癧科全書
侯序
醫之為任重矣,天下之業醫者多矣。善醫者,固藥到回春,如響斯應,有回生起死之功。不善醫者,往往操庸劣手段以嘗試,而卒以殺人。間有一二醫者,得一最靈驗之奇方,則秘而不肯示人,藉口以方傳不效。其實持金錢主義,藉是方以博取人財。惟吾鄉柘軒梁先生,人本儒素,術妙岐黃,金匱玉函,悉心研究,凡遇內外奇難諸症,靡不應手奏效。而於瘰癧一科,尤為獨具手眼,具徵心得。夫癧分三十六症,雖內傷外感,原因不一。類皆由於質體痿弱,血液乾枯,陰虧火鑠,氣滯痰凝,其毒久伏於臟腑。而一旦發於肢體,根深蒂固,牢不可拔。中醫多用吊丹,西醫多用剖割,徙欲以霸術取速效。卒之愈吊而毒終不散,愈割而癧總叢生。駸駸然,臟腑內蝕,肢體外潰,遂致十癧而終不得一生。是非死於症,實死於醫耳。先生於是症,則神乎其技,外治則頻以藥點之,化朽腐為神奇,具見手法之高;內治則審其寒熱虛實以施治,取其潛消默化於無形,尤徵心法之妙。今復將其治癧全科,先論症,後列方,源源本本,朗若列眉。俾天下後世之業醫者,知所則效。而天下後世之患癧者,亦得所生全。蓋先生久以醫術名中外,初則駐上海,駐香港,繼則遊歷南洋十餘島。今則寄跡鮀江,微特雪晨雨夜,暑日炎天,有請則輒應,從不過取人錢物。且每日必限數點鐘,以盡贈醫義務。論者謂先生造福於人者大,而天之錫福於先生者亦宏。春回壽寓,種布福田。先生哲嗣銳元,以十二齡之童子,果見賞於名公。現入京師高等學堂肄業,試輒高列前茅,他日學成,為國家用,將大有造於天下。是則父為良醫,子為良相,利濟同功,食報正未有艾也。噫、先生絞腦汁費心血而成是書,先生濟世之心苦矣。適遇敝族蘭汀,由暹回國,慨然擔任付梓以傳世,先生濟世之心慰矣,先生濟世之功亦不朽矣。用是不揣譾陋,聊弁數言,以為世之業醫贈醫,兼有秘方者勸,是為序。
宣統二年春月古梅侯家驥序於品梅小築
張序
凡病必有治病之方,而知其方者,往往秘而不傳。動曰:傳則方不靈驗,果如所言,則古人傳世之方書,其皆不靈驗矣乎?嗚呼!存射利之心,忍令天下後世之人,抱病而枉死者,弗可勝計良堪悲痛!吾州梁柘軒先生,夙有不為良相必為良醫之志,凡內外各科醫道,莫不悉心研究,而治癧尤為所長。夫癧危症也,有二十四症,三十六症之名,而大抵由陰虛火盛,挾風痰而成此毒核。其病源久伏於臟腑,根深蒂固,非內外兼治不為功。時醫不得其治之之方,爰有十癧九死之說。先生考求有素,於外治得其獨一無二之點藥法,內治則以辨寒熱虛實。握其大綱,藥到回春,百試百驗,固已中外揚名矣。人本寒儒,而心存濟世,到處行醫。每日必有數點鐘為贈醫之時其胞與為懷,於此可見。今復將其治癧之方法,和盤托出,付諸手民,為天下後世之患癧症者,廣開生路。此其種福恩田,釀功德水,實大而遠。懿哉,此舉尤足風世矣。吾聞之,積善必有餘慶。今先生之哲嗣童年飽學,名動公卿,招入京師學堂肄業,試輒領其前鋒。他日學貫中西,蔚為國器,意中事耳。論者謂此為先生仁心壽世之報,其信然也。然則利人即以利己,其利益莫大乎是?合併志之,以為業醫者勸,倘天下業醫之人,概如先生以利濟為心。凡有秘方,悉為傳世,俾天下後世,同登仁壽,無復有抱病而枉死者,夫非生民之幸福乎哉,夫非生民之幸福乎哉。
宣統元年夏月嘉應張衡皋序於鮀江八屬會館
自序
千古文人之筆,最懼雷同,獨醫學則最患不能雷同耳。未有患是症不用是方,而能療是疾者。歷觀諸名家醫書,多是各立一說,殊少定見,其於花柳頸癧,尤茫無善法。即西醫亦然,總不出強硬手段。中材以上之人,閱是書尚可活人。中材以下之人,閱是書非第不能活人,甚且誤人多多不少矣。噫!醫之道最微,微則不能不深究;醫之方最廣,廣則不能不小心。差之毫釐,失於千里。孟子云:木之不可不慎,此之謂也。故凡業醫者,不特難以議目前,實則最難辨善後。今人於外科一門,多行霸道,不顧人命,取求近功,離醫之道,益云遠矣。僕之醫則不然,專以王道為事。如頸癧也,人多用剖割,或用丹出核,僕則專用潛消,奏效雖久,不特形質無損,更可永保無虞。如花柳也,人多用吊丹,或大攻大瀉,僕則專用內解,成功又速,不特元氣無傷,且無下漏癱瘓牙際湧血之慮。至於內科等症,精微奧蘊,言不勝言,要皆以善後為本務也。所以僕於花柳頸癧兩門,尤為細心研究,十餘年來,盡得其中奧旨。歷治多人,發無不中。久欲刊行於世,利濟後人,無奈力恆不逮,輒為中止。嗟乎,千古成事之難,類多如是。惟念僕自業醫數十年,皆以方便為事。凡人之相延者,從無貧富之歧視,雖風雨必往,星夜必往,即嚴寒地凍,酷暑炎天,亦無不往。且旦日雖無粒米之炊,亦從未嘗苛取病家分文,此則僕之所可深自信者也。以為持是心,而行僕之醫道,久而必揚,所以在外洋歷經數十島嶼。凡遇此症,莫不應效如神,愈人何止千數,從無或誤一人。越至丁未在星嘉坡旅次,果得 欽憲楊侍郎士琦,及左總領事秉隆先後品題,獎給匾額。時長男銳元,十有三齡,在星洲養正學堂,並得蒙楊侍郎嘉其童稚篤志好學,加恩特色栽培,親提北上,送往順天高等學堂讀書。今年僕在汕頭,復蒙馮警長駿委派汕頭檢查驗病所之職,併兼得同濟延壽兩醫院之聘,其于贈醫施藥之念,益遂初心。嗟乎,為善之願,豈可忘哉。乃者侯君蘭汀過汕,適僕之所編癧科書告成,見而大悅,慨然出資,為僕刊板,更得侯孝廉家驥。張孝廉衡皋合為更正,即將是編先行布告同人。其中絲毫無隱,願以後普天之下。五洲萬國,書史同文,得是書而全是症者,皆暹邏鉅商侯君之所賜,亦侯孝廉張孝廉與僕之所大願也。謹志數言,以為天下之有秘方者勸,亦為天下之富有一方者勸焉。時
宣統元年仲秋之月古梅梁希曾柘軒氏自序於鮀江之檢查驗病所
辨癧症之原理
癧之成症,古人原分有十二經絡,或二十四節,或三十六症等治。此皆醫家各命名義,實不必拘泥其名。要之千種癧症,總不外乎熱痰寒痰,實症虛症而已。其部位原無定體,隨其氣之所阻,血之所凝而成。能辨其寒痰熱痰,實症虛症,則無訛矣。
癧之成症,其結核最堅最實,因其積染鬱結至深至遠而成故也。所以治之者,動輒屢月經年,乃能奏效。大凡內外各症,其發之易者,治亦易發之難者,治亦難。願患癧症者,毋以其醫治之時日久遠,即輕信人言。或任庸醫,用丹吊核。或任西醫,用刀剖割。不知愈吊愈多,愈割愈眾,竟至纏綿層疊。環頸破爛,腥穢不堪,命在須臾,皆是自誤。
癧之成症,其核之生,如竹根焉,如草根焉,非他癥結核者之所可比。故其發也,忽左忽右,忽東忽西,忽上忽下,忽前忽後,全無定體。甚至或發連腋下,或發連胸前,或兩手臂等處。種種怪象,實難盡言。時醫不識,則多用吊丹,西醫不明,則專用剖割,以為其核為我取去,豈有不善之理。不知此才取出,彼核又生,纏綿不休,多致環頸皆是,坐而待斃而已,慘何言哉?(希曾)之醫治癧症,則以潛消為主,隨起隨去,隨點隨干,務絕其根蒂,使他不得再蔓延而生。論其藥,亦最淡無味。論其價,亦最賤不貴。無論貧富,皆易施治。誠千古五大洲無過之至寶也。
癧之成症,總不外熱痰寒痰兩者。患熱痰者居其六,患寒痰者居其二,其餘如花柳風火併挾他症,而生者,亦有二焉。全在審症分明,其治自易。
癧之成症,原與癆瘵相表裡者也,同一陰火也,痰也。其痰其火,行之臟腑,初則咳嗽吐血,隨成癆瘵。行之經絡,則為瘰癧。有由先天而來者,有由後天而來者。先天之損由胎,故其發多在童年幼稚。後天之損由人,故其發雖年至五十六十,猶不免焉。是故善治者,只理其肝脾腎三經之陰火而已。
癧之成症,多由肝氣鬱結,或暴怒而成。故其發多在兩耳之下,頸之左右。凡患癧症者,最宜戒惱怒,並戒燥火生痰之味,藏養肝氣,勿使其動。動則其癧雖功在垂成之際,必致反劇,驟然腫脹異常,不得怨望醫師之藥力無功。患是症者,切宜戒之,即房勞亦所當戒,否則治亦無濟。
癧之成症,虛實寒熱,須辨分明。何謂熱症實症,望其舌苔黃,唇色紅,顏面有火氣。切其脈,浮中沉三部俱堅實有力,且其人雄偉異常,全無虛寒體態,則知其症之是由熱痰而起者。何謂虛症寒症?望其舌苔白,唇色淡,顏面無血色。切其脈,浮中沉三部俱沉遲無力,且其懶弱無比,語言坐臥,俱無精神,則知其症是由寒痰而起者。
癧之成症,除風火癧一症之外,無論初發久發,多不癢不痛。所以人多為其所誤,以為不甚關切,每致忽治。及至疊出無窮,或致潰爛,始恍然悔悟,已禍不堪言矣。願患是症者,早為調治,免貽後患。
癧之成症,最忌夜不早眠。不早眠,則必致陰火暴發。其他勞神各事之忌,無須言矣。
癧之成症,查古人所立方書,尚茫無善法,多致斃命。其他剖割吊丹等法,則益不堪言矣。故諺云:十癧九死,其信然矣。(希曾)自傳受此外治之方,再為參考內治之法,細心研究,百試不差。經(希曾)親自醫治者,可云十癧十生,縱有不治者,皆彼之自誤耳。噫!(希曾)今年四十有八矣,恐一旦棄世,此法失傳,千載下猶有憾焉。茲敬將所傳秘術,全盤托出,更將(希曾)數十年來,自己親臨各症,測准治法,並如何用藥,一一筆之於書,使後人照此醫治,斷無失誤矣。
癧之成症,實變化無窮。有可十天八天告愈者,有可二三十天告愈者,有三五閱月而告愈者,有久至期年而告愈者,總在其人之善為調養。深信(希曾)此法醫治,斷無不瘳之理。不然,縱醫治至三十年,亦無濟也。
癧之成症,內外兩科相較,此最難治。(希曾)所列宜食品內,有粉藤根、長藤胡練根兩味,和瘦豬肉服食者,此乃治氣血兩種癧症之聖藥。雖然,彼不深信者,斷不可輕易給癧家食之,何也?蓋服此兩種藥根後,必多服按症各丸藥,以固其元氣,庶不致傷損臟腑。若不多服丸藥,將來恐有吐血之病,反為不美。患癧者須知之,治癧者須慎之。(希曾)恐後人不慎,專用此藥根,誤人性命,故特摘出。醫之為術,可不慎歟。(附:長藤胡練,根說長藤胡練其葉一與練樹無異,惟彼則藤生的有紅白二種,其功用皆同,能開花結子,其花與燈籠草相似,凡人患惡核驟然紅腫者,取此藤連葉搗加赤糖少許,貼之奇效,並可貼對口瘡。)
辨癧症之證治
(一)氣癧 初起僅二三核,形同檳榔,以指揉之,環轉如丸,愈起愈多,此名氣癧。當用疏氣消核丸,外治照下列點藥法點之。如其人兼有實熱,亦不妨酌加芩、連等味,然必須脈症相對,方為投之無害。
疏氣消核丸
夏枯草(二兩) 桔梗(一兩) 柴胡(五錢) 廣陳皮(五錢) 半夏(八錢) 元參(四兩) 煅牡蠣 煅龍骨 天花粉 茯苓(各一兩五錢) 白芥子 山慈菇(各一兩) 生甘草(五錢)
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切勿火焙。早晚飯後淡鹽湯送下三錢,加減作湯劑亦可。
(二)血癧 初起僅一二核,形同伏杯,任指揉之,不搖不動,此名血癧。日久失治,雖未見增加粒數,亦必漸次加大。再為失治,必日國增矣。當用調血化核丸,或用溪黃五錢,和瘦豬肉四兩,水三大碗,煲二點鐘,煲至半碗,停凍。食時再煲熱,去溪黃,將肉並湯,飯後溫食。或三日,或五日,然後再煲食,不妨多食。外治照下點癧法治之。
調血化核丸
當歸 冬葵子 老熟地(各二兩) 阿膠 白芍 茯苓(各一兩半) 杭菊花 淡海藻 昆布 煅龍骨 煅牡蠣 山慈菇(各一兩) 柴胡(四錢) 白芥子(八錢)
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勿用火焙,服法同前。臨時加減,水煎亦可。
(三)陰火癧 凡頸際夾起,大如卵形,堅硬異常。或一邊,或兩邊,或帶小核數粒,此乃寒痰凝結而成,名曰陰火癧。必其人體質羸弱,或後天虧損所致。當以溫補肝腎固脾為主,如加減六味地黃丸之類。再審其或唇舌常白,面色痿黃,並其脈沉遲無力,必兼用附、桂,乃克奏功。外治概如後點法治之。
加減六味地黃丸
熟地(四兩) 茯苓 枸杞子(鹽水炒) 萸肉(各一兩半) 澤瀉 丹皮(各八錢) 炙甘草 青皮(鹽水炒,各五錢) 半夏(八錢) 煅龍骨 煅牡蠣 炒杜仲 白芥子(各一兩)
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切勿火焙,服法如前。加減作湯劑亦可。
(四)無名癧 亦有驟然紅腫,非色欲所致,即餐膳不謹。此無定名,隨症皆可致此。急用消腫湯,外治用下點法。如其人素本虛寒,仍當於虛寒症中參酌消息用之,不可拘泥。如腫退後,仍照原症治法治之。
消腫湯
夏枯草 元參 花粉(各三錢) 山慈菇 煅牡蠣 海藻 昆布 桔梗(各二錢) 生甘草 白芥子(各一錢)
上藥清水煎服,食後服之。
(五)老鼠癧 凡層疊無窮者,名曰瘰癧,俗名老鼠癧。無論已潰未潰,俱隨起隨治,均照下點法隨核點之。未收口者,並貼以拔毒膏,隨其人虛實寒熱而治之。如熱之挾咳嗽者,即於貝母栝蔞散,或紫菀散內酌加元參、煅牡蠣等消息用之。如挾虛寒咳嗽者,則於二陳湯內隨其症之或陰或陽,酌加四物、四君加減消息用之。各湯劑為丸亦可。
貝母栝蔞散
川貝母(二錢) 杜膽星 焦山梔 黃芩 橘紅(各半錢)
清水煎服。
紫菀散
北沙參 阿膠 茯苓(各三錢) 紫菀 川貝母 桔梗(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五味子(廿一粒)
四物湯
大熟地(四錢) 白芍 當歸(各三錢) 川芎(一錢半)
四君子湯
黨參(二錢半)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二陳湯
半夏 茯苓(各二錢) 廣皮(錢半) 炙甘草(一錢)
(六)童子癧 自襁褓而至成童,旋起旋消,或凝結久而不化,或時大時小,此多由先天虛損所致,或在其母腹內,因飲食不謹而來,此名童子癧,又名乳癧。其在三歲以內者,不能施以點核之功。如審其果系熱痰,惟用蕌頭搗鹽貼之,或黃花墨菜、白花墨菜,或燈籠草,或野菊花,或甜菜子取根葉,和赤糖少許搗貼。或用蒼朮三黃散,用白酒開塗。內則服黃花墨菜、白花墨菜,和赤糖少許,時時煎咽之。或百合,或花粉,時堡瘦豬肉食之,均宜臨症消息用之。如審其果系寒痰,外則用消腫散。或五將軍散,調白燒酒敷之。其在三歲以上者,則於各條內參酌用之可也。
消腫散
此方可治一切紅腫,並可治天蛇頭等症。
生南星 生半夏 生草烏 凋竹 細辛(各五錢) 重樓(一兩) 生甘草(三錢)
共研細末,燒酒調敷。
蒼朮三黃散
蒼朮 黃芩 黃柏 大黃 生南星(各五錢) 豬脂粉(少許用豬前蹄骨煅存性研粉用)
共研末,燒酒調敷。
此方能治一切淫毒。已破口者,用淨油調。
五將軍散
生半夏(一撮連根葉共生搗爛) 生蚌(三四隻如無蚌肉或蜃肉螺肉之屬均可) 丁香(少許) 粗鹽(少許) 飯粒(少許)
同搗敷。此方能治一切痰核惡毒等症。
(七)催命癧 無論因何而起,誤被醫師用丹吊核,或因誤被西醫用刀剖核,以致纏綿不休,時而收口,時而破口。環頸皆是,此名催命癧。目見世人被這兩種醫生誤死者,恆不乏人。此症最為危險,分內外法治之,內治必審其人果屬熱者,則投以清熱化痰之品;若兼咳嗽者,並理咳嗽;兼血症者,並理血症;兼花柳者,則並解毒;若其人近陽虛者,則於化痰消核之內,重用四君;若近陰虛者,則於化痰消核之內,重用四物;虛寒甚者,則並用附、桂。要皆於前後各症門中消息用之,不拘執,各湯劑為丸亦可。外治則與上同,用藥粉調酒。周圍點之,其舊痂之大者,並其核之大者,無論痂內核內,俱並點之,即點其舊痂至爛亦不妨,使他亞核潛消,即穢濁之水,亦可隨舊痂之口,隨點隨爛,隨爛隨干,自易收口。倘有穢濁墜下,勢欲腫脹,可將其點核之藥渣點上,立即破口,隨腫隨破,以抽乾穢濁之水為止。此等穢濁,核不成核,膿不成膿,水不成水,不能潛消,不能拔毒,不能解化,只得用此隨腫隨破之法,抽乾其水,方能奏效,否則無濟。
(八)絕命癧 或挾吐血而來者,或因患癧而至吐血者,俱名絕命癧,最為難治。又兼吐血,則經絡臟腑,內外俱傷,焉得不死。其因寒症吐血而患癧者,多是五臟虛損,須大補氣血,靜養二三年,或有生理。內治則服補元消核丸,切禁黃耆,蓋黃耆提氣故也。其因熱症吐血而患癧者,多是飲食不禁,或暴怒所致,內治則加減四生丸,或加減生地黃湯,或加減犀角地黃湯,或加減六味地黃丸。凡湯劑為丸亦可,隨症選用。外治同上。如吐血不止,可用生蓮藕搗汁服之,或正安南桂亦可。
補元消核丸
當歸 枸杞 白朮 炒棗仁 鹿角膠(各二兩) 山藥 茯神 熟地 煅龍骨 半夏 炒杜仲(各一兩)
上藥研末,將鹿膠化烊,加煉蜜為丸,服法同前。
加減四生丸
鮮生地(五錢) 生荷葉 生艾葉 生側柏葉(各三錢) 真鬱金(錢半)
清水煎服。
加減生地黃湯
鮮生地(五錢) 麥冬 白芍 丹參(各三錢) 元參 懷牛膝 荷葉(各二錢) 粉丹皮 焦山梔 真鬱金 參三七(各錢半) 煅牡蠣 煅龍骨(各一錢)
清水煎,服法同前。
犀角地黃湯
黑犀角(二錢磨汁) 鮮生地(四錢) 生白芍(五錢) 百合(三錢) 麥冬(去心) 花粉 煅牡蠣 煅龍骨(各二錢) 粉丹皮(錢半)
清水煎,服法同前。
加減六味地黃丸方(見上陰火癧內)
(九)風火癧 初起或在兩耳之下,或環頸皆是,或單在左耳之下,或單在右耳之下。無論核之多少,色帶紅光,即有欲破之勢,或作痛,或不作痛,或寒熱交作,此多由外感而來,名曰風火癧。失治則潰爛異常,須內外分治。外則用燈籠草,或黃花墨菜、白花墨菜,和赤糖少許,取葉搗爛頻敷,隨將其根連枝和赤糖煎服。未潰者,或用蒼朮三黃散,白燒酒調塗;已潰者,用地棉根葉和赤糖生搗敷上,拔去膿穢,貼收口膏,三五日即愈。內則服活絡疏肝散,如陽虛潮熱,則服加減五味異功散;陰虛潮熱,則服加減蒿皮四物湯。
活絡疏肝散
柴胡 牛蒡子 淮七 青皮 防風(各錢半) 花粉 土茯苓(各三錢) 山慈菇 葛根 夏枯草(各二錢) 生甘草(一錢)
審有實熱,酌加芩、連。
五味異功散
黨參(三錢)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 廣皮(各一錢)
有潮熱者,酌加丹皮、骨皮等味。
蒿皮四物湯
生地 白芍(各三錢) 北沙參 炙鱉甲(各二錢) 全當歸(錢半)
清水煎服。
蒼朮三黃散方(見上童子癧內)
(十)真元虛損癧 凡環頸破爛,臭穢不堪,久不收口,愈發愈眾,此乃根本虛極,氣血兩虧之症,名真元虛損癧。外治則如下點法,並貼拔毒生肌膏。或用羊屎丸,並搽羊屎散。內服補天大造丸,或加減十全大補丸。
羊屎丸
用山羊屎一斤,焙研,蜜丸,服法如前。綿羊屎不可用。
羊屎散
用山羊屎四兩,焙研,淨菜油調搽。
加減補天大造丸
黨參 白朮 山藥 茯苓 枸杞(各一兩半) 當歸(二兩) 炒棗仁(八錢) 熟地(二兩) 龜膠 鹿角膠 煅龍骨 煅牡蠣(各一兩) 川附子(五錢) 炙甘草(三錢) 安南桂(二錢)
上研末,蜜丸,不用火焙,服法如前。
加減十全大補丸
熟地 白芍 白朮 黨參 當歸(各二兩) 茯苓(一兩半) 川芎(八錢) 川附子(五錢) 安南桂(二錢) 炙甘草(三錢) 煅龍骨 煅牡蠣(各一兩)
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切勿火焙,服如前法。
(十一)傷肝癧 其在婦人,或因姑媳不和,或因夫婦不睦,或因子女不遂,或寡而無耦,憂鬱內傷。初則或經水不調,久而或致閉而不通,陰火上炎,皆能生癧,凝結不消,此名傷肝癧。百病叢生,極為難治,外治同上。
內服加減逍遙散,兼服加減八珍丸,或加減調經飲,或加減歸脾湯,隨其人消息用之。
加減逍遙散
柴胡 丹皮 焦梔子 煅牡蠣 廣皮(各錢半) 茯苓 白芍(各三錢) 白朮 當歸 半夏 白芥子(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薄荷葉(三分沖)
加減八珍丸
熟地 黨參 白朮 白芍(各二兩) 當歸(一兩半) 茯苓 煅牡蠣(各一兩) 山藥(一兩半) 半夏 川芎(各八錢) 炙甘草 廣皮(各五錢)
虛寒者,加附、桂。
加減調經飲
當歸 生香附(各三錢) 川牛膝 山楂 茯苓 白芥子 半夏(各二錢) 青皮(半錢) 白果(二十粒)
加減歸脾湯
黨參 白朮 炒棗仁 半夏 煅龍骨 煅牡蠣 龍眼肉(各二錢) 當歸 白芍(各三錢) 遠志 廣皮(各錢半) 炙甘草(一錢)
清水煎服。
倘經閉氣塞,用丹參一味約五錢,常服奇效。或王不留行子均妙,或用少腹逐瘀湯。
少腹逐瘀湯
當歸 蒲黃(各三錢) 沒藥 赤芍 炒五靈脂(各二錢) 延胡 川芎 官桂(各一錢) 炒乾姜(一分) 炒小茴(七分)
清水煎服。
(十二)頭風癧 凡挾頭風而來者,名頭風癧,多因肝氣鬱結而成。此症男子少患,女子居多。無論發在何處,外治同上,內服解鬱化痰丸,兼服逍遙散。
解鬱化痰丸
夏枯草 白芍(各三錢) 白芷 羌活 秦艽 茯苓 半夏 葛根 煅牡蠣 杭白菊(各二錢) 天麻(錢半)
上研末,為丸。服法同前,作湯劑亦可。
加減逍遙散方(見上傷肝癧內)
(十三)傷肺癧 凡因咳嗽日久而來者,名傷肺癧。其症有二,一由外感,一由內傷。由外感而成者,或加減黃芩知母湯,或加減甘桔湯,隨症輕重,斟酌選用。由此症多挾氣膈損傷,隨症酌用治傷各味。外治同上。
加減黃芩知母湯
黃芩 知母 杏仁 焦山梔 川貝母 桔梗 煅牡蠣(各二錢) 生桑皮 元參 天花粉(各三錢) 鬱金(錢半) 生甘草(一錢)
如挾初感風寒,酌加荊芥、防風。
加減甘桔湯
生甘草(一錢) 桔梗 川貝母 旋覆花 百部 茯苓(各二錢) 鬱金(錢半) 白前(錢半)
如挾初感風寒,酌加荊芥、防風。
加減左歸飲
熟地 萸肉 枸杞 茯苓 廣皮(各三錢) 山藥 半夏(各二錢) 三七 炙甘草(各一錢) 鬱金(錢半)
清水煎服。
加減右歸飲
熟地 山藥 枸杞 炒杜仲(各三錢) 半夏 白芨(各二錢) 鬱金(錢半) 三七 廣皮(各一錢) 炙甘草(一錢) 白芨 萸肉(各二錢) 附片(八分) 安桂(三分)
(十四)頑核癧 無論在頸之左,在頸之右,初起只單一核,圓若彈丸,不癢不痛,雖經八年十年,仍不腫不痛,亦無加增,此名頑核癧。皆因或氣或血,為機觸動凝結而成,不必施治。惟謹戒食燥火生痰之物,並少食雞肉,及一切動肝火,則得之矣。
(十五)花柳癧 凡審其果自花柳而來,無論如何發起,均名花柳癧。內治皆以解毒為先,當用枯草慈菇化毒丸,間服土茯苓膏。如花柳各症,尚未全愈,須兼服另編花柳丸,並多服解毒湯。如有別症,隨其症之屬陰屬陽,分別酌治。外治同上。如破口,則貼拔毒生肌膏,破口之外,仍用下外治之法點之。如有欲破又未破者,則用所點之藥粉連渣點之,點上少許,其口即破。
枯草慈菇化毒丸
夏枯草(五兩) 川貝母 山慈菇 蒲公英 廣陳皮 全蠍 枳殼 桔梗 山梔 白芷 半夏 柴胡 金銀花(各二兩) 沉香 生甘草 杜膽星(各一兩)
共研末,米糊為丸,如綠豆大,各藥切忌火烘。服法同前。
點癧之藥方
點癧藥品列下
新出窯石灰(八錢出窯未泡水愈新愈佳) 干餅藥(四錢又名梘砂潔白如雪者佳即純鹼) 明硃砂(五釐)
上三味。其法取石灰先臨風自化。篩去粗粒,將各藥秤足,貯瓦罐聽用。或預先製備多數,將三味加增和勻封好,切勿近潮濕,隨帶出門,極為方便。至硃砂一味,原取其色紅,易見痕跡,以便復點,非必需之藥也。方中三味,共重一兩二錢零五釐,即加減些亦可。大約每料必如此之多,方見有味,臨時酌用,不必拘泥。以上所列內服各藥品,其輕重亦可隨時隨人加減,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點藥之用法
點時,將各藥秤足,用有蓋釉瓷器盛好,然後取高粱燒酒開化,極力攪勻,至恰好處。何謂恰好?以藥停腳後,其上面約二分清酒浮出,是為恰好,然後取小筆桿一枝,蘸起其浮出清酒,在癧之核外離三分處周圍點之。每一點,約亦均離三分,切勿一片塗去。如有酒流下,當用紙圈拭淨,周圍點完,頃刻點干,照其原點痕處再點。連點至六七次,以痛為度。初點二三次,即微作癢,至五六次,即微作痛,如蟻咬焉,並無大痛。
不可並渣點上。如並渣點上,必致破皮,倘破皮,亦無甚妨害,二三日即自平滿。
不可錯亂點去,須次第照原點之痕處點之,其藥味方能直達,而制服其核外之根株,使他潛消,永久不能再發。
首次點後,計首尾足五日,須再依前法點之,使其前次所點之藥力,與後次之藥力,可以相接,方能奏功。如未消盡,越五日再點,點至全消為止。
點時,無分點數,量核之大小而准數焉。核之大者,其點數即多,核之小者,其點數即少,總以周圍點之為妙。長者照長式點之,圓者照圓樣點之,核之奇正不齊,即隨其奇正之式點之,倘其核過大,則並核內亦不妨點之,且不妨周圍雙行點之,使藥味猛而有力,點至全消為度。如其核收小,則點藥亦宜漸次移入步位,勿拘其舊日所點之處也。遇有昔時之破痕破口,亦不妨隨其破痕破口外周圍點之,使他垢穢不再成膿,易以收口。倘其舊痕腫脹不堪,即痕內亦不妨加點之,其垢穢隨結痂處而干,亦易收口。倘其痕如有欲破之勢,則將藥渣點上,立即破口,並貼以拔毒生肌膏。
其核之大小長短方圓聊珠,無論如何式樣,皆可散去。惟有舊痕之死核,則不可散去,點者須知。
倘無石灰之處,即用煅蜃灰代之亦可,亦取其咸能軟堅之意。其藥力雖無石灰之猛,然加之干餅藥少許,久點亦必自消。
倘或鄉曲之處,一時未便有高粱酒,即用酸醋代之亦可。蓋酒味則取其透徹經絡,醋味則取其能收斂脛節也。
點至五六次猶不癢不痛者,必其藥味泄而無力故也,須換過藥粉,仍開酒或醋點之。大約此藥味調酒後,未經點者,仍可久藏,干後再將酒調開。如已經點者,僅可藏至十五六天,至久一月,即要更換,大約攪至藥粉成團。酒不能清,即無味矣。
隨其核之大小點之。其核收小,其點亦隨而減少收入,總以離核三分為妙,不可過遠。過遠,則其藥力不能透其根蒂。
癧家之忌食
雞肉(雞性主動,動則燥火,癧之症多生自肝,肝最忌燥,故雞肉一味為癧家最忌食,雖已全愈,仍當切戒焉。) 鵝肉(有毒燥忌食) 飛禽(類多燥火忌食) 煎炒(燥火忌食) 魚蝦(生痰燥火忌食) 陳腐(生痰忌食) 羊肉(燥火忌食) 牛肉(燥火忌食) 酸辣(傷筋傷脛忌食,非特姜與胡椒辛辣等味,凡一切辛散之味,皆當戒也。) 馬肉(燥火忌食) 豬肝(燥火忌食,凡一切諸肝物,皆當戒焉。)
以上所列忌食各品,不過言其大略,總不外乎其品之近燥火生痰發毒者,皆當切戒焉,癧家謹之。
癧家之宜食
豬肉(滋潤宜食,瘦者為佳。) 鮫鯉(即穿山甲,破堅除毒宜食。) 貓肉(滋潤除陰火,宜食。) 鴨肉(清潤降火,宜食。) 甲魚(滋潤降火,宜食。) 海參(滋潤,宜食。破爛者,則忌食也。) 墨魚(滋潤降火,宜食。) 蜇皮(滋潤除痰,宜食。) 鮑魚(滋潤宜食) 蜃肉(滋潤宜食) 燕窩(滋潤除痰宜食) 蠔豉(滋潤宜食) 淡菜(滋潤宜食) 鴨蛋(清潤宜食) 海帶(除痰宜食和豬瘦肉同煲更妙) 鹹蛋(清潤宜食) 雞蛋(清潤宜食) 百合(清潤宜食) 紅豆(清解宜食) 白豆(清解宜食) 檸檬(除痰宜食) 東瓜(清解宜食) 甕菜(清解宜食) 生菜(清解宜食) 芥菜(除痰宜食) 蘿蔔(清解宜食) 苦瓜(清解宜食) 綠豆(清解宜食) 黑豆(清解宜食) 赤豆(去濕宜食) 土茯苓(清解去淫宜食,可當茶飲,煲豬瘦肉更為宜。) 夏枯草(清解平肝可當茶飲) 粉藤根(化痰解毒,消腫化核,須和豬瘦肉同煲食。其法取根約三錢,和豬瘦肉四兩,水三大碗,煲二點鐘至半碗停,凍去渣藥根,再煲並湯食之。) 長藤胡練根(其性服法如粉藤根) 鳳尾草(清解當茶飲) 溪黃(化痰消核服食之法一如粉根)
以上所列當食各品,大約多近清痰化火之味。至其人虛寒,又當因人服食,臨時酌定可也。無論寒熱各症,上條所列之當戒者,仍當切戒。