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發蒙
- 作者
- 片倉元周
- 朝代
- 清
- 底本
- 出自《皇漢醫學叢書》第九冊,1936年上海世界書局刊行(國家圖書館掃描本)
序
治產外科成矣。其書為相山鶴陵先生深甫氏所著。蓋博取古今善說。附以己治驗。定為此編。以補產論不備云。先生初學賀川翁所。受產論而歸。即誦讀前後二十年。頗極精微。出而為人解難。乃生子呱呱而泣矣。百無一失。其名藉藉然起焉。今之言產者。皆折衷深甫氏也。予雖未睹產論。而今得視此書。則思過半矣。唐有孫真人。志在濟世。嘗列其方於華表石上。豎之鑑山之下漆沮合流路隅。便人覽且抄也。今夫深甫氏之仁於民乎功豈在真人之下哉。苟卿有言曰。青出於藍。青於藍信然矣。是為序。
享和三年歲次癸亥中秋前五日題於崎陽客館之環翠樓中。吳起程赤城。
序
婦人生產生生不絕者。天地自然之理。而非疾病則其不須藥餌也固矣。然將養失常。胎教乖方。則孕中之諸證。臨產之倒橫。產後之眾疾。變化百端。不可悉極。是以顓科者。救護之術。治法之要。二者相須若車兩輪。豈可不精練研究哉。若治法救護不得其法。則子母之命懸焉。實可畏也。夫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昝殷產寶方。陳治道保產萬全書。陳朝階奚囊便方。湯居士保產機要。高賓便產須知。王化貞產鑑。何鍾臺達生編等諸書。皆是專門。而雖非方論不備。至於救護術。則僅僅無幾。後人無所宗法焉。余得賀川氏之書。見其術之精詳。而嘆發前哲所未發。後遊其門。愈信其術之有神驗矣。乃服事其教二十餘年。起死回生之效。不可勝紀也。其閱歷之久。周之不敏亦有稍稍所發明。因蒐集既驗者。以成編。題曰產科發蒙。雖然不過正其疑似而詳其未詳也。後之君子。幸以賀川氏書為綱。以此書為目。而施諸治法。則益見賀川氏之功之不少矣。
寬政乙卯歲陬月上元鶴陵居士片倉元周撰並書。
卷一
胎子位置形狀論第一
余壯歲西遊子玄先生之門。學產科術。蓋其術皆出於親試獨得。而診訣占候。實精詳鍜煉。是以其施治。皆莫不有神驗也。可謂能究產蓐微奧矣。余乃覃思研精。晝夜不輟。於是不出百日。而得入其室矣。及還東都。再取其所著產論及翼等書。沉潛反覆而讀之。論中有謂。大抵五月之後。腹中胎大如瓜。必背面而倒首。其頂當橫骨上際而居焉。其胞衣則蓋於胎之尻上。而當母鳩尾之下。至臨月按之。可得別其體貌而盡矣。又曰。自其背而探之。其左右足膝皆張而旁出。則應是其面作箕服或結趺也。如其手膊則並展其臂。而常自依脅旁。則未嘗縮手足也云云。又閱產論翼。載背面倒首。而皮膜裹胎。其胞衣則見附蒂於上。而蓋尻上。其莖則從膜上垂下。過脊背越左肩。向腹部之圖。予嘗依其論與圖。而沉思默想者。不啻累月積年。未能攻究其胞莖之貫皮膜而至臍之處。在何地而為何狀也。疑之久之。頃歲城南山下門外。笹井某妻。妊娠方期月。忽腹疼腰痛。於是人定速余治診。即便往。發劑飲之。而拊摩其腹。則蹲循之際。兒便產下。而無啼聲。乳媼抱起看時。亦無手足面目。唯蠢乎微動。乃以為怪物。將裹草棄之。余細檢之。隔膜才見兒頭面手足。謂曰此囊兒也。因就熟視之。胞衣在腹部而其形橢。上至頷下。下逮臍下。而胞衣四邊。薄皮引出以包裹胎。視之如雲母屏中物。兒在其內。屈臂握手。以魚腹印耳下。其形似邦俗取膏肓穴之狀。又跼兩膝。而膝頭僅過乳上。膝外廉與膊內廉相齧。猶人登圊狀。臍帶則自左手與胸旁之間。蟠屈而出二寸許。斜至肩。余即執小刀剖頷下膜(男子也)則白膜縮蹙歸於胞四邊矣。急含少水。以噀兒面。始揚聲啼叫。眾皆稱天幸哉。余取胞衣置於油單紙上。以攤視之。其形圓匾。徑六寸許。其外面則中央最厚。至邊而漸薄。高低出沒。皺皮錯交。其色紫紅綠黑。混然相雜。而不甚濃。又往往有紫黑濃斑點。反覆視其裡面則有文理筋絡。宛乎似荷葉裡面。其色紫碧黑。比表面則稍淡。筋絡則青與白交加參錯。其胞莖則如無名指大。而若人工捻作者然。又類於繩索。其色不異筋絡。(按胞莖始出。其色灰白色。既而過一二時。變為青白參錯。)莖中有三孔相通。余以為一以輸氣。一以注血。一反氣血者也。是亦若人有咽與喉。而氣穀道各異者歟。未可知也。皮膜之形。如歷制海蛇。其色淡黃也。近八街堀。葺屋匠妻。年二十七。彌月而產囊兒。(女子也)亦復如是。其所異者。肚帶紆曲在於右腰聞而已。於是乎始悟子宮者。蓋附著於腎腸前面。而為一界郭。而兒在於其中也。背面倒首而屈手足。其頷著缺盆骨上。而面與膝頭相聚。若自窺臍者。其形蟠縮一團若煮蝦魚然。胞衣則對兒腹。皮膜自生裹胎。其胞蓋當子宮中後面而黏著。母之血氣繇是先入胞內。乃流布於文理筋絡。自文理筋絡。達於胞帶中之隊孔。而至臍中以將養於兒者無疑。故知彌月將產。而陣痛頻至。八髎腰髖之邊幾摧。而周身灼熱。漐漐汗出者。此胞衣著母體之處。將離脫之勢爾。以此推之。則如龐安常云。兒出胞而誤執母腸胃。故隔腹針兒虎口。於法開云。使積日不娩之婦。食羊十餘臠而針是。則須臾羊膋(音聊脂膏也)裹兒出。盛起東云。將分娩但子抱母心。因便針之之類。雖後之醫家稱譽其明診。以載於書籍。豈足可信哉。儒門事親云。醫者不察孕。加燔針於臍兩旁。方不數月生一女子。兩目下各有燔針痕。又太平聖惠。和劑局方。婦人良方等書。所載催生丹方後云。服一丸即時產。隨男左女右手中握出。是亦虛言空論。殆惑來學。皆刪去而可也。夫子宮者。自是腸胃外囫圇一界郭爾。必非有孔竅而通於腸胃者矣。子在其中也。胞與膜裹之。無一點孔竅。其胞附著子宮而受養。乘其將分娩之勢。而皮膜自破。漿水迸出。然後兒出門矣。奚有執母腸。抱母心。羊膋裹兒。手握藥出。兩目下有燔針痕等事邪。不但此也。魏志所載。華佗診甘陵相夫人有娠。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右則女。在左則男。人云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之類。試之今日。無有的確。是皆後人信筆增奇者而已。曷足為法乎。古人妄誕往往有此類。學者不可不擇也。頃又覽明錢雷人鏡經附錄。載男女胎元圖說云。精勝其血。自左子宮受氣而男形成。精不勝血。自右子宮受氣而女形成。又曰。男負陽而抱陰。故頭東而足西。女負陰而抱陽。故頭西而足東。頭與手足。蟠行一團如卵黃然。其漿水如卵白也。又曰。胞帶起於兩腎中間。著脊而生。有一系繫於兒臍。懸兒於胞中。此通母之血氣遺蔭之道路也。云云。而其胎元圖。作低頭踡跼腰背。屈曲兩足。男首向左。女首向右。仰而橫臥者。此皆本十九難所謂男子生於寅。女子生於申之義。而設圖說者耳。雖似可憑。至其以子宮為二。男女頭足異乎東西。懸兒於胞中。仰而橫臥。則臆度亦甚。近閱蘭醫牒分的兒產科書。載易產難產圖。總二十有三。而其胞衣有戴於頭頂者。有蓋於尻上者。又有負於背藉於臀。插於兩股間者。且其胎形狀。則有橫生。倒生。礙產。(肚帶攀其肩也)偏產。(見額角也)棖後。(頭之後骨偏掛穀道兒即露額也)及頷掛橫骨而出雙手。或一足已出。而胞帶將出。或肩臨子戶而出帶。或湊兩腳於面前。臀向人門而露一手。或臀出其半而不能達。或腹向產戶而出胞帶。或與上形同而不露帶。或背脊向子宮口。或肚帶纏頸而四肢將出。或兩足與一手已出子門。或駢屈兩膝而將出。又雙胎。一則仰臥。一則跨其上而露其臍帶。又正產仰出者。伏出者。礙橫骨者。拄肛門者。向腰左右者等之異。其他形狀不能備錄。而胞衣之所在不一者。彼以為子宮有欹側正直之殊也。然不載胞之對腹者。則彼未睹囊兒乎。其圖說雖似詳。或出臆見者十過其半。嗟乎。萬古以來。不論華夷。凡醫家於懷孕圖說。氾濫懵懂。紛紛不一者。皆由不觀真囊兒。故未有一人能為的當之說者也。夫蘭人雖言事出其實。豈能如殷紂刳孕婦腹而視之乎哉。故其所圖。不可信據也。夫吾子玄先生於產科一技。終身用意刻苦。是以其術超邁於古今。如其所謂素背面倒首而無轉身者。則千古卓見也。雖然至其謂胞衣蓋胎之尻上。其手膊並展依脅旁。而其左右足膝皆張而旁出未嘗縮手足。則偶未深考耳。又產論翼中所錄。懷孕圖凡三十有二。而其胞衣皆表裡反復。不無可疑也。又如被膜胎圖。(余所稱囊兒是也。)則為胞在腹中。其帶垂下而出育門。帶頭皮膜生而裹胎者。亦不可解也。苟若其所圖。則產訖當胞莖近兒臍。而有皮膜。余治產婦無慮數百人。見其生子未嘗視皮膜之附著於胞莖者。又未視胞與膜相離者。其偶相離者。則死胎經日而娩者。及胞衣日久而漸漸壞下者。皆皮膜腐敗。與穢物並下也。其他豈有此理哉。夫膜也者。附著於胞衣裡面之薄皮。自引延而包胎者爾。凡尋常生產。兒子瞥然出門。然後胞衣尋下者。皆皮膜忽縮蹙於胞之四邊。故人多不識之也。今舉其胞莖而視之。則膜之垂下者。藹藹如車蓋。則膜之與胞衣。不相離者可知矣。何有胞莖生皮而裹兒邪。且摘胞之遊旒。而徐剝之。胞與膜隨手而離。此亦兩片相合。故復徐徐分拆之。則離成兩片。而其表面著於胞者。薄脆易破。裡面比表面則粗而厚強。故較難破。余幸獲觀二囊兒之一男一女。而數年大疑。釋然冰解。從前謬迷。一時霧散。豈不亦愉快哉。雖然不敢自斷為是。或得復視數兒如此。則此說永為鼎鍾銘錄矣。唯恨余今年歲已不惑。稟受怯弱死生難期。況囊兒千百中之一二而已。假令有之。大抵托於無智生婆。則孰能詳正之乎。我終身不能復眎未可測也。因姑記所目擊與所發明。以示同志。後來君子。若遇囊兒而不異乎余所說。則請繼續於此。以為萬世定規矣。嗟乎子玄先生之書。率出於實驗實得。議論切當。有益今日。而其論不及於此。其有差忒者。疑未嘗遇真囊兒。而妄作之圖說歟。抑門人誤記。亦未可知也。噫先生今既往矣。恨我不在其生時以斯質焉。(篇內所論諸圖悉見卷六宜以參看)
辨駢胎位置第二
凡駢胎腹象皆突出於前而高。比之尋常娠腹。則甚大而不張於左右。比及臨月。揣其兩脅則空軟。由此觀之。駢胎之在子宮中。必非二胎正相位左右也。其胎累重於前後者無疑矣。而其分娩也。後者先出。而前者後生也。雖子玄先生之精核。未及於此。而為相併於左右者。乃其候法曰。任脈窪成一道者孿胎也。余屢視攣胎腹。未嘗見其如此者。偶有似為窪者。決非孿胎也。惟其腹形。大抵七八月已上。漸慚突出如甕者是也。(圖說見卷六宜以參看)
孿胎一胞辨第三
宇宙至大也。至夫事物之變化。則雖聖人亦有所未盡也。自非聖人以下。則雖常有之物。非所親視歷觀。而推理以究。任臆為斷。則恐誤天下後世不淺也。在我醫則為最甚矣。今夫以有涯之性命。欲親規歷觀而究無涯之變化。以傳之後世。是豈易得盡乎哉。子玄先生於產科書。率皆出於所親歷實驗。詳悉審辨。似無遺漏矣。產論翼中所載。孿胎圖凡六。一逆一正。雙逆雙正雙坐等。非不精細也。然而唯出兩胎各有胞者。而未載雙胎一胞者。且產論曰。任脈窪成一道者。為孿胎之候。然此惟五六月間見之。至八九月一道者。即隱不見。但腹左右大張。狀有稜角。而腹面卻平。是為孿候。產論又云。一倒首向下。一豎頭向上。其胞衣各一。是為孿胎正法。或雙皆上首。共一胞。胞皆大如盤。是為孿孕奇法矣。而不說孿子肚帶之狀。吾未一見其真物。豈可不容疑於茲哉。己酉初夏。城東富澤坊。買故衣利兵衛妻。娠方九月。小便癃閉。煩渴引飲。腹滿太甚。四肢亦浮。求治於余。乃與五苓散。而撫摩其腹者三日。得小便快利。而四肢見皺紋。然其腹猶便便。因以為是必孿胎。更候其腹容。無任脈窪成一道。又非腹面平而左右有稜角。唯圓高突出。倍尋常娠腹耳。既而至五月初四。而舉二男。其先出者正產。後出者逆生也。胞衣一而其形平長。徑一尺許。橫不過七八寸。筋絡甚粗。而生二帶。其一則在於去中央一寸許。而大如無名指。其一則去中央三寸余。近邊僅寸許。較之於近中央者。則其細居半。爾後見孿胎數人。雙皆順生。而一逆一正者卻寡。且其胞衣皆一。而臍帶所著之處。各不同也。近橫山街打金匠妻。及本石坊小津某妻。娠而腹甚大。突出於前面。而如抱甕。既而期月臨盆。俱先生一女。後乳一男。胞各一。其生下皆正產。但此二人胞各一而已。嗚呼先生父子。竟不視孿胎一胞而又皆正產者歟。若其有親視。則盍並列之圖中。以示後學邪。抑先生父子之所遇者。多是一正一逆。而胞衣各有歟。將余之所眎。皆順且一胞者多歟。雖然余之所親視。既以十數。則以頭之倒豎互殊者與胞之各有者。為孿胎之正法。吾不敢從也。又至於以任脈窪而成一道者。與腹面平而左右有稜角者。為孿胎之腹容。吾愈不信也。覽西洋牒分的兒產科書。孿胎圖式。亦惟載各兒各胞者。而未舉雙胎一胞者。則亦未深究而已。噫事物之不可究盡者。率皆如斯矣。雖然。凡孿胎。吾所親歷視者。胞皆一者實多。則吾將以胞之一者。為孿胎正法。以胞各有者為奇法也。後之醫者。若疑我說。則每遇孿胎。親視其胞。而究其形狀。又召坐婆數人詢其所親視。則必有得之矣。然後知吾言之不妄耳。吾豈敢妄立一家言而駁前輩成說邪。
一產二子命呼第四
一產兩子。古人所稱不一。今採錄余之所看過者。以示初學。曰雙生。(昭十一年左傳注及西京雜記)曰孿。(說文)曰孿子。(戰國策)曰兩胎。(後漢書華佗傳)曰孖。(津之切一產二子也鄭漁仲六書略)曰駢胎。(褚氏遺書)曰二胎。(病源候論)曰雙生。(公羊傳)曰孿生。(宋伯象睽車志)曰孖生。(五雜組)曰孿生。(槐西雜誌)又揚子方言曰。陳楚之間。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秦晉之間。謂之僆子。自關而東。趙魏之間。謂之孿生。又字彙。二女曰𡦞。
辨孿子兄弟第五
孖生之疑兄弟其說尚矣。何休解公羊云。其雙生也。質家據見立先生。文家據本意立後生。所謂據見者。據其所見前後生以判兄弟也。所謂本意者。其意以為後生者先受胎。故以先生為弟。以後生為兄也。是殷周文質之所以殊也。西京雜記。霍光引殷王祖甲。許釐莊公。楚太夫唐勒。鄭昌峕。文長蒨。滕公。李生皆一產二子。並以前生者為長證之。則亦似無異論。然王長公引公羊傳。文家據本意。立後生之文。即以後生為兄。則後人不知其所適從焉。按巢氏病源論云。陽施陰化。精氣有餘。故生二胎。餘數就孖生驗其胞衣。胞一者常多。兩者甚少。夫二精交暢。當成一胎。而今二胎之成。一胞而生兩帶。則蓋其一則精氣之餘贏耳。巢氏之說似可據也。但其孖生體有肥大健強。瘦小疲弱之異焉。肥大健強者。承母將養之厚。而瘦小疲弱者。承將養之薄。此將養之厚者主。而將養之薄者客。是以不論分娩之前後。以肥大健強者為兄而可也。且夫孿子之在母腹。俱在一囊膜中。自一胞衣而承將養。又何可以受胎之前後而論之也。但胎自有主客異耳。又孿子臍帶之附胞衣。一生中央。一生一邊者多。而其居中央者必大。而居一邊者必小。此亦主客之分。最可取信者也。若孿子並健強疲弱相均。則依霍氏之說。而可也。又如孿子胞各一。則此非精氣有餘者。蓋交接再各成胎者無疑也。其肥瘦強弱並無齊等。則從王氏之說而可。千載以來未有辨此義而斷之者。噫明李空同曰。雙生以後為兄者。昧化理者也。凡產必迴轉下首。首下則生矣。即以受氣前後論。則迴轉時先氣者先生矣。凡先者宜為兄。凡先生者體較大。亦先齔云云。夫兒本蟠屈倒首於子宮中。必非為迴轉而出者也。又有一胞孿子與孿子各胞之別。李氏未辨此理。而妄以受氣先後。論先生後生。定兄弟者可謂謬矣。凡先生者體較大。亦先齔云者。亦未為盡然也。
產前產後諸證發明二十五則第六
(醫案一條附)
凡娠妊嘔不止者。其因不一。有痰飲蛔蟲痞積鬱結等之異。其候證治方。詳見惡咀門。若諸藥不效。則宜與蜜湯。其功極偉。是不可不知也。
有妊娠似勞證者。有勞證似妊娠者。分之之法。二三月臍下胎仍不見。則以其眼中悅澤。白睛變青色者。與掌中見紅色者。肌肉不消。脈不細數者。此為娠候。四月以上。宜捫按其臍下。手到而辨之矣。又有勞證中而娠者。大抵難治。
妊娠惡阻。寒熱咳嗽盜汗懶執作等證。若誤認為勞證而施治。則雖誤治。亦不害於生育。勞證最初經閉二三月有前證者。若誤認為惡咀而施治。則卒致不救。不可不審也。
娠而六七月以上。其胎常逼胸下者。其婦多有鬱火。又娠而胎常在小腹者。其婦多天賦薄弱。若不然則病後體氣未平復而受孕者也。
妊娠有下利日三四行。或五六行。累月不止。百方不效者。雖然肌肉不消。飲食如故。而無邪脈。則不可慮也。此症至臨月或產後而便自止。是亦妊中常好食偏味者。產後自止之類也。俱難以理推極者也。
妊娠五六月。有妊與否猶未可決者。令婦仰臥須施產論翼按腹第六術數回。其間不論左右脅傍必忽焉瞤動激射而觸醫手中。其狀恰如電之眩目也。其有之者。斷然為妊娠。不可不知也。
娠而有口舌糜爛者。又有舌生芒刺如貓兒舌者。並不分娩則不差。。嘗治長谷川君夫人。妊娠七月舌旁糜爛。凡溫冷入口則射舌。因才食淡粥之微溫而已。予與清熱補血湯敷綠袍散十餘日。依然不效。便改投清熱補氣湯亦十餘日。猶尚不愈。竊以為非產後則不復。姑以達生散加薄荷黃連。外將城嫗散(方見雜病試效)加青黛貼之。如此六七日而全差。嗟乎藥之中肯綮不亦神乎。
有妊娠心下大膨脹者。必無慮之。未眎由是害於產者。此大抵氣脹。或留飲之所致也。宜順氣化痰之劑。
懷孕患惡咀者。其婦必有蟲積或痰飲。產後發血暈者。其婦必有症癖鬱怒。其無此者。皆莫有二證也。
妊娠八月以上吐血者。產後必發大患。而終難救。六七月前有之者。無患。然大吐血者甚殆。
凡小產婦女子。惡寒戰慄後壯熱甚而大汗出。或頭暈目眩。飲食不美。腹微滿。按之軟弱而如綿絮。此證甚似外感。而實不然。或有請醫而不告其實。偽為外感求治。醫雖詰問之匿不敢言者。其識之之法。臨按其腹部。必鼻聞血臭也。若然者宜斷為小產而施治法。此余之所數歷驗也。香川太衝行余醫言。舉鼻嗅病人臭氣數症。而於此一候遺之者何也。(治驗在卷六宜以參看)
凡臨產貴其婦有熱狀者。與有汗者。若無二狀則動輒不達而斃。雖其能達。產後多危殆。
凡臨產手背清冷者。或面色無血色。唇口青白。及呼氣冷者。或脈細而不數者。皆非慶事。產後多生變證。
產前患水腫。逮產後腫滿益甚者。用藥腫減十之八。而余腫淹延數日不消。則後必為不治症。
產後久泄。自利完穀者。雖服藥稍瘥。竟致不起者甚多。
婦人身重。則世醫食物禁忌甚嚴。世俗亦守之。而為一大緊要事。方其阻病不食之時。猶禁所好之物。而致使婦益食少。實可憐耳。陳自明云。凡妊娠惡食者。以所思食。任意食之必愈。不可不察也。
凡方臨月大血數崩下者。非子死腹中。則免身後多致婦不起。其天賦壯實者。或有不然矣。
孕而七八月。患久咳久泄等。形體漸虛羸者。候其腹容。胎當臍腹而縮小。胸下兩脅皆空軟可容指者。則不出三日而必產。生子多瘦弱。育者甚罕。
凡臨產移時不娩。煩渴不止者必死。此證必脈無根腳。而手足清冷。
凡臨產腹堅硬如石者。必子僵腹中。
臨產二三日不能娩。而加煩躁者死胎也。若脈細弱時反張者。子母俱危。
臨產二三日雖不分娩。其婦飲食如故。自能起居。轉側。眼中和而脈有精神者。子雖死腹中。醫施回生術令娩身。則婦當不死若睛不和。飲食不進。脈微細者。雖達多死。
妊娠六七月而上。腰腳微腫者。十居其半。蓋以胎漸長。壓母腸胃輒錯和而已。不足深患。大抵產後自消散。雖然周身洪腫。小便不利者。宜隨脈證虛實而施攻補法。勿必拘有胎而泥芎歸之類。若夫身體腫脹甚。久不消散。而免身者。子母並危。(治驗錄卷六宜以參看)
凡妊娠不論月足與不足。偶腰腹疼痛。而產宮下水或血者。必死胎也。雖不腰腹疼痛。或有所見而忽腹堅硬如石者。亦必死胎也。
凡臨產數日不能娩。而其婦反飲食健啖。眼中清瞭。發語輕捷。或又笑言。殆似不病人。甚非佳事。醫雖為救之。產後多致不起矣。此證不但妊婦也。傷寒壞證。水腫久不差等類。往往有焉。皆屬不治候。不可不知也。
惡阻治法第七
婦人孕二三月之間。必中憒悶。嘈雜噁心。或吐痰沫。或嘔飲食。或心中懊憹。好啖酸果。或又好啖辛鹹物。或頭目旋暈。憎聞食氣。或四肢倦怠不欲執作。多臥少起。厭厭困懶。或四節煩疼。面黃肌瘦。或好未嘗食之物。或惡其所常嗜之物。或作寒熱頭痛。或作胸膈煩懣。或恍惚不能支持等之證。巢氏病源此名惡阻。又曰惡食。稱惡字。昝殷產寶方謂之子病。小品方命阻病。產經或呼病阻。戴元禮曰。俗謂之病鬼。無論名呼多端。宜先用清膈飲竹茹湯之類。驅逐病痰必愈。若嘔甚者。並加伏龍肝一二錢。若大段不欲飲食者。千金生蘆根湯。若其人體弱下利者。半夏藿香湯。集驗橘皮湯之類。重者乾薑人參半夏加朮湯。若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渴而嘔者。醫方筆記一方。若疲極黃瘦。小便不利者。產經半夏茯苓湯。四肢委然。胸下痞悶者。茯苓丸。若挾痞積蛔蟲者。蘆橘加半夏湯。兼吞紅丸子。或又烏梅丸。理中安蛔湯之類。若挾氣滯鬱結者。二香散。七氣湯選用。其人素有鬱怒症疝等者。必用左金丸。各隨其症治之。已上證候。其不甚者。則大抵逮輸三四月。精神自清爽。漸向平安。又至其變。則尚不愈。或咳逆上氣。不能橫臥。或作下利。作不食。作吐蛔。作肩背疼痛。或寒熱咳嗽吐出白沫。或惡明而坐暗處。且不欲與人言。又每睡著汗多出。其狀殆如勞瘵。甚則往往不出妊中而斃。可不懼哉。又作口舌乾燥。作舌心焦煤。或舌上生芒刺。恰如貓舌。或又有口舌糜爛妨飲食。百藥不能療。遂延產後而久不差者。此因濕毒得疾。當於產後口舌門取藥。又有稟質羸瘦者。每受孕必肥滿。或肥滿者反瘦瘠。又有懷孕已來無有惡阻候。而至八九月。遽噁心嘔吐。不受藥食者。清膈飲。半夏茯苓湯。可選而用。然此症動輒至產後作蓐勞。不可不早滋養氣血固根本也。
王碩云。妊婦惡阻。嘔吐全不納食。百藥不療。惟是紅丸子最妙。佐以二陳湯服之。但人疑其墮胎必不信服。每每易名用之。時有奇功。。方廣云。大全方論半夏動胎而不用。仲景方皆用半夏。豈不知此而用乎。予治阻病累用半夏薑製炒黃用之。未嘗動胎。經云。有故無殞是也。(周云。方之說雖確論。然尚用薑製炒黃半夏。則此拘陳氏說也。用生半夏而可也。凡方有病。則雖巴豆硝黃亦不可畏也。何況半夏乎。)
清膈飲(周新定方)治妊娠嘔吐全不納藥食神效。
枇杷葉 竹茹(各一錢) 生半夏 茯苓(各一錢半)
上生薑七片。水煎溫服。
集驗橘皮湯 治任身嘔吐不可食。
橘皮 竹茹 人參 術(各三兩) 生薑(四兩) 厚朴(二兩)
凡六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之。
產經竹茹湯 治痰熱惡阻嘔吐不下食。
半夏(五兩) 竹茹 橘紅(各三兩) 茯苓 生薑(各四兩)
上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乾薑人參半夏 治妊娠嘔吐不止。
乾薑 人參(各一兩) 半夏(二兩) 生薑(一兩)
上四味。水煎溫服。(此即仲景乾薑人參半夏丸也。予每作湯子用之。)
醫方筆記治惡阻一方
橘皮 人參 竹茹(各一錢) 麥門冬 木瓜(各二錢) 枇杷葉(三大片) 藿香(五分)
下咽即驗。
丹波康賴醫心方引產經云。半夏茯苓湯。治任身阻病。心中憒悶。空煩吐逆。惡聞食氣。頭重四支百節疼痛沉重。多臥少起。惡寒汗出。疲極黃瘦方。
半夏(五兩) 生薑(五兩) 茯苓(二兩) 橘皮 細辛 芎藭 人參 芍藥 澤瀉 甘草(各二兩) 旋覆花(一兩) 乾地黃(二兩)
凡十二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積日月不得治。及服藥冷熱。先候病變客熱煩渴。口生瘡者。除橘皮細辛用前胡知母各二兩。若變冷下者。除乾地黃用桂肉二兩。若食少胃中虛生熱。大行閉塞。小行赤少者。宜加大黃三兩。除地黃加黃芩一兩。余藥依方。服一劑得下後。消息看氣力冷熱。更增損方調定。即服一劑湯便急將茯苓丸。令得食便強健也。(小品方同之)
小品方云。茯苓丸治任身阻病。患心中煩悶。頭重眩目。憎聞飯氣。便嘔逆吐悶。顛倒。四支委熱。不自勝持。服之即效。要先服半夏茯苓湯兩劑。後將茯苓丸也。
茯苓(一兩) 人參 桂肉 乾薑 半夏(炮各二兩) 橘皮(一兩) 白朮 枳實 葛根屑 甘草(炙各二兩)
凡十物。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飲服二十丸。漸至三十丸。日三。(產經同之案原出外臺方)
紅圓子(易簡方) 治阻病有痞積蟲積而為患者。
莪朮 三稜 橘皮 青皮(各五斤) 胡椒 乾薑(炮) 阿魏(各三斤) 礬紅
上為細末。醋和為丸。梧子大。礬紅為衣。每服三十丸。薑湯。二陳湯。小半夏加茯苓伏龍肝湯等嚥下。
蘆橘姜檳湯 治妊娠嘔吐痰水不食。
生蘆根(一兩) 橘紅(七錢) 生薑(一兩) 檳榔子(三錢)
上作三次水煎服。或加半夏。
二香散 療妊娠胎氣不安。氣不升降。飲食不美。嘔吐酸水。起坐覺重宜服之。
香附子 藿香葉 甘草(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百沸湯點下。
加減七氣湯(直指方) 治氣鬱嘔吐。
半夏(二兩半) 人參 辣桂 厚朴(各一兩) 茯苓(一兩半) 甘草(炙半兩)
上每三錢半。姜七片。棗一枚煎服。加木香亦得。(周按沈朗仲病機匯論去甘草加紫蘇橘皮。尚名七氣湯。治七情之氣鬱結於中。心腹絞痛。不可忍者。)
左金丸 治因鬱怒及症疝而嘔吐。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同炒)
為末。神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
生薑瀉心湯 治惡阻嘔而腹中雷鳴下利者。
生薑(四兩) 甘草(三兩) 人參(三兩) 乾薑(一兩) 黃芩(三兩) 半夏(半斤)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服。
烏梅丸 治嘔而氣上衝心。或吐蛔蟲者。
烏梅(二十錢) 黃連(十錢五分) 乾薑(十錢) 細辛 附子 桂枝 人參 黃蘗(各六錢) 當歸 蜀椒(各四錢)
上細末打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量病輕重進之。。此方傷寒論所載分兩甚多。倉猝之際難制。因取原方三分之二。改定以隨便爾。
生蘆根湯 理中安蛔湯(並見傷寒啟微)
妊娠吐血第八
妊娠吐血者。繹其所因。驚怒憂思為之根基。而其始或胸背疼痛。或咳嗽連聲不止。遂發此症矣。不問何因。先用清血湯。兼進三聖散。若因內傷氣上逆者。甘草乾薑湯。養中湯。加減雞蘇散。柔脾湯之類。俱加童子小便半盞。若因盛怒而致此症者。芍藥地黃湯。川芎三黃湯。雞蘇散。洞當飲之類。併兼用四生丸。若血勢猛而不止者。將云垂煎。加血竭棕櫚亂髮。並燒存性一二錢。有外熱者。車輪煎加白芨花蕊石一錢尤神驗。若隔二三日而吐血者。麥冬飲子。必勝散。並有奇效。凡諸血證用湯藥之外。更將三聖散童便和下。無不神驗。夫童便之治血證。長於諸藥。而世醫不察。遇血症則不論虛實。唯犀角之求。予常為之浩嘆也。齊褚澄云。吐血服涼藥百不一生。飲溲溺百不一死。誠稱其功力優也。不可不察也。
清血湯(家方) 治吐血鼻衄咳血神效。
牡丹皮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山梔子 蒲黃(炒) 阿膠 黃連 百合 麥門冬(各中) 甘草(下)
上十二味。水煎溫服。若血勢猛者。加鼴鼠燒存性者。
三聖散 止血之妙劑。
蒲黃(酢炙) 棕櫚(燒存性) 亂髮(燒存性各等分)
上細末。每服一錢。童便和下。急則淡酢湯亦得。
甘草乾薑湯
炙甘草(二錢) 黑炒乾姜(一錢)
上以水一合半。煮取一合溫服。
養中飲
人參 白朮 乾薑(各中) 甘草(下) 白扁豆 當歸 阿膠(各中) 艾葉(上)
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溫服。
川芎三黃湯(仁齋直指)
大黃(濕紙裹蒸) 川芎 黃連 黃芩(各等分)
每服二錢。水煎溫服。(本為散用今為湯)
加減雞蘇散 治婦人吐血心煩昏悶。
薄荷 阿膠 地黃 柴胡(上) 羚羊角 黃耆 甘草 茜根(中) 黃芩 麥門冬 當歸 伏龍肝(下)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竹茹半雞子大。煎至六分。溫服。
芍藥地黃湯(方見傷寒啟微吐血門) 洞當飲(見產論)
柔脾湯 治吐血衄血白汗出。
甘草(下) 芍藥(中) 黃耆(中) 地黃(上)
上銼。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四生丸 療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
生荷葉 生艾葉 生柏葉 生地黃
上等分。爛研。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若無生者則將乾者細末醋和丸聽用)
云垂煎 車輪煎(並見傷寒啟微下)
麥門冬飲子(病機匯論) 治吐血久不愈者。
麥冬 黃耆(各上) 人參 當歸 地黃(各中) 五味子(下)
上銼。水煎溫服。
必勝散(局方) 治男女血妄行。吐血嘔血咯血衄血。
人參 當歸 熟地 小薊 川芎 蒲黃(炒) 烏梅
上等分。粗末。水煎去滓服。
妊娠鼻衄第九
肺通竅於鼻。故肺生熱。則熱氣迫血而鼻血。宜用清血湯。伏龍肝散。遠志散之類。兼服蓬砂散。胡粉散最妙。或將棕櫚亂髮反鼻鼴鼠之類燒黑者。吹入鼻中。而以紙醋醮塞鼻孔。若尚不止者。與四黃煎。別以食鹽一合焙。厚紙裹之。熨百會穴。其效如神。或以杉原紙水醮置顛上入火於熨斗子以熨其上亦復妙。若脾胃虛弱。精神短少者。人參飲子。芎歸百草湯之類。宜擇用。
伏龍肝散(千金)
伏龍肝 生地黃 竹茹(各上) 當歸 芍藥 黃芩 川芎 甘草(各中)
上以水一盞半。煮取一盞服。
遠志散(聖惠方) 治鼻衄不止。
遠志(中) 白芍(中中) 天門冬(中) 麥門冬(中) 阿膠(中) 當歸(中) 藕節(中) 大黃(中) 甘草(中) 桂枝(下) 桃仁(下) 沒藥(上) 茈胡(上) 生地黃(上)
上水煎服。
蓬砂散
蓬砂不拘多少細末。每服四五分。井花水送下。神驗。
胡粉散(聖惠) 治大衄不止。
胡粉(炒黑)
細末。醋服一盞即止。
四黃煎
黃連 黃芩 大黃 地黃(各等分)
上水煎服。
人參飲子(病機匯論) 治脾胃虛弱。氣促氣虛。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人參(上) 黃耆(上) 麥冬(上) 白芍(中) 當歸(中) 五味子(中) 炙甘草(下)
上水煎。食遠服。
芎歸百草飲 治鼻血不止。
當歸(上) 川芎(上) 人參(中) 甘草(下) 乾薑(炒) 百草霜(各中)
上水煎溫服。。凡衄不止者。針足大指爪甲角。及三里。下其氣必止。炙亦可。
妊娠胸滿第十
妊娠胸下苦滿而痛者。先哲以為胎上逼心。乃名曰子懸。子玄先生曰。非胎而唯血氣上逼者甚多矣。予按又有由飲食停滯。水飲停畜。及氣鬱結。而作此症者。其飲食停滯者。有吞酸噯腐惡心等證。宜厚朴生薑湯。清化湯之類。若胸下膨脹。漉漉有聲者。此水飲停畜之所致也。宜用小半夏加茯苓湯。苓桂朮甘湯。旋覆花湯等。若肩背痛。或氣宇不舒暢者。屬氣滯。紫蘇飲。氣鬱湯之類。宜擇用。又有既至臨月忽覺腰腹疼痛。或四肢如脫。忽肚腹脹滿。心下逼痛者。此藥食並進。停畜胸下之所致也。必先吐出飲食。而後當得陳痛至矣。此以胎充足將出。故其所食物。不運化也。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
厚朴 半夏 生薑(各上) 人參 甘草(各下)
上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清化湯 飲食停滯。胸腹飽悶。嘔吐噁心。服之神效。
半夏 茯苓 陳皮(各上) 神麯 山楂子 麥芽 黃連(薑汁炒) 青皮 香附子 山梔子(各中)
上水煎。法同前。
小半夏加茯苓湯
半夏(上) 生薑(中) 茯苓(上)
上以水二盞。煮取一盞溫服。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
茯苓(上) 桂枝(中) 白朮(下) 甘草(下)
上水煎。法同前。
旋覆花湯 治心下有寒飲。嘈雜噁心。口出清水。
旋覆花 半夏 茯苓(各上) 芍藥 陳皮
桔梗 肉桂 細辛(各中) 生薑(上) 甘草(下)
上水煎服。
紫蘇飲 治妊娠氣結。胎氣不和。胸滿疼痛。
大腹 人參 川芎 橘皮 芍藥(各中) 紫蘇(上) 當歸(下) 甘草(下下) 生薑(三片)
上以水一盞半。生薑三片。蔥白二寸。煎至一盞溫服。
氣鬱湯 治一切思念太過。胸滿膈痛。嘔逆脈沉澀者。
香附 蒼朮 半夏(各上) 陳皮 紫蘇 具母 茯苓 梔子 川芎(各中) 木香 檳榔 甘草 生薑(各下)
上每服四錢。以水二盞。煮取一盞。去滓溫服。
卷二
妊娠咳嗽第一
妊娠咳嗽所感未審。宜用潤肺湯。此方孕中咳嗽之套劑也。若感風寒喘嗽者。宜小青龍湯。腹中吊疼喉音不清者。東鄰飲。嗽心胸不利者。錦囊百合散。若嗽久不止痰喘滿悶者。濟生百合散。飲食失節脾氣不利。肺又有客邪。嗽吐痰與食俱出者。以山楂飲加伏龍肝。足成十品同煎。功效尤勝。孕中諸嗽。措劑外宜兼用百花散。嘗試有奇效。
潤肺湯(家方) 治胎婦喘咳。
芎藭(炒) 阿膠 縮砂(各一錢) 烏梅 生薑 紫蘇 杏仁(各五分)
上水煎。溫服。
小青龍湯
麻黃(中) 芍藥(中) 桂枝(中) 乾薑(中) 細辛(中) 甘草(下) 半夏(上) 五味子(上)
每服四錢。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溫服。
東鄰飲 治妊娠傷風咳嗽。腹中吊疼。痰壅喉音不清。頭暈目眩。
人參 白朮 陳皮 貝母 茯苓 桔梗 紫蘇 黃芩 前胡 粉草 桑白皮(各等分)
上水煎。溫服。(生生子制此方治東鄰妻。予取之常用。姑名曰東鄰。)
百合散(錦囊) 治妊娠咳嗽。心胸不利。煩滿不食。胎動不安。
百合 紫菀 麥冬 桔梗 桑白皮(各一兩) 甘草(五錢) 竹茹(一團)
每服八錢。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一二沸。食後溫服。
濟生百合散 治妊娠風壅。咳嗽痰喘滿悶。
百合(蒸) 紫菀茸(洗) 貝母(去心) 白芍藥 前胡(去蘆) 赤茯苓(去皮) 桔梗(去蘆炒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上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山楂飲 治咳嗽連聲。吐痰與食俱出者。
山楂子(上) 半夏(上) 茯苓(上) 木香(中) 枳殼(中) 陳皮(中) 杏仁(上) 細辛(中) 甘草(下)
每服四錢。生薑五片。水煎溫服。
百花散 治婦人產中咳嗽。
黃蘗 桑白皮(用蜜塗慢火炙黃色為度)
二味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入糯米二十粒同煎。至六分。以款冬花燒灰六錢。攪在藥內。同調溫服之。
子癇第二
娠妊忽呼吸息迫。痰涎潮搐。目吊口噤。角弓反張。不省人事。乍醒乍發。又或仍不醒。謂之子癇。一名子冒。又號痙病。號風痙。(並外臺)此症古論為風寒相搏發者。以葛根湯。羚羊角散主之。然而試之取效甚寡。而產論及翼。論此病曰。七情鬱結。內火煽盛之所致也。又平日多妒。夫妻反目。怒火熾盛。因發此病。其治法則一味熊膽。參連湯。第二和劑湯。第五和劑湯。及救癇術是也。此與古論遠。而實有奇效。余亦別有發明。凡此症已發則牙關緊閉。不能灌藥。雖施救癇術。尚口不開者。須以蘇合香圓。熊膽各五六分。溫湯化開。乃以曲頭管。入患者口內。沿齒進頷里。至牙齒盡處。斜入管頭曲處於上下齦間。右手持其管。左手取前藥汁。自含之自管之下口吹入患者之咽中。吹盡一劑。而牙關立開。尋將單兵散一錢。熊膽二三分。薑汁湯和調頻與之。更用鐵砂三黃湯。若喉間喘鳴甚者。兼用妙功救命散尤妙。此余之所經驗也。又有柴胡鐵鏽湯。雙神元。雄黃解毒丸等奇方。臨症宜擇用焉。此病雖謂子癇。非胎離橫骨迫心也。蓋症疝。癖積。鬱怒。蛔蟲等宿疴。因胎長大。偶相激發者也。故其胎臨產門。而攻心下之狀。正與腳氣衝心。及癲疾發作之候不異。今熊膽合蘇合香丸而用之者。則假其芬芳香竄氣。以開鬱閉通壅塞。彼能導熊膽。而折攻心之邪勢也。較單用熊膽者。其效甚捷。(曲頭管圖見卷六)
葛根湯(小品方) 療妊娠臨月。因風痙忽悶憒不識人。吐逆眩倒。小醒復發。名為子癇。
葛根 貝母(去心) 木防己 防風 當歸 川芎 茯苓 桂心 澤瀉 甘草(各中) 獨活 石膏(碎) 人參(各上)
上以水三盞。煮取一盞服。貝母令人易產。若未臨月者。升麻代之。忌海藻。菘菜。酸物。
羚羊角散(濟生方此方見諸方書今不載) 參連湯 第二和劑湯 第五和劑湯 救癇術(並見產論翼今不載)
蘇合香丸(局方) 療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利。瘀血月閉。痃癖丁腫。驚癇。鬼忤中人。小兒吐乳。大人狐貍等疾。
蘇合油(入安息香膏內) 薰陸(別研) 龍腦(研各二錢半) 白朮 青木香 丁子 白檀 硃砂(研水飛) 烏犀角 香附 沉香 蓽茇 安息香(研為末用無灰酒一合熬膏) 麝香 訶黎勒(煨各五錢)
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用安息香並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子大。井花水溫冷任意化服。(四拆原方分兩而便調劑)
單兵散 治腳氣衝心神方。假以治子癇。
檳榔子一味極細末。每服一二錢。薑汁或童便和下。
鐵砂三黃湯 治肝鬱盛怒。氣逆躁擾。或不省人事。
鐵砂(上) 大黃 黃連 黃芩(各中)
上以水一盞半。煮取一盞溫服。
妙功救命散 治痰涎壅盛。咽喉鋸聲。角弓反張。
鹿角灰(四錢) 牛膽(二錢) 麝香(三分)
上鹿角極研。以牛膽水化開。灌前末攪和。日曬乾。入麝香。再研細。貯錫器聽用。
柴胡鐵鏽湯 治癇症。
柴胡(上) 鐵鏽(上) 人參(中) 茯苓(中) 桂枝(中) 蔚金(中) 牡蠣(中) 大黃(中) 甘草(下)
上水煎。溫服。
雙神元 治子癇。神驗不可具述。可秘可秘。
牛膽南星(八錢) 雞冠雄黃(四錢)
上二味。極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粒。白湯送下。
解毒雄黃丸(熊宗立) 治婦人中風。卒然倒僕。牙關緊急。角弓反張。口禁不識人。並解上膈壅熱。痰涎咽喉腫閉。
蔚金 雄黃(各二錢半) 巴豆(去皮油十四個)
上為末。醋煮糊丸。綠豆大。每服七丸。熱茶清吞下。吐出頑涎立蘇。
妊娠過期不產第三
妊娠過期而不產者。虞搏曰。屬氣虛有熱。武之望曰。血虛氣滯。余未知其說孰是。然竊以事物之理推之。凡果實成熟。期至而自落矣。其間又有過期而不落者。此猶懷孕之過期而不產歟。夫果實何故久留而不落乎。懷孕何以過期而不產乎。此皆常與變之分耳。唯其臨產貴母氣充足。故常宜服活血補氣劑。今又舉虞武二氏之方。以備參考。
虞摶云。過期不產者。屬氣虛有熱。四物湯加阿膠白朮黃芩縮砂香附炒黑艾葉糯米主之。
武之望雲。過月不產者。四物湯加香附杏仁枳殼縮砂紫蘇。用此補血行滯。
妊娠頓僕失踞胎動第四
妊娠因頓僕失踞。胎動不安者。須先與砂糖湯而施按腹第五六之術以安胎矣。若胎動轉上搶心。短氣昏悶。或腰腹疼痛。有所見者。大阿膠湯。和榮湯。蟹爪湯之類。宜擇用。若下血多者。必致半產。宜速隨臨產治法施藥。
大阿膠湯(三因方云。治妊娠不問月數淺深。因頓僕胎動不安。腰腹痛。或胎奔上刺心短氣。)
當歸(中) 芍藥(中) 地黃(中) 阿膠 艾葉(上) 乾薑(中炒黑) 川芎(中) 甘草(下)
上八味。以水四合煮取二合服。
和榮湯 胎動不安。有所見者。服之極驗。
當歸 芍藥(上) 桂枝 阿膠 蓮房(炙黑各中) 甘草 大棗(各下)
上水煎服。
蟹爪湯
蟹爪(上) 阿膠(上) 桂枝(中) 甘草(下)
上水煎服。
按腹術(見產論翼)
妊娠嘔吐第五
夫嘔吐之疾。皆出於胃之不和。是以有胃寒胃熱宿食痰飲氣攻等之翼。寒嘔其聲低無臭氣而喜溫。脈沉遲。甚者四肢清冷。半附理中湯。二生散。熱嘔胸中煩而其聲高。肌熱盛而喜冷。脈數有力。竹茹湯。茅根湯。宿食嘔臭氣不可聞。心腹絞痛。脈必緊。驢耳飲。消導飲。痰飲嘔唾沫稠黏。心中懊憹。或咳嗽。高良薑湯。旋覆半夏湯。氣嘔則其人生平多妒。或婢妾朝夕所為。不愜己意。或費思乎活計。而膈間常不平者。致胸滿膈痛是也。四聖散。加減七氣湯。其他宜與惡阻條旁參互考焉。
半附理中湯 治胃中虛冷。嘔吐不止。
半夏(上) 附子 人參 白朮 乾薑(各中) 甘草(下)
上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二生湯 治嘔吐不止。及藥入咽即吐逆者。
生附子 生半夏(各二分) 生薑(十片) 木香(少)
上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竹茹湯(見傷寒啟微上) 茅根湯(見傷寒啟微上)
驢耳飲 治飲食停滯。嘔吐腹痛。或眩暈頭痛者。
枇杷葉(上) 半夏(上薑製) 吳茱萸(下) 桂枝(下) 莪朮(中) 木香(下) 檳榔(中)
上生薑三片。水煎服。
消導飲 諸飲食所傷。此方悉能治之。
香附 砂仁 神麯 麥芽 山楂子 乾薑 蘭草(各中) 木香(下) 半夏(上)
上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高良薑湯(見傷寒啟微下)
旋覆半夏湯 治痰飲在胸膈嘔不止。心下痞硬者。
旋覆花 半夏(各上) 茯苓 青皮(各中)
上水煎。溫服。
加減七氣湯(見惡阻)
四聖飲 治氣攻嘔吐。諸藥不效者。
藿香 良薑 陳皮 莪朮(各等分)
上四味。每服三錢。熱湯浸去滓用。此方五雲子所傳云。(予常讀藥方中藿香。皆以蘭草換之。功力殊優。說見青囊瑣探。宜參看。)
妊娠小便不利第六
婦人妊娠不得溺。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倚息者。古名之轉胞。曰胞系了戾所致。腎氣丸主之。唯胞系了戾說。未穩。獨陳無擇云。妊娠胎滿逼胞。(胞者乃謂尿胞非血胞也)故小便不利。此說甚妙。予常以補中益氣湯。臨服入韭菜汁一小酒杯。服訖施開閉術奏奇效。或與開脬煎。葵子散。澤瀉散之類。施整胎術亦可。
腎氣丸
地黃(上) 山茱萸 薯蕷(各中) 澤瀉 茯苓 丹皮(中之中) 桂枝 附子(各下)
上八味末之。蜜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令作湯用之甚驗)
補中益氣湯(見諸方書故不載錄)
開閉術
令患者橫臥床間。醫以患者兩腳膝灣。架於肩上。將患者下身。虛空提起。搖擺數四。俾尿脬倒上。徐徐放下。患者去衣不及。小便箭射而出。(出孫東宿醫按予依此法屢奏效)
開脬煎(周定) 治妊娠小便不通。
石葦(去毛) 茯苓 車前子 冬葵子(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服。
冬葵子散(濟陰綱目) 治孕婦轉胞。小便不通。男子亦效。
冬葵子 山梔子 滑石(上之上) 木通(中)
上水煎。溫服。外以冬葵子。山梔子。滑石為末。田螺肉搗膏。或生蔥汁調膏。貼臍中立通。
澤瀉湯(周新定方) 治妊娠小便不利神效。
澤瀉 木通 茯苓 枳殼 桑白皮 檳榔 葵子 瞿麥(等分)
上生薑三兩。水煎服。
整胎術(見產論翼)
妊娠浮腫第七
妊娠兩腳腫者。先賢謂之子氣。或名脆腳。或呼皺腳。亦通身腫滿者。名曰胎水。曰胎腫。曰子腫。凡孕婦四五月以後。兩腳微腫者。十居其六七。蓋以胎漸長。脾氣失運行。膀胱錯氣化而不能通暢津液。因致腳腫。木通散。防己散。雙全散。宜擇用。其最輕者。雖不藥產後自消散。若面目浮腫者。全生白朮散。分心氣飲。腰腳腫者。腎氣丸。通身腫滿。小便赤澀。不大便者。宜澤瀉散。尚大便不通兼用龍飛丸。以知為度。又有腫滿之稍盛。妊中不得消。往往延產後而加甚者。治法見產後。宜參考焉。若夫遍身洪腫甚者。動輒子僵於腹中。而產母亦殆。可不畏哉。又有一種挾濕毒而腫滿者此症初必有身發瘡疥。或陰門瘙癢等候。詳詢之果然。宜用龍膽瀉肝湯。
木通散 治妊娠有水氣。兩腿手足浮腫。
木通 香附子 陳皮 烏藥 木瓜 紫蘇(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防己散 治脾虛遍身浮腫。腹脹喘促。小便不利。
防己(三錢) 桑白皮(炒) 紫蘇莖葉 茯苓(各五分) 木香(二分)
上生薑水煎。溫服。
雙全散(證治大還) 孕婦四肢腫。宜護胎調養。
當歸 白朮 蒼朮 防風 木通 茯苓 豬苓 桂枝(名中) 甘草(小)
上水煎服。
全生白朮散(女科撮要) 治妊娠面目虛浮。四肢腫如水氣。名曰胎腫。(石頑云。此方較澹寮五皮湯稍善。中間惟白朮易桑皮而功用懸殊。點鐵成金手也。)
白朮(上) 生薑皮 陳皮 大腹皮 茯苓(各中)
上各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分心氣飲(局方) 治一切氣不化。胸膈痞悶。身面虛脹。
木通 芍藥 肉桂 茯苓 桑白皮 腹皮 半夏 陳皮 青皮 甘草 羌活(各中) 紫蘇(上)
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二枚。燈心五莖同煎。至七分服。
腎氣丸加車前子牛膝亦可。(方見前)
澤瀉散(婦人良方) 治妊娠遍身浮腫。上氣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澀。
澤瀉 桑白(炒) 木通 枳殼(麩炒) 檳榔 茯苓(各五分)
上生薑水煎。。按證治大還。加紫蘇莖葉。
龍飛丸(見傷寒啟微下) 龍膽瀉肝腸(見黴癘新書)
妊娠腹內鐘鳴第八
孕婦腹內鐘鳴者。先哲以為小兒在腹中哭者。乃以鼠窟土麝香末。溫酒調服。或與黃連濃煎汁。夫兒之在腹中胞衣裹胎。堅固縝密。無有針眼罅隙。豈有揚聲之理乎。子玄先生既撥其說。而為大便燥結氣逆而鳴者。余亦屢驗此症。妊娠五六月以前。腹中鳴者。率皆屬疝瘕。六七月以後者。高處聳身取物。胎為之失其所。據腹內胎際作空隙。而成聲也。與症疝累積。而空氣成蛙聲者正同。宜施按腹術數遍。更令婦匍匐而行房內一兩次。胎復於本位而愈。至於醫學正傳。謂以兒脫所含之臍帶故哭。妄誕極甚。
半產第九
子玄先生常有病家自行墮胎藥。不能產而來請者。固辭而不往。蓋其意一則憎其不仁。一則恐我道之混墮胎家也。是以其證候。不詳載焉。余嘗謂其不仁實可憎。而彼亦不得已而為之。若不為治。則或致非命之死者亦可愍。不得不隨其請而往救之。凡寡婦室女。及貧家多產而無力育之。輒至三四五月。就市中穩婆。行墮胎挫藥法者。如天受壯實者。則不延醫師。不語親戚。乃偷產而恬然。若在稟賦怯弱。或大病後正氣未復者。則往往殞命矣。其證候惡寒戰慄如灌水。雖蒙重被尚鼓頷不止。須臾反煩熱如灼。雖寒天欲得涼風。或腰腹疼痛。乍來乍止。其來也。如刺如割。如絞如齧。而流汗如雨。呻吟不已。或又渴好熱湯。而陰門下瘀液臭汁。雖症有輕重。大抵不外於此。宜用救生湯。益母飲之類。胎已下後牛膝散。行瘀煎等並佳。若壯婦則大黃牡丹湯。若穢物頻下。疲勞尤甚。血熱熾盛。口舌乾燥。而脈細數者甚殆。宜用大劑還元煎。若誤用破血之劑。則禍不旋踵。謹之戒之。
一貧民妻。妊娠方五月。就市中媼。行白牡丹術。胎已下後。血熱熾盛。口舌乾燥。渴好熱湯。飲食不進。既而昏冒不省人事。命如風前燈。求治於予。脈之細數無力。產屍下穢汁臭氣不堪聞。予乃與還元煎日三四貼。五日而神爽。二十餘日而全愈。
救生湯
當歸 川芎 牛膝 桂枝(各上) 炒乾姜 人參(各中)
上水酒各一盞。煎一盞溫服。或水煎。另與溫酒半盞許亦可。
益母飲
益母草(上) 人參(中) 白朮(中) 炒姜(中) 黃耆(上) 炙甘草(下) 當歸(上)
上以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牛膝散(見產後血暈)
大黃牡丹湯
大黃(中) 牡丹皮(上) 桃仁(上) 瓜子(大) 芒硝(下)
上以水二盞。煎一盞。去滓內芒硝。再煎服之。
桂枝茯苓當歸湯
桂枝 茯苓 牡丹 桃仁 芍藥 當歸(各等分)
上以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還元煎(周定) 治小產後。元氣困弱危極者。應驗如神。可秘。
艾葉 阿膠(各上) 白朮 人參 炒黑乾薑(各中) 炙甘草(下)
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入童子小便半盞。再溫頓服。(此方男婦大血崩下後。精神困憊。危嶮者。用之返元氣於無何有之鄉。炒劑也。)
妊娠淋疾第十
孕而患淋疾者。其婦本有濕熱而受孕。故下焦之運化失常度。而隨胎漸長。更釀成鬱熱也。龍膽瀉肝湯。地膚大黃湯。葵子蜀黍湯。芣苡湯之類。令小便通利。則濕熱自去而愈。
龍膽瀉肝湯(見黴癘新書)
地膚大黃湯(小品) 療妊娠患子淋。
地膚子(上) 大黃 知母 黃芩 茯苓 芍藥 木通 升麻 枳實(各中) 甘草(下)
上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周按大全良方茯苓作豬苓)
葵子蜀黍湯(家方) 療子淋小便澀痛。又用男子奇效。
冬葵子 蜀黍 木通 滑石(各等分)
上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芣苡湯(種子編本無方名周定) 治子淋小便短澀。
車前子 麥門冬 當歸 川芎 木通 滑石(各五分) 細辛 甘草(各三分)
燈心一彈。水煎服。
周按大全補遺。安榮散。即此方無車前子川芎。而有人參。用燈草各等分。細末。每服三錢。煎麥門冬湯調下。
妊娠溏泄第十一
泏注如水。其色黃白無臭氣。或水穀不化。或腹攻刺作痛。或時亦雷鳴。脈沉弱者。此寒瀉也。宜丁附理中湯。真武湯主之。隨證加木香良薑砂仁桂枝之類。若腹痛而下利一二行如水。卻彈過響似欲出。而肛門括縮。又隱隱腹痛。須臾欲出亦猶不出。方其出則如射如傾。或吞酸噫腐。或溫溫欲吐。不思飲食。其脈緊弦者。傷食瀉也。宜治中湯。若渴小便不利者。胃苓湯。並宜合九物飲。或以內消散吞下紅丸子二三十粒亦可。若脾氣大虛。泄瀉久不止者。宜遽用四逆輩加訶子罌粟殼烏梅肉豆蔻之類。以兜住之。又宜將四神丸茱萸斷下丸之類。旦暮服二三錢。若久泄不止。加浮腫者。往往不出妊中而斃。其他泄瀉。其因不一。治法亦殊。以載雜病試效略於此。
丁附理中湯(見傷寒啟微嘔吐門)
真武湯
附子 茯苓 芍藥 生薑 白朮(各上)
上以水二盞。煮取一盞。去滓溫服。加乾薑一大合最妙。
治中湯(局方)
人參 乾薑(炮) 白朮(各上) 甘草(下) 青皮 陳皮(各上)
上以水一盞半。煎一盞稍熱服。
胃苓湯(大全良方) 治脾胃傷冷。水穀不分。泄瀉不止。
平胃散五苓散兩合者。
九物飲 治諸飲食傷神效。
神麯(炒) 麥芽 山楂 香附 青皮 乾薑(炮) 木香 厚朴 檳榔(各等分)
生薑水煎。或合諸主方。或為丸散兼用亦佳。
內消散 治凡尋常飲食諸傷皆效。
香附 砂仁 陳皮 半夏 茯苓 神麯 山楂 莪朮 三稜 乾薑 枳實(各等分)
上以水二盞。煎一盞服。
紅丸子(見前惡阻門)
四神丸
破故紙(十錢) 肉豆蔻(麵煨五錢) 吳茱萸(浸炒二錢半) 五味子(五錢)
上為末。生薑二十錢。大棗二十五個。煮熟取棗肉去皮。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錢。空心術米飲下。
茱萸斷下丸 治藏府虛寒。腹痛泄瀉大效。
吳茱萸(十錢炒) 赤石脂 乾薑(各七錢半) 艾葉(炒) 縮砂仁 肉豆蔻 熟附子(各五錢)
為末。麵糊丸。每服二三錢。米飲送下。。此方不惟懷妊。凡久瀉不止。用理中之湯丸。參附及諸止瀉之劑不效者。用此尤神效。今舉一案於後。以示同志。
新石街。里正某妻。年三十許。日溏泄六七行。既五閱月尚不愈。醫與參苓白朮散。附子理中湯。四逆湯等。並不效。形肉羸脫。不能起床。既在死法中。友人橘尚賢勸余診之。氣口脈沉細稍有神。乃以茱萸斷下丸料作湯。每服下四神丸五十粒。用之六七日。瀉利減其半。十餘日而大便始見糞。調理五十餘日而平復。
妊娠痢疾第十二
凡妊娠痢疾。三四十行已上者。已六七日而不差。動輒致墮胎。非救之於早。則不啻殞胎。母命亦殆矣。世醫拘有胎。直用和平之劑遲緩延日。疾勢轉劇。往往致子母兩斃。豈不悼哉。凡痢疾初起二三日。臍下小腹纏擾撮痛。裡急後重。頻欲登圊。及去而所下無多。既起而腹內復急。不問白涕膿血。赤白雜下。紫黑褐色。黃汁豆汁之異。不論天賦之肥瘦強弱。又不拘白為寒赤為熱之說。其纏擾撮痛。裡急後重者。皆是腸間濕熱鬱滯之所致也。及胃氣未損元氣未虧。不可不行滯氣下濕毒也。宜用五味蕩滯飲。若嘔者加半夏。或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並旦吞下四寶丸十二粒。晚吞下龍飛丸三十粒。後一二日。微利數十行中。有快下一二行者。此即藥有驗之兆也。若未見其驗者。以七味蕩滯飲。增加前丸各五六粒。尚不快利。則與八味蕩滯飲。龍飛丸加至五十粒。數日後痢數減半。丸數亦減三分之一。若見虛候。則宜益榮蕩滯飲。逆挽湯之類。若初挾外邪惡寒發熱頭痛者。先與葛根湯五六貼。而後依前治法矣。凡痢疾在五六日間。施前項治法。則百發百中。應效如桴鼓。雖然無裡急後重。腹痛亦甚輕。或病日夕淹延見虛候者。育腸煎。益榮蕩滯飲。桂附理中湯。大斷下圓。如神丸之類。隨證擇用。又有膿血痢初誤治而數日不差。以黃連厚朴湯兼下蘗蒜丸而安者。治妊婦痢疾之法。拘拘於有胎。而勿畏疏滌之劑。經云。有故無損。不可不察也。
五味蕩滯飲 治痢疾初發二三日。不問赤白。無表證者。
當歸 芍藥 厚朴 檳榔(各一錢) 甘草(三分)
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溫服。。或加黃芩亦可。
七味蕩滯飲 用前方腹痛後重者。此方主之。
枳實(七分) 木香(五分) 當歸 厚朴(各六分) 芍藥(一錢) 檳榔(七分) 甘草(三分)
照前水煎。
八味蕩滯飲 治下痢膿血。裡急後重。腹痛日夜無度。即七味蕩滯飲加大黃六分。
四寶丹 此方治痢神藥。與龍飛丸。旦暮兼用。無不應驗。
丁子(一錢) 胡黃連(三錢) 巴豆霜(一錢。治巴豆霜。見黴癘新書)
上三味。為細末。老米飲搗爛為丸。如蘿蔔子大。每旦服十二粒。不知。漸加至二十粒。小兒五六粒。
育腸煎 治虛弱患痢。
人參(三錢) 白朮(二錢半) 芍藥(炒一錢半) 神麯(炒七分) 升麻(五分) 蒼朮(一錢) 茯苓(二錢) 桂枝(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後重加木香三分。檳榔七分。黃連七分。澤瀉六分。炙甘草五分。防風一錢。酒當歸一錢。滑石炒五分。
益榮蕩滯飲(家方) 治痢疾歷雜治。數日不差。氣血虛者。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大黃 人參 白朮 茯苓 黃耆 桂枝(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溫服。
逆挽湯 治一二日微熱。泄瀉數十行。而滯血裡急後重。
蒼朮 肉桂 生薑(各一錢) 茯苓 乾薑(各八分) 枳殼 人參(各六分) 甘草(二分)
上水煎。裡急後重甚者。加檳榔木香倍乾薑。風證多者。加酒製芍藥倍肉桂。
葛根湯 治痢疾初起。發熱惡寒頭痛。脈浮數者。
葛根(六分) 麻黃(三分) 生薑(四分) 桂枝(三分) 甘草(一分) 芍藥(三分) 大棗(二分)
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溫服。宜服日夜三四貼。
桂附理中湯
人參 白朮(炒) 乾薑(炒) 肉桂 附子(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每服七錢。以水四合。煮取二合。去滓溫服。
大斷下圓 治藏府停寒。腸胃虛弱。腹痛泄瀉。全不思食。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細辛(七錢半) 良薑(一兩半) 肉豆蔻(一兩面裹煨) 訶子(煨去核一兩) 乾薑(炮一兩半) 龍骨(一兩半研) 赤石脂(一兩半研) 牡蠣(火煅一兩) 白礬(一兩) 酸石榴皮(一兩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黃)
上件為細末。酸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食前。
如神丸 治赤白痢疾。及泄瀉不止。諸藥不效者。
阿片(一錢) 黃蘗 黃連 木香 麵粉(各五分) 沉香 乳香(各三分)
上七味。細末。打米糊丸。一粒重一分。辰砂為衣。
黃連厚朴湯 療妊娠腹痛。下痢膿血不止。
黃連(八分) 厚朴(制) 阿膠 當歸(各六分) 艾葉 黃蘗(各四分) 乾薑(五分)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調下方寸匙。日三服。又水煎服。
蘗蒜丸 療妊娠臍下刺痛。大便白。晝夜三五十行。
黃蘗(厚者蜜煮令焦) 大蒜(煨令熟爛去皮)
上以黃蘗為末。研蒜作膏。為丸如梧子大。空心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妙。(周按產論青陽丸即此方無大蒜)
臟燥第十三
婦人妊娠。無故慘慼悲傷。淚下不止。如有憑數欠者。古謂之臟燥。即以甘麥大棗湯主之。若心中虛悸。煩悶氣逆者。宜用淡竹茹湯。兼用震靈散尤妙。
甘麥大棗湯(方見產論)
淡竹茹湯
淡竹茹(上) 麥門冬 小麥 茯苓 半夏(各中) 甘草 生薑 大棗(各下)
上八味。以水二合。煮煎一合溫服。若心虛驚悸甚者。加人參以安定精神。
震靈散
茯苓(十錢) 辰砂(五錢)
上極細末。每服七八分。白湯調下。
妊娠數墮胎第十四
有婦人孕三四月。或八九月。頻墮胎。蓋夫妻一精氣清冷。則兩精交暢。雖已成胎。以其不純粹。不能持期月。而輒墮矣。譬諸移果樹於瘠地。雖能結實。竟不熟而皆落也。余所知三兩家。懷孕八月而墮胎者。皆六七產。而產前後無有他故。此等證皆是由心脾二經不足所致也。後遇此症。博索方於前哲書籍。適用孫文垣補天手飲數月。得月足而產好兒。初學者宜試之矣。又黃耆散。白朮丸。山藥丸。加味四物湯。千金保孕湯等。隨症可擇用。凡小產雖獨系婦人怯弱。亦有男子精氣清冷而不能保孕者。則求嗣者。宜夫妻俱服藥餌也。如婦人有症痼蓄瘀害娠者。須祛逐之。宜大黃茯苓丸。牛膝散。應效丹之類。
補天手飲 治懷孕不能養胎。數月而墮胎。
酸棗仁 遠志 茯神(各一錢) 白朮(二錢) 甘草(五分) 當歸 枸杞子 芍藥(各一錢五分) 生地黃(八分) 艾絮(二分) 龍眼肉(五枚)
上十一味。以水四合。煮取二合。去滓溫服。
黃耆散 治婦人懷胎。數落而不結實。或冷或熱。百病之源。
人參 黃耆 甘草(炙) 白朮 川芎 地黃 當歸 乾薑 吳茱萸(各等分)
上搗散。清酒服一匙半。日再服。加至兩匙為劑。
白朮丸(古今錄驗) 療妊娠養胎。
白朮 川芎(各四分) 阿膠 地黃 當歸(各一兩) 牡蠣(二分) 川椒(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吞三四十丸。酒醋湯亦可。
山藥丸(簡便方) 治頻慣墮胎。三四月即墮者。
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 續斷(二兩酒浸焙乾)
上末。以山藥五兩為末作糊丸。空心米湯下。
加味四物湯(胎產須知) 治胎氣不固常小產者。
四物湯加炒阿膠。炒黑香附。白朮。黃芩。砂仁。糯米。
千金保孕湯(玄珠) 治氣血不足。每至三四月而墮。
人參 杜仲 白朮 黃耆 歸身 白芍 阿膠 續斷 砂仁 甘草 糯米(五十粒)
上制水煎。食遠服。(如肚痛加艾葉香附。)
大黃苓茯丸 治有症痼害妊娠者。
大黃 茯苓 桂枝 芍藥 桃仁 牡丹皮(各等分)
上六味。細末。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應效丹 治血塊在小腹者。
乾漆 牡丹皮 大黃(各一兩) 莪朮(五錢)
上細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溫酒吞二三十丸。
妊娠心腹腰背痛第十五
胎前產後心痛。用川楝茴香炒各三錢。鹽炒艾葉錢半。水煎服之神效。
茯苓厚朴湯 治妊娠卒心痛氣欲絕。
當歸 川芎 茯苓 厚朴(制各等分)
每服五錢。以水三合。煮取一合。以延胡索末一錢。和調頓服。
白朮湯 治妊娠卒心痛欲死不可忍者。
白朮(五錢) 芍藥(四錢) 黃芩(二錢)
上以水六合。煮取二合半。分三服。半日令盡。
當歸芍藥散 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療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痢。
芍藥(四錢) 當歸 白朮(各二錢) 澤瀉 茯苓 川芎(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服。
茱萸當歸湯 治冷氣忽中。心腹痛如刀刺。
當歸 吳茱萸 人參 川芎 茯苓 桔梗(各三錢) 芍藥 厚朴(各二錢)
每服五錢。以水二合。煎取一合溫服。氣下即安。
草豆蔻散 治妊娠心腹常痛。吃食減少。四肢不和。全不入食。
草豆蔻 橘皮 地黃 白朮(各五錢) 川芎(三錢二分) 當歸(炒) 桂枝 乾薑 木香(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棗二枚。煎至六分熱服。
當歸散 治妊娠中惡。心腹㽲痛。
當歸 丁香 川芎(各三錢) 青皮(二錢) 吳茱萸(炒黑一錢)
上為細末。無時溫酒調一錢。
杜仲散 療妊娠腰疼痛不可忍。或連胯痛。
杜仲(四錢) 阿膠(炙) 防風 狗脊 川芎 芍藥 細辛 五加皮 萆薢(各三錢) 杏仁(炒一錢)
上每服五錢。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溫服。
秘方鹿角散 治妊娠腰痛如折。不能轉側。
鹿角(酒浸燒三次)
為末。每一錢。溫酒調下。(又縮砂炒末溫酒下亦妙)
紫蘇飲 治妊娠背痛者。是氣滯也。(方見胸滿)
補中益氣湯加續斷杜仲 治妊娠腰腹背痛。因勞傷損。動痛不止。多動胎氣者。
八珍湯加阿膠艾葉黃耆 腰痛甚者。腎虛極也。其胎必墮。急與此方。(已上二方見諸方書今不載錄)
阿膠散 治妊娠胎動。腹中㽲痛。不思飲食。
白朮 茯苓 川芎 阿膠(各三分) 當歸(炒) 陳皮(各三兩) 甘草(一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服。
妊娠誤服毒藥傷動胎氣第十六
奪命丸 治婦人小產。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冷汗自出。或胎上搶心。
茯苓 桂枝 桃仁 牡丹皮 芍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蜜丸如彈子大。每服兩丸。淡醋湯嚼下。
妊娠因頓僕。或因毒藥胎動不安。腹滿腰痛。或有所下者。芎歸膠艾湯加黃耆甘草主之。
卷三
鎮帶辨第一
夫婦人之有生產。天地自然之理。雖無醫藥當無難矣。而今往往有橫生難生者。有所由來也。是故古人論七因。曰。久坐久臥以致氣不運行血不流順。胎亦沉滯不活動。故令難產一也。恣食厚味不知減節。故致胎肥而難產二也。縱淫欲火擾於中。血氣沸騰。胎元漏泄。或胎動小產。或子肥白而不壽三也。保胎之計切。而或問卜禱神。或聞適有產變者。常懷憂懼。心懸意怯。因亦致難產四也。少婦初產。神氣怯弱。子戶未舒。展轉傾側。兒不得出五也。聽從愚蠢穩婆之言。但見腹痛。遽令努力。以致橫生六也。兒未欲生。用力太早。及兒欲出母力已乏。令兒停止七也。至本朝子玄先生。則雖不盡舍其說。特論鎮帶之害於生產。列舉其弊。斷然禁之。余既信其言。每遇妊婦。叮嚀告戒。務禁鎮帶。然世俗泥滯舊習。疑而不信。孕婦亦懷恐懼。而不從之。夫以鎮帶緊扎腹者。實非所宜也。本朝習俗。孕婦五月。用鎮帶者。未知昉何時。筑紫風土記。及東鑑等諸書。皆載其事。而上自貴勝下至細民。擇其月良辰。以行賀儀。稱曰著帶者。既千有餘年。今欲使天下人悉禁之。焉可得勝乎。夫醫之臨疾病。在察機宜。貴權變。是以余則不廢舊儀。每用軟絹。或軟粗布。掩纏全腹。唯禁緊縛而已。如此則人不致疑阻。亦當免孕中疾患。而不致難生。此吾門之所法也。穩婆不解事。皆以為鎮帶緩則兒子肥大。必令孕婦緊扎其腹。以為保護切要之第一。因之榮衛失順流。而致身面浮腫。或嘔吐痞塞。種種證候。若夫壯婦雖無甚害豈可效之哉。是以醫家宜命孕家令鎮帶緊緩得中矣。
新定難產八因辨第二
子玄先生曰。產育發生之大端。而今用鎮帶反壅壓發生之機。乃譬之於宇下之竹。預避其字則長達。石下之草根移石則忽萌芽。周以為是過當詭激之說也。本朝婦人。平生所用之帶。其制大抵闊六七寸。或至尺有餘。而以粗布為干。裹之以絮。然後隨貴賤。加種種表裝。其狀殆如蓐。常以之纏腰腹二三匝。若以單布之鎮帶束腹者為壅壓發生機。則當先禁平生之帶耳。又曰。禽獸之胎孕不假鎮帶之施設。人亦不異於此也云云。雖是似近情切理之言。人豈可比於禽獸乎。且雖禽獸。不得言無難產。余向歲見家豬之生產。先生一子而次者不能出。反覆顛倒。呻吟悶亂。逾宿才產。又有一貓臨產。子露半身而不娩。苦楚殆極。人為救之。然後復生三子。並皆死胎也。夫人稟五常。具七情。天地間最靈者也。故居處不結屋室則不住。冬夏不異裘葛則不服。飲饌不歷烹熟則不食。況方其懷孕。則不獨鎮帶之可護胎也。衣食寒暄。臥起動作。亦宜均適焉。若不節謹之者間致難產。故貴豪家難產罕有。而中人以下甚多者。蓋在保護得宜與否也。(古來醫家皆云。富貴家多難產。貧賤者無之。余救難產數百人。貧賤者反多。而富貴家甚少。此吾說之所以反於眾也。)夫鎮帶之事。宋元以上雖無其說。保產機要。達生編。奚囊便方等。既有其說。保產機要云。受胎三五月後。常要緊束其身。勿令胎放。達生編云。孕已知覺。即宜用布一幅。六七寸闊。長視人肥瘦約纏兩道。橫束腰間。直至臨盆之時。才解去。若是試痛仍不宜解。此有二妙。胎未長成。得此則腰膂有力。些須閃挫。不致動胎。其一常令腹中窄狹。及到解開。則腹中乍寬。轉身容易。
奚囊便方云。凡懷妊必於四五個月前後。用軟絹或帛闊七八寸。自背纏至腹。以針線縫注。如兜肚樣。晝夜不解。倘胎長大。覺胸中有氣急狀。方可放線三分或五分。不可滿寸。漸以調之。則肌肉有所束縛。不使胎長極大。便於產也。
而在本朝。則古來妊娠五月皆用此帶。而神聖之大統數千載不絕。庶民之苗裔益繁滋。則不得謂鎮帶害於生產也。假令論其害於生育以去之。中人以下或可信。而至王公貴人。則決不能改之。是以與固執難行之說。抗顏費辨。不若循我邦之禮以意折衷無弊也。今不拘鎮帶之有無。又不依古賢所論七因。新錄難產八因。但屬臆見。俟有道之明質云。
婦人天賦薄弱者。受孕而輸血氣於胎。因此精神漸衰憊。至臨產不堪用力。往往致難產一也。
不論壯婦與怯婦。兒子在腹中自長大。是以臨產雖力息頻至。不能出門戶。遂子僵於腹中。而不能分娩二也。
受胎之初。父母交暢之精氣不得滿足。雖才成胎。以本有所缺。或逮臨月亦多死腹中三也。
子宮口自欹側。臨產雖陣痛頻來。子頭向脅傍而不能出。遂致露手不收四也。
臨月大便燥結。數日不通。既而臨產燥屎填滿廣腸。推壓子宮。而門戶為之窄狹。因致不能出五也。
臨盆子頭已近人門以壅尿道。雖力息才來。未免期而反多與催生湯藥。膀胱為之努脹而壓胎。因致不分娩六也。
夏月縱取涼。冬月不謹風寒。並下焦受寒冷。而臨產陽氣不能振。亦致難產七也。
伸手高處。或偶失跌仆地。胎為之轉動。或子宮口相戾。臨產不隨正路八也。
產要第三
懷孕七八月以後。偶略曲身。胎失其所。或脅腹疼痛。或腿股攣痛。或腰曲不能伸。或水血並下。惟腰不甚痛。名曰弄痛。原非正產候。宜施整胎術。(整胎術見產論翼)
懷孕九月忽然腰痛。或血下或水下。卻又不產。名曰試月。非正產。若腰痛甚弩掙自來者致半產。宜用大阿膠湯。
孕婦臨月。忽然腰股拘急。不能起者。漸迫產期。
孕婦臨月。忽小便頻並數十行者。亦催產氣之兆。
孕婦臨月。忽下水傾囊數升者。亦為免身兆。
大阿膠湯(見頓僕失踞胎動門)
臨產第四
孕婦臨蓐。子將出則臍腹急痛。腰間重墜。周身灼熱。濈然汗出。力息頻來而兩手握拳。眼中出火。欲臥不能臥。欲不揚聲音。不能止之。產戶腫滿。糞門迸急。或遺尿。或胞水血俱下。有此十二候而子出育門。
婦人孕中壯健。既至臨月臍腹急痛。腰間重墜者。宜用芎歸加桂湯。已免身者。先將清心湯。安榮湯之類。熱湯浸絞去滓。取獨行散一二匙。攪調以與之。或加味芎歸湯。兼用黑神散安神散之類亦可。繼用牛膝散。以下惡露。若臍腹絞痛者。猶兼以獨行散二三錢。若不效。惡露下少而發熱者。宜行瘀煎。又獨味山楂子三四錢。水煎服。此亦治兒枕痛勝藥也。
臨產陣痛時來時止。止則直寐而鼻息鼾。復忽陣痛來呻吟。(俗呼曰涅摸慄谷失)脈沉緩而不數者。切不可令其扶坐努力。有此候者。率皆不遽分娩矣。須坐臥任意也。此以母氣未振。子宮未開故也。宜與救生加附子湯。
臨產移時不能分娩。則在產室中者。不宜呫囁耳語也。婦人聞之則生疑懼。因令氣宇結滯。而害乎產也。辛訖則不可高聲喧鬧。恐婦人由是驚動。或妨熟寐。則血氣不能收。而發血暈矣。二者不可不戒也。
臨產陣痛頻頻來。將分娩卻不產。數次後陣痛止而不來。惟腰間重墜。臍腹微痛者。醫須先探宮以候兒。若兒頭皮膜未破者。雖至五六日為非死胎。與盤珠煎。脫花煎之類。以俟5其自然可也。勿妄以手法催生。若皮膜已破產宮下臭液。惟臍下攣痛。其痛不注糞門者。多死胎也。以回生術救之。
臨產陣痛來甚。往來三四次。兒頭已至產門。二三日尚不下。惟力息微微來。脈沉緩不數者。因陽氣虛餒也。宜救生湯兼以雲母散溫酒調服。若手足微冷者。附子理中湯四逆加人參湯之類。選而用之。併兼用見龍散可也。
芎歸加桂湯 將產腹痛者。用此神效。
當歸 川芎 桂枝(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酒各一盞半。煮取半溫服。若嘔者加半夏生薑。此方妙在水酒各半煎。
清心湯 凡婦人諸般雜病。及胎前產後諸疾。悉能治之。世人以此方為血暈之妙劑。又治金瘡打撲損傷等證。
萍蓬根(十五錢) 大黃(八錢) 當歸 川芎 芍藥 乾地黃 黃芩 黃連 沉香(各六錢) 人參 檳榔子 木香 細辛 桂枝 丁子 炙甘草(各四錢)
上藥除丁子沉香肉桂木香。在外不炒。余藥合為一劑。用好酒一杯。將藥潤濕。入鍋內。炒至黃色為度。取起攤地上。候冷入前四味。每三四錢。以麻沸湯浸。須臾絞去滓服。再以滓以水一杯半煮。取一杯溫服。
安榮湯 治血暈妙方。
萍蓬根(酒炒五錢) 人參 白朮 當歸 川芎 黃芩 黃連 桂枝 木香(各一錢) 甘草(三分)
上十味。細銼。每服三錢。麻沸湯浸。絞取汁服。
獨行散 治瘀血腹痛。及血迷神昏。(方見產後血暈)
加味芎歸湯 產後最為穩當。功亦巨。
荊芥(酒炒二錢)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桂枝(二錢)
上四味。水煎酒對服。。陳飛霞曰。俟胞衣已下。隨即服之。永無血暈之患。效經千百。斷不誤人。
周按集驗良方云。治產後血暈。不省人事。提起頭髮。坐定不可眠倒。急以燒紅炭。投入陳醋內。對鼻孔薰之自蘇。另用當歸(六錢) 川芎(二錢) 荊芥穗(炒黃二錢)水煎。臨服入好酒童便和服神效。
黑神散 治產後血暈。眼花頭旋。起坐不得。或瘀血不盡。上逆耳鳴。或惡寒戰慄。呻吟昏憒者。及兒枕痛等證。此方治產後血迷之妙劑也。
火麻(五月五日取苗洗淨。無灰好酒浸一時許。土器中燒存性。)
上為末。產訖服一錢。則無血暈之患。。本邦婦人產訖。必以麻皮縛頭髮手腕。又綰以懸頸。蓋取其能收血也。
妙功散 治產後血暈。頭目昏眩。安神鎮心之妙劑。
茯苓(二錢) 黃耆 遠志(各一錢) 人參 桔梗(各五錢) 辰砂(一錢) 山藥 木香(各五分)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湯送下。(虛人宜此方。實人宜獨行散。)
牛膝散 行瘀煎(並見血暈) 救生湯(見半產)
脫花煎 盤珠飲(見胞衣不下) 附子理中湯(見痢疾)
雲母散(良方) 救療產難經日不生。及胞衣不下。
雲母粉(五錢)
溫酒調服。入口當產。不順者即產。萬不失一。(陸氏方云。是何德楊方云。已救三五十人。卻用雲母粉澄過研細。取一團如雞子大。臨用以無灰酒調下。)
四逆加人參湯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乾薑(一兩半) 人參(一兩)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再加當歸桂枝數錢功更捷。
見龍散 治難產及胞衣不下者。神驗。
雲母(上) 百草霜(上) 白芷(中) 烏龍尾(中) 麝香(下)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溫酒送下。海蘿湯亦可。
產後第五
產訖遽呼吸促迫者難治。此證率皆眼睛無神。而言語清輕。然大抵過一霎時。必發煩躁。或交牙而死。其死期已迫。鼻中必青涕流出。
凡產後詳小腹痛與不痛軟與硬。可知惡露之多寡。痛與硬者。惡露多。反之者否。又詳大便通與不通。可知津液之干潤。大便通者津液足。反之者否。又詳乳汁飲食多少。可知胃氣之充餒。多者胃氣充。反之者否。宜先審此三者。更參考脈證以施治法。
產後忽然口噤。手足搐搦。角弓反張。或因怒氣發熱迷悶者。將愈風散。用水酒童便各半盞。煎一盞灌之。若牙關緊者。以曲頭管灌之。仍捻其鼻。使得下喉即活矣。(曲頭管圖見附錄)
愈風散 治產後中風。不省人事。口噤牙緊。手足瘛瘲。如角弓狀。口吐涎沫。亦治血暈。四肢強直。或築心眼倒。吐瀉欲死。
荊芥穗(酒炒至黑) 當歸身尾(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豆淋酒及童子小便調下。其效如神。
凡生子肥盛壯實者。產後惡露下自少。生子羸瘦虛弱者。惡露下必多。產時下血多者。產後惡露少。視其惡露少。妄與破血之駿劑者謬矣。
產後以血下之多。津液自乏。法當大便五六日而來。若過之不通。小腹硬滿。脈沉有力者。為有胃熱。宜急與龍飛丸二三十粒。導大便以救津液。若小腹硬痛者。有瘀血。宜行瘀煎。若產後一二日。而大便下利者。胃中虛冷也。宜理中湯之類。
行瘀煎(周新定) 治產後血暈。惡露不下。及兒枕痛神效。
接骨木(上) 紅花 當歸 芍藥 桂枝 山楂子 桃仁(各中) 川芎 蘇木 甘草(各下)
上十味。水煎溫服。。此方不特治產後惡露不下。凡瘀血結滯。成諸疾者。用之神效。方中接骨木能通瘀血。山楂子消滯血。妙在此二品。
理中湯
人參 白朮 乾薑(炒黑) 甘草(炙各等分)
上照常水煎。
產後惡露有六七日而止者。又有至十餘日者。蓋以其人瘀血有多寡也。當用尋常調血之劑。若及逾月淋漓不止者。宜膠艾四物湯。惜紅煎。若不效者。云垂煎去竹茹加柏葉蒲黃各五分。佐以雙烏散食空白湯送下。此止血之勝藥也。
膠艾湯 惜紅煎(並見崩漏) 云垂煎(見傷寒啟微下)
產後疲勞甚者。及產前患下利。而產後有熱者。俱宜用芎歸理中湯。尤效。但當倍加人參用乾薑炒黑者。若惡露下多。虛憊甚。熱壯而口燥者。將還元煎煎成。臨服加童子小便一小杯。兼以雙烏散。屢試屢效。
產後婦人不涉深虛。在蓐中。血熱不去者。桂枝調血飲。夾外邪者。熟料五積散。若壯婦而不大便。熱盛者。大黃牡丹湯。或三黃熟艾湯。隨證加減而用之。
芎歸理中湯 即理中湯加川芎當歸。
還元煎(見半產)
雙烏散
蓮房灰 棕櫚灰(各等分)
上二味。燒存性。極細末。白湯點服。
桂枝調血飲 治產後氣血虛損。脾胃怯弱。惡露不行。致心腹疼痛。發熱惡寒。自汗口乾。頭暈眼花等者。
桂枝 當歸 川芎 芍藥 白朮 茯苓 陳皮 香附 丹皮 乾薑(炒) 益母草(各等分) 甘草(減半)
每服四錢。水煎溫服。
大黃牡丹湯(見半產)
熟料五積散 陳飛霞曰。此方專治婦人產後外感內傷。瘀血不行。痰凝氣滯。頭身痛。惡寒發熱。心腹疼痛。寒熱往來。似瘧非瘧。小腹脹滿。傷風咳嗽。嘔吐痰水。不思飲食。胸緊氣急。手足搐搦。狀類中風。四肢痠疼。渾身麻痹。凡產後一切無名怪症。並皆治之。
夫產後百節俱閉。氣血兩敗。外則腠理不密。易感風寒。內則藏府空虛。易傷飲食。稍有不慎。諸證叢生。古書有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雜病以末治之之戒。後世莫不遵之。惟事滋補。不知風寒未去。食飲未消。滋補一投。反成大害。昧者猶以為藥力未到。愈補愈深。死而後已。天下之通弊。莫此為甚。予昔於潭州。遇師指授此方。按法治之。往輒裕如。不敢自秘。逢人口授。並刊板印送。於茲四十餘載。活人莫可勝紀。但慮世人不悟。以為淺近之方。安能神應若是。故古人謂千金易得。一訣難求。予今訣破。庶狐疑頓釋。方名五積者。謂此方能去寒積血積氣積痰積食積也。今產後之病怯。正犯此五積。以五積之證。投五積之方。豈非藥病相值乎。猶慮藥味辛散。而以醋水拌炒。名熟料五積散。俾藥性和緩。表而不發。消而不攻。方內所用肉桂解表逐寒。白芍和營諸衛。蒼朮厚朴走陽明而散滿。陳皮半夏疏逆氣以除痰。芎歸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濕。枳殼桔梗寬胸膈而利咽喉。茯苓去飲寧心。甘草和中補土。大虛大怯者。加人參。微虛者可不用。共為溫中散寒之妙劑。用於產後。無往非宜。
白芷(二錢) 肉桂(一錢此二味不必炒) 厚朴 川芎 半夏 枳殼 炒蒼朮 茯苓 白芍 炮姜 陳皮 炙甘草(已上各一錢) 當歸(二錢) 虛加人參(一錢)
上藥味皆宜秤過。除白芷肉桂在外不炒。余藥合為一劑。用好醋小半杯。淨水一杯。與醋和勻。將藥潤濕。入鍋內炒至黃色為度。取起攤地上去火毒。候冷入白芷肉桂在內。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淨水二碗。煎至一碗熱服。此方至平穩。見效之後。依而服之。不拘劑數。以愈為度。惟產後大汗泄瀉。或虛脫之證忌之。蓋此方但能去病。不能補虛。
三黃熟艾湯(見傷寒啟微下)
產後二三日。小腹有大塊如盤。以手按之。則遷移者。不得一概謂瘀血。雖不下血塊者。過五六日則必自消。蓋此氣塊而已。當用尋常產後治法。若七日以上依然不消者。宜察其虛實用破血之劑。
產後六七日。惡露已快下。仍腰股攣急。或疼痛者。不可一概為殘瘀而治焉。往往有挾疝而然者。余於此證用加味通氣湯。每每奏奇效。(方見兒枕痛門)
孕婦已產。則蒸蒸身熱。胸中築動。呼吸短息。濈然汗出。猶平人勞動奔走呼吸不接也。此際特可懼者。脫血一證也。若發此證則必致卒亡矣。預防之法。宜用冷水一小盞。點黑神散一匙以與之。血熱得清冷。而胸中開豁。浮散之陽歸源而神氣清快。實免產後暴血之神丹也。不知者以為寒涼傷胃也。然分娩用力甚。五內擾亂身熱如毀。投之以一盞冷水者。如久旱霢霂。自咽喉入胃中之際。化為溫湯。故無有後患。然不可再與之矣。夫冷水澀血勝於諸藥。故婦人月信過多時飲一盞則須臾血自止。可以證也。雖然易產如達者。宜斟酌矣。
產論云。產婦分娩後。切無用產椅。當倚褥高枕而右側臥也云云。後學宜遵之撥俗習矣。予又有一口訣。凡臨產用力過多。而才娩者。須先與冷水一小盞。乃命坐婆手握綿絮緊閉育門。使婦匍匐移褥跪坐。手尚不可放。令一人緊抱婦半時許。待氣息虛里稍定。而後高枕褥臥。則無有
血迷崩血患也。
俗習禁產後熟寐。若寐則看守者。數呼其名。不應則不止。甚不可。夫熟寐則血氣流暢能歸源易收也。但宜使一人在傍常聞其呼吸。呼吸平夷。則俟自覺來而可也。若呼吸促迫。或目竄視。則急呼起而可與藥也。
產訖有遽嘔吐者。此由臨產之時。坐婆強與食也。與理中湯加半夏生薑。難產力息數來。而陣痛不來。由此產母疲倦。二三日又不分娩則死胎也。
醫為救之免者。宜先與當歸理中湯。還元煎之類。若從產後三日無拘虛實必用折衝飲之說變證立至。謹之戒之。
產後口鼻見黑色而衄者。胃氣虛憊。而血滯也。宜二味參蘇飲。
二味參蘇飲
人參(一錢) 蘇木(二錢)
上以水一盞半。煮取一盞溫服。
產後面赤嘔逆欲死者。名曰沖肺。以二味參蘇飲加芒硝一錢。若敗血衝心煩悶者。難十救一。
產後煩悶嘔惡。腹滿腹痛者。名為沖胃。平胃加桂枝生薑湯主之。
平胃加桂枝生薑湯
蒼朮 厚朴 陳皮 桂枝 生薑(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照常水煎。
產後腹滿不減。歷數日漸漸復舊者。此為常疾。若產訖腹遽縮小者。必屬虛家。不可不察。
產訖世俗皆以麻線緊扎婦之頭髮。而云防血暈。此雖俗習。亦有據。千金方曰。產後心悶。眼不得開。即當頂上取發如兩指大。強以人牽。眼即開。即此意也。
產後二三日。邦俗以糯粃味噌汁煮食之。予少以為出於愚婦臆見者。昨偶讀五雜組曰。稻有水旱二種。又有秫田。其性黏軟。故謂之糯米。食之令人筋緩多睡。其性懦也。作酒之外。產婦宜食之。因知俗習有所原出矣。
產後三四朝。有忽發寒熱者。謂之蒸乳。寒熱止後。乳汁大行。此蓋胃氣所浮化也。若無寒熱。脈虛數而乳汁絕不出者。此榮衛不調。急宜與內補當歸建中湯。否則彌月後。漸漸發寒熱。而成蓐勞。
內補建中湯 此藥令人氣血壯健。
當歸 桂枝(各中) 芍藥(上) 炙甘草(下)
上每四錢。姜三片。棗二枚。煎去渣。入飴糖一塊。再煎一沸溫服。
產後血暈第六
產後發血暈。此其婦素有積聚。由產而動。乃與瘀血相搏。惡露不下。遂逆上湊心。因致昏悶焉。宜先以淬醋炭令聞其氣。繼以清心湯。行瘀煎。牛膝散之類。兼服獨行散。熊參丸等。又一法。治心下硬滿。神昏口噤。不省人事者。將硇砂石灰各等分。水和勻盛器近鼻孔。令聞其氣。則醒。此本蠻人之方。即與用炭醋意同。若惡露下多而暈者。病人低頭。昏悶煩亂。而心下不硬滿。此為虛暈。還元煎。扶陽飲。清魂湯。宜選用。或兼用愈風散。桃花散。震靈散。妙功散之類。
凡胞衣不下而發血暈者。從於產論所論。宜先施禁暈之術。施之暈猶不止。面目唇口無血色。手足微冷。譫語者。難治。若面目唇口紅活。而脈未至微細者。急與扶陽飲。兼用雲母散。乃當下其胞衣。其下胞衣之法。已至於近產門。則安之。不可急取下焉。若急取下則氣血脫泄。而禍不旋踵。謹之戒之。
聖惠牛膝散 治產後血迷。及兒枕痛。
牛膝(一兩) 桂枝 赤芍 當歸(炒) 木香 牡丹皮 川芎 延胡索(各半兩) 桃仁(三分麩炒)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溫服。(按產論折衝飲。即此方去木香加紅花也。)
獨行散(婦人良方) 治產後血暈。昏迷不省。衝心悶絕。
五靈脂(二兩半生半炒)
上為末。溫酒調下二錢。口噤者。拗開口灌之。入喉即愈。(周曰。不須拗開口。即用曲頭管吹入則落喉。。曲頭管圖見後。)
元周按衛生方。名立應散。證治準繩名五靈脂散。但炒令煙盡研末用。
治婦人血崩。及男子脾積氣。兼能解毒。及蛇蠍蜈蚣咬。塗傷處立愈。一方每服三錢。水酒童便各半盞。煎至八分通口服。名抽刀散。治產後有病。服三服散惡血。或心腹脅肋腳痛不可忍者。或止用童子小便佳。
參熊丸
熊膽(真者味苦。有香氣而不腥。解之無一點之渣滓。燒之為灰。其色灰白色而平夷。偽者亦味苦。有腥氣不香。解之有渣滓。燒之則作泡高起。其色黑而不為灰。) 人參(各二錢)
上細末。打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六七丸。白湯下。
扶陽飲
當歸 川芎 桂枝 乾薑(炒黑) 附子(熟) 人參(各一錢半)
上七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溫服。
清魂湯 治產後血暈。昏不知人。
澤蘭葉(上) 人參(去蘆上) 荊芥穗(炒上上) 甘草(中) 川芎(下)
上五味。每服四錢。水煎溫服。(本為散用。予每作湯屢驗。)
桃花散 此治血暈之神藥也。
烏賊魚骨(十錢) 硃砂(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白湯送下。
清心湯(見臨產) 行瘀煎(見產後) 雲母散(見臨產) 還元煎(見半產) 愈風散(見產後)
震靈散(見藏燥) 妙功散(見臨產)
胞衣不下第七
產後胞衣不下。為之致斃者。予常愍然以為非命之死也。若夫產科熟練之醫於分娩之近。速救療之。則莫有胞衣不下之理矣。娩後未經數時。則陰中滋潤。子宮不收口。是以手術易施。藥餌亦有效。但其施術之法。功效最速。而非筆力之可形容焉。因舉羅浮山人集驗方所載一法於後頃。由是潛心覃思。或當冰融焉。雖歷一二日不下者。胞衣在近門戶一二寸者。猶可療也。若胞衣在高。黏著子宮底不離。且子宮已收口。則不能遽下之。此證間有肚腹堅滿。觸之痛甚。手不可近者。以千金半膝湯。脫花煎之類。兼進含陽散。若虛者盤珠煎加人參二三錢。此皆百死中求一活之法也。若夫歷四五日。戰慄發熱一日二三度作。或煩渴汗出。或譫語煩躁。或飲食不進。或喉中有痰聲者。必死。
集驗方云。產下如胞衣不來。先將嬰孩抱定。不可斷臍帶。(周云。當斷臍帶而施術。假令斷之。曷害於子母耶。)用一伶俐老成女眷。將右手二指。緊跟臍帶而上。帶盡處。將指向上半寸余。摸之覺有血。便是胞衣逆轉。盛血在內。不得下。即以指連胞衣向下一捺。其血覆其衣自隨而下。法甚簡明。每見孕婦衣不下。多服藥。或用吐法。甚至以足拄腹者。易至喪命。小必至於成病。不知衣之不下。正為嬰孩出門。臍帶一扯。衣必逆轉向上。汙血淋下。盡入衣中。以致衣漸滿大不能出。夫豈藥力之所能與哉。故特書之。以免此患。
往歲一貧家婦。產後數月經血不止。已用膠艾四物。溫經等湯。毫末無效。予將黃連解毒湯。兼用獨味蓮房灰。日二三錢。不日而奏全效。一日婦謂予曰。妾至於今凡八產。其初產再產。則傭穩婆而托之。其後懷孕至五月則以帛自纏腹。已至彌月。稍覺腰腹攣痛。則設草與故絮於屋隅。乃就灶下燃釜沸湯。而待生下。若陣痛頻來。則趨坐於草上而努力。已分娩則厲聲呼鄰家婦。(東都貧民所居之屋。大抵一棟而分數家。隔壁一層以成鄰。)而與俱浴兒。自收拾穢物胞衣訖。乃倚被而坐焉。過二三日。則與平常無異矣。如此者總六產。曾不請媼婆。其間偶胞衣不下者半日。因自銜頭髮。使油氣入咽。溫溫欲吐而衣即下云。此雖出發愚婦一時之智。實與薛新甫蔣示吉等有銜頭髮尾作嘔而胎衣自下之法暗相合矣。予亦用此法。凡遇壯婦之胎衣不下者。則常以雞翎或紙捻。探其咽中。令其噁心。而取效甚多。如怯弱婦。容易勿施。
含陽散(家方) 治胞衣不下神效。
蝮蛇(燒存性) 雲母 鹿角(燒存性各一錢) 麝香(二分)
上細末。每服一二錢。海蘿湯攪調頓服。
千金牛膝湯 治產兒胞衣不出令胞爛。
牛膝 瞿麥(各一兩) 當歸 通草(各一兩半) 滑石(二兩一方用桂心二兩) 葵子(半升)
上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周按羅浮山人集驗方用牛膝瞿麥當歸木通葵子各一錢。滑石赤小豆各二錢。命曰經驗難產奪命方。)
脫花煎(景岳全書) 凡生產臨盆。此方最佳。並治難產經日不下。並死胎胞衣不下俱妙。
當歸(一錢) 川芎(三錢) 桂枝(二錢) 牛膝(二錢) 車前子(一錢五分)
水煎。加酒對服。若胎死不下。及胞衣不來。並加芒硝五錢。氣虛困劇者。加人參二三錢。更加附子二錢。無不下者。此方比平胃散加芒硝。功勝百倍。以其藥味甘溫。不傷元氣故也。
盤珠煎(家方) 治難產經日不下。並死胎及胞衣不下。
當歸(一錢) 川芎(二錢半) 桂枝 牛膝(各二錢) 附子(一錢)
水煎。先飲溫酒一盞。尋服此藥。虛甚者加人參二三錢。
健捷散(秘家) 治難產經日。及胞衣不下。又尋常經閉。兒枕痛等服此。其效如神。
香白芷 乾薑 桂枝 雲母(各等分)
上四味。細末。每服二三錢。海蘿湯攪和勻頓服。
桂芎當歸散 治胞衣不下。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桂枝(各二錢) 牛膝(五分)
上六味。生薑水煎。溫服。
治胞衣不下屢試驗(妙乙齋種子編)
芒硝(三錢) 牛膝 當歸(各五錢)
上三味。水酒煎服。
一方 治胞衣不下。
茄子(陰乾)
為末。白湯送下。
又方
酸漿實(熟紅者壓而陰乾)
上細末。每服一枚許。海蘿湯下。
治難產經日不下及胞衣不出者神效方(太永醫話)
取烏鴉左翅全者十二枚。燒研末。每服一錢。海蘿湯送下即時出。
下谷頭踏街。一武士室女。年十九歲。天性伶俐。父母鐘愛太甚。而女偶與一奴通而娠。事已發覺。而奴先見追。後父母竊相議。謂令其施白牡丹術。則恐害乎性命。遂決令偷生。因令稱病而不令逢於人。迨其娩身。兒子生地呱聲達四鄰。女慮臭聲外聞隕家聲。驚畏而發血暈。醒後胞衣不下。百藥不效。既歷九日而邀余。余便往坐堂上。則女自房內步出而求診。余心竊疑。胞衣不下數日而行步如常。乃望之。面色青慘。唇舌無血色。問之。臍帶三日而腐脫。惟微微下黃汁而已。近之則臭氣撲鼻。切其脈沉勁。候其腹縮小。獨臍下微滿堅硬如石。余乃欲按其腹以下胞衣。居然不移。蓋以子宮已收其口複本位也。因進大劑脫花煎加芒硝二貼。其夕下血片一甌許。然其家以余術之無捷效。又延醫求藥。腐穢漸漸下。歷累月而得盡矣。唯形體羸瘦。飲食不成肌膚。遂為廢人者。一年有半。然後氣體漸復。十又余月而始得為完人矣。余嘗治胞衣不下者。以百數。其逾七八日而尚不出者。率皆見發熱譫語等證而不救焉。嗟乎此女有天稟所實而然者歟。豈不亦奇哉。
產後顛狂第八
產後顛狂。言語錯亂。神思不安。如有鬼祟者。人皆以為敗血衝心也。按其人本有鬱怒釀成癥瘕。因產藏府擾亂。遂動其宿症。與瘀血相併。奔騰而侵心神者也。宜與鐵砂牡蠣湯。三黃硃砂煎之類。兼用抱膽丸極效。若屬血虛者。加味八珍湯。兼服妙功散震靈散之類。若瘀血一滴不下者。行瘀煎。大黃牡丹湯並可。
鐵砂牡蠣湯 治由鬱怒心神不寧。言語錯亂。似有鬼祟者。
鐵砂(上) 柴胡(上) 大黃(中) 牡蠣(中) 茯苓(中) 桂枝(中) 甘草(各下)
上七味。水煎溫服。
三黃硃砂煎
黃連 黃芩 大黃(各等分)
每服二錢。水煎。臨服入硃砂一錢攪勻服。
抱膽丸
水銀(二兩) 黑鉛(一兩五錢) 硃砂(一兩細研) 乳香(一兩細研)
上將黑鉛入銚內。火熔開。下水銀。攪結成砂子。下硃砂乳香。乘熱用柳木槌研勻。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湯下。得睡勿驚覺。覺來即安。(周按產論鎮亢丸。即此方而去乳香一味。)
加味八珍湯 產後顛狂。乃血虛神不守舍。不補養元氣。則不可。此方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 遠志 茯苓(各二錢)
上銼。加薑棗。水煎服。
妙功散 治產後心神顛倒。語言錯亂。如見鬼神。(方見臨產)
震靈散 行瘀煎(見產後) 大黃牡丹湯(見半產)
卷四
產後咳嗽第一
咳嗽之病。雖其本不一。皆是肺家病。產後患之者。宜先與丹參湯。功效尤勝。若惡露下少。而咳嗽不已者。宜二母飲。嗽而牽引脅下。臥則喘咳益甚者。必有伏火。瓜蔞湯加知母黃芩各八分。感風寒咳嗽喘滿。痰涎壅盛者。宜旋覆花湯。已試之驗。
丹參湯
丹參(一錢) 百部根 桔梗(各六分) 百合 茯苓(各八分) 五味子(五分) 桑白皮(一錢)
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溫服。
二母散 治產後惡露上攻。咳嗽不已。
知母 貝母 茯苓 人參(各五錢) 桃仁 杏仁(並生去皮尖各一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瓜蔞湯(赤水醫案) 治產後咳嗽。痰不易出。左脅疼痛。內熱氣壅。不能伏枕者。
瓜蔞仁(六兩) 桑白皮 杏仁 半夏 桔梗 紫蘇子 枳殼(各一錢)
上水煎。溫服。
旋覆花湯 治產後傷風。感寒暑濕。咳嗽喘滿。痰涎壅盛。坐臥不寧。
旋覆花 芍藥 前胡 半夏 甘草 五味子 荊芥 茯苓 杏仁 麻黃(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熊宗立云。產後咳嗽。此方最良。元周以此法治若干人皆驗。)
產後寒戰交牙第二
產後患寒戰交牙者。其人瘀血不得下而發。宜將折衝飲行瘀煎之類。點服獨行散一二匙。若惡露下過多。或難產而用力太甚。才分娩而發者。與還元煎。疲勞甚者。附子湯。人參湯之類。宜擇用。併兼用奪命散最妙。
折衝飲(見產論) 行瘀煎(見血暈) 還元煎(見半產)
附子湯(聖濟)
附子 人參 生薑 大棗(各等分)
上水煎。溫服。
人參湯
人參(二三錢)
以水二盞。煮取一盞溫服。
奪命散(大全良方) 治產後血暈。血入心經。語言顛倒。健忘失志。及產後百病。
沒藥 血竭(各等分)
上細研為末。才產下便用童子小便。細酒各半盞。煎一二沸。調下二錢。良久再服。
產後崩漏第三
產後惡血崩漏不止者。當速施遏崩之術。令產戶緊閉。乃與膠艾湯。或惜紅煎。兼用三聖散。獨黝散之類。若不止者。宜還元煎。凡血症用理血之劑而不效者。非理氣之藥則難收效。不可不知也。又收血理氣之藥。並不效者。卻宜涼血之劑。三黃炙艾湯尤神效。又古方有瑞蓮散。實產後血崩之神藥也。
膠艾湯(一方加乾薑一兩)
芎藭 阿膠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二兩) 芍藥(四兩) 乾地黃(六兩)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五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消盡。溫服一升。
日三服。不差更作。
惜紅煎 治婦人經血不固。崩漏不止。及腸風下血等證。
白朮 山藥 炙甘草 地榆 續斷(炒) 芍藥(炒) 五味子 荊芥(炒) 烏梅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如火盛者。加黃連黃芩。
獨黝散 此方不獨治經血不止。諸血用之悉驗。
蓮房不拘多少。燒存性
細末。每服一二錢。湯子送下。
遏崩術(見產論翼) 三聖散(見產前吐血) 還元煎(見半產)
瑞蓮散 治產後惡血崩漏。狀如泉水。
瑞蓮(百枚燒存性) 棕櫚(燒存性) 當歸 官桂(各十錢) 檳榔(二枚) 川芎(七錢半) 鯉魚鱗(炒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煨生薑酒調。如未止更進一服。
產後兒枕痛第四
(一名產枕痛一名血枕痛)
產後臍下疼痛。其痛一陣來而止。後來者。名曰兒枕痛。此瘀血將出而為痛者。其實佳兆也。然產訖則忽腹中空虛。是以產婦多不堪其痛。宜用破血之劑。行瘀煎。獨行散。延胡索散。熊氏延胡索湯之輩。宜擇用。若產後不大便數日。而小腹疼痛者。宜兼用龍飛丸。或用四物加大黃湯。木直煎之類。若初瘀血頗快下。大便亦如故。而腹中㽲痛者。則屬疝。加味建中湯。加味通氣湯之類。並有奇效。
永類延胡索散 治產後兒枕腹痛效。
延胡索 當歸(各一兩) 琥珀 蒲黃(炒各一分) 芍藥(五錢) 肉桂(三分) 紅藍花(二錢)
上為末。童子便合。溫調三錢。食前服。
熊氏延胡索湯 治兒枕痛。不可忍者。甚效。
當歸 桂心 延胡索(各等分)
上水煎服。。舊為散。周常加山楂子等分。為湯用。甚效。
行瘀煎(見產後) 獨行散(見血暈) 龍飛丸 木直煎(並見傷寒啟微)
四物加大黃湯 即四物湯加大黃。
加味建中湯
芍藥(上) 桂枝(中) 甘草(下) 木香(下) 吳茱萸 茴香(中) 生薑(中) 大棗(中)
上八味。水煎溫服。
加味通氣湯 治小腹及腰疼。甚則肛門窘迫不可忍。
茴香 烏藥 當歸 芍藥 香附(各上) 山楂子 陳皮 茯苓 白朮 延胡索 吳茱萸 檳榔 澤瀉(各中) 木香(中下) 甘草(下)
上十五味。水煎溫服。
產後發熱第五
產後發熱者。多因血虛而陽無所依。浮散於表也。勿妄為外感施治。宜七味益母飲。加尿瓦一二錢。內有四物補陰。益母行血。炮姜辛溫從治而能收浮散之陽以歸於陰。若氣血俱虛。而惡寒發熱。渴而煩躁者。十全散。熱甚者倍桂。加炮姜熟附子。若夜熱甚。小腹及腰痛者。與雙和湯。調中益血則熱自解。若由外感而發熱頭痛。頸項強。無汗。脈浮而有力者。宜竹葉湯。或熟料五積散。又壯熱煩悶。乾嘔口燥。吟呻喘滿。脈實者。宜用黃連解毒湯。
七味益母飲
益母草(上) 當歸 川芎 芍藥 乾地黃 乾薑(炮各中) 甘草(下)
上七味。水煎溫服。
十全散 雙和湯(並見黴癘新書)
竹葉湯 黃連解毒湯(並見傷寒啟微)
制尿瓦法 安土器於廡下。尿之三百日。便取起打破。再炭火中燒赤。置地上一宿。極細末聽用。(予往往以此易用於童便)
熟料五積散(見產要)
產後飽悶第六
惡露不下而飽悶者。瘀血上逆也。宜行瘀煎。若腹中有塊。上衝欲吐者。與九聖飲。兼進白丸子。若塊在小腹不散者。琥珀黑龍丹。若胸膈飽悶。心下痞硬。或肩背疼痛。有寒熱者。屬氣滯。宜指迷七氣湯一貼。正氣天香湯一貼。相和用之。
九聖飲 治腹中有塊。溫溫欲吐。或上衝心下痛甚者。
半夏 茯苓(各上) 肉桂 乾薑 橘皮 香附 山楂 莪朮(各中) 甘草 烏梅(各下)
上十味。水煎溫服。
白丸子
半夏(醋煮乾) 茯苓(各十錢)
上細末。以生薑汁作薄糊丸。梧子大。每三十粒。溫水下。
行瘀煎(見產後) 黑龍丹(見言語錯亂)
指迷七氣湯 治胸膈飽悶。心下痞硬。
青皮 陳皮 桔梗 莪朮 桂枝 藿香 益智(各十錢) 香附(十錢半) 甘草(三分) 加半夏(三分)
上每三錢。水一盞。姜四片。棗二枚。煎七分服。
產後乳結痛第七
婦人產後血氣盛。而乳房作脹。乳頭縮退。兒不得飲。余乳蓄結脹痛。憎寒發熱者。須先令細心人微微揉之柔和。卻吮乳汁通之。然後宜與麥芽煎。或玉露散。外將百草霜水和勻。塗乳房尤神驗。
麥芽煎
麥芽(炒熟五錢)
上水煎。溫服立消(此薛己方)
玉露散(良方) 治產後乳脈行。身體壯熱疼痛。頭目昏痛。大便澀滯。悉能治之。涼膈壓熱下乳。
人參 茯苓 甘草(各中) 桔梗 川芎 白芷(各上) 當歸 芍藥(各下)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如煩熱甚大便秘者。加大黃。
產後語言錯亂第八
產後談笑不止口。或錯言妄語。如見鬼物。或欲逾牆上屋者。此敗血凌心也。多死。與黑龍丹。萬死中求一活。若唯煩亂者。失笑散加鬱金各等分。
黑龍丹(良方) 治產後一切血疾。產難胞衣不下。危急惡疾垂死者。但灌藥得下。無不全活。神驗不可言。
當歸 五靈脂 川芎 良薑 熟地黃(各十錢)
上細銼。以沙合盛。封口鹽泥固濟。以文武火。煆一炷香。放涼處。退火毒。取開看。成黑糟色。乃取出細研。入後藥。
百草霜(五十錢) 硫黃 乳香(各一錢半) 花蕊石 琥珀(各一錢重)
上共前煆過藥研勻。酢糊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用薑汁好酒童便半盞。將藥一丸。於炭火中燒。淬入酒便內。調化頓服立效。。前哲既稱讚此方之神驗。余屢試之。實不虛。
失笑散(局方)
蒲黃(炒) 五靈脂(各等分)
為末。釅醋調二錢服。
產後嘔吐第九
產後嘔吐者。宜先用半夏竹茹湯。若緣惡露不行者。二陳湯加當歸莪朮肉桂乾薑。若傷食胸腹㽲滿者。六君子湯加木香厚朴。或二陳湯加丁子縮砂。若不效。更加人參炮姜澤蘭蘭草。若虛寒脈沉微者。理中湯加丁子蘭草。若敗血散於脾胃。腹脹嘔吐者。抵聖湯加肉桂穿山甲。其效尤捷。
半夏竹茹湯
半夏 竹茹 茯苓 伏龍肝(各錢)
上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取一盞服。
二陳湯 六君子湯 理中湯(見產後) 抵聖湯(見產後腹滿)
產後淋疾第十
產後小便淋瀝澀痛者。此瘀熱在膀胱之所致也。宜用開閉煎。或滑石散。石葦湯並效。若痛甚者。宜緩痛煎。若惡露下少。臍下有堅塊者。此舊瘀血。礙尿道之所致也。將行瘀煎加葵子滑石車前子甚效。又有子宮下墜。壓尿道而致癃閉者。輕者終日而始通。重者一日夜而自利。此以子宮漸複本位也。若倘不得通。小腹脹滿者。便宜施泄閉術。隨手即效。尋宜用五聖飲。又未產前。不大便五六日。延產後倘數日不通。而小便癃閉者。此燥屎填滿於大腸。小腸為之被窄狹之所致也。宜木直煎。或用開閉煎。吞龍飛丸三十粒。未效者。不將芒硝滋之則不可。潤下飲。每每奏奇效。
開閉煎(家方) 治男婦小便淋閉之妙方。
夏枯草 白茅根(各上) 莽草 瞿麥 茯苓 冬葵子 西洋參 滑石(各中) 甘草(下)
上水煎。溫服。
滑石散(千金) 治產後淋。
滑石(五錢) 木通 車前子 冬葵子(各四錢)
上為末。以漿水調服方寸匙。
石葦湯(家方) 治小便淋瀝。陰中痛。
石葦(上) 瞿麥(中) 車前子(上) 葵子(中) 木通(中) 甘草(下) 茯苓(中)
上水煎服。。此方治男子膿淋。其效如神。
緩疼煎(家方) 凡諸淋小便澀痛。不可忍者。用之功效如神。
當歸(中) 川芎(下) 芍藥(中) 地黃(中) 焰硝(上) 甘草(上) 車前子(上)
上水煎服。
行瘀煎(方見產後)
五聖飲(家方) 此方治諸淋甚妙。
萍蓬根(四錢) 車前子 蜀黍 蘇木 甘草(各二錢)
上以水六合。煮取三合。去滓溫服。可斷鹽味。
木直煎 龍飛丸(並見傷寒啟微)
潤下飲 治小便淋瀝澀痛。大便秘結。
大黃 芒硝 當歸 地黃 芍藥(各等分)
上水煎。溫服。
產後腫滿第十一
凡胎前腰腳微腫煮。十居六七。然此症雖不用利水之劑。過產後十餘日。則自消散。若小便澀滯。漸腫滿者。此濁液流入經絡。留淫日深。而散漫偏身也。宜橐吾飲。其人若小腹有塊堅硬。唇口乾燥。惡露下少者。紫葳蘇木湯。千金牛膝湯之類擇用。若腫中有凝結者。澤蘭湯。若腫脹稍硬。腰以下更甚。而無光澤。小便短少者。六皮煎。用之不效。而腫勢日盛者。禹翼湯尤神效。若服諸導水消瘀藥。而並不效。腫脹充滿。腹如抱甕。手足似腰大。皮膚光澤如瑩者。非用禹績湯。則決不能取效。此方實出於予之心裁。而救危起廢之神劑也。若每欲小便。必大便不利者。甚治難。宜用茯苓湯加琥珀一錢。若腫不甚。涉遍身而飲食氣宇如故。或時肩背拘急。或又疼痛者。宜利氣之劑。集香湯尤妙。若面獨腫而久不消者。分心氣飲。或獨味紫蘇湯。若面無血色。腫狀如熟李。大便滑者。下焦虛。琥珀湯。加味腎氣丸料之類。宜選用焉。其他有腳氣濕毒敦阜等腫。而見證多端。治法各異焉。不能備錄於茲。詳載在腫脹彙編。
橐吾飲 治產後浮腫。
當歸 芎藭 芍藥 茯苓(各一中合) 桑白皮(一大合) 甘草(一小合) 橐吾莖葉(三大合)
上水煎服。次日加橐吾四錢。又次日加六錢。更加南天燭實尤妙。
紫葳蘇木湯 治惡露不盡。產後浮腫者。
紫葳(即凌霄花葉一大合半) 冬瓜子(一大合) 蘇木 當歸 川芎 茯苓 牡丹皮(各一中合) 甘草(一小合)
上以水一盞半。煮取一盞。去滓溫服。
澤蘭湯 治產後四肢腫滿。腫中或凝結有塊。而不食者。
澤蘭 防己(各上) 枳殼 琥珀 桂心 商陸 半夏 歸尾 莪朮 茯苓 麥芽 桃仁 神麯 桑白皮(各中)
上生薑水煎。食遠服。大便秘者。加大黃。
千金牛膝湯(見血暈)
禹翼湯(鶴陵定) 治產後腫滿。皮膚無光澤。腫稍硬者。
桑白(二大合) 防己(一大合半) 茯苓 豬苓(各一中合) 黑豆(一大合) 澤蘭(一大合半)
上以水一盞半。煮取一盞溫服。日與二三貼。。若氣不和。加紫蘇一大合。
禹績湯(鶴陵定) 治遍身腫滿。皮膚光澤如瑩。小便不利。諸藥不能療者。
西瓜皮 赤小豆(冬瓜內蒸曬乾各二大合) 冬瓜子 西瓜子 豬苓 茯苓(各一中合) 大腹皮 冬瓜皮(各一大合半) 海金砂(一小合)
上以水一盞半。煮取一盞溫服。宜進日二貼。(以上二方余之所創裁。而治產後腫脹之神方也。余歷年試用。救危起廢者。不勝枚陳矣。夫古人作詩數千首。其間一二自有令人感動之合作。余之立此方。亦自得配合之宜者也。分兩必不可加減。奇效靈驗。難以具述。)
茯苓湯(楊氏) 治脾氣不實。手足浮腫。小便秘澀。氣急喘滿。
白茯苓 澤瀉 香附子 大腹皮 乾生薑 橘紅 桑白皮(細銼炒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集香湯(直指) 凡腫脹先用諸香以透徹關絡。則小便易利。
沉香 丁香(各二錢) 木香 青木香 藿香 川芎 檳榔 赤茯苓 枳殼 甘草(炙各三錢) 乳香(錢半) 麝香(一字別研)
上粗末。每二錢半。姜三片。紫蘇三葉。空心煎服。
分心氣飲
紫蘇(二大合) 大腹 芍藥 木通 半夏 茯苓 桑白皮(炒) 橘皮 青皮 羌活 甘草 燈草(各一中合)
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琥珀湯 治脾腎虛寒。小水不利。遍身腫滿。或咳喘者。
琥珀 人參 白朮(一大合) 茯苓(一中合) 桂枝 附子 乾薑 砂仁(一小合半) 陳皮 破故紙 桑白皮(童子小便浸炒各一中合)
上水煎。食遠服。
加味腎氣丸
即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
加味六皮煎
大腹皮(上) 桑白皮(上) 五加皮(中) 茯苓皮(上) 生薑皮(中) 木瓜(中) 橘皮(中) 薑黃(下) 燈草(上)
上九味。以水二盞。煮取一盞溫服。
產後玉門不閉第十二
產後玉門不閉者。因難產強努力。或死胎不娩。以回生術救之後。玉門錯和。氣血失運行。而不能括縮。致不知小便漏出也。以十全散加五味子。外石灰湯浸患處。又努掙太過。陰肉下脫內出者。硫黃洗方。石灰韭菜洗方。並有奇效。
石灰湯
石灰(一升炒令能燒)
上投熱湯中攪調。俟適溫。乃取澄清移大盆內。坐湯中以浸玉門。斯須平復如故。(此方原肘後方)
十全散(見黴癘新書)
產後陽氣虛寒玉門不閉用(陳飛霞)
石硫黃 海螵蛸 五味子
上等分。共為末。摻患處。日三易。(同上)
治產後玉門不閉陰戶突出方(陳飛霞)
石硫黃(三錢) 菟絲子 吳茱萸(各二錢) 蛇床子(一錢五分)
水一大碗。煎至半碗。頻洗自收。
治產後子宮墜出戶外。數日不收。用未經水石灰幹一塊重二三斤者。又以韭菜二三斤。煎湯置盆中。將石灰干投入。灰開湯沸聲盡。乃濾去灰。帶熱坐於盆上。先薰後洗。即以熱韭菜於患處揉抑。一日洗一二次。以消軟收入為度。(赤水玄珠)
產後口舌病第十三
產後口舌糜爛者。已投尋常瀉火清熱劑。而不效者。往往綿歷累月不差矣。前哲方書。率皆略之不載。予二十年來每於此證。求治法於方書口舌門。屢試數方。多不得效。竊恨小恙之難醫焉。近有一二患者。已三閱月不差。於是覃思焦神。略有所悟。乃制方與之。七八日而得全愈。後試之數人。應效如桴鼓。凡舌上舌傍。如無皮狀。其色紅赤。飲食刺舌者。此皆血分濕熱之所致也。宜令服當歸飲。而傅間碧散。若咽喉生瘡。舌上有白胎。久不愈者。屬淡飲加味導淡湯主之。若咽喉口舌腐爛者。宜薔薇遺糧湯對喉癬湯。
當歸飲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何首烏 荊芥 防風 黃耆(各五分) 甘草(二分) 蒺藜子(七分)
上水煎。溫服。
間碧散(鶴陵定) 治產後口舌糜爛神效。可秘可秘。
淡竹干(燒存性五錢) 人中白(瓦上燒以變白色為度四錢)
上二味。極細末。傅舌上。日五六度。
加味導淡湯
陳皮 枳實 半夏 茯苓 南星(各上) 甘草(下) 竹瀝(一大蛤殼) 白芥子(中)
上七味。水煎。入竹瀝更溫服。
薔薇遺糧湯 喉癬湯(並見黴癘新書)
產後煩渴第十四
產訖面色青慘汗出。而煩渴不止者。此因驟脫血也。此證多難治。(治法見第一卷)若產後二三日發熱頭痛。脈浮數而煩渴者。宜竹葉湯。若惡露下多。發熱煩渴者。集驗栝樓湯。若吐利腹痛。手足清冷煩渴者。聖惠白朮散。隨症宜擇用。
集驗栝樓湯 療產後血渴。
地黃(中) 栝蔞根(上) 土瓜根(上) 甘草(下) 人參(中) 麥門冬(中) 大棗(中)
上水煎服。(產寶無地黃麥門冬。有牡蠣粉等分。)
聖惠白朮散
白朮 橘皮 人參 麥門冬 乾薑(炮各上) 甘草(中) 生薑(下)
上水煎服。
竹葉湯(見傷寒啟微)
產後自汗盜汗第十五
產後虛汗不止者。經效黃耆湯主之。若不效者。宜投黃耆建中湯。加牡蠣浮麥麻黃根。若絕汗如雨。手足清冷者。危如風前燈。當用參附耆蠣湯。於百死中求一活。凡自汗盜汗證。以五倍子細末。酢和調貼臍中。止汗甚妙。用溫粉亦宜。(方見傷寒啟微)
經效黃耆湯 治產後汗出不止。
黃耆(上) 白朮 牡蠣 茯苓 麥門冬 防風 地黃 大棗(名中)
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溫服。
黃耆建中湯
芍藥(上) 黃耆(中) 桂枝(中) 甘草(中) 生薑(中) 大棗(下) 膠飴(上)
上六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
參附耆蠣湯(家方)
人參 黃耆 附子 牡蠣(各等分)
上作大劑。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溫服。
產後脅下疼痛第十六
產後惡露不盡。脅肋疼痛者。宜先與豁脅散。此方不效。仍引脊膂攣急者。此血氣不和之所致也。宜枳殼煮散。當歸柴胡湯。柴胡疏肝散之類。若寒熱頭眩。脅脹作痛。或身疼者。此肝腎二經。氣血虧損者。宜用補肝散。若脅滿氣急。目昏濁視物不明。其脈遲弱者。檳榔湯主之。
豁脅湯 治因瘀血留滯。脅肋疼痛神效。
芍藥 延胡索 肉桂 牡丹皮(各中) 香附子(上)
上五味。水煎溫服。
枳殼煮散(本事方) 治因悲哀鬱結。血氣不和。兩脅牽痛。筋脈緊急。漸至脊膂攣急。
枳殼(炒黃) 細辛 桔梗 防風 川芎(各上之上) 葛根 甘草(炙各中) 生薑(下)
上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服。
當歸柴胡湯 治產後血氣脅肋脹痛。
當歸(上) 芍藥 桔梗 檳椰 枳殼(各中)
桂枝 柴胡 青木香(中之下)
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服。(本出經效方)
柴胡疏肝散
柴胡 陳皮(醋炒各上) 川芎 芍藥 枳殼(麩炒) 香附子(各中) 甘草(下)
上每服四錢。水煎服。
補肝散(滑氏) 治肝腎二經氣血虧損。脅脹作痛。或寒熱頭眩身痛。
當歸 山藥 黃耆(炒) 川芎 山茱萸 五味子 木瓜(各上) 熟地黃 白朮(各下) 酸棗仁(炒) 獨活(各中) 大棗(下)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檳榔湯
檳榔 附子 母姜(各上) 茯苓 橘皮 桂心(各下) 桔梗 白朮(各中)
上水煎溫服。若氣喘者。加半夏(上)川芎(中)甘草(下)。
產後大便閉結第十七
產後大便當六七日而來。若過之不通。腹痛腰疼。或腹滿者。宜調道飲。若猶不利者。兼吞龍飛丸二三十粒。至大段閉結者。不以芒硝潤導不效。宜桃核承氣湯。
調道飲(聖惠) 治婦人產後。大便不通。
當歸 川芎 防風 枳殼(制各上) 甘草(炙)
上每服五錢。用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龍飛丸(見傷寒啟微)
桃核承氣湯
桃仁(上) 桂枝(中) 芒硝(中) 大黃(上) 甘草(中)
上以水一合半。煮取一合溫服。
產後下利第十八
產後下利不止者。不問何證。宜先與芍藥香附湯。兼用青陽丸。若不止者。宜茯苓建中湯。每服點服燒黑魚狗末五分。若腹痛者當歸湯。調中湯。量證擇用。滑瀉不止者。神效參香散主之。
芍藥香附湯 治產後下利。上氣足冷時發熱。腸鳴切痛。
芍藥 香附(各上) 乾薑(中) 甘草(下) 丁子(下) 砂仁(中) 一方加黃連。治下利不已。乾噫食臭。
上每服四錢。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溫服。
青陽丸(方見產論)
茯苓建中湯
即小建中湯如茯苓。(上)
當歸湯(千金) 療產後下利腹痛。
當歸 龍骨(各上) 乾薑 甘草(炙) 附子(炮) 熟艾(各下) 白朮(中) 芎藭(上之上)
上八味。水煎溫服。
調中湯 治產後腸胃虛怯。冷氣乘之。腹脅刺痛。洞泄不止。
良薑 當歸(酒浸) 桂心 芍藥(炒) 附子(炮) 川芎(各上) 甘草(中)
上為粗末。水煎熱服。
神效參香散 治產後脾胃虛寒。泄瀉洞下。及痢疾日久。積已盡。滑瀉不止。此收澀如神。
人參 木香(各二錢) 肉豆蔻(煨) 茯苓 白扁豆(各四錢) 陳皮 罌粟殼(去蒂穰醋炙每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匙。清米飲調下。食遠服。
產後遺尿第十九
鹿蠣飲(鶴陵定) 治產後遺尿不知出。及小便頻數。
芍藥 黃耆 牡蠣 益智 鹿茸 人參(各等分) 大棗(減半)
上七味。水煎溫服。(治驗在卷五宜參看)
喬一方(醫綱) 婁英曰。町婦人產後尿不禁。面微浮。略發熱於午後。此膀胱為坐婆所傷。
黃耆 當歸 芍藥(各一錢半) 白朮(一錢) 人參 陳皮(各五分) 甘草(炙些)
上水煎。熱飲之。
桑螵蛸散(千金翼) 治產後小便數。及遺尿。
桑螵蛸(三十個炒) 鹿茸(酥炙) 黃耆(各三兩) 牡蠣(煅) 赤石脂 人參 厚朴(各二兩)
上為末。空心粥飲調下二錢。(外臺方無厚朴石脂有甘草生薑)
產後腹脹第二十
產後腹脹而嘔吐。心下痞硬。或腹痛者。由飲食停滯。宜消導飲。加半夏一二錢。若不嘔吐而腹脹滿。小腹疼痛。大便難者。宜木直煎。若無腹痛痞硬等證。唯腹脹滿悶。嘔吐不定者。敗血犯脾胃也。抵聖湯。加穿山甲肉桂極妙。又惡露下少。腹脹滿。大小便秘澀者。宜忍冬飲。
消導飲(方見嘔吐) 木直煎(方見傷寒啟微)
抵聖湯 治婦人產後腹脹者。尤神效。
赤芍 半夏 澤蘭葉 人參 陳皮(各分) 甘草(一錢)
上每服一劑。用水一碗。生薑焙乾半兩。煎至半碗。去滓。分熱三服。
忍冬飲
當歸 川芎 芍藥 木通 赤茯苓 蓽澄茄 忍冬(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煎溫服。。此方又治婦人月經不來。二三月。腹脹滿。大小便秘者。忍冬消腹脹之神藥。人未知之。
產後痿躄第二十一
產後之痿躄。多患水腫痢疾等證之後。血液耗亡。筋失滋養者。間致此證也。大抵不歷百日以上。若半歲。則難得功矣。所以然者。因產亡血。因疾損津液也。健腳煎。續斷丸。思仙續斷丸之類。宜擇用。
健腳煎
鹿茸(酒洗炒) 續斷 當歸(酒洗) 芎藭 芍藥 熟地黃 牛膝(酒洗) 杜仲(炒去絲各等分)
上八味。水煎服。
續斷丸
續斷(二兩) 破故紙(酒炒) 牛膝(酒洗) 木瓜(酒洗) 萆薢(酒洗) 杜仲(去粗皮切片酒洗炒去絲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酒下。
思仙續斷丸
萆薢(四兩) 防風(去蘆) 薏苡仁 思仙木(即杜仲銼絲斷各五兩) 牛膝(酒浸) 續斷 羌活 生地黃 五加皮(各一兩)
上為末。酒三升。化青鹽三兩。木瓜半斤去皮子。以鹽湯煮木瓜成膏。杵丸如梧桐子。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余作湯用之亦效。
產後陰門腫痛第二十二
產後陰門腫痛者。初產婦常多。而累產者小矣。初產多者。蓋方分娩之際。兒頭擦破陰門也。如累產者。既以為熟路。不致破傷也。然難產而娩者。雖經產者。往往致損傷。率皆陰肉起脹。欲小便。則陰中疼。輕者取蛤煮汁薰洗。擦枳殼散。重者將六味薰洗方熨之。而後傅收傷油極妙。或傅失痛散亦可。內宜將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主之。
枳殼散 治產後陰門破傷。或陰腫下脫內出。
枳殼(燒存性)
上為細末。麻油和敷患上。
收傷油 治金瘡。及擦破之妙方也。
麻油(一合) 椰子油(二錢) 乳香 沒藥(各五分) 小麥(五錢)
上以小麥入麻油中。煮一炊時。候麥變黑色浮油上。以絹布濾去滓。下火。入余藥攪勻。綿浸。磁器收貯聽用。
六味熏洗方
艾葉(上) 荷葉(上) 干萊卜葉(上經三年以上者佳) 防風(中) 枯礬(下) 甘草皮(中痛甚者倍加)
上為大劑。以水五六升。煮連滓熏洗。
補中益氣湯(方見諸書不復錄)
失痛散
滑石 黃丹 甘草(各二錢) 質干(一錢)
上極細末。雞子清和調。先入手帛於熱湯中。絞取熨患處。便傅。
產後乳汁少第二十三
古論曰。乳汁乃氣血所化。其或不行者。皆由血氣虛弱所致也。雖然有屢產乳汁絕無者。則不得謂特由氣血虛弱也。若夫血氣虛弱。奚能屢懷妊。蓋素乳脈壅閉。不能為乳者而已。故如絕無乳者。雖與藥率皆不效。惟雖有乳不甚多者。宜服藥以通之。今擇經驗方列於下。
通乳煎 產後乳汁少者。宜服之。
當歸 王不留行 天花粉 甘草(各上) 柴胡 穿山甲 香附子(各中)
上作大劑。水煎。凡欲服此藥。先以赤小豆二合煮熟。食一盞訖。服藥汁一碗。復每歷一炊時。服藥食小豆如前法。最後尋飲溫酒少許。凡欲令小兒吮乳。宜揉乳頭數遍而後與之。
木通丸 治產後百日內。不乳出者。
木通葉(六錢) 牡蠣(四錢) 麥門冬(二錢)
上為細末。丸大豆大。蒲黃為衣。每服四十五粒。日三夜三。忌五辛生蔬他煎湯。
胡桃散 通乳汁之妙劑。
穿山甲(一錢) 帶皮胡桃(十個)
上為細末。分作三貼。宜每食前服一貼。服後吃醴酒二盞。凡服日三。二三日而必有奇效。可秘。
玄素散
百草霜 天花粉(各等分)
上細末。每服一錢。大麥煮汁送下。日二。一臈內服。服僅一日而見奇效如神。(一臈七朝也。)
通乳瓢畜飲
瓢畜(一錢) 桔梗(八分) 天花粉(七分) 紫蘇(五分) 甘草(五釐)
上五味。以水一盞半。煮取一盞溫服。
產後目疾第二十四
婦人產後眼昏頭暈。虛渴口乾者。宜熟地黃湯。若午後至夜。昏花不明者。四物補肝湯。若產後崩漏。亡血過多。致睛珠疼痛者。四制香附丸。若瘀血留滯發血暈。赤脈遮睛。隱澀難開者 宜芎藭湯。又不問產前產後。凡眼內紅腫。痛爛難開者。以掃紅煎熏洗。內服加味四物湯。若怒滿白睛疼痛甚者。以灼明煎頻熏煎。內服退血湯極妙。
熟地黃湯(審視瑤函) 治產後婦人眼昏頭暈。虛渴口乾。氣少腳弱。
熟地黃(酒洗曬乾八分) 糯米(一撮) 人參(一錢) 麥門冬(去心一錢五分) 甘草(炙五分) 花粉(三錢)
上銼劑。水二鍾。姜一片。棗二枚去核。煎至八分去滓服。
四物補肝湯(同) 治婦人產後。午後至夜昏花不明。
熟地黃(焙乾二兩) 香附子(酒製) 川芎 白芍藥(酒洗炒) 當歸身(酒洗炒) 夏枯草(各八錢) 甘草(四分)
上共為細末。每服二三錢。食後滾白湯送下。
四制香附丸(同) 治婦人產後崩漏。亡血過多。致睛珠疼痛。經水不調等證。
香附(杵去皮毛淨子八兩分作四分酒醋童便鹹水煮曬炒) 熟地黃(酒水煮爛搗膏) 黃蘗(酒炒各一兩) 澤蘭葉(淨葉) 白芍藥(酒洗炒) 當歸(炒各一兩半) 益母草(四兩勿犯鐵器)
除地黃膏。另入余藥。共為細末。鋪地一宿。去其火性。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錢。空心滾白湯送下。
芎藭湯(秘方) 治婦人有瘀血發血暈。因致眼疾者。
川芎 梔子 芍藥(各二錢) 香附 黃連(各一錢) 白芷(五分) 木香(七分) 沉香(八分) 茯苓(五錢八分) 人參(五分) 桔梗(四錢三分) 柴胡(一錢) 當歸(七分) 菊花(八分) 黃芩(七分) 陳皮(四錢)
上十六味。照常水煎服。
掃紅煎 治諸般眼患紅腫痛爛。
甘菊花 黃連(各錢半) 防風 荊芥 白芷(各三錢) 紅花 當歸(各一錢) 芒硝(二錢) 白礬(五分)
上煎湯。先熏後洗最效。
加味四物湯 灼明煎 退血湯(並見青囊瑣探)
產後蓐勞第二十五
蓐勞者。生產後更似無它疾。數日後四體倦怠。乍起乍臥。或五心煩熱。寒熱如瘧。或自汗盜汗。咳嗽吐痰。或口舌乾燥。虛羸喘乏。腹中絞刺。是其候也。至於已上證候略具。則積日累月。漸漸柴瘠。或加下利。或加不食。或加浮腫。而終致不起矣。其始雖似無它疾。必脈細數。或弦大無根。此際不論惡露多寡。宜用內補建中湯。若自汗盜汗者。加黃耆浮麥麻黃根。如血氣虛弱。產內失將理而成者。人參鱉甲散。三合散之類。如五心煩熱。熱熾而脈弦大有力者。加味四物湯。如四體疼痛乏力者。懷熟地湯。如虛熱悠悠。盜汗咳嗽。吐涎沫者。宜新定補元煎。虛甚者。加人參四五錢。又宜隨證加減。如蒸蒸身熱。口舌乾燥。欲得飲水。或咳逆上氣嘔吐者。崔氏竹葉飲。如虛汗不止者。經效黃耆散。麻黃根散之類。宜選而用之。凡自汗盜汗者。用藥外並宜將龍骨散貼臍中尤效。若此症累月後。至於四體羸瘦。腕後肉脫形匾。則雖扁倉復生。不能挽回矣。
內補建中湯(見產後)
人參鱉甲散 治蓐勞。皆由在產內未滿百日體中虛損。血氣尚弱。失於將理。或勞動作傷致成蓐勞。其狀虛羸乍起乍臥。飲食不消。時有咳嗽頭中昏痛。發歇無常。夜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拘急。沉困在床。服此大效。
黃耆 鱉甲(各一兩) 牛膝(七錢半) 人參 茯苓 當歸 白芍 桑寄生 麥門冬 桂心 桃仁 熟地黃 甘草(各半兩) 續斷(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先以豬腎一對。去筋膜。以水兩大盞。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一盞去豬腎薑棗。然後入藥末二錢。蔥白三寸。烏梅一個。荊芥五穗。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晚食前溫服。神效。
三合散 治產後日久。虛勞發熱。
當歸 白芍 茯苓 地黃(各一兩) 柴胡 人參(各一兩五錢) 黃芩 半夏 甘草(各六錢) 川芎(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水煎食前服。
加減法。如寒熱往來。臍腹脹痛。則去人參黃芩地黃加延胡桃仁。如懶食喜睡頭眩。則去柴胡加黃耆縮砂陳皮。如骨蒸盜汗自汗。則去川芎柴胡加鱉甲地骨皮牡蠣。如痰喘咳嗽。則去人參柴胡加麥冬貝母百合。如面黃肌瘦乏力。則去柴胡川芎加黃耆倍用人參。
加味四物湯(汪石山) 治產後蓐勞。四肢無力。睡而汗出。日晡潮熱。口乾五心如炙。熱熾而脈弦大有力者。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各二錢半) 胡黃連 蓁艽 青蒿(各五錢)
上以水五盞。煮取二盞半服。
懷熟地湯(聖濟) 治產後蓐勞。寒熱肢體痛力乏。
熟地黃 當歸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淡竹葉 鱉甲 牛膝 桂心 麥門冬(各一錢)
上水煎。溫服。
新定補元煎(元周定) 治產後蓐勞。咳嗽吐痰。寒熱盜汗。顏色青慘。或面戴陽。肢體乏力。或大便滑利者。
人參(一二錢或四五錢) 白朮 炒姜 貝母 牡蠣 五味子(各一錢二分) 訶子 烏梅 甘草(各五分)
以水二合半。煮取一合。去滓溫服。蒸熱加地骨皮鱉甲胡黃連。咳嗽甚者。加沙參百部根天門冬。下利不止者。加熱附子肉豆蔻。
崔氏竹葉飲 治骨蒸唇乾口燥。欲得飲水。
竹葉(一握) 麥冬 半夏(各一升) 甘草(炙三兩) 大棗(二十枚) 粳米(五合) 生薑(三兩)
上水煎。溫服。
經效黃耆散 療產後汗出不止。
黃耆(十二分) 白朮 牡蠣 茯苓 防風 麥冬(去心) 生地黃(各八分) 大棗(八個)
上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去滓空心溫服。(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為易於固表也。)
麻黃根散 治產後虛汗不止。
當歸 黃耆 麻黃根 牡蠣(煆為粉) 人參 粉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新定龍骨散 此方予所新定。而治自汗盜汗之神藥也。用此莫不悉神驗。
龍骨(三錢) 五倍子(五錢)
上二味。極細末。嚴醋和調貼臍中。以紙蓋其上。
卷五
治驗(三十四道)
福山侯臣某。住丸山第。其妻臨產。腰腹俱痛。莫有休止。卻不免者四日。醫者踵接。治卒無一驗。精神狼狽。腰重如帶五千錢。小恭欠利者一日夜。因而更腹滿致加重若覆箕。啼泣呻吟。欲求自盡。至使傍人悸。或以為駢胎。或以為子死腹中。眾論落落不一。舉家虩虩。決之蓍。揲者釋策曰。此卦得醫於東南。而有幽谷回春之象焉。乃商親知問擅名於東南者。同僚中澤養亭曰。我曩讀櫟窗先生序於黴癘新書。而知片倉深甫工於產蓐之技。是以上年山婦娠孕患水腫時。倚渠而得全安。其居今正中東南。亟迎治之。或可無恙。遂修書懇予治診。往診視之。患狀雖似危殆。喜脈迢迢有神。尤可措手。乃曰無慮。得小恭利。苦楚必安。以加味芎歸湯煎服之。而施導水術。則隨手小恭利約數升。忽艱若悉釋貼席而睡。於是舉族始悸定心降。予曰。今夜必可達即便歸矣。而夜過半叩予門急。塾生起問之。則報曰。丸山產者。復號呼悶亂幾至於死。請速再診視。予謁使者曰。黃昏細察無可慮。何倏爾有此大變乎。是必迫免身者爾。淫雨泥濘。途遠而夜闌。奚須冒此往乎。便合牛膝散二帖。獨行散一帖。囑使者曰。娩訖宜交用之也。使者持之還家。則坐婆已褰裳澡浴兒矣。婦則若遽然惡夢始覺。神思清爽。不數日而步履飲啖一如舊矣。(一)
染戶街鋸子匠妻。難產不達。速予治診。時予不在。門人往與藥。娩。死胎訖。喘息煩悶。身若燔炭。汗淋漓如雨。口渴氣促。人事昏憒。語言含舌不清。門人與折衝飲。嘔加而大便瀉下二次。譫語昏沉。舉家驚怖。議治於予。診之六脈洪數鼓指。予曰。此中氣大虛。虛陽浮散之所致。皆假熱症也。以還元煎倍用童便。旬余而全瘳。門人服予之立方神矣。(二)
難波街一店主婦。方臨月。忽腹痛頻來。腰間重墜。皆以為迫產期。急呼穩婆。又服催生藥以待焉。一日夜而痛止。只腰腹拘急。伸舒則攣痛矣。已逾候不產。且小便不通二日。求治於予。乃撫摩其腹數十回。而後探宮試之。兒頭在高。皮膜未破。謂曰。未娩期勿倉皇。便與脫花煎。次日惡露少下。尚不腹痛。於是眾說蜂起。以為子死於腹中。急予請診。予方視其惡露。有生活氣而無臭穢氣。因斷言曰。決非死胎。若誤用鬥藥。必有害焉。尚服前方矣。逮其夜醜寅間。遽陣痛來。生一女子而母亦無恙。(三)
百田善兵衛妻。亦臨產。與前相似。其症臈月二十九日。腹疼腰痛。往來五六次。至翌日。子門水血俱下。腰胯重墜。陣痛頻來。莫能當。便以為娩期。強令努力。尚不分娩。自此日日小腹脹痛。育門窘迫。時來時止。遷延六七日。證守定略無進退。更飲餌不進。小溲閉塞。於是病家甘分死胎。惟要令早娩而持母命。正月八日夜初更。敦予求治。脈之沉弦有神。且所下血腥。有活氣而無死臭。予曰。臨盆雖數日。不有死胎候。乃發救生加附子湯曰。宜飲之待其自然焉。百田曰。曩我親族。艱產累日。先生來而投劑施術。即時免死胎母無恙矣。今於荊妻艱苦之際。特與藥不施術者。以婦命不可救歟。自走使於先生。婦俟臨顧者。甚於久旱望雲霓。飢渴求飲食。幸賴先生手術得娩。則今宵產今宵死。無恨也。孕婦亦踵而速分娩。予曰。曷不解事之甚也。若夫胎死不免。母氣脫困。則雖一二日。必當令亟免身以救母命矣。今雖近浹旬。胎猶無恙。奚可用手法以促此哉。俟明旦則必有熊羆之喜也。拂袂便歸矣。次日早晨修書曰。荊婦逮黎明。忽陣痛頻來。舉男兒而子母平安。昨夜診視之不差。豈不敬服哉。實非老手識練。必不能為此明鑑也。(四)
淺草天王橋頭。一商賈妻。臨產子露半身而不娩。易收生媼三人。皆不能出而迯去。遂召產科專門治療之。醫乃與門生俱來。自辰至巳。手術藥劑百計。治竟無效。產婦精神漸疲睏。於是求治於余。諦觀其色則青慘。眼胞陷下。所幸者。脈尚和緩。尤可措手。便以芎歸理中湯頻與之。將用手法。則兒頭已切而項邊僅留皮寸許。因呼主人謂曰。兒頸已如此。我使此娩。汝勿言為我首體異處。主人唯唯退。余乃以兩大指緊推兒膈俞邊。則育門才得寬鬆。而畜水迸出三升許。乃以袽裹兒。一引如拔無根草。瞥然產下矣。闔家少長皆無不感嘆以為神也。乃使婦蓐臥。用前方三日。精神大王。唯腹中有塊大如茶甌。以手推之。左右移動。仍於前方內加丹皮桃仁。五日而穢水大下。塊消其大半。飲食頗進。七八日不圊。因與桃核承氣湯。二日而尚自若也。更欲作大劑與之。又竊思疲勞未復。非激劑過用所宜也。遂將八珍湯。加營實桃仁丹皮。兼以龍飛丸臨臥與五十粒。二日而得燥屎一升許。塊如失。更以當歸建中湯調養二旬。而寢食俱安矣。(余初見兒之露半身不出。即以為此必下身肥大。產論所謂壯尻胎也。然行導水術而見子生地。則尋常胎也。便知此畜水填滿膀胱。壓胎而然者也。此產論所未言及者也。)
子宮之所位。在尿胞後廣腸前。有臨產兒頭向陰門久不娩。則為之尿道閉塞。且多服催生藥。使尿胞填滿。而產道愈窄狹害乎達生者。其二日已上者。須施導水術。以泄畜水。使子宮得寬鬆而易免焉。若死胎候具。則以回生術救之。又有產訖胞衣不下者。間由尿胞畜水怒脹壓胞衣不下者。治之之法。在心融手巧。須口授面命。非筆下之可形容。有志君子。來而詢之則可矣。我豈敢秘惜者也哉。(五)
伊勢坊。道成橋頭。熊野屋重兵衛妻。逆產子露頸以下。頭獨不出。穩媼數人。交施展手法。不能令娩。諸醫亦湯劑亂投。全然不應。後延專科二人。相與商確。作劑進之。以蜂蜜塗產戶極力引之。則頭不動而卻援移母體三尺。更腰胯重墜。橫骨監骨幾摧。通宵叫痛不輟聲。於是子店友朋所薦來醫輿出入。若織機然。診視畢悉駭辭不治。專科二人尚在後堂。對坐藥箱傍。舉觴以俟其達矣。舅姑親戚。郡然張惶。禱禳百般無所不至矣。偶藥鋪佐平以予療奇疾推獎。懇之紹介。速予治診。時日在辰巳間。適門頭請劑者數十人。不暇捨去。便報曰。發劑畢即往焉。使歸未一飯頃。復促診。診者再四。漏已晌午。乃率弟子策往。則男女蟻集。慌忙紛擾。不遑辨何為其主。直延予於房內。婦側臥床褥。緊握坐婆手。尚呻呼不輟口。環坐相扶者七八人。予脈之緩而有神。私喜以為可治也。乃視小兒時肌冷如冰。氣脈絕無。呼主人謂曰。兒業已殤。然產婦精神未疲憊。即今施治即今可達也。滿坐羅拜於地曰。多方治之無一效。產母艱苦不忍見。乃速予治劑。予消十全湯。背加人參二錢與之。專科二人遙望之。目諾微笑。蓋似誚予劑之平平者矣。予留看視者二人。以圍屏遮房門。坐產婦傍。吃茶吹煙。命策使婦仰臥。卷小褥入腎下令舉之矣。此時家族及醫者。自屏外隙處伺視者數人。予乃以手巾縛兒頸二匝。以覆蓋不令見人。使策持手巾。予以綿衣裹兒捉持之。一齊併力。向下邊緩緩拽之。放右手進兒頷邊。則得兒口。急緊搦之。又一齊強引一回。忽然產下。此時滿堂稠人感嘆讚美之聲。猶風吹松樹為老龍吟。老嫗輩則以予為藥師如來現世矣。而專科聆之赧然稱奇而去。予就視兒子。其頭頵腄醜惡殊甚。宜哉其不出矣。而予歸舍。則病家持棘鬣魚二頭。來而謝再造之恩。後以行瘀煎。桂枝調血飲。調養二旬而復舊。此等治法。予術不足以為奇。而人昏唶唶遞稱譽以為神矣。噫近世有不學徒。以此類售虛名者。君子所深恥也。(六)
神門外松下街。米客某妻。年二十歲。懷孕以來壯健勝於平日。而逾臨月之四日。俄然發戰慄。直視口噤。喉間喘鳴。鼻流清涕。兩手搐搦如拽鋸。背脊反張類痙病。氣上衝心下不省人事。命如風前燈。已延醫氏二人治之。以其口噤不開。不能灌藥。因灸隱白湧泉等並不效。各束手辭謝。遂迓余乞治。余到則先福井主一在坐。乃曰。我在京日。聞足下之精於醫術尚矣。今孕婦疾勢危急甚。請為治療。余便行至後堂。則婦跪坐於褥上。眾人抱持之。舉大聲呼其名。父母在屏外痛怚號泣。余先命坐婆令緊按其心下扶容穴。乃診脈緩而有神氣。竊以為可治。即以單兵散延命散各一錢許。白湯攪勻。自含之以曲頭管自齒齦極處入管頭吹送藥。乃以左手捻其鼻。則嘓然有聲藥落咽。而忽諸症頗穩。乃作大黃黃連瀉心湯加鐵鏽交用之。過二三時而始醒索食。其夜人定。力息頻來。娩死胎而母無恙。但血枕痛頗來。與山楂子丹皮二味。六七日。惡露快下。而康安如常日。(七)
余之同街。採緞鋪勘介妻。年十七。懷孕數月。無有他故。其父母以為夫婦青年家無嚴君。婢妾亦不有慣產者。已至九月。招膝下保護矣。(其家在本所東江精舍北里許。距本銀街六里有奇。)而彌月初二日。辰巳間。澡浴後。忽然暈厥。目作上視。裸裎不暇羞恥。痰涎湧盛。角弓反張。煩擾悶躁。手足瘛瘲。昏憒不知人事。看守者抱時。則或捶或咋。急走使迓余。余會應鯖江侯招往三田邸。是以延醫氏三四輩。累經治療不見減瘥。更嘔血盈盆。至此病勢轉凶。眾工無藥術。頻令人急予。病家甘分必死。唯延領待余到。余黃昏歸家。其家所來轎伕數人俟者多時。余便往診視。前證依然。喜脈緩而有神。余謂其親曰。凡子癇症。以子死於腹中。與症疝擊搏而發焉。長女疾患。稍醒則必當子向產門。若向門則我術以令娩。娩必性命無恙矣。一醫在傍曰。子在高而腰腹不痛。今夜安能向產門。余為不聞。命弟子策將膽星一二錢。白湯化開。以曲頭管灌之。仍捻其鼻使落喉。須臾反張稍定。繼以三黃熟艾湯。加硃砂二錢。自亥至醜服五貼盡。煩躁有間。乃大聲呼其名才答。試不用管飲藥。則自能飲。便探其產戶。兒頭既已向門。乃用雲母散三錢。續與稀粥。助母氣以催生。已至黎明猶未分娩。時時目瞪切齒。煩躁悶亂。於是以回生術得娩死胎。即以加味芎歸湯。兼用震靈散二日。尚神氣未醒。三日而稍辨親疏。四日而忽開兩目。問其母曰。我緣何至此。母曰。你發子癇幾死。數日不省。得鶴陵先生治之乃活。婦聞之始知已產矣。唯惡露不下。小腹硬滿。用行瘀煎三日。血衊快下。而小腹軟。與加味八珍湯。調燮數日而平復。嗟呼余狐疑不決而不施術。失時姑息。恐不分娩而斃也。故醫之臨疾患。在權時宜而已。(八)
小田原街賣魚客甚八妻。產前患腳腫。產後三日身面四肢皆浮。眼胞腫而無縫。小水短少。一臈之後。氣喘咳嗽。不能貼席而睡。飲食減三之二。更腰腳愈腫。按之窅然不起。懇予請劑。診視之。皮膚無光澤。腫勢不可言。惟精神存。用禹翼湯十劑而全瘳。(九)
花坊販繒客妻。產後左腳獨腫。大如漆桶。小溲不利。以禹翼湯加桃仁紫葳。小溲日解約三升許。五日而平復。(十)
一貴家乳母。方夏月。忽患惡寒戰慄。發熱頭痛。煩渴引飲。腹裡拘急證。醫為溫病治之已三日。戰慄拘急才止。而熱勢益猛。汗漐然出。飲食不進。呻吟在床枕。偶有誤信余之能治傷寒之虛名以勸余者。遂延求治。診其脈洪數。按其腹軟弱如綿絮。拊之而手漸及臍下。則忽鼻嗅血腥。余以為是必竊行墮胎坐藥而然者。乃欲詢其實。以旁有人不肯出言。出房呼老婢私謂曰。乳母候證非溫病。必由小產者爾。乃與行瘀煎兼用失笑散。惡露漸漸下。熱解渴止。飲食日進。十有餘日。而諸症平。初老婢聞余言。大愕。乃與其家臣長相商。入房內遠人。便以余言詰問之始吐其實矣。乃及其疾患差。即追之。此症孀婦室女。或貧而子多者。往往有匿其實請治者。須以其腹軟弱按之如綿絮者。與鼻聞血臭者。斷為小產也。若夫尋常經水來者。其腹必不如綿絮。又其血腥頗殊焉。然其血腥之異同。非毛穎所能盡也。有志士其能用意則自判然。(十一)
予同坊第二街舂米客某妻。產後口中糜爛。飲食用糒。(音門粥凝也)猶觸口裡痛不可忍。因僅啜淡粥之爛者而充飢。治療三月略不見功。遂來予廬商治。診視得濕毒候。乃以喉癬湯對薔薇遺糧湯煎飲之。外以白梅昆布各三錢。巴豆一錢五分。俱燒存性為細末。敷於患處。日三。二十餘日而能食如常。(十二)
鳴戶驛澱橋頭。太和屋傳四郎妻。年二十五歲。天受瘦𤸆。甲寅五月經止後。氣宇不和。飲餌不美。時臥時起。酷似阻病候矣。逮逾兩月。小腹微滿。重按有塊大如鴨卵。或以為妊。或以為非妊。而忽患下利頻並。裡急後重證。歷十餘日而平復。後形容更臞。腹滿漸減。於是舉家甘分非娠。醫亦為畜血療之數十日。後偶罹陰陽之患。發熱惡寒。頭痛汗出。面如渥丹。醫氏曰。此尋常感傷。談笑可以已矣。乃發劑調治七八日。病轉劇烈。譫語煩躁。昏困不省。心下痞悶。大過下利。小溲赤澀。一醫用復元湯投之漠如也。又延一醫曰。此小柴胡湯適證也。乃服之。下利煩躁將至顛巇。於是不厭距余廬十有餘里之遠。以禮來迓余。余往診。其脈沉微數。舌胎沉香色。虛里劇動。臍下有一塊。(予按捫數回欲判胎與塊不能辨認)乃出房問侍病者曰。大便色不漆黑乎。曰黑。又問時無笑乎。曰有。余曰。婦人稟賦薄弱。且曩患下利而正氣未復。更用破血之劑。今又患傷寒。已有所問二候。則實不可救療也。余連辭將去。則房內喧鬧。忽報云。婦危急甚。促余進看。行至後堂。看視者云。病婦今跨淨器大過訖。而產門下一物見之則胎也。由此昏冒困憊為劇。請速賜治劑。火急之際。余不可辭。先以人參五錢。緊火煎與之。繼以還元煎。而後視其所墮胎。其頭未生毛髮而色紅赤。手足細小如厚紙作為者。兩手則冒心。兩腳則屈曲不伸。其色皆水葒色。唯四末之爪處白肉也。又胸背脅臀。則其色深赤。腹部則紫黑色帶青色。肋骨高起膈皮可數。九竅蓋白膜而稍高。特鼻隼則隆起而大。臍帶甚細色皎白。胞衣留母腹不下。是故未能審也。兒頭較身體甚大。余以曲尺度之。自巔至腳底二寸六分。展其腳而度之。則三寸六分。其形如泥塑人可以安掌中也。(圖見卷六)余按此婦天賦怯弱。又且多病。其懷孕雖五越月。血氣不能將養胎而不長者爾。今視此等胎容。則賀川先生所謂展手膊而依脅膀之說。益難取信也。而此婦疲極羸憊益劇。歷三日而卒斃。(十三)
予之同坊。一木工妻。前年春舉一子。後未數月經水來如常。而翌年三月。忽經水不來。至五月初。自知為懷孕。遂與其夫相商。就市中墮胎媼用坐藥。既而汙水漏下。寒慄戰齒。烘烘蒸熱。腹疼腰痛。苦楚不可言。而胎尚不下。於是怖而求治於余。乃合大劑脫花煎服之乃得分娩。調理七日而全可矣。余看其所墮者。已成形而與前案所論其大小正同。但胞帶絆頸一匝。此為異而已。此受孕僅三個月。計日數六十餘日。不但胎成形。又臍帶自絆頸。於是便知成胎之始偶有臍帶自絆頸者。前哲曰。妊娠至五月始成形。又以臍帶絆肩者。此名礙產。即為轉身之時所致者。臆度亦甚。今圖記其形狀以告同志者。使知常套不可信據也。(圖式見末卷十四)
高崎侯臣朝岡角左衛門妻。月信不爽期。但其來少而腹漸漸大。或以為娠。或以為瘀。既歷數月。猶不能決焉。其歸之於娠。亦未能定受胎月。求治於余。余診按其脈腹曰。蓋此八月之始也。朝岡曰。孕而經水來。世有此證歟。余曰。古人謂之漏胎。又名胎漏。及胞阻。或又稱狗兒胎。(武州川肥方言曰看花胎)余適記得虞摶屬氣虛有熱之說。乃將四物湯加阿膠白朮條芩縮砂香附炒黑艾葉糯米。用之數十日。經水不復來。既而彌月。腰腹不疼痛。而血復漏下。余竊以為此漸迫產氣者。乃與補血暖宮之劑。尋四五日。血仍漸漸漏下。腹亦漸漸縮小。後下血塊大如鴨卵者兩枚。而腹益緊小。且小溲閟絕。初為瘀血者。揚揚得志大言自矜曰。吾儕業醫皆三代。診視必不謬矣。而誚余之診訣浮焉。乃命使速余至而扣予曰。雖證候如此。足下尚以為妊娠乎。余診其脈緩弱。候其腹縮小。而小腹結硬如斗。按之如石。詢其所下血有臭氣乎否。則婦曰。始則血腥耳。今日稍有穢氣。余謂朝岡曰。今詳內人脈狀證候。實非尋常臨產候。蓋眾醫所見。或當弗差。雖然余獨以難斷然為畜血。何則血塊既下。而又豈有忽小便閟絕之理哉。此必兒頭下墜。而塞人門者也。又腹緊小而不疼痛。脈亦不進。且所下稍有穢氣者。是恐子死腹中者也。若夫有力息陣痛等證。則余當一搜宮而即決焉。然其候未有。而豈妄搜陰僻地哉。請俟一宿。則必判然也。如內人命必勿慮。余實有所察焉。遂與盤珠煎而歸。其夕力息不來。而果子自臨產戶。復忙走人迓余。便往命坐婆強努力。遂娩死胎。而婦無恙。嗟乎吾為眾醫說所惑。以為瘀血。則不能免雪上加霜之謬診也。醫之臨疾病。其不可不慎也。(十五)
高砂坊釀家某妻。年向三十。天稟壯實。形體充肥。寬政癸丑四月。經止後孕狀既已具。至甲寅二月未產。人或曰。初孕則往往逾期月者耳。便晏然俟焉。又逾月而尚未生。腹漸漸大。而猶抱甕狀。親知見駭。必非駢胎則品胎也。遂延余請藥。余乃據羅謙甫妊娠月足而不產者。當補血行滯之說措劑。(即四物湯加香附縮砂紫蘇枳殼桃仁)婦俟分娩日又一日。猶飢人思食。渴者欲水。既而又過一月。婦慮產期之不來。屢責余促免身。余曰。雖積累月於期月。精神氣宇。略無小異。何慮之有。古人已有瓜熟自落之譬。則宜任其自然也。余又戲謂曰。昔帝堯十四月生。老聃十八年生。則必當賢才子生。而慰其情矣。而至五月五日夜。遽腰腹稍拘急。產門水少下。於是喜其當產。深夜走使邀余。時余適有微恙。是以饋藥不到。明旦不俟日出而往。則醫者二人在堂上。余問曰。何以延醫之多也。主曰。昨夜君不到。因招鄰坊一醫。乃診視曰。此難產也。非我一人可能收。遂延其族醫。將與俱併力以強令分娩焉。予就詳其證候。非臨產候。所謂弄痛耳。乃曰。何可以此為難產哉。二醫在傍互目諾。咋舌掩口。余曰。若夫欲早免身。而按腹揉腰。服催生藥。則後必噬臍也。乃用十全散五貼。腰腹拘痛頓止而如故。婦厭雖服藥其久不產。遂不復服。自是又歷一月。而始努力陣痛頻來。下血七八升。疼痛止。而腹滿減其半。尚未達。穩婆或以為非孕。余往與藥。至黎明舉一女。而產母平安如常日。但惜生子不出三朝而殤。此婦懷孕既十有五月。而才生產。其子不育者。誠可悼哉。嗚呼懷孕變化。無有一定。庸醫慌忙每惑人意。業此技者。不可不詳練也。(十六)
小網街。一艌匠妻。臨產五日不娩。逆予求治。診察其證候。子既死腹中。與盤珠煎。兼用雲母散。自辰至下午。服各三帖盡。殤兒生地。而產後小水不禁。用鹿蠣飲十有餘日。而漸漸復故。(十七)
天野君夫人。年二十三。初受娠孕。稟賦怯弱。原有肝鬱症。辛亥九月十五日。生一男子。產後三四日惡露下少。一醫作劑進之。泄瀉日二三行。至一臈忽精神昏迷。不省人事。小腹有一氣起。時時升心下。胸中衝跳不止。煩擾悶躁。痛劇欲死。呻吟撼鄰。其父鵜殿君常在傍即按撫胸腹。久之漸定。如眠如醒。津津汗出。過半時許。則惕然驚醒。開眼而發前候。如此者已三日夜。大便微利。小便遺矢。常置敗絮於臀下。濕則換易之。故小便清濁難辨。與之粥飯則才食一二口。而後噤口不納。湯劑丸散種種施之。全然不應。二十九日逆予為治。探其脈沉弦無力。腹濡近虛。據見證則似畜血。視脈與腹。則為心虛肝亢矣。予苦措劑。姑以淡竹茹湯加酸棗仁飲之。外將鉤藤鉤三錢甘草一錢水煎。送下震靈散二三錢。二日而略無影響。十月二日改用七寶散兼以舉卿故拜散。下利始止。譫言妄語轉加。以手捶人。乃三黃瀉心湯加柴胡鉤藤牡蠣。病勢愈增劇。至此危急甚。舉族嘆為物故矣。予亦以屢改方漠如無效。恐診之未准。明早往而細察之。腹總虛軟。手至臍下橫骨邊重按。則磊塊累累在腹底觸指下。更重手按之。則患者皺眉。於是方悟病根全在茲。與滯患相搏。諸症叢集者也。便放膽合大劑桃核承氣湯。加鐵砂二錢鉤藤一錢。自旦至夜半。服三劑盡。則至黎明大下三四行。自此病祟十減其六。予以為雖藥中肯綮。其人素虛弱。鬥藥爭方不宜久服。改以淡竹茹湯為主。副以三黃加鐵砂湯。間服之。三日而諸症大平。小腹塊如失。乃改副煎換抑肝散。至十月十日。神思始清。與傍人說話。至十一日始得起床。而又跨淨器自更衣矣。乃以十全湯調養旬余而康安如常日矣。患者起床之日。其大孺人喜曰。便溺遺失。已半月。幸依君之力得救一女於死地矣。自此每歲冬夏贈時服白鏹。謝活命之恩者六年於今云。(十八)
豐島街。賣故衣某妻。臨盆子露手膊。生婆不能收。迎專科求治。師與門生俱來。殫力罄技。反子益橫。其手及肘竟日不產。遂截斷其肘。而猶不能。渠以技竅。稱病先歸矣。門生亦欲辭去。則病家不可。乃揚言曰。諸君已切去兒手。而今棄去則小人無所依倚。惟得分娩。雖死無憾。請為度之矣。門生益騂羞。無能為計。與鄰翁相商。夜四鼓。邀予乞診。門生謁予曰。幸先生來。我將歸去。予留之曰。諸君畢力不產。予亦恐不能為也。予姑試之。足下必莫歸矣。以其家隘。門生待於鄰翁。予乃診視。子僕於腹中如橫梁狀。探之得脊骨。此亦艱產中所罕有而實不易治也焉。雖形體已瘁。眼精脈神。俱尚五分存。庶僥倖於萬一。亟以芎歸理中湯倍用人參煎服。尋以回生術得令免矣。門生聞之。不謁於予。去矣。而當坐婆收拾之。主人取隻手於庖廚來。而合藏之。嗚呼稱今之產科者。僅傅賀川先生說。急於鬻己術。往往致有斯過失。反使先生方術人多置議也。先生嘗以有初學術未精欲早施之於事者。引莊子之見卵求時夜之譬以警之。其可不謹哉。(十九)
住吉街。賣油商某妻。年十九。孕逾五月患痢。所下皆白膿。腹痛裡急後重。日夜三十餘度。時醫治與丹水逆挽湯。逾候。反嘔吐頭痛。發熱口渴。赤白俱下。腰重墜難當。更衣五十餘次。腹疼來則喊叫之聲。四舍悚駭。至此疾勢危急。家人畏怖胎隕。夜過半亟叩予門。起而問之曰。為產者急矣。即往而診之。其脈三部弦數。指下累累如薏苡子狀。予曰。此有餘症也。急治胎當保持。乃合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伏龍肝澄清汁煎煮與之。二貼而嘔逆頓止。乃改以八味蕩滯飲進之。兼服四寶丹十二粒。兩日而腹痛纏墜如失。痢減十之六。五日而穢積已盡。糟粕未實。晚間糞如兔屎狀者一二枚雜下。改以十全大補湯加酒炒大黃一小匕。駸駸平復。及彌月而生好男子。若拘常禁。不用半夏大黃巴豆等。專用補脾滋血之藥。豈不誤哉。(二十)
男谷鳩齋妾。妊娠九月忽腰腹痛而產門下血。求治於予。診之外無寒熱。飲食如故。大小便自可。乃將芎歸膠艾湯加西洋參一錢。黑炒乾姜三分。兼以雙烏散一二錢。三日而腹痛止。下血亦漸漸減。守用前方。八日而全愈。歷十有餘日。足月而產一男矣。凡孕而七八月以後。腹痛有所見久不止。則致半產者常多矣。又間有延期月猶不止者。雖飲食健啖。逮臨產多生變症難救焉。故妊中下血。不可不懼也。(二十一)
傳馬街。一商賈某妻。期月臨盆。子露手膊不收。呻吟無賴。其鄰有所立庵者。雖與予交未深。傳聞予之屢救艱產。便致書以求治。時余不在。黃昏歸家。則塾生謂曰。傳馬街產者告急者已三。小子等詢之。則使者曰。橫生也。予終日省眾患疲倦太甚。雖稍生厭心。亦重人命所繫。乃往至所醫家。則見一醫氏坐堂上披藥箱措劑。予問所醫曰。鄰婦已免乎。曰未也。予曰。良醫來製藥。我當辭去。所醫留予曰。累書迓先生俱不在。是以招弘前候醫官樋口道泉亦以當直。令其弟子代之。今請藥者即是也。請先生一診視之。予乃通名刺於醫氏畢。問曰。產婦可達歟。曰甚難。因修書呼同學。其來則須相與商矣。予與所醫俱至鄰家看脈詳證。兒露左手已至肘。予曰。此艱產中之尤至難者也。樋口自來施治則可也。今醫生曰。宜召同學併力救之。則以手術未精練爾。我與藥而用手法。則目下可產也。我非與渠爭技。非利貲財。又非顯我功以求名。今產婦頗疲睏。若延引時刻。則精神瘁憊。假令產母命殆矣。便主人與所醫商確。遂乃托予。作救生湯加人參一錢。以回生術得娩焉。乃與還元煎。相囑曰。此症不可遽用破血之劑。但宜用補脾暖宮之藥。正氣旺後隨症治之。次晨使奴曰。昨夜忽惡寒戰慄。因延他醫。醫謂前劑欠當。便與折衝飲差。是以姑辭先生治劑。而服前方六日。忽然脫血而斃。(二十二)
福井街。古董客藤八妻。臨產五日不娩。服藥無數。毫末不效。小便閟絕者三日夜。腹滿益甚。卻腰腹不痛。唯糞門重墜甚。而喊叫聲震中外。坐婆二人。或隔腹推胎。或抱腰提舉。或令浴腰以下。交施手法不產。面色青慘。微喘嗚呼。脈沉細而數。眾醫危之。皆辭去。病家亦甘於死鄰坊有豐倉氏者曰。片倉深甫有奇見。試問之。遂走使求治。予適不在。弟子伊達生即往與救生加附子湯。探宮視之。得兒臀尻。便初更致書告急。予外歸方食。乃吐哺肩輿至。則藤八再拜曰。荊婦命有燒眉之急。疊卵之危。冀以先生靈。得分娩。則假令死亦幸耳。予診視曰。汝所言實然。雖吾術可以令娩。婦命幾危。然見有娩而生者。未聞不娩而活者。乃仿張子和一婦難產取秤鉤救之之法。一下手忽然達生。如風滅燈之速矣。此時穢氣熏一室。眾人一時兀兀欲吐。蓋子死於腹中三日以上也。使伊達生下胞衣留門邊。乃作還元煎頻與之。過一炷香便取下之。直以敗絮塞育門防脫血。次日喘鳴止。而手足清冷。脈沉微而結代。予慮正氣不能接續。心甚危之。尚依前方倍人參。午後手足溫。而好食粥飯。自此日日精神旺。而惡露冉冉下。守用前方八日。駸駸有生意。唯左腳攣痛。雙和湯加丹皮澤蘭。調理數旬而全安。如此之症。若始用破血之劑。決不能得生也。初學者勿拘拘產後三日必下瘀血之說也。(二十三)
林重藏妻。懷孕八月。患小便滴瀝澀痛十餘日。求治於余。乃以石葦散加木通甘草。數日而瘥。而彌月分娩後。惡露不下。飲食無味。熟寐汗出。寸口虛數。余曰。不亟調治恐成蓐勞。乃用內補建中湯加黃耆浮麥。惡露自下。二十餘日而脈和諸證始安矣。此等證。若局局然逐瘀血則去生遠矣。(二十四)
遠山君夫人。年幾三十。懷孕彌月方臨產。多進催生藥及粥飯。才產下而緣其子已殤。悲傷大過。忽發暈眩。惡露下頗多。吐飲食藥汁而胞衣不下。穩婆按腹強令努力引胞莖而不出。渠術極巧言曰。強下之必有不測之變。不如俟其自然下也。自此昏暈往來。脈沉細數。或時沈伏。乃延眾醫診視。或曰。脈沉細為虛寒。若胞衣下必脫血。乃以四味回陽飲。參附湯交用之。至次日前症不愈。或曰。夫人平素多鬱結。用開鬱之劑。則必可暈止而胞衣亦下也。便用沉香香附枳實人參甘草之類。猶不驗。於是黃昏走使邀予。乃診視曰。予見與諸醫不侔。今屢暈眩或脈沉伏者。此以胞衣黏著於子宮底血氣不順流故也。胞衣得下則必痊矣。其下之予在生產日行手術。談笑可奏功。今已失之遲。則假令施術。不得為必可以下也。然為予聽。則當萬全者十之九矣。親串議者。嘵嘵曰。何敢輕試手術乎。寧耐靜俟。毋涉險為也。予極言排之曰。胞衣者。乃血肉之渣滓。子生地後。以取下為佳。何得與生產之譬諸瓜熟自辭蒂者同日而論哉。用藥俟自下者。是舍紀律而務野戰也。若胞更不下二日。則夫人之命。必至顛巇。舉族聞予言大悚駭。欲求予治。則又有畏前醫與坐婆之言。躊躇不決。漏已近雞鳴。傍有夫人親家長臣某者。聽予之論。而幡然有悟。乃勸主人。遂亟索予劑。又請手術。便先與含陽散。繼以盤珠煎。而後按腹數回。令離胞之黏著於子宮底者。乃欲下而視肚帶。則夫人之命。必至顛巇。舉族聞予言大悚駭。欲求予治。則又有畏前醫與坐婆之言。躊躇不決。漏已近雞鳴。傍有夫人親家長臣某者。聽予之論。而幡然有悟。乃勸主人。遂亟索予劑。又請手術。便先與含陽散。繼以盤珠煎。而後按腹數回。令離胞之黏著於子宮底者。乃欲下而視肚帶。則三裂如絲。蓋坐婆強引而傷者爾。予百計殫力。胎裂四而悉取下。此時予周身汗津津下。衣里盡如灌水。主人大喜曰。微足下荊妻已為黃泉物必矣。便與還元煎。自此諸患脫然如失。飲食日進。數日而康寧如常。(二十五)
新輿坊木商婦。患產前兩腳浮腫。產後三日。面手大腫。小便短少。大便下利。日三四行。時時嗢嗢欲吐。如此者已三日。延余治療。診之脈沉緊。余以為臨產飲食過飽。因留停而胃中不和也。乃用胃苓湯加神麯山楂子。小便大利。下利止惡露自下。七八日而平復。(二十六)
陶器街一驛戶某妻。年三十許。稟厚豐肥。有身其腹甚大。方期月臨盆。力息重沓。腰腹烈疼。晝夜不休。坐婆二人。按腹揉腰。揮汗竭力。徒增痛苦。而不能達。已歷四日。求治於予。診之腹堅硬如石。脈不甚數。小便不通一晝夜。予雖知子死腹中。然以形體未甚衰。幸加陣痛一等。或當娩也。乃將大劑脫花煎。水酒各二大碗濃煎與之而還矣。服一劑盡猶不娩。於是黃昏復走使邀予。予便率弟子二人往。則婦呻吟不絕口。予就診之。則才舉聲曰。腹痛不可忍。願割腹出子。則縱死無恨耳。子憐其苦楚之切。先煎人參三錢服之。然後施回生術則漸而兒頭出人門。便命弟子出體。予則出房措劑。久之房內低語嘖嘖。予伺之謂弟子曰。曷出體之遲緩也。對曰。小子等相與湊周身力於雙手而曳之。然確然不移也。於是予復用手法齣兒右手。然後令一人踞小兒伸兩腳入婦股間抵承臀尻。而以綿衣包兒頭。兩手緊握之。別以綿布三四尺者纏縛兒頸二三匝。而令門人及其夫緊捉其餘端。予則坐婦左傍隔腹推下胎。便一齊併力引之才得娩矣。予即以冷水一呷。送下桃花散一錢。尋與參耆芎歸大劑及糜粥。俟喘息虛里稍定。命門人取下胞衣。婦困憊太甚。仰臥裀褥。不能反側浹旬。穢物漸漸下。小水遺失不固。守用前方。精神清健。飲餌日加。頗能起床。小水稍固。惟腹滿不減。惡露下少。不大便十餘日。臍下有一塊。大如拳硬如石。改用桃核承氣湯。則日下結糞一二枚。經五六日而惡露微微下。凡用承氣湯十有三日。塊散腹滿減。而起居如常日。唯小水時遺。因與鹿蠣湯十餘日而全愈。此等證若泥產後必逐瘀之說。早與破血之劑。禍不旋踵也。初兒生地時。見之形體肥大。骨肉堅剛。如生後百日已上兒。宜乎其不能自娩矣。嗟微此術不死何待。(二十七)
兒玉君夫人。小產後。經血不止五十日。服芎歸膠艾湯。溫經湯。並不效。請予治之。先灸關元三十壯。將黃連解毒湯加艾葉蒲黃八貼。而經血始止。(二十八)
新堀街和泉屋平吉妻。娠而五月。產戶瘙癢。自將干萊卜葉食鹽熏洗之而差。至七月腰以下有微腫。而小便不利。自此水氣漸漸充滿於周身。兩足大瘇。一脛之大幾如腰。一指之大幾如股。育門起脹幾如臀。𨂂盭而不能立床。仰臥於褥上。而手足不得屈信。諸友交治。既三閱月不效。迫彌月蓐母視之。大駭曰。若其如此而就臨盆。必不能免艱產也。病家惶懼。急會親串評工於治水病者。偶聞予治晴陰街中島屋某腳氣腫滿。乞予求治。診之脈沉弦。渴而飲湯水。予乃以龍膽瀉肝湯加滑石豬苓。外以管針刺陰門兩邊起水皰者各一痏。清水出一掬計。間一日復刺之。而陰腫始消。渴止小便頗多。仍用前方去滑石豬苓。加冬瓜子二錢。六七日而小便大利。水氣悉消。起居如尋常孕婦。唯心中懊憹。二陳湯加薄荷梔子旋覆花用之。三日而全痊。經二日分娩如達。子母無恙。一醫謂予曰。曩我用真武湯數日。毫末無效。君有何所見。用瀉肝湯而成功曷故哉。予曰。陰門瘙癢者。此肝經濕熱也。予治其本故取效而已。(二十九)
小松侯臣寺尾堅次內人年三十餘。稟賦怯弱而多產。懷孕八月患腰腳微腫。累日漸加。期月易產後。小便一日夜而一行。不過三合許。如此者十餘日。腫脹日甚一日。兩腳腫大不能屈。腹滿如鼓。呼吸促迫不能臥。唯倚蓐坐者若干日。諸導水消瘀之劑。莫不概嘗。罔有一應。飲餌漸減。小溲益短少。渠自覺危急。乃喚夫囑後事。同僚海津元畏見而憐之。乃宣言曰。片倉深甫者名士也。能細心察人病。盍召彼令展盡底蘊。遂延予為治。診之脈沉細而數。顏色青慘。腫氣充滿全軀。光澤如瑩。足心平。氣息奄奄。一語而三換氣矣。予曰。法在不治。然書曰。醫而不起者有矣。未有不藥而起者也。我有一奇方。所自制也。其相應則效出人意表。服之五六日內。得見少效。則必可圖生。便用禹績湯二日而無應效。因思雖大便自可。腹滿尤甚。此肝氣有餘。而脾氣失化。胃中生濁。以不能滲入津液於膀胱。故不驗也。次日空心與犀角丸二錢同前藥吞之。其夜大便三兩行。色暗黑。小便多前日二合半。尚以前方加紫葳。再送下丸藥。則又下黑便三行。小便利一升余。大有生意也。乃止丸藥。自此小便利日一二升。十有七日。而浮腫盡消散。而周身有皺紋。乃以十全湯加人參數錢。首尾一月半。而健步如常矣。(三十)
丙辰杪冬初四黃昏。予從外歸。則塾生遽出門迎接曰。小傳馬街。佛具匠妻。疾危急甚。因速先生診看者二。予直往其家。則婦坐褥上。床前積褥。褥上安枕。額伏枕上。動搖腰臀。汗出飛飛。叫喚動鄰。此以小腹玉戶俱脹裂痛劇難忍故也。予詢其病由。則其諸父在旁。口將言而囁嚅。面渥赭而忸怩。予詰之曰。今當令侄艱苦之甚。不詳說病由何也。夫雖聖智以望聞問切四者施治法焉。予素非有聖智。惡得不問而盡病情哉。請審具述焉。諸父乃俯首徐應而將發言。則病婦舉頭面色騂羞曰。請勿高聲言矣。便耳語曰。先生諒無哂。侄女生來子戶中有一物壅之。其初以不害於小水。父母不為深慮矣。齡及至十七八。月汛未行。雖自憂之。以隱疾羞澀於言。特為經閉求醫治。服破血之劑者。積月累歲。絕無應效。後來延數醫竊語之。藥餌針灸無有虛日。然又無小驗。今年春秋已二十。無緣於許嫁。舉家憂之。今之為夫者原近鄰一工匠。渠不知其所以。偶以豔書挑之。遂互通情。近以媒請娶。因試送之。今幾三越月。往而未半月。小腹漸漸脹起。子戶一物亦脹益加。十日而來。小腹子戶俱疼痛。劇則不可支。或欲飛去壁上。或欲求自盡。飲食俱減。不交睫者五日夜。女科及外科見之不識為何疾。各縛手辭謝。聞先生能療怪疾救艱產尚矣。特相迎以祈治劑。予竊以為是必陰挺疾。可與蝟皮散瀉肝湯之類。然不見其形狀則不可決矣。便謂諸父曰。雖隱處不忍視。一匕落咽人命所繫。不可不細察也。遂諸父舉燈相與視之。則如鵝卵者。填滿於陰中。其色淺紅。按之劇痛。乃以指頭入陰中四邊試淺深。入僅六七分而指頭不進。此症目之所稀覯。而亦非陰挺疾。予俯思久之。以為此生來子宮有一膜絕汛期道者。偶得男子欲情數萌而不得遂。經血動而不能漏。充滿子宮而所致也。今以陰之四邊指頭不進者考之。則為皮膜無疑也。即放膽以䤵針刺陰中填滿上八九分。乘勢向下邊割之一寸許。忽黑血如墨者。漉漉為聲。湧出三四升。痛楚頓止而精神清快。二十年來不具。脫然復常。後用理血之劑。六日而全瘳。次年正月汛行。戊午三月生男。(三十一)
陶器街島屋作兵衛妻。妊娠五月。爾來大便泄瀉日兩三次。延及臨月不止。忽暈厥不省人事。其夫灸內庭。吐清水一盂許即醒。繼腰腹疼痛。於是惶急求治。適予以微恙辭謝。又懇請云。先生不能來。使門弟子代焉。因命診於一門人。臨其往囑之曰。凡胎婦方臨產暈厥者。非其子死腹中。則產後其婦必斃。鮮有子母俱全者。汝當須細察。必莫倉皇診視以隕師名矣。門人往診視。顏色青慘。飲食減半。脈左右細弱。以治中湯加當歸桂枝與之。次早遽陣痛來。舉男子訖。而產婦忽暈倒昏憒。煩躁呻吟。不遑進藥而斃。門人服予之預察精確矣。(三十二)
一染匠之婦。產後五日。精神昏昧。時又譫語。飲食卻如無事人。大便泄利。醫為血迷治之。延予求治。探其脈細數無根。予曰。此正氣大虛。心神放散。而為錯語者。於法為不治。雖其善餐不足喜也。辭去不藥。明日下午遽煩躁呻吟而死。(三十三)
久保喜三郎君夫人。妊已八月。遍身浮腫。至九月咳嗽氣湧。心中懊憹。粥藥入口即吐。醫治浹旬纖毫罔效。於是求療於余。乃診視曰。浮腫非產後不消。須先治嘔也。用清膈飲。加知母山梔子。七日而嘔止能食。而期月分免後。小水短少。咳嗽益加。余以為內經曰。水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又曰。急則治其標。今咳嗽殊甚。當舍其本而治其標也。便與栝蔞湯。三劑而小水大利。五劑而咳嗽如失。十劑而腫滿悉消。自能轉側。惟兩腳拘急不能立。八珍湯加牛膝杜仲。調理二旬而全愈。(三十四)
卷六
懷孕圖式。及易產艱產。雙生逆生等諸圖。產論翼中所載。總三十有二。非不詳悉矣。而唯其間被膜胎圖。尤欠妥當。因舉予之所親見者。以釋醫家疑團。其他圖記一二所發明者及胞衣形狀。聊以補遺漏焉。又並附明錢雷胎元圖說。英機黎國救難產圖二道。及喎蘭醫牒分的兒之臨產艱易諸圖二十有七。以備參考云。
大如瓜灰色而稍帶淡紫。割之見其裡面。則恰如過臘魚子。其色鮮黃而有青赤筋絡。
毛髮未生。九竅未開。頭獨大而手足甚小。自巔至腳底長三寸六分。狀如泥塑人。非尋常六月胎矣。蓋孕婦抱病胎不長者歟。抑病中而受胎者歟。未可知也。
胎之形狀大小。與前圖同。而唯臍帶纏頸一匝。世俗以為失踞則臍帶必纏兒頸。誰知胚胎之始。有肚帶自纏者。孫真人云。三月有血脈。四月形體成。然有未滿九十日已如此者。則難一定也。
胞衣在腹前其形橢。上至頷下。下連臍下。其四邊薄皮引出。以包裹胎。猶雲母屏中物。
兒倒首向脊裡。屈曲手足。著頷於缺盆骨上。而面與膝頭相聚。其形如低頭窺臍者。
兒體素上頭下足。此為逆孕。自足出者皆是也。
駢胎在子宮中。累重於前後。其分娩則後者先出。而前者後生也。
先出者正產。後出者逆生是也。
胞之著於子宮裡。各異其所矣。此孕蓋交接二。而並受胎者也。
尋常懷孕胞必對兒腹。駢胎則以與常異。故胞之所在。亦不一定也。
以兒子逆出既至頸。胞亦隨兒自下而蓋頭上也。非素在頭上矣。
中央最厚。至邊而漸薄。高低出沒。皺文錯交。其色紫紅綠黑相雜。而又有紫黑濃斑點。
紋理筋絡。似荷葉裡面。而其色淡紫碧。筋絡有粗密之異不一樣。
子宮形如倒壺盧。其左右上側。各數丸子附著焉。解體新書所謂卵巢者是也。口形則作十字樣。此山脅東洋解刑婦體而所親見者也。
(尋常胞衣易下者皆為此狀)
(此症產訖即不施治術則竟不下而死)
(肚帶一生中央一生一邊如此者常多)
(胞莖抽一二寸而作兩股此奇中之最奇者也)
以上二十七圖。並周之所錄也。今亦舉華蠻之圖式於後。以備於參考。明錢雷人鏡經。胎元圖說云。精氣盛則成二男。血氣盛則成二女。精血皆盛則成一男一女。或精血散分則成品胎。或精血混雜。則成非男非女。男不可為父。女不可為母。皆非純氣。或感邪祟。鬼怪之沴氣。則成異類矣。
精勝其血自左子宮受氣而男形成
精不勝血自右子宮受氣而女形成
周向得英機黎國醫所編產科書。然以其文字絕異。固不可讀。特其所載易難諸產圖。總十有五。而畫極精妙最足觀矣。蓋其遇難產子難達。則必以器出之。雖其器制不能詳。此死中求活之一奇器也。因撮出圖式二道。以錄於此。智巧之士。仿此製造。臨事施之。則可謂回生之一助也。
已下二十有七圖。喎蘭醫牒分的兒產科書中所載也。凡從胎之位置正變。以至難易諸產。盡寫其形狀。究其變態。而其治術論說。亦復詳審。雖然以其文異其辭殊。不遽易解。今姑譯其圖說。請寒岩馬文奎,縮其圖而摸之。舉其梗概。以示同志云。
兒面於腹前。在子宮圖。此為正孕。大抵轉身而自頭出者是也。
兒面於脊骨。在子宮圖。此為變孕。以其非正孕。多艱於產。然其將分娩也。或有轉身而出者。或有不回身。自足露出者。雖然孕狀如此者。每多逆生。
正孕者。兒已轉身。而其頭直向產門圖。此為順產。
同上子宮口正。而不歪斜。胎之位置亦正。而易產圖。
面於背者。已轉身將出。而以子宮差寬闊。故兒頭未望於其口圖。
正孕者。轉身欲出。而其頤撐橫骨。而不能出。先露雙手圖。
子宮素傾側。其底偏於右。而其口向左之監骨捷骨際。是故兒雖已轉身。但向其口。而不能出子門圖。
兒已轉身。而其頭抵母之橫骨。欲出而不出。力息頻到。先出臍帶圖。
子宮欹斜。而偏於右。其口向左邊。因此兒頭抵母之左監骨。而不能出。遂肚帶先露圖。
子宮欹側。其底偏於右。其口向左捷骨。因之兒頭拒左監骨不能出。而肘臂及臍帶出圖。
子宮口向左監骨與橫骨之間。而兒頭礙橫骨右邊。將先出其肩圖。
兒頭拒橫骨與監骨。而先出手圖。
兒側面低頭。絆臍帶於頸。體屈曲而將先露兩腳圖。
子宮不正。其底偏於右。其口向左監骨及捷骨際。而兒體亦傾側圖。
面於背者必不轉身。偶屈折舉手腳先露臀尻圖。
兒側面。體彎屈而舉兩足。聚於面。其臀向人門。右手先出圖。
兒體頎側。反折而其腹向子門。乃露臍帶圖。
兒體欹側。仰而屈身。舉兩腳湊於上背脊向產門。而臍帶將出圖。
雙胎元頎側。俱失轉身。而不能分娩。先露臍帶圖。
兒失轉身。而先露右腳圖。
兒失轉身而露兩腳圖。
子宮歪斜。其口向腰椎。是以兒轉身將出而頭向其口圖。
子宮不正。其底當脊椎。其口向腹前。兒已轉身將出而頭拄橫骨難出圖。
子宮不正。兒轉身將出而左肩拒橫骨圖。
與前圖同。而右肩礙橫骨圖。
子宮不正。其底偏於右。其口向監骨及橫骨左邊。而兒體亦欹側而頭向其口圖。
子宮不正。其底偏於右。其口向左監骨及腰椎之間。而幾面於背。而向其口圖。
附錄
產前後經驗方
長德散 產訖服此藥。必無諸疾。
麻葉(陰乾。收磁器內埋燒麥糠火中。) 血竭 虎骨 烏犀角(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二分。好酒送下。以微醺為炒。產後七日止服。凡服此藥產訖不須依椅。惟宜平臥。若產後數十日。舊瘀不盡。發諸疾者。宜用後方。
麻葉(制同上十錢) 血竭 虎骨 烏犀角(各三錢)
上細末。服法如前。忌青菜川魚等。此方武州足立郡浦和領。芝村。長德寺秘方。里人稱枕下藥。
莕菜湯(一名長榮湯又稱山田擺藥) 治產前產後諸病。及金創之妙劑。
當歸 川芎 芍藥 人參 白朮 黃芩 黃連 丁子 沉香 木香 肉桂 萍蓬根(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除丁沉木桂。余藥炒黃色。每服三錢。水煎服。。一方加鬱金。熟地黃。(此方修閤家有種種傳法。或酒浸。日乾。或炒用。)
赤井龍王湯 治產前後諸疾。及打撲折傷金瘡。腹痛食傷。淋疾癲狂。黃胖病。又癰疔諸惡瘡。類中風。痘瘡後諸症。又能解酒毒。開鬱冒。效驗難悉述。
當歸 川芎 芍藥 黃耆(各上) 良薑(中) 萍蓬根(上) 木香 黃芩 黃連(各中) 人參 大黃 肉桂 桂心 甘草(各下)
上銼。土器中炒。每服二錢。沸湯漬絞用。滓再煎服。。有熱加柴胡。。金創筋斷加檳榔。(中) 丁子。(下)。打撲倍萍蓬根。
救急飲 治婦人臨產血暈悶絕垂死。或呵欠。或嘔逆。或狂躁。或譫語失笑。及一切危症見者。
炮姜 炮黑豆 當歸身 川芎 益母葉(各一錢) 玄胡索 牛膝(各二錢)
上水二大碗。煎七分。和新鮮童便一盞服。如血崩不止。本方加炒荊芥。人參各二錢。
赤白帶下
白物神散 治婦人帶下。因氣滯欲鬱血郁者。
土茯苓(炒十五錢) 當歸 川芎 薏苡仁 牡丹皮(各五錢炒) 人參 甘草(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湯送下。
束帶飲 治赤白帶下。及產後惡露盡後。清血不止者。
續斷 炙艾 紅花(各上) 地榆 川芎(各中) 地黃 芍藥(各中) 當歸(上)
上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半。煎取八分服。
八仙飲 治赤白帶下不止。陰門瘙癢。
土茯苓 陳皮 茯苓 木通 當歸 金銀花 大黃 川芎(各等分)
上八味。每服四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玄胡索湯 治臍下撮刺痛。陰冷大寒。白帶下。
黃柏 苦楝子(各一分) 附子 肉桂(各三分) 玄胡索(二分) 熟地黃(一錢) 炙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木香順氣湯 治因七情內傷。下白帶。
良薑 乾薑(炮) 茴香 陳皮 縮砂 厚朴(薑汁炙) 桔梗 蒼朮 甘草 丁香皮 肉桂(各等分)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服。
治梅毒。及產後。帶下久不止方。
十全大補湯去人參。用地黃一錢。加牡丹皮紅花各五分。土茯苓二三錢。水煎服。後宜與妙應散。
妙應散
白朮 茯苓 陳皮 香附子 川芎 沉香(各六錢) 血竭(七錢) 人參(三錢) 甘草(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湯送下。。如腰腳冷者。加熟附子二錢。
治帶下前陰糜爛癢痛者。用此甚神效。
鰒魚(去殼用身腸) 菖蒲根(各等分)
入土器中燒存性。細末。白麻油和調敷患處。癢痛立愈。
如聖丹 治婦人赤白帶下。月經不來。
白礬 蛇床子(各等分)
為末。醋打麵糊丸。如彈子大。以胭脂為衣。綿子裹納於陰戶。如熱極再換。(儒門事親)
坐藥方 治婦人久不產。陰中隱隱如蟲齧。冷冷如風吹。或轉胞不通。或妊子不成。慣墮者。
硫黃 桂皮 川芎 丁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絹袋盛。大如指。束內陰中。坐臥任意。勿走行。小便時取出。更安新者。
又方 治婦人經閉。瘀滯下不斷。或濃淋下疳。腐臭不可近。陰中突出。如菌子。如雞冠。不堪焮痛者。
桃仁 大黃(各一錢) 礬石 龍腦(各五分)
上如前法納陰中。若夫前方惟宜溫下體之氣。而後方則下瘀血。及青黃濁汁。以其諸症漸退為度。
經閉血瘕
溫經湯 治經道不通。繞臍寒疝痛徹。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血室。血凝不行。
當歸 川芎 芍藥 牡丹皮 莪朮(各半兩) 人參 牛膝 甘草(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澤蘭湯 調經。通血脈。治經閉。
澤蘭(二錢) 柏子仁 當歸 白芍 熟地黃 牛膝 茺蔚子(各一錢五分)
上七味。水煎服。
通經散 治婦人經水不來者。
紫檀 紅花 牛膝(各二錢) 肉桂 白礬 代赭石(各一錢)
上為細末。分作五貼。三日服盡。尚經水不來者。更加桔礬二分。
本事通經丸 治婦人室女。月水不通疼痛。或成血瘕。
桂心 青皮(去白) 大黃(炒) 乾薑 川烏頭 當歸 桃仁 莪朮 乾漆(各等分)
為末。先將四錢。用米醋熬成膏。和余末調勻。搗千杵。丸如梧子大。曬乾。每服二十丸。淡醋湯下。加至三十丸。溫酒亦得。
鱉甲乾漆散 治血瘕症癖。
鱉甲 琥珀 大黃 乾漆(各等分)
上作散。酒服二錢許。少時惡血即下。若婦人小腸中血下盡。即休服也。(本系甄權方。予常加乾漆。用之尤效。)
魁蛤丸 治瘀血作痛。經閉不行。
香附(醋煮四兩) 桃仁 瓦楞子(即魁蛤煅醋煮一晝夜各二兩) 大黃(蒸) 牡丹皮 當歸(各一兩) 川芎 紅花(各半兩)
為末。𩚫餅丸。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三五十丸。(生生子方)
乾漆丸 治瘀血在膀胱者。
歸尾 紅花(各三錢) 乾漆(五錢) 大黃 桃仁(各二錢)
上五味。細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潰堅丸 治經閉血痼腹痛者。
生漆 大黃 麵粉(各等分)
上三味。煉蜜和調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分。白湯送下。日二夜一。發赤疹為知。
崩漏
補氣退血湯 治婦人血崩。氣血兩虛而兼熱者。
當歸(酒洗) 阿膠 人參 黃耆 白朮 梔子(炒黑) 荊芥 黃芩 地榆 艾葉(酢炒各一錢) 川芎(七分) 芍藥(八分) 防風(八分) 地黃(一錢半) 黃連 蒲黃(各一錢半) 甘草(三分)
上十七味。水煎。或薑棗湯煎服。
大全黃芩湯 治經血不止。
黃芩 當歸 蒲黃 側柏葉(各四分) 艾葉(一分) 生地黃(二錢半) 伏龍肝(二錢)
上七味。生薑三片。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加香附子棕櫚灰 治崩中去血過多。
木耳散(百一) 治血山崩。
陳粽 木耳 蓮房 槐木(各研存性)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或米湯調下。
五靈散 治婦人血崩。或作肚腹刺痛者。
五靈脂 蒲黃(炒) 官桂 雄黃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薑湯調下。
黃連解毒湯加艾葉 治血崩不止。(方見傷寒啟微頭痛壯熱)
柏葉散(證治大還) 治元氣虛弱。崩中漏下。久而不止。又治白帶。
柏葉(炒) 續斷(炒) 川芎 當歸 生地 鱉甲 龜甲 禹餘糧(各一兩半) 阿膠 地榆 牡蠣(煆) 艾藥 鹿茸 赤石脂(各五錢)
上為細末。米飲下二錢。
益胃升陽湯 治血脫益氣。古人之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長。故曰。陽生陰長。諸甘藥為之先務。舉世皆以為補氣。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也。故先理胃氣。人之身內。穀氣為實。
黃耆(二錢) 人參 神麯(炒各一錢半) 白朮(三錢) 生黃芩(二錢) 升麻 柴胡(各五分) 歸身(酒洗) 甘草(炙) 陳皮(各一錢)
上水煎溫服。一方用地黃。
乳癰乳結
栝蔞牛蒡湯 治乳癰初起。寒熱往來。乳房紅腫熱痛者。
栝蔞仁 牛蒡子(研炒) 花粉 黃芩 皂刺 連翹 金銀花 生梔子 陳皮 甘草(各一錢) 青皮 柴胡(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入煮酒一杯和勻。食遠服。
橘葉散 治婦人有孕。胎熱為內吹。有兒吃乳。名外吹。致乳結成腫痛。寒熱交作。甚者噁心嘔吐。並服之。
柴胡 陳皮 川芎 山梔 青皮 石膏 黃芩 連翹(各一錢) 橘葉(二十個) 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渣再煎服。
清肝解鬱湯 治一切憂鬱氣滯。乳結腫硬。不疼不癢。久漸作疼。或胸膈不利。肢體倦怠。面色痿黃。飲食減少。
陳皮 白芍 川芎 當歸 生地 半夏(各八分) 青皮 遠志 茯神 貝母 蘇葉 桔梗(各六分) 香附(八分) 山梔 木通 甘草(各四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鯪甲散 治乳癰。
穿山甲 皂刺 橘葉 當歸 栝蔞仁 木通(各等分)
上六味。水煎溫服。
神效栝蔞散 治乳癰乳癌神效。丹溪亦云妙捷。
大栝蔞(一個去皮焙為末) 甘草(生) 當歸(酒浸焙各半兩)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用五錢。醇酒三鍾。慢火熬。至一鍾。去渣。食後服。如有奶癌便服此藥。可杜絕病根。如毒氣已成。能化膿為黃水。毒未成。即於大小便中通利。
回乳四物湯 治產婦無兒吃乳。致乳汁腫脹。堅硬疼痛難忍。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各二兩) 麥芽(二兩炒為粗末)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蔞貝散 治乳中結核漸漸大。堅硬疼痛。根形散漫者。
栝蔞 貝母 天南星 甘草(生) 連翹(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澄渣加酒二分。食遠服。一加青皮升麻。
治乳結硬妙方
天南星 百草霜(各等分)
為末。茶湯調。以雞翎塗之。(予將此方每得奇效)
皂角散 治吹乳。
皂角(燒灰) 蛤粉(各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乳岩
集驗良方云。乳岩先因乳中一粒。大如豆。漸漸大如雞蛋。七八年後方破。破則不可治矣。宜急服此藥。生蟹殼砂鍋內焙焦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日日服之。不可間斷。
治乳岩奇方
露蜂房 苦楝子 雄鼠屎(各燒存性三錢。鼠屎入水沉者雄浮者雌也)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送下。日三。
又方
大栝蔞(一個半生半炒)
酒二鍾。煎一鍾。食後服。
又方
夏枯草花葉。俱擂。入食鹽少許。再和勻敷患處。其效如神。鹽分兩以適人口為佳。
乳癌神方
守宮(燒存性)
為末。醋和。敷患處。
化癌煎(大西洋方) 治一切癌瘡。
奇良(上) 鹿角(生屑上) 桂枝(中) 甘草(下)
每服三錢。水二盞。煎一盞。日服三貼。
十六味流氣飲 治乳癌。
當歸 川芎 白芍 黃耆 人參 官桂 厚朴 桔梗 枳殼 烏藥 木香 檳榔 白芷 防風 紫蘇 甘草(等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治乳頭裂破方
以蛤粉胭脂等分。水調傅。
治乳頭為兒所齧裂破不瘥
粳米飯(燒存性)
為末。傅患處。
又方
鼴鼠燒存性。細末。津液調傅。
療乳癰初得令消方
赤小豆 菵草(等分)
上為細末。苦酒和。傅之愈。
療乳癰或瘡久不差膿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
鹿角(二兩) 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用雞子白和於銅器中。暖溫傅患處。日五七易即愈。
東宿治程玉吾內人。妊已七月。乳忽紅腫而痛。灑淅惡寒。發熱而成內吹。以大栝蔞(四錢)為君。當馬尾(二錢)為臣。甘草節蒲公英貝母連翹(各一錢二分)為佐。柴胡青皮(各八分)橘藥(五片)為使。水煎飲之。兩劑而瘳。此方治驗不可勝數。若將成膿。可加白芷。。周依此方。每奏奇效。因舉於此。
陰瘡 陰腫
苦參煎(周新定方) 治婦人陰中生瘡。膿汁淋瀝疼痛者。神效。
苦參(五錢) 防風 鼠麴草 荊芥 野菊花 蛇床子(各二錢半)
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六合。熏洗即愈。
菖蒲散(赤水) 治月水澀滯。陰戶腫痛。
菖蒲 當歸(炒各一兩) 秦艽(二兩)
上每服五錢。入蔥白水煎服。
白礬散(同) 治陰腫堅痛。
白礬(五錢) 甘草(五分) 大黃(一兩)
上為末。水調如棗大。綿裹內陰中。一日兩換。以愈為度。
治婦人陰中突出如菌。四圍腫痛。內用補中益氣加山梔茯苓車前子。或加味歸脾湯。外以生豬脂和藜蘆末塗之而收。(同上)
余治一婦人。妊娠六月。陰中突出如菌。其色灰白有皺紋。以龍膽瀉肝湯。加白芷金銀花。六七日而全愈。頃閱香奩潤色。治女人陰門忽生雞冠或瘰者。用瀉肝湯加大黃一錢即消。與余治驗正同。
小網街。賣油商。作兵衛妻。產後陰門傷破。數日不瘥。後潰爛膿水常出。而痛楚亦甚。已逾一月尚不愈。予用柞皮湯及薰洗方。十餘日而全安。(二方並見黴癘新書。宜以參看。)
本船街。肉糕鋪。平三郎妻。娠孕患子腫。數月不消。漸小便短少。至臨月腰腳腫尤甚。忽陰門大腫。如股間挾球。陰肉垂下。殆似牛舌。其色㿠白如水晶。開股屈腳。倚褥仰坐。兩膝以枕承之。兀然不能轉側。眾醫用利水及熏洗之劑。毫末無效。勢增劇矣。乃迎予求治。予曰。此症甚易易。即以三稜針刺陰門腫上。左右各三痏。垂肉上一痏。清水滴出。便以故絮裹之。通宵水出盡。而陰門復常。次日予往。則婦離床跪坐。若未始有病者。後逾六日分娩如達。後橐吾飲禹翼湯交用。而腰腳腫悉消。未三候而動履如初。
曲頭管圖式
曲頭管長六寸。大如小筆管。曲頭七分。於頭端上際穿一小孔。為出藥處。當以銅或銀製之。此管不獨可用子癇。又產後痙病。其他卒中風。小兒驚癇等之症。牙關緊閉者。宜以此管灌藥矣。而其灌藥法。須以管頸入口內。隨齒進之。至牙齒不生處。以曲頭入上下齦間。乃醫自銜藥。自管下口向喉里吹灌之。是不須開牙關。落藥於咽中之良法也。此管真救卒病之神器。醫家不可一日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