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鑑
- 作者
- 王化貞
- 朝代
- 明
- 年份
- 公元1618年
序
□□□□□□有難余者曰:此豈越人過邯鄲,且婦人之□□更僕數己,子何獨降是。余曰:客時無謂余為婦人德耶。人與世相閱,由一世二世以至萬世者,惟生耳。故記有之曰:時以為社稷主,為先主後,而可以不致敬乎,言所繫重也。且人道陰陽之患,何所非病,顧疾不盡人,人亦不盡病。產則婦人未能免者,產非疾而其殺人乃在頃刻之間,故婦人以生子為免身,謂以得免,為倖免矣。一有不謹,貽患終身,皆婦人所獨也。又閨幃秘密,望聞有所不及,巧工有所不盡,往往寄命於俗媼狂巫之手。急於索勸,輕用其愚,以致母子俱殞,或致絕人宗祀,良可矜痛。余之為刻也,欲家一冊,得以時時檢鐸。夫婦人女子亦知其患之所起與所以自全也。聞之,養筍者與竹、養犢者與牸,夫是直為婦人也與哉?客曰:善!請以公之四方。
萬曆戊午中元日琅琊 王化貞題
上卷
妊娠
經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此乃血氣調和,陽施陰化。王氏曰:太衝盛而氣虛者,乳子法也。診其手少陰脈動盛者,妊子也。少陰,心脈也。心主血脈,又腎為胞門子戶,大抵少陰之經在手屬心,在足屬腎,腎主骨,手尺中之脈按之不絕者,法妊娠也。難經曰:「女子以系胞。」三部脈浮沉正等,按之無絕者,有妊娠。初持寸脈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脈滑疾,以手按之散者,胞已三月也。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婦人妊娠四月,欲知男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但疾為生二子。又法,得太陰脈為男,太陽脈為女,太陰脈沉,太陽脈浮。又法,左手脈沉實為男,右手脈浮大為女,左右脈俱沉實為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為生二女。又法,尺脈左邊大為男,右邊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如實狀。又法,左右俱浮大,產二男,不爾則女作男生。左右俱沉,產二女,不爾則男作女生。又法,遣妊娠人面南行,後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又法,看上圊時,夫從後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又婦人妊娠,其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婦懷離經,其脈浮大而腹痛引腰脊,為即欲生也,但離經即痛也。又法,欲生者,其脈離經,夜半覺,日中生也。
妊娠一月之時,足厥脈養之,二月足少陽,三月手少陰,四月手少陽,五月足太陰,六月足陽明,七月手太陰,八月手陽明,九月足少陰,十月足太陽。
驗胎散
經脈不行已經三月者,更看尺脈不止,則是胎也。
川芎為末,每服一錢,空心艾葉煎湯調下,覺腹內微動則有胎也。若服後一日不動,非胎,必是經滯。
艾醋湯
如過月難明有無,如月數未足難明。
好醋炆艾,服半盞後,腹中翻大痛是有孕,不為痛定無。
妊娠惡阻
妊娠惡阻病,產寶謂之子病,巢氏病源謂之惡阻。謂婦人有孕噁心。阻其飲食也。由胃氣怯弱,中脘停痰,脈息和順,但肢體沉重,頭眩擇食,惟嗜酸鹹,甚者寒熱嘔吐,胸膈煩滿,肥人多痰,瘦人多火、須用二陳湯為主。
保生湯
治婦人經候不行,身無病似病。脈滑大而六脈俱勻,乃是孕脈也。精神如故,惡聞食氣,或但食一物,或大吐清水,此名惡阻。切勿作寒病治之。
人參 甘草(各二錢半) 白朮 陳皮 香附 烏藥(各五錢)
覺噁心嘔吐加丁香。
上剉作二劑,生薑三片煎服。
復元湯
治妊婦嘔吐不止,或頭痛全不思食,左脈弱,諸藥不效,用以理血歸原。
人參 白芍 當歸 川芎(各五錢) 白朮 茯苓 陳皮(各一兩半) 桔梗 枳殼(各二錢半) 丁香(三錢) 甘草(五錢) 半夏(薑湯泡,一兩)
上剉作十劑,薑棗煎服。
妊娠三個月內,嘔吐噁心,不納米食,用四物湯加陳皮、半夏、藿香、砂仁、白朮、神麯、麥芽、陳倉米、生薑煎服。
妊娠子煩
妊娠子煩,謂煩躁而悶亂心神也。蓋四月受少陰君火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以養氣。若母心驚膽寒,多有是症。《產寶》云:是心肺虛熱,或痰積於胸。若三月而煩者,但熱而已。若痰飲而煩者,吐涎惡食。大凡停痰積飲,寒熱相搏,吐甚則胎動不安。用竹葉湯。
竹葉湯
防風(去蘆) 麥冬(泡,去心) 白茯苓 黃芩(各等分)
上剉作劑,用竹葉十片,水煎,食後溫服。
子癇
妊娠子癇,謂痰涎潮搐,目吊口噤也,用羚羊角散治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經脈拘急,語言蹇澀,痰涎不利,或時發搐,不省人事,名曰子癇風。
羚羊角散
羚羊角 甘草 當歸 川芎 防風 獨活 茯神 五加皮 杏仁 木香 薏苡仁 酸棗仁(炒)
上剉,生薑五片,水煎,不拘時服。
子懸
子懸謂妊娠心胃脹滿也。用紫蘇和氣飲。治婦人胎氣不和,湊
上心腹,脹滿疼痛,或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及胎前一切諸疾。
紫蘇和氣飲
當歸 白芍 川芎 人參 紫蘇梗 陳皮 大腹皮 甘草
上剉,生薑三片,蔥白七根,水煎服。腹痛加香附、木香,咳嗽加枳殼、桑白皮,熱加黃芩,嘔吐加砂仁,瀉泄加白朮、茯苓,難產加枳殼、香附、車前子。
子腫
子腫者,謂妊娠面目虛浮,肢體腫滿也,用茯苓湯,治妊娠七八個月前後,面目四肢浮腫。
茯苓湯
當歸 川芎 白芍藥(炒) 熟地黃 白朮(土炒) 子實黃芩 茯苓 澤瀉 梔子(酒炒) 甘草(炙) 厚朴(薑汁炙) 麥門冬
上剉,一劑,水煎服。
子氣
子氣者,謂妊娠兩足浮腫也,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致。用天仙藤散,治妊娠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至膝,行步艱難,喘悶妨食,狀似水腫。生於腳趾間黃水出者,名曰子氣。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炒) 紫蘇 陳皮 香附 烏藥 木香 甘草
上剉,生薑煎服。
子淋
子淋謂妊娠小便澀少也,乃腎與膀胱虛熱不能治水。然妊婦胞系於腎,腎間虛熱而成斯症。甚者心煩悶亂。用下方:
子淋散
治妊娠小便澀痛頻數。
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 木通 大腹皮(洗去沙土,薑汁拌炒) 甘草 淡竹葉
上剉,水煎服。
車前散
治小便淋瀝或不通,下焦有熱者。
車前子 當歸 陳皮 赤芍藥 檳榔 赤茯苓 滑石 木通 石葦(去毛炙)
上剉,水煎服。
轉胞
轉胞謂妊娠卒不得小便也。因胎長逼近於胞,胞為所逼,令人數溲。胞即膀胱也。然子淋與轉胞相類,但小便頻數點滴而痛為子淋,頻數出少不痛為轉胞,間有微痛,終是與淋不同,並宜五苓散加阿膠。
冬葵子散
治孕婦轉胞小便不通。
冬葵子 滑石 梔子(炒) 木通(各五錢)
上剉一劑,水一鍾半,煎至一鍾,空心溫服。此藥滑胎,臨月可用。若六、七個月以前不可用。
又方:冬葵子、滑石、梔子,為末,田螺肉搗膏或生蔥汁調膏,貼臍中立通。
胎漏
妊娠經水時下,此由衝任氣虛,不能約制。蓋心小腸二經相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故妊娠經水壅之以養胎,蓄之以為乳。若經水時下,名曰胎漏,血盡則斃矣。屬氣血虛有熱。用下方:
膠艾四物湯
當歸 黃芩(酒炒) 白芍(酒炒) 白朮(土炒) 熟地黃(薑汁炒) 艾葉(少許) 砂仁(炒) 香附(童便炒黑) 真阿膠(蛤粉炒珠)
上剉一劑,用粳米同煎服。
芎歸湯(劉敏庵傳)
治胎漏下血不止,或心腹脹滿,一服立效。
當歸尾 南川芎(各五錢)
上剉一劑,黃酒煎,臨臥服,入童便一盞,即止。
胎動
妊娠胎動,或飲食起居,或衝任風寒,或跌僕擊觸,或怒傷肝火,或脾氣虛弱,或推其因而治之。若因母病而胎動,但治其母;若因胎動而母病,惟當安其胎。輕者轉動不安,重者必致傷墜。若面赤舌青,是兒死也,面青舌赤吐沫,是母死也,唇口俱青,兩邊沫出,是子母俱死也。察而治之。用下方:
佛手散
治妊娠六、七個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絕。用此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即便逐下。
當歸(二錢) 川芎(四錢) 加益母草(五錢) 更妙。
上剉一劑,水一鍾,入酒一鍾,再煎一沸,溫服。如人行五、六里,再進一服。
安胎散
治妊婦偶有所傷,腹痛不安,或從高墜下,重傷所壓,觸動胎元,痛不可忍及下血。又治胃虛氣逆嘔吐,心腹諸痛,大抵妊娠不可缺此。
縮砂不拘多少,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服,艾鹽湯皆可。此藥非八、九個月內,不宜用多。
安胎飲
治孕成之後,覺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作痛,或飲食不美,或胎動下血,及五、六個月,常服數貼,甚效。
白朮(二錢,土炒) 條芩(一錢半) 砂仁(炒) 當歸 白芍(各一錢) 川芎 紫蘇(各八分) 甘草(四分) 熟地黃(一錢,酒洗)
白朮、黃芩乃安胎之聖藥也。
上剉一劑,水煎服。下血不止加炒蒲黃、阿膠(各一錢)。腹痛加香附(醋炒,一錢)、枳殼(一錢,麩炒。)
千金保胎丸(京師傳)
凡女人受胎,經三月而墜者,雖氣血不足,乃中衝脈有傷,中衝即陽明胃脈,供應胎孕。至此時,必須謹節飲食,絕嗜欲,戒惱怒,庶免小產之患也。服此可保全。
歸身(酒洗) 熟地黃(姜炒) 阿膠(蛤粉炒珠) 條芩(炒) 川續斷(酒洗) 香附(酒、醋、童便、鹽水各浸三日) 益母草 陳皮(各二兩) 艾葉(醋炒) 南芎(各一兩) 砂仁(炒,五錢) 白朮(土炒) 杜仲(姜炒。各四兩) 紅棗(煮皮去核)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送下。
妊娠心痛
妊娠心痛,乍安乍甚者,可服白朮散定痛安胎。
白朮散
白朮(土炒) 竹茹 木香(各五分) 當歸身 白芍(酒炒) 前胡 烏藥 陳皮(各八分) 川芎 香附(便制) 紫蘇(各一錢) 甘草(四分)
上剉,作劑水煎,食遠服。如兼腹痛加砂仁、澤瀉。
【附方】
小烏沉湯
香附 烏藥 甘草
妊娠中惡
妊娠中惡忽然心腹刺痛,悶絕欲死,可服加減當歸散。
加減當歸散
當歸 川芎 陳皮 吳茱萸 木香 香附 烏藥 甘草 前胡 蔥白 砂仁 紫蘇
上剉一劑,生薑五片、煎服。
【附方】
當歸散(《證治準繩》)
當歸 川芎 陳皮 吳茱萸 丁香
妊娠腰腹痛
妊娠腰腹背痛者,可服加減通氣散。
加減通氣散
當歸身 蔥白 阿膠 茴香 杜仲 甘草 陳皮 破故紙 山藥 川芎 萆薢 獨活 香附 橘核 白芍 川續斷
上剉作劑,白水煎,空心服。如小腹痛,加艾、木香、烏藥、紫蘇,去橘核、山藥、茴香、續斷、萆薢、獨活 破故紙。
【附方】
膠艾湯(《金匱要略》方)
川芎 阿膠 甘草 艾葉 當歸 芍藥 乾地黃 清酒
妊娠心腹脹滿
妊娠心腹脹滿者,可服加減倉公下氣湯。
加減倉公下氣湯
白芍 陳皮 茯苓 大腹皮 川芎 當歸 香附 前胡 厚朴 烏藥 木香 紫蘇梗
上剉一劑,空心服。
妊娠數墮胎
妊娠數墮胎者,是氣血不足。腰痛甚者,恐墮胎。宜用加減安胎飲。
加減安胎飲
黃耆 甘草 人參 白朮 艾葉 當歸 川芎 熟地 續斷 茯苓 白芍 香附 陳皮 杜仲
上剉作劑,空心,水煎服。
【附方】
四物湯(見「妊娠惡阻」)
異功散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陳皮
妊娠羸瘦
妊娠羸瘦,或挾病,氣血枯竭,既不能養,胎必不能安者,可下之。以用加減牛膝湯。
加減牛膝湯
桂心 栝蔞 牛膝 瞿麥 川芎 歸梢 枳殼 甘草 童便 麥芽
上剉作劑,水煎,空心服。
胎動欲產
妊娠日月未足而痛如欲產者,因勞役怒氣,調養不節,或房室所傷,或負重閃肭,或因宿有冷氣,故有此症。可用加減安胎飲。
加減安胎飲
知母 杜仲 木香 續斷 香附 陳皮 烏藥 紫蘇 白芍 川芎 當歸 白朮 酒芩
見血加地榆、牡蠣、艾葉。
【附方】
當歸散(《金匱要略》方)
當歸 黃芩 芍藥 川芎 白朮
妊娠咳嗽
妊娠咳嗽,因感風寒,傷於肺而成,謂之子嗽。可服加減紫菀湯止咳安胎。
加減紫菀湯
貝母 前胡 紫菀 白朮 白皮 甘草 黃芩 紫蘇 陳皮 知母 杏仁 五味子 赤茯苓 當歸 麻黃
喘加兜鈴、腹皮、款冬花。
【附方】
陳自明紫菀湯
紫菀 天冬 桔梗 炙甘草 杏仁 桑白皮 淡竹茹 蜂蜜
王海藏紫菀湯
紫菀 阿膠 知母 貝母 桔梗 人參 茯苓 甘草 五味子
三拗湯
麻黃 杏仁 甘草
妊娠傷寒
妊娠傷寒,頭痛,壯熱,腰痛,體重。甚則墜胎。可服加減柴胡湯。
加減柴胡湯
柴胡 黃芩 川芎 當歸 乾葛 紫蘇 陳皮 蔥白
妊娠時疫
妊娠時疫,日久傷胎,可急服加減秦艽湯。
加減秦艽湯
秦艽 前胡 黃芩 枳殼 桔梗 山梔 柴胡 葛根 陳皮 紫蘇 蔥白
妊娠熱病
妊娠熱病,必致損胎,可服加減梔子五物湯安胎清熱。
加減梔子五物湯
葛根 柴胡 香薷 石膏 梔子 前胡 黃芩 陳皮 知母 麥冬 甘草 蔥白
妊娠熱病,六七日後,臟腑極熱,蒸薰其胎,致胎死腹中。既死,則胎冷不能自出,但服黑神散,暖其胎,須臾即出。何以知其胎死?看產母舌青黑及胎冷者是也。用加減黑神散。
加減黑神散
生地 赤芍 桂心 歸梢 蒲黃 鹿角屑 紅花 白芷 朴硝 黑豆 香附 益母草
又方:用巴豆三粒、蓖麻子、麝香帖臍中。
妊娠瘧疾
妊娠瘧疾,熱極則損胎,可服驅邪散。
驅邪散
人參 香茹 青皮 黃芩 柴胡 前胡 川芎 白朮 砂仁 藿香 烏梅 紅棗
如心胸煩悶加炒黃連、升麻。
妊娠霍亂
妊娠霍亂,乃陰陽清濁相干,甚則傷胎,可服加味白朮散。
加味白朮散
白朮 蒼朮 人參 茯苓 豬苓 香薷 竹茹 烏藥 陳皮 厚朴 砂仁 藿香 乾葛 木瓜 澤瀉 甘草
妊娠瀉泄
妊娠瀉泄,冷熱不同。乃飲食不節,暑濕相乘,可服人參白朮散。
人參白朮散
四君 平胃 澤瀉 豬苓 歸身 砂仁 肉果 木香 香薷(夏日可用)
妊娠痢疾
妊娠下痢赤白,可服加減阿膠散。
加減阿膠散
當歸 川芎 白芍 阿膠 黃芩 黃連 香薷 陳皮 枳殼 甘草 澤瀉 白茯苓
如血痢加地榆;白痢加艾葉、木香;痢久虛人加參、朮、黃耆。
瘦胎
妊娠十月,形體成就,八月合進瘦胎易產之藥。今醫多用枳殼散,若胞氣肥實可服之。況枳殼、大腹皮瘦胎,胎氣本怯,豈宜又瘦之。若進無憂散,達生散,安胎益氣,令子緊小無病。
保生無憂散
滑胎。
當歸 川芎 白芍 人參 白朮 甘草 陳皮 神麯 麥芽 紫蘇 訶子 枳殼
達生散
孕之八九個月,服數貼甚好,易產,腹少痛。
當歸 白芍 白朮(各一錢) 人參 陳皮 紫蘇(各五分) 甘草(炙二分) 大腹皮(一錢洗)
上剉作一劑,蔥五根,煎服。如胎肥氣喘,加枳殼(八分),黃楊腦(七個),二味瘦胎要藥。
夏加黃芩;春加川芎;冬加砂仁;氣虛加參、術;氣實倍香附、陳皮;血虛倍當歸,加熟地;性急多怒加柴胡;有熱加黃芩;食易飢多,加黃楊腦;有痰加黃芩、半夏;腹痛加木香。
妊娠鬼胎
妊娠鬼胎,壯如懷妊,腹內如包一甕,如下血或腸水物,可服斬鬼丹。
斬鬼丹
吳茱萸 川烏 秦艽 柴胡 白殭蠶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酒送下,打出惡物即愈。
中卷(佚)
下卷
頭痛
頭者諸陽之會也。產後五臟皆虛,胃氣虧弱,穀氣尚乏,則令虛熱,陽氣不守,上湊於頭,陽實陰虛則令頭痛也。亦有產後敗血作痛者。薛立齋曰:前證若中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若血虛,用四揚加參朮;氣血俱虛,用八珍湯;若因風寒所傷,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
產寶黑龍丹
治產後頭痛不可忍,一切血痛,危急欲死及胎衣不下,但灌藥得下者遂安,真產門之寶劑也。
五靈脂 當歸 川芎 熟地 高良薑(各五錢)
上咀碎,曬極干,以固濟小罐盛之,燈盞封口嚴密,以文武火,煅一柱香,放涼處,退火毒取出,藥如黑糟,研細入花蕊石(煅過,另研,二錢)、琥珀(另研,一錢)、乳香(另研,錢半)、百草霜(五錢)。
共前煅過藥研勻,醋糊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用薑汁,好酒、童便半盞,將藥一丸於炭火中燒,淬入酒便內,調化頓服,立效。
黑龍丹序
仲氏嫂金華君在秦,產七日而不食,始言頭痛甚,欲取大石壓,食頃漸定,心痛則以十指抓壁欲死,目痛即欲以手自剜之,如是者旬日。國醫三四人,郡官中善亦數人,相顧無以為計,不知病根所起,醫者術窮,病者益困。余度疾勢危急,非神丹不能愈,須進黑龍丹。仲氏猶豫,謂數日不食,恐不勝,黃昏進半粒,疾少間,中夜再進,藥下寐如平時,平旦一行三升許如蝗蟲子,疾減半,巳刻又行如前,則頓愈矣。遣荊釵輩視之,奄殆無氣,午後體方涼,氣方屬,微言索飲,自此遂平復。大抵產後以去汙血為先,血滯不快,作禍如是,老嫗中醫不識疾病之根,豈得無夭枉者?不遇良醫,終抱遺恨。今以黑龍丹,廣濟施人。俾世之人,感是疾者,得盡起天年,非祈於報,所翼救疾苦、存性命耳。崇寧元年五月五日郭忳序。
川芎散
治產後頭痛。
真天台烏藥 大川芎(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燒紅稱錘,淬酒調服。
加減四物湯
治產後頭痛、血虛、痰癖、寒厥皆治。
蒼朮(一錢半) 羌活 川芎 防風 香附(炒) 白芷(各一錢) 石膏(二錢半) 細辛(一錢二分) 當歸(八分) 甘草(五分)
用水二盞,姜三片,煎服。血虛倍當歸加芍藥;有汗加黃耆及桂;痰癖加半夏、茯苓;熱痰倍加石膏加知母;寒厥加天麻、附子。
遍身痛
產後百節開張,血脈流散,遇氣弱則經絡皮肉之間,血滯不散,骨節不利,筋脈引急,所以腰背不得轉側,手足不能動搖,身熱頭痛。若以為傷寒治之,則汗出而筋脈動惕,手足厥冷,變生他病。但宜服趁痛散。
趁痛散
治產後氣弱血滯,遍身疼痛及身熱頭痛。
牛膝(酒浸,一錢) 甘草(炙,一錢) 薤白(一錢) 當歸(一錢半) 桂心(一錢半) 白朮(一錢半) 黃耆(一錢半) 獨活(一錢半)
上每五七錢,水二鍾煎一鍾,空心熱服。
蒼朮四物各半湯:
四物湯(半兩) 蒼朮(半兩)
上用水二鍾,煎一鍾,溫服,下活血丹更妙。
活血丹
熟地(三兩) 當歸 白朮 白芍 續斷 人參(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
薛立齋曰:產後身痛,若以手按而痛益甚,是血滯也,用四物、炮薑、紅花、桃仁、澤蘭,補而散之,若按而痛稍緩,是血虛也,用四物、炮薑、白朮、人參、補而養之。
一產婦,身痛發熱,不食,煩燥不寐,盜汗,服解散行血之藥,不時昏憒,六脈洪大如無,用補中益氣加炮薑、半夏、一服頓減,又二服寢食甘美,但背強而疼,用八珍散,大補湯,調理而安。
一產婦,遍身頭項作疼,惡寒拘急,脈浮緊,此風寒之證,用五積散,一劑汗出而愈。但倦怠,發熱,此邪氣去而真氣虛也,用八珍湯調補而痊。
中風
產後中風者,由產時傷動血氣,勞損臟腑,未曾平復,起早勞動,致使氣虛而風邪乘虛入之,客於皮膚經絡,致令痛痹,羸乏不任,少氣。大凡筋脈挾寒則攣急喎僻,挾濕則縱緩虛弱,若入諸臟,恍惚驚悸,隨其所傷臟腑經絡而生病焉。郭稽中論曰:產後中風者何?答曰:產後五七日內,強力下床,或一月之內,傷於房室,或懷憂怒,擾蕩中和,或因食生硬,傷動臟腑,得病之初,眼澀口噤,肌肉瞤搐,漸至腰脊筋急強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非偶爾中風所得也。薛立齋曰:前證果外邪所傷,形氣不足,病氣有餘,當補元氣為主,稍佐以治病之藥。若強力不休,月內入房,屬形氣俱不足,當純補元氣,多有復甦者,若誤投風藥,乃促其危也。
丹溪先生曰:產後中風,口眼喎斜,必用大補氣血,然後治痰,當以左右手脈,分其氣血多少以治,切不可作中風,用發表治風之藥。
當歸散
治產後中風,牙關緊閉,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瘛瘲。
當歸(去蘆) 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半盞,煎至一盞,灌之,如牙關緊閉,拗開微微灌之,但下咽即生,屢用救人,大有神效。
乾葛湯
治產後中風,口噤不能言。
獨活(去蘆,二兩) 乾葛(一兩半) 甘草(炙,半兩) 生薑(一兩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一兩,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防風湯
治產後中風,背項強急,胸滿短氣。
防風 獨活 葛根(各五兩) 當歸 人參 白芍藥 甘草(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川芎散
治產後中風,身背拘急,有如繩束。
川芎 羌活 酸棗仁 羚羊角 芍藥(各四兩) 桑白皮(一兩半) 防風(一兩二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不拘時,日二服。
千金雞矢醴
治產後中風,口噤困篤,腰背強直,時時反折。
烏雞矢(三升) 大豆(二升)
上先炒豆聲絕,次炒雞矢令黃,以酒一升,先淋雞矢,取汁淋豆,每服一盞,凡四五服極妙。
竹瀝一物飲
治產後風痙,口噤面青,手足急強反張。
竹瀝(用火自取者)
上用二升,微點薑汁,分五服,頻頻溫服,神效。
大烏豆
治中風,背強口噤,或煩燥,或頭面手足重,或身癢直視,皆是虛冷中風。
上豆用三升,炒令熟,乘熱以清酒三升浸之,密封良久,去豆,分三服,覆衣取汗,身潤即愈,一則防禦風邪,一則消散瘀血。
華佗愈風散
治產後中風、口噤、手足瘛瘲、角弓反張,或血暈不省、四肢強直,或心中倒築、吐瀉欲死。
荊芥穗(微焙為末)
每服三錢,豆淋酒調服,或童子小便服之亦妙。口噤則擀齒灌之,齦噤,灌入鼻中,其效如神,此方古書盛稱其妙,一名如聖散、一名一捻金,悅生隨抄,呼為再生丹。一婦人,產後睡久,及醒則昏昏如醉,不省人事,醫以此藥及交加散,云服後當睡,必以左手搔頭,用之果然。
交加散
治產後中風百病,兼治婦人榮衛不通,經脈不調,腹中撮痛;氣多血少,結聚為瘕,並宜服之。
生地黃(一升,研取自然汁,如無鮮者,以水泡透,研爛取之) 生薑(十二兩,研取自然汁)
上先將地黃汁炒生薑滓,生薑汁炒地黃滓,各稍干,焙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尋常腹痛亦宜服,產後尤不可少。
濟危上丹
治產後虛極生風。
乳香 五靈脂 硫黃 玄精石(同研極細) 阿膠(炒珠) 卷柏(生用) 桑寄生 陳皮(各等分)
上將四味同研停於銀、石器內,微炒勿焦,再研極細,復入余藥為末,拌勻,生地黃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當歸湯服下。
產後虛極生風者,婦人以榮血為主,因下血太多,氣無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須臾者,虛極生風也,應急服濟危上丹,若以風藥治之則誤也。
薛立齋曰:前證屬血氣俱虛者,用十全大補湯;如不應,加附子、鉤藤鉤。若肝經血虛,用逍遙散加鉤藤鉤。經云:脾之榮在唇,心之液為汗,若心脾兩臟虛極,急用參附湯救之。一婦人,患前證,或用補劑,四肢逆冷、自汗、瀉泄、腸鳴、腹痛。余以陽氣虛寒,用六君子、姜附各加至五錢;不應,以參附各一兩始應。良久不服,仍腸鳴腹痛,復炙關無穴百壯,及服十全大補湯方效。
瘛瘲
(附:角弓反張)
薛立齋云:瘈者,筋脈拘急也,瘲者,筋脈弛縱也。經云:肝主筋而藏血。蓋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前證因產後陰血去多,陽火熾盛,筋無所養而然耳。故癰疽膿水過多,金瘡出血過甚,則陽隨陰散,亦多致此。治潔當用八珍加丹皮、鉤藤,以生陰血,則陽火自退,諸證自愈。如不應,當用四君,芎、歸、丹皮、鉤藤,以補脾土。蓋血生於至陰,至陰者脾土也,故小兒吐瀉之後,脾胃虧損,亦多患之,乃虛象也,無風可逐,無痰可消。若屬陽氣脫陷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薑、桂,陽氣虛敗者,用十全大補湯加桂附;亦有復生者。此等證候,若肢體惡寒,脈微細者為真,若脈浮大,發熱煩渴,此為假象,惟當固本為善。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流者皆不治。又有角弓反張者,風邪乘虛入於諸陽阿經,則腰背反折,攣急如角弓之狀也。皆因氣血耗損,腠理不密,汗出過多,宜固氣血為主,佐以本方。丹溪所謂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病證,以末治之此也。如惡寒發熱等證,乃氣血虛耗之極,宜大劑參、耆、歸、朮、肉桂以培養之。如不應,急用炮附子。再不應,用人參一兩,炮附子二三錢,名參附湯。若猶未應,藥力未及也,宜多用之。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感異證,手足牽搐,涎潮,昏悶。
柴胡(三錢) 黃芩(一錢二分) 人參 甘草 半夏(各一錢半) 石膏(二錢) 黃耆(一錢半) 知母(一錢)
上㕮咀,分二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秦艽湯
治產後血虛生風,手足瘛瘲。
秦艽 芍藥 柴胡(各一錢七分) 甘草(炙,一錢三分) 黃芩 防風(各一錢二分) 人參 半夏(各一錢)
上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愈風湯、交加散俱可用(二方見前)。
痙疾
產後血虛,腠理不密,故多汗。因遇風邪搏之,則變痙,痙者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狀,宜速擀開口,灌小續命湯。稍緩即汗出如雨,手摸空者,不可治也。薛立齋云:產後發痙,因去血過多,元氣虧極,或外邪相搏,以致牙關緊閉急,四肢痙強,或腰背反張,肢體抽搐。若有汗而不惡寒者,曰柔痊;若無汗而惡寒,曰剛痙。產後患之,實由亡血過多,筋無所養而致。故傷寒汗下過多,潰瘍膿血大泄,患之乃敗證也,大補血氣,多保無虞。若攻風邪,死無疑矣。一產婦牙關緊急,腰背反張,四肢抽搐,兩目連札,余以為去血過多,元氣虧損,陰火熾盛,用十全大補加炮姜,一劑面蘇,又數劑而安。吳江史萬湖家人婦忽僕,牙關緊急,已死矣。詢之是新產婦出直廚,知其勞傷血氣而發痙也,急用十全大補加附子,煎滾。令人推正其身,一人以手挾正其面。卻掰開其口,灌之不咽,藥已冷,令側其面出之,仍正其面,復灌以熱藥。又冷又灌,如此五次,方嚥下,隨灌以熱藥,遂蘇。夷堅志云:杜壬治郝質子婦,產四日瘛瘲,戴眼,弓背反張。壬以為痙病,與大豆紫湯,獨活湯而愈。政和間,余妻方娩,猶在蓐中,忽作此證,頭足反接,相去二尺,家人驚駭,以數婢強拗之,以數婢強拗不直。適記所云,藥草有獨活,乃急為之。召醫未至,連進三劑遂能直,醫至即愈矣。更不復藥,乃知古人處方之神驗。產婦四肢攣急者,因臟腑俱虛,月內未滿,起早勞役,動傷臟腑。虛損未復,為風所乘。風邪冷氣客於皮膚經絡,則令人頑痹不仁,羸乏,少氣。筋脈挾寒則攣急也。薛立齋曰:前證若肝經風熱血燥,用加味逍遙散。如不應,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仍參前雜證諸風血方論治之。
小續命湯
治產後中風及剛痙柔痙。
防風(一錢) 麻黃(去節) 黃芩(去朽) 白芍 人參(各八分) 川芎 防己 肉桂(各七分) 附子(炮,去皮臍) 杏仁(去皮尖) 麩炒(各五分) 甘草(炙,四分)
上薑棗水煎服。春夏加石膏、知母、黃芩;秋冬加官桂、附子、芍藥。柔痙自汗者,去麻黃,加葛根。
按上方朱奉議稱剛柔二痙,並可加減與之。但產後血氣大虛之人,恐不宜輕發其表。若邪氣實,脈浮弦有力者,用之固宜。其虛弱之人,不若用大豆紫湯及防風當歸散。
大豆紫湯
治產後中風痱痙,背強口噤,直視煩熱。若脈緊大者不治。
川獨活(去蘆,一兩半) 大豆(半升) 酒(三斤)
上先用酒浸獨活一兩,沸。別炒大豆極焦煙出,急投酒中密封。候冷去豆,每服一二小鐘許,得少汗則愈。日進十服。此藥能去風、消血結。如妊娠胎死腹中,服此得瘥。
大豆湯
治產後風痙,不省人事,及妊娠挾風,一切蓐草之間,諸般病證。
大豆(五合,炒黃) 獨活(去蘆) 葛根(各八分) 防己(去皮,六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酒二盞,煎至一盞半,不拘時,日三服。
防風當歸散
此方最穩妥。
防風 當歸 川芎 地黃(各一兩)
上每服一兩,水煎溫服。
芎藭散
治產後四肢筋脈攣急疼痛,背項強直。
芎藭 羌活 當歸(各去蘆) 酸棗仁(炒) 羚羊角屑(各七錢半) 防風 牛蒡子(炒,各一兩) 桂心 赤芍藥(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煎去渣,溫服,不拘時。如服不應,可用八珍湯。更不應,用十全大補湯。
產後手足厥冷,宜灸肩井穴。一婦人產後日食茶粥二十餘碗,至一月後,遍身冰冷數塊,以指按其冷處,即冷從指下,上應至心,如是者二年,諸治不效。以八物湯去地黃,加橘紅,入薑汁、竹瀝一酒鍾,十服乃溫。
不語
人心有孔,孔中有毛,產後虛弱,多致停積,敗血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瞭。又心氣通於舌,心氣閉塞,則舌亦強矣,故會不語,宜服七珍散。因驚者屬肝經風熱,用加味逍遙散加防風、白芷、鉤藤;因憂思鬱結者,用加味歸脾湯加升麻。一產婦,不語,用七珍散而愈。後復不愈,內熱脯熱,肢體倦怠,飲食不進,用加味歸脾湯為主,佐以七珍散而愈。後因怒不語,口噤,腰背反張,手足發搐,或小便見血,面赤、或青、或黃。余曰:面青肝之色也,黃者脾氣虛也,赤者心血虛也,用八珍湯加鉤藤鉤、茯苓、遠志,漸愈,又用加味歸脾湯而痊。
七珍散
治產後不語及發狂。
人參 石菖蒲 生地黃 川芎(各一兩) 細辛(一錢) 防風 辰砂(飛過。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一錢,薄荷湯調下無時。
三物湯
治產後不語。
人參 石蓮肉(不去心) 石菖蒲(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一方用白礬生為末,每服一錢,熱水調下。
逐血補心湯
治產後失音。
紅花 赤芍藥 生地黃 桔梗 蘇葉 前胡 茯苓 防風 黃連 膽星 粉葛(各二錢) 當歸(三錢) 薄荷 人參 升麻(各一錢五分) 半夏(二錢五分) 甘草(一錢)
上為粗末,分二服,每服水一鍾半,姜三片,煎七分,空心服,渣再煎。
癲狂
產後語言顛倒,或狂言詀語,如見鬼神者,其源不一,須仔細辯證用藥。一則產後心虛,敗血停積,上干於心,而狂言獨語者,當作乍見鬼神條求之。二則產後臟虛,心神驚悸,言語錯亂,不自覺知,神思不安者,當在驚悸條求之。三則宿有風毒,因產心虛氣弱,腰背狂直,或歌哭嗔笑,言語錯亂,當作風痙治。四則產後敗血,迷亂心經而顛狂,言語無常或暈悶者,當作血暈治。五則產後感冒風寒,惡露斬然不行,壋寒發熱如瘧,晝日明瞭,暮則詀語,如見鬼狀,當作熱入血室治之。又有產後因驚,敗血衝心,昏悶發狂,如有鬼祟,宜用大聖澤蘭散,或好辰砂研細,酸棗仁湯調下一錢,立效。薛立齋曰:前證當固胃氣為主,而佐以見證之藥,若一於攻痰則誤矣。
琥珀地黃湯
治產後惡露衝心,語言亂通,如見鬼神,驚悸不定,小便不利者。
琥珀 辰砂 沒藥(各研細) 當歸(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湯調下,日三服,心腹痛者加延胡索,兼暈者加蒲黃。
牡丹飲
治敗血衝心發熱,狂言奔走,脈虛大者。
乾荷葉 生地黃 牡丹皮(各等分)
上濃煎,調生蒲黃末二錢,一服即定。
烏金散
治產後狂言亂語,目見鬼神。
當歸 遠志肉 川芎 酸棗仁 白朮 赤芍藥 香附子 辰砂(研細) 熟地黃 茯神(各二錢) 半夏(三錢) 全蠍 麥冬 人參 牛膝 天麻(各一錢) 甘草(一錢) 陳皮 白芷(各一錢半)
上剉細,作二服,水一鍾半,姜三片,蔥三根,入金銀同煎一碗溫服。
大聖澤蘭散
治產後敗血衝心,中風口噤,及墜胎腹中刺痛、橫生逆產、胎衣不下,血昏、血滯、血崩、血入四肢、一切血證,諸種風氣,或傷寒吐逆、咳嗽、寒熱往來、遍身生瘡、頭痛惡心、經脈不調、赤白帶下、胎藏虛冷、數常墜胎、久無子息、室女經脈不通、並宜服之,常服暖子宮,和血氣,悅顏色,退風冷,消除百病。
澤蘭葉 石膏(研。各二兩) 卷柏(去根) 防風 白茯苓(去皮) 厚朴(薑製) 細辛 桔梗 柏子仁 五味子 人參 藁本 吳茱萸(湯洗七次,焙) 乾薑(炮) 白朮 川椒(去子及閉口者,炒出汗) 川烏頭(炮,去皮臍) 白芷 黃耆 丹參(各七錢半) 蕪荑(微炒) 甘草 川芎 白芍 當歸(各一兩七錢半) 白薇(炒燥,五錢) 肉桂(一兩) 阿膠(炒珠,五錢) 生地黃(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熱酒調下,若急疾不拘時,日三服。
何氏方
治產後邪風入心,顛狂如見祟物。
大辰砂一二錢研極細,人乳三四茶匙許,調碗內,仍掘白項活地龍一條,入藥內,候地龍滾三滾,取出地龍不用,但欲得地龍身上涎耳,無令帶藥出,少入無灰酒與乳汁相和,重湯內溫,作二三服。驚風入心,忡悸不止者,宜抱龍丸。
茯神散
治產後心神恍惚,言語失度,睡臥不安,如見鬼神。
茯神(一兩,去皮木) 人參 龍齒(研) 琥珀(研) 赤芍藥 黃耆 牛膝(各五錢) 桂心(五錢) 生地(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服。
調經散
治產後狂躁、昏悶、時見鬼神。
沒藥 琥珀(各另研細) 桂心(各一錢) 芍藥 當歸(各二錢半) 麝香(另研) 細辛(各五分)
上為末,每服五六分,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按右方挾寒者宜,挾熱者宜四物湯加柴胡,倍生地。
薛文齋曰:前證乃血虛,神不守舍,大端宜補元氣,仍參各證互用。
蓐勞
產後蓐勞者,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將養失所,而風冷客之,使人虛乏,勞倦,乍臥乍起,容顏憔悴,飲食不消,口乾頭昏,百節疼痛,有時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為蓐勞之候。薛立齋曰:前證當扶養正氣為主,用六君子湯加當歸。若脾肺氣虛,而咳嗽口乾,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頭暈加蔓荊子。若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湯加參、術。肝腎虛弱,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因脾血虛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倍白朮。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當補脾胃。飲食既進,精氣化生,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
白茯苓散
治蓐勞,因生產日淺,久坐多語,勤動用力,以致四肢疼痛,寒熱如瘧。
白茯苓(一兩) 當歸 川芎 桂心 白芍 黃耆 人參(各半兩) 熟地黃(一兩)
上㕮咀,以水二盞,入豬腎一雙,去筋皮切碎,姜三片,棗三枚,煎一盞,濾出清汁,入藥半兩,煎七分,去渣溫服。
黃耆煮散
治產後肌膚黃瘦,面無顏色,或壋寒壯熱,四肢痠痛,心煩頭痛。
鱉甲(醋炙) 黃耆 桂心 當歸 桑寄生 白茯苓 白芍 人參 熟地 麥冬 甘草(炙。各半兩) 牛膝(七錢)
上為細末,每服用豬石子一對,即睪丸去脂膜切破,先以水一盞,入姜三片,棗三枚,煎至七分,去石子薑棗,卻下藥五錢,更煎至四分,去渣,空心臨臥二服。渣並煎。
胡氏牡丹散
治產後虛羸,發熱自汗,欲變蓐勞,或血氣所搏,經候不調。
白芍藥 當歸 五加皮 地骨皮 人參(各半兩) 沒藥 桂心(各二錢) 牡丹皮(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酒各半盞,如不飲酒,只用水一盞,開元錢一枚,麻油蘸之,同煎七分去滓,通口服,煎不得攪,吃不得吹。
紫河車丸佳,豬腰子粥亦妙。
虛煩發熱
薛立齋曰:產後虛煩發熱,乃陽隨陰散,氣血俱虛。若惡寒發熱,煩躁,多渴,急用十全大補湯。若熱愈甚,急加桂附。若作渴,面赤,宜用當歸補血湯。若誤認為火證,投以涼劑,禍在反掌。
人參當歸湯
治產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則生內熱,心胸煩滿,呼吸短氣,頭痛,悶亂,晡時轉甚。
熟地 人參 當歸身 桂心 麥冬(各二錢) 白芍(炒,二錢半)
血熱者加生地二錢。
水二鍾,粳米一合,竹葉十片,煎至一鍾,溫服。
甘竹茹湯
治產後內虛,煩熱短氣。
甘竹茹(二錢) 人參 茯苓(各二錢) 甘草(二錢) 黃耆(七錢)
上水二鍾,煎八分,溫服。
竹葉湯
治產後短氣欲絕,心中煩悶。
新竹葉(切碎) 麥冬(去心) 小麥(各五兩) 甘草(一兩) 生薑(二兩) 大棗(十二枚)
上用水十碗,煮竹葉、小麥,至八碗去渣,納余藥,煮取三碗去渣,作三四次服,虛悸加人參二兩,少氣加糯米五合。
熟地黃湯
治產後虛渴不止,少氣,腳弱、眼眩、飲食無味。
熟地(酒蒸,焙,一錢半) 人參 麥冬(各二錢) 栝蔞根(二錢) 甘草(炙,五分)
上用水二盅、糯米一撮、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栝蔞根湯
療產後血虛發渴。
栝蔞根(四錢) 麥冬(五錢) 人參(三錢) 生地黃(三錢) 土瓜根(三錢) 甘草(二錢)
水二鍾,大棗三枚,煎八分溫服。
薛立齋曰:產後發渴,若出血過多,虛火上炎,用童子小便或四物湯加白朮、麥冬、丹皮。若胃氣虛而有熱,用竹葉歸耆湯。血脫髮熱,煩躁,用當歸補血湯。若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因吐瀉者,七味白朮散。
竹葉歸耆湯
治胃氣虛熱,口乾作渴。
人參 白朮(炒) 麥冬(各一錢) 黃耆(三錢) 竹葉(錢半) 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不拘時。
當歸補血湯
治肌膚燥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晝夜不息,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血虛證,誤服白虎湯必死。
當歸(三錢) 黃耆(一兩)
水煎服。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發寒熱,飲食少,腹脹。
柴胡 人參 甘草 半夏 陳皮 川芎 白芍(各等分)
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煎服。
小柴胡加生地黃湯
治產後往來寒熱。
柴胡(三錢) 黃芩(一錢半) 人參(七分) 半夏(八分) 大棗(三枚) 生地黃(一錢) 梔子(七分) 枳殼(六分)
水煎,食遠服。
汗出不止
產後虛煩不止者,由陰氣虛,陽無所附,陽氣獨發於外,故汗出也。陰氣虛弱不復,故汗出不止。因之遇風則變成痙。縱不成痙,亦虛乏短氣,身體柴瘦,唇口乾燥,久則經水短絕,由津液竭故也。薛立齋曰:前證屬血氣俱虛,急用十全大補湯。如不應,用參附、耆附等湯,若汗多亡陽發痙,尤當用前藥。
一產婦,略聞音響,其汗如水而昏憒,諸藥到口即嘔。余以為脾氣虛敗,用參附末為細丸,時含三五粒,隨液嚥下,乃漸加之,至錢許,卻服參附湯而痊。
一產婦,盜汗不止,遂至廢寐,神思疲甚,口乾引飲,余謂血虛有熱,用當歸補血湯以代茶,又以當歸六黃湯內芩連柏炒黑,倍人參五味子,二劑而愈。凡產後忽冒悶,汗出不識人,屬大虛,宜固元氣為主,其汗不止,必變柔痙。
麻黃根湯
治產後虛汗不止。
當歸 黃耆 麻黃根 牡蠣(煅成粉) 人參 粉草(各等分)
上水一盞,每服四錢,煎七分,溫服。
經效方
治汗出不止。
黃芩(一錢半) 白朮 牡蠣(煅) 茯苓 防風 麥冬 生地(各八分) 大棗(七枚)
上用水二鍾,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止汗散
治產後盜汗不止,一應,汗多者皆可服。
牡蠣(煅成粉) 小麥麩(炒黃,碾成粉)
上等分和勻,豬肉煮湯,調服二錢。
人參湯
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
人參 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以豬腰子一隻,去脂膜,切小片子,水三鍾,糯米半合,蔥白兩條,煮米熟,取清汁一盞,入藥二錢,煎至八分,溫服,不拘時。
當歸六黃湯
治虛熱盜汗不止,不應,加人參,白朮,不寐加酸棗仁。
當歸 熟地 黃耆(各二錢) 生地 黃柏(炒黑) 黃芩(炒黑) 黃連(炒黑。各一錢)
上水煎服。
參附湯
治陽氣虛寒,自汗惡寒,或手足逆冷,大便自利,或臍腹疼痛,呃逆不食,或汗多發痙。
人參(一兩) 附子(炮,五錢)
上作一服,薑棗煎,徐徐溫服。
耆附湯
治陽氣虛脫,惡寒自汗,或口噤痰湧,四肢逆冷,或吐瀉腹痛,飲食不入,一切虛寒等證。
黃耆(一兩) 附子(炮,五錢)
上水一大碗,薑棗煎服,如不應,倍加附子,方得全濟。
瀉痢
產後腸胃虛怯,寒邪易侵。若未滿月,飲冷當風,乘虛襲留於盲膜,散於腹脅,故腹痛作陣,或如錐刀所刺。流入大腸,水穀不化,洞泄腸鳴,或下赤白,胠脅䐜脹,急服調中湯立愈。若醫者以為積滯取之,禍不旋踵,謹之謹之。
薛立齋曰:產後瀉痢,或因飲食損傷脾土,或脾土虛不能消食,當審而治之。若米食所傷,用六君加穀芽;若麵食所傷,用六君子加麥芽;若肉食所傷,用六君加山楂、神麯。凡兼嘔吐者,加藿香;若兼吞酸或嘔吐,用前藥送越鞠丸;若肝木侮土,用六君子加紫胡、炮姜;若寒水侮土,用錢氏益黃散;久瀉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及四神丸;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若小便澀滯,肢體漸腫,或兼喘咳,用金匱腎氣丸。
的奇散
治產後余血滲入大腸。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
荊芥大者,四五穗,於盞內燒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少許,研湯,三呷調下。此藥雖微,能治大病。
香附芍藥湯
治產後痢疾。
當歸 川芎 芍藥 香附 陳皮 茯苓 白朮(各一錢) 砂仁(六分) 甘草(五分) 澤瀉(五分) 木香(三分)
上水煎服,腹疼者倍芍藥,加黃連八分。
香連丸
治一切泄痢神效。
黃連(淨,十二兩) 吳茱萸(去枝梗,十兩)
上二味用熱水拌和,入瓷器內,置熱湯燉一日。同炒至黃連紫黃色,去茱用連,為末。每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米飲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滾湯下。久痢中氣下陷者,用補中益氣湯。
調中湯
治產後虛寒洞泄。
高良薑 當歸 桂心 芍藥 川芎(各一兩) 附子 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瘧疾
凡產後瘧疾,多由虧血挾寒熱而作。大法宜柴胡四物湯調之。熱多者草果飲子,寒多者生熟飲子。薛立齋曰:產後瘧疾,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因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用六君加桔梗、蒼朮、藿香;如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飲食勞役,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湯;虛寒用六君加薑、桂;元氣脫陷、急加附子。大凡久瘧多屬元氣虛寒。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陰火下流,則寒熱交作;或吐瀉不食,腹痛,煩渴,發熱,譫語;或手足逆冷。雖見百證,當峻溫補,其病自退。若誤用清脾截瘧之類,多致不起,中氣傷而變證多矣。
草果飲子
治產後瘧疾,寒熱相半,或多熱者宜此。
半夏 赤茯苓 甘草(炙) 草果 川芎 陳皮 白芷(各二錢) 青皮 良薑 紫蘇(各二錢半) 乾薑(四錢)
上為粗末,分作四服,每用水一大碗、姜三片、棗三枚、煎七分,臨發日連進二服即愈。
生熟飲子
治產後瘧疾多寒者。
肉豆蔻 草果仁 厚朴(生,去粗皮) 半夏(制) 陳皮 甘草 大棗 生薑
上八味各等分,細剉一半,用濕紙裹煨,令香熟,去紙,與一半生者和勻,每服五錢,水一大碗,煎七分,食前一服,食後一服。
按瘧初起當用上兩法,不愈當用薛氏法。
霍亂
產後霍亂,氣血俱傷,臟腑虛損;或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致。陰陽不順,清濁相干,氣亂於腸胃之間,真邪相搏,冷熱不調,上吐下利,故曰霍亂也。經云:渴而飲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大段虛冷厥逆者加附子來復丹亦妙。
白朮散
治產後霍亂,吐利腹痛,煩渴,手足逆冷。
白朮 橘紅 麥冬(去心) 乾薑 人參(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一盞,姜三片,煎服。
溫中散
治產後霍亂、吐瀉不止。
人參 白朮 當歸(各一錢) 草豆蔻仁 乾薑(各八分) 厚朴(薑製,一錢二分)
水一盞,煎服。
若吐逆不受湯藥,用伏龍肝研細末三錢,米湯調。徐徐嚥下即受。
血崩
產後血崩,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薛立齋曰:若血滯小腹脹滿,用失笑散,方見血暈;血少小腹虛痞,芎藭湯;肝火血妄行,加味逍遙散;脾郁不能統血,加味歸脾湯;脾虛不攝血,補中益氣湯;厚味積熱,清胃散加槐花;風熱相搏,四君子加防風,枳殼。一產婦血崩,小腹脹疼,用順氣行血之劑,其崩如湧,四肢不收,惡寒、嘔吐、大便頻瀉。余用六君加炮黑乾薑四劑,稍愈,又以十全大補三十餘劑而痊。一產婦血崩,因怒血崩,其血如湧,仆地口噤、目斜、手足抽搐,此肝經血耗生風,余用六味丸料一劑,諸證悉退,但食少晡熱,佐以四君、柴胡、牡丹皮而愈。
芎藭湯
芎藭 當歸 白芍藥(各等分)
上大劑,濃煎,空心服。
白芍藥散
治產後崩中,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白芍 牡蠣 乾薑 熟地黃 桂心 黃耆 鹿角膠 烏賊骨 龍骨(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下。
阿膠丸
治產後崩中,下血不止,虛羸無力。
阿膠 赤石脂(各一兩半) 續斷 川芎 當歸 甘草 丹參(各一兩) 龍骨 鹿茸(酥炙) 烏魚骨 鱉甲(酥炙。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又方:治產後血崩不止。
香附子(童便浸、炒赤,二兩) 蓮蓬殼(五枚,燒存性)
上為末,米飲調下二錢。
浮腫
產後四肢浮腫者,敗血乘虛停積,循經流入四肢,留淫日深,不能復還,腐壞如水,故令面黃,四肢浮腫。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多用導水之藥,極能虛人,產後既虛,又以藥虛之,是謂虛虛,多致夭枉。丹溪曰:產後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少佐以蒼朮、茯苓使水自利。薛立齋曰:前證若寒水侮土,宜養脾肺,若氣虛浮腫,宜益脾胃,若水氣浮腫,宜補中氣,當參雜證本門。
白朮湯
治心腹堅大如盤,名曰氣分。
枳實(一兩半) 白朮(三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腹中軟即愈。
乾漆散
治產後遍身浮腫疼痛及產後血水諸證。
乾漆 大麥糵(等分)
上各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鋪一重麥糵,一重乾漆,填滿用鹽泥固濟,火煅通赤,放冷,研為細末,但是產後諸疾,熱酒調下二錢。
丹溪方
治產後浮腫,小便少、口渴、惡寒、無力、脈沉,此體虛而濕熱,宜補中導水行氣可也。
白朮(二兩半) 陳皮(一兩) 川芎(半兩) 木通(五錢) 茯苓(三錢)
上水煎,下與點丸二十五丸炒。按與點丸,用黃芩炒為末粥糊丸,亦名清金丸。
奪魂散
治產後虛腫喘促,利小便則愈。
生薑(三兩,取汁) 白麵(三兩) 大半夏(七枚)
上用生薑汁和麵,裹半夏為七餅子,煨焦熟為末,水調一盞,小便利為效。
加味八物湯
治產後遍身浮腫,氣急潮熱。
人參 白茯苓 熟地黃 小茴香(各三錢) 白朮 川芎 當歸 白芍 香附子(各五錢) 甘草 黃芩 柴胡(各一錢)
上剉分五服,每服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空心熱服。若腹痛加延胡索、枳殼、倍芍藥;嘔吐噁心加藿香、砂仁;咳嗽加五味子、款冬花。
加減濟生腎氣丸
治產後及一切脾胃虛損、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膨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證,其效如神。
白茯苓(二兩) 附子(半兩) 車前子 山茱萸 川牛膝 肉桂(去皮) 澤瀉 山藥 牡丹皮(各一兩) 懷地黃(四兩,酒拌蒸熟杵膏)
上為末,加蜜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下。
喘
產後下血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主,獨聚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陽絕陰,為難治。陳無擇曰:產後喘急固可畏,若是敗血上熏於肺,可用奪命丹,若榮血暴絕,宜大料芎藭湯亦可救。薛立齋曰:前證若脾肺虛寒,用補中益氣加炮薑、肉桂,若陽氣虛脫,更加附子,若瘀血入肺,急用二味參蘇飲。
一產婦喘促自汗,手足俱冷,常以手護臍腹,此陽氣虛脫,用參附湯,四劑而愈。
血竭散
治產後敗血衝心,胸滿上喘,命在須臾,宜服。
真血竭 沒藥
上等分研細,頻篩再研,取盡為度,每服二錢,用童便合好酒半大盞,煎一沸,溫調下,方產一服,上床良久再服,其惡血自循經下,免生百病。
云岐參蘇飲
治產後入血於肺,面黑髮喘欲死者。
人參(一兩,為末) 蘇木(二兩)
上用水二碗煮取蘇木一碗,去渣,調參末隨時加減服,神效。
旋覆花湯
治產後傷風寒,喘促咳嗽,痰涎壅盛,坐臥不寧。
旋覆花 赤芍藥 荊芥穗 半夏曲 前胡 甘草 茯苓 五味子 杏仁(去皮,麩炒) 麻黃(各等分,或芍藥、茯苓倍加亦妙)
每服四五錢,薑棗煎服,有汗者不宜。
五味子湯
治產後喘促脈伏而厥。
五味子(杵) 人參 杏仁(各二錢) 麥冬(去心) 陳皮(各一錢)
上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大補湯
治產後百日外,唇白氣促,面青浮腫有汗,乃大虛之證,急宜服此。
當歸 大川芎 大白朮 白芍藥 白茯苓(多) 人參(多) 黃耆(多) 五味子(少) 熟地黃 乾薑 甘草
上水二鍾,薑棗煎服。
大便閉
產後大便不通,由去血過多,大腸乾涸,或血虛火燥,以致秘澀,不可計其日期,及飲食數多,用藥通之潤之,必待腹滿覺脹,自欲去而不能者,乃結在直腸,宜用豬膽導之。若誤以為有熱,用苦寒之劑通之,反傷中焦元氣,或愈加難通,或通而瀉不能止,必成敗證。若屬血虛火燥,用加味逍遙散,氣血俱虛用八珍湯。一產婦大便不通七日矣,飲食如常,腹中如故,用八珍湯加桃仁、杏仁,至二十一日腹滿欲去,用豬膽汁潤之,先去幹糞數塊,後皆常糞而安。一產婦大便秘澀,諸藥不應。苦不可言,令飲人乳而愈,牛乳亦可,大小便不通者俱宜。陳無擇曰:產後不得利,利者百無一生,去血過多,臟燥,大便閉澀,宜用蔥涎調臘茶為丸,復以臘茶下之必通,大黃決不可用。
丹溪治產後秘結不通、膨滿氣急、坐臥俱難,用大麥糵炒黃為末,酒下一合,神效,又麻子、蘇子粥最為穩妥,用紫蘇子、火麻子二味各半合,洗淨研極細,用水再研,取汁一盞,分二次煮粥啜下,此粥不惟產後可服,大抵老人諸虛風秘,皆宜服之。有一媼年八十四,忽而腹痛、頭疼、噁心、不食,召醫數人,用補脾及清利頭目等,全不入食,此正是老人風秘,臟腑壅滯,聚於胸中,則腹脹噁心,上至於巔,則頭痛神不清,令作此粥,兩啜而氣泄,先下結糞,後漸得通利,不用藥而自愈矣。
桃花散
治產後氣滯血澀,大小便秘。
桃仁 葵子 滑石 檳榔(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蔥白湯調下。
小便閉
產後小便不通及淋瀝澀痛者,由氣虛挾熱,不可專用分利滲導之藥,重損真氣。膀胱虛熱用六味丸,若陰虛而陽無以化,用滋陰腎氣丸。蓋土生金,金生水,當滋化源也。
滑石散
療產後淋閉。
滑石(一兩二錢) 通草 車前子 葵子(各一兩)
上為末,熱水調服三錢。
張不愚方
療產後小便不通。
陳皮(一兩,去白為末)
上空心溫酒調下二錢,一服便通。
又方
杏仁十四枚去皮尖炒為末,和飲頓服,立通。
又方
用食鹽填臍中,可與臍平,卻用蔥白剝去粗皮十餘莖作一縛,切作一指厚安鹽上,大艾炷如蔥餅子大小,以火灸之,覺熱氣直入腹內,即時便通,神驗不可俱述。
產婦生理不順,致傷尿脬,遺尿無時。丹溪曰:嘗見收生者不謹,損破尿脬,因而淋漓遂成廢疾者。有徐氏婦得此,因思肌肉破傷在外者,既可補完,在內者,恐也可治,遂茲其脈虛甚,試與峻補。因以參耆為君,芎歸為臣,陳皮、茯苓為佐,以豬羊胞煮湯煎服,極飢時飲之,一月而安。蓋氣血驟長,其胞自完,恐稍緩亦難成功矣。
補脬飲
治產婦傷動脬破,終日不小便,但淋濕不幹。
黃絲絹(一尺,自然黃絲織成者) 白芨末 白牡丹 根皮(各一錢) 黃蠟(五錢)
用水三碗,煎至絹爛如餳,服之勿作聲,作聲無效。
子宮不收
婦人因產,努力太過,致陰下脫,若脫肛狀。陰下挺出,逼迫腫痛,舉重房勞,皆能發作,小便淋漓作苦,此由氣血虛弱,宜用十全大補湯;腫脹焮痛,肝經虛熱也,加味逍遙散;若因憂怒傷脾,加味歸脾湯;若因暴怒,肝火出血,用龍膽瀉肝湯。丹溪治一婦人,產子後陰戶中下一物如合包狀,有兩歧,其夫求治。丹溪以為子宮因氣血弱而下墜,遂用升麻、當歸、黃耆、人參、川芎大料二帖與之。半日後其夫復來曰:服一次後覺響一聲,視之已收入訖,但因經宿,於著席上,一片如掌大在席,妻在家哭泣,恐傷破不可復生。丹溪曰:此非腸胃,必脂膜也,肌肉破傷可復完,若氣血充盛,必可生滿,遂用四物湯加人參,服一百帖,三年後生子。
當歸散
治陰下脫。
當歸 黃耆(各二兩) 芍藥(一兩) 蝟皮(燒存性,半兩) 牡蠣(煅,二兩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米湯任調下,忌登高舉重。
硫黃散
治產後陰脫。
硫黃 烏賊魚骨(各半兩) 五味子(二錢半)
上為末,摻患處。
硫黃湯
治產勞玉門不閉。
硫黃(四兩) 吳茱萸 菟絲子(各半兩) 蛇床子(一兩)
上每服五六錢,水一碗,煎數沸去滓,洗玉門,日再洗,效。
五倍子湯
治產後陰挺出腫痛。
五倍子 蛇床子 荊芥 枳殼
上各五錢煎湯,溫洗之。
熨法
治陰挺及產後陰疼。
蛇床子炒,乘熱布裹熨患處。
浸法
石灰二升炒極熱,湯二升投灰中,澄清去灰,溫坐水中,以浸玉門,斯須乎復如故。
乳汁不通
婦人之乳,資於衝脈,若初產而無乳者宜通之。若累經產而無乳者,亡津液故也,須服滋益之藥。若雖有乳,卻不甚多者,服通經之藥以動之,仍以羹臛引之,並宜壯脾胃為主。
漏蘆散
治產婦氣脈壅塞,乳汁不行及經絡凝滯,乳中脹痛,或作癰腫,服之自然內消。
漏蘆(二兩半) 蛇蛻(十條,炙) 栝蔞(十枚,急火燒焦存性)
上為末,溫酒調下二、三錢,無時服,藥後即以豬蹄羹投之。
湧泉散
治乳無汁,亦治乳結癰腫。
穿山甲(洗淨,一兩,灰炒燥)
上為細末,酒調服二錢。
玉露散
治乳脈不行,身體壯熱,頭目暈眩。
川芎 桔梗 白芷(各二錢) 芍藥 當歸(各一錢半) 人參 白茯苓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兩鍾煎至一鍾。
羅氏湧泉散
治婦人乳汁因氣不行。
瞿麥穗 麥門冬 龍骨 穿山甲(炮黃) 王不留行(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後吃豬蹄羹少半鍾,仍用木梳於左右乳上,各梳三十餘梳。
治乳癰未破即散,已結即潰,極痛即止,所謂吹乳者,因小兒吹乳變成,如未產乳腫為內吹,並皆治之。
陳皮(去白曬乾,麵炒黃為末) 麝香(二分)
研,酒調下。
凡乳汁不宜積蓄,惡汁不去,即結為膿。又乳汁不宜灑地,蟻食之令人無乳。宜灑東壁牆為佳。
治乳腫將次結成癰方:
用馬溺塗之,數次即愈。
治產後乳結脹不消,令敗乳自退方:
栝蔞(一個,半生半炒) 大粉草(一寸,半生半炙) 生薑(一塊,半生半煨)
上同剉,用酒一碗,煮取一盞,去滓服之,覺痛一會不可忍,即搜去敗乳,臨臥再一服,以患乳著床側臥,令其藥行故也。
又方
治婦人氣血方盛,或無兒飲,脹痛,壋寒發熱。用麥芽二、三兩炒熟水煎服,立消,其耗散血氣如此,脾胃虛弱,飲食不消,猶多用之何耶。
半產
妊娠日月未足,胎氣未全而產者,謂之半產。蓋由妊婦衝任氣虛,不能滋養於胎,胎氣不固,或顛撲閃墜,致氣血損動,或因熱病溫瘧之類,皆令半產,不可輕視,將養十倍於正產也。薛立齋曰:小產重於大產,蓋大產如慄熟自脫,小產如生採,破其皮殼,斷其根蒂也。但人輕忽致死者多,治法宜補臟氣,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產,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止之;若產而血不止,人參黃耆湯補之;產而心腹痛,當歸川芎湯主之;胎氣弱而小產者,八珍湯固之;若出血過多而發熱者,聖愈湯;汗出不止急用獨參湯;發熱煩躁,大渴面赤,脈洪大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子湯加姜附。丹溪曰:氣血虛損,不足榮養,其胎自墜,推原其本,皆因於熱火能消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謂風冷傷於子臟而墜,此未得病情者也。予見賈氏婦,但有孕三月左右必墜,診其脈左手大而無力,重取則澀,知其血少也,以其妙年,只補中氣,使血自榮,時正夏初,教以濃煎白朮湯,下黃芩末一錢,服三、四十帖,遂得保全。一婦年三十餘歲,有胎必墜,察其性急多怒,色黑氣實,此相火大盛,不能生氣,反食氣傷精故也,因令用黃芩、白朮、當歸、甘草,自二月用起,三月盡止,後生一子。
濟生芎歸補中湯
治懷孕血氣虛弱,不能衛養,以致半產,服此可保安全。凡懷孕數月即墜,不治久則不孕。
芎藭 五味子 阿膠(蛤粉炒,各一錢) 黃耆(蜜炙) 當歸(酒浸) 白芍藥 白朮(各一錢半) 人參(七分) 杜仲(去粗皮,炒去絲,一錢) 木香 甘草(各五分)
一方加乾薑八分,有火者去之。上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阿膠湯
治數墜胎,小腹療痛不可忍。
阿膠(炒成珠) 熟乾地黃(焙) 艾葉(微炒) 川芎 當歸(焙) 杜仲(去粗皮,炙。各一錢半) 甘草(炙八分)
上用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大抵治法,宜審某月屬某經,育養而治之。
人參黃耆湯
治生產氣虛,血下不止。
人參 黃耆(炙) 當歸 白朮(炒) 白芍(炒) 艾葉(各一錢) 阿膠(炒,二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龍骨散
治損娠下血不止。
龍骨 當歸 地黃(各五錢) 艾葉(三錢) 地榆 阿膠(炒) 芍藥 乾薑(各四錢) 蒲黃(三錢) 牛角腮(炙焦,六錢)
上共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米飲調下。
千金療落胎下血不止方:
生地黃汁一小盞,調代赭石末一錢,日三服。
又方
治下血不止腹痛。
阿膠(一兩炒) 艾葉(半兩)
水一大盞,煎六分去滓,空心服。
又方
治下血不止疼痛,亦治小便不禁。
家雞翎(燒灰細研,溫酒調下二錢,少頃再服,以效為度。)
紅蘭花散
治墜胎後血不出,奔心悶絕不識人。
紅蘭(微炒過) 男子發(燒存性) 京墨(燒紅) 血竭(研) 蒲黃(隔紙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童便小半盞調二錢,服之立效。
鹿角散
治墜胎下血不盡,煩滿狂悶,時發寒熱。
鹿角屑(一兩,炒為末。)
上用水一大碗,煎豉一合,取汁六分,分三服,調鹿角屑二錢,日三服。
當歸湯
治墜胎胎衣不出。
當歸(炒) 牛膝(酒浸焙。各一錢半) 木通(一錢半) 滑石(研,二錢) 冬葵子(炒,二錢) 瞿麥穗(一錢)
水一大鐘,煎七分溫服,未下再服。
又方
以水噀其面,加醋少許,神驗。
當歸川芎湯
治小產心腹痛或發熱惡寒。
當歸 川芎 熟地黃 白芍藥(炒) 紅花 香附 青皮 玄胡索(炒) 澤蘭 牡丹皮 桃仁(各等分)
上水煎,入童便、酒各小盅,溫服。
若以手按腹愈痛,此瘀血為患,宜此藥或失笑散(方見血暈);若按之不痛,此是血虛,宜四物參苓白朮;若痛而作嘔,此是胃虛,宜六君子湯。
當歸補血湯(方見虛煩發熱)。
聖愈湯
治小產後血虛心煩,睡臥不寧,或五心煩熱。
熟地黃(酒蒸半日) 生地黃(酒浸) 川芎 人參(各一錢) 當歸(酒浸) 黃耆(炙。各八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