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痘疹方論
- 作者
- 陳文中
- 朝代
- 南宋
- 年份
- 公元1253年
- 底本
- 明嘉靖庚戌(二十九年,1550)吳郡薛氏刊本(國家圖書館掃描本)
序
嘗謂小兒病證雖多。而瘡疹最為重病。何則。瘡疹之病。蓋初起疑似難辨。投以他藥。不惟無益。抑又害之。況不言受病之狀。孰知畏惡之由。父母愛子。急於救療醫者失察。用藥差舛。鮮有不致夭橫者。文中每思及此。惻然於心。因取家藏已驗之方。集為一卷。名之曰小兒痘疹方論。刻梓流布。以廣古人活幼之意。顧不韙歟。
和安郎判太醫局兼翰林良醫陳文中謹書
論痘疹受病之由
夫小兒在胎之時。乃母五臟之液所養成形也。其母不知禁戒。縱情厚味。好啖辛酸。或食毒物。其氣傳於胞胎之中。此毒發為瘡疹。名曰三穢液毒。。一、五臟六腑穢液之毒。發為水泡瘡。。二、皮膜筋肉穢液之毒。發為膿血水疱瘡。三、毒既出。發為疹痘瘡也。子母俱忌食蔥韮、薤蒜、醋酒、鹽醬、獐兔、雞犬、魚腥等物。世俗未曉。將為發舉。往往不顧其後。誤傷者多矣。
論痘疹治法
況小兒痘疹未出已出之間。有類傷寒之狀。憎寒壯熱。身體疼痛。大便黃稠。此正病也。若無他疾。不必服藥。
愚按痘疹。若小兒首尾平和。自有勿藥之喜。蓋其腸胃軟弱易為虛實。故必不得已。折其太過。益其不足可也。
凡療瘡疹。先分表裡虛實。如表裡俱實者。其瘡易出易靨。表裡俱虛者反是。表實裡虛者。其瘡易出難靨。表虛里實者亦反是。若始出一日至十日。渾身壯熱。大便黃稠。乃表裡俱實。其瘡必光澤起發滿肥。且易靨也。
愚按治痘疹之法。與癰疽無異。若邪氣在裡而實熱者。用前胡、枳殼散元氣。怯而虛熱者。用參耆四聖散。虛弱者。用紫草木香湯。虛寒者。用參耆內托散。虛寒內脫者。用木香散。若邪氣在表而實熱者。用麻黃甘葛湯。此要法也。余見各症。
凡瘡疹已出未出之間。或瀉渴。或腹脹。或氣促。謂之裡虛。急用十一味木香散治之。
愚按經云真氣奪則虛。邪氣勝則實。實謂邪氣實而真氣虛也。然倒靨瀉渴等症。若喜熱飲食。手足並冷。或不食嘔吐者。是為陽氣虛寒也。用辛熱之劑補之。喜冷飲食。手足不冷。或唇舌黑裂者。陽氣實熱也。用苦寒之劑瀉之。
凡瘡疹已出未愈之間。不光澤。不起發。不紅活。謂之表虛。急用十二味異功散治之。
愚按張翼之云。吐瀉少食為裡虛陷伏。倒靨灰白為表虛。二者俱見。為表裡俱虛。用異功散救之。甚至薑、附、靈、砂、亦可用。若止裡虛。減官桂。止表虛。減肉豆蔻。若能食便閉而陷伏倒靨者為裡實。輕用射干鼠黏子湯。重用前胡枳殼散。下利吐瀉能食為裡實。若用食里則結癰毒。紅活綻凸為表實。若用補表。
則潰爛不結痂。凡痘一見斑點。便忌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
凡痘瘡已出未愈之間。不光澤。不起發。不紅活。或腹脹。或瀉渴。或氣促。謂之表裡俱虛。急用十二味異功散。送七味肉豆蔻丸治之。
愚按前症。審悉表裡虛寒。急用前法。緩則不救。。一小兒出痘。不起發、紅活、腹脹、瀉渴。皆以為不治。施院使謂表裡虛寒。用十二味異功散一劑。即起發紅活。諸症頓退。又用參耆內托散貫膿而靨。。儒者薛戒甫子五歲。出痘三四日。下紫血。日數滴。至八日不止而瘡不起。御醫錢春林謂脾氣虛寒。用木香散二劑。用丁香十一粒。人參五錢。一日服之。次日痘皆起而有膿。由是血漸止。二十餘日而愈。。一小兒起發、紅活。但不時作癢。口乾作渴。便血。面赤發熱。先君謂腸胃有熱。先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加柴胡一劑。諸症漸退。形體倦怠。此邪氣去而形氣虛弱耳。用四君子湯。加當歸、黃耆、紅花。二劑而安。。一小兒痘疹赤痛。煩熱作渴。或便血。或衄血。先君用犀角地黃湯而血愈。又用紫草快癍湯。加黃耆、芍藥而愈。後瘡痕色白。用四君、歸、耆治之而痊。。一小兒出痘吐血。其痘赤痛如錐。或瘡出血。余謂肝火熾盛。用小柴胡湯加生地一劑。隨用濟生犀角地黃湯一劑頓愈。又用芹菜汁而痊。。一小兒痘瘡下血而不起發。先君謂氣血不足。用紫草快癍湯。加參、耆、歸、術治之。血止瘡起。但貫膿遲緩。用八珍湯倍加參、耆。數劑瘡靨而根白癢。此氣血虛而熱也。用八珍湯二十餘劑而愈。。一小兒痘疹。大便下血。小便甚赤。瘡顆色赤。發熱飲冷。先君謂熱毒鬱滯。先用八正散一劑。後用解毒防風湯一劑頓愈。又飲芹菜汁而全痊。。一小兒痘正發而便血。倦怠少食。作渴飲湯。余謂倦怠便血。此脾虛而不能攝血也。少食作渴。此脾虛而津液短少也。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紫草。治之而愈。。一小兒便血。腹脹困倦。發熱口乾飲湯。四肢逆冷。先君以為脾氣虛寒不能攝血。用五味異功散。加丁香十粒。炮姜五分。二劑血止。痘貫而靨。。一小兒七歲。患痘瘡腹脹八九日矣。先君云當急補脾土。不信。仍服消毒之藥。忽大便下血甚多而歿。。一小兒作渴。泄瀉。發熱飲冷。唇舌皺裂。瀉糞穢臭。先君以為內熱所作。用前胡枳殼散一劑稍愈。又用清涼飲加漏蘆。乳母服之。兒頓安。凡小兒斑駁疹毒之病。俗言疹子。是肺胃蘊熱。因時氣熏發於外。狀如蚊、蚤所咬。赤則十生一死。黑則十死一生。大抵遇春而生髮。至夏而長成。乃陽氣熏蒸。故得生成者也。臟腑調和。血氣充實。則易出易靨。蓋因內無冷氣。外常和暖也。凡痘疹熱渴。切不可與瓜、柿、蜜水等冷物。及清涼飲、消毒散等藥。恐傷脾胃。則腹脹喘悶。寒戰咬牙而難治。蓋咬牙者。齒槁也。乃血氣不榮。不可妄作熱治。
愚按前症。若兼吐瀉。手足指冷者。屬內虛寒而外假熱也。急用木香散。如不應。用異功散。若大便不通。渴欲飲冷者。則前所禁蜜水之類。又當用矣。但宜審其熱之虛實。若屬虛熱者。雖欲水拒之而不飲。當用人參白朮散。熱渴自止。屬實熱者自甚。索水且喜而飲之。當以犀角磨水服。諸症即解。其後亦無餘毒之患矣。北方出疹。不拘冬夏。若喜冷者。再不用藥。但與水飲。無有不愈。蓋北方地燥而又睡熱炕故也。。一婦人患時疫將愈更出痘。瘡大起發。體倦痛甚則昏憒。煩渴飲湯。不思食。用十全大補湯及硃砂末。其痛頓止。食進體健。仍用前湯。倍加參耆。十餘劑而貫膿。又數劑而愈。。一妊婦發熱作渴。遍身骨節作痛。用仙方活命飲二劑。諸症稍愈。至十一日出痘百餘顆。形氣甚倦。用紫草木香散。又出少許。但口乾作渴。用人參白朮散而渴止。用八珍湯。加丹皮、柴胡而貫膿。後去丹皮、柴胡。倍加參、耆。數劑而痘靨。。一男子年將三十出痘。根窠赤痛。發熱作渴。服紫草飲之類。前症益甚。痘裂出血。余用小柴胡加生地、犀角。二劑諸症頓減。又用聖濟犀角地黃湯而貫膿。再用八珍湯而結痂。。一小兒煩燥。飲冷不止。先君用濟生犀角地黃湯頓愈。後渴而喜熱。又用當歸補血湯而痊。惟倦怠少食。用七味白朮散而瘥。。一小兒患此。飲冷不止。或痘脹痛。先君用濟生犀角地黃湯。並芹菜汁而頓愈。
凡痘疹出不快。多屬於虛。若誤謂熱毒壅盛。妄用宣利之劑。致臟腑受冷。榮衛澀滯。不能運達肌膚。則瘡不能起發。充滿後不結實。或痂癢塌。煩燥喘渴而死。
愚按前症。亦有各經熱盛壅遏而出不快者。亦有毒甚痘疔而不能發起者。亦有餘毒而潰癢者。當細審其因而藥之。。一小兒九歲。出痘六日。癢塌寒戰。院使錢密庵用十一味木香散二劑。貫膿。用參耆托裡散而靨。後痕白作癢。用十全大補湯而愈。。一小兒痘瘡。膿未滿。面赤作癢。余謂氣血虛而有熱。欲用溫補之劑。不信。乃服清熱之藥。至十三日瘡痘色赤。虛煩作渴。腹痛不食。手足逆冷而歿。。一小兒未周歲。痘瘡焮痛出血。哭不能已。診其母有肝火。先用小柴胡。加山梔、生地與母服。子飲數滴頓愈。又用加味逍遙散而痊。。一小兒出痘。內有痘疔數枚。雖挑破出黑血。熱毒不解。余痘不發。皆以為不治。先君以仙方活命飲徐灌一劑。痘疔解而諸痘亦愈。。一小兒痘疔。患在臀間。色黑大痛。挑出黑血。仍服。堅痛。皆以為不治。先君用膈蒜灸數壯。痛止。色淡而軟。挑出黑血甚多。灌以活命飲。患處及諸痘貫膿而愈。
凡小兒才覺傷風身熱。是否痘疹。便服四味升麻葛根湯。
愚按痘疹未明而元氣實者。最宜前湯。若元氣虛者。又當詳治。恐發得表虛而痘難出也。。一儒者年三十餘。因勞役倦怠發熱。服補中益氣湯數劑。發赤點以為癍。另服升麻葛根湯一劑。更加惡寒。仍服益氣湯四劑。至九日出痘甚多。余用八珍湯。加黃耆、白芷、紫草四劑。至二十日膿始貫。用十全大補湯。月餘而靨。
凡痘疹始出。一日至五七日之間。雖身熱或腹脹。足梢冷。或身熱瀉渴。或身熱驚悸。腹脹。或身熱出汗者。服十一味木香散。
愚按前症屬脾氣虛寒假熱。非此藥不救。如未應。佐以六君子。專補脾氣。更不應。加木香。補骨脂、肉豆蔻。兼補腎氣。。一小兒第五日不紅活。至九日貫膿不滿。余謂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湯治之。庶無後患。不信。至脫痂痕作癢色白。至十四日而歿。。一小兒第七日膿清不滿。形氣倦怠。飲食少思。大便不實。用托裡散二劑。手足指冷。咬牙作渴。用木香散。倍用參、耆一劑。諸症頓退。又用參耆四聖散四劑而愈。
凡瀉水穀。或白色。或淡黃。煎十一味木香散。送十味肉豆蔻丸治之。瀉止者住服。不止者多服。
愚按前症。若察其外症。若唇青指冷。睡而露睛。口鼻氣寒。瀉色青白。脾腎虛寒也。用前藥六君子湯。加補骨脂、肉豆蔻。若色赤體熱。睡不露睛。口鼻氣熱。瀉色黃赤。脾土實熱也。用瀉黃散。。一小兒腹脹。渴瀉。氣促體倦。先君以為表裡俱虛。用六君子湯加歸、耆。送四神丸一服。諸症頓退。瘡勢頓正。但膿遲而渴。仍用前湯。加歸、耆二劑。瘡色紅活。形體頗安。任其貫膿而痊。
凡瀉頻。津液內耗。血氣不榮。瘡雖起發。亦不能靨也。如身溫腹脹。咬牙喘渴者難治。緣穀食去多。津液枯渴。飲水蕩散真氣。故多死矣。速與十一味木香散救之。如不應。急用十二味異功散。
愚按前症。兼手足指冷。面色青白等症者。屬陽氣虛寒。急用木香散。陽氣脫陷。用異功散。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血氣虛弱。用八珍湯。不應。用十全大補湯。。一小兒第九日不紅活。不貫膿。云歿於十三日。陳院長謂屬虛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二劑。漸紅活。貫膿。又用紫草木香湯。及人參白朮散而愈。。族侄孫衍慶六歲。出痘稀少。瘡痂悉落。至十三日。身煩熱而畏寒。手足逆冷。厚衣圍火不能溫。皆謂不治。余思大熱而不熱者。是無火也。急用人參理中湯煎服一杯。肢體頓溫。更用人參白朮散調理而痊。。一男子年二十餘。發熱煩燥。痘黯出血。足熱腰痛。用聖濟犀角地黃湯二劑而貫膿。用地黃丸料數劑而瘡靨。。一男子年將三十。出痘色紫。作渴飲水。腰痛足熱耳聾。余謂腎虛之症。用加減八味丸料。煎與恣飲。熱渴頓止。佐以補中益氣湯。加五味。麥冬而愈。。一小兒十二歲。出痘色黯。兩足及腰熱痛。便秘。咽舌乾渴。引飲不絕。眾謂腎虛不治。先君用加減八味丸料作大劑。煎與恣飲。至二斤。諸症悉退。又佐以補中益氣。及八珍湯各十餘劑而痊。
凡四五日不大便。用嫩豬脂一塊。以白水煮熟。切豆大與食之。令臟腑滋潤。使瘡痂易落。切不可妄投宣瀉之藥。元氣內虛。則瘡毒入里。多傷兒也。
愚按前症。若因熱內蘊。宜用射干鼠黏子湯解之。或發熱作喝。或口舌生瘡。或咽喉作痛。並宜用之。
凡瘡疹初出。兩三日至十三日。當忌外人及卒暴風寒穢惡之氣。輕者三次出。大小不一。頭面稀少。眼中無根。窠紅肥滿光澤也。重者一齊出。如蠶種灰白色。稠密瀉渴。身溫腹脹。頭溫足冷也。輕變重者犯房室。不忌口。先曾瀉飲冷水。餌涼藥也。重變輕者避風寒。常和暖。大便稠也。
愚按丹溪先生云。痘疹密則毒甚。用人參敗毒散、犀角地黃湯。或以涼藥解之。雖數帖亦不妨。。一小兒痘疹甚密。至九日貫膿不滿。色不紅活。或云當歿於十二日。余以為氣血虛弱。用八珍湯內加糯米百粒。數劑。至十五日。膿完色正。結痂而愈。。一小兒五歲。出痘密而色白。屬虛弱也。始末悉。用補托之藥而安。旬余。飲食過多。忽作嘔吐。面白兼青。目唇牽動。先君以為慢脾風症。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不信。翌日手足時搐。服煎藥而不應。急加木香、乾薑。二劑而愈。。一小兒第五日矣。稠密色黑。煩躁喜冷。先君以為火極似水。令恣飲芹汁。煩熱頓止。乃以地黃丸料服之。至二十餘日而愈。
凡身熱發煩渴者。宜用六味人參麥門冬散治之。如不應。用七味人參白朮散。
愚按前症。若渴而飲冷者。脾胃實熱。宜用麥門冬散。若渴而飲湯者。氣虛熱渴。宜用白朮散。若大渴引飲。面赤。血虛發躁也。用當歸補血湯。
凡痘疹欲靨已靨之間。而忽不能靨。兼腹脹煩渴者。急用十一味木香散。
愚按前症。若兼惡寒。或四肢冷。瘡毒去而脾胃虛寒也。宜用前藥。若十指逆冷、咬牙等症。陽氣脫陷也。用十二味異功散。脾氣虛陷用六君。加川芎、當歸、黃耆主之。。一小兒九歲出痘。第七日發熱煩躁。不貫膿。色灰白。寒戰咬牙。瀉渴腹脹。手足冷。時仲夏飲沸湯而不熱。腹中陰冷。先用木香散二劑益甚。用異功散一劑頓安。又用六君子加附子三分。二劑後用調補之劑。至十四日而愈。
凡痘瘡欲靨已靨之間。忽頭面溫。足指冷。或腹脹瀉渴氣促者。急服十二味異功散。若十一二日。當靨不靨。身不壯熱。悶亂不寧。臥則哽氣煩渴齧牙者。急用十二味異功散加歸術。以救陰陽表裡。
凡痘瘡已靨。煩渴不止。或頭溫足冷。或腹脹。或瀉。或咬牙。多致難愈。急用十一味木香散以救之。已上之症。若誤用蜜水生冷之物。則轉加熱渴而死。
愚按前症。屬脾胃虧損。內真寒而外假熱耳。非溫補不救。如前藥未應。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以純補之。。一小兒頭生一癤。出膿將愈。忽癤間腫脹。發痘二十餘顆。遍身赤點。用快癍湯而漸出。用紫草散倍加參、耆而出完。用托裡消毒散而膿貫。用托裡散而瘡靨。。一小兒痘已靨。其痕色赤而錯縱。日食粥七八碗。作渴面赤。先用白朮散二劑。渴減五六。粥減太半。又用四君加蕪荑、黃連二劑。痕平色退。乃用八珍湯。加蕪荑、山梔而痊。。一小兒痘瘡愈後泄瀉。飲食不化。此脾腎氣虛。用六君加補骨脂、肉豆蔻治之而愈。。一小兒痘瘡將愈。患泄瀉。侵晨為甚。飲食不化。屬脾腎虛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二神丸而愈。
凡身壯熱。經日不除。如無他症。用六味柴胡麥門冬散治之。熱退即止。如不愈。服七味人參白朮散。
愚按前症。若肝膽熱毒。用柴胡麥門冬散。若肝經血虛。用四物湯。加黃耆、柴胡。若中氣虛熱。用人參白朮散。
一男子患痘瘡。作痛。發熱不止。其勢可畏。皆以為不起。施銀臺用消毒救苦湯治之。諸症頓退。予先用仙方活命飲。痛全止。又用八珍湯。加紫草三錢。四劑貫膿而靨。。一小兒患痘。稠密大痛。發熱。勢甚危急。先君用消毒救苦湯一劑。安臥良久。遍身出小痘。頓消。再劑貫膿而靨。
凡身壯熱。大便堅實。或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皆瘡毒未盡。用四味射干鼠黏子湯。如不應。用七味人參白朮散。
愚按前症。若壯熱飲冷。屬熱毒在表。宜用前湯。若兼大便不通。屬熱毒在內。少用四順清涼飲。若熱毒既去。胃氣虛而發熱。用七味人參白朮散。若因陰血虧損而發熱。用四物湯。。一小兒六歲患痘。第七日根顆赤痛。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煩躁飲冷。或用清涼解毒之劑。未應。錢密庵以為熱毒內蘊。用四順清涼飲一劑。並豬膽汁導下結糞而安。又用犀角地黃湯。其痘自靨。。一小兒痘瘡。發熱作渴。焮赤脹痛。大便秘結。先用四順清涼飲一劑。諸症頓退。又用四味鼠黏子湯一劑。諸症全退。再用紫草湯而貫膿。用消毒飲而痘靨。。一小兒痘愈而聲喑。面赤。足心發熱。小便赤少。先君以為腎經虛熱。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而愈。其時患是症。用清熱解毒者俱不起。。一小兒十一歲患痘。第四日根盤紅活起發。因痛甚不止。至七日。形氣甚倦。痘色淡而欲陷。此因痛盛而傷元氣也。先用仙方活命飲一劑而痛止。再用八珍湯而貫靨。
凡風熱咳嗽。咽膈不利。用三味桔梗甘草防風湯治之。如不應。用七味人參白朮散主之。
愚按前症。如痘熱內作。宜用桔梗甘草防風湯。如兼痰熱咳嗽。佐以抱龍丸。若氣虛痰涎壅上。宜用人參白朮散。以補脾肺。。一小兒痘瘡十二日。患咳嗽十餘日不愈。所服皆發表化痰。余曰。此脾肺氣虛。復傷真氣而變肺癰也。不信。仍服前藥。果吐膿血。用桔梗湯而愈。。一小兒痘將愈。咳嗽。面色黃白。嗽甚則赤。用五味異功散調補而愈。
凡涕唾稠黏。身熱鼻乾。大便如常。小便黃赤。用十六味人參清膈散。如不應。用七味人參白朮散。
愚按前症。屬脾肺蘊熱。痘邪為患。用清膈散解散邪氣。若脾肺虛熱。不能司攝。用人參白朮散調補中氣。。一小兒痘赤壯熱。咳嗽痰甚。煩熱作渴。用人參清膈散一劑。諸症頓退。日用芹菜汁。旬余而靨。。一小兒痘瘡。狂喘躁熱。作渴飲冷。痰涎不利。先君用十六味清膈散、犀角地黃湯各一劑頓愈。又用當歸補血湯而愈。。一小兒痘赤狂喘。大便不利。先君以犀角地黃湯、芹菜汁而痊。。一小兒痘愈後。涕唾口乾。飲湯鼻塞。或腹作脹。先用白朮散二劑。後用六君子湯而愈。
凡痰實壯熱。胸中煩悶。大便堅實。臥則喘急。速用五味前胡枳殼湯治之。
愚按前症。若因腸胃蘊熱。宜急用前湯。緩則熱毒延內。多致有誤。。一小兒患痘赤痛。痰喘作渴。大便不利。錢密庵用前胡枳殼散一劑。諸症頓退。又用濟生犀角地黃湯二劑。月餘而愈。。一小兒第八日。根顆赤腫。脹痛作渴。大便下黑血。煩渴。痰喘。飲冷。呻吟求治。施銀臺以為血熱。毒蓄於內。用聖濟犀角地黃湯一劑。諸症悉退。又用消毒丸。及化班湯而愈。。一小兒痘根色赤。作痛發熱。口渴喜冷。大便堅實。用清涼飲一劑。痛熱少減。再劑便利渴止。卻用聖濟犀角地黃湯而安。用芹菜汁而靨。。一小兒痘根色赤。作痛。熱渴喜飲冷水。大便不利。先用五味前胡枳殼散。大便利而熱渴減。又用聖濟犀角地黃湯而安。用芹菜汁而靨。。一小兒大便不利。小便赤澀。作渴飲冷。先君用涼膈散一劑漸愈。又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及芹菜汁而痊。若乳母有肝火。兒患此症。必用加味逍遙。加黃芩、犀角。兼治其母。。一小兒痘已愈而痕赤作痛。內熱作渴。二便不利。先君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及芹菜汁而痊。後用四物黃耆而安。。一小兒痘痕白。或時癢。作渴飲湯。大便稀溏。先君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黃耆而瘥。。一小兒豆痕白。時或癢。先君以為氣血俱虛。用八珍湯補之。不信。自用解毒之劑後。卒變慢脾風而歿。惜哉。
凡飲冰雪不知寒者。陽盛陰虛也。飲沸得不知熱者。陰盛陽虛也。陽盛則補陰。木香散加丁香、官桂。陰盛則補陽。異功散加木香、當歸每一兩藥。共加一錢。
愚按陽盛者。當用清涼飲以補陰。陰盛者當用異功散以補陽。須審的實而用。若或少差。死在反掌。前云乃傳寫之誤。
凡痘瘡首尾。若誤飲冷水。瘡靨之後。其痂遲落。或生癰腫。或成疳蝕。蓋脾胃屬土而主肌肉。水濕所傷。則津液衰少。榮衛澀滯。不能周流。故瘡痂遲落而生癰腫。
愚按痘癰之類。屬血熱未解而內作。外邪搏於肌膚之間。或餘毒蘊結。經絡輕則肌表津淫瘙癢。重則肢節壅腫作痛。若餘毒熾盛。先用仙方活命飲以解其毒。卻用托裡消毒散。毒氣將盡。用四君、歸、耆、以補托元氣。大凡痘瘡始末。皆系脾胃之氣所主。若飲食藥餌失宜。多致變症。故凡飲食少思。內熱晡熱者。屬脾胃氣虛血弱。佐以四君、芎、歸、黃耆、升麻。若飲食如常。發熱作痛者。屬氣血虧弱。餘毒為患。佐以射干鼠黏子湯。若飲食如常。發熱作痛。大便秘結者。屬熱毒內蘊。用大連翹飲。如不應。仙方活命飲。若根赤而作癢。血虛也。四物加牡丹皮。色白而作癢。血虛也。四君加當歸、芍藥。色赤而作痛。血熱也。四物加連翹、金銀花。腫而不潰。血氣虛也。用托裡消毒散。潰而不愈。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一小兒痘毒蝕陷。敷以雄黃散。及服加味解毒散而愈。。一小兒痘毒。遍身腐潰。膿水淋漓。以經霜茅草研末。鋪於寢席。更服九味解毒散頓愈。用神效當歸膏敷之而痊。。一小兒痘毒後。腿膝腫痛。此脾腎虛而毒流注。先用活命飲四劑。腫痛頓減。再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而痊。。一小兒腿膝腫潰而膿水不止。內熱晡熱。體倦肌瘦。先君以為元氣復傷。用補陰八珍湯、六味丸。三月餘而愈。。一小兒痘已愈。兩目昏閉。先君用鼠黏子湯。加山梔、龍膽草、犀角、目開而有赤白翳。佐以蛇蛻散。外用二粉散尋愈。
凡瘡疹已靨未愈之間。五臟未實。肌肉尚虛。血氣未復。被風邪相搏。則津液澀滯。遂成疳蝕。宜用雄黃散、綿繭散等藥治之。久而不愈則潰。多治不起。
愚按前症。屬足陽明胃經。其方解毒殺蟲之劑。若毒發於外。元氣未傷者。用之多效。若胃氣傷損。邪火上炎者。用蕪荑湯、六味丸。若赤痛者。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肝脾疳症。必用四味肥兒丸。及人參白朮散。更佐以九味蘆薈丸。。一女子痘痂將脫。因其穢氣。以湯浴已。而身熱如炙。四肢強直如發痙然。此腠理開泄。熱毒乘虛而入。用十全大補湯一劑頓安。。一小兒痘出甚密。先四肢患毒膿潰而愈。後口患疳。涎蝕牙齦。先用大蕪荑湯、活命飲各一劑。又用清胃散加犀角。及蟬蜍丸而愈。後發熱作渴。口中作痛。服蟬蜍丸。搽人中黃而安。
類集痘疹已效名方
葛根麥門冬散 治小兒熱毒斑疹。頭痛壯熱。心神煩悶。
葛根(三錢) 麥門冬(去心四錢) 人參(二錢) 石膏(半兩) 川升麻 甘草 茯苓(各二錢) 赤芍藥(一錢)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不拘時。量大小增減。
愚按前方。足陽明胃經之藥也。外除表邪。內清胃火。兼補元氣。若非發熱作渴。表裡有熱者。不可用。若表裡俱虛。而發熱作渴者。宜用人參麥門冬散。
生地黃散 治小兒癍疹身熱。口乾咳嗽心煩者。
生地黃(半兩) 麥門冬(去心三錢) 杏仁 款冬花 陳皮(各二錢) 甘草(二錢半炙)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不拘時。量大小加減。
愚按前方。若肺經有熱者。宜用此方。若痰氣上壅。佐以抱龍丸。
惺惺散(七味) 治小兒風熱瘡疹。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促。
桔梗(炒) 真細辛 人參 甘草 白茯苓 真川芎 白朮(各一兩)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薄荷五葉。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不拘時候。量大小加減。
愚按前症方。若表虛風熱所乘而致諸症者。宜用此藥。若表實內熱相搏而致諸症者。宜用升麻葛根湯。若兼作渴飲冷者。須用葛根麥門冬散。大凡瘡疹未出已出之間。多增寒壯熱。身體疼痛。大便黃稠。此正病也。若無他疾。不必服藥。
四味升麻葛根湯 治初發熱。痘疹未明。宜用此湯以散之。
白芍藥(炒) 川升麻(一兩) 甘草 葛根(一兩半)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徐徐溫服。
愚按前方。胃經發表之劑。表實而熱毒壅滯於肌肉者。須用此藥以疏泄之。恐虛其表而痘毒不能托出也。
十一味異功散
木香 大腹皮 人參 桂心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訶梨勒(薑製) 半夏(薑製) 丁香 甘草(炙各三錢)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量大小以意加減。
愚按前方。治痘瘡已出未愈之間。其瘡不光澤。不起發。不紅活。或已出一日至五七日間。或泄瀉作渴。或肚腹作脹。氣促作喘。或身雖熱而腹脹。足指冷。或身熱作渴。或身熱而驚悸腹脹。或身熱汗出不止。或氣急寒戰。咬牙。或渴而飲水愈渴。或瘡欲靨而不靨。或瘡痂欲落不落。而反腹脹渴瀉。足指寒冷。或驚悸寒戰咬牙。此脾胃終變虛寒。津液衰少。此發內經微止。陰陽蘊奧。非神於朮者。豈能言哉。前症乃陽氣內虛寒而外假熱。如癰疽脾胃虧損。諸臟虛寒之敗症。急用前散以救胃氣。亦有可生者。
十二味異功散
木香(三錢半) 官桂(二錢去粗皮) 當歸(三錢半) 人參(二錢半) 茯苓(一錢) 陳皮 厚朴(二錢半薑製) 白朮(二錢) 半夏(薑製一錢) 丁香 肉豆蔻(二錢半) 附子(泡去皮一錢半)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半。生薑五片。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三歲兒作三服。五歲兒作兩服。一周兩歲兒作三五服。病有大小。以意加減。此藥家傳五世。累經效驗。
愚按前方。治痘瘡已出未出。不起發。不光澤。不紅活。謂之表虛。宜用此藥治之。若已出未愈。瘡不光澤。或不起發。不紅活。或腹脹作渴。泄瀉氣促。謂之表裡虛寒。急用此藥送豆蔻丸。或十一日間不靨。壯熱。悶亂不寧。臥則煩渴。咬牙。手足指冷。數飲沸湯而不熱。圍火重衾而仍寒。悉屬表裡虛寒也。王太僕云。大寒而盛。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益其心火。急用前藥。以回其陽。亦有生者。
肉豆蔻丸(七味) 治瀉水穀。或白或淡黃。不能止者。
木香 縮砂仁(二錢) 白龍骨(半兩) 訶子肉(半兩) 赤石脂(七錢半) 枯白礬(七錢半) 肉豆蔻(半兩)
上為細末。稠麵糊為丸。如黍米大。一周歲兒。每服三五十丸。三歲兒服百丸。溫米飲下。瀉甚者。煎木香散。或異功散送下。瀉止住服。不止多服。
愚按前方。治陽氣虛寒。腸滑泄瀉之澀劑。蓋腎主大便。若因腎氣不固而致前症者。宜用木香散送四神丸。如不應。急煎六君子湯送四神丸補之。蓋豆蔻丸澀滯之功多。補益之功少也。
人參麥門冬散 治痘瘡微渴(一名麥門冬散)
麥門冬(一兩) 人參 甘草(炙) 陳皮 白朮(半兩) 厚朴(薑製各半兩)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不拘時。量大小加減。
愚按前方。若痘瘡熱毒。氣虛作渴。宜用之。若因氣虛弱作渴。用人參白朮散。
消毒散 治痘瘡六七日間。身壯熱。不大便。其脈緊盛者。用此藥以微利之。(一名消毒飲)
牛蒡子(四兩炒杵) 荊芥穗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徐徐溫服。
愚按前方。若毒在肌肉。尚未能盡發而致斯症。脈浮而緊者。最宜此藥。疏解其毒。若痘頓輕。脈沉而緊者。毒在臟腑。宜用前胡、枳殼疏通。以絕其源。其痘尤輕。
柴胡麥門冬散 治痘瘡壯熱。經日不止。更無他症。此藥治之。(即六味柴胡麥門冬散)
柴胡(二錢半) 龍膽草(炒一錢) 麥門冬(三錢) 甘草(炙) 人參 黑參(各一錢半)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徐徐服。量大小加減。
愚按前方。若痘瘡表熱。根盤色赤。焮痛。作渴飲冷。或兩目作痛。或素有肝火而患痘瘡者。尤宜用之。
射干鼠黏子湯 治痘瘡壯熱。大便堅實。或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皆餘毒所致。
鼠黏子(四兩炒杵) 甘草(炙) 升麻 射干(各一兩)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
愚按前方。若痘瘡初出。發熱焮痛。根盤赤盛。或咽喉口舌疼痛。作渴飲引者宜用。若因胃氣虛弱發熱而致前症者。宜用人參麥門冬散。
桔梗甘草防風湯 治風熱咽喉不利。
桔梗(炒) 甘草(炙) 防風(各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量大小加減。
愚按前方。若上焦風熱。或痰涎上攻咽喉。下利。或口舌生瘡。作渴引飲者。須用此藥。發散解毒。痘雖出。亦在輕淺。
人參清膈散 治涕唾稠黏。身熱鼻乾。大便如常。小便黃赤。宜用此方治之。
人參 柴胡 當歸 芍藥 知母(炒) 桑白皮 白朮(炒) 黃耆(炒) 紫菀 地骨皮 茯苓 甘草 桔梗(炒各一兩) 黃芩(半兩) 石膏 滑石(各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徐徐溫服。量大小加減。
愚按前症。即癰疽因熱毒蘊結於臟腑經絡之間者。當用此藥疏導托裡。調和榮衛。使邪氣退則元氣不傷。而痘瘡易愈也。
前胡枳殼散 治痰實壯熱。胸中煩悶。大便堅實。臥則喘急。
前胡(一兩) 枳殼 赤茯苓 大黃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量大小加減。如身溫脈微並瀉者。不可服。
愚按前症。若屬肺胃實熱。氣鬱痰滯。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煩渴飲冷。身熱脈數者宜用之。以表散外邪。疏通內臟。使邪氣不壅滯。且痘瘡輕而易愈也。
人參白朮散 治痘瘡已靨。身熱不退。此藥清神生津。除煩止渴。
人參 白朮 藿香葉 木香 甘草 白茯苓(六味各一兩) 乾葛(二兩)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徐徐服。
愚按前症。若痘瘡已靨身熱。或津液少而口乾引飲者。胃氣虛弱也。宜用人參白朮散。若腹脹泄瀉。口乾足指寒冷者。脾氣虛寒也。宜用十一味木香散。若形寒惡寒。嘔吐不食。腹脹瀉渴等症。乃脾氣虛寒下陷也。用六君子加升麻、薑桂。如不應。急加丁香。若發熱煩燥。身熱惡衣。屬血脫髮躁。用當歸補血湯。大凡痘瘡。若脾氣虛弱出不快者。誤以為熱毒壅盛。用涼藥宣利解散。致脾胃受傷。元氣愈虛。使瘡不起發。不充滿。不結靨。不成痂。而癢塌煩躁喘渴。死者多矣。凡痘瘡首尾不宜與水。則瘡靨之後。其痂落遲。或生癰腫。治失其法。必成疳蝕瘡。血水不絕。甚則面黃唇白。多致難愈。蓋脾胃屬土。而主肌肉故也。
韶粉散 治小兒痘瘡才愈。而毒氣尚未全散。瘡痂雖落。其瘢猶黯。或凹凸肉起。當用此藥塗之。
韶粉(一兩) 輕粉(一錢)
上研和。入煉豬脂油拌勻如膏。薄塗瘡瘢上。如痘痂欲落不落。當用此方。
羊𩩅骨髓(一兩)
上煉入輕粉一錢。研成白膏。瓷合盛之。塗瘡上。。如痘瘡癢。誤搔成瘡。及瘡痂欲落不落。用上等白蜜塗之。其痂自落。亦無紫黑瘢痕。神妙。
愚按前症。若痘瘡痕赤而作癢。屬血虛而有熱也。佐以四物、牡丹皮。若痕白而作癢。氣虛而有熱也。佐以四君、芎歸。瘡痂欲落不落者。脾經血氣虛。八珍湯。若發熱而大便秘結者。腸胃內熱也。犀角消毒丸。發熱而大便調和者。肺胃熱也。麥門冬散。膿水淋漓者。肌表熱也。用敗草散敷之。
雄黃散 治小兒因痘瘡。牙齦生疳蝕瘡。
雄黃(一錢) 銅綠(二錢)
上二味同研極細。量瘡大小干糝。
綿繭散 治小兒因痘瘡餘毒。肢體節⿰骨界上有疳蝕瘡。膿水不絕。
出蛾綿繭(不拘多少)
上用生白礬捶碎。實繭內。以炭火燒礬汁。干。取出為末。干貼疳瘡口內。如腫臖作痛。更服活命飲。
愚按雄黃散。清肝殺蟲解毒。外治之方也。其症所感之經。與所致之因。各有不同。若因手足陽明經蘊熱所致者。用犀角消毒散。若因脾經疳熱者。用大蕪荑湯。若因腎經虛熱者。用地黃丸。若因肝經疳熱者。用蕪荑湯送大蘆薈丸。。其綿繭散總治瘡毒。膿水淋漓。收斂之外劑。若果系內無餘毒而未痊者。宜用斂之。若因血氣虛而不斂。宜用托裡散。若發熱腫痛。大便不結。用仙方活命飲。更以隔蒜灸法。若腫痛作渴。大便秘結。用四順清涼飲。若大便已通。腫痛未退。仍用活命飲。若發熱倦怠。大便調和。用八珍湯加犀角。如疳蝕未應。急用隔蒜灸。若發熱口乾。肢體倦怠。用八珍湯加黃耆。若飲食少思。肢體倦怠。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若膿水不絕而發熱。用四物、參、耆、丹皮。若膿水不絕而惡寒。用四君、歸、耆。惡寒發熱者。用八珍、黃耆。若乳母肝經血虛發熱。用加味逍遙散。若肝經因怒發熱。用加味小柴胡湯。(若肝經因郁發熱。用加味歸脾湯。仍參前痘瘡首尾誤飲水證。)
穀精草散 治小兒痘瘡已靨。眼目翳膜。遮障瞳人。癮澀淚出久而不退。或十二三日。瘡痂已落。其瘡瘢猶黯。或凹或凸。此肌肉尚嫩。不可澡浴。及食炙爆辛辣有毒之物。恐熱毒熏於肝膈。目生翳障。若不能守禁而致患者。須用此治之。
穀精草(一兩) 生蛤粉(二兩)
上為細末。以獖豬肝一葉。用竹刀批片。糝藥在內。用草繩縛定。入瓷器內。量用水慢火煮熟。令兒食之。
愚按前症。若痘瘡愈後。餘毒入於肝經而作痛者。宜用此方。羊肝散亦效。若肝經熱毒。眼睛作痛。佐以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或犀角地黃湯。
解毒湯 治一切熱毒腫痛。或風熱搔癢脾胃。
黃連(三分) 金銀花 連翹(各五分)
上水煎服。
愚按前症。當審其臟腑部分。及各隨所因而治之。若在乳下。必當兼治其母。
參湯散 治水痘
地骨皮(半分炒) 麻黃(一分去節) 人參(一分) 滑石(半分) 大黃(一分濕紙煨熟) 知母羌活(各一分) 甜葶藶(一分用濕紙炒) 甘草(炙半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水一小盞。入小麥七粒同煎。至十數沸。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
愚按前方。發表散邪。疏通內熱之峻劑。若遍身作痛。壯熱煩躁。作渴飲冷。大便秘結。小便澀滯。喘嗽等症。宜用此方。或前胡枳殼散。然水痘多屬表邢。若但發熱飲引。小便赤色者。當用升麻葛根湯。如無他症。不必用藥也。
上小兒瘡疹。無正方論。雖有王譚錢氏之書。止見其方。未見其源。療之者往往以藥宣利解散。因耗傷真氣。遂至不救者多矣。深可痛憫。文中今將祖父秘傳方論集為一卷。蓋守此方三十餘年。全活者甚眾。百不失一。今合廣其傳。使患者無枉夭之禍。醫者有活人之功。此僕之夙心也。
附方
三痘飲 治天行痘瘡。始覺即服之。多者必少。少者不出等症。
小赤豆 黑豆 綠豆 甘草節(五錢)
上水煎熟。任兒食之七日。自不發。
紫草木通湯 治痘疹出不快。
紫草 人參 木通 茯苓 糯米(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每二錢。水煎服。
升均湯 治痘瘡已出不勻。或吐嘔發熱作渴。
升麻 乾葛 芍藥(炒)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甘草 紫草(如無紅花代之)
上每服三五錢。姜水煎。
參耆內托散 治痘瘡裡虛發癢。或不潰膿。或為倒靨等症。
人參 黃耆(炒) 當歸 川芎 厚朴(薑製) 防風 桔梗(炒)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仍量兒加減。
紫草快班湯 治痘疹血氣不足。不能發出。色不紅活等症。(即紫草湯)
紫草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芍藥 木通 甘草 糯米
上每服二錢。水煎。
人參胃愛散 治痘瘡已發未發。吐瀉不止。不思飲食等症。
人參 藿香 紫蘇 木瓜 丁香 茯苓 甘草 糯米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紫草木香湯 治痘瘡裡虛。癢塌黑陷。悶亂。
紫草 木香 茯苓 白朮 人參 甘草(炒) 糯米
上每服三錢。水煎。
大如聖飲子 治瘡疹癍痘。毒攻咽嗌。腫痛熱渴。或成腫毒不消等症。
桔梗 甘草 鼠黏子 麥門冬(五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四聖散 治痘疹出不快。及倒靨。
紫草茸 木通 甘草(炙) 枳殼(麩炒) 黃耆(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獨聖散 治痘瘡倒靨陷伏。用穿山甲取前足嘴上者。燒存性為末。以木香湯入少酒服之。
快透散 治痘瘡出不快等症。
紫草 蟬蛻 木通 芍藥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愚按海藏先生云。身後出不快。足太陽經也。用荊芥、甘草、防風。身前出不快。手陽明經也。用升麻葛根湯。四肢出不快。足陽明經也。用防風芍藥甘草湯。此皆解毒升發之劑也。不可不知。
鼠黏子湯 治癍疹稠密身熱等症。
鼠黏子(炒) 當歸 甘草(炙各一錢) 柴胡 連翹 黃芩 黃耆(各一錢半) 地骨皮(二錢)
右每服二錢。水煎。
紫草散 治痘疹黑陷。氣血虛弱。瘡疹不起。
紫草 甘草 黃耆(炙) 糯米(各一錢半)
上水煎服。
益元散 治痘疹初起。煩躁作渴等症。
滑石(六錢) 甘草(一兩)
上各另為末。每服五六分。白湯送下。
活血散 治痘疹血虛。熱已出未盡煩躁不寧。腹疼。
白芍藥(一兩酒炒)
上為末。每服一匙。糯米湯調下。荔枝湯亦可。對四君子湯。加歸、耆。名參歸活血散。
參耆四聖散 治痘疹有熱出至六七日。不能長。不生膿。或作癢。
人參 黃耆(炒) 白朮(炒) 茯苓 當歸 芍藥 川芎(各五分) 紫草(如無紅花代之) 木通 防風(各三分) 糯米(二百粒)
上水一盞。煎半盞。徐徐服。
人參透肌飲 治痘瘡虛而有熱。雖能出快。長不齊整。隱於肌膚間者。
人參 紫草(如無紅花代之) 白朮 茯苓 當歸 芍藥 木通 蟬蛻 甘草 糯米(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半。徐徐服。
大連翹飲 治積熱。大小便不利。及痘後餘毒不解。肢體患瘡或丹瘤。遊走不止。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赤芍藥 當歸防風 柴胡 滑石 蟬蛻 甘草(各一錢) 山梔(炒) 黃芩(炒各五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一歲。每服一二匙。三五歲者。每服數匙。
愚按前方。苦寒辛散。發散肌表。疏通內臟之劑。若表裡實熱。煩躁飲冷。大便不通。小便秘結者。最宜用之。慎不可過劑。恐復傷胃氣而變他症也。若妄發之則成斑爛。妄下之則成虛脫。
胡荽酒 治穢氣使痘瘡出快。
上用胡荽一把。以好酒二盞。煎一兩沸。令乳母每含一兩口。噴兒遍身。勻噴頭面。房中須燒胡荽香。能闢除穢氣。使痘疹出快。煎過胡荽。懸掛房門上最妙。
愚按前方。最宜用之。若痘疹已出而飲食少思。宜用棗炙之。兒聞棗香。尤能開胃氣。進飲食。解毒氣。若因飲食停滯未及消導。遂用此方。恐反助其邪。以生濕熱。則成痘毒也。
甘露飲子 治積熱及痘後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齒斷宣腫。
生地黃(炒) 麥門冬(去心焙) 熟地黃 天門冬(去心) 黃芩(炒) 石斛 枳殼(麩炒) 枇杷葉(去毛) 茵陳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三錢。水煎。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
愚按前方。涼血解毒。除濕清熱。寒中之劑。治者。審之。
托裡散 治痘毒。元氣虛弱。或行克伐。不能潰散用之。未成自消。已成自潰。
人參 黃耆(炒各二錢) 當歸(酒洗) 白朮 陳皮 熟地黃 茯苓 芍藥(炒各一錢五分) 甘草(炙五分)
上三五錢。水煎服。
托裡消毒散 治痘毒。氣血虛弱。不能起發。腐潰收斂。或發寒熱。肌肉不生。
人參 黃耆(炒) 當歸(酒洗) 川芎 芍藥(炒) 白朮(炒) 陳皮 茯苓(各一錢) 金銀花 連翹 白芷(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每服三五錢。水煎服。
八正散 治下焦積熱。大小便不通。或小便淋漓。脈症俱實者。
大黃(酒炒) 車前子(炒) 瞿麥 萹蓄 山梔(炒) 木通(各一錢) 滑石(煅二錢) 甘草(一錢)
上每二錢。水煎服。
涼膈散 治上焦實熱煩渴。面目赤熱。頭昏咽燥。咽痛口瘡。便溺赤澀。狂言譫語。睡臥不安。
大黃 朴硝 甘草(各二兩) 連翹 梔子仁 薄荷葉(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竹葉蜜些少。煎服。
解毒防風湯 治痘瘡毒氣熾盛。
防風 地骨皮 黃耆 白芍藥 荊芥 牛蒡子
上每服四錢。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下。
人參理中湯 治中氣虛熱。
人參 白朮(炒)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薑棗水煎服。為末。薑汁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亦可。
六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不思乳食。或嘔吐泄瀉。飲食不化。或時患飲食停滯。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陳皮 半夏 甘草(炙各一錢)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不足。困睡發熱。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諸症。
黃耆(炙) 人參 白朮(炒) 甘草(炙) 當歸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一分)
上薑棗水煎。
瀉黃散 治脾胃實熱。
藿香葉 甘草(各七錢五分) 山梔仁(一兩) 石膏(五錢) 防風(二兩)
上用蜜酒微炒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五味異功散 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炙)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四君子湯 治脾虛。飲食不化。或泄瀉嘔吐。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煎服。
四物湯 治肝脾血虛發熱。日晡益甚。或煩躁不寐。
當歸 熟地黃(各二錢) 白芍藥(炒二錢) 川芎(五分)
上作二劑。水煎服。
桔梗湯 治咳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
桔梗(炒) 貝母 當歸(酒浸) 栝蔞仁 枳殼(麩炒) 薏苡仁 桑白皮(炒) 百合(蒸各一錢五分) 五味子(炒) 甜葶藶(炒) 地骨皮 知母(炒) 甘草節 防己 黃耆(炒) 杏仁(各五分)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四順清涼飲 治積熱。頰赤作渴。四肢驚掣。大便秘澀。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蟾蜍丸 治無辜疳症。一服虛熱退。二服煩渴止。三服瀉痢愈。
蟾蜍(一枚。夏月溝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身多𤸔者。)
上取糞蛆一杓置桶中。以屎浸之。卻將蟾蜍跌死。投與蛆食。一晝夜。用布袋或蛆置急流中。一宿取出。瓦上焙乾為末。入麝香一字。粳米飯丸麻子大。每米服二三十。丸飲下甚效。
人參敗毒散 治傷風時氣寒熱。咳嗽。
人參 茯苓 甘草(炒) 前胡 川芎 羌活 獨活 桔梗 柴胡 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生薑薄荷水煎。
仙方活命飲 治一切瘡毒未成。內消已成。即潰。此消毒排膿止痛之聖藥也。若膿出而腫痛不止。元氣虛也。當用托裡散之類。
穿山甲 白芷 防風 沒藥 甘草 赤芍藥 當歸尾 乳香 天花粉 貝母(各一錢) 金銀花 陳皮(各三錢) 皂角刺(二錢)
上每服二三錢。酒水各半煎。
神效隔蒜灸法 治痘疔毒氣熾盛。使諸痘不能起發。已起發者不能貫膿。已貫膿者不能收靨。或大痛。或麻木。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京師嘗見治此者。以線針挑破出毒血。諸毒隨時貫膿。若挑破不痛不出血者難治。若用此法灸之即知痛。更用針挑破。紫血隨出。諸痘隨貫。亦有生者。其法用大蒜頭切三分厚。安痘疔上。用小艾炷於蒜上灸之。每五壯易蒜再灸。若紫血出後。腫痛不止。尤宜當灸。治者審之。
神效當歸膏 治痘毒津淫。或湯火等瘡。不問已潰未潰。
當歸 黃臘 生地黃(各一兩) 麻油(六兩)
上先將當歸、地黃入油煎黑。去滓。入臘溶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
蛇蛻散 治痘毒目翳。
蛇蛻(二錢為末) 栝蔞仁(五錢研爛)
上用羊肝一片批開。入藥末二錢。線紮緊。用米泔煮熟。頻與兒食。或乳母食。
荊芥甘草防風湯 解痘毒。
荊芥 甘草 防風(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防風芍藥甘草湯 解痘毒。
防風 芍藥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麻黃甘草湯 治表實痘毒熾盛。
麻黃(五分) 生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輕粉散 治出痘。眼內生翳。
真輕粉 黃丹(各等分)
上研。左眼有翳。吹入右耳。右眼有翳。吹入左耳。更以綠豆皮、穀精草、白菊花、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乾柿一枚。米泔一盞煎乾。將柿去核食之。不拘時候。日三枚。
成都方士禹太和去治痘瘡黑陷垂死者。用壁間喜蜘如黃豆者一枚。擂爛。若一歲兒用雄黃一釐。二歲用二釐。十歲者一錢。再同蛛蜘研勻。用好燒酒一杯調和。徐徐服之。余意此方即同前十二味。與十一味異功散之相類也。若因陽氣虛寒。不能營運周身。以致四肢逆冷。腹脹唇青。其色黑陷者。宜用燒酒。若因元氣虛乏。或色淡白。隱隱見於肌膚。而不能起發者。宜用陳酒亦可。不可拘滯於燒酒也。若小兒未周歲者。宜酌量與。與之亦不可拘於杯許也。又有一等氣血俱虛者。或色淡紅而不光澤。又不起發。或驚悸咬牙。用紫草與紅花。以陳酒煮濃。煎與兒服之。亦可以保其全生也。用者宜審諸。
抱龍丸 治痰熱喘嗽。發熱。驚悸不安。亦能發痘瘡。
膽星(四兩) 天竺黃(一兩) 雄黃 硃砂(各五錢) 射香(少許)
上為細末。用甘草一斤煮汁。為丸。每一兩作二十丸。用薄荷或燈心草湯化下。
造南星法。南星不拘多少。臘月臘水浸洗。切塊曬乾。為末。用黃牛膽汁拌勻。仍用牛膽殼裝入填滿。以線扎口。懸掛當風處陰乾。隔年方可用。
愚按前方。清熱豁痰利氣之藥。過劑則脾肺復傷而反不愈。或更加胸腹作脹。飲食作嘔者。宜用人參白朮散培補中氣。
五福化毒丹 治胎毒及痘後頭面生瘡。眼目腫痛。
生地黃 熟地黃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玄參(各三兩) 甘草 甜硝(各三兩) 青黛(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愚按前方。生血涼血解毒。寒中之劑。用之得宜。殊有良驗。不過一二丸。
犀角解毒丸 治諸積熱。及痘疹後餘毒生瘡。
生地黃 防風 當歸 犀角屑(鎊) 荊芥(各一兩) 牛蒡子(杵炒) 赤芍藥 連翹 桔梗(各七錢) 薄荷 黃芩(炒) 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愚按前方。清熱解表。涼血破血。消毒。損胃之劑。多不過一二服。大凡痘毒。當參前痘瘡。誤飲冷水。韶粉散治法用之。余仿此。
敗草散 治痘瘡過搔成瘡。膿血淋漓。謂之斑爛。用屋爛草。或蓋牆爛草多年者佳。如無。曠野生者尤佳。為末搽之。
愚按前症。亦有氣血虛熱而不愈者。如遍身患者。須多摻鋪席上。令兒坐臥。其瘡即愈。
羊肝散 治痘瘡入眼。或無辜疳氣入眼。
蜜蒙花 青箱子 決明子 車前子(炒)
上為末。用蜜蒙花末三錢。余藥各一錢拌勻。用羊肝一大葉。薄批摻上。濕裹煨熟。空心食之。
愚按前症。若因肝經風熱傷血。宜用本方。若因肝經血虛風躁。宜用四物湯。加山梔、釣藤鉤、牡丹皮。若因肝經血虛生風。或腎水不能生肝木。宜用六味丸。若成肝疳者。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肝腎。用四味肥兒丸。加人參、白朮以補肝脾。
一小兒痘瘡。目生昏翳。或作或徹。服退翳之藥不愈。診之脈弦細而數。此乃肝腎有疳症。余用九味蘆薈丸。及六味地黃丸。又與輕粉黃丹散尋愈。
一小兒患兩目赤腫。痛不可當。此肝火為患。用穀精草數劑而愈。
一小兒痘愈後。眼痛不開。用犀角地黃湯。加柴胡湯。一劑而開。又生赤翳迷滿。仍用前藥加穀精草。治之而愈。
蟬菊散 治癍瘡入眼。或病後生翳障。
蟬蛻(洗淨去土) 白菊花(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蜜少許。煎乳。食後。量兒大小與之。
羌菊散 治痘毒上攻。生翳拜。暴赤羞明。
羌活 蟬蛻 防風 蛇蛻 菊花 穀精草 木賊 甘草 山梔子 白蒺藜 大黃 黃連 沙苑蒺藜(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清水泔溫暖調下。
丹粉散 治痘毒。膿水淋漓。
輕粉 黃丹(各五分) 黃連末(二錢)
上研勻。搽患處。
羚羊角散 治小兒癍疹後。餘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翳羞明。眵淚俱多。紅赤腫閉。
羚羊角(鎊) 黃芩 黃耆 草決明 車前子 升麻 防風 大黃 芒硝(各等分)
上以水一盞。煎半盞。去滓。稍熱服。
消毒化癍湯 治小兒癍疹。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餘症上。(即消毒救苦湯)
羌活(五分) 藁本(二分) 細辛(一分) 黃連(三分) 黃芩(一分) 酒芩(二分) 酒柏(三分) 生地黃(三分) 麻黃(五分) 升麻(五分) 白朮(一分) 蒼朮(二分) 生甘草(一分) 吳茱萸(半分) 陳皮(一分) 紅花(半分) 蘇木(一分) 當歸(三分) 連翹(三分) 防風(五分) 川芎(二分) 葛根(一分) 柴胡(二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穀精草散 治痘疹已靨。翳膜遮障瞳子等症。
穀精草(一兩) 蛤粉 黑豆(各二兩)
上為末。用雄豬肝一葉。竹刀批開。摻藥在內。以麻線縛定。砂罐內水煮熟。令兒食之。
當歸補血湯 治血氣損傷。或忘服峻劑。致氣血益虛。肌熱。大渴引飲。目赤面紅。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病。多得於飢飽勞役者。
黃耆(炙一兩) 當歸(三錢酒製)
上水煎。乳母同服。
濟生犀角地黃湯 治鬱熱不解。經絡隨氣湧泄。為衄血。或清道閉塞。流入胃脘。吐血。或余血停滯。面色痿黃。大便色黑者。
犀角 生地黃 白芍藥 牡丹皮(各一錢)
上水煎服。乳母同服。
四神丸 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泄利腹痛等症。
肉豆蔻(二兩) 補骨脂(四兩)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浸炒一兩)
上為末。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和末。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湯服。去五味子、吳茱萸。名二神丸。
四味肥兒丸 治小兒食積。五疳。或白禿。體瘦肚大。筋青。發稀成穗。或遍體瘡疥等症。
蕪荑(炒) 神麯(炒) 麥糵(炒) 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豬膽汁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木通煎湯下。
九味蘆薈丸 治小兒肝脾疳積。體瘦熱渴。大便不調。或瘰癧結核。耳內生瘡等症。
胡黃連 黃連 蘆薈 木香 蕪荑(炒) 青皮 白雷丸 鶴膝草(各一兩) 麝香(三錢)
上為末。蒸餅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白湯下。
大蕪荑湯(一名梔子茯苓湯。) 治小兒脾疳少食。發熱作渴。大便不調。發黃脫落。面黑便清。鼻下生瘡。能乳、食土等症。
山梔(三分) 黃柏 甘草(炙各二分) 蕪荑(五分) 黃連 防風(各二分) 麻黃 羌活 柴胡(各三分) 白朮 茯苓 當歸(各四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濟生歸脾湯 治脾血虧損。健忘驚悸等症。
人參 黃耆 茯神(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白朮(炒一錢) 木香(五分) 遠志 酸棗仁(炒) 龍眼肉 當歸(各一錢)
上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乳母憂思傷脾。血虛發熱。食少體倦。或脾不能攝血。以致忘行吐下。或健忘怔忡。驚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盜汗。或肢體腫痛。大便不調。或經候不準。晡熱內熱。或唇瘡流注等症。致為患者。用之令子母俱服。
八味地黃丸。即錢氏地黃丸。加肉桂、附子、各一兩。
愚按前方。治稟賦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虛寒。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若病久元氣耗損所致。尤宜用之。或乳母命門火衰。兒飲其乳。以致前症者。母宜服之。加減八味丸。即六味地黃丸。加肉桂一兩。五味子四兩。治稟賦腎陰不足。或吐泄。久病津液虧損。口乾作渴。或口舌生瘡。兩足發熱。或痰氣上湧。或手足厥冷等症。
八珍湯即四君子、四物二湯相合。
愚按前方。治氣血俱虛。或因克伐之劑。脾胃虧損。肌肉消瘦,發熱寒熱。飲食少思等症。
十全大補湯。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
愚按前方。血氣虛弱。或稟賦不足。寒熱自汗。食少體瘦。發熱作渴。頭痛眩暈。
逍遙散(加牡丹、山梔。名加味逍遙散。)
當歸 甘草 芍藥(酒炒) 茯苓 白朮(炒) 柴胡(各一錢) 牡丹皮 山梔(炒各七分)
上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虛內熱。或遍身搔癢寒熱。或肢體作痛。頭目昏重。或怔忡頰赤。口燥咽乾。或發熱盜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瘡。耳內作痛。或胸乳腹脹。小便不利。致兒為患者。尤宜用之。
九味龍膽瀉肝湯 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下疳便毒。小便澀滯。或陰囊作痛。小便短少。(愚制)
龍膽草(酒炒五分) 車前子(炒) 木通 當歸尾 澤瀉(各五分) 甘草 黃芩 生地黃 山梔(各三分)
上水煎。子母同服。
抑肝散 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膨少食。睡臥不安。(愚制)
軟柴胡 甘草(各五分) 川芎(八分) 當歸 白朮(炒) 茯苓 釣藤鉤(各一錢)
上水煎。子母同服。
梔子清肝散(一名柴胡梔子散) 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耳內作癢生瘡。或水出疼痛。或胸乳間作痛。或寒熱往來。
柴胡 梔子(炒) 牡丹皮(各一錢) 茯苓 川芎 芍藥 當歸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
上水煎。子母服。若太陽頭痛。加羌活。
柴胡清肝散 治鬢疽及肝膽。三焦風熱。怒火之症。或項胸作痛。瘡毒發熱。(愚制)
柴胡(一錢半) 黃芩(炒) 人參 川芎(各一錢) 山梔(炒一錢半) 連翹 甘草(五分) 桔梗(八分)
上水煎。子母同服。
小柴胡湯(加山梔、牡丹皮。名加味小柴胡。) 治傷寒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痛。往來寒熱。嘔噦。痰實。中暑。瘧疾。並服之。
柴胡(二錢) 黃芩(炒一錢半) 人參 半夏(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姜水煎。子母同服。
愚按前方。若肝膽經風熱。肝火瘰癧。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潮熱身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脅痛胸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唇口抽札。並宜用之。
砭法 治丹毒疔瘡。紅絲走散。或時毒瘀血壅盛。或色赤走胤。用細瓷器擊碎。取有鋒芒者。以筋劈開頭夾之麻線。纏定兩指。輕撮筋。稍令磁芒正對患處。懸寸許。再用筋頻擊。
神功散 治痘毒腫焮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潰者敷之。腫痛即消。
黃柏(炒) 草烏(炒) 血竭(加)
上為末。等分。津調。敷患處。
製附子法
附子重一兩三四錢。有蓮花瓣、頭圓底平者先備。童便五六碗。將附子先放在灶上煙櫃中間良久。乘熱投入童便。浸五七日。候潤透揭皮。切四塊。仍浸二三日。用粗紙數層包之浸濕。埋灰火半日。取出切片。檢視有白星者。乃用瓦上炙熟。至無白星為度。如急用即切大片。用童便煮二三沸。熱瓦熟用之。
丹溪先生解瘡毒藥
絲瓜 升麻 芍藥(酒炒) 生甘草 山楂 黑豆 赤小豆 犀角(鎊各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徐徐溫服。量大小加減。
稀痘方
用老鼠去皮取肉。水煮熟。量兒大小與食數次。出痘甚稀。未食葷時與食尤效。屢試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