法既可以保胃汁又可以蓄水之上源得天水循環水天一氣自然暢流
麥冬(六錢) 炙草(三錢) 大生地(五錢) 火麻仁(三錢) 生牡蠣(五錢) 黃連(一錢) 炒黃芩(一錢) 沙參(三錢) 象貝母(二錢)
煮三碗三次服渣煮一碗明早服
初九日 即於前方內加
丹皮(三錢) 赤芍(三錢)
初十日 肺脈獨大仍渴思涼
連翹(三錢) 知母(二錢) 銀花(三錢) 桑葉(三錢) 黃芩(二錢) 杏仁(三錢) 生甘草(一錢) 煅石膏(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一日 左關獨大仍喜涼物餘熱未清小便赤用苦甘法
黃連(一錢) 知母(二錢) 黃芩(二錢) 生草(一錢) 丹皮(五錢) 細生地(二錢) 桑葉(三錢) 赤芍(二錢) 木通(二錢) 麥冬(二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長氏 二十二歲 溫熱發疹系木火有餘之證焉有可用足三陽經之羌防柴葛誅伐無過之理舉世不知其如人命何議辛涼達表非直攻表也芳香透絡非香燥也
初四日
連翹(六錢) 銀花(八錢) 薄荷(三錢) 桔梗(五錢) 元參(六錢) 生草(二錢) 牛蒡子(五錢) 黃芩(三錢) 桑葉(三錢)
為粗末分六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
初五日 溫毒脈象模糊舌黃喉痹胸悶渴甚議時時輕揚勿令邪聚方妙
連翹(八錢) 銀花(一兩) 薄荷(三錢) 元參(一兩) 射干(三錢) 人中黃(三錢) 黃連(三錢) 牛蒡子(一兩) 黃芩(三錢) 桔梗(一兩) 生石膏(一兩) 鬱金(三錢) 杏仁(五錢) 馬勃(三錢)
共為粗末分十二包約一時服一包蘆根湯煎
初六日 舌苔老黃舌肉甚絳脈沉壯熱夜間譫語煩躁面赤口乾唇燥喜涼飲議急下以存津液法用大承氣減枳樸辛藥加增液潤法
生大黃(八錢) 元明粉(四錢) 厚朴(三錢) 枳實(三錢) 元參(三錢) 麥冬(五錢) 細生地(五錢)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快便止後服不便或不快進第二杯約三時不便進第三杯
初七日 其勢已殺其焰未平下後護陰為主用甘苦化陰
細生地(八錢) 黃芩(二錢) 元參(三錢) 生草(一錢) 丹皮(五錢) 麥冬(六錢) 黃連(錢半)
煮三杯分三次服渣煮一杯明早服
初八日 脈浮邪氣還表下行極而上也即於前方內加
連翹(三錢) 銀花(三錢) 去黃連
初九日 脈仍數余焰未息口仍微渴少用玉女煎法兩解氣血伏熱
細生地 生甘草 麥冬 連翹 元參 銀花 生石膏 知母
各等分服法如前
初十日 脈沉微數自覺心中躁腹中不爽舌上老黃苔二日不大便議小承氣湯微和之
生大黃(三錢) 厚朴(三錢) 枳實(二錢)
水五杯煮二杯先服一杯得利止後服不快再服
趙 七十歲 五月十二日 溫病之例四損重逆為難治今年老久病之後已居四損之二況初起見厥病入已深再溫病不畏其大渴引飲思涼最畏其不渴蓋渴乃氣分之病不渴則歸血分此皆年老藩籬已撤邪氣直入下焦之故勉議清血分之熱加以領邪外出法
丹皮(二錢) 細生地(二錢) 連翹(二錢) 鬱金(二錢) 桔梗(一錢) 羚羊角(錢半) 甘草(五分) 桑葉(一錢) 銀花(一錢) 麥冬(一錢) 茶菊花(一錢) 薄荷(八分)
日三帖渣不再煎
十三日 今日厥輕但老年下虛邪居血分不肯外出可畏用辛涼合芳香法
連翹(三錢) 牛蒡子(三錢) 藿香(錢半) 元參(三錢) 豆豉(三錢) 薄荷(八分) 銀花(三錢) 鬱金(錢半) 桑葉(二錢) 細生地(三錢) 丹皮(三錢) 麥冬(三錢) 蘆根(五寸)
十四日 六脈沉數而實四日不大便汗不得除舌苔微黃老年下虛不可輕下然熱病之熱退每在裡氣既通以後議增液湯作增水行舟之計
元參(二兩) 細生地(一兩) 梔子炭(六錢) 丹皮(六錢) 麥冬(一兩) 牛蒡子(八錢)
水八碗煮三碗三次服均於今晚服盡明早再將渣煮一碗服
十五日 仍未大便酌加去積聚之潤藥即於前方內加
元參(一兩) 細生地(一兩)
十六日 脈已滑渴稍加汗甚多邪有欲出之勢但仍未大便猶不能外增液法少入玉女煎可也既可潤腸又可保護老年有限津液不比壯年可放心攻劫也
元參(三兩) 知母(三錢) 細生地(二兩) 麥冬(一兩) 生甘草(二錢) 生石膏(一兩)銀花(六錢) 連翹(五錢)
十七日 渴更甚加以保肺為急即於前方內加
黃芩(三錢) 生石膏(一兩) 知母(二錢)
十八日 大便已見舌苔未淨脈尚帶數不甚渴仍清血分為主復領邪法
麥冬(三錢) 生甘草(二錢) 細生地(一兩) 元參(五錢) 丹皮(六錢) 銀花(三錢) 連翹(三錢) 黃芩(二錢)
煮三碗三次服
苗 十七歲 初一日 溫熱本木火有餘之病無奈世人不識四時乃以治冬日之羌防柴葛治之是之謂抱薪措火誤傷心陽其勢不至於神昏譫語痙厥顛狂不休也議以清宮湯急清宮城為要
麥冬(一兩連心) 生石膏(六錢) 元參心(六錢) 犀角(五分) 蓮子心(一兩) 竹葉心(三錢) 細生地(五錢) 黃連(二錢) 連翹(五錢連心) 丹皮(五錢) 勾藤勾(三錢)
再按痙厥神昏故以清宮為主血分太熱脈極數故以地黃湯犀角為佐邪氣在血分雖多尚能渴思涼飲故加石膏合冬地為玉女煎法以清氣血兩燔之伏熱大抵治逆之症不能一轍其勢不得不用複方也煮成三碗分三次服明日渣再煮半碗服
初二日 諸證俱減而未盡除脈之至數亦減但老年下虛咳聲不滿喉嚨可畏之至議搜邪之中寓補陰和陽之用
麥冬(二兩連心) 丹皮(八錢) 黃芩(三錢) 黃連(二錢) 連翹(三錢) 生石膏(一兩) 細生地(一兩) 大生地(一兩) 犀角(五錢)
初三日 脈證雖減猶在險途
大生地(一兩) 黃連(二錢) 犀角(五錢) 黃芩(三錢) 細生地(一兩) 麥冬(二兩) 丹皮(六錢) 連翹(三錢) 焦白芍(五錢) 熟石膏(五錢)
初四日 神識略清脈洪數有力周身盡赤若斑大便大頻用玉女煎加苦以堅陰今晚明早如神識不甚清爽再服紫雪丹三五錢
大生地(一兩) 黃連(三錢) 黃芩(三錢) 知母(三錢) 犀角(六錢) 細生地(一兩) 丹皮(六錢) 麥冬(二兩) 生石膏(八錢) 炒京米(一撮)
頭煎煮三杯二煎煮二杯今日服三次明早服二次各一杯
初五日 即於前方內加
元參(六錢) 去京米
此證服紫雪丹共一兩八錢牛黃丸五粒神識清大便通舌苔退脈靜身涼後二甲復脈湯十八帖
普 四十四歲 五月二十九日 溫熱月餘不解初用橫補中焦致邪無出路繼用暑濕門中剛燥致津液大虧濕熱之邪仍未能化現在乾嘔脈數大小便閉煩躁不安熱仍未除證非淺鮮議甘寒苦寒合化陰氣令小便自通若強責小便不畏泉源告竭乎
生石膏(一兩) 元參(一兩) 細生地(六錢) 知母(四錢) 連翹(八錢) 丹皮(五錢) 麥冬(八錢) 銀花(三錢) 生甘草(二錢) 炒黃芩(二錢) 黃連(二錢)
煮成三碗今日分三次服完明早再煮一碗服
三十日 昨用玉女煎銀翹散合法再加苦寒為甘苦合化陰氣又為苦辛潤法今日已見大效汗也便也表裡俱通但脈仍沉數有力是仍有宿糞與久羈之結邪相搏議增水行舟復入陰搜邪法
麥冬(一兩) 丹皮(六錢) 生甘草(三錢) 黃芩炭 大生地(六錢) 北沙參(五錢) 生鱉甲(八錢) 生牡蠣(六錢) 柏子霜(三錢) 黃連(錢半)
史 三十八歲 溫病汗後法當脈靜身涼今脈雖為汗衰究有五至且不能弱況對醫者說病刺刺不休豈一二日內欲虛脫者而能若是乎此證人僉畏其虛我獨畏其實也現在大便溏泄頻頻勢若可畏然不可與收攝腎胃兩關蓋伏邪藏深為日已久茲方有出路而可驟行納縮乎但柔滑之品須暫行停止議熱淫於內治以甘苦佐以鹹寒法妙在即寓堅陰收納於其中
生牡蠣(二兩) 炙甘草(五錢) 生鱉甲(二兩) 黃柏炭(三錢) 黃芩炭(三錢)
周 六十三歲 六月初八日 溫熱最忌足三陽藥且柴胡直升少陽不至於下竭上厥不止且即系傷寒從無用柴胡十數日之多現在嘔而便血,《靈樞所謂不治之症勉議犀角地黃湯加黃連苦甘合化法
大生地(六錢) 犀角(二錢) 黃連(一錢) 生白芍(四錢) 丹皮(四錢) 麥冬(六錢連心) 黃芩(二錢)
分作二次服以不嘔不便血小便不赤為度
十一日 諸症稍減但為日已久以重護津液為主復苦甘合化陰氣法
大生地(一兩) 黃芩(二錢) 生白芍(五錢) 黃連(八分) 麥冬(一兩) 元參(一兩) 丹皮(六錢) 廣鬱金(二錢)
梁 六十二歲 丙辰年六月二十三日 脈數急身熱頭痛思涼飲暑傷手太陰切忌誤認傷寒而用羌防柴葛
連翹(三錢) 桑葉(錢半) 甘草(一錢) 銀花(三錢) 石膏(四錢) 苦桔梗(二錢) 薄荷(八分) 豆豉(錢半) 知母(二錢)
二十四日 即於前方內加
藿梗(二錢) 廣鬱金(三錢) 杏仁泥(三錢) 荷葉邊(一張)
二十五日 六脈洪大而數渴思涼飲純陽之症氣血兩燔用玉女煎
石膏(一兩) 細生地(八錢) 知母(五錢) 元參(四錢) 麥冬(一兩) 生甘草(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梁 二十二歲 壬申年六月初四日 溫熱自汗脈浮舌滿白最忌足三陽表藥發汗用辛涼法
苦桔梗(五錢) 杏仁(三錢) 甘草(三錢) 薄荷(二錢) 銀花(六錢) 藿香(二錢) 連翹(六錢) 鬱金(二錢) 牛蒡子(五錢)
初六日 溫病脈浮自汗喘喝舌苔白厚思涼飲用辛涼重劑
生石膏(一兩) 桑葉(五錢) 知母(五錢) 牛蒡子(五錢) 連翹(六錢) 元參(一兩) 銀花(六錢) 人中黃(三錢)
共為粗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
初七日 疫後肢痹
杏仁泥(三錢) 連翹(三錢) 石膏(六錢) 銀花(二錢) 防己(三錢) 生甘草(一錢) 廣鬱金(錢半)
十一日 肢痹
桂枝(三錢) 生薏仁(三錢) 生石膏(五錢) 防己(三錢) 杏仁泥(三錢) 片子薑黃(三錢) 海桐皮(二錢)
溫熱復作身熱身痛舌苔重濁忌羌防柴葛議辛涼合芳香法
荊芥穗(五錢) 元參(三錢) 藿香葉(二錢) 薄荷(三錢) 豆豉(三錢) 連翹(六錢) 苦桔梗(六錢) 銀花(八錢) 甘草(三錢) 牛蒡子(三錢) 鬱金(三錢)
共為細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
大渴思涼飲大汗如注脈數急非辛涼重劑不足以解之
生石膏(二兩) 知母(五錢) 麥冬(一兩) 生甘草(三錢) 細生地(一兩) 連翹(三錢)銀花(三錢) 桑葉(二錢)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
用辛涼重劑大熱已解脈小數以養陰清解餘邪立法
麥冬(八錢) 丹皮(三錢) 細生地(五錢) 知母(二錢) 生甘草(二錢) 元參(五錢)
煮法如前
甘 五歲 壬申年六月十八日 溫熱七日不退渴思涼飲脈仍洪浮而長急宜辛涼退熱加入芳香化濁最忌羌防柴葛發表腹痛者穢濁也勿認作寒用溫藥
連翹(六錢) 牛蒡子(三錢) 銀花(六錢) 石膏(六錢) 廣鬱金(三錢) 藿香葉(三錢)苦桔梗(六錢) 豆豉(三錢) 知母(二錢) 人中黃(二錢) 黃芩(二錢) 丹皮(二錢)
共為粗末分六包約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十九日 熱稍減脈勢亦減過半氣分尚未解透血分亦有邪耳今用玉女煎加芳香法
麥冬(一兩) 知母(三錢) 細生地(八錢) 鬱金(錢半) 丹皮(六錢) 豆豉(一錢) 生甘草(三錢) 元參(六錢) 生石膏(六錢)
煮成三茶杯渣再煎一茶杯每服一杯分四次服
二十日 幼童溫病熱退七八以存陰退熱為第一要著
麥冬(二兩) 生甘草(一錢) 細生地(八錢) 知母(錢半) 元參(兩半) 丹皮(三錢)
頭煎兩茶杯二煎一茶杯三次服
二十一日 熱漸退手心熱特甚陰傷之象用存陰法
大生地(五錢) 焦白芍(三錢) 細生地(五錢) 麻仁(三錢) 丹皮(三錢) 炙草(三錢)沙參(三錢) 麥冬(六錢)
二十三日 幼童熱病退後一以存陰為主最忌與枳樸開胃黃芩清餘熱醫者誠能識此培養小兒不少矣
焦白芍(五錢) 炒玉竹(二錢) 炙草(二錢) 麥冬(五錢) 元參(三錢) 沙參(三錢) 大生地(五錢) 丹皮(三錢)
陳氏 甲子年四月初三日 溫病誤汗七次以致心陽受傷邪入心包神昏不語膈上之邪仍然不解非芳香化濁能入心包者不足以救之
牛黃丸三丸約一時服一丸服後如神仍不清不語再服二三丸
前方用芳香開膻中是治邪法恐老年陰氣告竭自汗而脫再用復脈法護陰是固正法二更後服
炙甘草(三錢) 生地(五錢) 丹皮(三錢) 白芍(三錢) 生鱉甲(六錢) 麥冬(六錢) 阿膠(二錢) 麻仁(三錢) 元參(五錢)
初四日 老年溫病日久誤用風藥過多汗出傷津以致大便堅結不下口乾舌黃系陽明症當下之但氣血久虛恐不任承氣議增液湯一面增液而補正一面去積聚以驅邪增水行舟計也
元參(兩半) 次生地(兩半) 麥冬(一兩二錢連心)
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不便再服便後服前方一帖
初五日 脈仍有力舌黃黑仍有宿糞未淨再服增液一帖
元參(兩六錢) 細生地(二兩) 麥冬(二兩)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
初六日 大便後仍用二甲復脈法以復其喪失之真陰
炙甘草(六錢) 大生地(八錢) 炒白芍(六錢) 阿膠(一錢) 麻仁(三錢) 麥冬(八錢)沙參(三錢) 牡蠣(五錢) 鱉甲(五錢)
濃煎三碗零星緩服
於 溫病誤表面赤神昏譫語肢掣肉瞤先用牛黃丸清包絡之邪
牛黃丸(三粒)
湯藥用麥冬生地等味
十三日 今日脈浮鼻息太粗粗甚則為喘矣溫病大忌喘促恐化源絕也再手指與臂時時掣動瘛瘲之象也勉與玉女煎法
細生地(五錢) 大生地(五錢) 生石膏(一兩) 元參(五錢) 知母(三錢) 生甘草(二錢) 麥冬(一兩) 丹皮(五錢)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十四日 前方沃法也今日仍用
石膏(五錢) 犀角(三錢) 以清包絡而護腎水
十五日 脈浮為邪氣還表渴甚加石膏
連翹(五錢) 銀花(五錢) 生石膏(一兩六錢) 犀角(三錢) 麥冬(一兩) 知母(三錢) 甘草(二錢) 細生地(六錢)
今日一帖明日渴甚服二帖渴止服一帖不熱不渴或去石膏
十七日 溫病誤治日久上焦之熱未淨下焦之液已虧用清上實下法
細生地(五錢) 大生地(五錢) 麥冬(六錢) 生鱉甲(六錢) 知母(五錢) 石膏(八錢)甘草(三錢) 牡蠣(五錢) 丹皮(五錢) 生白芍(三錢)
明日熱全退不渴去石膏即不退全不渴思涼飲亦去假使病如今日方亦如今日頭煎二碗二煎一碗
十九日 照前方再服一帖
二十日 渴止脈靜身涼用復脈法
楊 甲子年四月初四日 溫病自汗脈浮芤神氣昏霿時有譫語可先服牛黃丸二丸繼以人參白虎湯
生石膏(八兩先煎) 洋參(四錢) 知母(四兩) 京米(二合) 炙甘草(一兩)
神清止牛黃丸熱退止石膏不然俱再作服
初五日 於前方內加洋參(四錢)共成八錢
初六日 大用白虎脈為斂戢熱未全退咳而腹痛議甘苦合化陰氣法
麥冬(六錢) 生甘草(二錢) 沙參(三錢) 杏仁粉(五錢) 連翹(三錢) 細生地(五錢)黃芩(三錢) 銀花(三錢) 知母(三錢) 黃連(二錢)
今日晚服一帖明早一帖每帖煮二碗
初七日 今日脈少斂但手心熱甚於手背溫熱未淨而津液已虧用存陰退熱法兼潤肺燥
沙參(八錢) 桑葉(三錢) 麥冬(二兩) 柏子霜(三錢) 細生地(一兩) 丹皮(六錢) 知母(六錢) 生甘草(五錢) 元參(五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
初十日 脈復大而芤
生石膏(二兩) 知母(八錢) 甘草(六錢) 京米(一撮) 洋參(二錢) 麥冬(八錢) 細生地(六錢)
五杯水煮兩杯分二次服渣如上法
十一日 脈勢火斂但手心熱甚應治里議熱淫於內治以甘苦佐以鹹寒
炒知母(三錢) 甘草(三錢) 細生地(六錢) 生鱉甲(八錢) 麥冬(八錢) 生牡蠣(五錢) 黃芩炭(二錢)
頭煎三杯二煎一杯分四次服
十二日 脈復浮大而芤前方去二甲黃芩加石膏洋參
十三日 脈少斂熱未淨左脈仍空大用存陰退熱法
細生地(八錢) 丹皮(五錢) 元參(四錢) 白芍(六錢) 麥冬(一兩) 桑葉(三錢) 知母(三錢)
煎四碗日三服夜一服
十四日 邪少虛多且左大為下焦血分非右大可比議復脈法復胃中之陰漸有驅邪之勢
炙甘草(五錢) 阿膠(三錢) 麥冬(六錢) 麻仁(三錢) 生白芍(六錢) 大生地(六錢)生鱉甲(六錢) 生牡蠣(六錢) 知母(四錢)
頭煎水八碗煎成三碗二煎一碗日三服夜一服
十八日 服前方
五月初五日 溫病愈後十五日未服真元復中暑溫卒厥俗名暑風治在厥陰足少陽
桑葉(二錢) 杏仁泥(錢半) 羚羊角(二錢) 菊花(二錢) 銀花(二錢) 連翹(二錢) 鉤藤(錢半) 生甘草(一錢) 荷葉邊(三錢)
日三帖
岳 七十八歲 二月十八日 右脈大於左滑而且數舌苔老黃渴欲涼飲診尺篇所謂尺膚熱為溫病者是也法宜辛涼解肌合芳香化濁切忌辛溫發表甘熱溫里
連翹(二錢) 銀花(二錢) 藿香葉(錢半) 薄荷(一錢) 元參(錢半) 牛蒡子(二錢) 鬱金(二錢) 杏仁泥(二錢) 豆豉(二錢) 蘆根(三把)
水三杯煮一杯日三服
十九日 其人素有痰飲又以客氣加臨身熱苔黃脈數思涼為溫病昨用辛涼芳香今日大便後病勢仍未除仍須辛涼解散。《金匱所謂先治新病舊病當後治也但當迴護痰飲耳
生石膏(四錢) 杏仁粉(三錢) 連翹(三錢) 蘆根(二錢) 鬱金(一錢) 牛蒡子(二錢)薄荷(八分) 藿梗(錢半) 生甘草(一錢)
今晚明早共三帖
二十日 病勢雖較前稍減脈體亦小黃苔亦徹但寒從左升熱從入分寒少熱多頗似溫瘧議白虎桂枝法加青蒿等使陷下之邪一齊湧出庶不致纏綿日久坐耗真元也
煅石膏(三錢) 知母(錢半炒黑) 甘草(一錢) 桂枝(三錢) 京米(一撮) 青蒿(八分)
二十一日 痰飲是本病溫熱是客氣客氣易退本病難除現在客氣已減六七脅下常痛引痛系痰飲為患大溫大涼皆在難施之際仍議以辛而微涼者清不盡之邪復以芳香降氣開痰止痛如下半日渴思涼飲仍如石膏三錢
降香末(三錢) 蘇子霜(二錢) 制香附(三錢) 連翹(二錢) 杏仁泥(三錢) 銀花(三錢) 旋覆花(三錢包) 鬱金(二錢)
二十二日 脈靜身涼舌苔悉退溫熱已盡惟余痰飲脅痛一以宣通懸飲為法
生香附(二錢) 降香末(三錢) 廣皮(錢半) 旋覆花(三錢包) 小茴香(三錢) 半夏(四錢) 蘇子霜(二錢) 鬱金(二錢) 杏仁泥(三錢)
甘瀾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明早一帖
二十三日 今日大便後面微赤脈微大舌微苔胸中熱思涼飲又有餘邪上泛之故議芳香之中仍稍加辛涼
旋覆花(三錢包) 杏仁泥(五錢) 連翹(二錢) 降香末(二錢) 小枳實(三個) 銀花(三錢) 生香附(二錢) 鬱金(二錢) 蘆根(三把)
二十四日 猶有餘熱舌苔未化仍用前法但小便不禁去枳實
二十五日 脈靜身涼惟頭微熱餘邪已去八九一以宣肺透飲為主須能入脅者宜之
杏仁泥(三錢) 鬱金(二錢) 茯苓(二錢) 旋覆花(三錢) 藿梗(三錢) 降香末(二錢)生香附(三錢)
甘瀾水五杯煮成兩杯分二次服
三月初四日 食復脈弦細而滑脅痛脹舌苔重濁不思食其人本有痰飲與兩和肝胃法
旋覆花(三錢) 青皮(錢半) 鬱金(二錢) 制香附(半錢) 廣皮炭(錢半) 紅曲(八分)降香末(三錢) 半夏(三錢) 神麯炭(二錢)
脈雖安靜苔尚未化未可恣意飲食脅下刺痛開胃兼與和絡
半夏(五錢) 新絳(三錢) 烏藥(二錢) 廣皮(錢半) 旋覆花(三錢) 歸鬚(二錢) 青皮(錢半) 降香末(三錢) 鬱金(二錢) 生香附(二錢) 延胡索(一錢) 小枳實(一錢)
章 丙寅年二月十一日 頭痛身熱脈芤數口渴自汗喉痛舌苔重濁而尖赤甚溫病也勢甚重法宜辛涼最忌發汗
連翹(三錢) 銀花(三錢) 麥冬(三錢) 桔梗(三錢) 桑葉(錢半) 細生地(三錢) 甘草(一錢) 薄荷(八分) 射干(二錢) 元參(三錢) 牛蒡子(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二日 溫熱咽痛之極陰本虧也
桔梗(八錢) 人中黃(三錢) 馬勃(三錢) 牛蒡子(八錢) 元參(八錢) 連翹(六錢) 射干(四錢) 黃連(三錢) 黃芩(三錢) 銀花(三錢) 薄荷(二錢) 荊芥穗(二錢) 細生地(四錢)
共為粗末分八包一時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十三日 大便通咽痛減脈漸靜不可躁
桔梗(三錢) 麥冬(五錢) 黃芩(一錢) 銀花(三錢) 元參(五錢) 連翹(二錢) 射干(二錢) 人中黃(一錢) 丹皮(二錢) 蘆根(二錢) 黃連(一錢) 細生地(五錢) 白茅根(三錢) 牛蒡子(三錢)
煮兩碗分二次今晚明早各半帖
十四日 脈靜痛止大半小便未暢余焰尚存仍不可食谷
細生地(五錢) 連翹(二錢) 射干(二錢) 丹皮(三錢) 銀花(二錢) 人中黃(錢半) 元參(三錢) 牡蠣(三錢) 桔梗(二錢) 黃芩(一錢) 麥冬(六錢) 黃連(八分)
二帖共煎四碗分四次服明日午前服完計今日兩碗明日兩碗如服完後喉仍微痛小便不暢明曉再服一帖如喉痛已止小便亦暢可少啜粥湯靜俟十六日換方服藥
十六日 脈靜身涼用一甲復脈湯
炙甘草(六錢) 大生地(六錢) 阿膠(三錢) 麥冬(五錢) 白芍(六錢) 麻仁(三錢) 牡蠣(八錢)
趙 初六日 熱病脈七至煩躁無寧晷譫語神昏汗出輒復熱脈不為汗衰。《內經所謂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余向來見此症每用一面大劑護陰清熱一面搜逐心包之邪獲效亦不少但黃帝岐伯所云之死症誰敢謂必生勉與玉女煎法
生石膏(四兩) 次生地(八錢) 知母(一兩) 麥冬(八錢) 甘草(五錢) 京米(一合)
煮五杯分五次服外服紫雪丹
初七日 溫熱未清又加溫毒喉腫舌腫唇腫項強面色反青伏毒不發與痘科之悶痘相似可與代賑普濟散
一時許服一包鮮荷葉邊湯煎其紫雪丹照舊服不可斷有好牛黃清心丸亦可
初八日 熱病瘛瘲痙厥神昏脈洪大而芤與育陰潛陽咸以止厥法但喉舌之腫未能一時消盡可與代賑普濟散間服其紫雪丹仍用
細生地(一兩) 麥冬(四錢連心) 生白芍(五錢) 勾藤勾(三錢) 丹皮(四錢) 生鱉甲(八錢) 生牡蠣(八錢) 犀角(三錢) 黃芩(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十日 左脈洪而有力右脈甚軟是溫邪日久陷入下焦血分無疑古謂三時熱病深入下焦血分者每借芳香以為搜逐之用仍用紫雪丹五分一次約三次熱退神清能言即止
次生地(一兩) 丹皮(三錢) 生鱉甲(六錢) 生白芍(五錢) 麥冬(五錢連心) 生龜板(六錢) 生牡蠣(六錢) 生甘草(五錢) 生阿膠(五錢藥化入)
十一日 汗已得而脈未靜宿糞已解而腫未消神未清其代賑普濟散仍服一二次紫雪丹仍服三五分其湯藥與重收陰氣
生白芍(五錢) 細生地(一兩) 生甘草(五錢) 麥冬(五錢) 黃芩(三錢) 生牡蠣(二錢研粉煎湯代水)
煮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煎一杯明日服
十二日 汗出脈靜身涼之後甫過七八日忽又身熱脈洪數有力便澀口渴思涼乃餘邪續出以當日受邪之時非一次也並非食後勞復之比但久病不宜反復恐氣血不支也與玉女煎法紫雪丹(三分)一次身熱神昏瘛瘲則服否則止
生石膏(八錢) 生甘草(三錢) 知母(五錢) 細生地(五錢) 麥冬(五錢) 黃芩(三錢)京米(一撮)
十三日 減石膏
十四日 今日脈浮大下行極而上也
生石膏(二兩另煎)有熱則加
知母(五錢) 次生地(八錢) 生鱉甲(五錢) 生甘草(四錢) 龜板(五錢) 麥冬(六錢)生牡蠣(五錢) 京米(一撮)
頭煎三杯今夜服二煎兩杯明早服若能睡熟但令穩睡不可呼之服藥
十五日 今日右脈已小左脈仍壯邪氣又歸下焦血分先用紫雪丹以搜之繼之培陰清熱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法
知母(五錢) 生甘草(四錢) 生牡蠣(六錢) 次生地(一兩) 丹皮(四錢) 生鱉甲(六錢) 黃柏(三錢) 麥冬(六錢) 生龜板(六錢) 生白芍(三錢)
煮五杯今晚服三杯明早兩杯
十六日 今日右脈復浮而大猶思涼飲暫與玉女煎法其芳香搜逐邪濁之法仍不能止
生石膏(一兩) 知母(五錢) 生甘草(四錢) 次生地(六錢) 麥冬(六錢) 生鱉甲(六錢) 京米(一合)
煮四杯分四次服
十七日 今日右脈稍沉而小左脈仍洪大而浮餘邪續出神識反昏微瘛瘲肢微厥非吉兆也舌上津液已回大便甚通自始至終總無下法只有護陰一面搜逐深入之伏邪
大生地(一兩) 生鱉甲(五錢) 生甘草(四錢) 丹皮(三錢) 勾藤勾(三錢) 生白芍(六錢) 生牡蠣(五錢) 麥冬(六錢) 阿膠(三錢) 生龜板(五錢)
煮五杯分五次服
十八日 神清改方
十九日 溫毒日久諸症漸減惟脈未靜應照邪少虛多例其不盡之邪付之紫雪可也
生白芍(四錢) 鉤藤(三錢) 生鱉甲(五錢) 大生地(八錢) 麥冬(六錢) 生龜板(五錢) 炙甘草(三錢) 羚羊角(三錢) 生牡蠣(五錢) 丹皮(四錢) 阿膠(三錢)
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日 病雖漸次就退伏熱猶未清楚暫與少加清熱之品
生白芍(四錢) 鉤藤(二錢) 次生地(一兩) 生甘草(三錢) 羚羊角(三錢) 丹皮(三錢) 麥冬(六錢) 生牡蠣(六錢) 黃芩(二錢) 生鱉甲(四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一日 猶有瘛瘲仍從少陽中求之再用紫雪丹(一錢)分二次服
劉 六十歲 癸丑年七月初九日 溫病誤表津液消亡本系酒客熱由小腸下注溺血每至半盆已三四日矣又亡津液面大赤舌苔老黃而中黑唇黑裂大便七日不下勢如燎原與急下以存津液法
大承氣減枳樸分量加丹皮犀角
初十日 昨日下後舌上津液已回溺血頓止與清血分之熱
焦白芍(四錢) 犀角(四錢) 麥冬(四錢) 丹皮(五錢) 銀花(五錢) 細生地(五錢) 生甘草(二錢) 天冬(二錢)
十一日 照前方
十二日 前方加麻仁(三錢)
十三日 前方四帖
十七日 邪去七八已能進粥陰虛甚於餘邪
復脈湯去參桂薑棗二帖
十九日 照前方加生牡蠣生鱉甲二帖
二十一日 照前方又加生龜板服二十一帖
八月初十日 照前方又加海參(二條)鮑魚片(五錢)服二十帖
史氏 二十七歲 癸丑年七月初一日 溫熱誤汗於前又誤用龍膽蘆薈等極苦化燥於後致七月胎動不安舌苔正黃爛去半邊目睛突出眼眶之外如蠶豆大與玉女煎加犀角以氣血兩燔脈浮洪數極故也
生石膏(四兩) 知母(一兩) 炙甘草(四錢) 犀角(六錢) 京米(一撮) 細生地(六錢)麥冬(五錢)
初二日 煩躁稍靜胎不動余如故照前方再服三帖
初五日 大便不通小便數滴而已溺管痛舌苔黑唇黑裂非下不可雖有胎經云有故無殞故無殞也
生大黃(六錢) 元明粉(四錢) 川樸(一錢) 枳實(一錢)
煮兩杯分二次服得快便即止
初六日 下後脈靜身涼目睛漸收與甘寒柔潤
初十日 復脈湯去剛藥
十四日 復脈加三甲
二十日 服專翕大生膏十二斤至產後彌月方止
趙 五十五歲 癸丑年六月二十六日 體瘦無子過服桂津液枯燥於二十二日得溫熱自服補中益氣湯三帖致邪無出路服辛涼輕劑二帖竹葉石膏湯三帖至七月初二日煩躁不寐並不臥床赤身滿地混抓譫語乾熱無汗舌黃與調胃承氣湯加元參一小劑得大便少許隨出赤紅疹數十枚少安半日其症如前與沃陰之甘涼法二三日大躁大狂又與調胃承氣湯一小帖又出疹數十枚又少安熱總不退脈總不靜如是者前後共下十三次出疹十三次而後脈靜身涼服復脈湯七帖後作專翕大生膏半料計十二斤半年後始復原此證原案已失舉其大略以備一格
王 三十八歲 溫病狂熱大渴引飲周十二時飲涼水擔余癲狂譫語大汗不止每日用白虎湯合犀角地黃湯石膏用半斤日服二帖外用紫雪一兩有餘間服牛黃清心丸五六丸如是者七八日熱始漸退藥漸減後以復脈湯收功
溫疫者厲氣流行而兼穢濁戶戶皆然如役所使也是證也悉從口鼻而入先病手太陰而後延布三焦治法一以護陰清熱逐穢為主然法者規矩也規矩不能使人巧巧用在人也今於其證中之有證者先生則法中之有法病見極重之證方施至重之方然未嘗有一毫護此失彼之弊如案中王劉數姓之疴非先生胸有定見法施奇絕安望其生耶真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豈庸手所能乎至於精微妙旨善讀者細玩案中自知其妙予不敢再加妄論也(舒配瑭)

卷二

暑溫

甘 二十四歲 壬戌六月二十九日 暑溫邪傳心包譫語神昏右脈洪大數實而模糊勢甚危險
細生地(六錢) 知母(五錢) 銀花(八錢) 元參(六錢) 連翹(六錢) 生甘草(三錢) 麥冬(六錢) 竹葉(三錢) 生石膏(一兩)
煮三碗分三次服牛黃丸(二丸)紫雪丹(三錢)
溫邪入心包絡神昏痙厥極重之症
連翹(三錢) 竹葉(三錢) 銀花(三錢) 生石膏(六錢) 細生地(五錢) 甘草(錢半) 知母(三錢) 麥冬(五錢連心)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再服紫雪丹(四錢)
周 五十二歲 壬戌年七月十四日 世人悉以羌防柴葛治四時雜感竟謂天地有冬而無夏不亦冤哉以致暑邪不解深入血分成厥衄血不止夜間煩躁勢已膠錮難解焉得速功
鮮蘆根(一兩) 丹皮(五錢) 荷葉邊(一張) 羚羊角(三錢) 元參(五錢) 杏仁(三錢)桑葉(三錢) 滑石(三錢) 犀角(三錢) 細生地(五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五日 厥與熱似乎稍緩據云夜間煩躁亦減是其佳處但脈沉弦細數非痙厥所宜急宜育陰而戀陽復咸以止厥法
生地(六錢) 元參(六錢) 麥冬(八錢連心) 生白芍(四錢) 桑葉(三錢) 羚羊角(三錢) 丹皮(三錢) 犀角(三錢) 生鱉甲(六錢)
日服二帖
十六日 脈之弦剛者大覺和緩沉者已起是為起色但熱病本屬傷陰況醫者誤以傷寒溫燥藥五六帖之多無怪乎舌燥如草也議啟腎液法
元參(一兩) 丹皮(五錢) 桑葉(二錢) 犀角(三錢) 天冬(三錢) 麥冬(五錢) 沙參(三錢) 銀花(三錢) 生鱉甲(八錢)
日服三帖
十七日 即於前方內加
連翹(錢半) 鮮荷葉邊(三錢) 細生地(六錢)
再按暑熱之邪深入下焦血分身半以下地氣主之熱來甚於上焦豈非熱邪深入之明徵乎必借芳香以為搜邪之用不然恐日久膠固之邪一時難解也則真陰正氣日虧一日矣紫雪丹之必不可少也
紫雪丹(錢半) 分三次服
十八日 厥已回面赤舌乾黑苔脈洪數有力十餘日不大便皆下證也人雖虛然亦可以調胃承氣小和之
生大黃(五錢) 元明粉(三錢沖) 生甘草(三錢)
先用一半煎一茶杯緩緩服俟夜間不便再服下半劑(服前方半劑即解黑大便多許)便後用此方
生白芍(六錢) 大生地(一兩) 麥冬(一兩) 生鱉甲(一兩)
十九日 大下宿糞如許舌苔化而干未滋潤脈仍洪數微有潮熱除存陰無二法
生白芍(六錢) 沙參(六錢) 炙甘草(三錢) 麥冬(六錢) 丹皮(四錢) 牡蠣(五錢) 天冬(三錢) 大生地(一兩) 鱉甲(五錢)
日服二帖
二十一日 小便短而赤甚微咳面微赤尺脈仍見數洪象議甘潤益下以治虛熱少復苦味以治不盡之實邪且甘苦合化陰氣而利小便也甘苦合化降氣利小便法舉世不知在溫熱門中誠為利小便之上等法蓋熱傷陰液小便無由而生故以甘潤益水之源小腸火腑非苦不通為邪熱所助故以苦藥瀉小腸而退邪熱甘得苦則不呆膩苦得甘則不剛燥合而成功也
炙甘草(四錢) 生鱉甲(八錢) 生白芍(六兩) 元參(五錢) 阿膠(三錢) 麥冬(六錢)麻仁(三錢) 丹皮(三錢) 沙參(三錢) 黃連(一錢)
二十二日 已得效仍服前方二帖
二十三日 復脈復苦法清下焦血分之陰熱
炙甘草(五錢) 生鱉甲(五錢) 麥冬(五錢) 生白芍(六錢) 阿膠(三錢) 丹皮(五錢)麻仁(五錢) 天冬(二錢) 元參(三錢)
日服二帖
王 三十八歲 癸亥六月初三日 暑溫舌苔滿布色微黃脈洪弦而剛甚左反大於右不渴初起即現此等脈症恐下焦精血之熱遠甚於上焦氣分之熱也且舊有血溢故手心之熱又甚於手背究竟初起且清上焦然不可不免知其所以然
連翹(二錢) 豆豉(錢半) 細生地(錢半) 丹皮(二錢) 銀花(二錢) 生甘草(一錢) 藿梗(一錢) 元參(錢半) 薄荷(三分) 牛蒡子(錢半) 白茅根(二錢) 麥冬(二錢) 苦桔梗(一錢)
初六日 熱退大半胸痞腹中自覺不和暑必挾濕熱退濕存之故先清氣分
連翹(二錢) 豆豉(二錢) 杏仁泥(二錢) 銀花(錢半) 生苡仁(三錢) 白扁豆(二錢)藿梗(三錢) 白通草(八分) 鬱金(二錢) 滑石(錢半)
日二帖
初七日 病退六腑不和
藿梗(三錢) 鬱金(一錢) 半夏(二錢) 厚朴(二錢) 豆豉(二錢) 生苡仁(三錢) 廣皮炭(一錢) 滑石(三錢)
初八日 向有失血又屆暑病之後五心發熱法當補陰以配陽但脈雙弦而細不惟陰不充足即真陽亦未見其旺也議二甲復脈湯仍用舊有之桂
炒白芍(四錢) 阿膠(二錢) 麥冬(三錢) 麻仁(二錢) 炙甘草(五錢) 生鱉甲(五錢)沙參(三錢) 大生地(四錢) 生牡蠣(五錢) 桂枝(二錢) 大棗(二個) 生薑(二片)
又丸方
八仙長壽丸加麻仁白芍蜜丸每日三服每服三錢
馬 三十八歲 癸丑年六月初六日 暑熱本易傷陰誤用消導攻伐重傷陰氣致令頭中耳中鳴無止時此係肝風內動若不急救肝腎之陰瘛瘲熱厥至矣
炒白芍(六錢) 炙甘草(三錢) 生鱉甲(五錢) 大生地(六錢) 麥冬(五錢) 生牡蠣(五錢) 丹皮(三錢) 桑葉(三錢) 茶菊炭(二錢) 麻仁(二錢便不實去此)
服四帖
十二日 外邪雖退無奈平素勞傷太過虛不肯復六脈無神非參不可
沙參(三錢) 大生地(六錢) 阿膠(三錢) 元參(六錢) 麻仁(三錢) 生鱉甲(六錢) 麥冬(六錢) 生白芍(六錢) 炙甘草(四錢)
得大便後去元參
牡蠣(三錢) 人參(三錢) 桂枝 大棗(二枚) 生薑(一片)
七月初六日 病後飲食不調又兼暑濕著里腹中絞痛痛極便溏脈微數欲作滯下議芩芍法奪其滯下之源
黃芩炭(一錢二分) 小茴香炭(八分) 廣木香(一錢) 厚朴(二錢) 焦白芍(錢半) 黃連炭(八分) 炒廣皮(錢半) 枳實(一錢) 神麯炭(二錢) 山楂炭(錢半)
一二帖後腹痛除仍服復脈湯服十餘帖
榮 十五歲 乙丑六月十一日 暑溫挾痰飲怒郁故脈芤身熱而脅痛誤用足六經表藥煩躁不寧六日不解至危之證
生香附(三錢) 旋覆花(三錢) 連翹(二錢) 藿梗(三錢) 生石膏(四錢) 杏仁(三錢)薄荷(一錢) 鬱金(二錢)
每帖煮兩杯分二次服三時一帖服二日大見效再商
十三日 於前方內加
青橘葉(二錢) 鮮荷葉邊(一張) 蘆根(五錢)
暑傷足太陰發為䐜脹渴不欲飲飲則嘔身微熱舌白滑肢逆二便閉塞病在中焦居多以香開六腑濁氣為主
半夏(五錢) 藿梗(三錢) 廣皮(二錢) 枳實(三錢) 厚朴(四錢) 生香附(三錢) 鬱金(二錢) 生苡仁(三錢) 白蔻仁(二錢) 杏泥(三錢) 旋覆花(三錢)
煮兩杯分二次服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孫 四十五歲 乙丑六月初六日 頭痛左關獨高責之少陽內風掀動最有損一目之弊若以為外感風寒則遠甚矣議清少陽膽絡法再此症除左關獨高餘脈皆緩所謂通體皆寒一隅偏熱故先清一隅之熱。《金匱謂先治新病舊病當後治也
羚羊角(二錢) 苦桔梗(二錢) 生甘草(一錢) 薄荷(六分) 丹皮(錢半) 桑葉(錢半) 菊花(錢半) 刺蒺藜(一錢) 勾藤勾(一錢) 鮮荷葉(半張)
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初八日 前日左關獨浮而弦系少陽頭痛因暑而發用清膽絡法茲關左已平其半但緩甚舌苔白厚而滑胸中痞悶暑中之熱已解而濕尚存也議先宣上焦氣分之熱
生苡仁(五錢) 鬱金(三錢) 旋覆花(三錢) 藿梗(三錢) 杏仁泥(五錢) 白蔻仁(二錢連殼) 半夏(五錢) 廣皮(三錢) 茯苓皮(三錢) 滑石(六錢) 通草(一錢)
頭煎二杯今日服二煎一杯明早服
初九日 諸症俱減舌白未除中濕尚多議進法於前方內加
加生蒼朮(三錢) 草果(一錢)
王 二十八歲 初三日 暑傷兩太陰手太陰之證多一以化肺氣為主
杏仁泥(五錢) 鮮荷葉(一錢) 銀花(三錢) 蔻仁(二錢連皮) 連翹(三錢) 滑石(八錢) 生苡仁(五錢) 厚朴(三錢) 白通草(一錢) 藿香葉(一錢) 白扁豆花(一枝)
煎二杯分兩次服今晚明早各一帖
初四日 兩太陰之暑症昨用冷香合辛涼暑中之熱已退其半但里濕與熱未克即除故大便紅水胸中痞悶
杏仁泥(三錢) 生苡仁(五錢) 藿梗(三錢) 澤瀉(五錢) 白蔻仁(錢半) 滑石(六錢)厚朴(三錢) 豬苓(五錢) 鬱金(二錢) 白通草(二錢) 茯苓皮(三錢)
煎三杯今晚明早各一帖
初五日 舌苔白厚腹甚不和腸鳴泄瀉聚濕尚多急宜分泄
生苡仁(六錢) 白蔻仁(三錢) 澤瀉(五錢) 半夏(五錢) 藿梗(三錢) 茯苓皮(六錢)椒目(五錢) 廣皮(三錢) 滑石(六錢) 蒼朮(三錢) 厚朴(三錢)
水八碗煎取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廣 二十四歲 七月二十二日 六脈洪大之極左手更甚目斜視怒氣可畏兩臂兩手捲曲而瘛瘲舌斜而不語三四日面赤身熱舌苔中黃邊白暑入心包膽絡以清心膽之邪為要先與紫雪丹
桑葉(三錢) 羚羊角(三錢) 細生地(五錢) 連翹(五錢連心) 竹茹(三錢) 銀花(五錢) 丹皮(三錢) 嫩荷葉(一張) 天冬(三錢) 麥冬(五錢) 犀角(三錢)
煮四杯分四次服碧雪丹(三錢) 涼開水調服以神清熱退為度不清再服三錢雖三四次均可服
二十三日 肝熱之極加天冬涼肝於前方加
天冬(三錢) 紫雪丹仍照前調服
二十四日 暑入心膽兩經與清心絡之伏熱已見小效仍用前法而進之
犀角(五錢) 連翹(四錢) 細生地(五錢) 羚羊角(三錢) 銀花(三錢) 茶菊花(三錢)麥冬(五錢) 桑葉(三錢) 丹皮(五錢)
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五日 加鮮白扁豆花(一枝) 鮮荷葉邊(一枚) 黃連(錢半) 黃芩(三錢)
二十六日 暑入心膽兩經屢清二經之邪業已見效今日飲水過多水入微嘔蓋暑必夾濕議於前方內去柔藥加淡滲
犀角(二錢) 茯苓皮(五錢) 黑山梔(三錢) 茵陳(三錢) 荷葉邊(一錢) 桑葉(三錢)銀花(三錢) 羚羊角(三錢) 黃連(一錢) 連翹(三錢) 黃柏炭(二錢) 生苡仁(五錢)
二十七日 暑熱退後嘔水身微黃熱退濕存
茵陳(三錢) 杏仁泥(三錢) 白通草(一錢) 銀花(三錢) 白蔻皮(二錢) 連翹(三錢)生苡仁(五錢) 黃柏炭(二錢) 茯苓(五錢連皮) 黑山梔(三錢)
服二帖
二十九日 熱未盡退舌起新白苔胸痞暑兼濕熱不能純治一邊
銀花(三錢) 黃連(錢半) 滑石(六錢) 連翹(三錢) 藿梗(三錢) 杏仁泥(五錢) 白通草(一錢) 生苡仁(五錢) 雲苓皮(五錢) 白蔻仁(錢半)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八月初二日 暑熱已退七八惟十餘日不大便微有譫語脈沉可與輕通陽明與增液承氣法
元參(八錢) 生大黃(四錢) 麥冬(六錢連心) 細生地(六錢)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約二時許如不大便再服第二杯明早得大便止後服否則服第三杯
初三日 溫病下後宜養陰暑溫下後宜兼和胃蓋暑必挾濕而舌苔白滑故也脈緩與外臺茯苓飲意
茯苓(五錢) 厚朴(二錢) 半夏(三錢) 白蔻皮(錢半) 麥冬(五錢) 生苡仁(五錢) 藿梗(三錢) 鬱金(一錢)
暑溫熱退濕存故嘔腹不和而舌白苔
杏仁泥(五錢) 厚朴(二錢) 白蔻仁(錢半) 益智仁(一錢) 半夏(五錢) 生苡仁(五錢) 黃芩(三錢) 藿梗(三錢) 生薑(三片)
服二帖
鞠通自醫丁巳六月十三日時年四十歲
先暑後風大汗如雨惡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湯一帖為君之桂枝用二兩盡劑毫無效驗次日用桂枝八兩服半劑而愈
史 男 七歲 癸亥六月十二日 右脈洪大無倫暑傷手太陰有逆傳心包之勢喘渴太甚煩躁不寧時有譫語身熱議兩清營衛之法
連翹(一錢連心) 生石膏(三錢) 知母(一錢) 銀花(二錢) 真山連(一錢) 生甘草(八分) 竹葉(二錢) 厚朴(一錢) 杏泥(二錢) 藿梗(一錢) 丹皮(一錢)
日二帖
十三日 諸症俱減熱已退但右脈仍洪舌黃而滑嘔未盡除
銀花(錢半) 飛滑石(一錢) 真山連(一錢) 連翹(錢半連心) 生苡仁(二錢) 炒知母(八分) 生甘草(八分) 鮮荷葉邊(三錢) 葦根(三錢) 杏泥(錢半)
二帖
俞 男 三歲 七月初二日 暑濕傷脾暮夜不安小兒脈當數且少腹以下常腫痛肝腎亦復虛寒況面色青黃舌苔白手心時熱調理乳食要緊防成疳疾議腑以通為補食非溫不化例
生苡仁(二錢) 姜夏(錢半) 厚朴(錢半) 炒扁豆(一錢) 杏泥(錢半) 小枳實(八分)焦曲(錢半) 雞內金(一錢) 廣皮炭(八分) 白蔻仁(四分) 煨姜(三片) 小茴(一錢炒黑)
四帖
前證已愈惟脾尚虛弱以疏補中焦為主
田 十四歲 暑溫誤下寒涼太多洞泄之後關閘不藏隨食隨便完穀絲毫不化脈弦與桃花湯改粥法
人參 赤石脂(末) 禹餘糧(細末) 炙甘草 乾薑 粳米
先以參姜三味煎去渣湯煮粥成然後和入赤石脂餘糧末愈後補脾陽而大健

伏暑

周 十四歲 壬戌八月十六日 伏暑內發新涼外加脈右大左弦身熱如烙無汗膠痰舌苔滿黃不宜再見泄瀉不渴腹脹少腹痛是謂陰陽並病兩太陽互爭難治之症擬先清上焦濕熱蓋氣化濕亦化也
杏仁泥(三錢) 銀花(二錢) 白通草(一錢) 滑石(三錢) 蘆根(二錢) 淡竹葉(一錢)生苡仁(錢半) 厚朴(二錢) 大貝母(一錢) 連翹(二錢) 梨皮(二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七日 案仍前
連翹(二錢) 蘆根(二錢) 杏仁泥(錢半) 銀花(二錢) 薄荷(八分) 厚朴(錢半) 梨皮(錢半) 桑葉(一錢) 苦桔梗(錢半) 知母(三錢炒) 鮮荷葉邊(一張) 滑石(三錢) 白扁豆皮(二錢)
午一帖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八日 兩與清上焦熱已減其半手心熱於手背謂之裡熱舌苔紅黃而厚為實熱宜宣之用苦辛寒法再按暑必夾濕按腹中之痛脹故不得不暫用苦燥法
杏仁泥(三錢) 小枳實(錢半) 黃連(錢半薑汁炒) 木通(二錢) 厚朴(錢半) 黃芩炭(一錢) 廣木香(一錢) 栝蔞仁(八分) 廣皮炭(一錢) 小茴香炭(錢半) 炒知母(錢半) 檳榔(八分)
十九日 腹之痛脹俱減舌苔乾燥黃黑唇肉色絳嗆咳痰黏幼童陰氣未堅當與存陰退熱
麥冬(六錢連心) 丹皮(五錢) 元參(五錢) 沙參(三錢) 炒知母(二錢) 犀角(三錢) 蛤粉(三錢) 杏仁(三錢) 生甘草(一錢) 細生地(四錢) 煅石膏(四錢)
二十日 津液稍回宿糞未除潮熱因邪氣還表右脈仍然浮大未可下宜保津液護火剋金之嗽
焦白芍(四錢) 沙參(三錢) 牡蠣粉(錢半) 麥冬(六錢) 柏子霜(三錢) 杏仁粉(二錢) 細生地(六錢) 霍石斛(三錢) 煅石膏(三錢) 元參(六錢) 犀角(一錢)
煮三杯陸續服
二十一日 諸症悉解小有潮熱舌絳苔黑深入血分之熱未盡除也用育陰法
焦白芍(四錢) 天冬(錢半) 柏子霜(三錢) 大生地(五錢) 麥冬(六錢) 丹皮(三錢)沙參(三錢) 炙甘草(二錢) 牡蠣(三錢)
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二十二日 津液消亡舌黑干刺用復脈法
炒白芍(六錢) 丹皮(四錢) 柏子霜(四錢) 生鱉甲(六錢) 麻仁(三錢) 麥冬(六錢)生牡蠣(四錢) 阿膠(三錢沖) 大生地(六錢)
頭煎二杯今日服二煎一杯明早服
二十三日 右脈仍數餘邪陷入肺中咳甚痰艱議甘潤兼涼肺氣
甜杏仁泥(三兩) 桑葉(三錢) 菊花(三錢) 苦桔梗(三錢) 麥冬(一兩連心) 玉竹(三錢) 大貝母(三錢) 梨皮(三錢) 細生地(五錢) 沙參(三錢) 甘草(三錢) 丹皮(二錢)
煎四茶杯分四次服
二十四日 舌黑苔退脈仍數仍咳腹中微脹
杏仁粉(三錢) 象貝母(二錢) 鬱金(錢半) 茯苓(三錢) 沙參(三錢) 藿梗(二錢) 生扁豆(三錢) 丹皮(三錢) 細生地(五錢) 桔梗(二錢) 麥冬(五錢)
頭煎三杯二煎一杯分四次服
二十五日 昨晚得黑糞如許潮熱退唇舌仍絳熱之所過其陰必傷與復脈法復其陰
沙參(三錢) 麥冬(一兩) 阿膠(二錢沖) 炙甘草(三錢) 炒白芍(六錢) 生鱉甲(五錢) 丹皮(三錢) 元參(三錢) 大生地(八錢) 麻仁(三錢) 生牡蠣(五錢)
八碗水煮成三碗分三次服二煎煮一碗明早服
二十六日 又得宿糞如許邪氣已退八九但正陰虛耳故不欲食晚間乾咳無痰
大生地(八錢) 阿膠(三錢) 生白芍(五錢) 麻仁(三錢) 炙甘草(三錢) 牡蠣粉(三錢) 沙參(三錢) 麥冬(六錢) 天冬(二錢)
外用梨汁藕汁荸薺汁各一黃酒杯重湯燉溫頻服
二十七日 熱傷津液便燥微有潮熱乾咳舌赤用甘潤法
元參(六錢) 知母(二錢炒) 阿膠(二錢) 沙參(三錢) 麻仁(三錢) 細生地(五錢) 麥冬(六錢) 郁李仁(二錢) 梨汁(一杯沖) 地慄汁(一酒杯沖)
二十八日 伏邪內潰續出白痧如許脈較前卻稍和第二次舌苔未化不大便
連翹(二錢連心) 麻仁(三錢) 牛蒡子(三錢炒研) 炒銀花(二錢) 阿膠(錢半) 沙參(三錢) 元參(三錢) 生甘草(一錢) 大生地(五錢) 麥冬(六錢)
服此方後晚間即得大便
九月初四日 潮熱復作不大便燥糞復聚與增液承氣湯微和之
元參(五錢) 細生地(五錢) 麥冬(五錢) 甘草(一錢) 生大黃(二錢)
服此得黑糞如許而潮熱退脈靜以後一以養陰收功
陳 二十八歲 左脈洪大數實右脈陽微陰陽逆亂伏暑似瘧最難即愈議領邪外出法
生鱉甲(三兩) 青蒿(四錢) 桂枝(三錢) 麥冬(八錢) 焦白芍(三錢) 甘草(錢半) 沙參(三錢) 丹皮(三錢) 知母(三錢炒)
三帖即愈
十四日 伏暑寒熱已愈不食不飢不便胸中痞悶九竅不和皆屬胃病
半夏(五錢) 廣皮(錢半) 青皮(錢半) 桂枝(錢半) 鬱金(二錢) 生苡仁(五錢) 茯苓(五錢) 黨參(三錢)
三帖
十七日 久病真陽虛則膺痛餘邪化熱則口苦正氣不復則肢倦
西洋參(二錢) 桂枝(三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黃芩炭(錢半) 焦白芍(三錢)生薑(二片) 廣皮炭(錢半) 炙甘草(錢半) 大棗(二枚)
某 乙丑八月二十二日 不兼濕氣之伏暑誤治津液消亡以致熱不肯退唇裂舌燥四十餘日不解咳嗽膠痰譫語口渴可先服牛黃清心丸清包絡而搜伏邪湯藥與存陰退熱法
細生地(三錢) 麥冬(五錢) 白芍(三錢炒) 甘草(一錢) 沙參(三錢) 生牡蠣(五錢)生鱉甲(五錢) 生扁豆(三錢)
二十四日 暑之偏於熱者誤以傷寒足經藥治之以致津液消亡昨用存陰法兼芳香開絡中閉伏之邪已見大效茲因小便赤甚而短熱雖減而未除議甘苦合化陰氣法
二甲復脈湯加黃芩(三錢) 如有譫語其牛黃丸仍服
二十六日 昨用甘苦合化陰氣法服後大見涼汗茲熱已除脈減舌苔盡退但六脈重按全無舌仍乾燥議熱之所過其陰必傷例用二甲復脈湯重加鱉甲生甘草八帖
某 乙丑九月十六日 夏傷於濕冬必咳嗽況六脈俱弦木旺剋土脾土受克則泄瀉胃土受克則不食欲嘔前曾腹脹現在胸痞舌白滑此寒濕病也而脈反數思涼思酸物極必反之象豈淺鮮哉急宜戒惱怒小心一切為要
半夏(三錢) 旋覆花(二錢) 杏仁泥(四錢) 白蔻皮(一錢) 生苡仁(五錢) 滑石(三錢) 鬱金(二錢) 茯苓皮(五錢) 通草(一錢)
水五杯煮兩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二帖
十八日 脈數甚思涼濕中生熱之故
通草(二錢) 鬱金(二錢) 滑石(六錢) 茯苓皮(六錢) 白蔻仁(錢半) 藿梗(三錢) 生苡仁(六錢) 半夏(四錢) 杏仁泥(六錢) 小枳實(錢半) 黃芩(二錢)
水八碗煮三茶碗渣再煮半碗分四次服日三夜一二帖
二十日 伏暑必挾火與濕不能單顧一邊至服藥後反覺不快乃體虛久病不任開泄之故渴思涼者火也得水則停者濕也
生石膏(六錢) 半夏(三錢) 杏仁泥(六錢) 炒知母(錢半) 蔻仁(一錢) 黃芩(一錢)
煮三杯三次服二帖
二十二日 去蔻仁加
通草(錢半) 石膏(四錢) 滑石(四錢) 知母(五分) 藿梗(三錢)
二十七日 飲居右脅不得臥格拒心火不得下通於腎故嗌乾
杏仁粉(三錢) 蘇子(三錢去油) 小枳實(三錢) 香附(三錢) 廣皮(二錢) 旋覆花(三錢) 半夏(五錢) 茯苓皮(三錢) 藿梗(三錢)
十月初二日 小便不通於前方內加
滑石(三錢) 通草(錢半) 生苡仁(三錢)
前後共九帖
初六日 小便已通於前方內去 滑石 通草 苡仁 服三帖
巴 二十二歲 面目青黃其為濕熱無疑右脈單絃其為伏飲無疑脘痞胸痛合之脈弦其為肝鬱無疑上年夏日曾得淋症誤服六味酸甘化陰致令其濕熱穩伏久踞故證現龐雜無倫治法以宣通三焦使邪有出路安胃能食為要
生石膏(八錢) 半夏(五錢) 旋覆花(三錢) 滑石(一兩) 蠶砂(三錢) 香附(三錢) 生苡仁(五錢) 茯苓皮(五錢) 鬱金(三錢) 通草(二錢) 杏仁泥(三錢) 萆薢(四錢)
初六日 其人本有飲症又加內暑外涼在經之邪似瘧而未成在腑之邪泄瀉不止恐成痢疾急以提邪外出為要按六脈俱弦之泄瀉古謂之木泄即以小柴胡湯為主方況加之寒熱往來乎六脈俱弦古謂脈雙弦者寒也指中焦虛寒而言豈補水之生熟地所可用哉現在寒水客氣燥金司天而又大暑節氣與柴胡二桂枝一法
柴胡(六錢) 炙甘草(一錢) 桂枝(三錢) 黃芩(二錢) 半夏(六錢) 生薑(三錢) 焦白芍(二錢) 大棗(二錢) 藿梗(三錢) 廣皮(二錢) 青蒿(二錢)
寒熱止即止
初八日 寒暑兼受成瘧則輕成痢則重前用柴胡二桂枝一法現在面色青熱退痰多而稀舌之赤者亦淡脈之弦勁者微細不渴陽虛可知與桂枝柴胡各半湯減黃芩加乾薑
桂枝(二錢) 半夏(六錢) 柴胡(三錢) 黃芩(一錢炒) 白芍(錢半炒) 生甘草(二錢) 乾薑(三錢) 生薑(五錢) 大棗(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九日 內暑外寒相搏成瘧大便溏泄恐致成痢口乾不渴經謂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也合之腹痛則更可知矣仲景謂表急急當救表裡急急當救里茲表裡無偏急象議兩救之救表仍用柴胡桂枝各半法以太少俱有邪也救里與理中法
桂枝(四錢) 黃芩炭(二錢) 生苡仁(五錢) 白芍(二錢炒) 乾薑(三錢) 炙甘草(錢半)川椒炭(三錢) 柴胡(四錢) 良薑(二錢) 半夏(六錢) 白蔻仁(錢半) 生薑(五錢) 大棗(二個)
初十日 昨用兩救表裡已見小效今日仍宗前法而退之脈中陽氣已有生動之機故也不可性急反致僨事
桂枝(三錢) 黃芩(錢半炒) 厚朴(二錢) 白芍(二錢炒) 乾薑(二錢) 炙甘草(錢半) 川椒炭(二錢) 柴胡(三錢) 煨草果(一錢) 半夏(六錢) 生薑(五錢) 大棗(二個)
十一日 內而痰飲蹯踞中焦外而寒暑擾亂胃陽連日已奪去成痢疾之路一以和中蠲飲為要蓋無形之邪每借有形質者以為依附也
青蒿(三錢) 小枳實(三錢) 黃芩炭(錢半) 杏仁泥(三錢) 茯苓皮(五錢) 柴胡(三錢) 半夏(一兩) 廣皮(二錢) 白蔻仁(錢半) 生苡仁(五錢) 桂枝(三錢) 炒白芍(二錢) 生薑(三片)
十二日 雜受寒暑再三分析方成瘧疾寒多熱少脈沉弦乃邪氣深入與兩分陰陽之中偏於溫法
青蒿(三錢) 半夏(八錢) 檳榔(一錢) 柴胡(三錢) 厚朴(三錢) 良薑(二錢) 黃芩炭(錢半) 枳實(二錢) 藿梗(三錢) 生薑(五片) 栝蔞皮(二錢) 大棗(二個)
十四日 寒熱少減胸痞甚去甘加辛去棗加生薑
十六日 脈弦細指尖冷陽微不及四末之故兼之腹痛便溏痰飲咳嗽更可知矣以和胃陽溫中湯逐痰飲立法
半夏(六錢) 良薑(二錢) 杏仁(三錢) 川椒炭(三錢) 乾薑(二錢) 炒廣皮(三錢) 桂枝(三錢) 蔻仁(二錢) 生苡仁(五錢) 生薑(三片)
張 十七日 伏暑酒毒遇寒涼而發九日不愈脈緩而飲滯下身熱譫語濕熱發黃先清濕熱開心包
茵陳(五錢) 茯苓皮(五錢) 黃連(二錢) 梔子炭(二錢) 通草(一錢) 黃柏炭(三錢)滑石(五錢) 生苡仁(三錢) 黃芩(三錢)
十八日 熱退滯下已愈黃未解
茵陳(三錢) 黃連(八分) 茯苓皮(五錢) 滑石(五錢) 梔子炭(三錢) 杏仁(三錢) 黃柏炭(三錢) 通草(一錢) 燈草(一錢) 萆薢(三錢)
十九日 黃亦少退脈之軟者亦鼓指惟舌赤小便赤濁余濕餘熱未盡尚須清之
茯苓皮(五錢) 茵陳(四錢) 生苡仁(三錢) 黑梔子(三錢) 杏仁(三錢) 黃柏炭(二錢) 半夏(三錢) 黃連(八分) 廣皮炭(二錢) 萆薢(三錢) 滑石(五錢)
二十日 黃退小便赤濁舌赤脈洪濕熱未淨
滑石(五錢) 梔皮(二錢炒) 萆薢(三錢) 黃連(一錢) 海金砂(三錢) 半夏(三錢)
王 二十八歲 乙酉三月二十日 上年初秋伏暑午後身熱汗出醫者誤以為陰虛勞損不食胸痞咳嗽舌苔白滑四肢倦怠不能起床至今三月不解已經八月之久深痼難拔勉與宣化三焦兼從少陽提邪外出法
桂枝(三錢) 蔻仁(二錢) 黃芩(二錢炒) 青蒿(三錢) 茯苓皮(五錢) 滑石(六錢)苡仁(五錢) 半夏(五錢) 杏仁(四錢) 廣皮(三錢) 通草(一錢)
此藥服二帖能進飲食服四帖飲食大進即能起行立後八日復診以調理脾胃而愈
李 十八歲 十一月初九日 伏暑如瘧狀脈弦數寒熱往來熱多於寒解後有汗與青蒿鱉甲湯五帖而愈
金氏 三十歲 乙酉四月二十二日 上年伏暑寒熱時發如瘧狀以通宣三焦立法補水補火皆妄也
杏仁(三錢) 藿梗(三錢) 蔻仁(五錢) 茯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半夏(四錢) 青蒿(八分) 炒黃芩(二錢) 生薑(二錢) 大棗(二個)
服四帖
初二日 伏暑愈後以平補中焦為要仍須宣通勿得黏滯
半夏(三錢) 蓮子(五錢去心皮) 廣皮(二錢) 益智仁(一錢) 茯苓(五錢) 生薑(三片) 生苡仁(五錢)
某 九月二十四日 初因肝鬱繼因內飲招外風為病現在寒熱如瘧狀又有伏暑內發新涼外加之象六脈弦細而緊兩關獨大而浮厥陰克陽明醫者全然不究病從何來亦不究脈象之是陰是陽一概以地黃等柔藥補陰以陰藥助陰病人命其何堪哉勢已沉重欲成噎食反胃勉與兩和肝胃兼提少陽之邪外出法
桂枝(三錢) 蔻仁(二錢) 川椒炭(二錢) 青蒿(一錢) 苡仁(三錢) 杏仁(三錢) 半夏(六錢) 香附(三錢) 生薑(四錢) 廣皮(三錢) 旋覆花(三錢)
二十八日 寒熱減半嘔止舌苔滿黃但仍滑耳於前方內加
黃芩(二錢炒)
再服四帖如一二帖內寒熱止去青蒿若舌苔乾燥腹痛止去川椒
茯苓(五錢)
十月初六日 伏暑已解七八痰飲肝鬱未除下焦且有濕熱
杏仁(四錢) 旋覆花(三錢) 通草(一錢) 蔻仁(三錢) 香附(三錢) 萆薢(五錢) 苡仁(五錢) 半夏(五錢) 蠶砂(三錢) 茯苓皮(五錢) 廣皮(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數帖痊愈
陶 五十八歲 乙酉九月十八日 伏暑遇新涼而發舌苔裛白上灰黑六脈不浮不沉而數誤與發表胸痞不食此危證也何以云危蓋四氣雜感又加一層腎虛又加一層肝鬱又加一層誤治又加一層酒客中虛何以克當勉與河間之苦辛寒法一以宣通三焦而以肺氣為主望其氣化而濕熱俱化也
杏仁(四錢) 鬱金(三錢) 藿香葉(三錢) 蔻仁(三錢) 黃芩(三錢) 黃連(一錢) 苡仁(五錢) 滑石(五錢) 半夏(五錢) 茯苓皮(五錢) 通草(一錢) 廣皮(三錢)
二十三日 舌之灰化為黃滑而不燥唇赤顴赤脈之弦者化而為滑數是濕與熱俱重也
杏仁泥(五錢) 茯苓(六錢) 木通(五錢) 蔻仁(三錢) 茵陳(五錢) 苡仁(五錢) 黃連(二錢) 滑石(一兩) 黃柏炭(四錢)半夏(五錢)
二十六日 伏暑舌之灰者化黃茲黃雖退而白滑未除當退苦藥加辛藥脈滑甚重加化痰小心復感要緊
杏仁(五錢) 鬱金(三錢) 滑石(一兩) 蔻仁(三錢) 藿梗(三錢) 苡仁(五錢) 枳實(三錢) 半夏(一兩) 黃柏炭(三錢) 廣皮(三錢) 茯苓皮(六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月初二日 伏暑雖退舌之白滑未化是暑中之伏濕尚存也小心飲食要緊脈之滑大者已減是暑中之熱去也無奈太小而不甚流利是陽氣未充不能化濕重與辛溫助陽氣化濕氣
杏仁泥(五錢) 廣皮(五錢) 半夏(六錢) 蔻仁(三錢) 益智仁(三錢) 川椒炭(三錢)苡仁(五錢) 乾薑(三錢) 木通(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舌苔黃為度
初六日 伏暑之外感者因大汗而退舌白滑苔究未能化黃前方大用剛燥未除也務要小心飲食毋使脾困
杏仁泥(四錢) 煨草果(八分) 益智仁(三錢) 蔻仁(三錢) 茅朮炭(三錢) 半夏(五錢) 苡仁(五錢) 廣皮炭(五錢) 厚朴(二錢) 茯苓皮(五錢) 神麯炭(三錢)
王氏 二十二歲 二月二十六日 伏暑咳嗽寒熱將近一年不解難望回生既咳且嘔而泄瀉勉與通宣三焦俾邪有出路或者得有生機何以知其為伏暑而非勞瘵勞之咳重在醜寅卯木旺之時或午前或終日濕家之咳旺在戌亥子勞之寒熱後無汗伏暑寒熱如瘧狀醜寅卯陽升乃有汗而止勞之陰虛身熱脈必芤大伏暑之脈弦細而弱故知其為伏暑而非勞瘵也再左邊久不著席此水在肝也
生苡仁(五錢) 廣皮(三錢) 蔻仁(二錢) 半夏(五錢) 茯苓皮(五錢) 鬱金(一錢) 青蒿(八分) 香附(三錢) 桂枝(三錢) 旋覆花(三錢) 生薑(三片) 大棗(二個)
煮三杯分三次服
此方服四帖寒熱減去青蒿又服十帖後健脾胃收功
裘 四十歲 乙酉八月初五日 酒客中虛濕重面色滯暗業已有日現在又感伏暑新涼頭脹便溏舌白滑脈弦細中虛寒濕可知不能戒酒斷乎病不除根蓋客症易除久病伏濕虛寒難退也
杏仁(三錢) 廣皮(五錢) 藿梗(三錢) 苡仁(一兩) 半夏(六錢) 黃芩炭(六錢) 蔻仁(三錢) 茯苓(一兩) 青蒿(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頭脹除去青蒿服七帖愈
周 五歲 本系伏暑誤以為風寒挾食發表消導難進致邪氣深入下焦血分夜熱早涼與煎厥癉瘧相似食減脈大汗多便結先與救陽明之陰
梨汁(一酒杯) 藕汁(一酒杯) 鮮蘆根汁(半酒杯) 荸薺汁(一酒杯) 元參(五錢) 連心麥冬(五錢)
三帖

溫毒

劉 甲子五月十三日 面赤腫喉痛身熱自汗舌黃
馬勃(三錢) 銀花(六錢) 牛蒡子(六錢) 荊芥穗(二錢) 元參(六錢) 薄荷(錢半) 人中黃(二錢) 桔梗(五錢) 連翹(六錢) 射干(二錢) 板藍根(三錢) 桑葉(六錢)
共為粗末分七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十四日 用前法
十五日 於前方內加
黃連(二錢) 黃芩(三錢)
某 甲子五月十一日 溫毒喉痛發疹腿痠痛甚重症也須用急急輕揚恐其聚而為災也
馬勃(五錢) 射干(五錢) 薄荷(五錢) 元參(一兩) 連翹(一兩二錢) 荊芥穗(六錢)桔梗(兩半) 殭蠶(五錢) 板藍根(三錢) 銀花(一兩) 牛蒡子(八錢) 人中黃(四錢)
共為粗末七錢一包一時服一包通十二時服十包服完再作服蘆根湯煎二帖愈
王氏 二十三歲 甲子五月十一日 溫毒頰腫脈伏而象模糊此謂陽證陰脈耳面目前後俱腫其人本有瘰癧頭痛身痛譫語肢厥勢甚凶危議普濟消毒飲法
連翹(一兩二錢) 牛蒡子(八錢) 銀花(兩半) 荊芥穗(四錢) 桔梗(八錢) 薄荷(三錢) 人中黃(四錢) 馬勃(五錢) 元參(八錢) 板藍根(三錢)
共為粗末分十二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服腫處敷水仙膏用水仙花根去蘆搗爛敷之中留一小口干則隨換出毒後敷三黃二香散
三黃二香散
黃連(一兩) 黃柏(一兩) 生大黃(一兩) 乳香(五錢) 沒藥(五錢)
上為極細末初用細茶汁調敷干則易之繼用香油調敷
十二日 脈促即於前方內加
生石膏(三兩) 知母(八錢)
十三日 即於前方內加
犀角(八錢) 黃連(三錢) 黃芩(六錢)
十四日 於前方內加
大黃(五錢)
十五日 於前方內去大黃再加
生石膏(一兩)
十六日 於前方內加
金汁(半茶杯) 分次衝入藥內服
十八日 脈出身壯熱邪機向外也然其勢必凶當靜以鎮之勿事荒張稍有譫語即服
牛黃清心丸一二丸其湯藥仍用前方
二十日 腫消熱退脈亦靜用復脈湯七帖全愈
王 二十三歲 乙丑八月十一日 溫毒發斑時在初秋盛暑未消何妄用大汗大下之傷寒六經法悖謬已極右脈洪大芤甚渴甚汗太甚急急重用化斑湯
生石膏(四兩) 細生地(一兩) 知母(二兩) 京米(一兩) 炙甘草(一兩) 犀角(五錢)
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渣再以水五碗煮兩碗夜間明早服至已前完
史 二十二歲 溫毒三日喉痛脹滴水不下身熱脈洪數先以代賑普濟散五錢煎湯去渣嗽口與喉噙化少時俟口內有涎即控吐之再嗽再化再吐如是者三五時喉即開可服藥矣計用代賑普濟散二兩後又用五錢一次與服每日十數次三日而喉痛止繼以玉女煎五帖熱全退後用復脈湯七帖收功
代賑普濟散方
主治溫毒喉痹項腫發疹發斑溫痘牙痛楊梅瘡毒上焦一切風熱皮毛痱痤等證如病極重者晝夜服十二包至輕者服四包量病增減如喉痹滴水不下咽者噙一大口仰面浸患處少時有稀痰吐出再噙再吐四五次喉即開服藥後如大便頻數甚至十數次者勿畏也毒盡前愈如服三五次大便尚堅結不通者每包可加酒炒大黃五六分或一錢
桔梗(十兩) 牛蒡子(八兩) 黃芩(六兩炒) 人中黃(四兩) 荊芥穗(八兩) 銀花(一兩)蟬蛻(六兩) 馬勃(四兩) 板藍根(四兩) 薄荷(四兩) 元參(十兩) 大青葉(六兩) 生大黃(四兩炒黑) 連翹(十兩連心) 殭蠶(六兩) 射干(四兩)
上為粗末每包五錢小兒減半瓷瓶收好勿出香氣
此方用東垣普濟消毒飲去直升少陽陽明之升麻柴胡直走下焦之黃連合化清氣之培賑散改名曰代賑普濟散大意化清氣降濁氣穢毒自開也方名代賑者凶荒之後必有溫疫凶荒者賑之以谷溫疫者賑之以藥使貧者病者皆得食賑故方名代賑也
李 四十歲 周身斑疹夾紫黑痘數百枚與代賑普濟散日五兩服至七日後愈
戴氏 感受穢濁滿面滿脊楊梅密布與代賑普濟散每日六兩九日消盡
徐 五十一歲 己酉五月二十日 因濕毒而發天行楊梅瘡脈弦兼有外風
代賑普濟散每日服三包每包五錢
土茯苓(五錢)煎三杯分二次服日共六次
陳 三十二歲 溫熱面赤口渴煩躁六七日壯熱大汗鼻衄六脈洪數而促左先生用五苓散雙解表裡余曰此溫病陽明經證也其脈促有燎原之勢豈緩藥所能挽回非白虎不可
生石膏(八兩) 知母(一兩) 生甘草(五錢) 粳米(二合) 白茅根(一兩) 側柏葉炭(八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盡劑而脈靜身涼
脈經謂數而時一止曰促緩而時一止曰結古方書從無治促結之明文餘一生治病凡促脈主以石膏結脈主以杏仁蓋促為陽屬火故以石膏得肺胃之陽結脈屬陰乃肺之細管中塊痰堵截隧道而然故以杏仁利肺氣而消塊痰之陰無不如意然照世人用藥石膏用七八錢杏仁用三五錢必無效也吾嘗謂未能學問思辨而驟然篤行豈非孟浪之極既已學問思辨而不能篤行豈非見義不為無勇乎

濕溫

王 三十三歲 壬戌四月二十二日 證似溫熱但心下兩脅俱脹舌白渴不多飲嘔惡噯氣則非溫熱而從濕溫例矣用生薑瀉心湯之苦辛通降法
生薑(一兩) 乾薑(五錢) 茯苓(六錢) 生薏仁(五錢) 半夏(八錢) 黃芩(三錢炒)黃連(三錢) 生香附(五錢)
水八碗煮三茶杯分三次服約二時服一次二煎用水三杯煎一茶杯明早服
二十三日 心下陰霾已退濕已轉陽應清氣分之濕熱
連翹(五錢) 杏泥仁(三錢) 銀花(五錢) 藿梗(三錢) 蘆根(五寸) 滑石(五錢) 熟石膏(五錢) 黃芩炭(三錢) 鬱金(三錢) 黃連(二錢)
水八碗煎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二十四日 斑疹已現氣血兩燔用玉女煎合犀角地黃湯法
生石膏(兩半) 牛蒡子(六錢) 知母(四錢) 元參(八錢) 銀花(一兩) 薄荷(三錢) 連翹(一兩) 細生地(六錢) 犀角(三錢) 桔梗(四錢) 黃芩(四錢炒) 人中黃(一錢)
二十五日 面赤舌黃大渴脈沉肢厥十日不大便轉矢氣譫語下證也小承氣湯
生大黃(八錢) 枳實(五錢) 厚朴(四錢)
水八碗煮三碗先服一碗約三時得大便止後服不便再服第二碗
又大便後宜護津液議增液法
麥冬(一兩連心) 連翹(三錢) 細生地(一兩) 銀花(三錢) 元參(三錢) 甘草(二錢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能寐不必服
二十六日 陷下之餘邪不清仍思涼飲舌黃微以調胃承氣湯小和之
生大黃(二錢) 元明粉(八分) 生甘草(一錢)
二十七日 昨日雖大解而不爽脈猶沉而有力身熱不退而微厥渴甚面赤猶宜微和之但恐犯數下之戒議增液承氣合玉女煎法
生石膏(八錢) 知母(四錢) 黃芩(三錢) 生大黃(三錢另煎分為三份每次沖一分服)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若大便稀而不結不黑後服勿沖大黃
二十八日 大便雖不甚爽今日脈浮不可下渴思涼飲氣分熱也口中味甘脾熱甚也議用氣血兩燔例之玉女煎加苦藥以清脾癉
生石膏(三兩) 黃連(三錢) 元參(六錢) 麥冬(一兩) 細生地(一兩) 知母(三錢) 黃芩(六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得涼汗止後服不渴止後服
二十九日 大用辛涼微合苦寒斑疹續出如許身熱退其大半不得再用辛涼重劑議甘寒合化陰氣加辛涼以清斑疹
連翹(三錢) 元參(四錢) 細生地(五錢) 銀花(三錢) 黃芩(三錢) 花粉(三錢) 黃連(二錢) 薄荷(一錢) 麥冬(五錢) 犀角(三錢)
煮三碗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大熱雖減余焰尚存口甘弄舌面光赤色未除猶宜甘寒苦寒合法
連翹(三錢) 細生地(六錢) 黃芩(三錢) 丹皮(三錢) 元參(四錢) 黃連(二錢) 麥冬(五錢) 銀花(三錢)
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初二日 於前方內加
犀角(二錢) 知母(錢半)
初三日 邪少虛多宜用復脈去桂以其人本系酒客再去甘草之重甘加二甲丹皮黃芩
此甘潤化液復微苦化陰又苦甘鹹寒法
初四日 尚有餘邪未盡以甘苦合化入陰搜邪法
元參(二兩) 黃芩(二錢) 麥冬(八錢) 知母(二錢) 細生地(六錢) 生鱉甲(八錢) 銀花(三錢) 丹皮(五錢) 連翹(三錢) 青蒿(一錢)
頭煎三茶碗二煎一茶碗分四次服
陳 二十二歲 乙丑四月十七日 面赤目赤舌苔滿布如積粉至重之溫病也最忌發表且用辛涼
荊芥穗(五錢) 薄荷(四錢) 生甘草(三錢) 桔梗(六錢) 連翹(八錢) 銀花(八錢) 藿香葉(五錢) 牛蒡子(五錢) 杏仁(五錢)
共為粗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某 初九日 面赤目赤舌苔滿布至重之溫熱病脈反緩而弦外熱反不盛口反不渴肢微厥所謂陽證陰脈乃本身陽氣不能十分充滿不肯化解耳茲與化邪法
荊芥穗(二錢) 鬱金(二錢) 藿梗(二錢) 豆豉(錢半) 銀花(二錢) 連翹心(錢半) 青蒿(一錢) 桔梗(錢半) 薄荷(八分) 杏仁泥(二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一日 溫病未有不渴而燥者今舌苔布滿而不渴雖黃而滑脈緩甚熱不壯蓋挾濕之故也議照濕溫例治用苦辛寒法
生蒼朮(三錢) 廣皮(二錢) 鬱金(三錢) 黃連(一錢) 蔻仁(一錢) 連翹(三錢) 銀花(二錢) 藿香(二錢) 天花粉(三錢) 黃芩(一錢炒)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各兩杯兩帖而安
陳 三十三歲 初八日 六脈弦細而勁陰寒脈也咳嗽稀痰陰濕咳也舌苔刮白而滑陰舌苔也嘔吐泄瀉陰濕證也雖發熱汗出而解乃濕中兼風病名濕溫天下有如是之陰虛證乎
茯苓(四錢) 澤瀉(四錢) 桂枝(三錢) 於朮(三錢) 炒白芍(二錢) 生苡仁(五錢) 半夏(五錢) 廣皮炭(二錢) 生薑汁(三匙沖)
初十日 痰飲兼風誤治成壞證前用溫平逐濕除風諸惡證俱成惟寒少熱多熱後汗出未除現在面赤口渴暮夜譫語有風化熱之象但六脈尚弦未盡轉陽也再咳嗽則胸脅小腹俱微痛又有金剋木之象
桂枝(三錢) 茯苓(四錢) 杏仁(三錢) 青蒿(三錢) 炙甘草(三錢) 半夏(二錢) 炒白芍(二錢) 生薑(三片) 豬苓(五錢) 石膏(六錢) 大棗(二個)
十四日 脈弦數午後潮熱前有白苔復變黃苔嘔惡口渴頗有濕瘧之象但咳嗽便溏又有濕溫之形伏邪內陷所致最難清理
桂枝(四錢) 茯苓皮(五錢) 生石膏(八錢) 青蒿(二錢) 知母(三錢) 杏仁泥(三錢)炙甘草(二錢) 苡仁(五錢) 滑石(六錢)
某 初十日 六脈俱弦而細左手沉取數而有力面色淡黃目白睛黃自春分午後身熱至今不愈曾經大瀉後身軟不渴現在雖不泄瀉大便久未成條午前小便清午後小便赤濁與濕中生熱之苦辛寒法
茵陳(四錢) 杏仁(三錢) 滑石(六錢) 茯苓皮(五錢) 通草(錢半) 黃連(一錢) 苡仁(四錢) 蠶砂(三錢) 黃芩(二錢) 海金砂(四錢) 蒼朮炭(三錢)
十三日 前方內去蒼朮加石膏增芩連
文 三十八歲 丁卯七月初二日 濕溫舌苔白滑厚濁脈象模糊弦細而且沉濡用通三焦法先寒熱繼微熱後不熱更方三十餘帖大抵不出滲濕之苦辛淡法四十五日以後方解解後以兩和脾胃收功

冬溫

張 六十八歲 甲子十一月二十五日 舌黃口渴頭不痛而惡寒面赤目赤脈洪熱甚形似傷寒實乃冬溫夾痰飲與伏暑一類
連翹(六錢) 桔梗(八錢) 杏仁(六錢) 荊芥穗(五錢) 銀花(六錢) 甘草(三錢) 半夏(八錢) 廣皮(三錢) 鬱金(三錢) 通草(三錢) 藿梗(七錢)
共為粗末分七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
二十六日 前方內減 荊芥穗 通草
二十七日 餘熱未清
連翹(三錢) 杏仁(三錢) 知母(二錢炒) 桔梗(三錢) 薄荷(一錢) 小生地(三錢)黃芩(錢半) 甘草(一錢) 銀花(二錢)
水五杯煮兩杯二次服二帖
二十九日 溫病渴甚熱甚面赤甚脈洪甚
杏仁(五錢) 生甘草(三錢) 半夏(四錢) 銀花(五錢) 石膏(八錢) 連翹(六錢) 鬱金(二錢) 荊芥穗(三錢) 薄荷(三錢) 桔梗(五錢)
三十日 溫病最忌食復況年老氣血已衰再復則難治矣口渴甚痰多脅痛前方加
香附(一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初一日 大勢已退餘熱尚存仍須清淡數日無使食復
細生地(五錢) 麥冬(五錢) 連翹(三錢) 銀花(三錢) 丹皮(二錢) 甘草(二錢) 元參(二錢) 黃芩(錢半)
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二日 脈洪滑於前方內加
半夏(三錢)
某 三月二十二日 脈不浮而細數大渴欲飲大汗里不足之熱病也用玉女煎法
生石膏(一兩) 甘草(三錢) 桑葉(三錢) 知母(四錢) 麥冬(五錢) 細生地(五錢) 粳米(一撮)
二十三日 溫熱大渴大汗脈數昨用玉女煎法諸證俱減平素有消渴病服昨藥後大便稀溏加牡蠣一面護陰一面收下
生石膏(五錢) 炒知母(二錢) 炙甘草(三錢) 大生地(五錢) 麥冬(五錢) 京米(一撮) 牡蠣(一兩)
某 初一日 冬溫脈沉細之極舌赤面赤譫語大便閉邪機純然在血分之裡與潤下法
元參(六錢) 元明粉(一錢) 細生地(六錢) 麥冬(六錢連心) 生大黃(五錢) 丹皮(三錢) 生甘草(二錢)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便止後服湯藥之先先服牛黃清心丸二丸
初三日 冬溫譫語神昏皆誤表之故邪在心包宜急急速開膻中不然則內閉外脫矣大便閉面正赤昨與潤下法未通經謂下不通非細故也得藥則嘔忌甘也先與牛黃清心丸二三丸以開膻中繼以大承氣湯攻陽明之實
生大黃(八錢) 元明粉(三錢) 枳實(四錢) 厚朴(二錢) 元參(八錢) 丹皮(五錢)
煮三杯得便則止不便再服

卷三

中風

陶氏 六十八歲 左肢拘攣舌厚而蹇不能言上有白苔滴水不能下咽飲水則嗆此中風挾痰之實症前醫誤與補陰故隧道俱塞先與開肺
生石膏(四兩) 防己(五錢) 杏仁(四錢) 姜半夏(五錢) 茯苓塊(五錢) 桑枝(五錢)陳皮(三錢) 白通草(錢半)
服一帖而飲下咽服七帖而舌腫消服二十帖諸病雖漸減而無大效左肢拘攣如故舌雖消腫而語言不清脈兼結余曰此絡中痰堵塞皆誤補致壅之故非針不可於是延郟七兄針之舌上中泉穴一針出紫黑血半茶碗隨後有物如蚯蚓令伊子以手探出即使針孔中拉出膠痰一條如勻粉長七八寸左手支溝穴一針透左關手背三陽之絡用小針十數針以後用藥日日見效前方止減石膏之半服至七十餘帖自行出堂上轎矣
哈 六十六歲 中風濕口歪臂不舉腿腫脈洪數口渴胃不開與辛涼開水道法
桂枝(三錢) 防己(二錢) 飛滑石(一兩) 通草(二錢) 半夏(五錢) 桑葉(五錢) 石膏(四錢) 茯苓皮(一兩) 晚蠶砂(三錢)
二帖而效十四帖痊愈後以補脾胃收全功
中風神呆不語前能語時自雲頭暈左肢麻口大歪不食六脈弦數此痱中也與柔肝法
生白芍(三錢) 麥冬(二錢) 生鱉甲(五錢) 左牡蠣(五錢) 炙甘草(三錢) 生地黃(八錢)
一帖而神有清意人與之言能點頭也又於前方加生阿膠三錢丹皮四錢三帖而半語七帖而愈能食十二三帖而如故
李氏 七十二歲 伏暑挾痰飲肝鬱又加中風頭痛舌厚白苔言蹇畏寒脈洪數而弦先與辛涼清上
苦桔梗(三錢) 桑葉(三錢) 連翹(三錢) 蒺藜(二錢) 甘草(一錢) 茶菊花(三錢) 銀花(三錢) 薄荷(錢半)
四帖而頭痛畏寒止舌漸消苔不退茲以通宣三焦兼開肝鬱
茯苓(五錢連皮) 杏仁泥(五錢) 半夏(四錢) 白蔻仁(二錢) 飛滑石(六錢) 香附(二錢) 通草(一錢) 廣鬱金(二錢) 薏仁(五錢)
服二十餘帖而大安一切復元

少陽瘛瘲

某氏 己卯七月 其人本有肝風頭痛病根少陽鬱勃真水不能上濟可知又現伏暑內發新涼外加金來剋木木愈病矣少陽所至為瘛瘲理固然也勉與清膽絡兼清心包
犀角(三錢) 丹皮(五錢) 鮮荷葉(一張去蒂) 羚羊角(三錢) 細生地(五錢) 鉤藤(二錢) 茶菊花(三錢) 桔梗(二錢) 甘草(錢半) 桑葉(三錢)
間服紫雪丹一二錢
又 此症肝風無疑昨服柔肝清熱之劑而燒退是外邪已解現在六脈弦細手足發涼似有厥意治法熄風之中似宜參入開心胞之絡為是倘一二天不醒便難挽回矣
丹皮(五錢) 茶菊花(三錢) 細生地(五錢) 羚羊角(三錢) 嫩桑枝(二十寸) 刺蒺藜(二錢) 石菖蒲(一錢) 生甘草(一錢) 生牡蠣(三錢) 沙參(二錢) 生阿膠(二錢) 生鱉甲(二錢)
間服紫雪丹及牛黃丸
又 用玉女煎加
犀角 丹皮
又 用玉女煎加
犀角 丹皮 連翹 銀花重用 石膏 知母
又 少陽頭痛甚急外因亦未盡解
生石膏(一兩) 生甘草(二錢) 炒知母(二錢) 桑葉(三錢) 丹皮(五錢) 天冬(二錢)菊花(三錢) 鉤藤(二錢) 銀花(三錢) 羚羊角(三錢) 左牡蠣(五錢) 連翹(三錢連心) 細生地(五錢) 麥冬(五錢連心)
間服紫雪丹三分

肝風

章氏 七十二歲 癸丑正月二十八日 老年下虛上盛又當厥陰司天之年厥陰主令之候以致少陽風動頭偏右痛目系引急最有壞眼之慮刻下先與清上
羚羊角(三錢) 刺蒺藜(一錢) 連翹(一錢) 桑葉(二錢) 茶菊花(二錢) 生甘草(八分) 桔梗(錢半) 蘇薄荷(八分)
日二帖服二日
三十日 少陽頭痛已止現在胸痞脅脹肝胃不和肢痛腰痛議兩和肝胃之中兼與宣行經絡
桂枝尖(二錢) 子青皮(一錢) 製半夏(五錢) 廣鬱金(二錢) 廣皮(錢半) 制香附(二錢) 杏仁泥(三錢) 生薑汁(三匙)
服二帖
二月初二日 因食冷物晝寐中焦停滯腹不和泄瀉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桂枝(五錢) 茯苓塊(五錢) 炮姜(錢半) 蒼朮(三錢) 半夏(三錢) 木香(錢半) 豬苓(三錢) 廣陳皮(錢半) 澤瀉(三錢) 藿香梗(三錢) 煨肉果(錢半)
頭煎兩茶杯二煎一茶杯分三次服
初四日 諸症向安惟余晨泄左手脈緊宜補腎陽
煨肉果(三錢) 五味子(一錢) 蓮子(五錢連皮去心) 補骨脂(三錢) 生於術(三錢)芡實(三錢) 菟絲子(二錢) 茯苓塊(五錢)
水五碗煮成兩碗分二次服渣再煮一碗明早服
初七日 即於前方內去菟絲子
牡蠣粉(三錢)
初十日 太陽微風以桂枝法小和之
桂枝(二錢) 廣陳皮(二錢) 白芍(二錢炒) 茯苓塊(三錢) 炙甘草(八分) 半夏(三錢) 生薑(二片) 大棗(一枚去核)
水三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十一日 右目澀小酉刻後眼前如有黑霧議清肝絡熄肝風益肝陰法
桔梗(錢半) 青葙子(二錢) 沙參(三錢) 生甘草(八分) 茶菊花(錢半) 沙蒺藜(二錢) 何首烏(三錢)
三帖後瞭然如故
陶氏 癸酉二月十五日 上脈洪大尺部更甚左脈弦細上盛下虛卒中不能言如中風狀乃肝風內動絡熱竅閉之故證勢甚重
羚羊角(一錢) 桔梗(一錢) 麥冬(二錢) 桑葉(一錢) 沙參(錢半) 生鱉甲(三錢) 茶菊花(錢半) 甘草(八分) 刺蒺藜(一錢) 細生地(錢半)
日二帖服三日
二十日 上盛下虛竅閉不能語用清輕合芳香開上今稍能言但虛煩不眠心悸頭暈仍系厥陰未熄茲用補心肝之體兼實下法
白芍(六錢炒) 沙參(三錢) 阿膠(二錢) 蓮子(五錢) 大生地(五錢) 棗仁(五錢炒) 龜板(四錢) 硃砂(五錢) 麥冬(五錢連心) 炙甘草(三錢) 茯苓塊(三錢)
水五碗煮取兩碗分三次服再煮一杯服
黃 三十歲 肝風內動脈弦數乃真水不配相火水不生木故木直強而上行頭暈甚即顛厥也久不治為痱中醫云痰者妄也先與清肅少陽膽絡繼以填補真陰可也
羚羊角(三錢) 茶菊花(三錢) 黑芝麻(三錢研) 桑葉(三錢) 生甘草(一錢) 丹皮(二錢) 苦桔梗(二錢) 鉤藤(二錢) 薄荷(七分)
丸方
定風珠

肝厥

高氏 四十五歲 乙丑十一月十一日 肝陽上竄因怒即發十餘年矣經云久病在絡豈經藥可效再肝厥之症亦有寒熱之不同此症脈沉而弦細其為寒也無疑大凡寒厥必死今不死者以其為腑厥而非臟厥也現在脅下有塊有聲經色紫黑擬先用溫通絡脈法
新絳紗(三錢) 旋覆花(三錢) 川椒(二錢炒黑) 降香末(三錢) 歸鬚(二錢) 製半夏(五錢) 桂枝尖(三錢) 生香附(三錢) 桃仁炭(三錢)
煮二杯二次服
頟 三兄夫人 二十二歲 除夕日亥時 先是產後受寒痹痛醫用桂附等極剛熱之品服之大效醫見其效也以為此人非此不可用之一年有餘不知溫燥與溫養不同可以治病不可以養生以致少陽津液被劫無餘厥陰頭痛單巔頂一點痛不可忍畏明至於窗間有豆大微光即大叫必室如黑漆而後少安一日厥去四五次脈弦細數按之無力危急已極勉與定風珠潛陽育陰以熄肝風
真大生地(八錢) 麻仁(四錢) 生白芍(四錢) 麥冬(四錢帶心) 海參(二條) 生阿膠(四錢) 生龜板(六錢) 炙甘草(五錢) 生牡蠣(六錢) 生鱉甲(六錢) 雞子黃(二枚去渣後化入攪勻)
煮成八杯去渣上火煎成四杯不時頻服
正月初一日 微見小效
鮑魚片(一兩)
煮成十杯去渣煎至五杯頻服
初四日 腰以上發熱腰以下冰涼上下渾如兩截身左半有汗身右半無汗左右渾如兩畔自古方書未見是症竊思古人云琴瑟不調必改弦而更張之此症當令其復厥厥後再安則愈照前方定風珠減半
青蒿(八分) 當夜即厥二三次
初五日 照前方定風珠原分量一帖服後厥止神安
初七日 仍照前方
初八日 方皆如前漸不畏明至正月二十日外徹去幃帳湯藥服至二月春分後與專翕大生膏一料痊愈
楊 室女 四十九歲 甲申十二月初二日 初因肝鬱脅痛繼而肝厥犯胃醫者不識病名肝著與絡痛治法無非滋陰補虛或用涼藥以致十年之久不能吃飯飲粥湯止一二口食炒米粉止一酒杯稍聞聲響即痙厥終夜抽搐二三日方漸平六脈弦緊而長經閉二年周身疼痛痰飲咳嗽終年無已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此症內犯陽明故不食木克脾土故飲聚陽明空虛故無主聞聲而驚外犯太陽故身痛而痙本臟致病故厥經謂治病必求其本仍從肝絡論治
新絳紗 歸鬚 川椒炭 桂枝 鬱金 旋覆花 青皮 蘇子霜 半夏 降香末
十四日 服前方七帖脅痛雖輕痰飲特甚喘咳頻仍夜臥不安暫停絡藥專與和胃蠲飲
半夏(八錢) 廣陳皮(四錢) 生苡仁(五錢) 茯苓(六錢) 枳實(三錢) 淡乾薑(三錢)桂枝(三錢)
十七日 胃稍開能食稀粥半碗脅仍痛仍服前活絡方去川椒加廣陳皮
十二月初四日十一日 脅痛平咳嗽未除又服前蠲飲方
十一日 因余有由紹興之行令其常服和胃方脅痛發時暫服新絳旋覆花湯此時已能食爛飯半碗矣
乙酉二月二十八日 脈稍和平雖弦而有胃氣乾飯能吃一碗有半經亦復通仍間服前二方夜間偶感燥症欲起不得起欲坐不得坐欲臥不得臥煩躁無奈不可當約二時服霹靂散三兩許始安次日仍與和胃
十八日 能食乾飯兩小碗矣六脈又和一等仍間服前二方
四月初三日 余復由淮至紹初八日至蘇州不放心此病作書一封令其調適性情五月間又作書一封痛以大道理開導之十月間始得回書據云竟以余書作座右銘每日諷誦一過飲食又進精神大長闔家歡樂

脅痛

伊氏 二十歲 肝鬱脅痛 病名肝著亦婦科之常證無足怪者奈醫者不識見其有寒熱也誤以為風寒而用風藥夫肝主風同氣相求以風從風致令肝風鴟張肝主筋致令一身筋脹肝開竅於目致令晝夜目不合不得臥者七八日肝主疏泄肝病則有升無降失其疏泄之職故不大便小溲僅通而短赤特甚醫者又不識誤以為腸胃之病而以大黃通之麻仁潤之致令不食不飢不便不寐六脈洪大無倫身熱且坐不得臥時時欲嘔煩躁欲怒是兩犯逆也。《金匱論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不待智者而知其難愈也議宣通絡脈法肝藏血絡主血故也必加苦寒泄熱脈沉洪有力且膽居肝內肝病膽即相隨故也
旋覆花(五錢) 炒黃連(二錢) 桃仁(四錢) 歸鬚(四錢) 鬱金(三錢) 川楝皮(五錢) 新絳(四錢) 絳香末(四錢) 蘇子(四錢)
急流水八碗
又 服前方見小效即於前方內加
丹皮(三錢炒黑) 生香附(二錢) 減 川楝皮(二錢)
又 脅痛減其大半但不得寐時時欲嘔擬兩和陽明厥陰仍兼宣絡
半夏(五錢醋炒) 青皮(錢半) 降香末(三錢) 新絳(三錢) 歸鬚(三錢) 蘇子霜(三錢) 秫米(一撮) 桃仁(三錢) 川楝皮(二錢) 廣鬱金(二錢) 黃芩(二錢)
煮三碗日二夜一
又 昨方業已效今日復苦藥即苦與辛合能降能通之意即於前方內加
(薑汁炒)古勇黃連(二錢)
又 昨用苦辛法脈減便通今日腹中覺痛將近經期一以宣絡為主
新絳紗(五錢) 蘇子霜(二錢) 丹皮(二錢炒) 制香附(二錢) 兩頭尖(二兩) 旋覆花(五錢) 元胡索(二錢) 條芩(錢半酒炒) 桃仁泥(四錢) 降香末(三錢) 歸鬚(三錢) 鬱金(三錢)
水八碗煮取三杯日二夜一
又 昨日一味通絡已得大便通利腹中痛止但不成寐今日用胃不和則臥不安飲以半夏湯覆杯則寐法仍兼宣絡此仲景先師所謂衝脈累及陽明先治衝脈後治陽明也
半夏(一兩) 旋覆花(五錢) 降香末(二錢) 秫米(二兩) 新絳(四錢)
水十杯煮成四杯日三夜一
又 昨與半夏湯和胃業已得寐但脈沉數溲赤短議加苦藥泄肝熱而通小腸火府
半夏(六錢) 降香末(三錢) 黃柏(二錢鹽水炒) 秫米(一兩) 新絳(四錢) 旋覆花(五錢) 生香附(三錢) 黃連(二錢炒)
煎法如前
又 昨日和胃宣絡兼用苦通火府今日得寐溲色稍淡口亦知味是陽明有漸和之機矣惟胸中微痛背亦掣痛按肝脈絡胸背則太陽經也是由厥陰而累及少陽肝膽為夫妻也由少陽而累及太陽少太為兄弟也今日仍用前法加通太陽絡法
半夏(五錢) 降香末(三錢) 黃柏(錢半鹽水炒) 旋覆花(三錢) 古勇黃連(一錢) 桂枝尖(三錢) 新絳(三錢) 秫米(六錢) 生香附(三錢)
煎法如前
又 繞臍痛者瘕也亦衝脈肝經之病
桂枝尖(三錢) 新絳(三錢) 半夏(五錢) 炒云連(一錢) 當歸(三錢炒黑) 生香附(三錢) 淡吳萸(三錢炒) 小茴香(三錢炒黑) 秫米(八錢) 川楝子(三錢)
又 兩和肝胃兼治瘕痛
半夏(八錢) 青皮(二錢) 吳萸(三錢炒黑) 新絳紗(三錢) 小茴香(三錢炒黑) 生香附(三錢) 旋覆花(三錢) 桂枝尖(三錢) 云連(錢半炒黑) 淡乾薑(二錢) 烏藥(三錢) 秫米(一兩) 降香末(三錢) 全當歸(三錢炒黑)
煮成四碗日三夜一
又 腹中拘急而痛小便短赤皆陰絡阻塞濁陰凝聚之象與宣通陰絡降濁法
桂枝尖(三錢) 降香末(三錢) 琥珀(三分研細末) 小茴香(三錢炒) 川楝皮(三錢) 原麝香(五分研沖) 新絳(三錢) 兩頭尖(二錢) 元胡索(二錢) 吳萸(錢半) 歸鬚(三錢) 桃仁泥(二錢)
水六杯煮成二杯每服半杯沖韭白汁兩小茶匙日二杯夜一杯明早一杯
又 仍用前方但昨日未用半夏今徹夜不寐酉刻再服靈樞半夏湯一帖
又 因肝病不得疏泄兼有痹痛擬兩疏氣血法
桂枝尖(三錢) 川楝子(三錢) 小茴香(三錢炒黑) 牛膝(二錢) 防己(二錢) 降香末(三錢) 新絳(三錢) 歸鬚(三錢) 蠶砂(三錢) 桃仁泥(三錢) 黃連(一錢吳萸汁炒)
又 諸證悉減而未盡左脈已和右脈弦大是土中有木於兩疏氣血之中兼泄木安土法
桂枝尖(三錢) 牛膝(二錢) 鬱金(二錢) 歸鬚(三錢) 白芍(三錢酒炒) 杏仁(三錢) 蠶砂(三錢) 降香末(二錢) 半夏(五錢) 青皮(二錢) 川楝子(三錢) 防己(二錢) 新絳(三錢) 小茴香(三錢) 茯苓皮(三錢)
又 右脈弦剛土中木盛
白芍(六錢酒炒) 茯苓塊(四錢) 鬱金(三錢) 桂枝尖(四錢) 降香末(三錢) 新絳(三錢) 姜半夏(六錢) 歸鬚(三錢) 廣皮(二錢) 小茴香(三錢) 川楝子(三錢)
又 脈弦數頭痛時止時甚向來時發時止已非一日此乃少陽絡痛虛風內動也今日且與清膽絡法勿犯中焦
桑葉(二錢) 甘菊花(二錢) 刺蒺藜(一錢) 丹皮(錢半) 羚羊角(八分) 苦桔梗(一錢) 炒白芍(二錢) 鉤藤(一錢) 生甘草(八分)
又 治下焦絡法
桂枝尖(二錢) 澤蘭(錢半) 新絳(二錢) 整當歸(五錢) 生香附(三錢) 小茴香(三錢) 白芍(六錢酒炒) 縮砂蜜(二錢研細) 鬱金(三錢)
煮成三杯日二夜一
又 八脈麗於肝腎肝病久未有不累及八脈者用通補陰絡兼走八脈法
桂枝尖(一錢) 杞子(二錢炒黑) 小茴香(二錢) 杭白芍(六錢) 歸身(三錢) 縮砂仁(錢半) 新絳(錢半) 桂圓肉(二錢)
又 法同前
桂枝尖(一錢) 全當歸(三錢) 桂圓肉(二錢) 廣木香(一錢) 炒白芍(六錢) 降香末(三錢) 生香附(三錢) 新絳(三錢) 川芎(二錢) 澤蘭(一錢)
尹氏 三十二歲 誤服大辛大溫致傷心陽使下焦濁陰來攻過提致少陽無忌有升無降上愈盛下愈虛且與鎮固法非治病也特醫藥耳
新紗(三錢) 梔子(三錢炒黑) 半夏(六錢) 旋覆花(三錢) 古勇黃連(錢半) 代赭石(一兩煅) 降香末(五錢) 焦白芍(三錢) 紫石英(一兩研細) 炙龜板(五錢)
煮成三大茶杯分三次服渣再煎一杯服
又 鎮衝脈泄膽陽業已得效仍宗其法其血絡之郁痛未能卒治蓋事有緩急也
紫石英(一兩) 代赭石(一兩) 焦白芍(五錢) 新絳紗(四錢) 古勇黃連(一錢) 山梔(三錢炒) 炙龜板(八錢) 旋覆花(三錢) 半夏(六錢)
蘇氏 三十二歲癸亥十月二十八日 脈弦數左尺獨大瘕居右脅發則攻心痛躍不止病名肝著先宜宣絡後補八脈
新絳紗(三錢) 歸鬚(二錢) 廣鬱金(二錢) 旋覆花(三錢) 炒桃仁(三錢) 兩頭尖(三錢揀淨兩頭圓) 降香末(三錢) 丹皮(三錢炒) 元胡索(二錢)
初二日 肝著用通絡法業已見效仍宗前法但必須用化氣丹間服為妙取其治病而不傷正耳
新絳紗(三錢) 歸鬚(二錢) 元胡索(二錢) 旋覆花(三錢) 桃仁(三錢) 生香附(三錢) 蘇子淨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半夏(三錢) 廣鬱金(三錢) 烏藥(二錢)
二帖
初三日 於前方內加
兩頭尖(三錢) 丹皮炒(三錢) 白芍(三錢) 韭白汁(三小匙)
初六日 藥力不及且用進法
新絳紗(三錢) 桃仁泥(三錢) 藏紅花(二錢) 旋覆花(三錢) 歸鬚(錢半) 生香附(三錢) 焦白芍(六錢) 丹皮(五錢) 川楝子(三錢)
三帖
十四日 仍宗前法
新絳紗(三錢) 桃仁泥(五錢) 歸鬚(二錢) 旋覆花(三錢) 藏紅花(三錢) 降香末(三錢)梔子(五錢炒黑) 生香附(三錢) 元胡索(二錢) 廣鬱金(二錢) 蘇子霜(三錢) 川楝子(三錢)
三帖
十六日 甲子正月十九日 業已見效照前方日服半帖丸藥減三分之二
經來五日顏色已正不得過行傷正其瘕氣留為丸藥化可也茲擬寧心止汗
白芍(六錢炒) 粉丹皮(三錢) 洋參(二錢) 茯苓塊(五錢) 制五味(一錢) 牡蠣(五錢)整硃砂(三錢) 麥冬(五錢連心) 大生地(五錢) 炙龜板(八錢) 大棗(二枚去核) 小麥(三錢)
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三帖
甘氏 五十歲 凡兩畔不同者皆肝病也此證氣至醜寅則上升暮卒復左脈沉弦右脈浮弦升降失司痰飲斯聚
姜半夏(五錢) 降香末(三錢) 旋覆花(三錢) 小枳實(三錢) 廣陳皮(三錢) 杏仁泥(三錢) 蘇子霜(三錢) 黃芩炭(八分) 生薑(三片)

肝癰

謝 四十四歲 辛巳三月二十四日 病起肝鬱脅痛痰中帶血病名肝著醫者不識絡病因由與絡病治法非見血投涼即見血補陰無怪乎愈治愈窮也大凡血症之脈左脈堅搏治在下焦血分右堅搏治在上焦氣分茲左手脈浮取弦沉取洪大而數重按即芤前曾痰有氣味現在痰挾瘀滯黑色唇舌皓白其為肝經絡瘀挾痰飲咳血無疑勢已憊極勉與宣絡止血兼之兩和肝胃以逐痰定咳(方此未服)
新絳紗(三錢) 旋覆花(三錢) 歸鬚(錢半) 桃仁泥(三錢) 半夏(三錢) 廣皮炭(二錢) 蘇子霜(一錢) 降香末(錢半) 廣鬱金(二錢)
煮兩茶杯分四次服二帖
四月初三日 血家左手脈堅搏治在下焦血分此症先因肝絡瘀滯以致血不歸經日久不治由陰經損及陽氣自汗溺變痿弱陽虛也左脈洪數而芤陰傷也如是陰陽兩傷之極而瘀滯仍然未淨通絡則虛急補虛又絡滯兩難措手不得已用新絳一方緩通其絡其補藥則用陰陽兩攝法聊盡人力而已(從此服起)
遼參(一錢) 麥冬(四錢連心) 海參(二錢) 五味子(一錢) 沙苑蒺藜(三錢) 茯神(五錢) 枸杞子(三錢) 龜板(五錢) 牡蠣(六錢)
初四日 病起於脅痛瘀血致壅久嗽成勞至骨痿不能起床仍有瘀滯不化之象且痰有臭味即系肝著成癰前日脈雖芤大而澀昨日大見瘀血後今日則純然芤矣豈非瘀血之明徵乎若一味貪補斷難再起兼之宣絡萬一得蘇妄誕之診高明酌之
新絳紗(三錢) 旋覆花(二錢) 歸橫須(八分) 半夏(錢半) 廣皮炭(一錢) 桃仁泥(三錢) 丹皮炭(五錢)
此方金匱 載在婦人虛勞門有識者其悟之上半日服此方完下半日服前補方
初五日 痰中臭味太甚黑痰未淨是活絡之方不能除脈芤自汗甚是補攝之方又不可緩痰稀純白內有支飲於補方中去牡蠣海參鹽味之礙飲者此症極虛極實時人但知其虛而不知其實所以日誤一日以至於此治實礙虛治虛礙實焉望成功一通一補俱每日照前服法未改
初七日 脈較前斂戢於新絳方內半夏加錢半作三錢余仍舊服法亦如之
初八日 今日左尺脈獨大加封固腎氣法余有原案二方每日間服如前
人參(一錢) 炙龜板(八錢) 蓮子(五錢) 炙甘草(三錢) 制五味(一錢) 杞子(三錢炒黑) 沙蒺藜(二錢) 左牡蠣(六錢) 雲茯苓(五錢) 麥冬(三錢連心) 炒白芍(三錢)
初十日 於前方內加遼參五分作錢半又加海參一條淡蓯蓉三錢四帖余悉如前
十三日 仍照前服每日間服一通一補方
十七日 左脈空大未斂精神較前雖好猶宜收攝下焦於前方內去龜板五味子白芍海參蓯蓉余如舊間服法煮好去渣再上火煎成二杯分二次服
同日 痰色猶不能清白氣味亦不淨仍須宣絡
新絳紗(三錢) 旋覆花(二錢) 半夏(五錢薑製) 廣皮炭(錢半) 廣鬱金(錢半) 當歸鬚(一錢)
上半日服四帖
二十一日 脈少斂通補二方間服如前四帖
二十四日 痰濁未變脈象少斂午後微熱不寐飲食由漸而加不可太過不及
人參(錢半) 蓮肉(五錢連心皮) 炙甘草(三錢) 枸杞(三錢炒黑) 沙蒺藜(三錢)雲茯苓(五錢) 左牡蠣(五錢) 麥冬(三錢連心) 熟五味子(一錢) 炒棗仁(三錢) 海參(二條洗去砂) 大淡菜(三錢)
午後服此
又方
新絳紗(二錢) 旋覆花(二錢) 半夏(三錢薑製) 廣鬱金(二錢) 歸鬚(一錢) 桃仁泥(二錢) 廣陳皮(八分) 香附(二錢)
煮兩小茶杯午前服
初九日 復診於補方去牡蠣五味子余仍二方間服如前
十三日 痰已漸清肝亦漸平精神漸旺擬去搜逐而補中與外臺茯苓飲意(專用一方)
雲茯苓塊(六錢) 人參(二錢) 香附(三錢) 生於術(五錢) 炙甘草(二錢) 半夏(五錢) 生薏仁(五錢) 小枳實(二錢)

癲狂

陀 五十九歲 病由情志而傷中年下焦精氣不固上年露痱中之萌近因情志重傷又在相火主令君火司天君火客氣內與本身君火相火相應以致肝風鴟張初起如狂醫者仍然攻風劫痰大用辛溫剛燥復以苦寒直下是助賊為虐也現在左脈實大堅牢大非吉兆勉以紫雪定瘛瘲肢厥而泄有餘之客熱再以定風珠濟不足之真陰而息內風之震動如果病有回機神色稍清再擬後法
紫雪丹(二兩每服二錢二時許一服以神清為度牙關緊閉用烏梅蘸醋擦牙根其牙即開)
大生地(一兩) 生白芍(一兩) 生鱉甲(一兩) 炙甘草(六錢) 真阿膠(四錢) 麻仁(四錢) 麥冬(八錢連心) 左牡蠣(八錢) 蚌水(半酒杯冷開水衝入) 雞子黃(二枚藥煮成去渣和入上火三沸)
煮成三碗渣再煮兩碗共四碗四刻服半碗盡劑再作服
二十日 左脈仍然牢固較昨日諸證俱減舌苔黃黑尺膚熱陽明絡現昨謂不止本身虛熱且有客氣加臨非虛語也湯藥仍照前方再以清宮湯化牛黃紫雪輩二時一次
連翹(三錢連心) 元參心(五錢) 麥冬(五錢連心) 蓮子心(錢半) 鮮竹葉(三錢捲心)
服牛黃丸紫雪丹即以此湯化服
二十一日 瘛瘲肢厥雖止其狂如故會厭不利脈仍牢固數大陽盛並於上則狂的系陽火有餘非極苦之藥直折其上盛之威其勢未必得減況小腸火腑非苦不降痰亦因之而降其會厭庶可得利矣
洋蘆薈(三錢) 真雅連(三錢) 龍膽草(三錢) 生白芍(六錢) 知母(六錢) 細生地(六錢) 丹皮(八錢) 麥冬(八錢) 元參(五錢) 犀角(八錢先煎代水)
頭煎三碗今日服二煎兩碗明早服二帖半
二十四日 脈氣大減但陽升陰絡機不靈擬兼清會厭膽絡之熱
羚羊角(三錢) 龍膽草(錢半) 知母(三錢) 鉤藤(二錢) 連翹(錢半) 桑葉(錢半) 洋蘆薈(錢半) 大生地(三錢) 麥冬(三錢連心)
米醋三杯每藥一茶杯衝入半酒杯今晚一帖明早一貼
二十五日 於前方內加
石膏(二兩)
二十六日 稍進糜粥覺勇力培常舌紅黑脈亦較昨日實大猶為陽火有餘
蘆薈(四錢) 龍膽草(三錢) 雅連(四錢) 犀角(六錢) 丹皮(五錢) 細生地(四錢) 麥冬(五錢) 知母(五錢) 米醋(每一杯藥和入半杯沖)
濃煎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二杯明早服
二十七日 於前方內加
鐵落(一兩代水)
初二日 諸證與脈俱減然未以淨苦藥猶不能除也頰腫系客氣擬加辛涼
蘆薈(三錢) 龍膽草(三錢) 真犀角(五錢) 丹皮(五錢) 麥冬(六錢連心) 雅連(三錢) 知母(三錢) 羚羊角(三錢) 連翹(三錢) 鉤藤(三錢) 銀花(三錢) 鐵落水煎
頭煎三杯二煎三杯六次服明日午令盡間服牛黃紫雪輩日三次
初三日 於前方內加
生地(八錢)
齊 四十二歲 己巳二月初二日 脈弦數而勁初因肝鬱久升無降以致陽並於上則狂心體之虛以用勝而更虛心用之強因體虛而更強間日舉發氣伏最深已難調治況現在卯中乙木盛時今歲又系風木司天有木火相煽之象勉與補心體瀉心用兩法
洋參(三錢) 大生地(一兩) 蓮子心(一錢) 黃柏(三錢) 白芍(六錢) 丹皮(四錢) 麥冬(六錢連心) 生龜板(一兩) 丹參(三錢) 真山連(三錢)
外用 紫雪丹(六錢)每次一錢與此方間服
初六日 操持太過致傷心氣之狂疾前用補心體瀉心用攝心神已見大效脈勢亦減經謂脈小則病退是也
洋參(三錢) 白芍(六錢) 丹皮(五錢) 真山連(二錢) 生龜板(一兩) 黃柏炭(二錢)麥冬(三錢) 女貞子(四錢) 蓮子(五錢) 龍膽草(二錢) 米醋(一酒杯沖) 鐵落水煎
某 二十七日 左脈弦勁經謂單絃飲癖前五日因觀戲後病惡夢病狂肢厥經謂陽並於上則狂兩陰交盡之厥。《靈樞有淫發夢一卷大意以五臟偏勝非因夢而後病也前人諸般怪症皆屬於痰之診雖不盡然但此症現在咳嗽塊痰左脈單絃應作痰治
半夏(五錢) 丹皮(三錢) 石菖蒲(二錢) 天竺黃(二錢) 茯苓塊(五錢) 白附子(二錢)
先服陳李濟牛黃清心丸一二丸溫開水調服
二十八日 狂而厥左脈單絃咳嗽痰塊昨議應作痰治今日左脈漸有和平之象證於外者亦效但形貌怯弱色白而嫩脈亦不壯此症之痰究因驚起凡神氣壯者不驚況驚後惡夢發後大汗其為陽虛神怯顯然此症將來必大補而後收功現在不得以攻痰見效而忘其虛怯與化痰之中微加益氣
半夏(五錢) 茯苓塊(五錢) 秋小麥(八錢)石菖蒲(一錢) 麥冬(五錢連心) 大棗(二枚)
二十九日 體虛有痰之證不能純治一邊今日脈微滑數於昨日法中少加逐痰
半夏(五錢) 白附子(二錢) 秋小麥(一合) 陳膽星(一錢) 石菖蒲(錢半) 茯神塊(五錢) 麥冬(三錢連心)
先服牛黃清心丸半丸
初一日 昨日稍加逐痰痰出如許大勢安靜但多怒耳右脈仍滑痰未淨也
半夏(六錢) 秋小麥(八錢) 白附子(二錢) 石菖蒲(一錢) 旋覆花(三錢) 茯神塊(三錢) 代赭石(五錢煅飛) 炙甘草(一錢)
其後痰去以大補心脾而安
鮑 三十二歲 十月初二日 大狂七年先因功名不遂而病本京先醫市醫儒醫已歷不少既徽州醫杭州醫蘇州醫湖北醫所閱之醫不下數百矣大概補虛者多攻實者少間有已時不旋踵而發余初診時見其蓬首垢面下體俱赤衣不遮身隨作隨毀門窗分碎隨釘隨拆鐐銬手足外有鐵索數根錮鎖於大石盤上言語之亂形體之羸更不待言細詢其情每日非見婦人不可婦人不願見彼盡鬧不可叫號聲嘶衰鳴令人不可聞只得令伊姬妾強侍之然後少安次日仍然無一日之空診其脈六脈弦長而勁余曰此實症非虛症也於是用極苦以瀉心膽二經之火瀉心者必瀉小腸病在臟治其腑也但無出路亦必瀉小腸也
龍膽草(三錢) 胡黃連(三錢) 天門冬(三錢) 細生地(三錢) 丹皮(三錢) 大麥冬(三錢連心)
服二帖而大效妄語少而舉動安靜初三日見其效也以為久病體虛恐過剛則折用病減者減其制例於原方減苦藥加補陰之甘潤初五日病家來告云昨服政方二帖病勢大重較前之叫哮妄語加數倍之多無一刻靜此症想不能治諒其必死先生可不診矣余曰不然初用重劑而大效繼用輕劑加補陰而大重吾知進退矣復診其脈弦長而數於是重用苦藥
龍膽草(六錢) 洋蘆薈(六錢) 天冬(五錢) 麥冬(五錢連心) 胡黃連(五錢) 秋石(二錢) 烏梅肉(五錢)
一氣六帖一日較一日大效至十一日大為明白於是將其得病之由因伊念頭之差其念頭之差因未識文章至高之境即欲至高尚有命在非人力所能為何怒之有人生以體親心為孝痛乎責之俯首無辭以後漸去苦藥加補陰半月而後去刑具著衣冠同跪拜神識與好人無異服專翕大生膏一料而大壯下科竟中矣
章氏 四十二歲 先是二月間病神識恍惚誤服肉桂熟地等補藥因而大狂余於三月間用極苦以折其上盛之威間服芳香開心包治三十日而愈但脈仍洪數余囑其戒酒肉服專翕大生膏補陰配陽彼不惟不服丸藥至午節大開酒肉於是狂不可當足臭至鄰不時脫淨衣褲上大街一二男子不能搏之使回五月十四日又延余視余再用前法隨效二三日仍然如故蓋少陽相火極挾制君主行令藥隨暫開其閉暫折其威相火一動而仍然如故延至六月十六日午刻復自撕其褲人不防而出大門矣余坐視不忍復自漸無術以已其病因謂其胞弟曰此症非打之極痛令其自著衣褲也不可蓋羞惡之心亦統於仁能仁則不忍忍則不仁不仁之至羞惡全喪打之極痛則不能忍不忍而仁心復仁心復而羞惡之心亦復矣此古聖王撲作教刑之義也伊弟見其乃姊如是景況羞而成怒以保父母體面為義於是以小竹板責其腿令著褲彼知痛而後自作衣著衣稍明次月十七日立秋余以大劑苦藥一帖而全愈蓋打之功與天時秋金之氣藥之力相須而成功也後以專翕生生膏而收全功

虛勞

伊 勞傷急怒吐血二者皆治在肝絡醫者不識見血投涼以致胃口為苦寒
二十歲 所傷殘脾陽腎陽亦為苦寒滑潤伐其生髮健運之常此腹痛晨泄不食脈沉弦細之所由來也三焦俱損先建中焦補土可以生金腎關之虛亦可仰賴於胃關矣
蓮子(五錢去心) 芡實(三錢) 白扁豆(錢半) 冰糖(三錢) 茯苓塊(三錢) 廣皮炭(一錢) 人參(一錢)
緩緩多服為宜
陳 二十三歲 左脈搏大下焦肝腎吐血上焦咳嗽中焦不食謂之三焦俱損例在不治勉擬三焦俱損先建中焦法
桑葉(二錢) 白扁豆(三錢) 茯苓塊(一錢) 蓮子(三錢) 芡實(三錢) 冰糖(三錢) 桂枝(二錢) 焦白芍(錢半) 沙參(三錢) 胡肉桃(三錢)
服四帖後能食
陳氏 三十二歲 甲子四月初五日 脈弦細失音謂之金碎不鳴暮熱不食食則嘔亦系俱損為難治
胡桃肉(三錢) 甜杏仁(三錢) 冰糖(三錢) 白扁豆(五錢) 茯苓塊(二錢) 桑葉(二錢) 洋參(二錢) 沙參(三錢) 柏子霜(三錢)
另含鮑魚片洋參片
施 二十歲 形寒而六脈弦細時而身熱先天不足與諸虛不足之小建中法
芍藥(六錢) 生薑(四錢) 大棗(四枚去核) 桂枝(四錢) 炙甘草(三錢) 膠糖(一兩去渣化入)
前方服過六十劑諸皆見效陽雖轉而虛未復於前方內減薑桂之半加柔兼藥與護陰法
大生地(五錢) 五味子(二錢) 麥冬(四錢連心)
姚 三十歲 乙酉五月初五日 六脈弦細而緊勞傷吐血諸虛不足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加茯神四錢
共服二十一帖全愈
李 二十四歲 乙酉五月初三日 每日五更胃痛欲飲得食少安胃痛則背冷如冰六脈弦細陽微是太陽之陽虛累及陽明之陽虛陽明之陽虛現症則太陽之陽更覺其虛此等陽虛只宜通補不宜守補
半夏(六錢) 廣皮(四錢) 川椒炭(五錢) 乾薑(四錢) 桂枝(八錢)
十四日 背寒減腹痛下移減桂枝加萸良薑
傅 十八歲 乙酉五月十三日 六脈弦細而緊吐血遺精陽氣不攝胃口不開法當與建中復其陽奈系酒客中焦濕熱壅聚不可與甘改用辛淡微甘以和胃胃旺得食而後諸症可復也
半夏(五錢) 白芍(五錢) 薑汁(每杯點三小茶匙) 廣皮炭(三錢) 桂枝木(三錢) 生苡仁(五錢) 雲苓塊(五錢) 麥冬(三錢連心) 炒神麯(五錢)
七帖
二十二日 業已見效胃開得食脈尚弦緊多服為宜
沈 十五歲 乙酉年五月十五日 幼孩脈雙弦而細緊瘰癧結核胃陽不開色白食少且嘔形體羸瘦與通補胃陽
半夏(四錢) 云芩塊(四錢) 炒廣皮(二錢) 白扁豆(四錢) 生薑(三錢)
六月十二日 前藥已服十二帖嘔止胃開腹微脹脈有回陽之氣於前方加厚朴杉皮消脹脹消後按服前方化核於前方內去生薑廣皮加香附土貝母忍冬藤青橘葉海藻以化瘰癧痰核
錢 二十七歲 乙酉五月二十八日 六脈弦緊胃痛久痛在絡當與和絡
公丁香(八分) 小茴香炭(二錢) 生薑(二錢) 歸鬚(二錢) 桂枝尖(三錢) 降香末(三錢) 烏藥(二錢) 良薑(一錢) 半夏(三錢)
此方服七帖後痛止以二十帖神麯為丸服過一料
八月十九日 六脈弦細而緊臟氣之沉寒可知食難用飽稍飽則䐜脹食何物則噯何氣間有胃痛時皆腑陽之衰也陽虛損症與通補臟腑之陽法大抵勞陽者十之八九勞陰者十之二三不然經何云勞者溫之世人僉以六味八味治虛損人命其何堪哉暫戒豬肉介屬
半夏(六錢) 川椒炭(三錢) 白蔻仁(二錢) 益智仁(四錢) 小枳實(二錢) 良薑(三錢) 茯苓塊(三錢) 生薑(五錢) 丁香(二錢) 廣陳皮(五錢)
經謂必先歲氣毋伐天和今年陽明燥金太乙天符故用藥如上他年溫熱宜減
二十四日 前方已服五帖脈之緊無胃氣者和痛楚已止頗能加餐神氣亦旺照前方減川椒一錢丁香一錢再服七帖可定丸方
三十日 前因脈中之陽氣已回頗有活潑之神恐剛燥太過減去川椒丁香各一錢今日診脈雖不似初診之脈緊亦不是念四日之脈和肢涼陽微不及四末之故與前方內加桂枝五錢再服七帖
丸方
諸症向安惟六脈尚弦與通補脾胃兩陽
茯苓塊(八兩) 小枳實(二兩) 生苡仁(八兩) 白蔻仁(一兩) 半夏(八兩) 於朮(四兩) 廣陳皮(四兩) 人參(二兩) 益智仁(四兩)
共為細末神麯八兩煎湯法丸梧子大每服三二錢再服三服自行斟酌
備用方
陽虛之體質如冬日畏寒四肢冷有陽微不及四末之象服此方五七帖以充陽氣
白芍(六錢) 生薑(五錢) 炙甘草(三錢) 桂枝(四錢) 大棗(三枚去核) 膠糖(一兩化沖)
煮兩杯分二次服
此方亦可加綿黃耆人參茯苓白朮廣橘皮
譚 四十七歲 乙酉八月二十八日 病後六脈弦細而緊絕少陽和之氣形體羸瘦幸喜胃旺可以守補與形不足者補之以氣法
白芍(六錢) 雲茯苓塊(四錢) 生薑(三錢) 桂枝(四錢) 人參(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 炙甘草(三錢) 桂圓肉(三錢) 炙黃耆(四錢) 膠糖(一兩)
陳 十九歲 脈虛數頭目眩冒暮有微熱飲食減少面似桃花身如柳葉
炙甘草(六錢) 大麥冬(五錢連心) 生牡蠣(五錢) 乾地黃(六錢) 阿膠(三錢) 生鱉甲(八錢) 生白芍(六錢) 麻仁(三錢)
服二十帖紅退暈止食進後用專翕大生膏四斤收功
李 四十歲 面赤舌絳脈虛弦而數聞婦聲則遺令其移居大廟深處
三甲復脈湯
炙甘草 麻仁 生牡蠣 生白芍 阿膠 生鱉甲 乾地黃 麥冬(連心) 生龜板
服四十帖由漸而效後以天根月窟膏一整料二十四斤收功
宗 二十五歲 粉紅色虛數脈頭時暈身微熱心悸氣短不寐食少與補心腎之陰
洋參 丹皮 蓮子(連心) 麥冬(連心朱拌) 丹參 地黃 五味子 雲苓塊 炒棗仁 冰糖
服五帖漸安後以專翕大生硃砂為衣一料收功

吐血

王 脈弦如刃吐血後左脅微痛喉中如有物阻治在肝絡使血不瘀則吐可止止後當與補陰
新絳紗(三錢) 歸鬚(二錢) 元胡索(二錢) 旋覆花(三錢) 炒桃仁(三錢) 降香末(三錢) 丹皮(三錢) 蘇子霜(二錢) 鬱金(二錢)
又 如刃之脈已漸平減但虛數如故
新絳紗(三錢) 制香附(錢半) 焦白芍(三錢) 旋覆花(三錢) 丹皮(五錢炒) 細生地(三錢) 降香末(三錢) 歸鬚(二錢) 廣鬱金(二錢)
又 肝為剛藏勁氣初平未便膩補取松靈之解肝絡者宜之
遼沙參(三錢) 細生地(三錢) 丹皮(五錢炒) 桑葉(錢半) 焦白芍(六錢) 整石斛(三錢) 白蒺藜(三錢) 麥冬(五錢連心) 生甘草(一錢) 廣鬱金(二錢) 歸鬚(錢半)
又 昨日仍有瘀血吐出今尚未可呆補
沙參(三錢) 細生地(三錢) 沙苑蒺藜(二錢) 桑葉(錢半) 丹皮(五錢) 茶菊花(二錢) 麥冬(五錢連心) 焦白芍(三錢) 釵石斛(五錢) 當歸(錢半) 生甘草(一錢) 羚角片(二錢)
外另服新絳三錢
普女 二十三歲 大凡吐血左脈堅搏治在下焦血分右脈堅搏治在上焦氣分又有心血肝血大腸血小腸血胃血衝脈血各種不同豈一概見血投涼所可治哉無怪乎室女童男勞瘵乾血甚數體厚色白少腹痛小便短赤咳吐瘀紫繼見鮮紅血喉中咸此衝脈襲受寒邪致經不得行倒送而吐耳大忌柔潤寒涼議溫鎮衝脈行至陰之瘀濁使經得行而血症愈矣苦辛通法
小茴香(二錢) 兩頭尖(二錢) 桃仁(三錢) 降香末(三錢) 韭白汁(三茶匙) 紫石英(三錢) 歸鬚(二錢) 川楝子(三錢) 琥珀(三分研細沖)
羅 三十二歲 右脈浮洪咳痰吐血唇絳治在上焦氣分
桑葉(二錢) 生苡仁(五錢) 杏仁(三錢) 茯苓塊(五錢) 沙參(三錢) 連翹(八分) 生扁豆(五錢)
三帖
初三日 血後咳不止進食不香右脈不浮而仍洪兼與養陽明之陰
桑葉(錢半) 茯苓塊(三錢) 百合(二錢) 生扁豆(三錢) 生苡仁(三錢) 玉竹(二錢)麥冬(二錢連心) 沙參(三錢) 甜杏仁(二錢)
初五日 諸證俱退惟進食不旺右脈大垂尺澤先與甘寒養胃陰
大麥冬(六錢連心) 桑葉(一錢) 生扁豆(三錢) 玉竹(三錢炒) 甜杏仁(三錢) 細生地(三錢) 秋梨汁(一酒杯沖) 沙參(三錢)
初九日 甘潤養陰
麥冬(六錢連心) 桑葉(一錢) 生扁豆(三錢) 甜杏仁(二錢) 大生地(三錢) 玉竹(二錢炒) 沙參(三錢) 柏子霜(二錢) 火麻仁(二錢) 白芍(三錢) 冰糖(三錢)
四帖
伊 二十四歲 癸酉七月二十五日 六脈弦數兩關獨浮左更甚右脅痛胸中痞塞肝鬱吐血先理肝絡
新絳紗(三錢) 廣鬱金(二錢) 旋覆花(二錢) 歸鬚(二錢) 降香末(二錢) 丹皮(三錢炒) 蘇子霜(三錢)
三帖
乙丑三月十七日
細生地(五錢) 丹皮(五錢) 白芍(四錢) 甘草(錢半) 阿膠(二錢) 麻仁(三錢) 沙參(二錢) 天冬(三錢) 麥冬(四錢) 真云連(一錢炒黑) 黃柏炭(三錢) 三七(一錢)
水八碗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三日 左脈仍弦細數鋒鋼如刃吐血左手脈堅搏治在下焦血分
細生地(五錢) 丹皮(五錢) 白芍(四錢) 甘草(錢半) 霍石斛(五錢) 阿膠(二錢) 麻仁(三錢) 沙參(三錢) 天冬(三錢) 麥冬(四錢連心) 元參(三錢) 茯苓塊(三錢) 黃苓炭(二錢)
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六日 脈數減弦剛甚
大生地(五錢) 炒白芍(四錢) 炙甘草(錢半) 丹皮(五錢) 阿膠(二錢) 麻仁(二錢)洋參(三錢) 麥冬(四錢) 茯苓塊(三錢) 生牡蠣(三錢)
章 丙寅二月初九日 勞傷吐血脈雙弦,《金匱謂大則為虛弦則為減虛弦相搏其名曰革男子失精亡血諸不足小建中湯主之
白芍(六錢) 桂枝(四錢) 炙甘草(三錢) 大棗(二枚) 生薑(四錢) 膠飴(一兩去渣後入上火二三沸)
水五碗煮取兩碗渣再煮一碗分三次服病輕者日一帖重則日再作服
章 丙寅二月二十四日 右脈空大左脈弦血後咳吐濁痰腥臭真液不守陰火上衝剋金非純補純清之症然而憊矣
沙參(二錢) 麥冬(三錢連心) 生扁豆(三錢) 枇杷葉(錢半) 霜桑葉(三錢) 生阿膠(三錢) 甜杏仁(二錢蜜炙研去尖皮) 白花百合(二錢) 五味子(錢半研) 天門冬(三錢)
藿石斛五錢煎湯代水濃煎兩杯分二次服
二十八日 脈少斂痰咳亦減切戒用心
沙參(三錢) 麥冬(三錢連心) 天門冬(三錢) 百合(三錢) 生阿膠(三錢) 生牡蠣(三錢) 桑葉(二錢) 生白扁豆(三錢) 生西洋參(錢半) 五味子(三錢)
水五碗煮取兩碗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日二帖
脈大斂戢古所謂脈小則病退是也頗有起色若得舌苔化去則更妙矣
沙參(三錢) 桑葉(三錢) 白扁豆(三錢) 麥冬(三錢連心) 洋參(錢半) 天門冬(三錢) 五味子(三錢) 蘆根汁(五杯鮮沖) 梨汁(一小杯沖) 生苡仁(五錢)
四帖
胡 三十一歲 乙酉四月二十八日 勞傷吐血汗多足麻六脈弦細不數小建中湯主之
白芍(六錢) 桂枝(四錢) 炙甘草(三錢) 生薑(五錢) 大棗(三枚去核) 膠飴(一兩去渣後入上火二三沸)
五月初六日 汗減足麻愈食少加再服
十五日 前藥已服十四帖諸症皆愈惟咳嗽未止於前原方加雲苓半夏
沈 二十四歲 乙酉五月初十日 六脈弦數勞傷吐血建中湯主之
白芍(六錢炒) 生薑汁(三匙沖) 桂枝(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 炙甘草(三錢)膠飴(一兩)
十二日 加麥冬(五錢) 丹皮(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十四日 肝鬱脅痛病名肝著治在肝經之絡經藥弗愈也
新絳紗(三錢) 歸橫須(二錢) 吳萸(一錢) 旋覆花(三錢) 廣鬱金(二錢) 青皮(三錢) 蘇子霜(三錢) 廣皮炭(二錢) 降香末(三錢) 半夏(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五日 六脈弦勁前用建中現脈已和左手仍勁胸前咳甚則痛間有一二日紫色之血肝脈絡胸是肝絡中尚有瘀滯且與宣絡
新絳紗(二錢) 歸鬚(二錢) 廣皮炭(二錢) 旋覆花(三錢) 丹皮炭(三錢) 桃仁泥(三錢) 蘇子霜(三錢) 鬱金(二錢) 降香末(三錢) 姜半夏(五錢)
四帖
二十一日 六脈弦數以清氣在頭之故受微風右寸獨浮大而衄血暫與清清道之風熱
白茅根(五錢) 甜杏仁(三錢) 黑山梔(一錢炒) 桑葉(三錢) 側柏葉(三錢炒) 茶菊花(三錢) 鮮蘆根(三錢)
吳 七十歲 周身癢不可當脈洪狂吐血與大黃黃連瀉心湯以後永不發
史 五十歲 酒客大吐狂血盛盆六脈洪數面赤三陽實火為病與大黃黃連瀉心湯一帖而止二帖脈平後七日又復發血如故又二帖
吳 二十五歲 每日飽食就床脾陽致困因失其統血之職此為傷食吐血脈弦與灶中黃土每日一斤分二次煎服將盡半月而愈戒其夜食永遠不發
壽 二十歲 乙酉十一月十二日 怒傷吐血兩脅俱痛六脈弦緊誤補難愈凡怒傷肝鬱必有瘀血故症現脅痛一以活肝絡為主俟瘀血去淨而後可以補虛
新絳紗(三錢) 桃仁(三錢) 丹皮炭(三錢) 歸鬚(三錢) 降香末(三錢) 蘇子霜(二錢) 旋覆花(三錢) 廣鬱金(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二十二日 復診脈之弦緊雖減而未和緩脅痛雖大減而未淨除與原方去桃仁加細生地(五錢)
四帖
十二月初五日 六脈弦細而緊,《金匱謂脈雙弦者寒也弦則為減男子失精亡血小建中湯主之怒傷吐血愈後以小建中復陽生陰
焦白芍(六錢) 生薑(三錢) 桂枝(三錢) 大棗(二枚) 炙甘草(三錢) 膠飴(一兩後化入)
初九日 加丹皮(三錢) 麥冬(三錢)
服八帖
十八日 諸症全愈胃口大開虛未全復於原方加麥冬二錢使分布津液於十二經臟則虛從飲食中復矣
金 三十日 肝鬱脅痛吐血病名肝著且有妊娠一以宣肝絡為要與新絳旋覆花湯法切戒惱怒介屬
新絳紗(三錢) 旋覆花(三錢包) 丹皮(五錢) 降香末(三錢) 歸鬚(三錢) 桃仁(二錢) 香附(三錢) 廣鬱金(二錢) 蘇子霜(二錢)
以脅痛止為度

便血

毛 十二歲 癸亥十二月初二日 糞後便紅責之小腸寒濕不與糞前為大腸熱濕同科舉世業醫者不知有此無怪乎十數年不愈也用古法黃土湯
灶中黃土(二兩) 生地黃(三錢) 製蒼朮(三錢) 熟附子(三錢) 阿膠(三錢) 黃芩(二錢炒) 炙甘草(三錢)
加酒炒白芍 全歸(錢半)
水八碗煮成三碗分三次服
初七日 小兒脈當數而反緩糞後便血前用黃土湯業已見效仍照前法加剛藥即於前方內去白芍全當歸
附子(一錢) 蒼朮(二錢)
孫 男 三十八歲 戊寅七月初一日 湖州孝廉其人素有便紅之症自十八歲起至今不絕現面色萎黃失血太多急宜用古法有病則病受雖暑月無礙也
方法分兩同前服一帖即止次日停後服半月復發再服一帖痊愈
福 二十九歲 初因恣飲冰振黃酒冰浸水果又受外風致成風水頭面與身腫大難狀腫起自頭先與越婢湯發其汗頭面腫消繼與利小便下截三消脹減後與調理脾胃自上年十月間服藥至次年三月方止共計湯一百四十三帖其病始安囑其戒酒肉生冷不意夏月暑熱甚時仍恣吃冰冷水果自八月後糞後大下狂血每次有升數之多余用黃土湯去柔藥加剛藥每劑黃土用一斤附子用六錢或止復來伊本人見其血之不止也加附子至八錢或一兩他藥接是服至九十餘帖始大愈
胡 三十歲 乙酉年九月十七日 本系酒客濕中生熱久而發黃顏色暗滯六脈俱弦其來也漸此非陽黃況糞後見紅非又為小腸寒濕乎
灶中黃土(八兩代水先煎) 熟附子(三錢) 茵陳(五錢) 蒼朮炭(三錢) 黃柏(三錢炒) 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雲茯苓(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五帖全愈
陳 三十五歲 乙酉四月二十一日 糞後便紅寒濕為病誤補誤涼胃口傷殘氣從溺管而出若女子陰吹之屬瘕氣者然左脅肝部臥不著席得油膩則寒戰發雜無倫幾於無處下手議治病必求其本仍從寒濕論治令能安食再商與黃土湯中去柔藥加剛藥
川椒炭(三錢) 廣陳皮(三錢) 生薑(二錢) 灶中黃土(四兩) 雲茯苓(五錢) 生茅朮(三錢) 香附(三錢) 熟附子(三錢) 益智仁(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三帖
五月初二日又服二帖
初三日 心悸短氣加小枳實四錢乾薑二錢已服四帖
十一日 去川椒三錢已服三帖
二十一日 諸症皆效大勢未退左脈緊甚加熟附子一錢降香末三錢乾薑一錢已服三帖
二十七日 諸症向安惟糞後便血又發與黃土湯法糞後便血乃小腸寒濕不與糞前為大腸熱濕同科
灶中黃土(八兩) 廣皮炭(三錢) 熟附子(四錢) 益智仁(二錢) 黃芩炭(四錢) 雲茯苓(五錢) 蒼朮(四錢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血不來為度
七月十四日 面色青黃滯暗六脈弦細無陽胃口不振暫與和胃其黃土湯俟便紅髮時再服
姜半夏(六錢) 雲苓塊(五錢) 廣陳皮(三錢) 生苡仁(五錢) 益智仁(三錢) 川椒炭(一錢) 白蔻仁(一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七日 加桂枝(五錢)
十一月十五日 肝鬱挾痰飲寒濕為病前與黃土湯治糞後便血之寒濕茲便紅已止繼與通補胃陽現在飲食大進諸症漸安惟六脈細弦右手有胃氣左手弦緊痰多畏寒脅下仍有伏飲與通補胃陽兼逐痰飲
桂枝(六錢) 小枳實(三錢) 川椒炭(三錢) 旋覆花(三錢) 香附(四錢) 廣皮(五錢)炒白芍(三錢) 乾薑(三錢) 雲苓(五錢) 姜半夏(八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二月初十日 脈弦緊痰多畏寒沖氣上動與桂枝茯苓甘草湯合桂枝加桂湯法
桂枝(一兩) 茯苓塊(二兩連皮) 炙甘草(五錢) 全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傜桂(五錢去粗皮)
服一帖沖氣已止當服藥後吐頑痰二口
十一日 沖氣已止六脈緊退而弦未除可將初十日方再服半帖以後再服二十九日改定方以不畏寒為度
十三日 服十一月十五日疏肝藥二帖
十四初 背畏寒脈仍弦緊再服十二月初十日桂枝加桂湯二帖以峻補衝陽服藥後吐頑痰二口
十七日 脈仍弦緊背猶畏寒陽未全復照原方再服二帖分四日服
十九日 前之畏寒至今雖減而未痊愈脈之弦緊亦未沖和沖氣微有上動之象可取初十日桂枝加桂湯法再服二帖分四日立春以後故也
丙戌正月初五日 六脈俱弦左脈更緊糞後便紅小腸寒濕黃土湯為主方議黃土湯去柔藥加淡滲通陽雖自覺胸中熱背心如熱水澆所云熱非熱也況又惡寒乎
灶中黃土(八兩) 生苡米(五錢) 雲苓塊(六錢) 熟附子(四錢) 蒼朮炭(四錢) 桂枝(五錢) 黃芩炭(四錢) 廣皮炭(四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血多則多服萬一血來甚湧附子加至八錢以血止為度再發再服切勿聽淺學者妄轉一方也
丸方
陽虛脈弦素有寒濕痰飲與蠲飲丸方通陽滲濕而補脾陽
桂枝(八兩) 蒼朮炭(四兩) 生苡仁(八兩) 雲苓塊(八兩) 乾薑炭(四兩) 炙甘草(三兩) 益智仁(四兩) 半夏(八兩) 廣皮(六兩)
神麯糊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錢日三服忌生冷豬肉介屬
初十日 糞後便紅雖止寒濕未盡脈之緊者亦減當退剛藥背惡寒未罷行濕之中兼與調和營衛
蒼朮炭(三錢) 黃芩炭(錢半) 灶中黃土(一兩) 焦白芍(四錢) 生苡仁(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背不惡寒為度戒生冷介屬豬肉

腫脹

陳 三十二歲 甲寅年二月初四日 太陰所至發為䐜脹者脾主散津液脾病不能散津土曰敦阜斯䐜脹矣厥陰所至發為䐜脹者肝主疏泄肝病不能疏泄木穿土位亦䐜脹矣此症起於肝經鬱勃從頭面腫起腹因脹大的系蠱脹而非水腫何以知之滿腹青筋暴起如蟲紋並非本身筋骨之筋故知之治法行太陽之陽泄厥陰之陰為要醫用八味丸誤治反攝少陰之陰又加牡蠣澀陰戀陽使陽不得行而陰凝日甚六脈沉弦而細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口中血塊累累續出經所謂血脈凝泣者是也勢太危極不敢驟然用藥思至陽而極靈者莫如龍非龍不足以行水而開介屬之翕惟鯉魚三十六鱗能化龍孫真人曾用之矣但孫真人千金原方去鱗甲用醋煮茲改用活鯉魚大者一尾得六斤不去鱗甲不破肚加蔥一斤姜一斤水煮熟透加醋一斤任服之
服鯉魚湯一晝夜耳聞如舊目視如舊口中血塊全無神氣清爽但腫脹未除
初五日 經謂病始於下而盛於上者先治其下後治其上病始於上而盛於下者先治其上後治其下此病始於上腫當發其汗金匱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兩去節) 熟附子(一兩六錢) 炙甘草(一兩二錢)
煮成五飯碗先服半碗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以得汗為度
此方甫立未分量陳頌帚先生一見云斷然無效予問曰何以不效陳先生云吾曾用來予曰此在先生用誠然不效予用或可效耳王先生名謨(忘其字)云吾甚不解同一方也藥止三味並無增減何以為吳用則利陳用則否豈無知之草木獨聽吾兄使令哉予曰蓋有故也陳先生性情忠厚其膽最小伊恐麻黃髮陽必用八分附子護陽用至一錢以監製又恐麻黃附子皆剽悍藥也甘草平緩遂用一錢二分又監製麻黃附子服一帖無汗改用八味丸矣八味陰柔藥多乃敢大用如何能效病者乃兄陳蔭山先生入內室取二十八日陳頌帚所用原方分量一毫不差在座者六七人皆譁然笑曰何先生之神也予曰余常與頌帚先生一同醫病故知之深矣於是麻黃去淨節用二兩附子大者一枚得一兩六錢少麻黃四錢讓麻黃出頭甘草一兩二錢又少附子四錢讓麻黃附子出頭甘草但鎮中州而已眾見分量又大譁曰麻黃可如是用乎頌帚先生云不妨如有過差吾敢當之眾云君用八分未敢足錢反敢保二兩之多乎頌帚云吾在菊溪先生處治產後鬱冒用當歸二錢吳君痛責謂當歸血中氣藥最能竄陽產後陰虛陽越例在禁條豈可用乎夫麻黃之去當歸奚啻十百吾用當歸伊責之甚豈伊用麻黃又如是之多竟無定見乎予曰人之畏麻黃如虎者為其能大汗亡陽未有汗不出而陽亡於內者湯雖多但服一杯或半杯得汗即止不汗再服不可使汗淋漓何畏其亡陽哉但此症閉錮已久陰霾太重雖盡劑未必有汗予明日再來發汗病家始敢買藥而仙芝堂藥鋪竟不賣謂想是錢字先生誤寫兩字主人親自去買方得藥服盡劑竟無汗
初六日 眾人見汗不出僉謂汗不出者死此症不可為矣余曰不然若竟死症鯉魚湯不見效矣予化裁仲景先師桂枝湯用粥發胃家汗法竟用原方分量一帖再備用一帖又用活鯉魚一尾得重四斤煮如前法服麻黃湯一飯碗即接服鯉魚湯一碗汗至眉上又一次汗出上眼皮又一次汗至下眼皮又一次汗至鼻又一次汗至上唇大約每一次汗出三寸許二帖俱服完鯉魚湯一鍋喝一晝夜亦服盡汗至伏兔而已未過膝也臍以上腫俱消腹仍大
初七日 經謂汗出不止足者死此症尚未全活雖腰以上腫消而腹仍大腰以下其腫如故因用腰以下腫當利小便例與五苓散服至二十一日共十五天不效病亦不增不減陳蔭山先生云前用麻黃其效如神茲小便滴不下奈何祈轉方予曰病之所以不效者藥不精良耳今日先生去求好肉桂若仍系前所用之桂明日予不能立方固無可轉也
二十二日 陳蔭山購得新鮮紫油邊青花桂一枝重八錢乞予視之予曰得此桂必有小便但恐脫耳膀胱為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焉氣虛亦不能化於是用五苓二兩加桂四錢頂高遼參三錢服之盡劑病者所睡系棕床予囑備大盆二三枚置之床下溺完被濕不可動俟明日予親視挪床其溺自子正始通至卯正方完共得溺大盆有半予辰正至其家視其周身如空布袋又如腐皮於是用調理脾胃痊愈
洪氏 六十八歲 孀居三十餘年體厚憂鬱太多肝經鬱勃久矣又因暴怒重憂致成厥陰太陰兩經䐜脹併發水不得行腫從跗起先與腰以下腫當利小便例之五苓散法但陰氣太重六脈沉細如絲斷非輕劑所能了
桂枝(五錢) 生蒼朮(五錢) 豬苓(五錢) 澤瀉(五錢) 茯苓皮(六錢) 肉桂(四錢) 廣皮(五錢) 厚朴(四錢)
前方服三五帖不效亦無壞處小便總不見長肉桂加至二三兩桂枝加至四五兩他藥稱是每劑近一斤之多作五六碗服五七帖後六脈絲毫不起腫不消便亦不長所以然之故肉桂不佳陰氣太重憂鬱多年暴怒傷肝必有陳菀仍用原方加雞矢醴熬淨煙六錢又加附子八錢服之小便稍通一連七帖腫漸消飲食漸進形色漸喜於是漸減前方分量服至十四帖腫脹全消後以補脾陽疏肝鬱收功
郭氏 六十二歲 先是郭氏喪夫於二百里外其祖墓之側郭攜子奔喪飢不欲食寒不欲衣悲痛太過葬後廬墓百日席地而臥哭泣不休食少衣薄回家後致成單腹脹六脈弦無胃氣氣喘不能食唇舌刮白面色淡黃身體羸瘦余思無情之草木不能治有情之病必得開其愚蒙使情志暢遂方可冀見效於萬一因問曰汝之痛心疾首十倍於常人者何故伊答曰夫死不可復生所遺二子恐難立耳余曰汝何不明之甚也大凡婦人夫死曰未亡人言將待死也汝如思夫愈切即死墓側得遂同穴之情則亦已矣雖有病何必醫醫者求其更蘇也其所以不死者仍系相夫之事業也汝子之父已死汝子已失其蔭汝再死汝子豈不更無所賴乎汝之死汝之病不惟無益於夫而反重害其子害其子不惟無益於子而且大失夫心汝此刻欲盡婦人之道必體亡夫之心儘教子之職汝必不可死也不可死且不可病不可病必得開懷暢遂而後可愈單腹脹死症也脈無胃氣死脈也以死症而見死脈必得心火旺折泄肝鬱之陰氣而後血脈通血脈通臟氣遂死證亦有可生之道詩云見晛曰消者是也伊聞余言大笑余曰笑則生矣伊云自此以後吾不惟不哭並不敢憂思一味以喜樂從事但求其得生以育吾兒而已余曰汝自欲生則生矣於是為之立開鬱方十數劑而收全功
旋覆花(三錢新絳紗包) 降香末(三錢) 歸鬚(二錢) 蘇子霜(三錢) 鬱金(三錢) 香附(三錢) 川厚朴(三錢) 姜半夏(四錢) 廣皮(三錢) 青橘皮(二錢)
吳氏 二十八歲 春夏間乘舟由南而北途間溫毒愈後感受風濕內脹外腫又有肝鬱之過時當季夏左手勞宮穴忽起勞宮毒如桃大此症治熱礙濕治濕礙熱之弊選用幼科痘後餘毒歸肺喘促咳逆之實脾利水法加極苦合為苦淡法俾熱毒由小腸下入膀胱隨濕熱一齊泄出也蓋勞宮毒屬心火瀉心者必泄小腸小腸火腑非苦不通腰以下腫當利小便利小便者亦用苦淡也
豬苓(一兩) 茯苓皮(一兩) 白通草(三錢) 澤瀉(一兩) 晚蠶砂(二兩) 雅連(四錢)黃柏(四錢) 飛滑石(四錢) 黃芩(四錢)
煮成五碗分五次服以小便長者為度此方服七帖分量不增減腫脹與勞宮毒俱消以後補脾收功
陳 二十六歲 乙酉年五月十五日 脈弦細而緊不知飢內脹外腫小便不利與腰以下腫當利小便法陽欲滅絕重加熱以通陽況今年燥金太乙天符經謂必先歲氣毋伐天和
桂枝(六錢) 豬苓(五錢) 生茅朮(三錢) 澤瀉(五錢) 廣橘皮(三錢) 川椒炭(五錢)厚朴(四錢) 茯苓皮(六錢) 公丁香(二錢) 杉木皮(一兩)
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五日 諸症皆效知飢腫脹消其大半惟少腹有疝竟如有一根筋吊痛於原方內減丁香一錢加小茴香三錢
單氏 四十二歲 腫脹六年之久時發時止由於肝鬱應照厥陰䐜脹例治
降香末(三錢) 木通(二錢) 香附(三錢) 旋覆花(三錢) 歸鬚(三錢) 鬱金(二錢) 青皮(二錢) 厚朴(三錢) 大腹皮(三錢) 雲苓(六錢) 半夏(四錢)
煮成三杯分三次服不能寬懷消怒不必服藥
二十六日 服前方八帖腫脹稍退惟陽脈微弱加以椒炭三錢大便不通加兩頭尖三錢去陳菀

單腹脹

毛 四十四歲 病起肝鬱木鬱則剋土克陽土則不寐克陰土則䐜脹自鬱則脅痛肝主疏泄肝病則不能疏泄故二便亦不宣通肝主血絡亦主血故治肝者必治絡
新絳紗(三錢) 半夏(八錢) 香附(三錢) 旋覆花(三錢) 青皮(三錢) 小茴香(三錢)歸鬚(三錢) 降香末(三錢) 廣鬱金(三錢) 蘇子霜(三錢)
頭煎兩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三帖
初七日 服肝絡藥脹滿脅痛不寐少減惟覺胸痛肝脈絡胸亦是肝鬱之故再小便赤濁氣濕也
桂枝嫩尖(三錢) 晚蠶砂(三錢) 歸鬚(二錢) 川楝子(三錢) 半夏(六錢) 降香末(三錢) 白通草(三錢) 青橘皮(三錢) 茯苓皮(三錢) 旋覆花(三錢新絳紗包) 小茴香(三錢炒黑) 兩頭尖(三錢)
服二帖
初十日 驅濁陰而和陽明現在得寐小便少清但肝鬱必剋土陰土鬱則脹陽土鬱則食少而無以生陽故清陽虛而成胸痹暫與開痹
薤白頭(三錢) 半夏(一兩) 廣鬱金(三錢) 栝蔞實(三錢連皮仁研) 生苡仁(五錢)桂枝尖(五錢) 茯苓皮(五錢) 厚朴(三錢) 小枳實(二錢)
服三帖
十四日 脈緩太陽已開而小便清通陽明已闔而得寐能食但䐜脹不除病起肝鬱與行濕之中必兼開鬱
降香末(三錢) 生苡仁(五錢) 白通草(八錢) 厚朴(三錢) 煨肉果(錢半) 茯苓皮(五錢) 半夏(五錢)
徐 三十歲 腹脹且痛脈弦細大便泄小便短身不熱此屬寒濕傷足太陰
豬苓(三錢) 黃芩炭(一錢) 澤瀉(二錢) 桂枝(三錢) 厚朴(三錢) 廣皮(二錢) 乾薑(錢半) 生苡仁(五錢) 通草(二錢)

滯下

(俗名痢疾又曰積紅色屬熱屬血白色屬寒屬氣
丁氏 五十八歲 滯下白積欲便先痛便後痛減責之積重脈遲而弦甚痛蓋冷積也非溫下不可
熟附子(五錢) 廣木香(三錢) 小枳實(三錢) 生大黃片(五錢) 廣陳皮(五錢) 南楂肉(三錢) 厚朴(五錢) 炒白芍(三錢) 良薑炭(二錢) 黃芩炭(三錢) 堅檳榔(三錢)
梁 二十八歲 滯下白積欲便先痛便後痛減者責之有積用溫下法
炒白芍(二錢) 廣皮(二錢) 枳實(錢半) 黃芩(二錢炒) 木香(一錢) 檳榔(錢半)云連(一錢炒) 錦紋軍(三錢酒炒黑) 厚朴(三錢) 熟附子(三錢)
五杯水煮成兩杯分二次服
張 三十八歲 甲子十一月十八日 先泄而後滯下脾傳腎為難治
大白芍(二錢) 真雅連(錢二分吳萸炒) 黃芩炭(一錢二分) 生茅朮(三錢) 豬苓(三錢)澤瀉(三錢) 生苡仁(二錢) 廣木香(錢半) 老厚朴(二錢) 川椒目(五錢) 良薑(二錢)廣皮(錢半)
水六杯煮取二杯渣後再煎一杯三次服
二十日 先泄後滯下古云難治非一時可了且喜脈弱尚有生機
白芍(三錢炒) 南檳榔(錢半) 木香(錢半) 當歸尾(一錢) 地榆炭(三錢) 廣陳皮(二錢) 小枳實(二錢搗碎) 紅花(二錢)
煎法如前
二十三日 脈沉有力滯下脹痛太甚便後少減片時其痛仍然議綱開一面用溫下法
白芍(三錢酒炒) 黃芩(三錢酒炒) 真山連(二錢酒炒黃) 大黃(五錢酒炒) 枳實(三錢) 厚朴(三錢) 廣木香(二錢) 安邊桂(二錢去粗皮) 廣皮炭(二錢) 紅花(二錢)歸尾(錢半)
水五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一帖
二十三日 於二十日方內加
兩頭尖(三錢)
二十四日 腎症復歸於脾用四苓合芩芍湯法
豬苓(五錢) 澤瀉(五錢) 生苡仁(五錢) 茯苓皮(五錢) 焦白芍(二錢) 黃芩(錢半炒) 廣木香(錢半) 生白朮(五錢) 廣陳皮(錢半) 厚朴(二錢) 真山連(錢半炒)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五日 於前方內加
白通草(二錢)
二十六日 肝鬱則小便亦不能通此徒用四苓不效議開陰絡法
降香末(三錢) 麝香(五釐沖) 桃仁(三錢) 歸鬚(二錢) 琥珀(三分沖) 豬苓(三錢) 兩頭尖(一錢) 澤瀉(三錢) 小茴香(三錢) 川楝子(三錢)
二十七日 已效於前方內加
安邊桂(三分) 生香附(三錢) 鬱金(六錢)
二十八日 九竅不和皆屬胃病用開太陽闔陽明兼瀉心法
半夏(六錢) 青皮(二錢) 廣陳皮(二錢) 茯苓(三錢連皮) 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黃芩(二錢) 生苡仁(三錢) 厚朴(一錢薑汁炒) 乾薑(二錢) 炒山連(錢半) 廣木香(一錢)
水五杯煮成二杯再煮一杯三次服
二十九日 開太陽闔陽明兼法濕中之熱
半夏(六錢) 茯苓皮(三錢) 生苡仁(三錢) 廣皮(二錢) 白芍(二錢) 白通草(二錢)廣木香(一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黃芩炭(二錢) 真山連(錢半) 萆薢(二錢)
三十日 糞後便血加黃土湯法
半夏(五錢) 廣木香(一錢) 灶中黃土(六錢) 黃芩炭(二錢) 萆薢(三錢) 炒白芍(三錢) 茯苓皮(三錢) 廣皮(二錢) 全當歸(錢半) 老厚朴(二錢) 炒蒼朮(三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初一日 舌絳甚胸中嘈雜無奈喉且痛糞中猶帶血跡議酸苦泄熱法
烏梅(九枚) 灶中黃土(八錢) 黃芩(二錢)
初二日 四苓合芩芍法以小便短口糜猶有滯下也
炒白芍(二錢) 半夏(三錢) 真山連(錢半) 澤瀉(三錢) 炒黃芩(錢半) 豬苓(三錢)烏梅肉(三錢) 茯苓皮(三錢) 赤苓炭(錢半) 當歸(一錢) 灶中黃土(三錢)
頭煎一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 少腹脹痛不小便仍系肝鬱不主疏泄之故
真云連(二錢炒) 黃芩炭(二錢) 桃仁泥(三錢) 生香附(三錢) 韭白汁(三滴) 兩頭尖(三錢) 降香末(三錢) 麝香末(五釐) 小茴香(三錢炒黑) 歸鬚(二錢) 琥珀末(五分同沖)
初四日 於前方內加
廣鬱金(二錢)
初五日 苦辛淡開下焦濕熱兼瀉肝火法
萆薢(五錢) 云連(二錢炒黑) 小茴香(三錢炒黑) 白通草(二錢) 川楝子(三錢)吳萸(錢半炒黑) 黃柏炭(二錢) 生香附(三錢)
小兒滯下紅積欲便先痛便後痛減積滯太重非溫下不可為功恐纏綿日久幼孩力不能勝滯下為臟病也
焦白芍(錢半炒) 黃芩(錢半) 云連(一錢炒黑) 神麯(錢半) 生大黃(二錢) 老厚朴(錢半) 廣木香(八分) 廣皮(七分) 枳殼(六分) 桃仁(八分) 南檳榔(八分) 歸尾(一錢) 地榆炭(一錢) 肉桂(八分)
即於前方內去大黃肉桂方中再去歸尾地榆桃仁加蒼朮一錢五分

積聚

張 二十七歲 甲子三月十三日 臍右有積氣以故右脈沉細弦沉伏陽微之極濁陰太甚克之也溯其初原從左脅注痛而起其為肝著之咳無疑此症不必治咳但宣通肝之陰絡久病在絡故也使濁陰得有出路病可自已所謂治病必求其本者也如不識綱領而妄冀速愈必致剝削陽氣殆盡而亡
桂枝尖(三錢) 小茴香(三錢) 降香末(二錢) 桃仁(三錢) 川楝子(二錢) 青皮絡(二錢) 炒廣皮(一錢) 歸鬚(三錢) 烏藥(三錢) 蘇子霜(三錢) 旋覆花(三錢新絳紗包)
十九日 服通絡藥已見小效脈氣大為迴轉但右脅著席則咳甚脅下支飲故也議於前方內去桃仁川楝小茴
生香附(三錢) 半夏(六錢) 杏仁(三錢) 肉桂(八分)
再服四帖
二十三日 先痛後便而見血議通陰絡法
蘇子霜(三錢) 歸鬚(二錢) 降香末(三錢) 桃仁(二錢) 兩頭尖(三錢) 丹皮(三錢)藏紅花(一錢) 半夏(五錢) 小茴香(三錢) 香附(二錢) 廣木香(一錢) 廣陳皮(一錢)
張 二十八歲 臍左癥瘕面黃肢倦食少不能作文看書亦不能久宛如虛損
化癥回生丹
緩通陰絡法每日空心服一丸亦有早晚服一丸時服之二年有餘計服化癥回生丹六百丸之多癥始化淨氣體復原看書作文始舉進士
吳 三十一歲 臍右結癥徑廣五寸睪如鵝卵大以受重涼又加暴怒而得痛不可忍不能立不能坐並不能臥服辛香流氣飲三日服五帖重加附子肉桂至五七錢之多絲毫無效因服天台烏藥散初服二錢滿腹如火燒明知藥至臍右患處如搏物然痛加十倍少時腹中起蓓蕾無數凡一蓓蕾下濁氣一次如是者二三十次腹中痛楚鬆快少時痛又大作服藥如前腹中熱痛起蓓蕾下濁氣亦如前但少輕耳自巳初服藥起至亥正共服五次每次輕一等次一日腹微痛再服烏藥散則腹中不知熱矣以後每日服二三次七日後腫痛全消後以習射助陽而體壯
葉 四十五歲 乙酉四月二十八月 無論癥瘕雖有氣血之分然皆系陰病結於陰部豈有用陰藥之理維日已久沉寒痼冷疾非巴豆不能除根
天台烏藥散
六月初九日 業已見效未能除根照常服前藥早晚各五分癥瘕痛發時服二錢舌苔厚白面色淡黃而暗左脈沉細陽微再與湯藥行濕通陽
雲茯苓塊(五錢) 益智仁(錢半) 萆薢(四錢) 白蔻仁(一錢連皮) 生苡仁(五錢) 半夏(五錢) 廣陳皮(二錢) 桂枝(二錢) 白通草(一錢)
服至舌苔退為度
甘 二十九歲 乙酉年五月初一日 十年瘕氣六脈弦細而緊淡吳萸(三錢) 烏藥(三錢) 川椒炭(五錢) 歸鬚(二錢) 良薑(二錢) 小茴香(五錢炒黑)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五帖
初九日 病減者減其制每日服半帖
王氏 四十歲 乙酉五月二十一日 六脈弦緊心下伏梁非易化之症一生憂泣肝之郁也又當燥金太乙天符之年金來剋木痛愈甚矣與溫絡法其吐血亦絡中寒也
降香末(三錢) 川椒炭(二錢) 香附(三錢) 半夏(三錢) 枳實(三錢) 歸鬚(三錢) 公丁香(八分) 廣皮
服四帖
二十五日 諸症皆效自覺氣上阻咽
旋覆花(五錢)
二十九日 效不更方再服
六月初二日 加吳萸(三錢)
余氏 三十歲 乙酉五月二十四日 瘕結臍左經來必痛六脈沉細陽微
吳茱萸(三錢) 川楝子(三錢) 公丁香(一錢) 良薑(二錢) 全當歸(三錢) 降香末(三錢) 小茴香(三錢) 艾炭(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七帖後接服丸藥
六月初二日 業已見效每日服半帖再服十天
二十日 每行經前三日腹微痛時空心服化癥回生丹一丸服至經盡後腹中絲毫不痛為止下月經行腹痛發時再如此服法癥瘕痛亦服回生空心服一丸化淨為度
車 五十五歲 鬚髮已白大半臍左堅大如盤隱隱微痛不大便十數日先延外科治之外科謂腸癰以大承氣下之三四次終不通延余診視按之堅冷如石面色青黃脈短澀而遲先尚能食屢下之後糜粥不進不大便已四十九日余曰此癥也金氣之所結也以肝木抑鬱又感秋金燥氣邪中入里久而結成愈久愈堅非下不可然寒下非其治也以天台烏藥散二錢加巴豆一分薑湯和服設三服以待之如不通第二次加巴豆霜分半再不通第三次加巴豆霜二分服至三次後始下黑亮球四十九枚堅莫能破繼以苦溫甘辛之法調理漸次能食又十五日不大便余如前法下至第二次而通下黑亮球十五枚雖亦堅結然破之能碎但燥極耳外以香油熬川椒熨其堅處內服芳香透絡月餘化淨於此證方知燥金之氣傷人如此而溫下之法斷不容紊也
乙酉年 治通廷尉久疝不愈時六十八歲先是通廷外任時每發疝醫者必用人參故留邪在久不得愈至乙丑季夏受涼復發堅結肛門坐臥不得脹痛不可忍汗如雨下七日不大便余曰疝本寒邪凡堅結牢固皆屬金象況現在勢甚危急非溫下不可亦用天台烏藥散一錢巴豆霜分許下至三次始通通後痛漸定調以倭硫黃丸兼用金匱蜘蛛散漸次化淨

淋濁

郎 五十六歲 便泄帶血既有膀胱之濕又有小腸之熱用導赤合四苓湯法
豬苓(三錢) 茯苓皮(五錢) 萆薢(五錢) 澤瀉(三錢) 次生地(五錢) 甘草梢(一錢)淡竹葉(二錢) 木通(三錢) 飛滑石(五錢)
十二月初一日 少腹痛於前方內
川楝子(三錢) 小茴香炭(三錢)
王 十七歲 濕土司天濕熱下注致成淋症莖腫
萆薢(三錢) 白通草(一錢) 甘草梢(三錢) 茯苓皮(五錢) 滑石(二錢) 生苡仁(五錢) 車前子(二錢) 澤瀉(三錢) 蘆根(三錢)
十五日 於前方內
黃柏炭(三錢)
龔 五十八歲 先是大小便俱閉自用大黃八錢大便雖通而小便點滴全無續用五苓仍不通診其六脈弦緊病因肝鬱而成開陰絡法
降香末(三錢) 歸鬚(三錢) 兩頭尖(三錢) 琥珀(三分) 丹皮(三錢) 韭白汁(三匙沖) 麝香(五釐同研沖)
一帖而通二帖而暢
普 三十八歲 小便淋濁莖管痛不可忍自用五苓八正萆薢分清飲等滲濕愈利愈痛細詢病情由房事不遂而成余曰溺管與精管異途此症當治精管為是用虎杖散法現無虎杖草以杜牛膝代之
杜牛膝(五錢) 當歸(三錢) 降香末(三錢) 麝香(五釐) 桃仁泥(三錢) 兩頭尖(三錢) 琥珀(六分) 丹皮(三錢)
一帖而痛減五帖而痛止七帖而濁淨後以補奇經而愈
珍 四十五歲 血淋太多先與導赤不應繼以脈弦細詢由怒鬱而起轉方與活肝絡
新絳紗(三錢) 蘇子霜(一錢) 丹皮炭(五錢) 旋覆花(三錢) 桃仁(三錢) 紅花(二錢) 片薑黃(三錢) 香附(三錢) 歸鬚(三錢) 鬱金(二錢) 降香末(三錢)
四帖而安
王 四十五歲小便狂血脈弦數病因肝鬱
新絳紗(三錢) 細生地(五錢) 青皮(二錢) 旋覆花(三錢) 丹皮炭(五錢) 桃仁(三錢) 降香末(三錢) 香附(三錢) 歸鬚(三錢)
服四帖而血止止後兩月又因動氣而發仍與前方七帖而愈
範 二十八歲 因怒鬱而大小便閉與極苦而通小腸借火腑通膽腑法
黃芩(三錢) 歸鬚(三錢) 桃仁泥(三錢) 胡黃連(三錢) 龍膽草(三錢) 廣鬱金(二錢)
二帖而大小皆通
保 女 十八歲 怒郁少腹脹大如斗小便點滴全無已三日矣急不可耐仰臥不能轉側起立與開經絡
降香末(三錢) 香附米(三錢) 廣鬱金(二錢) 龍膽草(三錢) 青皮(二錢) 韭白汁(三匙沖) 歸鬚(三錢) 琥珀(五分) 兩頭尖(三錢) 麝香(五釐)
一帖而通二帖而暢
保 五歲 夏日痘後受暑小便不通脈洪數玉莖腫亮蜷曲如勾與涼利膀胱
白通草(錢半) 蠶砂(三錢) 滑石(六錢) 雲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杏仁(三錢)
一帖而通三帖而玉莖復元
葉 四十五歲 乙酉年七月初一日 金實無聲六脈俱弦痰飲兼之濕痹小便白濁先與行濕
茯苓皮(五錢) 川萆薢(五錢) 通草(一錢) 桂枝(五錢) 防己(三錢) 蠶砂(五錢) 半夏(五錢) 杏仁泥(四錢) 生苡仁(五錢) 甘草(一錢) 滑石(六錢)
服七帖
十四日 復診加九月初三日 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伏飲濕痹便濁前與淡滲通陽已服三十帖因停藥二十餘日現在飲又上泛胸滿短氣腰痠淋濁未除且與行心下之飲脈弦細陽不復
姜半夏(五錢) 杏仁(四錢) 雲苓皮(五錢) 廣陳皮(三錢) 防己(四錢) 桂枝(三錢)枳實(四錢) 萆薢(五錢) 通草(錢半) 晚蠶砂(三錢)
十二日 服九帖
去杏仁防己
薏苡(五錢)
又服三十餘帖十月初五日 痰飲痹症淋濁皆寒濕為病誤與補陰以致濕邪膠痼沉著急難清楚前與開痹和胃現今雖見效不少究竟濕邪為患陰柔之邪久為呆補所困難以旦夕奏功也
桂枝(四錢) 川萆解(五錢) 澤瀉(三錢) 姜半夏(六錢) 滑石(六錢) 雲苓皮(五錢)廣皮(五錢) 蠶砂(三錢) 車前子(三錢) 枳實(三錢) 豬苓(三錢) 生苡仁(五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月二十五日 濁濕誤補久留與開太陽闔陽明法數十帖之多雖見大效究未清楚小便仍間有濁時腿仍微有痠痛
姜半夏(一兩) 桂枝(四錢) 片薑黃(二錢) 廣陳皮(五錢) 通草(一錢) 川萆薢(五錢) 晚蠶砂(三錢) 川椒炭(三錢) 生苡仁(五錢) 防己(三錢) 豬苓(三錢) 小枳實(二錢) 茯苓皮(五錢)
十一月十八日 痹症挾痰飲小便濁喉啞先開上焦後行中下之濕余有原案
苦桔梗(五錢) 甘草(三錢) 杏仁(五錢) 半夏(一兩) 雲苓皮(五錢) 生苡仁(五錢)
喉啞服此
備用方
桂枝(四錢) 廣皮(三錢) 生苡仁(五錢) 雲苓皮(六錢) 半夏(六錢) 蠶砂(三錢) 川萆薢(五錢) 車前子(四錢) 滑石(一兩) 川黃柏(三錢鹽水炒)
便濁服此

泄瀉

陶 四十五歲 乙酉年四月十五日 久泄脈弦自春令而來古謂之木泄侮其所勝也
柴胡(三錢) 豬苓(三錢) 生薑(五錢) 姜半夏(五錢) 炙甘草(二錢) 大棗(三枚去核) 澤瀉(三錢) 廣陳皮(三錢) 茯苓塊(五錢) 桂枝(三錢)
十九日 泄瀉已減前數
蒼朮(三錢)
前後共計服十三帖全愈
五月初六日 前曾木泄與小柴胡湯十三帖而愈向有糞後便紅乃小腸寒濕之症現在脈雖弦而不勁且兼緩象大便復溏不必用柴胡湯矣轉用黃土湯法
灶中黃土(四兩) 黃芩炭(二錢) 熟附子(三錢) 茯苓塊(五錢連皮) 炒蒼朮(五錢)廣皮炭(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二日 濕溫成五泄先與行濕止泄其糞後便紅少停再擬
豬苓(五錢) 蒼朮(四錢) 澤瀉(五錢) 茯苓(六錢連皮) 桂枝(五錢) 苡仁(五錢) 廣皮(四錢) 廣木香(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泄止為度
八月初六日 胃不開大便溏小便不暢脈弦
豬苓(三錢) 白蔻仁(二錢) 澤瀉(三錢) 生苡仁(五錢) 茯苓皮(五錢) 廣皮(二錢)姜半夏(三錢) 柴胡(一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陸 二十七歲 乙酉年五月十九日 六脈弦細面色淡黃泄則脾虛少食則胃虛中焦不能建立安望行經議先與強土
藿香梗(二錢) 廣皮炭(錢半) 廣木香(錢半) 白蔻仁(一錢) 雲苓塊(三錢) 蘇梗(錢半) 苡仁(二錢) 姜半夏(三錢) 益智仁(一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七帖
二十八日 右脈寬泛緩也胃口稍開泄則加添小便不通加實脾利水
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茯苓(五錢) 苡仁(五錢)
六月十八日 前方服十四帖泄止胃稍醒脘中悶舌苔滑周身痹痛六脈弦細而沉先與和中治痹在後
桂枝(三錢) 防己(三錢) 益智仁(錢半) 藿香梗(三錢) 杏仁(三錢) 苡仁(五錢) 姜半夏(五錢) 白蔻仁(二錢) 廣皮(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王 三十五歲 渴而小便後淋濁此濕家渴也況舌苔黑滑乎金匱渴者豬苓湯法但前醫大劑地五味麥冬龜膠等純柔黏膩補陰封固日久恐難速愈戒豬肉介屬滑膩
豬苓(六錢) 萆薢(六錢) 澤瀉(五錢)
初五日 渴而小便短便後淋濁與豬苓湯法小便長而淋濁大減渴止舌黑苔退惟肩背微有麻木酸楚之象是臟腑之濕熱已行而經絡之邪未化也與經腑同治法
生石膏(八錢) 雲苓塊(五錢連皮) 晚蠶砂(三錢) 杏仁(四錢) 廣皮(錢半) 通草(一錢) 防己(二錢) 萆薢(四錢) 生苡仁(四錢) 桂枝(三錢) 黃柏炭(錢半)

卷四

痘症

周 女 一周零一月 庚申六月 身熱耳冷隱隱有點防痘夏令感溫暑而發先宜辛涼解肌令其易出切忌辛溫發表致表虛發癢潰爛且助溫熱
連翹(三錢) 甘草(一錢) 苦桔梗(三錢) 蘆根(三錢) 炒銀花(三錢) 薄荷(八分) 芥穗(八分)
初二日 點出未透仍宜解肌照前方
初三日 險痘三天來已出齊但頂陷色暗與活血提頂法再色白皮薄兩太陰素虛之體此痘如用羌活防風必致塌癢進苦降必致泄瀉
當歸(二錢) 苦桔梗(一錢) 焦白芍(錢半) 銀花(三錢) 白芷(二錢) 黃芩炭(錢半)木通(二錢) 紫草(八分) 南山楂炭(一錢) 連翹(二錢) 暹邏犀角(一錢)
初四日 氣虛則根松頂陷血鬱則色淡盤軟毒重則攢簇且與消毒活血提頂扶過七日能用補托方可有成不然九朝塌癢可慮況現泄瀉
當歸(二錢土炒) 甘草(錢半) 白芷(二錢) 紅花(一錢) 暹邏犀角(三錢) 皂針(一錢) 羚羊角(三錢) 連翹(三錢) 苦桔梗(二錢) 紫草(錢半) 炒銀花(三錢) 公雞冠血(每大半黃酒杯點三小匙)
初五日 痘五天半氣虛不能解毒外出牽延時日必致內陷塌癢今日仍然外感用事未敢大補亦須少用托法
白芷(二錢) 連翹(錢半) 丹皮(二錢) 皂針(錢半) 苦桔梗(二錢) 白歸身(三錢) 甘草(五分) 紫草(一錢) 燕窩根(五錢) 生綿黃耆(三錢) 雞冠血(三五匙)
濃煎一茶杯服完渣再煮濃半杯明早服
初六日 六天少用補托業已起脹顏色頗鮮但皮薄殼亮今日須大補明日須峻補
生綿黃耆(五錢) 苦桔梗(三錢) 雞冠血(每一酒杯點三滴) 炙甘草(錢半) 紫草(二錢)黨參(三錢) 白歸身(三錢) 廣皮炭(一錢) 白芷(二錢) 川芎(一錢) 燕窩根(一兩)
公雞湯煎藥
初七日 兩用托補色鮮而潤陷者復起但清漿十之二三亮殼頗多今到七日臟腑已周氣血用事正好施補氣載毒之方
生綿耆(五錢) 廣皮(一錢) 炙甘草(二錢) 白芷(一錢) 苦桔梗(三錢) 人參(一錢)廣木香(八分) 煨肉果(錢半) 川芎(四分) 燕窩根(一兩)
公雞湯煎藥
八天痘頂圓綻者不過一二頭面行漿胸背清漿三四四肢全然空亮根盤色淡此氣血兩虛急宜峻補用參鹿茸合陳氏異功法
人參(一錢) 歸身(六錢) 煨肉果(二錢) 黃毛茸(五錢水黃酒另煎) 苦桔梗(三錢)白芷(三錢) 廣木香(一錢) 炙甘草(三錢) 燕窩(一兩) 生綿耆(一兩) 茯苓塊(三錢) 廣皮炭(三錢) 公雞湯(一中碗)
此藥煮成四茶杯加茸汁半茶杯雞湯一中碗燕窩湯一碗和勻上火煨濃小人服一半乳母服一半
初九日 九天昨用峻補兩臂雖有黃漿四肢仍然空亮泄瀉之故用文仲大異功散
生嫩耆(一兩) 人參(一錢) 廣木香(二錢) 當歸(五錢土炒) 煨肉果(三錢) 廣皮炭(二錢) 煨訶子(三錢) 於白朮(五錢炒) 上肉桂(一錢研細去粗皮) 茯苓塊(六錢) 炙甘草(三錢) 鹿茸尖(六錢酒煎)
初十日 即於前方內去肉桂鹿茸尖歸身減黃耆四錢
澤瀉(五錢)
十一日 照前方
十二日 即於前方內加
薏米仁(五錢)
十三日 漿未十分滿足四肢間有破損難保無痘毒咳嗽等事茲用利水以助結痂驅逐餘毒即在其中所謂一舉兩得者也
洋參(三錢) 澤瀉(三錢) 廣皮炭(一錢) 茯苓塊(五錢) 生苡仁(八錢) 炙甘草(錢半) 焦於朮(三錢) 廣木香(三錢) 煨肉果(二錢) 煨訶子(二錢)
十四日 腳腫胸悶溲短水不利也
茯苓塊(五錢) 炒銀花(二錢) 冬白朮(三錢) 澤瀉(二錢) 生苡仁(五錢) 廣皮炭(錢半) 飛滑石(二錢) 連翹(二錢) 五穀蟲(錢半)
何 男 四歲 九月初三日 三天氣虛毒重黏連成片兼之色滯頂陷攻毒則礙虛溫托則礙毒兩難措手和中安表更不濟事勉議活血擺毒
苦桔梗(三錢) 烏犀角(五錢) 連翹(三錢) 生甘草(一錢) 白芷(一錢) 薄荷(一錢)炙天蟲(二錢) 紫草(三錢) 全歸(三錢) 南楂(三錢) 丹皮(三錢) 羚羊角(三錢)
每一酒杯和豬尾膏三小匙
初五日 四天昨用活血解毒大有起色但喉聲微啞面目浮腫太甚唇色絳紅時癘之火毒太重今日猶宜解毒
苦桔梗(六錢) 暹羅犀角(六錢) 連翹(三錢) 人中黃(三錢) 桃仁(錢半) 古勇黃連(一錢) 天蟲(三錢) 白芷(一錢) 全歸(二錢) 炒楂肉(二錢) 紫草(三錢) 穀精草(三錢)丹皮(三錢) 羚羊角(三錢) 銀花(五錢) 紫花地丁(五錢)
以銀花紫地丁前湯代水
初六日 五天半漸有起色但險症變幻不一時刻小心為要今日仍宜活血提頂微加托裡
生綿耆(三錢) 紫草(三錢) 紅花(三分) 炙甘草(三錢) 歸身(三錢土炒) 銀花(三錢)白芷(二錢) 穀精草(三錢) 皂針(一錢) 犀角(三錢) 連翹(三錢每一酒杯約加) 雞冠血(三小匙)
初七日 六天半時癘已退氣血用事頭面清漿三四周身亮殼非重用溫托不可
看守勿懈不致損破可望成功
生黃耆(八錢) 紫草(二錢) 燕窩根(五錢) 炙甘草(三錢) 廣木香(錢半) 歸身(三錢) 黨參(三錢) 白芷(二錢) 雞冠血(每酒杯沖三匙)
初八日 七天半漿未及半咬牙寒戰灰白塌陷非陳文仲大異功散不可
人參(錢半) 廣皮(錢半) 焦於朮(三錢) 生綿耆(八錢) 廣木香(二錢) 茯苓塊(二錢) 炙甘草(三錢) 白芷(三錢) 糯米(三錢) 上上桂心(錢半) 歸身(四錢)
公雞湯煎
初九日 八天半昨用大異功法咬牙寒戰已去大半但漿猶未足用異功參歸鹿茸法
綿黃耆(一兩) 上上肉桂(二錢去粗皮) 廣木香(二錢) 人參(三錢) 黃毛鹿茸(五錢生) 白芷(二錢) 茯苓塊(三錢) 當歸(三錢土炒) 訶子肉(二錢炒) 焦於朮(三錢)煨肉果(二錢) 炙甘草(錢半) 廣皮炭(半錢)
熬濃服
初十日 九天半咬牙寒戰已去十分之九但身上漿清腿足未灌泄瀉頻仍翁仲仁有泄瀉安寧大虛少毒之診今日猶宜峻補如泄瀉不止再加澀腸
綿黃耆(一兩) 廣木香(錢半) 人參(三錢) 生鹿茸(五錢酒另煎) 上肉桂(二錢) 白芷(二錢) 炙甘草(二錢) 煨肉果(三錢) 厚朴(二錢) 訶子肉(三錢煨)
十一日 十天半用異功散得效但泄瀉不止膚癢漿薄必有餘毒今日仍可托補一天議於明日用實脾利水收痂法俾不盡之熱毒從小便而去
生綿黃耆(一兩) 廣木香(二錢) 煨肉果(三錢) 人參(二錢) 廣皮炭(二錢) 炙甘草(三錢) 上肉桂(一錢) 厚朴(二錢) 訶子肉(三錢)
十二日 十一天痂雖結而漿薄泄瀉以實脾利水為法仍兼澀腸
人參(八分) 煨肉果(三錢) 厚朴(二錢) 焦於朮(三錢) 炙甘草(錢半) 上肉桂(一錢) 茯苓塊(三錢) 炙黃耆(五錢) 生苡仁(五錢) 廣皮炭(二錢) 訶子肉(五錢) 廣木香(二錢)
十三日 十二天漿薄微咳痂癢便溏仍當補氣兼與實脾
人參(八分) 煨肉果(錢半) 厚朴(二錢) 生黃耆(五錢) 訶子肉(二錢) 廣木香(一錢) 茯苓塊(五錢) 炙甘草(三錢) 焦於朮(三錢) 生苡仁(五錢) 廣皮炭(一錢)
十四日 十三天喉啞咳嗽而渴肺中餘毒未清便溏溺短痘後脾虛宜實
茯苓塊(三錢) 五穀蟲(一錢) 冬白朮(三錢炒) 厚朴(錢半) 生苡仁(五錢) 苦桔梗(三錢) 訶子肉(二錢煨) 炒銀花(二錢) 地骨皮(二錢) 連翹(錢半)
吳氏 五歲 辛酉九月二十日 險中逆痘三天繁紅扁闊成片不起翁仲仁謂重壅遏其形退縮且煩躁肢逆唇焦舌黃溲短腹痛痘頂先出者已焦勉用雙解法
芥穗(三錢) 全歸(三錢) 苦桔梗(三錢) 楂肉(三錢) 生大黃(五錢) 生甘草(一錢)牛蒡子(三錢) 連翹(二錢) 銀花(三錢) 豬尾(三匙入梅片二分熬膏) 桃仁粉(二錢) 薄荷(一錢)
二十一日 四天豔紅扁闊下後稍見起發究不肥綻何能起脹成漿咳嗽痰多且與清涼敗毒活血松肌開提肺氣
犀角(三錢) 杏仁(三錢) 紫草(二錢和豬尾膏) 羚羊角(三錢) 苦桔梗(五錢) 銀花(三錢) 連翹(三錢) 甘草(一錢) 大力子(三錢) 芥穗(三錢) 歸尾(一錢) 楂炭(五錢)
二十二日 五天密布不齊身熱未退扁闊癟陷形色滯暗不能起脹那得成漿勉於清毒之中兼與活血提頂
犀角(三錢) 天蟲(三錢) 杏仁(三錢) 羚羊角(三錢) 歸鬚(二錢) 銀花(三錢) 苦桔梗(三錢) 牛蒡子(三錢) 白芷(二錢) 甘草(一錢) 皂針(一錢) 楂肉(二錢) 連翹(三錢)紫草(二錢) 雞冠血(每杯沖四茶匙)
二十三日 六天頭面雖有行漿之意究竟周身平陷較昨日顏色略潤耳仍與清毒活血提頂少加托裡
生黃耆(三錢) 天蟲(二錢) 全歸(三錢) 皂針(錢半) 人中黃(一錢) 杏仁(三錢) 白芷(二錢) 紫草(三錢) 牛蒡子(三錢) 銀花(三錢) 穿山甲(一錢) 苦桔梗(五錢) 犀角(三錢) 雞冠血(每杯沖四茶匙)
二十四日 七天頭面行漿周身平塌空殼用伍氏內托法
生綿耆(八錢) 大力子(三錢炒研) 白芷(二錢) 全歸(三錢) 苦桔梗(三錢) 川芎(錢半) 炙甘草(錢半) 洋參(錢半炒老黃色) 紫草(二錢) 燕窩根(五錢) 公雞湯(一茶杯) 雞冠血(每杯沖三茶匙)
二十五日 八天頭面漿足周身平塌者已起空殼者亦有行漿之勢翁仲仁謂喉啞聲嘶漿行飽滿亦無妨咬牙在七日以後屬氣虛況其食少乎非陰虛也
生綿耆(八錢) 炙甘草(一錢) 公丁香(四分) 白芷(二錢) 象貝(二錢) 苦桔梗(五錢) 天蟲(三錢) 洋參(錢半炒老黃) 牛蒡子(三錢) 雞湯(一茶杯)
二十六日 九天漿已行及大半但氣虛作癢看守勿懈毋令損破為要
生綿耆(一兩一錢) 象貝(三錢) 白芷(三錢) 天蟲(三錢) 苦桔梗(六錢) 牛蒡子(三錢) 洋參(二錢) 冬白朮(二錢) 炙甘草(三錢) 廣木香(一錢)
二十七日 十天漿已行及十之七八惟痰咳微癢眼中出膿為可慮
生綿耆 生甘草 穀精草 苦桔梗 焦冬朮 桑葉 生苡仁 連翹 土貝母
二十八日 十一天濕重小便不利畏寒咬牙
洋參(錢半) 廣皮炭(錢半) 生黃耆(五錢) 炙甘草(三錢) 生苡仁(五錢) 冬白朮(三錢) 穀精草(三錢) 茯苓塊(三錢)
二十九日 十二天實脾利水以收痂止嗽加辛涼敗毒以護目疾
生黃耆(二錢) 地骨皮(二錢) 炙甘草(錢半) 連翹(二錢) 炒冬朮(三錢) 炒銀花(二錢) 茯苓塊(三錢) 穀精草(三錢) 生苡仁(五錢)
初一日 十三天濕氣已行痂結過半正氣已化痂落過半飲甚好目開無恙已收全功惟咳嗽減而未清仍宜實脾利水復以辛涼敗毒
炒冬朮(三錢) 地骨皮(一錢) 茯苓塊(三錢) 炒銀花(錢半) 生苡仁(三錢) 五穀蟲(一錢) 連翹(錢半) 象貝(錢半)
某(七官) 痘粒分顆原屬純正但殼薄頂平無漿間有二三陷者且有灰色明日七朝氣血用事非峻補不可一切辛竄走里者必不可不用為其溫中而托絡也其走表者斷不可用以其虛表而致塌癢也再九日以後須防泄瀉咳嗽
嵩女 五個月 初十日 相火用事病民病溫防發痘先宜辛涼達表切忌發汗
連翹(二錢) 銀花(二錢) 甘草(一錢) 苦桔梗(二錢) 杏仁粉(二錢) 薄荷(五錢) 芥穗(八分) 蘆根(三把) 牛蒡子(二錢)
十一日 險痘一天
連翹(二錢) 銀花(二錢) 苦桔梗(二錢) 甘草(一錢) 紫草(一錢) 蘆根(二兩) 歸鬚(八分) 薄荷(八分) 牛蒡子(二錢) 芥穗(一錢) 煎湯代水
十二日 脾經險痘二天色重黏連船小載重夜間煩躁先以活血敗毒
楂肉(三錢) 大黃(一錢) 連翹(二錢) 當歸(八分土炒) 銀花(五錢) 桃仁泥(八分) 地丁(三錢) 苦桔梗(二錢) 紅花(三分) 人中黃(一錢) 丹皮(二錢) 犀角(一錢) 豬尾膏(三小匙) 白茅根(一兩) 煎湯代水
十三日 險痘三天色重黏連間有陷頂議涼血提頂
連翹(二錢) 細生地(錢半) 銀花(錢半) 歸鬚(八分) 苦桔梗(一錢) 白茅根(三錢)甘草(八分) 犀角(八分) 紅花(五分) 羚羊角(二錢) 丹皮(二錢) 蘆根(三把)
十四日 險痘四天形色俱有起色但頂平便溏耳將就可望有成
生黃耆(三錢) 茯苓塊(三錢) 炙甘草(錢半) 沙洋參(一錢) 白芷(一錢) 炒山甲(一錢) 白茅根(三錢) 皂針(八分) 白朮炭(二錢) 炒銀花(二錢) 雞冠血(三小匙)
公雞湯煎藥
十五日 五天即於前方內去銀花雞冠血
廣皮(一錢)
十六日 六天雖然行漿但色灰便溏
焦於朮(錢半) 廣木香(一錢) 訶子肉(一錢) 茯苓塊(三錢) 煨肉果(錢半) 炙甘草(二錢) 綿黃耆(三錢) 廣皮炭(一錢) 洋參(二錢薑汁炒)水煎濃
十七日 七天業已回漿十分全功但便溏濕重仍有意外之虞法宜實脾利水
焦於朮(三錢) 廣木香(一錢) 茯苓塊(三錢) 訶子肉(一錢) 生苡仁(三錢) 煨肉果(一錢) 廣皮炭(八分) 人參(一錢姜炒) 炙甘草(一錢)
嵩女 三歲 癸亥十一月初十日
芥穗(錢半) 藿香葉(八分) 防風(錢半) 薄荷(八分) 連翹(二錢) 杏仁(一錢) 甘草(一錢) 桑葉(一錢) 苦桔梗(二錢) 蘆根(二把)
十一日 重險痘一天熱一日而見點陽明絡現黏連成片汗多便溏氣虛毒重九朝塌癢難防勉與擺毒松肌
連翹(三錢) 銀花(五錢) 桑葉(三錢) 丹皮(二錢) 紫花地丁(五錢先煮代水) 歸尾(八分) 苦桔梗(三錢) 牛蒡子(八分研) 甘草(一錢) 蘆根(五把) 豬尾膏(三匙冰片二釐和入)
十二日 二天出不爽快未三歲之兒九日限期時刻有違陷之慮即於前方內加
白茅根(五錢) 暹邏犀角(一錢)
十三日 重險三天面貌繁紅殼薄頂陷根松黏連成片身上色淡不起小便清大便多而稀頭溫足冷應作氣虛不能送毒外出看總之九朝塌癢之症勉與活血提頂而補氣兼之
連翹(二錢) 白芷(二錢) 紅花(一錢) 穿山甲(一錢) 甘草(一錢) 皂針(一錢) 歸尾(錢半) 洋參(一錢) 犀角(一錢) 生綿耆(三錢) 豬尾膏(三匙冰片二釐拌)
十四日 重險四天較昨日稍好然不能起脹焉能成漿塌癢之證勉與提頂
薄荷(八分) 生綿耆(五錢) 苦桔梗(二錢) 穿山甲(一錢) 杏仁(二錢) 犀角(二錢)白芷(二錢) 紅花(一錢) 甘草(一錢) 皂針(一錢) 銀花(二錢) 雞冠血(五錢)
十五日 重險五天較昨日略好究竟不能起脹面紅身白灰頭溫足冷虛寒之極勉與辛溫而甘者助其元陽
生綿耆(五錢) 紅花(錢半) 穿山甲(二錢) 焦於朮(錢半) 洋參(二錢姜一片同搗炒枯) 半夏(錢半) 白芷(二錢) 煨肉果(八分) 公丁香(五分) 廣木香(錢半) 桑葉(一條生搗汁沖) 炙甘草(錢半)
濃煎如膏
十六日 六天虛寒殼亮急用峻補以救萬一
生綿耆(一兩) 歸身(三錢土炒) 穿山甲(三錢) 焦於朮(四錢) 洋參(六錢) 鹿茸(五錢) 白芷(三錢) 紅花(錢半) 廣木香(三錢) 煨肉果(錢半) 炙甘草(三錢) 茯苓塊(三錢) 廣皮炭(二錢)
老公雞湯煎如膏
十七日 七天殼薄無漿便溏氣血兩虛用陳文仲法
生綿耆(一兩) 炙甘草(三錢) 洋參(三錢姜炒) 煨肉果(二錢) 焦於朮(二錢) 煨訶子(三錢) 鹿茸尖(六錢酒炒) 真傜桂(八分去粗皮) 白芷(二錢) 公丁香(八分) 煨木香(二錢) 廣皮炭(錢半) 半夏(錢半)
公雞湯煎如膏
十八日 八天咬牙泄瀉目開殼薄無漿皆系虛欲塌癢之象急用陳文仲大異功散法惜無力用參耳
防風(五錢) 訶子肉(三錢) 肉果霜(三錢) 生綿耆(三錢) 洋參(五錢) 熟附片(一錢) 於朮(四錢) 傜桂(錢半) 茯苓塊(三錢) 公丁香(三錢) 白芷(二錢) 廣木香(三錢) 廣皮(二錢) 炙甘草(三錢)
濃煎如膏分六七次服
十九日 九天昨用文仲大異功仍然塌陷咬牙水漿不得入口然根盤未散斷不可棄而不治議於前方加
煨肉果(二錢) 丁香(二錢)
連服二帖
二十日 十天昨日異功散方連服二帖頭面業已行漿下身仍然灰白塌陷再用前方二帖
二十一日 十一天灰白漿不足必陷仍服前方二帖
二十二日 十二天頭面漿足四肢空殼尚多於前方內改肉桂為桂枝再二帖
二十三日 十三天仍須托理溫中白日服完夜間再服半帖
二十四日 十四天灰白咬牙泄瀉猶在險途
生綿耆(五錢) 桂枝(五錢) 洋參(五錢) 茯苓塊(五錢) 於朮(五錢) 白芷(三錢) 訶子肉(三錢) 炙甘草(三錢) 肉果霜(六錢) 生苡仁(五錢) 公丁香(六錢) 黨參(五錢) 廣木香(五錢) 廣皮(三錢)
九碗水煎如膏
徐男 六歲 癸亥臘月初四日 重險痘三天骨立無肉血枯而燥乾紅色暗黏連成片皆隱在皮中乃梟毒把持之故勉議兩解重法如照常理立方恐鞭長莫及
大黃(四兩半生半用黃酒炒黑) 楂肉(三錢半生半炒) 犀角(一兩) 紫地丁(一兩)桃仁(四兩半生半炒) 青皮(二兩) 銀花(一兩) 紅花(三錢) 小豬尾血(半酒杯入梅片三釐)
水八碗煮成三碗先服半碗約二時再進以舌苔退痘起發為度
初五日 重險痘四天大下後業已起發不必再用沉降議涼血提頂
犀角(八錢) 紫地丁(五錢) 白芷(二錢) 銀花(八錢) 苦桔梗(五錢) 皂針(二錢) 羚羊角(五錢) 人中黃(三錢) 白茅根(一兩) 連翹(五錢)
初六日 重險痘五天大有起色仍宜涼血活血兼與敗毒
細生地(八錢) 紫地丁(五錢) 白芷(三錢) 犀角(五錢) 羚羊角(五錢) 人中黃(二錢) 連翹(四錢) 銀花(八錢) 白茅根(一兩) 苦桔梗(五錢)
分四次服
初七日 生險痘六天雖然行漿但火毒太重不必用補亦不可瀉猶宜用涼血解毒以為結痂之地
元參(五錢) 紫地丁(六錢) 銀花(八錢) 細生地(一兩) 苦桔梗(五錢) 連翹(三錢)犀角(一兩) 人中黃(二錢) 白茅根(一兩) 粉丹皮(八錢)
初八日 七天於前方內減犀角一半
麥冬(五錢)
初九日 八天漿已滿足色漸蒼胃已旺議辛涼以助結痂之用
連翹(三錢) 白茅根(五錢) 銀花(三錢) 五穀蟲(錢半) 生甘草(錢半) 麥冬(五錢連心)
初十日 九天四肢太熱非重用辛涼其痂不結
連翹(五錢) 黃芩(錢半酒炒黑) 元參(五錢) 銀花(五錢) 生甘草(錢半) 麥冬(八錢連心) 細生地(五錢) 白茅根(六錢) 丹皮(五錢)
十一日 十天回漿甚緩微咳用辛涼少兼實脾
連翹(二錢) 黃芩(一錢) 白茅根(三錢) 人中黃(錢半) 麥冬(三錢連心) 桑葉(一錢) 細生地(三錢) 生苡仁(五錢) 地骨皮(一錢) 丹皮(三錢)
十二日 十一天仍服前方一帖
十三日 十二天再服前方一帖
十五日 十四天十分全功惟敗餘毒而已
連翹(二錢) 人中黃(錢半) 白茅根(三錢) 五穀蟲(一錢) 粉丹皮(三錢) 仙人杖皮(二錢)
呂女 癸亥臘月十三日 重險痘二天色重黏連成片攢簇頗多第一方以達外感活血松肌為法
芥穗(二錢) 苦桔梗(三錢) 牛蒡子(三錢) 杏仁(三錢) 前胡(錢半) 薄荷(一錢) 甘草(一錢) 半夏(二錢) 蘇葉(一錢) 當歸(錢半) 南紅花(一錢)
十四日 早第二方以擺開梟毒為主蓋攢簇者必攻也況色重乎
生大黃(一兩半生半用酒炒黑) 桃仁(六錢半生半炭) 南楂(六錢半生半炭) 苦桔梗(四錢) 青皮(四錢半生半炭) 人中黃(二錢) 豬尾膏(每次沖三小匙一酒杯研入梅片五釐)
十五日 申刻重險痘三天早用必勝法現在顏色已退唇舌色絳抱鬢矇頭腰中腎俞太重弄口咂嘴心火太重恣議以涼血敗毒
犀角(六錢) 甘草(錢半) 羚羊角(三錢) 銀花(三錢) 真山連(一錢) 大力子(二錢)連翹(三錢) 廣皮(錢半) 苦桔梗(三錢) 杏仁(三錢) 全歸(三錢) 次生地(三錢) 豬尾膏(每次三兩匙研入冰片五釐)
十六日 險中逆痘四天氣血既虛而毒又重色暗根松癟闊殼薄頭溫足冷抱鬢攢腰下不可初又不可此其所以難也勉與活血提頂
紅花(錢半) 人中黃(三錢) 犀角(五錢) 全歸(三錢) 紫地丁(五錢) 白芷(三錢) 銀花(五錢) 皂針(三錢) 苦桔梗(六錢) 穿山甲(二錢炙) 楂肉(六錢) 粉丹皮(五錢) 奪命丹(三粒) 豬尾膏(每次沖三小匙冰片五釐)
十七日 險中逆痘五天較昨日雖有起色究竟色滯而重板著不行二日不大便皆系梟毒把持恐不能行漿如過此關則不能再用沉降矣議必勝法
生大黃(一兩半生半用酒炒黑) 青皮(六錢) 桃仁(一兩生炒各半) 焦楂肉(一兩)紅花(錢半) 苦桔梗(六錢) 甘草(三錢)
十八日 險中逆痘六天昨日復用必勝法雖有起色究竟頭面不如周身之半梟毒把持陽亢可知
犀角(五錢) 大黃(五錢酒炒黑) 紅花(二錢) 人中黃(三錢) 全歸(三錢) 銀花(五錢) 紫地丁(五錢) 穿山甲(二錢炙) 苦桔梗(五錢) 皂針(二錢) 南楂炭(三錢) 廣皮(二錢) 白芷(三錢)
十九日 險中逆痘七天頭面起發色鮮周身色淡逆者已順現有行漿之勢一以上漿為主
於朮(三錢) 防風(三錢) 整綿耆(一兩生咀) 炒廣皮(二錢) 洋參(三錢姜炒) 炙甘草(三錢) 白芷(三錢) 茯苓塊(三錢) 黨參(五錢) 桂枝(五錢) 歸身(二錢土炒)
二十日 八天照前方仍服一帖
二十一日 九天身上色淡灰四肢尚空大便頻仍寒戰發癢皆系虛象急用陳文仲法防其內陷
黨參(三錢) 肉果霜(五錢) 訶子肉(五錢煨) 茯苓塊(五錢) 於朮(五錢土炒) 炙甘草(三錢) 廣木香(三錢) 官桂(一錢去粗皮) 白芷(三錢) 炒廣皮(二錢) 姜半夏(三錢) 熟附子(一錢) 洋參(三錢薑汁炒) 生薑(三片) 大棗(二枚去核)
咬牙加
公丁香(三錢) 第二帖做細末
二十二日 將昨日第二帖之末藥每服三錢約二三個時辰服一次
呂男 二歲 甲子正月十一日 狀元痘原不必服藥但現在半生半熟泄瀉唇寒猶恐遭毒損目議托溫法
生黃耆(三錢) 黨參(三錢) 白朮(一兩) 茯苓(三錢) 炙甘草(三錢) 半夏(一錢) 廣皮(一錢) 訶子肉(二錢) 生苡仁(二錢)
服二帖後去黃耆再服二帖
汪男 三歲 初報痘點形即繁重表虛脈滑心熱恣甚謹防八九朝塌癢且與辛涼解肌透毒
苦桔梗(五錢) 生甘草(錢半) 銀花(二錢) 牛蒡子(三錢) 蘇薄荷(三錢) 杏仁泥(二錢) 全歸(一錢) 連翹(二錢連心) 丹皮(三錢)
初七日 險痘一天頭面黏連點現癟闊足涼非純然毒重亦非純然氣虛且與活血松肌敗毒大涼大溫皆在難施之例
鎊犀角(五錢) 牛蒡子(一錢) 青皮(二錢) 苦桔梗(三錢) 全歸(錢半) 銀花(五錢)甘草(二錢) 南楂炭(三錢) 薄荷(八分) 連翹(三錢) 豬尾膏(三匙沖)
外以胡荽酒洗足
初八日 險痘二天半但唇腫右顴腫心脾之火甚也足已溫痘苗稍大者即頂陷
犀角(五錢) 全歸(二錢) 銀花(五錢) 苦桔梗(三錢) 紅花(八分) 紫地丁(五錢) 甘草(錢半) 楂炭(錢半) 連翹(三錢) 牛蒡子(二錢) 廣皮(八分) 豬尾膏(三匙) 白茅根(一兩)
白茅根秉燥金之體感風木而花內異於眾草生髮最速其性喜潔故能化毒開清其味甘涼故能走肺胃而不傷肺胃之陰。《本草稱其主衄症蓋言其所當然而不言其所以然也但此物性平和不假以重權不為功凡一切清竅病用之最良而痘症中護眼護喉走清導血分為尤良也
初九日 險痘三天半兩眼兩顴肉腫瘡不腫心脾之火太甚也血無不活故今日不加血藥
犀角(五錢) 連翹(三錢) 元參(五錢) 羚羊角(五錢) 苦桔梗(六錢) 銀花(五錢) 紫地丁(五錢) 甘草(錢半) 細生地(三錢) 牛蒡子(五錢) 白茅根(一兩) 穀精草(三錢) 白芷(二錢)
初十日 重險痘四天半額滯於頦頦滯於身此陽火有餘之象雖不必大下仍以敗毒為主而提頂次之
犀角(五錢) 銀花(五錢) 羚羊角(五錢) 紫地丁(五錢) 黃芩(三錢) 苦桔梗(五錢)次生地(五錢) 牛蒡子(二錢) 元參(二錢) 甘草(二錢) 穀精草(三錢) 山連(錢半) 白茅根(一兩)
十二茶杯水煮成五杯分十次服
十一日 五天半已有行漿之勢不必提頂托漿但喉沙聲啞趁此猶系外感用事之時仍用昨日方開提肺氣敗毒減其蒸騰煉毒之火使歸於平和即行此等湯火痘之漿法所謂道無定體者此也高明以為何如仍用昨日方一帖限明日黎明服完
十二日 六天半面已有漿四肢腰背皆空五更大便兩次痛快而溏今晚已入氣血用事之關須漸進補托兼與清毒
炙綿耆(三錢) 犀角(三錢) 白芷(二錢) 冬白朮(二錢) 白茅根(六錢) 黨參(錢半)苦桔梗(一錢) 茯苓塊(三錢) 銀花(三錢) 廣皮炭(一錢)
日入後服
十三日 七天半頭面漿已七八腰背不足四肢尚空今日正是氣血當令已有癢態必得扶其不及多得一分漿少得一分後患此身小痘多之定法也
生綿耆(五錢) 白芷(二錢) 廣皮炭(錢半) 黨參(三錢) 炙甘草(錢半) 紅花(一錢)冬白朮(三錢土炒黃) 茯苓塊(三錢) 廣木香(一錢)
十四日 漿足九天於前方內去紅花
十五日 十天漿足色蒼形勢圓綻四肢陸續上漿皮膚捫之平和不冷亦不過熱脈洪數有力合觀皆情理之正其不食畏縮皆痛象也痘多漿亦多煉氣血而成漿痛亦情理之正斷非陷症議補氣以勝痛活絡以定痛法似不歧於路矣
生綿耆(三錢) 熟耆(三錢) 炙甘草(三錢) 人參(五分) 乳香(八分) 沒藥(八分) 茯苓塊(三錢) 冬朮(三錢) 廣木香(一錢) 廣皮(一錢) 老厚朴(六分) 白芷(二錢) 紅花(四分)
十六日 十一天大勢已有成功之象猶須防其泄瀉作癢
防風(二錢) 洋參(一錢炒黃) 炒冬朮(二錢) 茯苓塊(三錢) 炙甘草(一錢) 廣皮(一錢半炒黑) 廣木香(一錢煨) 焦白芍(二錢)
十七日 十二天小便長大便滯暫與宣化腸胃
茯苓塊 防風(錢半) 穀精草(三錢) 五穀蟲 老厚朴(一錢)
十九日 十四天痘後肺液受傷渴而咳
白茅根 象貝
某男 二十六日 風溫發熱三天耳冷尻冷已有微點謹防天花法宜辛涼解肌芳香透絡最忌三陽表藥多汗致成塌癢
苦桔梗 牛蒡子(二錢炒研) 桑葉(三錢) 甘草 芥穗(錢半) 連翹(三錢) 薄荷 銀花(三錢) 白茅根(三錢)
當日晚大瀉水糞
黃芩(三錢)瀉止
二十七日 虛寒痘二朝甫二日熱退其半神氣安靜大便溏泄布痘不多亦屬勻稱但痘形遍闊根松色亦過淡觀其皮色脾經素有飲食傷損議異功保元合法
人參(一錢) 生於術(二錢) 生綿耆(三錢) 雲苓塊(三錢) 廣皮(二錢) 炙甘草(二錢) 廣木香(錢半)
二十八日 仍用前方
初七日 十二朝痘雖稀少漿行薄弱腰下尚未結痂乘此機會再用保元以助余漿
人參(一錢) 雲苓塊(三錢) 綿耆(三錢) 苡仁(三錢) 炙甘草(錢半)
初八日 仍用前方一帖
補案 辛巳年述癸卯初夏余有漣水之遊長女甫二齡於四月十一日見點至二十五日已半月矣余適回家見其形勢鼓立者半頂陷者半根抱者半散者半毫無汁漿本系謝寶靈兄調治因請同看伊立一方余視之曰此方如上得漿起甘受重罰此方如上不起漿亦受重罰謝兄愕然曰足下左右皆受重罰何故余曰今且不必明言明日來視漿色伊去後余仍用其方照方制念帖加燕窩十二兩(此味原方所無) 大公雞一隻重九斤紫河車一具(此二味亦原方所有但加重耳)並藥共十餘斤先分九鍋煎去渣後並一鍋煎自早至暮不敢草率成濃膏得兩碗許令乃母飲半茶杯小人飲半酒杯二鼓時其母因乳脹謂余曰藥甚靈余無乳者已數日今忽蓬蓬豈非藥力乎余曰可急令小孩吮之彼曰小孩不得寐者已數日今方熟睡可驚之乎余曰限期已緊所以令汝服藥為以乳汁上漿也今乳脹可急與之因促之醒痛吮一飽少時又寐漏下三鼓清漿如露矣未至四鼓又令母女服藥如前四鼓未罷漿如蠟色五鼓以後又如茶色濃厚如及時之漿天明已十七朝矣又延謝先生至彼一視曰奇哉何因得此余曰用君原方彼比曰只添得燕窩一味何神至此余曰余作日云此方上得起漿甘受重罰者以先生七八朝即用此方彼時氣血方壯毫無漿汗今已十五朝氣血消耗豈能上漿乎余又謂此方不能上漿亦受重罰者以先生之方如錯小女早不活矣因令伊視方之背伊見照方二十帖之文又令視諸藥渣因謝曰余實不能
女 二十日 十九朝痘後便溏而頻久則脾腎兩傷補澀為穩
真雲苓(五錢) 白朮(三錢土炒) 肉果霜(三錢) 半夏(一錢) 訶子肉(三錢) 生苡仁(五錢)
二十四日 實脾利水之中兼化清氣
於朮(三錢土炒) 五穀蟲(三錢) 雲苓塊(五錢) 晚蠶砂(三錢) 薏仁(五錢) 蟬衣(七枚) 地骨皮(三錢)
初一日 三十一天痘後解毒腫潰補托之中加以敗毒
人參(一錢) 銀花(三錢) 雲苓(三錢) 黃耆(三錢) 苡仁(五錢) 於朮(三錢) 炙甘草(錢半) 五穀蟲(三錢)
初四日 痘後餘毒腫潰稍加銀花敗毒大便即溏議於前方去銀花加肉果霜訶子肉
人參(一錢) 五穀蟲(二錢) 肉果霜(錢半) 黃耆(三錢) 訶子肉(三錢炒) 白雲苓(三錢) 炙甘草(錢半) 於朮(三錢) 木香(一錢) 薏仁(五錢)
初七日 三十六朝痘毒潰爛應照潰瘍例即用痘科門中之保元合異功法
綿耆(五錢) 於朮(二錢) 廣皮(一錢) 炙甘草(二錢) 苡仁(三錢) 人參(一錢) 雲苓(五錢)
初八日 傷食暮熱嘔吐痘後太飽之故與止渴消食熱自止(夜間不可吃粥
地骨皮(三錢) 苡仁(三錢) 雲苓(三錢) 炒神麯(錢半) 半夏(二錢) 炒廣皮(一錢)
男 二十日 風木司天之年又當風木司令之候風木內含相火時有痘疹無論但受風溫身熱而不發痘或因風溫而竟發痘或發斑疹皆忌辛溫表藥惟與幸涼解肌透絡最穩此時醫所不知蓋風淫所勝治以辛涼佐以苦甘,《內經之正法也
苦桔梗(三錢) 大力子(錢半) 鮮蘆根(五錢) 甘草(一錢) 桑葉(三錢) 薄荷(八分汗多不用) 連翹(三錢) 芥穗(一錢) 銀花(三錢)
二帖此方治初痘起最能化多為少涼絡而易出見點亦服此
二十一日申刻險兼逆痘二天痘色焰紅唇赤舌赤見點繁瑣三五成群毒參陽位勉與涼血敗毒
苦桔梗(三錢) 地龍(三錢) 連翹(三錢) 人中黃(三錢) 桃仁(三錢) 生石膏(八錢研) 銀花(五錢) 犀尖(五錢) 白茅根(三錢) 丹皮(三錢) 生軍(三錢炒黑) 紫地丁(五錢)
此案為鈔錄者失去十四帖大意以犀角地黃湯加連翹銀花茅根細生地等一味涼血收功至十五朝猶用犀角十六朝以辛涼清餘熱一方服至二十一朝
趙姑 十二歲 六月二十二日 暑傷兩太陰身熱而嘔舌白滑
黃芩炭(二錢) 杏仁(三錢) 白蔻仁(一錢) 半夏(三錢) 生苡仁(三錢) 雲苓皮(四錢) 連翹(三錢) 藿葉(二錢) 銀花(三錢)
二十三日 痘三天頂平根松色暗夾虛夾毒之痘與活血提頂敗毒扶到七天方好補托
苦桔梗(三錢) 紅花(二錢) 銀花(三錢) 人中黃(錢半) 白芷(三錢) 楂炭(二錢) 大力子(二錢) 防風(三錢) 紫草茸(一錢) 全當歸(二錢) 連翹(三錢) 紫地丁(二錢)
二十四日 痘四天頂平根松色暗便閉不食昨用活血敗毒宣絡今夜已見大便熱退能食頭面已有起脹之勢前後心續出盈千皆根泛頂平稍大者頂即陷應照虛寒例治與宣氣活絡提頂不得過用敗毒清裡致令便溏內陷
當歸(二錢土炒) 廣皮炭(二錢) 穿山甲(一錢炒) 頂紅花(二錢) 廣木香(一錢)蘑菇(一錢) 白芷(三錢) 炒銀花(三錢) 炙甘草(五分) 防風(二錢) 楂炭(二錢)
二十五日 痘五天頂平帶陷根松色暗昨日即照虛寒例治而用溫煦芳香今日口並不渴而舌苔白厚盛暑之際尚兼足太陰之暑濕痘七日以前外感用事必視其何邪在何臟腑而清之以為七日以後上漿之地
當歸(土炒) 廣皮炭(二錢) 生苡仁(三錢) 廣木香(一錢) 藏紅花 銀花(四錢) 白蔻仁(一錢) 六一散(三錢) 白芷 防風 茯苓皮(三錢)
煮四小杯分四次服頭煎五杯水煎兩杯二煎五杯水煎兩杯
二十六日 痘六天頂平多陷根松色暗頭面之色已華前後心尚多陷而暗身痛口不渴與活血提頂令其易於上漿
當歸(三錢土炒) 乳香(二錢) 銀花(五錢) 上紅花(二錢) 沒藥(二錢) 公雞冠血(每杯點三匙) 白芷(三錢) 廣皮(三錢) 生綿耆(五錢) 山甲(三錢) 廣木香(二錢) 炙甘草(三錢)
公雞湯煎煮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七日 七天已有行漿之勢平頂陷頂尚多加補托以助之
二十八日 痘八天頭面行漿已有七成臂次於手足次於胸順也胸以下陷頂多面色灰仍須溫煦以助行漿之勢
綿黃耆(八錢) 高麗參(三錢) 炙甘草(錢半) 當歸(三錢土炒) 廣木香(三錢) 防風(三錢) 上紅花(二錢) 廣皮(三錢) 雲苓塊(三錢) 白芷(三錢)
二十九日 痘九天正在行漿之際便頻眼開即是虛象黏連之處顏色即灰非虛而何急急補托而兼溫煦為要
炙綿耆(一兩) 廣皮(三錢) 炙甘草(三錢) 人參(三錢) 廣木香(二錢) 雲苓塊(三錢) 白芷(三錢) 炒於朮(三錢) 防風(三錢) 肉果霜(三錢)
七月初一日 十天雖已結痂漿未十分滿足尚有正行漿之處仍用前方再為補托明日收痂未遲
初二日 十一天痘已結痂漿未十分滿足之故皆因連日便頻受暑積滯而成痢積先擬溫下其積今視四肢鼓立胸前全陷並非正結恐一進沉降並四肢而變陷矣前方系必不可不用之藥茲且暫停勉與實脾利水以收痂少加化積俟十四日之後痘勢收場如積滯未化再與下法
雲苓塊(五錢連皮) 黃芩炭(錢半) 炒神麯(三錢) 生苡仁(五錢) 南茶炭(二錢) 黃皮炭(三錢) 焦白朮(二錢) 檳榔(二錢) 益智仁(二錢) 枯山連(一錢姜炒)
初三日 痘十二天仍服前原方
初四日 痘十三天業已結痂原可妥當收功不意盛暑流行之際食物不化致成欲便先痛便後痛減裡急後重之痢疾法當溫下假使畏縮不前拖延日久必無好音莫如乘此邪氣初聚之時急奪其邪冀邪去正存方可收拾一切未完也
白芍(三錢) 檳榔(三錢) 生大黃(五錢酒炒半黑) 炒黃芩(三錢) 楂炭(三錢) 熟附子(二錢) 炒山連(二錢) 神麯(四錢) 廣皮炭(三錢) 小枳實(三錢) 赤傜桂(錢半)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候一二時俟其再便腹不痛即勿服腹仍痛再服第二杯三杯亦如之
初五日 痘十四天四肢結痂十有其五昨日服藥後腹痛愈甚便中糞多積少日夜共七八次今用前方減附子一錢桂心二分服後巳刻至未刻便紅積二次腹中仍痛糞色如赭後二杯即加赤桂心八分約服一半杯腹痛即便紅積仍有糞色黃夜半服第三杯寅時連便二次糞色仍赭微有紅積腹仍微痛
初六日 痘十五天膝下至足趾痂尚未結全巳刻便一次燥糞黃色兼赭色溏糞微滯紅積腹不痛午刻服第一杯至亥刻便一次糞色黃無積醜刻便一次無積糞黃
生苡仁(五錢) 黃芩炭(錢半) 高麗參(三錢) 雲苓(五錢連皮) 南楂炭(二錢) 炒神麯(三錢) 炒白芍(二錢) 廣皮炭(三錢) 檳榔(二錢) 山連(一錢姜炒) 赤桂心(錢半) 炙甘草(一錢)
初七日 痘十六天痂已結齊痢已痊可不必服藥目帶微腫穀精草泡茶飲之
初八日 青睛有云翳速清膽絡之熱毒
穀精草(四兩) 桑葉(三錢) 連翹(三錢) 茶菊花(三錢) 青葙子(三錢)
初九日 痘漿未足毒流膽絡故青睛白翳又感時令燥氣化火故白睛起太陰睛症考古治法治以六味丸作湯改茯苓為君再加清膽絡之熱毒以退翳
雲苓塊(四錢) 山藥(錢半) 青葙子(二錢) 澤瀉(錢半) 穀精草(三錢) 萸肉(錢半)真大生地(二錢) 茶菊花(二錢) 丹皮(二錢) 桑葉(二錢)
初十日 仍照前方服
生甘草(一錢五分) 銀花(五錢) 連翹(三錢)
目內白翳稍退煩躁常哭因痘後血虛化燥故也與甘麥大棗湯主之
生甘草(錢半) 小麥(七合) 大棗(五枚)
煮粥服之
十一日 目內白翳仍有身上起大小瘡數十粒復生細痘在舊痂窩內痘漿未足流毒成瘡故也仍服初九日方
十二日 目內白翳退太陰睛瘡仍在瘡未見消落原方再作服
十三日 目內太陰睛瘡仍在續出之瘡痘未退仍服原方瘡貼紫草膏加爛草灰
十四日 藥原方
十五日 停藥
十六日 目內太陰睛瘡稍退仍有翳身上瘡已落痂者復生小瘡未落之處復有倒漿欲潰總之流毒未清之故也原方再服目內翳以四退散治之
十七至二十三日 痘已滿月目內太陰睛瘡未盡翳仍在仍服原方又服錢氏蟬蛻散一日二服
蟬衣為末每服一錢羊肝湯下日二服
四退散 主治目睛老翳
人蛻 蛇蛻 蟬蛻 雞蛻(即鳳凰衣) 每藥一兩加梅片一分左眼右鼻聞右眼左鼻聞每聞少許兩月後全愈
趙姑 乙酉六月十五日 體堅痘少原可不必服藥但痘愈少漿更不可不足舌苔厚中黃邊白且與清毒一帖明日再與托漿一帖
苦桔梗(一錢) 人中黃(八分) 銀花(三錢) 荷葉邊(一角) 牛蒡子(錢半) 全歸(錢半) 連翹(三錢)
明日服保元法煮兩小杯分二次服
十六日 於前方內加
黨參(三錢) 生綿耆(四錢) 炙甘草(一錢半) 白芷(五錢)
十七日 辛涼結痂古人之正法也實脾利水亦有濕者所宜施也茲當暑月舌苔厚而白濕也身熱未盡退熱也二法可合用
連翹(三錢) 雲苓塊(三錢連皮) 銀花(三錢) 生苡仁(三錢) 蘆根(三錢)

王 左尺獨大腎液不充腎陽不安其位尺脈以大為虛經所謂陰衰於下者是也右手三部俱弦食入則痛經所謂陽結於上者是也有陰衰而累及陽結者有陽結而累及陰衰者此證形體長大五官俱露木火通明之象凡木火太旺者其陰必素虛古所謂瘦人多火又所謂瘦人之病慮虛其陰凡噎症治法必究陰衰陽結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何者為輕何者為重此症既系陰虛為本陽結為標何得妄投大黃十劑之多雖一時暫通陽結其如陰虛而愈虛何業醫者豈不知數下亡陰乎且云歧子九法大半皆攻喻嘉言痛論其非醫者豈未之見耶愚謂因怒停食名之食膈或可一時暫用亦不得恃行數用今議五汁飲果實之甘寒牛乳血肉之變化降胃陰以和陽結治其標大用專翕膏峻補肝腎之陰以救陰衰治其本再能痛戒惱怒善保太和猶可望愈
真大生地(四斤) 人參(四斤) 杭白芍(四斤) 清提麥冬(四斤) 阿膠(四斤) 蔡龜膠(四斤) 山萸肉(二斤) 鱉甲(四斤) 芡實(二斤) 沙苑蒺藜(四斤) 海參(四斤) 鮑魚(四斤) 豬脊髓(一斤) 羊腰子(三十二對) 雞子黃(六十四個) 雲苓塊(四斤) 烏骨雞(一對)牡蠣(四斤) 蓮子(四斤) 桂圓肉(二斤) 白蜜(四斤)
取盡汁久火煎煉成膏
李 五十四歲 大凡噎症由於半百之年陰衰陽結古來紛紛議論各疏所長俱未定宗大抵偏於陽結而陰衰者宜通陽氣如旋覆代赭湯進退黃連湯之類偏於陰衰而陽結者重在陰衰斷不可見一毫香燥如丹溪之論是也又有食膈宜下痰膈宜導血膈宜通絡氣膈宜宣肝嘔吐太過而傷胃液者宜牛轉草復其液老僧寡婦強制太過精氣結而成骨橫處幽門宜鵝血以化之廚役受穢濁之氣傷肺酒肉勝食而傷胃宜化清氣不可勝數此症脈沉數有力而渴面色蒼而兼紅甫過五旬鬚髮皆白其為平日用心太過重傷其陰而又伏火無疑用玉女煎法
真大熟地(六錢) 煅石膏(八錢) 牛膝(三錢) 炙甘草(三錢) 麥冬(六錢) 白粳米(一撮) 知母(二錢) 旋覆花(三錢新絳紗包)
每早服牛乳一茶碗
張 六十三歲 老年陽結又因久飲怒郁肝旺剋土氣上阻咽致成噎食陽氣不虛不結斷非破氣可療議一面通補胃陽一面鎮守肝陰法
洋參(二錢) 茯苓塊(四錢) 桂枝(六錢) 代赭石(一兩二錢煅) 半夏(一兩) 旋覆花(五錢包) 生薑(六錢)
七帖
二十日 陽脈已起恐過涸其液議進陰藥退陽藥
洋參(四錢) 桂枝(三錢) 白芍(六錢炒) 旋覆花(六錢) 茯苓(三錢) 炙甘草(三錢) 代赭石(一兩煅) 半夏(六錢) 薑汁(每杯沖三小匙)
二十五日 前日脈數因退陽進陰今日脈緩而痰多仍須進陽俾中焦得運以復其健順之體
洋參(二錢) 桂枝(六錢) 焦白芍(三錢) 半夏(一兩二錢) 茯苓(八錢) 代赭石(一兩六錢) 旋覆花(六錢包) 生薑(五大片)
二帖
傅 五十五歲 先因酒樓中飲酒食燒小豬響皮甫下咽即有家人報知朋友凶信隨即下樓尋車車伕不知去向因步行四五里尋至其友救難未遇又步行四里又未遇渴急飲冰凍烏梅湯三碗然後買車返家心下隱隱微痛一月後痛有加延醫調治一年不效次年五月飲水一口胃中痛如刀割乾飯不下咽已月餘矣閏五月初八計一粒不下已十日骨瘦如柴面赤如赭脈沉洪有力胃中痛處高起如桃大按之更痛余曰此食膈也當下之因用大承氣湯加牽牛作三碗一碗痛至少腹三碗痛至肛門大痛不可忍又不得下於是又作半劑服一碗外加蜜導法始下如鴨蛋黑而有毛堅不可破次日先吃爛面半碗又次日飲粥湯三日食粥五日吃乾飯矣下後所用者五汁飲也
楊 四十六歲 先因微有痰飲咳嗽誤補於前誤下於後津液受傷又因肝鬱性急致成噎食不食而大便燥六脈弦數治在陰衰
炙甘草(三錢) 大生地(六錢) 生阿膠(三錢化) 丹皮(三錢) 麥冬(三錢) 麻仁(三錢) 鬱金(八分)
服七帖而效又於前方加
鱉甲(四錢) 杞子(三錢) 服十七八帖而大效進食如常惟余痰飲後以外臺茯苓飲散減廣皮枳實收全功

嘔吐

金 六十八歲 癸酉三月二十日 舊有痰飲或發嘔吐仍系痰飲見證醫者不識乃用苦寒堅陰無怪乎無可存之物矣議食入則吐是無火例
淡吳萸(五錢) 生苡仁(六錢) 乾薑(五錢) 薑汁(每次沖三匙) 半夏(八錢) 廣皮(三錢)
五水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一帖
二十三日 前方業已見效但脈遲緊與通養胃陽
淡吳萸(三錢) 生薑(五片) 苡仁(三錢) 人參(錢半) 茯苓(二錢) 半夏(三錢)
不拘帖
恆氏 二十七歲 初因大驚肝氣厥逆嘔吐頻仍復因誤補大嘔不止嘔急避人以剪刀自刎漸即米粒不下體瘦如柴奄奄一息仍不時乾嘔四肢如冰脈弦如絲而勁與烏梅丸法
川椒炭(四錢) 黃芩炭(一錢) 薑汁(三匙沖) 半夏(四錢) 雅連(二錢薑汁炒) 烏梅肉(五錢) 遼參(三錢) 吳萸(三錢) 雲苓塊(五錢)
服二帖而進米飲四帖而食粥七帖全愈後以兩和肝胃到底而大安

反胃

周 六十五歲 甲子十月二十五日 老年陽微濁聚以致胸痹反胃三焦之陽齊閉難望有成議先通胸上清陽
栝蔞(二錢) 薤白(三錢) 半夏(五錢) 白蜜(半酒杯) 桂枝尖(五錢) 小枳實(八分)川樸(一錢) 茯苓(二錢) 薑汁(三小匙)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三十日 老年陽微濁聚反胃胸痹用開清陽法業已見效但嘔痰仍多議食入則吐為無火例用茱萸湯合大半夏湯
淡吳萸(八錢自泡) 洋參(三錢薑汁炒) 生白蜜(一酒杯) 半夏(一兩二錢) 生薑(二兩)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半碗服
初三日 即於前方內加
茯苓塊(五錢)
初十日 即於前方去吳萸
薤白(三錢)

王 三十歲 癸亥六月十五日 六脈俱濡右寸獨大濕淫於中肺氣賁郁因而作噦與傷寒陽明足太陰之寒噦有間以宣肺氣之痹為主
廣皮(二錢) 生苡仁(三錢) 杏泥(二錢) 通草(二錢) 柿蒂(三錢) 竹茹(三錢) 飛滑石(三錢) 薑汁(二小匙衝入)
十七日 泄瀉胸悶於前方加
茯苓(三錢) 藿梗(二錢)
十九日 脈之濡者已解寸之大者已平惟胃中有飲隔拒上焦之氣不得下通故於其旺時而噦甚今從陽明主治
半夏(六錢) 飛滑石(三錢) 茯苓(五錢) 生苡仁 廣皮 柿蒂
二十二日 噦雖止而六脈俱數右手更大泄瀉色黑舌黃氣分濕熱可知
茯苓皮(五錢) 白通草(二錢) 黃芩炭(一錢) 澤瀉(二錢) 滑石(三錢) 生苡仁(三錢) 白扁豆皮(三錢) 川樸(一錢) 連翹(二錢)

失音

朱 乙丑二月初二日 右脈洪數有力金實無聲麻杏石甘湯證也奈已為前醫發汗麻黃未便再用議清音湯加石
苦桔梗(六錢) 生甘草(二錢) 半夏(六錢) 葦根(五錢) 石膏(六錢) 杏仁粉(五錢)
水五杯煮成兩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 肺臟本熱為外感所搏實而無聲究系麻杏石甘法為速
生石膏(一兩) 麻黃(五錢去節) 炙甘草(三錢) 杏泥(六錢) 半夏(五錢)
初四日 右脈洪數已減其半音亦漸開仍用麻杏石甘加半夏一帖
麻黃(三錢去節) 炙甘草(三錢) 杏仁霜(七錢) 生石膏(一兩研末) 半夏(七錢)
甘瀾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以後病減者減其治
沈 二十歲 正月二十九日 六脈弦細若絲陽微極矣咳嗽便溏納食不旺由上焦損及中焦所以致損之由初因遺精繼因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外邪未清驟然用補使邪無出路致咳嗽不已古謂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現在喉啞治實先與提肺氣治虛與諸虛不足之小建中湯
苦桔梗(四錢) 杏泥(二錢) 雲苓(五錢) 生甘草(二錢) 生苡仁(五錢) 姜半夏(四錢)
煎兩杯分二次服
二月初六日 六脈弦細之極陰陽俱損急需用補以外感未淨喉音未清暫與理肺二帖後再診
苦桔梗(二錢) 甜杏仁(四錢) 姜半夏(三錢) 生草(二錢) 茯苓(四錢) 冰糖(四錢)鮮蘆根(四錢)
煮三小杯分三次服
朱 四十五歲 酒客失音與麻杏石甘湯
麻黃(五錢) 生石膏(四兩) 炙甘草(三錢) 杏仁(四錢)
服一帖無汗音不出二帖微汗音出不甚響仍用前法
麻黃(三錢蜜炙) 生石膏(三兩) 炙甘草(三錢) 杏仁(四錢)
服五帖音大出但脈滑耳與清音湯
草桔梗(六錢) 炙甘草(二錢) 姜半夏(六錢)
服五帖音清脈滑痰飲不盡與外臺茯苓飲法減辛藥
茯苓(八錢) 半夏(五錢) 麥冬(五錢連心) 沙參(三錢) 小枳實(錢半) 廣皮(二錢) 甘草(錢半)
七帖而安
軟兒 十五歲 歌唱勞傷肺火喉啞
洋參(一兩切薄片) 鮑魚(四兩切薄片)
早晚各取鮑魚片二錢洋參五分煎湯頓服歌時取洋參鮑魚各一片貼牙後腮間咽其津液以後不復啞矣
又 十六歲 因飲酒過度貪食水果寒熱相搏濕熱內壅
苦桔梗 甘草 茯苓 蘇梗 半夏 神麯 蘆根
數帖而安

水氣

蘭女 十四歲 脈數水氣由面腫至足心經謂病始於上而盛於下者先治其上後治其下議腰以上腫當發汗例越婢加朮湯法
麻黃(五錢去節) 杏泥(五錢) 炙甘草(一錢) 白朮(三錢) 石膏(六錢) 桂枝(三錢)
水五杯煮取兩杯先服一杯得汗即止不汗再服
二十三日
麻黃(三錢去節) 生石膏(八錢) 杏泥(五錢) 炙甘草(二錢) 桂枝(二錢) 生薑(三片) 大棗(二枚去核) 桂枝(八錢) 良薑(三錢) 老川樸(三錢) 廣皮(二錢)
水八碗煮取三碗再煮一碗四次服以小便利為度
初九日 腫脹胸痞用半夏瀉心湯法俟痞愈再服前方
半夏 乾薑 山連 生薑 黃芩
二十六日 前因中焦停飲咳嗽轉用溫藥今雖飲咳見效小便究未暢行脈之沉部洪較有力症本濕中生熱又有酒毒仍涼利小便之苦辛淡法
杏仁(四錢) 飛滑石(六錢) 雲苓皮(五錢) 白通草(一錢) 晚蠶砂(三錢) 黃柏炭(二錢) 桑皮(三錢) 生苡仁(四錢) 海金砂(五錢) 白蔻仁(錢半) 半夏(二錢)
二十八日 風水已愈其半復感風寒身熱頭痛雖減身半以上覆腫口渴浮脈數仍與越婢加朮法
麻黃(五錢去節) 杏仁(五錢) 生石膏末(二兩) 桂枝(三錢) 炙甘草(二錢) 蒼朮(三錢炒)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微汗即止
二十九日 風水汗後脈洪數渴而停水腫水全消尤宜涼開膀胱
生石膏末(二兩) 飛滑石(六錢) 杏仁(五錢) 半夏(三錢) 雲苓皮(五錢) 枳實(四錢) 生苡仁(三錢) 晚蠶砂(三錢) 廣皮(三錢) 白通草(一錢) 白蔻仁(二錢) 益智仁(三錢)豬苓(三錢) 海金砂(五錢)
初一日 改前方去石膏
初三日 水腫未全消脾陽不醒食不能磨糞後見紅
灶心土(二兩) 小枳實(二錢) 南蒼朮(三錢) 生苡仁(五錢) 熟附子(二錢) 杏仁(五錢) 海金砂(四錢) 白通草(一錢) 茯苓炭(一錢) 飛滑石(五錢)
初五日 小便猶不甚長胃中得熱物微噎右脈滑數
杏仁(五錢) 小枳實(二錢) 雲苓皮(五錢) 海金砂(五錢) 飛滑石(五錢) 苡仁(三錢) 萆薢(三錢) 廣皮炭(二錢) 川樸(二錢) 木通(一錢) 益智仁(一錢)
初七日 小便仍未通暢右脈數大未退仍宜涼肺以開膀胱
杏仁(五錢) 桑皮(三錢) 雲苓皮(五錢) 晚蠶砂(三錢) 苡仁(四錢) 川樸(二錢) 飛滑石(六錢) 大腹皮(二錢) 通草(一錢) 海金砂(六錢) 白蔻仁(錢半連皮)
初九日 腫未全消又發痰飲咳嗽表通則小便長右脈洪數議照溢飲例與大青龍湯
麻黃(三錢蜜炙) 桂枝(四錢) 雲苓(五錢半皮半塊) 細辛(一錢) 杏仁(五錢) 生石膏(一兩) 半夏(五錢) 炙甘草(三錢) 生薑(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
十一日 咳減小便數而欠渴思涼飲鼻衄肺熱之故
麻黃(三錢炙) 小枳實(三錢) 生石膏(四兩) 炙甘草(三錢) 半夏(五錢) 桂枝(五錢) 杏仁(六錢) 生薑(三片) 雲苓皮(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
十三日 腰以下腫已消腰以上腫尚重兼衄與治上焦法
麻黃(三錢去節) 白茅根(三錢) 生石膏(四兩) 杏仁(五錢) 半夏(五錢) 苡仁(五錢) 蘆根(五錢) 茯苓皮(五錢) 通草(錢半)
十五日 腫減咳增脈洪數衄未止
麻黃(三錢炙) 蘆根(五錢) 杏泥(八錢) 白通草(一錢) 飛滑石(六錢) 生石膏(四兩) 苡仁(三錢) 白茅根(三錢) 旋覆花(三錢) 半夏(三錢)
十七日 咳雖減脈仍滑數腫未全消
蘇葉(三錢連梗) 葶藶(三錢炒) 杏仁(六錢) 茯苓皮(三錢) 生石膏(四兩) 半夏(五錢) 飛滑石(六錢) 海金砂(五錢)
福 二十四歲 初因愛飲冰凍黃酒與冰糖冰果內濕不行又受外風從頭面腫起不能臥晝夜坐被上頭大如斗六脈洪大先以越婢湯發汗腫漸消繼以調理脾胃藥服至一百四十三帖而愈囑戒豬肉黃酒水果伊雖不飲而冰凍水果不能戒也一年後糞後便血如注與金匱黃土湯每劑黃土用一斤附子用八錢服至三十餘劑而血始止後與溫補脾陽至九十帖而始壯
範 十八歲 風水腫脹
麻黃(六錢去節) 生石膏(四兩) 杏仁(五錢) 桂枝(三錢) 生薑(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 炙甘草(三錢)
一帖而汗解頭面腫消次日與宣脾利水五日全愈戒其避風不聽後八日復腫如故仍與前法而愈後受規戒方不再發
周 十八歲 腫從頭面起
麻黃(六錢去節) 杏仁(五錢) 炙甘草(三錢) 生石膏(一兩) 桂枝(三錢) 蒼朮(三錢)
服一帖分三次汗出不至足次日又服半劑腫全消後以理脾全愈

寒濕

郭 三十二歲 六月初二日 太陰中濕病勢沉悶最難速功非極剛以變脾胃兩傷不可
生茅朮(四錢) 半夏(六錢) 川樸(四錢) 生草果(三錢) 椒目(三錢) 桂枝(五錢) 小枳實(三錢) 生苡仁(五錢) 廣皮(三錢) 茯苓皮(五錢) 生薑(一兩)
煮三碗分三次服
十七帖
二十九日 寒濕為病誤用硝黃致濁陰蟠踞堅凝如石苟非重剛何以直透重圍
安邊桂(二錢) 熟附子(五錢) 生草果(二錢) 川樸(四錢) 黑川椒(四錢炒) 茯苓皮(五錢) 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通草(二錢) 生苡仁(五錢) 廣皮(三錢) 乾薑(四錢)小茴香(三錢)
煮四碗四次服共服十三帖而後脈轉

昆氏 二十六歲 風濕相搏一身盡痛既以誤汗傷表又以誤下傷里渴思涼飲面赤舌絳得飲反停脅脹胸痛皆不知病因而妄治之累瘁也議木防己湯兩開表裡之痹
桂枝(六錢) 防己(四錢) 生石膏(一兩) 炙甘草(三錢) 杏仁(四錢) 蒼朮(五錢) 生香附(三錢)
四次服
十二日 脅脹止而胸痛未愈於前方加薤白廣皮以通補胸上之清陽
薤白(三錢) 廣皮(三錢)
十四日 痹症愈後胃不和土惡濕也
半夏(一兩) 茯苓(五錢) 廣皮(三錢) 秫米(二合) 生薑(三錢)
水五碗煮兩碗渣再煮一碗三次服
十六日 痹後清陽不伸右脅瘕痛
半夏(六錢) 廣皮(二錢) 青皮(錢半) 烏藥(二錢) 薤白(三錢) 桂枝(二錢) 吳萸(一錢) 鬱金(二錢)
煮兩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吳 十一歲 行痹
防己(二錢) 桂枝(三錢) 炙甘草(一錢) 杏泥(三錢) 茯苓皮(二錢) 生石膏(五錢)片薑黃(錢半) 海桐皮(錢半) 牛膝(錢半) 生苡仁(三錢)
張 二十五歲 十一月十五日 風濕
羌活(三錢) 桂枝(二錢) 杏仁(三錢) 炙甘草(一錢) 苦桔梗(三錢) 生薑(三片) 陳皮(二錢) 半夏(二錢) 蘇葉(三錢)
十六日 風濕相搏一身盡痛汗之不解用麻黃加朮法
麻黃(去節) 杏仁(五錢) 蒼朮(五錢) 桂枝(三錢) 羌活(錢半) 炙甘草(三錢) 生薑(三片)
又 於前方內加
熟附子(三錢)
半帖而愈
胡 十八歲 四月十九日 跗腫右脈洪數痰多咳嗽口渴莖中痛與涼利小便法
生石膏(八錢) 甘草梢(錢半) 半夏(三錢) 滑石(六錢) 生仁(五錢) 雲苓皮(五錢)海金沙(五錢)
四帖
五月初六日 脈之洪數者減去石膏二錢
廣皮(三錢) 杏仁(三錢)
十一日 濕熱傷氣氣傷則小便短汗多必渴濕聚則跗踵與豬苓湯去阿膠加銀花以化濕熱濕熱化則諸證皆愈
豬苓(四錢) 雲苓皮(五錢) 銀花(三錢) 澤瀉(三錢) 滑石(六錢)
二十日 濕熱不攘下注腿腫小便不利莖中痛
萆薢(五錢) 豬苓(三錢) 甘草梢(錢半) 雲苓皮(五錢) 澤瀉(三錢) 飛滑石(六錢)苡仁(三錢) 木通(二錢) 晚蠶砂(三錢)
服至小便暢為度
二十四日 脈洪數小便反黃加黃柏滑石莖痛止去甘草
七月初四日 小便已長腫未全消脈弦滑咳嗽多痰
半夏(六錢) 生苡仁(五錢) 廣皮(四錢) 雲苓皮(五錢) 豬苓(三錢) 萆薢(五錢) 澤瀉(三錢)
張 二十歲 七月十九日 身熱頭痛腰痛肢痛無汗六脈弦細兩目不明食少寒濕痹也
熟附子(三錢) 川烏頭(二錢) 羌活(二錢) 桂枝(五錢) 澤瀉(三錢) 苡仁(五錢) 廣皮(三錢) 防己(三錢) 雲苓皮(五錢) 杏仁(五錢)
二帖
五月初三日 服前方二帖頭痛止旋即誤服他人補陰之品便溏腹脹今日復診因頭痛愈用原方去羌活治藥逆
厚朴(三錢)
已服三帖
初八日 痹症已愈頗能健步便溏泄瀉皆止目已復明胃口較前加餐因服一帖脈稍數寒濕有化熱之象當與平藥逐其化熱之餘邪而已
雲苓皮(五錢) 防己(二錢) 滑石(六錢) 桑枝(五錢) 澤瀉(三錢) 晚蠶砂(三錢) 苡仁(五錢) 杏仁(二錢)六月十八日 又感受暑濕泄瀉脈弦腹脹與五苓法
桂枝(五錢) 澤瀉(三錢) 雲苓皮(五錢) 蒼朮(三錢炒) 大腹皮(三錢) 廣木香(二錢) 豬苓(四錢) 廣皮(三錢) 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
趙氏 四十七歲 六月二十日 太陽寒痹脈弦背心板著而痛
桂枝(五錢) 雲苓皮(五錢) 防己(三錢) 川椒炭(三錢) 川烏頭(三錢) 白通草(一錢) 生苡仁(五錢)
二十五日 服前藥已效而背痛難除
附子(二錢)
七月初二日 脈已回陽痛未止每日服半帖六日三帖
木通(三錢) 晚蠶砂(四錢)
初九日 脈仍小陽未回背仍痛再服三帖分六帖
趙 三十六歲 五月初六日 痹症夾伏濕脹痛且有肥氣濕已化熱故六脈洪滑本寒標熱先治其標本當緩治
生石膏(四兩) 防己(四錢) 半夏(五錢) 杏仁(六錢) 桂枝(六錢) 川樸(五錢) 廣皮(四錢)
初十日 尺脈洪數更甚
黃柏(三錢) 木通(三錢) 雲苓皮(六錢)
十二日 尺脈仍洪腹痛欲便便後肛門熱痛原方再服二帖
十六日 水停心下漉漉有聲暫與逐水無暇治痹
廣皮(五錢) 半夏(六錢) 枳實(六錢) 生薑(五錢)
甘瀾水八茶杯煮成三水杯三次服
十九日 水響退腹脹甚仍服前方去黃柏加大腹皮
二十三日 痹少減胃不開其人本有肥氣肥氣成於肝鬱暫與兩和肝胃
半夏(六錢) 降香末(三錢) 廣皮(三錢) 益智仁(二錢) 青皮(二錢) 川樸(三錢) 香附(三錢) 雲苓塊(五錢)
六月初三日 右脈大而數加黃芩二錢去川樸
初五日 諸症向安脈亦調適胃口亦開以調理脾胃立法
雲苓塊(五錢) 白蔻仁(錢半) 苡仁(五錢) 黃芩炭(二錢) 廣皮(二錢) 半夏(五錢)
二十日 誤服西瓜寒冷未有不發停飲者
公丁香(八分) 半夏(五錢) 益智仁(錢半) 乾薑(三錢) 白蔻仁(一錢) 廣皮(三錢)雲苓(五錢) 小枳實(三錢)
錢 三十四歲 五月二十九日 寒痹脈弦短澀而緊由腿上連少腹痛不可忍甚至欲厥兼有痰飲胃痛
桂枝(六錢) 廣皮(三錢) 防己(四錢) 川烏頭(三錢) 川椒炭(三錢) 小茴香(三錢炒) 雲苓皮(五錢) 片薑黃(三錢) 生苡仁(五錢) 海桐皮(三錢)
六月初一日 左脈稍長仍然緊甚再服二帖
丸方 寒濕為病
萆薢(四兩) 小茴香(四兩炒) 川椒炭(三兩) 苡仁(八兩) 蒼朮(六兩炒) 雲苓皮(八兩) 川楝子(三兩) 熟附子(二兩) 木通(四兩)
共為細末神麯糊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錢薑湯下
楊氏 二十六歲 乙酉正月初七日 前曾崩帶 後得痿痹病者自疑虛損詢病情寒時輕熱時重正所謂經熱則痹絡熱則痰者也再行經有紫有黑經來時不惟腰腿大痛少腹亦痛經亦不調或多或寡日數亦然此不但濕熱且有瘀血治濕熱用湯藥治瘀血用丸藥(左脈浮取弦沉取寬泛右脈浮取弦沉取洪)湯藥用諸痹湯取太陰法丸藥用化癥回生丹
生石膏(二兩) 桂枝(四錢) 通草(一錢) 杏泥(五錢) 雲苓皮(五錢) 片薑黃(三錢)防己(四錢) 晚蠶砂(三錢) 海桐皮(三錢) 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
岳 四十六歲 暑濕痹症誤以熟地等柔藥滑脾致令泄瀉臥床不起兩足蜷曲不伸飲食少進兼之疝痛先以五苓散加川椒廣皮木香止其泄繼以半夏廣皮良薑益智白蔻開其胃復以丁香川椒吳萸雲苓苡仁薑黃平其疝又以防己杏仁桂枝烏頭苓皮川椒等伸其痹末惟引痛風在筋也重用地龍桂枝引痛亦止後補脾胃而愈
王 四十六歲 寒濕為痹背痛不能轉側晝夜不寐二十餘日兩腿拘攣手不能握口眼歪斜煩躁不寧畏風自汗脈弦舌苔白滑面色昏暗且黃睛黃大便閉先以桂枝杏仁苡仁羌活廣皮半夏茯苓防己川椒滑石令得寐繼以前方去川椒羌活加白通草蠶砂萆薢得大便一連七八日均如黑蛋子服至二十餘劑身半以上稍輕背足痛甚於前方去半夏加附子片薑黃地龍海桐皮又服十數帖痛漸止又去附子地龍又服十數帖足漸伸後用二妙丸加雲苓苡仁萆薢白朮等藥收功
何 二十六歲 手足拘攣誤服桂人參熟地等補陽以致面赤脈洪數小便閉身重不能轉側手不能上至鬢足蜷曲絲毫不能移動細詢病情因大飲酒食肉而然所謂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者也與極苦通小腸淡滲利膀胱法
龍膽草(四錢) 蘆薈(三錢) 胡黃連(三錢) 生石膏(八兩) 地龍(三錢) 白通草(二錢) 茯苓皮(六錢) 飛滑石(一兩) 穿山甲(三錢) 桑枝(五錢) 杏仁(三錢) 晚蠶砂(四錢) 防己(五錢)
前方服至七日後小便紅黑而濁臭不可當半月後手漸動足漸伸一月後下床扶桌椅能行四十日後走至檐前不能下階又半月始下階三月後能行四十里後因痰飲用理脾收功此症始於三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停藥
周 四十二歲 兩腿紫絳而腫上起細瘡如痱已三年矣兩腿足痠痛不能立六脈弦細而緊竇氏扁鵲新書》,謂之蘇木腿蓋寒濕著痹也
附子(八錢) 烏頭(六錢) 苡仁(一兩) 桂枝(一兩) 雲苓皮(一兩)
煮四杯分四次服服三十餘帖則始策杖能行後去烏附用通經活絡滲濕而愈
成 五十四歲 腰間痠軟兩腿無力不能跪拜間有腰痛六脈洪大而滑前醫無非補陰故日重一日此濕熱痿也與諸痿獨取陽明法
生石膏(四錢) 海桐皮(二錢) 晚蠶砂(三錢) 白通草(二錢) 生苡仁(八錢) 雲苓皮(五錢) 防己(四錢) 杏仁(四錢) 桑枝(五錢) 萆薢(五錢) 飛滑石(一兩)
前後共服九十餘帖病重時自加石膏一倍後用二妙丸收功
趙 四十五歲 乙酉正月十五日 肝鬱挾痰飲腎水上凌心心悸短氣腹脹胸痹六脈反沉洪水極而似火也與蠲痰飲伐邪兼降肝逆法
姜夏(八錢) 降香末(三錢) 小枳實(五錢) 桂枝(五錢) 茯苓塊(一兩) 蘇子霜(三錢) 廣皮(四錢) 川椒炭(三錢) 生薑汁(每杯三匙) 旋覆花(三錢)
甘瀾水煮四杯分早中晚夜四次服戒生冷豬肉鹹菜
四帖
二十日 痰飲夾痹腎水上凌心驚悸短氣腰脊痹痛皆太陽所過之地小便短而腹脹肚臍突出是內而臟腑外而經絡無不痹者且開太陽之痹脈洪大與大青龍合木防己湯法
桂枝(五錢) 半夏(五錢) 雲苓皮(六錢) 生石膏(四兩) 苡仁(五錢) 川樸(三錢) 防己(四錢) 廣皮(三錢) 枳實(五錢) 杏仁(四錢) 滑石(六錢) 白通草(錢半)
煮四杯三次服
二十一日 於前方內加
晚蠶砂(三錢) 飛滑石(四錢)
二十三日 外而經絡之痹內而臟腑之痹行痰開痹俱不甚應現在脈洪數少腹脹小便短濁而臭先與開支河使濕熱有出路再商後法
川萆薢(三錢) 飛滑石(錢半) 海金砂(五錢) 雲苓皮(五錢) 豬苓(四錢) 小茴香(三錢) 白通草(錢半) 澤瀉(三錢)
二帖
二十五日 加去陳莝法
兩頭尖(三錢) 半夏(五錢)
二帖
二十九日 痹症夾痰飲六脈洪大濕已化熱屢利小便不應非重用石膏宣肺熱不可諸痹獨取太陰也
生石膏(四兩) 雲苓皮(五錢) 白通草(一錢) 杏仁(五錢) 桂枝(五錢) 滑石(二兩)羌活(一錢) 黃柏(四錢) 防己(五錢) 苡仁(五錢) 晚蠶砂(三錢)
四帖
二月初四日 痹症十年誤補三年以致層層固結開之非易石膏用至二斤有餘脈象方小其半現在少腹脹甚而小便不暢腰痛胸痛邪無出路必得小便暢行方有轉機
老川樸(五錢) 木通(六錢) 防己(五錢) 杏仁(六錢) 枳實(五錢) 生石膏(四兩) 桂枝(六錢) 雲苓皮(一兩) 滑石(四錢) 小茴香(三錢)
以後脈大而小便不利用此小便利去滑石
初五日 大用石膏六脈已小經謂脈小則病退蓋脈為病之帥脈退不患病不退經又謂脈病人不病者死人病脈不病者生現在病歸下焦血分其人本有肝鬱暫退下焦血分
桂枝(六錢) 雲苓皮(一兩) 黃柏(三錢炒) 防己(六錢) 木通(四錢) 廣皮(三錢)全歸(三錢) 小茴香(六錢) 小枳實(五錢) 海桐皮(三錢) 川椒炭(三錢)
初六日 脈復洪大
石膏(三兩) 滑石(一兩)
初七日 加
厚朴(三錢) 姜夏(五錢)
丸方痹症夾痰飲疝瘕六脈洪大用諸痹獨取太陰法脈洪大者小,《難經所謂人病脈不病者生但脈雖平而瘕脹痹痛未除議以烏藥散退瘕痹之所難退者以久病在絡故也再以丸藥緩通脈絡法脈若復大仍服前方數帖見小即止
蜣螂蟲(一兩) 歸鬚(四兩) 兩頭尖(二兩) 穿山甲(三兩) 降香末(三錢) 小茴香(三兩炒) 海桐皮(三兩) 乳香(一兩) 片薑黃(三兩) 麝香(三錢) 地龍(一兩去泥) 川楝子(三兩炒)
共細末酒水各半為丸每服二錢日二三次從此服蜣螂丸起兩月而止
三月二十四日 痹症夾痰飲脈本洪數前用辛涼脈減兼用通絡散瘕丸散亦效現在六脈中部仍洪但不數耳議暫用辛涼宣肺
生石膏(四兩) 小枳實(四錢) 桂枝(八錢) 杏仁(八錢) 防己(六錢) 廣皮(二錢) 雲苓塊(一兩) 全歸(三錢) 半夏(八錢) 飛滑石(二兩) 海桐皮(三錢)
二十六日 診右脈更大小便反短用苦辛淡法於前方內加
炒黃柏(三錢)
四月十六日 痹痛夾痰飲
生石膏(八錢) 苡仁(五錢) 防己(四錢) 雲苓皮(五錢) 杏仁(五錢) 蠶砂(三錢) 桂枝(五錢) 白通草(錢半) 半夏(五錢) 廣皮(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內而脅痛外而腰痹痛是氣血兼痹也
桂枝尖(五錢) 歸鬚(二錢) 白蔻仁(錢半) 杏仁(五錢) 雲苓皮(三錢) 片薑黃(二錢) 旋覆花(三錢包) 防己(三錢) 生苡仁(三錢) 小枳實(四錢) 半夏(四錢) 鬱金(二錢)廣皮(三錢)
二十五日 痰飲踞於中焦痹痛結於太陽氣上衝胸二便不利
桂枝(八錢) 姜半夏(五錢) 通草(錢半) 雲苓皮(二兩二錢) 防己(六錢) 杏仁(八錢) 枳實(六錢) 廣皮(三錢) 滑石(六錢)
煮四杯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 大凡腹脹之疾不責之太陰即責之厥陰此症自正月以來開太陽之藥未有不泄太陰者他症雖減其半則尚未除其故有三一者病起肝鬱二者肝主疏泄誤補致壅三者自正月以來以右脈洪大之故痹症甚重治在肺經經有諸痹獨取太陰之明訓茲右脈平而左脈大不得著於前議暫與泄厥陰之絡久病在絡故也
旋覆花(五錢包) 黃芩(三錢) 歸鬚(三錢) 老川樸(五錢) 杉皮(三錢) 半夏(五錢) 小枳實(五錢) 晚蠶砂(三錢) 廣皮(三錢) 鬱金(三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三日 左脅痛脹臥不著席胸亦悶脹氣短肝脈絡胸之故
新絳紗(三錢) 香附(四錢) 半夏(五錢) 旋覆花(三錢包) 歸鬚(三錢) 小枳實(四錢)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鬱金(三錢) 廣皮(三錢) 川椒炭(四錢) 青皮(三錢)
煮三大杯三次服七帖
六月初一日 痰飲肝鬱脈弦細氣上衝胸
旋覆花(四錢) 枳實(三錢) 公丁香(二錢) 蘇子霜(三錢) 半夏(六錢) 片薑黃(三錢) 降香末(三錢) 鬱金(三錢) 青皮(三錢) 廣皮(五錢) 桂枝尖(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 痰飲上泛咳嗽稀痰兼發痹症
桂枝(六錢) 防己(六錢) 杏仁(五錢) 川烏頭(三錢) 雲苓皮(五錢) 枳實(四錢) 廣皮(五錢) 桂心(二錢) 苡仁(三錢) 白通草(二錢) 滑石(四錢) 炒黃柏(三錢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六日 小便不暢下焦濕聚於原方加滋腎丸法
十一日 痹症未盡除痰飲未全消當盛暑流行之際逐飲開痹即所以防暑
雲苓塊(六錢) 小枳實(二錢) 半夏(六錢) 防己(三錢) 生苡仁(六錢) 杏仁(三錢)廣皮(二錢) 桂枝(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三日 暑泄腹脹舌黃其人本有痰飲痹症議五苓加減
桂枝(三錢) 豬苓(四錢) 澤瀉(四錢) 雲苓皮(五錢) 滑石(六錢) 川樸(三錢) 杉皮(三錢) 木香(錢半) 半夏(三錢) 藿梗(三錢) 白蔻仁(三錢) 川椒炭(二錢) 真山連(一錢)
十五日 脈緩服前方
十六日 脈緩甚服前方
二十一日 久病在絡其本病統俟丸藥立方但逐痰飲宣氣化濕捍時令之暑濕而已
半夏(六錢) 雲苓塊(五錢) 生香附(三錢) 川樸(二錢) 廣皮(三錢) 杉皮(三錢) 大腹皮(三錢) 小枳實(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六月二十六日 服化癥回生丹起每日一丸
二十七日 脈浮筋骨痠痛氣短五心煩熱新感暑濕之氣加以辛涼與三焦
連翹(三錢) 苡仁(五錢) 銀花(三錢) 白蔻仁(二錢) 藿香葉(三錢) 杏仁(三錢) 廣皮(三錢) 小枳實(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七月初二日 背痛甚先與通太陽之痹
桂枝(六錢) 枳實(五錢打) 防己(五錢) 雲苓皮(八錢) 半夏(五錢) 杏仁(三錢)川椒炭(二錢)
煮三杯三次服亥初令完
初九日 近日陰雨連綿背痛腹脹不減二便不爽非噯則噦脈小於前與宣痹開鬱兼去陳莝
桂枝(八錢) 茯苓(八錢帶皮) 白通草(錢半) 川樸(五錢) 公丁香(三錢) 防己(六錢) 杏仁(六錢) 晚蠶砂(三錢) 小茴香(三錢) 枳實(五錢) 白蔻仁(三錢)
煮四杯四次服
二十一日 寒濕發痹脈緩甚中有痰飲
桂枝(六錢) 茯苓(六錢) 白通草(錢半) 防己(五錢) 苡仁(四錢) 薤白(三錢) 枳實(三錢) 杏仁(四錢) 熟附子(二錢) 川烏頭(二錢) 廣皮(五錢) 萆薢(五錢) 片薑黃(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已服五帖
二十八日 脈弦緊痰飲痹症癥瘕因燥氣而發臟腑經絡俱痹故肢冷而畏寒也峻與通陽
桂枝(一兩) 廣皮(六錢) 歸鬚(二錢) 防己(五錢) 小枳實(四錢) 杏仁(五錢) 半夏(三錢) 穿山甲(一錢) 澤瀉(三錢) 公丁香(三錢) 川椒炭(五錢炒) 片薑黃(三錢)
煮四杯四次服
自六月二十六日起每日空心服化癥回生丹一丸七月二十九以後每日服天台烏藥散三分五分一錢二錢不等至十月十二日每兩烏藥散中加巴霜一分每晚服三分五分不等間有服至一錢者十一月初一日以後每晚間服奇經丸
十二月初十日 痹痛飲咳脈弦細
桂枝(八錢) 苡仁(五錢) 滑石(四錢) 川烏頭(三錢) 雲苓皮(六錢) 枳實(三錢) 川萆薢(五錢) 杏仁(四錢) 防己(五錢) 川椒炭(三錢)
十二日 沖氣上動畏寒脈沉細與桂枝加桂湯法直伐沖氣
桂枝尖(一兩二錢) 紫石英(六錢研) 雲苓塊(三兩) 傜桂心(八錢) 小茴香(五錢)
煮四杯分四次服
十三日 大寒節沖氣未止脈反弦緊於原方內加
當歸(五錢) 川芎(三錢)
服二帖脈中陽氣生動沖氣平畏寒止仍然早服化癥回生丹一丸晚服奇經丸三錢

風淫

陶 三十歲 乙酉六月初二日 風淫末疾兩手發軟不能持物腳亦有時而軟脈弦數治以辛涼
薄荷(錢半) 桑葉(三錢) 全歸(錢半) 連翹(三錢) 麥冬(三錢連心) 丹皮(三錢)銀花(三錢) 菊花(三錢) 細生地(四錢)
服八帖

痰飲

周 四十歲 壬戌八月二十五日 內而暑濕外而新涼內外相搏痰飲斯發
杏仁粉(三錢) 白通草(三錢) 廣皮(二錢) 生苡仁(五錢) 飛滑石(三錢) 小枳實(二錢) 半夏(五錢) 川樸(三錢) 生薑(三片) 桂枝木(三錢) 茯苓皮(三錢)
二十八日 支飲射肺眩冒小青龍去麻辛
桂枝(四錢) 白芍(三錢炒) 焦於朮(三錢) 乾薑(二錢) 制五味(一錢) 生薑(三片) 半夏(六錢) 杏仁粉(五錢) 小枳實(二錢) 生苡仁(五錢) 炙甘草(二錢)
初一日 渴為痰飲欲去不寐為胃仍未和故以枳實橘皮湯逐不盡之痰飲以半夏湯和胃令得寐
半夏(一兩) 杏仁粉(三錢) 廣皮(三錢) 桂枝(三錢) 生薑(三片) 生苡仁(五錢) 枳實(二錢) 秫米(一合)
得寐再診
初六日 服半夏湯既得寐矣而反咳痰多議桂枝幹姜五味茯苓湯合葶藶大棗泄肺湯逐飲
桂枝(五錢) 茯苓塊(六錢) 苦葶藶(三錢) 半夏(二錢) 肥大棗(四錢去核) 乾薑(五錢) 五味子(三錢)
甘瀾水五碗煮取二碗分二次服再煮一碗服
初八日 先以葶藶大棗泄肺湯行業已攻動之飲令其速去
苦葶藶(四錢) 肥大棗(五枚)
服葶藶湯後即以半夏湯和胃
半夏(一兩) 生薑(五大片) 小枳實(四錢) 洋參(二錢生薑塊同搗炒老黃)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
九月初十日 逐去水後外臺茯苓飲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塊(六錢) 半夏(三錢) 小枳實(四錢) 洋參(二錢薑汁製黃色) 生薑(八錢) 廣皮(三錢) 於朮(六錢炒)十五日 飲居脅下則肝病肝病則肝氣愈衰故得後與氣則愈先與行脅下之飲泄肝即所以舒脾俟脅痛止再議補脾
生香附(三錢) 廣皮(二錢) 旋覆花(三錢包) 青皮(錢半)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半夏(四錢) 枳實(錢半)
二十日 行脅絡之飲業已見效尚有不盡仍用前法
生香附(三錢) 歸鬚(一錢) 半夏(三錢) 廣皮(一錢) 蘇子霜(錢半) 降香末(錢半)鬱金(二錢) 小枳實(一錢) 旋覆花(三錢包)
二帖
二十二日 通補中陽兼行脅下不盡之飲
代赭石(五錢) 焦術(三錢) 旋覆花(三錢包) 桂枝(三錢) 炙甘草(三錢) 茯苓(五錢) 生薑(三片) 半夏(五錢)
四帖
十月初二日 通降脅下之痰飲兼與兩和肝胃
旋覆花(三錢) 小枳實(二錢杵) 乾薑(錢半) 蘇子霜(三錢) 桂枝尖(二錢) 廣皮(二錢) 生薑(三片) 半夏(六錢)
金氏 二十六歲 癸亥二月初十日 風寒挾痰飲為病自汗惡寒喘滿短氣渴不多飲飲則嘔夜咳甚倚息不得臥小青龍去麻加枳實廣皮行飲而降逆氣
桂枝(六錢) 制五味(錢半) 炙甘草(三錢) 乾薑(三錢) 白朮(四錢炒) 半夏(六錢) 小枳實(二錢) 廣皮(二錢) 生薑(三片) 茯苓(六錢)
甘瀾水八杯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一日 昨用小青龍咳雖稍減仍不得臥今用葶藶大棗合法
桂枝(八錢) 廣皮(三錢) 乾薑(五錢) 五味子(二錢) 半夏(六錢) 炙甘草(三錢) 白芍(四錢炒) 小枳實(二錢) 大棗(去核五枚) 苦葶藶(二錢炒香研細)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二日 用小青龍逐飲兼利小便使水有出路
桂枝(五錢) 小枳實(二錢) 乾薑(二錢) 白通草(錢半) 杏泥(五錢) 制五味(錢半)炙甘草(一錢) 白芍(二錢炒) 生苡仁(五錢) 半夏(五錢) 生薑(三片)
煮成兩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三日 脈稍平病起本渴大服薑桂渴反止者飲居心下格拒心火之渴也仍以蠲飲為主微惡寒兼和營衛
桂枝(六錢) 茯苓(三錢) 杏泥(四錢) 半夏(六錢) 乾薑(三錢) 白芍(三錢炒) 炙甘草(錢半) 廣皮(一錢) 生薑(三片) 小枳實(錢半) 制五味(錢半) 大棗(二錢去核)
煎法如前
十四日 咳則脅痛不惟支飲射肺且有懸飲內痛之虞兼逐脅下懸飲
桂枝(六錢) 青皮(二錢) 乾薑(四錢) 廣皮(二錢) 杏仁泥(四錢) 鬱金(三錢) 生香附(三錢) 制五味(錢半) 旋覆花(三錢包) 小枳實(錢半) 半夏(八錢) 蘇子霜(二錢) 生薑(五錢)
三碗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十五日 咳止大半惟脅痛攻胸肝胃不和之故切戒惱怒用通肝絡法
半夏 蘇子(三錢去油) 乾薑(三錢) 桂枝尖(三錢) 降香末 歸鬚(二錢) 青皮(二錢) 旋覆花(三錢) 鬱金 生香附
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謝氏 二十五歲 癸亥二月二十二日 痰飲哮喘咳嗽聲重有汗六脈弦細有七月之孕與小青龍去麻辛主之
桂枝(五錢) 半夏(五錢) 乾薑(三錢) 白芍(三錢) 小枳實(二錢) 炙甘草(一錢) 五味(一錢) 廣皮(錢半)
甘瀾水五杯煮成兩杯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二日 其人本渴服桂姜熱藥當更渴今渴反止者飲也惡寒未罷仍用小青龍法胸痹痛加薤白飲為陰邪以誤服苦寒堅陰不能速愈
桂枝(八錢) 小枳實(二錢) 薤白(三錢) 乾薑(五錢) 制五味(一錢) 川樸(三錢) 半夏(六錢) 焦白芍(四錢) 廣皮(二錢) 炙甘草(二錢)
甘瀾水五杯煮成兩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二杯服
二十三日 胃不和則臥不安亥子屬水故更重脹也痛也皆陰病也無非受苦寒藥之累
桂枝(八錢) 半夏(八錢) 炙甘草(一錢) 白芍(三錢炒) 乾薑(五錢) 薤白(三錢)生苡仁(五錢) 川樸(三錢) 杏泥(三錢) 苦桔梗(三錢) 五味子(錢半) 茯苓塊(五錢)
甘瀾水八杯煮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四日 寒飲誤服苦寒堅陰大用辛溫三帖今日甫能轉熱右脈始大左脈仍弦細咳嗽反重者是溫藥啟其封固也再用溫藥兼滑痰痰出自然鬆快
桂枝(五錢) 生苡仁(五錢) 薤白(三錢) 杏泥(三錢) 乾薑(三錢) 茯苓(五錢) 栝蔞(二錢) 小枳實(二錢) 半夏(八錢) 白芍(三錢炒) 川樸(三錢) 制五味(錢半)
甘瀾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五日 右脈已退病勢少減但寒熱汗多胸痹恐成漏汗則陽愈虛飲更難愈議桂枝加附子去甘草以肋脹故也合栝蔞薤白湯意通中上之清陽護表陽為急
桂枝(六錢) 大棗(二枚去核) 川樸(三錢) 焦白芍(四錢) 熟附子(二錢) 小枳實(錢半) 生薑(三片) 薤白(三錢)
甘瀾水五杯煮取兩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其第一次即啜稀熱粥半碗令微汗佳第二三次不必啜粥
二十六日 昨日用桂枝湯加附子再加薤白法漏汗已止表之寒熱已和但咳甚議與逐飲
桂枝(六錢) 大棗(五枚去核) 半夏(五錢) 茯苓塊(六錢) 生苡仁(五錢) 葶藶子(二錢炒研細)
甘瀾水八杯取三杯分三次服
僧 四十二歲 脈雙弦而緊寒也不欲飲水寒飲也喉中癢病從外感來也痰清不黏寒飲也咳而嘔胃陽衰而寒飲乘之謂之胃咳也背惡寒時欲厚衣向火衛外之陽虛而寒乘太陽經也面色淡黃微青唇色淡白亦寒也法當溫中陽而護表陽未便以吐血之後而用柔潤寒涼小青龍去麻杏加枳實廣皮杏仁生薑湯主之服此方十數帖而愈
徐 二十六歲 二月初十日 酒客脈弦細而沉喘滿短氣脅連腰痛有汗舌白滑而厚惡風寒倚息不得臥此係內水招外風為病小青龍去麻辛證也
桂枝(六錢) 乾薑(三錢) 杏泥(五錢) 白芍(四錢炒) 生薑(五片) 半夏(六錢) 炙甘草(一錢) 制五味(錢半) 旋覆花(三錢包)
邵 四十三歲 癸亥七月二十三日 右關單絃飲癖少陰獨盛水臟盛而土氣衰也至吞酸飯後吐痰不止治在胃腎兩關不能戒酒不必服藥真武法
熟附子(五錢) 茯苓塊(六錢) 生苡仁(六錢) 細辛(錢半) 生薑(五片) 真山連(錢半同吳萸浸炒) 吳萸(三錢)
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二十八日 內飲用溫水臟法已見大效但藥太陽剛不可再用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且議理陽明以為過峽文字
半夏(六錢) 廣皮(一錢) 小枳實(錢半) 茯苓塊(六錢) 生苡仁(六錢) 白豆蔻(一錢) 生薑(六錢)
四帖
八月初三日 用理陽明亦復見效惟吐酸仍然未止吞酸究屬肝病議肝胃同治法
半夏(六錢) 桂枝(三錢) 吳萸(三錢) 茯苓塊(六錢) 青皮(六錢) 生薑(三片) 苡仁(五錢) 山連(錢半姜炒)
四帖
某氏 內飲招外風為病既喘且咳議小青龍法
桂枝(三錢) 麻黃(一錢蜜炒) 制五味(一錢) 白芍(錢半) 細辛(八分) 半夏(三錢) 炙甘草(錢半) 茯苓塊(三錢) 乾薑(三錢) 生苡仁(五錢)
痰飲喘咳前用小青龍湯業已見效但非常服之品脈遲緩議外治脾法
桂枝(五錢) 炙甘草(二錢) 生於術(三錢) 制茅朮(四錢) 茯苓(六錢) 生苡仁(五錢) 益智仁(錢半) 半夏(六錢) 生薑(五片)
四帖
皮氏 四十八歲 甲子十月二十八日 痰飲喘咳左脈浮弦沉緊自汗勢甚凶危議小青龍加杏仁厚朴去麻
桂枝(六錢) 白芍(四錢) 半夏(六錢) 炙甘草(三錢) 乾薑(五錢) 厚朴(三錢) 制五味(二錢) 杏仁霜(五錢)
甘瀾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九日 於前方內加
雲苓塊(五錢) 半夏(五錢)
三十日 服青龍已效然其水尚洋溢未能一時平復
桂枝(八錢) 炙甘草(三錢) 五味子(三錢) 杏仁霜(五錢) 半夏(一兩二錢) 乾薑(五錢) 雲苓(八錢) 白芍(五錢炒) 生薑(五大片) 廣皮(三錢)
四帖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日三夜一分四次服
初二日 以眩冒甚於前方內加
於朮(六錢)
初四日 脈現單絃喘止咳喊眩冒未寧再太陰屬土既重且緩萬不能一時速愈且痰飲五年豈三五日可了
於朮(六錢) 半夏(一兩) 杏仁霜(五錢) 桂枝(五錢) 乾薑(三錢) 雲苓(六錢) 炙甘草(三錢) 五味子(六錢)
甘瀾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福 三十二歲 乙丑二月初三日 痰飲胸痹兼有脅下懸飲
杏泥(三錢) 薤白(三錢) 栝蔞(二錢) 桂枝(三錢) 廣皮(錢半) 川樸(二錢) 小枳實(三錢) 旋覆花(三錢) 生香附(三錢) 半夏(五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三帖
初七日 胸痹懸飲已愈惟腸痹食不甘味議和肝胃兼開腸痹
半夏(三錢) 廣皮(二錢) 小枳實(二錢) 白通草(二錢) 杏仁(八錢) 生苡仁(五錢)薑汁(三匙沖)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邵 三十八歲 十一月十一日 脈弦細而沉咳嗽倚息不得臥胸滿口渴小青龍去麻辛法
桂枝(六錢) 白芍(四錢) 炙甘草(三錢) 乾薑(五錢) 半夏(一兩五錢) 五味子(二錢) 茯苓(一兩) 小枳實(七錢) 廣皮(三錢)
四次服
十三日 服小青龍已效但喉啞知渴脈見微數為痰飲欲去轉用辛涼開提肺氣法
麻黃(三錢蜜汁) 杏仁(五錢) 石膏(八錢) 生甘草(三錢) 苦桔梗(三錢) 半夏(三錢) 廣皮(一錢)
煥氏 三十八歲 丙寅正月 痰飲法當惡水反喜水者飲在肺也喜水法當甘潤今反用溫燥者以其為飲也既喜水曷以知其為飲以得水不行心悸短氣喘滿眩冒咳嗽多痰嘔惡諸飲證畢具也既為飲證何以反喜水以水停心下格拒心火不得下通於腎反來上爍華蓋又格拒腎中真水不得上潮於喉故嗌乾而喜水以救之也是之為反燥反燥者用辛能潤法
半夏(一兩) 茯苓塊(一兩) 小枳實(八錢) 廣皮(五錢) 杏仁泥(六錢) 生薑(一兩)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
顏 四十二歲 丙寅正月二十四日 嗽不欲飲倚息不得臥脅痛自汗不寐脈弦緩議小青龍去麻辛加杏仁苡仁再重加半夏
桂枝(六錢) 乾薑(三錢) 五味子(錢半) 炙甘草(錢半) 焦白芍(三錢) 半夏(一兩)杏泥(六錢) 生苡仁(一兩)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
二十七日 嘔涼水於前方內加乾薑廣皮以消痰氣
乾薑(二錢) 廣皮(三錢)
二月初一日 金匱謂桂枝幹姜為熱藥服之當遂渴今反不渴者飲也茲證不惟不渴反嘔涼水不止其為寒飲無疑既真知其飲雖重用薑桂何懼乎世人之不能立方者皆未真知病情也畏而不敢服者亦未真知病情也
桂枝(八錢) 乾薑(七錢) 五味子(錢半) 半夏(二錢) 焦白芍(四錢) 帶皮苓(四錢)炙甘草(三錢) 生薑(五片) 小枳實(三錢) 廣皮(三錢)
甘瀾水八杯煮取三杯渣再煮一杯分四次服
昆 四十二歲 正月二十六日 飲家眩冒用白朮澤瀉湯法脈洪滑而沉
白朮(一兩) 澤瀉(二兩) 半夏(一兩) 茯苓塊(一兩) 小枳實(三錢)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一帖服三日
二十六日 於前方內加竹茹六錢薑汁每杯沖三小匙
二月初十日 脈沉微數
於朮(一兩) 澤瀉(二兩) 半夏(一兩) 茯苓塊(一兩) 竹茹(一兩)
丸方
半夏(八兩) 天麻(八兩) 澤瀉(八兩) 白朮(六兩) 雲苓(六兩)
共為細末神麯薑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日再服重則三服
陶 氏三十六歲 二月二十五日 痰飲脈洪數咳嗽倚息不得臥有汗胸痹
桂枝(五錢) 石膏(八錢) 杏泥(五錢) 炙甘草(三錢) 半夏(六錢) 枳實(五錢) 老川樸(三錢) 廣皮(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某 懸飲者水在肝也非下不可但初次診視且用輕法
半夏(一兩) 蘇子霜(三錢) 青皮(三錢) 降香末(三錢) 旋覆花(四錢) 廣皮(三錢)生香附(五錢)
佟 氏七十五歲 脈沉細而不調喘滿短氣心悸氣上阻胸咳嗽倚息不得臥乃中焦痰飲下焦濁飲為患年老全賴陽氣生活茲陰氣陰邪上僭如此何以克當勉與通陽降濁法
半夏(二兩) 茯苓(六錢) 旋覆花(四錢) 秫米(一合) 小枳實(一兩) 乾薑(六錢) 廣皮(六錢)
煮三碗分三次服
十七日 懸飲內痛腸鳴非下不可以老年久虛且不敢下止有降逆而已
半夏(二兩) 桂枝(五錢) 生薑(一兩) 廣皮(五錢) 椒目(四錢) 薤白(五錢) 小枳實(一兩) 旋覆花(三錢) 秫米(五錢)
十八日 年近八旬五飲俱備兼之下焦濁飲隨肝上逆逼迫心火不得下降以致胸滿而憒憒然無奈兩用通陽降逆絲毫不應蓋年老真陽太虛一刻難生難長故陰霾一時難退也於前方內加香開一法
半夏(一兩) 生薑(一兩) 栝蔞(三錢) 降香(三錢) 小枳實(一兩) 乾薑(五錢) 桂枝(六錢) 薤白(三錢) 沉香(二錢研細沖) 廣皮(五錢) 茯苓(一兩連皮)
又 五飲而兼濁陰上攻昨用苓桂重伐腎邪大辛以開中陽雖見小效大勢陰太甚而陽太衰恐即時難以復解也勉與齊通三焦之陽法
桂枝(六錢) 茯苓(一兩) 生薑(一兩) 老川樸(三錢) 公丁香(三錢) 肉桂(二錢研細沖) 乾薑(五錢) 小枳實(六錢) 薤白(四錢) 黑沉香(三錢) 半夏(六錢) 廣皮(四錢)
二十日 仍宗前法而小變之
桂枝(六錢) 乾薑(五錢) 半夏(八錢) 小枳實(五錢) 廣皮(四錢) 老川樸(三錢) 肉桂(三錢) 生薑(一兩) 薤白(三錢) 雲苓(一兩) 川椒(五錢炒)
二十三日 膀胱已開今日可無伐腎邪心下氣阻不能寐仍然議中焦降逆法令得寐
半夏(二兩) 廣皮(五錢) 生薑汁(半杯沖) 秫米(一合) 旋覆花(五錢) 小枳實(八錢) 代赭石(八錢)
二十四日 昨用降逆和胃業已見效但逆氣雖降仍然有時上阻陰霾太重肝氣厥逆也
半夏(一兩) 小枳實(六錢) 帶皮苓(一兩) 旋覆花(四錢) 代赭石(八錢) 廣皮(四錢) 薑汁(半杯沖)
陳 四十三歲 正月二十五日 病由瘧邪傷胃土虛邪實六脈俱結且有塊痰寒滯經脈隧道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
杏仁泥(一兩) 廣皮(三錢) 小枳實(四錢) 雲苓(五錢) 姜半夏(六錢) 蘇子霜(二錢)
甘瀾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三次服二帖
二十八日 脊痛痹也右腿偏軟痿也咳嗽而喘支飲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誤補用熟地等壅塞隧道之故脈洪
生石膏(三兩研末) 杏泥(五錢) 桂枝(五錢) 片薑黃(三錢) 姜半夏(五錢) 防己(四錢) 廣皮炭(三錢) 茯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二帖後退石膏一兩加赤茯苓一兩再兩帖後加生石膏一兩以左乳旁有結核痛加青橘葉三錢
二月初九日 痹夾痰飲與開痹蠲飲法現在痹解而飲未除脈之洪者減病減者減其治
姜半夏(五錢) 桂枝(五錢) 小枳實(三錢) 茯苓(六錢連皮) 防己(三錢) 生苡仁(五錢) 青橘葉(三錢) 廣皮(三錢)
初八日 加 小枳實(二錢) 廣皮(二錢) 滑石(六錢)
初八日 加 生石膏(一兩)
十一日 肝鬱夾痰飲咳嗽痰多吐瘀血
旋覆花(三錢包) 姜半夏(六錢) 廣皮炭(二錢) 栝蔞霜(二錢) 青皮(二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歸鬚(二錢) 桃仁泥(二錢) 青橘葉(三錢) 廣皮(三錢)
丸方
痰飲夾肝鬱吐出瘀血後以兩和肝胃為主
帶皮苓(八兩) 姜半夏(十兩) 益智仁(四兩) 鬱金(一兩) 廣皮(五錢) 香附(六兩)生苡仁(八兩) 澤瀉(八兩)
共為極細末神麯水法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錢日三服白開水下
六月初五日 暑濕行令脈弦細胃不開渴而小便短用渴者與豬苓湯法
豬苓(五錢) 雲苓(四錢) 姜半夏(四錢) 澤瀉(五錢) 飛滑石(六錢) 益智仁(錢半)廣皮(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胃開即止
初六日 痰飲之質冒暑欲嘔六脈俱弦雖渴甚難用寒涼與局方消暑丸法
姜半夏(八錢) 雲苓(八錢) 藿梗(三錢) 廣皮(三錢) 生甘草(二錢) 薑汁(每杯沖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病減者減其制
半夏(四錢) 雲苓(四錢)
十二日 腰以下腫當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議渴者與豬苓湯例
豬苓(八錢) 澤瀉(八錢) 滑石(一兩二錢) 雲苓皮(六錢) 半夏(六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減腫消為度
十四日 脈沉細胃不開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飛滑石(三錢) 加藿香梗(三錢) 廣皮(三錢) 益智仁(三錢)
十六日 暑濕病退小便已去陽氣不振與通補陽氣
桂枝(三錢) 半夏(三錢) 白蔻仁(一錢研) 雲苓(五錢) 茅朮炭(二錢) 廣皮(二錢) 炙甘草(二錢) 生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頭脹胸悶脈緩氣歉暑必夾濕也
藿香(三錢葉半梗半) 蔻仁(二錢) 半夏(三錢) 雲苓皮(五錢) 廣皮(三錢) 苡仁(五錢) 杏仁(三錢)十九日 小便濁
豬苓(四錢) 澤瀉(四錢)
二十四日 暑月頭脹微痛與清上焦
藿香葉(三錢) 薄荷(一錢) 荷葉邊(一張去蒂)
二十五日 六脈陽微暑濕之餘小便白濁與分利法
萆薢(五錢) 澤瀉(三錢) 桂枝(三錢) 雲苓皮(五錢) 蒼朮(三錢) 益智仁(三錢) 豬苓(三錢) 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便清為度
七月十九日 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
雲苓皮(五錢) 半夏(五錢) 滑石(六錢) 豬苓(三錢) 木通(三錢) 澤瀉(三錢) 苡仁(五錢) 桂枝(三錢) 杏仁(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 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小便已長胃不開與闔陽
半夏(六錢) 益智仁(三錢) 廣皮(三錢) 雲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生薑(三錢)
二十五日 加 白蔻仁(三錢) 枳實(三錢)
九月二十一日 痰飲喘咳脈雙弦與小青龍法
桂枝(三錢) 杏仁(四錢) 小枳實(三錢) 白芍(二錢炒) 姜半夏(五錢) 五味子(二錢) 炙甘草(一錢) 廣皮(三錢) 乾薑(二錢)
二十四日 痰飲脅動而喘渴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水在肝內者外風未淨也
姜半夏(六錢) 杏仁(三錢) 旋覆花(三錢) 桂枝尖(三錢) 生薑汁(三小匙沖) 黃芩炭(錢半) 香附(三錢) 葶藶子(二錢) 青蒿(三錢) 小枳實(四錢) 廣皮(二錢)
二十五日 身熱退去青蒿芩炭葶藶子杏仁(三錢)
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 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水在肝也脈弦數
姜半夏(六錢) 香附(三錢) 杏仁(三錢) 桂枝尖(三錢) 廣皮(二錢) 薑汁(三匙) 旋覆花(三錢) 蘇子霜(三錢) 小枳實(三錢) 降香末(三錢)
二十九日 病減者減其治去半夏三錢枳實一錢降香末一錢桂枝一錢連前共服五帖收功
錢 十七歲 四月二十七日 春初前曾不寐與胃不和之靈樞半夏湯服至二十帖始得寐
茲胃仍不甚和猶有不寐之弊納食不旺再與和胃
半夏(六錢) 廣皮炭(錢半) 雲苓塊(四錢) 苡仁(五錢) 益智仁(一錢) 白蔻仁(一錢連皮) 薑汁(三小匙沖)
煮二杯二次服
備用方膽移熱於腦則成鼻淵蒼耳子散主之
蒼耳子(一兩炒) 黃芩炭(二錢) 辛夷(一兩) 桑葉(六錢) 連翹(八錢不去心) 銀花(八錢) 茶菊(六錢) 苦桔梗(五錢) 薄荷(二錢) 甘草(三錢)
共為極細末每服二錢雨前茶調日二次
胃不和數與和胃已得寐進食夜眠必流口水者經謂胃熱則蟲動蟲動則廉泉開廉泉開則液自出與辛涼和胃法
半夏(六錢) 生苡仁(五錢) 白蔻皮(錢半) 生石膏(八錢) 杏仁(三錢) 帶皮苓(六錢) 薑汁(每杯沖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初六日 口水減牙痛脈如故再服四帖
十一日 再服四帖
十六日 風淫所勝治以辛涼佐以苦甘
苦桔梗(二錢) 連翹(二錢) 甘草(一錢) 銀花(三錢) 桑葉(二錢) 香豆豉(三錢) 荊芥穗(八分) 杏仁(二錢)
煮兩杯分二次服熱退為度二帖熱退
十八日 胃熱夜間口中液自出與和胃陰法
生石膏(六錢) 麥冬(三錢連心) 半夏(五錢) 白蔻仁(錢半) 雲苓(五錢)
二十二日 諸症皆減去石膏
麥冬(二錢)
二十八日 胃中向有飲聚不寐服半夏湯已愈後因痰涎自出與涼陽明亦減余飲未除與外臺茯苓飲意
雲苓(五錢) 枳實(錢半) 生薑(三片) 洋參(二錢) 廣皮(錢半) 大棗(二錢去核)麥冬(四錢連心) 半夏(三錢)
煮二杯分二次服
吳 五十七歲 六脈洪數右寸獨大酒客痰多肺熱之至
生石膏 防己(三錢) 杏仁(五錢) 苡仁 半夏(五錢) 雲苓皮(五錢)
五月初十日 加廣皮三錢至五月二十日共服二十帖
二十六日 酒客形體壯盛而陽痿為濕中生熱非精血之虛其象顯然與諸痿獨取陽明法
半夏(五錢) 黃柏(五錢) 生石膏(三兩) 苡仁(八錢) 木通(三錢) 雲苓皮(八錢) 防己(四錢)
六月十二日 去黃柏二錢木通三錢以喉嗆太久今可兼清肺氣
苦梗(三錢) 飛滑石(六錢) 甘草(一錢)
二十日 脈洪數右大於左喉啞痰多戒油膩
生石膏(四兩) 半夏(六錢) 蘇葉(錢半) 蘇梗(錢半) 苦桔梗(三錢) 杏仁(五錢) 炙甘草(一錢)
七月二十一日 生石膏(三錢) 生甘草(一錢) 半夏(六錢) 茯苓皮(六錢) 杏仁(四錢) 苦桔梗(四錢)
八月初四日 右寸脈獨大金實無聲已效而未全愈照前方再服三劑前後共服三十餘帖計石膏三百數十兩
嚴 三十九歲 五月初二日 六脈弦細短澀吐血三年不愈兼有痰飲咳嗽五更出汗經謂陽絡傷則血上溢要知絡之所以傷者有寒有熱並非人之有絡只許陽火傷之不許寒水傷之也今人見血投涼見血補陰為醫士一大痼疾醫士之疾不愈安望病家之病愈哉此症陽欲亡矣已難數治勉照脈症立方
半夏(六錢) 乾薑炭(三錢) 五味子(二錢) 雲苓(五錢) 小枳實(二錢) 桂枝木(三錢) 廣皮炭(三錢) 焦白芍(三錢)
初六日 據云飲食已增午後五心煩熱如故脈和緩諸病必究眠食得谷者昌方無可轉至午後之熱方即甘溫除大熱法也因脈稍和緩去乾薑炭
十三日 前後共服過十帖汗斂食增血亦不吐頭中發空得甜食則咳減中氣虛也加甘草三錢以補中氣再服四帖以其脈仍緊也前後共服十四帖諸症向安惟脈之弦緊如故咳甚則欲嘔於原方去五味減甘草再服四帖
二十一日 諸症皆漸減痰亦漸厚心悸甚
枳實(一錢)
四帖
二十五日 脈弦細如故咳嗽日減夜甚陽微陰盛可知午後身熱已減惟食後反覺嘈雜胸中有水狀少時即平於原方加
乾薑(一錢) 枳實(二錢)
三十日 汗停嗽減五心煩熱亦減脈弦數夜間咳甚服熱藥反不渴飲尚重也病痰飲者冬夏難治
桂枝(三錢) 半夏(六錢) 枳實(五錢) 白芍(三錢) 雲苓塊(五錢) 苡仁(五錢) 炙甘草(一錢) 乾薑(一錢) 五味子(錢半) 廣皮炭(三錢)
六月初四日 前方已服四帖脈弦緊不數仍不知渴於前方加
甘草(錢半) 乾薑(二錢)
再服三帖
初八日 脈弦緊如故嗆咳如故舌苔白滑加桂枝二錢再加乾薑二錢
十二日 脈之短澀退而弦細如故痰飲仍重再加桂枝二錢乾薑二錢茯苓三錢以化飲
十七日 夜咳已止是其佳處咳來日減亦是最好左脈沉細右脈弦緊飲未盡除至遍身骨痛久病之故古人云勞者溫之甘溫調營衛而復胃氣氣旺進食久久自愈病減者減其治
桂枝(三錢) 半夏(五錢) 枳實(五錢) 炙甘草(二錢) 乾薑(三錢) 廣皮(三錢) 五味子(錢半)
蠲飲丸痰飲久驟未能一時猝去業已見效與丸藥緩化可也戒生冷惱怒
桂枝(半斤) 廣皮(十二兩) 益智仁(四兩) 乾薑(六兩) 小枳實(四兩) 蒼朮炭(六兩) 半夏(一斤) 炙甘草(六兩) 雲苓(二十四兩)
神麯法丸梧子大每日三服每服三錢飲甚時服小青龍湯
陳 五十一歲 五月初十日 人尚未老陽痿多年眩冒昏迷胸中如傷油膩狀飲水多則胃不快此伏飲眩冒狀也先與白朮澤瀉湯逐其飲再以緩治濕熱之陽痿豈有六脈俱弦細而恣用熟地久服六味之理哉
於朮(二兩) 澤瀉(二兩)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三日 已效而未盡除再服原方十數帖而愈
李 四十八歲 五月初一日 其人向有痰飲至冬季水旺之時必發後因伏暑成痢痢後便溏竟夜不寐者多日寒熱飢飽皆不自知大便不通按暑必夾濕況素有痰飲飲即濕水之所化醫者毫不識病以致如此久臥床褥而不得起議不食不飢不便不寐九竅不和皆屬胃病例靈樞半夏湯令得寐再商
姜半夏(二兩) 秫米(二合)
急流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得寐為度
十一日 諸竅不和六脈純陰皆痰陰為膩補藥所閉昨用半夏湯已得寐而未熟再服前方三帖續用小青龍去表藥加廣皮枳實以和其飲蓋現在面色光亮水主明也六脈有陰無陽飲為陰邪故也左脈弦甚經謂單絃飲澼也有一症必有一症之色脈何醫者盲無所知不知伊一生所學何事寧不愧死
桂枝(五錢) 姜半夏(六錢) 白芍(三錢炒) 五味子(二錢) 炙甘草(三錢) 小枳實(五錢) 乾薑(二錢) 廣皮(三錢)
甘瀾水八碗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八日 胃之所以不和者土惡濕而陽困也昨日純剛大燥以復胃陽今診脈象較前生動胃陽已有生動之機但小便白濁濕氣尚未暢行胃終不得和也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半夏(二兩) 豬苓(六錢) 滑石(三錢) 秫米(一合) 澤瀉(六錢) 白通草(一錢) 廣皮(三錢) 桂枝(四錢) 雲苓皮(六錢)
急流水十一碗分二次煮成四碗分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 去滑石通草
川椒(三錢炒去汗)
高五十二歲 乙酉五月十六日 脈弦痰飲喘咳與小青龍去麻辛加廣皮枳實
桂枝(五錢) 姜半夏(六錢) 白芍(三錢) 廣皮(三錢) 炙甘草(三錢) 小枳實(五錢)乾薑(二錢) 五味子(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十八日 已見小效汗多
淨麻黃根(三錢)
又三帖
病減者減其制
桂枝 枳實(各二錢)
二十四日 服前藥汗少惟喜嚏周身痠痛於原方減乾薑一錢
杏仁 防己(各三錢)
董 五十四歲 五月二十七日 脈沉細弦弱咳嗽夜甚久而不愈飲也最忌補陰補陰必死以飲為陰邪脈為陰脈也經曰無實
桂枝(六錢) 廣皮(三錢炒) 白芍(四錢) 半夏(五錢) 炙甘草(一錢) 五味子(一錢) 乾薑(三錢) 小枳實(二錢)
四帖
六月初一日 加雲苓(三錢) 小枳實(二錢)
十七日 其人本有痰飲喘咳服小青龍胃口已開連日午後頗有寒熱正當暑濕流行之際恐成瘧疾且與宣通三焦
杏仁(三錢) 半夏(四錢) 雲苓皮(五錢) 白蔻仁(錢半) 枳實(三錢) 苡仁(五錢) 廣皮(三錢) 藿梗(三錢) 青蒿(二錢)
二帖
十九日 寒熱已止脈微弱去蔻仁青蒿加桂枝乾薑以治其咳
二十二日 咳減寒熱止胃開嗽未盡除脈尚細小效不更方服至不咳為度
周 二十二歲 正月初七日 六脈弦緊右脈沉取洪大先從腰以上腫例舌白滑喘而咳無汗從溢飲例之大青龍湯去甘藥為其重而滯也
麻黃(六錢去節) 細辛(二錢) 生薑(三錢) 杏仁(五錢去皮留尖) 生石膏末(一錢) 炙甘草(二錢) 桂枝(五錢) 大棗(二枚去核)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即止後服不汗再服第二杯如上法
十一日 溢飲脈緊無汗喘咳浮腫昨用大青龍汗出腫消喘咳減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半夏(五錢) 蒼朮炭(二錢) 桂枝(錢半) 廣皮(三錢) 豬苓(三錢) 茯苓塊(五錢) 苡仁(五錢) 澤瀉(三錢) 飛滑石(五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十數帖後加
益智仁(二錢) 蓮子(五錢)
陳 七十六歲 正月初十日 懸飲脈弦左脅不快為水在肝法當用十棗湯近八旬之老人難任藥力與兩和肝胃可也
半夏(五錢) 青皮(三錢) 旋覆花(三錢包) 廣皮(三錢) 香附(五錢) 小枳實(三錢) 淡吳萸(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十數帖
二十三日 脈結加杏泥(六錢)
三帖
覺羅 六十二歲 壬戌正月十三 酒客痰飲哮喘脈弦緊數急與小青龍去麻辛加枳實橘皮湯不應右脅痛甚此懸飲也故與治支飲之小青龍不應應與十棗湯以十棗大峻降用控涎丹
甘遂(五錢) 大戟(五錢) 白芥子(五錢)
神麯糊丸梧子大先服十三丸不知漸加至二十一丸以得快便下黑綠水為度三服而水下喘止繼以和胃收功
汪 室女 伏暑夾痰飲與三仁湯重加半夏廣皮屢效而熱不退痰不除右脈微結中有塊痰堵塞隧道因延郟芷谷兄針中泉穴紫血出後繼咳老痰二口以後用藥無不見效半月後伏暑痰飲皆愈矣
錢 三十二歲 甲子八月初十日 咳嗽胃中停水與小青龍去麻辛重加枳實廣皮五帖已愈八九因回母家為父祝壽大開酒肉其父亦時醫也性喜用人參愛其女遂用六君子湯服關東參數十帖將近一年胃中積水脹而且痛又延其父治之所用之藥大抵不出守補中焦之外治愈脹而愈痛以致胸高不可以俯夜坐不可以臥已數日不食其翁見勢已急力辭其父延余治之余視其目欲努出面色青黃胸大脹痛不可忍六脈弦急七八至之多余曰勢急矣斷非緩藥所能救因服巴霜三分下黑水將近一桶勢稍平以和脾胃藥調之三四日後漸平胃大開於是吃羊肉餃三十二枚胃中大痛一晝夜又用巴霜一分五釐下後痛止嚴禁魚肉一月而安
趙 四十六歲 正月三十日 太陽痹則腰脊痛或左或右風勝則引也或喘或不喘者中焦流飲上泛則喘不泛則不喘也切戒豬肉生冷與一切補藥周年可愈六脈洪大已極石膏用少萬不見效命且難保
生石膏(六兩) 雲苓皮(五錢) 白通草(一錢) 桂枝(五錢) 半夏(五錢) 黃柏炭(二錢) 杏仁(五錢) 小枳實(五錢) 生苡仁(五錢) 防己(四錢)
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二月初二日 於前方加
豬苓(三錢) 滑石(一兩) 小枳實(三錢)
四帖
初七日 於前方去黃柏炭
半夏(五錢) 桑皮(三錢) 石膏(四兩)
二十七日 減石膏止留一兩
二十八日 石膏仍用四兩因拜掃停藥六天
二十九日 右脈洪大已減右膏只用一兩
三月一日 石膏每日用二兩
十一日 石膏每日用一兩因感燥氣停藥五天
十二月十三日 石膏每日用二兩共服九帖
十四日 石膏每日用三兩停藥十天
二十二至三十日四月初一至初五日 自淮安復至紹興又診得洪大之脈較前已減七八然較之平脈仍大而有力現在小便赤濁陰痿牙縫臭味復出痹痛雖止陽明太陽二經濕熱未淨太陰化氣未復
十五日 生石膏(四兩) 杏仁(四錢) 雲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晚蠶砂(三錢) 海金砂(五錢) 滑石(六錢) 木通(三錢)
四帖
十九日 脈漸退減石膏至二兩
姜夏(五錢) 廣皮(三錢)
二十至二十二日 每日用石膏一兩
二十三至二十六日 每日用石膏二兩
二十七日 小便不利
杏仁(四錢) 雲苓皮(五錢) 生苡仁(五錢) 海金砂(五錢) 木通(三錢) 飛滑石(六錢) 姜半夏(五錢) 陳皮(三錢) 生石膏(四兩)
四帖
五月初一日 感風寒服桂枝湯
初四日 仍服前二十七日方三帖
內飲招外風為病
桂枝(四錢) 廣皮(三錢) 杏仁(三錢) 白芍(二錢) 枳實(五錢) 半夏(五錢) 炙甘草(錢半) 乾薑(一錢) 防己(三錢)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熱粥一碗覆被令微汗即解得汗後余藥不必啜粥四帖
十一日 前因風寒夾飲之故用小青龍法現在風寒解而飲未除脈復洪大仍與大青龍與木防己湯合法兼治飲與痹也
桂枝(六錢) 杏仁(四錢) 防己(四錢) 半夏(六錢) 廣皮(三錢) 飛滑石(六錢) 雲苓皮(六錢) 木通(三錢) 小枳實(三錢) 生石膏(六錢)
八帖
十四日 其人本有痹症痰飲現在盛暑發泄暑濕傷氣故四肢痠軟少氣口中膠膩欲嘔與局方消暑丸意
雲苓塊(一兩連皮) 炙甘草(三錢) 姜夏(六錢) 鮮荷葉(一張去蒂) 薑汁(每杯三匙)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十九至二十三日停藥)
二十四日 仍服十一日方至六月初七日止共服十一帖
六月初八日 停藥
十八日 氣急欲喘新感暑濕之故於原方加
廣皮(二錢) 小枳實(二錢)
五帖
二十二日 桂枝(四錢) 杏仁(四錢) 防己(四錢) 半夏(六錢) 廣皮(三錢) 枳實(三錢) 滑石(六錢) 雲苓皮(六錢) 木通(三錢) 生石膏(六兩)
四帖
二十七日 於原方減石膏三兩加滑石六錢共成一兩二錢木通二錢共成五錢蠶砂三錢
四帖
六月二十九日 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蒼朮(三錢炒枯) 桂枝(三錢) 藿香(三錢) 雲苓皮(六錢) 半夏(五錢) 豬苓(四錢) 澤瀉(四錢) 薑汁(每杯三匙)
三帖
七月初二日 飲食有難化之象於原方去蒼朮
廣皮炭(四錢) 炒神麯(三錢) 益智仁(二錢) 小枳實(三錢)
通胃腑醒脾陽
二帖
初七日 右脈洪數六腑不和食後噁心二便不爽暑濕所幹之故議通宣三焦
生石膏(三兩) 廣皮(三錢) 滑石(六錢) 黃芩炭(三錢) 生薑(三錢) 益智仁(三錢)姜半夏(五錢) 白蔻仁(錢半) 枳實(三錢) 茯苓皮(六錢) 生苡仁(五錢)
二帖
初九日 加益智仁枳實
服一帖
中焦停飲晚食倒飽是脾陽不伸之故一以理脾陽立法
姜半夏(五錢) 廣皮(三錢) 川椒炭(八分) 煨草果(五分) 雲苓皮(五錢) 益智仁(錢半) 生苡仁(五錢) 白蔻仁(錢半) 小枳實(二錢)
煮三杯三次服二帖
十七日 停飲兼痹脈洪向用石膏無不見效數日前因食後倒飽脈不大石膏已近三十斤之多轉用溫醒脾陽方法絲毫不應水之蓄聚如故跗腫不消胃反不開右脈復洪大有力小便短思天下無肺者無溺肺寒者溺短熱者溺亦短仍用石膏涼肺胃
生石膏(四兩) 廣皮(五錢) 杏仁(六錢) 半夏(五錢) 枳實(五錢) 雲苓皮(五錢) 桂枝(三錢) 防己(四錢) 苡仁(五錢)
四帖
二十一日 加雲苓皮五錢共成一兩杉木皮五錢減石膏二兩
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 石膏用四兩
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 石膏用二兩
共服八帖
二十九日 飲聚不行小便已清少時即便臭濁六腑之不退可知大藥已用不少而猶然如是病機之頑鈍又可知矣議暫用重劑余有原案
生石膏(四兩) 枳實(五錢) 杏仁(八錢) 飛滑石(一兩先煎) 防己(三錢) 半夏(八錢) 雲苓皮(八錢) 廣皮(四錢) 海金砂(八錢)
八月初一日
初二日 加石膏二兩
初七日 又加石膏二兩
初十日 減廣皮四錢枳實二錢
以上共服七帖
九月初四日 脈之洪大不減
石膏(二兩)
至二十七日共服二十帖
服石膏至五十斤之多而脈猶浮洪千古未有如是之頑病皆誤下傷正於前誤補留邪於後之累今日去補陽明藥蓋陽明之脈大也
生石膏(八兩) 杏仁(一兩) 雲苓皮(一兩) 飛滑石(二兩) 防己(五錢) 小枳實(五錢) 木通(三錢)
煮四杯四次服專以苦淡行水服一二帖再商
初九日 生石膏四兩共成十二兩
九帖
十三日 脈洪滑痰飲未除晨起微喘足跗腫未消盡余有原案
生石膏(八兩) 雲苓皮(六錢) 杏仁(四錢) 滑石(一兩) 葶藶子(三錢) 木通(四錢)生苡仁(六錢) 半夏(六錢)
十五日 氣已不急去葶藶右脈仍浮洪加石膏一倍成一斤
三帖
十六日 氣急者得葶藶而止右脈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減病減者減其制但仍滑數加行痰飲
生石膏(六兩) 枳實(三錢) 杏仁(四錢) 雲苓皮(五錢) 半夏(一兩) 香附(五錢) 廣皮(四錢) 旋覆花(四錢包)
二帖
十八日 脈漸小
石膏(二兩)
二帖
二十日 脈洪數加石膏八兩成十二兩
二帖
二十二日 脈減減石膏六兩
葶藶(一錢五分)
二帖
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 共服二帖
脈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減病減者減其制脈復洪大有力再酌加其制
生石膏(十二兩) 枳實(五錢) 杏仁(四錢) 雲苓皮(五錢) 半夏(一兩) 香附(五錢)廣皮(四錢) 旋覆花(四錢包)
二十九日 小便短
滑石(一兩)
十月初一日 停藥三日
初四日 氣喘於原方加石膏四兩共成一斤杏仁四錢共成八錢廣皮二錢共成六錢
桂枝(六錢) 生薑(四錢)
五帖
初二日服妙應丸二分六釐大棗三枚煎湯下清晨服後約二刻先從左脅作響墜痛至少腹便下綠水膠痰碗許
初三日服妙應丸二分六釐大棗二枚煎湯下便痰水如前湯藥未服
妙應丸方,《金匱謂凡病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當下之此症痰飲兼痹自正月服藥至十月石膏將近百斤之多雖無不見效究未拔除病根左脅間漉漉有聲不時嘔咳此水在肝也。《金匱謂水在肝十棗湯主之又謂偏弦飲澥又謂咳家之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又謂咳家一百日至一歲不死者十棗湯主之合而觀之此症當用十棗無疑但十棗太峻南人膽怯未敢驟用降用妙應丸續續下之庶無差忒也
制甘遂(五錢) 白芥子(五錢) 制大戟(五錢)
神麯為丸小梧子大從三十丸明起得下痰水即止停數日水不盡再服以盡為度初四至初七共服五帖
初八日 石膏(一斤) 飛滑石(一兩) 蘇子霜(二錢) 旋覆花(四錢) 雲苓皮(六錢) 廣皮(三錢) 小枳實(五錢) 半夏(一兩) 杏仁(八錢)
三帖
十一日 服妙應丸三分
十二日 脈仍洪大有力
生石膏(八兩) 杏仁(四錢) 半夏(六錢) 雲苓皮(六錢) 廣皮(三錢) 香附(三錢) 旋覆花(四錢) 苡仁(六錢)
一帖
十三日 杏仁(八錢) 半夏(一兩) 廣皮(四錢) 雲苓皮(五錢) 小枳實(五錢) 香附(三錢) 旋覆花(四錢) 滑石(一兩) 蘇子霜(二錢) 桂枝(六錢) 生石膏(一斤)
二十二至二十九日 去香附加蘇子霜
五帖
服妙應丸三分四釐服之即下痰水
十一月初四日 服妙應丸三分八釐下痰水如前
右脈洪數本有飲聚小便不長
生石膏(一斤) 苡仁(六錢) 雲苓皮(六錢) 小枳實(四錢) 半夏(六錢) 杏泥(六錢)飛滑石(一兩) 白通草(二錢) 蠶砂(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六日 服妙應丸三分八釐下痰水如前
十二日 於前方加
廣皮(三錢) 石膏(八兩)
十三日 加枳實(二錢) 旋覆花(四錢絹包)
補十一日 於前方加
鬱金(三錢)
十四日 加蘇子霜(四錢)
共服五帖
十五日 服妙應丸六分自服丸藥每次皆下痰水惟此次未下以服藥後即食粥故也
二十三日 服妙應丸六分大便仍行痰水
十一月十七日 痰飲喘咳右脈洪左關獨浮與建金制木法
生石膏(八兩) 青皮(三錢) 杏仁(六錢) 旋覆花(四錢) 蘇子霜(三錢) 香附(四錢)半夏(六錢)
十八至二十六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 洪大之脈已退惟兩關獨浮右大於左而兼實木陷入土與兩和肝胃兼開膀胱小便短而水易停故也
半夏(六錢) 蘇子霜(三錢) 香附(三錢) 白芍(四錢酒炒) 旋覆花(三錢) 滑石(一兩) 青皮(二錢) 雲苓皮(六錢) 廣皮(三錢)
十二月初一日 數日不服石膏右脈復洪數左關之獨浮者亦未十分清淨與金木同治法
生石膏(六兩) 半夏(六錢) 杏仁(六錢) 滑石(一兩) 香附(四錢) 旋覆花(四錢) 雲苓皮(六錢) 枳實(六錢)
以後凡右脈大者服此小即停止
初三日 服妙應丸六分下痰水如前
仍服初一日原方
二帖
初五日 於初一日方內加桂枝五錢廣皮四錢至初九日止以畏寒故也
初十日 服妙應丸八分下痰水如前
十一日 於前方去桂枝廣皮脈不肯小故也服至十五日止
十六日 服妙應丸一錢
丙戌正月十四日 金匱謂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枳朮丸主之茲雖不堅大而水停不去病情相合再脈洪大洪大甚則喘發最宜服石膏杏仁但石膏不可入丸方議用橘半枳朮丸脈小時用開水下脈大時暫用石膏湯送下喘發加杏仁脈復小不用石膏
鵝眼小枳實(一斤) 茅山蒼(一斤炒半枯) 廣皮炭(六兩) 姜半夏(十兩)
神麯湯法丸梧子大每服三錢日三服夏日間服消暑丸亦可
陳 四十六歲 病由瘧邪傷胃土虛則水泛以致喘而肢軟正虛邪實六脈俱結且有塊痰塞滯經脈隧道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
杏泥 廣皮(三錢) 枳實(四錢) 雲苓 姜半夏(六錢) 蘇子霜(二錢)
甘瀾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服二帖
初六日 脊病痹也右腿偏軟痿也咳嗽而喘支飲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誤用熟地等補塞隧道之故脈洪
生石膏末(一兩) 杏泥(五錢) 桂枝(五錢) 防己(四錢) 片薑黃(三錢) 姜半夏(五錢) 廣皮炭(三錢) 茯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煮四碗四次服二帖退石膏一兩加赤苓一兩再二帖後加石膏一兩青橘葉五錢
二月初二日 痹夾痰飲與開痹蠲飲法現在痹解而飲未除脈之洪大者減病減者減其制
姜半夏(五錢) 桂枝(五錢) 防己(三錢) 廣皮(三錢) 茯苓塊(六錢) 苡仁(五錢) 小枳實(三錢) 青橘葉(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加小枳實(二錢) 廣皮(二錢) 滑石(六錢)
初九日 加生石膏(一兩)
十一日 肝鬱夾痰飲咳嗽痰多吐瘀
旋覆花(三錢) 姜半夏(六錢) 青皮(二錢) 廣皮炭(二錢) 栝蔞仁(二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歸橫須(二錢) 桃仁泥(二錢) 青橘葉(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丸方 痰飲夾肝鬱吐出瘀血後以兩和肝胃為主
帶皮苓(八兩) 姜半夏(十兩) 香附(六兩) 廣鬱金(二兩) 廣皮(五兩) 益智(四兩)生苡仁(八兩) 澤瀉(八兩)
共為極細末神麯水為丸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三錢開水下
二月初五日 暑濕行令脈弦細胃不開渴而小便短用渴者與豬苓湯法
豬苓(五錢) 雲苓塊(四錢) 澤瀉(五錢) 半夏(四錢) 滑石(六錢) 廣皮(三錢) 益智仁(錢半)
煮三杯三次服胃開即止
初六日 痰飲之質冒暑欲嘔六脈俱弦雖渴甚難用寒涼與局方消暑丸法
姜半夏(八錢) 雲苓塊(八錢) 藿梗(二錢) 廣皮(三錢) 生甘草(二錢) 生薑汁(每杯沖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病減者減其制
半夏(四錢) 雲苓(四錢)
十二日 腰以下腫當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議渴者與豬苓湯例
豬苓(八錢) 澤瀉(八錢) 飛滑石(一兩二錢) 雲苓皮(六錢) 姜半夏(四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減腫消為度
十四日 脈沉細胃不開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滑石(六錢) 加藿梗(三錢)廣皮(三錢) 益智仁(三錢)
十六日 暑濕病退小便已長陽氣不振與通補陽氣
桂枝(三錢) 姜半夏(三錢) 茅朮(二錢) 白蔻仁(一錢研) 雲苓塊(五錢) 生苡仁(五錢) 廣皮(二錢) 炙甘草(二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頭脹胸悶脈緩氣歉暑必夾濕也
半葉藿梗(三錢) 白蔻仁(錢半) 姜半夏(三錢) 雲苓皮(五錢) 廣皮(三錢) 苡仁(五錢) 杏仁(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九日 小便濁
豬苓(四錢) 澤瀉(四錢)
二十四日 暑月頭脹微痛與清上焦
藿香(三錢) 薄荷(一錢) 鮮荷葉(一張去蒂)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五日 六脈陽微暑濕之餘小便白濁與分利法
川萆薢(五錢) 澤瀉(三錢) 雲苓皮(五錢) 桂枝(三錢) 蒼朮(三錢炒) 益智仁(三錢) 豬苓(三錢) 生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小便清為度
七月十九日 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
雲苓皮(五錢) 姜半夏(五錢) 飛滑石(六錢) 豬苓(三錢) 木通(三錢) 澤瀉(三錢)苡仁(五錢) 桂枝(三錢) 杏泥(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 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小便已長胃不甚開與闔陽明
姜半夏(六錢) 益智仁(三錢) 廣皮(三錢) 雲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生薑(三錢)
二十五日 加白蔻仁(三錢) 枳實(三錢)
九月二十一日 痰飲喘咳脈弦與小青龍法
桂枝(三錢) 杏仁(四錢) 小枳實(三錢) 白芍(二錢炒) 姜半夏(五錢) 五味子(二錢) 炙甘草(一錢) 廣皮(三錢) 乾薑(二錢)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
二十四日 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身熱者外風未淨也
姜半夏(六錢) 杏仁(三錢) 旋覆花(三錢) 桂枝(三錢) 香附(三錢) 廣皮(二錢) 小枳實(一錢) 薑汁(二匙) 黃芩炭(錢半) 青蒿(三錢) 苦葶藶(二錢)
服法如前一帖
二十五日 身熱退去青蒿黃芩炭葶藶
杏仁(三錢)
二帖
二十七日 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
姜半夏(六錢) 香附(三錢) 杏泥(三錢) 桂枝尖(三錢) 廣皮(二錢) 薑汁(三匙) 旋覆花(三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小枳實(三錢)
服法如明
十九日 病減者減其制
半夏(三錢) 枳實(一錢) 蘇子霜(一錢) 降香(一錢) 桂枝(一錢)
五帖而愈
十一月初六日 痰飲脈沉弦有微喘之意與小青龍去麻辛
桂枝(四錢) 乾薑(二錢) 雲苓塊(三錢) 白芍(三錢) 五味子(錢半) 炙甘草(二錢)廣皮(三錢) 姜半夏(五錢) 小枳實(三錢)
服法如前三帖而愈
十二月初七日 內飲招外風為病喘咳脈弦緩雖頭痛惡寒能大食只有風而無寒用小青龍去麻黃減細辛兼用桂枝湯啜稀粥令微汗法
桂枝(一兩) 白芍(四錢炒) 五味子(二錢) 細辛(五分) 炙甘草(三錢) 乾薑(三錢) 姜半夏(五錢) 加廣皮(四錢) 枳實(四錢) 生薑(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粥一碗覆被令微汗佳不可使汗淋漓得汗服第二杯不必啜粥覆被如不汗再啜粥覆被如前汗後避風要緊
初十日 脈不浮外感已解但弦細而畏冷中陽虛也去細辛
加桂枝(四錢) 乾薑(二錢) 小枳實(二錢)
十三日 於前方加
廣皮(二錢)
十三日 脈雙弦咳而嘔胃咳也
姜半夏(八錢) 雲苓塊(一兩) 生薑(五錢) 廣皮(三錢) 小枳實(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正月十六日 脈沉弦而緩飲居右脅嘔痰由肋痛外至脊背惡寒由厥陰內犯陽明外犯太陽也與逐脅下之飲法
蘇子霜(三錢) 香附(三錢) 桂枝尖(三錢) 旋覆花(三錢) 廣皮(三錢) 小枳實(二錢) 降香末(三錢) 青皮(二錢) 生薑(五錢) 姜半夏(五錢) 乾薑(二錢)

卷五

肺癰

王氏 五十六歲 癸亥三月初八日 初起喉痹為快利藥所傷致成肺癰胸中痛口中燥喉痹仍未痊不食不寐痰氣腥臭已有成膿之象脈短而數寒熱且移熱於大腸而泄瀉難愈之證勉與急急開提肺氣議千金葦莖湯與甘桔合法
桔梗(二兩) 甘草(一兩) 桃仁(五錢) 冬瓜仁(五錢) 苡仁(一兩) 鮮葦根(四兩)
水八碗煮三碗二煎再煎一碗分四次服
堂伯兄 飲火酒坐熱炕晝夜不寐喜出汗誤服枇杷葉麻黃等利肺藥致傷津液遂成肺癰臭不可當日吐膿二升許用千金葦莖湯合甘桔湯
蘆根(八兩) 苡仁(二兩) 桃仁(兩半) 冬瓜仁(兩半) 桔梗(三兩) 生甘草(一兩)
煎成兩大菜碗晝夜服過碗半膿去十之七八盡劑膿去八九又服半劑毫無臭氣調理脾胃收功
朱詠齊 五十餘歲 以己卯年二月初受風與桂枝湯一帖風解膽怯不敢去厚衣因而汗多初四五日又受風溫口渴思涼脈洪數先與辛涼輕劑不解脈又大汗更多口更渴身更熱因與辛寒重劑石膏等一帖身涼渴止脈靜仍膽怯不去厚衣初十日當大差坐夜起五更衣更厚途間不敢去皮衣以致重亡津液而成肺癰與葦莖湯二三兩一帖服至五七日不應膿成臭極加苦藶葶子五錢膿始退未能十分淨盡後十日又發膿又成吐如綠豆汁濃臭每吐一碗余又於前方加葶藶三錢服二帖方平復以補胃逐痰飲收功再其人色白體肥夙有痰飲未病之年前秋冬兩季以在上書房行走早起恐寒誤服俗傳藥酒方本不嗜酒每早強飲數小杯次年患此恙之由也

喉痹

劉 三十二歲 脈弦而長木氣太旺與君火結而成喉痹
荊芥穗(二錢) 薄荷(二錢) 元參(八錢) 銀花(六錢) 牛蒡子(五錢) 連翹(五錢) 馬勃(二錢) 人中黃(二錢)
共為粗末分八包每一包蘆根湯煎一時一服
酒客脈弦數與苦藥清酒中之濕即於前方內加
桔梗(四錢) 射干(四錢) 黃芩(四錢) 兒茶(三錢)
煎法如前
靈 乙丑六月二十六日 舌苔邊白中濁喉腫而痛頭暈身熱脈數癘氣所幹切戒穀食急開關竅用時時輕揚法
桔梗(八錢) 人中黃(三錢) 薄荷(三錢) 荊芥穗(三錢) 元參(一兩) 牛蒡子(八錢)黃芩(三錢) 黃連(三錢) 馬勃(二錢) 板藍根(三錢) 殭蠶(三錢) 連翹(八錢) 銀花(八錢) 鮮荷葉(半張去蒂)
共為粗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
二十七日 舌濁甚邪之傳化甚緩於前方內
黃芩(二錢成五錢) 黃連(二錢成五錢)
二十八日 濕熱厲氣相搏以成喉痹舌苔重濁色暗必得濕氣宣化而後熱可以解蓋無形之邪熱每借有形之穢濁以為依附故也因前法而小變之
桔梗(八錢) 人中黃(二錢) 黃芩(五錢) 黃連(五錢) 馬勃(五錢) 牛蒡子(五錢) 殭蠶(三錢) 連翹(八錢) 銀花(八錢) 通草(三錢) 荊芥(二錢) 杏仁(五錢) 薄荷(三錢) 滑石(一兩) 犀角(三錢)
共為粗末分十包一時許服一包每服鮮荷葉邊二錢蘆根三錢同煎去渣服
二十九日 喉痛雖止舌濁未除脈仍微數則其中之濕可知:《靈樞經五臟溫病以舌苔專屬之肺故藥方一以宣通肺氣為主蓋氣化則濕化而火亦無依矣
桔梗(三錢) 人中黃(八分) 連翹(二錢) 銀花(二錢) 黃連(錢半) 黃芩(二錢) 馬勃(八分) 通草(一錢) 杏仁泥(一錢) 滑石(三錢) 蘆根(一枝) 荷葉(半張)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王 二十歲 壬午四月十一日 濕毒身熱喉痹滴水不能下咽已二日矣與代賑普濟散二十包先煎一包銜入口內仰面浸漬喉瘡一刻許有稀涎滿口即控出吐之再噙再浸如上法噙至半日喉即開得下咽於是每一包藥煎一碗咽一半浸吐一半三日得快便喉痹全消身熱亦退育陰而愈
王氏 三十八歲 乙酉五月初二日 六脈沉弦而細純陰之象喉痛足痹宜溫
川椒炭(三錢) 防己(三錢) 桂枝(三錢) 肉桂(二錢) 茯苓皮(五錢) 薑黃(二錢) 萆薢(五錢) 苡仁(五錢)
四帖
初八日 喉痛止去肉桂痰不活加半夏(五錢)
滿氏 三十五歲 面色青黃呼吸定息脈再至而弦緊食減經不行腹中有塊二三枚長三四寸肝厥無五日不發喉痛十數年不休向來所服之方非寒涼即婦科地芍藥等以致歷年沉困不休病勢日重十二年不孕矣與苦辛熱法急回真陽或者可救
肉桂(錢半) 良薑(二錢) 川椒(二錢) 廣皮(二錢) 吳萸(錢半) 半夏(三錢)
前方服二帖喉痛減其大半厥未發食少進腹痛減與前方加
人參(錢半) 茯苓(三錢)
前方服四帖服三至喉痛止食大進腹痛亦減仍服前方去良薑並減剛藥分量
前方服七帖六脈將進至四至服通補奇經丸一料半年後受孕

吳 二十五歲 癸亥七月十六日 但寒不熱似乎牝瘧然渴甚脈數皮膚捫之亦熱乃伏暑內發新涼外加熱未透出之故仍用苦辛寒法加以升提
杏仁泥(三錢) 天花粉(二錢) 蔻仁 滑石 厚朴(二錢) 青蒿(一錢) 苡仁 藿香 鬱金(二錢) 黃芩(一錢) 知母
三杯分三次服三帖
但寒不熱之瘧昨用升提已出陽分渴甚脈洪數甚熱反多昨云熱邪深伏未曾透出不得作真牝瘧者非虛語也用苦辛寒重劑
杏仁粉(五錢) 滑石(三錢) 生石膏(八錢) 知母(一錢) 蔻仁(三錢) 藿梗(三錢) 厚朴(三錢) 黃芩(二錢) 鬱金(三錢) 甘草(一錢)
伊氏 二十二歲 正月初七日 妊娠七月每日午後先寒後熱熱至戌時微汗而解已近十日此上年伏暑成瘧由春初升發之氣而發病在少陽與小柴胡法
柴胡(五錢) 黃芩(三錢炒) 炙甘草(二錢) 半夏(四錢) 人參(二錢) 生薑(三錢)大棗(二枚)
一帖寒熱減二帖減大半第三日用前方三分之一全愈
朱 三十三歲 八月二十五日 體厚本有小腸寒濕糞後便血舌苔灰白而厚中黑嘔惡不食但寒不熱此脾濕瘧也與劫法
生蒼朮(五錢) 生草果(三錢) 檳榔(三錢) 生苡仁(五錢) 杏仁(三錢) 茯苓(五錢)熟附子(一錢) 黃芩炭(二錢)
二十八日 前方服三帖而病勢漸減舌苔化黃減其制又三帖而寒來甚微一以理脾為主
於朮(三錢炒) 蔻仁(二錢) 益智仁(二錢) 廣皮(三錢) 半夏(三錢) 黃芩炭(二錢) 苡仁(五錢)
服七帖而胃開
佟氏 四十歲 少陰三瘧二年不愈寒多熱少脈弦細陽微損及八脈通補奇經丸四兩服完全愈
蕭 三十三歲 少陰三瘧久而不愈六脈弦緊形寒嗜臥發時口不知味不渴腎氣上泛面目黧黑與扶陽湯法
鹿茸(三錢) 桂枝(三錢) 人參(一錢) 熟附子(二錢) 蜀漆(二錢) 當歸(三錢)
四帖愈後調脾胃
鄭 五十五歲 四月十九日 脈雙弦伏暑成瘧間二日一至舌苔白滑熱多寒少十月之久不止邪入已深極難速出且與通宣三焦使邪有出路勿得驟補
杏仁泥(四錢) 茯苓皮(五錢) 藿梗(三錢) 蔻仁(二錢) 知母(三錢炒) 半夏(三錢) 苡仁(五錢) 黃芩(二錢炒) 青蒿(一錢)
服四帖
二十六日 加青蒿(一錢)
服四帖
初四日 脈緊汗多
桂枝(三錢)
服二帖
初六日 脈已活動色已畢寒大減熱亦少減共計已減其半汗至足底時已早至八刻議去青蒿加黃芩一錢舌苔雖減而仍白余藥如故再服四帖
十四日 三瘧與宣三焦右脈稍大熱多汗多舌苔之白滑雖薄而未盡化濕中生熱不能驟補與兩清濕熱
杏仁泥(三錢) 知母(二錢) 通草(錢半) 蔻仁(二錢) 黃芩(二錢) 苡仁(四錢) 黃連(一錢) 茯苓皮(三錢) 半夏(三錢)
十九日 加廣皮炭(三錢) 藿梗(三錢)
服四帖
二十二日 病減者減其制每日服前方半帖六日服三帖
二十九日 病又減去黃連加益智仁三錢以其脈大而尚緊也仍系六日服三帖
六月初五日 餘邪未盡仍六日服三帖
十二日 三瘧與宣化三焦十退其九白苔尚未盡退今日診脈弦中兼緩氣來至緩是陽氣未充議於前方退苦寒進辛溫
杏仁(三錢) 益智仁(三錢) 桂枝(三錢) 蔻仁(三錢) 黃芩炭(三錢) 半夏(五錢) 茯苓(五錢) 藿梗(三錢)
四帖
二十二日 左脈弦緊右大而緩舌白未化瘧雖止而余濕未消此方仍服
蔻仁(一錢) 黃芩(一錢) 益智仁(一錢)
服八帖
七月初二日 四瘧已止胃已開脈已回陽與平補中焦
半夏(三錢) 蔻仁(錢半) 炙甘草(二錢) 廣皮炭(三錢) 生苡仁(三錢) 茯苓(五錢)生薑(三片) 於朮(三錢炒) 大棗(二個)
服七帖後可加人參二錢服至收功
丸方 瘧後六脈俱弦微數與脾腎雙補法
何首烏(四兩) 茯苓(六兩) 枸杞子(四兩) 五味子(二兩) 沙苑子(三兩) 山藥(四兩) 於朮(四兩) 蔻仁(五錢) 蓮實(六兩去心) 人參(四錢)
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錢開水送下逢節以人參五分煎湯送
高 十六歲 乙酉六月十六日 間三瘧脈弦暑邪深入矣
杏仁(三錢) 青蒿(三錢) 茯苓皮(三錢) 蔻仁(一錢) 半夏(三錢) 柴胡(一錢) 藿香葉(三錢) 黃芩(三錢) 知母(二錢) 苡仁(三錢) 炙甘草(一錢) 滑石(五錢) 生薑(三片)大棗(二個)
十八日 診脈數熱重加
知母(二錢)
二十八日 瘧止熱退去知母柴胡青蒿薑棗改藿梗(二錢) 減
滑石(二錢)
初五日 餘邪已輕再服數帖
朱 三十八歲 但寒不熱舌苔白滑而厚三四日灰黑而滑五六日黑滑可畏脈沉弦而緊太陰濕瘧與牝瘧相參但牝瘧表寒重此則偏於在裡之寒濕重也初起三日用桂枝草果蒼朮黃芩茯苓苡仁廣皮豬苓澤瀉三四日加附子五六日又加草果蒼朮分量再加生薑舌苔始微化黃惡寒漸減服至十二三日舌苔惡寒始退愈後峻補脾腎兩陽然後收功
姚 二十五歲 乙酉七月二十五日 久瘧不愈寒多舌苔白滑濕氣重也宜宣通三焦微偏於溫
杏仁(五錢) 青蒿(二錢) 廣皮(二錢) 蔻仁(三錢) 半夏(五錢) 苡仁(五錢) 草果(錢半) 黃芩(錢半炒) 茯苓皮(五錢) 生薑(二片)
八月初三日 前方服六帖瘧已止照原方去草果 青蒿 加
滑石(六錢) 益智仁(三錢)
錢 二十歲 乙酉十一月初二日 三瘧兼痹舌苔白滑終日一飲熱時不渴胸痞此偏於伏暑中之濕多者也惟日已久又加誤補下行邪已深入為難治勉與宣通經絡三焦導邪外出毋使久羈
桂枝(三錢) 防己(四錢) 杏仁(五錢) 青蒿(三錢) 半夏(三錢) 黃芩(三錢) 茯苓(五錢) 蔻仁(二錢) 廣皮(三錢) 煨草果(八分) 片薑黃(二錢)
十五日 閱來札知汗多而寒熱減舌白滑苔退食後不飽悶是伏邪已有活動之機但陰瘧發於戌亥時不見日光雖屢用升提使邪外出法毫不見早大可慮也勉與原方內加草果分量去茯苓蔻仁再加急走之蜀漆活血絡之當歸
桂枝(三錢) 柴胡(三錢) 半夏(三錢) 青蒿(一錢) 防己(三錢) 杏仁(四錢) 黃芩炭(三錢) 廣皮炭(三錢) 草果(二錢) 薑黃(二錢) 蜀漆(三錢) 當歸(三錢) 生苡仁(五錢)
十二月 閱來札知寒熱遞減而未盡除停飲痹痛太甚議減治瘧之品加宣飲與痹之藥然大有病退正衰之慮飲與痹皆喜通不喜守大忌呆補奈何
桂枝(五錢三四帖後手背痛不減加至八錢或一兩) 廣皮(五錢) 防己(四錢) 青蒿(二錢)柴胡(三錢寒熱如再減二藥亦須減) 山甲片(一錢炒) 蜀漆(二錢寒熱微則去之) 生苡仁(五錢) 人參(一錢) 生薑(三錢) 半夏(六錢) 茯苓皮(五錢) 煨草果(二錢) 片薑黃(三錢)
煎四大茶杯分四次服七日必須來信
初十日 以後忽寒忽熱已非呆於寒熱者可比十五日寒大減十八日寒熱又減二十日申酉時似發非發俱屬佳處但手背之痛左甚於右伏邪甚深腹左之塊即系瘧母一類不過脅腹之別耳合觀寒多熱少當與補陽議於原方內減柴胡青蒿加桂枝其人參似非高麗參可比蓋人生世上不可留後悔也其瘧母每日空心服化癥回生丹一丸開水送下蓋化癥丹中原有鱉甲煎丸在內也即久病在絡亦須用之又天士先生云三時熱病病久不解者每借芳香以為搜逐之用此證猶在畏途不可隨便飲啖也
於前方內減青蒿(錢半) 柴胡(錢半) 加
桂枝(一錢)
楊 二十四歲 丙戌二月十一日 伏暑自上年八月而來邪已深入三日一作寒多熱少亦宜通宣三焦為要法
青蒿(三錢) 蔻仁(一錢) 蜀漆(一錢) 桂枝(三錢) 杏仁(二錢) 黃芩(錢半炒) 苡仁(三錢) 柴胡(錢半)
服一帖而寒退熱反多此陰邪已化熱去柴胡桂枝重用通宣三焦加廣皮半夏以和脾胃

傷寒

五十八歲 癸酉二月初一日 太陽中風尚未十分清解兼之濕痹髀痛
桂枝(四錢) 厚朴(二錢) 蠶砂(三錢) 杏仁(三錢) 防己(三錢) 茯苓皮(五錢) 薑黃(二錢) 炙甘草(錢半) 廣皮(錢半)
二帖
初二日 行經絡而和脾胃則風痹自止
桂枝(八錢) 白芍(四錢炒) 半夏(五錢) 防己(六錢) 炙甘草(三錢) 生白朮(五錢) 生薑(五片) 大棗(二個)
水八杯煮三杯分三次服頭一次啜稀粥令微汗佳二三次不必食粥
初五日 左脈沉緊即於前方加
熟附子(五錢)
初六日 脈洪大而數經絡痛雖解而未盡除痹也小便白而濁濕也
桂枝(三錢) 澤瀉(三錢) 黃柏炭(一錢) 通草(三錢) 杏仁(五錢) 滑石(五錢) 苡仁(五錢) 茯苓皮(五錢) 豬苓(三錢)
初九日 昨服開肺與大腸痹法濕滯已下小便亦清但大便與瘼中微有血跡證從寒濕化熱而來未便即用柔藥以清血分今日且與宣行腑陽右脈仍見數大可加苦藥如明日血分未清再清血分未遲
杏仁泥(三錢) 黃柏炭(一錢) 黃芩炭(二錢) 陳皮(錢半) 苡仁(五錢) 半夏(三錢)滑石(五錢) 厚朴(二錢) 細蘇梗(一錢)
頭煎兩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八日 舌苔仍有新白衣被稍薄則畏寒身熱已退陽虛濕氣未盡無疑
桂枝(三錢) 苡仁(五錢) 白芍(二錢炒) 陳皮(錢半) 半夏(五錢) 生茅朮(二錢) 杏仁(三錢) 厚朴(二錢) 全當歸(錢半)
煎服均如前法二帖
初十日 諸證向安惟營氣與衛不和寐不實寐後自覺身涼以調和營衛為主
桂枝(三錢) 苡仁(五錢) 大棗(二個) 白芍(三錢) 陳皮(錢半) 炙甘草(二錢) 半夏(六錢) 生薑(三片) 茯苓(三錢)
六帖
十六日 營衛已和即於前方內加
膠飴(三錢) 白芍(二錢成五錢)
七帖而安
唐 氏三十八歲 太陽中風漏汗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桂枝(六錢) 熟附子(三錢) 炙甘草(三錢) 焦白芍(四錢) 生薑(三片) 大棗(三個)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七日 中風漏汗兼之腎水上凌心心悸腹痛昨用桂枝加附子湯諸症悉退今左脈沉緩右脈滑表雖清而濁陰未退議苓桂伐腎邪歸茴溫衝脈吳萸半夏生薑兩和肝胃白芍以收陰氣合桂枝而調營衛加黃芩以清風化之熱合諸藥為苦辛通法此外感之餘兼有下焦里證之治法也
桂枝(四錢) 全當歸(三錢) 小茴香(三錢二味同炒) 半夏(四錢) 吳萸(三錢) 青皮(錢半) 焦白芍(二錢) 茯苓(五錢) 黃芩炭(一錢) 生薑(三片)
甘瀾水煎成三杯分三次服
十九日 脈緩濁陰久居兼有滯物續下用藥仍不外苦辛通法稍加推蕩之品因其勢而導之大意通補陽明之陽正所以驅濁陰之陰若其人陽明本旺胃陰自能下降六腑通調濁陰何以能聚再胃旺自能坐鎮中州濁陰何以能越胃而上攻心下反覆推求病情自見
淡吳萸(三錢) 小茴香(三錢同炒黑) 桂枝尖(四錢) 厚朴(三錢) 川楝子(二錢) 黃芩炭(一錢) 小枳實(錢半) 烏藥(二錢) 青皮(錢半) 廣木香(一錢) 焦白芍(二錢) 陳皮(一錢) 茯苓(三錢)
二十二日 凡痛脹滯下必用苦辛通法兼護陽明固不待言前法業已見效細詢病已十餘年以半產後得之誤用壅補成之按久病在絡再痛脹偏左下至少腹板著其中必有瘀滯非純用湯藥所能成功蓋湯者蕩也條腸胃和通百脈固其所長至於細雕密鏤緩行橫絡是其所短非兼用化症回生丹緩通不可且陽劑過重有症散為蠱之虞不得不思患預防也
桂枝尖(一錢) 烏藥(錢半) 厚朴(一錢) 全當歸(一錢炒黑) 半夏(五錢) 地榆炭(一錢) 小茴香(二錢炒) 川楝子(二錢) 黃芩炭(一錢) 白芍(二錢炒) 黃連(八分) 廣皮炭(八分) 兩頭尖(二錢) 廣木香(八分) 桃仁(錢半炒) 紅花(七分) 鬱金(一錢)降香末(二錢)
甘瀾水煎前後四杯日三夜一分四次服四帖
昔李東垣有方用藥至三十餘味者張仲聖鱉甲煎丸亦有三十幾味後人學問不到妄生議論不知治經治以急急則用少而分量多治絡治以緩緩則用多而分量少治新則用急治舊則用緩治急可用獨治舊必用眾獨則無推諉而一力成功眾則分功而互相調劑此又用藥多寡之權沖也
兼服化症回生丹一粒
二十七日 宣絡法兼兩和肝胃
全當歸(三錢) 制香附(二錢) 小茴香(三錢炒黑) 半夏(三錢) 川芎(五分) 青皮(八分炒) 丹皮(三錢炒) 沙苑子(三錢) 白芍(六錢炒) 二十八日 寐仍不實於前方內加
半夏(二錢) 生苡仁(六錢)
服三帖
初二日 案仍前
全歸(三錢) 制香附(錢半) 乾薑炭(五分) 小茴香(三錢) 降香末(二錢) 高良薑(二分) 青皮(八分) 廣皮炭(八分) 烏藥(二錢) 半夏(五錢) 桃仁泥(錢半)
三帖
初五日 絡瘀多年腹痛脹攻胃食後䐜脹今搜去絡中瘀滯飢甚則如刀刮竹絡氣虛也與通補絡法
歸身(三錢) 龍眼肉(三錢) 白芍(六錢炒) 杞子(三錢炒) 丹皮(三錢) 小茴香(一錢) 丹參(三錢)
九帖全愈
吳氏 二十三歲 二月二十一 頭項強痛而惡寒脈緩有汗太陽中風主以桂枝湯
桂枝(三錢) 白芍(二錢) 炙甘草(二錢) 生薑(三錢) 大棗(二個)
水五杯煮二杯第一杯服後即食稀熱粥令微汗佳有汗二杯不必食粥無汗仍然
二十四日 不解於前方內加
羌活(五錢)
二十五日 服前方已脈靜身涼不肯避風因而復中脈緊無汗用麻黃湯法
麻黃(三錢去節) 羌活(三錢) 桂枝(三錢) 白芍(三錢) 炙甘草(二錢) 生薑(三片) 大棗(二個)
煮二杯分二次服
二十六日 服前藥不知身重疼痛其人肥而陽氣本虛平素面色淡黃舌白濕氣又重非加助陽勝濕之品不可於前方內加
麻黃(五錢成八錢) 桂枝(二錢成五錢) 炙甘草(一錢成三錢) 杏仁(三錢) 白朮(五錢) 熟附子(三錢)
水五碗先煮麻黃去上沫入諸藥取兩碗分二次服服一碗而汗出愈
唐 五十九歲 三月十六日 頭痛惡寒脈緊言蹇肢冷舌色淡太陽中風雖系季春天氣早間陰晦雨氣甚寒以桂枝二麻黃一法
麻黃(三錢去節) 桂枝(六錢) 炙甘草(三錢) 杏仁(五錢) 生薑(六片) 大棗(二個)
煮三杯得微汗止後服不汗再服不汗促役其間
十八日 原方倍麻黃減桂枝
附子(三錢)
二帖
十八日 原方再服一帖
十九日 諸證悉減藥當暫停以消息之
二十日 中風表解後言蹇減食則汗頭行痛舌白滑脈微緊宜桂枝加附子湯除風實表護陽
桂枝(六錢) 白芍(四錢炒) 炙甘草(二錢) 附子(三錢) 生薑(五片) 大棗(二個)
水五杯煮二碗分二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二十一日 表解後復中惡寒胸結舌苔厚而白脈遲緊裡急
桂枝(六錢) 蒼朮(三錢) 附子(四錢) 乾薑(三錢) 苡仁(五錢) 茯苓(五錢) 厚朴(三錢) 枳實(二錢) 陳皮(二錢)
日二帖
二十二日 於前方內加
炙甘草(二錢) 生薑(二兩) 去茯苓 減苡仁
日二帖
二十三日 諸證悉衰當減其制照前日方日一帖
二十四日 中風表解後餘邪入里舌黃身熱胸痞議瀉心湯瀉其痞
乾薑(五錢) 生薑(五錢) 黃芩(五錢炒) 黃連(二錢炒) 半夏(六錢)
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先寒後熱脅痛腰痛少陽證也議從少陽領邪外出太陽法
柴胡(六錢) 黃芩(三錢) 黨參(三錢) 桂枝(四錢) 半夏(錢半) 炙甘草(三錢) 羌活(錢半) 生薑(三片)
寒熱後寒退熱存脅脹
半夏(五錢) 炙甘草(錢半) 陳皮炭(錢半) 生薑(三錢) 黃芩(四錢) 香附(三錢)鬱金(二錢) 大棗(二個)
張 二十五日 今年風木司天現在寒水客氣故時近初夏猶有太陽中風之症按太陽中風系傷寒門中第一關最忌誤下時人不讀唐晉以上之書故不識症之所由來仲景謂太陽至五六日太陽證不罷者仍從太陽驅出宜桂枝湯現在頭與身仍微痛既身熱而又仍惡風寒的是太陽未罷理宜用桂枝湯但其人素有濕熱不喜甘又有微咳議於桂枝湯內去甘藥加辛燥服如桂枝湯法
桂枝(六錢) 陳皮(三錢) 白芍(四錢) 半夏(四錢) 杏仁(三錢)
二十六日 太陽中風誤下胸痞四五日太陽症未罷昨用太陽證仍在例之桂枝法今日惡寒已罷頭目已清惟胸痞特甚不渴舌白而壯熱泄瀉稀水頻仍仲景法云病發於陽而誤下成胸痞者瀉心湯主之今用其法再經謂脈不動數者為不傳經也昨日已動數太甚斷無不傳之理可畏在此
乾薑(五錢) 茯苓(五錢連皮) 半夏(五錢) 生薑(三片) 黃連(三錢)
二十七日 太陽中風誤下前日先與解外昨日太陽證罷即瀉胸痞今日胸痞解惟自利不渴舌灰白脈沉數經謂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也太陰宜溫但理中之甘草人參恐不合拍議用其法而不用其方
乾薑(五錢) 半夏(六錢) 蒼朮炭(四錢) 生薑(四錢) 陳皮炭(二錢) 茯苓(一兩連皮)
二十八日 太陽中風先與解外外解已即與瀉誤下之胸痞痞解而現自利不渴之太陰證今日口不渴而利止是由陰出陽也脈亦頓小其半古云脈小則病退但仍沉數身猶熱而氣粗不寐陷下之餘邪不淨仲景傷寒論謂真陰已虛陽邪尚盛之不寐用阿膠雞子黃湯此湯重用芩連議用甘草瀉心法
甘草(三錢) 黃芩(四錢) 半夏(五錢) 黃連(三錢) 生薑(三錢) 大棗(二個) 茯苓(三錢)
二十九日 脈沉數陰經熱陽經不熱是陷下之餘邪在裡也氣不伸而噦噦者傷寒門中之大忌也皆誤下之故議少用丁香柿蒂湯法加芩連以徹裡熱疏逆氣
公丁香(二錢) 黃芩(三錢) 柿蒂(九個) 黃連(一錢) 陳皮(二錢) 薑汁(三匙沖)
初一日 誤下成胸痞自利兩用瀉心胸痞自利俱止但陷下之邪與受傷之胃氣搏而成噦昨用丁香柿蒂湯去人參加芩連方雖易仍不外仲聖苦辛通降之法病者畏而不服今日噦不止而左脈加進勉與仲聖噦門中之橘皮竹茹湯其力量降前方數等矣所以如此用者病多一日則氣虛一日仲聖於小柴胡湯中即用人參況誤下中虛者乎
陳皮(六錢) 生薑(五錢) 炙甘草(四錢) 竹茹(五錢) 大棗(四枚) 半夏(三錢) 人參(二錢如無以洋參代)
十七日 誤下中虛氣逆成噦昨與金匱橘皮竹茹湯今日噦減過半古謂效不更方仍用前法但微喘而舌苔白仲聖謂喘家加厚朴杏子佳議於前方內
厚朴(二錢) 杏仁(三錢) 柿蒂(三錢)
十九日 誤下之陷證噦而喘昨連與橘皮竹茹湯一面補中一面宣邪茲已邪潰諸惡候如失脈亦漸平但其人中氣受傷不淺議與小建中湯加橘皮半夏小小建立中氣調和營衛兼宣胃陽令能進食安眠
白芍(六錢炒) 生薑(三片) 半夏(四錢) 桂枝(四錢) 大棗(二枚) 陳皮(一錢) 炙甘草(三錢) 飴糖(一兩去渣後化攪勻再上火二三沸)
煮三杯三次服
病解後微有飲咳議與小建中去飴糖
半夏 陳皮 茯苓 苡仁 蔻仁 杏仁
初六日 病後兩服建中胃陽已復脾陽不醒何以知之安眠進食是胃陽起舌起白滑苔小便短大便不解脈乍數是脾陽未醒而上蒸於肺也議與宣利三焦法以醒脾陽
杏仁(五錢) 半夏(五錢) 茯苓(五錢) 陳皮(三錢) 苡仁(五錢) 枳實(三錢) 通草(一錢) 益智仁(一錢)
初八日 大小便已利脈仍洪數舌白滑苔未除仍宜苦辛淡法轉運脾陽宣行濕熱
杏仁(三錢) 蒼朮炭(三錢) 蔻仁(錢半) 黃芩炭(二錢) 陳皮(錢半) 黃柏炭(三錢)茯苓皮(五錢) 半夏(五錢) 苡仁(五錢)
十一日 脈仍沉數舌苔反白滑仍宜建中行濕以除伏邪濕最傷氣非濕去氣不得健與急劫濕法
蔻仁(錢半) 黃芩炭(二錢) 杏仁(三錢) 陳皮(錢半) 黃柏炭(二錢) 半夏(五錢) 益智仁(二錢) 苡仁(五錢) 煨草果(四錢) 製蒼朮(四錢) 茯苓皮(五錢)
煮三杯周十二時服完
吳 五十六歲 十一月十二日 內熱外寒兼發痰飲喉啞咳嗽痰多頭痛惡寒脈浮與麻杏石甘湯
麻黃(五錢去節) 半夏(一兩) 生石膏(六兩) 桔梗(六錢) 杏仁(八錢) 陳皮(四錢) 炙甘草(四錢)
煮四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汗後勿見風
十四日 肺脈獨浮
麻黃(三錢)
十七日 脈浮喉啞咳嗽痰多
麻黃(三錢) 杏仁(六錢) 陳皮(三錢) 生石膏(四兩) 桔梗(五錢) 半夏(六錢) 炙甘草(二錢)
二十三日 脈浮喉啞咳嗽痰多內飲招外風為病與大青龍法
麻黃(五錢) 杏仁(八錢) 陳皮(五錢) 生石膏(四兩) 炙甘草(三錢) 半夏(八錢) 桔梗(五錢) 生薑(三錢) 大棗(二錢)
頭煎三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
二十四日 病減者減其制減麻黃二錢去陳皮加木通小便短故也
二十七日 喉復啞脈洪數小便已長前方去木通
石膏(二兩)
趙 十三歲 十一月二十九日 頭痛脈浮弦不甚緊無汗與杏蘇法
杏仁(二錢) 羌活(一錢) 生薑(三片) 蘇葉(三錢) 甘草(錢半) 大棗(二枚) 防風(二錢) 桔梗(三錢)
煮兩杯先服一杯覆被令微汗不可使汗淋漓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第二杯再不汗再作服以得汗為度汗後避風只可啜稀粥戒一切葷腥

中燥

吳 五十七歲 乙酉四月十九日 感受燥金之象腹痛泄瀉嘔吐現在泄瀉雖止而嘔不能食腹痛仍然舌苔白滑肉色刮白宜急溫之兼與行太陰之濕
川椒炭(三錢) 茯苓(五錢) 陳皮(三錢) 高良薑(二錢) 苡仁(五錢) 公丁香(一錢)吳萸(二錢) 益智仁(二錢) 半夏(五錢)
二帖
二十二日 背仍痛原方加
高良薑(一錢) 吳萸(一錢) 桂枝(五錢)
再服四帖
二十七日 已效陰氣未退再服三帖分四日服完
五月初三日 痛減嘔與泄瀉俱止減川椒姜之半再服六帖
十三日 陰未化陽自不復且心下堅大如盤脈如故前方再服
姚 四十八歲 乙酉四月二十一日 燥金感後所傷者陽氣何得以大劑熟地補陰久久補之陽氣困頓無怪乎不能食而嘔矣六脈弦緊豈不知脈雙弦者寒乎
川椒炭(三錢) 陳皮(三錢) 半夏(五錢) 乾薑(二錢) 茯苓(五錢) 公丁香(八分) 生薑(三錢) 苡仁(五錢)
初二日 加桂枝(三錢) 乾薑(一錢) 減川椒之半
十一日 嘔痛皆止飲食已加惟肢軟無力陽氣太虛加甘草合前辛藥為辛甘補陽方法
二十一日 復感燥氣嘔而欲瀉於前方內去甘藥加分量自愈六脈弦細如絲陽微之極
川椒炭(三錢) 陳皮(三錢) 吳萸(三錢) 乾薑(三錢) 茯苓(五錢) 半夏(五錢) 桂枝(五錢) 公丁香(錢半) 生薑(五錢)
二十七日 諸症皆效脈稍有神於原方內去吳萸丁香之剛燥加苡仁之平淡陽明從中治也
李 四十六歲 乙酉四月十六日 胃痛脅痛或嘔酸水多年不愈現在六脈弦緊皆起初感燥金之氣金來剋木木受病未有不剋土者土受病之由來則自金剋木始也此等由外感而延及內傷者自唐以後無聞焉議變胃而受胃變法即用火以剋金也又久病在絡法
公丁香(一錢) 茯苓(五錢) 枳實(四錢) 川椒炭(三錢) 苡仁(五錢) 生薑(五錢) 半夏(五錢) 陳皮(三錢)
四帖
二十三日 復診仍用原方四帖
五月初二日 現在胃痛脅痛吐酸之證不發其六脈弦緊不變是胸中絕少太和之氣議轉方用溫平剛燥不可以久任也
桂枝(四錢) 茯苓(五錢) 生薑(三錢) 陳皮(三錢) 大棗(二枚) 炙甘草(二錢) 半夏(五錢) 乾薑(二錢) 苡仁(五錢) 白芍(四錢)
服之如無弊可多服
十一日 診脈已回陽去乾薑減桂枝之半
二十四日 復診脈仍緊原方加
益智仁(二錢)
服三帖愈
余 五十二歲 五月初二日 胃痛脅痛脈雙弦午後更甚者陽邪自旺於陰分也
川椒炭(三錢) 陳皮(三錢) 公丁香(錢半) 降香末(三錢) 香附(三錢) 楂炭(二錢)吳萸(二錢) 青皮(二錢) 青橘葉(三錢) 半夏(五錢) 苡仁(五錢)
接服霹靂散
十七日 復診病稍減脈仍緊
楂炭 橘葉 及川椒炭(一錢) 加
枳實(三錢)
二十四日 脈之緊者稍和腹痛已止惟頭暈不寐且與和胃令寐再商後法
半夏(一兩) 苡仁(一兩) 茯苓(五錢) 枳實(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得寐為度如服二帖後仍不寐可加半夏至二兩再服一帖
譚 四十七歲 五月初二日 感受金涼胸痹頭痛脈弦細而緊
薤白(三錢) 川椒炭(三錢) 厚朴(二錢) 桂枝(三錢) 陳皮(三錢) 高良薑(二錢) 半夏(三錢) 苡仁(五錢) 生薑(五片) 大棗(二個)
二帖
十八日 燥氣雖化六脈俱弦舌苔白滑用陽明從中治法與苦辛淡法最忌酸甘
半夏(四錢) 苡仁(五錢) 香附(三錢) 茯苓(四錢) 乾薑(錢半) 益智仁(二錢) 陳皮(三錢) 蔻仁(錢半) 川椒炭(二錢)
二十一日 脈仍弦緊熱藥難退咳嗽減效不更方右脅微痛
香附(三錢)
二十三日 右脅微痛脈弦緊如故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旋覆花(三錢)
二十六日 脅痛咳嗽皆止痰尚多脈弦未和於前方內去香附 蘇子霜 降香 旋覆花 加
桂枝(四錢) 乾薑(二錢半) 以充其陽氣行痰飲和絃脈
霹靂散方
主治中燥吐瀉腹痛甚則四肢厥逆轉筋骽痛肢麻起臥不安煩躁不寧再甚則六脈全無陰毒發斑疝症等症並一切凝寒痼冷積聚寒輕者不可多服寒重者不可少服以愈為度非實在純受燥濕寒三氣陰邪者不可服
桂枝(六兩) 公丁香(二兩) 草果(二兩) 川椒炭(五兩) 水菖蒲(二兩) 青木香(四兩) 吳萸(四兩) 防己(三兩) 檳榔(二兩) 降香末(五兩) 附子(三兩) 小茴香(四兩) 薤白(四兩) 苡仁(五兩) 五靈脂(二兩) 高良薑(三兩) 蓽澄茄(五兩) 細辛(二兩) 烏藥(三兩) 乾薑(三兩) 雄黃(五錢)
上藥共為細末開水和服大人每服三錢病重者五錢小兒減半病甚重者連服數次以痛止厥回或瀉止筋不轉為度
方論 按內經有五疫之稱五行偏勝之極皆可致疫雖癘氣之至多見火證而燥金寒濕之疫亦復時有著風火暑三者為陽邪與穢濁異氣相參則為溫癘濕燥寒三者為陰邪與穢濁異氣相參則為寒癘現在見證多有肢麻轉筋手足厥逆吐瀉腹痛脅肋疼痛甚至反惡熱而大渴思涼者經謂霧傷於上濕傷於下此症乃燥金寒濕之氣直犯筋經由大絡別絡內傷三陰臟真所以轉筋入腹即死也既吐且瀉者陰陽逆亂也諸痛者燥金寒水之氣所搏也其渴思涼飲者少陰篇謂自利而渴者屬少陰虛則飲水求救也其頭面赤者陰邪上逼陽不能降所謂戴陽也其周身惡熱喜涼者陰邪盤踞於內陽氣無附欲散也陰病反見陽證所謂水極似火其受陰邪尤重也諸陽證畢現然必當臍痛甚拒按者方為陽中見純陰乃為真陰之證此處斷不可誤故立方會三陰經剛燥溫熱之品急溫臟真保住陽氣又重用芳香急驅穢濁一面由臟真而別絡大絡外出筋經經絡以達皮毛一面由臟絡腑絡以通六腑外達九竅俾濁穢陰邪一齊立解大抵皆扶陽抑陰所謂麗照當空群陰退避也
趙 三十八歲 七月二十四日 感受燥金之氣腹痛甚大嘔不止中有蓄水誤食水果
公丁香(三錢) 半夏(一兩) 茯苓皮(五錢) 生薑(一兩) 川椒炭(六錢) 烏梅肉(三錢) 吳萸(四錢) 陳皮(五錢) 高良薑(四錢) 枳實(三錢)
水五碗煎二碗渣再煎一碗另以生薑一兩煎湯一碗候藥稍涼先服薑湯一口接服湯藥一口少停半刻俟不吐再服第二口如上法以嘔止痛定為度
二十五日 燥氣腹痛雖止當臍仍堅按之微痛舌苔微黃而滑周身筋骨痛脈緩陽明之上中見太陽當與陽明從中治例
桂枝(六錢) 川椒炭(二錢) 生薑(三錢) 白芍(三錢炒) 公丁香(一錢) 防己(三錢) 苡仁(五錢) 茯苓(六錢) 半夏(五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此身痛止
二十六日 脈小於前身痛已止六脈未和舌黃滑苔
半夏(五錢) 生薑(三錢) 蔻仁(錢半) 茯苓(五錢) 陳皮(三錢) 厚朴(錢半) 苡仁(五錢) 大腹皮(三錢) 川椒(錢半)
二十八日 腹脹如故不寐
半夏(一兩)
初一日 太陽痹
桂枝(六錢) 茯苓皮(五錢) 茅朮炭(三錢) 防己(四錢) 通草(一錢) 片薑黃(三錢)杏仁(五錢) 苡仁(五錢) 滑石(六錢) 蠶砂(三錢)
初六日 腹脹停飲前方內去朮之守加苦辛之通又去滑石
大腹皮(三錢) 厚朴(三錢) 枳實(三錢) 陳皮(三錢)
初十日 六脈俱弦胃口不開腹脹肢倦宜通六腑即勞者溫之之法也
桂枝(六錢) 大腹皮(三錢) 川椒炭(三錢) 陳皮(五錢) 益智仁(三錢) 半夏(五錢)枳實(二錢) 茯苓(五錢) 厚朴(二錢)
服五帖而愈
張 女十五歲 燥金之氣直中入里六脈全無僵臥如死四肢逆冷已過肘膝骽痛轉筋與通脈四逆湯加川椒吳萸丁香一大劑厥回脈出一晝夜次日以食粥太早復中如前脈復厥體又死去矣仍用前方重加溫藥一劑厥回其半又二帖而無活後以補陽收功
顧 五十歲 直中燥氣嘔少瀉多四肢厥逆無脈目開無語睛不轉與通脈四逆湯
人參 川椒 吳萸 丁香
一帖而效三帖脈漸復重與補陽而愈
楊 室女 五十歲 脅痛心煩懊憹拘急肢冷脈弦細而緊欲坐不得坐欲立不得立欲臥不得臥隨坐即欲立剛立又欲坐坐又不安一刻較一刻脈漸小立刻要脫與霹靂散不住灌之計二時服散約計四兩而稍定後與兩和脾胃而全安
鄭 二十六歲 先是三月初九日得太陽中風與桂枝湯已愈十二日晚已臥下身有微汗因廚房不戒於火只穿小汗褂一件未著襪出外救火火熄復臥覺身微熱惡寒腹中脹痛脈弦數與桂枝柴胡各半湯汗出稍輕究不能解以後外雖化熱面赤汗多如溫病狀以當臍之痛未休舌白不燥斷不敢用辛涼而辛溫之藥或進或退十日不解至二十四日反重用溫熱佐以黃連三錢次日表證里證一齊俱解如失後與調理脾胃兩陽而安
多 十六歲 燥淫表裡俱病面赤身熱舌黃燥渴六脈洪數而緊大便閉小便短通體全似火證只有當臍痛拒按此為陽中之陰乃為真陰與苦熱芳香一劑而熱退減輕分量三帖而病全失矣

痙(太陽所至)

溫 癸亥二月二十九日 六十日之幼孩痙已二十餘日現在脈不數額上涼汗並無外感可知乃雜藥亂投致傷脾胃故乳食有不化之形恐成柔痙俗所謂慢脾風議護中焦乃實土製風法又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義也
明天麻(三錢) 乾薑(二錢) 茯苓(五錢) 廣木香(五分) 炙甘草(三錢) 生苡仁(五錢) 焦於朮(錢半) 煨肉果(一錢) 煨姜(一片)
甘瀾水五茶杯煎成兩茶杯小兒服十之一二乳母服十之八九渣再煎一茶杯服如前
三月初一日 赤子不赤而刮白兼青脈遲涼汗舌苔白滑而厚食物不化洞泄者必中寒痙必因於濕古所謂柔痙是也議從中治經謂有者求之無者求之此症全無風火之象純然虛寒乳中之濕不化土愈虛則肝中內風愈動若不崇土而惟肝是求恐日見窮蹴矣
人參(四分) 廣皮炭(三分) 廣木香(五分) 生於術(一錢) 焦白芍(一錢) 煨肉果(五分) 炙甘草(錢) 明天麻(三錢) 生苡仁(一錢)
初二日 風濕相搏有汗為柔痙形若反弓者病在太陽俯視目珠向下者病在陽明以陽明為目下綱也今久病為雜藥困傷脾胃大便泄乳食不化為濕多風少痙時俯時多為病在陽明故此症以脾胃為主議補中益氣法滲濕下行內用風藥領邪外出
人參(三分) 桂枝(二分) 茯苓塊(三錢) 白朮(一錢) 葛根(二分) 山藥(一錢) 炙甘草(五分) 生苡仁(錢半) 焦白芍(一錢)
初三日 寒濕柔痙昨用升陽益氣法從陽明提出太陽茲精神倍昔顏色生動舌上白濁化淨大便已實甚為可喜但痙家有炙瘡者難治
人參(三分) 茯苓塊(一錢) 嫩桂枝(三分) 生於術(一錢) 焦杭白芍(一錢) 葛根(二分) 廣皮炭(二分) 蓮子(三粒去心不去皮打碎) 生苡仁(一錢) 炙甘草(五分)
初四日 痙家自汗有炙瘡者難治刻下且住脾胃從脾胃中立以條連四肢是久痙一定之至理若鏤治其痙是速之也
人參(三分) 廣皮(三分) 桂枝(二分) 茯苓塊(一錢) 焦於朮(八分) 煨肉果(三分)生苡仁(一錢) 炙甘草(八分) 訶子肉(五分煨) 茅朮炭(六分)
初五日 痙家為苦寒所傷脾陽下陷又有炙瘡其痙萬萬不能即愈議護中陽勿致虛脫為要非深讀錢仲陽陳文仲薛立齋葉天士之書者不知此恙
人參(四分) 訶子肉(六分煨) 白芍(二錢) 於朮(一錢炒) 桂枝(三分) 廣木香(四分) 茯苓(一錢) 煨肉果(六分) 廣皮炭(三錢) 炙甘草(八分) 苡仁(錢半)
濃煎
初七日 脈仍不數大便猶溏但舌苔微黃神氣漸復不似前虛寒太甚之象宜退剛藥少進柔藥醫經謂上守神粗守形兵法謂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此之謂也
人參(三分) 麥冬(一錢米炒) 茯苓(一錢) 整蓮子(一錢) 於朮(一錢炒) 白芍(一錢炒) 炙甘草(七分) 陳皮(四分鹽炒黑)
初九日 諸證漸退神氣亦佳但舌上覆起重濁之白苔乳濕之過暫停參藥且用疏補法
生苡仁(錢半) 整蓮子(一錢) 麥冬(一錢帶心) 厚朴(五分) 茯苓(一錢) 焦神麯(八分) 木香(四分) 廣皮炭(五分)
張 十三歲 乙酉六月初三日 脈沉細而弱舌苔白滑幼童體厚純然濕邪致痙一年有餘
蒼朮炭(三錢) 雲苓皮(五錢) 川椒炭(三分) 白蔻仁(一錢) 生苡仁(六錢) 廣皮(三錢) 桂枝(三錢)
四帖
初八日 痙症發來漸稀效不更方
八帖
十六日 脈至沉至細至緩舌白滑甚濕氣太重故效而不愈於前方中加劫濕而通補脾陽之草果調和營衛之桂枝白芍甘草
五帖
二十一日 痙症脈沉細舌白滑與濕淡法發來漸稀未得除根於前方內去剛燥加化痰
桂枝(四錢) 苡仁(五錢) 半夏(六錢) 白芍(三錢炒) 益智子(二錢) 炙甘草(一錢) 廣皮(三錢) 雲苓(五錢) 薑汁(三匙沖)
二十五日 服前方四帖已效舌苔仍然白滑六脈陽微照前方再服四帖
二十九日 前方已服四帖諸症皆安惟痰尚多再四帖
七月初九日 前方又服九帖痙症只發一次甚輕已不嘔吐痰尚多脈甚小照前方再服

瘛瘲(少陽所至)

陳 十五歲 乙丑六月二十五日 病久陰傷已極骨瘦如柴又加卒然中暑中熱氣舌絳芒刺唇乾液涸無怪乎痙厥神昏十指蠕動危險之至以脈尚浮弦而芤勉與一面大隊填陰兼咸以止厥法先與紫雪丹二錢涼水和服共服六錢
白芍(五錢) 細生地(三錢) 犀角(五錢) 羚角(三錢) 麻仁(二錢) 炙甘草(二錢) 阿膠(三錢) 生鱉甲(五錢) 牡蠣(五錢)
濃煎緩緩服
二十八日 神識未清間有譫語
炙甘草(六錢) 麥冬(八錢連心) 真大生地(八錢) 生鱉甲(五錢) 阿膠(三錢) 麻仁(三錢) 犀角(五錢) 生白芍(五錢)
七月初一日 邪少虛多用復脈已當但舌上黑苔未化宿糞未見兼加潤法
生白芍(六錢) 炙甘草(四錢) 麥冬(六錢) 真大生地(八錢) 阿膠(三錢) 麻仁(五錢) 犀角(五錢) 生鱉甲(六錢) 元參(二兩)
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初五日 服前藥五帖見宿糞碗許黑苔已化但神識尚未十分清楚用三加復脈加犀角即於三甲復脈湯內
犀角(四錢)
初八日 神識仍未清楚湯藥照前間服牛黃丸三丸
陳 三歲 九月十六日 燥氣化火壯熱舌黃脈數瘛瘲而厥法宜清涼解肌切忌發表
薄荷(二錢) 羚角(三錢) 杏泥(四錢) 連翹(六錢連心) 銀花(八錢) 丹皮(三錢)生甘草(二錢) 牛蒡子(三錢) 苦桔梗(六錢) 黃芩(二錢)
共為粗末分五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十七日 燥氣化火身壯熱渴甚於前方內加煅石膏炒知母麥冬去牛蒡薄荷丹皮羚羊
煅石膏(五錢) 炒知母(錢半) 麥冬(二錢連心) 細生地(二錢) 銀花(二錢) 連翹(二錢連心) 苦桔梗(一錢) 生甘草(八分) 杏仁(一錢) 黃芩(一錢)
岳 八個月 六月二十八日 未及歲之兒瘟毒頭腫瘛瘲而厥壯熱氣促脈及數大恐真陰不勝陽邪先以普濟消毒飲宣毒外出必去升麻柴胡之直升少陽陽明者加犀角羚羊瀉心膽之熱
連翹(六錢) 大力子(六錢) 薄荷(二錢) 人中黃(二錢) 苦桔梗(三錢) 芥穗(二錢)元參(五錢) 馬勃(三錢) 天蟲(三錢) 銀花(六錢) 鮮荷葉(一張) 鮮蘆根(一兩煎湯代水)
共為細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
犀角(四錢) 羚羊角(四錢另包不必研)
於前藥每包加五分同煎
吳 三歲 六月初九日 辰刻以跌撲驚後瘛瘲至戌正始醒醒後身大熱口渴脈數舌無苔用復脈湯六帖熱退脈靜又服二帖而安
尹 十五歲 卒中暑風瘛瘲口歪四肢抽掣頭微痛與清少陽膽絡法
羚角 連翹 生甘草 桑葉 薄荷 苦桔梗 茶菊 銀花 鉤藤 丹皮
五帖全愈
百 五歲 痘後餘邪入少陽陽明二絡但唇口與眼皮瘛瘲致飲食不能收合每從口張時隨落出四肢不掣與清二經之絡法
苦桔梗 丹皮 連翹(連心) 生甘草 細生地 銀花 桑葉 麥冬(不去心) 鉤藤 刺蒺藜 茶菊
先服湯藥數帖後以三十帖作散每日早晚中三次各服二錢服至半年方愈

食積

金 男 四歲 幼孩手心熱舌苔厚濁嘔吐食積也法當和胃而醒脾宜降不宜升
藿梗(二錢) 焦曲(錢半) 白豆蔻(三錢研) 半夏(二錢) 雞內金(一錢) 廣皮炭(一錢) 苡仁(二錢研) 厚朴(錢半) 煨姜(二小片)
十三日 熱退脈平以調理脾胃為主
白朮(二錢炒) 廣皮炭(六分) 白扁豆(一錢) 茯苓塊(三錢) 神麯(一錢炒) 半夏(一錢) 厚朴(六分) 山藥(一錢炒)
二十三日 泄久脾虛將成滯下
厚朴(二錢) 生苡仁(三錢) 廣皮炭(錢半) 焦神麯(二錢) 雲苓塊(二錢) 益智仁(五分煨) 廣木香(八分) 雞內金(二錢) 黃芩炭(八分) 焦白芍(一錢)
陶 二歲 乙酉七月初二 幼童手心熱甚舌微黃身微熱體瘦神不足防成疳疾與疏補中焦兼之消食
生苡仁(三錢) 厚朴(八分) 焦神麯(二錢) 廣皮炭(一錢) 雞內金(一錢) 雲苓塊(三錢) 益智仁(七分)
煮二小杯分三次服三帖而愈
孫 九歲 丁亥七月二十五日 疳疾已久若不急講調理飲食則不可為矣用藥以疏補中焦立法
茯苓(四錢連皮) 雞內金(二錢炒) 廣木香(一錢) 益智仁(錢半) 厚朴(二錢) 楂炭(錢半) 半夏(三錢) 橘皮炭(二錢)
繼男 十二月十四日 脈大浮取弦數脾虛食滯疳疾將成大便頻仍面腫腹大與溫宣中焦法
益智仁(錢半) 黃芩(錢半) 橘皮(二錢) 茯苓皮(三錢) 神麯(三錢炒) 半夏(三錢) 苡仁(四錢) 蔻仁(一錢)
二十八日 大便後見血乃小腸寒濕加黃土湯法
於前方內去蔻仁加蒼朮炭(三錢) 熟附子(二錢) 中黃土(四兩)
再服三帖

飧泄

章男 十一個月 六月十三日 泄久傷脾恐成柔痙俗所謂慢脾風議疏補中焦
茯苓塊(三錢) 厚朴(一錢) 煨肉果(一錢) 苡仁(三錢炒) 扁豆(二錢炒) 蓮子(三錢連皮去心) 廣皮炭(八分) 芡實(錢半連皮) 木香(五分)
十四日 仍用通補而進之
人參(五分) 厚朴(八分) 煨肉果(一錢) 茯苓塊(二錢) 廣皮炭(八分) 木香(七分)苡仁(二錢炒) 藿梗(八分) 焦神麯(八分) 白扁豆(三錢炒) 半夏(二錢) 小茴香(一錢)
十六日 疏補中焦業已見效仍不能外此法
人參(五分) 厚朴(八分) 半夏(二錢) 木香(八分) 茯苓(三錢) 煨肉果(錢半) 苡仁(三錢炒) 扁豆(三錢炒) 藿梗(八分) 廣皮炭(八分) 焦於朮(一錢)
十七日 神氣聲音稍健皮熱亦覺平和大有起色但積虛旦晚可充
人參(五錢) 蓮子(二錢) 肉果霜(錢半) 茯苓(三錢) 半夏(二錢) 木香(八分) 白扁豆(二錢炒) 廣皮(錢半) 山藥(錢半)
十八日 舌有黃苔小便色黃微有積皆脾虛不運之故且暫停參藥加宣絡法
茯苓(三錢) 厚朴(一錢) 煨肉果(一錢) 半夏(二錢炒) 雞內金(一錢) 白蔻仁(二錢) 蓮子(二錢去心) 木香(七分) 生苡仁(三錢) 生於術(一錢) 廣皮炭(八分)
十九日 大便有不化形思乳食為血肉有情應於疏補之中加消血肉積者
雞內金(一錢炒) 楂炭(一錢) 廣皮炭(一錢) 茯苓塊(三錢) 煨肉果(一錢) 範曲炭(八分) 木香(七分) 川樸(錢半) 白蔻仁(三分) 生苡仁(三錢)
二十日 脾虛火衰則食物有不化之形肝腎與衝脈伏寒怒甚則疝痛
小茴香(二錢) 生苡米(三錢) 木香(一錢) 黑楂炭(錢半) 煨肉果(錢半) 制茅朮(一錢) 茯苓(一錢) 廣皮炭(八分) 白蔻仁(五分) 青皮(六分) 烏藥(八分)
二十二日 補下通中
小茴香(錢半炒黑) 生苡仁(錢半) 人參(三分) 楂炭(八分) 煨肉果(一錢) 茯苓(三錢) 制茅朮(八分) 白蔻仁(五分) 木香(六分)
張男 八個月 泄瀉四五日暑邪深入下焦頭熱如火手冷如冰謂之暑厥羸瘦難堪脈遲緊未必得愈姑立方以救之先與紫雪丹五分三次服
豬苓(二錢) 製蒼朮(一錢) 澤瀉(一錢) 茯苓(二錢) 桂枝木(一錢) 廣皮炭(七分)白扁豆(一錢) 木香(七分)
略有轉機然終可畏也
豬苓(二錢) 白扁豆(錢半炒) 澤瀉(錢半) 半夏(錢半) 生苡仁(三錢) 廣木香(八分) 茅朮炭(一錢) 厚朴(六分)
廣皮炭(五分)
孟 十五歲 八月初八日 伏暑泄瀉加以停食欲瀉腹痛瀉後痛減防成滯下與五苓散加消食脈細弦而緩
桂枝(三錢) 雲苓皮(五錢) 楂炭(二錢) 蒼朮炭(三錢) 神麯(四錢炒) 小枳實(二錢) 豬苓(三錢) 廣皮炭(四錢) 川椒炭(二錢) 澤瀉(三錢)
一月後復診病已大愈善後方與調和脾胃

咳嗽

郭男 八歲 癸亥七月十一日 咳而嘔胃咳也痰涎壅塞喘滿氣短
半夏(三錢) 小枳實(一錢) 陳皮(一錢) 杏仁(二錢) 蘇梗(二錢) 生苡仁(三錢) 生薑(二錢) 茯苓(三錢)
即於前方內加
苦葶藶子(錢半) 半夏(二錢) 蘇子(二錢)
去蘇梗再服二帖
二十日 小兒脾虛濕重胃咳
姜半夏(六錢) 焦曲(二錢) 小枳實(錢半) 杏泥(三錢) 旋覆花(三錢絹包) 蘇子霜(錢半) 茯苓(三錢) 生白扁豆(三錢) 生苡仁(五錢) 生薑汁(每次沖三小匙)
即於前方內加
廣皮(二錢) 杏仁(二錢) 蘇子霜(錢半) 去神麯
十帖
吳三歲吳五歲吳八歲 三幼孩連咳數十聲不止八歲者且衄與千金葦莖湯加苦葶藶子三錢有二帖愈者有三四帖愈者第三四帖減葶藶之半衄者加白茅根五錢
文 四歲 幼孩嗆咳數十日不止百藥不效用千金葦莖湯加苦葶藶二帖而愈
周女 十歲 春風嗆咳醫用麻黃向外發法又有訶子白果百合向內收以致嗆不可解吐出者皆血沫用金沸草湯三帖而愈
劉 十七歲 乙酉五月二十四日 三月間春溫嗆咳見吐現在六脈弦細五更醜寅卯時單聲咳嗽甚謂之木扣金鳴風本生於木也議辛甘化風甘涼柔木
苦桔梗(三錢) 連翹(三錢) 銀花(二錢) 甘草(二錢) 薄荷(一錢) 鮮蘆根(三錢) 桑葉(三錢) 麥冬(三錢) 細生地(三錢) 茶菊(三錢) 天冬(一錢)
二十八日 咳嗽減食加脈猶洪數左大於右效不更方再服四五帖
六月初二日 木扣金鳴與柔肝清肺已效左脈洪數已減與前方去氣分辛藥加甘潤
沙參(三錢) 玉竹(三錢) 麥冬(三錢) 冰糖(三錢)
李女 四歲己丑二月初十日 風溫夾痰飲喘咳肚熱太甚勢甚危急勉與宣肺絡清肺熱法
生石膏(二錢) 杏仁(五錢) 黃芩(三錢炒) 苦葶藶(三錢) 蘆根(五錢)
十二日 風溫夾痰飲喘咳
生石膏(二兩) 杏仁(四錢) 冬瓜仁(三錢) 蘆根(五錢) 茯苓皮(三錢) 苦葶藶(錢半)
煮三小杯分三次服服二帖燒熱退
吳 二十歲 甲子四月二十四日 六脈弦勁有陰無陽但嗽無痰且清上焦氣分
桑葉(三錢) 生扁豆(三錢) 玉竹(三錢) 冰糖(三錢) 麥冬(三錢) 沙參(三錢) 杏仁(三錢) 連翹(錢半) 茶菊(三錢)
四帖
二十六日 於前方內去連翹
丹皮(二錢) 地骨皮(三錢)
陳 四十歲 丙戌正月十三日 咳嗽起於前年九月夏傷於濕伏暑遇新涼而發之咳症本不大後因誤補封固邪已難出又用桑皮末用地骨引邪入腎按腎為封藏之臟誤入者永難再出矣身熱得補藥汗解而足心之熱總不解是其確證也現在咳而嘔六脈弦細而數陰陽兩虛也勉照胃咳方法先能得谷建立中焦假如胃旺或有生機常吐血一二口中有瘀滯亦系久病絡傷季脅作痛肝經部分應加宣絡降氣
姜半夏(六錢) 蘇子霜(錢半) 桃仁(三錢) 雲苓(八錢嘔不止可加至兩許) 降香末(二錢) 廣皮炭(三錢) 薑汁(每杯沖三小杯)
煮三杯分三次服此症揚湯止沸而已斷難釜底抽薪
陳 十六歲 少年而體質本弱六脈弦細而軟五更咳嗽時而吐血應照陽虛夾飲吐血論治又勞者溫之治法與小建中湯加茯苓半夏
白芍(六錢炒) 姜半夏(三錢) 生薑(三大片) 桂枝(四錢) 雲苓(五錢) 膠飴(八錢化入) 炙甘草(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
多服為妙
某 十三歲 五更空咳木叩金鳴本用柔藥柔肝茲兩脅痛中有怒郁瘀滯法當活絡
新絳紗(三錢) 蘇子霜(二錢) 廣皮(二錢炒) 旋覆花(三錢包) 降香末(二錢) 姜半夏(五錢) 歸鬚(三錢) 鬱金(二錢) 青皮(錢半) 香附(三錢)

頭痛

趙氏 五十五歲 乙丑三月十八日 六脈弦而遲沉部有浮部無巔頂痛甚下連太陽陽虛內風眩動之故
桂枝(六錢) 白芍(三錢) 生耆(六錢) 炙甘草(三錢) 川芎(一錢) 全當歸(二錢) 生薑(五錢) 大棗(三八去核) 膠飴(五錢化入)
辛甘為陽一法也辛甘化風二法也兼補肝經之正三法也服二帖
初十日 陽虛頭痛愈後用耆建中
白芍(六錢) 桂枝(四錢) 生薑(三片) 生耆(五錢) 炙甘草(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 膠飴(五錢化入)
李 少陽頭痛本有損一目之弊無奈盲醫不識混用辛溫反助少陽之火甚至有用附子雄烈者無奈乎醫者盲致令病者亦盲矣況此病由於伏暑發瘧瘧久不愈抑鬱而起肝之鬱勃難伸肝愈鬱而膽愈熱矣現在仍然少陽頭痛未罷議仍從少陽膽絡論治
桑葉(三錢) 茶菊(三錢) 羚角(三錢) 青葙子(二錢) 鉤藤(二錢) 丹皮(三錢) 麥冬(五錢連心) 麻仁(三錢) 桔梗(三錢) 生甘草(錢半) 刺蒺藜(五錢) 苦丁茶(一錢)
陳 三十五歲 乙丑十月二十二日 少陽風動又襲外風為病頭偏左痛左脈浮弦而數大於右脈一倍最有損一目之弊議急清膽絡之熱用辛甘化風方法
羚角(三錢) 茶菊(三錢) 桑葉(三錢) 苦桔梗(三錢) 生甘草(一錢) 丹皮(五錢) 青葙子(二錢) 薄荷(二錢) 刺蒺藜(二錢) 鉤藤(二錢)
水五杯煮取兩杯分二次服渣再煎一杯服日二帖
二十五日 於前方內加
木賊(錢半) 蕤仁(三錢) 減薄荷(錢四分) 頭痛眼蒙甚
日三帖少輕日二帖
十一月初八日 於前方內加
蕤仁 麥冬 白茅根
章 四十三歲 衄血之因由於熱行清道法當以清輕之品清清道之熱無奈所用皆重藥至頭偏左痛乃少陽膽絡之熱最有損一目之患豈熟地桂附鹿茸所可用悖謬極矣無怪乎深痼難拔也勉與清少陽膽絡法當用羚羊角散以無羚羊故不用
苦桔梗(一兩) 苦丁茶(三錢) 連翹(八錢連心) 甘草(四錢) 鉤藤(六錢) 銀花(八錢) 桑葉(一兩) 丹皮(八錢) 薄荷(二錢) 茶菊(五兩) 白蒺藜(一錢)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日三次每服白扁豆花湯調外以豆漿一擔熬至碗許攤貼馬刀患處以化淨為度必須鹽滷點之做豆腐水並非可吃之豆腐漿
有一人素有肝鬱痰火項間致成馬刀外用蒲黃夏布貼患處內服元參貝母牡蠣為丸百日收功
二十七日 復診症小效脈尚仍舊照前清少陽膽絡方再服二三帖俟大效後再議
五月初二日 此時無扁豆花為引改用鮮荷葉邊煎湯為引亦可少陽絡熱誤用峻補陽氣以致頭目左半麻木發癢耳後癰腫發為馬刀現在六脈沉洪而數頭目中風火相扇前用羚羊角散法雖見小效而不能大愈議加一煎方暫清腦戶之風熱其散方仍用勿停
苦桔梗 側柏葉炭 荷葉邊(一枚鮮) 辛夷 生苓 黑山梔(五錢大便溏去之) 蒼耳子(炒) 桑葉 連翹(連心) 茶菊
六月初三日 細閱病狀由少陽移於陽明
生石膏(一兩) 知母(三錢) 葛根(三分)
十二日 偏頭痛系少陽膽絡病醫者誤認為虛而用鹿茸等峻補其陽以致將少陽之熱移於陽明部分項腫牙痛半邊頭臉腫痛目白睛血赤且閉不得開如溫毒狀舌苔紅黃六脈沉數有力議與代賑普濟散急急兩清少陽陽明之熱毒
代賑普濟散十包每包五錢用鮮蘆根煎湯水二杯煮成一杯去渣先服半杯其下半杯噙化得稀涎即吐之一時許再煎一包服如上法
十六日 舌黃更甚脈猶數腫未全消目白睛赤縷自下而上其名曰倒垂簾治在陽明不比自上而下者治在太陽也
代賑普濟散每日服五包嚥下大半漱吐小半每包生石膏三錢煎成一小碗服二日外以不去心麥冬一兩分二次煎代茶
十八日 今日偏頭痛甚且清少陽之絡其消腫之普濟散加石膏午前服一包余時服此方三次三杯
羚羊角(一錢) 丹皮(一錢) 銀花(一錢) 犀角(八分) 茶菊(一錢) 刺蒺藜(六分) 凌霄花(一錢) 鉤藤(六分) 苦桔梗(八分) 桑葉(一錢) 連翹(一錢) 生甘草(四分)
兩杯半水煎一杯頓服之日三帖
二十日 大便結加元參二錢溏則去之
二十三日 經謂脈有獨大獨小獨浮獨沉斯病之所在也茲左關獨大獨浮膽陽太旺清膽絡之藥已服過數十帖之多而膽脈尚如是之旺絡藥清輕上浮服至何日是了議膽無出路借小腸以為出路小腸火腑非苦不通暫與極苦下奪法然此等藥可暫而不可久恐化燥也
洋蘆薈(二錢) 龍膽草(三錢) 胡黃連(二錢) 真雅連(二錢) 麥冬(五錢不去心) 丹皮(五錢) 秋石(一錢)
二十六日 前方服二帖左關獨大獨浮之脈已平續服羚羊角散一天代賑普濟散一天目之赤縷大退其耳後之馬刀堅硬未消仍服代賑普濟散日四五次
七月初一日 脈沉數馬刀之堅結未消少陽陽明經脈受毒之處猶然牽拉板滯議外面改用水仙膏敷患處每日早服羚羊角散一帖已午後服代賑普濟散四包
初九日 服前藥喉嚨較前清亮舌苔之黃濁去其大半脈漸小仍數里症日輕是大佳處外症以水仙膏拔出黃瘡少許毒氣仍未化透仍須急急再敷務斯拔盡方妙至於見功遲緩乃前此誤用峻補之累速速解此重圍非旦晚可了只好寧耐性情寬限令其自化太緊恐致過剛則折之虞前羚角散每日午前服一帖午後服代賑散四包分四次再以二三包煎湯漱口以護牙齒
十七日 數日大便不爽左脈關部復浮瘡口痛甚再用極苦以瀉小腸加芳香活絡定痛
洋蘆薈(二錢) 乳香(三錢) 生大黃(三錢酒炒黑) 真川連(二錢) 沒藥(二錢) 歸尾(三錢) 龍膽草(三錢) 秋石(三錢) 胡黃連(三錢) 銀花(五錢)
煮三小杯分三次服得快大便一次即止
十八日 馬刀雖潰少陽陽明之熱毒未除兩手關脈獨浮氣大旺於清少陽陽明絡熱之中兼疏肝鬱軟堅化核
苦桔梗(三錢) 桑葉(三錢) 海藻(二錢) 銀花(三錢) 丹皮(五錢) 凌霄花(三錢) 連翹(三錢) 生香附(三錢) 夏枯草(三錢) 茶菊(三錢)
二十五日 馬刀以誤補太重而成為日已久一時未能化淨以畏疼停止水仙膏之故舌上舌苔浮面微黃其毒尚重現在胃口稍減木來剋土之故於前方加宣肝鬱
苦桔梗(二錢) 桑葉(三錢) 香附(二錢) 銀花(三錢) 丹皮炭(三錢) 連翹(三錢) 鬱金(二錢) 茶菊(三錢)
仍以代賑普濟散漱口勿咽
二十八日 肝鬱誤補結成馬刀目幾壞現在馬刀已平其半目亦漸愈脈之數者已平惟左關獨浮其性甚急肝鬱總未能降胃不甚開胸中飯後覺痞舌白滑微黃皆木旺剋土之故敗毒清熱之涼劑暫時停止且與兩和肝胃
新絳紗(三錢) 姜半夏(三錢) 歸鬚(二錢) 旋覆花(三錢包) 廣皮炭(二錢) 降香末(錢半) 蘇子霜(錢半) 丹皮(三錢) 鬱金(二錢)
八月初九日 少陽相火誤補成馬刀原應用涼絡奈連日白苔太重胃不和暫與和胃現在舌苔雖化納食不旺而嘔未可用涼恐傷胃也於前方減其治
新絳紗(三錢) 丹皮(三錢) 生薑汁(三匙) 旋覆花(三錢包) 鬱金(二錢) 黃芩炭(二錢) 半夏(五錢)
仍用普濟散漱口
初六日 於前方內去黃芩
香附(三錢) 廣皮炭(二錢)
初八日 膽移熱於腦下為鼻淵則鼻塞不通甚則衄血議清腦戶之熱以開鼻塞兼宣少陽絡氣外有馬刀故也
蒼耳子(四錢炒) 連翹(二錢) 桑葉(三錢) 辛夷(四錢炒去毛) 銀花(二錢) 茶菊(三錢)
十二日 加旋覆花(三錢) 鬱金(二錢) 疏肝鬱加 姜半夏(二錢)止嘔
十六日 馬刀已出大膿左脅肝鬱作痛痛則大便日下六七次其色間黃間黑時欲嘔有大瘕泄之象與兩和肝胃
旋覆花(三錢包) 姜半夏(四錢) 薑汁(三匙) 絳紗(三錢) 真降香末(三錢) 香附(三錢) 歸鬚(二錢) 黃芩(二錢炒) 鬱金(二錢) 焦白芍(三錢) 廣皮炭(三錢)
十九日 外症未除內又受伏暑成痢舌白苔黃滑小便不暢大便五七次有黑有白便又不多非積滯而何不惟此也時而嘔水與痰胃又不和內外夾攻何以克當勉與四苓合芩芍法
豬苓(三錢) 廣皮(三錢炒) 木香(二錢) 澤瀉(三錢) 白芍(三錢炒) 降香末(二錢)雲苓皮(五錢) 黃芩(二錢炒) 紅曲(二錢) 姜半夏(五錢) 真雅連(錢半薑汁炒)
二十四日 病由膽而入肝客邪已退所見皆肝膽病外而經絡內而臟腑無所不病初診時即云深痼難拔皆誤用大熱純陽之累所謂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再勉與瀉小腸以瀉膽火法
真雅連(錢半) 連翹(三錢) 烏梅(三錢去核) 龍膽草(三錢) 黃芩(三錢炒) 半夏(三錢) 桑葉(三錢) 竹茹(三錢) 茶菊(三錢)
二十六日 脈少大而數
苦桔梗(三錢) 雲苓皮(三錢) 銀花(三錢)
二十九日 脈仍數肝膽俱病不能純治一邊
連翹(三錢) 麥冬(五錢連心) 雅連(五錢) 銀花(三錢) 黃芩(六分) 烏梅(三錢)桑葉(三錢) 半夏(三錢) 雲苓(三錢) 茶菊(三錢)
九月十二日 前方服十一帖胃口大開舌苔化盡肝氣亦漸和惟馬刀核未消盡鼻猶塞唇猶強變衄為鼽脈弦數大便黑又於原方內去護土之剛藥加入腦戶之絡藥蓋由風熱蟠聚於腦戶故鼻塞而衄或鼽誤補而邪不得出也
苦桔梗(三錢) 蒼耳子(三錢炒) 烏梅(三錢) 人中黃(錢半) 辛夷(三錢) 茶菊(三錢)連翹心(三錢) 黃芩(二錢) 麥冬(五錢) 銀花(三錢) 真雅連(一錢) 桑葉(三錢) 龍膽草(一錢)
十九日 閱來札前方服七帖肺胃之火太甚議於原方加生石膏一兩杏仁二錢開天氣以通鼻竅清陽明以定牙痛如二三帖不效酌加石膏漸至二兩再敷水仙膏以消核之未盡
二十八日 右脈洪大而數渴欲飲水牙床腫甚陽明熱也於前方內加石膏一兩共二兩銀花五錢共八錢桑葉二錢共五錢如服三五帖後腫不消加石膏至四兩
富氏 二十五歲 巔頂一點痛畏燈光日光如虎脈弦細微數此厥陰頭痛也與定風珠三劑而愈
何氏 四十歲 陽虛頭痛背惡寒脈弦緊甚與黃耆建中加附子三帖而痛減脈稍和又每日服半帖四日而愈

胃痛

伊氏 三十歲 甲子十月二十七日 脈弦急脅脹攻心痛痛極欲嘔甫十五日而經水暴至甚多幾不能起不欲食少腹墜脹而痛此怒郁傷肝暴注血海肝厥犯胃也議胞宮陽明同治法金匱謂胞宮累及陽明治在胞宮陽明累及胞宮治在陽明茲因肝病下注胞宮橫穿土位兩傷者兩救之仍以厥陰為主雖變金匱之法而實法金匱之法者也
制香附(三錢) 烏藥(二錢) 半夏(五錢) 艾炭(三錢) 鬱金(二錢) 黃芩炭(一錢) 小茴炭(二錢) 血餘炭(三錢) 青皮(八分) 五靈脂(錢半)
五杯水煎兩杯分二次服二帖大效
二十九日 金匱謂胞宮累及陽明則治在胞宮陽明累及胞宮則治在陽明茲肝厥既克陽明又累胞宮必以厥陰為主而陽明胞宮兩護之
制香附(三錢) 淡吳萸(二錢) 半夏(五錢) 萆薢(二錢) 川楝子(三錢) 艾炭(錢半)小茴香(三錢炒黑) 烏藥(二錢) 黑梔子(三錢) 桂枝(三錢) 杜仲炭(二錢)
水五杯煎取兩杯分二次服
伊氏 二十一歲 十一月二十九日 脈雙弦而細肝厥犯胃以開朗心地要緊無使久而成患也
半夏(六錢) 青皮(錢半) 生薑(三大片) 廣皮(錢半) 淡吳萸(二錢) 烏藥(二錢) 川椒(二錢炒黑) 鬱金(二錢) 川楝子皮(二錢) 降香末(三錢)
水五杯煮取兩杯二次服三帖
王氏 二十六歲 肝厥犯胃濁陰上攻萬不能出通陽泄濁法外但分輕重耳前三方之所以不大效者病重藥輕故也茲重用之
十一月初四日 川椒炭(五錢) 良薑(五錢) 小枳實(三錢) 川樸(三錢) 半夏(五錢)烏藥(三錢) 淡吳萸(五錢) 云連(一錢) 兩頭尖(三錢圓者不用) 降香末(三錢)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分六次二帖
初六日 重剛劫濁陰業已見效當小其制
川椒炭(三錢) 良薑(三錢) 烏藥(二錢) 半夏(三錢) 小枳實(三錢) 青皮(二錢) 廣皮(錢半) 厚朴(二錢)
甘瀾水八碗煮取二碗分二次服二帖
車 脈沉弦而緊嘔而不渴肢逆且麻濁陰上攻厥陰克陽明所致急宜溫之
烏藥(三錢) 半夏(五錢) 淡吳萸(五錢) 川椒炭(三錢) 川樸(三錢) 乾薑(三錢) 蓽茇(二錢) 小枳實(三錢) 青皮(二錢)
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脾胃

許 四十七歲 癸亥二月二十日 脈弦而緊弦則木旺緊則為寒木旺則土衰中寒則陽不運土衰而陽不運故吞酸噯氣不寐不食不飢不便九竅不和皆屬胃病濁陰蟠踞中焦格拒心火不得下達則心熱如火議苦辛通法
小枳實(三錢) 淡吳萸(三錢) 半夏(一兩) 真云連(二錢炒) 生苡仁(五錢) 廣皮(二錢) 厚朴(三錢) 生薑(六大片)
甘瀾水八碗煎成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二十四日 六脈陽微濁陰蟠踞不食不飢不便用和陽明兼驅濁陰法今腹大痛已歸下焦十餘日不大便肝病不能疏泄用驅濁陰通陰絡法又苦辛通法兼以濁攻濁法
淡吳萸(三錢) 小枳實(二錢) 川楝子(三錢) 小茴香(三錢) 雄鼠糞(三錢) 廣皮(錢半) 烏藥(一錢) 良薑(二錢炒) 川樸(三錢) 檳榔(二錢)
以得通大便為度
二十七日 服以濁攻濁法大便已通但欲便先痛便後痛減責之絡中宿積未能通清臍上且有動氣又非湯藥所能速攻攻急恐有瘕散為蠱之餘議化癥回生丹緩攻為妙
某 脈沉緊為裡寒木旺土衰濁陰上攻腹拘急時痛脅脹腰痛宜苦辛通法兼醒脾陽
白蔻仁(一錢) 官桂(一錢) 川樸(二錢) 半夏(三錢) 生苡仁(三錢) 蓽茇(一錢) 藿梗(三錢) 木香(八分) 生香附(三錢) 廣皮(錢半) 鬱金(二錢) 烏藥(二錢)
某 脈弦細而緊濁陰上攻胸痛用辛香流氣法
淡吳萸(三錢) 小枳實(二錢) 木香(一錢) 川樸(二錢) 川楝子(三錢) 廣皮(二錢)檳榔(錢半) 蓽茇(二錢) 烏藥(二錢) 良薑(三錢)
三帖
初八日 補火生土兼泄濁陰
淡乾薑(二錢) 半夏(三錢) 淡吳萸(二錢) 烏藥(二錢) 茯苓塊(三錢) 生苡仁(三錢) 廣皮(錢半) 益智仁(錢半煨)
四帖
李 十三歲 五月十四日 六脈俱弦不浮不沉不數舌苔白滑不食不飢不便不寐九竅不和皆屬胃病臥時自覺氣上阻咽致令臥不著席此肝氣之逆也額角上有蟲斑神氣若昏目閉不欲開視不遠醫云有蟲亦復有理與兩和肝胃如再不應再議治蟲
半夏(一兩) 旋覆花(五錢包) 秫米(一合)
二十日 六腑不通九竅不和醫者不知六腑為陽以通為補每見其二便閉也則以大黃蔞仁寒藥下之以後非下不通屢下屢傷遂致神氣若昏目閉不開脈弦緩而九竅愈不通矣已成壞症勉與通陽
廣皮(三錢) 川樸(三錢) 白蔻仁(二錢) 半夏(三錢) 大腹皮(三錢) 雞內金(二錢炒) 雲苓皮(三錢) 益智仁(二錢)
二十三日 六腑閉塞不通有若否卦之象否之得名以坤陰長陽消之候將來必致上下皆坤而後已坤為腹故腹大無外坤為純陰初爻變震為復然則欲復其陽非性烈如震者不可豈大黃等陰寒藥所可用哉
天台烏藥散二錢加巴豆霜二分和勻分三分先服一分候五時不便再服第二分得快便即止
二十四日 服一次於五時得快便宿物下者甚多目閉已開神氣亦清稍食粥飲知頑笑矣
二十五日 六腑不通溫下後大便雖通而小便仍然未解心下窒塞不肌不食六腑弦遲急急通陽為要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川椒炭(三錢) 澤瀉(三錢) 公丁香(一錢) 半夏(五錢) 廣皮(三錢) 豬苓(三錢) 雲苓皮(五錢) 良薑(二錢) 安南桂(一錢)
六月初一日 大便已能自解胃能進食是陽關已闔惟小便不通是太陽不開與專開太陽
桂枝(三錢) 雲苓皮(五錢) 豬苓(三錢) 安邊桂(錢半) 澤瀉(三錢) 滑石(三錢) 蒼朮炭(二錢) 蠶砂(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通為度若小便已通而尚渾濁者再服一帖以小便清為度
初六日 服前方二帖小便暫通連日大小便復閉大便閉已七日自覺胃中痞塞臉上蟲斑未退議用前配成之烏藥散再服四分如二便俱通即停藥統俟初八日清晨再商如大便通一次而小便不通或竟不通明日再服三分若大便二三次而小便仍不通者即勿服
初八日 服烏藥散四分內巴霜四釐已得快便今早且能自行小便六腑俱通矣只與和胃今能進食可以收功蓋十二經皆取決於膽皆秉氣於胃也
半夏(三錢) 雲苓塊(四錢) 益智仁(一錢煨) 廣皮炭(二錢) 生苡仁(五錢) 生薑(五錢)
慶寶 女 十六歲 不食十餘日 諸醫不效面赤脈洪與五汁飲降胃清陰法兼服牛乳三日而大食矣
梨汁 藕汁 蔗汁 蘆根汁 荸薺汁
邱 十八歲 溫熱愈後午後微熱不除脈弦數面赤五汁飲三日熱退進食七日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