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醫驗
- 作者
- 秦昌遇
- 朝代
- 明
卷上
初生雜症
(案1)一兒,十九朝。至夜多啼,腹中痛,漉漉有聲,面色紅赤,舌腫耳脹,口頻撮起如魚吸水。此胎熱而兼驚也。宜兼治之。
鉤藤 川連 連翹 小生地 粉丹皮 赤芍 甘草 燈心
煎一小杯,隨服二三匙,徐徐下之。
(案2)一兒,生月餘。身發微紅細瘰,多啼,腹鳴。亦驚熱也。
川連 連翹 生地 嫩鉤藤 白芍藥 銀花 甘草
(案3)一兒,初生。聲啞面黃,兩目腫,大、小溲閉,手足逆冷。胎熱無疑。投涼劑。
薄荷葉 連翹 大力子 桔梗 甘草 川黃連 荊芥 根生地 木通 黑梔 燈心草
(案4)一兒,兩目多眵,痰壅氣急,手足牽引,二便閉澀,有時掣跳,目微斜視。宜散風清熱。
荊芥 防風 根生地 川黃連 當歸 連翹 山梔 細木通 西赤芍 甘草
(案5)一兒,三日不大便,多啼不寧。以蔥管探入穀道,遂去焦黃糞。投後劑而安。
川黃連 連翹 黑山梔 陳皮 木通 粉甘草
(案6)一兒面紅,足屈伸不已。此由胎中有驚熱,風火相摶,神魂不守,故有此症。
川黃連 連翹 山梔 木通 新會皮 小青皮 鉤藤 甘草
(案7)兒大便艱,啼哭不已。乳母云:始生二日,下焦黃糞少許,隨後每大便則啼哭不止,甚至臍突,兼之身發紅瘰,耳左發一紅泡,啼時兩足屈伸不已。余謂:症屬肝經,受胎之時,當有惱怒所致。宜疏肝清熱為主,防其發驚。後月餘果發急驚而死。
川黃連 連翹 生地 木通 鉤藤鉤 小青皮 甘草
(案8)一兒,初生。遍身發瘡,成片潰爛。此係胎中感熱,熱毒蘊釀而成。清涼解毒為主。
荊芥 防風 連翹 川黃連 大力子 元參 木通 蟬蛻 川黃柏 淨銀花 甘草
(案9)兒,月餘。遍身發微紅細瘰。宜清涼解毒,兼調乳母。不可使用敷抹之品,恐毒無出泄,入腹尤甚也。
生地 川連 銀花 粉甘草
又:荊芥 防風 連翹 黑元參 天花粉 黃柏 木通 銀花 燈草
乳母服。
(案10)一兒,初生。面色㿠白,腹上青筋脹急,喉間呃呃有聲。此由產母喜食生冷,寒氣侵兒臟腑所致。宜溫平之劑。
木香 炙甘草 延胡索 鉤藤 乳香 厚朴
(案11)兒,三四月許。身面俱黃,鼻凝血跡,發一青紫塊於口旁,夜多啼哭煩躁。醫以疸治之不效。余意須涼血清熱,其黃自退,諸症當次第而愈。病家初不心信,服之果效。
當歸 生地 川黃連 白芍藥 連翹 陳皮 鉤藤 細木通 粉甘草
服二劑,見形色和平,黃亦減半。至第三日,口內上齶紅腫,即前方加桔梗、花粉。
(案12)一兒,二三月許。睡中聞雷,輒驚啼不止,身曲傴僂,氣不舒暢。時又外感,咳嗽有痰。宜寬氣利驚,兼解表消痰。
鉤藤 甘草 江枳殼 陳膽星 前胡 陳皮 蘇葉 青防風
(案13)一月外小兒。面黃身熱,小便赤澀。時當炎夏,服六一散而愈。
(案14)一兒,六七月許。忽夜啼不止。額帶青色。投以後方,不再劑而愈。
新會皮 枳殼 赤芍藥 鉤藤 川連 粉甘草
(案15)一兒,歲許。睡臥不寧,啼哭時作。先服紫金錠一丸,隨服後方二劑而安。
新會皮 厚朴 白芍藥 青皮 蟬退 粉甘草
(案16)一兒,數月。面發微紅細瘰。此風熱所致,散之自愈。
荊芥 防風 新會皮 江枳殼 木通 甘草
(案17)一兒,甫月餘。賦稟瘦弱,面黃多啼,兼瀉。
新會皮 鉤藤 赤茯苓 木通 甘草
兒較前賦稟稍厚。又長月餘,症患相似,但不為殊耳。前方去茯苓,加枳殼。又小便不利,加澤瀉、燈心。
(案18)兒,六、七月許。遍身發黃,腹脹氣急,兼微熱往來。時當夏令,必暑邪內伏。以祛暑寬腹利水之劑,五劑而安。
香薷 川黃連 青皮 厚朴 大腹皮 木通 茵陳蒿 赤苓 澤瀉 生薑衣
(案19)兒,初生。喉舌腫脹。乃熱毒鬱於心脾。用竹瀝浸黃柏,時時點之。以犀角丸加減服之。
元參 花粉 桔梗 川黃連 大力子 連翹 赤芍 木通 當歸身 根生地 黃柏 犀角 甘草
(案20)一兒,歲許。自臂紅腫,過一夜即遊走兩脅。此赤遊丹毒也。延外科砭治,進以後劑。
元參 桔梗 大力子 薄荷葉 花粉 荊芥 防風
(案21)一兒,喉旁腫脹,乳飲不下。總是胎中素受熱邪,生後復感外熱,痰壅氣滯,郁遏於喉間。宜涼膈散加減治之。
荊芥 防風 薄荷葉 川黃連 木通 花粉 甘草
如初起,只宜表散,不可專用寒涼。
凡小兒先有胎熱,復外感濕熱,內外熏蒸,煎熬陰血,血得熱自然流散妄行,遊走肌膚,片片若紫霞狀。若毒盛熱甚,可與外科商之,砭去毒血,隨服解毒之劑。惟百日內兒不可砭,以其肌肉柔嫩,難任耳。
元參 桔梗 川黃連 荊芥 青防風 赤芍 薄荷 淨銀花 連翹
(案22)一兒,囟門下陷。大都得於先天不足,氣血兩虛,不能上充腦髓,是以成坑耳。宜補氣助脾為主。
人參 白朮 茯苓 淮山藥 新會皮 炙草
為末,量兒大小服之。
(案23)一兒,五月許。陰囊潰爛,面黃身疥,腹實煩啼。總之,胎熱驚毒,延外科治之。陰囊瘡疥俱愈,煩啼亦減,第不可多進寒涼,恐腸胃得寒,凝滯作痛耳。
赤芍藥 木通 鉤藤 川黃連 連翹 淨銀花
(案24)一兒,初生。口有白屑,面黃身熱,煩啼不寧。亦胎熱而兼盤腸吊痛也。宜兼治之。
赤芍藥 生地 鉤藤 新會皮 黃連 粉甘草
如腹實加枳殼;腸鳴、身曲傴僂加延胡;重舌雪口加連翹、木通、丹皮;遍身有瘰如疥加黃柏。
(案25)一兒,三月許。鼻凝血跡,面黃,腹微實,多啼不寧。此胎熱而兼盤腸驚也。
新會皮 枳殼 黑山梔 鉤藤 木通 粉甘草
(案26)一兒,歲許。肥白。有火有痰,服消痰解熱之劑,症已將愈。復發遍身瘡疥,小便不利,並耳後有一痰塊,形如小癤。總以胎毒乘熱勢而發於外也。
元參 桔梗 花粉 黑山梔 細木通 前胡 甘草 連翹 江枳殼 新會皮
如耳後痰塊不消,加貝母。
(案27)一兒向有胎熱發黃。調治愈後,繼之身熱,遍發青塊,痰鳴氣促,兩目眥、上下唇皆有血水,舌紅腫,由內有蓄熱,外感暑邪所致。清熱解毒為主。
新會皮 江枳殼 黃芩 花粉 山梔 川黃連 麥門冬 香薷 甘草
凡治失血症而用陳皮、枳殼,正以折其炎上之勢耳。
胎病
(案1)一兒,始生二月。遍身發黃,更兼壯熱,作止有時,似乎瘧疾。數日後腹大臍突,面黃更甚,熱勢未減,此名「胎黃」。法宜利水道而佐以寬腹助脾之劑。乳母亦宜戒氣,並服煎劑為妙。
川黃連 建澤瀉 茯苓 木通 香薷 淮山藥 紫厚朴 青皮 陳皮 茵陳 大腹皮生薑衣
(案2)一兒,胎毒綿延已久,元氣損壞極矣。急當解毒藥中兼養血為主。乳母亦服煎劑。
當歸 生地 黃連 細木通 連翹仁 人參 甘草 地丁 金銀花 淨蟬衣
(案3)一兒,數月。肛門與陰囊患紫片。此因胎毒流於大腸,更兼浮腫、痰多。慮其發驚,宜清肝解毒。
陳皮 枳殼 鉤藤 陳膽星 淨蟬衣 桔梗 荊芥 木通 明天麻 黑元參 犀角 川連 延胡
(案4)一兒,生四月。患胎瘡,頭面更盛,肢體肥壯,咳痰氣急。慮其發驚,宜疏肺順氣、消痰為先,解毒次之。
陳皮 枳殼 前胡 熟蘇子 瓜蔞仁 桔梗 杏仁 鉤藤 陳膽星
(案5)一兒,胎熱。兩目腫痛,二便不利,頭面手足悉冷,聲啞面黃。
薄荷 連翹 大力子 荊芥穗 甘草 桔梗 生地 川黃連 黑山梔 木通
(案6)一女,甫月餘。肚腹堅硬,囟門作腫,身熱氣粗,舌腫塞口,不能吮乳,病甚危急。宜審緩急以治之。先用芒硝一錢,青黛五分,硼砂六分,冰片三釐共研細擦之。其舌漸小,乳雖不能吮,而滴入口中者已能咽矣。隨用三黃丸磨服,大便下如稠膠者三四次。是晚便能乳能睡,腹脹亦減,但熱未除,囟尚腫,手足微掣。以煎劑連服二日而諸症平復。
鉤藤 枳殼 新會皮 木通 川黃連 黃芩 膽星
(案7)女,月餘。夜啼不止,四五日後,發火灼瘡於下部,壯熱煩躁,嘔逆不乳。因胎中感母氣之血熱,外則衣被過厚,夾攻而成此症也。其瘡以熟菜油潤之。宜清熱解毒為主。
大黃 黃芩 川黃連 江枳殼 甘草 木通 赤芍
服後大便通利,熱未除,灼瘡更甚。加紫草、犀角二劑而愈。
(案8)一兒,夜啼不止。數日後,發火灼瘡於左臉,腹堅,叫號不已。延外科用磁砭其患處,出紫黑血,隨用涼血解毒之劑。
木通 生地 荊芥 江枳殼 西赤芍 犀角 甘草 連翹 大力子
服二劑,加黃連、黃芩,因稟氣薄,不用大黃。每日砭其毒盛之處,數日方得挽回。又服滋養元氣之劑,數日而痊。
(案9)一兒,向患胎熱未除,偶觸遂發熱面黃,神倦、羸瘦、少食。此係胎熱內郁,防有口疳唇燥之症。須用犀角地黃丸而痊。
當歸 橘紅 連翹 川黃連 粉丹皮 白芍 知母 甘草 烏犀角 黑元參
驚風總論
驚風一症,大抵由外感風邪而成者,有因驚觸及聞聲響而得者,亦有內熱生驚,肝風心火二臟相摶而成者。慢驚不省人事,為其痰涎壅塞,迷及心竅而然也。
急驚
(案1)一兒壯熱面赤,目睛上視,拳握口噤,痰鳴氣喘,不省人事。此痰熱相侵,風火相摶,痰凝氣道,有妨升降而然也。投以豁痰寬氣,截風定搐。
青防風 紫蘇(全) 鉤藤 前胡 天麻 新會皮 陳膽星 木通 竹瀝
服後又進驚藥,覺痰喘稍緩,第煩熱面赤,神氣不爽。即前方加黃芩、黃連、殭蠶一劑而安。
(案2)一兒,患急驚,口噤痰壅,湯藥難入。先以紙條蘸搐鼻散取嚏,以通其關竅。候牙關稍開,復以薑汁少許探喉,吐出痰涎碗許。然後以祛痰定搐之劑,投之而愈。
(案3)一兒,身多瘡疥,睡中驚惕。醫以驚藥投之,不能奏效。延余視之,乃陰血為瘡疥耗損,不能榮養肌肉,主持筋骨耳。豈可以驚治乎!宜解毒為主,佐以養血之劑,一服而驚止,三四服而瘡亦愈。
慢驚
(案1)一兒始由外感發熱不止,繼增嘔吐,睡則揚睛,似睡非睡,輒成慢症。急用扶脾、消痰、防搐之劑,幾其僥倖於萬一耳。
陳皮 茯苓 陳膽星 明天麻 甘草 鉤藤 殭蠶
明日諸症稍減,前方去天麻、膽星,加人參、半夏。
(案2)一兒,初患嘔吐,疑其轉乳,竟嘔吐不止。脾氣大虛,此時速進參朮輩,慢驚可免。越數日,始延醫調治,不效。邀余視之,面色帶紅,已知脾陰大虧,陽無所附,故浮越於外而然,不久居之象也。一醫不解,猶云可治。余辭不治,主人強藥,勉擬後方投之。越三日而卒。
陳皮 茯苓 人參 明天麻 炒殭蠶 鉤藤 甘草
(案3)一兒,水瀉三四日不止。作渴喜飲,面色無神,手足逆冷。將成慢驚,急以實脾利水之劑投之。
白朮 茯苓 淮山藥 新會皮 甘草 車前 豬苓 澤瀉 厚肉桂
服一劑稍減,即前方去肉桂,加人參五分。
(案4)一兒,身有瘡瘍,將成慢驚,投後二劑而愈。
陳膽星 新會皮 枳殼 檳榔 竹瀝 西牛黃 法半夏 蘇子 甘草
(案5)一兒,嘔吐七日不止,已成慢驚。
白朮 法半夏 白茯苓 陳皮 甘草 鉤藤 淮山藥
服一劑後,又加人參五分。
(案6)一兒,素稟嬌弱,自幼曾患驚風,服藥愈後,因飲食不節,脾胃受傷,以致積熱未除。面色痿黃,腹痛時作,脾胃欠實,肌膚瘦削,口角微邪。此心經受熱,脾家有風,二陽相鼓,風火相摶之症。急宜清熱養陰,庶日後無癲癇之患。
天麻 膽星 川黃連 新會皮 枳實 殭蠶 防風 黑山梔 龍膽草 當歸 茯神 遠志 白附子
煉蜜為丸,每服一錢。
(案7)一兒,壯熱煩躁,汗出不止,服藥已愈。食飯太早,發熱煩躁更甚,遂至目睛少神,鼻竅開張,痰涎壅盛,狀似驚風。
淡豆豉 新會皮 膽星 鉤藤 牛黃 黑山梔
(案8)一兒,身熱僵仆,昏沉不醒,目睛上視,六脈弦而帶數。此痰涎稠黏膠固,痞塞不通,榮衛之氣不能流行,狀似瘧疾,又似急驚,不可不辨。一友以痘候治之,且云:今晚必見標矣。是晚即涼,明午又發。予以消痰丸,並進以消痰祛風之劑,不再發而愈。若作痘治,誤矣。
陳皮 法半夏 陳膽星 防風 青皮 枳殼 草果仁 粉葛根 檳榔 柴胡 黃芩
(案9)一兒,身熱兩日,每辰至酉即涼,第三日發熱至未。忽然兩目上視,手足搐掣,哭不出聲。此變瘧之候,因感邪太甚,拂鬱於內,未見其先發寒耳,若以驚風治之則誤矣。予投以消痰理氣散邪之劑。明晨果戰寒、發熱,顯然是瘧矣。
陳皮 膽星 法半夏 青防風 柴胡 前胡 青皮 江枳殼 粉葛根 黃芩
又:陳皮 膽星 法半夏 軟柴胡 青皮 黃芩 茯苓 尖檳榔 草果仁
(案10)一兒,外感將愈,曾患吐瀉。醫不知其傷食之故,故乃云:防其變為慢驚,令多進米食且以參、術補之。遂腹痛煩躁,身熱如火,舌上白苔,汗出不止。此本得之傷食挾暑,又誤服參、耆,無怪其疾之愈甚。余以香薷飲加山楂、枳實、石膏,二劑而痊。
(案11)一兒,壯熱五六日不止。困倦弄舌,咳嗽氣促,亦是時瘧。若不解散,恐熱久變成驚風也。
薄荷 陳皮 枳殼 紫蘇葉 黑元參 桔梗 黃芩 黃連 淡豆豉 粉甘草
(案12)一女,先作吐,後水瀉不止。面色㿠白,兩目露睛,吁氣昏睡,手足厥冷。此脾胃俱損,真陽消耗,陰邪獨盛之候。速宜溫補脾胃,尚無僥倖。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廣木香 肉果 木通 白芍
(案13)一兒,生五十日。氣促咳嗽,痰涎壅盛,目睛上視,哭不出聲,俗名「肺風痰喘」。此因內有熱而外有風,郁遏而釀成此症,與驚風相似,但手足不搐掣,為殊耳。綿延日久,變成驚風,不治者多矣。先投滾痰丸二錠,定後方服之。
防風 前胡 陳皮 紫蘇子、葉 甜杏仁 枳殼 黃芩 桑皮
又:服定喘、消痰、利驚、防搐。
陳皮 枳殼 蘇子 陳膽星 黑元參 前胡 桔梗 蔞仁 天花粉 枯黃芩 鉤藤 竹瀝 牛黃
(案14)一女,未及周歲。身熱夜啼,時多煩躁,多汗神昏,不省人事,兼之痰涎壅塞,驚之兆也。此內有積痰,外感風寒所致。宜清火散風,火清而肝平,肝平而風熱自退。
紫金錠
柴胡 防風 前胡 新會皮 法半夏 枳殼 黃芩 膽星 鉤藤鉤
(案15)一兒,曾以食傷脾胃,故稍有所感,便昏僕不省,手足微搐,嘔吐三四日。俟大便通後,始得甦醒,稍進飲食。此由胃家不能遊溢精氣,脾家不能運化精微,脾胃兩虛,其氣有升無降,壅遏不通,故有此症。當專理其脾胃,一切寒涼克伐在所不宜,庶日後無虛癇之患。
人參 白朮 茯苓 半夏曲 新會皮 甘草 天麻 鉤藤 川黃連 龍膽草 楂肉
(案16)一兒,目睛上視,哭聲不清,手足搐掣,但喊哭,肚上起塊,此名「奔豚」。宜順氣、消痰、防驚之劑。
橘紅 膽星 鉤藤 熟蘇子 桑白皮 黃芩 前胡 枳殼 黑元參 嫩桔梗
第二日後,痰涎壅塞,啼不出聲,舌強不能吮乳,已成慢驚。遂用赤足蜈蚣一條,蠍尾薄荷湯洗淨焙乾,蒲黃末等分,白湯送下。
(案17)一兒,十六歲。心經有熱,睡臥驚惕。以天王補心丹加減治之。
生地 當歸 茯神 酸棗仁 麥門冬 人參 白芍 元參 肥知母 石菖蒲 黃連 甘草 白芍藥
蜜丸。
(案18)一兒,身熱咳嗽,喉中痰鳴,發搐。
前胡 蘇子 杏仁 新會皮 江枳殼 防風 桔梗 桑皮 陳膽星
(案19)一兒,因發熱之後,變為慢驚,喉中痰響,眼半開半合,唇面俱紅,乃虛火炎上故也。且以手操其筋根,毫不知痛,掐入人中,稍知痛癢。痰涎壅滯,神脫之兆也,決不可治,勉擬。
竹瀝 牛黃 新會皮 法半夏 人參
服後,病勢不減,痰涎如故,必死無疑矣。
(案20)一兒,瘡後變為慢驚,眼半開半合,操其筋根,稍知痛癢。用竹瀝、牛黃,痰涎稍減。又身上生瘡,防其瘡毒入腹,故雖屬虛症,不可用參。
牛黃 竹瀝 膽星 新會皮 法半夏 檳榔 枳殼 薑汁
(案21)一兒,面色青,曾發搐二三次。慮成癇症,投祛痰清火平肝之劑。
天麻 殭蠶 川連 江枳實 鉤藤鉤 膽星 陳皮 法夏 粉甘草
蜜丸。
(案22)一兒,傷風。因嗜麵食,遂致發熱不止。目睛上竄,面青舌白,似睡非睡,脈洪而無力。胸膈尚滯,泄瀉無度,乃胃虛不能運化故也。不可純用消導。
人參 廣皮 楂肉 法半夏 陳膽星 麥芽 鉤藤 白芍
滾痰丸一枚。
(案23)一兒,壯熱七日,痰壅氣喘,腹大堅,小溲不利,鼻有黑色,虎口紋紫黑,舌乾煩躁。宜順氣、消痰、清熱。
新會皮 楂肉 江枳殼 蘇子 膽星 葶藶子 鉤藤 黑元參 牛黃 竹瀝
(案24)一兒,歲余。面色青慘,多痰,泄瀉。乃脾虛不運,肝木來侮之象也。
人參 白朮 茯苓 法半夏 新會皮 澤瀉 淮藥 炙草
(案25)一兒,三四歲。身熱痰喘,睡中時常坐起。此積熱生風也。祛痰消積為主。
前胡 桑白皮 桔梗 廣皮 川黃連 楂肉 黑山梔 黃芩 知母 白芍藥 當歸 粉甘草
諸熱總論
六脈細數,病在心腎。夫童男讀書傷於心部,並及其腎,何耶?大凡虛損之疾,不獨一類,丹溪云:喜怒不節,起居不時,飲食失宜,一有所傷,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其脾肺,脾肺虧損則不能滋榮百脈而諸證蜂起。為潮熱,為短氣,為腳軟,為咳嗽,為倦怠,為血痰,為浮腫,為惡熱、惡寒,或寒熱交作,或脅痛,或嘔吐痰沫,或不能睡,或不思飲食,或飲食不為肌膚,一皆虛損之候也。大忌寒涼克伐之劑,宜養正為先。
通用:人參 黃耆 知母 新會皮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鱉甲 白茯苓 當歸身 生地 白芍
潮熱不發於晝而發於夜,此陰分受傷也,故用歸、芍、地黃為佐。氣有生血之功,血無益氣之理,陽生則陰長,故用參、耆為君。其他如:鱉甲、知、柴皆制肝滋陰,扶所不勝耳。貝母、半夏不過解鬱、健脾、消痰,無痰則去之。若嘔吐痰沫,屬腎虛水泛者,非二藥所能治,宜地黃膏時時服之則愈,且此膏與前藥並行而不背者也。附加減於後。
脾胃不實加白朮,暫去歸、地;熱不止加青蒿;心虛加茯神、棗仁;食不化加山楂;痰、嗽加半夏曲;乾渴加麥冬、五味;汗多倍黃耆、棗仁、浮麥湯煎藥。
疳積
(案1)一兒,面黃腹脹,溲白如泔,此熱氣使然也。觀水體清而火體濁,是可辨也。
陳皮 楂肉 紫厚朴 川黃連 白芍 木通 澤瀉
(案2)一兒,面色黃萎,時嘔清水,腹痛止作有時,此蟲積也。前方加檳榔、烏梅、川楝子。
(案3)一兒,三、四歲。疳積久而不愈,面黃腹大,手足心熱,四肢瘦弱。服二三十劑未即見效,以積症無近功也。
陳皮 山楂 麥芽 川黃連 銀柴胡 知母 骨皮 白芍
(案4)一兒,面黃腹大,睡中不時啼哭,非實有驚也。因飲食不節,脾胃受傷所致,宜和中消食為主。
(案5)一兒,歲許。母亡缺乳,哺飯太早,耗傷元氣,面色痿黃,身體羸弱,又感風寒。峻投發散,恐有犯虛之戒。
柴胡 荊芥 知母 地骨皮 江枳殼 陳皮 楂肉 甘草
(案6)一兒,三歲。唇紅煩躁,項不能舉,小水不利,眼白帶紅,四肢瘦削,作渴喜飲。此乃疳家之甚症,無成法可准,因病家強藥,權以後劑投之。
陳皮 茯苓 川黃連 地骨皮 澤瀉 芍藥 楂肉
(案7)一兒,腹實且熱,兩目羞明,微有障翳,此名「肝疳」。以雞肝散服之,兼服消積藥中加池菊、穀精、膽草
(案8)一兒,腹微痛,兼潮熱往來。由傷食兼飲熱乳所致,消積藥中加知母、地骨皮、青皮。
(案9)一兒,善食、腹大、身熱、面黃、泄瀉,眼眨不已,至夜不明。余謂:競攻其積,恐脾胃愈損,宜消補兼施,並治其目。
陳皮 楂肉 川黃連 芍藥 白茯苓 白朮 蒼朮 穀精草 燈心
又服五疳丸數丸,調理半月而愈。
(案10)一兒,五歲。左目微腫,羞明淚出。乃脾火熾盛而然也。先服五疳丸十丸,空心米飲化下。接服肥兒丸十丸,再服後藥而愈。
白朮 茯苓 山楂肉 地骨皮 芍藥 膽草 川黃連 山藥
蜜丸。
(案11)一兒,五歲。兩目至夜不明,腹中微痛,定後方服之。
黃連 山楂 龍膽草 陳皮 炒麥芽 青黛 干蠶 使君肉 青皮 焦白朮 茅朮 牙皂
蜜丸。
(案12)一兒,數歲。素有食積,復因跌撲,腹痛欲死。
川楝子 檳榔 楂肉 麥芽 石菖蒲 楝根皮(搗汁入煎)
服前方,又投以烏梅湯。大便下如瘀血者二三次,痛又稍減,加桃仁、當歸、陳皮、紅花一大劑,進之甚效。再以前方去檳榔、楝根皮,調理半月而安。
(案13)一兒,七歲。有口渴、面黃、腹痛等症,因食冷粉團起,乃蟲食兼致而然。先與香稜丸十服,再進後丸藥。
廣皮 川連 麥芽 紫厚朴 地骨皮 白朮 青皮 楂肉 建神麯 使君肉 川楝
蜜丸,空心服二錢,臨臥再進一服。
(案14)一兒,六歲。由平時飲食不節,致傷脾胃,泄瀉作腫,咳嗽氣急。此為脾虛不能生肺金,《經》曰:「上盛下虛」,此之謂也。
人參 白朮 茯苓 淮山藥 煨肉果 澤瀉 桔梗
為末,另用車前三錢,煎湯去渣,調藥末一錢。
(案15)一兒,喜食茶葉,乃蟲症也。
廣皮 楂肉 建神麯 紫厚朴 麥芽 川連 白朮 雲茯苓 川楝子 蕪荑 甘草
另取花椒四兩、茶葉二兩,令炒汗出,去椒,食茶葉,令盡當愈,後果驗。
(案16)一兒,面黃、腹實,飲食少進。
陳皮 山楂 麥芽 川黃連 紫厚朴 神麯 白朮 甘草 胡黃連 白芍藥 山藥
蜜丸。
又:黃連 知母 地骨皮 白芍藥 山楂 白朮 山藥 龍膽草 新會皮 香附
蜜丸。
(案17)一兒向有積熱、骨蒸之患,綿延日久。飲食不節,起居失時,損傷胃氣。面色萎黃,身熱不止,泄瀉腸鳴,腹脹食減,困倦、盜汗,精神懶怯,身體羸瘦。此皆由脾氣敗壞,不能運化精微,積滯膠固而然。宜制肝補脾,兼消積清熱,方得全愈。若專攻其積,恐犯仲陽「內亡津液而成疳」之句也。
陳皮 芍藥 楂肉 川黃連 肥知母 地骨皮 白朮 茯苓 麥芽 軟柴胡 炙鱉甲 秦艽 厚朴 香附
連服六劑,較前稍減,但積熱未除,元氣未復,當於大補之中兼清熱消積。
人參 白朮 茯苓 綿黃耆 地骨皮 楂肉 陳皮 黃連 白芍藥 薏苡米
蜜丸。
(案18)一兒,六脈細數,肌膚羸弱,面色不榮,脾胃欠實,兼之腹痛氣滯等症。乃肝木侮脾土所致。當補脾、制肝、清心。庶日後無積熱瘧痢之患。
陳皮 楂肉 芍藥 白茯苓 於術炭 黃連 膽草 山藥 白茯神 焦茅朮 棗仁 麥芽
蜜丸。
(案19)一兒素稟嬌弱,向有積熱未除。每交夏令,常覺飲食少思,五心煩熱,冷汗如雨,身體瘦弱,骨蒸潮熱。宜補氣血藥中兼瀉火養陰,日後無虛損之症也。
生地 當歸 茯苓 秦艽肉 炙鱉甲 陳皮 香附 黃連 銀柴胡 地骨皮 知母 白芍
(案20)一兒,十四歲。患骨蒸勞熱之症。頭眩、作渴,胸膈飽悶,腰疼足軟,六脈細數。此皆心火消爍真陰,陰氣消耗,陽無所依,以致浮散於肌表之間,故成此症。《經》曰:「陰虛發熱」是也。宜滋陰養血,血旺而陽氣自制矣。
生地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麥門冬 香附 秦艽 知母 銀柴胡 軟柴胡 丹皮
(案21)一女面色痿黃兼青色,胃脘作痛。此由內有積熱,兼之惱怒所致。
青皮 檳榔 楂肉 江枳殼 臺烏藥 香附 麥芽 桔梗
(案22)一兒,十四歲。患積熱頭眩。此火在上,痰在下,火動痰升故也。宜導心經之火,祛肝臟之風。
陳皮 黃芩 黃連 龍膽草 白芍藥 防風 川芎 黑梔 半夏曲 明天麻 茯苓 楂肉
水泛丸。
(案23)一女飲食太過,腸胃受傷,骨瘦如柴,泄瀉無度,漸成丁奚,宜實脾消積。
陳皮 厚朴 山楂 川黃連 肉豆蔻 麥芽 白芍 茯苓 於術炭
(案24)一兒向有積熱未除,更兼外感。身熱稍緩,唇焦汗出,睡臥不寧,此表裡俱病。宜和解、清熱、消積。
陳皮 山楂 麥芽 江枳殼 黑山梔 柴胡 黃芩
第二日,身涼,但唇焦未痊。
陳皮 山楂 黃芩 川黃連 白芍藥 連翹 骨皮 當歸
(案25)一兒,蟲積下後,肌膚有熱,愛食乾糧,唇紅作渴而嘔。此脾陰受傷,肝火熾盛,久成疳勞。宜預防之。
芍藥 骨皮 大腹皮 茯苓 建澤瀉 白朮 烏梅
(案26)一兒,向有積熱骨蒸之患,今遇勞即發,久而不治,必成疳勞。
陳皮 山楂 芍藥 川黃連 龍膽草 柴胡 秦艽 知母 地骨皮 炒麥芽
(案27)一兒,內有積熱蘊釀,以致肌肉日漸羸瘦,手足逆冷而大便五六日一次。皆因脾陰不足。若用涼劑恐犯形寒飲冷之戒。
當歸 生地 白芍 川黃連 紫厚朴 麥芽
(案28)一兒,肌膚瘦削,大肉盡去。內熱頗甚,更兼痰涎壅盛,雖未泄瀉,已成危症,且以助脾消痰退熱之劑進。
橘紅 茯苓 貝母 山楂肉 川黃連 麥芽 前胡 芍藥 銀紫胡
(案29)一女,八歲。身熱不已,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精神減少。兼之瘡瘍,兩足甚冷,此積熱也。宜清火養陰,制肝補脾,消積。
(案30)一女面色無神,夜發潮熱,膝軟倦行,脈息虛數,此名「積蒸骨熱」。若久不治,必成疳弱。
知母 秦艽 陳皮 山楂肉 川黃連 麥芽 骨皮
(案31)一兒,面黃腹實,身熱微腫,此食積作脹。宜理脾、退腫、消食之劑。
陳皮 山楂 白朮 川黃連 建神麯 茯苓 麥芽 厚朴 淮山藥 使君肉 檳榔
(案32)一兒,肚腹實,痰嗽,驚跳,身熱。此積熱而兼外感也。
陳皮 山楂 麥芽 熟蘇子 紫厚朴 前胡 鉤藤 柴胡 肥知母
(案33)一兒,面黃額上毛豎,此積病也。
香稜散
(案34)一兒,患積熱,又兼脅痛、咳嗽。
柴胡 青皮 川黃連 白芍藥 知母 陳皮 山楂 炒麥芽 地骨皮 桔梗 前胡 甘草
(案35)一兒,十二歲。患積病,胃脘作痛,身熱,此積熱也。
山楂 陳皮 麥芽 紫厚朴 地骨皮 芍藥 甘草
(案36)一兒,面黃腹實,喉中痰鳴,此積症而兼風痰也。
香稜散,抱龍丸。
(案37)一兒,病後面色萎白,頭項有核。宜祛熱、補脾、消積、燥濕之劑。
白朮 茯苓 蒼朮 淮山藥 新會皮 山楂 建曲
(案38)一兒,素有積病,又身上生瘡,如圓眼大,不作膿。由積氣滯於脾胃所致。宜消積之劑。
山楂 陳皮 麥芽 紫厚朴 川黃連 銀花 連翹 甘草
(案39)一兒,身面俱黃,兼煩渴不止,小水頻數如血。乃食積傷脾,兼濕熱相乘耳。
陳皮 山楂 麥芽 紫厚朴 建澤瀉 木通 黑梔 川連 茵陳蒿 瞿麥
(案40)一女,十二歲。素有積熱,右脈弦數,左寸、關洪數。此心火爍肺之徵也。故其為嗽、為痰、為骨蒸內熱。宜清心火、扶脾土為要。
(案41)一兒,素有積熱,復感風寒,邪傳經絡,骨蒸潮熱,四肢倦怠,頭暈、作渴,心胸作痛,睡臥驚惕。乃飲食不節,損傷脾陰故也。法當清熱、養榮、制肝、補脾。
陳皮 當歸 知母 銀柴胡 炙鱉甲 麥冬 人參 茯苓 白芍藥 川黃連 楂肉 青皮 秦艽 淮山藥
服後稍愈,以時令炎熱,議安神補脾。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酸棗仁 山藥 白芍 川連 銀柴胡 地骨皮
(案42)一兒,十六歲。久有疳火,身體瘦小。時當夏令,咳嗽唇紅,飲食減少。宜降火清金為要,俟咳稍減再商。
元參 花粉 黃芩 黑山梔 天門冬 麥冬 川連 桔梗 新會皮
(案43)一兒,向有食積,身熱、喘嗽。曾服清脾消積之藥,下柳葉蟲數條,腹痛遂減。交夏忽胸膈大痛,痰喘如故,肌肉消瘦。此臟腑氣弱,濕熱熏蒸,漸成疳勞。
半夏 陳皮 檳榔 青皮 柴胡 烏梅
(案44)一兒,三四歲。面色萎黃,腹脹而熱,牙床疳腐,左頤下如敗卵。此形氣雖虛,因疳火炎上,補則反壅而不散,消積丸加減治之。
廣皮 厚朴 萊菔子 焦白朮 楂肉 芍藥 大腹皮 麥芽 建神麯 川連 澤瀉
又:陳皮 川黃連 芍藥 使君肉 甘草 楂肉 焦麥芽 白朮 紫厚朴
諸吐
(有虛、有寒、有熱、有傷乳、有風痰、有傷暑、有傷食)
(案1)一兒久熱不已,時見嘔吐。此脾胃受傷,兼之積熱蘊釀,真陰消爍,氣血因之耗損,恐有慢驚之慮。但痰熱內蓄,未可竟補,擬清熱養陰,佐以扶元。
人參 法半夏 新會皮 茯苓 藿香 川連 地骨皮
(案2)一兒,熱吐,下利紅積,面色萎黃,更兼腹痛。此食積下利也。
陳皮 厚朴 茯苓 白芍藥 青防風 柴胡 黃連 木通 建澤瀉 粉甘草
(案3)一兒,胸膈不寬,嘔吐黃水。此傷食而兼胃經有火也。經曰:「胃膈熱甚則為嘔」。
法半夏 黃芩 枳實 麥芽 枇杷葉 山楂肉 茯苓 竹茹
(案4)一兒身熱頭眩,噁心、嘔吐黃水,腹脹。此先傷於暑,復感風食而得也。
厚朴 法半夏 藿香 新會皮 香薷 黃連 黑山梔 楂肉 青防風
(案5)一兒,痰嗽作吐。
陳皮 半夏 柴胡 天花粉 嫩前胡 桑皮 桔梗 藿香 青防風
(案6)一兒,傷食作吐。
陳皮 厚朴 黃連 法半夏 山楂肉 麥芽 芍藥
(案7)一兒,傷食感冒,壯熱,腹脹作吐。
陳皮 厚朴 山楂肉 麥芽 川黃連 黃芩
又:人參 白朮 雲茯苓 陳皮 炙甘草 澤瀉 芍藥 淮山藥
(案8)一兒,吐不出。
厚朴 陳皮 山楂肉 藿香 法半夏 乾薑 枇杷葉
接服調理方:
新會皮 法半夏 白芍 茯苓 白朮 川黃連 淮山藥
(案9)一女傷乳吐瀉。
新會皮 紫厚朴 生薑 山楂 麥芽 法半夏
(案10)一兒,四歲。患耳疳,久服涼劑,致肌肉消瘦,唇紅作渴,嘔吐不食,泄瀉。以氣血先從耳疳而耗,繼以寒涼傷其脾胃,是以吐瀉並作也。急用獨參湯進之。俟吐勢稍緩再議。
按:嘔吐最易損及脾陰,脾主肌肉,久吐不止,自然肌肉不長;元神虛脫,虛火上炎,火燃則水竭,唇紅口渴勢所必至也。速為調治,庶圖僥倖。
人參 茯苓 廣藿香 烏梅 新會皮 生薑
(案11)一兒,吮乳即吐,目慢、神昏。乃滿而溢,非病也。以濃米飲代乳一晝夜,進後劑而愈。
陳皮 法半夏 茯苓 鉤藤 烏梅肉 殭蠶 廣藿香
(案12)一兒,面白神倦,吐乳不消。余知多乳而兼傷冷,溫胃為主。
陳皮 半夏 枇杷葉 生薑 廣藿香 木香 茯苓
(案13)一兒,暴吐,面紅作渴,屬傷暑。
香薷 厚朴 川黃連 建澤瀉 豬苓
(案14)一兒,吐黃水,胸膈飽滿。乃膈間有宿食,胃中有伏火故也。宜兼治之。
黃芩 枳實 陳皮 炒山楂 枇杷葉 麥芽
(案15)一兒,傷食,服藥稍減。又倍食以致停滯胃口,不能運化,腹痛欲吐而不能者二日。
香附 新會皮 山楂肉 麥芽 砂仁 厚朴 法半夏
(案16)一兒,不節乳食,吐不止,斷乳服藥而愈。但面白神倦,喜睡安靜,中氣猶未足也。大補脾胃為主。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淮山藥 藿香 米仁 車前 建澤瀉
(案17)一兒,吐後復瀉,身微熱。乃脾胃兩虛所致。
人參 白朮 淮山藥 廣藿香 生薑 柴胡 法夏 粉甘草 新會皮
(案18)一兒,吐後,唇紅面黃,精神困乏,微腫。此水乘木侮之象,吐傷脾陰故也。實脾為主,利水伐肝佐之。
白朮 茯苓 新會皮 法半夏 米仁 木通 芍藥 淮山藥
(案19)一兒,素稟怯弱,因傷乳吐後,精神困倦,喜睡少食。定後方以固其脾,庶後無虛症之患也。
人參 白朮 薏苡米 淮山藥 炙草 白芍 陳米
共為末白湯調服。
(案20)一兒,夏月傷暑,夜啼不止,諸醫莫療。余問其:「大便通乎?」曰:「已三日不去矣。」用導法通之而安。
按:此症如誤用紫金錠,是以火濟火也,醫者慎之!
(案21)一兒感暑,身熱、嘔吐。用藿香茶調、益元散一服,身熱稍減,嘔吐未止。
白朮 柴胡 新會皮 紫厚朴 藿香 香薷 山楂 粉甘草
(案23)一兒,久熱不止,時見嘔吐,雖脾胃兩傷,不可竟補,因有痰熱內蓄,外邪未盡耳。宜清熱養陰之中,兼佐止嘔扶元之劑。
人參 茯苓 新會皮 地骨皮 法夏 黃連 藿香
反胃
(案1)一兒始以食積停滯下焦,又感寒氣鬱伏於腸胃,致朝食暮吐,小腹實而大便堅。《經》云:「朝人入出,是無火也。」潔古云:「朝入暮出,名下焦吐,皆本於寒。」今脈息遲緩,正合此症。用溫胃、順氣、通便之劑。
陳皮 香附 法半夏 紫厚朴 檳榔 丁香 木香 江枳殼
服二劑後,加桂三分、吳萸五粒。
(案2)一兒,素有積症,腹大而實。至春患脾泄,至夏飲食大減,延至九月,食積作嘔,純是餿酸清水,甚至水漿盡嘔,干食可納。此乃胃中有火,膈上有痰,氣逆者則㳅出清水,連乾者盡吐,火氣炎上故也。《經》云:「諸嘔吐酸,皆屬於火。」此兒向多怒氣,因氣鬱傷脾,怒結傷肝,肝火炎上所致。兼見大便堅,小便澀。皆鬱火為患,未可溫補。
陳皮 楂肉 江枳殼 白茯苓 甘草 青皮 香附 法半夏 鮮竹茹
泄瀉
(案1)一兒,半歲許。患泄瀉,色黃而有沫,將及月餘。面色如常,此吮母壞乳所致。宜補脾順氣,佐以消風。
白朮 茯苓 新會皮 淮山藥 米仁 甘草 木通 青防風 建澤瀉 木香
(案2)一兒,身熱,腹實,瀉而作痛,此「積症」也。
楂肉 陳皮 厚朴 白茯苓 制香附 白芍 木通 澤瀉 細青皮
服後,病勢如故,不敢過用克伐之劑,恐成慢驚也。
木通 澤瀉 甘草 雲茯苓 嫩桔梗 前胡
(案3)一兒,腹實作瀉。
上午用參苓白朮散,下午用四苓湯。
(案4)一兒,傷食作瀉,肚腹膨脹。
新會皮 柴胡 萊菔子 楂肉 防風 芍藥 豬苓 建澤瀉 赤茯苓 麥芽 車前
(案5)一兒,久瀉不止,肛門脫出。此脾土衰弱,真元下陷也。《經》云:「實熱則大腸閉結,虛寒則肛門脫出。」法當補脾而兼以升提。
人參 白朮 雲茯苓 綠升麻 楂肉 陳皮 芍藥 淮山藥 軟柴胡 燈心
如小便欠利,加澤瀉、車前;盜汗加黃耆;作渴加烏梅;腹膨脹加木香。
(案6)一兒,水瀉不止。用五苓散加芍藥、木通、廣皮。
(案7)一兒,白瀉後潮熱。
芍藥 厚朴 山楂肉 新會皮 麥芽 澤瀉 甘草 川黃連 煨肉果
(案8)一兒,二歲。身熱不食,腹脹潮熱,瀉後有積,面黃身弱。
陳皮 山楂 萊菔子 紫厚朴 麥芽 香附 川連 大腹皮
(案9)一兒,水瀉,身熱。四苓散加木通、山楂肉、軟柴胡、葛根
(案10)一兒患傷食吐瀉,理宜斷乳谷,投以消導。乃竟以寒涼雜進乳食,以致身熱、腹熱,愈治愈劇。仍以消食定吐為主。
陳皮 厚朴 山藥 青防風 廣薷香 麥芽 法夏
服二劑後,吐減熱除。但面部腫滿。投以參苓白朮散而安。
(案11)一兒,因乳食傷,久瀉不止,自汗,睡臥不安,神思困倦,將成慢驚。急當補脾寬氣,以待胃氣之復。
陳皮 山楂肉 麥芽 香附 建澤瀉 茯苓 焦白朮 芍藥 肉果
服後,泄瀉稍減,因脾氣困頓,必須大理脾氣,方可無虞。
人參 白朮 陳皮 建澤瀉 車前子 茯苓
(案12)一兒,四歲。瀉久,日十餘行,間發潮熱,唇紅作渴,面瘦,腹如鼓,喜其善飯。丹溪云:「善食而瘦者,胃有伏火也。」若竟投參、朮、訶、果,必致不救,當先用消食破積藥,次投平胃散加茯苓。
川連 楂肉 建神麯 焦麥芽
兩劑而瀉減,後以五疳丸調理而愈。此係實證似虛,不可防其「慢驚」而投以溫補。
(案13)一兒,因濕熱下流,故四肢作痛,今又腹痛而瀉。
陳皮 山楂肉 厚朴 芍藥 細青皮 木通 建澤瀉 檳榔
(案14)一兒,兩日前水瀉,至第三日身發壯熱,面赤唇紅,防驚。
柴胡 乾葛 青防風 荊芥 新會皮 前胡 蘇子 山楂肉 木通
(案15)一兒,久患骨蒸潮熱,左脈無力,右脈弱而細小,泄瀉,身疼,手足麻木,消瘦,面色無神,睡則盜汗,遇食則脹。此氣血損傷,脾氣敗壞,漸成勞瘵。過用清涼恐損脾氣,宜實脾啟胃。
白朮 茯苓 新會皮 廣藿香 香附 黃連 山藥 甘草
服後諸症俱減,惟飲食仍脹,而噁心內熱更甚。此虛火炎上,脾陰困頓而不能宣降耳。
白朮 陳皮 白茯苓 川黃連 桔梗 秦艽 山藥 地骨皮 廣藿香 生薑
(案16)一兒,水瀉不止,手足冷,作瀉。此暴瀉損陰,防變慢驚,因尚有熱伏於內,故未可驟用止瀉之劑。
辰砂六一散 茯苓 豬苓 焦白朮 建澤瀉 川連 防風 木通
(案17)一兒,不節生冷,脾土有傷,瀉下如木樨色,日或一次,或二次,此係食積釀瀉。以久瀉之後,雖宜大補,然積滯未盡,不可驟用人參,宜消補兼施。
白朮 茯苓 建澤瀉 芍藥 淮山藥 厚朴 陳皮 粉甘草
服後積滯稍減,去厚朴、芍藥,加防風、車前、生薑。又隔一日,積已盡,即加人參,三劑而愈。
(案18)一兒,乳食過多,久瀉不止,自汗神倦。慮其變成慢驚,宜扶脾為主。
白朮 陳皮 香附 白芍藥 山楂肉 肉果 澤瀉
服後瀉雖少減,然元氣虛甚。宜異功散加味治之。
人參 白朮 雲茯苓 淮山藥 甘草 肉果 澤瀉 杜車前
(案19)一兒腹不痛,水瀉不已,神思困倦,飲食不進,《經》云:水泄而腹不痛者是濕。此因坐臥濕處,恣飲水漿,以致濕傷脾土。宜燥濕健脾,平胃散加味治之。
茅朮 厚朴 新會皮 山楂肉 甘草 木通 肉果
(案20)一兒,泄瀉,微有積,身熱、腹痛。乃傷食而復感風邪所致。宜兼治之。
柴胡 防風 山楂肉 麥芽 紫厚朴 豬苓 澤瀉 杜車前
服後熱退,去防風、柴胡。又積盡除,減厚朴,加參、朮、茯苓、山藥、肉果,四劑而安。
(案21)一兒,水瀉作渴,此因冷熱相摶,脾胃不和,致陰陽不分。四苓散加味治之。
白朮 茯苓 豬苓 建澤瀉 川黃連 木通 防風
(案22)一兒,素啖生冷,寒氣隔於腸胃,遂洞泄不止,六脈沉微。法當溫補而兼利水止瀉之劑。
陳皮 茯苓 山藥 杜車前 建澤瀉 煨姜 肉果 白朮 炙甘草
(案23)一兒,秋初暴瀉,面紅口渴。此傷暑而兼食積也。香薷飲加減治之而安。
香薷 厚朴 川黃連 新會皮 麥芽 甘草
(案24)一兒,瀉後面白無神,頭不能仰舉,身熱、作嘔。因瀉久而元氣虛憊所致。當專補脾胃,理中湯加減主之。
人參 茯苓 炙甘草 煨姜 淮山藥 藿香
(案25)一兒,身微熱,印堂青紅相雜,夜臥不安,泄瀉。
防風 芍藥 川黃連 雲茯苓 木通 澤瀉 甘草
(案26)一兒,久瀉不止,腸鳴,小水不利,飲食少進,右脈按之無力,左關弦長而數。此肝木乘脾,氣陷於至陰之所,有克賊而無發生之意。理宜和中、溫胃、回陽,佐以分利水道,使脾能健運,再商後法。
人參 白朮 茯苓 淮山藥 炙甘草 澤瀉 乾薑 升麻 甜肉桂
(案27)一兒,久瀉之後,四肢虛腫,肚腹作脹。此土虛而不能制水故也。當補中、行濕、利水,兼理乳積,養其正氣。脾實則腫脹自愈,若投峻厲之品,多致不起。
人參 白朮 茯苓 新會皮 法半夏 山楂肉 厚朴 木通 澤瀉 大腹皮
(案28)一兒,瀉後腹脹足腫,《經》曰:脾主行氣於三陰,脾傷則三陰之氣不行,故驟然腫脹。宜利水為主。
陳皮 厚朴 澤瀉 杜車前 大腹皮 茯苓 蘇子
服二劑,諸症少減,再服實脾補元之劑而愈。
附:啟脾止瀉丸(凡久瀉不止可服此方)
白朮 茯苓 山藥 訶子肉 煨肉果 扁豆 木香 龍骨 赤石脂
為末白湯調服二錢
(案29)一兒,面赤少神,瘦弱,不時泄瀉,咳有微痰。乃脾胃虛而不能生金。宜戒生冷,避風寒,投以六君子湯加味治之。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法半夏 會皮 山藥 澤瀉 炙甘草
服後泄瀉未除,此脾胃真元下陷也。加乾薑以溫之,柴胡以升之。
服後去柴胡,加升麻、肉果,四劑而愈。
(案30)一兒,飲食不易消化,胸膈脹,便泄,身熱。此由飲食不節,損傷脾陰所致,《經》曰:「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治宜升其清而降其濁而症自愈矣。
陳皮 楂肉 建神麯 紫厚朴 車前 澤瀉 枳殼 青防風 軟柴胡
服二劑,諸症減半,進健脾利水之劑而痊愈。
吐瀉
(案1)一兒,數歲。始因食積,一醫昧於「衰其半而止」之句,峻用苦寒消導,遂洞泄不止,繼增嘔吐。余謂:「吐瀉乃脾胃兩傷,舍溫補別無他法。」以六君子湯投數劑而安。
(案2)一兒,吐瀉不止,面白無神。宜健脾養胃為主。
白朮 陳皮 茯苓 紫厚朴 廣藿香 楂肉 甘草
(案3)一兒,吐瀉不愈,唇紅煩渴,目慢神昏。投以實脾定吐之劑。
防風 白朮 茯苓 白芍藥 枇杷葉 藿香 車前 澤瀉
服二劑而吐瀉止。又服參苓白朮散,兩許而愈。
(案4)一兒,吐瀉交作,身與腹俱熱,醫不知戒乳,反進寒涼,冀其除熱,愈治愈劇,余以消食止吐投之。
新會皮 法半夏 厚朴 楂肉 藿香 青防風 焦麥芽
(案5)一兒,先傷於食,復感暑邪,吐瀉。
黃連 香薷 厚朴 山楂肉 細木通 澤瀉
(案6)一兒,吐瀉腹實,醫用寬氣消食之藥,愈加脹滿,手足逆冷,氣粗作渴,不能睡臥。此土衰而水來侮之。以四君子湯加陳皮、厚朴、車前、炮姜,二劑而安。
(案7)一兒,吐瀉腹實。此係食積傷脾。余先令節乳,投以消導。
楂肉 麥芽 建神麯 紫厚朴 澤瀉 黃連 芍藥 新會皮
(案8)一兒,久瘧之後,失於調理,脾胃虧損已極,吐瀉交作,身熱不乳,危症蜂起。宜溫補而佐以防搐之劑。
人參 白朮 茯苓 熟附子 煨肉果 鉤藤 法夏 甘草 廣橘紅 加煨姜大棗
(案9)一兒,患吐,繼增水瀉,面㿠白,目睛露,吁氣昏睡,手足厥冷。真陽消耗之候也。速宜溫補。
人參 白朮 茯苓 淮山藥 煨肉果 木通 建澤 瀉木香 甘草
痢疾
(案1)一兒,七八歲。初起外感出汗,繼而瀉下如西瓜汁,腹痛身熱,飲食不進。此痢兼外感也。因其腹痛,先用白芍一兩煎湯,時時服之,隨後進:
枳殼 陳皮 檳榔 山楂肉 焦麥芽 厚朴 豬苓 澤瀉 細木通 川黃連 芍藥 前胡 柴胡 石蓮肉
服後,腹痛愈甚,前方加延胡、木香、黃芩。
又:身熱稍減,前方去柴胡,加藿香。間進辰砂六一散、燈草湯調服。去延胡。
又:腹痛下利少減。但飲食未進,夜多冷汗。前方去枳實、前胡。
又:痢減,食進。服茯苓、山藥、木香、木通、黃連、車前、檳榔、甘草、燈心
又:山藥、茯苓、人參、陳皮、甘草、楂肉、煨姜。
(案2)一兒,下血不止,腹不痛。《內經》所謂「結陰」之症,實非痢也。此係飲食過度,損傷脾陰,陰氣內結,不能外行,滲入大腸故也。
陳皮 白朮 茯苓 山楂肉 紫厚朴 生地 歸身 白芍 地榆炭 粉甘草
(案3)一兒,久利不止,腹不痛。
煨肉果 煨訶子 煅龍骨 木香 炮姜
為末參湯下。
腹痛者非所宜也。以藥性太澀,恐滯其氣而反增他病耳。
(案4)一兒,患血利,自夏至冬未愈。始因濕熱,繼多感冒。血利者,風邪傷肝血也。法當補虛養血,虛回而利自止。
生地 當歸 白芍 地榆炭 炒阿膠 人參 防風 肉果 軟柴胡 廣木香 陳皮
(案5)一兒,久利,元氣大虛,腸胃不能禁固。曾服參、術輩,佐以固澀之藥,終不能效。診脈虛浮,四肢倦怠,鼻煤目坎,危險何疑?急用理中湯,仍佐以固澀之劑。幸高明裁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炮乾薑 白芍 木香 烏梅 訶子肉 罌粟殼
(案6)一兒,久利腹痛。此熱鬱大腸,血虛作痛也。服歸、芍、香、連,痛勢稍減,幸六脈和平,可無他慮。擬和血理氣法。俟腹痛全愈,然後議補。
當歸 白芍 地榆炭 木通 雲茯苓 厚朴 甘草 山楂肉
(案7)一兒,久患食積下利,身有微熱。此脾氣虛損而邪易湊也。《經》云:「風邪入胃,則下利膿黏。」
乾葛 防風 前胡 焦白朮 白茯苓 黃連 澤瀉 甘草
(案8)一兒,下利紅白,腹不甚痛,只不作渴而小便赤澀。因平時喜弄冷水,濕傷脾故也。
蒼朮 厚朴 陳皮 白芍藥 川黃連 木通 澤瀉 車前 粉甘草
(案9)一兒,歲許。身熱腹痛,下利紅白相兼,裡急後重,弩力則如搐,小便不利,驚風將至之兆。
枳殼 檳榔 厚朴 川黃連 鉤藤鉤 陳皮 山楂 芍藥 細木通
服後稍減,去檳榔、枳殼、厚朴,加人參。是晚連去數次,或清瀉,或兼積。次早視之,手足搐掣,身熱汗出。此脾虛生風,已成慢驚之候,急進獨參湯。恐未能達,續進牛黃一分、人參八分、煨姜一片,徐徐服之。俟胃氣平復,方可無虞。
(案10)一兒,先患水瀉,繼增血利,裡急後重,飲食不思,更兼身熱。此脾傳腎,難愈之症。故以養陰和氣,清熱開胃之劑投之。
陳皮 厚朴 茯苓 白芍藥 川黃連 藿香 木通 澤瀉 杜車前
(案11)一兒,患赤白利二十餘日,腹痛身微熱,作嘔脫肛,更兼浮腫。種種見症,皆是脾陰不足之候。《經》曰:「胃虛則嘔」,又曰:「虛則肛門脫出。」法當議補,所謂「虛回而利自止」矣。
人參 茯苓 川黃連 白芍藥 厚朴 陳皮 藿香 廣木香 烏梅肉 甘草
(案12)一兒,患水瀉,失於調治。至八月初,下利無度,赤白相兼,身熱,裡急後重。雖久利之後,脾氣大損,以積滯未盡,未可驟補,豈堪止澀乎!宜行血調氣,佐以升提。
陳皮 川黃連 白茯苓 柴胡 地榆 山楂 當歸身 廣木香 生地 白芍 升麻 粉甘草
(案13)一兒,久利,腹痛,有血兼黃色。
楂肉 麥芽 厚朴 江枳殼 白芍藥 地榆 川連 澤瀉 細木通
(案14)一兒,久利,脾胃已虛而又為飲食所傷。以致胸腹作脹,身發潮熱。一友欲施補法,養正除邪,雖屬正論,但胸膈未寬,先宜消導。
香附 厚朴 陳皮 萊菔子 焦白朮 茯苓 檳榔 青皮 軟柴胡 粉乾葛
(案15)一兒,患利,又外感風邪,憎寒發熱。宜和解。
柴胡 乾葛 山楂肉 新會皮 黃芩
附:治一切危利,無論新久,裡急後重,脫肛噤口,屢試屢效,宜敬珍之。
陳皮(一錢) 楂肉(一錢二分) 麥芽(一兩) 川黃連(一錢) 白茯苓(一錢二分) 澤瀉(一錢二分) 車前(一錢二分,包,打) 地榆(一錢,血利可加) 炙甘草(三分)
水二鍾,加炒黃米一撮、煨姜二片、大棗一枚、熟砂仁末八分、燈心三十根,煎六分,不拘時服。
又,初利方:
生大黃(一兩) 檳榔(一兩) 木香(五錢)
蜜丸。
又,久利方:
人參 茯苓 陳皮 芍藥 甘草
又,向東南椿根皮,去粗皮,曬,為末,神麯漿丸,名固腸丸。
外感
(案1)數歲,一兒。始因外感風邪,惡寒發熱,服消食、發散之劑,經旬不解。此係熱傷元氣,不得再進表藥,以滋陰之劑投之。
柴胡 淡豆豉 黃芩 元參 天花粉 知母 地骨皮 陳皮
服二劑,諸症俱減,惟身熱未除。不與藥,以寒涼不宜多邊耳。宜節飲食、避風寒為要。
三日後,熱至午後方涼,作止有時。竟以骨蒸勞熱治。
知母 地骨皮 銀柴胡 柴胡 黃連 山楂 粉甘草
如熱而不止,前方加鱉甲、青蒿、黃耆。
(案2)一兒,感冒發熱。
羌活 乾葛 防風 紫蘇葉 陳枳殼 陳皮 山楂 麥芽 粉甘草
(案3)一兒,傷食感冒,身熱將愈,遍身發生淡紅風塊。自此而餘邪盡泄,可無積瀉之患矣。不必洗浴。
薄荷 防風 荊芥穗 羌活 山楂肉 蟬衣 甘草
(案4)一兒,十四歲。素有骨蒸盜汗。因知識已開,相火妄動,以致身熱盜汗,肢體瘦削。宜滋陰降火,若作外感治,誤矣。
生地 歸身 白芍 川黃柏 地骨皮 知母 秦艽 白朮 白茯苓 新會皮 甘草
(案5)一兒,發熱煩躁,口燥唇乾,脈兩寸浮數。此外感風邪所致。
淡豆豉 薄荷葉 黃芩 山梔 黃連 江枳殼 新會皮 甘草
(案6)一兒壯熱煩躁,汗出不止,服藥已愈。後更發熱,遂至鼻竅開張,痰涎壅盛,狀似驚風。
淡豆豉 黃連 黑山梔 陳皮 山楂 犀牛黃 膽星 鉤藤鉤
(案7)一兒,惡風發熱,六七日不解,食減面黃,語言懶怯,手心熱。此外感而兼內傷之症。
乾葛 紫蘇葉 黃芩 黑山梔 楂肉 陳皮 粉甘草 生薑
(案8)一兒,患積熱症。服藥愈後,失於調補,以致元氣虛損,變成骨蒸盜汗等症。雖積未盡除,不宜再消。
陳皮 厚朴 麥芽 川黃連 白芍藥 知母 甘草 楂肉 地骨皮
服四劑,諸症減半。又服六君子湯加減而愈。
(案9)一兒,面黃體瘦,潮熱不止。
陳皮 楂肉 當歸身 原生地 柴胡 知母 秦艽 地骨皮 粉甘草 銀柴胡
(案10)一兒,七八歲。發熱數日,或疑為瘧,投清皮飲不效。余診其脈,俱虛數。惟右關沉滑,每至夜則發熱,交子刻必有汗,此名積症盜汗。
秦艽 知母 銀柴胡 地骨皮 柴胡 山楂 黃連 綿黃耆
(案11)一兒,數歲。骨蒸發熱,飲食少進,元氣虛憊。
秦艽 知母 銀柴胡 地骨皮 黃連 山楂 陳皮 炙鱉甲 白芍藥 茯苓 白朮 香附
用烏骨雞去毛,雜酒煮爛,入前藥打和,加煉白蜜丸,白湯空心下一錢五分。
(案12)一兒,疳痢愈後,極宜大補脾土,滋養氣血,日後可免虛熱之患矣。乃綿延日久,飲食不為肌膚,五心煩熱,足酸唇紅,夜汗,額露青筋。皆因積熱內熾,脾胃兩虛所致。
白朮(二兩) 茯苓(一兩半) 川連(一兩半,酒炒) 淮山藥(一兩半) 益智仁(一兩半,炒) 人參(六錢) 炙草(四錢) 米仁(二兩,炒) 白芍藥(二兩,酒炒) 建蓮肉(三兩) 新會(二兩)
神麯糊丸,白湯下,早、晚各三錢。
(案13)一兒,五歲。身熱不止,見有紅斑。
乾葛 柴胡 荊芥穗 青防風 淡豉 山楂 枳殼 炒麥芽
服一劑,大汗,即前方去防風,加前胡。身涼脈靜,神思頗爽。
又:前胡 桔梗 黃芩 白茯苓 地骨皮 陳皮 鉤藤 甘草
(案14)一兒,傷風后,飲食不進,睡臥昏沉,手足逆冷。此大虛之候。宜服助脾開胃,以扶元氣。
人參 藿香 淮山藥 陳皮 炒黃米
(案15)一兒,身熱咳嗽,喉中有痰。此外感所致。
荊芥 防風 前胡 法半夏 江枳殼 山楂 陳皮 桑皮
(案16)一兒,身熱腹實。此外感風邪,內傷飲食也。
柴胡 荊芥 防風 山楂肉 江枳殼 厚朴 陳皮
(案17)一兒,身熱嘔吐,喉中痰鳴,大便涎稠。此風邪搏於腠理。
防風 荊芥 陳皮 江枳殼 山楂肉 前胡 桔梗 甘草
(案18)一兒,身熱面熱,咳嗽。
荊芥 防風 前胡 粉乾葛 軟柴胡 蘇葉 枳殼 山楂
(案19)一兒,身熱腹實,嘔吐。宜解表消導。
柴胡 葛根 荊芥 青防風 江枳殼 陳皮 楂肉 前胡
(案20)一兒,身熱如火,鼻紅,腹實拒按。此飲食停滯於內,風邪搏激於外,宜解表消導。
荊芥 防風 柴胡 紫厚朴 江枳殼 陳皮 楂肉
(案21)一兒身熱,胃口實,按之疼痛,服藥即吐。乃夾食傷寒也。
山楂 香附 江枳殼 新會皮 柴胡
服後,身熱稍減,胃口仍實。
柴胡 陳皮 法半夏 山楂肉 甘草
又:嘔吐除,身熱稍減,宿食消。
前胡 黃芩 麥芽 新會皮 法半夏 甘草
(案22)一兒,夾食傷寒五六日,身熱不減,口中呻吟,咳嗽抽搐,眼閉汗出。醫用滾痰丸,下痰涎而熱仍未除,此邪氣壅滯於內,宜服消痰理氣,退熱消食之劑。
陳皮 楂肉 淡豆豉 桑白皮 前胡 桔梗 枳殼 鉤藤鉤 粉甘草
(案23)一兒,身熱,發紅腫塊瘰。
荊芥 防風 連翹 赤芍藥 天花粉 元參 陳皮 柴胡 粉甘草
(案24)一兒,胎熱,復感風邪,痰鳴氣急,重舌。
前胡 黃芩 連翹仁 新會皮 赤芍 滑石 木通 粉甘草
(案25)一兒,感冒,真氣未復,又重感於邪,左脅作痛,時覺畏寒、潮熱,咳嗽有痰,面青神倦,似瘧非瘧。宜疏肝邪,理痰咳。
柴胡 青皮 前胡 粉葛根 新會皮 黃芩 法夏 花粉
服二劑,身熱已減。乳母不守禁忌,又復感,至三更忽發壯熱,戰慄悶倒。予起視之,六脈洪數,面紅氣促。非大汗不能見效,即前方加麻黃、羌活,所謂「急則治其標」也。
又:久病之後,元氣已虛,故外邪雖散而咳嗽未除,不宜多服煎劑,恐損脾氣,無以生肺金耳。當大劑煎膏,頻服勿懈。
元參 白茯苓 川貝母 陳皮 法夏 紫菀 焦米仁 肥知母
煎成膏,日服數次,東垣所謂「在上者不厭頻而少」是也。
瘧疾
(案1)一兒,數歲。久患瘡瘍,氣血耗損。繼患瘧疾,月餘方痊,然猶間有潮熱,小腹有塊如覆杯,痛不可忍,肌膚瘦削,更兼嘔吐。此係久瘧耗損脾陰不能運行津液而成也。議參耆鱉甲飲。
人參 黃耆 炙鱉甲 銀柴胡 知母 陳皮 法夏 地骨皮 嫩青蒿 茯苓 秦艽
服數劑而諸症減。又進調理脾胃而愈。若不審虛實再行克伐、消塊、退熱之藥,輕者成勞;重者致死。慎之、戒之。
(案2)一兒,歲許。寒熱間日而作,面黃唇白,額露青筋,夜不安睡。總屬虛象,先與抱龍丸四粒,日進一丸。間服煎劑。
人參 白朮 茯苓 新會皮 法半夏 炙草 柴胡 知母 地骨皮
(案3)一兒,瘧發半月未止,面黃食少。元氣已虛,宜扶脾、消痰、清熱為主。若再進青皮、檳榔輩,恐犯虛虛之戒。
白朮 茯苓 甘草 新會皮 法半夏 柴胡 知母 厚朴 山楂肉
(案4)一兒,胎瘧數發,手足面部俱浮腫。
六君子湯加厚朴、柴胡、知母、地骨皮、姜皮。
又:諸症如前,去厚朴,加銀柴胡、人參一錢。
又:腫勢稍減,前方去柴胡,加鱉甲、人參一錢二分,調理半月而痊愈。
(案5)一兒,瘧久,面腫腹脹,下積垢,小水不利,飲食減少。先投截藥以治其瘧,後服:
白朮 茯苓 淮山藥 川黃連 陳皮 甘草 白芍 紫厚朴 建澤瀉 柴胡 木香
(案6)一兒,發熱,僵仆不省,兩目斜視,狀似驚風,乃發瘧之兆。先進下痰藥一丸,隨服後劑,五六發而愈。
陳皮 法半夏 柴胡 黃芩 草果仁 枳殼 小青皮 檳榔 防風 粉乾葛 膽星
(案7)數歲一兒,瘧後月餘,面黃,自汗,身熱,小便後有血,此熱傷陰分。宜養血滋陰。
熟地 當歸 赤芍 秦艽肉 軟柴胡 知母 地骨皮
(案8)一兒,瘧後失於調理。隔二三月,忽然腫滿,小便頻數,氣喘。皆土弱不能制水。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新會皮 蘇子 澤瀉 車前
(案9)一兒,身熱兩日,每晨至酉刻方涼。第三日熱至未時,忽兩目上視,手足搐掣,哭不出聲,狀似驚風。乃變瘧之候,因感邪太重,拂鬱於內,未見其發寒耳。先以消痰、理氣、散邪之藥投之。明日果戰寒、發熱,瘧症顯然矣。
陳皮 法夏 膽星 青防風 軟柴胡 前胡 青皮 黃芩 江枳殼 粉葛根
服後,即前方去葛根、前胡,加桔梗、檳榔、草果、茯苓。
大凡小兒稟氣未足,不能勝其邪。頑痰膠固,榮衛之氣不行,狀似驚風而實瘧也。須細辨之。
(案10)一童,春間患瘧,愈後時常腹痛,從下而上。漉漉有聲,六脈虛小,不合時令。此脾經有積而瘧後失於調理。致脾虛拂鬱不能宣暢也。宜扶脾補元,兼養心血。
人參 白朮 茯苓 淮山藥 建澤瀉 陳皮 芍藥 木香 酸棗仁 石菖蒲 甘草
(案11)一兒,數歲。瘧愈幾月,復先寒後熱。乃元氣虛弱而然,以骨蒸治。
銀柴胡 地骨皮 黃芩 白芍 青蒿 肥知母 軟柴胡 陳皮 秦艽 山楂
(案12)一兒,瘧數發後,每下午不寒而熱。此癉瘧也。因外邪未盡,不可驟進寒涼。
柴胡 黃芩 雲茯苓 陳皮 當歸 山楂 知母 地骨皮
(案13)一兒,瘧久。面色㿠白。元氣耗散,脾土損傷。投以六君子湯加減治之。不用截法,恐傷真氣也。
人參 陳皮 山楂 地骨皮 肥知母 黃芩 法夏 白朮 軟柴胡
(案14)一兒,久瘧後,腹大如鼓,陰囊腫,小便利而大便五六日不解。醫用豬苓、澤瀉等藥,小便愈清,大便愈結。蓋久瘧之後脾為木乘,以致不能運化精微,故脹滿。況小便本利而更利之,則胃中枯燥而大便愈不通矣。宜補脾胃藥中少加肉桂,使其性熱下行。況木得桂而枯,木衰則土實,傳化如常矣。
人參 白朮 茯苓 甜肉桂 淮山藥 米仁 芍藥
(案15)一兒,患瘧久久,成骨蒸勞熱。
人參 白朮 茯苓 秦艽肉 肥知母 歸身 白芍 黃柏 地骨皮 炙鱉甲 棗仁 麥芽
(案16)一兒,瘧後患咳嗽,聲嘶食減,氣促汗出,兩脅作痛,吐出膿血俱極臭穢。明是「肺癰」,系火氣炎止,燒爍肺金而然也。宜保肺氣、助脾土、苦寒溫補均非善治。
阿膠 桔梗 川貝母 白茯苓 米仁 百合
(案17)一兒,瘧疾八九日。邪氣將散,元氣已損。當扶其胃氣,滋養元神為主,六君子湯加減。
人參 白朮 茯苓 新會皮 法半夏 柴胡 知母 骨皮 炙甘草
(案18)一兒,瘧愈後,身熱唇焦,手足搐掣,咳嗽作嘔,腹痛自利。曾服參與牛黃,身熱稍減,第腹實之甚。此外感而兼傷食,宜清火、消痰、順氣、鎮驚之劑。
柴胡 前胡 防風 嫩桔梗 新會皮 山楂 芍藥 茯苓 鉤藤鉤 陳膽星 黃連 木通
(案19)一兒,瘧疾稍愈,間或發熱,腹有微積,此食積相兼之候。今面目浮腫,小水不利,脾氣嬌弱,餘邪未盡,不宜峻補,擬補中兼利水之劑。
人參 何首烏 柴胡 法半夏 澤瀉 車前 地骨皮 豬苓
(案20)一兒,瘧愈後,身體尫羸。不逾旬,復發,面目虛浮,小便如血。此積症而兼淋也。
白茯苓 白朮 山楂 麥門冬 木通 川黃連
(案21)一兒,患瘧,每發於下午。
柴胡 法半夏 白朮 白茯苓 山楂 知母 地骨皮 陳皮 粉甘草
(案22)一兒,身發紅點,仔細視之,非痘非痧,驗其外,身不熱,六脈弦,瘧症將發之兆。次日果作。
荊芥 防風 紫蘇葉 陳皮 山楂肉 甘草
(案23)一兒,每午後發瘧,面色萎黃,腹實。因寒熱太過,真陰耗損。治以癆症相參。
柴胡 陳皮 山楂 紫厚朴 地骨皮 川連 知母 甘草
(案24)一兒,瘧久,面足虛浮,不思飲食。以脾陰耗損,陽無所依而浮散於外也。
陳皮 山楂 知母 地骨皮 紫厚朴 柴胡 川連 甘草
(案25)一兒,瘧疾,先寒後熱,將及八發。
檳榔 草果 青皮 山楂肉 白茯苓 黃芩 白朮 甘草
(案26)一女,久瘧不止,元氣虛憊,復感寒邪。先宜和解。
柴胡 防風 黃芩 草果仁 法半夏 青皮 川芎 白芍 粉甘草 新會皮 香附
(案27)一兒,十四歲。素稟薄弱,久瘧不止。食少神倦,乃心脾不足。宜扶元補脾,滋陰降火。
生地 當歸身 白芍藥 茯神 棗仁 遠志 炙鱉甲 秦艽肉 知母 骨皮 人參 焦白朮 川黃連 甘草
(案28)一女,痘後元氣未復,起居、飲食不節,變為瘧疾。法當祛邪、消導。連服不效,且痰喘氣促,面白無神,四肢浮腫。宜理脾、消導、清熱,佐以扶養元氣。
人參 半夏 陳皮 白茯苓 龍膽草 蘇子 柴胡 知母 地骨皮 山楂肉 生薑
(案29)一兒,患瘧,但熱無寒,月餘變成骨蒸潮熱。宜扶養元陰為主。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身 白芍藥 柴胡 知母 秦艽 炙鱉甲 地骨皮
附:瘧久不愈方
青皮 山楂 藿香 法半夏 白茯苓 白朮 陳皮 香附 紫蘇葉 肥知母
又:調理方
山楂 茯苓 知母 地骨皮 枯黃芩 陳皮 半夏 當歸
瘧後面色少神,大便艱澀,腿腳痠軟,時覺虛熱。此榮衛之氣未舒。當大補氣血,八珍湯去地黃,加知母、地骨皮。
瘧久虛甚,形消肉削,服煎劑,丸料不應者,將此方加減煎成膏服之。可免骨蒸咳嗽之患。
黃耆 白朮 米仁 白茯苓 當歸身 熟地 白芍 麥冬 銀柴胡 地骨皮 秦艽 鱉甲 知母 川黃連 酸棗仁 楂肉
卷下
咳嗽
(案1)一兒,感風食鹹味,其嗽便發,發時痰喘不休,胸部微高起。若弗治,眼目必紅,便成龜胸痼疾。
陳皮 枳殼 甜杏仁 桑白皮 前胡 黃芩 甘草 炙麻黃
服二劑後,煎潤肺膏調理而愈。
(案2)一兒,面白,喉如曳鋸。此肺邪內郁,風寒外束。宜發散外邪為主。
陳皮 桑皮 甜葶藶 陳膽星 竹瀝 鉤藤 桔梗
(案3)一兒,夏月每午後咳嗽大作,不能安睡,火刑金也。宜清熱降火為主。
川黃連 黃芩 黑山梔 元參 花粉 桑白皮 枳殼 甜杏仁 甘草
(案4)一童,哮喘已六七年,每遇勞力或感寒、食鹹,便痰鳴氣喘。定後方發時服。
羌活 乾葛 防風 江枳殼 新會皮 前胡 杏仁 桑皮 粉甘草 嫩桔梗 葶藶 生薑
又:百合 紫菀 麥門冬 天花粉 陳皮 枳殼 知母 黑元參 綿黃耆 黃芩 桔梗 甘草
服前方三劑,待喘減。以此方服五六劑,去黃耆,然後照方蜜丸,白湯送下二錢,平時服。
(案5)一童,色欲過度,腎水枯竭,致君相二火上炎傷肺。乾咳,氣促,漸至聲音不出,元氣與肺氣損極之候,定後膏滋藥方。
人參 淮山藥 米仁 百合 紫菀茸 天冬 麥門冬 桔梗 甘草
煮膏日進二錢。
又:人參 白茯苓 白朮 米仁 淮山藥 蓮肉 訶子肉 甘草
蜜丸,與膏滋間服。
(案6)一兒,頻咳,唇紅作渴,聲音不清。若初起最忌寒涼,今延綿日久,久郁生熱。以清肺順氣之劑投之。
元參 桔梗 花粉 麥門冬 黑山梔 陳皮 枳殼 甘草 熟蘇子 甜杏仁
(案7)一兒,咳,日輕夜劇。此食積作咳,消食為主。
陳皮 山楂 白茯苓 前胡 白芍藥 麥芽 厚朴 嫩桔梗 甘草
(案8)一兒,歲許。咳嗽不已,面部發微紅細瘰。此熱邪內郁,風邪外束,風熱相摶於肺。不宜用寒涼藥。
紫蘇葉 葛根 新會皮 薄荷 桔梗 黑元參 前胡 黑山梔
(案9)一兒,面白體肥,微熱,喉有痰。風邪在肺為患。
柴胡 前胡 陳皮 江枳殼 桑白皮 桔梗 蘇子 甘草
諸症平伏,但咳嗽未止。
元參 桔梗 花粉 桑白皮 黑山梔 黃芩 甘草
(案10)一兒,壯熱五六日,困倦弄舌,咳嗽氣促,乃時症初起,宜當解散。
薄荷葉 柴胡 陳皮 枳殼 潤元參 川黃連 黃芩 桔梗 甘草 淡豆豉
(案11)一兒,唇紅作渴,痰嗽氣喘,三月有餘,骨瘦如柴。此食積久滯,有疳弱之虞。消食、清熱、降痰為主。
陳皮 山楂 麥芽 江枳實 川黃連 黃芩 蘇子 桑皮
上為細末,水飛為丸,青黛為衣,每服百丸,空心白湯送下。
(案12)一兒,大病後,咳嗽腹痛,間發潮熱,唇紅面白,肌膚羸瘦,飲食少進,精神疲倦。此元氣未復,陽元無所依而陰浮於外也。
陳皮 白芍 知母 地骨皮 當歸身 柴胡 法夏 白朮 粉甘草
(案13)一兒,腫咳未除,繼而乾咳,腹脹,四肢倦怠,飲食難化。此脾土不足,既不能生肺金,又為肝木乘之。治以制肝、補脾、清肺。
陳皮 白芍 紫厚朴 香附 麥門冬 腹皮 黃芩 焦白朮 車前
(案14)一女,身熱已涼,咳嗽不止,舌有白苔,胸高氣逆,煩躁不食,惟嗜酒,睡臥不寧。此內有積熱,外感風邪,肺氣不順故也。
陳皮 黃連 大腹皮 山楂 桑白皮 前胡 蘇子 雲茯苓 山藥 陳膽星
(案15)一兒,頭疼身熱,腹痛嘔吐,發嗽,左脅痛。此外感風邪,內傷食積所致。防斑。
前胡 杏仁 山梔 新會皮 江枳殼 柴胡 山楂 元參 桑白皮 天花粉
(案16)一兒,咳嗽身熱,至晚煩躁不睡。此時行外感。
柴胡 葛根 前胡 桑白皮 法半夏 陳皮 枳殼 黃芩 山楂肉
(案17)一兒,痰嗽有血。因積熱未除,心火太盛,燒爍肺金,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而然。宜清金平木,使脾無賊邪之患;滋液驅熱,使肺得清化之源,無有不安者。
柴胡 白茯苓 陳皮 江枳殼 黑山梔 元參 天花粉 甘草 肥知母 麥門冬
(案18)一兒,二歲。先咳嗽,繼之身面浮腫,宜定喘退腫,然後理脾。
前胡 桔梗 桑白皮 葶藶子 車前 陳皮 杏仁 青防風
天哮
天哮乃天氣不正,乍寒乍熱,小兒感之,遂眼胞浮腫,咳嗽則眼淚、鼻涕漣漣,或乳食俱出者是也。於數日內,宜服發散,如防風、前胡、枳殼、陳皮、紫蘇、杏仁、桑皮、麥冬、桔梗、甘草之屬。如氣逆加蘇子;有痰用膽星、貝母。二十日後,宜保肺清金,紫菀、百合、兜鈴、五味、知母、麥冬、貝母、款冬之屬。不應,則訶子之類,俱可擇用。
(案1)一女,天哮,因感冒風邪而起,以致喘咳不已,又多食酸味,嗽愈甚,其氣上不能升,下不能降。痰涎壅遏,且善飲食。脾不運化精微,停滯於胸,化而為淡。今病久氣虛,不宜寒涼及大補之劑,化痰、順氣、清金為主。
橘紅(五錢) 杏仁(去皮炎,一兩) 貝母(去心,一兩) 嫩前胡(一兩) 山楂肉(一兩) 蘇梗(一兩) 元參(五錢) 枳殼(五錢) 陳膽星(一兩) 粉甘草(二錢)
水煎,入飴糖二兩、竹瀝一小杯,收成膏。
(案2)一兒,瘧後天哮,又兼腹實發瀉,面腫少食。皆脾虛之徵也。須健脾溫胃,佐以消積之劑。
陳皮 山楂 白芍藥 川黃連 甘草 神麯 厚朴 赤茯苓 建澤瀉 木通 木香 燈心
(案3)一兒,頓咳不止,時吐或甚則連乳俱出,身微熱,飲食減,面色稍赤。皆風邪暑熱所侵,未經疏散,邪傳心肺,變而為熱。熱生風、風生痰,痰結胸中,肺氣不順,連嗽不止,則痰、乳、食物一時吐出。治宜祛風化痰,清金降火。
陳皮 枳殼 元參 天花粉 熟蘇子 防風 杏仁 前胡 嫩桔梗 枯黃芩
(案4)一兒,感冒風邪,肺氣不清,已成天哮,三四日即愈。至七八日復感風邪,遂鼻流清涕不已。治以退熱、祛風、順氣。
陳皮 枳殼 黃芩 紫蘇葉 青防風 前胡 蘇子 楂肉 肥知母 粉甘草
(案5)一兒,天哮,嗽月餘矣。遇嗽則口鼻出血,因吊動痰火,火泛血上也。初起宜祛風清肺。今嗽已久,議保肺、治嗽、消痰。
百合 紫菀 款冬花 膽星 馬兜鈴 花粉 黃芩 黑元參 知母 黑山梔 當歸
(案6)一兒天哮久久,痰涎壅塞,哭不出聲,已犯「痰嗽不已、驚風至」之句。急宜降痰、順氣、鎮驚之劑。先服紫金錠,次服滾痰丸加竹瀝、薑汁,化服。
(案7)一兒天哮,甚則吊吐鼻血。此風氣傳染,氣逆上衝。初起宜發散。今已數日,宜瀉肺清金,順氣消痰。俟嗽勢稍減,進保肺之品。
陳皮 桑白皮 桔梗 黑元參 前胡 黃芩 黑山梔 杏仁 青防風 枳殼 蘇子
(案8)一兒哮喘二十餘日,每吊嗽則吐盡飲食,兩脅作痛。
紫菀 百合 桑白皮 前胡 新會皮 枳殼 膽星 款冬花 黃芩 枇杷葉 知母
(案9)一兒,哮喘半月,時常痰涎壅塞,如驚風狀,此肺經氣逆所致。
陳皮 膽星 蘇子 桑白皮 甜杏仁 桔梗 枳殼 檳榔 青防風 鉤藤鉤
(案10)一兒,向患哮喘,每遇風寒或食鹹味,輒喘促不休。先進順氣消痰,再議補肺。
杏仁 桑白皮 瓜蔞仁 元參 桔梗 陳皮 熟蘇子 江枳殼 前胡 防風 花粉
(案11)一女,年十六。元氣充實,猶不時舉發。擬調理一法,使腠理固密,可霍然矣。
橘紅 黃芩 川黃柏 知母 川貝母 元參 棗仁 當歸身 白芍 元生地 淮藥 天冬 麥門冬
蜜丸。
附:治天哮方
楂肉(一兩) 麥芽(一兩) 竹葉(四錢) 青餅(二兩) 飴糖(四兩)
煎膏,服一方,加檳榔五錢、茶葉五錢、石膏一兩。
肺氣痰喘
(案1)一兒,三四月許。藏之重褘,衣衾過厚,且每坐火側,以致熱氣熏蒸,忽爾啼聲不出,腹實痰鳴,口角微斜,兩目上視,勢屬危險。乃風火相摶,有似急驚,先用竹瀝磨黑錠一丸,次服寬氣降痰之劑。
乾葛 荊芥 防風 江枳殼 熟蘇子 前胡 陳皮 桔梗 甜杏仁 陳膽星 鉤藤
又:次日症象稍減,前方加殭蠶、黃芩。
(案2)一兒,初起感冒,壯熱不止,氣粗發嗆,口渴唇乾,舌有芒刺,由先感風邪,復傷暑、傷乳。宜順氣、消痰、清暑。
淡豆豉 陳皮 枳殼 山楂 川黃連 黑山梔 蘇子 甘草 鉤藤 陳膽星
加竹瀝服之。次日諸症未減,邪熱仍熾,前方去淡豆豉、蘇子,加元參、花粉、黃芩、前胡、桔梗。
(案3)一兒,面白無神,喉有痰聲,兼有風麻糞。若不順氣消痰,則痰凝氣結,成驚風為易易也。
陳皮 枳殼 法半夏 陳膽星 蘇子 防風 前胡 甜杏仁 桑白皮
(案4)一兒,感冒發熱,痰聲如曳鋸。解熱、消痰、順氣為主。
柴胡 前胡 陳皮 江枳殼 黑元參 桔梗 黃芩 花粉 熟蘇子 陳膽星 鉤藤
(案5)一女,咳喘痰鳴,發無定時,發則至晚更劇。
陳皮 枳殼 桑白皮 熟蘇子 前胡 杏仁 防風 葶藶子 粉葛根 山楂 桔梗 甘草
喘甚加麻黃。
又:橘紅 麥冬 黑元參 川黃連 山楂 貝母 黃耆 陳膽星
(案6)一兒,外感身熱,痰喘腹實。此肺氣痰喘也。
前胡 膽星 熟蘇子 桑白皮 杏仁 枳實 山楂 葶藶子 炒麥芽 桔梗 甘草
又:元參 花粉 陳膽星 桑白皮 山楂 麥芽 陳皮 熟蘇子 法半夏 前胡 枳殼 桔梗 粉甘草
(案7)一兒,肺氣痰喘,服黑錠藥後,瀉下痰涎而咳喘如故。
前胡 陳皮 甘草 桑白皮 陳枳殼 桔梗 黃芩 黑梔 陳膽星
又:桔梗 枳殼 杏仁 桑白皮 法半夏 陳皮 甘草
(案8)一兒,痘發臭後,傷於風食。痰喘,目直上視,已屬危險,但見聲音清爽。投以消痰順氣之劑,以望僥倖。
前胡 陳膽星 熟蘇子 桔梗 貝母 牛黃
(案9)一兒,痰喘氣促,目睛上視,哭不出聲。此肺風痰喘,因內有熱向外為風邪壅遏,與驚風相似,但不搐掣為異耳,久則不治。擬疏風解表之劑。
(案10)一兒,表熱未解,痰喘氣促,兩目浮腫。此風痰膠固而然也,速則成驚,遲延疳弱。法當清肺消痰、和風鎮驚。
陳皮 枳殼 熟蘇子 陳膽星 黃芩 桔梗 鉤藤 瓜蔞仁 桑白皮 杏仁 防風
(案11)一兒,痰火內郁,風寒外束。擬疏風解表。
桑白皮 瓜蔞仁 蘇子 前胡 桔梗 黑山梔 枯黃芩 麻黃 元參 橘紅 竹瀝
(案12)一兒,脾虛發喘,身熱。
防風 萊菔子 桔梗 甜肉桂 車前 腹皮 甜葶藶
痰症
(案1)一兒,向有胎熱發黃之症,調理愈後,忽然身熱,兼有青塊,氣促痰鳴,口疳,兩目眥及上、下唇俱有血水,舌紅腫不能吮乳。此內有蓄熱,外有暑濕相摶,心火燒爍肺金,故咳而喘。金受制不能平木,木寡於畏,兼風相摶,侮所不勝,故肌膚遍發青塊。火勢炎上,衝動其血,故見之於兩目。總宜解毒清火,俟其稍減,然後徐治其本。
陳皮 枳殼 黃芩 黑山梔 川黃連 甘草 花粉 香薷 麥門冬
(案2)一兒,身發壯熱,痰鳴氣促,脅痛鼻張。此內有熱邪,風邪郁遏於外。宜先用疏風順氣之劑,次用利便降痰,乃為正治。醫以下之,三晝夜不能臥,勢甚危險,仍擬疏散。
麻黃 枳殼 前胡 桑白皮 青防風 蘇子 杏仁 檳榔
服後用滾痰丸下之,諸症悉愈。
(案3)一女,目痠面跳,眉稜骨重,手足麻木,脈弦滑而數。據脈論症,顯系痰在肝經所致。宜二陳加減治之。
陳皮 法半夏 雲茯苓 甘草 獨活 青皮 明天麻 青防風
(案4)一兒,項中發癤,三四月方愈。向時或於當風拭膿,致風邪入於泥丸穴,郁久不散,轉而為熱,熱久生痰,火載痰上,入於巔頂,故頭重不舉。定後方服之而痊。
陳皮 法半夏 雲茯苓 黃芩 山梔 殭蠶 明天麻 藁本 生薑
(案5)一女,十八歲。痰涎壅滯,不省人事。一醫用滾痰丸下之,神氣頗清,此後宜消痰順氣,已為合法。乃復用滾痰丸,遂致胸前飽悶,氣不舒暢,前症仍作。余治先用石菖蒲一兩,通其經絡,使痰無壅滯之患。服後飽悶頓減,稍省人事。詢其月事,過期不至。治宜行經為主,經行而氣自治矣。
紅花 桃仁 陳皮 澤蘭葉 石菖蒲 楂肉 牛膝
癇症
(案1)一兒,患癇久久,諸醫莫療,乃心火內郁,痰迷胞絡所致,久而不愈,內外燒爍,金受火制,陰分日虧,又投以香燥金石之藥,無怪其愈治愈劇也。余治以養血安神為主,清火和氣佐之。
川黃連 酸棗仁 茯神 膽星 犀角 麥門冬 柏子仁 山楂 白芍 橘紅 生地黃 石菖蒲 當歸 紫蘇
(案2)一兒,十三歲。因出外讀書,既有憂思之感,遇危橋;又有驚恐之虞。每晚睡臥不安,時見微搐。有以瘧治而用發散者;有謂傷食而用消導者;有謂痰熱積聚而用攻逐推蕩者,雜投而病愈增,逐致痰涎膠固,胸膈作痞,口吐涎沫,飲食不進,或昏暈不省,或叫號跌撲,驚跳搐掣,夜靜晝劇,午前為最,腹中有形如彈,或左或右,睡止一邊,不能轉側,病樣多端,難以盡述。總之,心火上炎,肝陽偏旺,脾土困頓。復以逐痰搜風及金石香燥之藥,傷及肝脾之陰,故見症若此。擬固護元氣為主,清熱消痰佐之。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法半夏 鉤藤 陳皮 柴胡 陳膽星 川黃連 竹瀝
服數劑,即前方加龍膽草、甘草。
又:病勢大減,但頭暈。即前方減參、柴、竹瀝,加天麻、甘菊。
(案3)一兒,二歲。發驚風三次,忽目直上視,身體壯熱,左手足不為用。因風痰膠固心、脾二竅而然。宜順氣消痰、祛風瀉火。
犀角(一兩) 黃連(一兩) 桂皮(二錢) 陳膽星(一兩) 明天麻(一兩) 黃芩(一兩五錢) 法夏(一兩四錢) 鉤藤(一兩四錢) 熟殭蠶(一兩四錢) 廣橘紅(一兩) 枳殼(一兩) 當歸(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竹瀝調和,每服二錢。
(案4)一童,發搐而痰涎壅塞,時作時止。乃風火相摶,邪鬱於中脘,氣不能運行升降故也。宜降氣消痰,佐以清火平肝。
陳皮 枳實 龍膽草 熟蘇子 茯神 黃連 生地 白芥子 半夏曲 鉤藤 膽星 竹瀝 石菖蒲
(案5)一兒,曾以傷食損其脾胃。稍有所感,便嘔吐發搐,昏僕不省,至大便通方蘇,飲食始進。此由胃不能遊溢精氣,脾不能運化精微,致有升無降耳,當理脾胃。寒涼克伐之劑,在所禁用。
人參 白朮 茯苓 半夏曲 新會皮 天麻 鉤藤 陳膽星 川黃連 山楂肉 甘草
(案6)一兒,五歲。發搐,痰涎壅塞,時作時止。此風火相摶所致,名曰「陽癇」。宜消痰理氣,清熱平肝。
明天麻 膽星 殭蠶 黃芩 川黃連 江枳殼 鉤藤 當歸 竹瀝 嫩桂枝 半夏曲
(案7)一兒,痘後神氣未復,更兼火毒內郁,失於清理,致睡臥不寧,煩躁時作,或角弓反張,癇症已萌。宜平肝鎮驚。
白芍藥 茯苓 當歸 山藥 川黃連 陳膽星 鉤藤 甘草 牛黃
眩暈
(案1)一兒,忽昏暈不省,少頃如故。此腎水不足,氣不歸元,奔逆而上。宜補腎兼以消痰降火。
人參 白朮 茯苓 黑山梔 山萸肉 陳皮 法夏 池菊 淮山藥 川黃連 甘草 生薑
(案2)一兒,身體肥胖,誦讀勞心,擾動其陽,便眩暈、噁心、作嘔,此火動其痰也,又素喜食肉。戒其少食,以清中和之氣。擬清熱消痰。
橘紅 山楂 法半夏 川黃連 茯苓 山梔 麥芽
(案3)一童,素有內熱,飲食少進,兩尺洪大而虛。乃相火妄動,坎離不交。宜滋陰降火為主。
川黃柏 肥知母 麥冬 生地 當歸 地骨皮 川黃連 秦艽 白芍 陳皮 粉甘草
積聚
(案1)一兒因飲食太過,損傷脾胃,面黃腹脹。服消導之劑,腹脹已除。今脈數唇紅,面黃食少,骨蒸內熱,由脾元衰敗而然也。擬消積清熱之中佐以扶元。
陳皮 山楂 川黃連 白芍藥 麥芽 厚朴 白朮 淮山藥 地骨皮 知母 人參
(案2)一兒,向以脾胃受傷,積聚內起,致腹大脹滿,漸至飲食、步履俱廢。醫以補中、行濕、利水治之,半年餘不效。余視之,脈沉小而實,腹堅實有形,乃積滯膠固,與單腹脹又屬兩途。擬攻積除堅,間服補脾開胃,攻補兩施,始得尋愈。今交春肝木得令,不飢食減,腸胃傳化失職,恐前症復萌,取丸劑以緩攻為宜,仿古法之所有,非杜撰也。
黃連 陳皮 香附 山楂肉 焦麥芽 神麯 厚朴 青皮 萊菔子 焦白朮 白芍 膽草
水泛為丸。
(案3)一兒,腹痛有形如癖,脈沉細,獨肝部洪而急。乃傷於怒氣而得之。怒則氣逆,致六腑濁滯而為聚。服消積之劑,脈見虛象,是虛中挾滯,不宜純用攻堅之劑。
陳皮 青皮 人參 雲茯苓 法半夏 柴胡 當歸 白芍 川撫芎 粉甘草
蜜丸。
(案4)一兒,痢後時常寒熱腹痛,十指忽腫而無痛苦,左脅下如覆杯,往來攻痛,氣逆作喘。此肺之積也,名為息賁。
蘇子 桑皮 山楂 細青皮 甜葶藶 法夏 陳皮 厚朴
(案5)一兒,面色不榮,眼白飛青,乃肺金不足而然。當大培脾土以生金,則肺家之積自除。
黃耆 白朮 茯苓 當歸身 白芍藥 楂肉 麥芽 陳皮 淮山藥 薏苡米 炙草
上為細末,神麯漿糊丸,每服二錢,黃米湯調服。
(案6)一兒,痘後兩月,因傷食太過,致身熱不已,胸腹脹滿,乃氣滯鬱熱,六腑為聚,議用和劑。
陳皮 楂肉 川黃連 雲茯苓 甘草 知母 柴胡 青防風
(案7)一兒,面色微黃,身熱食減,痰嗽作嘔,二便如常。乃傷食兼暑熱所致。藥宜溫和,油膩之物少進,恐增秋痢。
陳皮 楂肉 白芍藥 川黃連 知母 法夏 香茹 雲茯苓
(案8)一兒,向有蟲積,腹痛,服藥下蟲數條,糞後有鮮紅血,遂發瀉痢紅白,面色萎黃,肌膚瘦削,復兼外感發熱,嘔吐,飲食減少,擬消積健脾,兼散為主。
陳皮 山楂 白芍藥 青防風 柴胡 川連 神麯 廣藿香 赤茯苓 木通 石蓮 甘草
盤腸驚
(案1)一兒,腹中鳴,啼哭不止,甚則身體傴僂。此盤腸驚也。用鉤藤丸煎後劑送下。
鉤藤 木通 新會皮 山楂肉 甘草
(案2)一兒,初病如瘧,秋涼繼受,口腹不節,致中脘氣滯鬱蒸,為谷疸。
茵陳 茯苓 白蔻仁 瓜蔞實 桔梗
(案3)一兒,身目俱黃,尿赤。乃濕熱鬱遏而成。法當通利三焦氣分。
陳皮 紫厚朴 山楂 香附 川黃連 山梔 綿茵陳 赤芍 木通 建澤瀉
(案4)一兒,不慎食物,脘中濕熱內蒸,溲黃。此食積所致。
茯苓 紫厚朴 山楂 陳皮 粉豬苓 澤瀉 綿茵陳
(案5)一兒,十二歲。面目俱黃,口渴溲黃。皆由脾胃濕熱所致。
豬苓 蒼朮 紫厚朴 甘草
龜背
(案1)一兒,始患咳嗽,後成龜背之症。背脊曲處作痛,以「肺與大腸相表裡」,咳傷肺氣,氣道壅塞,大腸之氣亦滯,且大腸之頭附於脊骨處,故傴僂作痛。
鉤藤 陳皮 江枳殼 嫩桔梗 甘草
(案2)一兒,已成龜背,兩足不能移,此先天不足,急宜血肉有情之品培補真元。
鹿茸 虎頸骨 熟附子 肉桂 人參 龜板 雲茯苓 淮山藥 萸肉 生地
諸血
(案1)一兒,咳咯瑪王形狀之痰,小腹作痛,脾肺脈虛而疾,尺濡軟。水虛金衰之候。戒之在色,庶乎可圖。
麥冬 百合 雲茯苓 川貝母 紫菀 淮藥 米仁 新會皮 阿膠 白及 童便
(案2)一童,十七歲。因遭兄姐連喪,悲傷抑鬱,忽患吐血,六脈微數。詢其血之來,不咳、不咯、不唾,非關於肺、腎二臟可知。如誤作房勞傷損,陰虛火動,進諸寒涼降火、填補滋膩之品,將絡中所離之血,復結而為瘀矣。宜和血順氣。
丹皮 赤芍藥 知母 當歸 桃仁泥 生地 元紅花 橘紅 貝母 粉甘草 加童便
服五六日後,又吐鮮紅血二碗許,投以後方:
赤芍 柴胡 元參 側柏葉 赤茯苓 黃芩 荊芥 川芎 川貝母 枇杷葉
加荷蒂。
(案3)一童於幼年讀書時曾患吐血,服滋陰降火而愈。後因勞頓,復吐血碗許,痰鳴氣促,兩脅作痛。此肝脾鬱滯,努力擾動絡脈故也。
貝母 元參 花粉 新會皮 江枳殼 生地 當歸 藕節 元紅花
服二劑,右脅痛減,痰中帶紫血水,左脅仍痛,是肝氣尚未疏暢,猶有痰涎停滯故也,前方去枳殼,加青皮、丹皮、白芍。又三劑,左脅痛亦除,痰涎紫血仍有,用瓜蔞霜、貝母、蘇梗、麥冬、甘草、桔梗、陳皮、當歸、生地、阿膠。
附:吐血論治。
東垣曰:吐血出於胃,成碗成盆是也。胃者守營之血,守而不走,存於胃中。因胃虛不能攝血,故令嘔吐從喉而出於口也。初起宜當歸、生地、桃仁、紅花、丹皮、赤芍、甘草、橘紅、枳殼、知母、童便之類;夏月加黃芩;或有鬱而致者加貝母;挾痰加元參、花粉。如吐不止,不宜多用涼血之藥,當以此方主之。
麥冬 百合 真阿膠 川貝母 紫菀 米仁 甘草 淮山藥 雲茯苓 白及 陳皮 桔梗
金匱湯云:吐血不止,柏葉湯主之。
柏葉 乾薑(各二兩) 艾(三把) 水(五升)
取馬通一升,合煮一升溫服。
凡吐血不止,則氣血皆虛,虛則生寒。柏葉生而西向,稟兌金之氣,可制肝木。木主升,金主降,取其升降相配,夫婦之道和,則血得以歸藏於肝矣,故用以為君。乾薑性熱,炒黑則止而不走,用補虛寒之血。艾葉溫而能入內,不炎於上,可使陰陽之氣反歸於里,以補其寒,用二味為佐。馬通者,為血生於心,心屬午,於是用午獸之通,主降火、消停血,引領而行為使。此仲景吐血之準繩,可以觸類而長之。凡吐血後見痰者,是陰虛,滋陰降火主之。
生地 熟地 天門冬 麥門冬 黃柏 知母 陳皮 焦白朮
薑、棗煎,入竹瀝、薑汁、童便少許。如吐血後身熱,加地骨皮、柴胡;不應,加炮姜三分。如盜汗不止,氣血虛也,加黃耆、棗仁;氣急加桑皮、紫菀。凡吐痰後見血者,是積熱也。清肺湯主之。
陳皮 白茯苓 當歸身 生地 白芍 紫菀 天門冬 桑白皮 黃芩 黑梔 甘草 阿膠 烏梅
如喘急去天門冬,加蘇子。
又:血出於口、鼻者,犀角、黃芩、黃連以清之,或加茅花、藕節、棕炭、熟蒲黃以止之,或加薑汁、韭汁、童便、山茶花、丹皮以消之。
血出於大便者,槐花、側柏葉、條芩以清之,地榆、荊芥、白芷、茅根以止之。
血出於小便者,瞿麥、麥冬、山梔以清之;滑石、木通、大小薊之類行之。
或清、或行、或止,當視其新久。治療之法,總以四物湯為主。
丹溪吐血方:青黛 瓜蔞霜 訶子肉 海粉 黑梔
蜜丸噙化。梔、黛所以降火;瓜粉所以行痰;訶肉所以斂肺。
有氣、有火則咳;有痰、有血則嗽;咳血者出於肺,咳則痰中帶血是也。清痰湯主之。
當歸 白芍藥 桃紅 貝母 焦白朮 丹皮 黑山梔 黃芩 桔梗 小青皮 甘草
吐血而有血屑者,謂之咯血,自腎經也。清咯湯主之。
陳皮 法半夏 雲茯苓 知母 貝母 生地 黑山梔 真阿膠 桔梗 甘草 杏仁 桑白皮
唾血亦出於腎,鮮血隨吐而出也。清唾湯主之。
知母 川貝母 黃柏 桔梗 元熟地 遠志 天門冬 乾薑 麥冬 黑元參
大便血者,因臟腑蘊積濕熱所致,清臟湯主之。
熟地 當歸身 川芎 白芍 川黃連 黃芩 黑山梔 黃柏 槐花 側柏葉 阿膠
如腹痛加陳皮,傷風加荊芥,氣虛下陷加升麻;心血不足加茯苓;虛寒加炒黑乾薑;大虛加參、術。
腸風糞前來,名近血。柏葉湯主之。
側柏葉 當歸 川黃連 枳殼 槐花 地榆炭 荊芥 炙甘草 烏梅
久不止用地榆散。
烏梅(一兩,去核) 五倍子(五錢) 枳殼(一錢半) 槐米(二錢) 川黃連(三錢) 白芷(一錢) 椿根皮(三錢) 地榆(三錢) 荊芥(三錢)
為末,空心酒調服。
藏毒糞便後來者,名遠血。解毒湯主之。
黃芩 黃連 黃柏 黑山梔 炒槐花 連翹 細辛 甘草
遠血自小腸來,吳茱萸炒黃連、木通為主。
久不止用槐花散。
當歸 地榆炭 元生地 黃芩 升麻 枳殼 真阿膠 側柏葉 槐花 防風
心移熱於小腸,故小便出血。清腸湯主之。
生地 當歸 黑山梔 白芍 川黃連 黃柏 瞿麥 赤茯苓 萹蓄 細木通 麥冬 甘草 燈心
如莖中痛。去芩芍,加滑石、枳殼。
血從鼻出者,謂之「衄」。此由火逆於中,血隨火而上也。吐者責之府,衄者責之經。蓋經者走血之經,火氣急,放血走而不守,隨氣而行.直犯清道而上循於鼻也。犀角地黃湯主之。火者,心之所屬,故生地、犀角涼心而退熱。心者,肝之所生,故用丹皮、白芍平肝而瀉母。
又有傷暑吐衄者,可用「河間法」。其症面垢,口渴喜飲,乾嘔腹痛,脈虛,多汗,後二方主之:黃連解毒湯、白虎湯。
又:當歸 赤芍 黃芩 黑山梔 川黃連 生地 香附 桔梗 粉甘草 側柏葉 藕節
水煎,入童便溫服。
久不止,用麥冬、枇杷葉、側柏葉、生地,傷暑加香薷。
又:久不止,氣微力弱者,不可純用涼劑,宜以此方出入治之。
黃耆 赤芍 赤茯苓 當歸身 熟地 阿膠 白芍
腹痛
(案1)一兒,身熱,咳嗽,腹中有痞,升起作痛,肌肉羸弱。宜消補兼施。
青皮 枳實 柴胡 川黃連 白芍藥 白朮 黃芩 桔梗
(案2)一兒,先因外感,繼增腹痛,背脊突起,腰屈不伸。
鉤藤 當歸 白芍藥 山楂 新會皮 甘草
又:鉤藤 元胡索 小青皮 陳皮 甘草 龍膽草
(案3)一兒,傷暑腹痛,拒按。
香薷 川黃連 厚朴 陳皮 山楂 甘草 燈心
(案4)一兒,向有蟲積腹痛,痛時凝聚有形,面黃微腫。宜兼疝治。
金鈴子 川楝子 茯苓 陳皮 木通 細青皮 建澤瀉 山楂
又:白朮 茯苓 淮山藥 焦米仁 白芍 木通 澤瀉 粉甘草
(案5)一女,發熱二日,忽目直上視,胸膈大痛,嗽嘔有血,鼻微有血,不思飲食,乃食傷填塞胃口,脾氣不升,胃濁不降,故作痛而嘔,氣逆,血亦因之而上也。宜消食為主。
陳皮 枳實 山楂肉 檳榔 紫厚朴 神麯 麥芽 萊菔子 大黃
(案6)一兒,患腹痛,不思飲食,夜發驚惕,唇紅面白。乃蟲積為患,痛傷元氣故也。
陳皮 白芍藥 青皮 山楂肉 茯苓 藿香 酸棗仁 山藥
(案7)一兒,向多性躁,因食粽,復夜起胃寒,遂中脘作痛。溫中消食為主。
青皮 草豆蔻 香附 山楂 萊菔子 陳皮 焦麥芽 甘草
又:青皮 山楂肉 陳皮 白芍 川黃連 香附 元胡索 白朮 甘草 蓬莪朮
蜜丸,空心服一錢二分。
(案8)一兒,中脘作痛,腹脹滿,噁心厭食,乃宿食停滯所致。
青皮 草蔻 法半夏 白芍藥 藿香 厚朴 山楂 焦麥芽 熟砂仁
(案9)一兒,腹痛,鼻間青色,涕出。此天令暴寒,形寒傷冷,復不節飲食。
陳皮 厚朴 山楂肉 焦麥芽 白芍 甘草 生薑
(案10)一童,中脘作痛,發時欲吐不吐。以香砂枳實丸主之。
陳皮 山楂 麥芽 川楝子 石菖蒲 枳實 香附 砂仁 法半夏 建神麯 白朮
蜜丸。
(案11)一童,曾患骨蒸,後因坐臥磚石之處,致寒熱摶於肝經,少腹厥氣上衝,睪丸作脹。此熱鬱於內而寒束於外也。當疏肝為主。
青木香 陳皮 白芍 澤瀉 川楝子 小青皮 木通 柴胡 黃連
(案12)一兒,飲食不調,濕熱鬱蒸,腹痛止作無定,往來上下行痛,懊憹,嘔吐清水,此濕熱生蟲、生積所致。宜苦寒泄熱,兼調脾胃。
使君肉 香附 青皮 檳榔 川楝子 川黃連 山楂 麥芽 神麯 江枳殼 白芍藥 茯苓
(案13)一兒,發熱,腹痛,頭面周身作癢,搔則紅瘰如雲頭,此風毒而加之以濕熱。投防風通聖散加減而愈。
防風 荊芥 前胡 薄荷葉 黑元參 山梔 滑石 陳皮 江枳殼 連翹仁 甘草
(案14)一兒,四歲。患腹痛半月餘矣,日夜必發四五次,身漸羸瘦。醫以蟲積治不效,舟載入城。予以大黃、枳實、陳皮、甘草大劑熱服,其痛如失,正《經》所謂:「治熱以寒,溫而行之」之法也。
(案15)一兒,大病後,咳嗽腹痛,間發身熱,唇紅面白,消瘦食減,神倦。乃元氣未復,陽無所依而陰浮於外故也。
白朮 茯苓 當歸身 法半夏 陳皮 白芍 知母 地骨皮 軟柴胡 甘草
(案16)一女,向有積熱未除,身熱腹痛,不思飲食。宜化積消食理氣。
陳皮 青皮 紫厚朴 萊菔子 山楂 枳殼 白芍 淡豆豉 枯黃芩 柴胡
(案17)一兒,四肢作痛,繼而腹痛泄瀉,而四肢痛因之以減。此濕熱之邪下行矣。當以泄瀉治。
厚朴 陳皮 甘草 建澤瀉 山楂肉 川連 白芍 檳榔 江枳實 小青皮 木通
(案18)一兒,素多內熱,今腹痛屢發,聲嘶神倦,胸膈不舒。宜寬中下氣清熱為主。
陳皮 青皮 江枳殼 白芍藥 黃連 山梔 楂肉
(案19)一兒,心腹痛,睡臥不寧,神思倦怠。此心腎不交。宜養血安神,不可專以破氣為事。
人參 白茯神 遠志肉 當歸 生地 麥冬 天門冬 川黃連 白芍 山梔 陳皮 川貝母
(案20)一兒,胸膈作痛,引至背,此氣滯血虛所致。不得以氣食例論治。
陳皮 白芍 當歸身 川撫芎 青皮 生地 香附
(案21)一兒,坐於石上,寒氣入於厥陰,致腎囊睪丸腫大作痛。法宜疏肝散逆,兼通太陽之裡。
柴胡 青木香 青皮 木通 金鈴子 豬苓 建澤瀉
腫脹
(案1)一兒,遍體浮腫,此風水也。擬上下分消法。
乾葛 羌活 防風 熟蘇子 大腹皮 木通 澤瀉 車前 新會皮 江枳殼 桑皮 茄皮 燈心
服二劑,腫勢減半,去羌活、枳殼,加白朮、茯苓、山藥。
(案2)一兒,腹脹五十餘日,漸至妨食嘔吐。此脾胃兩虛。擬溫補為主。
人參 白朮 乾薑 淮山藥 廣藿香 烏梅 甘草
(案3)一兒,數歲。因喪母悲思太過,致心脾郁損,身熱脘悶,面無華色,神倦形瘦,下部浮腫,陰囊脹大。一醫以食積治,投消食清熱之劑,遂畏寒嘔吐,轉增泄瀉,皆久服寒涼克伐,脾胃衰敗之象,恐醫藥難挽。
人參 白朮 淮山藥 米仁 杜車前 澤瀉 木瓜 山萸肉 肉桂
服二劑後,六脈代止不勻,胃脈絕矣。奈主強藥,勉議一方,即前方去萸肉、木瓜、肉桂,加附子。服之究竟不起,可悲也。
(案4)一兒,陰囊腫亮,少腹脹急。由坐臥於陰濕處,以致搏於皮膚而成此症。宜解表、行氣、利水。
粉葛根 薄荷葉 防風 陳皮 木通 杜車前 萊菔子 枳殼 蘇子 山楂
(案5)一兒,患瘡,忽腹脹氣急,上、下俱微腫。此先有瘡毒,復感風邪,內外相摶,榮氣不從,乃成腫脹。宜先以散風為主。
防風 荊芥 乾葛 江枳殼 新會皮 桑皮 蘇子 杏仁
(案6)一兒,腫脹日久,脾氣已損,復感風邪,咳嗽。
羌活 防風 前胡 桑白皮 熟蘇子 杏仁 木通 豬苓 甜葶藶 天花粉 腹皮 生薑
(案7)一童,瀉久,肢腫腹脹,乃土虛不能制水,當補中利水行濕為主。
陳皮 茯苓 白朮 生米仁 淮山藥 人參 半夏 厚朴 大腹皮 建澤瀉 木通 山楂
(案8)一女,十歲。秋間曾患瘡瘍,雖已痊愈,飲食尚少,至望前夜發潮熱,腹脹臍突,晚臥不安,咳嗽氣急。咸以瘡毒入腹治之,以其便難,又行下法,諸症更劇。延予診視,脈俱洪數,系積熱既久,脾土衰弱,不能生肺金,木寡於畏而來侮土,故腹脹如鼓。兼之睡臥氣促,痰火上升也。《經》曰:「諸脹腹大,皆屬於熱」。又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乃知脾虛為本,濕熱為標。法當降火清金,補脾行濕。
麥冬 黃芩 川黃連 雲茯苓 厚朴 澤瀉 腹皮 甜葶藶 杜蘇子 山藥 半夏 桑皮
(案9)一兒,遍身浮腫,少腹脹痛,小溲不利,欲吐。因痰涎膠固於膈,且久乏穀氣,不敢妄行攻擊。
陳皮 木通 甜葶藶 杜車前 澤瀉 枳殼 腹皮 青防風 上云珀
(案10)一兒,向有積熱哮喘,觸之即發。前患瘧疾,月餘方愈,然脾氣已損,以致遍身浮腫,哮喘頻發不得臥,食則稍可。此虛火炎上之徵。但久病之後,脾肺兩虛,能進參、術,猶可挽回,若仍用利水之劑,則非余之所知。
人參 白朮 茯苓 麥門冬 桑白皮 桔梗 陳皮 蘇子 馬兜鈴
(案11)一兒,水腫,上部已退,飲食未進。宜補中、行濕、利水。
陳皮 木通 建澤瀉 杜車前 白朮 茯苓 山藥 山楂肉 建神麯 藿香 半夏 腹皮
(案12)一兒,先腫後喘,手足逆冷,不思飲食,脈小而沉。此脾傳肺也,《經》謂之「陰水」。理宜補脾扶元。以其喘急,先治其標。
炙桑皮 茯苓皮 蘇子 車前 腹皮 細木通 建澤瀉 陳皮
(案13)一兒,身多瘡疥,浴後瘡勢稍減,忽遍身發腫,心胸頭面更甚,氣促不能眠,日晡更劇。乃瘡瘍久耗其真元,腠理不密,風邪入客於肺而腫且喘也。宜疏肺解表治之。
甜葶藶 杜蘇子 桑皮 杏仁 枳殼 炙麻黃 青防風 荊芥 前胡
汗症
(案1)一兒,遍身有汗,頭額更甚,《經》云:「汗者,心之汗」。東垣主脾胃有濕。今自汗,食減䐜脹。宜以濕熱兼治。
陳皮 當歸 白芍藥 地骨皮 楂肉 黃耆 黃連 粉甘草
(案2)一兒,病後自汗不止,形神困疲,五心煩熱。此陰虛有熱也。
當歸 生地 熟地 川黃柏 枯黃芩 黃耆 黃連 茯神 白芍藥 酸棗仁 甘草
淋症
(案1)一兒,五歲。身面俱黃,煩渴,小水頻數。乃食積傷脾,兼之濕熱相乘所致。治當消積、退黃、利小便。
陳皮 山楂 麥芽 厚朴 細木通 山梔 澤瀉 黃連 瞿麥 綿茵陳
(案2)一兒,三歲。便濁如泔,此食積蓄熱所致。久而不治,則成「腎消」。
陳皮 山楂 麥芽 紫厚朴 生山梔 木通 赤芍 黃連 龍膽草
(案3)一兒,胸膈脹痛,飲食少進,六脈沉細而數,便濁莖痛,甚則帶血。當清利膀胱蓄熱。
當歸身 生地 黃柏 龍膽草 木通 杜車前 澤瀉 赤苓 上云珀 石韋 石蓮肉
(案4)一童,知識太早,陰未生成,早泄,溲短澀,莖痛。法宜壯水和陽。
黃柏 知母 熟地 金櫻子 豬脊髓 龜板 牡蠣 芡實
目症
(案1)一兒,數歲。左目白珠紅赤,難於張開,向服眼科寒涼之劑,致外邪鬱而不散。宜解表為主,佐以養血。
川芎 荊芥 薄荷葉 川黃連 生地 陳皮 當歸 小連翹 青防風 甘草 燈心
(案2)一兒,風毒上攻,目赤腫痛。乃天行時症,以九仙散加減治之。
薄荷葉 羌活 川芎 防風 當歸身 川黃連 甘草
(案3)一兒,痧後餘毒未盡,復感風邪,遂眼胞浮腫,右珠突出。宜清熱、解毒、退翳為主。
黃芩 川黃連 連翹 青防風 蟬退 花粉 龍膽草 甘菊 羚羊角 桑皮 山梔
(案4)一女,五歲。痘後九月,右眼胞下微腫,多眵多淚,且紅爛。乃脾家之病,當多汗,問之果然。因痘後失於調理,脾虛氣弱,腠理不密,外邪易入。用當歸六黃湯以實腠理。發時以荊、防、菊、蔓、翹、荷之類,以散表邪。
黃連 黃芩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耆 白芍 山楂 地骨皮 新會皮
蜜丸。
(案5)一兒,痘後失藥調治,又值炎天蘊熱摶肝,斑瘡入目,身多瘡疥。
金銀花 連翹 當歸 白芍 川黃連 天花粉 木賊 穀精 膽草 密蒙花 望月砂
(案6)一兒,於夏間左眼胞下生瘡及眉毛,至十月終復感風熱,致目紅腫不開。
防風 荊芥 薄荷葉 淨蟬退 陳皮 楂肉 甘草
(案7)一兒,五歲。左目微腫,羞明下淚。由肝火熾盛而然,與五疳丸十丸,空心米飲下,投以後方。
白朮 茯苓 山楂 川黃連 白芍藥 膽草 骨皮
(案8)一兒,患積症,目夜不明,腹微痛。
川黃連 龍膽草 山楂 麥芽 陳皮 小青皮 茅蒼朮 白朮 當歸 青黛 使君肉 豬牙皂 殭蠶
為丸白湯下。
(案9)一兒,疳積,目有紅翳。
龍膽草 山楂 麥芽 建神麯 白芍 川黃連 當歸 白朮 紫厚朴 香附
(案10)一兒,痘後有紅翳。
陳皮 茯苓 蟬退 川黃連 白芍藥 連翹 甘草
(案11)一兒,眼胞微腫,夜多啼哭,咳嗽痰涎。
蘇葉 荊芥 防風 薄荷葉 杏仁泥 楂肉 陳皮 前胡 桑白皮
(案12)一兒,腹中痛,眼上稍有紅翳,此疳積也。
雞肺散
(案13)一童,十五歲。羞明畏日,不能仰視者二年矣。屢投瀉火清肝,致面黃羸瘦。予脈之,兩尺浮大。此腎水不足,心火炎上,法當壯水之主以鎮陽光。
六味丸加人參、甘菊、密蒙花。
(案14)一女,十五歲。患目赤有云翳,羞明畏熱。心火上炎,兼肝鬱所致。法當抑火之源。
生地 當歸 白芍 川黃柏 甘菊花 陳皮 黃連 柴胡 龍膽草 穀精珠 甘草
(案15)一兒,未滿百日,兩目忽然流血,他無所苦,惟羞明眵淚。此內火偏旺,兼食病乳,乃心、肝、脾受病,《經》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而上注於目。」首為諸陽之會,目乃血脈之宗,今內熱既盛,又加以風熱上壅,則循空竅而上溢於目矣。宜涼血清熱。
陳皮 赤芍 生地 粉丹皮 川黃連 膽草
(案16)一兒,斑後餘毒未解,上攻於目,有翳。由肝木偏旺,脾土受困,致泄瀉繼起。宜祛風明目,佐以實脾,使清陽之氣上升,則濁陰自歸下竅,目明而瀉自止矣。
升麻 黃耆 青防風 川芎 軟柴胡 車前 茯苓 枯黃芩 蘇木 元紅花 陳皮 甘草 石決明
孫用和傳治白珠有紅翳侵睛方
白菊花(八兩) 甘枸杞(四兩) 生地(五兩) 杜蜜(二斤)
取一磁瓶,湯煮一滾,置蜜於瓶內,投上三味於蜜中,攪勻、封固,隔水煮二晝夜,水少頻頻添之,瓶口將石壓定,日用軟柴,夜用硬柴,令不間斷,煮畢取起,置一缸內,盛水、鋪磚於內,置藥瓶於磚上,出火氣,七日可用滾水,任意服之。食盡,紅翳自退,良有效驗。
耳症
(案1)一兒,左耳腫痛,膿汁壅塞。此腎經有熱也。用蔓荊子湯加減治之。
蔓荊子 丹皮 赤芍 連翹仁 木通 川黃連 甘菊 桑皮
(案2)一兒,耳出黃膿,身微熱,脾胃有積,兼熱氣上衝所致。
陳皮 山楂 麥芽 桑白皮 白甘菊 甘草
乳蛾口疳
(案1)一兒,晝夜啼哭,喉中紅腫。此乳蛾也。用鵝羽攪之,吐出痰涎碗許,用龍膽草為末,吹入而愈。
(案2)一兒,忽然喉音不清,此熱鬱於內,復感風寒所致。
知母 黃柏 黑元參 天花粉 前胡 桔梗 甘草
(案3)一兒,上唇尖腫起突出,此必發一熱毒。宜消散為善。
防風 荊芥 大力子 薄荷葉 連翹 黃芩 山梔 黑元參 粉甘草
(案4)一兒,忽口角歪斜,乃陽明胃熱與脾濕相併而成。宜祛風劫痰。
殭蠶 白附子 明天麻 獨活 防風 半夏 陳膽星 龍膽草 陳皮 山梔 桔梗 薄荷葉 甘草
(案5)一兒,口疳。用犀角汁和梨汁服之,外用硼砂、冰片、寒水石、青黛為末吹之。亦治木舌、重舌、喉痹,神效。
結核
(案1)一兒,初生兩月,項下有核如彈,堅著不移,身熱。此內有胎熱,兼之衣被太厚,外為風邪所遏。宜祛風清熱。
柴胡 薄荷 前胡 大力子 江枳殼 陳皮 元參 黃芩 連翹仁
(案2)一兒,患症如前,服前藥稍減,因藥間斷,復紅腫欲潰。
當歸 川芎 貝母 皂角刺 金銀花 連翹 桔梗
又:潰後即前方加人參,間服滋養之劑而愈。
(案3)一兒,左邊太陽有核如彈,半年不愈。醫用灸法,數日而大如雞卵,用敷藥而漸大如覆杯。用降藥以欲其腐去,致形如翻花,膿水不幹,飲食不入,面色無神,四肢浮腫。因思立齋云:瘤者留也,隨處凝滯,皆因氣血乖違,臟腑受傷。當治其本,大抵屬肝膽二經者多,宜養氣血、清肝火。
人參 白朮 雲茯苓 炙甘草 生地 歸身 山梔 龍膽草
服後瘡口翻突,臭腐難近,小便閉,飲食不進,兼間有積滯腹痛。皆由脾氣敗壞所致,恐醫藥難挽。
人參 白朮 雲茯苓 綿黃耆 肉桂 米仁 木通 淮山藥
痿症
(案1)一女,右手痿弱,不能舉動,面發瘰。此脾肺濕熱所致。
黃芩 川黃柏 茯苓 地骨皮
(案2)一兒,五歲。面色萎黃,兩足軟弱,不能步履。據述,平時飲食不節,屢受風濕,脾氣損傷,肺失所養,致濕邪阻滯氣分。宜健脾消食,清熱、利濕。
茅蒼朮 焦白朮 山楂 麥芽 陳皮 粉豬苓 建澤瀉 木瓜 牛膝 川連 揀麥冬 綠升麻
瘡瘍
(案1)一兒,患瘡久久,下部更多,身熱自汗,食少腹實。由瘡久氣血耗損,復感風邪。
荊芥 防風 連翹 金銀花 川黃連 陳皮 茯苓 山藥
又:連翹 白芍 銀花 生米仁 細木通 甘草
(案2)一兒,歲許。頭瘡,耳後發一小毒,微腫。胎毒所致。
大力子 荊芥 連翹 淨銀花 花粉 黑元參 桔梗 甘草 山梔 木通 桔梗 連翹仁 粉甘草
又:大力子 枳殼 貝母 銀花 赤芍藥 黑元參
(案3)一兒,項有結核如豆大,後發壯熱,喉下腫起高突,咽喉閉塞,不能飲乳。先以鵝羽探吐痰涎,次服煎劑。
陳皮 枳殼 黃芩 連翹仁 青防風 前胡 瓜蔞 桔梗 黑山梔 龍膽草 蘇子
又:貝母 元參 花粉 江枳殼 新會皮 前胡 海藻 夏枯草
(案4)一兒,咽喉左邊腫痛有核。此由衣被太厚,常近火側,多食炙煿,痰火內鬱而成也。若失治恐成癭瘤。
柴胡 前胡 大力子 黃芩 新會皮 枳殼 元參 炒殭蠶 花粉 嫩桔梗
(案5)一兒,頰下患結核,身熱痰嗽。
前胡 貝母 桑白皮 黑元參 桔梗 花粉 連翹 江枳殼 夏枯草 陳皮 杏仁
(案6)一兒,歲許。眉間發瘡,令煎花椒湯洗之。
大力子 荊芥 銀花 花粉 川黃連 川黃柏 蟬退 木通 甘草
又:明礬五錢入蔥管內煨,龜板五錢酥炙為細末,菜油調敷。
(案7)一兒,患瘡,小水赤澀。此濕熱所致。
銀花 連翹 木通 生山梔 川黃柏 山楂 甘草
(案8)一兒,痘後生瘡癤。
赤茯苓 貝母 淨銀花 赤芍 山藥 川黃連 米仁 連翹 細木通 甘草
(案9)一兒,遍體疥瘡,皮膚濕爛。
銀花 連翹 何首烏 焦茅朮 黃柏 殭蠶 蟬退 粉甘草
(案10)一兒,瘡後,咳嗽有痰,唇紅。
銀花 桔梗 陳皮 建神麯 川黃連 木通 鉤藤 甘草
(案11)一兒,病後,身上生瘡,面白神倦,小便不利。防其發腫。
白朮 茯苓 淮山藥 生米仁 澤瀉 赤芍 連翹 細木通 金銀花
煎膏服。
(案12)一兒,遍體生瘡,浮腫,咳逆氣促,兼外感風邪。
桑白皮 枳殼 蘇子 新會皮 前胡 青防風 木通 杏仁 葶藶子 豬苓 建澤瀉
(案13)一兒,患瘡,潮熱。
陳皮 當歸 赤芍 赤茯苓 楂肉炭 黃柏 知母 元參 淨銀花 軟柴胡 甘草
(案14)一兒,遍身瘡瘍,頭上瘡,蓋甚厚。此胎中熱毒所致。不宜湯藥熏洗,恐瘡毒入腹,為患不淺也。
犀角解毒丸
(案15)一兒,頭上發狗癬疥,身熱痰鳴。此外感風邪所致。先解其表。
葛根 荊芥 新會皮 細木通 楂肉
服二劑後,外邪已散。用銀花、連翹、陳皮、木通、甘草煎膏服,以解其毒。
(案16)一兒,狗癬疥,頭額甚多,膿水淋漓,肚腹實。
殭蠶 山楂 麥芽 川黃連 紫厚朴 陳皮 甘草
齒痛
(案1)一兒,身熱齒痛。此風熱客於陽明也。
薄荷葉 荊芥 防風 陳皮 川黃連 粉丹皮 甘草 燈草 石膏
(案2)一女,左牙床腫痛,發熱,右頤紅腫。陽明蓄熱所致。防風通聖散加減治之。
荷葉 連翹 大力子 元參 桔梗 青防風 山梔 飛滑石 石膏 銀花 粉甘草
(案3)一童,齒縫出血不止。此由元陰不足,相火妄動而乘於陽明也。滋陰藥中加丹皮、童便、甘草。
(案4)一人,血虛齒痛。
升麻 石膏 丹皮 枯黃芩 小生地 當歸 陳皮 甘草
附:
(案1)一兒,臂痛不能舉手足,或左或右,時復轉移,脈沉細。此中脘有停飲,脾氣不行,故上攻於臂也。宜治痰為主。
半夏(二兩) 茯苓(一兩) 江枳殼(五錢) 風化硝(二錢五分)
用薑汁煮麵,和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案2)一兒,項痛,足軟,牙血,面色萎黃。此風濕客於三陽,傳入足太陰經,濕久生熱所致。
元參 天花粉 連翹 防風 荊芥穗 薄荷 大力子 石膏 滑石 淨銀花 桔梗 甘草
小便不通,用荊芥二兩、大黃一兩;大便不通,用大黃二兩、荊芥一兩。
小便不禁,肺氣虛也。宜安臥養氣,以參、耆之類補之。有熱加黃柏、生地。
濕癬用陳皮、山楂、麥芽、豬苓、澤瀉、川連、茅朮、白朮、木瓜、牛膝、茄皮。
(案3)一兒,項軟,喉中有痰。諸醫以天柱骨倒而用人參。余竟以風藥治之而效。
陳皮 殭蠶 明天麻 藁本 黑山梔 黃芩 茯苓 粉甘草
癬方,用土槿皮五錢,大黃五錢,斑蟲十個,密陀僧五錢,燒酒半斤,浸一日,擦患處。
頭上肥瘡用松香、淘丹、橄欖核煅研末,將鮮油一塊,鋪青布上,入松香,卷緊扎住,用火燃之,滴入鍾內,取灰燼,並橄欖核灰、淘丹一併交融,去火毒,搽之。
頭上禿瘡,用左旋龍一兩瓦上煅,花椒四錢、硫黃三錢、紅砒五分共研和,將蔥頭、甘草,水洗淨,麻油調敷。
走馬疳方,用川連一錢,人中白四錢,硼砂三錢,雄黃二錢,青黛三錢,橄欖七枚,煅冰片一分,自孝竹箬二葉,燒灰,共為末,應用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